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效率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板书设计】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一样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意识,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就新课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前置概念的构建
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不可或缺.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学习概念中的困难.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已有共识的同质性回答,更应重视异质性反馈,异质性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意识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前意识.孩子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认识、看法,但是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有些是不正确或是不清晰的.例如有的孩子就认为光是沿曲线传播的,转着圈的这串那转的,要不然不会哪哪都有光.基于孩子的这样的认识,老师设计教学时就可以直切主题,公布孩子的各种观点,引起孩子之间相互质疑,让他们争论,真正产生想探究这个问题的迫切愿望.而老师对孩子的想法通过前测已基本了解,在引导孩子设计实验方法时,孩子会基于自己的认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方法,如有的孩子需要一些尘土,扬起来之后,用手电筒的光射过去,看看光线的传播途径,于是老师提供烟雾箱,建议孩子用烟雾代替尘土――孩子通过探究,会使先前不正确、不清晰的概念变得清晰、正确.长此以往,孩子再遇到问题就会质疑自己的原认识,形成主动探究的科学意识.再如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初入门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物与物在本质上区别还有没有别的方面属性?为以后其他概念的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如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逐步使学生在前置概念构建时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概念
新课标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应用,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法,概念教学中通过对前置概念的质疑,提出问题.结合实际形成猜想,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程标准中表述“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比比皆是.内能概念的教学,《标准》是这样表述的:了解内能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要求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来定义内能.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是能量 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概念教学对科学探究的要求,还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机械效率是抽象的概念,要理解机械效率必须先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概念嵌套,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对于较抽象类的概念更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层层剥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解决方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比较动滑轮提升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功出发研究机械的性能.通过对物理情境和实验的探讨,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通过对数据分析、比较,得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组装置的机械效率.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机械效率的意义,为下一课时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问题打好基础,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机械效率.
物理教学中老师觉得抽象概念难讲,学生觉得抽象概念难学,像这样的抽象概念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联系实际的例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建立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三、概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1.重视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深入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1)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2)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116-02
物理教学最有吸引力的是物理实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物理实验比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物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身心得到发展、激情得到释放。创设恰当的物理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鼓励学生探究物理新知、不断学习的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自主和与人协作,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传递关系。课堂上应该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创为主旨”为原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物理魅力,预约精彩课堂。下面就谈谈笔者对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肤浅看法。
1 创设多媒体情境,使概念顺利迁移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物理概念相对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教材中一般只给出物理概念的定义,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提供物理概念形成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与实际背景材料,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使概念顺利迁移。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技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兴趣倍增,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乐趣,体验到团结高尚的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机械效率概念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功的概念。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应复习机械功的概念,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多媒体再现起重机提升重物情境、人用辘轳提水情境、用滑轮组拉动物体情境、工人背沙子上楼情境……让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讨论得出: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知道做功可分为有用功和额外功,理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工人运沙子上楼”为例,工人想把沙子搬上楼,那么他的目的只是把袋子里的沙子搬上去,工人对沙子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而重物的重力为G,重物移动的距离为h,那么有用功的公式为W有=Gh。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把沙子运上楼,还得把袋子和那个滑轮搬上去,那么工人对滑轮和袋子做的功为额外功,W额=W总-W有。工人对沙子、袋子和滑轮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所做的功是总功,而工人用的力是F,那个绳子移动的距离是s,那么W总=Fs。这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概念顺利迁移了。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过程轻结果,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情景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显露物理问题,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
2 巧用多媒体实验,预约精彩课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内容,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节时,学生选择器材做实验,瓶吞鸡蛋、覆杯实验和试管提水这三个实验都向人们证实了关于大气存在压强这一猜想的正确性,使人们相信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解释一些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简单现象。为了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冲击,通过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Flash,学生似乎回到了1654年,视觉上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分拉两个半球时,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至16匹,然后听到“啪”的一声响,把两个半球顺利地分开。这样,把细微不易观察的、课堂上不能做实验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形式讲清原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体会大气压强。适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讲解、说教变成动态的图像、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3 感受物理魅力,张扬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代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教学“乐音的三个特征”一节课时,教师预先录制下水牛、蚊、蝇的声音,萧、笛、钢琴、二胡、男女生二重唱的声音,电锯、电刨等机械工作时的声音,下载图片,将音与图分开放置,讲课时逐一播放,让学生以谜语的形式猜测:你所听到的声音分别是谁发出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直觉上的感受?以此为切入点,主动设置疑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自主探究学文,提高学习能力,激起想学物理的欲望。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现象和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声音”,课堂气氛活跃,讨论也异常激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这就使教师好教、学生易学易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在课结束时,提出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令人厌烦的噪声”做好充分的准备,形成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教学氛围。这样,发挥学生个性所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3]。
总之,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绪自由地翱翔于物理知识的殿堂。多媒体教学确实有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物理教师只能把它看作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势,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国文,谢洪雷.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59.
