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题讲座方案

专题讲座方案

时间:2023-05-30 09:57:59

专题讲座方案

第1篇

融入公益性社会教育大平台

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落成开放,标志着上海市档案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融入到城市的文化建设之中。以讲坛为载体传播先进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正当酝酿启动档案讲坛时,市委宣传部和市社联推出了社会化共建、开放式共享,拥有600多个选题、上千名讲师资源的文化品牌――东方讲坛。这对档案讲坛活动的设计和运作,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海市档案局馆决定以市档案馆为举办点,以外滩新馆报告厅为场所,以市档案学会为承办者加盟东方讲坛。这将有利于将档案讲坛活动融入到全市公益性社会文化品牌项目中,有利于提升市档案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市民的认同度,有利于开展档案学术活动和干部继续教育工作。经过4年来的运作,上海市档案馆讲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城市 档案 历史 文化

作为加盟点,既要充分利用东方讲坛的各种资源,又要创设自己的特点,形成自身特色。根据档案馆的特点和优势,上海市档案馆为讲坛内容设计了“城市、档案、历史、文化”主线,力图以档案为元素、历史为背景、文化为视角,讲述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解读城市发展,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城市精神。

围绕中心,确立主题。上海市档案馆讲坛活动重视思想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中心工作,举办有关形势和政策教育讲座。邀请市委党校王志平教授主讲“明荣辱成就人生”专题报告,市档案局和上海东湖集团等单位的党组织把这次讲座活动列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参加。邀请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做“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的辅导报告,市档案局和黄浦、静安、青浦等区档案局党组织把这次报告会作为党组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动。2008年,围绕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举办了“镜头中的生命礼赞”和“走近2008北京奥运”专题讲座。

组织专题,形成系列。上海市档案馆对讲座课程进行模块式的设计,组成有关专题性系列讲座。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了以抗战为主题的系列讲座,邀请党史专家结合抗战史料,介绍上海人民和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业绩;邀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依据馆藏档案资料,揭露侵华日军给上海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史实;邀请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员播放和解读影像资料,再现上海抗战期间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视角独特、史料翔实,讲座受到听众的热烈反响。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邀请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和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表演艺术家秦怡分别做《上海在中国电影百年中的若干个第一》、《我的艺术道路》、《表演艺术与生活体验》的主题演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设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主会场和同步直播的分会场都座无虚席,甚至主会场走道两边都坐满了热心听众。讲座结束后,市民纷纷走上讲台,与艺术家交流,请艺术家签名留念。上海电影家协会非常感谢市档案馆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百年活动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与巴金研究会合作,连续四年举办“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邀请著名学者余秋雨,作家舒乙、李辉,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新华社高级记者郭玲舂、赵兰英等做演讲。2007年起,策划了东方讲坛“城市记忆・上海的故事”系列讲座,用讲座、讲故事的形式全面“追寻”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已举办系列讲座8场,其中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主讲的《城市,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和有关专家主讲的《从上海镇到上海市》,《近代上海商业文化》、《近代上海城市交通演进》、《百年回望――外滩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传统民俗文化》等。

结合专业,形成特点。上海市档案馆讲坛除了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解读历史、阐释发展外,还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应对档案工作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档案部门领导和专家做专题演讲,以适应档案工作者需要,推进档案工作发展。为此,邀请了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郭嗣平主讲《(档案法)20年――实践与思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冯伯群主讲《揭秘清官档案,走出传说戏说》,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主讲《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档案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鸿杰主讲《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等。为配合《上海市档案条例》的修改实施,邀请有关法律和档案专家介绍这部地方性法规修改的背景及内容,探讨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的关系等问题。为推进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组织了有关讲座。这些讲座受到档案人员的欢迎。

深入社区,形成互动。应徐汇区档案局推进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家庭档案建设的需要,档案讲坛首次进入社区,与区档案局等联办以家庭档案建设为主题的东方讲坛,邀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主讲。不仅徐汇区的居民,连家住其他区的市民也闻讯赶来听讲座。讲座结束后,许多市民围着主讲人和徐汇区档案局的同志咨询家庭档案知识。

实现讲师资源,听众资源的“交互”

上海市档案馆精心筹划和组织每一次讲坛活动,为讲师资源、听众资源的“交互”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档案工作者有幸能经常聆听到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精彩的报告,获取各种最新的信息,而档案系统的专家学者也有机会走出档案圈子,向市民普及档案知识,传播档案文化。

依托会员,形成基本听众群。上海市档案馆讲坛活动主要由上海市档案学会具体运作。目前市档案学会拥有团体会员404个、个人会员1400余名,是档案讲坛基本的听众群体。市档案学会把办好东方讲坛举办点,作为建设学习型、研究型群众学术团体的一个重要抓手;把档案讲坛作为会员了解形势、解惑释疑、学术交流的有效载体,通过区县档案学会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分批组织会员参加有关讲坛活动。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还把档案讲坛活动作为开展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员集体听取有关讲座,丰富了继续教育的资源。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努力培育社会听众。积极与举办点周边街道联系,把讲座信息送进社区。经常与讲坛举办点保持联系的社会听众有近200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听众群。其中有年逾八旬的老人,有拄着拐杖的肢残人,有手持导盲杖的盲人,甚至有从苏州等地坐火车赶来听讲的周边城市听众。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依法行政、依法管地的新形势,围绕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目标,改进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区县、乡镇国土资源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国土资源系统基层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新进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进一步梳理各股室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法,使全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履职本领明显增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营造浓厚的国土资源学习宣传氛围,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培训内容

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廉政法律法规、国土资源专业技术知识。

四、培训对象

全体国土资源干部职工,重点是新考入和调入人员,适当增加乡镇村社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学生经准许也可参加部分课程的培训学习。

五、组织方式

为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效果,培训工作要充分结合实际,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座谈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重点突出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体现培训的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

1、师资来源

(1)由各股室中心队所分管领导及负责人作为主讲人,根据自己负责分管的业务工作,选择明确主题作为每期讲座内容。讲座讲义教案内容需提前报办公室备案。

(2)邀请纪检监察、相关专业高校教师、省市领导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国土资源实际工作开展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讲座。

2、时间安排

(1)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每期讲座时间、主讲人员,原则每2周举办一次,确定每周五下午3点--5点。具体讲座安排至少提前一周在办公室公告通知。

(2)对每期的讲座组织参加人员予以打分评比,每季度作为一个活动周期评选出2--3名优秀主讲人予以适当奖励。

3、培训形式

在主讲人讲座完毕后根据讲座内容,开展答疑交流活动,有奖知识抢答活动。参加人员现场填写《培训效果评估反馈表》

4、组织保证

为确保教育培训活动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分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

组 长:局 长 于··

副组长:副局长 孔··

副局长 王··

第3篇

时下,教师培训为各级学校所重视。但是,由于中小学教师现有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因此,邀请专家到学校作讲座,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日常活动。但是,教师培训需要请怎样的专家,请专家到学校来讲什么以及用怎样的方式讲,这三个问题却值得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笔者对6所学校的300位教师作了相关的调查。调查的6所学校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各所学校都有100多位教师,从每所学校中任意选取了50名教师。此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84份。问卷围绕教师最需要的培训项目、专家类别以及讲座方式等问题设计,以求客观地反映教师对讲座的真实需求。

