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资产经营

公司资产经营

时间:2023-05-30 09:5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资产经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资产经营

第1篇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工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OO四年七月六日

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为全面摸清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与效益状况,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行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摸清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家底”,如实反映各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体制。

二、清查范围和内容

(一)清查范围。

1.基本情况清查:对市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编制、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

2.资产清查: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负债进行清查。

3.经营状况和资产损失挂帐的清查:

4.建章建制: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信贷审批制度等。

(二)清查内容。

1.货币资金的清查。

(1)对现金的清查。要实地盘点检查日库存现金,并倒推清查时间点库存现金是否与账面数相符。现金明细账按所查实数确认。

(2)对银行存款的清查。按银行对账单确认余额。

2.信贷资产的清查。

(1)按贷款合同清查贷款的真实性。如果借款人是虚假的,应查清性质及资金去向。

(2)按《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要求,对贷款予以核实,并提出分类意见。

(3)对信用放款及抵押(质押)贷款予以核实分类。对属于无效担保、抵押的贷款,应补办保证或抵押手续。

对认定为呆账贷款的,应逐笔登记呆账贷款确认表。

(4)对贷款资产进行评定。在逐笔调查取证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程度、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

3.应收账款的清查。

(1)应收利息的清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依据借款合同逐笔进行核实。对银行存款、各项贷款等项目的应收利息,均应按核实后账面价值以借款合同利率和合同签订日的法定利率分别计算到基准日。

(2)其他应收款的清查。清查应收款项的债权是否存在,审核科目核算的正确性。

4.投资的清查。

(1)对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进行清查,确认其所有权及持有形式;投资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账实是否相符。

(2)对长期投资中非股权投资部分,根据业务内容分别进行清查,重点核查对土地、房屋项目的长期投资。

5.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的清查。

对由委托人指定项目、提供委托资金、承担经济责任的委托贷款,结合委托存款,逐笔确认。对无法确认的,视同信用贷款。将委托投资与委托存款相结合进行清查。确认委托合同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列入投资进行清查。

6.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清查。

(1)核实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已提折旧额是否真实、准确。对清查出的各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

(2)审核在建工程的有关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并对在建工程的成本进行审查,剔除不合理的部分。

7.递延资产的清查

准确核算原发生额和构成,审查受益期和摊销额是否合理,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8.租赁资产的清查。

审查租赁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准确核实租赁资产的实际成本。逐笔核实租赁资产的对象、期限,并对租金逾期予以说明。

9.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的清查。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查公司计提各项准备金的准确性。

10.对其他的清查。

主要包括对外担保等的清查。要对公司提供的对外担保进行全面清理,确认担保责任。

11.其他资产的清查。

重点清查账外资产。

12.债务及所有者权益的清查。

(1)应付证券的清查。对行证券款、代兑付证券款、代售证券款,要与相应的资产性项目相结合进行审查。

(2)应付帐款的清查。审查债务的真实性,债务不真实的应查明其来源。重点清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各项借款、发行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应付未付利息。

(3)对所有者权益的清查。要确认股东身份的合法性,实收资本的来源是否合法、合规,资本金是否到位。

(4)对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清查。

三、工作步骤

清查分为三个阶段,从2004年7月10日开始,2004年8月31日结束。2004年5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

(一)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4年7月10日至7月20日)。

1.召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2.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3.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4.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人员培训和宣传活动。

(二)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04年7月21日至8月20日)。

1.单位自查(2004年7月21日至7月31日),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成立资产清查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这次清查工作。对各项资产、各项资金进行清查、登记、核对;对清查结果和查出的问题进行更正,编制本单位资产清查报表及说明,并进行报表数据录入。自查结束后,各单位要写出自查情况总结交清查办公室。

2.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核实、验收(2004年8月1日至8月20日)。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自查的基础上,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组织复查小组对经营公司进行复查、验收。对自查不彻底的单位,要责成其补查,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应作为复查的重点。复查结束后,由复查小组向市清查领导小组写出复查情况的书面报告。,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三)第三阶段汇总情况和整改(2004年8月21日至8月31日)。

1.根据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清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针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其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这次资产清查应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通过核实“家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二)对未按时完成或不积极组织资产清查工作的单位,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要责令其限期完成,并可指定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所需费用由被审核单位承担。

第2篇

摘 要 对于ST上市公司来讲,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始终是这些公司摆脱困境的方式,而以资产重组的方式来达到摘帽的短期目的无疑得到了大部分ST上市公司的青睐。本文主要讨论分析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ST公司 资产重组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财务困境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研究。Gilson(1989)研究表明,有半数以上的财务困境公司在采用债务重组方式摆脱财务困境时会更换其高级管理人员。Ofek等(1993)研究表明,美国、日本、英国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下降时都毫无例外地采取了重组并购以摆脱当前困境。Sudi等(2001)研究发现,同样是濒临破产的英国公司,摆脱困境组和未摆脱困境组在初期选择了基本相同的重组模式,然而重组模式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两组样本之间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国内学者对财务困境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研究。李秉祥(2003)认为,为了摆脱财务困境,我国ST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方式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报表性重组比例较大、重组过程中盈余管理多、产权不明、关联交易多、实质性重组少、改善原有管理模式少等。李哲、何佳(2006)研究表明,ST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行为达到摘帽目的的可能性与重组次数和重组规模表现为同向变动的关系。任汝娟(2008)认为ST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行为确实能够达到短期内提升公司财务业绩的目的,但本质上,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所以这种财务业绩的增长不能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大部分ST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并没有真正达到为公司注入新血液的目的,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提高,这种资产重组行为只是一种短期的操纵利润行为。

