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

时间:2023-05-30 09:5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课本,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课本

第1篇

【关键词】电子课本;教科书;电子书;术语概念;特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05―07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技术越来越成熟,无处不在的电子阅读在社会生活中迅速普及开来。教育传播理论指出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内容四要素,总的来说,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电子书包的产生促使“物的要素”走向融合,其中电子课本在电子书包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国外,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地平线报告中指出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熟,在国内,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地的电子书包项目纷纷开始示范应用。在电子课本的研制方面,已有相关出版机构、厂商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国家工信部和新闻与出版总署开展了电子书标准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于2010年10月向全国信标委申报成立了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以下简称“专题组”),设立了总体专题项目组、电子课本标准专题项目组等,作者作为总体组负责入,对专题组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标准》中进行定义,电子课本术语包含在内。本文在电子课本标准组研究的基础上,从与电子课本联系最紧密的“电子书”和“教科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电子课本的属性、特性及功能,以更好地揭示电子课本的内涵与优势。一电子课本的概念

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书,是传统教科书与电子书技术走向融合的产物,下文将从教科书、电子书、电子书包等概念出发,探讨电子课本的产生来源,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明确本文的观点,得出电子课本的术语概念。 1 相关概念

(1)教科书

教科书,亦称“课本”、“教材”,指按照教学大纲编选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并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2)电子书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代表了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3)电子书包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提出:“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化环境的集成体,它整合了电子课本的内容(资源)、电子课本阅读器(设施)、虚拟学具(工具),并连通无缝学习服务(平台)。”本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统之间的关系图,见图1。

电子书包系统包括电子课本、学习服务、虚拟学具以及学习终端。学习服务为电子课本提供服务支持,虚拟学具为电子课本提供工具支持,学习终端则是电子课本的内容承载。 2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的关系 从电子课本产生的角度,我们对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电子课本是教科书数字化的产物,也是电子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2。下面我们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电子课本是教科书数字化的产物

尽管教材的概念广泛、类型丰富,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问,除了更多的彩色,课堂上师生使用的教材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据《美国重新修订教科书生产标准》研究报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中小学生因书包过重而造成学生脊椎和背部伤痛问题的情况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提出将教材电子化有利于解决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问题。同时,在教育系统中采纳数字化教材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以及学习过程的现代化,将教科书数字化可以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节省教育经费以及保护环境。

(2)电子课本是电子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

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地平线报告中,电子书被列为未来2~3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国外的亚马逊公司、苹果公司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将教科书内容或在线课程软件放入相应的阅读器中。国内,电子书出版巨头也纷纷在电子课本方面开展工作,如汉王的“人才招募计划”,盛大的“一人一书”计划。将教科书数字化之后,学生将可以“带走”一个图书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将大大提高。

3 电子课本的概念分析

对于电子课本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致使人们对电子课本的认识都不统一,市场上出现很多形式各异的电子课本,这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用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主要从标准性定义、描述性定义、他人的定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参考传统教科书与电子书的相关概念,对电子课本作了系统分析,总结出较有代表性的术语概念。最后得到标准性定义和描述性定义,并将其写入电子课本术语标准草案己于2012年底提交至国家标准组织审核。

关于电子课本的术语概念,通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经过梳理总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电子课本是一种集轻巧、廉价节能、检索灵便、可随时更新内容、具有充分的人机交互性等各种优点于一身的电子教科书。

(2)电子教材是一类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的电子书或电子读物。

(3)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专用电子书,是教科书电子化或数字化后形成的具有教育教学属性的数字出版物。

(4)电子课本是一类特殊的电子阅读材料,以书包中的课本为隐喻,继承了电子书的主要特性,能够承担教育内容的阅读功能。

(5)电子教材是将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和影音文件集于一体,使得传统纸质教材和教学手段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和动态演示过程得以轻松实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加以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6)电子教材又称数字教材、电子教科书,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

(7)Chu提到如何将电子书有效地作为教学工具,如在文本中提供一个可链接到双语词典与同步音频的超链接,以帮助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这种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电子书称为电子课本。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电子课本相关概念综合进来,总结出电子课本分析,见图3。

上述各种定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教科书历史发展阶段,有的侧重于功能,有的侧重于实现技术。综合上述概念,作者认为,电子课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数字化阶段的教科书,也是一类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特殊的电子书;从功能角度来看,是与电子书包相配套的学习载体,承载了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工具所需要的诸多功能,最基本的是能代替传统的教材并以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此外,能连接学习工具和学习服务,成为学习者个人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环境。从技术的角度,电子课本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电子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型教科书,具有数字出版物的特点,其内容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路径。

我们从标准的角度来讲,认为电子课本是一个集中了学校中的教学和学习领域里的数字媒介(有在线和离线媒体的优势),将教学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综合教学资源包。

二 电子课本的属性与特性

1 数字土著学习特点及需求分析

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也被译为“数字原住民”,由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 Marc Prensky于2001年率先提出,“数字土著是那些在数字技术产生后出生的、并且伴随着数字技术一起成长的人。”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相应的新技术新媒体也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以下面就主要以20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为分界点,比较前数字土著和数字土著在学习特点方面的不同:(1)学结形式,前者是以记日记和笔记的形式,后者则是写博客、微博或日志等的形式;(2)知识获取途径,前者主要通过书本和教师,除此之外,后者的主要途径还包括网络;(3)学习策略,前者主要是整存零取的方式,后者刚好相反,零存整取;(4)知识传递情景,前者主要是传统教室,后者除了教师之外,只要有网络的环境(包括可以使用平板、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上网的任意场合)都可以;(5)合作学习途径,前者为面对面讨论,后者为在线讨论+面对面讨论的形式;(6)学习技术手段,前者是简单的传统工具,后者为在线的网络工具;(7)课堂学习习惯,前者是教师授导式,后者是教育游戏、计算机等的使用,个性化、学生为主体。

由此可见,数字时代学习者的阅读与学习习惯己经改变,阅读内容不仅要求有文字,还要求有图片,配以视音频更加直观,即为富媒体性;学生的学习是力图掌握系统知识的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成为这一点的重要方面,用以保障在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中掌握到范围较大、内容丰富的知识:随着国家精品课、公开课的盛行,以及开放学习、教学平台的使用,学习材料在开放性的需求也体现出来;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材料的交互性就要得到体现。就此,我们可以将未来教科书即电子课本的特性提炼出来,即为富媒体性、关联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2 电子课本属性与特性分析 基于数字土著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电子课本标准专题组提出了电子课本概念模型,并将电子课本的属性分为阅读性和教育性,特性包括关联性、富媒体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绍。研究发现,电子课本的这些属性与“电子书”和“教科书”的特性之间存在交叉与融合。属性为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是基本的、不可分离的性质;特性为该事物专有的性质。鉴于此,我们认为电子课本应具有其特性。于是,我们从“电子书”和“教科书”的角度出发进行归并与分析,将其属性、特性区分出来。

教科书的特性表现为:①教育教学特性。编写教科书的过程考虑教学法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并应涵盖教法和学法。②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体现为使用的方式自主,封闭性指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可以阐明一整套完整的活动,而不需要求助于其他的学习途径。③阅读性。包括可读性和易读性两方面,可读性指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易读性指文字等印刷符号被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速度及其准确性,衡量的因素包括字体种类、字母间距、行间距等。④对话性。对话性指其编制需要引导学生与文章作者、课文情景等对话,使学习者参与到文本叙事中,帮助其构建知识,发展情感,深化对知识的领会。

电子书的特性表现为:①数字出版物一般特性。信息容量大、传播与更新快、存放和携带方便、经济环保的特性。②检索便捷、互动性强。完备的电子书都内置数据库,读者和用户可以借助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工具便捷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读者、用户、编者之间对话、讨论与分享等形式的互动。③阅读性。电子书的阅读性继承于教科书,并表现在数字出版的字体、行距上等。④多媒体和超媒体。多媒体可以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内容的非线性、立体化和多层次组织,超媒体又可以实现一个文本到另一个可触发对象的链接,符合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规律。⑤电子书的开放性体现为,阅读的时空开放,资源的来源开放,并可以与网络泛在资源进行关联。

