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电影

校园电影

时间:2023-05-30 09:5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电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电影

第1篇

一、培养创造力

微电影创作的首要步骤是剧本创作,它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础。如何让主题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确定好主题和故事情节之后,必须把它写成剧本,这种文本格式小学生未曾学过,只有通过网络自学,并改变自己惯常的写作思维和方法去编写,这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另一种表现。最后,还要把剧本转化为分镜头,对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最困难的,学生以前未曾考虑过怎样用镜头来表现剧本内容,未曾体会过镜头与文字的差异:有时一段复杂的文字只需要一个长镜头就可以表达,有时一句短短的话却需要几个分镜头来体现。一组学生一般只有一部DV摄像机,这更增加了构思分镜头的难度。学生要学会像导演一样去思考镜头的机位、演员的表演,以及影片的蒙太奇思维等。这一过程是最具“头脑风暴”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此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二、传递正能量

一部微电影,要表达什么、弘扬什么,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小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对于事件的对错、现象的美丑辨别不清,所拍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明确的观点,有时连自己拍摄的微电影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研究:影片中的人物做法对吗?你对影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影片结尾对人物或事件的对与错是否有明显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在创作小组中交流探讨,或向家长请教,或在书籍和互联网中寻求答案。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制作出来的微电影就会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作为创作团体中的一员,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探索,对影片内容深有感触,所受教育也最深,而其他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由于与创作者年龄相仿、心理特点和想法相近,加上影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影片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三、磨炼意志力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撇开其他步骤不说,单“正式拍摄”就已经花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控制能力差,拍摄过程容易笑场,拍一个镜头可能要NG好几次;一个小组一般只有一台摄像机,对某些多机位拍摄一次就能拍完的镜头,实际操作中学生要停下好几次,利用仅有的一台摄像机从不同的机位来拍摄,演员也要重复演几次,这无疑增添了拍摄的难度,延长了制作时间;学生的拍摄时间一般定在周末,如果其中的某位学生不能如约前来拍摄,那下周同一时间整个团队未必能按时继续拍摄,原因可能是某位学生的家长要带小孩出去办什么事,也可能是另一个兴趣班时间有改动等。微电影创作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已经如此耗时,可以想象,完成全部创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艰巨!确实有不少学生因为困难而中途放弃了,但也有更多的学生坚持下来并成功制作出一部部微电影,他们的意志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得到了提高。

四、建立团队意识

校园电影创作,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它需要组织者的统筹帷幄,也需要队员的分工协作;它需要队员有铁的纪律和精确的时间观念,也需要队员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以上这些,恰恰是大多数小学生所欠缺的。校园微电影创作,让学生“不得不”去建立这种团队意识,否则将无法如期完成创作。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个以陈圳晓同学为首的团队,准备拍一个反映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的微电影《扶不扶》,笔者本来对该团队抱有很大的期望。三周以后,查问进展,竟然连一个镜头都没拍出来,究其原因,说第一次是陈圳晓迟到,第二次陈圳晓临时换角色,一个队员因为自身的角色由男2号降为配角,想不通而闹矛盾;第三次是一个队员没来,原因是“陈圳晓第一次也迟到了”。哭笑不得后,笔者只能把队里的成员全部找来,告诉他们:团队就是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每个队员都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件,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同样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这个团队最终如期完成了创作,作品虽不太理想,但还算完整。笔者觉得,能够让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学会去建立起团队意识,也就足够了。

五、提高综合能力

在专业电影拍摄中,场地、饮食、时间、道具等都有专人安排。小学生拍摄微电影,则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笔者把以上这些统称为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如拍摄过程队员内部有分歧,要学会去调解;节假日要进校园拍摄,要学会与门卫沟通;有些镜头需要“群众演员”,要学会去寻找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每个队员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队组织者无疑是受益最深的,某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得异常出色,李煜炜就是其中一个。在拍微电影《青涩爱恋》时,她的团队原定于在暑假期间开始拍摄,没想到女主角临时被家长带回老家去,李煜炜主动打电话与女主角的妈妈沟通,“晓以大义”,最终成功地把人“要”了回来。另一次是她的团队无法在上午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下午又有队员要上兴趣班不能继续拍摄。李煜炜果断地决定利用中午时间完成拍摄,但是吃饭成了问题:回家吃吧,不够时间拍;在外面吃吧,又不够钱。她聪明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让笔者代向学校门卫借钱,最后大家吃上了饭,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她们的作品《青涩爱恋》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深圳市首届“雏鹏奖”校园影视大赛。在辅导学生校园微电影创作中,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拍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的拍摄经历却是最美的。”只有经历过艰辛的拍摄过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校园微电影创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德育途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江毓光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东晓小学

第2篇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 中职院校 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54-02

一 校园微电影的含义及作用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其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被称为微电影。而校园微电影比微电影的范围更小,主要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内容贴近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近年来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传播的校园微电影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从题材上来看,可以提炼出“青春”“爱情”“励志”“感恩”“毕业”“美丽”“勇敢”“疗伤”“逆袭”等关键词,从词性的价值倾向上带有明显的正能量色彩,其词语也具备了时尚性和青春气息。其话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符合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二,从时间上来看,校园微电影的时长大多不超过30分钟,短的就2~3分钟,对于看电视、上网时间严重受限制的学生而言是个福音;对教师而言,能够在一节课里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言传来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从微电影的制作来看,微电影可以不需要投资商,只需一台摄像机甚至智能手机、一群学生、一台装有后期制作软件的电脑就可以完成。学生可以自导、自演、自拍校园微电影进行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

二 中职校园微电影在主题班会课中的运用

笔者在一年多的尝试中,组织学生观看了多部优秀的校园微电影,开展德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主要抓好“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优秀校园微电影的育人功能,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1.备

备,即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前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教师应在业余时间多准备和储备一些德育工作中常用的优秀校园微电影(比如以“早恋”“励志”“感恩”“毕业”“安全”“助人为乐”“梦想”“珍惜拥有”等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同时,教师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要正确把握,以便能够引导和教育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2.看

微电影的特点是时间不长,一般只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次,在观看完微电影后,学生究竟有没有收获,收获有多大则取决于观看过程。要想达到较好的观看效果,教师在组织观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调动学生观看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观看环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维持好正常的观看秩序,创设一个良好的观看环境,使得学生能集中精力观看微电影。笔者曾因为班级某几个同学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来往过密而组织班级学生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迷途》主要讲述了两个年少无知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学校里误交损友,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泥足深陷,最终在正义检察官的正确教导下迷途知返,挽救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在观看《迷途》前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近段时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想给大家唱首《永远是朋友》。

学生:鼓掌起哄。

教师: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学生:鼓掌。

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永远是朋友》这首歌中哪两句歌词说的是朋友的重要性?

