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时间:2022-10-17 11:5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成本控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第1篇

企业战略是企业资源配置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其核心是使企业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企业的生存、盈利与发展。面对现实的经营形势和竞争局面,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因应外部环境、调动竞争优势、发挥协同作用、确定增长向量和市场范围,努力实践着他们的企业战略观。

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通常为,以知名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龙头、以百货零售为主业的单元核心型企业集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经营环境的变迁,我国商业企业集团在从事百货零售经营的过程中,组建配送中心及大型物流中心,开拓小批发业和配送业;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结构由原有的单店经营形式向连锁经营形式逐步地转化和演变,其经营业态从单一向多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的尝试。在商业企业集团追求保持竞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的努力中,其成本控制战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商业企业集团战略态势分析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与活跃的局面,社会投资大量涌入,外商外资也相继进入,商业设施四处兴建、改建,社会商品零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但是经过几年强劲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商业转入了竞争激烈、效益滑坡、经营惨淡的状态。1997年下半年我国的买方市场形成,物价持续走低,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家打折、降价,用尽营销策略,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难卖”、“卖难”的困境。销售难于实现,利润自然下降。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200家大型商场的调查显示,1998年1月—10月份,29.3%的商场亏损,66%的商场利润比上一年同期下降。国外一些大的商业机构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冲击也是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国外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着最新的通讯信息技术,同时又经历了长期的竞争经济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因此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外国大零售商的进入,确实对我国的商业企业构成严重的威胁。宏观商业经济环境的变迁固然对零售商业提出了挑战,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业过于集中、过于趋同、商店过剩、竞争过度,也是商业企业集团外部经营环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利因素。北京曾经有个在全市建一百家大商场的规划,然而一百家店还未建齐,已经建成的一些店就开始纷纷倒闭,其他的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店过于密集、数量过多的情况也很普遍,以致于我国某些城市的人均百货商场面积竟然高达发达国家的十倍。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的外部威胁(Threats)是明显而严峻的。

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劣势(Weaknesses)也不容忽视。一些商业企业集团经营战略不确定,盲目地涉足于与商业经营无关、自己并不熟悉的其它领域;一些商业企业集团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不做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认真地进行新的营销策略的探索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尝试,似乎“老字号”的商誉可以永享不尽;一些商业企业集团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特色,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邯郸学步,只有模仿没有创新;而商业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则是管理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差。

采用战略态势的SWOT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影响商业企业集团竞争地位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因素,即外部的威胁(Threats),但是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样也存在着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零售业的开放,国外商业机构的介入,对我国的本土商业确实产生了一些冲击,但也为我国商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商业向正规化、连锁化、顾客导向化以及商业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创造了环境和机会。按照现代商业的竞争规律,分析我国商业企业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对测度,可以认为在开放的零售商业的市场中,商家经营的好与差、商场的开张与关张是极其自然、极其正常的事情。1998年初商场“开业大挤”,“1998年是大型商场的倒闭年”不幸被言中,而1999年初一批大型商场又卷土重来。虽然商业竞争加剧,但有的商家却并不怕与别人挤市场;虽然都在搞连锁、搞超市,但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狼来了”,但有的商家却能够与狼共舞;虽然大型商场过量而又集中,但“错位经营”却使商业的良性竞争初露端倪。对于商业企业集团来说,关键的问题是确立科学的企业战略观,在战略态势分析的基础之上,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环境中的S、W、O、T,合理地设计和构建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有效地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适当地确定经营定域、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竞争优势、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战略管理框架可简略地图示如下:

战略态势分析是商业企业集团进行战略构思与设计、战略的选择与评价、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的基础和手段。前述的战略态势分析中所识别的因素: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大零售商的进入,行业的成熟与集中,消费需求的变化,价格竞争的加剧等不利因素;以及国际竞争舞台的初步形成,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引入,商业经营的连锁化、信息化、自动化趋势与前景,商家良性竞争策略的选择、自发、自觉的良性竞争行为的出现等有利因素,共同构成了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由上图可知,认识和把握这种态势将有助企业的主要战略问题的识别,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战略资源的利用与配置。

二、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战略重点的确定

商业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应力求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高的附加值,使企业的价值活动产生尽可能多的溢价,从而保持和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战略态势分析,商业的行业结构的特征,包括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新加入的外商企业的竞争威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等决定了商业的盈利潜力,以及商业企业集团的低成本战略或差别战略的必然选择。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可采用差别战略,而其财务战略则必须采用低成本战略。零售商业的差别战略要求企业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提供顾客满意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低成本战略则要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其竞争对手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较典型的例子,国外Nordstrom公司采用差异战略,强调为顾客提供超高质量的服务,而Filene公司地下商店作为打折零售店则纯粹凭低成本竞争,国内的燕莎搞高档精品商店实行差别战略,而1998年12月开张的国内第一家主题折扣店则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以有保证的质量取信于消费者。传统的企业战略观认为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但近年来企业战略倾向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特别强调成本领先战略对于差别战略的支持作用。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和经营业务的革新,使得低成本追求与差异化追求的目标有可能趋于一致,使低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别化经营战略有可能形成最佳的战略组合。国外的大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成功地取得了高质量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与低价格的有机结合。基于前述的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差别经营战略的实施,差别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其成本也应当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其价格也应当表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即以追求经营差异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战略也必须密切地关注和严格地控制成本,只有在企业可承受的成本的基础之上,在低成本的企业的价值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差异战略的优势。

