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6:3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营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金项目:2012年度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教研项目《高职院校金融类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为例》(项目编号NJCC-2012-YB-14)的部分成果。
作为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实现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营销一直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营销规划、实现营销目标,各家商业银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但可以预见的是,在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随着信息透明度、技术先进性的不断增强,市场上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均质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产品竞争优势带来的差距逐渐缩小,若想充分发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长期范围内站稳市场,需要进行营销理念的变革,从产品营销主导向文化营销主导转变。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
文化营销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通过产品载体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深层次的营销方式。
文化营销具有与产品营销不同的特征:第一,文化营销注重产品的文化特性,具有促销的多元性;第二,文化营销的效应是持久的;第三,文化营销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性。
(二)商业银行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文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日常营销行为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向客户推介产品,而是将文化因素贯穿于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借助于文化内涵,寻找与客户在企业文化上的结合点,最终目的是将更多的银行产品推广到客户中去。正确有效的文化营销能够使银行对目标客户产生具多元化、持久化和渗透化的影响。
文化营销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其必要性:一方面,文化营销能够创造银行品牌价值。与单纯的产品营销不同的是,文化营销能够通过挖掘银行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中,从价值和情感上与客户进行深层次上的沟通和认同,使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强大的情感共鸣和内聚力,最终使客户因认可银行的品牌价值而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
另一方面,文化营销能突破营销障碍,增强对细分目标市场的控制力。例如浦发银行的“轻松理财”品牌就将目标锁定于财富正在增长的中青年人群,并针对这一目标客户群推出了融合借记卡理财功能和信用卡免息消费功能的轻松理财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理性透支消费和便捷还款的需求,并取得了一定成功。这其实是文化营销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即在产品中融合了“轻松理财”的理念,唤起了中青年人群的共鸣,因此能够在银行卡满天飞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目标市场,实现对这一细分市场的控制力。
二、当前商业银行营销模式分析
1.以产品营销为主导的营销方式
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144家商业银行,从整个中国银行体系来看,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公司金融产品性质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即便有银行推出某种创新性的产品,市场上其他银行也会迅速作出反应,推出同类型的产品。而目前各家银行的营销方式还较多的处于产品营销层次,主要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等方式来进行市场竞争。然而银行产品的高度同质性决定了通过这种产品营销的方式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有限的,一旦市场出现了更为优惠的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客户则会大幅流失。这就迫切的需要更高层次的营销方式即文化营销的出现。
2.以追逐短期、局部利益为目标的营销行为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通过银行客户经理进行营销,并采用绩效考核方式对客户经理的营销结果进行量化考核,这也使得银行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更注重营销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更追逐短期、局部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客户关系的建立。长期来看,是不利于银行品牌的建立。
3.企业文化理念逐步丰满,但仍有局限
部分商业银行已经看到了文化对营销的重要性,并逐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值得重视的是,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仍较多地体现在制度层面,对外部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对公众的影响力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目前银行企业文化相对于金融产品而独立存在,尚未形成针对目标市场的特定文化环境和与客户形成的价值共鸣,使得银行企业文化无法真正发挥其核心的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推进文化营销的措施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必要将营销理念从原有的单纯产品营销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大力推广文化营销理念,将文化营销体系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具体而言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文化因素揉入银行产品,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手段
银行的产品应当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将文化因素揉入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中去,这就要求银行从产品设计、开发到产品推广、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注重文化的传播。通过产品文化化、渠道文化化、促销文化化,将银行的各种产品统一到同一个文化中来,让客户在享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与银行企业文化产生共鸣,做到因文化而选择银行,因文化而选择产品。
2.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树立企业文化营销理念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企之无文,行而不久。在金融产品、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当代银行市场,塑造一种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银行企业文化并通过营销行为传达给客户,最终实现与客户的价值共鸣才是真正对银行业务的长期发展起到至关作用的因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首先必须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和定位,并以此为主线,从产品的设计、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到品牌锻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文化营销的整体策略;在产品销售和服务过程中,更注重客户的价值取向,符合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文化风俗和民族情结的积淀;在考核银行营销人员过程中,不仅注重量的目标,还要实现质的考评,在银行员工心目中树立文化营销的理念。
3.做好差异化品牌策略,针对细分市场树立价值观
商业银行要想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必须通过品牌差异化在客户心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银行品牌根植于客户心中,最终建立客户的高度认同感。因此实现银行品牌差异化、维持品牌形象同一性和稳定性应当是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找准目标市场,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点进行发展定位,赋予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特点,为细分市场人群树立品牌价值观。
4.采用多种文化营销方式,实现企业文化外部效应
商业银行的文化营销既要以产品营销为载体,又要通过外部文化活动进行巩固。首先要有足够的媒介支持,应当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文化展示及明确的文化气息,比如各类具有民族的、地方的、传统的广告及报道,以及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广告等均是媒介支持的有效手段;其次,应组织足够的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赞助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等,给银行品牌带来光环效应,以配合媒介宣传,增加产品品牌的文化联想;最后,应把握客户的心理,让客户产生深刻印象,通过文化活动加深客户对银行产品服务的亲和力和忠诚度。
作者简介:
关键词:营销模式;文化建设;品牌营销;文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一、文化营销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文化营销,就是把企业文化作为营销的工具,塑造文化营销理念与打造文化营销形象并行,将其投入到现实的市场中,与之融合为一种营销模式。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首先是时代性。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它独有的文化符号,例如抗日时期的爱国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浪潮。文化营销就是将营销活动与当时的文化符号相结合,当然会获得市场份额;其次就是区域性。时代性是纵轴,区域性则是横轴,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文化上的不同导致营销活动的开展就要有差别。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并发挥当地的文化特征,并为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打破文化壁垒,才能更好地运作文化营销;最后是可持续性,由于各地的文化特点都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以来的生活、实践积累得来,本身就具有长远的意义,所以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营销,是长远的、可持续的,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有史以来就以团圆为主题,而企业在中秋时期打的都是团圆的感情牌,最终为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则被定义为团圆的象征。
(三)文化营销被孕育的条件
1、文化营销被孕育的经济条件。经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也体现着信息化,而这也是文化营销的软实力的体现。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文化知识已经远远超过资本、设备等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今的经济时代中,软价值,亦或精神价值被充分的挖掘和展示,进一步推动了产品的物质价值的提升。经济时代的改变,催生了新的产品价值,催生了文化营销。
