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3-05-30 09:5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第1篇

一、朗读表演——以《自相矛盾》为例

师:有的寓言故事,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忍不住想演一演故事中的人物。比如读《自相矛盾》时,我就很想演那个楚国卖矛、盾的人,你有这样的想法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要演好这个角色,关键是要注意两处话语一个造型,你发现了吗?

生:就是这个人两次“夸口”说的话和最后“张口结舌”的样子。

师:是啊,想一想,什么是“夸口”?

生1:就是说大话。

生2:就是吹牛。

生3:就是夸海口。

师:这牛吹得够大,像海那样不着边际。想一想,你印象中吹牛的人是怎样的?

生1:眼睛朝天看的。

生2:脖子拉长,向着天的。

生3:说话时唾沫横飞的。

生4:甚至还手舞足蹈的。

师:那就照着这些样子演演看。

生自由练习后指名表演。

师:与“夸口”截然相反的是“张口结舌”。你怎么演好呢?

生1:就是目瞪口呆的样子。

生2:就是说不出话来急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生3: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急得不知所措的样子。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1: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前后不一致了。

生2: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

师:说话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往往会让自己哑口无言。现在,就请你读一读、演一演,感受这个说话自相矛盾的楚国人的尴尬吧。

生自由朗读表演。

思考:对“夸口”“张口结舌”的表演,孩子们可谓兴致盎然,特别是表演“张口结舌”时,学生努力寻找舌头被打了结的感觉,欲言又止,面红耳赤,惟妙惟肖。在那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尴尬中,“自相矛盾”的寓意自然就从故事中脱离,进入了孩子的语言世界。

二、角色体验——以《滥竽充数》为例

师:有时我们读着寓言故事,会忍不住边读边想,想当时的情境,想人物的心情,想故事的结局等。比如读《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时,我就忍不住边读边想。咱们也来试试吧!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优俸禄。

师:读到这里,你想到南郭先生的得意劲儿了吗?

生:他在宫门外得意得手舞足蹈: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生:南郭先生吹着口哨,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美滋滋地想着:呵呵,我不费吹灰之力,居然也发财了。

生:没想到我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居然也能蒙混过关,了不起啊!

师:嗯,想得还真美啊!继续读,这时候的南郭先生又有什么表现呢?

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生:这下要露馅了,还是赶紧逃吧。

生:南郭先生吓得魂不守舍,忍不住想:要是被齐湣王知道了,我这滥竽充数可是犯了欺君之罪啊,要再不逃的话,怕是项上人头不保了。

生: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浑身抖得像筛糠似的。他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还是趁早逃吧!

师:呵呵,南郭先生还挺有自知之明。继续读,这时候的南郭先生又会怎样呢?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生:南郭先生垂头丧气地走在出逃的路上,不由得唉声叹气起来:哎,看来,没有真才实学是混不长久的。

生:要想发财,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学点儿真本领啊!

生:南郭先生悔恨交加,对儿子说:孩子啊,你一定要好好学本领,可不能学父亲滥竽充数啊!

师:没想到,一边读故事,一边想象,还真挺有意思。

思考:故事是形象的,学习故事的过程更应注重体验。上述教学,在师生充满情趣的对话中,孩子们俨然走进了南郭先生的世界,在经历了主人公戏剧式的生活后,用独白式的“自言自语”,将“滥竽充数”蕴含的道理与文本自然脱离,这个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令人精神愉悦。

三、联系生活——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为例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看到那个卖矛、盾的楚国人才能想到“自相矛盾”,看到南郭先生才会想到“滥竽充数”?

生:不会,在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合唱,小康不会唱,只跟着大家摆摆口形,这就是“滥竽充数”。

生:上次我写作文时,有一句话记得是这样的:“今天是中秋节,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老师在旁边批注的就是“自相矛盾”。

生:我上次用“万籁俱寂”造句,“展现在我面前的草原万籁俱寂,只有一群群骏马在飞快地驰骋”,也是“自相矛盾”的。

师:是啊,其实这些出自寓言的成语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听了会想到哪个成语呢?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生:这就是“自相矛盾”。

师:哦,我们都能想象那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后张口结舌的窘样了。

师:这是老师在网上看到的几则新闻的标题,你理解其中的“滥竽充数”吗?

出示:医院专家“泛滥”,患者担心滥竽充数

假币残币游戏币,滥竽充数当车费

“绿色蔬菜”,谨防贴个标签滥竽充数

生1:“患者担心滥竽充数”,是说生怕没有真本事的医生冒充专家给人看病。

生2:“滥竽充数当车费”,是说用假的东西当真的。

生3:“贴个标签滥竽充数”,是说用不好的东西充当好的东西。

师:我想,大家一定已经读懂这些寓言故事了。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对策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来彰显故事背后深刻的思想性内容,同时也带给读者审美感受。目前,受多种文学形式的竞争影响,现当代基础语文教育中,寓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逐渐边缘化的倾向,而长教版教材积极引入了大量的寓言课文内容,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寓言教学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寓言教学

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寓言教学其优势明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第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滥竽充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播放这个寓意的动画片,让学生直接感受故事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图、声、文的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自己讲故事。例如,教学《滥竽充数》在观看完动画片之后,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并通过多媒体传播出去,形成讲故事的一个小型的评比活动,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也能够将寓意之中的道理讲出来。当然,还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有关“滥竽充数”的生活经历。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学生也许体会较少,那么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第三,借助多媒w技术请同学们模拟寓言故事内容的具体情节,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后,寓言中人物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学生的视野中,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紧扣学生的心悬,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的层层深入,学生的兴趣点也随之升高。例如,教学《滥竽充数》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觉到南郭先生“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混”的情况怎么样?“混”的结果怎么样?当然,寓言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好处较多,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性。

二、教材拓展思路完美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让学生能够对寓言故事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案例:教学《南辕北辙》的拓展片段

1.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了这则语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回答:不能向楚国人那样分析问题;我们要听其他人的建议;出门时要做出正确的计划。

3.教师启发: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又一个建议,大家想一想如果目的与行动方式是相反的,那么目标能够实现吗?

学生齐:不可能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楚国人是不是行动与目的不一致呢?

4.学生总结:行动和目的相反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5.同学们请大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

6.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7.教师提出问题: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呢?