二、ST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特征

(一)报表性重组比例较大,实质性重组比例较低

我国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一大特点是年末突击性重组和报表性重组。即公司在重组当年通过重组式盈余管理来满足公司管理层业绩考核等特定目标所需要的收益率,重组以后的一年或者几年内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更加低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只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根本途径来实现。所以,这种重组本质上看是虚假的重组,其目的无外乎粉饰报表,保配保壳,牟取暴利。究其原因,是ST上市公司如果未能在三年内扭亏为盈,便面临退市威胁。

(二)重组过程关联交易较为普遍,协议转让占多数

ST上市公司在收购、置换、转让资产和股权时,关联交易频繁发生,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特有现象。上市公司之所以陷入财务困境,很多时候是因为其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等违规手段以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使自己获利的目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被ST时,却又是这些控股股东挺身而出,通过资产重组等途径来帮助上市公司化解危机。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这种让人费解的“裙带”关系,主要是因为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由当初的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可流通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所以,我国股市上的并购很多是通过双协议转让来完成的。政府有关部门作为收购当事人,考虑的更多的是亏损公司的解困等问题,这导致ST公司虽然短期内得以解救,但其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三)利用壳资源输血,绩效短期效应明显

虽然ST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方式引入了资金或者优质资产,相当于接受了输血,但这些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没有根本改善,换言之,公司并没有真正获得造血能力,所以上市公司只能在短期内达到业绩提升目的,但重组后的一两年又会重新被ST、PT。我国很多学者也都认为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短期行为表现明显,更有甚者,出现内部人操纵现象。从财务指标看,重组当年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提高,次年有少许提升,之后开始出现业绩下降趋势。所以,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只能短期内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但这种绩效表现并不能持续。

三、ST公司资产重组政策建议

(一)改善ST公司重组后的公司治理

要使ST公司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一套完整有效的重组方案是不可缺少的,这其中既要有表层的财务结构的调整,又要有经营结构、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等深层次的变革。所以,ST公司在资产重组之后应该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更合理、管理模式更科学、企业文化更统一,最终形成重组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ST公司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外,,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二)发展和健全相应的中介机构

要达到为资产重组活动有效服务、降低双方交易成本、防止重组暗箱操作的目的,专业、客服、公正的中介机构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对此,欧美做法值得借鉴。欧美国家采取政府制定政策和实施监管,民间合作性质的事务所解决技术问题的做法,借此可以保证国有资产不致流失。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考虑更多的引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优秀优秀中及服务机构的作用,提高其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增强其资金实力,使得中介机构能够在企业的并购重组中提供咨询、策划、资金支持等服务,降低企业重组的成本。

(三)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

我国上市公司只是简单的把连续三年亏损作为退市的基本标准,本文认为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决不主要取决于这一简单标准,应该全面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综合情况,在实际当中我们还应将股票价值(即来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现值)为退市的基本标准之一。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不一定完全丧失了股东权益,其股票仍有可能存在盈利和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武断地责令其退市。另外,我们还应该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股权分散程度、股权结构和资产规模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秉祥.我国上市ST公司财务危机的战略重组研究.管理现代化.2003(03).

第3篇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第4篇

[关键词] 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48- 04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特别是钢铁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生产能力增长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国钢铁业地区差异明显矛盾突出。合理的资产结构可以保证钢铁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让公司及时偿还负债,可以提高公司资金的利用效率,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不同地区的钢铁上市公司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资产进行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资产结构进行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钢铁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具备竞争力的行业之一。由于我国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钢铁的需求量很大,国家也很重视和支持钢铁行业。本文选取国内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钢铁上市公司进行资产负债表对比分析,剔除了财务数据变动剧烈上市的公司,一共选取了10家公司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动态分析,数据均为3年公开数据的平均值。所有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和金融数据库。

1 东中西部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对比分析

对地区间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取上表平均值。

从整体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并不明显,在2009-2011年间资产负债率较大,均在50%以上。这说明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在外部融资方式上越来越偏向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方式则相对下降到次要的地位。对企业来说,适当地负债经营是维持和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财务政策。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融资策略的变化表明其遵循了优序融资理论,促进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偏高且东中西部差异不明显,均在70%左右,说明此问题具有普遍性。同时2009-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东中西部平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69%,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严重不匹配。这表明我国钢铁行业通过过多的短期负债维持正常经营,流动性偏低,财务风险增加,当发生利率上调、银根紧缩等金融环境的变化时,将会引起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通过对比,可以注意到,2009-2011年间,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较好,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37%,说明与中部和西部相比,流动资产比重较大,相应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小,资金周转速度快,生产经营效率相对较高。从结构上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经过逐年的调整,其资产的流动性越来越强,正在由重资产运营逐步向轻资产运营过渡。此外分析负债比率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且负债增长方式主要是大量地增加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占负债的比率为74%,说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采取债务且短期债务为主的融资方式。流动负债是在未来的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应付项目。可以预见,东部地区以后年度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管理层必须审时度势,提前做好资金筹划,以应对付款和还债高峰的来临。

2 东中西部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财务比率对比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

取2009-2011三年公司资产负债表平均值,计算列表如表5~8。

从整体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一样,短期偿债能力很差,流动比率低于1.0,速动比率只处于0.5左右的低水平,说明几家企业当年都同时面临着同样的行业发展困境。除个别公司外,多数公司的流动比率低于实践中所公认的2∶1的理想水平,前景不容乐观,需要引起其短期债权人的注意。目前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40%~60%,比较合适,意味着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较高,举债能力较强,有能力提高其长期负债水平。因此,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应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流动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和长期负债比率。