2、文化营销被孕育的社会条件。有史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着物质文明的繁荣。与之对应的精神文明却欠缺了很多。物质和精神不配套的问题困扰着当代社会。这种不平衡给人们造成了恶劣的结果。两者不能同时同速发展,精神文明长期落后于物质文明,人们长期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在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文化营销应运而生。
二、国内运用文化营销的情况
文化营销作为营销要素中的新生力量,被广泛运用到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并充分发挥了他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开始运作这种营销方式。但中国的文化营销开展得还较为初级,大部分是参考海外的成型经验,极少地发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一)海外企业的文化营销经验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深远。1978年开展改革开放至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国内开疆扩土,他们不仅带来了资本、人才,还有先进的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同时还有更高端的营销方式。而在文化营销方面,外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还未起步。国内对这方面的了解相当匮乏,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国外企业的进入,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有机会。宝洁、可口可乐等杰出的跨国企业登陆中国后,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结合他们的强大的资源,利用自身优势,打本土化的文化牌,把异域的新鲜事物带到了中国并得到普及。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有的外国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法律制度等信息,把在海外的成功模式直接不留余地地照搬照抄过来,是很难站稳脚跟的。安利在国外,安利的模式可以称为直销模式,在国内,则变成了坑蒙拐骗。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这家公司的咨询模式基本是项目式的咨询,而国内的企业发展并没有到这个水平,更多的是需要问答式的,具体的咨询,所以没有在中国市场取得优势。种种案例,体现了国外企业文化营销的不同水平,同时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国内商业活动中的文化营销元素体现。文化营销的成败,与企业文化、品牌塑造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的民族家电品牌海尔在海外取得了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塑造,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收益,在海外市场赢得了信誉度,颇具竞争力。近期热播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与“加多宝凉茶”紧密的合作,也展现了文化营销的魅力,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加多宝凉茶享誉祖国大地,加多宝集团的企业形象、美誉度、认知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以及配套开展的营销组合活动都相当出彩,这次文化营销充分抓住了时代的元素。
(三)企业纷纷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传统的创造品牌,打造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国内的企业开始注重包装设计,商品标识中的文化元素。很多企业力图丰富产品的文化意义,开阔产品的销售市场。在以往注重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当前的国内企业又惯于向当地的历史古迹、节日习俗、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靠近,增加企业的内涵和身价。但凡事不能走极端,过分追求文化,注定造成此消彼长的后果,其他领域可能不变得不平衡,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
三、我国文化营销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文化营销内涵理解不深、停留在表面。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实践后积累得来的。企业开展文化营销活动时,遵循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是基本的原则。相反,违背此原则随意进行文化包装,肯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国内某著名酒业,以历史著名人物姜子牙为题材,借以强调渊源的酒文化。画面中姜子牙喝着酒,下着象棋,静坐河边,场面十分惬意。但细心的历史爱好者看出,发明于楚汉之争时期的象棋怎么就出现在周朝的姜子牙手下,莫非姜太公在此发了神功?这则违背了历史真实性的广告,实属尴尬。
(二)对文化差异辨识不清。这个问题上,以语言翻译问题最为突出。例如,“玉”在中国是美好,纯净的象征,和在欧美国家,玉被翻译成“jade”,同时具有庸俗轻佻的女子之意。国内的珠宝厂商一定要对此相当谨慎。不仅在国内,可口可乐这样的大跨国公司都犯过此类错误。可口可乐初到中国被翻译成“蝌蝌啃蜡”,看着名字就让人没有胃口,何谈品尝。后来被知名学者建议为“可口可乐”才畅销中国市场。
(三)对文化营销理解片面。每一种文化都是有很多部分结合而成的,有表层的、有深层的、有形式的、有内涵的。国内的企业对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层面,多注重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例如物质载体、表现模式等。同时对文化深层的、内涵的东西挖掘不深,例如社会形态,地位象征,道德伦理等等。例如,李宁体育产品看齐nike、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只有价格跟上了,背后的体育文化却没有跟上,导致品牌形象下降。
(四)文化在营销过程中缺乏独立性。麦当劳在中国有过这样一条广告,讲诉的是两个备战高考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每天到麦当劳餐厅学习,轻松愉快,另一个则在家中学习,勤奋用心。而结果在麦当劳餐厅学习的学生考上了大学,而另一个勤奋的学生落榜了。每个国家对学习的状态理解不同,欧美人的学习更偏向劳逸结合,兴趣使然。而刻苦读书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广告中没有与当地的文化相联系,只考虑了自身的情况,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麦当劳也做出了回应,广告中的两位学生一起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五)文化营销的地位不高。国内企业眼光短浅,搞文化营销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文化塑造。文化营销是过程,是手段,也是目的,是结果。很多企业过多打造文化,吸引消费者,却疏忽了质量上的把关,结果已经曝光,前功尽弃。正确的思路该是,打造文化的同时,必须注重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产品自身要真正配得上“高大上”的文化象征。把打造文化象征作为最终的目标,产品深入人们内心,这才是长久之计。
四、我国开展文化营销具体建议
(一)重视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关系着目标市场的选择。当国外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的时候,一定优先考虑具有相似文化的地区。例如国内企业走出大陆,优先选择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它们的对华投资也相对较多。原因在于它们都属于东方的儒家文化系统。我国对于欧美的投资拓展就相对谨慎,这和当地的法律政策、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有很大关系。
2、文化差异关系着跨国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举个例子,艺术品的营销本身就是文化的营销,他的效益更多取决于文化的交流沟通与相互认同,欧洲的艺术品一直盘踞着世界艺术品的高端市场,得益于他们的设计师,艺术家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积极参加世界范围的艺术品展览,其艺术作品也积极参展。所以,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遵循文化差异的规律,使其为我们的经营服务,会提升国际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文化的共通点,通过文化的相互磨合,来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注重企业领导者的文化素质。开展文化营销更是领导者发起并得到广泛支持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具有卓越的文化素质。企业领导者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氛围。对文化营销而言,企业领导者必须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符合当今时代的文化潮流。
(三)精准定位企业文化
1、首先要培养文化营销理念。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一定历史有多悠久,有多深的文化沉淀,重点是要企业的文化要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把企业各个部分连结成一体,形成合力。员工要能真切感受到企业的价值,主动地维系企业的利益。在这种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结合营销的专业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文化营销效果。
2、精准的企业文化定位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营销理念是起关键性作用的,所以要真切地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状况,谨慎地做好文化定位,所做出的文化定位也就独具一格。但是,文化定位作出的内容与营销方式理念是抽象概括的,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还要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运用。
3、打造良好的营销形象。市场经济,信息时代条件下,产品种类、技术信息、商品质量种类繁多,信息透明,想光靠这些要素抢占市场是很难的。在企业的大海中,具有良好文化形象和更多附加值的企业才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中国的海尔品牌在海内外的家电市场捷报频频,和海尔的优秀的营销形象是密不可分的。
(四)丰富文化营销组合。多样化、灵活性的文化营销依靠多样的灵活的文化营销组合。映射到权威的4P理论中,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产品方面的文化营销要求文化元素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销售贯穿始终,要相信我们不是在单纯的卖产品,还有附加的文化价值在其中。价格方面的文化营销最为简单直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可以采取简单的尾数定价,吉利数字定价,声望定价等方式,也要别出心裁,贴切产品和品牌本身的特点。渠道的文化营销首先要基于有实力经销商,不光是在资金、团队方面的实力,还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实力,另外还要与产品对接得上。例如旅游纪念品这类产品,有具有各地特色的产品,也有针对旅游事件本身的纪念品。前者要选好与之对应的景区,后者则比较宽泛。促销这方面,在这过程中要多多结合文化形象、节日气氛、当地习俗等,尽快融入到消费者中去。除了这4P,还要重点提下广告这个部分,这是文化营销中需要精心设计的,广告中要注重文化内涵,表现企业形象,传递积极友好的信号给消费者。
五、总结
文化营销,可以说是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营销模式之一。一个企业要形成它独有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文化营销也是要在这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生产产品,把握服务质量,具备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企业公众形象,让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内部,发扬在社会成员间。而企业文化的培养是个漫长而缜密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炼和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维系好这无形的纽带。文化营销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的附加值,合理组合营销要素,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特朗皮纳斯,伍尔莱姆斯.跨文化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2]庄二平.我国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3.2.