生:有目标之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方向。

生:有目标之后要有正确的行动。

生:我以后绝不会做背道而驰的事情。

8.与南辕北辙相关的名言内容,请同学们记录一下。

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英格兰谚语

常问路的人,不迷失方向。――芬兰谚语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西方谚语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O,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中庸》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有很多的拓展机会,拓展思维,形成知识储备,这样就能够使得寓言学习更具丰富性的内容,学生兴趣浓厚,思考更有深度。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三、多种方法提炼寓言道理

第3篇

小学语文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学会阅读,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更新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从而爱上阅读。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索,促进“悦读”有效性的发挥。那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悦读”呢?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快乐阅读,学生会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将阅读看作成一种乐趣,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儿童节目、画册等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中的早读、语文活动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听故事录音,鼓励学生上台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小学生会被电视节目和录音节目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故事内容所吸引,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此外,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阅读效果的好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利用课堂的时间将阅读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读思结合法等,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定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从而完善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倡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快乐地阅读,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轻松地读,展开想象的翅膀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伴有优美的文字与深厚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让学生真正地品读文本,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放飞,身心能够得到陶冶,“悦读”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应该充分让快乐阅读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里,真正做到有感情地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好批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要求是阅读流利,读音正确。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课文之后心里是什么感觉,你们感觉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烧毁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最后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认真体会自己的感情。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的感情,带着感情去阅读课文,有效地实现了“悦读”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强化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探索出一些言外之意,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多课文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未完待读,还有一些课文没有将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背景等全部说出来,只是说出来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认真体会阅读内容的意思。例如,在学习《瀑布》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描述的音、形、色等方面来探索一个生动全面的布形象,而不是呆板地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再引导学生体会人在瀑布中的感觉,想象气势磅礴的瀑布情景,想象在苍翠高山上瀑布一泻千里,水珠汇聚成水珠晶莹剔透的天然屏风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也就能体会到阅读中的乐趣了。

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地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对课文中的问题及人物展开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最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实现有效“悦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寓言《狐假虎威》的时候,课文中对狐狸这一形象是贬义,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来看待狐狸这一形象,当狐狸受到生命威胁时,狐狸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骗过老虎保存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机智的行为,我们可以对狐狸这一形象赋予聪明的形象,而不是对它持贬义的态度。再如,在学习《滥竽充数》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对“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持贬义的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滥竽充数”这一成语的其他用途,如,在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表示自谦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遇到其他阅读素材的时候不会对一些固有的事物或者态度保持同样的看法,而是会认真思考,大胆质疑,形成自己创新的想法,这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民间文化;动画;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91-01

民间文化就是中国民间经过几千年沉淀,而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它承载着先人的传统道德与审美情趣,民间文化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题材丰富,内容多样,为我们的动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养分。动画与民间文化密切联系,神话故事的《女娲补天》,民间传说的《神笔》,寓言故事的《鹬蚌相争》,少数民族的《一幅侗锦》,佛教传说的《九色鹿》等等,这些都是将民间文化与动画艺术结合的产物,来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一、动画与民间艺术联系的背景

追溯其发展,我国动画从始至今都是与民间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作为外来的艺术,上个世纪初期,中国最早的动画《大闹画室》也是借鉴迪斯尼的风格,但在那个民族存亡的时刻,爱国人士重新思考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快做出了自己本民族的动画《铁扇公主》,用三借芭蕉扇的民间故事来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饶的战斗精神。建国后,我国的作品一度被误认为苏联作品,自此,中国动画界开始探索自己的本民族风格,形成“中国学派”,如《神笔》、侗族的《一幅侗锦》、《孔雀公主》、《大闹天宫》、水墨风格的《牧笛》等等一系列动画作品。“”后,在艺术寻根氛围下,我国开始大规模搜集、整理、运用民间文化,动画再次创造了辉煌,如民间故事的《鹿玲》、民间谚语改编的《三个和尚》等。80年代后,受到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影响,对我们的动画冲击很大,我们开始放弃了民族道路,虽然目前我们的动画辉煌不再。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民族风格,发扬民间文化,兼容外来文化,以后,动画发展会越来越好。

二、动画对民间文化的运用

动画的很多内容与题材是运用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历史长河中长期沉淀下来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集体的结晶,很多民间故事、传说、谚语都得到运用,如《三个和尚》就是表现谚语“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又如浙江省的民间故事改编的《田螺姑娘》等等,很多民间题材的故事或传说运用在动画中,将动画根植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中,表现中国特色。外国的动画也在致力于民间文化的探索,如美国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就是取自安童生的童话故事,日本的《圣斗士星矢》也是取材于希腊神话,美国还将中国木兰从军的民间故事翻拍成动画电影《花木兰》,文化的兼容性在加强,不管怎么发展,民间文化永远是动画的宝贵财富。

三、动画与民间文化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很多民间故事都是老一辈讲给后辈听,让后辈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到优良的品质,或者以此为戒,它是非常接地气的,反映的是集体的智慧,也是生活的智慧。如《一幅侗锦》中,描写了勤劳的母亲与勇敢的三儿子形象,同时,懒惰、懦弱的其他两个儿子则是告诫我们:应该勤劳勇敢,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寓言故事中各种人生智慧也对我们有启迪作用,我们可以从《鹬蚌相争》中学到冷静分析,《猴子捞月》中学到真实与虚幻,以及各种寓言题材的动画《农夫与蛇》、《滥竽充数》等中各种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动画带给我们乐趣的同r,也带给我们生活的思考,动画与民间文化都是告诉我们去崇尚美好的事物,知荣明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其次,动画与民间文化都传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表现出民族性,世人想看的也是各自的民族特色,在当今社会,各国的文化都在互相包容,全球经济一体化,但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不能丢,我们核心的民族精神应该深深地根植于动画中。

四、展望

民间文化为动画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元素,我们应该合理地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创造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我国的动画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动画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坚定地走自己的民族道路,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不管形式怎么变化,我们的民族精神都在动画中,坚定自我,不断努力,一定能描绘出美好的想象世界。

参考文献:

[1]白强.民间故事对中国动画题材的启发与影响[J].大舞台,2012(2).