商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交叉分析的方法进行度量,方法中涉及商品毛利率、商品周转率、资产收益率指标。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较低廉的进价成本,较严密的库存成本控制是提高商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必要条件,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可以比追求差异战略获得更低的毛利和更高的资产收益率。在商业的微利时代,在我国消费低迷的零售商品市场上,在国外商业以雄厚的资金为基础、以低价位策略进军我国零售业的情势下,在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极高,相对议价能力极强的销售环境中,商业经营必须充分发挥其价格机制的作用。而价格机制又必须在与其成本控制机制的融合中发挥作用,因此商业企业集团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实现低成本、成本领先战略,使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才能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创造相对的低价格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商业市场竞争中生存、获利、发展。

获得成本领先的企业的战略重点是严格控制成本。商业企业集团实施低成本战略,首先要在其财务战略中体现成本领先的战略思想,同时在财务战略体系的架构中将成本控制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做好成本控制的整体战略布局,制定出成本控制的战略对策和具体措施,以便充分发挥其职能战略与企业的总体战略二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发挥企业的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实施为财务的成本控制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财务的成本控制为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保证。

第2篇

所谓生产成本控制,指的是针对印刷企业各个生产活动环节产生的铺张浪费现象,采取相应控制手段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目的的过程。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途径:

(一)建立严格的原辅材料考核制度。通过执行考核制度控制原辅材料的使用率,考核的对象包括打印纸张、油墨、揩布等,按月统计上述材料的使用量,并评估数据是否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物料成本。

(二)建立节约激励制度。所有物料的使用对象均为“人”,鼓励员工节约勤俭,一方面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用省下来的费用提高员工福利,可谓一举多得。建立节约激励制度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意识,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从各个环节节约用材。我司针对浪费现象,建立节约激励制度后,对员工提出的废旧进口胶辊打磨再利用方案进行奖励,一年就可为公司节约40万元。

(三)物尽所用。比如将白破进行改裁,用于平版印刷或制作便签本;改PS废版用作白版;用废报纸与纸厂直接串换新闻纸;对废油墨、洗车水等回收再利用等。

(四)依靠技术进步控制生产成本。科技技术的创新总是能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企业成本有着显著效果,例如油墨预置技术就曾给印刷企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与传统技术相比,该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调墨工艺时间,同时又使得印刷质量显著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纸张损耗数量。

二、采购成本控制

一般而言,印刷企业约3/5的销售收入均用于采购纸张、油墨等物料上,如果能降低这些物料的采购费用,那么就可的控制采购成本,因此降低采购价格是控制采购成本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通过“阳光”采购,综合价格与质量因素,采购企业所需的合理数量的物料,避免物料的堆积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以下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开招标采购,防止暗箱操作。综合对比招标价格,合理选择厂家。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一味追求招标的最低价格,在对比选择厂家时,价格因素与质量因素要同时考虑。比如高速轮转机对纸张质量的要求就要高,如果低价格采购的纸张张力无法保证高速轮转机用纸要求,那么就容易出现印刷失效等问题,从而造成纸张浪费现象严重。

(二)采用ERP管理系统管理采购物料的数量、类别、价格等,通过反馈物料库存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更新物料库存,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实行破损理赔制度,若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损失,责任应归咎于供应商方,约定由供应商进行赔偿处理。

(四)建立价格补偿机制。若签订采购合同后纸张价格出现持续走低的状况,针对新闻纸、书刊纸等大宗产品,可与厂商直接协商联系,要求他们补偿纸张数份。

三、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与印刷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一般来说,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与外部故障成本4个部分,从以下4个方面可达到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

(一)基于ISO9001质量认证标准,规范企业内部操作,明确岗位职责,从而显著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成本控制意识。

(二)建立“责任连带”制度。“责任连带”制度指的是,如果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批量成品质量问题,不仅要追求此道工序的直接责任,而且还要追究上道工序的责任。这样一来,既保证了上道工序的生产质量,又明确了本道工序的生产质量要求,还要确保交付给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三)严格执行经济赔偿。无论事故大小,都要明确事故责任方,必要时要进行数额不等的经济处罚,以避免同样事故的产生。例如我司某位员工由于工作职责疏忽,导致某报刊全部重印,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按照经济赔偿条例与“责任连带”制度,不仅对该员工进行了数以千元的罚款,而且要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连带责任。通过此次事故的教训与警示,同样的事故至今再也没有发生。

(四)积极采用数码打样等先进技术,提高印刷质量。印刷质量不仅与晒版、印刷、装订有关,而且与版面设计也有非常大的关系,例如报纸广告的色彩应用就与期刊的色彩应用有非常大的差别,在电脑上显示的版样也许看上去非常艳丽,但有时候印刷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与想象中的模样相差甚远。采用数码打样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事先发现问题所在,可将上述的色差现象扼杀在摇篮中。