学生: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春长留。

教师:确实,朋友在你成功时,会为你高兴;朋友在你困难时,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同学们想想自己交的朋友都是如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校园微电影《迷途》吧。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电影了。

第二,适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这种点拨宜精不宜滥,否则,会影响学生观看微电影的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点”影片中深奥难懂的地方或者班级同学中可能会有的情况。校园微电影《迷途》总计25分钟,因为校园微电影通常都是学生能够看懂的,所以只是在学生可能产生错误价值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因为本剧比较严肃,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点拨。

第三,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应该说,在组织看微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也是观众。因此要注意与生同忧、与生同乐,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这时的交流,应以非语言表达为主、语言表达为辅,即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履行自己的双重职能。当学生看到男主人公和爸爸说怎么才给这么点钱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偷偷地看着班级的某同学笑,我也适时点了一下:我们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当看到男主人公沉迷网吧,结识了一群小混混又被拉出去一同参与斗殴时,同学们的眼里流露出了沉重。当看到女主人公杜雨晴因被好友误导,走上错误的道路――泡网吧、吸毒、替好友运毒时,同学们感到震惊、惋惜,不断地摇头。我便在一旁和学生表现出同样的神情。

3.说

这里的“说”可以是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向同学说、向家长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胆量,还可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在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的时候,我就邀请了几位家长共同参与,他们平时对子女的关心很少。之后我请这几位家长的孩子进行复述,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主人公邓子峰是一位成绩较好的中等生,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再加上家庭贫穷,导致他误入歧途,最后迷途知返。爸爸,我们是从贵州来浦江打工的,我知道你为了我和弟弟一直很辛苦、很劳累,我进步了你也不知道,我都好几个星期没有见过你了。我多么希望爸爸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忘了关心我。每周周末回家让我能看到你吧,抽点时间夸夸我的进步,我会努力学习技能,找个好工作。”这个学生说完便哭了,他的父亲上前用黑瘦的手紧紧地抱着孩子……其他学生和家长都被触动了,其中一位妈妈眼里泛出了泪花。之后,其他学生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议

看校园微电影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议微电影的过程中,其思想内涵和意义不能胡编乱造地强加上去,但只要说得有道理,都是可取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分析,同学们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在学生复述完微电影的内容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后,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而不是“迷途知返”?总之,经过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分析,学生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5.写

“写”是对说和议的一种延伸、一种巩固、一种提高。写,一方面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整个微电影的感受或对某个片段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写相关内容的微剧本,只要学生享受创编的过程就可以了。在看完该微电影后,学生们都利用课余时间写了自己的观后感。班级中那两个结交不良朋友的学生中的一个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看完《迷途》我感慨良多。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容易禁不住诱惑,还好看了这个微电影,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另一位学生写道:电影告诫我们慎重交友、洁身自爱,万万不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之后,那些被开除的学生再也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了。更可喜的是,班上一位同学根据校园真实故事自拍了校园微电影《青春无悔》。

总之,通过一年来微电影在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引导着学生走向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并且已经有学生拿起摄像机,制作出了取材于身边真实故事的校园微电影。

参考文献

[1]王翔宇、于延、朱hZ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微电影的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1)

[2]赵志明.微电影在校园流行文化传播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4(35)

第3篇

关键词: 电影放映 高校校园文化 教育方法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历届师生融自身的智慧和心血于其中,体现了他们精神领域的活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有凝聚和激励,以及塑造校园师生内在形象的功能,对师生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和向心力甚至是永久的影响力。很多高校把电影播放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现今高校电影播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电影播放存在的问题

有些高校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周末播放电影的习惯,还没有意识到电影对大学生思想的潜在影响力,也没有把握住大学生年轻容易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特质。有些高校虽然一直坚持周末或节假日播放电影,收取极低的费用甚至不收费,可影片并没有经过精心筛选,可谓是鱼龙混杂。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量导致原有的电影播放地过于狭小和拥挤。有些院校的新校区没有规划电影播放地,播放电影也已成为该校的历史。高校电影播放存在的问题折射出高校还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高校电影播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高校电影播放属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这一活动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引领着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什么高校电影播放会存在以上问题,值得所有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师生思考。首先,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有关,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文艺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不容忽视的是,商业化、娱乐性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可谓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其次,与高校负责电影播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文化涵养不高、电影鉴赏力差有关,意识不到电影多多少少是要影响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第三,与高校日益发达的网络系统有关,不少的大学生已购买了电脑,在宿舍或学校的网吧里就可以随时上网,但家境家境贫困或者特别贫困的大学生已被网络边缘化了。由上可见,高校经典电影的播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依然值得关注。

三、高校经典电影的播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中外经典电影在内容上、配乐上或画面上等多方面都是精心策划和打造的,大学生观看经典电影是一种听觉和视觉的全新体验,留给他们更多的是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可以说,一部好的电影,就是对高校思政课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第一,经典电影的深刻内涵能够引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经典电影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可以和经典的文学巨著、绘画、诗歌、音乐等作品媲美,折射出创作者对人性和人生的深邃思考,便于大学生思考社会上公认的主流价值观,在无形中也引导甚至是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男主人翁遭受诬陷后入狱,在监狱里演绎了人性中的坚毅、智慧、尊严、勇敢和无私等优秀品质,饱满而又健全的人格魅力几乎能降伏所有观众的心,唯美人性本身所蕴含的力量冲撞着所有观众的精神世界,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曲折并没有阻止住男主人翁最求真善美的心。