[2]张静,陈建宪.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张琼洁,刘森.浅析从民间故事中探索中国动画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4(4).

作者简介:

第5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半亩方塘”之所以“清如许”想必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教室也可以算作是教师的“半亩方田”吧,如何让这“半亩方田”常常“清如许”呢?下面就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活用课堂提问,让学生自行探究

阅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梳理主要问题展开教学。用多了,学生渐渐地就不喜欢提问了。于是,我把提问的视野转向了词、句、段、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写作顺序等。有时选用一句话,有时选用一段话,有时纵观全篇,引导学生随处发现问题,使沉寂的课堂又活跃起来。如教学《孔子学琴》一文时,我问:“孔子学琴到底学得怎样,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个问题是根据课题学生质疑后我进行伸展的。经过一番读文与思考,文中的这些句子“师襄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不能使人感动。”“师襄听得如痴如醉……没体会作者的为人。”“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边,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终于知作者。”这些本应该由教师提问的,却在学生的一言一语中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提问提得起劲,回答问题也像比赛似的争先恐后,这样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二、自定学习目标,让学生乐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课堂,引领他们自行质疑,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学会读书。

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后,我这样跟学生说:“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每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要读懂这则寓言,大家认为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就算读懂了呢?”听到要提问并且是像老师那样提出解决读文的问题,学生就开始献计献策了: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入齐宣王的吹竽队里,还自称技艺高超,他真的技艺高超吗?齐王继位后为什么南郭先生“急忙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在文中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让学生把以上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胜欢。集体交流时发言积极,课堂就成了辩论赛场,热闹非凡。

三、师生互换角色,让课堂生动活泼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会使课堂上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在哪里提问?怎样问?”我们的课堂,不只我们是老师,每一个学生也都是老师,而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于是,带着尝试的想法,我展开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让大家当老师,你仔细地把课文读一读,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在哪里提问题,怎样提,并且会怎样回答。”这一席话,学生听着有些新奇,这可是老师从未如此教学。带着对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奇,学生展开了自学。在巡视中,我发现了这样的笔迹:“此次地震的危害有多大?父亲得到消息后表现怎样?有哪些人劝父亲放弃,父亲又是如何做的?父亲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原因是什么?当父亲找到儿子时,儿子为什么不先出来?……问题的后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回答。虽然这些问题都比较浅显和概括性不强,甚至也没有紧扣重点,但是学生却一丝不苟地完成着。在学生集体交流假设提问和回答之后,我再做梳理,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父亲挖掘的过程,感受父子情深,理解“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至此,学习活动似乎结束了,但并非如此。学生抓住当小老师的机会,赶紧给我提问题,并且要求一定要我作答,不可请教同学们。这节尝试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互换角色,才有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

四、借助现代技术,让课堂绽放光彩

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讯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如教学《卫星比武》一文时,学生对各种卫星并不了解,即使文中对各种卫星的样子和功能做了具体介绍,学生也不在短时间内把各种卫星熟记于脑中。于是,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播放各种卫星的实物图像,并且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把静态的知识化为动态的知识。学生的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都瞪大眼睛看着,生怕错过了。我乘热打铁说:“我想让大家当一回卫星解说员,你能看着图片介绍卫星的样子和功能吗?”由于有形象的图像在眼前,一个个解说员陆续走上讲台,一场“卫星比武”就开始……

不时给课堂注入“活水”,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信,课堂就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观众,而是师生共演,其乐融融了。

第6篇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想读。

在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颐和园各处优美的景色,并配以舒缓动听的音乐,学生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然后我带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并一边读书一边看景色,将课文中描述的景物与视频一一对应起来,学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洗礼,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他们的心境也随着美景变得透明澄澈。然后我为学生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听了都很受震撼,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探索热情变得十分高涨,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使他们乐于读书,想要读一些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二、创设课外阅读平台,使学生能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展眼界的主要渠道,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为学生创设阅读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外能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将学生感兴趣的书陈列其中,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拿书到教室里读,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读一些文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每周开展“读书交流会”,即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等,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书是他们最喜欢的类型,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讲故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读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轮流讲故事,在每一节上课开始前,找一名学生讲故事,既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将所读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内在涵养,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大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会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课堂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课外读物,将读书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想读、能读的基础上会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比如,在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其他的故事,像“掩耳盗铃”“东施效颦”“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等。既有助于学生对寓言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其蕴含的讽刺意味,还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素养,不断完善自身。另外,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像手脑并用,随时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等,让学生逐渐探索出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多读

要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由于小学生的定性不足,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因此,教师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我校曾经举办过一个以“我与读书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将读书的过程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是写读书的心得体会以及收获等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与好胜心,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读书中,还能让他们在写作中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及乐趣,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第7篇

导入是教学实施的前期阶段,高效导入策略是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的基础,需要重视导入阶段的教学。导入策略的合理选择与实施至关重要。新课改理念下,需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力成为小学阶段语文导入教学策略选择的关键,由此,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引入多元化导入策略,打造高效、智慧的语文殿堂。小学语文导入策略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简介导入,全面了解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其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意图,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为更好地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可以实施简介导入策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从课文中收获。如《负荆请罪》新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运用简介导入法,介绍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生平故事以及“负荆请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本课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作者为汉代的司马迁,《史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它不仅反映历史,还把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性格鲜明,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一起来看战国时期蔺相如是如何让廉颇自愿负荆请罪的!”通过简介导入,让学生对新课有大致了解,也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悬念导入,引导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是激发人产生疑问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基于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后,科学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未解悬念的引导下,进一步拓展探究。除了悬念导入外,还可以在教学完成后,预留悬念,让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如《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导入时,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课件,展开悬念导入:“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一次他带领着船队在大西洋上航行,准备去探险,可是中途船员们都生病了,全身无力,走不动路,还全身出血,慢慢死去,走了一半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之后哥伦布不得已将他们都放在了一个孤岛上,等到哥伦布再返回时,发现他们并没有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什么救了他们的生命呢?”之后开始讲述课文,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维生素A、B、C、D、E等,并设置悬念,这些不同的维生素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激励学生课下查阅更多关于维生素的资料,拓展学习,更好地提升生活能力。