四、设备技术成本控制

设备技术成本控制是指合理采用新技术,保证设备持久运行,力争设备寿命周期最大化。控制过程包括设备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新等环节,其成本包括购置费、维修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和外来维修费等。以下将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设备技术成本控制。

(一)从技术含量、设备质量、工作效率等角度综合分析设备的购置流程,权利其价格、性能、可维修性、使用寿命等指标,选择适合企业阶段运行要求的设备。

(二)建立设备维修、保养责任与考核制度,按照“连带责任”标准与相关人员职责直接挂钩。

(三)淘汰“少开班次,延长使用周期”过时的观念,用“增加单机班次,提高单机产量”的新标准加以代替,促使设备的更新换代,从而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针对设备昂贵的进口产品(维修费用高,维修替代零部件少)难以维修的特点,积极寻找国内产品作为替代品,一方面降低了设备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促进国内产品的销量。

(五)鼓励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研发或修理一些辅助备件。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维修开支,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

五、服务成本控制

“客户至上”的理念体现了企业的服务态度与发展方向,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印刷企业更要重视客户服务。既要重视服务质量,又要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即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将服务成本降至最低(服务成本包括货物包装运送费、接待费、联谊活动费、礼品等)。

六、结束语

第3篇

1、企业管理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标志。企业从生产,加工,销售,都是按照标准化去要求的。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是标准化的,才能各项指标都能达标,也能是消费者满意。

2、企业管理的系统化

从制造企业的组成来看,企业就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这个系统与内外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包括,原料,产品,资源,财力,物力还包括外部的竞争者,销售商。只有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才能使这个系统紧张有序地运转。

3、企业流程化管理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各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并存,但是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接口。一旦这些接口存在,很可能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想阻止这些就接口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使企业的管理流程化。这样下来,各个部门就不可能在相互推脱责任了,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

4、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只有不断地吸取外面源源不断的信息,才能使企业掌握更多你的信息资源,从而从信息化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信息快速传递的目标。

二、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方法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生产型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占到大约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下面介绍四种控制方法:

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制度

原材料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要选派一个生产负责人负责记录企业每天生产经营、原材料储备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原材料采购量。然后填制原材料采购单,上报采购部门。一般来说,采购计划是需要由采购部门来制订的。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不是凭空制定的,是根据生产负责人的记录去确定的。采购计划制定后,需要上报财务部经理后,并呈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原材料供应商。企业的订购量一般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大,就努力争取到厂家的最低折扣。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少的话,可以采取零星采购的方式。还需要根据每天的使用量,在确保有效库存的情况下按照计划和预算,计算出最佳订货点。这样的话,既能保证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充分解决了仓库费用问题。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首先是,财务部应设立专门的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料以及进行市场调研,以寻求价格最低的商家。对原材料的报价进行分析后作出反馈,发现有差异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督促纠正。同时采购部门可以根据采购需要,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购买所需物品,在此可以亮化采购过程中确定物价的标准,防止不正当企业采用贿赂等不法手段取得供应原材料的资格,为企业提供质量不达标准的原材料,这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事先预防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报损制度

严格按照采购验货报损制度对原材料采购验收把关。对于报损应由生产和施工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照实际的品名数量填写报损单,报损单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以后才能报损。

4、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配件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在最基层的直接对原材料使用的工站人员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最为清楚,用一定的统计手段统计出最为合理的原材料耗用标准,相关部门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原材料的领用标准,做到既不过分苛刻要求工站员工对原材料的小心使用(过分的对原材料使用的要求可能会造成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对原材料的浪费而降低生产速度,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也能把原材料的浪费控制在合理的可为企业所接受的范围。通过这样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二)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1、对人工及固定资产的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是产品成本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产品所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用和需要计算入成本的费用是产品成本形成的主要部分,因此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需要做到很完善。为调动全体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各部门以及各级员工都应明确成本控制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各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也会影响到生产成本,应该把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上交到相关部门保管,以减少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提,以此来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闲置、重叠作业岗位的员工,应进行适当的人员调动,达到对人员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工资方面的费用支出,为调动工人对工作的积极性,各单位部门还应有分配本单位奖金的权限,例如对每月全勤的员工发放一定的奖励等。

2、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成本控制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生产数量的需求,需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水平有相应的提高。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要考虑购进新生产设备在允许的折旧年限内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与更换新设备前的产品平均成本进行比较,比较后选择出较优的设备选用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在提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过分追求高新技术带来的过高成本,如果企业采取新的、行业内顶尖的生产技术,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速率,产品的合格率,但是过高的合格率又对生产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新设备的成本,对新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的成本都应考虑在内,选择既能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又能保证一定的、企业能够接受的产品合格率。

3、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生产车间确定效率、运转率、合格率、一等品率等,根据这些标准制定合理的现金产量指标,然后把员工的实际产量与产品的优良等级化分直接与工资挂钩,在此基础上加减质量考核奖惩,把根据预算成本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比例作为奖惩,使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员工明白并参与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控制节约成本不仅能使企业受益,还能使员工自身受到优惠,如此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成本,在自身的工作环节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呢?