1.多媒体在物理导课中的作用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阶段,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时,笔者用投影仪投放了一段录像:绚烂的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灯,五彩缤纷的灯光喷泉构成的城市夜景,并伴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光学“意境”。提高了他们对光现象的直观印象,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复习“功和功率”时,如果先让学生复习课本后讲例题再练习,未免有些“老生常谈”,提高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程度,更不会有继续探究知识的可能。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让学生首先联想关于“功”的知识点,接着利用动画演示了“费了力却没有做功”的小品,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在愉悦的气氛中将原先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启迪了思维,提高了复习效率。
2.多媒体在习题课中的作用
物理习题教学,同其它教学一样,存在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具有探索性、动态化、发散性、个性化的特点。除了巩固知识的功能外,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联想、想象;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等效法、比例法、图象法解题的能力。教,是教师的示范。示范要有规有矩,要让学生观察清楚,并从中找出规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教师的教要清晰、直观,在黑板上演练不失为一种方法,但速度慢、堂容量小,课堂效率低。如果提前将例题和演示的解题过程做成动画,用多媒体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学生,效果之优劣,可见一斑。有许多的例题中有看图的需要,在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的将物理过程清晰展示时,多媒体动画就又成了很好的帮手。例如,“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中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电学”中电路图的变化,“光学”中光线的传播以及改变,“力学”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变化,力的图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等等。
学,是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并且要及时的反馈。以往的做法是课堂练习和学生黑板演练,受时空的限制,其范围只能限制在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且习题覆盖率低。笔者的做法是让每一个小组讨论并在白纸上做出解题过程,用投影展示,请同学们共同“挑刺”,其效果是:学生不但将学会了应该掌握的方法外,还自行找出了许多其它的方法和技巧。将原本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习题课融入活泼、积极的氛围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3.多媒体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先前教育的影响,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未经感性认识阶段而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得抽象思维较弱的中学生难以认识这复杂的世界,造成了中学物理难教难学的被动局面。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影响了演示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件制作宜精忌繁
优秀的课件是“短小精悍”的,在适当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而非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时要目的明确,精心构思,“忍痛割爱”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步骤与内容。
2.多媒体运用宜活用忌滥用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教学。
3.多媒体操作宜熟练忌生疏
要想使用多媒体就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当然并非只是会单纯的机械操作,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操作时能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将操作融入课堂教学程序而不显凌乱。这就要求教师好学多练,提前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什么地方该怎么做,有一个大体的“腹稿”。
4.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探究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优势 问题 合理运用
一、多媒体在中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科学教学中(特别是生物部分),单凭课本上的插图和挂图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集文本、声音、录像、影视片、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动态、逼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供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形、声、光、色等多种表达形式,直接刺激学生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知识信息,继而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营悦,寓学于乐,对学习内容留下更加深的印象。例如,讲授“光的反射”时,一开始,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绚烂的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灯,五彩缤纷的灯光、喷泉等构成的城市夜景,并伴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光学“情境”之中,提高他们对光现象的直观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功和功率”是对运动、力的综合应用,复习这一章时,如果让学生先复习课本后讲例题再练习,未免有些“老生常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有继续探究的动力。但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费了力却没有做功和费了力也做了功”的画面,请学生来分析是否做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况就可能大不一样,学生会在愉悦的气氛中将原先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综合化,并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达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演示课件,使教学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形象,可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
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教师是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常常要为学生做出示范。教师的示范,要规范,要让学生观察清楚,并从中找出规律和方法,培养一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要清晰直观且具有可见度,传统的方法是在黑板上演练,但这种方法速度慢,课堂容量小,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如果提前将例题和演示的解题过程做成课件,用多媒体以动态形式展示给学生,效果之优劣,立见分晓。另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题目,或需从图、表中去获取信息,或需从整个动态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获取信息。如“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中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电学”中电路图的变化,“光学”中光线的传播(直射、反射、折射),“力学”中力的图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等等,这种情况下,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极大降低教学、探究中的困难,减轻学生的负担。
