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陶校长的演讲

陶校长的演讲

时间:2023-05-30 09:5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陶校长的演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

第1篇

第一问,自己的卫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如果不讲究卫生的话,后果会有很严重的。如感冒,发烧等等生病的症状。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食物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我们要从小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洗澡,早晚都要刷牙等等。希望大家以后要少吃点垃圾食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还要注意卫生。

第二问,自己有没有乐于帮助别人?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做好事能提高我们的道德观念,同时也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你快乐,他也快乐。所以大家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第三问,自己的眼睛有没有保护好?有,有多好?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没有眼睛,你就不能看清世界上的好恶美丑了。你看到的世界也只是黑乎乎的一片。所以,我们要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读书写作业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姿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三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的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卫生、眼睛、乐于帮助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第2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幽默风趣的印度电影,主要讲述了工程学“鬼才”兰彻与好友法尔汉、拉朱这三个“问题学生”在大学的一段生活。兰彻不畏,利用盐水导电原理教训野蛮学长,因反对守旧的教育体制跟校长“病毒”顶撞,急中生智地临时改装吸尘器,为校长的大女儿接生……兰彻一系列打破常规的举止,最终使校长尽弃前嫌,将象征着该校至高荣誉的“太空笔”传给了这位最佳学子。

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印度教育弊端,在中国也很普遍。在考分至上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同学已不再为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而由衷地学习,内心只是充满对成绩排名的关注。为了分数,很多同学像电影中的查尔图一样,挑灯夜读,在题海中挣扎;为了分数,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不惜重金将暑假变为“第三学期”;为了分数,许多老师对应着中、高考的要求与规范,研究出了一套套解题模式或答题“兵法”……

兰彻不是这样的!他为学到知识、发展才能而进入校园。他享受着学校的生活,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快乐,所以他并不在乎他的身份是兰彻还是旺度,不在乎他的排名是前进还是后移,不在乎毕业是否能获得文凭,又该去往哪里……在他的眼里,“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

兰彻,这个糟糕的教育泥潭中追求卓越的浪漫主义英雄,其对学习本质的洞察与坚守,给我以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上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次演讲中曾向观众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实验:他先抱住一只鸡,强行按住鸡头,掰开鸡嘴,向其喂米,那只鸡却死活不吃。接着,他将鸡放在地上,在它面前撒了一把米。他后退了几步,那只鸡就慢慢地自己啄起米来。陶行知先生是要用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上学习,才能在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掌握知识并取得创新。爱上学习,恐怕是时下教育中最稀缺的事情!

有用是学习的旨归。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习的根本追求。电影开场的镜头让我笑过之后久久难忘:兰彻用极其简单的物理常识就整治了野蛮的学长,难怪法尔汉感叹道:“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这是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能学以致用。”而电影结束前的接生故事,让我们对兰彻活用知识的创新才能叹为观止:利用汽车电瓶临时供电并改装吸尘器引产胎儿,这些突破思维定势的智慧组合,挽救了一对母子的生命,并使兰彻最终赢得了校长的青睐。知识是死的,组合并运用起来,才能化为魔力四射的智慧!

让我们像兰彻一样纯净地爱上学习,巧妙地学以致用。让学习过滤掉一些功利的泥沙,让学习完善我们的多彩人生!

第3篇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告诫学生要做到“每天四问”,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新的一年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妨也来个“每天四问”。

一问,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们的教育人生中,不可能有哪位同行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教育工作,关键是看你在教育工作上付出了多少时间,是以教育为主业,还是以教育为副业;是把教育当事业,还是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时下,谈论最多的是关于教师“有偿家教”与“第二产业”,时间与精力的投向由于价值观偏离而发生变化。至于上班上网炒股,下班纸牌麻将,更说不上什么兴趣高雅了。因此,虽然我们不必把时间都交给工作,但也应该兴趣高雅。

二问,今天的我读书了吗?阅读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高尚,但有多少人能与阅读为伴?教师,这一与书本为伍的职业,又有多少同仁每年能读上哪怕一本有益书籍,更不能要求“手不释卷”了。工作过几所学校,一直倡导读书,推介了专业书籍,菜单式阅读,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收上来检查,几乎清一色的抄抄摘摘,东抄一段,西摘一句,根本不是先“读书”后“笔记”。后来改成安排时间指定青年教师上台作“读书随感”,其结果大多网络下载。怎样才能让老师们真正去读一本书呢?来到新的学校,我自作主张地要求青年教师凡遇上自己喜欢读的书,可以购回家读,学校买单,不知能否奏效?

三问,昨天的我努力过了吗?看到这样一段话: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你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成长的背后,必定是辛酸的付出。在一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会议上,我曾作过题为“不负青春好年华”的演讲,告诫同仁们: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能改变环境,只有适应环境。不能改变职业,只有做好当下的工作。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艺。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要以为自己学历层次高,就可以居高临下,不思进取。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年轻就是资本,但要用好这个资本,才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因浪费时间而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四问,该放下的我放下了吗?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美的人。当你行动或停步的时候,总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怎么看待这些,全在你的修为。我工作的第三站是一所经历过震荡的学校。面对斑驳的墙壁、破损的门窗、缺失的路牙等,我首先从环境改造入手,给师生们一个舒心的场所。几项修缮工程均建立工程建设小组,分别由三个副校长牵头,我只是总体把控,没有跟任何施工老板接触,到头来有教师传言我拿了回扣。我知道后,开始是保持沉默,但越是沉默,别人越认为是事实。后来,我要求三位副校长在教师会上原原本本地报告所负责工程建设的来龙去脉,又落实总务主任将工程建设过程性资料原原本本地装订成册,接受任何一个教师的咨询和查阅。教师会上,我公布施工方住址及电话号码,欢迎随时拨打查询。我跟教师掏心窝地讲,感谢你们的监督,但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捕风捉影。当然,我也不能怪那些老师,因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修为之道在于体物谅情,修为越高,心境越宽,越不宜生贪痴嗔怒。学会放下,笑对生活,才会轻装上阵,踏勘而行,进而实现梦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校

第4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构建出来的智慧校园已经延伸到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教师只有不断适应智慧校园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