三、故事导入,激活课堂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精彩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在语文课程导入阶段,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入一些名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趣味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中包括“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等故事,教师为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更多课外有趣的成语故事,课上五分钟时间上台表演,讲给同学听。部分学生收集了“铁杵磨针”“掩耳盗铃”“瓜田李下”“三顾茅庐”等成语故事,并两人一组表演出来。课程一开始,这样的故事导入策略,就激活了整节课程。

四、复习导入,有效衔接

复习导入是新旧知识衔接的一种策略,也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以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形式,完成过程的衔接,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之处,更好地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建构知识网络。如学习《大自然的文字》时,可以运用复习导入策略,复习《学与问》文章中的哥白尼、沈括是如何提问、勤学、观察和思考的,并了解知识来源于仔细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在了解了这层中心思想后,学习《大自然的文字》时,我们又该如何去“问”和“学”呢。通过复习导入,激活学生“提问”思维。借助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建构出完善的知识网络,也深化对新课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认真分析新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后,科学选择针对性的导入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多元化导入策略的实施,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多变性,让学生更加期待新课的开始,也从多方面拓展了学生思维与能力,为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8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调动各种因素,营造愉悦的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富有情节性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其中,并自觉参与,让学生通过玩寻找乐趣,在乐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参与热情

教师可通过谈话激趣、板书激趣、媒体辅导激趣,可让学生讨论生趣,实践体趣,提高兴趣,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同时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提问中看到新奇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地去探索、去讨论、去发现、去解决。也可从寓言故事、新闻知识的对比、和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一些具体事情出发,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前可以把同学们分成组,每组分给不同的东西,有的给单数个,有的给复数个,让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复数个的同学很快分完了,而单数个的同学都剩一个不知怎么办,这样使引入新课自然、合理、有趣,把全体学生引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以华,趣犹存。

二、以操作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过程是参与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认识、去体会。如,在讲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采用给圆柱体做衣服的方法。在裁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等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地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找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把教学活动变成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相互讨论,在玩中学会知识,明白道理,化繁为简。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难点不攻自破,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与技巧。

三、新颖的习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练习就如同吃饭,饭必须吃到肚子里才会饱,知识必须通过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和升华。如果你每天只吃馒头和一种菜,一天下来你就会厌,一周下来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得病,练习也如此。如果每天甚至每周都做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不仅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出练习题时,除了考虑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提升点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分层留作业,上等生留提升的,他们会更上一层楼;中等生留巩固的,让知识更加扎实的;学困生留基础的,让他们不至于掉队。通过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形式,使学生不厌倦练习,自愿主动地去做,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举卡片,亮得数。

听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在进行一百以内口算时,让每个学生准备0~9共10张卡片,老师每说一题,全体学生便举起用数字组成的卡片,老师用眼睛一看,便了解情况,这样把口算比赛变成了一场拍卖游戏,每个人都在举牌,而且兴趣很浓,没有一个偷懒的,而且举得动作一个比一个快,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习题的利用率,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一人紧张说,多人轻松听或滥竽充数,随声附和的弊端。每个人都得到练习,一目了然的答案,使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了如执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也可以给个别后进生更多的练习机会,这样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巩固,一举多得。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条件,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觉地参与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家都知道小学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情景,把每一课、每一章节,甚至每个生字都要变成学生喜欢的游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自内心地玩,去动,去思考,去讨论,去寻找宝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9篇

【关键词】故事元素;课程开发;课程事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16-03

【作者简介】施萍一,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教学能手。

四年前我参加无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执教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那是一堂给予我宝贵教学启蒙的课。给予孙友田文学启蒙的,却是不识字的母亲在他幼年时吟的歌谣、讲的故事、猜的谜语。更重要的是他白天矿上工作,晚上灯下写诗,母亲的启蒙为他植下积极生活的精神良种。蓦地一个念头:语文故事多,让语文教学成为故事课程,让儿童与教师在课程光辉中经历体验,共同建构,获得语文思想和精神的启蒙与孕育。这抹课程光辉,我和老师们喜欢称之为“小橘灯”故事课程。

“小橘灯”故事课程,以正式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积极创设活泼生动的故事情境,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作用,致力于给师生创造全新的课程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互作用不断生成建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关键事件,逐步推进课程的开发、创生、实施。四年来,“小橘灯”温暖明洁的灯光,照亮我和老师们的语文课程之路。

一、“故事元素”在儿童心田“串串生”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大量故事文体课文,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在各册教材中占据一定比例和地位,其他文体如诗歌、散文,叙述方式也大多体现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性。文后,不时出现“分角色读故事”“讲这个故事”“复述故事”等练习要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与能力目标。赖以落地生根的土壤,无疑就是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

自然界一切实在物体最简单的组成部分是元素,那么能力一定也是由能力元素构成,故事能力则由“故事元素”构成。哲学中把元素看作是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故事元素”具体可指故事能力构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看作儿童所要形成的故事能力的全景式表现形式。

“小橘灯”故事课程的课堂主要操作策略,从故事文体或故事性内容中分解出“故事元素”,使之通过课程力量重新改组、融合,重构为儿童的故事能力,即课文中的“故事元素”先分解,后重构为儿童能力核心中的“故事元素”。这一过程,是将故事“解码”,再重新“编码”,使儿童内部语言系统中“自生故事”;这一过程,语文从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动态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苏教版三下《揠苗助长》一课,正是“小橘灯”故事课程创造性地实践分解和重构“故事元素”的一个研究课例。分解,或者说解码,如同庖丁解牛一般,需着力在其关键的纹理、筋络间,才能不失其原始的精神和味道。在课程研究中,我对这则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元素做如下分解:整体框架为“巴望”“拔苗”“枯死”,指向心态、方法、结果,具体表现为人物的“所想”“所做”“所说”,“所想”可以再进一步分解,聚焦到更为具体的“天天”“十分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这个分解的过程,与庖丁解牛不同,对于儿童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将一整只闹钟拆成了一个个零件,整个过程中,迫不及待地,有探索未知的激动;游戏一般地,时不时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和激情。

