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考完试之后,于是我和朋友们决定,一起去爬山。
我们顺着芳园的那条路向上走,看着周围陌生的景象,我“脑力风暴”一下,貌似没有走过这条路。“哎?这是盘山公路吗?我怎么没走过?”“我们是爬山,又不是登山,是顺着山路向上爬,而不是绕着山路走。”听着朋友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莫顿亨特被困在山上的悲惨遭遇。但碍于情面,又不好扫大家的兴致,只好不情愿的答应。
山脚有一条崎岖的小路,小路边有用铁丝钩的围栏,旁边的枯树枝桠杈不时地刮住我的衣服,勾住我的双脚,阻碍我前进,给我上山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还没开始爬,我的心底就已经开始没了底。
第一座所爬的山,又小又好爬,不到一会就爬上了山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休息了一会,又继续爬第二座山。山越来越难爬,况且山上还有一些未化的积雪,给我再攀爬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少困难。在攀爬时,冰冷的岩石一直在刺痛着我的手,到了最后,我的手全部的覆在了雪上,一点点的失去了知觉,变得僵硬红肿,种种原因致使我停滞不前。看着她们已经快要攀上了山顶,我不想打扰她们,但如今我被困,也只好向她们求救。听到喊声,她们立刻转身,向我一点点的挪过来。“我,我想下去了。”“不可以。马上就要到山顶了,如果下去时,一不小心失足了怎么办!”“但……但我真的爬不上去了!我要下去!我要下去啊!”“山上是有路的!你要相信我!”只见朋友们把手伸向我。“放心,我们不会丢下你的!快,把手给我。”我只好颤巍巍地伸出我那只早已冻僵了的手。“现在,抬起腿,跨上来!”“太高了,我怕……”“没事!勇敢一点!”看着朋友们,想起了莫顿亨特所说的话。“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双腿使劲向岩石一蹬,接着她们拉我的力气,我翻过那块岩石,我爬上来了!
在接下来的攀爬过程中,我又开始鼓起勇气,始终不放弃,终于,我在山顶上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这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我不禁感叹起来。梦想正如山上的美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定有未化的雪还冰冷的岩石,但是梦想如果只是梦和想的话,是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必须要有自身的努力拼搏,这样才能向着梦想迈进。我回望着那一座座起伏的山,再看看脚下的路,我坚信,我会越走越坚定。因为我知道,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召唤着我,在等待着我!同学们,走一步,再走一步吧!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瓦房店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二:时金歌
二模的成绩出来了,代表的是自己前段时间的努力——结局,很不理想。
一直,一直都没有去班主任那里看成绩单,表面上的不屑试图掩饰心中的不安,我知道,很差。
可是,这终究是事实,要面对的事实。当语文分数下来后,心情便糟糕透了。语文——我一向的强项,可连强项都畏畏的退后,“81”这两个数字赫赫的排在我名字的后面,心里“咯噔”一下,开始隐隐作痛,这次,还是我上初三以来,第一次,考的这么差。
“怎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我已经自问了千万遍,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还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这学期,我真的真的有开始努力,我清楚,只有这一年拼搏的时间,我知道,中考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可努力的结果,居然是这样。于是,泻了气,想到了放弃,也许,我已没有了动力。爸妈关心的眼神,老师干涩的嗓音,他们都那么努力,想把自己最好的奉献出去,可是,我令他们失望了,爸爸听完我成绩后的叹气,妈妈百讲不厌的唠叨,老师的一言不发,这一切,让我体会到人生的最低点。真的很暗,很沉。
前几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起点》,话题作文,呵!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写得灿烂阳光,豪情壮志的,可这次,又怎么写呢?笔调在本子上不禁一点点流露出伤感。还起点咧,都终点了。最后,我写了个后记,是跟语文老师道歉的话,本子交上去后,不禁猜测老师看后是什么样的表情,会说怎样的话,是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没关系;还是只在本子上写个日期,然后不了了之。当然,想到更多的,都是后者。
本子发下来了,第一次如此神圣的翻开本子——“老师没有责怪你啊!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太注重结果,只要努力就行了。"我看完一遍后又看一遍,刹那,心里的压力瓦解成委屈,象是迷路的小孩终于找到家一样,心里终于找到了决堤口,想哗啦啦的让心里积累的洪水一次流掉,然后对着它挥挥手,说再见。
眼眶红了一次又一次,可我总紧握手心,强忍着,有时,我会想着:“哭吧!哭完后,再开始。”可我不要,这次差了就是差了,没什么好哭的,收集起这次的经验,抬起脚,向前走一步,我会发现海阔天空,再走一步,才发现失败的后面,却是起点——另一个新的起点。
把紧握的手心舒展开,原来,除了深深浅浅的指甲印,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在新的起点中,我要放松心情,迎接每一天,一步又一步的走下去。