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电子课本在两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自身的属性与特性,见图4。

作为教育领域读物的电子课本,阅读性和教学性应为其基本属性,特性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使得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不同。 3 电子课本属性的进一步分析 上文中我们将电子课本的属性归纳为教学性和阅读性,下面就这两点展开研究:

(1)教学性

电子课本涵盖了教科书对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关注。表现为内容科学、恰当,而且具有一定的目标,教学和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重难点。另一层面,表现为电子课本的内容来自于权威版本的教科书,具有规范的教育教学本质。

(2)阅读性

电子课本的阅读性在教科书的可读性和易读性上有所发展。易读性表现为可以方便地上卷和下翻书页,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的清晰度,以及播放速度的适宜;可读性与文字的编排方式、语句的长度,非常用语出现的频度,多媒体素材以及学生已有经验的适应性相关。

与一般的电子书相比,电子课本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阅读性。电子课本与电子书的属性关系对比,见图5。

4 电子课本特性的进一步分析

(1)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教学目标、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余胜泉教授介绍学习元这个概念时,也强调了未来学习资源智能化、可重构性等特点。电子课本的关联性从内容层面上讲,是指教学目标与内容之间、学习内容对象内部,学习内容对象之间以及目录与书签之间有关联;从外部环境方面讲,是指内容与虚拟学具、内容与学习服务之间关联。微观上,关联性体现在电子课本中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关联性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子课本的内容系统、科学以及具有教学性。

(2)开放性

电子课本兼具教科书和电子书开放性的优点,是指电子课本内容的知识扩展补充以及与学具和服务的沟通。技术层面上的开放性(基于电子课本的标准格式)能满足跨平台、互操作、可共享等要求;内容层面上:从内容的使用者角度来看,开放性体现在教师、学生的使用权是开放自主的;从内容的组织结构来看,其内容组织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教学要求等进行调整与组织,生成测试卷、问答题等;从内容的种类与来源来看,其内容是面向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从内容的时空特性来看,其内容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与更新。

(3)富媒体性

富媒体性是指富媒体的特性,即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的基础上组合编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样化呈现手段的特性,具有媒体性和交互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其中,富媒体是一种不需要受众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播放的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双向信息通信和用户交互功能的新一代网络广告解决方案。除了包含前面所述的多样性的媒体种类并增强感观的效果外,还可以实现动态驱动功能,能够展现动态的运动特性,这类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基于用户的交互而变化。富媒体可以将知识的表达融合到特定情景之中,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化;支持个性化特征需要资源的制作,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而进行不同形式与路径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这种交互式的多媒体,能给教和学带来新的应用体验。在电子课本中,富媒体性表现为电子课本的内容组织可以支持丰富的页面展示和互动页面控制,内容可以被下载或分享,同步实时响应用户的操作,以及跨平台展示内容。

(4)交互性

电子课本的交互性是指某种情境中的环境、个人、行为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的特质,也是在富媒体的基础上支持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能力或特性。

从角色角度看,有内容层面的交互和基于内容的协作交互,前者包括教师与内容、学生与内容、与内容间的交互;后者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校等之间的交互。从行为动作角度看,有插入、标注、标签、超链接等交互行为。从与虚拟学具、学习服务之间的交互看,有搜索、分享、上传下载、交互式字典等方式的交互。

从“教学交互”层面进行解析,电子课本的交互性具体为:①与媒体界面的交互。有移动、选择、翻页等。②与内容的交互。如划线、注释,上传、下载以及组卷等。③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如学习者共建笔记簿、在线评论等。④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主要表现为基于学习任务或内容的交互,如在线作业布置与解答。⑤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如学生利用笔记本、板书、草稿本等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概念、生成内容的过程。

电子课本的四种特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学习资源知识点之间重构性的要求,即学习元的思想,其中,开放性是学习内容可重构的保证,关联性是学习内容再组织的目标,交互性是学习内容互动方面的体现,富媒体性是学习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 电子课本的功能

1 功能分析

电子课本作为用于学习的电子读物,不仅应能满足课堂上“教科书”所涉及的教学需求,还应在使用功能、教学功能上胜过电子书。本文主要从“电子书”和“教科书”功能的角度出发,对电子课本的功能展开研究:

教科书的功能由教科书内容的不同而主要分为5个方面:传递知识、学业巩固与评估、参考和辅助、发展个方面技能、社会与文化教育。其中,传递知识为基本功能,教科书中的知识为经过科学归纳与系统阐述的,并以文字、图表、插图等形式呈现出来,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学业巩固与评估、参考和辅助为教科书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两项功能,如练习型和测验型教科书,科普类、词典、专著;发展能力、社会与文化教育是教科书的隐,如语言训练类、历史资料、公民教育类教科书。

电子书的功能基本上体现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前面对电子书的介绍中已经提到,除了基本阅读器所具有的按比例缩放、标记、注释、检索索引等功能外,还支持上网,可以实现电子书的网上租用、按需印刷、上传、下载等,还支持更多的交互,如写书评、分享等。

电子课本在两者的基础上,具有更加全面的功能。本研究团队总结得出电子课本的与电子书、教科书的功能对比,见图6。 2 电子课本的功能 为体现电子课本的功能优势,我们结合纸质教科书,聚焦与内容相关的功能/操作方面,对其功能进行归纳,并将功能与其所反应的电子课本的特性相对应,得出表2。

从教科书的角度来看,电子课本的类型将更加丰富,电子课本展示内容方式也更加多样。在阅读器层面,电子课本的功能也将越来越丰富,可以涵盖辅助课本的学习工具笔和纸,具有划线、标注、打草稿等,还可以将特定的教学功能融入进来,如语音朗读、背单词等。在系统交互上,表现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其他部分的交互,这里不作详细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电子课本可以进行纸质课本阅读的几乎所有操作,还可以实现课文、笔记、参考资料等的整合,实现内容呈现方式的自主设置。尤其在媒体类型及其呈现方式方面,突破了纸质课本二维、静态媒体的局限,可以实现三维、动态的效果,并可以对媒体进行控制,如播放过程中的暂停、重播,甚至可以实现对媒体对象的放大/缩小、移动/旋转等操作,这些体现了电子课本的富媒体性和阅读性,还可以对内容进行划线等操作,发表评论,将其分享或推荐给其他人,这体现了电子课本的交互性。在内容显示上,更是突破了单页以及需要携带辅助工具,如放大镜、眼镜等的局限,阅读性非常明显。另外,电子课本还可以将笔记、参考资料、补充材料无缝的添加进来而不需要占用多少物理空间,省去了携带与纸质课本配套的笔记本、参考资料等的负担,开放性得以体现。

电子课本所具有的特性与功能使得电子课本成为“活生生”的课本。而且,电子课本提供的功能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可以说它是“电子书”与“教科书”的“珠联璧合”。

第2篇

关键词:电子课本;设计;开发;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72-04

引言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学习新时代的一个节点,电子阅读、数字化学习是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1]。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新的教学变革,如火如荼的翻转课堂,使传统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如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短暂的微学习等,使教育活动变得更为复杂[2]。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传统的纸质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育情境时,它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之间存在的必然冲突和矛盾也日益显著[3]。因此,为满足信息时代的人们对学习方式的需求,电子课本(e-Textbook或Digital Textbook)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电子课本定位

(一)电子课本的内涵

当前,电子课本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一项研究热点、一种技术产品,逐步发展为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利器。关于电子课本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顾小清教授对电子课本的定义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电子课本的分析图[4](如图1)。

