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邮政银行行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的2014已悄然落幕。2014年年初,互联网金融随着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像蒲公英般,迅速飘遍了神州大地,并生根、发芽。支付、理财、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都得到了高速发展,更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资本活力。
当金融遇到互联网,其互联网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也促使传统商业银行加快探索创新业务运行新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日前在全行工作会上指出,“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向支付、理财、融资、担保、征信等传统金融领域大举进军,借助互联网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的优势,对银行业务造成冲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重构传统金融业态的趋势不可逆转。”
据官方媒体统计,2014年共主持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18次都涉及小微企业,从税收政策、融资方式、简政放权、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强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国内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主力军和拥有超过1亿电子银行客户群体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遍布城乡的近4万个网点优势,为县域小微企业提供家门口的金融服务,通过主动上门,将普惠金融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具有深刻的“平台经济”属性,其能通过技术积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挖潜在市场,推动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信用流的信息整合,创造性的研发革新性产品,应对日益提高的客户金融诉求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201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推动前沿产品、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的概念验证和快速研发,无论是“线上保理业务、E捷贷,还是邮乐网电商平台项目的整合”,都成为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普惠产品。
眼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在致力于快速将线下实体网络优势转化为线上电子渠道优势,推动实体银行、虚拟银行“两个银行”并驾齐驱。这些依据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可以为客户提供专属的互联网产品,更便捷的服务体验,以及平台化的金融支撑,努力为小微企业的发展作好金融的服务。
着眼201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移动金融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和竞争主战场,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乘势而上,实现商业模式转型。”为此,2015年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推出小企业专属手机银行,整合小企业客户移动金融需求,优化产品流程,力求通过简化操作,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整体性和便捷性。
另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平台除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申贷、支用、还款服务的接口外,还通过银行与核心企业、核心商圈、核心园区的系统联通,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基于其历史交易记录的纯信用融资支持。通过盘活历史信用记录,缓解成长期、轻资产、优信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可以预见,2015年,银行系、电商系、平台系互联网金融大战将会愈演愈烈,但是有着传统银行基因,又有着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因的邮储银行,将努力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撑。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
一、考核对象
区人行、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银行楚州支行、农联社,邮政储蓄银行;人保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信用担保公司。
二、考核内容
(一)总量指标
各金融机构贷款净增额低于区政府下达目标任务50%的不予奖励。贷款净增额中要考虑不良贷款核销、剥离等因素。
(二)结构指标
1、当年工业企业贷款净增额;
2、当年农业贷款净增额;
3、当年商贸服务业贷款净增额;
4、当年政策性及其他贷款(个人消费等)净增额;
5、当年房地产贷款净增额;
6、人保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当年赔付总额;
7、信用担保公司当年担保贷款净增额;
(三)专项指标
1、单个金融机构增量存贷比上升情况;
2、单个金融机构贷款净增额1亿元(含)以上情况;
3、单个金融机构在本系统内的排名情况;
4、银企对接贷款落实情况率。
三、考核依据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依据为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月报及相关附报,各被考核单位的会计报表、统计月报及相关报表作为考核的补充资料。
(二)人保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报上级公司的报表和相关台账为依据。
(三)信用担保公司以相关的报表和台账为依据。
四、奖励标准
(一)贷款净增额奖励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按当年工业企业贷款净增额的1.2‰奖励、当年农业企业贷款净增额的0.9‰奖励、当年商贸服务业贷款净增额的0.6‰奖励、政府性工程贷款净增额的1.2‰奖励,当年政策性及其他贷款(个人消费等)净增额的0.4‰奖励、当年房地产贷款净增额的0.2‰奖励。人行奖励金额按银行业金融机构奖金总额的平均数计算。人保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按当年赔付总额的0.1‰奖励。信用担保公司奖励标准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标准。
(二)系统排名奖励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年末各行(社)在市各县区同系统贷款净增额排序第一的,加奖该行(社)1万元。
(三)增量存贷比奖励标准:各金融机构(不含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年末增量存贷比超过全市平均增量存贷比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奖励1000元。
(四)扣减因素:(1)对未完成区政府当年贷款净增额目标任务且贷款净增额在市各县区中排名倒数后两名的单位,将酌情调减该单位财政性存款。(2)银企对接落实率低于100%,每低5个百分点的,扣减1000元。(3)增量存贷比每低于全市平均增量存贷比1个百分点的,扣减1000元。(4)各被考核单位不按时向区金融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人民银行报送所需报表、材料的,将扣减当年奖金总额,具体扣减金额由区金融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确定(不含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⑸考核中发现下列舞弊行为的,将取消或扣减相关被考核对象当年奖金:一是虚报、瞒报相关考核资料被查实的;二是经各被考核对象共同认定的其他非正常行为;三是考核办认定的其他非正常行为。
