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结对共建协议书

结对共建协议书

时间:2023-05-30 09:5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结对共建协议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结对共建协议书

第1篇

乙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研究,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确保共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结合实际,达成如下协议:

一、共建目标

通过阵地联建、班子联促、队伍联抓、工作联动、业绩联创等措施,逐步促进和实现甲乙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工作互动。乙方在“五个好”创建上取得新提升;在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帮扶弱势群体、引领党员干部群众互帮互爱互助、树农村文明新风等方面取得新进步。甲方及其所属党员工作更加深入基础、贴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三农”工作,增进与农村基层和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热情和本领,携手促进党内和谐和农村和谐。

二、共建内容及措施

1、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甲方发挥业务工作优势,帮助指导乙方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甲方安排一名同志兼任乙方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乙方开展农村党建工作,并指导乙方利用“电视上网工程”等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每年甲方组织机关党员到乙方参加一次活动,党员领导干部为乙方党员上一堂课;乙方为甲方开展工作提出意见、建 议,为甲方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实践教育和思想教育提供基地和场所。

2、结对帮扶一批党员群众。甲方科级干部和乙方村“两委”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乙方1-2名困难党员、老党员或发展能手党员,按照发挥帮扶人员特长、努力服务帮扶对象的原则,协商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重点从政治思想、发展思路、扶贫济困、技术项目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

3、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每年在“七·一”或春季期间,共同走访慰问一次困难党员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群众冷暖,为农村党员群众送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甲方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每年为乙方办1-2件实事,帮助乙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民生工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乙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5、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甲方围绕乙方经济发展规划,以扶持开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优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促进乙方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甲方为乙方群众努力提供信息、技术、就业等服务,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加快经济发展。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在共建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再行协商。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镇党委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在中国人民建军82 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区隆重举行非公经济组织军民共建结对签约仪式,这不仅是深入贯彻省非公组织开展双拥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双拥共建工作的一件大喜事,我谨代表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表示热烈地祝贺!刚才,××区的非公企业代表和部队代表在协议书上签了字,*部长作了重要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展非公组织双拥共建活动的重大意义。要在非公组织中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精神,不断增强非公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非公组织人员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大力宣传《××省拥军优属规定》,提高非公组织拥军优属责任感;大力宣传部队积极参加地方建设、扶贫帮困、抢险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激发非公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的热情。

二、加大力度,扩大非公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覆盖面。截止20__年底,我市有各类非公组织30773家,其中仅有28家非公组织与驻*军警部队结对共建。通过调研,发现有部分非公企业有意向与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这次参加结对共建的只是他们其中的极少代表,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各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吸收、动员更多的非公组织,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党(团)、工会组织比较健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单位等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

三、丰富形式内容,提高非公组织双拥共建活动的质量。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共建形式,丰富共建内容,推动非公组织双拥共建活动向深层次发展。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出成效:一是帮助部队改善训练设施、生活条件等方面出成效;二是在培育军地两用人才,促进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出成效;三是为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方面出成效;四是在安置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就业方面出成效;五是在增强非公组织人员国防意识,培养“四有新人”方面出成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非公组织双拥共建工作抓出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和双拥共建工作机构要高度重视非公组织双拥共建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双拥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来抓,要摆上重要工作日程,采取得力措施,抓出成效。各区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非公组织双拥共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调配和充实双拥共建工作力量,确保这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建立非公组织双拥共建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有共建部队参与,相关部门和共建非公组织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双拥共建工作有关事务,听取共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共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建立非公组织双拥共建的信息平台,为部队和非公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抓好宣传,营造非公组织双拥共建的良好氛围。要加大非公组织军民共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非公组织军民共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爱国拥军的崇高精神,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军民共建热情。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军民共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军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这次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军民共建签约仪式,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非公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精神,积极拓展双拥工本文来源:文秘站 作新领域的具体行动;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创新双拥工作内容和载体的一项新的实践;必将进一步增进我市的军政军民团结,密切部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增光添彩。

