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标准化管理

档案标准化管理

时间:2023-05-30 09:5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标准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标准化管理

第1篇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02

0 引言

企业在处理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需要将档案资料合理归档和保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文书处理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基本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创新方法,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1]。

1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结合经验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升级,综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对文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料保管不到位、档案分类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企业档案管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档案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知识缺乏等情况。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不颍难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因而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也不同,这就导致单一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理论研究难以达到系统化要求。企业档案管理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是否到位。在企业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缺少专业的管理手段,人工操作是主要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效率低,速度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

2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方法

2.1 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另外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需要及时转变,认识到文书处理工作是企业档案信息保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档案管理要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追求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收纳所有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保存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档案,在改进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促进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实现企业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管理、集成管理和全程管理。前端控制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搜集和整理后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性质进行区分处理,例如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划、参考作用不明显的资料可以不必录入系统进行保管,可直接销毁;对于具有重要的文书保管意义,像企业发展年鉴、投资规划和企业资产清算以及账务处理等资料则需要重点保管,实行长期或永久性保存。企业生产、管理内容复杂,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都要区别分类管理、保存,提高管理质量。集成管理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严谨性,减少疏漏,同时需要将档案管理形式和观念进行延伸,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全程管理原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档案管理不能视作单一性的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率[3]。

2.3 完善制度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实践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的原则性内容进行制度化规定,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资料需要进行人员区分管理和专项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文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保存,对于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例如在企业的文书管理中,需要根据文件内容和问题进行分类。主要档案类型分为请示、通知、批复、信函、决定、会议记录等。可以对资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到了再分析决定是长期保管还是永久销毁,便于今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查找利用。对于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形式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4]。

2.4 加强基础设施

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硬件设施方面,企业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管理专业化、技术化。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互换和共享,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具效率性的参考意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工作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立旨在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

3 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使用水平,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资料保管是一项专业、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1]杜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J].城建档案,2016(05):79-80.

[2]赵颖.如何推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6(S1):106-107.

[3]宫春影.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J].信息化建设,2016(06):267.

第3篇

关键词:档案;标准化;网络信息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236-02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社会信息服务对档案事业的影响和冲击,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对档案认识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环境和极好的机遇。信息网络不仅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接收、利用模式的统一,也能够从档案收集源头处理各种载体信息资源,且具有存储和快速检索利用功能,更加方便速捷地提供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保护档案资源原件、加快档案信息资源传递、发掘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范围的更加便捷手段。

一、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作用、意义

标准化管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其目的是在经济、技术、科学管理等社会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档案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涉及到用户活动的各个方面,除了为用户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外,更重要的是为用户的生存和发展积累储备宝贵的能反映诸多方面历史轨迹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档案工作作为一个为公众服务的行业,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规范化、标准化服务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因此,在生成档案的诸多环节中,应制定和执行与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一系列的工作标准和制度,使档案管理的诸多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档案达到规范统一,使档案管理的每个过程从无序到有序,避免未来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在进入计算机时的可处理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发、传、收、储等,避免档案工作出现人、财、物的浪费,使有限的资金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分析和发展现状

信息网络时代,技术标准显现出了极大的重要性,标准在国际层面有国际标准组织、在专业领域有文件/档案专业组织、在国家层面有各国档案机构等分别组织制定档案信息标准,因而形成了不同层面、领域档案信息标准,这些组织制定的档案信息标准十分专业,吸取了各国档案工作的最佳实践经验,对用户或系统具有明确的应用针对性,从标准的层次上带有操作性,或者说具有很强技术性的标准居多,所制定的标准集中反映了人类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从国外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进展来看,不但起步早且更重视实践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档案标准制定方面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制修订标准数量增长了一倍多,而且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如以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例:从2001年制定的第一个电子文件管理标准至今已了2O余项标准[1]。覆盖了:文件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成像领域,以及文件存储与归档五大领域的标准,档案信息标准体系构架正在形成,实现了标准的系列化与成套性[2]。

从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以来,1983年成立了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领导小组,1985年第一个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颁布实施,1991年成立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年了《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3];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出台10多项国家标准、近60项行业标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档案管理、业务等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在规范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利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三、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原则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标准化体系建立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的问题,涉及到档案形成的诸多环节,如档案著录格式、整理方法、数据库建设及整个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包括统一的术语定义、内部体系结构、数据交换方式、信息流向、软硬件接口规范、功能设置、支撑环境等各项工作,且对设备构成、人员组成、管理方法等均有周密的规划和设计。