图1 电子课本分析图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电子课本是指将教材内容以形象直观的视频、音频、动画、图像、文字等多种呈现方式结合起来,智能化、科学化地展示出来的,通过数字化设备进行阅读学习的一种特殊的课本。从内容上来看,电子课本主要以传统教科书的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助材料、测试等,既可以满足班级教学活动的需求,又可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从呈现方式来看,电子课本突破了传统的纯文字和图片的限制,将晦涩难懂的、需教师讲解的内容以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形式呈现,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学生在不要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亦可完成学习;从实现手段来看,电子课本需要借助数字化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设备支持才能进行学习,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手持移动设备早已经大众化、平民化,这就使电子课本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

(二)电子课本与传统课本的对比

无可否认,传统纸质课本在知识的承载和传递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短时间内纸质教材也不会被其他形式的教材所取代。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统纸质课本的缺点早已暴露无遗:教学信息的呈现主要以文字为主,信息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不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很难呈现事物的时空特性、运动特性和声音特性;教学内容结构呈线性编排,禁锢学习者的思维;教材更新与修订周期太长,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实现互动;等等。

电子课本与传统课本形成鲜明对比,在很多方面更能满足现当代人们的需求,二者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

表1 纸质课本与电子课本的比较

[ 比较项目 课本种类\&纸质课本\&电子课本\&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编排,内容有限度。\&以教学大纲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内容结构\&线性结构\&线性与非线性\&呈现方式\&文本为主,图片为辅。\&视频、音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统一学习步调。\&自主学习,自定学习步调。\&便携性\&较差\&较好\&再利用率\&长时间使用易损坏,无法重复利用,再利用率低。\&可以反复使用,不用担心破损,再利用率高。\&制作成本\&制作成本较低\&相对制作成本较高\&使用满意度\&较低\&较高\&]

二、电子课本结构模型

基于电子课本的特征,笔者建立了电子课本结构模型。电子课本结构模型规定了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和功能结构。我们将电子课本分为学习资源层、学习内容层和学习控制层(如图2)。其中,学习资源层和学习内容层组成了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学习控制层决定了电子课本的功能结构。

(一)学习资源层

学习资源层是指电子课本所提供的用来支持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的所有学习资源的集合,包括导航、内容单元、习题、资源链接、测试和自定义。学习者既可以单独使用学习资源层中的某个资源,也可以系统的进行学习。学习资源层是电子课本的灵魂。

(二)学习内容层

将多个学习资源系统化、科学化地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学习内容层,从而能够完整地进行知识的呈现。学习内容层包含了课文、教学视频、微课程、动画、笔记、作业等内容,学习者在自己阅读相关的文本内容之后,进行教学视频或者教学动画的学习,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该层还提供教学视频或动画相关的笔记,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可以一边看笔记,一边听视频的讲解,以后复习的时候可以直接查阅笔记即可。在完成某一单元的学习之后,将会有配套的习题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简单的评测。学习内容层是整个电子课本的核心。

(三)学习控制层

学习控制层主要是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方便地控制学习进度,包括整个教材的学习进度控制和某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进度控制。学习控制层主要包括学习进度、超链接、标注、标签、更新和测试等。学习控制层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主导型的作用。

图2 电子课本结构模型

三、电子课本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一)理论基础

电子课本设计的理论指导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二是面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如何能够满足各自的学习喜好。针对这两方面进行考虑,笔者认为电子课本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如图3)。

图3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对电子教材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之塔理论将经验划分为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学习要从具体经验过渡到抽象经验。因此,在电子课本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要很好地把握具体和抽象的结合,尤其是在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上,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视频、音频或者动画等形式的媒体,然后,再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视觉符号来进行总结和归纳;二是在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应用各种媒体来呈现学习内容,这样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过渡到更好的抽象。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他将人的智能分为8种: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如图4)。

多元智能理论对电子课本的设计的理论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

在对学习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将不同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体现不同的智能范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自己擅长的智能理论模块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评价方式上要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

在对评价方式的设计上,学生在每个相应的学习模块下学习,进而形成了相应的形成性评价,使每个模块有所侧重,从而达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图4 多元智能理论

(二)设计原则

电子课本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它集分析、设计、开发、评价、修改、试用于一体。笔者认为,面向自主学习的电子课本设计与开发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原则、系统化原则、技术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1.自主学习原则

本研究主要面向的是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所以,面向自主学习的电子课本的首要设计原则就是自主学习原则。即学生在使用电子教材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身的情况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自己控制学习时间,最后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不需要教师或者家长来协助。如果学生在使用电子课本过程中或者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问题,可以在电子课本中提供的论坛来进行交流和讨论。

2.系统化原则

本研究设计的电子课本的内容完全来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课本,因此,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原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要有清晰的知识逻辑结构框架,还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详细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媒体呈现方式,配套的练习题和检测题,最后还要有自主化的评价方式。

3.技术性原则

技术上要能够兼容如今的主流平台,要求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对于各种视频、音频等,文件不能太小而影响画面的质量或者声音的清晰度,也不能过大而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影响运行的流畅度。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交互性,方便学习者在各种资源之间的切换。

4.艺术性原则

电子课本的整体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信息特征,在此基础上要兼顾美学效果。页面设计要美观大方,元素布局合理;导航设计要清晰明了,合情合理;素材选择要经过严格筛选,不允许出现图片模糊、视频有水印或广告等情况。

四、电子课本的开发模型

(一)开发人员

电子课本的开发人员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学科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各层次相互协调、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电子教材的开发。

学科教师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内容:教材分析(分析传统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电子课本的内容编排提供依据)、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反馈(对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学科教师是电子课本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人员,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专家是指专门从事电子课本研究、在该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电子教材的特色、功能、结构、作用等多方面都非常熟悉的学者。他们是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的把关人,主要负责把握电子教材的定位,与学科教师共同来指导技术人员进行电子教材的开发,是电子课本设计与开发的把关人。

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具体的开发过程,他们在学科教师和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包括程序开发、代码编写、导航设计、界面设计、素材处理,等等。技术人员是电子课本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开发的产品一方面要满足学科教师对该学科的分析和认识,另一方面又要按照专家对电子课本的定位、功能和特色来进行开发,是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人员。

三者之间与电子课本的关系及分工如图5所示。

[课本定位

课本功能

课本用途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评价反馈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评价反馈

][代码编写

软件开发

界面设计

][专家

][电子课本

][学科教师

][学科教师

][技术人员

][决策

][分析

][开发

]

图5 电子课本的开发人员及其分工

(二)开发流程

具体开发步骤有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和评价修改阶段,开发流程与一般的教育教学软件开发相似,但在个别分析和设计方面要体现出电子课本的功能和特性,还要满足学科特点和自主学习等特点。每个阶段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从开发人员出发,另一部分从学习者出发。

分析阶段主要包括传统的教材分析和电子课本功能、特性分析,与此同时进行学习者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学习条件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为电子课本的内容作参考和依据。电子课本分析主要是为了分析其功能和特点,分析可以实现哪些特性,哪些特性无法实现,为电子课本学习内容的编排和设计提供指导。与此同时要进行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验和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风格等。

设计阶段主要内容有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学习资源设计,同时进行学习路径设计。结构设计和资源设计由学科教师来完成,包括电子课本的学习内容编排、章节重难点的安排、学习媒体的选择以及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路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选择学习方式,设计学习活动和媒体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知识建构。

开发阶段主要包括媒体制作和电子课本功能的实现两部分,功能实现主要依靠界面布局、导航链接和交互方式来完成,媒体制作包括图形图像、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的搜集整理修改等环节,必要的时候进行亲手制作。初次设计完成之后进行用户体验,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修改和用户体验是一个反复评审的迭代过程,通过作品的多次修正,使开发出的电子课本功能更完善,学习效果更显著。

评价阶段主要是将产品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进行最后的修订。具体的开发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电子课本的开发流程

五、结束语

电子教材作为一种优质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习充满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尽管电子课本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还没有形成系统而科学的电子课本教学应用模式,然而,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的新型的学习资源,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中学与教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新突破口和新发展方向:教师由课堂多媒体知识演示到面向学习者的个性化指导,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填鸭式的灌输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资源由单一的媒体形式到各种媒体交互性使用。

参考文献:

[1][2] 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 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89-95.