根据以上分析,就短期偿债能力而言,东部地区的流动比率值较低,预示着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这一点,在本文的资产分析中已经提及。东部地区通过大量的短期负债满足其日常经营的需要,因此偿债高峰将会来临,届时如果没有应对的措施,公司很可能面临现金流危机。就长期偿债能力而言,东部地区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在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还有债权融资的余地。为了避免短期偿债压力过大,现金短缺,东部地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应争取长期贷款来缓解来年的现金危机。

2.2 营运能力分析

取2009-2011三年公司资产负债表平均值,计算列表如表9~12。

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比来看,中部地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对比东部西部地区的存货周转率指标较低,说明该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的存货压力都有增大的趋势。从整体指标来看,东中西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普遍较低,需要引起关注。东中西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地区间对比来看,中西部地区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较低,应当借鉴一下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管理经验。从对比结果来看,参照地区间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较高,这主要是源于该地区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相对较低所致。中西部钢铁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较低,其产品成本中的折旧额相对较大,由于折旧具有较强的刚性,不利于成本的压缩。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中部西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营运和管理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3 结 语

通过上文对我国东中西部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财务比率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不同地区钢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3.1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由于钢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少,流动资产通常只满足正常需要,这种情况很可能引起流动资产不足。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重为37%,中部和西部为26%,流动性差,面临的风险较高。所以,我国的钢铁上市公司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能及时防范和处理流动资产,特别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带来的风险。应收账款和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资产,所占的比重却非常大,占用的资金非常多,影响非常大。克服这一现象必须从企业自身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入手,控制流动资产的比例,减少闲置资产。

3.2 加强流动负债管理

从上文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钢铁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偏高且东中西部差异不明显,均在70%左右比例较高,公司财务风险较大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重视控制流动负债的管理,适当增加长期债务规避短期内支付风险。东部地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占负债比重高达74%,急需增加自有资金投入,包括企业留用资金和采取股份制办法增加资本金,用于偿还短期贷款以达到降低负债的目的。就中部西部而言,需要调整资金结构,即通过增量结构的改变来优化以后年度的长短期贷款存量结构,适当增加长期贷款。

3.3 全面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在提高增量资产之前,应该分析现有资产是否闲置,只有盘活存量资产,才能更加有效地节约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营运能力财务比率分析来看,东部地区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较高,但是中部、西部各项资产周转率均较低,因此,针对中部和西部的钢铁上市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是对于正在运转的资产,要提高资产周转的速度,借鉴东部地区钢铁上市公司管理经验,盘活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大大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胜利,诸盛中.关于马钢资产结构调整的探讨[J].冶金管理,2007(10).

[2]王淑艳.从资产与负债结构对称性看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J].商业会计,1999(10).

[3]刘保瑶.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对比简析[J].股市动态分析,2005(43).

[4]陈少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贾银松.2005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5(5).

[6]杨海洲,金琳.未来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冶金管理,2005(4).

第5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负债率 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18-01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现状分析

1.1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

虽然一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不少研究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很不合理,股权融资过多,债务融资太少。

1.2主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析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较低,但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有些甚至波动明显,部分行业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有些行业则连续几年攀升,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原因

2.1国外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也较为规范,而我国股市发展时间很短。

在发展初期几乎是为国有企业开办,发展过程中受行政影响较大。在1990年股票上市以前,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款,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而企业和银行的所有者都是国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严肃性很容易受到破坏。这样虽然银行贷出了很多款,但并没有按期收到利息,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大部分贷款连到期本金都无法收回。

2.2 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

上市公司在遇到资金缺口的时候,可以有长期借款融资、长期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等筹集资金的形式[1]。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999~2003年五年间,企业债券在国债、股票、企债总额中平均只占3%,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小于国债和股票规模;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多,要经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对企业净资产和发行额度都有具体限制;证监会监管其交易,缺乏完备的二级市场,债券的流动性差。这样一来导致企业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较低,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债权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了企业负债融资的比例。

2.4 经营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越是发展前景好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高;越是公司发展淡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低。这是因为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而我国的不少企业的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3.解决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对策

3.1 提高股权融资成本,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低股息甚至无股息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攫取低成本资金的融资行为,证券管理部门应关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的约束,对于盈利企业必须进行股利分配,使股权融资对经营者也能构成“硬约束”。鉴于上市公司在配股融资方面存在着无序现象,跟踪审查的结论应作为公司配股资金的首要条件,从而加强对配股公司资金使用上的约束,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强化债券市场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是债券融资,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发展缓慢,在美国,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在欧洲市场,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额的80%左右,而我国只占3%,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为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创造便利条件,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减少审批环节;应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逐步放宽对发债主体资格的限制,积极鼓励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债程序,尽快将企业债券的发行指标由分配制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扩大发债资金的用途,不能限制过死;丰富债券品种,放松债券利率的限制,债券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同时参考国外经验,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及加强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

3.3 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机制

目前经营者的报酬主要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就货币性收入而言,不仅数额较少,而且与公司的绩效没有多大相关性,因此经营者没有为股东工作的积极性。相反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往往取决于在职消费的好处,即取决于控制权收益。由于控制权收益占上市公司经理层收益的主要部分,所以经营者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必然会首选无破产风险的股权融资而不选择增加企业破产风险的债权融资。作为企业监管者应改变对经理层的考核标准,提高经理的报酬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综合指标的相关性,使公司业绩与经营者个人利益密切挂钩;提高其货币性收入,控制非货币性收入,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努力使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奋斗。