最后,衷心祝愿我市非公经济组织军民共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第3篇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把双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局系统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双拥工作例会制度。配备专职干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双拥工作专题会议,定期交流双拥工作信息,充实完善军民共建服务内容。形成一个覆盖全局,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网络,为拥军优属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积极宣传,营造双拥氛围。市管局(市接待办)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服务部门,积极营造军人优先、军属优先的氛围,努力在局系统内一些重要的服务窗口设军人和军人家属优先标识牌,在行政办公中心及一些公共场所,均悬挂和张贴拥军优属宣传标语,设固定宣传牌,充分利用板报、简报、宣传橱窗等,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宣传活动。开展国防宣传教育活动,参观市人防工程或请老做传统教育报告。

3.全面把握,制定双拥计划。在谋划全年机关后勤工作目标时,将拥军优属工作计划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考核,年终有总结。

4.主动作为,建立双拥制度。每逢重大节假日局领导要带领局有关科室、局属单位负责同志走访慰问驻蚌部队、院校,或邀请他们到后勤系统参观、座谈,征求他们对后勤部门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了解部队家属就业、生活等各方面情况,更好地为部队家属提供就业等优质服务。

二、落实有关政策,结对共建帮扶,在局系统认真做好军属安置、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材料的归档

5.干部安置。对分配到我局干部安置任务,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后勤系统的接受安置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6.军属就业安置。切实做好分配到我局系统的家属安置工作,遵照《蚌埠市现役军人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规定,尽可能发挥后勤系统的优势,把他们安排在工作条件、经济效益都较好点的部门、单位工作。

7.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干部家属后顾之忧,积极为干部家属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优质服务,解决幼儿入托、孩子入学等实际困难,提供日常生活帮助。

三、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提供再就业、相关培训及后勤服务

8.做好调研工作。为做好新形势下拥军优属工作,我们要经常性的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军属就业生活等实际情况,在局系统内,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有针对性为下岗军属提供帮助、就业和培训。

9.积极上门服务。积极提供后勤服务,主动上门联系,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立足双拥工作,把握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各项活动

10.创新双拥活动。局党委积极主动与共建部队进行勾通协商,双方签定共建计划协议书,科学安排军民共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活跃部队业余文化生活。

11.开展双拥慰问。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局领导要带领局属单位负责人、有关科室同志一道前往,看望慰问共建部队官兵。精心组织局属单位联合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编排文娱节目到部队演出,送文艺到军营,与官兵同乐。

第4篇

一、“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内容与成效

“五方挂钩”帮扶,就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在确定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后,组织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发挥各方优势,加强帮扶支持。这一机制已坚持20多年,对推动扶贫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了江苏社会扶贫的重要品牌。以“十二五”扶贫开发为例,有247个单位参与挂钩帮扶,到苏北开展扶贫现场办公1.49万人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含实物折价)74.39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0.51亿元,项目资金63.88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397个,其中帮村项目3393个。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作用,通过利用机关、院校、企业、苏南地区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资金设备等优势,有效帮助了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开发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极大增强了经济薄弱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的运作形式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由省直综合部门担任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企业、高校院所、苏南县市为成员单位并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挂钩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检查上一年度各方帮扶资金到户和项目实施情况,制定和落实新一年度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计划。同时,从199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从“五方挂钩”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组建省委扶贫工作队到苏北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目前,省委已连续组建并派驻了工作队,累计选派53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驻点扶贫。

