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雷锋评价

雷锋评价

时间:2023-05-30 09:5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雷锋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雷锋评价

第1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走近雷锋

1.设疑、煽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他的家在“中国”,他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他就是“雷锋”,一个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

2.交流、揭题:雷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雷锋生前做过的好事,说过的话,写过的日记。(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魏钢焰一起走近雷锋。(揭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呼唤雷锋的名字,渲染气氛煽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许因年代的久远而感到陌生,引导他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加深了解,激起对雷锋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赞颂雷锋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扣词质疑,直入中心。⑴诗歌中哪个词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唱”――赞美、歌颂)⑵学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要赞颂雷锋?怎样赞颂)

3.自读感悟,解决疑问。请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体会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理解内涵。

⑴为什么赞颂雷锋?(1~3小节)

①点拨:抓住“诗文、如此、小小、渗透”等关键字词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感叹平凡而又年轻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②指导朗读。

⑵怎样赞颂雷锋?(4~6小节)

①作者把雷锋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A.点拨:抓住诗歌中“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等事物相机引导学生理解。B.展开:你从“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C.小结:把雷锋比作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是因为雷锋的年轻,他才22岁,但他并未因年轻而浅薄,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惊人的力量和内涵。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一赞他吧!(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②课文还把雷锋比作什么?A.你又从这些事物中体会到什么?B.小结:这些事物表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C.赛读第6小节。互评后齐读。D.诗歌中连续四个“不为自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评价,谈体会,指名读)③学到这里,你读懂了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吗?

⑶多媒体出示:青春!永生!壮丽!(生齐读)

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②你还读懂了什么?(抓住“列兵雷锋、无穷世纪”等词语体会雷锋精神代代相传)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词语、标点的体会,充分让学生品读,拨动心弦,激感,感受语文味,读出语文的诗意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拓展延伸,怀念雷锋

1.联系生活,汇报交流。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那么,新时代的“活雷锋”,你知道有哪些呢?

2.展示图片,延伸内涵。这些以平凡而见伟大的英雄,延续着雷锋的精神,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第2篇

一.“学雷锋”方式与形态的转变

1.时代难题:个体化与物质化学雷锋,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象雷锋那样,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职业上干一行爱一行,在敬业、奉献、助人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在今天,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雷锋已经成为一个道德符号与标杆,无法企及;甚至在谈到向雷锋学习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道德压力感”,更不要说行动。因而,雷锋精神,成为了“道德橱柜”中的展览品,让人既爱又怕的“道德标尺”,完全脱离了丰富的道德生活。现代生活,一方面,被个人主体性的自由、权利、责任的意识形态控制,社会共同体生活被分割为碎片,社会整体价值与精神无比衰落;另一方面,物质财富、货币在推动社会公平的同时,走向自身的“拜物教”,对理想中“好生活”规划在利益计较中吞噬。于是,对于何谓“好生活”、“好生活”如何为,现代人既丧失了自我规划与建设的能力,也丧失了对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幸福感的缺乏成为社会共识,也是社会“共症”。作为一种道德榜样的雷锋与优秀伦理传统的雷锋精神,应对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从事伦理道德的理论工作者的职业责任,而且也是生活在当下的社会公民应当思考的问题。因为,对于一种幸福的好生活,从未有今日如此强烈的被渴望;但是,幸福生活的实现,并不仅由经济、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理想中幸福生活的规划与建设,而不是被前者粗暴的吞噬。

2.学雷锋要“进入生活”重回道德生活,雷锋精神重回道德生活,用一个哲学命题来说,就是“雷锋精神如何进入生活”,进入我们今天的生活?一种观念、意识进入到现实生活是何等之难,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喊口号”“道德说教”,这需要生活中的践行,成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形态。于是,为便于找到突破口,我们可以在逻辑上先退一步,追问“雷锋精神是如何进入雷锋生活的?”这似乎是个“傻”问题,但仔细辨别会发现,雷锋之所以愿意用一生时间来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甚至有些人认为是在“干傻事”),恰恰在于这种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过”的生活,并且在这种生活中他感受到了真切的幸福。今天,我们无法“还原”雷锋当年是否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过反思,但是,这一点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雷锋精神找到了进入我们生活的入口,雷锋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具有“共同的”形态与内容。这就是“过一种什么样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这不仅是一个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又是一种生活命题,需要也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实践。雷锋精神,在雷锋的生活整体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一种“伦理生活观”。于是,雷锋与雷锋精神的生活启示在于:一方面“好生活”(well-being)是规划性与建设性的,这是一种主观性的事实;由此,产生了第二个方面,即“幸福感”(happiness)就在追求这一生活目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3.对道德生活的启蒙价值学雷锋“常态化”,就需要进入生活、生活化,化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伦常日用中存在;而不是社会“运动式”“动员式”的道德建设。何怀宏先生就认为,“从‘动员式道德’走向‘非动员式道德’,也意味着从一种非常时期的道德走向一种正常时期的道德,从一种要求高蹈(高标准、突出)的道德走向一种坚守底线的道德,从一种价值和规范统一的道德走向一种区分价值和规范的道德。人的精神资源是多样的,个人信仰的对象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也趋于多样,但仍应当在基本道德行为上寻求共识。”但是,走向日常的、市民化的、多元的道德生活形态,并不意味着“道德崇高”的衰亡,不再是传统实体化、无个体的崇高形态,转变为具有个体生命形态的、活生生的存在,这一道德主题具有实践理性能力,并且能够在社会传统之中规划自我生活。这一过程中恰恰对现代道德生活的启蒙,在西方是借助于宗教形态来完成的,而在我们当下社会生活中仍未完成。我们无法确证自己作为“人的实践主体性与能力”,也无从确信。同时,后形而上学时代,个体的“典范生活”何以可能成为悖论中的难题。后现代生活的碎片化,在于表征整全统一的伦理生活样态的转变,更为根本的是这一感受性的生活样态的形上学理念基础的“后学化”(后形而上学),仿佛生活的价值之根和意义基石也随之“抽离”。于是,哈贝马斯惊呼,“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再也无法自信地就个人甚或集体的生活设计问题给出指导性的答案。”但是,雷锋生活与雷锋精神的典范意义就在于,他用一生的努力与实践确证了一种“有幸福感的好生活”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哪怕你不认同雷锋生活具有“典范性”价值,但是他对一种可能的“好生活”追求,证实了我们对生活规划与实现的能力。因而,在作为好生活的典范意义上,或者再退一步在“追求好生活”这个最基本意义上,我们要向雷锋学习;这也是在今天学雷锋对道德生活启蒙价值的所在。

