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战争诗句

战争诗句

时间:2023-05-30 09:5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战争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战争诗句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7 

教学之所以被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让课堂如虎添翼。下面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为例来谈一谈。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四个生字,重点认读“巡弋”“频频”这两个词。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战争前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灾难,体会前四节诗歌的写作特点,并仿写一节小诗,表达对战争的痛恨与不解。 

3.体会“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句子的含义,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环节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播放一组春天的图片,和学生交流。 

师:春天来了,你和谁一起去做什么? 

生1:我和好朋友到草坪上放风筝。 

生2:我和老师、同学到郊外春游。 

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欣赏美景。 

师: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1:开心! 

生2:快乐! 

生3:幸福! 

师: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做许许多多快乐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可是,当我们沐浴着春光,享受春天的时候,有许多国家正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有许许多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正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如花的生命!他们多么祈盼能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享受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多么幸福、快乐!怎样让孩子们的情绪沉下来,从美好的现实进入战争的情境?这样的设计为理解课了很好的铺垫。】 

环节二:体验美好,痛恨战争 

学完生字词后,重点学习第一小节。 

师:哪些诗句描写了春天般美好的景象? 

生1: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师:蔚蓝色的大海是怎样的?海鸥的乐园又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播放海鸥的叫声) 

生2:大海好美啊!我听见海鸥快乐的叫声,他们好像在唱歌。 

师: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当战争袭来,这一切还存在吗?(播放爆炸的声音及战舰的图片。) 

接下来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大海多美啊!你看:蔚蓝色的大海                ,微风吹来,海面上荡起                ,一群海鸥                ,海底                ,多么                啊! 

轰!一声巨响,海面上掀起         ,海鸥们           ,海底的           ,海水           ,海面上漂浮着            ,多么令人              啊!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听海鸥的鸣叫声,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大海的美丽。“轰”的一声,战争到来,原先美好的一切毁于一旦。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朗读,学生很快理解“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含义,深切感受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体会对战争的痛恨、抗议或控诉。】 

环节三: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1.哪些诗句描写了春天般美好的景象?用“______”画出来。 

2.哪些诗句描写了战争的景象?用“~~~”画出来。 

3.你从哪个词感受到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采用“读—画—品—读”的方法学习第一小节,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2-4小节吗? 

(小组合作探究,反馈学习情况。) 

师:这是诗歌的前四节,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节诗的后面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它表达了什么? 

生2: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抗议。 

生3:我还发现前两句描写大自然的美好,接着写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灾难,最后作者发出抗议。 

课件出示:仿照第1-4小节的写法,写一节诗,表达你对战争的痛恨与不解。 

的                               , 本来                                                          , 

可是                                                          ,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课件出示几个场景: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茂密的森林、动物园、游乐场等,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小练笔。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好地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并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环节四:呼唤和平,享受春天 

教师播放战争的图片及悲伤的音乐,让学生再次感受战争的罪恶。(师旁白:因为战争,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每天都面临着恐惧、饥饿、疾病的痛苦。因为战争,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火中的儿童。) 

学生观看战争图片,教室里静悄悄的,有些男同学的眼眶红了,还有些女同学在擦眼泪。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心里好难受。 

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战火中很多儿童无家可归,他们真可怜。 

师:你又好像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听到一个孩子在喊“妈妈,你在哪里”。 

师:这是什么造成的? 

生:战争。 

师:如果让你对战争及发动战争的人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生:战争,离我们远远的,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设计意图:战争的图片和悲伤的音乐非常震撼,烘托出战争下人们生活的悲惨,并和现实中美好的和平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们入情入境,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 

环节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学完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儿童和平条约》,而儿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再次激起学生对和平的祈盼。 

第2篇

[关键词]唐宋;女性服饰;服饰特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强大且繁荣的朝代,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使当时唐朝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较为频繁。“大体来说,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朝社会战争频繁,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虽然宋朝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人们的思想趋于保守,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几乎停滞。服饰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融合的产物,唐朝女性服饰款式多、色彩艳、胡人气息浓重,而宋朝女性服饰则简约、淡雅、含蓄,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一、纹饰与色彩的变化