一、由调查结果看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培训

1.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结果表明: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学科专业知识,占42.95%;其次是班主任工作,占30.28%;第三是教师心理健康,占8.09%;第四是教师师德教育,占7.39%;第五是教育政策与改革,占6.33%;第六是国家教育发展,占2.81%;第七是国际教育动态,占2.11%(见表1)。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学科教学长期以来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调查结果反映了教师普遍重视学科教学的态度。这与我们长期强调课堂教学有关,也与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表现了教师在增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强烈欲望。班主任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的一项工作职责。这项工作辛苦且艰难,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调查表明,不少教师都需要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吸取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另外,教师心理与师德教育也是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职业倦怠已经为社会关注,教师的心理变异也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因此,调查表明,教师需要心理指导和心理疗养,以消除职业倦怠。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道德。一个不具备良好道德的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尤其近年来的一些师德“败坏”事件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譬如学生、营利家教等。调查也表明教师期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为人师表的愿望。

教育政策与国内外教育动态也是一小部分教师期望的培训内容。了解教育的综合状况和具有政策的解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之一。但是,调查表明教师对教育政策、教育概况和国际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以实际工作为本位的普遍倾向,另一方面这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有关。学校领导较少会在教师培训中安排这些主题的讲座。

2.教师最需要的讲座形式

调查表明:58.80%的教师最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座,30.98%的教师最需要教学实践的讲座,10.21%的教师最需要理论的讲座(见表2)。

近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教学实践工作,而且是结合具体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分析,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过渡。因此,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

但教学实践的讲座依然为教师重视,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教学实践的讲座可以使他们身临其境,获得更加快捷和良好的培训效果。此次调查也验证了这点。至于纯理论的讲座,教师往往会觉得比较空洞,针对性不强,与实践工作的相关度不高。因此,较少的教师会倾向于纯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培训方式。

3.教师最喜欢的培训专家

到中小学作报告的通常有三类人,一类是大学学者,他们是教授或副教授;第二类是教科院专家,他们是研究员、副研究员,有的则是教研员或教科员;第三类是中小学的优秀人才,他们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等。

调查表明:三类人当中,最喜欢教科院专家作讲座的教师占38.38%,最喜欢中小学优秀人才作讲座的教师占36.61%,最喜欢大学学者作讲座的教师则占25%(见表3)。

以往,大学学者是教师最热衷的培训专家,因为他们学术水平高。但是,近年来,教师们变得更加务实,他们大多更喜欢长期深入和熟悉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科院专家和一线优秀人才。学校里的优秀人才的讲座数量上升很快。这也表明专家型教师在逐渐增多,一线学校的科研力量在逐渐增强。

二、从受训者角度看教师培训需要怎样的专家

教师培训中,大学学者的讲座学术性太强,概念太深奥,程序太复杂,教师难以理解,因而并不适合教师。教科院专家的讲座则比较贴近教师工作的实际,容易为教师接受。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讲座往往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所形成的经验与教师的经验相吻合,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和反思,因此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讲座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在了解了教师最需要的讲座和专家以后,学校还必须了解专家的学术专长和实践经验以及科研成果等,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教师发展和满足教师培训要求的专家。就长期培训实践而言,培训专家需要满足以下6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长期关注或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全国各地有很多各种专长研究的学者,他们有些是研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学者,有些是研究学科的专家,有些是研究心理学的专家,有些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专家,有些是研究课程的专家,他们有些是研究国外教育的专家,有些是注重国内教育的研究专家,等等。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现状,了解学校教师最需要怎样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请相关专家。如学校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可以请政策研究的专家;如学校要加强教师学科专业的能力,则可以请学科研究的专家。

第二,必须掌握教师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预先请专家到学校来作现场考察和相关调查,直接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联系,考察本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问题,然后,分门别类地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好切合本校实际的对策研究,以指导学校的工作。这样,培训才能解决教师和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才会受欢迎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必须熟悉和了解教师的生活。教师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社会上,他们也有着普通人所拥有的生活和心理。因此,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为教师解除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需求,就成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话题。如,教师的生活现状如何,教师需要过怎样的生活,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问题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期待如何,等等。

第四,必须掌握教师成长的规律。教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的职业,他们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既爱岗敬业,又能胜任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因此,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是教师培训的又一重要方面。譬如,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新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条件和成长规律等。

第五,必须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它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它是教育人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作用。教师要言行一致,要热爱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教师要尊重家长,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要在社会上做好示范作用,积极维持公共秩序,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师德教育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譬如,教师家教问题、教师行政化问题和教师功利问题等。

第六,必须以教师熟悉的方式作讲座,主要有三种方式:故事、个案分析和经验报告。

之所以要以故事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的发展中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感人,平淡而不可缺少。专家师德教育的报告要紧紧抓住这些真实感人的事迹,激励和提倡美德的教育以及榜样的教育;专家要善于从教师平淡的人生中,挖掘平凡中持续的不平凡,赞美教师的绿叶精神和蜡烛精神。教师的真实故事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和共振。

之所以要以个案分析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以个案的形式加以分析、阐述和解决。专家可以将某某教师成长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向广大教师展示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规律;专家可以将某一堂课的教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课堂教学的步骤以及分层教学和整体教学的关系;专家可以将某个学生的成长作为个案,分析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以及教师、家庭和社会应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等等。

之所以要以经验报告的方式作讲座,是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经过实践会形成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提炼、归类、引导以形成新的理论。因此,专家要经常深入教育第一线,充分了解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步骤和应对策略,使报告真正地起到指导、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政治课程 教学方式 德育功能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和活动管理两大方面。在活动管理方面,政治课程作为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备受重视。在近年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教材的时代性、引导性、可读性有了很大的改善。为进一步提高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笔者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将心理辅导内容引进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心理辅导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方法与优秀的方案与设计,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讲授《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时,可以加入心理辅导中“信任墙”的测试;在讲授《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规划”时,可以加入团体辅导中“20年后的我”这一命题,让学生自由想象20年后的辉煌未来,从而领悟到为了实现20年后的职业理想,需从当下开始,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循序渐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在政治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全新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开设专题讲座,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开设特定的专题讲座,以弥补书本知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如《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学会和谐交往”中,论述了人际关系的作用、原则及交往方法。为提高教学的指导性、操作性,我开设了题为“投身社会,走向成功”的讲座,着重阐述了走上工作岗位后,应如何开展人际关系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引导》论文,发表于《青年科技导报》。

在《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实现人生价值”中,我结合某些技校学生妄自菲薄的实际,开设了“再塑自我,立志成才”的讲座,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体人物——工人和技师讲起,指出“你就是人才”,当然,具备了成为人才的可能性,还必须具有必然性,实现必然性的条件就是“再塑自我”,通过提高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发创新等精神来实现成才之梦想。通过讲座,学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许多同学都立下了成才的志向。

再如,在讲授高技部《思想品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中,开设了“青少年道德修养八字诀”的专题讲座,围绕“爱”、“恕”、“容”、“勤”、“诚”、“信”、“责”、“啬”八个字展开阐述,要求学生既应重视道德理论的学习,更应重视道德实践的锤炼,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通过案例讨论,提高教学形象性和感染性

张謇是南通近代化运动的先驱,其实业、教育、慈善三位一体的社会改革运动为现代轻工业城市的南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进行《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时,我在系统研究张謇先生的基础上,以张謇的“人虽与草木同生但不同腐”座右铭为引子,开始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

在讲授《德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规范”前,我购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远东朝鲜战争》等书籍,潜心研读。

在讲授时,我介绍了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涅槃的火凤凰──邱少云、在右臂受伤的情况下一人抓获八名俘虏,回国疗伤后隐居农村的一等战斗英雄──于水林等典型事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深受教育。在此基础上,在高技部的《思想品德修养》中开设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专题讲座。通过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明显高涨。