一、借助智慧校园的广博性,巧妙整合教学资源

(一)网络资源广度搜寻

当前,各种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汲取信息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技术,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资源,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以《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为例,陶行知利用演讲向听众传递了“每天四问”的概念,展现了一代教育大家对儿童成长的密切关注。为此,学生必须要对陶行知有相应的了解,才能深入感知他对孩子成长的密切关注和谆谆教诲。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手段,引导学生围绕着关键词“陶行知”收集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接触大量的信息资源后,学习对资料进行甄别与梳理,探寻文本表达的深度,帮助学生对陶行知的身份、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演讲的主题提供认知性基础[1]。

(二)生活资源便捷再现

陶行知曾指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服务。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怎样才能快速而便捷地呈现在课堂中呢?利用智慧校园这一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将“写自己的老师”作为表达训练的主题,学生写这篇作文时需要结合以往与老师相处的情形。为此,教师可以关注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交流的情况,将一些值得写作的情境拍摄成照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再现鲜活的直观性资源,支撑起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将自己生活性的资源链接起来,使创作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智慧校园的平台和手段不断走向深处。

二、借助智慧校园的多维性,高效使用教学媒体

(一)契合直观思维,构建立体化的呈现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的认知阶段,往往直观、可感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但遗憾的是,很多版本的教材在选择内容,尤其是在呈现方法的选择上仍停留在抽象性文字符号上。智慧校园所运用的种种手段和策略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性支撑,为转化与构建立体化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基础。例如,《莫高窟》一课描写彩塑中的菩萨、力士、天王等形象时,就分别运用了慈眉善目、强壮勇猛、威风凛凛等四字词语。这是一段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慧校园中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最具典型性的菩萨、力士和天王的图片,并完整地为学生播放一段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性视角感知莫高窟彩塑的惟妙惟肖,为学生深入理解四字词语、想象语言的画面提供思维上的支撑。

(二)强调优导善学,凸显翻转化的课堂质态

师生之间必须秉承民主、和谐、平等的角色关系,才能正确凸显文本中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激发学生善学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导学,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寻隐者不遇》一课中语言浅近,诗意也相对简单,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并没太大难度,编者将这首诗编排在五年级课本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实际上,这首诗歌所描写的松树、童子、此山、云雾等都显得缥缈脱俗,其实就是贾岛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精神的代表。这一层面的感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制作关于这方面的微课,在课前进行必要的知识渗透,让学生在翻转课堂的状态下,从另一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三、凸显智慧校园的先进性,高度实施教学评价

(一)借助智慧校园的快捷性,让课堂评价更及时

没有评价,就不能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智慧校园中的技术平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训练的核心内容上,并对学生参与训练的结果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全覆盖的评价。一方面,通过技术评价激发学生持久性的课堂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为学生后续性的学习与调整明确方向。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暴雨之后荷花美景的描写,应该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纯粹写景的角度,感受作者对颜色词语的运用及依照方位顺序架构全段的写作方式。之后,教师对课文中的情节与人物进行深入勾连,使学生在深入阅读与广泛联系的基础上认识到:这段环境描写不仅是情节发展的推手,也是王冕人生遭遇的转折点,同时还是王冕淡泊名利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对此,教师在授课之后为学生设置相关的训练巩固题目,并及时上传网络平台,以最快的方式了解到能够深入理解到第三层的学生只有67%。教师针对这一反馈结果,对这一层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如何从这段描写荷花的语句中窥探王冕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引领他们探寻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再度回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利用了智慧校园评价性技术手段,明晰了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了需要深入发掘的方向,借助及时性的评价,为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智慧校园的严谨性,让数据评价更科学

智慧校园的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的方式将教学管理的触角伸向学生的家庭和实际生活,如布置网络电子作业,通过客观题的方式,针对当天所学习内容重点设置具有思维质量的题目,这样,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每位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完成的数量。这些机械的数字自动存入大数据系统中,为教师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便捷通道。例如,每一道题完成的正确率,男女生错误的比例,每一道题目做错的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中所占的比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练习的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保存的数据进行选择与分析,从而形成第一手的反馈资料,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结语

第5篇

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向来见仁见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重要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继而他进一步诠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还明确提出,“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孕育思想和培养精神的圣地。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校长,若没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很难营造出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局面,就很难突破学生创新素养普遍缺失的困局。

一个人从生命诞生之日起,在生物性生长的同时也开始了精神性的成长。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世事不同,再加上性格与禀赋有异,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精神成长之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如同一个人的身体成长一样,既要顺其天性又要借助外力。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自我的精神成长要有明晰的目标,要保持并不断强化持久的内驱动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解精神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内在的对立与矛盾。同时,还需借助一定的发展平台和外力扶持,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性成长和精神性成长的和谐与完美。

一、校长精神成长的生态胶着性

时下,“教育家办学”的论题被关注度持续升温,其实这是一个本源话题的时代回归。无论什么时代,一所学校要办得具有时代高度和社会美誉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办者的精神境界和教育理想。冷静观察当下的学校教育,应试教育屈从于眼前利益,导致学校教育偏离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致使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学校教育功能被“窄化”为偏重追求分数的升学教育。这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文化,校长不能成为这种落后文化的追随者,不能被公众的眼前利益所“挟持”。其实,在抱怨客观原因的同时,我们往往对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价值问题认知不足或是刻意回避,导致教育实践的创新滞后。

客观分析校长的生存状态,不难发现校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源自内心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学校升学品质高度聚焦的外在压力;另一方面是校长对于自己教育理想无法实现的、内心固有的职业良知的压力。其实,每一个校长都心知肚明: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系统学识,是一个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人。可时下,当校长试图平衡两者关系的时候,又往往不得不屈从于难以撼动的社会的功利要求。当前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无时无刻不煎熬着校长。