第二,经典电影的配乐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经典电影在播放的过程中常常伴有动听的乐曲,用来衬托唯美宁静的画面或震撼人心的场景,表现主人翁在某个时刻或某种场景下复杂的精神世界,起到了拨动所有在场观众心弦的作用。有些经典电影中的插曲已被制作成光盘或碟片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息。《泰坦尼克号》中插曲被制作成光盘后,深得社会上众多人士的喜爱并被永久收藏。苏格拉底说:“似乎确实很难找到比我们早已发现的那种教育更好的了。这种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1]

音乐能触动人的心灵,进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无形之中提升人的道德素养和涵养。

第三,经典电影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辨别力。经典电影里的故事情节类似于真实世界的复杂现实,也充斥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性的复杂和纠结留给观众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大学生只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剧情中,并仔细琢磨剧中人物彼此冲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鉴赏出来其中所蕴含的正面人性道德力量,潜移默化中也在提升着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辨别力。《石破天惊》剧中的男主角是个斯文的化学家,为了解除邪恶势力设置的化学武器,化学家和邪恶势力展开了体能和智慧的角逐,给所有的大学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不仅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邪恶势力是以前代表美国出战的旧军人们,他们不满意美国政府对退役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于是想给美国现在的政府制造一些麻烦以发泄心中的不满。邪恶势力的旧军人头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博弈的过程中,经过一番的内心斗争和冷静的思考最终选择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再一次向所有的大学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高校经典电影的播放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引领他们对人性和人生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高校应该严把电影播放的质量关。

四、高校电影播放的建议措施

电影既然是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在丰富着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在丰盈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高校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负责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严把电影质量关。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电影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西方电影和国产电影如潮水般涌入市场,这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高校电影播放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要保持冷静和从容,要严把好电影质量关,确保东西方的经典电影进入校园。高校负责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可以订阅一些电影期刊或电影画报,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提高工作人员的电影鉴赏力。

第二,高校负责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为电影播放创造整洁的环境。干净整洁的外部环境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观众更加投入地赏析电影的内容。高校应尽可能地选择好一点的播放器和音响,更加有效地传达电影音乐,唯美的场景,以及深刻的内涵。大学生们一起看电影,互相交流共享电影所传达的全方位的深刻思想、艺术内涵,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相比之下,一个人在电脑前看电影时,这种感觉和效果则荡然无存。

第三,高校负责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确保电影播放的公益性。大学生来自祖国四方,彼此的家庭背景不同甚至经济状况悬殊大。高校要切实照顾到家境不太好甚至很差的大学生,坚持电影播放的公益性,尽量少收费或不收费,尽全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氛围,秉承高校自由民主公平的主旨。贫困或特困的大学生没有电脑甚至是手机,高校电影播放的公益性能够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可以促使他们对人性和人生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贫困或特困的大学生求知欲望同样是强烈的,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更加需要给予精神领域里正方向的导航。

第四,高校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有敬业精神。电影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说得更加透彻点,高校播放的电影是要进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因此负责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应该抱有敬畏感,在内心深处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落实在行动中。在闲暇时间要增加文史哲经典书目的阅读量,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要和周围的亲友团中热爱电影的人多交流,并留意身边权威媒体所推荐的经典电影,经观看后认为是好电影方可进入高校校园。

高校电影播放应选择东西方的经典电影,经典电影是那些内容深刻、构思独特、画面和配乐精美并向观众传递人性中真善美的影片。这些影片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也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并永久地留在了电影史册上。大学生观看经典电影获得的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引领他们对人性和人生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无形之中影响他们对待未来生活的态度甚至是生活方式,因而高校电影播放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朱镜人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禧.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路径浅议.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2,7.

第4篇

如何创新学校会议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的乏善可陈的“一言堂”式会议散发出生动活泼的人文气息,是我们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一直思考并致力研究、解决的课题。于是,校园微电影,这种带有浓郁致远文化气息的叙事方式诞生了……

一、影像魅力缘起春天

在这个读图时代,影像的魅力远不止于娱乐和记录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影像更让我们正视教育现象,反思教育过程,放大教育细节,促使我们思考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现代学校管理过程中,影像记录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状态,表达着我们内心丰富的世界。而校园微电影作为影像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正改变着现代教育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沟通方式。它通过运用影像叙述教育故事,表达教育思想,传递教育正能量。

2012年2月6日上午10时,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在多媒体教室凝听由校长主持的新学期“第一课”。待老师们坐定,会议室内灯光渐渐暗了下来,宽大的屏幕上开始播放一部视频作品,大家屏息凝视。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画面极具冲击力,文字则更具震撼力,它向观者讲述了一只40岁的鹰的蜕变:传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当它到了40岁,就要重新面对一次生死选择。它必须历经痛苦――拔去老化僵硬的羽毛,磨去早已不再尖锐的鹰爪和鹰喙,栖身悬崖绝壁等待涅。生动的画面,浅显的文字,渗透着教育启示,让会场内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斥着感动与激情。对学校新学期工作的思考、核心价值的定位、文化战略的构建、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等都一一融入了这部精美的微电影中,它激发了全体教师真情育人的信念与追求。

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学校立即形成一股潮流。无论是个人汇报,还是年级组总结,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班队会议,都能看到主题微电影这种新的表达方式。

二、影像叙事渐成风尚

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得到具体实施,广大教师的感受理应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高度尊重。微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凸显时代特征,突出主体地位。一个简单的故事提纲,一部普通的单反相机,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人,组合到一起,就是一段励志故事,一部校园微电影。这种校园叙事方式让人人参与其中,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角色;这种校园叙事方式新颖又极具创意,简单而又源于草根,特别适合新时代师生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切实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也充分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成就了教育者的幸福人生。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思想重构。美术老师项杰的个人总结是微动画――《我的苦乐生活》。有趣的画面,轻松的音乐,幽默的文字,成为校园微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们时而歌唱,时而舞蹈,时而叙述,时而游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重温自己的故事,进入电影中的自我角色。项杰老师这样感叹:“每一次创作,每一次拍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体力的负重,一次思想的重构。”