唐宋时期女性的主要服饰都以襦服裙为主,即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但在质地、纹样与色彩方面却不尽相同。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极具特色,“锦面上树叶披纷、树绘弯垂、蝴蝶蹁跹,十分生动。”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朝女性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血色罗裙饭酒屋”;“罗秀生香香不已”可以看出唐朝宫廷女性更偏爱罗衣。

宋朝女性服饰较之唐朝,风格趋于含蓄简约。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唐朝服饰纹样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则趋于写实。宋代的蜀锦,刺绣工艺高度发展,但在宋朝,女性服饰多以印花布为主,《宋史・舆服志》载:“(高宗)绍兴五年……龚茂良奏:‘臣又闻中宫服浣濯之衣,数年不易’。”由此可见,在宋朝,丝织品很少用于制衣。“春山白新裁”,“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此可见,宋朝服饰在色彩上,崇尚冷色。

综上,唐宋时期女性服饰虽在款式上基本一致,但在纹饰与色彩上截然不同,唐朝艳丽多彩,宋朝浅亮明净;唐朝富丽奢华,宋朝淡雅简约。

二、对胡服接受态度的变化

中国服饰从南北朝时期就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以及胡舞的兴起,使胡服在女性中流行起来。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下身穿裤子,脚上穿靴,头戴胡帽。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写道“小头鞋履窄衣袖,天宝末年时世妆”,描写了当时在胡人衣冠的影响下宫女的着装。由此可见,唐朝对胡人衣冠采取的是接纳的态度。

宋朝时期,由于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不断,对胡服的接受态度也有所转变。宋仁宗庆历八年诏,禁止“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著青绿,及乘骑番鞍辔,妇人多以铜绿、兔褐之类为衣。”宋朝颁布严格的禁令,禁止穿着胡人衣装,对胡服的态度是抵制,畏惧的。

三、唐宋时期女性服饰风格变化的原因

服饰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从整体上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王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朝代。唐朝丝织业发达,因此唐朝时期,女性服饰多采用薄、轻、透的丝织品。唐朝思想开放,儒、释、道三足鼎立,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华丽、开放的特征。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宋朝的经济较之唐朝更为发达,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经济活动活跃,然后国家积贫积弱,历朝统治者多强调务实从简。宋朝理学的兴起,封建的宗法、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宋朝服饰趋于质朴,简约。

参考文献:

[1]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中国通

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第

305页.

[2]缪良云, 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中

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第94页.

[3]脱脱等, 宋史・舆服志, 北京, 中华书

局,2000,第2392页.

第3篇

窗外,那如牛毛,如细丝的春雨,让我想起了与你相处的美好时光,你的课堂,就是知识和哲理交错的课堂,这让我如沐春风。

你的睿智,你对学生的爱,正如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春雨,默默地影响着我,每一节课都让我受益良多。

记得你在讲解《公输》一 课时说“说话是一门艺术,成功的说客可以凭借一张嘴化解一场战争。也能像曹刿一样循循善诱,引人思考,最终达到目的”频频点头的是我。

你常常笑我们有狗一般的精明,但缺少狼一样的智慧和狠劲。你希望我们能对自己狠一点。我知道你是在鼓励我们再努力刻苦些。那些看似笑谈的话,我全接受了。我要让自己变成你想要的模样,一匹来自鄂尔多斯的草原狼。我的优秀我不自知,直到同学们发出赞叹。

你不但在激励我们进取,奋斗,你的文学素养也在默默地影响着我。

课堂上,你潇洒自如的见解古诗文,对市局,你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这一切,让我羡慕,让我偷偷模仿,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我也能在作文中镶上一些诗句;遇到一些美景时,不自觉的吟出一些应景的诗句来。你,春雨般滋润着我,让我悄悄的进步,悄悄的有涵养起来。

你的乐观开朗,你的明辨是非,你的严厉与慈爱的完美结合——让我明白自己想要的模样。

感谢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遇上了你,我的老师,我的春雨。

第4篇

别让你们的文学作品,就这样地落伍于世纪的下风

也是我们想读到的文学新品——你的作品

-

在这黑暗的夜里——战争的硝烟

商场之上的血腥弥漫,我们

多么的希望你的作品也能够随时代的科技向前

-

总是有这样的想望,诗人哟!