(五)奖金分配:上述奖金的60%用于奖励受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其中对主要负责人奖励金额为领导班子成员奖金总额的50%。其余由受奖单位根据工作情况对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六)经费列支:奖励经费由区财政列支(政府性工程贷款奖励办法按照楚政文件执行,经费由区城建办列支)。
在汶川8.0 级大地震中发生以来,这样的传奇故事举不胜举。四川省邮政银行行长、省青联常委敬宗泉在灾后不眠不休、全力救灾的日日夜夜,同样演绎了一个义薄云天、感人肺腑的故事。
失去妹妹的第一天
2008年5月12日。昔日的天府之国正在承受着一场8.0级的震痛。
当晚11点;正在四川德阳抗震救灾一线指挥的敬宗泉突然接到妹夫的电话。
“姐夫,小兰她……”
“大点声,信号不好!”敬宗泉拿着电话大声地吼着。
“姐夫,今天小兰去北川县农行检查工作,地震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
“……你再等等,现在交通和通讯基本都断了,估计要有消息也得过几天。”
一种不安的预感立刻袭上敬宗泉的心头,但他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因为眼前保障全省受灾严重地区的邮政银行系统职工人身安全、金库安全的工作迫在眉睫。
就在下午的2:28分,一阵强烈的晃动,让在成都市四川邮政银行省分行开会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玻璃“咔咔”地发出刺耳的响声,吊顶灯摇摇欲坠,座椅板凳乱移……敬宗泉意识到地震了而且震级很高。
为了避免慌乱而带来的二次伤害,他马上组织人员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下午4点,四川省邮政银行系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确保邮政银行系统人员安全、资金安全,并组织尽快恢复邮政银行网点工作。
下午5点,敬宗泉马上带人驱车前往德阳市,因为那里有80余名员工刚报到,拟参加系统内部举办的公司业务培训班,由于通信中断,下落不明……
“到处都是车,有前去救灾的、有撤出灾区的,非常拥堵。平时一小时能到达的路程,那天晚上11点才到达。在德阳分行,我得知那里很多员工也和亲人失去了联系,但他们没有慌乱,仍然坚守岗位,并已全部转移到帐篷处,资金也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落实了专人看护。然后,我又冒雨前往德阳通信学校,要求立即取消培训任务,迅速将参训人员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妥善安排返程。”
这是敬宗泉与妹妹敬小兰失去联系的第一天。
小兰真的走了
接下来几天,敬宗泉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绵竹、什邡、绵阳、江油、都江堰等地的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工作。
“我要在第一时间把集团公司、总行对灾区员工的关心、问候送到;要把四川邮储银行受灾的全面情况掌握;要把失踪的员工尽快找到;要把受伤的员工尽快安排医治……5月12号遭遇的是天灾,后期的救灾工作不力就是人祸。”敬宗泉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个行业在灾后能尽快向社会提供服务,对增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心非常重要。
据四川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四川全省邮政银行系统有2908个网点,受灾的就有818个,垮塌的有63个。敬宗泉去的几个地方受灾情况非常严重,他到现场后立刻组织恢复营业网点工作,搭起了临时的帐篷网点,解决大家捐款、汇款等问题。在灾区的日日夜夜,他和很多同志一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车里、帐篷里或者随便找个平整点的地方落个脚,饿极了嚼几口方便面完事。
其实就在5月15日,敬宗泉已经收到消息,他妹妹前去检查工作的北川县农行的楼房全部垮塌,几乎无人生还。
“那个可怕的预感真的来了,但我真找不出更适合的语言来形容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看看我们的员工,他们都和我一样受灾。从领导到员工,没有一个人因为家里的事而离开工作岗位。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大家都知道,在天灾面前,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最为重要,特别是金融部门。”
5月18日,敬宗泉在用帐篷临时搭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工作。这时离与他妹妹失去联系已经六天了。
下午,他妹夫再次打来电话。
“姐夫,小兰她真的走了……”(哭)
“不要告诉父母。”敬宗泉只说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你明天去一趟绵阳,处理一下妹妹后事。”敬宗泉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又只说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同事劝敬宗泉去看妹妹最后一眼。他说:“我们到现在还有8名员工生死未卜,大家都一样的面对灾难,没有任何理由让我离开这里。而且,对于全省邮政银行系统来说,尽快恢复正常营业,尽快恢复正常金融服务,对树立抗震救灾的信心尤为重要。”于是,敬宗泉又投入到恢复其它地方邮政银行流动车网点建设当中去了。那天他几乎没有休息。
真希望她还活着
当青联刊于5月28日连线敬宗泉时,他还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虽然声音听上去十分沙哑,但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力量。“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截止到今天,全省2908个邮政银行网点,我们恢复了97.4%的营业网点,是四川地区金融业恢复营业网点最多的银行之一,完全能够保证灾区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请全国人民放心。”
这段时间他经常被感动,而感动更赋予了他力量。他说:“由于北川地区临时交通管制,5月23日,我才到达北川。一去就听说我们的一名叫蒋泽民的出纳员,他在交通完全被破坏,没有吃,没有喝的情况下,将6万元现金,用包背着,翻山越岭地走了两天两夜,最终安全送达绵阳市分行。像这样类似的故事实在太多。”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集团公司领导、总行领导在第一时间发来慰问电,期间,每天来电关心受灾职工,了解灾区情况,全国同行纷纷来电问候,捐钱捐物。虽然我们地处灾区,但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觉到祖国的温暖,上级的温暖,大家庭的温暖。”
“这说明什么?在大灾难面前,我们民族一些本能的东西,一些人性的光辉,一些外人不能理解的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看到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空前团结,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层面、不同地域的当代青年人,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我很欣慰,真的,我很欣慰……我们民族很有希望。”(哽咽)
“我能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每个人都要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好。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对幸存的人更加坚强活着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邮政储蓄;股权多元化;社区金融
Abstract:Withtheendingofthefive-yeartransitionperiodafterChina''''sWTOentry,China''''sfinancialindustryisnowfullyopen,whichhasbiggerpressureonthesurvivalofthePostalSavingsBankwhichistobeestablishedsoon.ThemaindifficultiesfacedbyPostalSavingsBankinthedevelopmentaresmallercapital,facingserioushorizontalcompetition,andshortofearningability.Inordertogetridofthedifficulty,interactivesupportbetweeninsidebanksandoutsidebanksisneededtoattractstrategicinvestors,toenlargecapitaloperationchannelsanddevelopcommunityfinance.