每一部视频,都是一次心灵旅程。这样的微电影有很多。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微电影《风景这边独好》道尽她们教育教学的精彩人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小曹说事儿》,演绎了致远数学教研的生动故事,亦庄亦谐,又充满哲思!六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小周读报之今日有约》以读报的形式,呈现了一群魅力四射的英语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艺术享受。在整个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所有参与成员一起进入“创作情境”,服装、道具、场景、灯光、动画、配音、音乐、后期制作,一样也不可或缺。每个参与者都精益求精,或是在意犹未尽地修改剧本,或是在积极寻找创作素材,或是在忙碌纷繁的工作之余成为剧中人……所有人沉浸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享受着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影像力量成就致远

著名国际顾问迈克尔・多伊尔在《开会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互动开会法”,在他眼里,成功的会议都拥有一些共性:具有共同的“内容注意点”和“过程注意点”;与会者角色分配明确、责任清楚……这种“互动开会法”不仅有益于提高会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分享各自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平台。这,是一种创新。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思考,强大内心的动力;影像,拓宽前行的道路。校园微电影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影响并冲击着致远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使他们自觉地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教育的品质。

2012年9月,我们参与申报了“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我们在校长陈述环节进行了大胆尝试,改成用校园微电影来呈现,视频分别从“宁静致远,我们的精神内核”,“生态致远,我们的文化愿景”,“笃学致远,我们的成长方式”,“善创致远,我们的教育路径”,“智慧致远,我们的专业诉求”,“润泽致远,我们的德育理想”,“活力致远,我们的阳光锻炼系统”,“数字致远,我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文化致远,我们的教育使命”,“开放致远,我们的国际情怀”等十个段落,阐明了学校是一所融国际教育优秀品质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一体、具有深刻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微电影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我校以高质量高分申报成功,光荣成为“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

第5篇

继微博微信之后,微电影应运而生,成为影视行业又一新兴事物。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为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称为“微电影”。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随着观众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展,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阶段,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的根本区别除了“微”特征,更突显了它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内容短小精练,人人可以当导演,人人皆可成演员。“微电影”门槛低、制作容易,转眼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寓教于乐新兴事物。不少中小学校园到处出现教育微电影的身影,有些学校还拥有了自己的微电影制作团队,师生共同合作拍摄的校园教育微电影正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

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三、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

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当我们把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时,校园里将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手拿相机、手机、DV在校园里寻找着拍摄的目标;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谈论着某部校园微电影的某一场景;作文课上教师定格在某一视频画面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延伸着银幕上的电影故事;电影社团队员们正在讨论筹拍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班会课上学生对着银幕上出现的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画面进行激烈的讨论;英语课上,学生正为一部模拟的英语短剧剧情进行英语配音……

参考文献:

[1]陈业宏.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

[2]简欢.校园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功用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8).

第6篇

自类型电影概念引入中国后,已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发展出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电影,带有含蓄内敛气质,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新类型电影。这是电影艺术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电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非西方标准的国产类型电影最具规模的便是“小清新电影”。相对好莱坞的高成本批量制作,国产小清新电影低成本、大产出更符合中国国情,于是刺激了各大影视公司纷纷批量生产。中国电影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型,这些新兴起的类型电影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随之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学术界也对此争论不休。早期小清新电影只是影评人、观众对含有小清新风格的电影统称。时至今日,小清新电影的概念已经泛化,因此在探讨小清新电影的问题上越来越多地存在误区。只有确定了它的本质定义后,对国产小清新电影的研究才具有根基和支柱,才能在此基础上扩建。本文对小清新电影的定义正是回归本体的体现。

一、“小清新”以及中国小清新电影历史流变

“小清新”最初源起于IndiePop,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一种以清新唯美见长的流行音乐流派。其中“清新”一词通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以理解为这种“清爽不落俗套”的风格。“小”的理解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小资情调”的借尸还魂[1],但本人认为,小资与小清新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群,后者不是对西洋文化盲目崇拜,他们更喜欢朴素自然。另一种说法,“小”代表着小众,即相对于中国的总人口属于小众。因此早期研究小清新族群的学者预言小清新将面临被收编的命运[2],但目前看来却恰恰相反。随着其自身的发展,这一小众早已不足够小,至少在中产阶级青少年亚文化的层面上,“80/90后以消费登场”,小清新在某种程度上逐步趋向主流文化。[3]151-152

分析我国小清新电影受众成因看,其一,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成员,由于儿时学业繁重造成对“青春的缺失”,使得他们过早陷入对童年的怀旧;其二,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孤独成长,使得这一群体注重自我内心感受。我国小清新电影为80、90后营造了这种怀旧、自我沉浸、清新不落俗套的氛围,因此广受欢迎。尽管小清新族群相对13亿中国人口来说仍是小众,但分析国内电影市场观影年龄层次,这一“小众”已经成为主流人群,并且仍处于消费能力上升状态,未来的潜力巨大从而保证了小清新电影的商业保险系数和最大投资回报。

台湾小清新电影作为我国小清新电影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蓝色大门》开始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大陆小清新电影发展不可否认地提供了模板式借鉴。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开篇究竟是哪一部目前学术界仍众说纷纭,有学者将2007年金依萌导演的《非常完美》作为开端[3];但在百度新闻中搜索,最早使用小清新定位的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4]。也有学者认为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是大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清新电影。争论不下,归根结底的分歧在于学术界对小清新电影的定义模糊,这里留下一个讨论议题,后文会详细阐述。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绝对是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巅峰之作,一时间怀旧的校园风充斥影坛,之后国内的小清新电影《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都会或多或少找到《致青春》的类型元素。目前在我国,小清新电影结合台湾青春片、大陆文艺片的优势,被各大影视公司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小清新模式的商业片。

不仅如此,结合新媒体发展,电影创作大大降低门槛,小清新微电影作品数量惊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搜索总计达到2470部。尽管小清新电影、微电影题材广泛,但整体在叙事、视听语言上仍旧可以总结出可供识别的一系列类型公式。