坚持五方联动,密切配合。“五方挂钩”协调小组明确各方责任,各成员单位立足实际,紧密配合,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才出人才、有技术出技术,合力推进经济薄弱地区脱贫奔小康。省级机关发挥政策资源优势,根据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制订和落实本部门扶贫开发计划,推动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集聚,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每年召开南北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南北双方签订目标明确的挂钩合作协议书。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通过财政支持、电费补贴、用地倾斜、金融扶持和企业用工培训等优惠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吸纳劳动力多的大型企业,到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业。目前,苏北地区共有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南北共建园区37个。省部属企业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与扶贫县的骨干企业挂钩,帮助培养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开发新品,拓展市场,每个企业为经济薄弱地区兴办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合作项目。高校科研院所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实施科技、智力扶贫,每年为当地培训一批人才,推广转化一批科研成果与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苏北经济薄弱县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积极策应扶持,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创造有利条件,使各项扶贫政策、计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实行严格考核,政策激励。对“五方挂钩”单位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组织开展评比,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建立差别化考核制度,省委、省政府明确苏南市县要将帮助苏北挂钩县实现小康列入当地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南北挂钩双方要签订协议,省里每年考核公布一次。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对省委扶贫工作队员实行统一考核,并将工作队员帮扶实绩、工作表现、考核结果等反馈到派出单位,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明确将村企挂钩帮扶列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考评内容,在安排企业扶持资金、电费综合补贴、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时,优先支持扶贫成效显著的企业。

三、“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为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从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对各方提出明确任务,要求省级机关单位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20万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每年不少于10万元;省属企业不少于100万元,中央企业参照执行;苏南发达县市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落实情况在年中、年末分别进行通报。“五方挂钩”单位认真按照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丰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内涵。

一是在挂钩帮扶经济薄弱县同时向挂钩帮扶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延伸。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6个重点片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整体帮扶、连片开发。为确保6个重点片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省委、省政府明确“五方挂钩”单位在继续做好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的基础上,由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16家省级综合部门担任牵头部门,省有关重点部门和市县为成员单位,建立片区帮扶联席会议制度,为6个重点片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年度项目资金计划,推进实施重大关键扶贫项目。

二是在选派扶贫队员驻村帮扶的同时向组织机关单位帮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延伸。紧扣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在继续派驻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前提下,明确“五方挂钩”单位无论是否派驻队员,都要与所挂钩的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机关党员干部全部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努力做到每个经济薄弱村都有一个“五方挂钩”单位帮扶,每个低收入农户都有党员干部或能人大户结对。

三是在组织国有企业参与挂钩帮扶的同时向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延伸。加大社会扶贫力量,发挥江苏民营企业数量多、实力强的优势,以开展“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开展村企挂钩指导意见,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贴息、扶持资金倾斜等优惠政策,引导他们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开展技能培训、吸纳就业、合作开发、救济救助、公益捐助等方式,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还将组织优秀民营企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挂钩帮扶工作。

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我局坚持将双拥工作作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健全局校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发挥双拥工作机构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

1、我局党政班子认真学习上级双拥工作的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我党关于加强国防建设,开展国防教育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刻领会在新时期加强双拥工作的深刻意义。成立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指导开展全局的双拥工作,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将教育系统双拥工作纳入局党政班子议事决策范畴。

2、局党委坚决贯彻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区教育局人民武装部建设,认真搭建学生军政训练的舞台,积极支持局机关干部兼职预备役干部,并参与军事演练,配合完成区国动委布置的国防后备力量整组工作,组建民兵防空连。目前我局有预备役军官2名,民兵防空连预备役官兵44名。

3、我局坚持将双拥工作着力点放在学校,指导各基层单位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双拥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双拥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工作和校长书记年度考核范畴。

二、组织学生军训,增强国防意识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夯实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让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与培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国防观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国防、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1、坚持国防教育进课堂。学校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规定国防教育不少于10课时,促进学生国防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丰富国防教育载体,从而使国防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普及。高一学生军政训练每年安排10天课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学期参加军训,第二学期开展军政训练主题活动。