(三)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

1、运输成本的控制方法

因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大量物与物的转移,所以要用到运输,对于运输成本,产品的销售究竟是采用自行运输还是由货运公司运输,两者各有利弊。如果货物或是原材料一次运输量过少,如果采用自行运输的话,运输成本过高,则应选择由货运公司运输;如果货物或原材料数量超过一定的范围,自行运输比较划算,应选择自行运输。总之,在运输物品之前,应当预先计算采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输成本,采取最优的运输方案,降低运输的成本;产品的数量在达到规定的数量时,才可以装车输出。在对零星货物配送的时候,配送的路线安排也很重要,合理的安排货物运送路线,不仅能够节约运送时间,还能缩短行驶总路程;尽快的安排货物的运输,尽可能早的完成运输,早日完成运输结算,可以减少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运输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货物不可避免的非人为损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仓储成本的控制方法

仓储的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也是很多企业都为之发愁的事项。以来是因为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把过去零星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直接配送,这是看上去是一个优化仓储布局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仓库的减少和库存的集中,并不意味着费用的减少,这样做反而有可能增加运输成本。这是很多企业百思不得其解的。因此仓储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在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的综合角度来考虑仓库的布局问题,使总的物流成本达到最低。仓库的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在库存管理中经常使用的ABC分类管理法。我们大家知道,仓储管理的关键重点是管理库存安排,提高保管效率。我们提到的ABC分类管理法的原则主要有两点,第一,抓住关键的少数,也就是说,我们忽略普通的大部门只来说这关键的少数。第二,突出重点。这个原则跟第一点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讲的是针对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举例来说,针对品种少但占用资金额高的A类货物,必须严格逐项控制;而对于B类物资来说,主要是把它看做是一般控制对象,需要似情况的不同根据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对于C类物资,则不作为控制的主要对象,一般只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控制即可。这是仓储控制的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他对于降低仓储的成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仓库的内部管理,提高仓储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日常开支。在物品保管中所需的费用虽然很多,但是各项费用支出都有要有一个清清楚楚的明细,必须纳入企业的计划之中,节约使用。

3、销售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

(1)对应贯彻市场战略的营销实施方案,拟订投入计划后,制定完整的预算方案,以保证其投入的整体效益。

(2)因为销售费用也涉及到缴纳税金的问题,而税法也有相关规定销售费用中的某些部分准予税前扣除,也可以通过少交的可抵扣的税费相对增加企业利润,因此也需要对税费部分进行考虑。差旅费:差旅费,是指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公杂费等各项费用。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报销额度,通常都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只要出差人员话费合理,且不应由个人来支付的费用,都可以全额报销。展览费:可以按做销售进行处理,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但不得超过总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其他的税前项目在此不做过多列示。

三、综合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

(一)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预算化,是指企业各部门都要围绕实现预算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有固定的预算的方法,一般来说他们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下达预算任务。

(二)使用专业化的成本管理软件

通过使用专业的成本费用预算软件代替复杂的手工核算,又为成本费用控制及预算管理软件轻松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报表的时效性等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三)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第4篇

1.提高对原燃料质量成本控制的认识

控制原燃料的质量成本、降低质量检验费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巨大作用。企业应该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列入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位置。原燃料质量成本控制不仅仅是采购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它还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和许多环节。为此,在企业推行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把原燃料的质量成本控制放在改进管理的前列,全厂一盘棋,各方面人员积极配合、协调行动,保证原燃料质量成本控制工作长期顺利地进行。

2.制定原燃料质量成本的《内控标准》

组织由质量、采购、技术、生产、财务、销售等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题研究小组,周密测算出既能满足高炉及后序生产和铁烧焦产品质量的原燃料品位,又能使企业总质量成本处于相对较低的范围之内的质量水准。广泛征求原燃料供方意见,招标采购、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合格供方作为长期合作单位。将采购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制定出原燃料质量成本的《内控标准》。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步骤,以保证《内控标准》的顺利宣贯和实施。

3.减少原燃料质量检验的过程成本

影响原燃料进厂把关技术检验的过程成本,主要由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构成:首先是检验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如果检验员政治道德素质低下,,与不法供方里勾外联、串通一气,势必损害企业利益;如果检验员业务素质低,对原燃料质量问题分析、判断失误,势必以次充好,危及质量成本。其次是检验设备和测试手段是否满足检验工作质量的要求。第三是检验辅料、试剂等的品质。第四是检验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第五是工作环境有无安全保障。要采取的对策:一是要重视加强检验队伍建设,保证检验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健全监督机制,清除害群之马。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二是对检验设备、工具、仪器定期保养、检定和更新。三是保证检、化验和辅料的采购质量。四是学习、引进和探索先进的测试方法和手段。五是适当投入,为检验人员提供安全并满足质量检验工作要求的环境条件。

4.原燃料质量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考核是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必备环节。建立与质量成本挂钩的经济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分清对质量成本形成应承担的技术和经济责任,以便进行合理的奖罚,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和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结语

第5篇

从财务分析上看,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80%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成为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建立采购审批流程

厨师长或厨房部的主管每天晚上根据服务区的经营收支、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主管并呈报主任批准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在财务室内设立兼职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货比三家,对采购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并完善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验收人员对在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报价,进行严格地验收把关。验收人员要坚持做到“四个不收”:“无订货手续不收”,“送货凭证不清不收”,“规格数量不符不收”,“物资明显异样不收”。对于不必要的超量进货、次劣商品、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数量与采购单不一致的应及时纠正;验货后由仓管员填制验收凭证,验收合格的货物,按采购部提供单价做好记录。