1.遵循性、统一性

遵循已有档案标准的基本内容,保持标准内容前后一致,技术水平一致,尽量不做大的改动,体现出与科技进步协同发展的档案业务全程(文件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标准特征。例如,制定案卷质量标准,使组卷工作达到应有的水平;制定档案业务流程标准,做到收集到位、整理归档到位,保证各种载体材料不漏存、不丢失、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等。设备装具是档案馆的基础设备,应按标准化、系列化集中批量生产,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秩序,使档案工作领域内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达到统一,从而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重复、矛盾、繁杂、混乱的局面,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创新性、稳定性

不受原标准的一些束缚,根据信息网络环境的合理需求,进行必要的创新,所实施的标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如,数据库的结构标准,电子文件智能元数据标准,由单体元数据标准转向元数据语义与语法标准的系统化,电子环境中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是受到档案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离开了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所以,保证数据被读取时不依赖专用的软件环境对档案元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研究充分展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前景。

3.前瞻性、科学性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加强档案生命周期的管理,做好需求分析,制定从档案形成、收集、整理、验收、归档、利用服务一系列相关需求标准,由后端管理标准向前端、全程管理标准过渡,向知识集成管理发展,延长标准的使用寿命,了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比如,数字档案馆功能需求标准、数据库、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及其元数据需求标准,电子文件管理逐步转向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处理的档案数字化系统标准等。且由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过渡的发展趋势,数据库的结构、代码编制留有扩充余地,增加一些当前尚未用上而今后可能需要的内容等[4]。各项标准必须能清楚地反映档案技术水平和组织的结构程序,且每一项具体实施的内容应具有超前性,体现一定的科学引导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持续发展。

4.实效性、安全性

在各种标准和大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收、整、审、归、鉴、利、二次加工开发为一体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加工、信息分析技术等为支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更新和共享;利用信息分析技术,打破现有数据的使用限制,整合档案资源,挖掘隐性知识;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方便共享;利用网络办公技术,审核控制档案资源的使用权限,保证资源安全。

四、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规范化、标准化体系结构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建立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是档案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建立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标准化的工作成败,研究建立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是为了规范管理业务领域的数据元,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因此,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核心由基础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专业标准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标准:是档案工作基础性、指导性的规范,在制定标准时要经常引用的标准;业务标准:是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主体;技术标准: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对档案馆设施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缩微复制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以实现档案现代化的目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档案工作的组织、程序、职责等提出的行业工作标准,它对于建立档案基础管理、规范行业工作质量和作风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标准: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而设置,突出体现不同专业档案的管理规范和要求,以适应档案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每部分根据各自的工作要求确定一定的分类层次,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每个规范化标准部分是整个档案规范化标准体系的子系统,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相对稳定的,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动态发展的,它不断在实施和制定过程中修订、充实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构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5]。

结语

实施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是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只有加速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有利于改善档案的基础管理,有利于档案工作在网络环境下逐步走向智能化,促使档案现代化制度更加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荣婷.论国际档条信息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8,(1).

[2] 段荣婷.国际档案信息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档案,2008,(5).

[3] 黄建峰.档案标准化—21世纪档案工作发展趋势[J].科技档案,2000,(3).

第4篇

关键词:文档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一、文档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部门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

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管理部门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单位和档案馆之

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

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

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

管地点和存放方式。

依据文件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免费论文。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

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

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部门来专

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文档一体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切实可行。

二、公文制发、立卷归档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和关键环节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三、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保障

档案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档案工作的标准体系是档案工作领域内所有标准按其内

在联系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从纵向方面反映着档案更值得标准层次,或称之为级别,从

横向的方面反映着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档案工作的标准的层次是根据标准覆盖的范围划分

的,有国家标准、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这四个层次的不能与上一层次相

抵触,新制定的不能与尚在执行的相抵触,档案工作的标准的种类取决于档案工作标准化的

范围,档案工作标准化不仅涉及档案工作的业务技术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档案工作的组织

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档案工作标准有业务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也有强制执行的。

