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5-30 09:5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1篇

一、试题现状浅析

对大量小学语文试卷作细致的数据研究之后,笔者认为,当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中的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命题目的不清晰。

试题中的阅读板块几乎都有相当比例的偏重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比如“读准多音字”、“划去不正确的字”、“在文章中加上标点”、“解释词语意思”、“填写关联词”、“用带点词语造句”等。不少阅读试题中还夹杂有写话的题目,阅读题中经常设计有“谈启示”“谈感想”一类的题目,这类发表自己主观感受的题目,学生根据文本可以解读出各种个性化的感悟,这类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其答案呈多元化和开放性。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类题目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评价阅读能力的角度审视,这类题目的合理性应受到质疑。

这样的试题不但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水平状况,而且会影响到教师平时阅读教学方向的正确性。

二、阅读试题优化

国际通行的阅读评价——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将阅读能力要素界定为“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三项。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要切合学生阅读心智活动规律的阅读考试,比较真实、准确地测试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促进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难度建基于课标

试题难度能够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层级,难度试题体现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阈限。但是阅读试题的难度往往很难把握,同一学段内不同年级的阅读试题难度常常很难区分。《小学语文评价与测试手册》一书中,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力,出现了这样雷同的命题:

三年级的阅读试题“请你用几句话夸夸豪猪先生。”

四年级的阅读试题“请你对短文中的‘阿姨’说几句话。”

五年级的阅读试题“你对那位走上讲台,指出酒精浓度不够的同学有什么看法,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六年级的阅读试题“假如你是小云雀,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上述四道试题,除了文本内容不同之外,试题的难易程度几乎没有什么区分。既没有字数的规定,又没有答题形式的要求,更没有思考路径及概括要点的具体要求,试题指向模糊,缺乏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如果将这样的试题移植到阅读教学中,就会造成学生的“浅读”,停留在原有水平,而不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反之,过度的“深度解读”,超越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不可取的。

试题的难度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为基础,准确解读课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目标的行为动词及其内涵,就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对于改进阅读教学及学生的常态阅读,都将有莫大的裨益。

(二)内容指向于能力

阅读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从而改进阅读教学。因而试题的内容及类型须指向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素,且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状况。事实上,我们的阅读试题往往依赖于命题者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素及结构缺乏全盘的把握,必然造成试题内容偏离所要考查的核心阅读能力,常常变成语文知识的零碎堆积。例如在一份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阅读《挤油》,完成这样一组试题: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上打“√”。1分

(2)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2分

(3)你读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有什么问题?读完文章后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4)用“_____”画出具体写“挤油”这个游戏的句子。1分

(5)写三个像“入木三分”这样带数字的成语。1.5分

(6)你喜欢文中的数学老师,还是语文老师?为什么?2分

(7)请你介绍一种你们爱玩的游戏。3分

从这组试题来看,没有体现出命题者对所要考查的核心阅读能力的整体性把握和设计。第1题考查正确认读字音,第2题考查推想词义,第4题考查信息搜寻,这三题共4分,仅占整组试题分值的30%;第3、5、6题均与阅读本文没有多大关系,第6题看似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评判能力,但实质上这样的问题指向与文本的主旨“儿时的游戏之乐”相背离,对学会阅读文本没有意义;第7题则完全脱离了阅读材料,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占分值70%的试题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这一特定文本的阅读能力水平。

(三)材料取决于目的

学生在生活中所阅读到的文本材料各式各样,有文学作品,也有实用文章,如使用说明书、新闻报道等。然而我们的阅读试题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几乎以文学性作品为主,忽视了其他文体的阅读考查。即使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也往往不约而同地编制“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些什么?”、“你读了课文想对**说些什么?”这些所谓个性解读的试题,考查的是学生感受性阅读的能力水平。

(四)主观评价重质量

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能力评价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题,其主要特征是答案多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但是这样的开放题却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这位建筑大师说些什么?(《大师的败笔》)

第2篇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语文试卷讲评课存在着教师“就题论题,一讲到底”的现象。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人人语文观。”突出了语文的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层次性﹑开放性,与其相对应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情景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鲜明特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实现自主发展。在此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讲评课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及时准确性原则,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及时准确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讲评的好坏还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因此,教师发卷前要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卷各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对学生独到的做法,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典型的错误要找出错误症结,估猜学生受阻环节,这样上课时就可针对错误给予恰当的讲解,以说明错误的类型及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还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思维阶段发展。所以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对有多种做法的试题,可以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因势利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或指出试题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自主性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参与

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是一种交往,因此,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倡导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为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最好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把要讲评的试卷在作好分析统计后早些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去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切磋,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2)对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或虽能完成但方法不太恰当的题目,可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探究的方法,教师切不可为省事而直接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用成人化的逻辑思维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3)课堂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让拥有新颖方法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做法及其思路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三﹑鼓励性原则,多重视学生的情感

激励应贯穿试卷讲评课的始终。对进步大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从做题思路到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其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此外,在讲评课上还要多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通过在讲评中对学生的激励,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创造性地把思维过程再现出来,不要略去自己探求问题解决的过程。语文讲评课的主要形式是做题,做题的过程一般有审题—探索—表述,审题的核心手段是观察,探索的重要途径是联想与变换,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洁与规范。对于典型的考题,首先要注意展现思路形成的过程,通过猜想﹑类比﹑归纳等语文法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通过“为什么?怎样得到的?”进行问答,在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暴露学生的自然思维过程,暴露方法择优过程和做题偏差纠正过程,是学生了解自己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及时转变思维方向﹑方法和策略。在讲评过程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可以沿着自己 感兴趣的路线去探索发展,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创造,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思维过程灵活,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由此可见,考试试卷的讲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感觉上试题讲评课确实很难,那要上好就更难了。平时想听其他老师的课,常常听到老师说:“真不巧,这堂课讲练习题。”这不仅不想让别人听他的课,还说明习题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

我自己认识到: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学生的每次考试或测试之后,教师一般都应安排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起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青年教师常在上评讲课上不得法,走弯路。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和学生对答案,有的又讲得过细,效率不高。看来如何上好语文评讲课这个话题值得一谈。以上我主要是针对在试题评讲过程中注意问题说了几点个人的意见,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大家也可以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谈谈个人的好的做法,相互学习。

第3篇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课“红艳艳的苹果”,我们教什么?

“红艳艳的苹果”,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3册识字单元《水果丰收》里的内容。执教此课时,一位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出示水果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并不断重复:同学们想想,“红艳艳”有多红啊!“红”这个颜色,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特别特别红,粉红、大红……听了这些答案,教师不禁皱起了眉头,接着“启发”:比如“白”,还可以怎么说?有一位男生大声回答:亮白。老师没有理会,接着重复问话:再想想,“白”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教师面露倦容,孩子们一脸茫然。不少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个别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课堂陷入“涣散”状态。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白花花,可以吗?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来看,她关注了课文“讲了什么”,但忽略了课文“是怎么讲的”,即怎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并纠缠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的兴致实在不高,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习得了这些知识。何况,这是语文课而不是自然课。王荣生教授曾经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中最低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教的内容是“语文”。但遗憾的是,这一最低标准,在语文课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我们不禁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思考过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随意而为?教师不了解学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这大概又要回归到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问题上了,即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还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特定教学策略等。

案例二:“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从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