Keywords:postalsavings;diversifiedequity;communityfinance
一、邮储银行面临的困境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可能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
根据200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业务在账务、人员和办公设施上没有分开。自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后,邮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部门的补贴,而邮政储蓄由于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额成为邮政部门重要的盈利来源,并用来补贴普通邮政业务。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员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进程,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在2006年12月挂牌,可到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仍未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若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继续亏损,国家又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政储蓄银行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刚刚组建、缺少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更为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为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具有监管权利,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比较难,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管者”的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因为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时间去完善,在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会显得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将会影响董事会、监事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身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4年邮政储蓄人员为224843人,非正式职工占总人数的5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7%。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一直都被客户所诟病,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过去邮政储蓄由于是邮政局内设部门,人事调动都采取上级任免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另外工资水平也要远低于外资银行,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储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长期与邮政储蓄在储蓄业务上存在着竞争,与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地点,场所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安全设施存在着隐患。邮政储蓄过去只能开展对私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因此在客户争夺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信社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上不如邮储银行,但是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开展业务50多年,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有些地方农信社已经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并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通存通兑。邮政储蓄在2006年才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要差于农信社。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探讨
(一)修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有些经济法律法规立法较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法律条款已经显得过时。另外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法律之间相互存在着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部门应该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应该修改《担保法》,放宽对抵押物的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民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银监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风气。(2)促进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齐备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并实现信用资料全国共享,对所有人开放查询。
(二)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
邮政业务由于资费偏低,一直低于成本,有些农村网点收不抵支。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盈利来弥补,1998年邮电分家后,国家向邮政提供财政补贴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以后主要靠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邮政亏损,2006年邮政资费有所上调仍不可彻底解决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为了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的初期发展,国家应该对经营成本较大的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了3.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8000亿元,这就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邮储银行应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的现象。
(三)邮储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金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身资本金较少,盈利较少,所以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增加资本金。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规定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加资本金:(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由于邮储银行缺少盈利模式,利润留成较少,这条途径将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资本金的增加。(2)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存在着很多想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外金融机构,它们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邮储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吸收战略投资者。这不仅能为邮储银行增加资本金,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能利用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促进邮储银行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争取上市。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多地进行了上市,股价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资邮储银行。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家在2007年内将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先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邮政储蓄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后,其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将会影响到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稳健运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到银行运作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把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时时结合在一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应及时交流沟通。(2)投入资金改善银行的硬件设备。目前许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网点设施条件较差。邮储银行应该逐步投入资金,建立起安全保障和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行和分支行都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实现垂直领导,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新增的信用风险控制不力,所以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联系紧密,内控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地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邮储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手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应该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资料,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用来测算风险,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越权操作的行为,尤其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4)遵循真实性、规范化、谨慎性和监督性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牵制,要经常对会计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检查。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程序、风险防范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其次应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提供良好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弥补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短缺;还可以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六)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身的特色
