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强项令阅读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策划/裴富强邓国焱
我叫优等生,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和老师、家长期望的眼神中学习得游刃有余。似乎我的学习已经“十全十美”,可最近不知是过于追求完美还是因为身边人的期许,心态有一点浮躁和起伏,成绩进步不大。
我叫中等生,位置的尴尬让我成为了班级里“沉默的大多数”。在高手云集的班里,我觉得自己完全被淹没,随之而来的焦躁、渴望、急于求成也充斥着内心。我告诉自己要比从前更加勤奋,但是成绩却始终停滞不前。
我叫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我很在乎高考,我想证明我可以。可是,我始终觉得周围的同学,甚至连老师都在心里暗暗说着“你成绩不好,要考上一所比平时成绩好一个层次的学校就好比一个梦”。我自卑、失落、不甘心,可当面对紧锣密鼓的复习节奏和接二连三的考试时,我节节退败,自信全无。
读完这三段描述后,您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吗?您也和他们一样,找不到提升自己的空间吗?接下来的复习,您渴望拥有突破的力量吗……
名列前茅:把弱项练强,让优势放大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
在众多同学中间,总有那么一些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只要老师讲解过的题目,他们很快就会写出答案来;只要老师把题目读完,他们就有了解决的思路,不需要老师太多点拨。可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时的自己已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前进是唯一选择,原地踏步表示自己没尽全力,就连一点点退步都要被说成骄傲自满。寒假过后迎来的紧张复习,优等生怎么样才能突破自我?
让“弱”成为过去
虽然优等生在分数上具有领先优势,然而仍然存在自身的弱科弱项,为此,优等生的复习重点是把弱科补好,让强科更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科均衡地向前发展,而不至于担心考试中弱科弱项随时可能带来的隐患。面对弱项,你应该重视弱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对症下药,让。弱’成为过去。
比如说面对自己在文言文上的弱点,应该先做什么,是解决实词的积累问题,还是虚词的用法掌握?怎样在原文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 翻译文言文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应该如何实践?这些问题,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计划,寻找自己的方法。安排好每一天的阅读量和主要解决的知识点,在阅读中针对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强化就行了。比如说,如果你的实词老是出错,那就要在阅读别留意。
我有一位学生,成绩确实不错,但是他在答题方面很不规范,条理不清晰。在高三下半学期的时候,他会特意把自己所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别。在答题的时候,就照着参考答案的模式去进行,没过多长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调整,为的是力求使自己时间能最大化地利用到自己的弱项上,达到强化弱科,但不落下其他方面,保证整个学习成效不断上升的目的。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优等生对绝大部分知识点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失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你要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及早规避习惯性失误和习惯性失分的现象。另外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确保能拿到的分数不丢分。
提防强项失陷,让优势放大
在弥补弱项的时候,要提防自己强项失陷。或许你会问:既然是我的强项,为什么还要“提防’呢?但你又知不知道,你曾经的强项也会在你的。不小心”之下慢慢下滑甚至失去优势呢?
