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课堂概念

时间:2023-05-30 09: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概念

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严谨、逻辑性要求很强的科目。数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是学生却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提升,能力也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参与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使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真正落实新课改,结合各地实践教学经验,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备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会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高效数学课堂的“精讲多练”,为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导学案模式,由多名老师多次备课,提倡先听后上,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这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很多东西。在进行新方法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本教材即便以前教过,再教一遍也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到不同的体会,获得新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精心备课。

二、促进预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法宝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教师只做到精心备课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导学案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在预习过程中,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第一,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要独立解决;第二,理解有困难的、有疑惑的知识点,自己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最后,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迸出来的灵感,产生的新方法,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预习,每个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对于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使优秀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落后生有弥补的时间和机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学生为本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根基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实现不了真正参与,还是称不上高效课堂。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不回避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积极为学生作出肯定的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差异,通过分层提问、分层布置作业等,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只有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兴趣引入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是比较深奥的知识,容易使得学生疲劳,所以如果在课堂上,提出极具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的时候,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猜想:有五封不同的信,随意放进3个不同的邮箱,问可以有多少不同的投递方法?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等待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公布最终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将10个不同的信封,放入3个邮箱。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跃性,增加了学习的效率。

五、引用多媒体技术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新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建立高效课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数学的难度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其图形、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形象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的时候,对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空间几何立体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加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总之,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要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建立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每节课,老师们都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师教学生学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合作教学模式,还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重在引导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高效课堂主张:学生通过看书自己弄明白的,老师不讲;看书不懂但通过和别人讨论弄明白,也不讲。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转变观念

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

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把“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前准备

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下功夫求真、求实、求新,必然能够探索出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径。从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打下基础。

(1)认真研究教材,教师要对每一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教材的编排目的、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等要准确把握。

(2)认真研究学生,教师要熟知学生的认知基础,做好课堂预设,以及课堂上新生成的东西。例如,教师应能够知道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需要多加指导。

(3)注重数学史和数学名家、名题的课堂效应。教师应掌握大量相关素材,以便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些数学史,通过名家轶事和数学名题提高积极性。

(4)积极组织和参加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这样能够取长补短,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高效课堂做准备

三、高效课堂的实现形式——互动教学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

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讨论多探究。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材上的定义隐去了椭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为了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椭圆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课前我把全班50几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在课堂上首先进行师生纵向交流,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明确学习的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根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亲自经历了实验,同伴间相互交流、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概念问题后,对椭圆的定义会掌握得更好。

四、高效课堂的情感因素——师生情感结合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信任和尊重,就会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信赖和敬重,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就会油然而生。

五、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善于运用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探索高效课堂,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尝试、再思考、再尝试。

【参考文献】

[1]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0(31)

[2]回归教学本质,构建高效课堂 - 天津教育 - 2008(5)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高效课堂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得到终生学习的本领。若想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会学,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课最能吸引其注意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始讲几何学直线,线段知识时,我讲几何学诞生的故事;讲正方体侧面展开图时,讲蜘蛛寻路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二、数学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学”与“用”的完美结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达到全面培养人的根本目的。比如,在概念引入和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学生的试卷失误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学生解题错误并不是知识没学会,而是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没有培养起来。比如忽略概念中的关键词等,因此概念教学要循序渐进,首先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或补充的基本实例,让学生感知、了解它们的各个侧面,然后分析、比较,找出其不同点与相同点,从而概括出共同本质,抽象出新的概念来。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其次,关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概念进行合理的归类与灵活的运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并选定科学、客观、合理的分类标准,将各种概念系列化。同时,帮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并在新概念中需要用到的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性练习,使新、旧知识得以有效衔接,这也是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在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指导其怎样看、看什么,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观感。要留适量观察性习题,以便更好地巩固概念,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民主课堂,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克服自己是主角的旧模式,启动新型的“合作――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立民主课堂,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及爱好,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生得到了老师真诚的鼓励与引导,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使他们战胜自己的信心,敢于尝试未知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要精心创设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探求兴趣的情境,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使教师、学生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的角色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乐学、爱学、善学、动手、动脑的自主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从而在学习中达到培养创新能力能力的目的,并且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课后精心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第4篇

【关键词】“345高效课堂”模式 三知 四学 五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与选择,必须紧密围绕课改要求以及外在教育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课堂实践和调整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345高效课堂”模式。本文将对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论述。