当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存的能力和生活的智慧。若要改变学校目前的生存状态,走出这样的困境,没有其他良方,首先必须追求学校自身的“精神解放”,追求校长的“精神解脱”。所谓的“精神解放”,就是在思想上打开束缚自己的重重枷锁,行动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其实,一个人解除了束缚自己的思想枷锁也就彻底地解放了自我;解放了自我,也就有了一改应试教育的陈规陋习的勇气和胆略,才会引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改革实践。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有理想的,也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即使可能会失去一些短期利益,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换来的却是崇高教育理想的实现。校长如果确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求这一理想的过程就成为自我精神成长的过程。长只有具备了突围的勇气和毅力,才可能回归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这样的学校里,教育完全遵循学生发展的天性,拆除了阻碍学生生命发展的种种障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实现校长自我解放的前提是校长能够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坚守自己的教育标杆,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这不仅考验校长的教育智慧,更是校长实现自我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文化自觉”意识,持续推进校长的精神成长,才能直面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破解各种困局,学校也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校长精神成长的自我建构性

从表面上看,个人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主观任意性,但是从深层次看,个人的价值取向总是趋向于某种社会的价值导向。校长的教育理想看似是校长个人的,但本质上它应该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导向。黑格尔曾说,“人是靠思想活着的”。校长们同样也应该靠思想活着,应该潜心研究教育存在的本质价值,做有独立思想的校长。校长的教育理想具体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教育境界的折射,是校长办学实践的提升,是一个从实践探索到经验反思,再到理性提升的成长过程。所以,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也是校长教育理想自我建构的过程。

首先,支撑校长教育理想的是校长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民众的近期利益既对立又统一,是有机联系不可偏废的。校长们天天在观察,时时在实践,理应比别人更了解教育,更遵循教育规律。我们既要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更要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负责;既要为学校眼前的升学率负责,更要为人才未来的优秀率负责这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校长办学理想的最高追求—所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本质上体现为校长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其次,学校的办学理念对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办学理念引导校长整体把握办学活动的正向性,引导校长确立办学的正确信念和目标,从而使校长的办学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指导下的“文化自觉”。校长的精神成长是一个不断克服学校发展内外矛盾的过程,也是校长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办学理念作为强大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校长不断升华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认识,构建个人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互促进的持续实践,从而持久地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最后,校长职业精神的成长和学校的创新实践是共生的,学校创新实践的过程也是校长精神自我成长的过程。校长的教育理想是校长经过理性思考及长期实践昕形成的相对稳固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集中体现。校长的教育理想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魂”。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校长管理学校的三种现状,它也直接反映了校长精神成长和专业水平发展的三种境界:称职的校长管“形”,优秀的校长聚“心”,卓越的校长凝“神”。新上任的校长,首先需建立学校的管理层级,规范学校各个层级的管理行为。,但是,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若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次,那么学校只是一台运转的“机器”,每个教师也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殊不知,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精神活动,它需要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过多的管束反而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就像机器的零部件久而久之会磨损一样,事实上,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维持靠的是教师的职业自觉,过于机械的规章制度反而会伤害知识分子的尊严。所以,优秀的校长善于提出学校的发展愿景,以凝聚全体教师的“心”,这样的管理就多了一种对教师的尊重,因为他们知道真正能够保持教师持续动力的,是学校发展愿景和教师自我发展愿景的高度一致,是教师从内心发出的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源自于他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首先建立在他所认同的价值观之上,然后才能转化为他的从业技能!所以,校长必须培育学校的核心文化,也就是学校的“神”。育“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校长对学校发展方向的理性思考、办学理念的持续固化、管理行为的不断优化,特别是学校文化的长久凝练,才能形成一种系统而又明确的文化表述。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校长教育理想的显性表现,校长追求的应该是学校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先进性。校长如果没有教育理想,学校就不会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校长如果没有教育理想,就只是事务型的管理者,而不是思想者,也不会成为领导者。所以,校长应该把管理学校的过程看成是建构自我精神的过程,在学校成功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三、校长精神成长的实践共生性

理念是对实践活动抽象之后形成的一种概念,但理念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观念性”和“理想化”,更在于它在实践中要面对的“物质性”和“现实性”。当崇高的教育理想驱动着校长竭力想改变功利的办学现实时,就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来实现更加理想的现实。当我们试图以新的理念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这就形成了理念对实践的指导性关系,同时也形成了实践对理念的依存性关系。

“共生”作为一个价值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概念,体现「新时代人类发展的新范式。“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运用共生现象普遍存在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由此推论,学校的办学过程应该是理念和实践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校长的精神成长也是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共生的。校长的精神成长不完全是校长主观的意识活动,它是主客观互动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和自我提升。因此,唯有丰富的办学实践才能成就校长的教育理想。

中外教育史上,凡有先进办学理念的教育家都有成功的办学实践。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896年创办了“杜威学校”,他的工作方式就是每天到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自己关于实验的组织计划、各种具体要求以及向家长等相关人士进行演讲。他时时刻刻关注的是学校每一天的教学活动。这所学校虽然只开办了八年,但这短短八年的学校改革实验却成为美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实验之一。又如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从国外学成归来,脱下西服,穿上草鞋,创办了一所农村学校,践行“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等教育理念,尽管困难重重,但陶行知先生坚守理想,孜孜以求,最终成就了他的教育理想。由此看来,校长的教育理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发展的时代属性,表明了校长的行为方向、策略与决心,它必然会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

之所以强调“共生”,首先是因为办学实践是办学理念得以生成的基础,越是先进的办学理念,越是能够催生出创新性的办学实践。校长在化解办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类矛盾的时候,理性地进行思考、抉择、行动,才能逐步积淀,形成特定的办学理念。其实,校长的办学实践始终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核心问题。“办什么样的学校”是理念层面的问题,它是校长对学校发展战略方向的价值选择。一所学校的发展战略受到时代的影响,也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受校长教育理想的影响。学校在发展进程中首先需要战略方向的规划和发展策略的设计,其实这也是一种办学的实践,而且是最高层面的实践,这种实践必须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

此外,办学理念也必须通过办学实践的检验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固化。“怎样办好学校”是校长办学理想如何具体实现的方法问题,是实践层面的问题。这个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很能折射学校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办学的实践性是校长每天必须面对的,它具体表现为校长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成长行为和社会的评价行为。要对学校自身的价值进行创新,回避不了学校发展中最为本质也最为核心的两个方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近几年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关注到并致力于学校课程的变革,政府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课程权力下放给学校,学校课程并非简单照搬国家课程,而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学校绝不能功利地开设课程,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拓展课程设置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所以,校长必须成为传统课程的反思者、现代课程的建构者和特色课程的创新者。当学校课程得到优化之后,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就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学校角度来看,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能否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学校创新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执行力的高低。教师在实施课程、转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从教学方法等技术层面研究对策,而是从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智慧人手,整体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校长,若没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很难营造出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局面,就很难突破学生创新素养普遍缺失的困局。