高三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阶段,其他同学很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复习方法,追赶上来,因此不能对以往取得的成绩过于满足,而是要向前看。相信没有谁会嫌自己的分数太高吧,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强项还不满足时,不仅要保持学科内的相对优势,更要让优势放大。
对于优等生来说,强项要采取查漏补缺的方法,对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加强。除此,对于强项中固有的重难点,我们要集中一个阶段进行攻克。还是说到文言文,一般在此项上得高分的同学有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这对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但是除了积累,对文言文的推断能力就比较难,即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要在这方面做到更好,需要你平时要有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如果你能够熟知文言文中的语言环境,做题应该比较容易。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在我任教的几十年中,发现很多优等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积累和领悟的能力。很多时候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于他们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所以,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给自己提出了“系统复习’的额外要求,其实就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有一名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她告诉我这样能够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她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内容,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这对于这个阶段的复习是有大大的好处。
最后还想说一点,对于优等生来说,每天进步一点点都是很大的胜利,哪怕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一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保持每天的良好状态就是进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偶尔的成绩下降很正常,对成绩不要太在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愿你们将稳定的状态延续至高考。
位列中游:在沉寂中自我突围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姚明
随着短暂寒假的调整,迎来了更为紧张的第二轮复习。对于中等生来说,貌似在学习上有点停滞不前了,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在复习上如何下手,也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只好每一项重点都抓,每一个题型都不放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备考的心态也没了多大起伏,显得有点平淡无奇。“我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是那样,不努力也不至于考不上大学吧”,班里很多中等生都曾这样向我说过。
成绩位列中等的孩子占了整个考生群体的绝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找准方向,发挥个性力量,扬长避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进步空间。
了解自己,对症下药
有的中等生因为高一高二比较贪玩,学习欠账太多,这一类中等生以男生居多。在第一轮复习时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即使必须掌握的考点内容也不牢固。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波动明显,忽上忽下。我对这类中等生的建议是,别被偶尔炫丽的成绩迷惑,多排查试卷里暴露出来的漏洞。补上的漏洞越多,你的成绩就稳定许多;补漏洞越早,你的成绩提高越快。多多想着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及早腾飞。只要主观重视,行动落实,这类中等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会有明显的进步。
有部分中等生在高一高二一直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以后,似乎相形见绌,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则以女生居多。有一年,我正在办公室里办公,来了一位家长,是我任课高三班级一位女生的母亲。家长说:”老师,您在家长会上说的家长要做的七条,我每条都认真做到了,女儿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为什么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说完就嚎啕大哭。毋庸讳言,这里有智力因素,平时贪玩的学生进入高三也会开始认真学习,以前以非智力因素抢占领先位次的学生就会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挑战。对这类现象,我的看法是,尽管高考强调考素质考能力,但是非智力因素也是素质的主要内容。即使智力因素一般的学生,应对今天的高考也足够了,无需悲观失望。一定要坚持扬长避短,改进学习方法,成功就在韧性的坚持中。事实证明,在以后的模拟开始甚至高考中,这些中等生也发挥良好。
也有部分中等生,一直就心甘情愿位居中游,不上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师表扬轮不到,批评也同样轮不到,舒舒服服,自我感觉良好,还觉得日子过得实惠自在。这类学生,年纪不大,可是学习老庄之道道行颇深,如若不改变,会影响一辈子的人生观世界观。青年时期,理当树雄心立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若能不随波逐流,而是增强个性力量,从容地做好充分准备,而不至于临阵乱了手脚。
运用知识能力网络来检查发现问题
现在开始,迎接你们的是第二轮复习,重点是专题训练、综合复习,这将是一个综合提升的过程。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相信广大中等生就会突破平台,斩获成功。为此,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要掌握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高考复习全程是由面到点,再由点到线的过程。所谓面,就是第一轮依据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完整系统的复习;所谓点,就是第二轮复习惯常采用的专题复习。专题确定主要有两条原则:学生第一轮复习普遍存在问题的内容,老师认为当年高考会考到的重点内容。面的复习讲究的是广度,不能有遗漏;点的复习讲究的是深度,要达到或略微超过应知应会的内容,比如语文现代文阅读肯定会考探究题,如何依据文本发挥创造性就是不可回避的二轮复习内容;所谓线,就是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构建起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有经验的老师会特别重视“线”的问题,因为只有自己的网络构建起来,平时学习的内容,高考复习的内容,才会真正被掌握。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网络来检查发现问题,很是方便快捷。
拟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此外,中等生同学还应拟定一个针对自己学习实际的复习计划,看起来耗费一点儿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也会避免走弯路。最好主动出击找任课老师谈谈,请老师给自己诊断一下,提出复习建议。
另外,中等生制定的计划既要全面,不偏科,又要体现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和环节。同学们可以参考优等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好问问在第一轮复习里进步显著的同学,向他们取经。通过制定计划,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力求更加科学合理。要多做些真题,把握好高考的动向;多做一些自己能做出但是把握不是很大的题,将自己的软肋彻底变成硬骨头;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个时候就要训练做题的速度了,要做到快而准。这样才算是将精力花在了刀刃上!