当一个个“故事元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就需要溯流而上进行重构。如果说“分解”是由整体到部分,此刻则由部分到整体,但并非搭积木,而需将所有拆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来装,这就是故事基本的条理、顺序;也并非只是将闹钟还原,可以设计,创造一只自己觉得最理想、最喜欢的闹钟,这就是对故事的丰富和补充,比如对关键词展开想象,去揣摩人物的样子、当时当地的情景。这个重构的过程,与还原闹钟不同,对于儿童来说,他可以按照原样,将闹钟组装起来,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法则,组装一只新的闹钟。

“小橘灯”故事课程的意义不止于此,它提倡“课堂上学讲一个故事,课堂外练讲一串故事”的理念,更提倡带领学生从“故事树”走进“故事林”的教学实践。比如在“小橘灯”故事课程实施中,我们提倡课堂上讲一则寓言故事,课外就要试着讲五个寓言故事,课堂上讲一个《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的名著故事,课外就要练讲六个“三国”故事,三个“水浒”故事,三个“西游记”故事,就要能介绍五个故事人物等,当然,具体的数量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而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事课程的实施,让语文教学视野更开阔,让语文课堂更有生长感。

“长故事”,长的不仅是讲故事的能力,随着“故事元素”的“意”的积累,必然要走向“言”的生长――故事的仿写和创编。“小橘灯”故事课程实施中,我们还进行“读写结合点”的研究。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鸟语》这篇课文时,我结合“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这一句,在教学中设计了看图编故事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中鸟的各种情态,学着课文中的“我”去猜想和想象,编讲有趣的故事,学生一方面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成为鸟儿“知音”的丰富体验,另一方面也切切实实地得到了语文能力的实践练习。还有,通过“你落到了我的小桌上,你是怎么一步步挨近我的?”(苏教版四上《珍珠鸟》),“惊起一滩鸥鹭是怎样的情景?”(苏教版六下《如梦令》),“最喜小儿无赖,你看到小儿在做什么?”(苏教版五上《清平乐 村居》)等提问,抓准语言“空白点”,把握住教学的最佳时机使之成为“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对话、练笔,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一种“鲶鱼效应”,让课堂里的言语实践活动产生一种“活性”。

“小橘灯”故事课程视野下的课堂,以编讲、讲演为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创设了生动交互式的故事学习情境,即兴生成,灵活生动,师生之间“短兵相接”,思维碰撞,“故事元素”在儿童心田“串串生”。与此同时,师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着课程。

二、“故事花朵”在活动中泼辣辣地开放

2011年,我分管学校语文教学,在故事课程启发下开创了小浪花阅读文化节,每年都隆重举行校园“十佳故事大王”评选。几年来,活动课程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以其丰富性和灵活性成为故事课程的有力补充。

故事更多了。每次讲故事,我和老师们精心策划,有时确定适宜的主题,“童话故事”“读书故事”“名人故事”“历史故事”都曾在“小橘灯”故事课程开过花。有时我们甚至会帮学生布置表演大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演故事,《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半截蜡烛》等课文故事、《今天我当升旗手》等校园小说故事,都曾在“小橘灯”故事课程里精彩亮相。故事课程让我和老师们、学生们都成了“有故事的人”,这真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乐事。

故事自己写。我们曾以“校园里的植物”为题,全校师生共同创编故事。在故事里,有的学生把学校变成了长满植物的“绿色学校”,有的写出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更令人称奇的是,竟有学生在创编的故事中写道:“我在学校旧屋找到‘时光门’,从六年级重返一年级!”教师们也饱含着对校园的深情厚谊,用文字编织理想中的校园教育生活,我也灵感涌来,让班级里的学生担任故事的主角,创编了一个有趣的校园故事。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意味着师生与课程共融共生的价值、规范、情感、生活乃至生命产生了密切联结。

故事不断长。“小橘灯”故事课程有个“小浪花”文学社团,几年来,我们邀请了曹文轩、梅子涵、黄蓓佳、汤素兰、周锐、晓玲叮当等知名“大作家”与“小浪花”亲切见面。我们把“作家进校园”作为故事课程独特资源,作家们带来的震撼心灵的故事总是会满足大家热切的期待,与此同时,他们也常常会乐意帮我们完成“特殊任务”,比如邀请黄蓓佳观看学生表演《今天我当升旗手》情景剧,为小演员们做点评;邀请汤素兰走进班级,和学生一起阅读《笨狼的故事》;邀请晓玲叮当为故事创作获奖选手颁奖;曹文轩老师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授予我们“中国阅读基地”铜牌,梅子涵老师跟学生家长互动,居然还诞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不言而喻,教师和学生是故事课程开发者,他们全程参与,去实现课程目标和计划,也自然地形成着课程实施的标准、规范和程序等。外请的作家们,带来的创作经历和人生智慧,以及俯身与教师和儿童亲切互动,则是对课程由内而外、由此及彼、由浅而深的独特开发与引领。

第10篇

[关键词] 影视动画;民族化;动画造型;动画题材;戏曲元素

一、动画造型的民族化

我国的影视动画,其核心便在于对角色的造型设计,而它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整部动画片艺术风格的成败。受到戏曲中脸谱造型的影响,我国传统动画中出现了许多脸谱化的角色造型设计,他们能够让角色的性格、情绪、心理、气质、品德等都展露无遗,从而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看出角色的善恶、一目了然。一部动画片如果想要艺术与形式兼得,那么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和拥有合适的造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出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动画特性。在世界动画中,我国动画获得了“中国学派”的殊荣,这是祖祖辈辈的动画艺术家留下的硕果,他们钻研中国传统动画造型艺术,使其中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为构成我国动画民族风格的重要元素。这些传统的造型艺术为我国的影视动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其中地域性的戏曲文化和人文特色成为海洋般的文化素材资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素材资源的提炼和广泛利用,成就了我国独树一帜的影视动画创作,在民族艺术魅力的光环下熠熠生辉。