2、争当一日小战士。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一学生每年安排2—3天新生入学军训,小学生参加“军营一日”活动。通过短期军训、参观军营,体验的艰苦生活,学习雷厉风行、坚强不屈的军队作风,感受铁的纪律风采,号召青少年学生把崇尚军人、学习英雄的革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3、加强少年军校建设。少年军校发挥作为国防教育基地的优势,每年组织约2万学生参加“体验生活”等富有实效的军训活动,并组织观看国防知识展览,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少年军校在不断提炼军训特色,营造浓郁军营文化氛围,被评为首批“全国先进少年军校”。

三、拓展文明创建,营造双拥氛围

1、坚持开展拥军活动。每年八一建军节,我局党政领导邀请部队首长来局座谈;每逢新春佳节,党政领导都要热情探望和亲切慰问驻奉部队,并奉上慰问金。驻奉部队有困难,我局会尽力而为,向部队赠送电脑、复印机等设施,帮助部队改善办公条件。

2、丰富军民共建活动。号召和发动各基层学校积极开展和部队“手拉手”军民共建活动,全区有二十多所学校与部队建立共建关系,军民共育文明花。学校在每年建军节、暑期、寒假组织师生慰问部队,赠送慰问品、并举行文艺联欢活动。驻奉部队不仅派人为基层学校开展军训活动,而且参与基层学校文明创建,真是军民鱼水情,双拥暖人心。

3、拓展优属服务内容。各学校积极组建学生社会服务队,利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和学雷锋活动日开展为军烈属服务活动,部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与军烈属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定期到军烈属家中服务,为军烈属排忧解难,每年服务达270余批次,各小学还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利用双休日上门为军烈属服务,受到军烈属的好评。

四、发挥教育优势,开展智力拥军

我局积极挖掘教育资源,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主动帮助驻奉部队官兵学习文化,为部队及其家属解难题、办实事,为支持部队建设提供智力服务保障,扎实有效地推进双拥工作。

1、我局党委领导多次调研海湾女子民兵哨所等部队,制定有关措施,开展智力拥军活动。社区学院与海湾女子民兵哨所结对,长期为女子民兵开设大专、本科学历培训班,并为学员免去三分之二学杂费,现有7名学员正在参加学习,为满足学员接受远程教育的需要,学院还送给哨所一台电脑,中专为预备役部队37名官兵开展办公应用软件中级任职资格的免费培训;青村成校为星火消防部队45名官兵开展了计算机技术和营销员的免费岗位培训,还为部队提供成人高考复习辅导资料;奉城成校为奉城消防部队40名官兵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免费培训等。

2、我局坚持做到无条件接收部队、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子女入托入学,并优先安排进入我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学年,解决现役军人子女5人就读;学年,解决现役军人子女9人就读。

第6篇

关键词:改革;铁道信号;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5]冯旭芳,李海宗.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18).

第7篇

10月14日国务院关于健康服务业的文件,其中多项便民惠民政策引发广大民众的关注,尤其是关于老年健康养老方面的民生政策,积极让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发展。这无疑给民营养老机构打了强心针,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对此,《养生杂志》专访国家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基地、四川省成都黄再军医院院长黄再军,关于社会健康养老发展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养生杂志》:黄院长如何看待国家关于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积极投资健康养老这个民生问题?

黄再军:国务院相继出台的这两个文件都围绕了“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而提出的意见。国力院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给社会养老产业带来了机遇的现时,更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养老应该有一个新概念,那就是集“医、养、乐”为一体的新型健康养老模式。“医”和“养”大家都能理解,“乐”就是丰富娱乐文化,为老人营造一个美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治愈,彻底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养生杂志》:据说你曾是一位军人,是什么机缘使你从事了了行医治病救人这项事业?