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雷锋,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与规划,为我们开启了“好生活”的第一步。雷锋生活的年代虽已过去了五十年,但向着“美好生活”努力的意志与信念是不变的,过一种好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1.生活态度优先“好生活”然而,现实生活是具体的、繁复的甚至是令人厌倦的“无限循环”。而且,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无力也无暇“跳出”生活之外,来反观、反思自己的生活;或者用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我们是“被抛入”世界的,身不由己,我们已经处在生活中了,生活是既成的事实。尤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等,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本事实。如此境况之中,“好生活”的信心被一种怀疑情绪所笼罩,现代人的“道德冷漠”大爆发。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在现代性开端,怀疑、反思精神对现代社会精神气质的塑造;但是,理性的工具化、畸形发展,变为丑陋的利益权衡工具。同时,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过程中,浮躁的社会情绪与大众心理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心态。于是,我们发现,与其追问“生活的意义”,“何种生活是好的”,不如在真实生活中“检测”一下我们直面生活的态度,这可能是我们“改变生活”、在生活中“改变自我”(regeneration)最宝贵的“资源”了。或许我们会去挑剔雷锋与我们生活时代的不同,当然,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但是,这其中不变的事实是不求回报、真心帮助他人、甘愿奉献的生活态度。当然,这具有社会公共生活中道德底线的规范意义与价值。但同时,我们需要厘清的问题是,在面对生活的道德态度与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只有当一个社会具有了基本的道德共识与底线之后,我们才应该去建立真诚的生活态度;还是相反。答案不言自明,这恰是雷锋精神的昭示:真诚的面对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生活才会变好,才会成为“道德的”生活。这也证实,在今天,哪怕你是道德怀疑主义者,学雷锋仍是可能的。

2.作为价值意向性的真诚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坚持真、诚的原因所在。“真诚”首先是作为一种生存性的态度而存在的,其次才是作为“伦理”情绪而存在;但是,“真诚”的意向性价值结构要早于这种存在。这里,“伦理”的含义在此不是指道德规范,而是人的共在关系的价值评价系统。因此,可以说“作为价值意向性的真诚”是我们共在的价值意向性和价值关系的评价;或者说,真诚的意向性价值结构反映出我们(民族)“一种特殊样式的人之共在关系”。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真”,是作为存在本体或价值实体的存在,而其意向性的价值结构更为深沉,秉承着“真”的价值意向和价值评价的共在。这一点上,以老庄思想为发源,如《老子》中所言“以身观身”;“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齐物论》中的“以物观物”思想;等等。在这种理智直观的哲学方法下,我们才能感悟世界的生存性意义和价值。所以,这种“直观”又是一种具有价值意向性的共在关系。“真”的价值优先性就在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什么理由与借口都不能否定和抛弃真实的生活态度,这是个人也是社会的价值性(道德生活)基础。另外,“诚”的价值评价性共在关系的思想也有体现,如《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第二十五章)在这里,“诚”的功能不仅能“成己”,而且能够“成人”“成物”。成人与成物,很明显意思不在于创造他人和外物,而是能够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创造出一个“道德世界”“意义世界”,使“人与自然、社会处于真实而和谐的关系之中。”这样,在人与人的共在关系上,不自欺、不欺人的“共在”成为一个“真诚”的世界。

3.作为生命人格意义的真诚作为共在的生存性态度与价值性意向和评价的“生命”存在就是主体人格的生成。这种人格意义的“真诚”是生命的血肉、气质、身体、精神的统一体,是一种真实的生命感觉和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雷锋等道德楷模成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而缺乏真实的直观感受与生命力量。这是对雷锋的误解,是对雷锋精神的伤害,雷锋精神在今天要有良性的发展,必须“还原”一个血肉丰满、精神充实、情感丰富的雷锋形象。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的生命人格的学理论述和伦常实践中,都不是单纯地把生命人格作为“理想化”或“神圣化”的存在,而是生命气化流行中的“生”之品性和品格。老庄著作中虽多次谈到“神人”,但是都认为是人不是神。老子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第七十章)圣人之为圣人,并非外表上与众不同,而是在于他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在朴素的外表下,却藏有如金玉般的品性素质。在庄子的论述中“神”是指:“万物一体,乃尽由一气之化,则化外更无所谓神”,因此,庄子的神人人格乃是一“真人”也。而且,这种“道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是“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其主要原因在于“不知”而“表现为知”的伪善态度和人格。老子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老子》第七十一章)所以,道家一方面提出“道”的抽象观念,以“得道”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另方面却又提出“保身全身”的哲学,这样就能在精神和形体两方面得到幸福。另外,这种以实现理想人格为目的的实践哲学取向,在意向性价值的评判和生成上,尤为重视实践主体的人格性存在,即伦理自我的实现,这就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三.实践行动中的幸福感

1.幸福感:“好生活”的主观性事实在真诚的生活态度基础之上,生活中的道德行动才是真实的,才不致于陷入行动规则与生活目的之间的分裂,进而造成不同生活领域之间价值观念的冲突。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具体而又典型的表现是:人们一边倡导着“低碳”的生活,另一边却在以豪华的轿车、精美的别墅作为生活目的;一边对社会腐败现象愤世嫉俗,另一边却与这些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一边对自我做人、做事的原则确信不疑,另一边却以自己的“身不由己”而心安理得。这集中体现出,现时代生活中被扭曲、虚假的“幸福感”,它可能不被自己所认同,甚至只是观念上无行动的存在,消极的幸福感就转化为“道德怨恨”。因而,一种好生活的实现,最终在于积极的、有行动的道德努力,即便我们在此倾向于“哲学的”批判武器,但同样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这就是从“沉思”中走向行动,成为生活中的“行动者”,只有行动“好生活”才可能变成现实,只有在追求行动中才能体味真实的“幸福感”。可能也有些人认为,学习雷锋“与幸福无涉”。当然,我们不是指低层次的物质满足的幸福,而是在做了“应然的事情”之后的道德奖赏,与德行自身相配的幸福感(happiness),好生活的主观性事实,即德福统一的“至善”。当然,这种幸福感也是具有历史性的,雷锋生活的年代,决定了他的幸福感来自于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后的阶级感情与属性,从《雷锋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点。而在我们今天,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幸福感的来源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层次与内容。因而,“学雷锋”逻辑的普适性在于,尤其是今天,对于一种有幸福感的好生活,幸福感是在德行中创造的精神状态与境界,而非虚假的意识形态或庸俗的模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于雷锋而言,德行的幸福奖赏更多的是纯粹精神层面的,这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也是在此意义上,学雷锋成为一种人生境界的提升。

2.幸福假象:物化形态与虚假意识但是,对“好生活”规划权利的丢失以及德福关系的颠倒,都会带来“幸福假象”:

(1)国家共同体中的幸福规划成为“被幸福”的现实。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体化的幸福观是现代人与古希腊人之间的最大差别,而且,对于现代人而言,一种稳固的、命定论的道德实践身份认同的伦理世界不复存在了,因而在这个固定世界中的伦理身份的认同就是在政治共同体中,个人的幸福生活异化为“被幸福”。在黑格尔看来,现代生活中的“不幸”首先就是生活共同体的“异化(alienation)”,即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的“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所认同(情感上),更没有认同行动(或者是被规范下的被行动),因而,“诸社会成员赖以界定其人类身份(identityashumanbeing)所凭借的最重要基础”不复存在了。在这个公共平台上,有的只是权力、利益的角逐,社会公共生活陷入以“利益”为主题辩护的道德喧闹之中,并且,各种利益主体的行动不时地发生着对公共生活造成严重“伦理伤害”的风险事件。这体现在政治共同体一方面以人民的幸福、福祉为目标的政治合法性的自我塑造与完善,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中又是以经济功利主义目标之上,当“功利”目标成为唯一原则的时候,规则的幸福就成为自反的结果,即“被幸福”。这是在现代性生活中,人们为自我塑造起来的“大幸福”,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幸福算计所造成的道德危害,现代共同体生活中总体性的、为了政治合法性而对幸福的谋求所造成的道德伤害,更大更严重。

(2)在追求幸福的现代谋划中,除了在共同体生活中以“政治化”形式表现出来之外,个体性的努力奋斗一旦以“幸福”为宗旨与目标,个体化追求幸福的规划就成为“被幸福奴役”的现实。然而,这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割、割裂开来的,或者说正是由于幸福共同体生活的“政治化”与个体化追求的“异化”,二者交互作用,才造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幸”“无福”的状况。被幸福“奴役”的现代伦理根源在于:其一伦理(sittlichkeit或者是“伦理世界”)与道德的矛盾,即“‘伦理’的主要特征是它命令我们使已经存在的东西(亦即公共生活)发生”“伦理生活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但是,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行动总是从私人的、个体的角度来审视,将伦理生活从公共生活中抽象、孤立出来,从而在公共生活中无法将德性、规范具体化(refied)。其二,现代生活中的道德行动“被规范”,个体化道德实践无法通过个体自律、自觉的行动得到确证,因而相对于个体出自主体能动性的道德行动,自律的规范反而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同时,这一现象表征着幸福生活的主体与幸福状况的双重危害:一方面,追求幸福的生活主体存在要依据于幸福功利目标的实际后果,假如没有幸福,生活的主体就被瓦解了,不是为了“人”的幸福,而是人“为了幸福而在”;而且,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幸福被界定为一种种俗世的具体目标,幸福生活沦为“物化”的生活逻辑。另一方面,在“幸福的人”的面孔被抹去,幸福本身的面目也就变得狰狞;于是,在现世不幸的生活境况中“幸福”不应是被追求的对象,而应是被“否定”、“消除”的对象,这就是首先要对不幸的现世生活状况的改变。

第3篇

二.活动背景:

三月是美妙的,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在 一起欣赏嫩绿的柳条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此时此刻,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雷锋,正是有了这类“傻子”,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可爱,温暖。

三.活动的意义:

一个人是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的物质财富,而在于他的精神财富有多少,他对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雷锋他是富有的,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用无私的爱去滋润着别人,他就像一把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只要你愿意,下一个雷锋就是你。

四.活动时间:3月14 13:40---14:40

五.活动地点:301

六.活动对象:注会q1132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主持:张婵媛

八.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先介绍一下本次团组织生活的主题,让大家先大家先了解举办这次团组织生活的目的,为开展活动做准备工作,让大家尽快投入进来。

二.唱团歌

随着激昂的旋律的响起,同学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着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着自己的对祖国的热爱,歌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三.永恒的生命:

这一环节呢,我们会述说一下雷锋的事迹,他到底做了哪些“傻事”,为什么他已经去世那么久了,却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去细细品味他人格的魅力,他精神的可贵,以及一些知名人士对他的评价吧,雷锋虽然已逝,但是他却流芳百世,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最后,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会让大家讲一下大家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并设了小礼品。

四.另一群雷锋的诞生:

这个环节,我们将播放感动中国xx年十大感动人物,倾听他们的感人故事,他们就是另一群雷锋,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催人泪下,他们的精神是最崇高的,我们处在这个年龄,还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去付出,奉献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去学习,学习这种雷锋的“傻劲”。

五.为善良保鲜:

这个环节呢,我们将鼓励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说我们青协举办的老年公寓啊,去二桥捡垃圾等等,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一下志愿者,学习雷锋。

附注;

人员安排情况表

策划书与总结:聂晓,张婵媛

材料的准备:郭凤平,刘维新

宣传板报:吴丽,朱欣

秩序维护:刘娟,吴丽,谢东东,聂晓

第4篇

阳春三月,阳春三月,暖流涌动。3月5日,在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之际,立人中学全体师生在体育馆举行隆重的“良心教育工程”启动仪式。浙江骄傲人物、道德楷模、爱心大使林萍,区文明办副主任余军、宁波市教科所书记尹晓军、区教育局副局长毛志挺、区教科室主任魏志刚出席启动仪式。

仪式在立人全体师生的誓言中拉开序幕,师生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们的校训是“世界因我更美好”,我们的校风是“守护良心”。校长厉佳旭作动员报告并宣布启动仪式开始,他指出“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美德的必然,是人类良心的呼唤。他表示立人师生将全面开展以“守护良心”为主题,以“五心”(感恩心、责任心、慈善心、进取心、廉耻心)教育为载体的道德教育系列活动,打响“立人”品牌。

最后,宁波市教科所书记尹晓军勉励大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千千万万个雷锋,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服务他人,成就自己,守住良心,让世界因我们更美好。

全体师生聆听了林萍事迹介绍,观看了她的爱心故事视频,学生代表向她献上鲜花,校长厉佳旭向林萍老师颁发学校德育导师聘书。教师代表决心“守住教育的底线——良心,奉献于育人事业”;学生代表向全体与会者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学习雷锋好榜样,守护良心做好人”。当《学习雷锋好榜样》《爱的奉献》歌声再次响起时,师生们在“守护良心奉献社会”的横幅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向“立人中学‘至善’爱心公益基金”捐出第一笔万余元的善款,这笔凝聚着立人师生深情厚谊的善款,将悉数通过“林萍爱心基金会”捐赠给为重病孩子捐肝的魏林英家庭,让她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来自“立人”的温暖。