改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成功的出路,改变本质上是对教育信仰的坚守。每所学校既是社会架构中的一个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社会生态不断变革的外部条件下,学校的改革与改善也是必然的。学校的改革既要求校长确立先进的理念和前瞻性的目标,又依赖于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改革实践,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校长只要把握时代潮流,守望自己的理想,把做一个有理想、善实践的校长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出现更多教育家。

第6篇

这所学校就叫振华女中,也就是今天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的前身。在苏州十中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九任校长。学校第二任校长是王季玉,1917年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继承母志,担任振华女校校长一职。在她任职期间,培养出了、杨绛、何泽慧、陆璀等名人大家。抗战期间,苏州沦陷,振华女中迁至上海租界办学,受王季玉之邀,曾是振华学生的杨绛被聘请担任“沪校”的校长,杨绛老人一生阅历丰富,特别看中这段教育经历,她在许多文章中都有提及。

现在,许多人把我们苏州十中称作是“最中国的学校”,一所中学能够被誉为“最中国”,无疑是莫大的荣誉。我们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润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呈现出民族的优秀本色。

我很荣幸,与杨绛先生一样,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然后又回来担任校长的,如今在校长岗位上已经走过了第七个年头。我常想,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学生就是子女,现在我的兄弟姐妹们都离开家门在外干事业,唯我留守家中,守护这一方家园。其实,我也应该算是一个回家的游子。毕业以后,我曾经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1977年恢复高考,我参加高考后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教书,再调回城里,先后在学校、机关工作。直至2002年9月,我在组织的安排下返回母校。这期间整整28年,在这28年中,我无数次地梦回母校,梦回我熟悉的东操场、西花园。

28年来,母校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就连连接东操场和一号楼的宣传画廊也没有改变,还是那般高,水泥墙体、木质橱窗。跨入新世纪后,苏州等地与全国一样,掀起大办高中的热潮,动辄花费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用数百亩土地搬迁百年老校。但历史是应该延续的,那些积淀了传统的老校舍,更能让人产生归属感。因而,我校选择了“修旧如旧”的做法,利用百年校庆的契机,把改造校园与梳理历史结合起来,把传承文化与塑造学校精神结合起来。我很荣幸,在回学校担任校长之前的这么多年里,学校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也没有受到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在六年前我们着手改造学校的时候,没有砍树,没有拆房,而是回归历史与传统,把学校有形与无形的环境融入到“吴文化”的背景之中,使学校再现为一所园林式的学校,同时,更让她显现出一所伟大学校的光彩,成为一所真正能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人文校园。

、李根源、章太炎、竺可桢、、何泽慧、陆璀、彭子冈、李政道等,长长的石碑在校园内七八条长廊中环绕、展列。这些名人有的曾经是我校的教师,有的是学生,如今他们已经化作一种经久不散的气息,弥散在校园里。因此,文化浸润与情感体验,成为学校教育两个鲜明的特点。“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名学生的本色人生”,也成为我校的教育箴言。

我引以自豪的,不仅仅是学校本部的这种被人们称道的“修旧如旧”的校园人文气息,更让我自豪的是我校在与原苏州市八中合并后,以十中的人文底蕴,带动薄弱学校所取得的成就。这是用文化迁移、用文化提升一度被当地老百姓称作为“野八中”的成功范例,它具有如何让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的意义。

1936年11月14日,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振华女校成立30周年大会上演讲时曾这样说过:“我希望70年后,振华女中已是规模大为扩充,创办人服务的精神已充满全国,在座的同学,也已经近90之年。到那时,再来此地庆祝母校百年上寿。”现在,竺先生的愿望已经实现,先生应该欣慰了。

振华女中即今天的苏州十中,旧址是清朝苏州织造署,据说曹雪芹曾在此生活过。原八中是苏州最古老的庙宇相王庙的原址,紧邻《全唐诗》主编彭定求的故居,我校校友彭子冈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这两个地方在清朝时曾为一家,相王庙曾被康熙帝赐为织造署的“家庙”。现在,历史又一次让这两处地方合而为一。

我有着浓厚的十中情结,也隐隐地有八中情结。我虽祖籍是苏州,但却生于镇江,一直到11岁那年才随父亲退休迁回苏州老家。那一年,正巧是1966年开始。我刚读完小学二年级,准备读三年级,但却再也没有等到上学的机会,而是让学校生活空白了4年,然后,就进了十中。在那个年月,十中的教师有着非凡的勇气,暗暗地给我们认真上课。我的语文老师偷偷地到长达图书馆(当年为纪念王谢长达而建造的学校图书馆)借来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期刊给我们阅读。那时,我校的教育质量是无校可比的,在苏州列第一。我很明白,我之所以能当校长,那几年打下的基础功不可没。

1966年的事情,我基本什么都记不得了,但有一幅画面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大概是7月或者是8月,街道居委会召开居民大会,地点就在八中的操场。我母亲那时刚回到苏州,作为一名家庭妇女,突然要经历这么大的场面,让她很不适应。母亲怯怯地拉着一个怯怯的我,从十全街进入,经过几排房子,到达了响着大喇叭的喧闹的学校操场。这是我对苏州的第一个记忆,也是我对苏州学校的第一个记忆。这个印象从此就烙在心底了,它肯定不是一种自觉的记忆。从我第一次进八中,到十中与八中合并我当校长再进八中,中间横跨了整整34年。这一定是个“因缘”,八中在我当校长的任内完成了改造,以十中的底蕴与精神实现了办学质量的飞跃,对我来说这是天赐“机缘”,是我莫大的荣耀。