案例讨论,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是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案例讨论中应切忌材料的堆砌与牵强附会地为举例而举例。应注意所举案例观点是否适宜,还应注意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非专业内容较专业内容、普通知识较精深知识、本地方实践较他地方实际更易被学生吸收。在案例讨论的运用中,运用对比法进行引用、讨论,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设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授高技部《邓小平理论》时,根据这门课程时代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插入了较多的影音资料,授课内容得以进一步丰富,直观性得到加强,受到学生喜爱。结合《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形象”的要求,组织学生观看《日常礼仪规范》的录像;结合《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录像。多媒体教学克服了单纯传统课堂教学的抽象性和间接性,使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

五、寓教于乐,巩固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效果。

除采用以上所述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案例讨论等方法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采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讲授《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提高法律意识”时,邀请监狱办公室的法制教员来校作报告,剖析现实案例,警示学生要知法守法,不要以身试法。在讲授《德育·职业道德与与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规范”时,组织学生就“干一行、爱一行”展开辩论,深入讨论新形势下,“干一行、爱一行”的必要性;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相关行业职业道德现状。此外,还可开展参观、读书指导、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为更好地实现政治课程德育功能,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施教者的注意。

1、重视知识的积累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一名好的、真正合格的教师应热爱和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道本学科当前的发展水平、最新发现、最新研究和最新成果,具有渊博的知识。他说:“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政治课程属于社会知识的一部分,课程本身决定了教师必须对经济、文化、思想、军事、艺术等知识有较好地把握,如此,上课才能信手拈来,言之有物。要成为这种意义上的杂家,固然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2、汲取他人之长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多多参加教研活动。平时,应虚心向前辈请教,向同仁学习,从教学构思、具体施教等诸方面提高自身的水平,达到既兼容并包又特色鲜明的层次。

3、及时总结、升华

每一堂课,尤其是公开课授完之后,施教者总有不少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是这一堂课的精髓。及时记录,适时总结,能使自身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更从容不迫、不断完善。但在实践操作中,这一环节经常被施教者所遗忘,所以更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黄志彬 改革教学方法,让技校政治课焕发活力.北京:今日科苑,2009年04期。

2、蔡璞君 技校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北京: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第5篇

在深入开展“三提升”活动中,市档案局紧密结合部门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对档案工作的需要,精心选择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采取多种措施,活化学习形式,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工作。

1、举办了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为了使全市档案工作者不断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4月7日至8日,我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市县区160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市档案局局长杨敏同志亲自主持开班仪式,并就档案工作人[文章来源:kt250.com]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他要求全市档案人员一是要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推进城市建设大变样的过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重要性更显得尤为突出;二是要坚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跟踪服务到哪里,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百姓,重点抓好民生档案、农村档案、社区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治建设和档案队伍建设;三是要认真落实市委开展“三提升”活动要求,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标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方位提高,做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学习期间,学员们系统接受了新时期电子档案管理、文书档案规范化管理和家庭建档工作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局还在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档案业务培训考试,并为成绩合格的档案工作人员颁发了岗位培训合格证。

2、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为使全局同志深入了解张家口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张家口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4月9日上午,我局举办了张家口历史文化专题讲座,特邀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家口电视台品牌栏目《京西大茶坊》策划人刘振英同志到局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中,刘振英同志以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大量翔实资料的引用和生动形象的讲解,引起了与会同志强烈反响,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开阔了思路,今后要继续深入挖掘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加强开放开发和抢救保护力度,主动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

第6篇

    一、加强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因此,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的教学中,要加强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问题教学法是指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一般的思路就是:首先提出问题,接着思考并讨论问题,然后经过相互讨论找出答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举例说明:在教授多级CSTR串联的计算和优化时,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求解串联体系的转化率。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已经讨论的结果来寻求答案,最后老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个过程,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深化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认识。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实践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其教学过程一般为:首先进行案例的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解决,老师在此过程中设置悬念,然后再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就行方案的剖析。举例说明:讲授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这章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学会根据所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实际的工程操作以及设计问题。

    二、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

    对于化学反应工程这门学科来讲,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学习其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实验学到更多的实际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对于学校来说,要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这门学科,来增加硬件设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比如学校可以配备如下实验装置:固定床反应器、多釜串联反应器以及流体床反应器等等。这样在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在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个过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深入了解,同时也强化了其动手能力。另外,老师可以阶段性地给学生设置一些设计实验课程,让学生经常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不仅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解决其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

    化学反应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所以,在教授化学反应工程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水平的一种创新方法。目前,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呈现如下趋势:第一,考察现象的时空尺度向两级发展,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各种试验仪器的快速发展,观察事物的尺度也变得越来越小,这就让我们更加容易了解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时空考虑的尺度逐渐增大,并开始在更大范围考虑诸如可持续性发展这方面的问题。第二,研究重点从各类大宗化学品逐渐向各种产量较少的专用品方向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大宗化学品不断饱和而导致的。而我国还没有完全完成从各类大宗化学品向各种产量较少的专用品方向发展的转变,不过也在逐步变化中,多种小产量、高附加值的专用产品越来越受重视。第三,随着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各种相对困难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比如非线性分析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变成可能。这些疑难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利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发展。第四,对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已经由过程导向性学科向产品导向性学科发展,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目标也有追求时空效率和物能利用的最大化向以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可控化方向拓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必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科前沿知识。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要想提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水平,教师水平的提高必不可少。教师自身修养如果上不去,其他教学方面配套再完善,也无济于事。为了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和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订短期培训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自身素质的培训。第二,各个学校之间加强学科联系,老师之间应多沟通,多观摩学习,多切磋,寻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与方法。第三,促进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让老师有机会进入工厂参观与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的一些基本运作模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方面的提升,不断地加强老师的能力,对于课程的教学也是非常有益的。

    五、开设专题讲座

第7篇

一、背景与问题

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它是面对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而社区居民具有年龄分布广、职业类别多、生存状况、生活理念与学习能力差别大的特点。社区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又不具有严格意义上团队或组织的性质,因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学习活动有自身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搞好社区教育的学习活动,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有效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制约,逐步认清社区居民学习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提高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连云港社区大学创建于2012年3月25日,“市民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是连云港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初的设想是:作为地市级的社区大学,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知识普及类型的讲座机制,即“市民大讲堂”,以便为全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示范。

连云港市全市人口约52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主城区海州区常住人口近10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新东社区就有居民3万人,举办讲堂活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然而,在举办“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T如专家的邀请、听众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甚至“门可罗雀”。就社区教育而言,定期开展讲堂活动、充分吸纳听众并且取得好的效果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混沌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市民组织起来,参与讲堂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本概况与实施过程

(一)基本概况

迄今为止,连云港社区大学的“讲堂”共计举办43期。时间从2012年的2月至2016年的12月,共计59个月,约每1.4个月举办1期。讲堂涉及的主题与期数如下:“艺术欣赏”(11期)“科学技术”(4期)“文学欣赏”(6期)“家庭教育”(7期)“健康养生”(10期)“历史社会”(3期)“财经”(2期)等7个专题,累计直接听众9500人,间接听众近3万人。在连云港社区大学校内报告厅举行的有32期,在各社区举行的有10期,到专业录播室录制播放的有1期,共有56名专家参加了讲堂的讲学活动。43期讲堂录制视频20BT,发放知识普及资料1万份。由连云港社区大学独立举办的有25期,与其他单位或行业合办的有18期。同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做讲座宣传43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面向普通市民的、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当地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讲堂的形式、内容、效果受到了市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基本构想与实施过程