“不要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这句话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良心。这个良心又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不喜欢不负责任或做错了还强词夺理的人,这些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找理由。就算上公车不排队,别人批评他,他还是用雷锋精神来做推托,似乎他做的是对的,而别人说他则是错的。我想,如果他做的是对的,别人就不会说他或批评他,他更不必为自己找理由。

“良心”这只是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但近年来,不少人把它遗忘,甚至丢弃了。为此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善良正直的人们一起,呼唤良心,守护良心,在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良心的教育,让我们的世界应我们更美好。

良心是对方、他人,团体、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良心也是外面社会评价与自身认知之间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人在快乐的时候没有良心,只有在逆境、情绪低落才能感到良心;人心只有一个,但良心有千万种,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境就会有不一样的良心。若再问: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自己、就是现在的自己……

这次的回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林萍的举动我举动原来不解的我现在终于知道他当时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有可能这就是我们的良心在鼓励我们吧。良心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们心灵的枷锁;良心是一盏照明灯,它能照亮人们前行的路;良心是一把锤子,它能敲开人们的善良的心扉;良心是一付良药,它能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

守护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我们应该向雷锋那样守护自己的良心,世界会应我们的良心而更加美好……

立人中学初二:疯丫头520

第5篇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 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 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 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

    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 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 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江西省编三年级(下 册)教材,第九课《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中有一个小故事:雷锋得知小周父亲得了重病,悄悄地以小周的名 义给小周家写信、寄钱,小周得知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一事例充分表现了雷锋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助 人的高尚品德,这是课文的重点。同时,小周非常感动,不知说什么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激发学生情感。

    2.积极引导,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 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如上例,老师就要 抓住小周由“乐——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感情变化的线索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去想象小周的内心 世界。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分析:①小周是个乐观的小伙子,接到家信后,笑话不说了,家乡小调不唱了,为 什么?因为无钱给身患重病的父亲治病,心里非常焦急难受。②雷锋是怎样知道小周的父亲生病的呢?雷锋发 现小周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主动询问,小周不说,雷锋就设法打听。这说明雷锋主动关心同志。③雷锋为什么 悄悄给小周家寄钱、写信?雷锋把同志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帮助他人不图名、不图利。④小周“感动得不 知说什么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小周内心对雷锋深深地敬佩和由衷地感谢。经过上述分析,雷锋 的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获得了小周的情感体验,崇敬雷锋,热爱雷锋,学习雷 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应。

    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情感

    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 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

    (一)情景教学。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 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喧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 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 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 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 悲痛的感觉。如:在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这课书教学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 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的。教师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 》,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之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时爱 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老师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为什么?”同学们积 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2.理解观点,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 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书《要有民族自尊心》时,什么是“民 族自尊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老师通过图片,介绍亚运村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设 备先进,这一切受到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通过这一情景教学使学生产生国家强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体 验,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思想体现在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 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二)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 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

    1.以言激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 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建设祖国,人人有责》的教学中,教师满怀豪情、热情奔放地介绍祖国 建设的巨大成就,大讲前辈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动人事例。教师的情感通过语言转移给了学生 ,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又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 ,录音机里以低沉、悲痛的语调描述了十里长街的悲壮场面以及首都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的哀悼。此时,教室 里寂静肃穆,学生眼含热泪,沉浸在极其悲伤的气氛中,学生产生了对无比崇敬的情感体验,的 伟大形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2.以情激情。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 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 情绪,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道德评价,深入明理,产生伦理性道德情感

    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道德观点对人们言行的 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分析的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 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性道德情感。

第6篇

关键词:思政工作 雷锋精神 高校 途径

雷锋精神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解读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如何让抽象化的雷锋精神重回大学校园,并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就成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任之一。

1.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教师必须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尤其是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教育,并通过雷锋这一光辉典范去开展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正面教育,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消极腐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既有理论高度又生动活泼的雷锋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消除错误的学雷锋“过时”论和“吃亏”论的影响,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增强学做雷锋精神传人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强化他们抵御各种消极因素诱惑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激励学生勇于、甘于做精神的巨人。高校的第一课堂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和“做人”的素质,而培养“做人”的核心素质正是突出对雷锋精神的塑造。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

为使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范式。首先可利用思政课堂,通过“雷锋讲坛”、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等创先争优活动中弘扬雷锋精神营造浓厚氛围。同时,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信息网、手机短信平台等传播手段,通过播放电教片、设立网上专题、发送学雷锋短信等形式,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增强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开展雷锋精神座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这样,在高校形成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生活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可以将思政课堂拓宽到校外,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让学生通收看以雷锋思想为主题内容的历史人物故事影片、电视连续剧和电子档书刊等。在开展丰富多彩的雷锋思想教育范式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3.学习雷锋活动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雷锋活动既要重视集中活动,又要重视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社会上学习雷锋活动往往集中在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日,开展较多的是统一的、形式比较固定的、内容比较普遍的活动上,如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财物捐献等,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大学校园不能停留于此,我们要注意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各学院都应有长、短期的活动规划,落实组织领导,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把集中的活动与经常化、日常化活动结合,与学习雷锋活动,力争让雷锋精神体现在学生时时、事事,体现在平凡的具体事务之中。

4.形成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学习雷锋精神不仅是到社会上去做点好事,而是要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要有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作保障。为此,我校团委下设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体学生招聘志愿者,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有专人组织、专人负责。另外,志愿者协会还经常组织普通同学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成立的“爱心助学小商店”就是由学校出资创办的,以资助特困生的形式招聘营业员,商店所有利润除用以维持正常的运作外,全部用以爱心助学。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资助困难学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也可以对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所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与学生德育操行积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德育分评定机制,以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弘扬雷锋精神。

5.营造浓郁的校园文明氛围

校园文明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高校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抓好舆论的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如校报、广播、网络、橱窗等,牢牢抓住优秀民族道德这一主线,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雷锋精神的宣传,如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对不良现象进行曝光,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大讨论,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等。第二,高度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在做人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因此,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观念,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真实全面的言传身教,才能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为使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实践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应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胡立男.谈如何结合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4-4

第7篇

1、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主人公不是雷锋:( )

AB C

2.下列哪种行为是在学雷锋:( )

A 帮爸爸妈妈做早餐

B 为了多看邻居家的漂亮女孩几眼,每天坚持帮她买早餐

C 拿出自己买早餐的钱,给路边的乞讨儿童买面包

D 顾不上吃早餐陪同学去网吧

3. 春运期间,在火车站,你想为丢失火车票的回乡青年买票。其中最不可能发生的场景是:()

A 售票大厅里的高音喇叭不停地提醒大家: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

B 回乡青年骂你有病,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C 有两个叼着烟的青年拍拍你的肩膀,哥们,学雷锋啊?

D 拿到票的回乡青年满含热泪地感谢你,连声说,雷锋!雷锋!