教育需要剔除功利的因素,学校应该是一个诗意的教育天堂。振华的办学,是人文办学,从一开始就坚持以大学精神引领学校的发展。北大校长、清华校长周怡春、复旦校长王宠惠、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都曾为学校的董事。大学精神引领,其实就是科学精神的引领,就是人文精神的引领,使得学校在一个高平台上起步、发展。上世纪30年代,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振华,北有清华”,振华学生许多都考入了清华,如、何泽慧、杨绛、陆璀等,他们都曾是振华的学生,又都是清华的学生。现在的中学教育自成系统,与大学脱节弊端大矣。

大作家叶圣陶曾经是我校的教师,专门辅导学生文章写作;大作家苏雪林是我校的国文教师,十年前还与我校有书信往来;小说《红岩》的责任编辑张羽是我校的国文教师;大画家颜文梁是美术教师。又如章太炎、等名流也曾作为兼职多次莅临学校作讲座。以大家培育后人,后人自然容易成为大家。现在,教育界十分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的专业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我总以为还缺少点什么。专业发展强调得多了,会不会专注于教师、校长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在苏州十中百年历史中,许多教师、校友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这些后辈无法企及的,尽管有不少是科学家,但他们的文学、艺术才能却比我们现在所谓的专业人士还强。如何泽慧,至今我们校园内还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初,她离开母校时篆写的石刻,熠熠生辉。

难道现在我们的教师,只能在专业上有专攻而已?我校百年校庆前夕,出版了近20本图书,是追溯历史之作、是教师的专业之作。我想,一所伟大的学校,仅有此还不够。如语文教师就不能局限于写教学论文,只研究教材教法,应当鼓励他们去创作,去写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现在学校所谓的专业发展,实际上可能导致把教师朝“匠”上培养,教书成为专业的流水线,按照流程而操作。

为什么我们的政治教师不能成为哲学家、政治家?为什么我们的地理教师不能成为旅行家?数学教师难道就不能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数学无垠之领域?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师队伍中,走不出叶圣陶、苏雪林、张羽这样的教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中走不出杨绛、彭子冈这样的学生?不要把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圈养”在校园内,不要束缚他们,允许他们走出校园,允许他们在教师队伍中进出自如,成就大事业。这样的学校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学校。

今年是陆文夫创办、驰名海内外的《苏州杂志》创刊30周年,杂志社出了一期增刊,全为苏州十中而作。我校的师生与画家、作家、诗人共同挥毫,成为佳话。王禹同学的诗是歌咏王季玉校长的,面对王校长的坐像,他吟唱道:

若说你是太阳\可你,比那个太阳更朴实、更高贵\因为,你也有期待\一如所有的农人,热爱春天,也期待秋天\在太阳千百次沉眠与苏醒中\你,站成了\一块丰碑

第7篇

教育家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中国教育总网Eduzw.com文档频道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铸师魂扬师德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靓丽,那就是师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铸师魂、颂师德”能在这里发言,感到无比荣幸。我想借这一方讲台,讲讲我身边的人和事,讲讲乡贤街小学的师魂——或许,她只是教师集体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微不足道的教师,撑起了中国艰难的基础教育。

一、对待集体: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这份特殊的职业,规定了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乡贤街小学的所有领导和老师组成了一个上下一心,团结向上,共同进取,有高尚的师魂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奉行者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了守住心灵的宁静,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铸造先进的学生。学校领导首先通过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达成共识:所有老师各尽其才,并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对我们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迅速成长起来,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方案;各教研组组织了校本教研活动,有经验的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经过一节节的研讨课以及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后,全体教师都受益匪浅。

语文组的老师为了传达一些新的教法和理念,常常这堂课听到那堂课,教研活动更是如火如荼,数学组的老师为了培训学生,下课也被学生围的水泄不通,英语组的老师也不甘示弱,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所有老师真正做到了谁也不会因为有个什么新点子而要保留什么,每个老师真正做到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合作”,什么叫“个性”,什么叫“创新”……

乡贤街小学就是一个熔炉,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教师能够坚持学习,大家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网上备课——做电子备课,网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博客,网上学习已经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尤其是要树立好自己,要让个人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让这个集体是一个有活力的集体,蒸蒸日上的集体,乡贤街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格素养,他们一直在努力着,还将继续努力下去。

二、对待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第8篇

绚丽的春景,迷人的秋色,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习六下《孔子游春》一文,我引领学生采撷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将课内的“观察、联想”的写法,运用于学生的练笔中;品读了六下《三亚落日》一文,我带领学生拍摄夏天的最后一抹晚霞,指导学生仿写晚霞的变化……

大自然蕴藏着无数神奇美妙的语言运用资源,这自然的万物,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撩拨他们的文情。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行程,感受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巧妙搭配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学生观察桃花、杏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习作思维活跃,文随意出,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言运用空间。

二、 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语用田园

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更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

眼要多看。看报刊电视,看名著经典,留心街上和校园内的广告板报。在学习五下《大江保卫战》一文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球赛,指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走出户外,游名山大川,了解乡土人情,欣赏亭台楼阁,拍摄题咏镌刻。

耳要勤听。指导学生听每节课的5分钟故事,听课间操后的广播节目,听课文朗读,听民歌童谣……

口要常开。评课堂发言、评同伴习作,谈得失;吟唐诗宋词,说体会;学习《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后,指导学生尝试即兴演讲,练习口头作文。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关注中,学生开阔视野,多看、勤听、常说,在留心中学生积累了素材,长此以往,学生习作言如泉涌、力透纸背,语言运用得到无限的提升。

三、 让真实的情感弥漫语用的字里行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循环日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宽信息源,可以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困惑苦恼,也可以写读书心得等。教师也可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习作题,为学生提示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我身边的能人、校园采风、名胜风光、真情告白――QQ空间的知心交流;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奇思妙想、街巷见闻、读书有感等。

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改,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跟踪学生的思路,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师生互动,细细“把脉”,对“症”下“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9篇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秦校长驾驭着实验中学这艘大船在教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以坚毅和勇敢、睿智与魄力开创出了一条光辉灿烂的强校之路。

临危受命 勇当责任重担

2005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之夜,喧闹了一天的实中校园恢复了宁静。教室里激越的讲授,朗朗的书声随着孩子们的归去也风一样远逝了。空落的操场上,一棵棵松柏在月光下拉长身影,利剑一般刻下了深重的痕迹。柏丛中,一个身影悄然伫立,凝望着教学楼前洒满银光的雕塑,久久无语。