二、关于国内小清新电影定义的分析

目前很多学者专家从小清新电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界定,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祝媛《小清新电影的分类及特征分析》中提出“小清新电影可看成是青春片的次类型”[5]。将小清新电影从题材角度归为青春片的范畴研究,这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那么何为青春片?青春片专门指讲述青春期的电影,根据人类心理和生理的青春期,年龄在13到18岁之间(也可以向前或向后延续若干岁)的少年。[6]前面提到过的《山楂树之恋》《非常完美》之所以受争议,正是因为在青春片的概念下分析国产小清新电影造成的,包括早已被观众认可的小清新电影《失恋33天》《等风来》也都不属于青春片范畴。早期小清新电影从校园青春片发展而来,但近年来我国小清新电影题材广泛至少包括以下三类:部分青春片、部分言情片、部分同性题材影片[3]151-152。因此定义小清新电影,在青春片的语境下下定义是不科学的。青春片与小清新电影存在交集,但二者已经不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王??在《作为一种电影实践的“小清新”》中总结小清新电影特点,随后被广泛用作区分其概念的定义:视听语言上注重唯美造型,十分偏爱侧逆光和魔幻时间的使用,大量使用情绪音乐;主人公不超过三十岁,主要描写校园及毕业后几年爱情故事为主线,价值观判断比较主流,绝少涉及历史政治主题。[3]151-152可以说在此之前,没有人对小清新电影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特征总结,并且符合“概念的定义内涵,可定义为其特征之和”[7]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上述描述,对小清新电影的类别归属不够明确,在有关视听语言方面表述不够清晰、系统,定义尚需完善。

三、小清新电影定义方法和小清新电影定义

“本质定义乃是用基本特征去解释事物本身的句子。它只包含事物的本质要素,严格的本质定义必须是类加种差两个要素合成。”[8]根据上述形式逻辑学原理探索小清新电影的本质定义,本文从类和种差两个要素界定我国小清新电影。

“类”是指表现出主体和其他同类物体所共有的部分本质。“类”的概念通常在电影中表现为电影“类型”。目前国产小清新电影突破了青春片的范畴,游走在商业片与文艺片之间,单纯将其归于哪一类都不恰当,于是我国的小清新电影自立门户为新的类型。为便于分析,本文将我国小清新电影分为狭义的校园小清新电影、广义小清新电影。在这里引入另一个概念,好莱坞“类型电影”定义,“我们把含有许多相像地方(主题和题材、图像和符号等)的影片归为一类;并总结出类型公式,按照这些类型公式成批制作出的电影称为类型电影”[9]。“外来理论”联系中国电影实际,仅以校园小清新电影为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两部影片取得票房成功后被竞相模仿,之后上映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都重复着前两部电影的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图解式视觉形象。因此,中国小清新电影自行一套,在“类型电影”的概念上,与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被视为两个平等的研究对象。

本质定义中的另一要素“种差”表现为主体的部分本质和其他同类异种之差异者。中国小清新电影一直走低成本路线,并表现出与好莱坞类型电影恰好相反的叙事风格。好莱坞类型片与我国小清新电影相对比,前者影像色调浓墨重彩,后者清新唯美;前者短镜头堆砌、剪辑节奏快、重叙事,后者标准化长镜头、节奏缓慢、重抒情;前者高昂的英雄式主题曲,后者钟爱治愈系音乐;前者大多是英雄拯救世界,后者注重自我感受。国产小清新电影的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中国观众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本文从以下五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淡雅的影像公式。小清新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视觉影像的小清新风格,也作为判定小清新电影的第一要素。首先,色彩追求淡雅的怀旧风。我国小清新电影完美体现了中国元素的色彩搭配:中国红、暖黄、蔚蓝、嫩绿,缺一不可。学生时代的开学典礼,中国红搭配黄色标语的横幅随处可见,教室里暖黄色油漆木质桌椅,都是小清新电影里必出现的场景。蔚蓝色,是中国学生校服、运动服的主色调,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生时代的视觉象征,给人一种中国式教育独有的岁月感。小清新电影里展现的绿色基调,还原了大自然,给这些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中产阶级带来放松的视觉享受。

其次,我国传统水墨画讲究写意,色彩唯美的同时要求有留白。这种中国传统艺术技法,在国产小清新电影中被传承下来。通过大量使用曝光过度的镜头,造成电影画面大面积纯白,很自然地将观众引向主体,这种留白的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等风来》里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迎风而站,高曝光拍摄忽略了天空的细节,纯白的背景只剩女主角一人,这种留白自然而然地引导观众去感受“风来了”。

(二)标准化特写镜头、长镜头公式。特写镜头定格画面,加上大量长镜头,使得小清新电影的标准化镜头公式体现出镜头运动节奏缓慢的特征,从而铺垫渲染淡淡的忧伤氛围。借用郭敬明小说里的一句话“他们喜欢45度抬头仰望天空”。小清新一族钟爱的摄影构图也如此,喜欢举起相机45度仰拍,用手或头发遮住一部分脸。这种“显瘦”的拍照方法如今在网络社交圈大肆流行,强调局部特写能够强烈表达年轻群体对自身放大的关注,满足了中国80、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强烈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中庸含蓄”的影响,小清新电影内敛含蓄地表达往往不是通过演员激烈的对白或独白直抒胸臆,而是一种运用特写镜头定格画面来达到欲说还休的托物言志。例如电影《星空》折纸、手工木偶、星空拼图这些静物使用大量特写镜头,通过精雕细琢静物细节,呈现了一个奇幻时空。

(三)治愈系音乐公式。最早“小清新”一词源于流行音乐。流行乐坛也已经形成以陈绮贞、苏打绿、胡夏等为代表的小清新歌曲流派,这种“自我疗伤”式的音乐又称“治愈系”音乐。小清新电影的主题曲、背景音乐仍旧延续了这种治愈系风格。胡夏是凭借演唱台湾小清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题曲红遍。2014年5月上映的大陆小清新电影《同桌的你》,重新改编了高晓松的歌曲《同桌的你》,胡夏以一段清唱开场,清新自然的声线,婉转悠长又伴着淡淡的忧伤,这种独自吟唱更加突出自我,更加符合当今80、90后受众群体对影片“治愈系”的诉求。另外,谈小清新电影就不得不谈作为音乐人的周杰伦自编自导的台湾小清新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他为本片创作了25首原创小清新音乐。这些歌曲与画面融为一体,不但没有被影片扑朔迷离的剧情淡化,反而让观者记忆深刻,这些音乐被广泛运用在电视节目、广告、微电影的配乐中;并且音乐作用于影片的视觉创作,表现出独特的视觉韵律美、朦胧意境、多元时空。[10]