四、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原材料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主管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主任。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五、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根据不同服务区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控制储存成本。因为库存不仅占用空间、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侵蚀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

六、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饮企业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导入“五常”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员工的自律性

“五常法”是香港何广明教授借鉴日本“5S”管理法,结合经营实际创设的现代餐饮优质管理方法。其要义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第6篇

成本企划:成本企划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优势在于源流式的成本管理,并且它采用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来确定目标成本,全生命周期考虑了从设计至售后甚至废弃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充分地参考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动成本法: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制造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三类,期间成本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三大类。而在变动成本法核算控制模式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入期间费用。

成本走廊涵盖了煤炭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走廊管理结合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旨在通过精细化、可视化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走廊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力度的把握,因为不同的控制力度下,成本控制的方法、细化程度都会有所差别。成本走廊管理的基础在于生产成本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符合企业实际的成本走廊划分。只有正确完整地统计成本相关数据,才能在成本走廊LUBA划分的基础上对各单位和部室进行成本预算和落实,建立成本定额,实现煤炭企业精益化成本管理。根据前述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笔者拟构建如下的煤炭企业成本走廊控制模式,如图1所示。

煤炭企业成本走廊的构建

对一项活动进行描述,通常可以分为活动主体、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在煤炭企业成本走廊的构建过程中笔者也试着引入这几个维度,并分别对之分析,首先是成本构成的分析,其次是对成本业务流程的分析,最后是成本责任主体方面的分析。

(一)成本走廊成本构成分析1.成本走廊成本项目划分成本走廊将煤炭企业的成本项目划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其中生产成本开支范围包括:材料、人工、费用。期间费用的开支范围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是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劳动保险费、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等;财务费用是为筹集营运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明细项目如下: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内部利息收支和其他财务费用等;营业费用是指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2.煤炭企业成本发生的特点分析在对煤企成本形成和管理过程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煤炭企业成本存在三个主要特点:(1)成本发生过程中各项资源消耗不构成产品本身,且煤炭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可以回收复用和替代。因此,要实现深入成本控制,必须选择合适的成本归集对象。(2)煤炭生产作为一种地下作业活动,受地质条件变化影响比较大。因此,煤炭生产的随机变动因素多,成本变化不易预测,必须建立“自适应”式的成本控制。(3)煤炭成本受井型、规模、生产能力、安全条件、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的影响,具有“先天形成”的特征。因此,煤炭成本控制具有“层次性”特点。通过以上分析,煤炭企业成本形成和成本管理具有其鲜明的“个性”,影响煤炭生产成本的因素复杂多变。针对煤炭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研究,就要针对这些特点,设计可行的成本控制模式和控制体系。

(二)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是对煤炭企业成本走廊的活动过程所进行的研究分析。这当中主要是应用了作业成本理论的一些方法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辅助对业务流程的成本方面进行了描述、分析,从而对成本走廊的构成产生更直观深刻的认识。煤炭生产矿井是煤炭企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其基本循环主要是围绕煤炭的采掘来进行,其基本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从煤炭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来看,伴随每一个环节都相应的有成本发生,笔者试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的发生视为一个走廊,在走廊每一环节都伴随有成本发生,包括生产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通过对成本走廊不同层级的考量,可以定义不同层级的线,具体包括单元线、块线、区线等,这是根据成本走廊的力度确定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详细的煤炭企业成本走廊生产流程。在煤炭企业整个成本发生流程中,通过细分可以得出原煤或洗煤生产的主要环节如下:掘进、回采、运输、通风、提升、洗煤等。在成本走廊的流程当中,正是这些活动消耗了企业的各种人、财、物,成本的发生体现在各个活动的关系当中,从宏观角度去观察,可以形象的称之为成本走廊,将走廊中的这些活动要素作为成本归集对象就形成了各个管理论坛3成本中心。

(三)成本走廊的LUBA划分通过对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成本发生特点和业务流程的分析,成本走廊的LUBA划分主要是根据各项作业成本发生的环节和范围,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将成本划分到独立的成本区(Area)及涉及作业相互配合关系的成本线(Line)上;区又可以继续细化到成本块(Block),块还可以细化到成本单元(Unit),将企业发生的成本逐级归集于线、单元、块、区。区:将企业按组织机构的职能特征进行划分,划分的结果相对现有细分的组织结构有比较强的综合性,但同时在职能层面上又相互独立并衔接。比如将企业分为生产、基建、经营管理、党政管理、后勤部和供销管理六个区。块:块的划分是在区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工艺流程或管理职能特点的进一步细分。比如生产区分为掘进、回采、通风等块。单元:单元的划分是在块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工序或工作内容的再进一步细分。如回采分为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五个单元。线:根据经营活动的受益对象,将辅助生产环节业务和其他使不同的区块单元受益但又不易单独划分为区块单元的项目。责任中心:在成本走廊中,可以将成本的发生过程视作资源耗费、作业主体、作业三个维度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三维空间中,用(a,b,c)这个向量来表示这个三维概念,那么每一个对应点都可以被作为责任中心,每一个责任中心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可以通过对两组向量(a,b)、(b,c)进行跨期的绝对值比较和相对值比较,从而发现成本异常,最终归咎成本责任,并作出相应的奖惩措施。责任中心的概念可以根据成本走廊的控制力度要求,分为不同的层级。适当的层级可以有效地防止责任归咎过泛,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成本项目:区、块、单元和线的成本核算要有对应的成本项目。以生产区为例构建LUBA可视化成本控制如图4所示。