我是一个爱好钢琴的女孩,拥有比平常人高的音乐头脑,当我接到老师发的乐谱时,总是有些自豪我拥有的,只有自豪感。可这一次接到乐谱一阵晴天霹雳盖我头上,乐谱太难了。
刚开始接触乐谱还能适应,可是到了曲子的部分,我怎么弹都不会。焦急与浮躁使我自卑,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不想学了,爸爸妈妈却只是说我可以。我可以是在之前,可是到了现在,我还可以吗?
老师教的越来越多,我不会的也越来越多。我的后退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我本以为老师会做出什么惊人的手段,但是,从老师那得来的却是慢慢练。
慢慢练是什么意思?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弹吗?不,不行,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及充沸的精力,于是我对老师说,我想讲课程向后推。老师并没有同意,只是把我带到了只有我们两个人的钢琴教室里,我坐在钢琴椅凳上,老师给我讲,“不要以为慢慢练就是浪费时间,它可以是细心,踏实的意思。”我半迷半懂得点点头,心里一直琢磨老师到底在想什么。
接下来,老师讲乐谱放在钢琴上,先是让我听一下完整的旋律。我闭上眼聆听那动人的旋律,顿时有了信心。过了一会,老师停了下来,问我感觉怎样,我就像埋在地下17年的蝉刚刚出土,又说不清的激情,真恨不得马上学会。于是老师让我把手放在钢琴上,先弹出会弹的部分为自信充电,剩下的部分才有耐心。老师一只手指着下个要弹的音符,一只手纠正我的错误,嘴里不停地说:“Do对mi”,“mi。si对re。sol”。我一个一个音的绷,虽然有些迫不及待,但有了老师的安慰,我终于将这首曲子完整的弹了出来。原来这一切都那么简单。
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事让你停在原地不动或放弃。但只要慢慢挪着脚步,一步在一步的向前走去,终究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而在成功后再回头看看。原来走过的路上都有一个指向标让你走向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不要认为慢,但走出来后,路的漫长会让你吓一跳。
1.找准作文中记叙描写的重点。
2. 在确立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题解
三国演义中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写作时也有三个“好兄弟”,能帮我们把作文写
得更生动,他们就是作文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今天我们学习怎样把它们很好地用到作文当中,去写好一件事,特别是把事件中最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写出来,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交换,让你的作文充满打动读者的力量。
二、 原题回放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最触动我心灵的是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散步》记叙的是全家的一次散步,最触动我心灵的是家人意见不同时“我”的重要性;《冬夜的灯光》记叙的是“我”的一次出诊经历,最触动我的是出诊路上寒夜里引导“我”的灯光。写一件事,关键是把最触动自己的因素写细腻,写深刻,请你试着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努力把触动自己的情节、细节或者感悟写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写记叙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题目自拟,尽量表达写作的重点;不少于500字。
针对作文要求,很多同学选取了一件事情来写,来龙去脉基本能交代清楚,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没有充分地表达出灵魂深处的感受,写得还不够生动细腻,更谈不上深刻,比如大家手中的这篇文章《捉蚂蚱》,选材很好,但是在记叙、描写、议论上还存在许多遗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很好地修改一下这篇作文。
三、 课文领路
展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片段,问题设置:文章为了表现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
理,可以重点写爬下悬崖的过程,作者却为什么屡次强调“我”“恐惧、害怕”的心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预设答案:“我”越是恐惧害怕,下不来悬崖,对爸爸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引导领悟就越发深刻,用心理描写为下铺垫。可见,记叙描写的重点都是为表达议论做准备。
表达文章的中心,要与记叙的事情紧密结合。
比如《散步》,作者由一件小事开篇,结尾写道: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本来是背着一老一少,在作者眼里怎么变成了“整个世界”?这个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虚写,用象征表现了作为中年人肩负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重大责任感、使命感,背着老人、背着孩子,幸福地走着。这句话很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可谓神来之笔。
试试你会给《捉蚂蚱》这篇作文改个结尾吗?