作家。你们的书语,能否也记一些有关着

月球之上的山川和原野的新诗和故事。

-

我们是想读到你这样的书,可不再是

那些战争和商场之上的血腥。

而应当是那些让人勇往和直前的新品佳作,

-

历史的东西,是不应当忘却

可是,你哟!世纪的你

也不应当记写那么多,让人伤心含糊。

-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用我的心语

和诗句轻轻地告诉你,写吧!,写吧!用你的理想去

创写那些月球之上的山川和原野的新诗和故事。

-

时代的迈进,我们的心中的想望

愿你!时代的你呀!诗人和作家的你们哟!愿你们

能够记写着这样的新诗和新的故事来。

-

这是新的翔飞——文学的新飞跃

第5篇

淅淅沥沥,潇潇洒洒。此雨好比一位豪爽的少女,柔中带坚,强中带弱。今天我趁着兴趣已浓,又阅读起了《窗边的小豆豆》最后几页。

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成天捣乱的假小子,因太过顽皮而被退学,小豆豆“焉知非福”,在新的学校——巴学园她生活得很自由,学会了乐于助人、善良等美好品质。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巴学园被熊熊烈火烧尽,大家被迫分离。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滚滚硝烟吞没了点点欢笑,都是战争惹得祸,战争是最能体现人低素质的事,是最让人憎恶的一大祸害。

小豆豆在巴学园中“占”了一棵树,她请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去她的树上“做客”。因为泰明是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从来都没有爬过树,也不会爬树,他没有和小豆豆一样“占”一棵树。小豆豆的手顶着泰明的臀部,手抓着泰明的脚,两个孩子一步一步地艰难地爬上树。当两个孩子大汗淋淋之时爬上树时,二人惬意地聊起天来。憨憨的笑声,滴落的汗水,彼此的鼓励,全都化成了午后烟云。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豆豆退学之后却上了一所世上最幸福的学校。在美的熏陶下,她长大了之后当上了一位优秀的主持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每当我回老家,我总是满心欢喜,开心极了,笑容总是洋溢着;离开老家时,失声痛哭是难免的,伤心至极,愁眉苦脸总是抹不掉。那时,姨夫当堂吟了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啊!”我擦了擦不舍的泪,记住了这句贴近人心的诗句。

战争一来,它必将会吞噬圣洁的和平,光是中国,死于战争的人不计其数。我们要让先辈们白白牺牲吗?不,我们不能。我们必须呼吁和平,不要为了那点资源而杀人了!搞得你死我活。

是战争毁了巴学园,切断了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不知明日还会有更多的战争还是更和谐的社会。我们一定要将正义进行到底,呼吁和平,让战争彻底从浩渺的宇宙中消失!

一缕阳光踏着屋檐上雨水滴落的音符,如空气般飘进了我的房间里,照在了《窗边的小豆豆》的封面上那摆着姿势的小豆豆上,她仿佛活了……

山东济南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六年级:杨庆卿

第6篇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诗人____________.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___________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_________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________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诗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诗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关》表现作者___________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强调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诫子书》诸葛亮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写作者坚信牛郎织女“定然在天街闲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拓展

天街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争将世上无期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七夕》

第7篇

“小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杨万里诗《小池》中的名句,它描绘的是初夏时节,荷花池中的景色,让人感觉到初夏是那么恬静、淡雅。可夏天的气象却是变化无常的,刚刚还烈日当头,忽而又阵雨突降,让人难以揣测。苏轼也曾写下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突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样的诗句突出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

人们总认为,夏日是奔放的,就像那顽皮的小溪。夏日是炎热的,太阳尽情地把所有的热量泄泻给大地,夏日的炎热更是让人难熬的,稍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难怪人们称夏天的太阳为“毒日头“。

其实夏天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夏日的风, 没有秋风的凄美,春天的温柔,它只是徐徐地送来丝丝清凉。夏风给湛蓝的晴空拽来白白的纱巾,幽幽地飘逸聚散,夏风给清澈的湖水掀起圈圈涟漪,水晶般的湖面闪动粼粼的波光。