2006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邮政储蓄将改造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它从其运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运用于该社区,而且不隶属于某一家银行持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征是以私营为主、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以特定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质的银行,而改造成社区银行后,要把地区分行和支行一级变成独立的盈亏核算单位,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支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支行又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宜走社区银行之路。而社区金融是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一定社区为中心,将银行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及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对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客户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自身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邮政储蓄依靠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出外务工,子女上学都优先选择“绿卡”,邮政储蓄已经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邮政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客户。二是拥有很多网点,农村网点比重较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居民小区设立ATM机。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应该重视社区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工商户、养殖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国有四大银行重点对象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较困难,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发挥它的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应该满足其贷款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业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与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竞争,必须以异求存,具有清楚的市场定位才能够立足。
参考文献:
[1]吴瑞玲.浅谈加强农村邮政储蓄网点风险的防范[J].邮政研究,2006(5).
关键词:金融生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079--0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农村金融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Ⅲ。
2004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发表《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这两个名词。将生态学概念引人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他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它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从生态学观点来看,金融生态是生态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例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通过服务设施、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对生态资源的综合运用,可以充分体现生态理念,使消费者不断强化自身的生态意识,进而进一步优化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反之,则会损害生态,对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生态主要是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它是金融主体同政治文化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能够达到一种共同和结构的相对稳定,即金融生态平衡,表现了金融的自我调解能力。金融生态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金融生态”好,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则会引发资金外流,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加强区域金融生态建设,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将付诸实施。
二、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农村金融生态是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彼此依存、交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系统。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主要包括: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一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目前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试点的各类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消费者,主要是指农村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农户、农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农村金融主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信用、市场、制度、政策等诸要素综合构成的基础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单位和个人道德观念滑坡,诚信意识淡薄,产生赖债、逃债、废债行为,一些欠贷户互相观望,长期拖欠贷款不还,给农村信用社业务带来一定风险。加之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限制性行业及相关企业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或者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使企业贷款到期后不能偿还,不同程度地会造成农村信用社债务悬空,信贷资产频频出现劣变,不良率迅速上升,一些贷款已经形成损失。
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平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
构建系统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系统。用有限的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明确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政府或者金融机构的事,也不仅仅是财政支持所能根本解决的。只有明确政府、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各自的职责,才能更好地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框架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框架应是:农业发展银行在承担粮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同时,将农业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政策性的扶持项目作为支持重点;农业银行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和资金优势,打破区域界限,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分散的农户、个体收贮、运销、加工企业,即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中部分,使之真正成为联系农民的纽带,发挥农村金融的主体作用。为构建这一基本框架,农村金融部门应发挥联动优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实施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金融部门要坚持促进农民增收与加强自身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筹资多元与信贷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快基地建设,扩张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2,明确分工,加强业务创新,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信贷投入机制。
Quilter的管理资产为76亿英镑。Quilter的服务对象为个人投资资产达2.5万英镑的英国客户。摩根士丹利在美国本土市场上为大众富裕阶层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到了欧洲,跃入直供超级富豪的私人银行。这样的富有,远不足以跻身摩根士丹利在英国的私人银行。而作为Bridgepoint的全球路线,对Quilter的收购却呼应着庞洛在中国市场的野心和渠道。2011年开始,庞洛开始有中国富豪客户包船前往南极。从试水到进入,庞洛在中国市场不做直销,客户主要来源是私人银行。
抢滩中国巨富
真理和财富,掌握在最少数人手里。2011年,百年来居于世界前列的欧洲私人财富基金第一次在亚洲被超越。亚洲的私人财富基金总额达到10.8万亿美元,高出百年老大欧洲的5000亿美元20倍。2012年,在亚洲总额10.8万亿美元的基础上,中国的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元,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数超过70万,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占据中国可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亚洲总额的四分之一。
5月份,招商银行《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受财富市场增速放缓影响,2010年至201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增长速度放缓,年均复合增长率由两年前的29%下降到18%。尽管如此,5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数接近10万,超高净值人群数、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达到4万。这一数据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同类结果几无出入。胡润研究院的报告里,直接描述为“中国已经有比美国更多的亿万富翁”。随中国巨富阶层应运而生的,则是在中国尚为神秘的私人银行。