(一)完善档案制度。

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档案工作规范化必须有完善的档案制度作为保障。档案工作由于工作要求高,涉及部门广,同时也涉及人员多,要想把档案完全管理起来,必须制订严格可行的相关制度,让各项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应根据《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工作实际,制定各类《档案管理归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行。

(二)执行档案制度。

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碎的工作,不是一日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长效管理,执行档案制度,才能使活动中心档案管理真正规范起来。免费论文。

1.从源头抓起,杜绝随意性。在立卷前,在选材、检查、整理等一些环节中,工作人员处理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要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杜绝各种随意性的事件发生,扼制档案不规范因素的出现。

2.加强对档案的日常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四、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免费论文。总之,不断深化档案工作实践证明,档案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实,是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三个关键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事业和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务也越来越重。在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标准化活动已扩展到我们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标准文献的日益增多,以及情报信息为科研,生产部门利用而转化为生产技术,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必要的社会职能,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为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档案管理人员就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档案管理三个关键因素上下功夫,开创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管理的新局面。

第5篇

摘 要:随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事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怎样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档案 规范 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32-01

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达与持续兴旺,都无一例外地是把一些在实践中形成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进而推动工作实践不断向前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一、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是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似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未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质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档案管理发展中,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只有在档案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基于此,在具体落实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等等,从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落实档案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保证档案的使用价值。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落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确定的是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具体为:

(一)认识方面存在问题

现代化的今天,依旧有很多单位领导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落实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追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其实,档案管理的确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但是,相对来说,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应当是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规范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在按照相关标准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并在具体落实档案管理过程中借助先进技术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如若没有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而直接落实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那么档案管理将难以切合实际,真正发挥作用[1]。

(二)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或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这也使得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政府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支持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档案管理部门融资渠道少,难以通过融资来职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存在政策方面的问题

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需要由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此才能保障档案管理有依有据、有章有法的落实,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服。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针对档案管理,颁布相关政策或法规,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度规范。

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改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的情况,笔者的建议是: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出于落实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考虑,在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其一,做好公文制发。公文作为档案的前身,多数档案资料都是有公文转化形成的。所以,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当加强工作制发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公文制发的质量。其二,做好公文、文书的档案收率管理。也就是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对公文签发手续、公文审批、公文标题设定、公文内容等相关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公文完好、规范、标准。其三,做好公文书写。为了保证公文规范和标准,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制发公文的相关要求,采用标准的文种,并规范格式,进而书写公文,保证公文简洁、标准、规范[2]。

(二)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

档案管理中,保证档案的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保证档案的使用价值,这也使得档案管理有意义。当然,要想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应当注意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也就是在档案保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档案文件的保管价值作用及特征,采取适合管理方式予以保管。在一段时间之后,对档案案卷进行清理,确定没有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对于永久性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则需要查看,确定是否完整、保存是否良好,以此来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

(三)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在现代化的今天进行到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企业或单位的档案以电子的方式存储,如此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且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档案。另外,查阅或使用档案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那么,如何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即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设置为档案管理数据库的软硬盘,使其能够对档案进行快速的收录、分类、存储,如此可以保证档案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化。结束语档案材料对于—个单位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见证以及明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够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所以,强化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笔者的建议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及时进行档案案卷清理,保证档案时效性特征;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希望对于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所帮助[3]。

参考文献:

[1]丁海斌.档案管理活动中的物质与意识——兼论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0(3).

[2]王德俊.国家档案事业领导档案学术学问大家——冯子直著《论档案事业与档案事业管理》读后感[J].档案学研究.2011(6).

第7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

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就跟经济价值。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很多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很多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很多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很多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31

[中图分类号]G271;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1 提升专业技能,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管理

在当前的环境趋势下,科技档案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由于科技档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如何拓展档案利用与收集成为摆在人们眼前的重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借助网络与终端将成为档案利用的新趋势。应构架档案管理系统,依托局域网或互联网系统,将各孤立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双轨化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制定企业统一建立、健全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制度,做到每一项科研、生产、基建等活动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资料归档保存并在档案系统中根据制度设置内容,配合管理。对已完成的项目,要有科技档案部门参加,验收应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利用终端设备使申报调阅通过网上流程控制,并将接口联通企业内部局域网,甚至嵌入局域网各政策、生产、政工、会议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形成必要提示功能并实现模糊查询、关联查询、图像查询。在政府公众服务中,提供公众简单的业务办理查询,将大大提升档案的调阅速度,缩减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对于不同密级的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权限划分,建立档案多级架构体系,形成完备的档案系统覆盖企业管理的多个层级,满足档案的移交、报审、归档查阅需要,使上下级生产、建设资料得以流通,保障生产、运维的有序开展。将平面化管理模式提升为立体管理模式。