成本走廊的控制力度

在成本走廊的控制体系下,对成本控制本身的成本效益的重视也非常必要。一个企业的管理不可能事无巨细,其控制范围广度和深度与其管理的绩效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如图5所示。成本在Y轴显示,成本的控制力度在X轴显示,成本控制后的实际成本用C1表示,实施目标成本控制而付出的代价用CC’表示,实施作业成本控制而付出的代价用Cc表示,成本控制后的成本(不考虑其他因素)用C0’表示,C0是未进行控制时的正常控制成本。由图5对于成本控制方法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企业选择一定的成本控制方式的有效性在于其控制代价和带来的控制效益之间的制衡,并不存在完全有效和完全无效的成本控制方法。煤炭企业的成本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其涉及面广、分布点多,而且很大部分是关于井下的开采,这给成本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不同的煤炭企业对于不同矿区的开采过程又有很大不同,成本发生流程也相应的变化,所以综合考虑企业的现状,权衡企业的控制力度相当重要。综合上述对控制力度的论述,笔者提出成本走廊系统中的力度概念,用力度(K)来表示成本走廊划分的级次,它表示了成本走廊的细化程度。当K=1时,就代表对企业的成本走廊体系只划分一次,也就是划分到区。以此类推,当K=2时,说明成本走廊包含区、块两个层次和对应的线;当K=3时,说明对成本走廊进行三次划分,由区、块、单元三个层次和线组成。不同的力度对应不同的组织体系,K越大,说明成本走廊划分的层次越多,成本的精细化控制效果越好。但层次越多,需要的人员及控制环节更多,控制成本越大。理论上来讲,作业是分到单元,从而建立通用模型,但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成本走廊管理合适的控制力度,达到既能满足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又不至于因为管理层级太多导致成本上升太多而吞噬成本管理带来的效益,寻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最佳平衡点。

第7篇

一、中国联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之前中国联通之所以出现了成本控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使用的成本管理系统仅仅从财务的数据方面进行统计,并以此来核算出财务结果,却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这种不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导致中国联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制,财务部门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此同时,之前中国联通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是压缩经费,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安置在其应有的高度上,与企业的最终经营战略结合不够紧密,造成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二、中国联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全员树立财务成本观念以传统的思想观念来看,成本控制就是指在经营活动中节约成本,尽可能减少现金的支出。但是,如果企业能在不减少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收入,不仅不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的最终利润最大程度地增加,因此上述思想观念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效益上的管理,也就是一定的成本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如果成本上的支出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这种支出就是有意义的。中国联通鼓励全员树立财务成本的观念,将成本控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倡好的产品开发、用户获取和保有等建议。如果徐颖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525000某种产品创新方式短时间无法为企业带来效益,但长期来看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优势,企业的领导者也会采纳。

(二)完善成本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和算账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同时财务管理的多样性也会使财务管理人员在充分掌握管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角色上的转变。随着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应用于财务管理当中,中国联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成本控制中能够凭借规模上的优势,从企业外部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此来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中国联通重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还要重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化的方法将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进行全面、整体的预测,并根据所预测的结果做出具体的规划,以便于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进行相关比较。事中控制是要对计划所实行的过程进行控制,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基础环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比如对数据进行管理。而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成本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对成本的控制效率进行评定,最终形成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标准,有利于将成本控制应用在每一个环节当中。中国联通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提升了营业利润,同时也为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

三、结论

企业如果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经营成果,就需要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不断降本增效,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应该从经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成本的控制,运用全面、综合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为其不断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前景。

作者:徐颖婷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成本控制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

论文摘要:公路项目作为政府公共基础项目,成本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最后提出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公路建设项目成本,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1.引言

公路建设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成本控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职责关系问题、勘测设计问题、偷工减料问题、新技术和新材料带来的问题、项目资源的配置问题、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地质条件问题、材料供应问题、合同管理问题、项目融资问题、工期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导致成本超支。

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涉及到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它是企业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项目的盈亏与成本控制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抓好成本控制的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良好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意义重大。

2.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成本控制的含义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广义的成本控制,一是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从企业利润长期稳定增长出发,对成本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综合性控制。它不仅是在既定的经营条件下,通过对实际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达到成本目标,而且在成本形成前的设计开发阶段、预测计划阶段就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狭义的成本控制是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等环节相配合,形成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职能在成本管理中处于特殊地位,它体现了成本管理的目标,并且是实现目标最直接的手段。成本控制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其他职能之中,成本管理的其他职能都围绕着成本控制进行。因此,从广义来看,成本的预测、计划带有事前成本控制性质,成本分析和考核带有事后控制性质,这样,广义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即成本预侧、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