二、简答题。难易程度

1.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请用该理论分析近期涉嫌严重违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与雷锋的联系。(适合学哲学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介绍自己学习《选集》心得体会时,雷锋曾经提到过如下细节,他学理发,开始学不会,学过“毛选”后就会了;起初,他扔手榴弹不及格,学“毛选”后就及格了。请用有关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适合学心理学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题。难易程度

1. 做善事不仅需要出力,也需要出钱。雷锋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他送去庆祝礼金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赈灾款;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慰问金;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其买了车票……总计支出300多元。2001年,有关媒体还报道过,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存款100元。捐款加存款,超过了400元。此外,雷锋还是个时尚青年,他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雷锋只在部队待了2年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收入只有256元。请问,雷锋是如何做到收支平衡的?(适合学微观经济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分析,雷锋为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结果却能流芳百世?(适合学市场营销及品牌管理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请结合“反三俗”,评价一则“学雷锋日记”。难易程度

2月26日阴心情舒畅

晚上忽如其来一场大雨,我在院子四处张望,看有没有哪位同志没带雨伞,路上鬼影子都没有,我很失落。不过,我发现对门姐姐的小背心淋在雨中,我想也没想就冲了出去。我敲她家门,姐姐不在家,我把小背心交还给哥哥,并给出一个会心微笑,哥哥很急迫地询问我是谁,我没告诉他,转身跑远了。(适合准备考公务员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B2. ABCD 3.D

二、简答题。

1. 答:雷锋成名后,经常要出差做报告,他首选的交通工具是火车。而火车归铁道部管,所以雷锋和就联系上了。至于涉嫌严重违纪,这与“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关。该段子表面上表扬雷锋,实际上批评火车上司乘人员严重不作为,如果他们眼疾手快地履行了职责,哪来一火车的事让雷锋去做?严重不作为的司乘人员是如何成批挤进队伍的?想想,有没有批过条子?

2. 答:“毛选”是那个年代伟大的精神原子弹,虽然“毛选”中并没有介绍如何理发、如何扔手榴弹的技术细节,但学习后,雷锋的潜能被激发了。用时髦的说法,“毛选”让雷锋心中的小宇宙爆发了,于是他学会了理发,扔手榴弹也及格了。

三、分析题。

1. 答:尽管雷锋在部队只待了不到3年,但雷锋此前有4年工作经历。其间,他搞过粮食征收、当过通讯员、做过公务员、还为媒体写过稿,最后又在钢铁企业工作了1年零2个月。这几年赚的钱肯定比在部队拿津贴多。此外,在部队期间,雷锋多次受外单位之邀做演讲,多少会有一些讲课费。雷锋在部队多次立功获奖,也会有津贴以外的奖金收入。这三部分加起来,完全可以保证雷锋的收支平衡。

2. 答:如果单靠老实巴交地做好事,雷锋很难从一个具体的人,上升为一个众人皆知的精神品牌。这离不开巧妙的策划及强大的推广。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并逐渐形成了示范效应,其他人做好事也就不好意思留名了,这样,其他人做的好事,功劳自然而然归到了雷锋头上,因为别人问他们是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们是雷锋!雷锋做好事其实并非不留名,而是将细节记在了日记里。而日记则会以各种灵活的方式被解密、被公布,既真实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窥私需要。

四、论述题。

答: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庸俗:路上鬼影子都没有,为什么你很失落?这是庸俗的学雷锋动机,也就是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

第8篇

三月的春风是那么温暖,它轻轻地吹醒了神州大地的人们,传播着学雷锋的种子,让它茁壮地成长,开花,结果……

就在这人人学雷峰的三月里,不管是小学生,还是退了休的老爷爷,老奶奶,也不管是工人还是干部,都热火朝天地学起了雷锋,然而,我却总是认为学雷锋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了,因此,我并不希望在春风中得到一粒学雷锋的种子。但是,四月的一天,我却得到了一粒金色的种子,并将它深深地埋在我心底。雷锋,一个极度平凡的人,一生却做了无数不平凡的事。还记得他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是啊,时间在变,人在变,但惟有那伟大的雷锋精神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承。

记得一个电视广告中出现过这样一幕:放学了,天下着大雨,一个男人为一个小男孩撑着伞,当这位小男孩的母亲来接他的时候,三人互相微笑着,然后小男孩跑到了母亲的伞下,这个男人便转身离开了。刚开始,观众都认为他们是父子,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让我们深深踌躇,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是雷锋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让我们打开镜头,转向我们的学校。一位同学捡到了几百元钱,当大家都认为他会私吞了的时候,他却主动地把这些钱交给了学校,失主找到了钱,他也为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经过这件事,他不仅得到了学校的表扬,也让同学们对他的人格有了更好的评价。我想,把钱交给学校的那一刹那,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或许这就是雷锋精神,因为他懂得为别人考虑,在利益和良心之间,他选择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继续寻找“雷锋”的身影,镜头拉向公共汽车上。这天,久违的太阳公公出来了,但我还是没有感到有丝毫的暖意,两腿在不停地打哆嗦。我的前面坐着一对母女,那小女孩七八岁地样子,穿着一身大红衣裳,特别显眼。扎着马尾辫,一笑起来两个甜甜的酒窝,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他的穿着十分滑稽。车开了,车上的人满满的,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不久,到了另一个车站,上来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不停地咳嗽,是病了吗?无人问济。车上已无空位,没人肯让座,都认为那不关自己的事。我也一样,但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过了好一会儿,我前面的那一位小女孩说话了:“老奶奶,您坐我这里吧!”那稚嫩的声音好甜好甜,车内鸦雀无声,似乎空气在这一刻凝结,连彼此的心跳声都能听见。那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大红衣裳,特别显眼。扎着马尾辫,一笑起来两个甜甜的酒窝,真可爱。她坐在妈妈的腿上,天真地笑着,那位老奶奶脸上也露出慈祥的面容。顿时,我心头一热,真想找个地缝给钻进去。不过,这件事也给我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

关上镜头,坐在河边的石头上,闭着眼想想:人与人之间,或许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普通的让座,都会让你成为别人心中的雷锋。

雷锋叔叔,你真伟大,为我们人民做了那么多的贡献,但是最后你还是在战场上牺牲了,但是你那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上……

韶西逸夫六年级:阳东润

第9篇

由此不难看出,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和期望是相当高的,高得把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教师说得不平凡了。其实,从哲学角度来看,教师只是社会的人。大千世界,形形的人皆有之。掐指一算,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无才无德的属“废品”,有才无德的属“危险品”,有德无才的属“次品”,德才兼备的理所当然归为“优等品”也。当然,学生和老师也不例外。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学中的智育和德育中,德育显得更为重要了。我们的社会需要德高才丰的优等品,但社会更要杜绝生产“废品”和“危险品” !