企业文化在各种文献中,已经有学者进行过细致地探讨和论述,但是,企业营销文化还较少有人研究,偶有提到,也极不详细,这对我国企业构建营销文化的实践工作有很不利的影响。本文着重于营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读者展现营销文化尽可能真实的方面。
关键词:
企业营销;文化探析
1企业营销文化的概念
企业营销文化是指企业营销人员在商品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各级人员共同遵守的营销价值理念,并为大多数消费者认可和识别的各种营销意识符号。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营销以人为本”,“营销创造价值”等。这些都属于营销文化的范畴。
2营销文化的特征
营销文化犹如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样,也具备文化的一切基本特征并具备自己独有自我识别特征。
2.1营销文化的意识性特征
营销文化是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它产生于人们的头脑,是由人的头脑在接受外界事物反复刺激下创造性产物,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象。
2.2营销文化的凝聚性特征
营销文化向人们展示的是营销理念、营销态度与营销信仰,它对营销人员的世界观与处世哲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营销人员的思维方式的展示。在营销组织内,相关人员总是为自己所信仰的哲学所统驭,当人们有相似文化时,其凝聚力得到体现。
2.3营销文化的长期性
营销文化一经形成,就对营销行为具有较长时期的影响。基于营销文化的创造不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所以其发挥影响的时间也是长期的。
2.4营销文化具备导向性特征
营销文化产生于营销实践,也会对营销实践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让人们在这种文化的指引下,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营销工作。
2.5营销文化的系统性
营销文化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比如营销主体、营销对象、营销的各种制度环境、营销路径等,这些不是割裂的,呈现一定系统性。
3营销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关联
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了的细化了的企业文化。营销文化更细致地揭示出营销领域一些理念与共性的东西,而企业文化范围较广,是整个企业的信仰、理念、意识形态的存在。企业文化则是指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经过企业各级领导者长期倡导和经营参与者积极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对人们的外在行为产生内在影响力的强大意识。是企业各级人员共同打造并极力遵守的一套思维方法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为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并作用于企业的每个领域。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优化企业人文素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企业文化思想、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经营理念起到引导与培育,并通过企业员工行为方式的提高和改进来展示。企业制度则是企业所制定的领导体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员工行为方式和企业规范活动的集成。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细化和完善补充,代表着企业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4企业营销文化对企业营销的促进作用
企业营销文化对企业营销具有较有效地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营销文化的职能上。营销文化职能是指营销文化对于企业营销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营销对营销促进的作用。营销文化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营销组织的承诺,影响营销组织的每个成员,有利于提高营销组织的效能,对营销绩效有良好的催进作用。营销文化是在营销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营销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参与主体、各种行为的效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得出来的,虽不一定是规律性的科学本质,但一定是对营销活动的效果效率起着影响作用的意识领域的文化成果。人们的营销活动,不能总是在低水平状态下的反复重复,必须不断得到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也不能总是在反复试错中前进,他们渴望有所积累,并把这些积累用于对自己各种工作的指导。实践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又反过来对各种产生这些理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最初的营销活动只是追求把产品或者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并不太考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及服务过程中的个人感受,营销人员认为,只要销售的产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消费者就会喜欢。实质上,在现代商业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商品的同质化很严重,人们的购买和消费更多地从追求功能满足这种简单地追求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需要享受购物的过程,和那种在购物过程中尽可能对自己的内在需求的极大满足。人们需要获得快乐,获得尊重。怎样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这需要营销人员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找出比较有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营销理念的创新,营销价值观的提炼与坚守。事实证明,这些可归属于文化领域的信仰、价值观等有利于人们反复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得到商品功能之外的满足感。营销文化也是一种识别元素。这种识别性更多的是对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营销文化的学习识别与感受,对形成载体的产品或者服务给予重新的价值定位。消费者会当然的认为一种没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可能蕴含着一种看不见的瑕疵,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商品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他想要的那种心灵的满足感,一种没有文化显现的营销行为或者不考虑的不一定是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的适当满足而仅仅是营销人员只是执着的想把一件他们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卖给他们而已。这在他们心里会造成一种抵触,这种抵触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当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受到一种具有亲和力和巨大感染的文化在其中时,他们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他们会认为,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就是企业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佳品,他们欢迎这样的产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他们会更加热衷于购买并消费着重产品。比如,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在中秋节期间吃那些又甜又腻的月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在中秋节期间吃不到月饼。可以不喜欢吃,但是一定会买,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人们喜欢团圆的感觉,人们追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种氛围,那种感受。吃的不再是月饼,而是月饼文化或者中秋节日文化的内在满足感。同样的道理,富含文化的营销活动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把营销文化巧妙地融入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中去,其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文化的共同识别,理解销售行为,支持销售行为,并用自己的实际购买成为这种文化的拥有者、受益者。
5营销文化结构分析
营销文化具有企业文化的类似结构,可资借鉴,但营销文化又有自身独特的构成。营销文化的结构划分可以参照企业文化的构成,本文把它们大体分成传统营销文化的继承、法治层面的遵守、消费意识的倒逼、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外来文化的引进几个方面。营销文化是一种整体,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不可以清楚分割的意识构成。但是,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营销文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营销文化。
5.1传统营销文化的继承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商业文化有悠久的传统,积累和流传下来大量优秀的营销文化元素,这一些,我们可以继承。继承并有效地传承前人留下来的文化,是我们现有营销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包括我们营销的历史、我们祖先营销的各种典故,营销的各种技巧,诸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就要求我们在销售产品时,一定要讲究产品的质量,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是可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的。又如,冬卖棉衣夏卖纱,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明白消费者的需求是有时令限制并受其影响的。要想销售做得好,不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靠夸大商品的效用来吸引顾客,要了解他们的具体需要。
5.2法治层面的遵守
经营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必须要不折不扣的遵守。一个合法经营的企业,一些在销售活动中时刻以法律为规范的营销人员,也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方面。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不要坑蒙拐骗,不短斤缺两,不以次充好,永远将成为法治时代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基本营销文化。
5.3消费意识的倒闭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益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营销人员不要成为伤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注解者,应该作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领先者和倡导者。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是弱势一方,他们已经成为买卖双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营销人员必须明白其中的厉害,并把这种意识上升到营销文化的高度,形成信仰一样的遵守。
5.4竞争力
提升销售不再仅仅是销售产品,其实也是在销售文化,营销文化。
5.5外来文化的引进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先进的外来营销文化对我们形成冲击,也在丰富着我们的营销文化,形成我们营销文化的重要组成。如国外企业的产品召回制度,就大大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这种制度,更加尊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精神有更高的要求。也对营销有极大的长远的催进作用。
6营销文化的几个主要符号分析
6.1“童叟无欺”
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在营销中讲究诚信而不欺诈,不因为你是一个涉世未深孩子就在交易中欺骗你,给你短斤少两,也不因为你是一个老人就对你实施欺骗,以伪劣残次的商品充好的商品糊弄你,也不因客户的缺乏产品的相关知识就蒙骗他们。这样,消费者就会对该企业的商品给予良好的评价,对他们的销售行为产生信任,这就是口碑。
6.2“货真价实”
在营销中,提供给顾客和消费者的是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和商品,不是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品。不把地沟油当做好油卖给食客,不把掺了三聚氰胺的奶卖给孩子。明码实价,既不会因是熟客就有折扣,因是新客就索高价,也不会漫天叫价,等着顾客就地还钱,使那些没有购物经验的吃亏。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开心。
6.3“营销以人为本”
人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更是营销活动的主体。在营销中,要体现人的价值和对人的尊重,包括尊重自己的营销人员,让他们可以自豪地努力地为顾客服务。也包括对顾客的尊重,为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物有所值,感受到愉悦。让他们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6.4“营销创造价值”
营销创造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为企业创造市场,创造利润,创造客户,另一方面为顾客创造价值,这就是营销中的客户让渡价值,让客户的总体获得价值超过其在购买行为中的付出的总感觉成本,包括让其感受到方便、时间节约、交谈愉悦、受到足够的尊重等。
6.5“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这一个我们都比较好理解。就是在营销中,让客户感受到营销组织的诚意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刘忠印,尚永庆.管理学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邢以群,叶王海.企业文化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6(02).
[3]张党利.企业营销文化的概念[J].商业经济研究,2011(08).