通过大量运用传统造型,我国的影视动画在艺术成就上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使用“神通广大、全知全能”来形容我国的动画造型也不为过,因为在我国的影视动画作品中,无论是角色的形象还是拟人化的形象,他们的机敏顽强,或阴险狡诈,或幽默开朗等品质和能力、计谋、技艺等本领都是动画艺术家根据社会中各种人物、植物或是现象、技术等形态与性质在自我想象中随意变形、夸张,以及进行各种任意的组合排列创造出的虚拟角色,它们超脱客观现实,它们的品质与本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动画艺术家主观赋予的。我国影视动画的动画形态讲求的是变幻莫测、奇异无穷,可以分为动、静两种,静态可以指整个影视画面处于暂时静止的状态,也可以指动画的氛围、背景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的人物形象或是其他物体在运动,则称之为部分静止、部分运动;动态也是如此,它可以是整体处于运动状态,也可以是部分处于运动状态。在影视动画中,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本是静态的物体却运动了起来,还可以进行随意的夸张、变形,无论是动画片中的人物、景物或是环境、背景,他们存在的形态都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动画艺术家的主观意图进行改变,或静或动,变幻莫测、奇异无穷。

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白白胖胖让人感觉十分祥和,但外表的臃肿却也直接反映出他昏庸无能的本质;太白金星的白色长须使他拥有一副温和长者的外表,同时一双三角眼却也将他奸猾、谄媚的狐狸品质展露无遗;孙悟空的造型将他猴子的灵敏和七十二变的绝技本领体现得淋漓尽致,服装的整体效果以及脸部的色彩搭配都使他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后来出世的影视动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孙悟空的影子。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在塑造小主人公哪吒可爱又充满正义、历经艰辛又除暴安良的英雄形象的同时,还设计了许多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如长胡子老头太乙师傅,他整日忙忙叨叨却拥有很高的法力;长着一双大翅膀的雷震子,他历经了重重磨难终成大器;额头长着第三只眼的杨戬,他能够看透人心、明辨善恶;相貌丑陋的石矶娘娘,她助纣为虐、凶狠狡诈;沉迷女色的纣王,他残暴无比最终惨遭灭国;九尾狐狸精妲己,她蒙蔽纣王、祸国殃民。动画片中的各个人物神形各异,他们的不同性格构成了整部动画变幻丛生、危机四伏的背景氛围,他们不仅展现了自己,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哪吒的性格特点,不仅使整部动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哪吒的性格更加丰满、动人。

二、动画题材的民族化

中国动画影视作品迅速生长,在动画题材的选择上,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纵观中国出品的影视动画,其中的动画题材大部分来源于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它们让观众通过动画片也能看到中国的民族特色,其夸张性、幻想性和超现实性让观众的英雄情结得到了满足。

中国民间故事是各民族分别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视角,将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诵下去,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它们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色彩,因而可信度较高。在被传诵的故事之中,夸张、想象和神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元素的存在充分地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如《金色的海螺》《孔雀公主》等,它们都充分地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中国的寓言故事是文化宝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经典故事包含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才华与智慧,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通过简单的故事向人们讲述蕴涵其中的深刻道理,故事虽然夸张但却饱含幽默,“寓教于乐”的特点十分符合影视动画的要求,这些寓言故事对人类社会有着预见和指导的意义,如《愚人买鞋》,描写了一群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讽刺了他们思想上的僵化;《南郭先生》鞭挞了社会中投机取巧、不学无术,妄图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堕落思想。

中国的神话是人们在童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想象,其中充满了超自然的神秘气息和超现实的荒诞色彩,从中传达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抗争。中国的影视动画题材从这些神话故事中吸取了许多现代文明世界里欠缺的精神营养,无论是勇猛无惧的哪吒,还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他们勇于抗拒邪恶势力的精神都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威武不屈的英雄榜样。动画片《大闹天宫》的题材就选自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尤其是它前几回中石猴出世、拜师学长生之术、大闹天宫等情节十分具有神话色彩。在被改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这些具有神话色彩的情节也作为动画题材被选用,在改编的过程中,动画片在保留原著整体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还实行了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影视动画艺术作品,从这类动画片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动画元素的戏曲化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许多地域性的戏曲种类应运而生,戏曲艺术也成为传统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将戏曲融入影视动画中,它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表演程式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戏曲中的“脸谱”是不能不提的,它是中国独有的化妆造型艺术,它能在舞台表演中使用,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以美术的视角来观看它,它是由图案组成的,它的“离形”“取形”“传神”恰恰体现出中国画中“重神似”的美学思想,和中国画一样,戏曲中的脸谱讲究的也是穿插、疏密、虚实等。动画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都通过这一形式重现在观众眼前,戏曲就是其中之一。融合了戏曲的影视动画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将戏曲和动画相结合,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人物刻画、色彩构成,还是音乐运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还给其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借鉴,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与魅力。在世界动画中,我国动画获得了“中国学派”的殊荣,这是祖祖辈辈的动画艺术家留下的硕果,他们钻研中国传统动画造型艺术,使其中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为构成我国动画民族风格的重要元素。这些传统的造型艺术为我国的影视动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其中地域性的戏曲文化和人文特色成为海洋般的文化素材资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素材资源的提炼和广泛利用,成就了我国独树一帜的影视动画创作,在民族艺术魅力的光环下熠熠生辉。在影视动画中,动画片既保留了戏曲艺术的特点,又充分挖掘了动画本身的艺术魅力;既保留了传统的原汁原味,又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无论是人物造型、音乐,还是人物对白、动作设计都看到了京剧的影子,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尤其是京剧中脸谱的表现形式。动画片中将军的造型是大花脸,食客师爷有着醒目的白鼻子,这些都是京剧的特点,十分具有形式感,紧接着动画片里的锣鼓节奏和人物对白都有着京剧特有的韵味,而将军自认东方不败、天下无人能敌的大笑声也直观地体现出戏曲夸张的特性,他挥舞的钢枪也是由戏曲中的行头演化而来的,动画的背景则采用了中国古代壁画中工笔重彩的方式,整部动画片中饱含中国戏曲的独特韵味,充满了浓郁的民族化特色,对中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动画艺术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 语

我国的动画事业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它受到国家的重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借鉴了国外动画制作的成功经验,然而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摆脱抄袭之嫌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影视动画并将它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观众的审美观相契合。从动画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是属于早期发展动画的国家,在曾经的那个年代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和外国动画无法超脱的艺术成就,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和审美意识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中国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体现出本国特色,让观众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仰望独一无二的“本土中国”,欣赏到中国影视动画中地域性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延续中国的民族艺术,独具中国民族风格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影视动画也能历久常青,在世界影视动画的浪潮中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曲春景,童云霞.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 李曼丹,张剑.影视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与创作[J].电影文学,2010(18).