1.明确讲堂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流程

作为地市级社区大学,需要充分考虑讲堂的定位与功能,以体现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讲堂的风格。这就是要力求体现“贴近市民、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新颖生动、互助交流”的特征。让讲堂成为新知识的传播地、专家与市民的交流地、新生活的发祥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专家的遴选、活动流程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上作精心安排。还需要对讲课专家作必要的要求与“辅导”,使得行业专家能够将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得“土专家”也能够提升讲座层次;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划定了一个月的“筹备期”、半个月的“宣传期”,一周的“准备期”,半日的“实施期”,后一周的“传播期”,即将讲堂的视频上传各大媒体,以扩大讲堂内容的受众面。

2.遴选讲堂专家,确定讲座内容

无疑,讲堂的专家与内容的确定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的方式是:

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社区大学开办起,每年初,社区教育处都要制定一份讲堂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按照“艺术欣赏”“科学技术”“文学欣赏”“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社会”等6个专题进行设计,力求提前谋划、形式多样、按期举行。同时也预留了机动安排的时间。

根据专家信息安排内容。一般而言,名气越高、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能吸引观众。然而,这样的专家不是随便就能邀请到的,因为这样的专家平时的工作安排较为紧张,邀请这些专家,在交通、食宿、讲座等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与当地其他高校、行业社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外地来一名高水平的专家,可以在多所高校作讲座,当然也可以来社区大学作讲座;或者了解连云港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回连探亲的时间,邀请他们在探亲期间开展讲座活动;或者了解在连云港举办的各种会议的专家信息,及时邀请讲堂专家。采取这样的策略之后,邀请专家讲学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降低了讲堂活动的成本。

根据重要事件、节日安排内容。每年的重大节日、事件有许多,这些节日、事件往往也是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刻开展讲堂活动,相应的单位和市民就会比较积极。例如,在2013年世界“档案日”,与连云港市档案局合作举办《家庭档案与档案人生》的专题讲座;在2015年7月28日,与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的知识与防避》专题讲座活动;在2016年国庆前夕与地方文化馆一起举办《国庆之夜――新中国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专题讲座;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几乎每年都要承办全国中医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也举办中医药制作体验活动,讲堂及时组织市民前往学习体验,向专家咨询养生之道,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行业协会的需求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近百个行业协会,许多协会具有研究的性质,且汇集了许多行业的专家。这些行业协会大都有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职责与任务,需要举办经常性的讲座。但是,这些行业协会往往又缺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经费,也缺少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设施,他们非常希望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讲堂活动。此时,讲堂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遴选专家,共同确定合作内容。

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6所大专院校,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专家可以作为讲堂的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地区山海相拥、历史遗存丰富,具备了开展考察、探究、学习的广泛资源;例如核电站科普博物馆、震旦纪地质陈列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民俗馆,这些场所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是开展讲堂活动的极好场所;港口、矿山、盐场、军营、滩涂、企业、古建筑也有大量的供市民体验和探究的空间,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讲堂活?拥闹匾?内容。

3.听众的组织方式

广而告之,吸引听众。确定了讲座专家、时间、地点后,便选择时间节点在当地日报、晚报、教育网站、“政府发布”、电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讲堂与专家的知晓度。这样的动员方式,适合名气大的专家莅临。对于一般的专家讲座,仅靠“广而告之”,市民参与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借助其它的动员方式。

行业动员,吸引听众。对于一些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讲座,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在进行海报宣传的同时,利用民间相关的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很有必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例如,讲堂在组织一次摄影讲座时,与当地的摄影家协会联系后,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按时参加了。

行政动员,组织听众。行政力量在居民的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居民学习点联系,动员社区居民前来学习,效果也不错。这种动员方式适合人人关注的民生类的讲座,例如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但稍微专业一些的讲座,就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和动员方式了。

学校动员,组织听众。学校的学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学生家长则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学校希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学校对于家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一些学校联系,根据内容动员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在组织家庭教育类的讲座时,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一些特别知名的专家莅临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踊跃参加。例如。我们在安排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讲座后,有多所中小学来电话,要求参加听讲座的活动。

4.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长期举办讲堂活动,需要一笔专项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的讲座费、差旅食宿费、宣传费、奖品费用等,专家的劳务费要根据专家的职称高低和实际讲座效果发放。讲堂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专项、学校自筹经费、合作单位赞助。本着体现公益、服务居民的目的,各单位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三、基本感受与经验体会

(一)“明星专家”在市民学习的组织中效应明显

所谓“明星专家”指名气大、水平高的专家。这些“明星专家”能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专家莫砺锋、周建忠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央视出镜率高,在居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邀请他们莅临讲堂自然是不愁听众人数的。这两位教授应邀来连分别在讲堂作了题为《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中国端午情结》讲座,听者踊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尽量邀请“明星专家”是讲堂的组织者应该着重要考虑的因素。

(二)“现实性”“思想性”强的讲座易受到市民的“热捧”

越是能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的讲座,越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较多,许多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是什么,市民普遍较为关心。如果安排专家来讲堂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堂每年6月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总是能吸引许多的考生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讲座,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亦很大,这样的讲座对许多家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大力开发“本土讲座专家群体”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践证明,遴选讲堂的讲座专家未必要舍近求远,当地的一些专家也能讲得很好,且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为这些专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的专长也大都涉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讲座只要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讲解生动,讲座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例如连云港师专的陈留生教授在作《钱钟书与“围城”新解》的专题讲座时,联系身边与周围家庭在婚姻、情感方面的各种问题、矛盾、趣事,条分缕析,逐一解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使得听众获益多多,受到热烈欢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林祥田副主任作的《家庭食品安全的知识与措施》讲座,紧扣连云港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指导的非常有效,也同样受欢迎;连云港市地震局吴鑫高级工程师作的《地震及其灾害的防治》讲座,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地解释了连云港地区不易发生海啸的道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讲堂的组织工作具有“派生性”

所谓“派生性”是指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而言,这种“派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的讲堂组织工作,是培育讲座专家群体的过程;是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是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所谓“培育讲座专家群体”,是指要“锁定”一批擅长在讲堂作讲座的专家,经常邀请他们来讲堂做讲座,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居民群体学习特点的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在讲堂讲座的水平,为讲堂的长期举办准备充足的师资;所谓“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就是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居民群众逐步走进讲堂,与知识为伍,与专家学者为伍,形成一个个“学知识,讲知识,用知识,研究知识”的居民群体,并且不断扩大;所谓“也是当地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是指社区大学要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开发。有了这些工作做保障,讲堂的工作就可能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讲堂的组织工作需要“调控”和“应变”

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组织者善于平衡、及时调控。例如,雅俗共赏,作为讲堂的一种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却有很大的难度。高雅一些,普通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较远;通俗一些,又可能会降低讲堂的质量。这就要求组织者掌握好雅俗共赏的平衡点,相互兼顾。听众人数的多少,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掌握和及时调控的问题。太少了,没有气氛;太多了,又可能坐不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准确研判听众流量,随机应变,制定多重应对方案。