第6篇

依据财务战略理论,城司财务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以实现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实施该战略的公司往往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以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公司扩张所需的资金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的目的是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而收益的增长相对于资产的增长具有滞后性,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会使资产收益率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实施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的公司基本财务特征为高负债、低收益和少分配。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

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以实现公司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实施该战略的公司一般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以留存利润作为实现公司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避免过重的利息负担,该战略对利用负债实现公司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通常比较保守。因此,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公司基本财务特征为低负债、高收益和中分配,但随着公司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分配也会随之提高。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实施该战略的公司一般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尽可能多地争取现金流入,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将优质资源集中于公司主业,以增强公司主业的市场竞争力求生存、谋发展。实施该战略的公司大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遭遇过挫折,或曾经盲目实施过度扩张的财务战略造成债务危机,致使当前经营面临困境,被迫转为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因此,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公司基本财务特征为高负债、低收益和少分配。

二、基于风险防范的城司财务战略的规划原则

城司财务战略应着眼于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财务风险的功能,因此,财务战略规划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顺应经济周期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城司必须顺应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经济的宽幅震荡,减少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开拓融资渠道,挖掘新的投资领域,增加投资规模,增加经营性项目,趁机增强公司实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适度融资以保持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在经济衰退与经济萧条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经济处于低谷时应停止扩张,并归还部分债务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削减经营风险大的项目,避免财务危机。

2.发展阶段相配套原则。

城司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与不同的财务战略相配套。在初创期和扩张期通常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因为初创期的公司现金需求量大,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但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需要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扩张期,现金需求量仍然较大,而需求的增幅趋缓,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带来财务风险隐患,这时应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在稳定期可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这个阶段的现金需求量开始减少,并出现现金结余,可以通过逐步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风险。在衰退期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因为公司的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风险,因此必须财务紧缩。

3.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原则。

当前,城司主流经济增长模式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单纯数量扩张,如大规模出让土地资源、不考虑整体规划的城市道路修建等,这种增长模式短期见效快,高速增长特征明显。但是,由于缺乏规划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城司的经营能力和经济长期增长受到限制。因此,城司经济增长必须从粗放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增长模式。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城司经济真正的长期增长要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发展。尽管基础项目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经济效益,但它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城司在投资规模和方向上,要实现基础项目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超前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财务制度,这样既可以抑制对追求短期数量增长的盲动,又可以强化集约经营与技术创新的行为取向;通过明晰产权,从公司内部抑制掠夺性经营的冲动;通过以效益最大化和本金扩大化为目标的财务资源配置,限制高投入、低产出对资源的耗用,使得经营集约化、高效率得以实现。

三、完善财务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笔者认为,城司在进行财务战略规划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内容:

1.发挥城司在城市建设投融资运作中的主体作用。

在城建资金运作的方式上,应按照城建项目收益性、准收益性、非收益性等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公益性、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并通过城司行使投资职能,不足部分由城司自行筹集,政府的财政城建资金及土地收益、过桥过路费等或有收入可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由城司作为项目发起人,通过吸引多元投资,以项目为主体经营,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来实施融资,如发行股票、发行政府债券、发行信托计划等。

2.确立城司在城建资产运营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明确城司在城建资产经营中的地位,并将经营权落实到位,为建立包括实施资本运作在内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创造条件。要改变过去城建资产分散管理、无人负责的现状,强化城司投资主体地位,将历史形成的城市可经营资产,由城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盘活存量,将经营收益再用于城市基础项目建设。

3.提高城司自身发展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通过不断培育高收益的项目,提升城司自身发展的盈利能力,使城司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保持公司的可持续融资能力,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缩短资金的回收周期,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城建资金的风险监测与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考核机制。

第7篇

一、单项负债的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

资产组在处置时如要求购买者承担一项负债,该负债金额已经确认并计入相关资产账面价值,而且企业只能取得包括上述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单一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了比较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在确定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及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应将已确认的负债金额从中扣除。

[例1]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发现,某资产组很可能发生了减值。已知该资产组组合包括固定资产A、B和一项负债,其中固定资产A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固定资产B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负债账面价值为60万元。甲公司经调研分析后确定,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420万元。要求计算确定该资产组的减值额。

(1)该资产组组合资产扣除负债后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40万元(200+300-60)。(2)该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400万元)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420万元)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为此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3)因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40万元高于其可收回金额420万元,应计提减值额20万元。(4)按规定,应将减值额按照该资产组内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分摊到资产组内的固定资产。具体分摊过程见表l。(5)根据表1的分摊结果,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0

二、总部资产的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及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其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人,而且其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1、相关总部资产能够分摊至资产组的减值额确定方法

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部分,应当将该部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部分)和可收回金额。

[例2]乙公司由总部、第一分公司和第二分公司组成,两家分公司的经营活动由总部统一负责。2006年末,总部资产总额600万元,第一分公司资产总额800万元,第二分公司资产总额1200万元。2006年末,由于经济不景气,乙公司经营发生很大亏损,出现资产减值迹象。在减值测试过程中,由于第一分公司和第二分公司均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因而可作为两个资产组分别进行减值测试。经比较有关的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根据孰高原则,得到第一分公司资产可收回金额为980万元,第二分公司资产可收回金额为1320万元。假定总部资产、第一分公司资产和第二分公司资产使用寿命均为15年,且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各资产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摊。要求确定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及总部资产的资产减值额。

(1)将总部资产分配到各资产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值测试。鉴于各资产组的使用寿命相同,可直接将总部资产按照各资产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如果使用寿命不同,可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比例分摊。

(3)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间分配。第一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60x(240+1040)=13.85(万元)分配给第一分公司资产组本身的金额=60-13.85=46.15(万元)第二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240x(360+1560)=55.38(万元)分配给第二分公司资产组本身的金额=240-55.38=184.62(万元)