[3] 杨冰.动画片角色的民族化设计之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8).

[4] 刘旭.浅谈动画创作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第11篇

尝试:在实施中我发现,“辩论”――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一放开,众说纷纭、海阔天空,往往难以收场,花时多而收效少。辩题设置不当则学生无话可说,或是漫无边际,反而弄巧成拙。

如何组织有效的辩论赛?在一次次与同事的探讨中,一次次实践中,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确定辩题。

一得:教学中依据什么确定辩论题?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教材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辩论题。那么怎样使论题聚焦呢?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紧扣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辩论

把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很好的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效果外,还有利于课堂结构的最佳组合和课文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一节课的高峰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立足生活和事业两方面探究友谊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辩题:

正方――《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反方――《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查阅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准备。学生准备后,各抒己见,发言很精彩:

正方:《资本论》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完成的,因此,署上两个人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反方:恩格斯是无私地帮助马克思,不署名字更能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正方:《资本论》的后半部分基本上是恩格斯完成的,书稿中浸润着他的观点和心血,署上他的名字不过分。

反方:他们两个一直都这样互相帮助,把对方的困难看做是自己的困难,所以不用分你我。

就这样,辩论犹如一个火把,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与热情。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学生更深地走进文本,走进文章主人公的心灵,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2.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

文本是沉睡的巨人,辩论因其激烈的竞争氛围,犹如一个强力引擎,能极大地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让文本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例如:教学《两块银元》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刘司令和邓政委用不用‘赔’孙老汉两块银元?”此题一出,许多同学齐声大喊“不用赔”,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应该赔,一时讨论得不可开交。我组织学生按照不同观点分成两大阵营,讨论己方的理由,从课文上寻词析句找根据。最终得出“刘司令和邓政委‘赔’孙老汉两块银元,体现了他们爱民如子的品质,也反映了军民鱼水情”。这样,辩论使学生经历文本的过程具有十分强烈的目的性,并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了高频度的训练。

3.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由于学生的认识差异和阅读经验不同,在阅读教学进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往往有较大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是设置辩题的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蔺相如以‘璧上有点小毛病’为由,把已献给秦王的和氏璧要回来,这是不是骗?”这个论题,展开辩论。学生有的说是骗,有的说不是骗,纷纷从文本中找依据陈述自己的理由。富有个性的见解相互碰撞,不仅对蔺相如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寻根究底中撞出了创新的火花。

4.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辩论

在看似无疑的地方挖掘疑点,有时候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猫》一课,可在学完全文后设计这样一个辩题:“老舍先生更喜爱大猫还是小猫?”这样在无疑处寻疑,激发学生再度研读课文的兴趣,并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从细微处寻找论据,提炼出自己需要的论点。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虚心涵泳、感悟品味、言语交锋中,对文本的情感有了更强的共鸣。

5.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辩论热情。

小学生学习往往被定势左右,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文章,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从小就听得很熟,等到了学课文时,学生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老师是老调重弹,学习兴趣不浓。这时候,只要老师稍加引领,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就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时,我总结了南郭先生是一个不讲诚信、弄虚作假、不学无术的人后,问学生:你们都是这样鄙视南郭先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认为,南郭先生很聪明,他消息灵通,有自知之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辩题――正方:鄙视南郭先生反方:欣赏南郭先生,组织学生从文中找依据,进行辩论。随着辩论的深入,学生越来越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简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课堂是未知数,教师应有很强的课程意识,抓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动态生成辩题,利用学生认识的分歧组织辩论。

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悄悄地议论:应该给谁记一等功?老师审时度势,决定调整预设,随机组织辩论推进教程。于是设计了辩题:“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庆功宴上会给谁记一等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满怀探求之心研读课文,竭力寻找课文中的蛛丝马迹,为心中的英雄歌功颂德,有的还自发寻找志同道合者,最后形成了“周瑜组”、“黄盖组”进行辩论。这种主动而积极的实践活动,远比教师讲授知识来得深刻。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可贵的是,在自我感悟课文和言语碰撞中,学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感悟和创新的火花。

通过课堂辩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辩论”落实了读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时,需要从课文中寻找论点,这就促使学生研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最后再把找到的论点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就使“读”在辩论式学习中,得到了落实。

2.“辩论”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辩论式学习中,辩论的主要武器是语言,这种短兵相接、面对面的语言交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围绕问题清晰、连贯、得体地表达观点,对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每个同学站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个层次,而站到众人面前敢于辩论、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反驳别人的观点则是更高的层次。如果说口语表达是一种新的能力的话,那么交际能力则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智能。从组织辩论来说,班上学生自己分组,合作查找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交际。从辩论的过程来说,论辩过程中的交流、配合发言都是交际的过程。因而辩论式学习还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 线 风格 特性

动画片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和最重要的美术形式就是线条。不同的线条有各自不同的表情和风格特性。作为动画设计师,可以根据线条表情的差异性来完成风格各异的影片。动画造型中的线,可以是追求平面效果的线,可以是类似素描的排线,可以是钢笔的线,铅笔的线,毛笔的线,粉笔的线。不同风格的线所表现的动画艺术效果各有不同,或婉转清新、活泼可爱,或铿锵有力、简洁爽朗。下面本文就动画中的线条艺术特性展开一些浅论。

一、简洁夸张 脱形写神

简洁夸张、脱形写神的线条在漫画动画片中常常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极度夸张提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色彩强烈,线条极度简练。夸大角色的特征,使之鲜明,凸现角色的性格,是一种幽默有趣的线造型艺术形式。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人物造型简练生动,韩羽以自然、流畅、均匀的线条塑造了夸张、稚拙、幽默和传神的角色,这部影片被比喻为是漫画里的中国画。儿童漫画中往往充满直线、圆或者椭圆形状,因为这些形状对于儿童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可见它借鉴了儿童漫画的表现风格和脱形写神的中国画气质。突出造型简单、稚拙和富有童趣。漫画艺术风格的动画,由于其线条简洁、造型夸张,十分符合动画的娱乐性以及制作技术,由于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原理,使得绘画性的画面可以简单成功地成为动画。