四、达标拓展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怎样给文章起个好题目呢?既要简洁明白,又要突出中心。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用“我”感悟到的哲理当题目,而不仅仅写一次冒险脱险的经历;《冬夜的灯光》不是用“一次出诊”做题目,而是选取 最温暖“我”的心灵的“灯光”做题目,快去试试吧,给你的文章起个好题目,擦亮文章的眼睛。学生思考,修改交流。
五、小结
记一件事,找准记叙描写的重点,把这个重点写丰满了,文章自然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
附:作文《捉蚂蚱》片断与升格
有一年秋天,我和奶奶还有杜亚琪去了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野,只见到处一片金黄。这时,收割机正好到了我们的地里。奶奶去帮忙了,我闲得没事,就想到割过的地里走走。到了地里,只见有一个绿色的东西忽然从我眼前跳过,我当时很疑惑,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呢?于是,我为了能搞清心中的疑惑,开始趴到地上,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我慢慢地移动身体,仔细地盯着地面不放,生怕放过一个生物。这时,我忽然看到了一个活动的东西,以为找到了心中的疑惑,可一看,原来是只蜘蛛啊!蜘蛛不会跳,自然不是我要找的东西啦。之后我看到了又一个绿色的东西从我眼前跳过,是蚂蚱!我高兴极了!立刻来了劲儿,一下子捉住了它。升格修改:我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身体,微微俯下身,那个调皮的小蚂蚱神气十足故意也往前爬了一点,正当我准备出击捉住它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却灵活地一跳,反倒把我吓了一大跳。它得意洋洋地回头“瞥”了我一眼,嘿!向我挑战呢!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感觉、感受更深化一层,即向感悟转化。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一下课文作者是怎样感悟的,进而指导习作
例如:我们在初中一年级学习的(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都是有关感悟人生的文章。《在山的那边》,作者由现实中的一座座山,悟到了在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由越过一座座现实的山看到大海,感悟到了只有克服一个个困难、障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由回忆小时候爬山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这件事,感悟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上述这些课文,作者都是写了一些生活中的很小的事和物,但从这些微小的事和物中,作者通过思考,都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为了提高学生由感受向感悟的转变,教师在教这些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吃透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地进行描写这些事和物的,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事和物进行感悟的。
等到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的感悟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些迁移片断训练。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它们往往能够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认真思考,从中任选一例,说说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我在完成《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听后稍加思索就开始了写作,有的写《猪》,有的写《老鼠》等,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都比小学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由猪的好吃懒做感悟到了人不能像猪那样懒,要勤奋耕耘,奋发向上。由老鼠不劳而获,悟到了人的一生不能向老鼠那样坐享其成,人不应该贪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由感觉、感受向感悟转化,进而指导习作
作为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感觉、感受向感悟转化呢?