总理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不可复制的。要培育有道德的人,要生产“优等品”,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有道德的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一、拒绝“不正之风” ――做到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是的,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尤其是班主任,跟学生的接触最多,其一言一行尤为重要,在其班上的学生身上往往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我的教书育人理念是让言传和身教同行!意思是在教书育人中,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也就是说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必须带头遵守。记得我在当班主任时候,有一次学校大队部要求班主任督促本班学生搞好自己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和长发。待班队课我跟同学们苦口婆心说教,并要求学生伸出双手检查自己指甲时候,一名平常调皮捣蛋的男同学刷地站起来讲道:“呵呵,Miss Zhang,你自己的指甲都留那么长还说我们干嘛哦。”忽然间,我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脸上顿时出现“高原红”了。下课回办公室后,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留了很久的指甲“嚓”地一下剪掉了。顿时,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二、拒绝“高跟鞋”---做到脚踏实地、知足常乐

有人说,当教师注定发不了财,也有人说“当教师的很小气”,我想说,当教师的都是精神上的大气Millionare!怎样的职业就要求有与之协调的人生观、价值观。否则你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终究还是会被社会淘汰的。这就是著名的“优胜劣汰法则”。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很多事物让具有诱惑力,让人一旦接触就爱不释手。这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调整心态,对诱惑说“NO!”我喜欢,我选择。我选择,我不悔。做一个有道德的老师,并不是让大家去当苦行僧,过苦日子。相反,我们有着自己追求属于我们自己幸福的权力。

突然间,我想起以前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一首老歌 。其歌词是:“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是啊,就如推山小学何英校长所说,安心当一棵小草吧,用嫩绿装饰大地,用卑微谱写传奇,用生命制造浪漫,用平凡诉说幸福。四年的教育教学我体会到:老师的幸福不在于金钱,不在于名利,她就朴朴实实的蕴藏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中。No pains, no gains.我的辛勤付出让我收获到了别样的回报。站在山顶,我享受到了常人遥望的那一阵清风徐面和无限风光。

二、拒绝“生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今年是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作为雷锋的故乡,雷锋精神仍在此熠熠生辉,它影响整整几代人。作为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我们要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发扬善于“挤”和“钻”的精神,不找任何借口,绝不做孬种。与时俱进,完善自我,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学习雷锋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奢侈,不攀比,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以此好作风带动、影响他人;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让我们向在汶川地震中勇敢保护学生的谭千秋学习,向身患绝症还撑在三尺讲台的孟二冬学习。让我们做好自己,立足岗位当先锋,教书育人做楷模;让我们带动学生,“个个学雷锋、时时做雷锋、天天有雷锋” !

参考文献

[1] 徐少锦.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1.(4)

[2] 董陶陶.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内涵与重构【J】.江苏高教.2009.(1)

[3] 周丹.专业化: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的转型【J】.教育探索.2006.(1)

第10篇

1.全面实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围绕“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的主题,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区域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孝敬教育、美德校园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各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爱心奉献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有道德的人。

二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

三是要建好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形式,用朴实的道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道德内化水平。

2.推广青少年德育讲堂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全区各校要积极推广青少年德育讲堂模式,在九峰小学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听、看、讲、写、评、行”的德育教育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传播道德新风。“听”就是要通过主题班会、大讲堂、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听革命传统、历史故事、先进典型的事迹。“看”就是要利用视频设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传统历史文化专题片和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和z地域文化的动漫,组织观看学生团队自主创作的反映校园道德建设的文艺节目和主题班会等。“讲”就是要通过读书演讲、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道德典型事迹,一起谈看法、谈感受,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议论,通过正确的引导,形成思想共识。“写”就是要组织学生开展写读后感、观后感及其他有关道德建设的体会文章,对好的文章定期在z新区时刊、东南商报“小作家”栏目刊出。“评”就是每年组织全区“美德少年”评选。“行”就是组织德育讲堂广泛开展活动,并把活动延伸到“春泥计划”实施点、“四点钟”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及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抓德育工作的局面。20xx年争取新增青少年德育讲堂4所以上。

建好德育讲堂,各校要结合学校文化创建工作,在校园环境布置时充分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把道德教育功能寓于形象的校园环境之中,使德育讲堂逐步成为“学校景点”之一。在精神文化提炼时注重师生道德品质培养与内化,铸造文化育人氛围,提高学校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强制度设计,增强文化底蕴。组织有档次的德育讲堂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先进道德理念。建好德育讲堂要结合学生社团建设,要在原有的“十有学校”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炼社团精神品质,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

3.广泛开展“学雷锋,修身律己讲道德”的实践活动。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词。4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最近,中央确定,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全区中小学今年要以“雷锋精神实践年”为主题,大力倡导师生践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学习活动。通过学习“雷锋日记”、“雷锋语录”等宣传小册子,订阅《雷锋》一书,播放《雷锋》、《没有雷锋的日子》等电影的形式,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让“雷锋的故事”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营造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讨论活动。就是要积极参与区文明办策划组织的“‘雷锋精神’在当前过时了吗”等讨论话题,组织中小学师生广泛参与讨论。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撰文谈看“雷锋日记”和听“雷锋故事”的感受和心得,并选择在z新区时刊“雷锋精神在我心中”专栏上刊载,进一步增强学习“雷锋精神”的舆论氛围。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实践活动,就是要以评选“万名z好人”活动为载体,开展区校两级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形成“万名好人美德档案库”,倡导引领道德风尚。大力引导全区中小学生树立先进道德理念,修身律己,长好心、做好人、干好事,营造“尚善行、讲诚信、行孝道、强自立”的浓厚氛围。

4.全面提升社团文化,积极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z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原有的“十有学校”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炼社团精神品质,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学生社团要有正确的文化定位,独立的章程,完善的组织机构,规范的工作机制,有固定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经费,有内容、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活动,而社团与一般的兴趣小组或竞赛队最大的区别在于,社团除了教授一些必要的活动技能外,还要对本社团所涉及的领域有较深的历史文化研究,能从中提炼出优秀的精神品质并能指导和影响社员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比如足球社团,加入足球社的学生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踢足球的技术,还应该对足球文化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社团成员能从中凝炼出足球人应有的健康、活泼、拼搏与朝气;比如心理研究社团就可以对区域或本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对学生心理预警作出分析;比如摄影社团可以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变迁进行相片纪录,对审美观、注意力进行培训。全区中小学社团建设要以多样化课程为支撑,以体艺科“2+1+1”为载体,以文化研究为引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印社团刊物,成立社团文化展览馆,设立社团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室。区教育局将通过十大精品社团评比,社团成果现场展示活动提高学校社团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社团化。