夏日的雨,没有秋雨的浪漫,春雨的缠绵,它只是随心所欲的洒下一丝清新。它骤然而作戛然而止,来得粗犷,去的豪爽,它却给大地送来了沁人心肺的清凉。给人们抚平心头的烦恼,拭去胸中的忧郁。

“夏云多奇峰。”它如山、如塔、如古堡,层迭嵯峨雄奇凝重,雨后更是瑰丽辉煌。夏云就是这般风光无限。

夏日的“绿”苍翠浓重,更胜于春吐的新绿。春绿固然娇嫩可人,但“采绿,采绿,不盈一掬,”毕竟还难以掩藏残冬的萧瑟。

夏日的绿,是和平鸽衔来的橄榄枝,晴朗、安定。人类厌恶战争,因为战争是恐怖,是灾难,是使人不寒而栗的恶魔。看看那些战火纷飞的国家,硝烟弥漫,鲜血横流,人民流离失所,饿桴遍野。废墟上回荡着苦痛的哀号,人们的眼里闪烁着的是绝望。“夏日的绿”正是和平的象征,它以独特的魅力在每个人心田栽下萌生和平的幼苗,让天空重现湛蓝,让花朵再次吐艳。

也许,夏独具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浓烈,勃发,在于它的兴盛,充沛。

哦,生机勃勃、催人奋发的夏啊!我不想再沿袭春曲秋意的旧题,尽管那永远令人沉迷,而愿为你放歌谱曲,抒发我心中的礼赞之意!

第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让学生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图片。(出示不同的太阳图片,学生观看)

2.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太阳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多可爱的太阳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图片,唤起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小节读诗,教师纠正字音,落实生字。(“红彤彤”的“彤”变调。区分“陪”与“部”。)

3.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4.思考问题。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什么?

5.交流读诗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感受诗歌,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品读诗歌,感悟中心

1.发现“美”。⑴指名读。⑵启发想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们谁看到了呢?请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⑶欣赏美景。播放图片,理解词语。①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吗?(品读“朵朵白云”)②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什么?把你们心中的这份美好感觉读出来!(品读“红彤彤的晚霞”)⑷指导朗读。看着太阳下山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把你依依不舍的情感读出来。(配图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美、发现美、诵读美,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2.感受“美”。⑴默读第二小节,找出太阳做的好事,画波浪线。⑵学生汇报。⑶品读诗句。找出描写太阳的动词,并圈起来。把动词放入诗句中细细地品读,说一说从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洒。同学们洒过水吗?洒水时是什么动作?范围怎么样?引导学生读出太阳的轻柔。有了阳光的播洒,花儿才开放得如此娇艳。如果你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你想对太阳说什么?②拔。这个“拔”字该怎么理解呢?原来是指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越长越挺拔。引导学生读出小树顽强的生命力。③陪、看。同学们去过海边吗?在海边做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把这种快乐、开心读进去。⑷指导朗读。是呀,一个“洒”,一个“拔”,一个“陪”,都让我们感受到和太阳相处的快乐,更让我们理解了太阳的心,带着这种温暖和感谢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节诗。 ⑸小练笔。想一想,太阳她还会做哪些好事?让我们拿起笔展开想象写下来。(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写)⑹学生汇报创作的小诗。⑺想象说话。是呀,太阳就是这样爱护着大家,给大家带来光明,温暖,快乐,幸福……,让我们好好感谢她。(再读第二小节)读了这一小节,我们知道,太阳不仅属于云朵,他还属于小朋友,鲜花和小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和写的结合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珍惜“美”。⑴ 默读诗歌。学生默读诗歌第三、四小节,边默读边思考:太阳要去哪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你知道太阳要去哪些国家?(去美国,去日本,去法国,……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要去。)⑵小组讨论。外国的小朋友真的是在等太阳吗?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快乐、幸福)⑶指名朗读。读出外国小朋友的美好愿望。⑷回答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中享受这份快乐与幸福呢?(配乐播放战争中难民的生活图片)⑸指名交流。(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才能尽情享受太阳赐予的恩泽)⑹归纳小结。(出示课文主题图)是啊!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拥有一个太阳,也共同拥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世界和平。让我们一起放飞手中的和平鸽,让她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