2 建立完备科技档案鉴定体制

由于科技档案的专业性较强,仅具备单一的档案管理知识将无法完成档案鉴定工作。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数据与日俱增,鉴定成为保证档案质量、促使档案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档案管理知识外还需了解生产活动的各个过程中会产生的相关文件,并参与到生产环节中,了解生产发展过程,负责对科技档案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和齐全。

科技档案是各个企事业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历史记录,其他任何材料都难以替代。如果错误地销毁了有价值的科技档案,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保障销毁工作的准确性,首先,科技档案的销毁应由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生产部门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判别档案性质,并严格执行报审报批流程。另外,应留存数字档案资料,作为补救。数字档案资料具有节省存储成本空间,便于利用的性能。科技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通过正确的鉴定,把真正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保留下来,使档案部门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效益。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要严格遵循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一是要加强对科技档案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的科技档案鉴定委员会负责对档案的内容鉴定;二是确立科技档案鉴定标准,由于科技档案呈现出的多样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必须使档案价值鉴定者“有标可依”,让科技档案鉴定人员在判定档案价值过程中,有效避免个人局限性、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在规范的原则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顺利开展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三是通过培训提高鉴定人员素质。

3 提高档案标准化管理体制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最核心的基础工作就是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为保障科技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从源头上把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对科技档案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3.1 标准化管理对科技档案的意义

科技档案是一切档案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应根据每个行业的特殊性结合生产部门的实际需求,对档案收集内容提出具体要求。科技档案的利用方式决定其收集过程是长期持续延续的,所以应针对甲乙双方制定相应的档案阶段收集表,以明确各阶段收集的内容和时限。

3.2 信息的分类利用

针对科技档案的利用,除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的系统方法“三维结构体系”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信息综合分析法,从项目形成过程的特征和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理解和提炼出对下一步发展有借鉴性的内容,从而实现科技档案的利用。二是系统整体优化法。从整个平台系统所包含的范围出发,关注整体与部分间联系,系统地进行信息整理与测评,从而达到全面最佳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9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力计量;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电力公司中电力计量是很重要的工作,它是综合反映电力公司管理水平、信誉等诸多方面的一个标准;计量管理的标准化也是衡量电力公司服务质量的好坏。同时,电力计量也是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所以电力公司中的电力计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笔者在襄垣县供电公司的电力计量管理为研究案例。对电力计量管理有效性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1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经过笔者的工作分析可知,现在我们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等管理上的弊端,影响了电力公司的服务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计量管理标准化,电力计量人员素质偏低及服务规范化,计量技术陈旧等诸多方面。

2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举措

多年以来,襄垣县供电公司在上级供电部门统一领导下,加上本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的工作,在电力计量方面采取了些有效地措施,保障了电力工作的大提升。

首先在计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襄垣县供电公司逐步完善了计量档案,做到专人负责。针对计量管理中的记录、检定证书等建立了台帐,并进行了动态的档案式管理;对那些损失或缺失的计量数据,我们做到了数据及时更新完善。其次,在 “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第三,在人员及服务规范化方面,襄垣县供电公司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加强计量技术的理论培训和专家讲座等,并定期进行考核检查。第四,在计量技术创新方面。襄垣县供电公司在计量资产入库、校验、运行、维护、等管理上做到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我们采用计量资产录入采用表计条码管理,实现了计量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自动、方便地获取计量资产的所有信息,提高了计量资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第五,在计量技术安全隐患排查处理方面。我们加大了对硬件和软件隐患排查力度。硬件上对配网线路上的电能计量装置、互感器标准室等进行排查;软件上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分别对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自查。

除了以上几点措施之外,襄垣县供电公司还以“供电服务提升工程”为载体,以实现“零投诉”为目标,以打造“一流电能计量中心”为切入点,我们大力宣传电能计量法律、法规,帮助解决计量纠纷等,组织服务队进入社区免费为有疑问的用户现场检测电能表同时受到用户的欢迎。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强化计量技术监督,提高电能计量人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大力促进电力市场建设;中心还用严格的质量管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