没有热烈的欢迎仪式,也没有就职前的繁文褥节,他就这么来了,静悄悄地走进了实中。任命状的下达,简明而直截,小小的会议室中,七八个领导班子成员,几句简短的介绍,于是,走马上任了。“在税费改革的大潮中,你要做一名出色的舵手,将实验中学这艘在风雨中漂游的大船稳定下来;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你应充分发挥搞教育科研的优势,把实验中学领入品牌教育的行列,愿你不负人民的重托”。局长的一席话语在耳畔回荡。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庄重的承诺,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实中,他决心安抚民心,稳定大局,使这所颇具民怨,债务沉重的学校走出困境,跨入优质教育的快车道。

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新旧交替时涌动的暗潮,面对班子成员疑虑的目光,他没有丝毫畏怯,他想起了自己信奉的那句话: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奉而不骄,成而不猛,真君子也。无为而治。构建和谐校园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学校暗流涌动的特别情况下,他振奋士气,找来了管线的班子成员、熟识的教师旧友,寻找病痛的症结。很快,问题呈现于案头。频繁的会议安排,无限迟延的会议时间,繁杂而无效的会议内容,过于泛滥的招待就餐,不合实情的校园建设……这昭示着人心的向背啊。几经思考,并与班子成员反复斟酌后,最终绘制出实中发展的第一套方案――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谋求稳定大局。

作为一任校长,必为民心所向方可胜出……中考临近的日子,三年级的全体师生开始夜以继日全力备战,他就和管线的班子成员一道驻留于备课组,为他们参谋献策。晚自习开始后,他发现下午放学时间与晚上辅导的空档太短,回家就餐太匆忙,便当即决定开办工作餐,并亲临伙房,了解食膳安排……他在各方面给老师们大力支持,老师们的劲头也更足了,实中校园里勃发出盎然生机。这一年中考也开创了实中崭新的面貌,参考学生560人,录取重点中学59人,录取率竟达到了10.5%,在社会上是一片赞誉。

这一年暑假,翔宇集团着陆监利,在荆楚大地上礼聘教师。并向实中教师发出了邀请函,其董事长与一名教师三次恳谈,并开出了丰厚的待遇,也没动摇该教师驻守实中的心。那位青年教师说:跟着秦校长,我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身为实中主人的感觉。人活着就为了一个义,对于秦校长,我不能弃之而去……

革弊立新,规范办学行为

休养生息,稳定大局,这一步走对了。他用真情赢得了民心,换来了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但要让实验中学立足监利,冲出荆楚,享誉神州,实现这一目标也有着漫长的距离,前进道路上定然布满了坎坷与荆棘。他坚信,只有革除弊制,创新观念,实中的朱来才能永居领跑线的位置。

他采用了“用幸福的理念培养人,用超凡的魅力感染人,用艺术的手段启发人,用包容的心灵体悟人,用完善的管理约束人”五大育人准则,要求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用足用透这五点,真正实践“’刻也不放松,一个也不放弃”的计划。使实验中学成为陶情冶性的花同,个人成长的学园,精神文明的家同,个性发展的乐园。

为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他提出了活动育人的理念。并许可奥星体育俱乐部进驻校园,联手发掘体育人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增设了乒乓球活动场地,棋艺室,修缮篮球场,改进了足球场。二年一次的“希望之声”艺术节也形成了定案,文学社团活动,征文演讲比赛,德育知识讲座频频亮相校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育教学上,他创新了“区分层次,因材施教”的方法,要求各科任教教师跟踪管理包干到人,各个击破,全而提高。众多临界生就是在他的要求和教师的关怀下跻身子优等生行列。

品味甘甜,无悔人生选择

作为教师,他立足基层,潜心学习,一路攀升。早在91年监利县首届教师优质课比教活动中,就初显锋芒,一举攀摘第一名的桂冠;次年,又在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再获数学学科一等奖。他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开创了监利教育说课之先河。作品《圆的初步认识》获县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教学论文《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被《中学数学教学通讯》收录,并重点推介。如今,他自办趣味辅导资料50多期,同时被《荆州中考资料》编委会特聘为编委,并数次参与中考资料的编写,两次被教育部实验教材编审委员会教育部实验教材组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

第10篇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多年来,陕西省西安小学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抓师德建设,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师教育工作始终,取得了良好成效。

大量阅读,与名家对话

2006年开始,西安小学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不仅每年给教师推荐、购买相应的书籍,进行全校性的“同读一本书”活动,还针对所读的书目召开专题研讨会、读书交流会,并要求教师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近年来,该校给全校每位教师购买的书籍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和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等,同时还分科目给教师配发学科专家的论著,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2年3月,学校得知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埃斯奎斯在北京大学作报告这一消息时,就选派两位获省级师德先进的教师到会场进行实地学习;11月29-30日,在全校阅读报告会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雷夫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结合雷夫的报告分条款进行了教育教学交流,特别针对“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格”、“如何在繁忙的学习条件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如何为孩子减负减压”、“你的教育信念是什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提升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境界、教育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又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专题研讨交流活动。目前,该校已为全校每位教师配发雷夫专著《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深入探究成功教师的先进经验,后期还将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读书笔记的撰写和师德演讲活动。

同伴引领,随机培训

青年教师有热情,有上进心,但教育教学经验欠缺,尤其在和家长、学生、同事沟通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该校持续对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子活动”,即在有经验的教师群体中选择“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作为师傅,根据所带年级和所带学科确定“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三”等方式。要求随机和师傅一起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授新课前要交流,课堂教学完成后再交流,尤其是面对个别学生和班级的教育问题必须和师傅进行深入交流,取其精华,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师傅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在2011年,该校刚刚招聘了三位青年教师,他们均任教一年级,学校给这几位教师分配了一位本年级同学科在工作中“严谨、扎实,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的师傅,自从他们结成师徒以后,大家会经常听到这三位青年教师的语言中充满了对师傅的敬仰,有问题就会说:“我问一问师傅”,当然也经常能看到师傅带着这三位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的身影,师傅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长者和同伴。仅仅一年半的时间,这三位教师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均有了师傅的痕迹,成为学校在师德、业务方面信誉度很高的青年教师,不仅孩子们喜欢他们,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专家带领,专题培养