二、行云流水 婉曲唯美

行云流水的线条笔线匀细流畅,极富弹性。这种连绵婉曲的线条,没有折线也没有粗细突变的线条,造就了含蓄,飘逸的感觉,使人能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的效果。例如由张光宇设计的中国优秀动画短片动画片《大闹天宫》剧中用到了“行云流水”式的线条。作者为表现天宫七仙女彩带飞舞、裙裾飘飘的动势,运用这种连绵不断、一波三折的线条,把仙女身上丝带的飘动和云团的游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婉曲唯美。为表现反派角色玉皇大帝年长的特征,作者用了几根下垂的波浪线来表现他额头上的皱纹,垂状圆流畅的曲线来表现他肌肉的松弛感;为了表现他严肃而有祥和的外表,那对线形柳叶弧线眉和对称分布的几缕胡子显得至关重要;运用流畅的曲线来表现玉皇白白嫩嫩而又纤细的兰花指手势,加上脸庞几块淡淡的椭圆胭脂暴露出他那虚伪高傲、养尊处优、昏庸无能的本质。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都像极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其实这种线条吸收了中国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特点,从他的作品《女史箴》和《列女图》就可以看出 “行云流水”式的线条轨迹。

三、工整有力 粗细相间

工整有力,粗细相间的线条看上去整齐而又清晰,粗细搭配得错落有致,活泼中又有着工整,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和舒展的享受。民族文化教育动画片《除夕的故事》它的形象造型朴实憨厚,线条工整有力,粗细相间,对比强烈,画面热闹,色彩极尽一切可能渲染喜庆的气氛,大面积铺开的颜色透出浓浓的喜庆意味,我们可以看出它吸收了中国民间年画、陕西皮影、山西窗花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给这个热闹的故事烙上了鲜明而深刻的民族特色。

四、张驰随意 富有哲理

1986 年获南斯拉夫第七届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奖动画片《三十六个字》描写了父亲教儿子识三十六个中文字:日、月、雨、水等,借用三十六个活动的象形文字讲述了一段人与自然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影片很有创意地把象形字做成动画,融合了流畅的情节。线条简略,基本上是由短线构成,追求图形的高度简化。它们单纯、却生动而有意味。它取材于甲骨文文字图形符号,这种造型艺术风格有这很大的张驰度和无穷的表现力,富有哲理性,这类造型常常隐含或穿插在动画片运动中,或象形的、符号的、或象征的、随意的。

五、雅拙古朴 雄浑粗旷

由一个著名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改编的动画片《南郭先生》:画风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艺术风格,线条轮廓雕刻精美,质朴雄劲、在表现宫女舞蹈的那部分用柔软曲线来表现人物动态和服装质感;用挺拔、粗壮、简练的直线表现简单的平民建筑物;而皇宫建筑上的纹饰则运用了规则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使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剪纸动画片《兰花花》的设计在其拙味的线造型设计中反映陕北剪纸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动画的民族特色及民族文化。该片表现手法简练,充盈。不仅有粗犷质朴的山野之气、神迷诡异的原始之气,还蕴含着躁动和阴阳律动的生命之气。从影片可看到陕北剪纸艺术风格的粗狂质朴,气势流动,大气磅礴,风格淳朴、大胆取舍、具象描绘、抽象变形,表现出很深的文化内涵。线条造型有的雄健大度,彰显稚拙、古朴大方,意境概括,有的简练古朴、寓意含蓄,有的精细纤巧、形神兼备。比如:兰花花的迎亲队伍,除主体的轿子外,整个队伍的人物全部使用剪影的方式表现,只有大的轮廓线。这种表现方式更能突出主体的兰花花,也体现了陕北人物大气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剪纸的地域性特征。该片主要人物的造型均是在外形简化的基础上,在内部进行精细的描刻,人物服装装饰纹样的细致与外轮廓的简化粗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简中有繁、粗中带细的线条特征与陕北剪纸的风格是一致的。在表现杨五娃将要离去,兰花花悲痛的心理时,人物造型为低头垂目,力不能支,随时都可能倒下的可能。周围的花草树木,也一派萧条,线条软弱无力,充分体现了人物悲伤欲绝的心理。当兰花花得知馒头有毒,拼命追赶杨五娃时,为了体现人物又惊又急的心理时,将周围的物象处理的一片混乱,所用的线条短小钢硬,杂乱重复,没有头绪,生硬不流畅的景物给人一种慌乱的心理感受。画面雅拙古朴、生动遒美。

六、 似与不似 淋漓尽致

水墨动画的出现是中国动画界为世界作出的一大贡献,它不仅继承了水墨画的表现技巧,而且将其神韵气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它突破了动画史上“单线平涂”的形式,使画面不再以线条结构为主,而是模拟传统水墨画的手法,没有明显的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染以表现墨色浓淡虚实的效果,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意在传神,泼墨的山水背景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美学,意境深远。线条能使动画片中形象动作更加意象化,如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巧妙地将没有任何感情器官墨点似的小蝌蚪游动时尾巴线条的变化作为传达情感的方式:频频摆动,表示欢乐;缓缓移动,表示怅惘,游动时队形和节奏的变化也表现出细腻的感情,很有中国画的韵味,让齐白石的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在银幕上活了起来,动画片准确地保持了他“笔情墨趣、以形写神”的笔墨艺术风格,片中的许多角色采用了他的花鸟画作品,它们所构成的景物,却点出了线条勾勒所缺乏的生机与气韵,各种生命看似虚空,其实在无比真实的水世界里腾挪舞动。其淡雅的运色,流丽的线条和无限的意味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要,彻底实现了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七、 独特随意 浓淡自如

粉笔线条容易使画面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纹理质感,它有着简洁明快,色彩丰富而富有质感的特点。它那独特的肌理和线条随意性深受大众青睐,这种无意识的自由线条,能塑造出个性化的画面。而赛璐洛动画有时会被认为是一种线条动画,由BUZZCO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在洛杉机一次温馨的接待》,就给观众一种线条动画的感觉,影片以拙味的、富有质感的线条营造了一场温馨浪漫的夜幕雨景,明亮的彩色线条像黑板上的粉笔画,看上去就像是大都市里迷人的霓虹灯。

八、 时尚涂鸦 质朴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