任何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都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到“学习”和“形成”的过程之中,并及时得到反馈,予以肯定或纠正。传统的做法是课堂练习和学生黑板演练。受时空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得到展示且习题覆盖率低,反馈滞后。有了多媒体设备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的习题解答、讨论结果、实验设计,都得以投影展示,让同学们共同“挑刺”。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会应该掌握的方法,还往往会收到奇效,能自行找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原本难免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原本消极的氛围变得积极,原本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去寻求。这将大大有利于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有利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活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尚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相对较多。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打破了沉闷的封闭式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无论是出自好奇还是满足学习需要,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动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变得主动和自觉,观察会更细致、认真,思维会更活跃,理解知识会更透彻,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诸如观察、思维、操作和自学能力)。如《血液循环》教学目标是知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很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点。运用多媒体,可以这样安排:(1)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感受心跳。(2)用课件展示(其可见度要比模型好得多):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体循环、肺循环路线;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演示时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把复杂的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相对较简单的结构或过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3)观看血液循环的动画或视频。心脏瓣膜是心脏的结构这一章节的又一难点: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这样才能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但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这一结构及其功用,即使实物展示,效果也不是很好。而用视频展示,那么房室瓣只能转向心室开,所以血液也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只能转向动脉开,所以血液也就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等这些问题就一清二楚了。并且用视频展示,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画面转换的快、慢,可以局部放大、定格以突出重点。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十分有利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活化教学。
二、重视存在问题,合理运用多媒体
1.多媒体运用宜活用思滥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展示教学内容,将所有知识通过形象化的图片及动画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师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它也会导致有些学生无法跟上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自主思维的过程;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还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这会使我们的科学教学又回归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去。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时,就不必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使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切忌滥用多媒体教学。
2.多媒体教学手段宜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多媒体手段引进课堂,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它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它直观、精炼,教师板书时,学生有时间进行记录、思维、消化吸收。如果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缺乏记录、思维、消化吸收的过程,结果会导致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记忆深刻,而该学到的知识反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该发展的能力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3.多媒体运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喜悦,能有效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做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时,学生事先已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水、二氧化碳、叶绿素等因素的影响,但该实验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该实验的成功率和现象的可见性一般都较低,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辅以多媒体教学,实验现象和结果可变得非常明显。在课件中,当学生改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都能明显、及时地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再如做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应先给试管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试管,化学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通一会儿氢气,不然实验时会引起爆炸或使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内流,使试管炸裂。为此,实验前,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的,让计算机给学生以鼓励,一旦操作失误,则显示失误操作所引起的模拟后果,使学生加深对错误操作造成危害的认识。然后进行实物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是帮助非常大。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缺限,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阮新新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郑泽芝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对策.山西教育,2000年07期.