[3]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2,(1):94-99.

[4] 顾小清.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R].上海: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 标准专题组电子课本工作组,2011.

[5] 顾小清,许哲.电子课本何以支持教学方式变革[J].现代远距离教 育,2013,(1):13-20.

[6] 马国仓.从“人教电子教科书”看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5-23(2).

[7]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 放教育研究,2012,(4):28-32.

[8]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 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0-80.

第3篇

立体教材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所有科目的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等都被收录在平板电脑中,成为电子课本或电子书包等。对比传统课本,电子课本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可以涵盖更多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衍生素材,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量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里面可以储备大量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除了丰富的教案和习题,老师还可以为自己的学生量身设置“书架”,学生可根据需要看书或者在线做题。不仅如此,电子课堂紧随电子信息化潮流,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档案”,上学期间的所有教材、作业、评价等都收录其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很美妙的事,它使得电子教材对知识的检索十分方便。届时,沉重的教辅书本将被轻便的电子终端替代。在这样的电子终端中,视频、网页、FLASH等多媒体都能融入,包揽课前预习、课上课后互动、电子课本复习、电子作业批改、考题批改系统等,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电子课堂的发展,很多内容提供商开始推出适合终端的教科书等应用。如谷歌、Pinterest等都已相继推出教科书与教学素材专区,供老师学生们下载分享与租借购买。跟很多Google Play的非app类服务一样,Google教科书专区(Books的一个分类)暂时是美国专用。Google同时更新了iOS的Google Play Books app来配合这个新增的服务。用户可以在上面直接买下或租借教科书180日,据报它们的价格通常比印刷版低一点。同样,Pinterest于近日“Pinterest For Teachers”,聚合学前班到小学课堂的所有教学素材。

生动教学

如图所示,在电子课堂中,人手一本平板电脑,老师在电子讲台上进行电子信息化教学,电子白板显示系统上面在线显示的夹克衫可以通过白板在线标注与演示等功能瞬间改变颜色及新旧,实现教学的直观立体,生动有趣,使教学变得便捷轻松,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交互有趣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室被无线网络覆盖,老师和学生上课用平板电脑互动,老师在讲台上用电脑播放教学课件,讲解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同步互动或随时移动分组讨论。师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老师还可用手机分享里面的教学视频。老师运用无线网络可以在线当堂批改学生作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及时反馈。回答老师问题,学生不用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将问题回答好,通过网络同步显示在具备交互触摸显示及标注等功能的电子白板上。同样,学生不用离席就可以通过iPad组建讨论小组,互动协同地解决老师布置的难题。这是室内的互动,电子课堂还可以实现室内室外互动。在生物或地理等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到户外去找寻与验证他们所学的知识,讲课教师则通过教室里能与iPad等移动终端互连的显示设备收看现场传回的学生探究画面。由此将课堂延伸到户外。

情景再现

传统的纸质教学都是简单的图文呈现,相对于传统教育,电子课堂教学用的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结合声音、图片、视频等构建一个有声有色、情景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教师而言,直接在电子教材上就可以进行批注勾画,上课时更容易将重点、难点以轻松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学终端将视频、网页、FLASH、声音等学习资源都融入其中,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让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形象直观地感受书本中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必要背景,与教材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大海的波涛”、“飞翔的小鸟”、“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还可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文中不好理解或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情况时,如地理课中的“大陆漂移”“地球自转”“宇宙星球运动”等,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在线演示与标注功能与移动终端进行同步动态演示与解说,以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

绿色环保

有数据统计,我国的课本每年“消耗量”在20亿册以上,而如果课本能连续使用5年,就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相应也就“节约”了300万亩木材。而电子课堂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教育无纸化的教学理念,相比传统教育,可以节约大量纸张,从而避免浪费。电子课本的诞生,就可以为我国每年节约300万亩木材,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双丰收,为绿色环保,走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起到跨越式发展。

再者,传统课本一般不轻易修订和改版,因为这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有时甚至需要重新编辑排版,所以印刷课本一般几年才修订改版一次。而电子课本就不存在这种顾虑,它可以根据需要,每年甚至每学期进行修订和改版,因为全部的工作量就是敲几下键盘,在“原版”上修改几个地方。另外,电子课本在造价上也比一般的印刷课本便宜很多,从学生的角度看,至少他们不用再背着沉甸甸的塞满各种教科书的书包上学了。

多方试点 又一蓝海

第4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科学教学;整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m应时代的需要,板书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已经无法更进一步。而随着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一线的潮流。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整合电子白板与小学科学教学对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重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利弊分析并针对情况提出意见。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发展历程与教学现状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历程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雏形是Liveboard,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施乐公司,主要是商业人士使用,但Liveboard功能不够齐全,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Smart Board公司经过不断研究,发明了功能较为齐全,适于广泛推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也是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电子白板感应器、电子笔和白板软件是保证交互式电子白板发挥作用的重要元件。交互式电子白板产生于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成熟之时,融合各种技术的优势,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了人机交互。

(二)国内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状

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式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是在2004年,中英双方就交互式电子白板实验研究项目达成合作,这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式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开始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使我国的教育观念逐渐得到转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国内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同样存在较大的问题。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无法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教师也未完全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受光线影响易导致反光等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二、小学科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误区

(一)过度依赖白板,夸大教学作用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小学科学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认为电子白板应当全面应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想法走进了一个误区。虽然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通过各种资源的使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电子白板的作用体现在“加深”二字上,如果学生未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则无法接受白板教学环节的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无法解决一切教学问题。在具体的知识讲解上,教师应当提高自身能力,不应当过度依赖交互式电子白板。

(二)教师地位下降,课堂效率降低

小学科学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演示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过于依赖电子白板进行演示讲解,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操作白板上,不重视教师与学生互动对教学的启发性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只顾观看演示内容,不重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到头来并未理解科学知识,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三)放弃传统板书,忽视板书优势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非常明显,但传统板书也有其自身优点。交互式电子白板因面积有限,无法将科学课本的知识结构完整地展现在白板上。但黑板面积较大,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科学课本的知识结构,而后在电子白板上对知识结构中的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强化教学效果。

三、应用电子白板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使用白板,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使用白板可以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的观念是错误的,夸大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教师应当合理定位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时刻记住白板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电子白板的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七色光”的内容时,科学教师从网上搜集大量有关“七色光”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但教师并未将视频和图片资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学生一直在观看白板上的资料,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高估了电子白板的作用,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展示无法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七色光”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应当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七色光的记忆,而后对课本上七色光的产生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再向学生展示有关“七色光”的视频和图片资源,通过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对现象做出解释,而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更正和总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种教学方式对白板的使用更为合理,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图片和视频中“七色光”的产生原因,从而加深了对“七色光”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强化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虽然优势较多,内容展示形式多样化,但教师应当合理控制电子白板的操作时间,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带入教师构建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思考课本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观看白板展示的教学资源,一方面通过师生互动紧跟教师思维,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本中第二单元“冷和热”时,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热传导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了解步骤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教师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出蜡熔化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询问不同学生的意见,对答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既保证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安全性,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热的传递”中的相关实验,在研究实验探究方案方面学生可能就有一定难度,再者实验过程需要用到酒精灯,学生有可能因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此时我们就可以在白板上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使用互动功能选择器材和组合器材模拟实验,评价模拟实验,然后再用实物实验,师生很好互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效率。