设计意图:通过“快乐”与“哭泣”,“幸福”与“战争”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珍视“和平”,珍惜生活。

四、总结升华,朗读全文

1.分享体会。你们知道“大家”是指谁吗?你有那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

2.归纳总结。阳光洒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多希望人们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享受她带来的温暖与幸福。请让我们全体起立,用最美的声音把这美好的愿望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诗句。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40—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把这句话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就不难发现导语设计的重要性。它对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导语设计的几种常见类型。

一、以耐人寻味的或生动有趣的故事开篇

如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课文“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得以突现,课前教师深情讲述故事:一位女大学生为保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而献出生命。并播放相关歌曲,使学生心灵深深震撼,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进入本文的学习状态。学习《伊索寓言》,可以一则有趣的故事导入,如中国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通过相似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寓言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的文体特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以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导入

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必须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风起云涌的社会现实。设计导语如下:战国末期,秦国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对外兼并战争。公元203年,它灭了韩国、魏国,安陵是魏的一个小国,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委派出使秦国,他不畏威胁、针锋相对的斗争,最后胜利完成出使任务。 学生对文中人物唐雎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易于更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再如《石壕吏》导语:公元758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家乡,心情沉重。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一带。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到潼关一带,强行抓兵,百姓苦不堪言。杜甫一路听到的看到的是征夫别家出征的哭声,怨妇们的愁眉苦脸。经典之作《石壕吏》因而诞生。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熟悉后更能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更易于把握诗作的主旨。

三、以如诗如画的语言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创设美好意境

如朱自清的《春》,可设计导语如下:春天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季节,当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杨柳泛青,百花盛开,燕子呢喃,空气中弥漫着欢快愉悦的气息,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图景。今天我们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再如《黄河颂》的导语:自古以来,黄河就以她磅礴的气势,奔腾在华夏大地上。她哺育、滋养了历代炎黄子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文明从她那里发源,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母亲河。今天通过学习《黄河颂》,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四、以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导入

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习之前先列举一些描写“明月”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诗句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了解我国传统的“月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

再如《我的长生果》的导语: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歌德。

通过这些格言,“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本文的学有裨益。

五、以猜谜互动的形式导入

第10篇

战争――在一定意义上是悍卫和谐的非常行为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之分。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会给国家、民族和人民带来无尽的损失、创伤、痛苦、灾难和牺牲。战争是惨绝人寰的非常行为。然而,战争却不可避免。对于非正义战争,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要极力地加以阻止和避免;对于正义战争我们则要坚决地支持和加以拥护,并坚决地把它进行到底,直至彻底胜利为止。

作为我们中学生,当前就是要努力刻苦学习,用正义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真理明辨是非。分子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弃祖忘宗的事情,我们坚决反对。分子一但走上使的道路,祖国和人民坚决不答应,我们会用包括武力手段来解决,运用战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这就是我的战争观,如此看来,对于战争,我是不是也很和谐。

自然――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自然,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坐、立、卧、息等等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然。而自然的美丽,也给人以无限的享受,令人陶醉。这正如苏轼的诗句描写的那样:“暮色千山入,看风百草香”,曾畿的“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还有李白的“秦山嵯峨夏云在,疑似白波涨东海”,温庭筠的“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等等等等。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可是,近百年来,人类大肆向大自然进行索取,不但使资源日益枯竭,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太湖之美今不见,仙湖罗泊早消逝”――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立志于保护环境,不做危害环境的事,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破坏环境的人做斗争,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如此看来,我是不是也挺和谐。