(四)图解式视觉公式与定型化人物公式。典型的清爽、甜美的主人公(桂纶镁、周冬雨等明星)塑造“好学生”形象。这与中国式教育分不开,学业压力一直伴随80、90后成长,他们从小把父母、老师口中的好学生作为榜样。于是,“学霸”(网络热词: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在电影里成为定型化人物设置,比如《那些年》沈佳宜(陈妍希饰)、《我的少女时代》欧阳非凡(李玉玺饰)等等。在剧中还会设置另一类相对于“学霸”的角色――“学渣”(网络热词: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比如《那些年》柯景腾(柯震东饰)、《同桌的你》林一(林更新饰)。演员明星也会成为小清新电影的图腾,其中桂纶镁的“学生妹”形象成为台湾小清新电影的重要标签,在《蓝色大门》《星空》《不能说的秘密》中都有这样的角色设定。

在类型电影中,战争片场景是战场,歌舞片场景在剧场和俱乐部,中国小清新电影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校园[11]。再比如《小时代》《闺蜜》涉及到大学一定会出现象征着毕业的学士服、学士帽,这些形成了小清新电影的图解式视觉公式。

走出校园,广义上的国产小清新电影为了营造唯美意境,对选景颇为苛刻,往往追求大自然的美:蔚蓝的海边、阳光下的田野、蜿蜒的小径等。如《等风来》程羽蒙在尼泊尔的乡村小溪上与大象玩耍。在角色设定上依旧是清爽、甜美的女主和干净面容的男主形象。他们只是脱去校服,换上白衬衣,承担起初入社会的成长之痛。

(五)情节、叙事主题公式。校园小清新影片情节模式:开场一群在校园相遇的学生,他们稚嫩纯真,看似故事是发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却会巧妙地避开历史政治;故事的发展是逐渐产生情愫的男女主角;是小伙伴一起经历成长带来的痛,在爱情和友情的催化剂下发起一次轰轰烈烈的集体青春叛逆,冲破学校的束缚,冲向自由;尾声以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告终。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同桌的你》都是典型的校园小清新电影。

相对校园小清新电影,广义的小清新电影题材主题上限定相对宽松。近年来,中国小清新电影在保持艺术品质的同时走商业化路线,因此题材上早已突破青春片的局限。故事从学生时展到毕业后,时间跨度加长,地点突破校园,虽然身处社会却淡化社会背景,主人公年龄跨度较大,故事更多的关注青年人初入社会的成长体验,爱情与友情两条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平行。典型代表作有《小时代》《等风来》。这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上文提到过大陆小清新电影中颇受争议的《非常完美》《山楂树之恋》,因此笔者认为它们都属于广义的小清新电影,依据年份《非常完美》可以看作是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开端。

根据“‘种差’加上‘类’结合构成齐全本质的‘种’,这里的‘种’也就是本质定义的定义产物”。笔者总结小清新电影定义:小清新电影是色彩淡雅自然,大量曝光过度的镜头留白,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定格画面居多,治愈系音乐塑造唯美意境;主人公是清爽气质的小人物,故事发生在校园或毕业后几年的时间,剧情绝少涉及历史政治而是关注个人成长,叙事主题通常采用爱情与友情并重的影片。

第7篇

一、电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 电影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宏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

1、电影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宏观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2]7虚拟环境也是客观世界,它是通过中介被人意识到的,反应了客观环境。电影艺术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虚拟环境之一,教师通过电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电影媒介使受教者间接体验,并不需要受教者亲身经历。例如,一个没有出过国的人,通过电影媒介也可以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电影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虚拟环境对人们认识世界产生了很大帮助,使受教者通过间接环境感受和体验到自己无法经历的外部世界,为受教者提供一个可感知的虚拟环境。电影艺术呈现出来的虚拟环境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宏观环境之一,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人的影响。

2、电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括地说,是指承载思想政教教育信息,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来运用,并且主体和客体借助它可以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育者通过其向受教育者传播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对其进行操作;第二,必须能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在起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助这种形式进行互动。电影一方面以其直观性、娱乐性、丰富性的特点承载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将观看主体和电影客体联系起来,施教者利用电影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它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3、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由一定的观念和符号组合而成的综合体。电影艺术包含了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电影文化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并且电影跨越了语言、民族、国家、区域的鸿沟,各国统治阶级都通过电影文化为自己国家意识形态服务,高校教育者更是采用电影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电影作品是一种社会性的大范围的宣传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电影以革命历史题材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弘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从《离开雷锋的日子》到《红河谷》、《》《南京南京》,再到《建国大业》充分的体现我国的意识形态、思想价值观念。

二、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电影是多门艺术的综合,它给观众带来审美娱乐的同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运用优秀影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办法"[3]28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电影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定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1、电影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之一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活动自然就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外围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艺术融多门艺术于一身,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使大学生成为电影作品的广大受众。电影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教育电影在1933开始拍摄,1936年"电影与广播部"在高校成立,可见在我国高校校园中电影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广播影视报》上记载,1936年影片《校园生活》和《校园之声》在金陵大学的校园内进行拍摄,影片对金陵大学大学生篮球比赛、师生校园草坪课程和盛大的开学典礼等情景做了记载。金陵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中最早进行了电影教育,拍摄的影片透漏着大学生振奋的气势。

2、电影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体验的范围

大学校园和家庭是大学生的主要社会生活体验的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和家庭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社会生活需求,他们处于青年时期,思想活跃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新知识。电影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体验的范围,为大学生营造了新的体验社会生活的环境。电影艺术以其广泛性、多样性、新颖性的特点,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电影艺术包含的新知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电影《集结号》,真实地展现了处于战争年代的人们为了革命的胜利,顽强拼搏、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电影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现实生活。《可可西里》讲述了人们为了保护环境和偷猎者之间进行的斗争,偷猎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其进行残忍的破坏,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识。