2.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产品生产所应有的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分析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控制成本达到成本抑减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公路公司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制度通常分三步骤进行:首先是标准成本的制定。公路公司一般以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历史成本的平均值为依据,结合自身营运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提出不正常因素,并考虑未来变动趋势等来制定标准成本;其次是对差异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对核算后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差异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落实到责任单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2.2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根据成本形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相关时期内用于生产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源于管理人员对成本实施管理时,销售增加的同时,利润却较少这一现象的关注和分析。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学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它是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成本。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而把其作为期间费用来处理。变动成本法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开辟了新途径,体现了许多优越性,但并非十全十美。

2.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该计算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出消耗了作业,因此,资源应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而形成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即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采用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具有传统成本核算不具备的两大特点:一是在成本分配方法上引入了成本动因概念,将传统的单数量分配基准改为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分配基准,增强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它强调成本的全程战略管理,将成本控制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和设计阶段,注重优化作业链和增加顾客价值,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层次。

2.4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所能接受的价格及企业所能接受的目标利润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目标成本控制就是根据目标成本对成本活动进行控制,使实际成本符合目标成本的要求,并不断降低成本。目标成本法是以设计阶段为中心,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以综合降低成本为目的而实行的成本管理方法。

2.5责任成本法

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各责任层次分解项目全面的预算内容,称为责任成本。责任成本划清了项目成本的各种经济责任,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计量、记录、定期做出业绩报告,是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责任成本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责任中心按其控制区域和责任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在项目组织里,项目管理部、工程队、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项目经济部中的有关部门,如财务、技术、材料等也是一个成本(费用)中心。根据责任中心的划分,确定不同层次的“责任预算”,从而确定其责任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责任成本法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控制技术,它的思想是分权管理、系统论、控制论与运筹学和数理经济的有机结合。它以人为本,以效益为目的,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作业单元消耗资源为对象,并拓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数位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倍增效应,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2.6偏差控制法

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偏差控制法,是在制定出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成本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而实现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偏差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实际偏差,即项目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第二是计划偏差,即项目的计划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第三是目标偏差,即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2.7挣得值分析法

对公路施工的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预先制订的管理计划和控制基准,在实施工作中进行定期地比较分析,然后调整相应的计划反馈到实施计划中去。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和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实际成本及进度的状况,及时、定期地与控制基准相比照,并结合其他可能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修正或更新项目计划,预测出项目完成时成本是否超出预算、进度会提前或落后。可见,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是质量、进度和成本。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确保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挣得值分析法是工程项目成本、进度综合度量和监控的有效方法。

3.基于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

3.1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工程投标阶段。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成本预测,提出投标决策意见;中标以后,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组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同时以“标书”为依据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并下达给经理部。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认真分析,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为基础,联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在优化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下,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第三,在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及落实方面。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并对上述预算进行明细分解,以项目经济部有关部门(或业务人员)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证提供依据。

3.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包括实际工程量的验收和工作内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其次,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资料进行核对,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第三,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对于一般的成本差异要在充分注意不利差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有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以防对后续作业成本产生不利影响或因低劣而造成返工损夫;对于盈利比例异常的现象,则要重视,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以纠正。

第四,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会计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行责任创造条件。

第五,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资保证。如遇拖期或质量不符合时,应根据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对缺芝履约能力的单位,要采取断然措施,立即中止合同,并另行找可靠的合作单位,以免影响施工,造成经济损失。

最后,定期检查各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一般为每月一次)。发现成本差异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应会同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差异;如因责、权、利不到位而影响成本控制工作的情况,应针对责、权、利不到位的原因,调整有关各方的关系,落实责、权、利相组合的原则,使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3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精心安排,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工作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它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在建阶段取得的效益逐步流失。因此,一定要精心安排(因为扫尾阶段工作面小,人多了反而会造成浪费),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

其次,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包括竣工图)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如果涉及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入工程结算。

第三,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造价一原施工图士预算增减额。但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按实结算的经济业务,是由财务部门直接交付的,项目预算不掌握资料,往往在工程结算时遗漏。因此,在办理工程结算以前,要求项目预算员和成本核算员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核对。

最后,在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者,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4.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在不影响质量、工期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工程实际建设工程中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有效的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战略成本管理在国外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目前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相对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运用也比较成功。然而,国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自有的研究体系。

同时,随着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成本因素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将成本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认真严肃对待,积极探求战略性的成本管理方法,打造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企业的发展基础,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优势。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本文深入研究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二、战略成本概述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信息应用于战略管理,而不是像传统的成本管理一样,只把眼光局限于单纯的降低成本上。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企业进行分析,并评价企业的战略,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旨在深入挖掘企业的隐性成本,并进行分析,将相应的成本信息运用到整个战略管理中,为企业生产的关键步骤提供成本信息,实行战略性指导,塑造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提倡的是知己知彼,强调相对成本优势地位,并持续降低成本,形成可持续性的成本优势。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对传统的节约、节省的成本管理进行战略性的拓展,充分利用成本管理信息,持续降低成本,塑造成本优势。