2005年,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开业,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作为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的中资银行,2007年,中国银行及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私人银行部。中信银行私人银行紧随其后。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外资银行相继跟进。私人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抢滩战正式拉响。
私人银行发端于欧洲,时间追溯到十六世纪中期。惯常说法是,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兴起,大量法国和意大利新教徒被驱逐出境。逃亡的经商贵族携带大量金钱,来到社会和政治都更为稳定的瑞士日内瓦。他们与其他欧洲贵族密切来往,并将自己的钱交给日内瓦银行家打理。
逐渐,日内瓦银行家成为整个欧洲贵族阶层的财富管理专家,第一代瑞士银行家声名鹊起。据此,进而衍生的私人银行已经有近五百年发展历史。但是,如同它本身五百年来的私密性和独占性一样,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早在十五世纪,一位叫科西莫·美第奇的欧洲银行家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私人银行,为当时的欧洲贵族打理财产和进行家族世袭规划。
无可争议的是,在近现代历史轴里,私人银行的路线轨迹非常清晰。全球财富市场大致被划分为西欧、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域。近五百年里,私人银行从欧洲进入北美,并传递至亚太。西欧和北美地区的私人财富管理历史由来已久,相应地,私人银行业发展成熟,模式也最为清晰。
“西欧式”私人银行模式以全权委托型资产管理为主。尽管与之不同,由东方文化主导的亚太地区也并不缺乏独有的财富管理传统。日本幕府时代、中国明清两代,豪门巨贾阶层的财富由众多“财务管家”穿梭掌管。
十九世纪初期,始为晋商打理财富的日升昌票号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清末李鸿章的幕僚周馥则被认作中国私人银行家雏形。从淮军招兵买马开始到李鸿章主导《》签订,不光李鸿章府上所有财产和理财由周馥专门打理,与国事和兵事相关的筹饷、治河、开矿、办学、铁路修建事宜同样交由周馥管理。周馥为李鸿章鞍前马后四十年,日升昌票号的版图从山西扩张到全国。此时,神秘而兴旺至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在滑铁卢战役中进行原始财富积累。
黄金期
2007年至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急速壮大,增长率高达近30% 。三年时间,16 家银行在 22 个城市开设了超过 150 个私人银行部门,客户数量过两万,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三万亿元。几大中资银行开始着力打造本土私人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巨头,一改过去十多年通过离岸中心服务可投资资产千万美元以上中国客户的方式,开始提供并扩张在中国境内的服务。
全球最成熟的私人银行市场一直在欧洲。西欧的巨额私人财富以继承为主,私人银行体系充满对“旧财富”的管理智慧。“旧财富”人群对财富的管理目标是维持已有水准,实现可期望性稳定。
北美私人银行市场在规模上足以与欧洲媲美。但大量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来源为创业所得,财富初始创造特征异常明显。在被形容为“盎格鲁—撒克逊”式激进投资的北美巨额财富人群里,“即使失去既有,我仍有能力创造”的财富观俯首皆是。相比之下,欧洲私人银行体系以服务为主、产品为辅,欧洲富豪更愿意为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支付高昂费用。而北美的私人银行更着重于股权类产品的投资和管理,以满足富豪客户的增值需求。
2012年6月,汇丰银行举办的上海财富论坛上,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和分众传媒董事会主席兼CEO江南春公开表达了财富观。王石和江南春拒绝透露,作为汇丰私人银行客户,个人财富实现了哪些变化,汇丰银行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为此补充,能请到两位重要级嘉宾已属破例。
以王石和江南春为例,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主体人群分为两类。前者属于退居二线的“富一代”,财富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抵为家族财富产权归属和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另一类则是财富迅猛积累,平均年龄段为40岁偏上、处于事业发展黄金期的创业富豪—有着极为强烈的再投资创富需求和抗风险能力,更愿意接受高风险、高收益的财富投资和管理方式。
不同于西欧,也异于北美,中国富豪阶层还有另一个特点让私人银行趋之若鹜。中国高净值人群一般有20%至30%的资产在离岸市场,其余8% 至 70% 都在中国境内,甚至就在名下公司里。高盛私人投资部门中国市场负责人严力耘分析,上市公司的很多老总已经过了三年股票锁定期,他们可能想开始套现。比如,一个公司创始人有40亿美元资产,其中70%还锁在公司股份里,如果他准备卖掉公司20%股份,那就是8亿美元。他拿这笔钱怎么办?有必要把投资分散到海外。如此一来,私人银行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国私人银行市场也被认为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
私人银行家
香港在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造就了财富人群,也开启了私人银行理财模式。经过数十年发展,私人银行与香港财富阶层已经如影随形。至2012年,香港有逾2000名私人银行从业者。“私人银行家”概念正在逐渐形成。典型的香港私人银行家下熟IPO,上承房地产商,越老越值钱。他们一方面与客户紧密联系,用专业和经验建立长期互信;一方面从家产打理、公理信托、子女教育到西餐外卖,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2012年年底,中国内地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本土银行已达百家,包括五大商行,12家股份制商行,95家城市商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少量农信社。与数量相悖的是,资本准入门槛、专业性和质量的参差不齐。
香港一些顶级私人银行资本准入门槛高达3000万美元,一般性准入门槛至少也要达百万美元以上。在中国内地,随着私人银行数量的急速增加和竞争加剧,客户门槛却在逐年下降,从最开始的1000万元以上,降至仅300万元不等。
无论在欧洲、北美还是香港,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香港普通私人银行从业者平均月薪为七万至十万港币,其中不乏为数众多的“名门望族之后”。2012年,香港还引入了国际私人财富管理资格认证(CIWM)考试,合格者除了在香港之外,还可以在瑞士、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法国和英国执业。
由于私人银行家流转率极低,从业经验至少在两位数年限以上,香港不少财富家族三十年只用一家私人银行,稳定性极高。在内地,2012年中信银行年报显示,中信银行的私人标准客户为1.17万户,管理资产余额逾1000亿元,相比2011年,客户数量流失几近一半。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来源 融资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科学研究、研制、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生产、销售等,它的经营方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如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所受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据社科院统计数据,2011年6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约1000万家,总投资额3000万亿左右,根据笔者所在的城市(辽宁营口)调查,2011年营口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排名前100名的企业投资总额已达229.2亿元人民币,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国每年增长率大约为7~8%,其投资增长率约10@左右。当前,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分析
1.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999年6月,我国正式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其性质是政府的政策性基金,吸收来源是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的投资。该项基金由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实施,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几种方式引导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鼓励、培育、支持和促进。
1.2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2007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这部分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是中央财政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及从所支持的创业投资机构回收的资金和社会捐赠的资金。
1.3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贷款的70%以上,以前他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部分贷款,但数量不多,有些“惜贷”现象。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中国银监会和科技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并选择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了转型,商业银行通过调整业务结构、贷款结构和客户结构,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走专业化、差异化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发展道路,这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广阔的融资空间。这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
其它金融机构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已经逐渐转化为以中小企业生存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它们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城市商业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同样也决定了它们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另外城乡信用合作社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来源渠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定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也是一个福音。
1.4国外银行资金
国外银行机构大量入驻我国,它们主耕中小企业这块领土,业务范围基本涵盖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块领域,它们根据需要提供灵活的融资方式。由于在管理和服务上都比较先进,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渠道来源。
1.5小额贷款公司与民间借贷
小额贷款公司近来发展非常迅速,它主要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规范安全,贷款利息双方协商,而民间借贷风险很大。
2.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现金流,尤其是成立三年内的企业非常明显,很多企业由于现金流的断裂而夭折。因此融资问题非常重要,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很多种,不同地区也出台了适合本地区的融资模式。
2.1企业梯形融资模式