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感悟出来的。作为教师,在你的工作、生活中肯定有酸甜苦辣的事情,你一定也看到过社会上的一些感人的、或者丑恶的现象,你可以把你的观点、看法讲给同学们听。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访问,体验人生,感悟人生,。
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是写感悟作文的基本方法,观察体验是积累生活,也是积累感悟,为此,我有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到街道、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观察农村的社会生活。有的学生回来后就把自己在社会上看到的情景写出来,再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写得很有特色。例如:一位学生写到他在路上看到一位乞丐乞求的情景,他就感悟到:乞丐的产生只是乞丐本人造成的吗?写得发人深思。
再次,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进而得到感悟。
大自然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文章,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带领他们走出去,去体验、观察、感悟。对孩子们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三、提高感悟的意识性,促进感悟能力的形成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去领悟的能力。只有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教授给学生感悟策略,提高学生感悟的意识性是提高写作感悟作文的有效方法。根据我这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我们教师可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促进良好感悟能力的形成。
学生知识的数量的多少是产生感悟的基础,学生知道的知识多,他的感悟能力就会提高,为此教师可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纸﹑杂志,多看事实新闻。例如:每天上午12点的《新闻30分》和晚上的《新闻联播》可让学生观看,以提高学生对时事的了解。
2.进行感悟能力的训练。
鲁 迅
记得这样一个温馨的场景,在内山书店,一位囊中羞涩的工人想要买书却不能,这时候鲁迅先生热情地送了一本书给年轻人。鲁迅先生的关爱永远地留在了青年的记忆中,使他日后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充满无畏与坚定。也忘不了鲁迅对青年作家萧红、萧军的帮助,他们第一次见面,先生就给了这两个从东北流亡过来的年轻人20元钱,钱币的体温让两位生活无着的年轻人对人生又充满了希望。(节选自兰州满分作文《雨露》)
张海迪、史铁生
素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张海迪,也曾一度消沉,甚至服用过大量安眠药。后来她却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闻名世界,成了中国残联主席。震撼国人的史铁生,虽然在地坛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母亲的教诲激励他带着勇气上路了。一个在轮椅上写作的人,终于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节选自青海满分作文《带着勇气出发》)
阿迪力
一步影响一生。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可见,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新疆达瓦孜艺术的第六代传人――“高空王子”阿迪力在“念慈庵阿迪力喀纳斯走钢丝活动”中成功走过长度达1500多米的钢丝。如此高难度的“高空走绳”,他是如何走过来的?对于身处436米高空的阿迪力来说,每一步都决定着成败。一步一步又一步,他的神经高度紧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走着,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节选自福州满分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达・芬奇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画被世人熟知。为了实现自己成为画家的理想,他用行动来诠释什么是成功者。为了练好基本功,他曾不停地画那个外形单调乏味的鸡蛋。他常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他所憧憬的幸福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节选自北京满分作文《日积月累》)
贝多芬
我还想到了你。难以想象,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耳聋了怎么办?贝多芬啊,你用坚强向我们说明了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与妻子离异,紧接着耳朵又开始失聪,当这些不幸压在你身上时是多么沉重!何况,你是一名音乐家。但是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使它向你屈服,你创作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让世界为之震惊。你终于微笑了,那绽开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节选自绍兴满分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正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作文能力,最终要从阅读教学中找突破口,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才能解决阅读教学为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和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问题。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浅谈如何将阅读教学引入作文教学。
一、搜集课本素材,拿来为我所用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也说,作文即生活。可是,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所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外,还有中外名著、影视节目、报纸杂志等等,而教科书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因此,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是新课改中每个教师首先要做好的。
我们可以在课本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课文内容,积累作文素材。如学到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与“如何对待困难”这类话题作文联系在一起;学到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歌,可引导学生将它与“理想”这类话题相结合。还可以与学生一道把属于同类话题的课文归纳在一起,便于写作时选择性地使用。对于那些摘选的名著,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了解原著,并撰写读后感,进行专题讨论。如果是有一定解读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研究性阅读,通过确定专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讨论交流等途径将阅读推向深入,锻炼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积累文化底蕴。胸中藏有锦绣,文笔自然生花。
从初一到高三共12套教材中,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包括行文思路),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中学生上的创作需要。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本阅读中搜集作文素材,“拿来”为我所用。
二、积累优美词句,夯实作文基础