(4)根据分摊结果,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第一分公司461500

――第二分公司

1846200

――总部

692300

2、相关总部资产中部分难以分摊至资产组的减值额确定方法

[例3]ABC高科技公司拥有A、B和C三个资产组,在2006年

(2)确定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已分摊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部分相比较,以确定相应的减值额。

(3)将资产减值额在办公大楼和资产组间分配。

资产组B减值额分配给办公大楼的金额=84.5x(112.5+412.5)=23(万元)

分配给资产组B本身的金额=84.5-23=61.5(万元)

资产组c减值额分配给办公大楼的金额=8x(150+550)=2(万元)

分配给资产组c本身的金额=8-2=6(万元)

(4)根据分摊结果,资产组A、B、c和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末,这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元。这三个资产组为三条生产线,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10年、20年和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ABC公司的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了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从而对ABC公司产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为此,ABC公司于2006年末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已知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一栋办公大楼和一个研发中心,其中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300万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而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却难以分摊。假定资产组A、B、c和包括总部资产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整体)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分别为398万元、328万元、542万元和1440万元。同时假定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要求计算确定资产组A、B、c和总部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如果发生了减值,确定相应的减值额。

(1)在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首先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相关的总部资产包括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考虑到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分摊,因此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比例分摊(见表4)。别为200万元、238.5万元、394万元和275万元。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仍为100万元,由此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1207.5万元(200+238.5+394+275+100),但其可收回金额为1440万元,因此,企业不必再确认进一步的减值损失(包括研发中心的减值损失)。

(5)根据以上计算和分析结果,ABC公司资产组A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和c分别发生减值损失61.5万元和6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楼发生了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25万元,但是研发中心没有发生减值。ABC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925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组B

615000

――资产组c

60000

――办公大楼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 资产负债管理(ALM) 财务绩效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健康发展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房地产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影响较大。我国房地产公司负债水平整体偏高,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筹资结构不合理, 渠道单一;资产结构单调, 存货比重过大;资产质量低下, 营运资金周转期较长;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弱。后危机时代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动以及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 房地产企业处在一个发展减速甚至负增长的经营环境中, 很多房地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在后危机时代这种非常态的特殊经营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必须在风险理念、成本理念和效益理念指导下寻求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最佳均衡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收益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借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具体特点,从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实证分析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发现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这对规范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上市房地产公司向全能化、综合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截止2012年6月,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将房地产业分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和房地产管理业,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的公司,共有137家,剔除7家ST股,共计130个样本。在数据的选择上,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行性,本文选取了2011年末最新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数据来自各公司年报、沪深证券交易所及国泰安数据库。

2.上市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2.1选取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存货净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2011年12月31日,130家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合计达到1.94万亿元,平均总资产达到149亿元;总资产最大的是万科A(2962亿元)。存货总额达到1.26万亿元,占总资产的64.9%,存货占比较大,平均存货量达到96.87亿元;存货最大值达到2080亿元,也是万科公司。流动资产总计达到1.69亿元,占总资产的87%。而在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总计达到1.02万亿元,占总资产的52.6%;总的负债达到1.39万亿元,占总资产的71.6%,平均负债107亿元;所有者权益占比28.4%。而在非流动负债中,最小值为0,这样的公司有六家,占样本的4.6%,说明这些公司的负债全部由流动负债来承担,负债结构不合理。

而在资产与负债配对方面,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最小值为负值,这样的公司有4家,占样本的3.07%;均值为正值,说明96.93%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利用部分非流动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来承担流动资产,资产负债匹配不合理。

2.2分析各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选取指标:存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总负债、总负债/总资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占比均值达到了82.13%,最大值接近100%,说明流动资产占比较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整体搭配不均衡;而在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最大,均值达到了67.4%,而最大值达到96.87%,说明2011年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存货量较大,这部分由于近两年的政策调控。在负债中,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均值为75.8%,一般在50%比较合适,较高的流动负债率说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选择短期债务作为资金来源,选择流动负债融资作为公司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还款压力,提高了公司破产风险。在市场条件及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变化时,公司容易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不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而且,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了61.66%,最大值达到95.52%,超过均值的房地产公司有73家,占样本的56.15%,资产负债率偏高显示我国房地产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偿债的压力大,市场波动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容易造成较大的冲击,存在偿债性风险。

3.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性指标分析

第9篇

关键词:整体上市;财务绩效;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绪论

整体上市,大体是指上市子公司或母公司作为主要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整个集团的所有资产或者主要经营资产及业务整体整合成为一体,实现整个集团的打包上市,将集团内外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行为。我国整体上市起源于2000年左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并不完善、经营效率不高,市场环境又需要企业扩大发展,在这种背景,国有企业集团进行分拆公司部分资产来上市,随着国家的政策引导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将未注入证券市场的资产投入进去,实现资产保值、发展壮大。整体上市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先脱离原有企业控制,再进行整体上市,方式可以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换股重新IPO、反向收购母公司等。

一、整体上市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1.降低公司经营成本

大多数企业整体上市之前,都已经进行了分拆上市,有可能导致企业重视上市的部分资产,重点关注上市资产部分的相关业务,忽视集团其他相关业务。如果,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将整体内部、外部资源全注入资本市场,形成原先已上市业务与新业务的统一,增强统一配置与规模化管理的模式,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可以统一进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整体的单位经营成本,实现集团生产线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销售网络与渠道也可以统一集团管理,层层分级,不会像整合前拆分管理,能够降低公司经营成本,还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加强资源内部利用,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影响公司财务绩效。

