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屏幕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充满幻想,(板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这节课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下课!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热情和质疑精神,形成反思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才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面临的问题。
2.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家长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只有老师与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并进行真诚的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自愿配合学校工作成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凭证。
其实和家长沟通并不容易,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家长、有情感,又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各样的家长,而我们自己也是如此。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家长主要是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主要是从集体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调整看待幼儿教育的视角。如告诉家长孩子在家庭相册里永远都是中心和主角,但在幼儿园里总有孩子这次没有被拍到,可能下次就会拍到,这是不定性的。座位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有时候会调整,总有孩子在中央,有的孩子在边缘。要以理解并接纳家长的心态,以宽容的态度配合家长的需求,在无损原则、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个性化要求,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理解教师。
3.重视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如自理能力培养。《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在卫生习惯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强化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幼儿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促使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根据《纲要》提出的密切结合健康教育,强化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提供剪子、小刀等工具时,指导幼儿怎样正确使用,并告诉幼儿工具的可伤害性。
4.用图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变幼儿思维活动的单一性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更多地会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
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想象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扔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还有的说:“小羊编了一个谎言,说小羊家里有肉吃,小羊就趁机逃脱了……”
5.重视“民间游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应以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
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传统民间游戏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其实民间游戏不仅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和快乐,而且能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宁波的本土文化,促进幼儿动作、语言、社会性、情感等多个方面发展,一举多得。
如何选择民间游戏?过渡环节中应该如何有效选择民间游戏是值得每个老师思考的,因为民间游戏种类很多,游戏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有些民间游戏场地比较局限,适合在户外进行,有些游戏内容丰富,不能在短暂的过渡环节里进行。如何选择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的过渡环节中呢?我觉得像“炒蚕豆”“马兰花”“石头、剪子、布”“踢脚绊绊”这些游戏比较适合在短暂的过渡环节里组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 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亲近。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2.三年级下册语文19课 七颗钻石
3.七颗钻石课文句子赏析
万银洁,一级教师,苏派青年教师课程教学展评活动,江苏省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常州市武进区、常州市、江苏省优质课评比活动,先后获武进区、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2014年获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特等奖。曾先后在《江苏教育》等期刊20余篇。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
――《梦田》
如歌曲《梦田》中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梦想心里的那亩田可以种桃种李种春风。我的心里也有一亩田。开始拥有它的那天起,我就梦想着它能成为我喜欢的样子。
1998年夏天,我穿过林立的教学楼与挤满新生的连廊,九月的风来得特别爽朗,我拥有了一张印有“师范”二字的学生证。2003年夏天,我踏上三尺讲台,拿起粉笔,秋天的暖阳显得格外迷人,我拥有了一张印有“教师”的资格证。自此,青春的岁月里,我拥有了寄予教育梦想的一亩田,从此,“播种”的话题与我有了无法割舍的关联。
“播种”,用什么心态播种,在哪里撒下希望的种子?走出师范院校,有关教书育人的故事似乎要从夏天开启,但,无论在哪个季节,我一直都在用春天的心态播种……
庆幸,陪伴相望的日常是童真
班主任工作特别历练人,也格外值得珍惜。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每天面对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却又总觉得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规定去做,仿佛事事都无法如愿。于是,常常一天又一天的,在懊恼与烦躁中度过。
直到有一天,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打开了我记忆的缺口,一下子把我带到纯真的童年。
“老师,我的牙齿掉了,扔到哪儿呢?”这个胖胖的小丫头手紧紧地攥着她的牙齿,嘟着嘴的脸上还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扔屋顶上!”
“扔床底下!”
“老师,我知道。上面的牙齿扔在床下,扔的时候都不能说话,要双脚并立,要不牙齿就长歪了。”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出着主意。看来这些都是他们的母亲曾经对他们的叮嘱――如同当初我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细微到每一颗牙齿。于是,我收敛起自己准备说教的面孔,笑着说:“你的牙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
“上面的。”她仰起小脸。
“那,这样吧。你把这颗牙包好,晚上扔在床底下。记住要双脚并立哦。”没想到,我也学会了像她那样调皮地微笑。