优美词句的灵活运用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典故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形成语感,令你在表达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藏丰富,妙语连珠。好词句的应用,能使我们的文章骤然增色,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阅读文章中,大多词汇量丰富,语句优美,如周国平的《人生寓言》一文中,就用了“皎洁、得失之患、忧心忡忡、慷慨、多愁善感”等词语,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尝试着造句。词语造句表面看起来简单,但要造出一个好句子,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含义。同时,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优美词句,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笔者认为,在每次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词语,让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教师所呈现的范围的,则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通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练习,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熟练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逐渐彻底克服了习作时觉得无话可说的困难,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会浓厚的兴趣。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只有引导学生天天积累,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练就深厚的语文底气,才会厚积而薄发,在写作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思维才会持续闪光。
三、加强作文仿写,感受写作轻松
实际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模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使理解转化为运用,吸收转化为倾吐,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写作的轻松。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仿其意。意,即文章的立意、中心。如学了七年级(上)“至爱亲情”这个单元中的《风筝》《散步》《散文诗两首》《羚羊木雕》等课文后,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长辈,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真实、独立、客观地表达“我爱我家,我爱亲人”的感情,力求达到“我手写我心”的要求。
二是仿其格。格,即文章的思路、结构。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通过学习七年级(上)《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这些文章,学生学会了使用“总——分——总”的写法;通过学习《山市》,学生明白了要想突出文章中心,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应略写。经过日积月累的仿写训练,学生作文就显得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而不只是一味地罗列材料。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互动教学
理想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创造。
一、互动式语文教学的平台是角色平等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对话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彼此的态度都必须是真诚的,教师要放下高于学生的架子,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意见。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提出三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列出“从这篇课文中你能悟出什么样的生活道理?”“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几个字作标题?”等问题,然后围绕这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讨论。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所以讨论时积极性比较高,思维能充分展开,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二、互动学习的角色关系
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实现语文互动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一个合格的课堂引导者要在充分文本阅读基础上,合理营造氛围,让学生置于其中,然后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进行阅读评价。只有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才能在文本中体会到人世间真善美的真谛,对他们的人生才有所教益。
三、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朗读的互动,也有阅读的互动;有作文腹稿的互动,也有作文批改的互动;有单项训练的互动,也有单元小结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有时还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担当“小先生”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或课堂辩论。
四、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学习的具体实施
怎样才能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交流―互动”的教学境界呢?我认为阅读教学互动应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完成:读―悟―交流沟通―赏―评。
读:教师读、学生读,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对话。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文本语言的熏陶下,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信息,培养语感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他们对各种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这就离不开与文本的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成为进一步对文本进行合作探究的前提。
悟:对话中,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体会,深入文本内部,产生超越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进入感受情境。当然情境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弥补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如教《背影》时,可举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下岗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现出笑容、母亲打着瞌睡坐在书桌旁陪因复习而晚睡的孩子等,都能让学生情感上对父母之爱产生真切感悟,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在铁道边爬上爬下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所感动……