中等生还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眼高手低,不要满足于听懂了。听懂与会做、做对之间还是有相当长一段距离。而缩短距离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题。要建立一个观点,做错了就是不会,就是不懂。切忌在复习时仍然煮出一锅夹生饭。学科基本能力一定要过关,如数学的运算能力,英语的书面表达,语文作文的审题。不要在必考的内容方面出现低级错误,就像我们开玩笑说的,大江大河都游过去了,最后却在洗脸盆里淹死,岂不可惜?
暂时靠后:后起发力,态度才是王道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北京市英语资深教师范存智
这是一段我要与你们分享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孙宇晨,爱好文学和游戏。他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随着高强度的复习和狂轰乱炸的模拟考试不断给他的挫折感,他说自己400多分的成绩连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第二是所有课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第四是保证晚自习的时间;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在他看来,高三下半学期的复习,方法已经次要,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在严格的要求和不放弃的态度下,他的成绩逼近了500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并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老师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选拔录取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的每个学科都在稳步提升,后来以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后进生奇迹般地走进了北大,孙宇晨的态度和坚持是他获得成功的法宝。屈指细算,高考离我们真的不远了,每个学子大概胸中有数,至少已经将各科的知识脉络理清了。作为一名40年教龄的资深英语教师,后进生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好像浑身都有力气,很想做点什么,但看到课桌上那堆积如山的课本和资料,就让自己无所适从.仿佛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却什么也做不了。不知从哪里开始,理不出一个头绪。
为此,我常跟他们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所涵盖的方面有:你目前的心态如何?淡定最佳,复习以按部就班为准,静下心查缺补漏,同时把长项学科的基础夯得再坚实些。知己的另一层面,纵使你不知道你在你们区,甚至市、县,也至少应明了你在你学校的大置;知彼则意味着应清楚了解当前学段的进程——已进入准冲刺阶段。这如同赛跑,你已站在了起跑线,只是还没弯腰屈腿待令起跑罢了。放到学习上,你们应把各科的知识梳理一遍,明白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常考点。比如数学,老师总说要多思考,也就是思维能力,哪些方面属于这个范畴?还有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相对应的典型题例是否谙熟?物理的推理、实验能力,化学的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要领是什么?文科考生是否具备了对政史地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文等掌握的情况宁
将精力放到基础知识
接下来就要拟定准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计划,可以自己做,可以征询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方面,要细思量,认真忖度自己哪个学科有把握,还能在下一阶段提高一步,那么就在这个学科多进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如果某学科平平,但是经过分析后觉得仍有提升空间,那么还应安排一定量时间复习,稳扎稳打。倘若某学科是你的短板,估计努力也未必见效,那就最好维持,把时间投入到应急科目。维持的思路是保证一定量的时间投入,不抠难题,因为抠也枉然。