(三)结合传统板书,优化知识结构

第5篇

关键词 EWB 模拟电子技术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710-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变革也在不断面向信息化和现代化,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利用EWB模拟技术平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更好地、更加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整个试验过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一定注重使用EWB模拟平台,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1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应用EWB的重要性和作用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很多理论知识都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提起兴趣,尤其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没有办法集中,最终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现象是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比较常见且亟待解决问题,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时代的到来,学校为了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也逐步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在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EWB的发展,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EWB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能将课本中比较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且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细虚拟电子平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EWB虚拟电子平台在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2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应用EWB的措施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EWB模拟平台能很好地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真正将课堂教学活化。首先教师要介绍电子技术发展历程,并且及时介绍当前业界的一些动态评价,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电子模拟技术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对电子模拟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让学生感觉到未来发展的庞大市场,让学生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教师在进入课堂理论知识开讲前,可以先通过一段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是通过引入一些音响系统,自激振荡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本知识,将学生带回到课堂中。通过引入式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步伐,深刻记忆课堂教学知识,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好的教师,利用EWB 的形象化教学方式,能帮助教师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学习,最终学生能建立起对电子模拟技术教学的长久兴趣和爱好。

2.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

电子模拟技术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师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EWB虚拟平台技术,将重点知识优先讲授,并且将重点放在关键知识点上。教师要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方案,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放大电路性能指标和运算放大器,然后再讲解办半导体知识,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理清前后的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步骤和程序,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并且能长久记忆所需要使用的重点知识,真正将知识记在脑海中,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能立刻调用脑海中的知识,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2.3全面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EWB虚拟技术平台就是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符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将抽象、晦涩难懂的教学知识,通过实验展现出现,让学生自主动手,全程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最终必定能提升全面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教师在利用EWB虚拟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时,可以直接利用一些实物照片,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课本中的器件,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一些元器件。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引导便可,确保学生的安全。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真正用手触摸元器件,并且亲自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懂得基本运行原理。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极管时,先展示一些常用的二极管给学生看,让学生触摸,然后根据学生触摸和肉眼观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能直接观察到元器件的哪些特征,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能掌握区分方法,进而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更好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模拟技术教学中应用EWB模拟教学平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增长学生记忆力,并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书宁,唐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2(02).

第6篇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新形态;新功能

甲骨文、简书、帛书、纸书……让人类的文明不断地沉淀,也让人类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无限可能。互联网也再次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由纸质阅读逐渐蜕变成为电子阅读,这种改变催生了现代图书馆的新宠儿――电子阅览室。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的日新月异,未来图书馆会是什么样的形态,会有哪些新的功能呢?笔者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未来图书馆里一款让人们随心所欲调取资源的万能搜索引擎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让人们随时随地进入的便捷通道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可供人们迅速捕捉信息的清晰的电子图书是至关重要的。

一、万能的搜索引擎,调取资源随心所欲

未来图书馆搜索功能将会更加完善,趋向万能。图书馆搜索引擎将会在现有搜索功能的基础上日臻完善,在调取资源方面会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发,使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取想要的资源。如,在学校高中图书馆,学生想要调取英语中有关定语从句的相关资料,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与定语从句相关的讲解视频、典型习题等,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曾经的“学霸”们认真梳理的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若该学生想要复习语文课中的某些经典篇目,输入关键词之后,会出现各种相关资料,有介绍作者生平的,有介绍文章创作背景的,有解析重点句段的,有再现历届真题的……这款搜索引擎近乎万能,能满足莘莘学子的各种搜索需要,为他们独辟了一条通往理想大学的蹊径。

二、便捷的进入渠道,查阅资料易如反掌

当代图书馆的进入渠道仍然不够便捷,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需求。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的高歌猛进,未来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进入电子图书馆,易如反掌地查阅资料。高中学校图书馆会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专有的个人账户,学生使用这个账户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登录。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账户下载与课本完全相配套的词汇音频资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听记单词;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用这个账户下载与物理课本内容完全相匹配的实验操作视频以及学校所有物理教师制作的相关微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账户深入学习课文,学习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阅读其他类似的作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条便捷的进入渠道,能满足莘莘学子自主学习的要求,为他们步入理想的大学搭建了一座桥梁。

三、清晰的电子版本,捕捉信息方便快捷

当代图书馆虽然有电子阅览室,但是可供阅读的电子图书还是屈指可数,因为很多旧版的、经典的图书都没有电子版本。未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扫描技术肯定也会不断更新、迅猛发展。所有馆藏纸质图书美观清晰的电子版本会相继面世,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的图书阅读软件方便快捷地捕捉所需的信息。现在很多电子版本的图书都是图片格式的,存在无法编辑等诸多缺陷。未来电子版本的图书肯定会是文本格式的,学生可以随意进行复制、粘贴,自由编辑。所有经典古籍还会有详细的批注、注释,只需要点击语段就可以出现专门针对这一语段的微视频讲解,还可能会出现与这一语段相关的典型考题。所有外国名著也会有精美的电子版本,只需要点击某个句子,就可以听到纯正的原声朗读,还可以看到完全符合文意的贴切的中文翻译,甚至可以看到简短的视频情景再现。所有课本也会有完全相符的电子版本,如,在数学电子课本中,学生随便点击某道习题,就可以看到这道题的各种解法,可以看到讲解这道习题的微课,可以看到本题举一反三的各种经典题型;在化学电子课本中,学生随意点击某道实验题,就可以看到近乎真实的模拟实验视频;在生物电子课本中,点击某种生物就可以详细了解这种生物的种属以及它的进化演变过程……这种清晰的电子图书能丰富莘莘学子的百科知识,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心仪高等学府的道路。

一切皆有可能。未来图书馆也可能会有大量的有声图书,可以使人们在闭目养神之际用耳朵“阅读”,有声图书也为失明读者带来了福音;也可能会有海量的视频图书,可以使静止的图书动起来,让人们通过观看形象逼真的视频来阅读图书,视频图书也会成为失聪读者的挚爱;在高中图书馆中也可能馆藏大量的优秀学子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为高中生复习备考积攒更多的实战经验。我们坚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定会使图书馆的形态日新月异、功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苏全有,邹宝刚.论未来图书馆的特征[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第7篇

 

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个完整作品案例,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为后面教学的开展明确目标。学生打开PowerPoint软件,利用“格式-背景”,“插入-艺术字”等操作来设计完成一个切合主题的封面制作。

二、学情分析PowerPoint软件在小学教材中有着较大的篇幅,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这节课的练习任务采用分层式。电子相册的多媒体效果也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已经有基础的学生,则侧重于知识的整合和具体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白版式的设置方法。

(2)学会通过“格式-背景”来设置幻灯片背景图片。

(3)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并能够设置艺术字的填充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和分析完成品,了解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明确学习目标。

(2)阅读课文,自主探究空白版式、格式背景以及艺术字的设置,然后给老师提供的素材设计并制作合适的封面。

(3)展示点评学生作品,并总结空白版式、格式背景以及艺术字设置的具体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分析现有作品,构思创新。

(2)通过对电子相册的分析,找出适合主题的背景和艺术字格式设置。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明确电子相册封面作用。

(2)格式背景的设置。

(3)艺术字的插入及格式设置。

2.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电子相册,制作切合主题的封面。

(2)艺术字的格式设置。

五、设计思想1.情境创设欣赏电子相册作品,请学生分析和讲述电子相册的内容,来明确封面的作用。解析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教法学法本课的重点将放在学生的操作上,学生自主探究版式、背景、艺术字的设置方法,然后利用老师给的素材进行拓展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练习设计(1)根据课本,完成“加工坊”内容。

(2)根据电子相册内容设置合适的封面。

(3)为每张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艺术字标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范例导入

激发兴趣

展示:电子相册《家庭旅游相册秀》,请同学讲述内容。

师:引出封面的作用。

分析电子相册的一般结构。

观看内容。

分析讲述。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分析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新知讲解

师:在制作电子相册封前,认识软件。

认真听讲,操作感受

帮助同学们熟悉软件操作界面。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65-68页加工坊内容,完成空白版式设置、格式背景设置、插入艺术字及格式设置。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演示解决:

(1)空白版式的设置。

(2)添加新幻灯片。

(3)格式-背景和插入-图片设置背景的区别。

(4)配色问题。

(5)注意及时保存文件。

选取一名同学,进行展示。

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解答。

让学生们先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

拓展任务

巩固新知

任务一:

   根据老师提供电子相册的内容,制作合适的封面。

任务二:

   为每张幻灯片添加合适的艺术字标题。

 

 

学生自主探究操作

 

有能力的同学完成拓展任务,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作品展示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和比评,比较作品的差异和最终效果。

欣赏,评价

直观感受背景和艺术字设置差异所产生的效果。

知识总结

   带领学生总结空白版式、格式背景、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格式设置。

回顾总结

巩固新知。

第8篇

关键词: 外贸函电教材 示范信函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外贸函电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它将英语写作与外贸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2010年后出版的20余种课本教材进行研究,发现现行教材普遍存在一些缺陷。

二、外贸函电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

1.传统信函写作比例偏高,电子邮件介绍极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贸业务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电子邮件逐渐成为外贸函电的主体形式。据统计,全球每天有90%以上的国际贸易商人使用英语电子邮件进行贸易业务交流[1]。但是现行课本却致力于传统书面信函写作,要么没有关于电子邮件的篇章,要么仅用极短的篇幅介绍什么是电子邮件或电子邮件的特点。对于如何写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写作与传统函电写作有什么区别,没有一本教材展开论述。个别教材中的大量示范信函属于电子邮件,但没有指出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2.示范信函重复率高且年代久远。

外贸函电课本的主体是通过大量示范信函的展示来教导学生写作。通过对20余种课本教材的对比,笔者发现多种教材引用同一示范信函的现象普遍,例如磋商环节,有11本教材采用了“关于铁钉的询盘”作为询盘示范案例。且各种教材中均有不少示范信函年代久远,甚至个别案例是改革开放初期信函,简单更改年份仍在使用。这类信函语言与时代脱节,内容更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现实,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3.示范信函内容缺乏真实感,前后无连贯性。

外贸函电课本除了简单介绍写作要点外,主要靠大量示范信函来教学。现行教材虽然各章节均加入大量范文,但是范文之间缺乏联系,前后章节之间缺乏连贯性。询盘的是客户甲,回复的却是客户乙;发盘产品是缝纫机,购买的却是水果罐头。学生看到的都是零散的信件,没有真实的交流、沟通的感觉,更没有外贸业务的流程感。

4.只有技术性信函,没有社交性沟通写作训练。

沟通是外贸业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外贸信函除了表达业务往来的信息外,还应该有人际沟通的一面。现行教材全面介绍了磋商、运输、保险等业务信息如何写作,却没有关于外贸交际的写作指导。例如展会后如何写信跟进相关客户,客户要求验厂时如何写信确认行程,个人出差时如何设置自动回复邮件等实际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信函写作,在教材中均没有涉及。

三、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现行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大学授课应基于教材,但不能局限、拘泥于教材。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模拟外贸流程教学法。

首先必须从课程的总体设计进行改革。针对现有教材章节各自独立、示范信函前后无连贯性的缺陷,按照实际外贸流程重新编制授课顺序。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模拟成立外贸公司。按照外贸程序,从建立业务关系开始,模拟真实场景下的询盘、发盘、还盘等环节,由各组同学进行外贸函电写作。每个小组形成完整的书信来往记录,并写出模拟外贸实战报告。通过模拟实战,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写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引入“福步论坛”,使用最新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

福步论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外贸论坛。据统计,有87%的外贸从业人员都知道福步论坛[2]。在福步论坛中的子论坛“外贸开发信”版块中,有大量真实的外贸函电写作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阅读该论坛,鼓励学生在论坛中回复函电相关问题。通过网络与外贸从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实战经验。同时教师根据课程进度选取适合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开启发式教学。克服教材中示范案例陈旧、失真等缺陷。

3.删减过时内容,增加电子邮件、日常交流等专项写作训练。

针对现有教材中传统信函内容过多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进行适当删减。例如电报等内容,可由学生课下自行学习。通过调整课时增加电子邮件和日常交流等专项训练。

电子邮件与传统外贸函电区别很大,具有口语化、网络语言化、形式多样化(例如可以插入声音、动画)等特点。如果硬搬传统函电模式,则行文将会十分僵硬,交流效果堪忧。针对电子邮件写作,很多外贸专业出版物可以借鉴,例如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乐贸系列中有大量关于电子邮件写作的真实范文。教师可以自行编制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针对日常社交性函电写作,笔者认为应当同商务英语口语相结合,设计各环节场景,由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及口语训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现行外贸函电教材中存在很多不足,急需根据时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专业刊物、计算机技术等弥补教材的不足,设计教与学双向的互动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思维,增加模拟实战经验。使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可能面临的工作任务。同时,广大外贸函电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要认识到随着时展,外贸函电写作出现了新问题,在编写教材时,选取符合时代特点、具备当今外贸函电写作特点的示范文章,缩小甚至消除教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前段时间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各种讨论可谓沸沸扬扬,学生究竟该如何学习?平板电脑该如何唱响课堂?一切言犹在耳。我们寻径探幽,在“云”教育模式大背景下,再次掀开电子书包的面纱,又将有何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先来个有趣的设想:活字印刷的发明人毕昇穿越到了现在,会有怎样的表现?当他走进教室,看到学生的课本时,尚频频颔首,甚感欣慰,可猛一回首,看到电子书包的瞬间,立刻老泪纵横了。

毕竟,电子书包冲破了千年的尘土羁绊,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毕昇的老泪蕴藏了深刻的内涵。然而,透过《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篇却难以找到电子书包的字眼。人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如教育信息产业发展、云教育模式构建等表述里略猜一二。信息化主管部门视而不见,还是忽略不见?或许另有隐衷,毕竟一个简单的字眼可能意味着整个国家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某一走向。相比邻居韩国,其大力提倡电子书包的气势,我们更显谨慎和务实。我们的谨慎的确是有道理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当前的教育都没真正做好迎接电子书包时代到来的准备。姑且不论是否全面推广电子书包,单就电子书包现有产品的成熟度而言,亦如丑媳妇一般,一时难以见公婆。不管谁研制的产品,始终有这三个问题须谨慎面对。

电子书包作为主体还是辅体?历史告诉我们,每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都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竹简到纸张,从纸张到电脑,信息的载体呈现不断向前演进的趋势,每次变革的初期也同样给教育教学带来阵痛和改革。电子书包的概念在平板电脑诞生之初,就开始朦胧产生,而到了云教育模式下,开始推向极致。我们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享受着云的快乐,在云海中畅游,却从未担心过,孩子有可能在茫茫的云海中迷失自我。如果轻易地让所有孩子抛弃现有的课本,教师该怎么教?孩子该怎么学?教与学的模式又该如何因势而为?我们看到的是专家漫天的呼吁,却很少看到有人精心地研究怎样才能让电子书包适教、乐学。我们听到媒体的宣传,可又少有人冷静地分析电子书包的利弊与优劣。如果这些不去思考,电子书包带来的恐怕就不是突破而是倒退,会把孩子引向有如吸食鸦片一般的沉迷。