交流沟通: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将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每个学生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其间,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及时调控、画龙点睛的点拨,帮助学生形成更有序、有效的意义建构。
赏:通过交流沟通,掌握知识,升华文本,使学生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同时产生超文本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师生阅读水平、思想认识共同提高。
如教《杨修之死》一课时,有个学生认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多次感慨“知我者,郭公也”,郭公,指的是郭嘉,曹操很重用他。为什么对郭嘉就不“忌”、“恶”,甚至起杀心呢?可见,杨修并非因才遭嫉,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没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他的死,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这个学生新颖的观点对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是启发,使大家加深对“杨修之死主要是性格上的弱点引致”的认识。
评:师生共评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表现、教师在互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情,关系教育成败。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语文阅读教学只有真正改变呆板、陈旧的“满堂灌”,真正解放学生,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让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中产生智慧之光。我们要创造的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在语文课改的春天中成为语文教学的弄潮者,为语文教改掀起朵朵浪花。
参考文献:
一、语文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沃土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并不单指其工具性一面,即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种能力,它更包含着更广阔的人文思想内涵,从品德到价值、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从生活到追求、从生存到意志……包含于“三生”的各个层面。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必成为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三生”作为人的素养和发展的核心,决定了它必成为语文教学的内涵,当语文教学渗透“三生教育”时,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材中的精美文章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优质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作品多为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认真阅读这样的作品,对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意志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上实现课内外信息的重组,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以情动人,这样的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状态。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循着“三生”主题漫步在语文新教材所呈现的文学海洋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闪烁着“三生”光泽的作品。比如《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热爱生命》、《谈生命》、《伟大的悲剧》、《斑羚飞渡》等课文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狼》、《伤仲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给人生存的启发;《劝学》、《童趣》、《竹影》、《散步》、《给女儿的信》、《我的信念》等文中充满了生活情趣,给人生活的品味和熏陶。当我们利用好这些好素材,扩展到其他课外的美文,结合到生活中的实践,语文课会更有灵性,学生的生命观、生存意识、生活观也会“潜滋暗长,生生不息”。
三、在作文教学中借助“三生教育”的理念夯实内容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与创造。作文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广阔的大自然,无时无处不是作文表达的源头活水、不竭源泉。只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感悟,善于留心发现、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心中有了一定的生活表象与素材积累,作文时就不愁没话可写。这正体现了“三生教育”观的核心内容,融入“三生教育”的作文教学将会使文章更有血有肉。
1.注重读写结合,迁移生活。经典文章也是来源于生活,当学生有启有悟,具有理性认识,对生命、生活、生存有间接的思考(我常让学生写读后感),其中的感悟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相结合更有火花。如学了《散步》一课,就让学生写读后感,即使是一句话也行,写完进行交流,回家必须散一次步,记录行程和体验,要求真实。再交流时,学生各有各的经历,发言非常活跃,有的写和小表弟散步,淘气死了,像在放牛;有的写和爸爸比赛单脚跳;有一位同学写到“散步是家人沟通的桥梁”。各有情趣,有体验有思考,真实有味,生活的气息飘香课堂。
2.注重时政关注,大胆发表看法。一周之余我总会给学生一段时间“播报”本周新闻。特别是奥运期间、5.12大地震期间更是课前每天一播,学生收集了许多素材,发表了许多见解。在其中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结合更密切,写作文就不再是无本之木,而是“自有源头活水来”。
3.作文题目不死板,尽量布置自由作文。许多老师喜欢用现成的作文题目给学生写,甚至在七、八年级就用各省市中考题目给学生写,学生就坐在教室里胡编乱造,情虚意假,越写越烦。有的教师甚至假期作文也是先定了的,应付式作文就产生了。其实自由了才没有厌弃心理,在灰色心情下的创作不也是灰色的成果吗?
4.写日记也很重要。写日记是生活积累、体验、感悟的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发泄场。写日记习惯的形成对一个人一生心理平衡很重要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语文教育应该努力培养记日记的习惯。
她五岁半了,这个夏天,我们开始送她学游泳。都说学得越早越不怕水,大概我们还是送晚了。她每天在游泳馆大厅见到同学都欢天喜地,可是老师布置:“在水里憋气5秒钟。”她回家一次也不肯做。我找出脸盆给她示范,她惊叹:“妈妈还会在水里吹泡泡。”但自己缩在沙发的边缘处,死活不肯过来。
第六节课的早晨,在通向游泳馆的路上,她说:“妈妈,我肚子疼。”
我一惊,立刻蹲下去给她揉,问她:“是吃胀了吗?怎么个疼法?”
她摇头:“走一步一疼,再走一步还是疼。”
揉了半天:“好点了吗?还疼吗?”她摇头:“还疼。”
这一天安排了游泳课和围棋课,现在我打算全取消:“那回家好不好?”疼狠了就得上医院。
她摇头又摇头:“不上游泳课,上围棋课。”
我……多少明白了。
我妥协了:“好吧,去上围棋课吧。”牵着她的手,向最近的公交车站出发。
这附近稍稍超出我与她的生活区,这一条路,有一点点新鲜的趣致感。小年立刻忘了肚子疼的事,一边东张西望,一边皇帝似的张口即来:“妈妈你给我讲个故事吧。”命题作文,“就讲小树苗吧。”
我们已经走到了公交车站,站在一棵中等身材的樟树下,燥热空气里,它隐隐含尘的味道让人安心。我说:“好,就讲这棵树吧。”
“当年呀,妈妈也是小宝宝的年纪,从其他地方搬家搬到这里来。这条马路才刚刚修好,在两边种下了好多好多棵小树苗。喏,这就是其中的一棵,和当年的妈妈一样高。”我伸手比比小年的头,小年很兴奋:“和我这么高吗?”