待人处事――你我共同创造和谐社会

人在社会上,总要与人进行交往,而怎样和谐地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李宗吾先生说过:要扫除一切与自己欲不相适应的陈规戒律,依照本能大胆行动。可是如果真的照他说的这样做,那么,人与人之间定会陷入各自为政的无政府状态,定会产生人人都无法和谐相处的局面。长此以往,必将天下大乱,国将不国了,家将不家了,还何谈和谐。曾参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和别人和谐相处了呢?答案是不一定,别人可能不领你这个人情。我认为:待人接物应该像《大戴礼记 曾子立事》中说的那样:“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已能,亦乐人之能也。”这样看来,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你所打动的。

诚然,我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与周围的人搞好人际关系,与人友善的确是一门必修课。我虽然没有做到《三国志》中“记人之长,亡人之短”,却也对“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颇有些心得。这样看来,我不也挺和谐吗。

第11篇

关键词:古代战争文化;《诗经》;《荷马史诗》;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4-0188-005

战争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整个历史,也是各类文学作品重点表现的主题之一。因此,若要穿越时空洞悉古代战争的文化特征,研究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不仅因为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人物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与纪实性的史料比较而言,文学作品更能集中体现作者对战争的态度、立场等核心文化因素。《诗经》和《荷马史诗》分别是古代东西方诗歌艺术的瑰宝,皆为人民集体创作、由后人收集整理而成,时间跨度长、创作群体庞大,两部作品中都有与战争有关的诗篇,这些诗篇其实就是这些诗歌所属民族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是其战争文化内核的集中反映。比较这两者中的战争诗歌,可以窥见东西古代战争文化的异同,为东西方现代战争指导思想、手段运用、战争策略等方面找到若干历史文化依据。

一、《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述略

《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在数量、篇幅、文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首先,在数量和篇幅上,《诗经》中的战争诗数量较多,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根据王宗石先生的观点,《诗经》可以分为三部分:《国风》、《雅诗》和《三颂》。[1]1其中,与征战行戍相关的诗歌共有四十余首,具体分布在:国风之部中的征人差役诗(9篇)、征人差役家属诗(10篇),雅诗之部中的周族历史诗(8篇)、军事狩猎诗(10篇)等,三颂之部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中相关的诗篇等。这些诗章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华夏内部及其与“四夷”之间的军事冲突及社会各阶层民众在烽火遍野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其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雄壮激昂的英雄战歌;二是悲慨苍凉的征夫心曲。[2]如果以战争背景为标准来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是与殷商有关的战争诗;其二是与周王朝有关的战争诗;其三是描写周王朝、诸侯国与四夷之间的战争。相比之下,《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虽然只有《伊利亚特》一首,但是篇幅远比《诗经》中的战争诗要长,长达24卷,约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09行不等,其“历史背景是旷世十年、规模宏大、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3]前言1-5因而后世藉此得以了解公元前12世纪末发生在爱琴海的特洛伊战争。

在文学特征方面,《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也有很多差别,主要表现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诗经》中的战争英雄形象是婉约、静态的。诗句没有将士奋力拼杀、流血献身的壮举,也无将帅身先士卒的表率。但是战马的精良和弓箭的佩戴却尽显将帅的威武和战士的豪情。这充分体现了东方人性勇武仁厚的含蓄美。《伊利亚特》主要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最后阶段的殊死战斗,侧重对唯勇至上的阳刚美的渲染。与《诗经》中婉约、静态的描写相比,《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刻画强烈而鲜明,是一种直接、动态的描绘。动作的勾画、声音的宣泄使得战斗英雄鲜血淋漓地闯入读者眼帘。

二、《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折射的中西古代战争文化差异

1.保家卫国与暴力扩张:战争目的的异同

任何战争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目的,一般来说,战争的目的大多有两种,或保家卫国,或暴力扩张。透过《诗经》和《荷马史诗》可以看出:西方的战争偏向于暴力扩张,而东方的战争则侧重保卫家园不受侵犯。