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疲惫不堪的我上车之后就找了个僻静之所开始打盹。不知什么时候,车上来了两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似乎聊不完的话,我被吵的睡意全无,索性不睡觉听他们聊天了。
她俩的话题由公司最近发生的事情,引申到企业文化,进而谈到公司的理念……她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似乎都有点旁若无人,渐入佳境了,所幸车上人多,也很吵,似乎没有谁来理会他们的这种旁若无人。
在公交车即将开入市区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带公文包的男士主动跟她们搭话了,问她们做什么的。她们俩甚是惊讶——她们的谈话居然引起了别人的关注。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们既没有主动去讨好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只是告诉那位男士:“我们是做非常小器的。”
听到“非常小器”这四个字,那位男士似乎有点不不明就里,两位小姑娘只好进一步地解释:“非常小器乃一指甲钳品牌。”
那位男士更加疑惑了,他说自己是做采购业务的,也送过客户指甲刀,曾经在网上搜索指甲刀,根本不知道还有非常小器这个品牌,职业的敏感让他觉得:非常小器公司的推广一定很独特。他开始打听非常小器公司的推广之道。
这的话题也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更加全神贯注的来听他们谈话了,但是同时也为这两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捏了一把汗。
看到他很疑惑的样子,感觉他对市场似乎也很懂,其中的一位女孩就为他解释了非常小器品牌之路的营销模式。当她们介绍完公司的营销模式之后,哪位男士更加好奇了,他觉得传统行业的营销模式基本大同小异,而非常小器公司的这种营销模式:分销商加盟总公司,主要销售途径是网络,但是又不完全依赖网络,主要走是团购路线。而且非常小器从来不打广告。最重要的是,小小的指甲钳年销售额接近2亿,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这种营销的理念,引起了那位男士十足的好奇心。但是他觉得虽然是品牌,但是价格似乎太高了。因为他们公司也经常赠送一些礼品给客户,其中就有指甲钳套装,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控制在20元以内,而非常小器指甲钳一把就这么贵,甚至还高。那位男士感觉有点望尘莫及。沉默了几秒钟,其中一个女孩突然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根据那位男士的要求,她突然想到了名片式指甲钳,这类指甲钳价位不高,符合他们团购的要求,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这类名片式指甲钳可以加上公司的logo,而且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喜好和要求来做,极具个性,送给客户的同时,还可以为公司做宣传,提升知名度。那位男士更加感兴趣了,一定要留下两个小姑娘的联系方式,订购这种名片式的指甲钳。就这样,她们找到了一位有价值的客户。
寻思整个营销的过程,似乎有点“有心插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最重要的是,有时候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呢?笔者认为,其实,这类营销就是一种文化营销,即借企业文化,来实现销售。
首先,这列营销的前提是文化的认可。这种文化的认可即是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可,也是对产品的认同,当然这种认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认同。一个产品也好,一种营销理念也好,都需要得到每一位员工的认可,只有认可,才会传播。这种传播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却能达到“有心插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无形之中为企业做了宣传。这种营销模式,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口碑效应”,但是这种口碑效应的宣传应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作秀,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次,员工的心态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层面,现在很多公司都有庞大的企业文化队伍,但是很多流于表面功夫。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呢?笔者认为,这个层面,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来解释比较形象。大师谈的是一种写诗的境界:“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高致。”这种写诗的境界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即关注于事物的表面,此第一境也。“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此第二境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透过现象发掘本质,并回归自然,此第三境也。其实企业文化也如此,第一个层面的企业文化是作秀——别人有此部门,我也有;第二个层面即是,能够利用好企业文化做好宣传,提升知名度;第三个层面,也是利用企业文化这个平台,不同之处是,能够营造气氛,实现销售。让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认同公司的一切,做好口碑效应的传递,适时营造气氛,实现销售。
一、语言的差异影响广告文化信息的理解
语言的差异影响广告的理解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语言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消费者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制约其对广告的理解。
中西方在语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社会文化心理上。耐克的那句著名的广告语“Just d0 it”,一开始翻译成中文“想做就做”,广告播出没多久,就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纷纷投诉,认为这句话会误导青少年做事不计后果,不负责任。后来把它改成“该做就做”,才平息这场风波。一字之差,效果却迥然不同。因为在西方,崇尚自我和追求个性张扬而中国传统则主张内敛。
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有着特殊的含义。语言是文化的多棱镜,反映出一个民族、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风俗、道德规范等文化特征。表现在广告上就有可能同一则广告在不同的地方播放,效果却大相径庭。例如肯德基炸鸡广告的口号是“香得令人舔手指头”,被翻译成汉语时就变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把你的手指头吃掉”。布英尼夫推销室内装潢品的口号是“轻快似飞翔”,在西班牙语用听起来就是“飞翔”。等等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商品营销广告必须考虑语言的差异性对影响广告的理解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广告的影响
在广告创作中,如果不注意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就会引发笑话甚至惹怒当地人民,也就达不到广告的效果。据说,曾经有一种知名品牌饮料的广告画在西方各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阿拉伯世界却惨遭败绩。原来这幅广告是由左到右的四幅画面构成的:第一个画面是炎炎烈日下干渴难耐的男子形象,第二个画面是这个男子畅饮该品牌饮料的情景,第三个画面是使该品牌产品的特写,第四个画面是喝完饮料后满脸惬意的男子的形象。但是,阿拉伯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到左读,所以在阿拉伯人看来,广告中的饮料正是造成那个男子干渴难耐的原因。因此,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如,力士香皂在德国的广告片中是一位明星手拿力士香皂淋浴的镜头,而英国的力士香皂广告片中,那位淋浴的明星却改为在浴缸里为力士做广告。这个小小的差别其实反映了德国人爱淋浴,英国人喜欢池浴的不同习俗。同时,广告中也要避免一些民族禁忌。《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曾经有这么一个广告:一名男子由于使用了某家公司的清洁剂而受到称赞,于是公众纷纷向他赠送帽子以掩饰其明显的秃头,可是广告中该男子别的帽子不选,偏偏挑了一顶绿色的帽子戴在头上。很显然,该则广告的创作者不是东方人,不了解东方文化,不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绿帽子”另有它意,弄了个贻笑大方。
三、的差异对广告的影响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并世代沿袭。同一则广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播放时有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广告创意能尊重各民族的,那么,广告所传达的信息就能被接受,达到广告的效果;否则,冒犯了当地的,就会遭到当地居民的误解和反感。例如,一家公司的广告片中有男孩和女孩手拉手的镜头,这支广告在泰国播放时就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因为泰国是佛教国家男女拉手是宗教禁忌。还有一则皮鞋广告中有赤脚的镜头,这个广告被认为冒犯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自尊心,因此被迫在这个地区停播。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有着自己的宗教文化,广告创作者只能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信仰,千万不能乱拿他们的信仰做文章,否则只能是自讨苦吃。
四、审美感受的差异对广告的影响
典型案例
2005年初,上海华晋汽车提出了“享受海派生活/Shanghai Spirit”的品牌核心诉求,将品牌文化阐释为“海派汽车”。之后华普又借上海国际车展举办海派汽车文化论坛,广邀社会学家、文化界人士、文艺界明星共聚,为开创中国原创行车文化助威加力。同时特别设立“上海华普汽车文化培育基金”,并捐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研发课题组”,为民族汽车文化的成长探索有益环境。
谋略解析
在国外的汽车产业里,汽车文化内涵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度要比厂商研发新车型的力度大得多。德国车的严谨、法国车的浪漫、英国车的高贵、日本车的精明,这些不同车系所具有的特殊文化气质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形象和产品定位。
在国内汽车市场,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各种进口、合资和自主汽车品牌逐鹿中华、狼烟四起,汽车产品和技术也越来越同质化,文化营销以其独特的渗透性、长远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各路厂商的重视,几乎每个活动每个产品都挂上了文化营销的名义。那么什么是文化营销呢?即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契合了消费者消费的个体性、情感性、感觉个性等精神层面,成为汽车营销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车市的汽车文化营销大概始于通用,无论是别克君威从中国书法延伸出的“动静结合”、赛欧与羽泉、flash、校园生活的结合,还是凯迪拉克的太庙之夜,不管是美国还是韩国的车型,在上海通用手里都能找到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亮点,同时在这条文化主线上保持各个产品的独特性。
与通用以迎合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成功包装旗下的系列车型不同的是,东风标致充分发挥品牌和产品一贯的特质,走的是高品质诚信营销的路线。去年11月,东风标致“可信赖的狮子”降价补偿行动震惊了业界,在第一时间内为东风标致树立了诚信口碑,今年4月,东风标致以“安全行,乐天下”活动,向全社会传递安全驾驶的理念;“安全行”活动尚未结束,覆盖全国52个城市的“蓝色承诺”活动又高调展开。这是国内首个汽车品牌以公开和制度化的方式对销售和售后服务标准做出的承诺。如果说通用的文化营销活动是分散于旗下多个品牌,东风标致则是在仅拥有单一产品的客观前提下,能够坚定地秉承诚信的理念打造品牌,充分显示出东风标致团队对品牌和产品的信心以及在中国市场上赢得口碑的决心。
通用的分散于旗下多个品牌的传统文化营销也好,东风标致的单一品牌诚信理念也好,笔者认为汽车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树立品牌文化,即在品牌设计、品牌实施策略和产品服务中形成有助于品牌识别的文化个性。目前国际上的几大汽车品牌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了品牌含金量,品牌文化营销也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上海华普汽车的“海派文化营销”,就是在众多“文化之旅”、“激情驾驶”、“鼎力北京奥运”、“帕瓦罗蒂天籁之音”气氛中走出的一条品牌文化特色路线。