成本管理信息是企业成本分析中获取的有效的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还包括企业生产质量信息、生产率信息等非财务信息。成本管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即:计划与决策作用,包括一系列与经营管理相关的预算、现金管理、利润计划等决策;管理与经营控制作用,包括高层经理对中层经理的行为评估、中层经理对基层经理行为、雇员行为的监控;战略管理作用,指将成本管理信息运用于定位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形态;编制财务报告作用,指将成本管理信息融入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必须符合行业和规则制定机构的要求。

三、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获取市场优势地位的意义

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核心竞争力及其内容 核心竞争力最具权威的定义是《哈佛商业评论》给出的,即指在一个组织内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去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俗地说,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在竞争中,能为企业赢得顾客从而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综合素质和内在能力。

企业的竞争力有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分,而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比如营销方面的竞争、产品方面的竞争力等等。不同于一般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主导作用的竞争力。按照表现形式来划分,可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这三类核心竞争力关系密切,环环相扣,产品源于技术,技术源于能力。实践中,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孕育着核心竞争力,如低成本、短周期、快速回应系统、极低的不良率等生产能力;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成长率等顾客优势;敏锐的创新、强大的研发等产品开发能力等等。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之一,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应该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会被模仿的,这时,企业早期的竞争力就称不上是核心竞争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提供企业实现多元化的潜力。可以把多元化企业比作一棵大树,而核心产品就是树的枝干,业务单位是其枝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就是其花果。核心竞争力相当于维系大树生长的根系。通过众多成功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的经验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是进入新领域发展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需要依靠原有业务的竞争力培养在新进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新领域中仍然可以巩固原有的核心能力,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进行差异化地运营。难以模仿性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性之一。企业能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行业内良好地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进行差异化地经营,而核心竞争力正是支撑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力量,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本身具有的独特性造就的。

由此可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如前所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成本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本文选取战略成本这一视角来对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对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 在“微利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成本之间的竞争。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难以被竞争者模仿,那就意味着企业具有持久性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价格处于市场水平,那么企业的成本优势就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在于成本优势的持久性,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持久地维持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那么才具有成本优势的价值。而企业要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则需要开发成本领先的持久来源。

(二)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这个概念是站在企业发展态势和发展主动权的层面的,而不是经营的层面。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于发展态势和主动权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多元化企业来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战略成本管理能促使企业统筹兼顾,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需要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是经济与技术结合的管理,而战略成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研究局限,把研究重心由微观层面转向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从而使得研究的领域更为全面和广阔,这样也使得企业能够更为科学地预测成本,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核心竞争力是获得胜利的利器。站在财务管理的层面上来分析,企业只有将战略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战略之中,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体现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究竟如何依靠战略成本管理来塑造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利用战略成本管理来实现战略目标?下文将从两者结合视角来解决这一问题。

五、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策略

当前很多企业在提升自己的战略成本管理时,往往注重借鉴和形式上的模仿,却忽视了企业的内要求,更与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一终极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策略。

(一)结合企业真实情况,活用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与企业文化和组织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没有标准的应用模式。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具备“权变”的管理思想,不能照搬战略成本管理的某一模式,而是应该结合所处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企业的发展情况等条件,来进行成本的控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不仅需要灵活地制定日常成本管理策略,而且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调整企业的战略。还有,对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方法手段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二)革新成本管理观念,普及员工成本意识 人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长期局限于通过节约降低成本水平,导致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注重成本效益,旨在以较少的支出获得较大的价值从而使利润最大化。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的着力点从供应链的下游转移至源头,具体来说,从传统的生产阶段转移至产品的策划、设计阶段。成本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经营战略与竞争战略,从而最终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因此,成本管理需要多种措施协同,需要企业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的共同重视与高效执行。

(三)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战略成本信息 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分析成本信息并加以利用,整合在整个战略管理的循环过程中,并且运用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的方法,紧密结合战略成本管理和竞争优势这两个方面,使得战略成本管理更好地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以,可以看出信息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内容真实、反应及时、匹配企业发展战略的成本信息管理体系,从而才能保证企业能有序地进行成本的核算,进一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为战略管理提供依据,以使企业能够获取竞争的优势,并塑造核心竞争力。

(四)侧重分析价值链,取代单一成本控制 整个经济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对于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来说才是最具意义的,所以企业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成本总和。这就要求企业要放弃简单的自身经营成本的核算,而是进行整个价值链中的成本的核算。企业需要与上下游的合作厂商共同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方法上,企业应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分析企业内外部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目标,并且使成本处于最低水平。另外,要将产品成本的每一个影响环节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地分析,并进行预算分摊。只有从价值链的角度对成本进行全面地分析,管理人员才会对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产生充分的了解,进而掌握其控制方法,促使整体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水平。

(五)发挥协同作用,全过程控制成本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成本的形成,可以说,成本的发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企业的全体人员,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该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控制的落脚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而战略成本管理部门主要发挥反映、协调、解释的作用。这就要求结合战略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使战略成本管理融合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中,成为各部门工作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和设计开发人员相互合作,发挥协调作用,设计出能为消费者带来最大化价值且符合企业经营能力的产品。

综上所述,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激烈演并催生了战略成本管理,也开创出了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企业进一步强化成本意识,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因此,树立竞争优势成为现实的内在要求。可以预见,随着深入地学习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不断地创新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及不断地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实践,我国的成本管理水平将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奠定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