黄再军:80年代初期,我离开湖南家乡,走进军营当了一名通讯兵。由于在家乡农村曾自学过医术,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于是连队让我担任卫生员,从此我利用每个休息日抓住机会求学,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第三军医大学。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经过刻苦研究,我开发出可调式吸罐并获专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被授予金杯奖,并被外国学者称为“东方魔罐”。

这个可调式吸罐源于千年传统火罐疗法的治病原理,以抽取罐内空气产生负压,作用于肌体、组织、穴位,造成良性刺激,促进代谢旺盛,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理因素,达到治病的目的。适合于中医师、推拿、针灸医师使用,是大小医院及家庭可备的医疗器械。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以及高血压、腰背痛、小儿疳积等病症的治疗。

经过近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探讨,在攻克肌无力、肌萎缩、风湿、类风湿、中风后遗症、眩晕、小儿疳积、老年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研究治疗方面取得了成绩,并成功开创了深受患者信赖的“黄风湿”品牌,被列入四川省非特质文化遗产,独创了“黄风湿上下进入阴阳平衡系列疗法”。

多年来,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创办了龙泉阳光康托苑,修建了四川省首家老年公园(龙泉聚宝山老年公园),并免费对外开放。2005年加入国家爱心护理工程行列,实践着“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誓言。

《养生杂志》:贵院是是一所综合性质的民营医院,具体服务和承接哪些养老对象?规划了哪些方面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呢?

黄再军:现在的成都黄再军医院,在2007年以前叫黄风湿医院,起源于1987年我在老山前线创办的“为民诊所”。现在属于国家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基地;属省、市、区三级社保定点医疗机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旗下有成都成华风湿骨伤门诊、成都锦江再军新华门诊、龙泉阳光康托苑、龙泉聚宝山老年公园、龙泉助老协会、湖南长沙可调式吸罐厂、成都蒲江神龙塔灸厂及与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联办的黄风湿系列疗法培训中心等10家单位。现床位达到500张,占地260余亩,数字X光机、生化仪等医疗设备齐全。成为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生产、销售、康复、养老、托老、临终关怀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医疗单位。

医院主要采用我所独创的黄风湿系列疗法,即中药内服、外用法、外贴、三针一罐、循经推拿等传统自然疗法,主治风湿、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制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肩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肌无力、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硬皮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等)、小儿疳积、中风后遗症、眩晕、哮喘等疑难杂症。近年进行了技术革新,独创了“中草药上下进入阴阳平衡疗法”,大大提高了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疑难病的疗效。

可以认为黄再军医院给成都周边广大老年朋友带来了健康福因。

《养生杂志》: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请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在未来几十年,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贵院担负的社会责任是否更重了?

黄再军: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龄化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老龄化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实现健康的老龄化,以及经济政策是否能够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形势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有数据表明,2000年超过60岁人口的比例在中国为10%,在美国为20%;然而到2050年,中国的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到30%,接近美国同期的水平35%。这些数字使得人口老龄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以上不仅仅是数据的严重问题,有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变差,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面临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大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体系。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但如果不管怎样辛苦地工作仍不够养老的话,便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因此,国家推出关于健康养老方面的民生政策,积极让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发展,这无疑给民营养老机构打了强心针,社会养老开始发力。

《养生杂志》:对于政府助推多元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民服务,请问贵院的办医宗旨和行动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再军:成都黄再军医院是国内治疗风湿和肌无力、肌萎缩等疑难病的特色医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多年来,我们医院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省、市、区的统一安排和要求,用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作用,教育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在深入推进我院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优质服务内涵,改善院容院貎,争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发挥好卫生医疗保障作用;以“健康梦”托起“中国梦”,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比如,我们先后与十余家社区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今年,在省工商联等的指导下,又对龙泉驿区山泉镇的后进党支部红花村进行帮扶对接,重点对红花村老年协会办公室设施进行了改造,为丰富老人文化生活,购置了书柜、报夹、订阅了中国老年报、晚霞报和《孝行天下杂志》;为红花村8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并于“七·一”建党节组织老人到洛带古镇、一汽大众、经济开发区等参观考察,圆了老人们走出大山看龙泉变化的梦想。