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衰退期五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梯形融资模式就是根据这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来指导企业应采用的融资模式的。在成长期,随着业务量的扩大,债务的使用量也在增加,资金来源主要靠风险投资,一般可采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基金等模式,也可采用知识产权融资、信托融资等;在扩张期,企业使用债务融资的比例在增加,企业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资金需求规模随着资产规模扩大而扩大,风险资本比例相应扩大,企业的债权融资包括中小企业打包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等,这个阶段应采用间接融资;在成熟期,企业产品成型,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积累,企业有足够的信誉,可以采用银行借款、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方式,这一时期,企业更主要地使用内源性融资;衰退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成熟期后将出现三种情况,即:①进入衰退期、②发展壮大成一个大型企业、③保持现有规模。如处于衰退期,企业往往表现是企业规模过大、管理层次过多、组织成本过高、创新意识减弱、决策效率缓慢、人才外流严重、经营效益低下等。此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困惑是经营战略或者资本运作问题,而不是融资困境问题。
梯形融资模式也可以用一个总的模式来表示,即:
梯形融资模式: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
梯形融资模式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发展阶段来说明的,更能表现各阶段应采用的融资模式。
2.2银行创新金融模式
传统信贷模式有些已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应当在传统信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新情况进行再开发。创新金融模式就是银行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特点和金融需求,在客户定位、营销模式、产品创新、专家顾问咨询、审批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融资模式。银行要依托和支持国家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初创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的资金保障,重点做好“投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保险、租赁”等金融产品,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3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改进后的“统借统还”贷款模式;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股权质押贷款;创新应收账款、订单质押贷款模式;高新技术企业联保贷款模式;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贷款模式;个人无限担保责任贷款模式;科技专项经费搭桥贷款模式;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等。
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得好,必然会推动民族产业的兴旺发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史冬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突破问题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戎国松.刘影: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资金配置体系分析.企业管理.2011.8
[3]刘瑞波,赵国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组合及其突破.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1期
[4]宾驰: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期
[5]继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 中国电子报,2009.10
[6]张博茜,黄琳:从创新力角度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经济视觉,2011.7
在学的分类中,金融监管还没有成为一个分支。我现在讲的金融监管理论,只是一些观点,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种。
1.人类有没有无风险的金融体系,不需要监管的金融体系。我们发现是有的。原来纯计划经济的金融体系,如原来的中国、现在的朝鲜这类国家,全只有一个银行,而且是中央银行相商业银行混合一起。一种货币,所有产品按照计划生产,产品都能卖得出去。所有居民、的存款都存在这家银行,所有代款都由这家银行发放,全社会的出纳、核算、支票结算都由这家银行办,完全垄断的银行。利息由政府决定,利差很大,银行完全可以用这个利差弥补它的成本。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原来的中国金融体系是没有风险的。它的每一笔贷款都能追回。因为产品都是按计划生产,都能卖得掉。但它的代价是,效率极低。一个无风险的金融体系,得付出很大代价:效率极低,普遍的短缺。
这是我们的逻辑起点。一旦引入金融体制政策变量、一旦金融机构多样化,一旦我们走向市场经济;一旦我们的金融市场,引进了拆借、引进了股票交易、引进了外汇交易,引进了外汇汇率的并轨,引进多家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银行、城市信用社、外资银行的竞争等等,金融活了有效率了,但同时,金融机构就有的危险,就有挤兑的危险,就有贷款收不回来的可能性。金融市场的交易就有不确定性,有些交易就不能收回本金,就可能有利率风险,有汇率风险、有违约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引起了金融机构的不稳定,金融机构不稳定有可能损失存款人的利益。谁知道这四大银行去年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知道。你们只知道把钱存在工行、存在农行。这时,我们感到,得有人监营银行。为什么?如果不监管,比如工行,有两亿多储户在那里存款,它一旦倒闭。这两亿人的大约三万多亿的存款就没有了,这事情很严重。所以金融监管由此而生。
这是第一个要点,即从一个没有风险的、抽象的金融体系推导出金融监管的可能性。我国1993年以前没有金融,人民银行没有监管部门。
2.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银行有天生的脆弱性。如果我国现有的一百多家银行,有一家银行出问题的话,大家都会受感染。这家出问题的银行要想从货币市场上拆入资金,是不可能的,谁都不愿意拆出。就有相互感染、挤兑的可能性。比如一个储户,在不同的银行有存款。一天突然发现在这家银行取款取不出来了,会立即跑到另一家银行急着把款取出。如果大家都这样,那本来经营得好的那家银行不可能有这么多钱。这时它从市场拆借,才发现,今天所有的银行都不拆出了。为什么?大家都危险,都把头寸放在手里。因为金融机构的负债率很高,存款的80%早就贷出去了。今天真正能应付到期存款的,只有20%的现金。这时就发现金融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流动性,整个金融业就处于大家都紧张的状态。这个情况,在我国个别城市发生过。好在,我国的工、农、中、建,特别垄断,它是全国统一调配资金。人民银行在各地有很多现金仓库,每个仓库都有几十亿的现金放在那儿。谁要挤兑,现金可以很快运到那儿,使事情平息。
这是第二个要点,它是说银行的脆弱性是由银行高负债率和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恐慌。所以需要监管。监管概念包括了这种挤兑时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我们国家现在有一条:只要金融机构情况过得去的,发生挤兑,不论什么情况,中央银行马上给钱。
3.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目的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金融监管和证券监管不一样。银行监管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而证券监管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二者是相反的。假设工商银行是上市公司,证监会监管工商银行,它的目的是保护工商银行股东的利益。但人民银行对工商银行的监管,是保护在工商银行存款的人的利益。所以中央银行跟证监会有时要打架的。比如,上市的信托公司出问题了,证监会说你人民银行应该给钱,股东的权益要保护。但是我们给钱不是给股东,而是要求信托公司把这个钱兑付给存款者。如果存款兑不出来,对不起,你们股东砸锅卖铁也得付存款。
4.监管具有使宏观稳定的作用。
5.银行与存款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较严重,银行与贷款者也存在着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6.为防止银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7.最优监管规则。它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斯蒂格勒提出的。这个理论说:一个国家的监管不能过度,过度了,就把市场扼杀了,没有竞争了。但是又不能不监管。什么情况维持着一种最优监管状态,很难确定。他的书中有一个证明,使我们大吃一惊:他说美国的证监会在头二十多年监管当中没有有效制止内部交易。这个意思是说,有了证监会,证券市场实际上跟原来一样。
8.监管者竞争理论。在这点上与美国的做法不一样。中国老认为一个部门一个监管者,这是最优的。我们把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银行监管分开了。银行业由中央银行监管,证券业归证监会监管,保险业归保监会监管。美国一个部门必须有两个以上监管者。银行有三四个监管部门,证券有两个监管部门。不仅有中央监管部门、还有地方监管部门。为什么?它认为监管者也得竞争。如果一个部门只有一个监管人,那么这个监管人肯定腐败,肯定低效率。各国监管模式很不一样,有英国模式、有中国模式、美国模式。现在大家比较赞同英国模式。英国模式是证券、银行、保险全部一家监管,然后跟中央银行分开。这个国家有两个部门:一个中央银行,就管货币政策,就管支付清算;一个金融监管,大一统监管,既管银行也管证券、保险部门。我们去英国考察了两年,探索英国模式。现在韩国、日本都学英国模式。但它的前提是混业经营。我们国家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些模式体现的是,监管者要有竞争。
9.关于监管的成本效益。这个理论比较抽象。监管付出了很大的成本。而且监管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成本有多大,很难估算。监管收益,比如存款者得到了保护,证券市场更加平稳,保险市场上诈骗行业减少等,都属于监管的收益。把监管的这些制度性收益与监管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来证明监管效益有多大,这很难。
有人说,监管对全的资源配置是一种扭曲,必然是低效率的。
10.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有人说金融监管完全是来自金融创新、有的金融监管又引起金融创新,像猫和老鼠的关系一样,有了监管,别人为了逃避监管,不断地创新,不断创新我又发明很多监管它。这样来回循环,金融业也就了。有好些金融产品主要是来源于两个目的:一个是规避风险,一个是逃避监管。
11.监管的学分析。很多人认为,监管,不论是金融监管还是非金融行业的监管,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永远都是跟腐败有关系,跟政治有关系,跟政治利益集团有关系、跟寻租有关系。甚至有人说,监管就是人为的设租,就是腐败,让大家给你上供,给你请示。你看证监会门口,每天下班后排队,为什么?请官员吃饭。现在还这样。就是为了上市,上市审批很严格的,一旦上市了,你就凭空赚了至少一个亿。从中你拿出一千万去寻租还是划得来的。中国任何上市公司,只要你拿到上市指标,上市成功,一块钱的股本起码是六七块价格,收益确实大、所以有人说监管永远跟政治利益集团,跟寻租有关系。我们国家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房地产业的监管,一个是证券监管,一个是金融监管,一个是电信、邮政,一个是国家电力,这几个是所谓监管比较严的部门,大家都可以看到,都认为是腐败比较严重的。
12.对监管者的监管。对这些监管者,又是中央银行、又是证监会、又是保监会,谁来监管?这里有四个理论假设:
第一,监管者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不能假设监管者最聪明。
第二,监管者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公正。
第三,监管者不可能永远兑现它的承诺,即监管者不可能随时都说到做到。
第四,监管者也有很强的利益动机。
大家都知道,这四个假设是对的。既然如此,那么,谁来监管监管者?