3、电影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电影文化跨越时空、跨越区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对观众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情感和言行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大银幕上鲜活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大学生被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并陶醉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在审美体验中认识真、善、美。电影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熏陶,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之中,其蕴含的精神文化知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其次,优秀的电影作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优秀电影作品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进行宣扬对大学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席执行官》描述了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走向成功的艰苦路程;《一毛不拔》的题材也是现代城市给人们带来的种种问题,描述人们怎样解决问题以及对待生活的正确的态度。这些电影作品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关心社会、热爱集体、乐于参加志愿活动帮助灾区群众和贫困学生。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电影发挥积极作用的途径

电影以其直观性、教育性的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途径,人们通过电影进行思想交流、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把电影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利用电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把电影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电影是一种综合了音乐、绘画、哲学等做种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娱乐性、导向性、直观性的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到,教育者采取单一的灌输法,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电影和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其次,调动了大学生的情趣,电影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程变得生动、直观,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使沉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跃起来,冲破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2、观看电影后组织影评活动

高校教育者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做好影评活动。围绕高校"两课"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电影作品,并要求学生观看电影后思考影片的主题,以达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的效果。影评与教育者空洞的说教相比既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寓教于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教育者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对电影视频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总结,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发挥电影在"两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观看电影后,积极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影评活动,才能使电影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想融合,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才能挖掘出电影作品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许多高校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单纯的播放一些电影视频,并不组织大学生进行影评活动,只是要学生自己观看和思考,没有认识到大部分学生把课堂上观看电影当做是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3、选取与社会主旋律内容相悖的影片进行反面教育

第8篇

五老村小学的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有如下特点:一是课题引领。五老村小学1997年就参加了江苏省电教馆《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课题研究,2001年参加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的课题研究,2003年主持《优秀电影促进学生感知世界的研究》并成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成为五老村小学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实施、有检查、有评价的扎扎实实而又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二是基础建设。五老村小学为了实施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先后投入40余万元加强了基础建设,他们更新了全校电教设备,建设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建设了有1万部影视片的影视资源库,添置了校园影视点播设备,全校38个班级都有了投影和电脑,师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点播影视库里的优秀影视片。物质条件的建设,为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精心设计。五老村小学对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整体设计,有根据计划的“常规观片”,有根据目标的“主题观片”,有领域活动的“系列观片”,有拓展延伸的“实践中观片”;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观片、研讨、征文、评比结合起来,使德育渗透在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四是特色彰显。“电影节活动”是众多的德育活动中最为集中、最为突出、最具特色的活动。五老村小学前后举办了3届校园电影节,设立了金嘴奖、最佳影评人、最佳广告人、最佳编剧奖、最佳观后感、最佳道具奖,还举办了电影朋友绘画作品展、影视歌曲擂台赛、电影会标和吉祥物设计比赛,等等,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当然,作为一项德育研究,五老村小学能够把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把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把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和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那么,利用电影资源进行德育就会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成为学校德育的“新视界”。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第9篇

电影,一种神奇的东西。库布里克说:“这是我一生的伴侣。”斯皮尔伯格说:“这是上帝赐给我最好的礼物。”贾樟柯说:“这是我最接近自由的方式。”有这么一群人,既沉醉于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不能自拔,又在奋不顾身地追寻着自己的电影梦想,他们就是郑州大学电影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

电影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02年,至今与电影“厮守”已有12年,其主旨是“分享电影,共享生活”。协会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与电影相伴相守。2005年3月,电影爱好者协会与张国荣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追忆离开的英雄――张国荣”主题电影巡展(河南站)活动,放映了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阿飞正传》《春光乍泄》等经典作品。尤其是《霸王别姬》,其兼具史诗格局与文化内涵,将微观个体与宏观历史完美结合,在底蕴深厚的京剧艺术背景下,展示了人物在角色错位以及面临灾难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在影片中,张国荣以形神兼备的演出,成功塑造了程蝶衣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角色,这部电影令他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获得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在活动中,电影爱好者协会还组织了张国荣电影知识竞猜等活动,以多种形式让广大观众重新体验了他的艺术与人格魅力。电影爱好者协会还积极关注国内青年导演,对他们的作品宣传投入了极大热情。2005年4月,电影爱好者协会参加了《东方今报》和奥斯卡影都联合举办的贾樟柯电影《世界》的首映式,并加入“电影评审团”参与了评论。而今,贾樟柯蜚声国际,越来越受到主流媒体的肯定,成为国内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不知他是否还记得通过电影曾与郑州大学电影爱好者协会有过的缘分。电影爱好者协会在2013年曾举办了双十一“光棍节”活动,以路演、采访的形式举行,在活动后制作出了一系列精美短片。

电影爱好者协会因为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热爱而产生,也因为我们的热爱而发展。电影爱好者协会会长、2012级学生刘欣对协会的发展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虽然是一名女生,但巾帼不让须眉。她致力于协会的革新,以“建立学生电影资源平台,电影人才聚集地,微电影制作源地”为指导思想,引导电影爱好者协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自主发展。刘欣说:“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就应有一个远大的战略规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这样才有可能有持久的发展和实现发展规划的可能。”电影爱好者协会会员、2011级学生李军,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走进影协,和大家走到了一起。李军多次积极组织短片拍摄活动,带领同学们拍摄了很多作品,给了很多人“触电”的机会。他还积极联系老师、学长,开设一些电影理论、制作基础的课程,为那些热爱电影却没有学习机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学习专业知识的大门。“现在我们做的是为了给电影爱好者协会带来一点光明,而我希望过几年再回过头来看郑大电影爱好者协会,看到的是一片蓝天。”李军曾动情地对新加入社团的同学说。在电影爱好者协会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他们平凡而伟大,他们因为一些故事、一些人而永远爱上了电影或某部电影,而他们也因为热爱在践行着、前进着。

回首那些一起拍微电影的日子,忙碌而幸福。虽然,我们也曾困惑,困惑电影拍出后又能怎样;我们也曾伤心,伤心那些挫折;我们也曾无奈,无奈那不得不妥协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我们一起走到了现在。不管曾经热爱过,还是现在热爱着,以及将要热爱,热爱就马上行动,赶紧做个造梦师吧!