上海华普汽车地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工业园,是继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汽车之后,上海第三家拥有国家整车生产目录的中型轿车生产企业。和国外汽车品牌相比,上海华普是民族汽车品牌,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诉求,但是在民族汽车品牌之间进行比较的话,消费者就很难做出感情上的皈依。“海派汽车”的提出,塑造了独特的上海华普汽车品牌形象、品牌内涵和品牌忠诚,形成精致、运动和时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这是上海华普汽车针对消费者心理,同时包含企业理想的文化营销变革。
事实证明华普的品牌文化营销是成功的。截止2005年11月,上海华普汽车05年销售近22,008辆,同比增长近143%多,成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而在2004年,上海华普汽车产销10,439辆,比2003年提升了61.17%。
通用、东风标致和上海华普这几个案例,对于业界,特别是近年来因为不重视产品营销而错失良机的一些老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借鉴。产品是可以复制的,而文化所蕴含的特质却是无法取代的。能够抓住文化营销的精髓,对受众进行培育与引导,打造企业不可复制的品牌形象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营销。
【关键词】营销文化营销理念营销模式 全员营销特色营销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0-02
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企业外部文化指营销人员及其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
一、营销文化概念及特征
企业营销文化是贯穿于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企业营销文化的形成是企业营销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了营销文化,不仅对人有鼓舞作用,而且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营销文化是每个企业所独有的文化,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
企业营销文化中的营销理念演绎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核心就是以什么为经营理念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先进技术、高科技可以学,新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营销文化却是很难模仿的。
3.企业营销文化的价值在于构筑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指本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被社会广泛认同的、优秀的营销文化,不仅是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而且对营销活动是有直接帮助的。客户认可了你的文化,会坚定其购买你的产品的信心。靠优秀的文化赢得客户是营销工作的最高境界。
二、营销文化的内容及形成
1.营销哲学与营销理念
营销哲学的演进经历了由以产品生产或销售为中心的产品导向营销观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顾客导向营销观的转变,随着市场的开放、竞争的激化,必然发展到以顾客和竞争者两者为焦点的市场导向营销观,进而向以众多利益攸关者为主导的关系导向营销观发展,即:产品导向营销观顾客导向营销观市场导向营销观关系导向营销观。营销哲学也称营销观念。
理念是正确观念、良好心态和巧妙方式的有机结合。现代营销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种:从企业出发,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营销文化,占领市场制高点;真诚面对顾客,以优质的产品为顾客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善待竞争对手,变冤家为伙伴,通过公平竞争,增强竞争优势;树立“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新型营销理念。
2.营销形象
(1)产品形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市场,企业必须从树立产品形象着手,提高产品质量,亮出产品风格,打出产品特色,保持网络通畅,搞好售后服务。只有树立产品形象,产品才有销路,企业才有活力。
(2)服务形象。指的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及其过程中,为顾客所感受、所看到、所听到的印象、认知或看法的综合体。服务形象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应从确立服务理念、制定服务规划、塑造服务形象、统一服务标识、打造服务品牌、物化服务形态、优化服务队伍和提炼服务文化等多方面着手。
(3)人员形象。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有文化的、有教养的、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广告形象。必须塑造、强化企业自身的形象,将企业的历史、规模、产品、质量技术、价格、售后服务等诸方面的信息要素化为简单的视觉符号――商标、厂标、公司标志、广告口号、广告歌曲、色彩基调等,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通过广告的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向广告受众反复强调,来提升某个企业、产品品牌等的整体形象。
3.营销文化的制度化体现
营销文化制度化建设是建立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全体员工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营销制度的建设,是每个员工不断对照改善自己营销行为的过程。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和学习,进而使自己的工作更符合公司的营销理念,更适合服务的顾客,营销效率得到提高。
三、新营销文化模式
1.新营销文化模式的基本要素
(1)学习型营销团队。强调团队成员的自身学习、团队成员的相互学习、向外团队的学习的有机结合,不断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和整合,以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同时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2)知识化管理。对企业知识生产(创新)、分配、交流(交换)、整合、内化、评价、改进(再创新)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知识共享,增加企业的知识含量和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3)团结协作。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4)顾客满意化营销。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自身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2.营造理想的全员营销模式
(1)全员营销的推行。
①营销手段的整合性管理。对全体员工就市场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渠道、满意的服务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销售量,实现利润。
②营销主体的整合性管理。企业主体部门必须以“营销部门”为核心(以“市场”为核心)开展工作,任何其他部门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营销部门的工作。非营销部门的工作应以“营销的观念”来规划本部门的资源,以使最大化的服务于部门职责,以推动公司的“整体营销”利益。
(2)全员营销就是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到营销这个核心上,以期达成共同的市场发展结果。要让营销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生产经营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让营销与每位员工的工作和利益融为一体。
四、建设中国特色营销文化
1.树立以“仁”为内核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仁”是儒家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道德准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仁的体现。营销活动的目的是在满足消费者需要和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获得利润。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如“同仁堂”,都以“仁”为核心,使之成为企业的营销理念。
2.坚持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价值观
企业应该注重“义”在企业行为中的作用和效果,把“义”视为企业精神支柱的主要方面,既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把发展企业、谋求利润的行为,服从于国家兴旺、民众幸福的大局,懂得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为社会办实事的基本道理。
3.建设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我国的企业在建设营销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礼”的思想观念,制定合理的营销管理制度和营销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公司及其员工的营销行为,这是我国企业营销文化的特点,也是企业成功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4.制定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活动整个过程贯穿着“智”,制定营销战略、预测市场需求、细分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以至于开拓国际市场,无处不需“智”,在复杂多变的商海中,要靠人才、靠超群的智慧和谋略方能制胜。
5.恪守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
“信”泛指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品德。取信于民,企业就稳定发展;失信于民,企业就难于有立足之地。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重要。企业在营销文化建设中,尤其应强调“信”,强调企业营销形象的建设,与营销环境达到和谐相融。
参考文献:
[1]杨公武:产品形象贵在打造.中国营销传播网,2005.1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及作用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活动的融合点,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递某种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文化价值为纽带将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维系在一起,既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方式也是营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的途径。实施文化营销可以起到创造差异化、增强内部凝聚力、增进企业外部形象等作用,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餐饮行业与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传承的一种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我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关于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文化意蕴。餐饮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等特征。除了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消费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餐饮行业所蕴含的文化传统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餐饮企业必须重视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并通过有效的文化营销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一)借鉴文化因素,丰富餐饮品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习俗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很容易对饮食消费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共鸣。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寻找产品、服务、品牌与中国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借鉴各类文化因素,有效地丰富餐饮品牌的内涵。