电子书包以教师还是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会决定你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从目前已有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来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的话题依然值得讨论。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教师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两者又呈互相融合之势。以教师为中心的电子书包系统,其功能倾向适教性,更侧重于备课系统的对接、教学系统的掌控、考核系统的反馈、管理系统的服务等方面,云资源更多的是备课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书包系统,其功能倾向乐学性,更侧重于个性学习的选择、知识趣味的并重、自我学习的评价、同学互动的交流等方面,云资源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是,教师认为学生很难脱离教者这个“奶爸(奶妈)”,这样的心理定位,很难让孩子迅速独立。备课资源的泛滥与自我学习资源的稀缺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子书包定位为普通商品还是教材教具?如果你稍微细心观察,就能发现,目前电子书包的研发、推广都采取市场化的思维来进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电子书包与教学有较大偏离。偏离的后果可能会导致需求和供应两张皮现象。在现有课程标准下,电子书包最好的定位应是教学辅助用具。但如果举国推行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只能是学生缴纳了学费后国家统购配发的教具,而不应是别的任何商品。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当前,“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课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研究——对电子教材课程标准予以确立,对教材教法分区域预研,对云服务的架设分模块实施,对电子书包的终端产品定点生产。教育部门、企业、出版社等立于云端服务,定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称为“电子教材”,而其余厂家生产的产品顶多叫做“教辅材料”。这样的定位对电子书包规范发展大有裨益。

我们更要认真思考电子书包更加实际的操作层面的东西。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彻底摒弃纸质书本的成熟条件,我们需要找寻现状下的解决之道,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思路。

系统性规划。把电子书包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研究、实践体系,统筹规划所有可能涉及的操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侧重于全局方案规划,拿出行之有效的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电子书包产品的执行标准、教材内容的实施策略、云服务的构建方案。教育科研部门主要研究电子书包的教学特点,提出有效教学对策。企业具体实现电子书包终端生产、教育教学支撑软件研发、云服务的搭建、教学网络的覆盖等。实现管理行政化,研究科学化、生产企业化,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又互相关联,避免企业孤军奋战,推而不动的局面产生。《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虽然未提电子书包的宏伟规划,但其中许多功能都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来实现。这为系统解决电子书包发展问题提供了决策可能。

模块化思维。把电子书包中的“书本”,当做一个个模块来实现。这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使用电子书包后,教学效果应该提升,而不是下降。否则,电子书包绝无推广的可能!扪心自问,现有的电子书本产品真的能替代课本了么?如果你回答是,那你愿意让你自己的孩子丢掉课本来使用吗?电子书包研发更多地应从教与学的视角来看。从学生的角度看,他关心电子书包怎么让其学得更好,学得更多,学得更快。从家长角度,他关心电子书包别像游戏机一样,最好能通过电子书包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从教师的角度,他关心的是能快捷地找到优质的备课资源,有效地把教学课程实施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领导则期望通过统计、监控整个学校层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教育主管部门希望能够对教学宏观层面整体把握,全面掌控。各个模块之间的独立、关联,数据链路的流向,在开始就要有所考虑。具体模块可以有不同的处置方式,整体上模块化思维必不可少。

阶段性实施。把全面实施电子书包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分阶段来做。电子教材可以做两种,一种是单机版,一种是网络版,满足不同需求。全国如果算做一盘棋的话,电子教材的棋子可以从欠发达地区落子,顺带解决东西部差距。教育发达地区,固有的教材观念也更深,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教辅教材先期无纸化,教育均衡问题、学业负担问题、纸张环保问题、企业发展等问题合并解决,一举多得。云服务也不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先从辅助教材来,形成电子阅读习惯,然后推及教材,最后建立完善的教育云。电子教材研究上,可以先从需求入手,探讨当前需求的教材、合适的服务,待试点后,总结、提升、拓展。分阶段实施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综合来看,电子书包的发展到了一个微妙的阶段。“云”雾中看风景,景致大不同,电子书包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书”影并非无迹可寻,书影就藏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细细品味,自有一番豪情在心头。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10篇

平板电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获取信息、信息,乃至娱乐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下一步平板电脑必将影响到更加深入的社会生活,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平板电脑进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在这个世界数字出版一日千里,电子书包试点此起彼伏的时候,对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平板电脑的需求日益强烈。

Creative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日前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一个崭新的“汉之派”平台方案。此平台包含了Creative最新的ZMS-40百核芯片、汉之派平板电脑硬件参考设计与外观设计、建立在Android 4.x上的多种超强的富媒体功能和支撑强大的中文软件平台。汉之派平台面向垂直应用市场,主攻数字化教科书的电子书包市场。

“汉之派”中文软件平台主要包括了如下部分:文字的手写与文书的处理、同时分享与协作功能、多种中文实用工具、丰富的多媒体处理工具,以及数字化教科书的软件平台。

文字的手写与文书的处理软件让您丢掉记事簿,随时记录笔记,快速输入中文,并且可以保留原书写笔迹;高效会议协作的分享和协作软件让您随时编辑演讲,轻松分享幻灯片,丰富模板特效;多媒体处理工具支持多种特效和处理功能拍照、图片、视频;中文输入法实现最顺滑中文输入笔体、笔锋效果,和最流畅中文输入体;此外还包括逼真中文语音合成,高效语音识别的语音引擎,以及集成数十部专业词典的多语言辅助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汉之派上包含了面向数字化教科书的软件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可以在汉之派上实现互动操作、资源分层和智慧功能的数字化课本,让老师的教学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

相对PC而言,平板电脑手持把控方式和屏幕触摸的操作方法,能够提供媲美和超越传统纸质课本的阅读和学习体验。数字化教科书让纸质的课本动起来,为教材配备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富媒体资源,学习感受丰富多彩,学习效果也更加有效,让学生享受快乐和高效的学习过程。

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关系,从而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这种关系可以超越课堂,使得师生互动交流成为常态。平板电脑支持预习、学习、复习的全教学过程,利用信息化记录、判断和统计的手段,教师和学生都能增效减负,家长也可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在电子书包的平板电脑中,可以实现小学或者中学整个学段的多个学科的教材和教辅资源,服务于两亿孩子。与此同时,普及使用电子书包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纸张,节能环保、造福千秋。

展望未来的数字化课堂,老师的黑板将会转变为触摸交互式的白板,学生则是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书包,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教科书。通过电子书包,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后学习将建立更有效、长期和持续的互动,从而形成创新而完善的数字化教与学解决方案。基础教育从此将进入到触摸没有书本课堂的数字化时代。(于晓煜)

第11篇

原题:炽热的金属丝可以发射电子。在金属丝和金属板之间加以电压U=2500V,发射出的电子在真空中加速后,从金属板小孔穿出。电子穿出时的速度有多大?设电子刚刚离开金属丝的速度为0。

解:电荷量为e的电子从金属丝移到金属板,两处的电势差为U,电势能的减少量是eU。减少的电势能全部转化为电子的动能,所以

其中课本中已给:电子的质量m=0.9×10-30kg和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C可以作为已知数据使用(右边以小体字对此情况加以说明)。

一、提出问题

1.当粒子的速度接近0.1C时,我们应该考虑物体惯性质量的改变。

2.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相对论的内容安排在物理选修3-4中,在学习本例题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从而得出结论:在金属丝和金属板之间加以电压U=250000V时,发射出的电子在真空中加速后,从金属板小孔穿出。电子穿出时的速度为3×108m/s。甚至得出:在金属丝和金属板之间加以电压U=25000000V时,发射出的电子在真空中加速后,从金属板小孔穿出。电子穿出时的速度为3×109m/s。

……

二、我的见解

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做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对现代物理学有极深远的影响。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结论:

1.相对论质量,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内在联系,指出物体的惯性质量不再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在高速运动中,物体的质量明显与运动速度有关。

物体以v运动时的质量m和它静止时的质量m0之间有如下关系:

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时,它的质量明显地大于静止质量,这个现象必须考虑。

比如,加速器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带电粒子加速从而获得较高能量的装置。利用加速器可以加速电子、质子、氚核、α粒子以及其他一些重离子。我们这里要特别说明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中被加速的粒子,在速度增大后质量增大,因此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变大,他的运动与加在D型盒上的交变电压不再同步,所以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加速是有限的。这一情况限制了用回旋加速器使粒子获得更高的能量。对于轻的粒子(如电子等),能量的限制开始得早一些,因为它们的能量不太高时就达到很大的速度。例题中,电子在不十分高电压的加速下速度就可以接近0.1C。