此外,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到成都柿子巷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探望了退休老干部及家属,并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书》。开展了以“中国梦·夕阳梦·健康梦”为主题,由医院优秀党员代表和优秀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办辖区开展了送健康进社区活动,为社区老人带去健康与疾病方面的诊治、诊疗,让老人与全社会共享中国梦、健康梦,让老年朋友们乐享夕阳梦。

《养生杂志》:据说贵院首开成都社会养老之先河,并将医疗与养老有机结合,解除了老人患病足不出户即可就医的问题。近年来,医院在自身发展建设方面,在敬老为民、爱心服务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8篇

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立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多元化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摘要】

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在于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加强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思路。

【关键词】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 号)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这表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工科类的专业,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对会计专业来说,这种培养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由于会计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几乎所有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都要求至少有1-3年相关工作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训练平台,以增加实务操作经验,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仍面临一定困难。

1.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无法实现高度仿真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有会计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从总体来看,实训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室通常为独立的模拟工作室。有些学校甚至花重金购买企业账套作为学生实训的素材,但是,这种模拟割裂了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业务全局观”。同时,因为实训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不能身临其境,无法感受到企业特有的文化、工作制度和人际关系,不利于职业心理与素养的培养。其次,会计专业的实训室多是分割独立的,实训室存在着场地功能单一的问题,降低了场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

1.2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受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许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校内实训室存在的先天不足,并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但对会计专业来说,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1.2.1校企合作缺少政策与经费支持,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尽管国家强调高职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但并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也没有任何政府部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除了少数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外,很少有学校得到下拨专项经费。众多普通的高职院校在缺少政策与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联合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时只能处于弱势地位。

1.2.2指导实习存在困难,企业管理成本加大。会计工作的保密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一方面担心学生业务不熟,工作中出现差错和事故,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泄露商业机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此,企业必然要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和业务辅导,这样不仅会打乱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1.2.3缺少“校企双赢”的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商建立实习基地时,往往只想着“获得”,而不想如何“给予”,寻找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赢点,其结果不是合作谈判破裂,就是只能与企业建立短暂的合作关系。

2 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分析

目前,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2.1 国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国外实践教学比较系统,因此也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校企合作类型。典型做法有:1、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学生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科研的机会。2、德国。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在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人才。3、英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以科研课题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教育;二是以实习或工作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教育模式,如著名的“三明治”模式。4、新加坡。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使产、教、研真正融为一体。

另一类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典型代表国家澳大利亚(TAFE教育),该模式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

2.2 国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国内在借鉴发达国家实践教学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主要建设模式有

2.2.1专业指导委员会”模式。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和第一线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校企联系,学校可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对人才的需求等信息,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2.2.2“校企联盟”模式。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企业结对合作,形成“校企联盟”,通过调动高校的优势科技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并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2.3“不完全”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中心进行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工作。

2.2.4“协作型”模式。这种实践教学基地最初由教师与相关企业进行联系,然后以学校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书。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正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思路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会计专业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企组合的新模式。

3.1 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向和原则

学校要有长远、科学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状,确定建设原则。同时,要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人才。只有定位准确了、方向清晰了,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3.2 量身定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如何使校企合作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产生最大效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模式。

3.2.1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加大投入,完善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具体包括:⑴构建模拟企业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ERP为平台,采用实物演练模拟生产的经营过程,单据流转真实体验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软件操作掌握企业管理工具。同时,参照企业管理组织的基本结构进行部门设置,建立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并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亲身经历企业的经营全过程,体验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学习企业中各岗位的职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务操作技能。⑵依托行业企业,积极研发仿真实训系统,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集虚拟设备、仿真设备和实物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中心。⑶建立“校中企”,可以记账公司为载体,为社会提供相关会计服务。