2.降低公司财务成本

企业整体上市,集团内部一方如果有资金过剩,可以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另一方,作为统一企业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财务利息往往低于外部融资方式;集团内部一方如果因扩大规模等急需融资,也可以在内部进行资金合理配置,资金规模增强了,降低了财务成本,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企业营业情况、扩宽了融资方式。同时,一些企业集团本身就成立了内部的财务公司,在实现整体上市后,更加有利于财务公司统一结算管理,加强管理经营效率,降低财务融资成本,提高集团财务绩效。

3.提高公司资产质量

公司整体上市之前,需要将母子公司之间股权关系简单化,那么往往会进行优化公司的资产的过程,比如引进机构投资者、实现产权多样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资产质量。

公司整体上市之后,关联交易的不良情况将有所改变,从而影响公司资产质量优劣。这是因为,分拆上市的公司,往往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可能会通过利益输送的方式,将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危害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通常有以下方式:一些分拆了上市的公司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上市,而集团剩下的资产盈利能力较低,控股股东将分拆上市的公司与集团其他子公司进行产品交易,价格完全有内部协商,以达到粉饰上市公司业绩的目的,虚增上市公司利润,表面上公司资产质量较优;一些分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集团其他公司资金问题,通过已上市公司来间接融资,造成分拆上市公司负债程度过高,影响资产质量。一旦集团整w上市,对于控股股东而言,这些方式将没有任何利益而言,打消其关联交易的思维方式,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也不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更重要的是,企业集团资产较分拆上市之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时,整体上市后,如果大股东以增发形式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都将有所增发,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其未来的融资能力将不断增强。

二、整体上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整体上市会产生股权结构的变化,而公司治理受股权结构的影响。如果分拆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控股股东股权份额较高,那么,整体上市后,由于新股发行或者引入机构投资者等等情况,股权结构或许会发生改变,可能不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控股股东由单一模式转换为多元化模式,股东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将改善公司治理情况,特别是在我国特殊背景环境下,一些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之后,国有占股份额降低,股权结构多样化,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如果在整体上市后,产权实现了多样化,股权却过度分散,股东会的公司监管力度就会减弱,这样的治理结构也不完善,不能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也无法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所以,整体上市后对企业集团的股权结构影响较大,应当审慎进行分析,对变化后的股权结构进行预估,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案。

三、结语

第10篇

    一、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在吸取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乾通公司提出了对化油器厂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财务主管由财务部提名,经公司领导讨论,由总经理聘任。财务主管的人选必须具备能坚持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法,坚持原则,业务水平、政策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能独挡一面的同志担任。

    1.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好处

    ①财务主管代表乾通公司对化油器厂实行财务监控,具有权威性。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是由乾通公司制定并发放,克服了以往财务主管从属于经营者,职责权限也有限,往往是听命于经营者的状况,解决了财务主管的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大胆工作。

    ②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保证财务主管能进入化油器厂的决策,监督经济活动,使其在具体运作中能够发挥财务监控作用,并体现及时性、有效性、经常性等特点,可以改变对财务监控乏力的局面。

    ③可以赋予财务主管一定的权限,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控制,防止资产流失,以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信度。

    2.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

    ①遵守《会计法》及有关财政财经法规,制定化油器厂的会计制度,作为化油器厂经济活动准则;

    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参与企业其他各项经济计划的制定;

    ③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④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⑤与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厂长任期目标、经营责任制、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提出经营目标及考核办法;

    ⑥对财务收入情况进行监督,其中一枚财务印章由财务主管保管,对不合法及有疑问的支出,可以停止支付或暂缓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厂长滥用职权,决策失误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立即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置。

    3.财务主管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财务主管必须对以下事项承担责任与 风险:

    ①不按《会计法》与财经制度办事;

    ②不执行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与经营者串通一气,失去监督职能,违法乱纪;

    ③在重大财务收支及内控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内部控制弱化、财务管理混乱;

    ④应该发现可能发生的损失,未及时采取强制措施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⑤滥用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为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监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二、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指标体系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明确目标,确保资产能够增值。原来对车间的考核,指标繁琐,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考核指标必须反映经营的实际状况,现在对化油器厂的考核主要有以下两个考核指标。

    l.利润总额指标。此指标是反映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此指标进行。这是衡量化油器厂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重要指标。但在注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运行质量能做到帐面利润与实际相符,为此必须考核另一项指标。

    2、现金流量指标。此指标综合体现了企业资金营运的质量,是测试企业资产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撑利润,那么利润也是虚的,结果是后患无穷,所以现金流量指标,是实行财务监控必不可少的指标。通过考核此指标。可以便化油器厂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工作。同时也促使化油器厂认真做好生产计划与准备工作,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经营中的现金流入量/经营中的现金流出量,该指标必须大于l.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事前控制,便于财务主管监控的可操作性,必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利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等。综合计划的制定围绕考核指标进行,经过各方面反复平衡后,由厂长颁布、下达。综合计划是化油器厂的经济运行大纲,一切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任何人都不得跳开综合计划而另搞一套。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月要进行汇总分析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奖优罚劣,以形成预算是刚性的思想、人人必须认真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计划的修正,必须由厂长主持,经多方面平衡后,确保考核指标的完成才能更改,否则财务主管有权拒绝变更。

第11篇

一、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在吸取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乾通公司提出了对化油器厂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财务主管由财务部提名,经公司领导讨论,由总经理聘任。财务主管的人选必须具备能坚持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法,坚持原则,业务水平、政策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能独挡一面的同志担任。