高考命题是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这部分题目大约占了全部考题的8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你抓住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就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因此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毕竟只有将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有可能拿下基础题,也更有可能冲击中等题和难题。
就以英语复习为例向同学们作个说明。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第一项是词汇,3500词汇是当前高考最大量(上海除外),不论同学们使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立足于这个数目。考试中新课标卷的要求是3000词汇量,考生可以不知道具体差在哪500个词,但至少应该掌握3000个吧。对于试卷词汇量是2500、2700个省(区、市)的学子来说,无疑复习的担子轻了许多。因为三年中毕竟学得多考得少,学得深考得浅。认识词是关键,是最基础的东西,否则怎样做模拟卷?英语是弱项学科的同学再差也不至于不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汇吧,在此基础上坚持每天阅读两三篇叙事性的小短文不仅巩固了常见词汇,还能将词汇量稍稍扩大,这样就保证了单选、完形和阅读中的AB篇,还保证了听力中绝大多数内容的理解。第二项为语法知识,考纲要求掌握的10个时态含4个过去,4个现在,2个将来。即使你不全掌握,但是驾驭一般现在、一般过去、现在进行、过去进行、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还明白吧,这就够了,这就是基础。其他如句子基本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句子要有主语谓语,常见的简单句和复合句中的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都不难,加以巩固即可。自己是最了解学习的实际情况,哪项扎实,哪项该强化?不能没有计划、缺少方略。
纲一举而万目张,解数卷而众篇明
很多后进生一到这个复习阶段就会乱了方寸,一检索发现没有一个真正长项学科,哪科都乱糟糟,理不出个头绪。于是几种不良情绪就油然而生:第一种是恨不得明天就高考,早考早了。这是心中没底而产生的碰运气心理,其实质是彻底放弃。与其消极被动地捱时光,为什么不另换一种积极的思维?你能有这样放得下的心态说明你很豁达,那就冷静地思考一番,最好找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如你可以每天做一些基础题,然后把遇到的问题一条条地列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第二天就去请教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通过他们的解答,你再回过头来看那些题目,基本就没什么障碍了。如果还有不懂的,就自己多思考,再不行就换个角度去想,把自己假想成出题人,想想他究竟想要考查哪方面的知识。是概念?运用?还是其他综合知识?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种是不努力了,就瞎混到考试算了,这实际是最不负责任的态度!不错,基础薄弱,无一拿手的学科,但这不足以成为你自暴自弃的理由。想想过去三年的时光也曾有过的努力,也曾体会过成功的喜悦,说什么也得好好一搏。你要找到自己的弱项并进行重点攻破。你可以在每天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根据课表的安排将时间计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对于成绩弱的科目尽量多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也不要轻易被旁边的人和事所打扰,要有很好的自制力才行。对于试题,还是先从基础做起。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
第三种是急得团团转,一会儿看这科,一会儿又抓那科,没看几分钟又匆匆翻开另外一本书,像没头苍蝇似的瞎撞,这实际上是焦虑症的表现。戒除的良方是向你信得过的闺蜜或你要好的同学倾诉,让他(她)帮你分析一下各科的实际情况,然后商讨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扬长避短。当然,你也可求助于老师,找你觉得可信赖的老师聊一聊,诉说你的迷茫,让老师帮你分析。在我的教学岁月里有过多次与同学们谈心的经历,我发现他们最终都找准了方向,拟定了计划,高考的分数就有较大的提升。