3.2.2开发与巩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结合会计专业教学要求,重点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首先,分析企业特点,找准合作对象,实现校企双赢。据分析,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因为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是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该工作主要依靠会计专业人员来完成,即会计师事务所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多,鉴于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成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对于会计公司来说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应该建立稳定联系的主要目标。其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训形式。⑴培训式合作形式。这种形式是对学生在完成校内计划课程之后、毕业之前进行真实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培训。这样既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提供人才,又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⑵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学校免费为其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不支付办工场所租金,从而减少经营成本;对高职院校而言,如果将企业引进,可减少实训设备的投入及校外实训组织和管理上的麻烦,最终实现双赢。

3.2.3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体系。各高职院校应结合结合自身的特点,改革管理模式。根据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可采用集中管理和共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实践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2.4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可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理论又懂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同时,从企业第一线的现职专业技术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并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曹婷.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 现代学徒制 动物学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6-03

为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在20世纪末开始建立现代学徒制,并在短时间内跻身于世界职业教育强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计划在1993年11月出台,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使英国在2014年超过法国成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英国经济的腾飞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有密切关系。经过50多年的探索实践,欧盟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发展学徒制或其他基于工作场所的培训项目,可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有效性及吸引力。为紧跟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和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职业学校、企业之间建立深度合作,以及学校教师、企业导师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实质是校企合作、双师同育、工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依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共同制订和开发的课程教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需求无缝对接,使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规格更体现企业要求。

(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师生关系;在企业,学生与企业导师是师徒关系。

(三)校企深度合作。学生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占全学制三分之一的时间。第一阶段在学校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校内实训场进行仿真的实训;第三阶段到企业一线接受培训,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丰富工作经历和经验,实现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考核体系多元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完成,创新了考核评价方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了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各种“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学院”等形式多样的模式应运而生,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职业院校教学条件欠缺。职业院校教学条件欠缺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或落后导致技术操作训练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或结构不合理,极大地阻碍了学徒制的实施;三是生源质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厌学现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院校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只是部分知识点或操作程序,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差距大;五是职业院校没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意识,只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短缺和学生毕业就业的渠道,或仅仅只是为了教学评估的需要,象征性临时跟企业签订几个协议;六是院校采用的教材过多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强调基础技术,而针对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训练不足,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七是院校管理层以及教师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深刻,教师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指导实训实习产生抵触情绪。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校、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双主体、双师共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供实习的一个场所;二是学生不想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放弃择业的机会,担心企业提供的岗位或薪资不一定符合个人心理预期,或毕业后不一定留在原企业工作;三是学生作为准企业员工权益保障不明确,工伤保险及薪资等可能落实不到位等。

(三)企业热情度低。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的高回报;二是企业学徒队伍的从业稳定性较差,流动频繁,有许多学徒在工作稍不如意或在其他企业的高薪资的诱惑下投奔别的企业,让参与学徒制的企业蒙受损失,造成了企业的顾虑;三是很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实力,而相应的补贴政策还没出台,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很多企业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推广持观望态度;四是参与试点的企业往往为了自身利益,不以教学计划为依据确立实践内容、安排合理的实习岗位,没有指定能工巧匠作为学徒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评价实习效果,因而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缺乏实践效果与合理的评价。

(四)国家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国家还没有配套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学校与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获得实在的利益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无法解决成本增加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开展。

三、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探讨

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需求,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惠双赢原则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先后与广西金陵r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扬翔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力源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鸡场场长班”、“猪场场长班”等。