我肯定地说:“是的。”那时,随着父母工作调动,我离开郁郁葱葱、依山傍水的大学校园,一下子掉进这轰轰烈烈、满目红尘的大城市。这一条路,曾经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地,盛夏时节有如旷野,光秃秃地反射着炽烈的白光。小小年纪的我,顶着烈日来来回回,像天谴者被弃置在滚烫的沙漠,像圣女贞德被缚在火刑柱,像受控的女巫被迫穿上滚烫的铜靴,热,从四面八方一起焚烧着我。而所有的树木都是新植的,伶仃如筷,在路面上投下的身影像淡笔的墨痕,完全提供不了一道可能的阴凉。“那时,这些小树苗都很小,不能遮阳,每天妈妈在这条路上,都好晒哦。”
“后来呢?”
“后来,小树苗长大了。你看,我们都能在树下乘凉了。”我抬头看看,它不够大,而且可能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但,已经亭亭如盖,并且一棵一棵,连绵成荫。这不再是一条火刑街,这是一条温柔的林荫道。
“要让小树苗长大需要什么呢?”我问。
她说:“浇水。”
我说:“是的,但最重要的,是时间。”我想起游泳馆的墙壁上,挂名馆长、前世界游泳冠军写给家长的一番话:“大概十四节课左右,孩子就能掌握基本的游泳技巧。但基于体质、年纪和协调性的差异,有些孩子会需要多几节课。请给孩子一些耐心,不要着急,让孩子慢慢发现游泳的乐趣,孩子一定能学会游泳。”
我猜,她明天不会肚子疼了。我还猜,以后,还会经常地、偶尔痛一下。我更猜,不一定针对游泳,而是所有让她畏难、烦躁或者苦恼的课程面前。
没关系,我打定主意不说穿,不催她,即使控制不住情绪,也下定决心不放弃。
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年轻时候一懒散,无非意味着,成年之后,要用十倍的时间精力来补课。
我只准备慢慢的,容她自己决定调整、适应、接受直到爱上。就像那些三十年前的小树苗,它们是不是也绝望过,觉得自己永远长不大,是不是也承受过太多路人的等待、失望及焦灼?
而每一棵树都如此长大,正如,每个人。
【关键词】写作教学;感悟;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想要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生活、挖掘素材、训练学习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走个性化之路,展现自我,写出个性化作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一、引导学生悟课文作者之悟,进而从中受到启发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年学习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提出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寻找规律,为培养读写能力打下基础。
以“基础训练”为抓手,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训练目的
教师要把握课标要求,充分钻研教材,明确“基础训练”各项练习的目标,课堂上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恰当地指导学生练习,准确无误地达到训练要求。如:七年级《看云识天气》一课中,训练问题主要有:一是本文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哪些形态及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有何关系?二是课文在介绍云时,先从 写起,进而说到 ,这样由 及 ,由 及 地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方向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二)注重训练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一类以巩固知识为目的,即通过丰富具体的材料,对课文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训练;另一类则是以运用为目的,即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如《在山的那边》一课,训练内容有:你是怎样理解诗中的“山 ”和“海”的?读后你明白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这是以巩固知识技能为目的的训练。又如:以“找终于见到大海 ”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这样不但能通过实践运用提升技能的拓展训练,而且也能升华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训练要有梯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前后照应,有意识地将训练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适时引导学生揭示规律。如《我的叔叔于勒》拓展材料为《银行里的男孩》,主题之间有对比作用,一是金钱至上的人情冷漠,一是陌生人之间的热切关怀。在实际的训练当中学生发现特点,悟出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后,教师适时帮助学生进行一些运用练习,以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四)注重训练的效率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强实际运用练习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应用练习,切实提高训练效率,进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与方法,达到深刻认识的目的,为提高写作奠下基石。
学生一旦悟出规律、总结经验后,教师即兴安排一些迁移片段训练。询问学生: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它们能够给予我们启示,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同学们,请你们也认真思考,发散你的思维,用我手写我心,从中任选一例,发表你们的见解,好吗?