有一种说法“纲一举而万目张,解数卷而众篇明。”前者是说打鱼人把鱼网的大绳提起来,万千网眼就张开了;后者就很好理解,毋庸赘述了。以后渐渐形成了成语“纲举目张”。迁移到考前复习,“纲’可以解释为信心——我能提高,我会成功;而“目“则是对各科精准到位的分析从而拟就的具体复习计划。
男篮美锦赛的领奖台上,获得季军的阿根廷球员们面无表情,对他们来说,没让阿根廷国歌响起,就是遗憾……
欧洲与美洲,两种结局,两种心情。相同的是两种心情上镶嵌的LOGO都是李宁。也许,这就是运动的真谛与魅力,惟有参与其中细细品读,方知成败间多少血与泪。也许,这就是运动品牌赞助者的深意,让品牌粉丝们也能学会,通过世界大赛阅读品牌内蕴,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更应该赢得喝彩的永远是过程。
全面进步
自恃世界第一的美国男篮已经越来越不敢轻视国际大赛。“梦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新挽回尊严前,很多球迷都在质疑美国篮球的含金量,NBA还有机会称霸世界篮坛么?没错,NBA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劲的篮球联盟,可就连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接受采访时都说过:“欧洲篮球正在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欧洲球员向NBA学习,可NBA球员却很少或者根本不去研究欧洲篮球。于是,国际大赛上的美国队总是看上去没有以前轻松,很多欧洲球员都在利用美国队弱点从而发掘自我强项,这意味着欧洲男篮正在NBA发展全球化策略的过程中变成美国队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从没有任何对手敢看轻美国队,谁都清楚,就算NBA拉一群每场球只打5分钟的替补们出来磨合六个星期,都能在国际大赛中兴风作浪。同样,也没有任何对手敢轻视欧洲男篮第一劲旅――西班牙队。欧洲篮球的团队理念是注重默契与配合,甚至于西班牙队的球员互相传接球跑位都不需要磨合就能高速运转。很显然,美国队给对手的压迫力源于强大的单兵战斗力,而西班牙队则将单兵能力与团队效应完美结合。自然,加索尔兄弟率领着西班牙男篮纵横欧洲捧起2009年欧锦赛冠军奖杯时,对手们只能望而兴叹。如果说世锦赛上还有美国“梦之队”与西班牙男篮较一日之长短的话,受制于地域性强制规定的欧锦赛列强们便只能看着西班牙牛仔们优哉游哉夺彩头了。
话又得说回来,“欧洲无弱旅”的铁律仍然没有被彻底颠覆,就算西班牙队长年处在欧洲第一集团且2009年折桂,也难自称绝对处在高处不胜寒的境界。毕竟,欧洲篮球诸强林立,数十年来走的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基本路数。想要在不败之地多待几年?惟一机会就是别原地踏步,不停自我进化才是安身立命的根基。西班牙男篮便兼顾了勤奋与智慧。首先,欧洲篮球强调团队配合与整体性,对战术走位要求高、空位中远程杀伤力稳定且轮转换位娴熟。而今的西班牙男篮便有着欧洲篮球的明显烙印;其次,美国篮球强调单兵作战以及围绕某一特定球员的反复掩护挡拆,最大限度发掘特权球员能力,西班牙男篮队内诸多NBA球员,对此套路也驾轻就熟。于是,完美融合单兵能力与团队默契性的西班牙劲旅嗜血又睿智,狂野又优雅。篮球是一项对球员个人素质依赖性非常强的运动,同样,篮球也是一项对团队配合异常重视的集体运动。而问题在于并没有多少球队能合理把握个人锋芒与团队效率的最佳平衡点,而形成反差的是,球迷们不妨回过头看看,但凡能缔造极致成就的球队基本都符合此双重要求,譬如西班牙男篮。
分水岭
西班牙男篮纵横欧洲,俨然一派杀伐决断的霸主气概,而形成对比的是南美劲旅阿根廷正处在一个艰难且必然的过渡期。已有不少篮球评论者指出,阿根廷男篮的困境属于每一个球队都可能遭遇的阶段:过渡与新陈代谢。要走出该窘困,需要一些时间,球队人员体系更换,培养核心球员等等措施并进,数年后方有希望缓过元气。
作为大刀阔斧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最优秀的体育品牌,李宁与阿根廷队的签约合作由来已久。在李宁将视线注视到阿根廷男篮身上的时候,当时是阿根廷队最辉煌的阶段,也是被看作整个美洲惟一能与“梦之队”扳手腕的鼎盛时期。奈何风水轮流转,而今的阿根廷男篮颇有几分英雄落寞的味道。吉诺比利伤病频繁,“阿根廷妖刀”已不复当年风采;诺奇奥尼最近几个赛季都没怎么健康过,而立之年的奥博托已不年轻,硕果仅存的“大腕”就剩下斯科拉。与所有的国际大赛一样,团队作战效应左右比赛走势,斯科拉个人能力固然没话说,可好汉难敌四手,在阿根廷队整体攻击疲软的不利局面中,斯科拉只能凭借个人战斗力支撑进攻端,再也没有多余精力付诸防守。在国际大赛中常常是斯科拉一个人打爆对手,接着全队眼睁睁看着对手将本队防线折腾得七零八落。