1.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好处

①财务主管代表乾通公司对化油器厂实行财务监控,具有权威性。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是由乾通公司制定并发放,克服了以往财务主管从属于经营者,职责权限也有限,往往是听命于经营者的状况,解决了财务主管的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大胆工作。

②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保证财务主管能进入化油器厂的决策,监督经济活动,使其在具体运作中能够发挥财务监控作用,并体现及时性、有效性、经常性等特点,可以改变对财务监控乏力的局面。

③可以赋予财务主管一定的权限,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控制,防止资产流失,以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信度。

2.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

①遵守《会计法》及有关财政财经法规,制定化油器厂的会计制度,作为化油器厂经济活动准则;

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参与企业其他各项经济计划的制定;

③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④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⑤与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厂长任期目标、经营责任制、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提出经营目标及考核办法;

⑥对财务收入情况进行监督,其中一枚财务印章由财务主管保管,对不合法及有疑问的支出,可以停止支付或暂缓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厂长,决策失误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立即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置。

3.财务主管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财务主管必须对以下事项承担责任与

风险:

①不按《会计法》与财经制度办事;

②不执行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与经营者串通一气,失去监督职能,违法乱纪;

③在重大财务收支及内控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内部控制弱化、财务管理混乱;

④应该发现可能发生的损失,未及时采取强制措施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⑤滥用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为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监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二、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指标体系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明确目标,确保资产能够增值。原来对车间的考核,指标繁琐,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考核指标必须反映经营的实际状况,现在对化油器厂的考核主要有以下两个考核指标。

L.利润总额指标。此指标是反映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此指标进行。这是衡量化油器厂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重要指标。但在注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运行质量能做到帐面利润与实际相符,为此必须考核另一项指标。

2、现金流量指标。此指标综合体现了企业资金营运的质量,是测试企业资产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撑利润,那么利润也是虚的,结果是后患无穷,所以现金流量指标,是实行财务监控必不可少的指标。通过考核此指标.可以便化油器厂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工作。同时也促使化油器厂认真做好生产计划与准备工作,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经营中的现金流入量/经营中的现金流出量,该指标必须大于l。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事前控制,便于财务主管监控的可操作性,必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利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等。综合计划的制定围绕考核指标进行,经过各方面反复平衡后,由厂长颁布、下达。综合计划是化油器厂的经济运行大纲,一切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任何人都不得跳开综合计划而另搞一套。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月要进行汇总分析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奖优罚劣,以形成预算是刚性的思想、人人必须认真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计划的修正,必须由厂长主持,经多方面平衡后,确保考核指标的完成才能更改,否则财务主管有权拒绝变更。

第12篇

保监会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对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利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7号:市场风险最低资本》指出:“本规则所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权益价格、房地产价格、汇率等不利变动,导致保险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明确了市场风险的风险计量范围。人身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组合,优化公司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最低资本的配比,从而降低公司整体最低资本。《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流动性风险》指出:“加强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匹配管理,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和负债特点,确定投资资产结构,从期限、币种等方面合理匹配资产与负债”。规范了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低监管要求。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是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资产配置、负债配置和资产负债匹配等众多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技术上的偿付能力缺失以及保证技术偿付能力。由于寿险业经营产品的长期性,利率变动对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冲击,市场利率的变动很容易造成保险公司一段时期内的利差损,从而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持续经营。因此,在偿二代体系下,如何更好的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对于寿险公司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多层规划模型由Bracken和McGill在1973年首次提出,这一方法常被用于研究多层管理系统的优化问题,并且通常情况上下层之间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资产负债管理具有整体管理和全面分析的特性,其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众多,而且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具有典型的多层决策属性。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过程通常是由产品设计定价到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再对产品设计定价进行修正的循环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被二层规划问题所模拟,二层规划下层规划的可行域可对资产负债管理中的风险程度进行约束。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已掌握的文献中,都没有通过多层规划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将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看成多层次决策问题,而在传统的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到诸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多层次属性,更无法得到最优的决策结果。本文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多层规划方法相结合,建立基于保险产品配置和投资策略的寿险公司多层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多层次目标和各种风险同时纳入到决策过程,提升保险公司管理决策的层次,增强保险公司防范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 文献综述

资产负债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等理论模式的变迁,确定性模型、随机规划模型、随机控制模型等模型工具的进步,以及现金流匹配、缺口管理等静态管理技术以及免疫策略、动态规划等动态管理技术的发展,最终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

在静态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方面,Clifford(1981)将缺口定义为浮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差额,以及固定利率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之间的差额;J.A.Attwood(1983)系统阐述了区隔技术对公司资产负债现金流管理、保险产品和投资策略的意义。在动态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方面,M.Rubinstein(1981)提出的投资组合保险方法是指在设定投资损失阈值的同时,从市场的有利变动中获利;Leibowitz,Krasker和Nozari(1989)等将利差管理应用于资产负债管理,并结合期权和久期提出进一步的扩展。