襄垣县供电公司还注重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配合、制约及衔接,对计量器具从选型、购买、配备等各个环节采取闭环动态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奖惩制。对新购、在用表计按检定规程要求,利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校表,现场校验不合格的表计,送指定计量站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如不合格,要求用户更换表计。从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同时为每块计量表计建立原始档案,进行归档管

3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下一步建议

电力公司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如何随着时代的脚步加快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经过笔者分析,在未来襄垣县供电公司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实施闭环式管理。我们可以利用条码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所有管理范围内的电能表实施“身份证”式的条码管理,使电能表从资产录入、领检登记等环节实现闭环式的管理,以实现“依法计量、科学计量、准确计量”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要结合新技术,加大对计量装置的远程监控。这主要体现在完善电能量采集系统,加强其调试工作,保证系统能准确、快速地采集存储上网、下网关口等等的电能量数据,为电费结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实时向公司管理者反映用户的电能量、功率等数据,为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线损、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电能计量装置方面我们要科学管理电能计量装置,把它列入到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线损率、电费收人乃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入上。

更要采用新技术加以推广。我们知道,现实中供电公司欠费停电会造成两败俱伤,我们在限电、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实用为准则。要充分利用当停电的结果是造成销售电力的剧减,电力市场的萎缩。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结语

在目前阶段,加大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它的有效实施是我们电力公司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倡导的需求侧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基于此,作为我们电力公司中一线的管理者要切实认识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不断完善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同时,并要积极提倡标准化管理创新,为供电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洋.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2]胡嘉.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3]胡江溢,周宗发,杜新纲,徐英辉.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04).

[4]冯叶.计量管理如何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铁道技术监督,2004(02).

[5]郑晓霖;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第10篇

关键词: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S81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6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养殖业逐步向着规范化、工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内容被逐步规范、修缮,使之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合生产实际的需要。现将其介绍如下。

1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主要内容

原则: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养殖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严格分开。标准化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场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内容如下: ①办公区(生活区)建设。②总体环境保护、道路绿化建设。③圈舍建设。④草料库建设(草料堆放场、草料加工间、配料间)。⑤动物防疫(兽医室、更衣室、消毒间设施建设)。⑥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畜隔离间、死畜、污物焚烧炉等设施建设)。⑦标准化档案资料软件建设,档案资料室(档案柜)、资质档案资料、规范管理制度、日常工作记录、登记表、协议、合同、责任书等档案资料规范归档。

2标准化场址的选择条件要求

(1)场址选择原则:①远离居民生活区、学校、主干道等(在0.5~3.0 km)。②场址选择首先必须考虑水、电、路三项必备条件方便便利,特别是水电资源必备。③草料来源方便,资源充足。④地势平坦干燥(不选择低洼容易积水地势)。⑤今后发展前途余地较大。

(2)办理好各种相关资质法律手续。①土地使用手续(30年以上较好)。②申请工商行政管理《合作社营业执照》。③税务登记证。④开户银行许可证。⑤刻就印章等。

3标准化养殖场总体规划布局要合理

根据场区实际因地制宜、遵守规律、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顺应市场,是标准化养殖生产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1)远离居民生活区、学校、主干道(一般在0.5~3.0 km)。根据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及动物生活习性要求,养殖场选址必须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嘈杂的闹市区。

(2)场址选择首先必须考虑水、电、路三项必备条件。水、电、路是生产养殖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在规划场区时,首先要把水、电的来源作为首做工作,本着少投资多办事的原则开展工作。场区路和外源路相接,出入交通方便。

(3)草料资源充足,拉运方便、运距短。养殖场不管养什么畜禽,要从减少成本,节支增效的角度考虑。首先要考虑饲草饲料来源充足方便,还要考虑运距短而近。

(4)在总体规划时,要考虑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场区道路及绿化建设。

4标准化养殖场场区布局建设

(1)办公区(生活区)建设:办公区(生活区)规划一般布局在厂区规划的一个角上,根据场区面积大小而定,主要内容包括:与生产区相通的大门,进大门处修消毒池(长8 m、宽4 m)拉运草料、牲畜用,平时闭锁。大门旁修值班室、值班室旁另开门修防疫设施:更衣室、消毒间、畜牧兽医室、技术档案资料室,旁边再开门修办公室、财务室、职工培训室(多功能室)、食堂、职工宿舍、锅炉房等。