一、“345高效课堂”模式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课堂作为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最终学生接受知识并加以运用效果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关系。换言之,没有深入教学本质的课堂形式,没有基于学生发展现状的教学策略改革和与时俱进的调整行为,就不存在有效课堂。所谓教学过程也难免流于形式,难以生成价值。因此,出于规范办学,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需求,传统教育行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理解和学习知识的传授过程入手,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去思考和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

鉴于此,笔者在近年传统“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知四学五问题”的模式。该模式一来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的状况,二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师的授课观念,逐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优化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345高效课堂”模式的主要内容

笔者在本文中所要论述的“345高效课堂”有别于传统概念中的“三步四环节五课型”之说,而是指“三知四学五问题”。其中,“三知”指的是感知、探知和拓知;“四学”指的是自学、互学、帮学和导学;“五问题”指的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虽说不同学科对于知识把握和传授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课程对于知识生成环节以及教学问题内化和解决的过程却是共性的。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性,“345高效课堂”模式才有实现和推广的可能。

(一)三知

1.感知

(1)感知的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感知是一种通过人体感官接受知识、接受信息的过程,它既是客观信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直观性反映,也是一种通过主体感觉对存在状态及形式进行描述的能力与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感知

客观存在或既定的知识内容都需要感知。

(3)怎样去感知

为了使感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或者学生自主感知时,首先应保障自身拥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保障感知材料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其次应拥有积极的观察态度,以积极的思维去感知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感知事物之前,应具备充分的知识准备,保证对事物的一般了解。

2.探知

(1)探知的概念

探知即探索事物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潜在逻辑,探究现象生成的原因以及探索问题潜在逻辑关系的行为。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知

就课堂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探知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现象类、问题类。

(3)怎样探知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情趣化课堂等方式,引发学生愿意探知、主动探知的心理;其次,当学生产生探知心理时,教师应对其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采用任务实践式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自觉的探究;最后,在学生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知,发现新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在有所收获的过程中,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以便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所调整和改进。

3.拓知

(1)拓知的概念

所谓拓知,指的是对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和内容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延伸,也是对原有知识的加深和升华。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拓知

由于课堂教学知识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凡是处在这种关系网络中的知识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一方面便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其原有的知识容量。

(3)怎样去拓知

加强和引导学生的拓知能力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来展开。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在主动接触新知识和感受新内容的过程中,率先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其次,教师积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与交流,拓展课堂教学知识生成的渠道;最后,课后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补充知识内容和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拓展。

(二)四学

1.自学

(1)自学的概念

自学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和引导的环境下,自主进行知识学习,掌握某种技能的过程与状态。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自学

概念类、记忆类知识,教材当中的案例等,都可以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3)怎样去自学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要求,主要从课前和课堂两个方面来体现。课前是教学的预习阶段,要让学生对课堂上将要涉及的内容、需要记忆的部分以及教材案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感知知识接收中的困难,以便在后期寻求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课堂上的自学过程,也就是教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理解和自主消化,系统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2.互学

(1)互学的概念

互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学生,互相汲取对方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知识内容。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互学

需要以表达、口述的方式展开记忆的知识内容都可以以互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3)怎样去互学

互学的前提是学生彼此之间都愿意分享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于知识表达的距离感和恐惧感,然后要让学生在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表达内心所想的过程中达成互学的目的。

3.帮学

(1)帮学的概念

帮学与互学的概念类似,指的是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对方给予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帮助的学习模式。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帮学

帮学的前提是帮学与被帮学者之间存在对知识接受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指的是一方接受程度较之另一方存在较大差距的知识内容。

(3)怎样去帮学

在帮学过程中除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外,教师也要有效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问题进行反思,实现对知识拓展的过程。

4.导学

(1)导学的概念

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辅助的教学方式。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难度的部分知识,需要教师介入,展开导学。

(3)怎样去导学

在进行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面对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直接点破问题和告之解决方法,而是引导其形成自主解题的思路。

(三)五问题

1.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的概念

指的是在展开具体的课程前自主设疑的过程,尝试将不同层面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的策略。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提出问题

凡是教材当中已经形成的,拥有固定知识模块部分的内容都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设问和提问的过程中,反思知识的生成过程。