向前看,我们不知道能在电影事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也不知道能距离电影梦想有多远。也许,我们只希望有时间能静静地与电影独处;也许,我们只希望拍一部属于自己的微电影,沉浸在电影的海洋中,去倾听它们的故事,用心静静地去热爱它。我们坚信,我们的这份热爱会让电影爱好者协会发展得更好,影响更多热爱电影、拥有梦想的人。

评语

电影爱好者协会是郑州大学优秀的学生社团之一。社团里的同学们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电影相关的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丰富了课外生活。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微电影,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更为快捷、广泛,深受学生喜爱,这也成为高校新媒体内容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学校团委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优势,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核心目标,大力实施了“青年之家”新媒体工程,使新媒体成为郑州大学团学工作思想引领的新阵地、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青年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我希望电影爱好者协会未来能够开展更多传播优秀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活动,能够制作更多优秀作品,反映大学生积极健康、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媒体内容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厉励(郑州大学团委书记)

责编:思 源

第10篇

1、王大陆,1991年5月29日出生,中国台湾男演员。2008年出演“弯道情人”系列广告为观众所知;同年参演悬疑偶像剧《霹雳MIT》。2009年参演家庭伦理剧《闪亮的日子》。2010年10月参演黑色校园剧《死神少女》;12月,参演惊悚推理剧《国民英雄》。

2、2014年参演根据九把刀小说改编的爱情喜剧电影《我的情敌是超人》;同年参演爱情电影《相爱的七种设计》。2015年首次担任男一号,主演青春校园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该片在中国台湾地区上映后票房突破4亿新台币,成为2015年台湾年度票房冠军,中国内地票房突破3亿人民币。2016年搭档张天爱主演古装电影《鲛珠传》;同年与成龙合作主演动作电影《铁道飞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三月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雷锋活动月”,借此契机在全院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体的系列活动,要求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3月1日——3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1、美化校园活动

时 间:3月5日。

内 容:

(1)中午12:10分在一楼大厅举行“美化校园,从我做起”的签字仪式。

(2)签字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参加清洁校园活动。

要 求:院团委、院学生会及青协全体成员参加,也欢迎有意愿的广大同学加入。

负责部门:院团委实践部。

2、观看雷锋精神题材电影暨“教育电影展播周”

时 间:3月8日-3月12日。

内 容:每晚19:30—21:00在多媒体教室播放雷锋精神题材的教育电影,通过电影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激励广大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

负责部门:院学生会纪律部。

3、“学雷锋”主题班会周

时 间:3月15—3月19日

内 容:各团支部在“学雷锋”主题班会周内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结合教育电影的观看,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在新时期下学习雷锋精神。

要 求:各团支部召开班会时黑板上要写有主题,班会结束后由团支书将班会记录上交给院团委组织部。

负责部门:院团委组织部

4、雷锋感人事迹广播周

时 间:3月22日—3月26日

内 容:利用校广播站每天播放一则雷锋感人事迹,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

负责部门:校广播站

第12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学校;教学;学生;电影等

影视是电影和电视的合称。虽然影视的产生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它却以直观动态的表达、保罗万象的门类,对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正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校园教育教学领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是单纯而圣洁的地方,孩子们纯真而快乐,每一个都是洁白的画布,需要社会和老师描画最美的图案,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茁壮的成长。

1 影视作品在校园中的应用领域

影视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它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和再现于一身,成为一种全新的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复合体。因此在校园教育中的作用可谓顺理成章。从目前来看,影视作品在校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影视作品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础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1.1.1 普及安全知识。中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自救意识与能力,学校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安全防范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让他们在鲜活的画面和情节中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以提升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从而减少安全损伤。

1.1.2 消除网络隐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成瘾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积极展开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活动战领网络阵地,可以让学生远离网络危害,预防戒除网瘾。

1.1.3 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安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影视作品的享受、代偿与宣泄功能为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控制以及回归正常心境打开了一扇窗户,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保持健康心理,形成完美的人格。

1.2 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影视作品作为信息技术的智能形态,将其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影视作品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过渡、小结、结束等各个环节中使用。具体而言有一下三种应用方式。

1.2.1 创设情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影视作品创设问题情景、思维情景、质疑情景、兴趣情景、情感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从而引入课题或引发进一步的探究。

1.2.2 演示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或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事物学生无法亲身感受,老师可以借助影视作品对学习现象、社会事件、科学实验进行逼真的再现和演示,实现特定的教学效果。

1.2.3 浏览赏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影视作品浏览教学内容、赏析经典案例、拓展相关知识,此举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或作为紧张学习后的短暂放松。

1.3 影视作品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影视作品声画结合,亦动亦静,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和生活性,这比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更形象。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形象的诠释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惩恶扬善,以情施教,学生在感知过程中一方面会受到激励与鼓舞,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1.3.1 召开主题影视班会。主题影视班会能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优势,让学生在集体观赏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围绕爱国、关心、热心、信心、孝心等主题筛选、剪辑影视作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好主题班会的流程。

1.3.2 展播优秀影视作品。学校、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周或一个月内的影视作品的精华进行整合、汇编、展播,@样学生可以集中了解近期的重要新闻、感人事迹、科技进展、趣闻轶事、励志故事、惊醒案例等。自然而然得发挥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

1.3.3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的作用。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摄像、照相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监督、展示校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2 影视作品的选择方式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符合学校的影视作品可以说非常丰富。主要的有一下几个方面。

2.1 积极开展电影进校园活动

电影进校园活动是各级电影放映部门和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由当地教育部门和电影公司制定出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选择优秀影片,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分类,定期到学校放映。

2.2 充分利用电影院线

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是国家设立的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城市采取独立运营或与当地民营公司共建,由中影集团提供片源并帮助策划电影活动的形式。在农村,则以县级电影公司运营为主,中影集团定期提供片源,各级电影公司可以定期邀请学校老师来选择合适的影片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学校的要求。

2.3 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突出实时性与时代性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时代性强的影视作品更多、更快、更直接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思维和行为。在影视教育教学中,不断收集一些最新的元素来更新教学内容,把一些新闻时事、热点现象、焦点事件引入课堂,从而弥补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与社会的变化。

相信只要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放映以及教育部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顺应教育形势,紧扣教育教学目标,科学挖掘影视作品,大胆探索教育规律,就一定能把中小学影视教育“这一课”上好,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62.

[2]高如.谈影视音乐的描绘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