2.质能方程: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等价性。

E=mc2

它表达了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关系,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的公式”。

物体运动时的能量E和静止时的能量E0之差就是物体的动能EK

三、我的意见

作为课本中的例题,应该严谨,建议编著者再版时对本例题进行修订或在例题右边以小体字对此情况加以说明。

第12篇

[关键词] 电子书包; 教育应用;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

(一)概念

电子书包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使学生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而是把所有的课本、笔记本、作业、资料等存储在电子书包里。香港教育统筹局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个存储学习资源的电子工具。台湾国立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可以随身携带,具有电脑运算、储存和传送数位资料、无线通讯等功能,并支援使用者在不同场地进行各种有效学习的工具。[1]祝智庭教授指出,从硬件设备角度上讲,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2]张迪梅认为,电子书包是集学、练、评、拓的,活动的、立体化、网络化、便携式的“电子课堂”;电子书包是学生、教师的互动平台,也是学生、教师、教学、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庭等的交流平台。[3]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功能,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4]

本文针对电子书包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上述定义,对电子书包作如下界定:电子书包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承载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网络支持与服务功能,支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媒体。

(二)系统构成

电子书包系统主要由学习终端、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构成。

1. 学习终端

目前电子书包学习终端以平板电脑为主。自带WiFi无线上网,支持3G网络,系统软件支持Windows、Android、iOS等,应用软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库、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等教育教学资源,以稳态、固态、动态等三种形态呈现。其中,稳态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如电子教材;固态资源内置于电子书包,如计算器、字典、教学工具等;动态资源是指通过服务平台获得的学习资源,如试题库、课外阅读资料、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

3. 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是支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协同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管理与评价、协同互动等服务。

(三)功能与特点

电子书包除了具有移动媒体的基本功能之外,其教育教学功能主要包括:课堂同步教学与笔记功能、教学管理与评价功能、学习记录与跟踪功能、“家—校—社”协同互动功能、学具管理与应用功能等。

电子书包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学习终端的便携性、移动性

便携性是指学习终端外观与课本相当,轻薄、便于携带,支持手写、滑屏、自动翻页等;移动性是指学习终端具有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 学习资源的多媒化、微型化、多元化

多媒化指电子书包中的资源是一种与多媒体内容整合的数字化资源,具有视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微型化是指资源设计逐步向片段化、微型化发展;多元化是指电子书包不但拥有学校教育资源,还拥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

3. 支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

电子书包的应用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教育工作者。因此,服务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电子书包的研究现状

(一)电子书包标准的研究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移动学习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与特点,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5]目前,国内外许多企业、机构从事电子书包研发,研发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当前电子书包产品名目繁多、格式繁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认为,“电子书包”产业的发展必须确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以促进“电子书包”产业链的良性发展。[6] 2010年11月,我国在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专题组在梳理电子书、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关系基础上,成立总体架构组、电子课本格式组、终端设备组、虚拟学具组和学习服务组,共同研制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系列标准。[7]

(二)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电子书包资源建设主要以学校教育资源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与终端研发和资源建设相比,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方的个性化需求。

(三)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了电子书包的实践与探索。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信息科技教育计划”——教育电子簿,马来西亚教育部推动“E-book试验计划”,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2年推出“无线网络计划——电子书包”试验计划,台北市政府也开展了“高互动学习计划”,北京市积极推进“绿色电子书包”计划,上海市虹口区启动“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广东佛山市启动“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之“电子书包”项目等。目前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索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模式,对于课外学习活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电子书包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应用基础与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电子书包的应用基础与条件。

1. 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电子书包应用的相关政策,如《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8]

2. 硬件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校校通”、“班班通”项目的实施,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已初步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教育云”的兴起与发展,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与环境支撑。

3. 阅读习惯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适应了使用计算机、电子书等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为电子书包的应用推广带来很大的便利,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利用电子书籍进行学习的方式。

4. 价格

随着电子产品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的价格会不断下降,为电子书包走进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应用模型

电子书包使用对象有学生(子女)、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电子书包的应用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教育,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1.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课堂教学应用、校园活动应用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

(1)课堂教学应用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同步教学,即时捕捉学生学习动向,调整教学组织;利用电子书包的教学评价功能,教师在线并批改习题,实现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习主题,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校园活动应用

利用电子书包的移动便携性,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校园活动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携带电子书包走出教室,利用电子书包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与教师、同学交流,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3)教学管理与评价

电子书包可提供教学内容的分类存储服务,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库,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试卷自动完成批阅,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如错题统计、学习进度控制等,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学习和家长辅导。学生通过电子书包查看、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通过服务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利用电子书包中内置的资源或服务平台上的微型化视频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学习中的疑问或将疑问发送至服务平台,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家长利用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学习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

3. 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电子书包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社会培训机构利用电子书包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4. 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协同教育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及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对学习者实施教育,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1)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家—校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学校教育。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学校协同家庭教育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将学校的教学情况、教学任务和学生在校表现及家庭教育方法等信息提供给家长,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

在家庭协同学校教育中,家长利用电子书包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服务平台与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同时,家长利用电子书包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供学生课堂内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校—社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社会教育和社会协同学校教育,本文主要指社会协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服务平台中的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等。教师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社—家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社—家协同教育包括社会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社会教育,在这里主要是指家长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三)应用案例

本文选取了佛山市顺德区养正西山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的两个案例,分析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和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1.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及校园体验学习中的应用

本案例借鉴Kolb体验学习圈的操作流程,在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校园植物知多少”专题中开展基于电子书包的体验学习,如图2所示。该专题综合运用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电子书包开展了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摄影、植物常识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体验、信息获取、反思观察和协作探究等能力。

(1)体验

教师借助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组建协作小组并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师生回归生活,进行校园体验——认识校园植物,如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测量、校园植物标本制作。在校园体验过程中,学生借助电子书包采集校园中植物的相关数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植物识别;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服务平台与教师、同学交流,分享学习体验。

(2)反思

在体验实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在反思内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解决分工。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在服务平台中将问题、组内分工及其他要求在网络上,学生或教师可以对问题发表观点、提出建议。

(3)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师生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领悟知识,完成知识内化。

(4)应用

学生通过服务平台进行协商讨论,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撰写体验报告,并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利用电子书包的数字化资源,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知体验方面的成长。

本案例利用了电子书包移动、便携、资源丰富等特点,让学习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关注学生的协作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反思、协作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获取、判断、使用信息的能力。

2.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

本案例是在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专题中,探索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其模式如图3所示。该专题分为“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涉及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与开支、花钱的原则、购物的场所、购物的技巧、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等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指导下,通过参与家长访谈以及家长协助的社会调研等活动,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与技巧。

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教学内容选择若干备选主题,并到服务平台。家长查看平台信息,向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并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教学方案。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以生活中真实场景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学生感知情境,产生疑问。如“家庭小账本”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丰富资源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提出“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引入家庭收入和开支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和活动指导手册到平台中;家长根据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家长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与教师沟通交流。

(3)家长协助,开展活动

学生按照主题活动方案进行社会调查,家长协助学生活动。在此环节中,利用电子书包记录学生主题活动过程,并到服务平台。同时,家长、学生可以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以便学生的校外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4)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校外主题活动完成后,学生回归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分享与家长进行主题活动的经历和收获,并派代表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引导学生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5)总结评价,共享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活动的收获,反思不足,并将活动成果到服务平台。家长通过平台了解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活动成果,评价教学活动。

本案例中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学中发挥了情境创设、知识建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等作用,家校协同教育的层次由教师与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上升到互通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深化了家校协同的效果。

四、结束语

开展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研究是新技术、新媒体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层次结合的实践与探索。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加强了“家—校—社”之间的协同互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陈德怀,林玉珮.启动学习革命——全球第一个网络教育城市亚卓市[M].台湾:远流出版社,2002:195~208.

[2] 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8.

[3]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4] [7]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98.

[5]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