《伊里亚特》中所述的特罗伊战争的导火索是特罗伊王子强行抢掠了斯巴达王之妻海伦。而希腊人早已觊觎特罗伊城内肥沃的土地、大量的财宝、艳丽的女人、大批的奴隶和成群的牛羊。理所当然,以统帅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联军以夺回海伦为借口,发动了一场血腥的暴力战争。这场战争目的昭然,在诗中随处可见。例如,希腊联军在洗劫特洛伊港城克律塞后,统帅阿伽门农分到的战利品中便有该城祭司的女儿,祭司带着黄金想赎回女儿遭到了阿伽门农的拒绝,激怒了神射手阿波罗,阿伽门农担心遭到报复,决定归还祭司的女儿,他说:“……不过,你们得给我找一份应该属于我的战礼,以免在所有的阿耳吉维人中,独我一人缺少战争赐予的荣誉——这,何以使得?你们都已见了,我失去了我的战礼。”[3]第一卷5在古希腊人的眼里,战利品正是战争赐予他们的荣誉。这种裸的暴力掠夺也恰恰反映了古希腊人嗜血好战的精神。

从《诗经》所反映的情形看,耕地的破坏或被侵占是导致战争的根源,除了偶尔为之的武力扩张外,多数战争都因侵犯土地、保护土地而起。如《大雅·江汉》:“……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抒发了武士们征伐淮夷,保卫土地的决心。然而,由于周人生活在广袤的黄河流域,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宽松,战争的主要目的仍旧是保卫他们赖以生存的耕地不受蛮夷入侵。人们内心厌恶战争而又不得不战,这种战争多是被动的。因而《诗经》中的战争诗无不充斥着“征夫怨”、“思妇恨”的反战情绪。

2.尚武与嗜血:战争审美的异同

第12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逞启居,獗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逞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前三章为第一层,表现思归之情;四、五两章为第二层,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苦;第三层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对于整首诗的理解,教学参考上是这样说的:《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逞启居”,因此,他对这场战争满怀怨恨,在对玁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对于四、五两章的理解除了教参外,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比较多的看法是说戍卒在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膘肥体壮的战马、高大华丽的战车、威风凛凛的将军、装备精良的弓箭,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也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不能说以上的解读不准确,只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一句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这里用娇丽的棠棣来比喻将军的战车,写出将军战车特别华丽高大的特点;再看对战马的描写——“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多么的高大雄壮且训练有素;还有“象弭鱼服”这样精良的弓箭装备恐怕也只有将帅才有资格配备的。

由此,我认为这两节中描写的车、马、将帅、装备等并不是表现戍卒的满腔自豪和同仇敌忾的决心,而是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因为这一切正好与士卒的生活境遇形成鲜明地对比:让我们来看看戍卒们的生活:诗歌前三章重章反复说“采薇采薇”,而且是在薇菜“柔止”“作止”“刚止”各个阶段,这说明戍卒不是偶尔要采野菜充饥,而是一年四季经常会食不果腹。需要在打仗之余去采野菜过活。这边戍卒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可是将军的战马却喂得肥壮,将军的战车却装饰的华丽,将军的装备却配备的精良!这不正是高低有别、苦乐不均的体现吗?在这种情况下戍卒哪还有什么自豪与激昂,有的只是满腔的思归之情,满心的怨恨之感,而这怨恨又归结在这场战争上,即使这是一场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的战争,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而连最起码的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戍卒又怎能振奋、怎能自豪呢?

另外,我认为这两节车、马的集中细致的描写还是诗歌反映战争激烈、残酷、频繁的最好意象。诗中虽没有血流成河、刀光剑影的描绘,但我们从战马、战车、人等形象上就能感觉到战争的惨烈、频繁。“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猿狁孔棘”两句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样紧张的战事,归家又在何时啊,戍卒油然而生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对家乡的无比的思念之情。

我觉得这样解读四、五两章的内涵可以使诗意更加贯通一致,不会牵强附会、节外生枝,而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接受。

当然,诗歌最后一章直接表现戍卒的伤痛悲凉也就顺理成章了。

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戍卒饱受了战争之苦,带着满身满心的创伤,面对着纷飞寒冷的冬雪,即使人在归途也没有半点喜悦。“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相知——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抚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由这一点不同的解读,我再一次体会了文学作品的多解性。是啊,作者富有个性,读者富有个性,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判也就千差万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力求丰富、开拓自己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而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本内容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接受和掌握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很少有对这些知识的怀疑。这种将知识由一种容器倒入另一种容器的教学方式是很少会有创新火花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