人才断层,是阿根廷队切实存在的问题。一个斯科拉纵使有着翻天彻地排山倒海的能量,也难以在团队理念决胜的美锦赛中逆天。因此,2009年美锦赛的阿根廷队即出人意料又不出所料地无缘决赛,最终以第三名身份收场。按照国际篮联规则,美锦赛前四位均获得土耳其世锦赛资格,可对昔日无限风光的阿根廷队来说,在“梦之队”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只拿到第三名就是失败。
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素来在美锦赛兴风作浪的阿根廷队无疑正在艰难的新老交替过程中。从体育品牌的合作角度来看,李宁仍然与阿根廷队保持着患难与共的合作情谊颇有几分深意。按照通常惯例来说,体育品牌只会将市场预算投向更具有胜利可能性的球队,逐渐走衰需要几年重整旗鼓的阿根廷队显然不符合此标准。可李宁的不舍不弃正逐步显示着国际一线品牌的底蕴,既不会因为合作者的一夜暴富而欣喜,更不会因为合作者的短期起伏而放弃。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宁与阿根廷队的合作折射出体育精神的真髓:品读结果的同时不忘品鉴过程。
对阿根廷男篮来说,面临着球队近年来最关键的分水岭。作为黄金一代中当前最为活跃的战士,斯科拉会成为球队的核心人物。阿根廷男篮会在未来几年努力帮助球队重建,配备辅佐类型球员,磨砺更多符合斯科拉技战术特征的套路。而对阿根廷男篮的第一赞助伙伴李宁而言,也在这一轮起伏中得到验证,焕发出光芒四溢的体育人文力量。
走向世界
当我国竞技体育饱受海外品牌“侵蚀”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孩子只认识洋品牌且拒绝穿国产货的时候,当沿海一带出产的民族品牌只能龟缩二线城市做城乡接合部消费市场的时候,身为中国体育第一大品牌的李宁昂首反击,以我国民族品牌代言人姿态展示着中国体育风采。
西班牙男篮和阿根廷男篮的长期赞助计划,只不过是李宁品牌海外拓展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几年前,李宁就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与东南亚市场,虽短期内还撼动不了几大国际运动名牌的根基,却已占据比例不低的国际阵地。不少国家的球迷都知道李宁的L型LOGO,不少国家男女篮球员都逐渐习惯了身上穿着李宁球衣出现在公众场合。不同于竞争者们一掷千金做市场活动或者承办大型赛事,李宁始终秉承有限预算换取最大市场回报的多点开花策略。通过大规模的多点渗透,化整为零换取多点曝光率,强化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显而易见的是,李宁的努力得到不俗回报。前文提到过的西班牙男篮欧锦赛折桂与阿根廷男篮美锦赛前三不过是寻常球迷看得到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李宁商业航母在更多体育领域有所建树。近几个赛季签约的NBA球员如奥尼尔、达蒙・琼斯、拜伦・戴维斯、卡尔德隆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球迷群体。而李宁所推出的富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篮球装备,更是一炮打响。相比国产篮球品牌被洋品牌全面超越的局面,李宁反倒在洋品牌大本营深深扎根,形成良好的发展姿态。
2009年夏天,李宁品牌所策划的市场活动中,“大鲨鱼”奥尼尔在郑州举办球迷见面会等活动,根据现场报道来看,到场的疯狂球迷中不乏从北京、上海特地飞往郑州观礼的疯狂粉丝,可见李宁市场部门对症下药的球星策略回报值极高。连北京、上海这类出了名的对洋品牌疯狂追随的城市都有铁杆球迷忠实于李宁旗下球员,更不用说其余对品牌附加值关注度略逊的二线城市。
“我选择李宁,是因为我知道这个品牌能带给我什么。”奥尼尔说过,“很早以前,我就考虑过与李宁的商业合作计划,幸运的是,最终我与李宁达成共识。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元素,中国的太极拳与水墨画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底蕴的东西。李宁让我更多认识中国,也让世界通过这一品牌更多认识中国。”
别看奥尼尔外形五大三粗,说出来的话却相当具有启示意义。李宁甩开所有中国篮球品牌,单兵突进拓展国际篮球品牌市场,最根本意义不仅是对国产品牌起到推广,深层次的背景是让全世界人都通过李宁知道了中国篮球品牌这一群体理念,助推其余国产篮球品牌逐步获得世界认可。
弧线球策略
在欧洲一枝独秀的西班牙队,欧锦赛的大获全胜令赞助合作品牌李宁在铺天盖地的转播屏幕上赢得欧洲市场高度关注;同样,在美锦赛苦苦厮杀的阿根廷,也在高强度媒体曝光中帮助李宁获得美洲市场的视线。不过,这还不是李宁市场策略的最终目标!