(3)怎样去提出问题

主动对知识进行“问题”包装,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的兴趣,间接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有气势、开放性、情境性的设问,更会激发学生接下来主动探知问题的动力和兴趣。

2.分析问题

(1)分析问题的概念

所谓的分析问题,就是学生在未曾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尝试着对问题进行揣摩和解决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分析问题

可以进行问题分析的知识,也就是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内容。

(3)怎样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有效设置解题的台阶,让学生在清晰的层次感觉中,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走出思维的困境。

3.探究问题

(1)探究问题的概念

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挖掘出个人在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问题

需要学生进行探知的内容与知识,是与学生基本认知和固有知识储备之间具有较强贴近性,即学生通过探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还具有部分疑问的知识内容。

(3)怎样去探究问题

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介入,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教师在这其中需要把握“三不讲”原则――不会的、已经学会的、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都不需要讲。

4.生成问题

(1)生成问题的概念

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时,通过有效方式将问题提出,将个性问题生成为共性问题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生成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后仍然无法理解或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就是要生成的问题。

(3)怎样去生成问题

首先,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提问,无论是表达能力欠佳还是学习状态较为优秀的学生,都有提问的权利。其次,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引领和鼓励学生提问。最后,帮助学生掌握生成问题的方法,让其对问题的把握程度精准而到位。

5.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的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将教学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疑难解答,总结解题规律,点拨学习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漏点。

(3)怎样去解决问题

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解决发展区内的问题后,针对学生所普遍生成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规划思路,确立解决问题的方向,并有效展开与既定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构筑稳定的知识学习网络。

三、“345高效课堂”模式的效能

“三知四学五问题”并不是教学模式当中的三个流程或三个阶段。换言之,其彼此之间并不独立。相反,还存在相互协作、相互生成的关联性。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传统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举措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与阐释,对于学生巩固学习基础,寻求学习帮助,攻破学习难点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总而言之,“345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课堂内知识单向流动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有关信息认知、知识学习以及发现和探索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想中的高效课堂必然是教师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思维,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更为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齐营营,刘先志.“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05):121.

[2]吉临荣,钱文波.“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诠释[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26-28.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5-02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模式,也是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的一种新课程理念。高效的英语课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巧妙的启发诱导,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掘,使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及知识结构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里,都能有效地获得自己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更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应认识到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主体,也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构建才能“立得稳、站得住”。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所提倡的高效理念和教学实践变革正在显示出其内在的价值,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并且进一步的优化了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实践打下了基础。其次,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了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体验的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与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惯例,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能,促使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建构是一个系统化的发展流程,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被动收听转变为主动求学,并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功能自主参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配合,课外教学氛围与课内教学实践相互呼应,从而形成立体互动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英语课堂方能彰显出“高效”的内涵、“高效”的形式、“高效”的效能。

一、构建自主课堂: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只有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真正地动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效率才能高起来。在高中英语课堂中,高中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平等的关注,进而使其成为教学发展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针对一些概念问题,我们可以变教师陈述概念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后得出概念,这样,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概念的含义,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变教师设计为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在流程中生成新知。针对一些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变教师提出问题为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不但能巩固和完善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还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地应用知识。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创新意识、成功的快乐等积极的情感才能随着教与学显现。

二、构建互助课堂:让课堂因互助而精彩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其实质是师生情感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学互动在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形成高中英语动态过程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十分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其内在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使得知识、教学内容得以共享、共进。这一教学过程中所谈到的互助有着更深的意义,其实质在引导生生之间的内在交流与情感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通过这种生生互助,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在课堂操练中,可选择生生对话、生生互相问答、语言游戏、扮演角色、编写对话等方法,以实现有效的互动,使课堂上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涌流;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智慧和情感的交流,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精彩。

三、构建普惠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少数学生,而是为了所有学生都能获取应得的知识与能力。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每一名学生都取得了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才真正算得上高效。

在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针对他们进行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与引领,使其走上学习的正轨。

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建构起一种和谐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和能力有 所提升。诸如,教师可以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较多的关注和鼓励;也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能力和特长的平台,等等。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教学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一点也就要求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充分认知目前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进而立足于学生的水平、兴趣与教学差异化环境进行多元设置。其中,高中英语教学的分层教学、分层设计以及因材施教的方法设计等都十分具有代表性。同时,教师应立足于班集体教学,在班集体教学中照顾差异,在共同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等。