四、反思与展望

(一)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成功与否,涉及“市民的学习积极性”“讲座专家的水平与内容”“讲座的活动方式”等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组织者应该深入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因素都成为积极因素,并且相互促进。市民百姓具有学习新知识潜在的积极性,所谓潜在的积极性,是指可以激发、逐步培育,日趋成型的积极性。作为讲堂的组织者要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并力争将其放大为显性的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学有所长的市民到讲堂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宣传行业知识、开展知识普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积极因素。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表现在:一是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渠道众多,讲堂的活动如果知识陈旧、方式呆板,就很难吸引居民;二是许多居民的生活压力大,学习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没有形成听讲座的习惯与兴趣;三是真正能够做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还不多,讲堂甚至社区教育需要众多的能够作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二)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

开展好讲堂活动,需要有效组织,这种组织过程需要与行业社团、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密切配合。如果这种机制没能建立起来,单纯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行业社团、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是4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在讲堂的组织中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行业社团是具有普及、研究本行业知识的内在兴趣与共同爱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团体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规章及其约束,因而对本团体的成员具有?^大的号召力;主管部门的行政色彩较为明显,组织能力较强;社区街道需要依靠自身的威信的高低体现组织能力的高低;媒体的组织号召能力完全依据讲堂的专家名气与内容、方式而定。每一种组织渠道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实践,我们感觉通过行业社团开展组织活动,效果最好;而行政力量和社区的力量次之;单纯地依靠媒体宣传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只有当名人光临时,效果最好。对于每一个体,如果仅仅一次被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组织、多次的活动,这样,是可以将混沌的社区居民转化为有组织的学习群体的。

(三)认清讲堂活动暨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

讲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此复杂,反映了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这个方面,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系统地探讨,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值得借鉴。陈乃林先生认为:“培育民间社团,能丰富社区活动,增强社区的组织性,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陈乃林的观点反映了讲堂活动或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特征,即只有将社区的民间社团(或行业社团)培育好、建设好,讲堂活动和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反之,一个区域内的讲堂活动持续开展,也有利于所在区域内各社区民间社团和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视角看,地市级社区大学讲堂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对于整个区域内的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崇德、敬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尽快适应职院生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拓展素质,全面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生活。

二、时间

2017年9月11日至12日

三、教育的形式

采取集中教育(以校区为单位)与分散教育(以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1.讲座

2.劳动实践

3.系大会、班会

4.考试(学生工作部统一试卷,各系组织考试、评卷)

四、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日程安排

(一)讲座

1.新校区

(1)秦廷书书记校训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00——10:45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2)韦国民院长德育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45——11:3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3)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4)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高职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汪荣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各系自定

主持:各系自定

参会人: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2.民管校区

(1)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武华文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3)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系自定

主持:系自定

参会人: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二)考试

9月底学生工作部组织入学教育考试(闭卷),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

六、后勤保障

总务处一要购买新校区学生听讲座时所需的小凳子3500张;二要做好入学教育主席台(同为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及音响保障工作。

七、要求

1.各系要按照学院入学教育方案的要求,把学生的制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安全教育作为系及班主任(辅导员)在入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来抓,拟定好本系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第9篇

[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建设项目]中医传承教育创新高地。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笔者制定融合学习法、五部教学法(学生上讲台 教师专家讲座 抽象内容观摩 深化技能练习 思辨研究意识 )、增强思辨注重实践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经选读; 教学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authours develop integrated learning and five teaching(students lecture - teacher expert lectures- abstract observation- skills practice- speculation awareness) and to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of students, So the authou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selected readings of internal classic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12-01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刨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内经选读》课程是选择《黄帝内经》中的理论精华, 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经典枯燥,文理、医理较难理解,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不少困难。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工作, 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如下思考。

1 扩充思路,广泛融合

《黄帝内经》成编于秦汉时代,不仅因为它文字古奥,义理隐晦,而且由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原文出现衍、误、脱、倒等情况,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不少团难。被学生认为是内容呆板、深奥、单调、枯燥,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我们对《内经》理论进行融合整理, 改变从理论到理论而照本宣科的被动局面, 拓展讲解与《内经》理论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中医美容学、中医养生学及哲学等应用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 丰富课堂内涵, 体现中医学的特色,并组织学生对其中内容开展讨论,由学生自主选题,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整理结果并进行广泛的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趣味性、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了融合学习法的效果。

2 拓展方法,广开视野

改变传统的《内经选读》教学方式, 倡导多元化教学法,结合本学科教改建设,大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现某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五部教学法 (学生上讲台 教师专家讲座 抽象内容观摩 深化技能练习 思辨研究意识 )让学生全身心、多感官的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上讲台:即让学生走上讲台、开展病例讨论等教学内容;教师专家讲座:老师课堂讲授结合学术讲座, 开设名师讲坛等,邀请著名专家作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视野;抽象内容观摩:图表、图谱、模型、幻灯片、声像片、多媒体等把抽象的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化技能练习:开展临床实践技能课, 融入《中医诊断学》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内经》中提到的技能规范;思辨研究意识: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中医研究意识。以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教的自主性学习为中心; 以深入探究和自我拓展为中心。通过各感官的多重学习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3 增强思辨,注重实践

倡导多元化教学法的同时, 树立强化《内经》理论临床指导价值的教学理念。在授课时不仅注重理论的精讲, 更注重有效地与临床实践教学、与相关学科和生活常识有机结合, 增加名医验案、典型临床病案的分析,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名医专题讲座, 以具体的医案实例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养生理论的介绍过程中融入现代养生及健康的标准;在体质医学方面与中医学发病观相结合;注重病机十九条、及常见病症理论的临床运用。部分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病案的收集、理论的讲解、病症的分析、互动讨论环节等,通过这样的改革, 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内经》理论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运用《内经》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查新、创新、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的能力。

4 考试改革,学习常化

第10篇

关键词:云服务;互联网教育;CloudLab项目

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帮助提升学生执业能力的途径也很多,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针对如今企业反映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执业能力不强等普遍现象,很有必要推出一种更能与大数据时代接轨的教育模式,以优化教学质量,3600提升学生执业能力。为了探究“云服务”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更好地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改革、我院“云服务平台”现状、CloudLab项目实践成果三方面进行,并得出启示和思考。

一、教育模式改革

(一)传统教育

传统的教育,一般以学校为载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管理比较严格,也相对规范,一直被视为正统教育。但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学内容也难以满足有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比较被动,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习惯,不愿主动思考,缺乏学习主动性。

(二)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和改变,对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来说,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1)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要求去学习和使用大量优秀的教育共享资源;(2)互联网教育更容易适应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利于实现因材施教;(3)互联网教育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力,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去学习,优化了学习的过程。(4)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5)互联网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等。

(三)教育现代化

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现代化。今天,无论是在互联网界还是在教育界,都无法绕开一个热词:在线教育或互联网教育。它被业内人士看成是继互联网金融后的又一个热点。教育由线下走向线上,不仅打破了教育时间地域限制,而且使教学内容向多媒体化、互动化发展,并推动了教育教学资源更加高效的配置。

二、“云服务”平台简介

职场云服务平台是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由skill+工作室管理和维护。职场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为在校学生、已就业学生提供职场业务环境、文稿处理、礼仪沟通、远程协助等服务信息与咨询,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从业技巧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中,基于职场云服务平台的CloudLab项目是主要途径。CloudLab项目借鉴了电商“OTO”的运营思想和模式,无论师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线上选课,线下在30分钟微课堂中去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参加职场全景云体验比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灵活性更强,选择性更大。

(一)平台特色

1.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CloudLab充分利用师生在教学、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突破了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从5-30人不等,指导师根据指导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单次指导人数最大容量,人数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指导效果。在空间的选择上,也不仅限于教室,包括户外场所、活动中心、网络远程等。