1、深挖历史和民俗: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朝代的饮食文化精神,汲取民族原生态的饮食文化习俗,从形式到内核进行总结和提炼,保留原汁原味或改良创新,通过就餐环境的装潢设计、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菜品的选料加工、相关文化节目的现场表演等一系列营销手段给顾客带来难忘的消费体验。
北京的“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馆就是个将地方传统文化与餐饮经营有效融合的典型例子。带着浓重北京腔的吆喝声,身着对襟衣衫、脚蹬圆口黑布鞋、肩搭手巾把儿的小伙计,大理石的八仙桌,红漆实木的长条凳,京腔京韵的北京琴书,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每一个因素无不映衬出古朴的京味儿文化。在此就餐不仅仅是品尝北京的地方菜品,更重要的是体验北京的地方文化氛围。
2、迎合时尚因素:追求时髦是许多现代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在餐饮服务中加入时尚的文化因素往往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个性、新奇性和娱乐性成为很多现代餐饮企业着力打造的卖点。以各种文化娱乐元素为主题、装潢别致的小型餐厅层出不穷,为满足现代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诸如生日包厢、情侣茶座等特色服务项目屡见不鲜。各式各样迎合都市时尚及生活方式的文化营销方式给传统的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推动餐饮文化营销
现代企业间差异化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内在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在品格、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而文化营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对受众进行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引导、培育和塑造,与消费者在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上产生共鸣。因此,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动力源泉。
1、树立“真、善、美”的文化价值取向:人类文化活动的终极意义就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求“真”,要求企业真诚待客,诚信服务;向“善”,要求企业关注公益,承担社会责任,寻“美”,要求企业在服务中融入艺术美感,增加审美情趣。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企业文化极易被社会接受和推崇,使文化营销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营销方式的高品位素质,使营销不仅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而且成为追求社会效益的文化行为。
山东著名海鲜餐饮集团“净雅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其独特文化管理的实践,在餐饮行业中树立了以文化管理推动品牌文化营销的典范。净雅文化标准包括“灵魂篇、理念篇和标准篇”,分别回答了净雅“将成为什么”,净雅“是什么”和净雅人该“怎么思考、怎么做”。整个文化价值体系围绕“幸福快乐与奉献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和“真诚、忠诚、谦虚”的企业核心素质展开,通过制度、流程、考核、审计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将“真、善、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使企业成为优秀文化的孵化器,辐射并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
2、注重员工文化培训,实行全员文化营销:文化就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企业的文化建设得好,其员工素质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在企业培训活动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文化的主动实践者、文化的自觉变革者和文化的积极传播者。通过员工这个外界了解企业的“窗口”,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评价和定位。
关键词:营销策略 文化营销 核心竞争力
对于任何一家饭店企业而言,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能否顺利地、连续地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变。不能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就意味着人力,物力的浪费,资金周转面临困难。可见,以实现商品和货币顺利转变为己任的营销活动是现代饭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饭店和市场,饭店和消费者的桥梁。只有通过开展营销活动,饭店才有可能将潜在的交换转换成现实的交换,才能在现实商品交换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获得发展所必须的基石和动力。因此,饭店要加强对营销活动的管理,而文化营销就是饭店所追逐的营销方式之一。
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有以下不同点:第一,传统营销关注的交易实质是利润,文化营销关注的是与客户产生共同的期望,进而形成互动。第二,传统营销较少提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文化营销则特别重视与客户的相互沟通,并以此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进而与客户达成价值的共鸣。第三,传统营销主要关注客户对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文化营销则通过满足客户的精神需求来达到客户的某种满意。因此,可以说与传统营销相比,文化营销带来的效果更持久、更深远。
而饭店实施文化营销是有其必要性的。1它能够满足消费者“文化性”的需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具有“文化性”。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理需求,而是有了更高层面上的精神需求,更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关键要素,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利用饭店的文化影响力进行营销,使客人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必将给饭店带来勃勃生机。2它是旅游饭店参与竞争的需要。随着饭店竞争的加剧,饭店之间更多地表现为饭店文化的竞争。饭店发展实践已证明,饭店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饭店硬件的好坏,也受饭店文化的影响。缺乏独特文化的饭店在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因此,现代饭店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牢固的鲜明的个性形象。而形象的建立,必须是以文化为核心,只有采用文化营销的策略,才能使其目标得以实现。3它是构建饭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把管理创新能力纳人核心竞争力的范畴。随着文化营销的兴起,文化也成为核心能力的一种新生力量。文化营销的核心在于借助塑造一种为企业全部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价值观是长期形成的较全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的文化必将吸引外部优秀的营销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同时还可以使本企业的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同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
通过对饭店文化营销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实施的思路及对策。1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往往彰显一家饭店的文化定位和文化个性,从服务人员的着装、举止、服务程序到饭店的装潢、格调,甚至有些独特的温馨提示也会带给客人暖心的感受,加深客人对饭店的印象。总之,任何一种文化因子的成功应用都可以为饭店的发展带来契机。2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是关键。环境在文化营销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常常充当着文化载体的角色。饭店独有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客人直接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加其吸引力,还可以达到留住客人,延长入住时间的效果。3恰当的文化定位。依据饭店的主要客源特征、饭店品牌目标以及合适的文化卖点,对饭店进行恰当的文化定位是成功进行文化营销的主要策略之一。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为饭店的文化定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客人入住饭店的过程也是其所携带的母体文化与饭店文化交融与冲突的过程。饭店自然希望两者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共容,这就要求饭店的文化定位首先应考虑到客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然后根据经营者对当前利润、企业形象或市场目标等要求做出有效的文化选择,综合各种因素进行适宜的文化定位。4文化本身的水准和品味。根据文化学的观点,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因此,在饭店经营中就要从硬件及环境文化装饰、产品包装、员工的文化培训、服务文化塑造以及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从硬件环境建设来看,它包括饭店的实体形象、建设风格、建筑装演、规模、设施设备、产品、用品以及内部空间环境的一种饭店文化的设计与凸现。5感受文化的温度。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以人为本”也应成为现代饭店管理的核心要素。员工是产品的主体,是饭店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操作者。只有每位员工深刻领悟饭店文化的内涵,感知客人对此种文化的反应,才能在服务中主动地去做这种文化的推介人。在此过程中,员工与客人应该可以自由、顺畅地沟通,共同认同这种文化,进而沉浸在这种环境气氛中。
同时在饭店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应是反映民族特色的高尚、高雅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庸俗文化。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体现面向科学、大众的文化理念,体现面向世界、积极开放的文化融合,要具有名族文化的灵魂,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文化成为文化营销的有利手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第二,在文化营销中应重视文化分析,考虑文化营销策略与目标顾客是否适应,不应仅仅以自我文化为准则。第三,文化营销的实施不仅仅是营销人员的事情,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饭店文化是靠员工来进行传播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饭店应运用文化力量影响和感化员工,建立全员文化意识。第四,文化营销的实施要以饭店本身的文化为基础。饭店文化建设是饭店实施文化营销的前提和基础,如果饭店没有良好的健康的全面的文化建设,文化营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高品位高层次的饭店文化营销,已成为饭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着力营造文化氛围,增加饭店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以及利用文化活动来促销已形成趋势。因此,现代饭店应成为一个生产文化,销售文化,经营文化的企业,要研究文化性的产品,开展文化营销活动,主动倡导健康的主流文化,多彩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体现浓厚的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 魏星.《饭店文化建设案例解析》.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31-136.
[2] 孙诗靓.饭店业文化营销漫谈.饭店现代化:2007;04:60-62.
[3] 侯兵.文化营销与现代饭店品牌运营. 饭店现代化:2006;07:49-51.