第6篇

关键词:认真备课;知识衔接;教学方式;探究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地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迫在眉睫。如何适应新课程理念,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呢?这对高中的物理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教学设计要明确清晰、系统科学,教学目标应该难易适中。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明确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物理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呢?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妥善地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清晰与科学,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清晰、系统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生也才能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收获,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要处理好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教学目标应该难易适中。

二、注意知识衔接,做到稳步推进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材相配套,许多知识都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引入并深化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对高一新生制定了“降低要求,放慢进度,单元过关,稳步推进”的十六字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教学别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尽量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减小知识跨度,使知识合理迁移,并在迁移中得到深化。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情境,提供学生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其关键是通过对演示实验和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保证知识有效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讲解、讨论、动手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简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先让学生比赛吹硬币“过桥”,比比看,谁做得最好。一听到做游戏,学生马上来了兴致,个个跃跃欲试,反响十分热烈,课堂效果非常好。接着,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动手制作机翼模型,可以同桌共同制作一个模型,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做起来十分认真,参与性很高。这样一来,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就在自己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物理探究教学

第7篇

1创新了高效愉悦课堂的备课方式――课前“十环备课方法”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调查学情――多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整合――近五年高考题研究――细化教学目标――目标评价设计――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总结”十个环节进行备课,为老师备课找到了最有力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制定了最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以下是参加威海市名师巡讲《摩擦力》课例十环备课法思维导图(图1)展示)

下面就我执讲的一节概念课《重力势能》为例加以解释【细化教学目标】环节:

(1)通过观看小魔术、视频、图片等,大胆猜想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利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物品,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熟练的动手操作、展示等,验证猜想,通过观察分析,在通过动脑思考、动手体验、动眼观察、动口表述等,正确归纳并科学表达出结论;

(2)能利用已储备的功的概念,熟练计算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重力所做的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出曲线运动下的物体重力所做功的科学方法,并能正确概括出任意情况下重力做功的特点,且能正确的表述,熟练地计算;

(3)通过分析重力做功的表达式,经历重力势能的建立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自主获取与重力势能这一概念相关的定义、表达式、矢标性、单位等;

(4)能熟练地将生活情景,抽象并建立出物理模型,通过熟练计算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5)通过类比的方法与生活情景的引入,体会重力势能的外延――相对性和系统性,尝试解释魔术的奥妙,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发言的习惯.

2创新了高效愉悦课堂实施策略的上课方法――课中“四线上课法”

课堂实施过程中以“知识线――情景线――问题线――活动线”四线交融的方法进行课堂实施,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住知识线,随手可取的情景线,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线,师生互动的活动线,积极推进教学理念、方法的创新,完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资源协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活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最大限度增加课程资源的效应,最大限度减小无效课堂,打造高效愉悦魅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学生思维,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深入钻研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化.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讨论、交流、质疑、答问)优等生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实现了将“多讲、多记、多练和多考”培养“考生”型课堂教学模式,到“多看、多想、多问和多探究” 培养“学生”型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线示例】在引入重力势能概念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线是这样的: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是怎么回事呢?

(3)提出问题: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题,这个能量是什么呢?

(4)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并说明猜想的理由.

(5)提出问题:研究一个量与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可以利用什么方法?

(6)通过这么多不同的实验我们都可以定性得到一个相同的规律,请你总结一下?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在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线:

(1)你能设计一个物理过程来从理论上定量推导重力所做的功吗?可以从简单的入手.

(2)请同学们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图2中甲、乙、丙三种情况中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3)请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有没有依据,还是一种感觉?

(4)丙图中物体沿曲线运动,就已有的知识,重力做功能求出吗?

(5)想一想我们能够容易解决的是什么样的情况?

(6)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可不可以变曲为直呢?怎么变?

(7)怎么样来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请写出计算过程.

(8)通过以上三个情景的探究,你能得出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呢?

(9)以上研究过程采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活动线示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魔术:双锥体爬坡

1.道具介绍:自制双圆锥和自制斜面

请猜想:锥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和下端将会如何运动?

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2.演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1.猜想后认真观察小魔术

发现:双锥体放在上端时没有向下运动,放在下端时锥体也没有沿着沿斜面向下运动,而是向上运动,很疑惑.