(一)确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是依据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合作理念,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学校教授、教师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团队,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实训基地及实习场所的建设,实行学校与企业互聘互任教师制度。二是按照教师与师傅双融合的要求,给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配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三是根据学生与学徒双身份现实要求,在学生入学时就与合作企业签订预就业合同,合作企业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学习期满即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四是按照学校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要求,在校建设高标准实践教学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内设置“现场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五是按照工学交替相结合的要求,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安排教学,每学年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学校或企业学习与工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技能训练,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二)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职业能力基础课安排方面,除教育部要求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教育课程外,要求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数据分析处理、大学语文、人际交流与合作、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教学。二是在职业能力核心课安排方面,要求增加畜牧兽医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畜禽环境控制、畜禽繁殖改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加强养猪与猪病防治或养鸡与鸡病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三是在实践教学课安排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养猪或养鸡生产每一个岗位实践学习,并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岗位职责,能对企业生产报表进行分析。另外,要求实验课、实训课及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课时要达到总课时的50%,即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人文修养、职业修养及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的理论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充分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教、学、做”相结合及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设计及任务设计。一是教学内容涵盖了动物医学专业所对应的从事兽药销售、生产和研发及疾病防控有关的兽医技术人才、宠物医师、执业兽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每个教学项目都融入了国家或行业对工作质量的有关规定,融入了技能大赛内容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教学内容,引入了动物医学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成果。三是每个教学任务都按照“基础知识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及拓展知识模块”递进式地安排教学内容。四是每个实践操作模块都从形成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按照动物医学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四)开发立体式教学资源库。立体式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按照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要求,学院鼓励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到企业、相关行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一起对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进行重新修订,并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二是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写电子教案、讲义、教材,试题库等,建立课程电子教学资源库。三是向学校网站上传电子教案、试题库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同时设立主干课程微博和课程交流群,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四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养猪与猪病防治”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防疫与检疫”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动物外科与产科”、“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药理和病理”等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建成的动物医学专业立体式教学资源库,为院校、教师、学生、企业等提供智能备课、网络课堂及拓展知识及技能测评等驱动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

(五)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按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院引进了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等教学资源能够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学生技能训练、生产实习、职业资格考证及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一是利用已建成的教学动物医院,可以实施“三阶段递进式”轮岗实习,使学生从初步了解职业能力要求,参与诊疗服务到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及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双重零对接。二是出台相应的创业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基地开展小规模畜禽养殖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养殖创业场地及指导教师,学生自行解决经费和养殖场管理,这样既保证了校内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又缓解了实践基地运行经费和管理的矛盾,同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在真实的行业企业环境中得到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业意识。三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连锁经营或设立附属动物医院,让学生在兽药企业专家、动物医生及校内教师双方共同培养下,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六)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为满足现代学徒制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校企双方按照“培养、互聘、共用”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一是从学校、企业选聘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担任学生导师,1名学校教师和1名企业老师共同指导5名学生。二是学校聘请企业老师到学校任课,与学校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是企业聘请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技术人员或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与企业老师共同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岗位实践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四是根据每个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发放指导费用,并给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去企业活动的老师相应的报酬。

(七)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规律,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一是在专业实践课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现场教学的模式,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岗位职业实际需求作为任务为课程教学项目,采用校企“双导师授课法”,让学生在现场真正体现“做中学”学徒制的核心教学方式,边观摩边进行实际技术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学习。二是在“以产促教,以产兴教,产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相结合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校企双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始终渗透其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框架的形成。三是制定并实施《现代学徒制管理细则》《实习导师管理规定》《师徒结对协议书》等管理制度,用制度约定避免了学生在企业的“放羊式”实习,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八)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为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加强了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一是学院制定并实施系领导定期听课、校督导组听课检查、教师间互评及学生评课等制度,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保证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质量。二是制订基于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共同负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强化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学生管理和企业、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徒制的完善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导师工作作风的不断改善。

现代学徒制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不仅涉及教育培训政策,还涉及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需要政府、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指导教师待遇不高、企业不愿意给学生发工资、部分企业教师讲课水平不高和部分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只有从学校、合作企业、学生等三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细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才能确保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才能不断拓宽专业建设思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亮,李雨锦.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新动向:2020发展愿景[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

[2]段修军,王利刚,周春宝,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5(5)

[3]童逸杰.校企共同体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4]谢剑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6(1)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畜牧F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YJJ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