人是一种具备文明意识和文明要求的动物,人类除了依靠实践活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改造周围环境之外,总是希望把简单的生存活动上升到一种更美、更真、更善的境界,这种升华过程便维系着文化与经济。所谓文化乃是人类习得的行为,即所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观念、价值、习惯、技能、艺术和行为。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联。前商业部部长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手是市场经济,一只手是文化。经济和文化双向推进,实现一体化,这是世界性的潮流。”因此,对营销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经济范围,而必须充分认识到营销中文化的巨大作用。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实行文化营销策略,注重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从产品开发到商标命名、广告宣传等都渗入浓郁的文化气息。具体来说,文化营销应该包括如下三大方面的核心内容:
一、营销行为必须适应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
文化是市场营销活动存在的土壤,是营销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要求营销行为与它协调一致,符合它的要求和规范,融入它的背景之中。众所周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内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也有着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态度,不同的审美情趣,乃至不同的消费需求等等,我们在营销活动中必须符合文化价值观的要求。例如,我们民族以牙齿洁白为美,东南亚土著人却以牙齿黑为美,他们还经常口嚼槟榔染黑牙齿;现代的时髦女性以瘦为美,女性讲求“苗条”,我国古代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说;而非洲某部落偏偏以胖为美,认为女子越胖越美。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致。在沙特阿拉伯,妇女并不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甚至不允许妇女驾驶汽车;在日本,妇女结婚后就必须放弃工作,回到家中“相夫教子”。美国人是急性子和随便的,相互之间直呼其名习以为常;而在中国,人们不喜欢同事直呼其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太尊重。日本人喜欢结识对手,以便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日本人一般也不说“不”,只是用“难啊表示不愿意;而美国恰好相反,喜欢单刀直入,先做成生意后再庆祝,并且如不同意会直说等。
这些,都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企业的营销行为必须依据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在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时,需从消费者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着手;在为满足消费需求而进行促销时,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特征来加以精心安排;在树立品牌形象,也要考虑适应文化需要;在具体营销活动中,也必须考虑符合营销对象的文化风俗习惯,避免违反营销对象的文化行为模式。总之,文化具有客观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营销行为适应它,则会取得良好营销效果,能生存下去;如果不适应它,则会被文化淘汰出局。我们把这种营销行为必须符合营销对象的文化特色,称为营销的文化适应性理论。这方面是有过反面的典型经验的。美国坎贝尔汤料公司首次把其汤料推向英国和荷兰时,忽视了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由于荷兰的消费者熟悉罐装的汤料,不熟悉需要加水的浓缩汤料,因此,消费者拒绝接受,致使坎贝尔公司损失数百万美元。美国科尔盖特公司生产的.0*12#3!中国译为“高露洁”+牙膏,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畅销产品,当它进入日本市场时都出乎意料地滞销,市场占有率仅占45。调查显示,问题出在产品的包装上:该牙膏与日本狮王牙膏同属红白两色单纯设计,所不同的是前者红底白字,后者白底红字,美国人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象征活力、生命力;而日本人更喜欢白色,如日本国旗是白底上一轮红太阳。科尔盖特公司失败的原因,就是它漠视了日本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的色彩感觉差异和购买心理差异。
二、赋予商品和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追求文化性消费,追求一种文化精神满足。消费者从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慢慢向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转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重视商品造型、包装、色彩等外观美,注重商品式样是否流行,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品味等文化内涵。例如,山东曲阜酒厂生产的“曲阜老酒”质量的确不错,但最初销售却长时间不景气;后来改名为“孔府家酒”,并配以古朴典雅的装潢,给产品注入浓厚的文化情愫,结果深受消费者欢迎。肯德鸡、麦当劳在中国大陆走红,平心而论,其口味实属一般,但当人们坐在那简洁明快、带异国情调的餐厅,不仅是在品尝食物,更重要的是在领略一种美国文化。原来销路一般的绍兴黄酒,经过文化包装后诞生了“贵妃出浴”、“太白醉酒”、“武松打虎”、“八仙过海”等上百种艺术文化形象,使一坛价值不足!"元的黄酒经过艺术升华,在香港标价港元,在日本则标价!万日元,被外商誉为“东方酒文化的瑰宝”———这就体现了完全靠文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外,在房地产业营销中,同样也可运用文化营销。随着房地产业的竞争加剧,不少房产企业老板也打起了文化营销这张牌。位于上海河南路、复兴路的太阳城市花园中,开发商专门修建了特色雕塑广场———神牛广场,并在小区安放了汉白玉雕塑!""座,其中有罗马神话人物阿波罗、花神、丰收神等,每一个雕塑给消费者一个美丽传说,结果销路大增。又如,成都浣花溪一带的楼盘,借助依傍杜甫草堂的区位就势,打出“与杜甫为邻”的广告诉求,大大提升物业的文化价值。
三、发掘文化价值,开发文化产品,建立文化产业
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共同享有的东西,我们可以把文化发扬光大,挖掘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开发出文化商品。从另一方面看,文化商品其实又是文化的延伸。文化商品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说,一种文化会带来一种产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从文化系统的构成来看,文化由文化质、文化丛和文化系构成。开发某一文化质,我们可以开发一种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丛,我们可以得到系列文化产品;开发文化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种文化产业。例如,据考古发现,口红是女性化妆文化中最初使用的化妆品,最早出现在埃及。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把化妆文化推向前进,逐渐开发出胭脂、眉笔、眼影等化妆品,使化妆品由一个文化质慢慢演绎为一条文化产业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要拍摄地水浒城,使用后供游客观赏,游客可参与里面许多有关水浒文化的游乐和娱乐活动,并相应开发出许多水浒人物、水浒文化的产品,从而形成了水浒文化产业圈。美国访问剧团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巡回访问演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话剧时,场内演戏,场外卖文化产品,出售各种有关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形象等的玩具、纪念品,几场话剧演下来,几个集装箱的文化产品销售一空;美国迪斯尼公司通过塑造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创造卡通人物文化,这些形象人物以其独有的魔力风靡全球。这些让全球儿童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开创出一个不可估量的大市场。有关资料表明。另外,我国云南许多风景旅游点靠当地民俗文化吸引顾客,开发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从而也创造了极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总之,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必须学会利用文化进行营销。首先,企业要研究分析营销对象的文化特色,以此作为背景采取相应营销措施和策略;其次,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该注意商品的文化性,善于把文化注入到商品中去,增加商品的文化内涵;再次,企业应该利用文化和研究文化,并从文化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出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开发而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带和文化产业群落,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法国商业部长朗歌说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文化来争夺市场,也不失为一个高明的市场竞争战略。以上述及的三个文化营销的核心内容存在一个递进的关系,是逐渐深入的。当前有一种对文化营销的片面认识,要么把文化营销定义在第一个层面,要么第二个层面,要么只兼有二者,这都很不完善。笔者认为,真正的文化营销,理应包含上面三个层面的东西。
[论文摘要]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国际贸易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关键点。随着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强化,“文化营销”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可以认为“文化营销”是国家贸易最基本的先行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应运用好“文化营销策略”为产品通往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化营销”的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引入我国市场之初就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我国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强劲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鳌头,这与该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直接相关。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