2.认真观看令人兴奋的惊险电影《极限特工》片段和图片3创新课堂教学的反思策略――课后“双向多元反思法”

第8篇

一、抛弃传统教育观念,吸收新课程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育理念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无暇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且部分掌握程度较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首要条件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教育观念,吸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师应该努力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步伐,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适应学生心理、知识发展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中涉及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这些都要求学生要能够准确掌握并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可采用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将这些抽象的数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再适时给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些与平行线有关的现实生活场景的图片,如:单双杆、校园跑道、火车铁轨、竖条栏栅、滑雪轨迹等等。当这些图片播放完之后,教师问学生:上面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学生答:图片都出现了两条平行的线,教师此时将平行线的基本知识、概念、性质等逐渐引入到图片中,让学生对平行线的相关概念、性质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分析平行线相关知识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概念、计算、定理、几何证明等知识点,由于这些知识点都拥有不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知识点的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方法中,除了第二点中提及的情境教学模式以外,还有以下几种:

1. 实物教学法。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展示我们生活的立体图形,如:纸盒、饭盒、书包等,通过实物化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几何概念直观化,克服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且让整个课堂学习变得轻松。

2. 电教设备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中,部分章节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若单纯地边讲边写,则在预计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内容,若能够充分运用电教设备,快速展示相关概念、结论、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如: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画出函数的图形,并利用图形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用电教设备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简约化,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够真正检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因此,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教师可采用学生板演方式进行课堂练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传统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归纳、反思,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归纳、反思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将基础知识教学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反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本堂课教学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已学知识。

第9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师生关系

鉴于初中科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二、教师要掌握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大部分学生开始会对科学学习颇有兴趣,尤其对科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科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科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轶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史的教育,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好科学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科学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和将教材中的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科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科学有趣、乐意学,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初中科学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科学计算、科学与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科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科学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

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动手实验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实验知识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出书本上没有但在试题中常见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达到知识在实验中升华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科学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知识传授严谨的同时,更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高效课堂是当今科学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重庆大学出版社蔡慧琴饶玲叶存洪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建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教师既要从新的教育理念、模式上转换传统的教学思想,又要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物理课堂上学习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

率,从而使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1.学生主体性凸显不足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课堂一味凸显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这必然违背了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很难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因此,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会蕴含于整个过程,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不耦合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物理教学内容相耦合。初中物理学是由物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和科学实验组成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系统中,不同的内容应配备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授物理概念时,定量的物理概念一般要在数据的测量、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过程中完成,因此需要配对实验法或实验探究法。而定性的物理概念往往可以通过列举物理事实,运用演绎和归纳法,在逻辑分析中完成,因此,应配对讲授法。而现实物理教学课堂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浸化,教师一味地运用单向式的“灌输式”讲授,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切入点,使物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枯燥无味,弱化了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

3.笔试成绩权重与其他目标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倚重于学生的笔试成绩,一张试卷就代评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成效,这样的评价过于绝对和单一化,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缺失,成为“单向度”人。遏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无法使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人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知识、能力展于认知范畴,而单纯地着眼于认知活动或伴有大脑活动的心智发展,人格是不可能健全发展的。”

二、在新课标下如何建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过去,我们把单向式的主体性物理教育称为“填鸭式”教育,那么主体间性物理教育就可以成为高效课堂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鉴于此,主体间性物理教育既强调其情感价值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自主建构。与此同时,主体间性物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向主体间性人格的转换,而且主体间性人格的人把他人看作是与自己一样,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真诚合作。正如哈贝马斯指出:“只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算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分主动和被动的,是单向的。因此,不能称为相互关系。”

2.凝聚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1)把方法与教学内容相耦合。物理学具有较强的科学逻辑性,教师应选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把天赋、潜能发挥出来。如,笔者在教授电磁学时,一半以上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选用形象“造字法”,来加强记忆,即,“幼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幼”通右,“发”通发电,意为右手发电,这样就厘清了这个概念的内涵,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深刻。

(2)注重思维结构的训练。高效课堂由于时间的限定,必然要求思维结构的合理性,才能带来高效,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演绎训练,轻归纳。这种“定理―公式―例题―练习”的演绎式思维训练,有益于学生继承性的认知学习,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转换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归纳式思维训练,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训练模式,有益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3.高效物理课堂应该回归生活