5.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铸造文化育人的氛围。

探索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社团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各校要高度重视现代化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生命和核心。不断提炼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探索教育哲学发展,使学校理念深入每一师生言行。广大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时要充分结合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特别是提炼本校的特色项目的精神内涵,把极高的德育教育功能寓于形象的校园环境之中。区教育局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和制度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持久影响作用。进一步做强做大特色项目,提升拓展特色学校,并不断地从特色中挖掘育人的品质,真正融学校德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6.搭建z区优秀班主任大讲堂平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全区各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校本措施,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优秀班集体建设。搭建z区优秀班主任大讲堂平台,积极培养青年骨干班主任队伍,提高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提高优秀班集体创建水平。加强班主任区校培训效度,坚持实施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名班主任评选与考核制度,不断壮大区级高级德育工作者队伍,形成人人争当名班主任、人人关注学生管理的良好局面。

7.深入推进慈孝文化进学校、进课堂,广泛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

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为人之本,立德之根。一是要充分利用关工委编写的《知孝礼、学孝德、践孝行》简易读本,每年安排9课时进行课堂教学,其中6课时为教师讲解,3课时为学生完成作业或交流心得时间。通过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明了孝的含义和本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情感,在倡导人人践孝的漫长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要通过师资培训、课堂教学评比、主题活动开展、孝顺之星评比等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孝敬教育;二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以“节日教育、艺术熏陶、经典诵读、课堂渗透、实践体验”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三是引导未成年人发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倡导青少年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业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觉培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敬。四是要大力倡导正确的慈爱文化,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教育局要通过家长学校、母亲素养提升行动、文明家庭评选、书香家庭创建等载体引导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关爱意识,形成家庭文明风尚。

第11篇

记者:今天学雷锋,与以往相比,有了哪些不同?

公方彬:学雷锋面临一个要突破、适应时代的问题。雷锋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产生的不是雷锋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但今天的典型很难做到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第一,今天是一个多元、快餐化的时代,一个英模改变整个社会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二,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媚俗的时代。如现在老出现对雷锋的质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庸俗来质疑高尚,雷锋当年很多的做法,我们今天做不到了,就想象雷锋不能做到。质疑是社会的进步,但老质疑,就有问题了。

记者:那是不是今天学雷锋的土壤发生了一些变化?

公方彬: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有一些人比着俗,远离崇高,恶搞英雄,俨然一种“时尚”。这与改革开放前过度宣扬“精神万能”有关,现在呢,有一些人就试图把我们灵魂深处高尚的雕像全打破,以此为自己的庸俗找到理论根据,让自己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底气,俗得合逻辑。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倡导学雷锋的“大道”时,在方法上也该去寻求一些创新?

公方彬:今天的年轻人,思想是很鲜活的,因此要影响他们,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这个时代的节奏、社会的模式、多元的价值观、人的欣赏趣味接轨。如果总是说一些高高在上的、不贴近群众的语言,想征服当代鲜活的人,这不可能。发言之前,要想想,你的话语体系能不能适应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质疑的时代、诘问的时代、交流的时代。

记者:现在有一个词,叫“道德滑坡”,它指的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一再沉降。以你的判断,“道德滑坡”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现象,还是媒体报道过于片面?

公方彬:真实的面貌是确实存在“道德滑坡”。原来的价值体系被打破了,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无所依附。我为什么说这次谈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第一点谈的是信仰,雷锋之所以是雷锋,因为他有坚定的对于信仰的追求。但今天社会上功利主义的思想很严重的,金钱至上,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人为什么活着”的命题,困扰、苦恼也就随之而来。你有没有发现,社会各个阶层都有人叫苦,不光是贫穷的人,有钱的、有权的、有名的人当中也有觉着痛苦的。这痛苦并非矫揉造作。为什么?就是没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是价值、如何实现价值的问题,没有厘清付出和获得的关系、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金钱可以带来满足感,但不必然带来幸福感。2010年世界公布的幸福指数,排名在前10的有哥斯达黎加,这就意味着金钱不等于所有幸福的源泉。可惜现在社会一个很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金钱的多少、官位的高低、名声的大小,结果使得大家焦虑得很。

二、学雷锋不是为了“回报”

记者:很多人不愿意学雷锋,因为害怕遇到中山狼,或付出没有回报。

公方彬:所以,我们的伦理结构,还是基于儒家文化,基于农业文明,是人口不流动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伦理体系。而以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以人口大流动为背景、健康正常的“陌生人关系”,还有待建立。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我帮你,你得回报我,“投桃报李”,否则就是不感恩;而在西方社会,通行的观念则是:我帮你,我还得感谢你,谢谢你,因为你的存在,给我提供一个帮助你、净化我自己的机会。

十几年前,崔永元的“实话实话所”有一期节目,想邀请我做嘉宾,节目本身很好,但由于与一位嘉宾的观点有冲突,我没去。他就认为,“我帮你,你得回报我。”天津有一位叫白芳礼的老人,蹬三轮车捐资助学,帮了很多学生,后来老人生病了,没人来探望,那位嘉宾便批评学生们忘恩负义。我不同意,帮人是为了回报,那道德还张扬得出去吗?我认为,我帮你,解决你的困难,咱们的关系就不存在了。你觉得好,可以把我的理念传播到别人那里去,让它延续,生根发芽。

记者:你害怕过伤害吗?

公方彬:伤害是必然的,谁都会受到伤害,每一个准备做好事的人,都一定要做好被伤害的准备,要么就别做。大家都庸俗的时候,你也庸俗,那就没有什么被伤害的问题。你做了好事,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一定会有被伤害的感觉。关键是你做这个事情,是想从别人给你的利益、奖赏、夸赞中实现价值?还是出于本心,为了完善自我,在做的过程中就得到价值感、灵魂的安慰、精神的归宿。这两者区别大了。

记者:付出代价怎么办?

公方彬:中山狼的个案当然是存在的。你说我资助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不良的现象?也有啊。对方急着要钱,我寄过去,一查,没这人。那我为什么没有被伤害的感觉呢?因为我做的时候,就没有认定社会全是美好的,但即使受了骗,也不能因为大树有枯枝败叶,就把大树锯掉,不能因为水是脏的,就把孩子一起泼掉。我做每件事情都做好了心理准备,从做的过程中,找到了美好的感觉,那就结了。再一个,成年人毕竟还得有一点辨别力,一点辨别力也没有,也不行。

三、思想者从来都是孤独者

记者:社会是个万花筒,有美好也有丑恶,遇到一些让人痛苦的现象时,你有没有痛苦、茫然过?