多年来,西安小学校长程弘经常带领青年教师一起进行师德方面的学习。大到研讨教育法规,小到教师心理调适,只要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都会作为正常工作积极进行。2011年11月、2012年3月-4月程弘分别带领青年教师进行《SWOT》分析学习,组织大家一起做心理测试游戏,还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上最先进的SWOT分析,并希望青年教师发扬主人翁精神,为西安小学进行SWOT分析。学校还多次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2011年6月,学校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衣新发博士为30多名年轻教师作了题为《幸福教师的心理资本》的精彩报告。衣新发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了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和效果不错。五月下旬,该校校长李涛配合德育处召开实地家访动员会,程弘校长亲自参与,走进二年级一班学生家庭,与班主任一起进行家访。一年级组长范凌云率先垂范,带头完成任务,与爱人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购买了精致的学习用品,把家访真正做成了一项温暖人心的工程。在她的带领下,一年级的班主任协同数学英语教师陆续到班里的困难家庭,与家长座谈家庭教育的问题,探讨孩子养成教育、品质发展的目标,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高度评价。

据悉,在2012年陕西省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中,陕西省西安小学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工会委员会评为2012年陕西省师德标兵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后期,该校将继续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突出德育工作特色,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有关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扬师德铸师魂,提升办学品位,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来源:西安小学

第11篇

春季开学教师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新年好!

很荣幸,我今天能够代表全体教师在这里发言。

迎着新年的喜气,带着希望和欣喜,今天,我们又回到了这熟悉的校园,一同迎接新学期的开始。回顾过去的一年,在我们全体领导和师生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

我们知道,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播下希望的种子,到时候才会有满意的收获。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在新的一年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为着对学生和家长们的承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我们会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向课堂教育要效益、要质量。我们都会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学生。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殷切希望,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高度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向老教师学习,做知识的传播者;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做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世界观的引导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作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和楷模。

在这个崭新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拾往昔的故事,感动着记忆中的感动,追求着理想中的追求,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铸造桐小教育事业的辉煌!书写我们平凡而美丽的教师人生!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春季开学教师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春草绿,在这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里,在这寒意犹存、春天临近的日子里,我向全体老师、同学们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告别了冬天的寒冷与严酷,百花竞艳的春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和新的征程。作为教师,在新学期里,我们依然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立足于讲台,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用和煦的师德春风去抚慰学生稚嫩的灵魂!“甘将心血化春雨,润出桃花一片红”。我们愿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才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才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此机会,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

初一年级同学们,一个学期很短,如果每天都过得充实,在校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正处在大好时光的你们更应该抓住分分秒秒,尽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新的一学期里用心学习,致力成才,注重能力、素质和道德观的培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你们是某某的新鲜血液,希望你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平时努力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作为老师我们会和你们共同用爱和智慧描绘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谱写一曲曲美妙的乐章,点燃一盏盏理想的明灯。

初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拼搏,为明年的学习打好厚实的基础,争取在各项常规管理中做好榜样,一年更比一年好。

初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某某的希望,社会、学校、家长对你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勇于拼搏,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认真地把握好每一天,从各个方面为学弟学妹作出表率,为母校争光添彩。有一种记忆叫感动,有一种付出叫成功,有一种辉煌叫震撼。希望你们用追求、成功和辉煌感动所有关心你们的人。希望三个月后的中考传来你们的捷报,为某某母校争光添彩,让某某因你们的成功而感动,因你们的辉煌而骄傲!

新的学习征程的开始,希望全体同学们都带上这三样东西:

第一、要带上理想和目标。就像一棵树,正是有了对阳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鹰,正是有了对蓝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际。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人生,才能飞得更高,才能飞得更远,才能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二、要带上自信和坚强。拿出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拿出你“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毅力,拿出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毕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挺拔!

第三、要带上勤奋和努力。古人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古人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真理,它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大家:勤奋和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最后,希望同学们学会规划,学会珍惜,做时间的主人。同学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早定计划,早日行动,,为你光辉灿烂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共同奋进。

最后,深深祝福我们的某某中学越办越好!

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健康快乐!

祝同学们茁壮成长、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春季开学教师演讲稿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又是一年春草绿。我们踏着春天的舞步,伴着春风的旋律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此时我们师生的心情无比激动与兴奋。今天我很荣幸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我内心既高兴又惭愧。在此,我只想说四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

第一句话----感谢。我真挚感谢学校各位领导、老师们,是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我才能站在今天的讲台上,我深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离优秀教师标准还相差甚远;我更深知我们学校有许多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比我做得更好,是你们将优秀教师这一荣誉让给了我,这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鼓励与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你们学习,以你们为榜样。同时我还要感谢某某班的全体同学。是你们的给力与拼搏才使老师站在今天的舞台上,是你们给老师长脸了,你们是我的骄傲,我要感谢你们的刻苦学习,我也因为你们而优秀。再一次说声谢谢领导、老师、同学们。

第二句话----祝贺。我要在此祝贺获奖的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你们感到自豪。骄人的成绩承载着你们平时勤奋的汗水,记录着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但老师想告诉你们,成绩仅仅代表的是过去,它说明不了未来。我希望获奖的同学在今后学习中只是把荣誉作为前进的动力,不要作为骄傲的资本。希望你们在新的学期里更加刻苦学习,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

第三句话——寄语。老师们、同学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会换来丰硕的成果。我们经过寒假的休息调整,我相信全体师生在新学期的起跑线上精力将更加充沛,斗志将更加高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新的学期里用良好的师德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教导学生;用诚恳的微笑去感染学生;用文明的举止去塑造学生,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殷切希望,不辜负家长的高度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以新的姿态,新的干劲,展示新的风采。我也真诚的希望全体同学,新学期里一定要改陋习,勤钻研;讲文明,懂礼仪;保安全,健体魄。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与努力同行,希望就一定会与我们同在!

第四句话——祝福。我借此机会,祝福所有的老师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祝福所有的同学学习进步,步步登高,成绩优异!