2.精细的项目指导

CloudLab需要指导师在30分钟内完成相应指导,指导师根据指导内容的设计与效果期望,确定最适宜的人数和指导地点。每位指导师都会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方案明确、清晰且尽可能生动形象地展示,避免参与对象觉得无趣、冗长和沉闷,提高了指导目标达成率。

3.充分发挥个体能力

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课堂任务完成,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优势、研究领域以及技术特长不仅限于开设的特定课程,从业技能在课堂中也不宜讲授,且效果欠佳;而某些学生在某些领域的某些技能或创新能力远超过教师,但苦于缺少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和学习的共进平台,因此CloudLab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个体优势的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与共享。

4.及时共享解决方案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建以Web端为中心,移动设备客户端为延伸的协助方案共享平台,在CloudLab中,所有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完成项目指导预约操作,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存储信息,让移动设备成为随身携带的数字化协助工具,即使是“低头一族”也轻松接受此类学习方法。

5.建立生涯设计依据的数据库

CloudLab平台中,参与者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知识与技能所需进行选择,我们根据用户在该平台中选择的项目记录,通过职场全景体验的个体效果分析,结合职业发展规划问卷调查,多角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职业起步分析方案。

6.突破参与角色的瓶颈

在CloudLab中,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区分,具有某一职场经验或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任何人,都可以是CloudLab的特派讲师,为参与项目的对象提供指导服务。

(二)功能板块

1.30分钟专题讲座

CloudLab讲座紧紧围绕“学生―职业人”的转变为开设宗旨,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自由选择的科目,如:商务办公软件操作、商务硬件环境配置及优化、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常见商业文书及撰写等,其中每一科目下又细分为众多子项目,讲座举办形式以子项目方式进行,每个子项目的讲解与指导时间控制在30分钟,面向对象数量为5―30人不等,参与对象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云服务平台预约系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子项目。

2.多元化特色课程

CloudLab讲座项目基于科目与子项目的开放性设计,体现学生执业技能需求的差异性特点,突破常规教学与普通专题讲座的模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针对需求各异的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帮助参与对象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3.职场全景云体验

职场全景云体验是建立在职场云服务平台上的学生实战演练竞赛平台,所谓职场全景,是指包括学生对办公软件应用和操作、硬件环境优化、商务礼仪、职场演讲、求职面试等多位一体的职业技巧和综合能力体验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在校学生了解职场环境,提升工作业务处理水平与办公环境适应能力。

4.职业起步设计方案

职业起步设计方案是根据参与者在CloudLab讲座中预约的项目记录,通过职场全景云体验的实际成效,结合职业发展规划问卷调查,全方位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起步分析方案。

5.校园微广告

校园微广告旨在探寻挖掘新颖的宣传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事物,制作成生动的视频画面,在校园中进行宣传推广,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三、CloudLab项目实践成果

(一)项目概况

CloudLab项目将办公软件高效运用和“云”办公的理念渗透并普及到师生中,搭建属于学生和老师的“云”办公共享系统,极大程度上优化了办公环境。其次,CloudLab项目作为学生职业发展的推动力,借助Skill+工作室开展大量种类齐全,涉及面广的CloudLab讲座和轻松愉快的“职场全景云体验”活动。通过CloudLab讲座,帮助学生比照自身需要,自主选择相应课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onetoone”教学,另外,为体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CloudLab还会视情况为参与项目的对象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通过一届又一届面向全校的“职场全景云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同时从中选出的优秀作品,共享到职场“云”服务平台上,让更多的需求者学习,帮助师生解决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与office相关的难题。

(二)项目范围

1.校园板块:商务模拟、案例解决、职场礼仪指导等

2.职场板块:文档技术在线协助、办公环境优化协助等

3.CloudLab讲座

4.职场全景云体验比赛

(三)项目实施基本程序

1.在云服务平台CloudLab讲座信息

通过经管学院网站和经管新闻网手机客户端CloudLab讲座预约信息,包括:如何创建协助文档,Word文档、Excel表格和PPT的高效应用,怎样拥有良好的OS环境和远程协助知识,商务礼仪,面试技巧等。

2.预约讲座及讲座的开展

每场微课堂都尽可能保证由“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指导,并根据预约人数及学生的具体需要,合理安排CloudLab讲座场次,尽量保证预约对象都可以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学到相关知识。

3.收集反馈信息

讲座结束后,及时收集相关意见和收获感想等,帮助不断改进和完善讲座安排。除此外,平台上也拥有云服务及office的讨论区,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不断更新讲座的内容,全力打造一个高效、服务性强、参与面广的高校实践平台。

4.开展职场全景“云”体验比赛

在一定阶段的公开讲授结束后,定期开展以“云”为主导,结合office技巧的实战比赛,让同学们将CloudLab课堂的理论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在具体操作中真正做到提高自身技能。

(四)实践成效

1.2014年3月11日,“职场云服务平台”词条百度百科被收录;

2.2014年3月28日,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职场全景云体验大赛顺利开展;

3.2015年5月26日,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届职场全景云体验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4.CloudLab讲座预约系统已经开设远程协助,投资咨询,创业指导,OS环境,office办公,Photoshop速成、协助文档预约,门户网站建站,办公环境优化,职场礼仪,职业技能证书等20余个子项目。

5.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除多次增设子项目外,开设专题讲座共计100余场,回收反馈意见不计其数,先后改进讲座安排数十余次。

通过长达一年半的实践发现,基于“云服务”的执业指导,以CloudLab讲座的融入为师生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专题指导,从基础到高阶运用,从技术操作到模拟训练,更能使每一位参与者得到显著的能力提升。目前,全体经管学子已经拥有个人账号,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其他学院的师生前来申请账号,主动提升自我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

第11篇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主要为医学生提供医学课程相关的基本物理概念与规律[1]。滨州医学院医用物理学课程面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14个专业开设,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30学时。与传统物理学课程相比,医用物理学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与医学课程相联系的特点。目前,学生学习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①学习动力弱:课程涉及的许多概念较抽象,且多数学生认为医用物理学与未来职业发展不相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②缺少深层次学习,运用知识能力弱:多数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仅满足于公式识记,缺少深层次理解,难以掌握学科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仅少数学生能够将物理概念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实现概念的迁移运用;③忽视实验课程学习,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多数学生满足于完成实验数据测量,缺少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思考,特别是忽视实验原理学习,不能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一种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内容和策略,并对学习进行自我监督、管理、评价[2]。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活动[3]。王小丹等设计了自我动机、学习信念、制定学习目标及计划、自我监测与调节、获取及处理信息、交流合作能力共6个指标来考查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1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设计原则与改革措施