(2)生产区标准化养殖场圈舍建设:圈舍建设时,要考虑多功能性,一般采用双列式设计,中间留1.5~2.0 m饲喂通道,圈舍长50~80 m,宽11~13 m、墙体高2.1~2.3 m、屋顶山脊高3.0~3.2 m较为合理(舍内设备因养殖畜禽种类需要设置),养牛、养猪、养鸡等都可以。

圈舍建设一般考虑封闭式圈较好,冬季保暖、夏季排热方便。如果采用机械化喂养,可以采用钟楼式建设,两边墙体不变,中间起脊,根据机械高度、宽度设计机械作业需要的高度、宽度,起脊部分采用钟楼式。

建设材料一般采用砖混24 cm或37 cm墙体,屋顶可以采用钢架与厚度10 cm彩钢板,结合当地冬、夏季需要而定彩钢板厚度。

(3)草料库建设:根据场区面积及饲养计划,合理安排一定面积的饲料库、草料堆放场、草料加工间、配料间。一般草料库建设放在进大门、办公室后面,方便使用和看管,建设采用钢架和单层彩板封闭式。

(4)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畜隔离间、病死畜、污物焚烧炉等设施建设)。养殖业主要污物是粪便,无害化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应设置相对集中,以圈舍出粪方便为主,一般设在圈舍一头或一个角落。病畜隔离间、无害化焚烧炉应设置在安全门(拉出粪便的门)和粪便处理场附近。

5标准化档案资料软件建设

第11篇

一、建立科技档案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历史再现性、一般属性为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

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档案管理历史源远流长,科技档案的管理产生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的发展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对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有着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一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同样也会引起人们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可见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柱之一。

二、建立科技档案的意义及价值

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的信息化是以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经营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档案科技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

2、管理科技成果鉴定、申报、评审、奖励、推广应用、技术市场开发;

3、管理专利申报、统计、实施;

4、管理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

5、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

6、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

7、科技统计工作;

8、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

科技管理系统为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服务,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

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人才是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解决人才问题,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全面而又具体,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单方面的,也不可能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它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化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上级部门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

2、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

3、级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级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及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技术革命;思考

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促进技术革命的重要条件。因为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运算结果准确度高、存储与判断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计算工具,为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档案工作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运用在一个工作领域当中:对档案的编目与分类、对档案数据的统计、对档案的检索、对档案日常的管理等。总而言之,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档案更快的朝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不断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而出现的,这是一种以信息为载体的文件,这一种信息载体将会逐渐代替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并在档案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信息量大等特点,另外,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1.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在档案工作中,通过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来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档案工作的概念、原理、质量等多方面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标准,并将这一项规范标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断修改,从而完善规范标准。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将计算机运用在档案工作当中,但在之前,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档案的基础工作,只有保证档案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将计算机运用在工作当中对信息进行处理,才能为人们提供电子档案,以供人们检索与查询。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在档案工作当中尽快运用计算机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并采用多种方法来促使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为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奠定基础,从而更快的将计算机运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2.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

在档案工作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来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在档案工作中全面实施计算机技术,那么就需要提高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各个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来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系统,从而将系统充分应用在档案工作中,实现其使用价值。只有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在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多用多样,种类也非常所,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喜用来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应由国家或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定专门机构进行;二是对开发、研制出来的“系统”产品成果,在推广运用之前,一定要到基层档案馆室进行试验,使“系统”软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三是鉴于档案馆室工作内容有所区别,“系统”中的档案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以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四是鉴定验收环节一定要严格把关,使那些符合档案业务规范、技术水平高的“系统”成果,在各级档案部门得到广泛运用,切实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和有效利用率;五是要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统一使用一种“系统”软件,以实现“文档一体、综合管理、馆室衔接”的管理原则。

3.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是指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要符合现实档案现代化的需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那么,档案人员怎样才能胜任“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灵活自如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将档案现代化引向深入呢?

3.1档案工作现代化,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为、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

要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这是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人是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启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时代紧迫感,增强现代化意识;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

3.2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势、新技术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管理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因此,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应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和具备相关的科技知识、社会知识和行政管理等知识。所以,要早日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就必须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既精通档案专业、又懂管理、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就需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关心,勇于参与,探索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