近年来,随着数学工具的不断深入发展,更多复杂的和接近现实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被提出并应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当中。在基于随机控制理论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方面,Kusy和Ziemba(1986)将随机优化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结合,得到了含有不确定性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随机优化思想在保险公司的大规模应用是Carino(1994)建立了Russell-Yasuda-Kasai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并综合各种实际限制条件做出准确的决策;Consigli和DemPster(2000)利用动态随机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多期资产负债管理研究方面,MW.Brandt(2007)考虑了时变性投资机会下确定给付制养老金的资产配置决策问题,分析了预防性风险约束与惩罚性风险约束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在多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研究方面,解强、李秀芳(2009a,b)首先将多目标规划应用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李秀芳、王丽珍(2012)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决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决策;景??(2014)建立了随机的保险公司多目标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将多目标、资产与负债随机变化等特征同时纳入到资产负债的决策过程中。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已经从单期单个目标的静态决策发展为多阶段多目标的动态决策,逐渐演变为以最优控制为代表的动态决策模型,从而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统一有效管理。而实际上,资产负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多阶段多目标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分步骤的优化问题,因此,上述模型仍然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多层规划理论是优化理论和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建立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可以解决多个层次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由于受到Stackelberg模型的影响,多层规划方法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关于多层规划问题的研究,一般认为是由Bracken和McGill于1973年在《Multilevel Programming》中最先提出。在此之后,Vincente和Calamai(1994),Dempe(2003)等人先后发表了关于二层规划问题的综述。Falk(1973)深入研究了线性Min-Max问题,它是两层规划的特殊形式,该问题的讨论为两层线性规划几何性质的研究和算法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Bacrken(1978)和Choi(1988)用多层规划对竞争环境下有多目标的生产和市场决策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多头垄断市场的决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建模、求解,结果表明,多层规划建模优于传统的建模方法。国内关于多层规划的算法研究方面,王谦、汪寿阳、尹红霞等(1994)采用Kuhn-Tucker条件及对偶理论分析了线性―二次双层规划问题,并给出了一些二层规划问题的算法。阮国桢、杨丰梅、汪寿阳(1996)在对多层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的充要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单纯型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王广民,万仲平等(2005)在提出可行度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下层以最优解返回上层的二层线性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

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为实现这些目标公司可以利用现金流匹配、久期匹配等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将资产与负债进行匹配管理。本文将多层规划方法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相结合,刻画资产负债管理中由产品设计定价到相应投资策略的制定,再对产品重新设计修正的循环过程,以解决传统方法可能存在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研究意义。

三、 基于二层规划的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1. 二层规划模型。在过去20多年中,多层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二层规划最为常见。二层规划是二层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种具有二层递阶结构的系统优化问题,上层问题和下层问题都有各自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上层问题的最优解不仅与上层决策变量有关,还依赖于下层问题的最优解,而下层问题的最优解又受到上层决策变量的影响。

2. 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利率期限结构平整且利率波动服从正态分布。

②寿险产品开发与资金投资具有一定相关性,非相互独立。

③保险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这意味着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可以完全被销售。

⑤寿险公司具有风险中性特点。

⑥保险公司在初始点处为保持技术偿付能力需要使总负债等于总资产,即TL=TA,

现在考虑建立基于二层规划的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通过保险产品和投资项目的合理配置,实现最大化利润以及最小化风险的公司层面管理目标。第一,分析如何通过分配投资项目,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约束上追求最大化投资收益。第二,在一定的投资策略上,考虑如何分配保险产品以达到最大化公司利润水平的目的。第三,结合两个子模型建立二层规划模型。

(2)投资项目配置。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一般要求必须具备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大原则。其中,由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大量资金都是以各种准备金的形式存在,其经营负债性的特点决定了在保险资金运用时安全性是其首要原则,收益性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对于寿险公司的各种准备金而言,其久期通常较长,受到利率风险影响更为巨大,因此寿险公司的投资部门应当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具有足够的认识。

(3)保险产品分配。寿险公司作为商业保险公司的一种,盈利通常是其经营的直接目的。一般来说,资产负债久期之比越高,企业承担流动性风险越大,但企业的利润水平越高。因此,模型考虑采用资产负债久期之比作为上层规划的目标函数,在可承受风险水平下最大化预期利润

其中,DA和DL分别表示寿险公司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的久期。

(4)免疫模型的约束条件。免疫模型是目前资产负债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建立在利率期限结构平整的假设之上。由于保险公司采用资产主导型资产负债管理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因此如何将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的配置成为了寿险公司的经营决策重点。

3. 构建基于二层规划的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结合上面的分析,考虑将具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子模型结合在一起,描述寿险公司持续经营的过程,保费收入的分配政策决定了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保险产品的分配过程决定投资项目的配置。资产组合配置获得的投资收入有助于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投资配置的结果会反馈到保险产品的分配,因此两个决策步骤互相决定,影响彼此的目标。

将上述两个子模型以及免疫模型的约束条件结合在一起,得到基于二层规划的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四、 实证研究

1. 模型数据与假设。

(1)投资资产。假设寿险公司投资的金融产品为债券(Ai,i=1,2,3,4,5),债券数据如表1所示。

(2)保险产品。假设寿险公司发售如下寿险产品(Li,i=1,2,3,4,5),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2. 模型求解与分析。我们采用MATLAB编程,对上述二层规划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寿险公司的最优产品分配和投资组合策略为:投资组合权重(0.101 7,0.213 2,0.139 5,0.492 5,0.053 1),产品分配权重(0.021 6,0.033 1,0.102 0,0.597 2,0.246 2)。相应的最优资产负债久期之比=0.983 77。

从实证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就整体而言,模型的解是保险产品分配和投资项目配置两个子模型互相影响作用的结果,领导者和追随者分别做出各自的最优决策。

第二,跟据双层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求解结果可知,保险公司成功实现了预期利润最大化和投资风险最小化的目标。与此同时,该模型将投资管理中的免疫策略――久期和凸性以及VaR约束考虑在内,从而达到了资产负债合理配置的要求。

第三,最优资产负债久期之比接近1,这与传统意义上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1的事实相一致,这说明保险公司通过风险分散化实现了资产和负债的合理匹配。

第四,寿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组合和产品分配比例具有较大的倾斜特点,这一方面和本文模型中投资标的和寿险产品的设定具有较大关联,另一方面,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数据很难得到也造成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五、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