【关 键 词】 学习兴趣;学生;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改的推进,让教学工作有了颇多变化。而如何让课堂变得愉悦高效又成了这一变化中的核心。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下面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兴趣更有了动力和干劲。
(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事例
如冬天人们口中不断呼出“白气”,这些“白气”是哪里来的?夏天为什么就看不到了呢?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何要走s形?而下坡时不用蹬脚踏板车递也会越来越快?坐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却极少有人去思考其中的原因,问题一旦提出,学生便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学习劲头高涨。课后再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自行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尝试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就能更好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
(二)利用恰当的视频课件
如在“杠杆”教学中,从《赤壁》的部分视频场面引出思考:他们是如何击退敌人的?用到了哪些工具?再从情境导入,学生体验活动“笔撬动课本,剪刀剪纸,镊子夹东西等”,让学生找出其共同点,引出杠杆及其五要素。如此,学生会饶有兴趣,乐此不疲。
(三)利用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
如在引入大气压强时的“覆杯实验”,在引入静摩擦力时的“筷子提米”实验,在引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的“乒乓球漏斗实验”,都极具新奇力和震撼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想而知。
二、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有了兴趣,想学了,但3分钟热度也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要有生动风趣的语言艺术性和丰富的情感
虽然科学要严谨,但并不代表要严肃刻板、生硬无趣。有时候语言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气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尽量融入幽默诙谐的语言,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恰当的语气,让你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语气抑扬顿挫,这也是抑制学生对你的声音产生疲劳,防止注意力分散的不错的方法。教师满怀激情融入课堂,并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博得学生的好感,让学生觉得教师很热爱自己的行业,课堂学习是可塑造的并且带有感情的学习,这样便拉近了师生关系,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魅力四射,让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和谐高效。
(二)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你的关注
关注并不等同于提问。关注的方式有很多,如在学习如何比较运动快慢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咱班的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他俩跑得都很快,但到底谁更快一些呢?请同学们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你其实已经关注到了这两位同学。再如,同学们在进行速度计算的练习,教师就在他们其中观察做题情况,走到某位同学的身边,看完后说上一句:哟,不错啊,比我做题的方法还要好。或者说: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试试看!再或者什么也不说,在他题目有错误的地方轻轻一点,再或者在集体讲解的时候给他一个眼神,这些都是关注,学生意识得到、乐于接受,我们不用太刻意去多花费时间,却能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 接受学习。不管是哪一门学科,虽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在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获得。如质量的定义、量筒的读数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等。
2. 自主学习。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节。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且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相关知识一看就会,一读便知,那就让他们针对问题自行解决,省时高效。
3.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W习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4. 探究学习。翻开物理课本,几乎每一节都离不开实验探究,它是一些重要概念规律的实验基础,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高效愉悦课堂是师生实现共同理想、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过程。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并肩携手,共同前进吧!
【参考文献】
[1] 汪瑜. 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高效教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法领域问题,又是学法指导领域问题。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又调节着情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基本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多媒体
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着,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份。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课堂教学是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要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设计是基础。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液体浸润、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落汤鸡”而不说“落汤鸭”的道理;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信,宣传递轻松愉快。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玻耳原子理论抽象、难懂,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就不能一下子正面接触课题,而要采取迂回包剿、分步到位的方法,才可能化难为易,过渡自然;再比如,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广泛,条件严格,使用时得格外小心,如果采取设疑置障、边讲边练边议的方法,引学生下深海入迷宫,参与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收效较大。
四、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引起了同学们兴趣,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五、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兴趣面。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我们必须将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带入现代化的领域中。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展现了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提供了技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的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了。应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拓展了兴趣面,并使得学习更轻松、更有趣。
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时,一开始,我用投影仪投放了一段录像:绚烂的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灯,五彩缤纷的灯光喷泉构成的城市夜景,并伴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光学“意境”。提高了他们对光现象的直观印象,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有许多的知识中有看图的需要,在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的将物理过程清晰展示时,多媒体flas就又成了很好的帮手,例如,“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中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电学”中电路图的变化,“光学”中光线的传播以及改变,“力学”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变化,力的图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等等。利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新颖别致的探究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起他们渴求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实现并达到自主探究的目标,拓展学生的兴趣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六、操作实验要多作勤练,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爱动性强,好奇心盛,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既得动手,又得动脑,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特别是实验设计,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为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对于物理教师来讲,除学生实验必须全部做以外,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使其手之所演,目之所视,耳之所听,鼻之所嗅,心之所想融为一体。这样做,一可加深理解,二可增强记忆,三可提高兴趣。
七、评价要及时准确,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板演抢答、实验操作,章节小测、作业批改、评教评学等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相间进行,互补长短。即时反馈贵在迅速及时,趁热打铁,把同学已激起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时反馈,好在反复实践,功多底深,反馈信息准确性高,时效性长,为改进信息再次输入的内容方式提供实践依据,更能结合学情,有的放矢,但两者反馈都必须及时,准确,早接收反馈信息,就会早把错误消六、课外活动要多种多样。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同学们自我意识浓厚,已经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教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旧教学模式,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行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满足中学生这种心理要求,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型实验赛,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