13.有无一套指标体系、一种来衡量监管的业绩,如果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你凭什么来说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现在说不清楚。比如说,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中小机构都在出风险。最近都在救火。人家会断定说你人民银行监管不好,但究竟是我监管不力,贷款收不回来呢,还是因为宏观波动,才使贷款收不回来?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监管部门。比如电信业,国家信息产业部是监管部门,大家觉得它监管得不好。为什么?你可以将中国打电话的价格和国际价格比较。这个报纸上经常在讨论。学者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信息产业部的监管是最差的,因为中国的电信价格是世界最高的,而且服务态度最差、上网最慢。这些指标,就比较出了中国的邮电监管者比其他国家邮电监管者的业绩要低。
但对金融监管应该找些什么指标比较呢?你可以说把中央银行跟美联储进行比较?很难比较出是你干得比我好还是得比你好。现在很多制度变量,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办法把它还原成像邮电监管这么清楚。邮电监管很清楚:每分钟中国多少价格,美国多少价格,上网速度美国几秒、中国几秒,很多技术指标可以提出来,清清楚楚;中国监管效率比其他国家差远了。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改进金融服务,保持了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的较快增长。
(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为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2002年2月21日实行第八次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从2.25%降为1.98%,1年期贷款利率从5.85%下降为5.31%,准备金存款利率从2.07%下调到1.89%,1年期再贷款利率从3.78%下调到3.24%。在汇率方面,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2年汇率水平稳定在1美元兑换8.2765~8.2774区间。
中央银行也先后出台了一些列信贷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流向,以实现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持。为了缓解农村地区贷款难问题,人民银行《关于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的通知》,决定在2002年春耕期间增加农村信用社再贷款260亿元。同时,为确保农村信用社春耕信贷资金供应,加大支农贷款力度,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央银行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贷款营销,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改变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上市公司过分集中的状况。此后,人民银行了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人民银行强调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贯彻和落实已出台的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严格查封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调整和优化房地产贷款投向,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建设贷款投入,防止重复建设,防范贷款风险,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政策,2002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64299亿元,同比增长1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4307亿元,同比增长17.1%(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86911亿元,同比增长17.8%)。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9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贷款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3940亿元,增加1953亿元。消费信贷余额10669亿元,增加369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258亿元,增加2671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的较快增长。2002年广义货币(M2)增长16.78%,狭义货币(M1)增长16.82%,现金净投放1589亿元。全年同业拆借量1.2万亿元,增长49.8%,债券回购10.2万亿元,增长1.54倍。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42亿元。具体来说,2002年中国金融运行基本状况可以通过以下金融数据表示(见表1):
表1
2002年中国金融运行状况主要数据
(二)加强金融和外汇监管,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公平竞争
加强银行监管始终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中央银行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规范股东行为,有效发挥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作用,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为了提高银行业信息披露程度,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人民银行宣布实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社会披露经营信息,这实际也是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针对一些银行机构盲目追求扩张业务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问题,中央银行又了《关于规范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的通知》,目的在于杜绝竞争中的违法违规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严格监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促进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继续下降;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强化资本约束,对少数资本充足率达不到监管要求的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要求限期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鼓励国际金融资本入股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上市。对于不同种类的银行机构,中央银行监管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单笔大额不良贷款等进行了16项系统检查,并对其一些分支机构的违规贷款问题进行了30多项专项检查。而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则是重点加强了法人治理状况、内控制度建设、资产质量和资本管理方面的检查。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央银行则重点进行了支农贷款发放、债券投资、单户大额存款和联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的检查。
此外,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银行进一步落实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原则,适时调整经常项目管理的具体办法,打击“地下钱庄”和洗钱等违法活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继续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的系统化和专业化水平,完善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框架和业绩考评体系。
(三)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质量,积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发达的支付体系的建立是金融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2年初人民银行确立的银行卡联网通用“314工程”工作目标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北京和武汉,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按时开通、运行,其他11个城市的建设推广工作也进展顺利。
在金融统计监测和金融立法方面,人民银行也取得重大进展。2002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的身份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通报中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的决定。这是我国政府增加宏观经济透明度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统计制度在朝着国际标准靠拢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强化金融统计管理,规
范金融统计行为,提高金融统计质量。此外,2002年人民银行还起草、修订了《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现金管理条例》等4件行政法规,实施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7件部门规章。按照审慎监管要求和国际监管标准,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准备金计提、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监管规章指引和规范性文件,金融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我国严格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央银行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4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2002年12月1日,中央银行又进一步对外资银行开放了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目前,已有60家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地域和客户限制办理外汇业务,同时,5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上海、深圳等9个城市办理人民币业务。
作为我国向外资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中央银行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推进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在国内的展开。自2002年12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境内中、外资银行先后向中央银行递交了开办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的申请。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内的九家中外资银行获准开展该项业务。除此之外,中央银行也积极开拓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人民银行同韩国银行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支持对方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
二、2002年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价水平继续走低,通货紧缩问题重新出现
从2001年9月开始,我国的通货紧缩趋势又再次出现。2002年除2月份通货膨胀水平为0以外,其余各月通货膨胀水平均为负值,全年通货膨胀率为-0.8%。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中,食品价格下降0.6%,是造成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走低,服装、家庭设备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此相对应,由于政策性调价因素,服务项目价格仍旧呈现上涨趋势,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尽管2002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8%,但是,物价水平的下降对企业投资预期和公众消费预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二)货币流动性下降,使用效率降低
从2002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情况来看,广义货币M2增幅比同期GDP增速和消费物价涨幅之和高9.6个百分点,基本适应了经济增长的需要。但是,M2/GDP比例的持续快速上升则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之初,M2/GDP大约不到40%。此后M2/GDP比例不断上升,从1994年开始,这一比例已经超过100%;到2002年,这一比例更升至181%,名列全球前茅。
这一现象的出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原因:首先,尽管货币发行量增加和居民储蓄率较高一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供应,由此推动了中国的高速货币化进程,但是,货币流通速度越来越变得缓慢,货币使用效率不断下降。其次,主要由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所组成的金
图1
我国M0/GDP、M1/GDP和M2/GDP比例的发展态势