1.1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基于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开展了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探索。陈水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基于此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被细化为3个一级目标:①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②学习能力提升;③学习态度改善。其中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规划能力、执行力、学习技巧与思维方法、学习效果评估共4个二级目标。围绕上述指标,研究团队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1.2教学改革措施滨州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共14个班,其中13、14班为教学改革试点班级,每班35人。试点班级学生组成是按照高考总成绩、英语成绩综合考量的原则,择优遴选。教学改革方案由授课教师讨论后共同制定,保证教学过程的一致性。1.2.1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针对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在3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革:①充分发挥课程绪论在课程学习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对医用物理学形成积极、正面的学科认知。利用实例,如超声医学检查、肿瘤治疗中的“纳米刀”、TED系列演讲集(尖端医师),等,阐述医学和物理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介绍教材各章节与后续医学课程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内容对其个人发展的价值所在。②开展学科专题系列讲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开设“医学实践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的学科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内容原则上以授课内容的医学应用为主,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成长经历自主选题。每4~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学习团队根据演讲题目,独立进行信息搜索、分析筛选并完成演讲课件制作。专题讲座安排在理论授课时间内,每次5~10min。③慕课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雷诺数讲解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雷诺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建立过程。课堂授课时间外,教师将精心设计的与雷诺实验相关的多样化学习任务(学习问题)于网络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探索情境。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其逐渐掌握血液流动等问题的思维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展示。上述改革措施中专题讲座对学生影响最大。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认识生命现象,赋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2学习能力提升研究团队将学习能力分解为学习规划能力、执行力、学习技巧与思维方法、学习效果评估共4个具体二级指标。上述4个指标一般相互渗透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具体设计教学措施时,教学活动设计不局限于某一个二级指标,而是定位于多个二级指标的协同培养。学案书写实现学习角色转换,推动学习能力提升学案原指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学提纲和检测题等内容[5]。学案的教学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学案,是否结合自身积极思考,等。因此,基于主体性原则,教师采取学生撰写“个性学案”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首先,重新设计了个性学案的构成要素,内容包括:①知识体系框架图;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③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实施效果;④物理概念医学应用实例阐述。知识体系框架图一方面促进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概念更清晰;另一方面,学习目标凸显,利于后续学习规划制定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学习问题汇总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两项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规划的实践机会,培养其规划能力。措施实施效果及物理概念医学应用的实例分析两项内容则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计划制定后的执行力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估的能力。其次,个性学案书写时间与课程教学进度协调一致,每3~4周书写一次。再次,讲评个性学案的优劣,使学生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案时注意运用差异化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重点放在第③和④两部分。对于学习能力弱、主动思考习惯缺失的学生,评价重点放在第①和②两部分。强化问题求解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推动学习能力提升当前学生存在着思维能力弱化的问题,面对具体问题时,缺少求解的思维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减少公式推导的数学演绎,强化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以粘性流体的流量计算为例,教师删减了严格的数学推导分析,重点讲授“不均匀”问题的求解思路,即将“不均匀”问题通过层流模型变成“均匀”问题。还可以回顾“点应力”概念,进一步凝炼强化该类型问题求解思路。以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分析展现批判性思维分析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6]。授课时,教师介绍诸如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引导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思维训练,该工具还可用于个性学案中知识体系框架图的构建[7]。设计实验教学环节,推动学习能力提升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多以倾听者角色被动接受信息,被动学习较多。为实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采用学生自学实验视频与教师引导提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①建立实验预习报告讲评制度。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重点是实验原理分析及原理中物理量如何具体实现测量。教师采取讲评预习报告的方法,督促学生认真思考。讲评时首先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②围绕学生认知难点开展教学问题设计。学生授课前一天在网络教学平台或QQ群提交预习时存在的问题,教师阅读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形成书面材料。以基本测量实验为例,学生虽然能够进行游标卡尺读数,但是高中阶段多数学生未使用过该仪器,对游标卡尺工作原理认识不清,容易出现错误操作。因此,教学中以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为教学重点。③构建开放性多层次的问题体系。以问题促思考,以错误促发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调节学习过程。实验授课以小组学习形式开展,每个小组学生数量少,教师有机会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或认知,教师要以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使其主动回顾审视实验过程。课程结束时,教师必须对实验课进行总结,提出开放性的不同难度层次问题。如:从测量数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哪些实验数据准确性较差,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选择1~2个问题进行解答,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于实验总结报告中。通过实验过程的自我分析纠错,实现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估与执行力的培养。1.2.3学习态度改善2012—2015年学校进行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将形成性评价纳入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态度[8]。医用物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课程笔试成绩(60分)、平时成绩(包括:学案书写、专题讲座、实验预习和总结报告,共20分)、实验考核成绩(20分)。课程笔试侧重基本学科知识考察。平时成绩则以学生选择的能够反映个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的项目为评估对象,3个子项目中任选2项进行计分。平时成绩涵盖的3个子项目均需要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课堂授课时进行评价,点评重在鼓励,树立学习榜样,塑造学习成就感。实验考核分为实验原理理解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学生在12个实验项目中抽选2个作为考核内容。在形成性评价的压力下,学生一般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2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效果

2.1教学改革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教学改革效果问卷调查显示:86%(60人/70人)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对其自主学习有促进作用;90%(63人/70人)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增加了学习时间;79%(55人/70人)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促进了探索性学习,学生开始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信息查询、学习;71%(50人/70人)的学生认为教改促进了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61%(43人/70人)的学生认为个人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提高;57%(40人/70人)的学生认为信息总结归纳能力获得了提高;43%(30人/70人)的学生在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方面有了进步。综合来看,教学改革措施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2.2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专题讲座、学案书写、慕课化视频学习、实验预习报告讲评四项措施被认为促进了个人学习发展,支持率均超过50%(35人/70人)。实验技能考核、学生提问制度两项措施支持率最低。60%(41人/70人)的学生认为学生提问制度对个人学习作用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习惯于公开提出问题。

3结论

围绕3个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级目标,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使学生获得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能力有所提高。系列专题讲座、学案书写、慕课化视频学习、预习报告讲评被认为是促进自主学习培养的有效措施。未来教学改革努力方向有二:一是将实验技能考核与预习报告制度组合运用,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营造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二是教师对专题讲座的演讲人细致指导,提升讲座质量。

参考文献

[1]秦丹,闫鹏,李光仲,等.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用物理学,2012,29(2):33323334

[2]邱晖,许淑琴.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8689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7883

[4]王小丹,汤刚琴,王素珍,等.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341037

[5]史贵连,叶福丽.医学电子学课程体系学案的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1):9394

[6]张贵海,王章琴,岳国军,等.医学本科生阶段性科研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1213

[7]王会霞,代朝霞.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111115

第12篇

骨干教师在成果提炼时存在着成果的理论基础薄弱且以经验型成果多、理论型成果少等具体问题与困境。为此,培训者设计了“教师论坛”“自选导师”和“主编面对面”三个工具,针对教师成果提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们进行凝结式的成果提炼。凝结式成果提炼应遵循自下而上的教师成果生成规律以及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自主性的原则。

关键词:

骨干教师;教研成果;凝结式提炼

根据钟祖荣教授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市级骨干教师处在“发展期”和“创造前期”,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发展诉求是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和思想,开展教育研究或实验,全面提高教改和教科研能力。针对这一诉求,笔者在2015年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即在培训过程中以成果提炼为目标,在为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等契合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内在规律的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将成功的教学经验、散在于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智慧凝结为可视化的成果。实践表明,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在帮助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的困境

“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个理念看起来很美,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在对100名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关于教研成果提炼所遇困难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琐事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提炼成果等是骨干教师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理论基础薄弱、缺少发表渠道也相对比较突出;而书面表达对语文骨干教师来说并不是突出困难(认为有困难的人占39%,没有困难的占61%)。骨干教师已有的成果现状是怎样的呢?笔者对2015年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中23位学员的原有教研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骨干教师已有教研成果呈现出“一多一少”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教学经验描述类、教学设计类成果多,分别占全部成果的43.5%%和30.4%。二是有理论支撑的教研成果少,如借助一些理论观点解释教学案例,或对语文教学有比较系统的阐释和思考的案例分析与教学论文,则仅分别占21.7%和4.3%。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是骨干教师教学成果提炼所面临的更深层的困境。基于此,笔者在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为骨干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通过设计具体的干预工具,帮助骨干教师突破成果提炼困境,促进经验型成果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与转化。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理论依据