我们生活在高科技发展时代。因此,在新型炊具、家用新型电器和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中,都蕴含着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和问题,教师要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与生活密切相互的素材用于高效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潜能。但如何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举例要贴切;二是举例要适当;三是举例要适时;四是举例要能回归到生活实际中。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创建途径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甚至将来的发展都具有直接影响。而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所创建的数学课堂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相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积极创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保障。以下,笔者就对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一、增加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解认知以及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在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保持“单方面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思想,导致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甚至死气沉沉。这样的数学课堂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此,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小学数学中“数学与交通”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课前,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教学。如:“小美与思思是同桌,两个人关系好极了。平时两个人的桌子都是谁有时间就一起整理。这一天,小美整理完桌子后,不小心将思思的作业放进自己的书包带回家了。于是她赶紧给思思打电话...”故事戛然而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请问,为不耽误思思明天交作业,请问她们有几种方案让思思在‘今天’之内拿到自己的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以下,是学生讨论后的方案:(1)小美给思思送作业。(2)思思到小美家拿。(3)两人商定路线、地点,在中途相遇后交还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单一,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直观呈现,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小学生阶段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阶段。因此,学生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且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通常一时无法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小学数学中“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学生通常对“体积”这一概念不理解,对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接受困难,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在当前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知识,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将书面上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以“长方体的体积概念”这一知识点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并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在学生理解立体图形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上长方体的体积以阴影覆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呈现。这样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与可视性,可以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三、重指导轻灌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自主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逐渐成为学习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在新时期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圆柱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为使学生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卡纸、剪刀、固体胶等工具。然后,在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立体的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圆柱其实是由两个面积大小一样的圆与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圆柱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长方形的体积公式,学生回答“底面积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当学生明白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高”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圆柱的底面积是什么?高又是什么?”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拆掉观察。在这样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学生会积极自主的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创建高效课堂是当今社会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而高效课堂的创建,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保证,也更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改变传统观念并积极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创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世斌.锻造“金钥匙”,开启高效课堂之门――探究打造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36:257

第12篇

关键词:学生参与;准备材料;有效观察;综合运用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深化。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如今,课堂教学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转变视角,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参与度,站在学生角度看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打造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高效的课堂。结合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些材料准备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有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这正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开始。例如“花、果实、种子”一课中,帮助学生形成“果实”的概念,需要为学生准备如干、鲜、可食、不可食等有不同结构的材料。教师提出材料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准备,他们在准备的同时,会思考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不仅观察外部特征,还会动手解剖观察内部结构。这时,学生便开始了科学探究。学生对“果实”形成了感性认识,为建立“果实”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学生参与度,人人参与小组活动

现在的科学课堂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既高效又有序。“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评价”成为小组合作学习被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小组长的权利最大,分工、记录、汇报……完全由小组长担任,使得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成为配角。课后问学生“为何不参与小组汇报”时,学生说道:让小组长来做就好了,我们只需要听着就行。反思课堂,怎样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目的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从小组管理开始。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按照A、B、C(优、中、差)分组,B、C汇报,A补充,这样就可以尽量保证所有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享受探究乐趣。

三、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优良观察品质,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观察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学生观察是否认真、仔细,关系到学生科学概念能否有效建构,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学生在咀嚼馒头时,往往很容易观察到馒头由干干的、完整的一个变成黏黏的糊状,却很难注意到馒头越嚼越甜。这时,教师要在巡视过程中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顺势引导,让学生慢慢地嚼,仔细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一现象。这样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初步消化”的概念,仅仅体积上的大小变化并不是初步消化。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科学探究不是“简单地玩”,观察需要认真、仔细。比如,后续观察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牙齿时,学生多角度表达自己观察获得的发现,用形象的语言与同学交流,真正理解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概念。学生深深体会到,观察越仔细,发现越多,推理越充分。

四、综合运用科学方法,体会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期望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因此,教师的教授不仅涉及科学知识,更要关注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比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学生经历了完整探究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过程,教学最后通过借助“搬橱子”“拔河”“下雪了,路滑……”等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常见的生活问题,既是对学生概念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会更深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科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供了帮助。

以上是我对n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深入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最终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一堂课,再来反思我们的教学,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自然,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杨晓健.新课标理念下站在学生角度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