融市场存在着许多梗阻的地方,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闲散资金。另外,由于银行部门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虽然那些贷款已经耗散或流失了,但在银行的帐面上却仍然被视为有效资产。
(三)资金供需结构性失衡依然存在
尽管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总量充足,而且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迅猛,但是并没有缓解我国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商业银行大量购买国债,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上拥有大量超额准备金,资金相对宽松;另外一个方面,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正常贷款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资金相对匮乏。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只是在我国表现尤为突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除了与制度环境有关之外,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中小银行数量不足。出于风险和利润考虑,大型企业始终是商业银行关注的对象。一旦发现客户,大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就上报给上级行,能够充分发挥大银行资金充裕的优势。而中小银行即使发现了这样的优质客户,也无法拆借到远远超出其自身偿还能力的资金。因此,中小银行的商业定位主要是中小企业。
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地区获得贷款的最主要场所。但是,制度因素加上经营不善使得农信社积累了大量呆坏帐,历史包袱严重,极大削弱了它们向农村提供贷款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邮政储蓄的存在加剧了农村地区资金供需紧张,农民手中本来不多的一点剩余资金就是通过邮政储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城市地区的工商贷款这样一条传导链条,从农村流入城市。
(四)房地产贷款存在潜在风险
从2001年开始,房地产在我国某些地区出现非理性发展势头:一方面是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加,一方面是房屋空置率的不断上升。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看,其资金的20~30%直接来自银行贷款。从房地产施工企业来看,建筑公司大多采用垫付资金的方式进行施工,这部分资金大约占房地产项目总投入的30~40%,而建筑施工企业也向银行借款。从房地产消费者来看,一半以上的购房者申请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如果将这几项加总起来,至少60%以上的房地产投资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商业银行,因而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30日发放的房地产贷款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违规贷款和违规金额分别占总检查笔数和金额的9.8%和24.9%。从贷款种类来看,违规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从行别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违规现象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对严重。
(五)中央银行债券回购与财政部的国债发行出现目标矛盾
2002年上半年,由于我国出口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增长了300多亿美元,人民银行采取正回购手段来回收货币,以减少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问题。从2002年6月25日到12月10日,人民银行共进行24次正回购操作,累计回笼基础货币26475亿元。按照中央银行的解释,进行国债正回购的目的主要有两条,其一在于防范商业银行的长期利率风险,其二在于平衡外汇占款。但是,由于中央银行连续进行正回购,市场利率被大幅抬高,造成财政部国债发行出现困难。具体来说,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02年第九期10年期国债的时候,是在人民银行完成了4次正回购操作、购回资金规模高达500亿元人民币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中央银行对国债市场收益率的直接影响之下,第九期记帐式国债中标利率达到了该次发行的利率最高线2.7%。但在市场一片“利率太低”的呼声中,260亿元的计划发行量仅完成了73.3%,这是自国债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极为少见的事情。因此,作为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部门——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应当注意建立密切的协调合作机制,使得宏观经济政策能够顺利执行。
三、我国2003年金融体制改革与政策走向
(一)货币政策取向宜带有积极含义
延续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8%态势,2003年1~2月不包括城乡和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增幅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幅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速最高的。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3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1.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2和11.6点,企业景气指数连续5个季度保持平稳上升势头,并创下近年新高,表明企业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继续改善。这些统计数字说明,依靠国债投资拉动内需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了。
配合财政政策的逐步转型,2003年我国货币政策宜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带有积极的含义。根据以往经验,我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应维持在16~18%的增长区间,并维持0~1%的通货膨胀水平。由于我国资金供需存在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高于这一货币增长速度,很可能造成原本头寸较松的企业手中资金更多,投资盲目扩大,酿成金融风险;而低于这一增长速度,很可能使经济重新回到通货紧缩。货币供应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可以体现稳健前提下的积极取向。
(二)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水平稳定,适当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从2002年以来全球的货币政策态势来看,宽松似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基调。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下调到1.25%,成为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由于伊拉克战争的持续,美联储很可能考虑再次下调利率;英国则在2003年2月将基本利率下调到3.75%,成为195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欧洲中央银行也不甘示弱,两年半以来连续6次降息,将其主导利率下调到2.50%。看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借助降低利率的手段,刺激消费和投资,并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内需不足的矛盾,所以,维持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既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较低的利率水平不但有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也变相起到使人民币贬值、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2003年1、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比去年同月上涨0.4%和0.2%,这固然包含春节和燃油价格、居民用水、用电价格上涨以及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加快增长的因素(19.3%、18.1%),但是我国2003年全年走出通缩已经具有很大可能性。目前,经济中的自主增长能力逐渐增强,宏观经济逐渐回暖,物价水平微弱上升,正是早已不堪重负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之机,而不宜率先抬高利率打压物价。
总之,2003年中央银行不宜轻易考虑变动现有存贷款利率水平。需要附带说明的是,鉴于商业银行惜贷严重、超额准备金数额庞大,降低储备金利率很可能会成为中央银行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利率之前的必要先行步骤。
(三)积极推进金融改革,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引导资金合理流向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呼声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给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过去,为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以增强其贷款能力始终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条重要途径。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宣告成立,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金融监管职能的有力加强,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将协调一致,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开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新途径:加快设计开放民间金融的方案乃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考虑将无效率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拆分上市,既解决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不足问题,也彻底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使其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六大报告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按照这一精神,2003年我国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真正实现邮政储蓄资金不但来源于市场,也直接运用于市场;力求盘活现有农村信用社,切实增强农信社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疏通农村民间金融的正规渠道,允许民间资本以合法渠道进入农村金融领域。
与此同时,针对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中央银行宜切实加强监管,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强化开发商自有资金占开发项目总投资比例限制。但无论如何,中央银行科学的新房贷政策应该是使房地产投资实现软着陆,而不是使其急刹车,否则将会诱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新一轮上升,并影响宏观经济的回暖势头。
(四)完善货币市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只有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才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为汇率市场化做准备。目前,中央银行在确定利率市场化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又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即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中央银行在逐步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的同时,宜更加积极推动货币市场特别是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由于票据融资与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等特点相适应,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事实上,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也颇具实际意义。
(五)积极有效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公众投资渠道
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长始终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率,占GDP份额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1月,本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占当年GDP的73.2%,而到2003年2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90.65%,逐渐与GDP接近。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2002年股票市场继续延续了2001年的下跌态势,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
图2
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本币)的变化
所通过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仅为9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