骨干教师的成果提炼有怎样的自身规律?吴欣歆在《“金字塔”模型: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从最原始的经验积累出发,逐渐从沿着现象探寻理论,走向依据理论分析现象;逐渐从感性的判断发展为理性的分析,进而在经验、现象、理论之间建立联系,建构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信念。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正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内在机制,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本次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目标定位就是针对上述教师成果的原有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干预工具,帮助教师成果升级。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具体干预工具的设计

为了达到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升级的目标,本次培训专门设计了“教师论坛”“自选导师”和“主编面对面”三个干预工具,针对教师教研成果提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干预。“教师论坛”组织骨干教师通过讲座以自己擅长的口语表达方式向同行介绍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提炼,形成讲座提纲、幻灯片等成果。“自选导师”针对理论补给的个性化需求,让教师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在导师帮助下形成有理论支撑的总结与案例。“主编面对面”则邀请杂志编辑介绍杂志的特点,鼓励教师根据杂志的具体定位发表自己的成果,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干预工具的运用

1.“教师论坛”———先讲后写

“教师论坛”遵循的是“先讲出来,再写出来”凝结机制。骨干教师将自己在某方面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设计、课例进行梳理,制作成讲稿或幻灯片,向全体学员做微讲座。通过论坛交流,教师们一方面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同行切磋碰撞提升写作动机,拓展写作思路。论坛的直接成果是讲座的讲稿或幻灯片,拓展成果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应的教研论文。“教师论坛”推动了骨干教师成果凝结过程,A老师在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后一个月就将同题论文初稿交给了指导教师。B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经验独到,其讲座“考据、揣摩、文化浸濡———中学文言文学习”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认可。B老师在讲座基础上撰写了论文《词语考据与专题研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论文获得项目优秀成果奖。在23个微讲座中(每人一个),直接从讲座中提炼或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的论文共有16篇。

2.“自选导师”———理论补给

“自选导师”是骨干教师通过聆听专家教授讲座,选择与自己教学领域相关的讲座教师为论文导师,在导师帮助下从理论上对自己成功课例或某一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行解释,进而凝结成果。专家讲座在本次研修中被赋予双重功能:一是作为拓展理论视野的手段;二是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手段。通过聆听讲座,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迈出成果凝结的第一步;成果凝结的下一步即在指导教师的陪伴下撰写及修改论文。C老师曾经让学生以一名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身份,选择站在秦国、燕国、齐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写一则有关荆轲行刺秦王的新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作品别具意趣。这是一次成功的读写练习。听了“叙事学理论浅析与应用”讲座后,C老师很受启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依据叙事学理论提供的叙述者立场、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框架总结出该练习背后蕴含的读写知识能力训练点,并在后续成果中阐明了这类读写训练对学生领悟读写知识,提升读写能力的意义。Z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手头积累了一批成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此次研修,Z老师希望自己在成果凝结中有所突破:我想把自己那些比较满意的案例总结概括一下,提炼出符合教育学规律的特色。指导教师认真归纳、提炼Z老师发过来的教学设计,发现其对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很有心得,可以作为提炼成果的一个线索。经过反复打磨,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论文《从学生的疑点走向教学重点》。Z老师说:“通过这次论文撰写,我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懂得如何提炼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路径了。”

3.“主编面对面”———动机唤醒

许多语文教学期刊是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但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却常令教师望而却步。因此,设计与杂志主编的面对面活动,邀请语文期刊编辑介绍杂志的定位、专栏的特点,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也就成了笔者帮助市级骨干教师凝炼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工具。从编辑角度给予的具体写作指导建议则能有效帮助教师突破写作瓶颈,唤起骨干教师凝结成果的主动意识及发表欲望。H老师由于担任行政管理工作,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直作为原始积累沉默着,“主编面对面”活动有效地撬动其专业思维,唤醒了他的发表动机。H老师的《鲁迅〈忆韦素园君〉三则注释的补注》这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这样在尘封中被唤醒,并顺利发表,成为H老师的显性成果。Z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随时做了记录,但是要使自己的文章达到期刊发表的水平,Z老师感到有差距,但又说不清问题出在哪里。通过编辑老师用具体案例说明,Z老师理清了自己文章需要改进的问题,诸如标题含混、表义不清楚,需要换成醒目的具体的标题;文章思路缺乏内在逻辑性,行文需要以现象陈述———问题分析———理论提升———问题解决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逻辑展开等。有了上述具体指导,Z老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很快就变成显性成果。培训结束后,S老师利用寒假,结合自己给高三学生改议论文的经验撰写了《议论文论述跑题现象例析》并投了稿,送完这届高三毕业生,利用暑假,S老师又开始思考上述问题,打算进一步修改文章。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很多老师像S老师一样开始走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路上。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成效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困境

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的干预下,培训结束时23名骨干教师每人形成一份教研成果。将结业成果与原有成果对比分析,我们看到,结业成果中经验型成果比例和理论型教学成果比例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经验型成果占主导转变为理论型成果占主导。其中,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在结业成果中所占比重升幅最大,由原来的21.7%上升至65%;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成果也由原来的4.3%提升到9%。而以经验描述、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成果则由原来的约74%下降至26%,经验描述型成果全部升级为上一层级成果类型。可见,本次培训中运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的困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骨干教师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经过干预,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而对语文教学进行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虽然有提升,但不够显著。这一现象引起培训者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原有成果中“经验描述”类成果数量比较大,在下一级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很难跳跃到更高一层级的成果类型。这也从侧面证明教师成果提炼路径是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另外,本次培训班中,新晋级为市级骨干的学员占总数的80%,这些市级骨干教师主要还处在钟祖荣教授所定义的“发展期教师”,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在教研成果提炼方面,需要经历由经验向理论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凝结式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市骨教师提炼成果的效果显著。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凝结式教研成果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主要原因,一是由匡正转向陪伴———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扭转原来的论文指导方式。以往的成果指导是基于结果的修改,指导教师主要是在文字、结构、论文规范上做指导。这种指导是匡正式的,不能深入了解文字背后教师的想法。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方式是培训者在论文指导中基于对教师教学经验的理解,通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建议,进行碰撞,是基于陪伴的过程式指导。二是由经验总结转向观点提炼———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破解骨干教师成果提炼中的难点。骨干教师提炼成果难点在于如何将经验凝结成观点,原有的成果或者仅停留在经验描述上,或者观点与经验之间脱节。指导教师帮助骨干教师在经验与观点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帮助骨干教师梳理成功教学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并提炼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原理。另一方面通过新理论、新知识的介绍,丰富教师原有的教学经验,使教师的做法有了理论或原理的依据。

四、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应遵循的原则

(一)凝结式成果提炼应遵循自下而上的教研成果生成的规律

“自下而上”是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论生成的路径,“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三个成果提炼工具设计与实施的背后遵循的是由经验到理论的路径。“教师论坛”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发挥教师善于表达的优势,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经由“自选导师”,挖掘成功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在经验与观念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最后再经由“主编面对面”,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这是一条由经验向理论提升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二)凝结式成果提炼应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自主性

首先培训成果目标定位并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一定要写哪一类,而是以教师为本,基于教师原有的成果基础,促进其向上一级成果类型发展。其次,“教师论坛”的选题及最终成果撰写的选题都依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再次,本次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中随机分配指导教师的做法,采用“自选导师”的方式,而“自选导师”的前提是教师通过聆听讲座,主动思考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与讲座者理论之间的契合点,这是促进教师成果凝结的关键一步。

作者:卢杨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