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责令可口可乐厂关闭……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二、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主题餐厅”是一种源于欧美的餐厅经营模式,除满足纯功能性的基本需求以外,它主要通过文化嫁接的方式,以创造一个或多个文化主题为标志,使餐厅内所有结构、形态、照明、色彩、材质及陈设等传达独特的文化信息,促使主题成为容易识别的餐厅特征和消费刺激物,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情景体验需求。可见,主题餐厅具有浓郁的文化基因和烙印。主题文化以主题产品为载体,借助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以及颜色和声音形成的氛围等反映特定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内容,因此,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综合体。而文化营销正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通过产品载体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上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深层次的营销方式[1]。
二、主题餐厅运用文化营销的重要性
(一)具有标志性作用
主题餐厅的经营管理者常常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而忽略了主题文化是主题餐厅的标志性符号这一重要性。事实上,一家成功的主题餐厅,可以让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一种标志,甚至包括独特的餐具、灯饰、壁画等。往往提起一家著名的主题餐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标志性物品以及系统符号,这些主题文化的“标志物”具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功能”,最终使客户产生这样的感觉和认识,即到某主题餐厅必须看某一主题,进而体验其主题文化。
(二)凸显体验性作用
主题餐厅融合了生活、文化和时尚等元素,依托其营造的浓郁氛围吸引消费者不仅仅是品尝菜式的“色、香、味”,而且还要体验与众不同的就餐环境和“独特”与“神圣”的餐饮文化,以便满足体验者的心理与情感需要,使其摆脱世俗的琐碎、单调、乏味、紧张与压力。从时空的转换来看,无论是消费者受环境的吸引而沉醉,还是被新奇的创意所震撼,或是被某道菜的美味、某项服务的特色所倾倒,这些由日常的生活环境到主题餐厅魔幻式的体验都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进而改善顾客的心境。换言之,顾客消费的就是体验与众不同的标志性“主题”,当顾客认可“体验价值”并愿意买单时,主题餐厅自然可以获取高于同档次其他餐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
(三)强调从价值和情感上与顾客沟通
与普通的产品营销不同,文化营销能够通过挖掘主题餐厅的文化价值,将文化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从价值和情感上与客户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有助于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产生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餐厅与顾客形成强大的情感共鸣和内聚力,最终使顾客对餐厅产生信赖和依恋,自然引发广泛的口碑宣传效应,增强顾客的回头率。
三、主题餐厅文化营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少餐饮经营者积极涉足主题餐厅的创建与管理,一方面,主题餐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的优势越发明显,成为规避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与诸多传统的餐厅营销相比,主题餐厅的文化营销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餐厅的经营风险陡增。
(一)盲目追求主题文化
主题餐厅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主题,主题是餐厅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在确定主题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细分,这直接关系到餐厅主题的创意设计、经营管理、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环节。主题文化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均是体现某一领域的特定文化,关键是选择的主题文化能否被潜在顾客接受。目前,我国很多主题餐厅在主题选择方面存在市场调研不完整、缺乏客观的竞争环境分析、定位模糊甚至错误等问题,往往片面追求“新、奇、怪”,缺乏积极意义[2],造成餐厅硬件设施建成后常常不受消费者欢迎,而真正的主题餐厅应该更多地突出表现在文化内涵上。因此,可以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确定主题餐厅的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主题。
(二)主题文化缺乏塑造
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餐饮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主题餐厅营造的主题文化承载消费者精神上的寄托,在为消费者提供饮食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文化的需求。顾客强调餐饮文化,要求餐厅提供融食、情、意绝妙搭配于一体的餐饮体验氛围,这样有助于消费者品味美食的精髓。主题餐厅的魅力在于让文化因美食而延伸,让美食因文化而更具深意。然而,主题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经营者往往对餐厅文化内涵的感悟较为肤浅,过度强调表面形式,导致对主题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度挖掘,这样显然很难塑造和凸显餐厅的主题文化。另外,主题文化的塑造往往需要依托餐厅主题活动这一载体。例如,针对汉文化主题餐厅,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授和汉服的展示等活动,则可以为喜爱汉文化的消费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汉文化主题的塑造。
(三)主题文化变现力薄弱
有了生动的主题,如何将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主题餐厅经营过程中主题文化的表现手法较为单调,缺少主题互动活动。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餐意境,它紧密围绕特定的主题做到与文化、食品、服务、环境等全方位的衔接,为顾客营造突出的、强烈的主题感。此外,“以文化为主题,以餐厅为载体,以体验为本质”的主题餐厅必须能够使顾客融入“主题文化”中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主题餐厅。而我国的餐饮业正处在“标准经营时代”,提供的产品大多是传统化、模块化的,所以主题餐厅必须要在“差异化”“人性化”和“主题化”上大做文章,努力增强“主题文化”的变现能力。
(四)主题餐厅生命周期短暂
一方面,主题餐厅追求的“新、奇、怪”为其发展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在夹缝中生存的主题餐厅既遭遇众多的酒店、普通餐厅和大宾馆的冲击,又受到正在兴起的快餐业的挑战,还承受传统餐饮习俗以及挑剔食客的压力,能否长久立于餐饮行业的不败之地值得深究和探讨。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总有或长或短的生命周期,因为主题餐厅是一个整体性实体,要从建筑设计、装潢施工、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主题化,所以当生命周期终结时,就要求餐厅进行主题的改造乃至整体性的变换,其转换的成本与难度必定大于标准化餐厅。此外,由于消费群体的制约,主题餐厅短暂的生命周期不仅加大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等决策的难度,而且直接影响到餐厅的投资回收周期及经营风险等。
四、主题餐厅运用文化营销的对策
主题文化营销作为更高层次的营销方式,其重点不再是具体的产品或某一个品牌,而是主题中蕴含的独特文化,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某种文化对顾客消费行为影响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产品和适当的主题促销活动满足顾客内心的愿望和需求。
(一)合理界定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的选择要建立在市场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并且符合目标市场顾客群的消费水平和需求状况,同时兼顾具有人文理性精神的精英文化与具有商品性、娱乐性特征的大众文化,实现雅俗文化的交融。在实施主题经营模式前,要根据地理位置、企业实力、本土文化等因素,找准市场、选准主题。针对主题模式,一种是将餐厅整体形象进行彻底的统一,并在外观建筑、内部布局、产品选择等方面贯穿同一主题;另一种是推出一种以上的复合主题。一般而言,主题餐厅最好形成单一主题模式,若餐厅单一主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也可以形成复合型的主题。无论定位于何种档次的餐饮企业,任何一种主题模式都需要表现出消费与文化的结合、利益与情感的和谐;否则,形式与内容的偏差最终将导致餐厅经营误入歧途。此外,菜肴的档次与质量、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气氛的渲染与烘托、服务的标准与实施都必须与主题文化相统一,这样才能适应特定时期的消费水平,满足目标顾客群的价值需求。
(二)深度挖掘主题文化
主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选择了某项主题,就是选择了经营某种文化。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要求主题文化不仅体现在餐饮产品或服务上,更应体现在整个餐厅价值链的全过程。为此,餐厅要在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注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培养,科学和艺术地挖掘文化、设计文化。例如,针对主题餐厅的设计,关键在于将主题文化的各种元素融入餐厅的建筑设计、环境装饰、经营空间、服务过程、管理系统之中,形成凝聚于主题品牌中的产品新形象。另外,在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定位、产品开发、服务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提供服务等流程中主动渗透主题文化,提高文化含量,以主题文化构建餐厅与顾客以及社会公众之间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同时,在表现手段上,可以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设施和技术包装餐厅环境,从而达到激活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目的。例如,“风波庄”主题餐厅努力将主题文化渗透到消费环境的设计中,为顾客创造一个快意恩仇、行走江湖、豪气冲天、行侠仗义的武侠环境[3],在这样的场景中,顾客可以体验武林氛围和充当“大侠”的和满足。
(三)充分表现主题文化
主题文化的表现要突出“动静融合、以静衬动、相辅相成”,即将餐厅的建筑特点、装饰、气氛、菜品等硬件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对接。首先,主题餐厅提供的服务、菜品以及环境都必须是主题文化的表现载体,这种多样化的创新产品形式必然有助于加深顾客认识主题餐厅的文化内涵,进而为餐厅赚取高额的“主题溢价”。其次,主题餐厅较强的“体验性”决定了有必要将顾客融入个性化的“主题文化”的服务活动中,从而促进顾客对餐厅产品服务的亲和力和忠诚度。为此,主题餐厅宜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发顾客参与性较强的互动项目,增强顾客亲身体验的经历,拓宽交流交际的平台。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形式、文化符号等的点缀,形成一个主题文化的氛围。再次,为了突出表现主题文化,还要强化全员文化营销的意识,运用文化力量影响和感化员工,注重培育主题型的人才队伍。最后,在成功塑造主题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主题餐厅还必须善于借用文化的力量进行宣传造势。如通过热心公益事业、公益广告、投身生态保护、开发绿色产品、推崇绿色服务等措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用文化的感染力和高尚的亲和力赢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同。
(四)持续发展主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