众所周知,美国篮球的霸主地位虽然日益受到强烈地冲击,但NBA强大的人才积累仍然令其雄踞不倒。具有趣味性的是,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力推全球化策略,努力通过大手笔投入形成篮球文化全面渗透的局面。具体措施包括遍布全球的“篮球大篷车”、“NBA海外赛事”、“篮球无疆界”等等,也包括了大肆吸收全世界各国的篮球人才加盟NBA。简单说说海外球员进军NBA的情况,由于推行全球化策略,各国优秀球员均得到NBA垂青。一方面促成技战术交流,迅速缩小其他大洲篮球与美国篮球的差距,另外一方面则留给篮球品牌巨大商机,譬如在此局面下一眼洞察虚实的李宁。相比较跑到美国开大价钱签约NBA球员,李宁采取的措施却是签约国际强队,而这些强队通常都会有大量优秀球员效力NBA。譬如西班牙队当家前锋保罗・加索尔与其弟弟马克・加索尔,譬如阿根廷队当家球员斯科拉等等。这些球员将通过效力国家队期间的接触认识中国品牌理念,当他们在重返NBA效力时,又会有助于帮助NBA其余球员间接认识李宁品牌,既节约李宁的市场预算,又可达到曲线推广的目的,也为日后李宁更进一步获得NBA球员青睐提前埋下伏笔。
世界上本没有“名牌”的概念。所谓的“名牌”,是指该领域内最优秀的一批品牌,最早意识到宣传与品牌附加值的重要性,利用曝光率帮助消费者认识其之所以被称为名牌的背后,存在着的高质量与高科技含量。所有的体育领域品牌都是如此运作,而在我国本土篮球品牌中,李宁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地位超然,隐然能与国际顶级篮球品牌分庭抗礼,这份令人称羡的口碑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质量与设计理念,李宁的市场推广策略功不可没。因此,坊间谈及李宁品牌,常会听到球迷们啧啧称赞:“李宁真不像中国品牌,看得出来,李宁的市场策略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从自我定位到市场出发点已经成为国产体育品牌的领头羊。”
情定欧锦赛冠军或美洲豪强的“弧线球”策略无非李宁庞大市场行为的小小缩影,就像每个球迷都能看出来的那样,李宁的志向绝不止国内这一亩三分地这么简单。李宁早就剑指海外,要在国际大市场来一场精彩的逐鹿中原。
中国元素
中国的颜色是什么?回答也许五花八门,最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多半是“红色”,毕竟这是国旗的颜色,也是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中就认知的“中国色”典型代表。实则不然,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能代表“中国色”的还有丹青,水墨,儒道等等诸多中国元素在内。
李宁一贯很重视中国元素在产品中的全面体现,或者说,李宁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一则通过中国元素强化品牌渲染力,二则通过品牌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最显著的代表作莫过于“飞甲”系列以及“将之道”系列。“飞甲”古典色彩浓郁,该系列有着龙纹图标,只要是球迷看到“飞甲”都会清楚意识到这是一款来自东方古国的漂亮战靴;而“将之道”则充分挖掘奥尼尔的统御力特征,彻头彻尾展示出中国兵法与篮球霸主的千丝万缕联系。类似案例,数不胜数,与这一系列长期贯彻的中国元素国际化的大手笔相比,西班牙男篮与阿根廷男篮的品牌合作措施反显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