谢谢大家!

春季开学教师演讲稿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十分荣幸地代表全体老师在此发言。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新的征程、新的旅途正式开始了!

回首过去,收获的喜悦与奋斗的艰辛交织!我校被评为某某学校,校长被评为某某校长!老师们参加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竞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某某同学被保送北大,成为某某市20某某年高考录取第一人!

展望未来,责任的重大与追求的高远同在!某某一中新学期,我们理应有新的思想,新的目标,新的作为!为此,我对同学们有三点建议:

第一,做一个积极追梦的人。激情成就梦想,梦想照亮人生,一个人没有梦想就没有生命力,一个组织没有梦想就没有凝聚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梦想,作为21世纪的当代中学生,站在中华盛世的门口,你的梦想是什么?其实,高三的同学已经做出了具体的回答:某某班的某某同学说我的梦想是考上清华,某某班的某某同学说我的梦想是考上上海财经!正如某某校长在元旦贺词中激励大家所说:让我们战胜积极进取的人生所必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让我们在一中这个梦想剧场使美梦成真!!

第二,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才是唯一真正的主人,老师和家长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越俎代庖。德育要自治,我们相信班级常规事务学生干部可以逐渐做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智育要自学,我们要通过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自读书、自质疑、互交流、自解答,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体育要自强,让我们跑操的队伍更整齐一些、口号更响亮一些吧!

第三,做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段辛苦的岁月,今天吃小苦是为了今后不吃大苦。同学们,享受高中生活中所谓的吃饭之苦、读书之苦、锻炼之苦吧,因为这些必将把你锻造的更加强大!。

我在一中,我爱一中。今天,我代表全校的老师庄严承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地备考,艺术地育人,用我们的激情和智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第12篇

实验小学办学底蕴厚重,人文气息独特;文化育人,和谐发展,五十三个风雨春秋,铸就了今日辉煌。

十年前,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这所学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经过广泛征集,并经教代会讨论,确定了“让孩子们今天沐浴七彩阳光,明天更辉煌”的校园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育人目标体系。

追求正确价值取向,创新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决定学校价值取向、办学方向和人才质量。我们紧紧围绕教育方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格健全,体格健壮;学做真人,学做实事”的新时代优秀公民的育人目标,并结合小学生特点,确定以下素质目标:

1.会做人。讲诚实,遵章守纪,明德求真,坦荡做人。

2.会做事。讲诚信,自信乐观,注重细节,规矩做事。

3.会求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读好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

4.会健身。拥有健康知识、技能,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心理健康。

5.会审美。培养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育人目标

我国古代把“礼”列为“六艺”之首,党的十把“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方针。从古到今,德育始终被列为首要地位。我校打造“少先队文化”,构建“337”德育活动模式,形成鲜明特色。2013年,在全国优秀小学校长“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卓越发展”论坛上,《创新德育文化,彰显育人特色》演讲得到专家们的认可。

学生在课内自主学习、校内自主管理、课外自主活动“三个自主”。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梳理、归纳出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基本教学流程,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在实践中总结出了“FSQ”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新一年入学,模仿古代启蒙学习“开笔礼”仪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和尊师感恩美德。班级实行“星级化”评价,依托“五星队员”评比,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基础,通过“星级小组”评价,拓展学生自主管理空间,设立“星级班级”评比,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内涵。路队小志愿者巡视,过马路“小交警”指挥,学生上下学“路队制”,被誉为“红领巾”一条街,联合国亚太行交通专家罗伯特先生亲临考察,给予好评。社区“文化行”主题实践活动,被省文明委列为实践创新研究课题,《龙江县实验小学“文化行”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教育纵深发展》一文在黑龙江文明网上发表。“走进菊世界”活动,成为融合科技、人文等多种元素的德育载体。

每年举行一次校园“科技活动节”、“体育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三项活动”成为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发挥课程体系相互支撑作用,深化育人目标

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并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联系,相互支撑。

在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发写字、集邮、读书、美术纸版画、心理健康等基础类和特色类校本课程。写字课开设30余年,两名专职写字课教师,都是全国书法协会会员,实践着师生人人写一手好字的目标,我校是齐市唯一一所全国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读书课开设经典诵读、孔子讲堂、名著欣赏,读书节进行“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演讲;《集邮》校本课,编写了《集邮》校本课程读本,该读本被评为全国校本教材二等奖,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称号。画邮票、“集邮手抄报”、集邮“三热爱”活动、“集邮驿站”,让集邮文化走进课堂。信息技术、品德、社会学科,制作的《中华大家庭》专题学习网站,获得了全国第七届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三等奖。

学生社团由班级学科性社团和校级小蜜蜂文学社、小天鹅舞蹈团、墨趣软笔社团、百灵鸟合唱团、钱学森研究所等十几个专业性社团组成,教师社团由“e秀坊”和兰亭书苑组成。两级社团让学生施展才华,发展特长,让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富有现代高科技元素的学生社团――“钱学森少年研究所”,为培养“杰出人才”打基础、建平台。其中,航空航天社团,参加2015科技类全国小学生航空模型公开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包揽了火箭助推滑翔机赛全部金、银、铜牌。参加省市级比赛多次获奖;悠悠球社团百人方阵表演、20人花式表演和航空航天社团自制水火箭、模型火箭放飞梦想特色展示,今年暑期在黑龙江少儿频道分别播出。

实施阵地统筹,共筑育人目标

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阵地,多元互动,多维育人,共筑育人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习惯、健康人格、社会责任、民族与国家情感的养成。大课间活动、课间舞等活跃校园,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显活力。

在校树区,利用学校的校树――杨树,摆上石桌凳精心打造成“交友林”,为学生提供了沟通交友的场所。每天早晨,学生还三五成群的在树荫下读书。v为学生提供沟通交友场所;把文化长廊后版面打造成“心语心愿廊”,学生课余时间随意创作图画、书写心愿;班级建有图书角,楼廊设立“淘趣书吧”,让学生拥抱阅读,快乐成长。

开设家长讲堂,通过校迅通、微信、QQ、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等更方便更快捷,提高了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家校教育协调起来,促进了教育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