二、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由感知、感受向感悟升华
(一)教师与学生同堂共写同一题目,不仅是对教师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锻炼,也不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种事例型“下水作文”适宜在学生写作前呈现。这样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选择材料、选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范例。让学生能够消除畏惧心理,理清作文思路,开启思维,找到写作的路径,产生创作的激情,同时起到预防学生写作的困难,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悟出来的。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种种经历都讲给同学们听。
(三)指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人生,积累生活,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写出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进而得到启迪。
三、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必须培养养成“悟”的习惯,一旦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才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教师个人的看法,而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探究作品,结合生活体验,形成独特见解,同时要把激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民主、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情绪才能高昂,才可能做到独立思考,才能倾听老师及同伴的不同想法,才能升华“悟”的潜能。
(二)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教师在讲授课文前,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并根据本课的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一定层次和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思考。如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人物认识,从本课中有哪些收获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回答问题,愿意说出自己的心声,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在揣摩中品味语感
语感的特征决定了人们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感受。特别是那些精妙传神的词句,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词句分析品味。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一个巨大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学生不难理解,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地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是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语感增强了,理解自然也就深刻了。
(四)在合作中感知文本内涵
语文教学,主要的教学材料自然是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体现了国家对该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过分依赖教材,就会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过于单调,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智慧。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寻找积累课程资源的多种途径,并适时地用于教学注意总结存储,扩展语文课程的信息容量,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将会有利于学生。以我从教二十余年的经验,寻找积累课程资源有以下几种途径。
(1)以本班、本校、本地学生优秀作文作为教学资源。现在的作文(现代文)教学的范本的水平和本班学生差距过大,或者是范文所涉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本班、本校学生相差甚远。对于远离自己生活的文章,学生的兴趣是有限的。要补足这个局限,办法就是在本校、本班学生作文中精选优秀的篇目,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使之具备一定的水平,然后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经验证明,这种范文学生比较感兴趣。原因就是这些范文所表现和表达的事和物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觉得有亲切感。这样,学生优秀作文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课程资源。
(2)教材中的漏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编写教材虽然是非常严谨的。但百密一疏,难免偶有漏误。这些漏误,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第8段最后有一句话“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直跳。”就有一处漏误。用“瘦骨嶙峋”去修饰“胸腔”,显然搭配不当。
我在发现了课文中的这个疏漏以后,是这样处理的:在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我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第8段――“第8段中有一句话是有毛病的,请你找出来。”有些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后,发现了。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我又让学生讨论:“我们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三点结论:①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用词造句要注意,要避免出病句;②书上也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正确;③遇到词义、句意难理解时要借助工具书。由以上案例可见,教材中的漏误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
(3)“乡土文学”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为了拓宽语文教学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我们可以把眼光瞄向“乡土文学”。“乡土文学”包括民间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歇后语、民间俗语、民间歌谣等。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让学生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乡土文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试着去民间搜集整理(但要求不要高),借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深入接触社会的能力。把“乡土文学”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
(4)教师的经验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论是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方法的运用,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在给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记叙文分段的时候,我总结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划段可以先从部分着手。文中故事情节最紧张、场面最热闹、写得最详细、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最尖锐的部分,就是部分。然后从部分往两头着手分段,简单多了。我把这个经验教给学生,他们做起来果然省事多了。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经验是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
(5)网络下载资料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课文朗诵录音,可以下载课文及作者相关信息,可以搜索可以作为范例的文章,可以寻找相类的文章作对比阅读,还可以下载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这些对教学都大有帮助。
教学是没有止境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利用。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教科书,只知道单纯地利用单一的教学资源,必然会使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们不但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积累、利用的意识,还要努力提高发掘、积累、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总结、提炼,利用国家赋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增强课程设置对学生的适应性。开发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整合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课程资源,使我们的教学不断进入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