公方彬:我是研究者,我只能痛苦,不茫然。

记者:最大的痛苦来自于什么?

公方彬:来自于我还没有把那些我想解释通的、让大众迷惑的东西,想得通透。历史上的大思想家,都必然是解决了人某一个方面的困惑。所以,他成为思想家。

记者:求索的过程孤独吗?

公方彬:肯定孤独,思想者从来就是孤独者。我现在不敢说我是思想家,但我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记者:最欣赏的思想家是谁?

公方彬:就我看来,真正的思想家,主要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2世纪,更准确地说是公元前6世纪?4世纪,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生了。在中国生活着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所有派别都产生了,墨翟、庄子以及不可胜数的其他哲学家都在思考着;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在希腊则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悲剧作家修昔底德,以及阿基米德。”这些人几乎研究了那个时代人类最应该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几乎解决了那个时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灵魂的关系问题。

思想者一定是解决终极问题的,否则,他只是功利性的,属于第二个层面的。我为什么写书论述“中国精神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道路将伴随我一生,直到我进坟墓,这个思考才结束。

四、当我们意识到,只追钱没意思,要学雷锋了,希望就来了

记者:雷锋逝世已经50年,为什么在今天“学雷锋”成为一个热切的呼唤、一个普遍的共识?

公方彬: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反映。西方人讲,千年的历史造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法国人也讲,300年出绅士。中国人曾经挨过穷,对财富有热烈的渴望,但当“金钱崇拜”退潮、大多数人感知到还有好东西值得我们追求,国家就真正到了探索、求知、前进的时刻了。

这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0年改革开放,当代中国人刚开始尝到“富裕”的味道。急功并不可怕,当我们意识到,只追钱没意思,要学雷锋了,道德就来了,希望就来了。

记者:你对90后新兵或者90后大学生有过研究吗?他们能承载这种希望么?

公方彬:毫无疑问,可以!美国历史上有过“垮掉的一代”,但事实上哪一代人也没有真正垮掉,一代代人撑起美国。我们也常常“杞人忧天”,其实哪一代人都垮不掉。只是每一代人,在新的时代都有新的表现。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看一代一代的人,要相信每一代人,比前一代人做得好。

第12篇

激情在奉献中燃烧,青春在服务里闪光,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身影跳动在贵州大学的各个角落。在院团委的领导下,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用青春、奉献、激情、爱心,在振兴理院、构建和谐贵大的伟大实践中,谱写着灿烂而辉煌的青春篇章。

20xx年3月8日,为期一周的理学院“志愿服务统一行动周”终于落下了帷幕。一周以来丰富多彩的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此次统一行动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进入3月,雷锋活动月,正值全运在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自行动周开始以来,我院全体师生秉承着“让周围的生活更美好”的志愿服务精神,先后进行了“建绿色家园,做环保使者”公益行动、爱心漂流瓶、发表学雷锋倡议书、爱心环保袋、结对子、主题团日活动以及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大家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我们都在期待这“志愿服务统一行动周”能开展更多更好的活动。大家都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3月3日开始,一直将持续至月末的“爱心漂流瓶”活动,以“日行一善”为活动主题,目前仍在同学们中间有序的传递着。每位收到爱心漂流瓶的同学都将做一件好事或写下自己的感想放入瓶中,再传给下一位同学,依此类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项活动的传递线路是由参与者随机选择的,还有幸使得这个“爱心漂流瓶”传递到了我们学院的几位老师手中,他们在那里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寄语:青春激扬,用心绽放。

此次活动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它将以生活中最简单的行动提醒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雷锋精神永存,爱心永无止境。

3月4日,由06信计和06应数班组成的60名同学参加了“建绿色家园,做环保使者”的校院环境维护行动。下午三点,他们从主教学楼大厅出发,带着工具,踏上了整洁校园卫生的征途。沿着主干道,开始了环绕校园一周的清洁工作。同学不顾露水和荆棘,依然纵身进入草蒲清理那些残碎纸屑,真是振奋人心!

瞧瞧这两人,你捡垃圾,我来装,配合还真是默契。

走到了校医处,想到这是为同学和老师看病的地方,同学们更是埋头苦干,把地面墙壁清洁的几乎是一尘不染。最后便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在那里,同学们更是丝毫不敢马虎。

(女生就是这样,虽然手中还提着包包,看似不是那么认真,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们展现劳动天赋。你瞧!干得还是有模有样吧。谁说我们娇生惯养?)

清理完毕,已是下午五点,但同学们没有叫苦叫累。虽然天气是阴冷潮湿的,但是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活动,想必雷锋同志也会舒心一笑。

劳动后的喜悦才是最甜蜜的。此时此刻,只有汗水和笑容,才能真正值得人们牢记!

我们多么想大声高呼——“劳动最光荣”。

辛勤的劳动永远值得被珍惜。

3月5日“学雷锋日”,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在一教三楼理学院宣传栏发表了“学雷锋”活动倡议书,呼吁同学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远的人生追求,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实事求是,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旨在弘扬雷锋精神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

时常在同学们视线中出现的爱心环保袋,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也将获得新的赞助,数量将增加,可以更好的为师生提供服务。今后的每一天,因为这一个个承载了爱心和奉献的环保袋,将会变得整洁美好。

3月6日全面启动的结对子行动,在理学院各班级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同学们大多采用“多对一”的形式,从方方面面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帮助。不时还会请教一下我们的辅导员老师,请求一些专业指导。通过这个活动,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向上的团结氛围,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项活动也将继续开展下去,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受益。

3月7日,就已经有班级开展了“志愿服务我行动”的主题团日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活动通知并不是很及时,到行动周结束还有一部分班级仍未来的及开展这次主题团日活动。但此次活动不会就此结束,未开展的班级将继续开展,力求将活动做大做强。

校园的良好环境需要我们时刻注意,那不光光是一句空话,那需要我们真的动手,行动起来。在你行动起来后,也要带动其他人,一起加入这个光荣的队伍之中。这里欢迎每一个,有心人。

阳春三月,春光无限。3月8日进行了“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各班根据班级实际,将学雷锋活动与学生的文明礼 貌习惯及班级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寻找身边“道德榜样”,校园活雷锋不断涌现。班干部、学生党员模范带头、身先士卒,全体同学积极响应。主动拾起路边的垃圾,主动向老师问好,主动排队打饭等等。同学们在学习上、功课上也掀起了一种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当文明礼貌标兵,争先恐后;在学习中,同学以雷锋的“钉子”精神为榜样,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奋斗口号,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

简简单单的留念,将青年志愿者的喜悦定格,将理学学子的精神展现。在奉献过后,赢得喜悦与欣慰,这是莫大的幸福。让我们永远铭记这种幸福与光荣,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