孩子的天地是多么美好!可是,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在你们的童年里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我没收了你们偷偷买来的洒水枪,我呵斥你们扔掉细心收集了很久的各种“无聊”卡片,当看到你们三五成群地蹲在地上追寻某种昆虫的踪迹时,我也常常说“别再做这幼稚的游戏”。细细想来,原来我忘了你们还处在这个叫作童年的青葱时光里,在这个人生的后花园,你们本就应该尽情地嬉戏,左顾右盼,欢呼雀跃呀。
我庆幸自己可以像个园丁,领着你们在校园里认识各种各样的花草,也愿意坐在紫藤花架下听你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最近的见闻与趣事。
我庆幸自己像个“农夫”,和你们一起在小小的盆子里播下青菜或大蒜的种子,耐心地看它们发芽长大。在共同劳动的日常里,一起用手抹一抹头上的汗,开心地相视一笑。
我就是庆幸可以成为你们中的一员,细心地为你们守护好这片人生的后花园,浇水捉虫,告诉你们怎样对付刺人的荆棘,怎样绕过那条挡路的小河,怎样涉过前面泥滑的险滩……
童年也是一种生活。孩子们的生活里应当有全然属于他们的领地与空间。而这领地又应该是充满童真意味的,切实符合孩子们的生长特点的,能够帮助他们更真实地了解周围、感受人生。有句话说:“儿童一旦置身于与他们身体相和谐的真实环境中,他们体内的一些出人意料但又清楚无误的活动就似乎又在复苏了。”
是啊,童年的日子纯洁绚烂,在这一亩有梦的田地里播种的每一天都含着希望,我是真的庆幸。
觅寻,适合这一棵“树”的土壤
怀揣着最初的向往,我一路前行,一路收获。2007年,也就是在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经过层层选拔,代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参加常州市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以初赛说课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决赛,然而决赛高手如云。那一次比赛,我仅获了二等奖。或许,是当时太过年轻,这并不优异的成绩并未给我带来挫败感。有前辈说,“这节课老师教得太轻”,有专家说,“万老师把赛课上出了常态课的味道,这是好事,但要避免随意”。这些话,对我来说,句句皆箴言。用平常心来对待每一次公开课,同时也要用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呈现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才能让文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此后,我格外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和“文本立场”,潜心研究为了儿童发展的语文课堂,研制立足儿童语文素养形成的教学内容。
2009年,我应邀前往陕西安康送课,执教苏教版六下《渔歌子》。这节课我已在常州市上过公开课,当时在结尾处是这样设计的:
补充出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请学生阅读这首诗,思考:同在江边垂钓,不同的人突显的却是不同的景,由此可见,他们本身也是极不相同的。
…………
启发学生关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垂钓诗篇多而各具神采,进而引导学生在走出课堂后,也能主动了解古代文学的精髓。
在江南,这首词位于教材六年级下册,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素材,拥有了一定的独立分析与探索的能力。于是,教学过程中,我把词人淡泊名利的气质作为解读的难点展开,围绕“不须归”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在一次次的争辩、、再争辩中体会到词人寄托在词中的高远情操。
那么,要和陕西的孩子共同学习这首词该如何调整呢?原来在处于西北的安康,这首词在教材中位于四年级下册,学生尚处于中年级,自主阅读体验等能力尚处于培养开发阶段,所以,教学只要求学生明白文本写了什么。于是,教学过程中,我把体词情、悟词意、发诗兴作为教学的重点,问学生读着这首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借此来感受词中浓郁的江南气息。然后,再和着词的旋律唱一唱,自然形成了一首词、一幅画、一支曲的课堂氛围。因此,在结尾处我是这样处理的:
补充出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同学们,虽然大家远离江南,但课本却常常能带领大家游历江南风光。请大家读读这首同样也是描写江南的诗篇,你对江南又多了哪些了解?
…………
古代的写景诗大多都喻情,并在其间融入了诗人当时的心灵体验。这样的改动,不仅让这些从未到过江南的孩子心生对水乡的向往,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唐诗宋词里一抹绯色的江南情韵。
我想,不一样的学生,需要不一样的课堂。这正如不同的树木需要不同的土壤来生长,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就不仅仅是对课文知识的传授巩固,更包括对文化的传承。它回到了自然生态,这是健康的课堂,因为照顾到了生命的体验。教育则应当是一种“改善并丰富生命”的行为,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追寻与探讨文本的内涵,我们每一次的设计都应当是为了这一次课堂,为了这一棵“树”的生长。
守候,以一种生长的姿态
在教师生涯尚未能用漫长来形容的时节里,我拥有了两个“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奖杯,获得了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特等奖。这些专业上的成长经历,见证了我边教边思、边思边做的过程,同时做课题研究,更帮助我明晰了自己再发展的方向。
小学语文“本真课堂”是我一直关注的话题,而我校开展“本真课堂”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始终坚持上真实的课(个体备课,一般不试教)、开展真实的评议活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将研究过程全程实录,结集成册。这其中已经产生了很多充溢着草根气息的、常态下的鲜活课例,直面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虚、闹、杂、碎”的现状,引发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对促进课堂教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要保持这一研究平台向纵深发展进而产生广泛的辐射作用,避免“一个平面向另一个平面滑行”,亟待将基于经验的、零敲碎打的实践转入更加理性化、主题化和序列化的研究。于是,我带领着一群致力于本真课堂研究的老师们在理论中学习摸索着,在课堂上实践争论着。
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教育研究同样也是一个慢的过程,需要不断取证、实践、、反思、重建……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和我的团队达成了有关“本真课堂”的内涵共识:以“文本”为本,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以“学生”为本,确立差异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生长”为本,加强真实的内化体验。
文本是教学内容的来源,改变从前习惯于“固有观念”层面的运作,用“除旧纳新”的姿态从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这样才能真正触及问题的实质。这也正是学生对文本语言事实的亲历和对教学内容的认同。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本真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从文本事实而非抽象概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亲历和占有语言,不断提高解读语言的能力。文本,是作者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文本解读,是读者主体与作者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指向文本意义的生成。上述这个对话过程,首先是通过阅读主体学生的“思”与“反思”来实现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言语内容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自我的这种思与反思的对话体验,它内在地包含了读者主体与作者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对话体验,它是一切思想信息或审美体验之源。因此,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以“文本”为本的表现形式。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而“本真课堂”的研究就是要引导学生体察文本中的言语表达与实际口头表达的差距,来发现文本言语的形式这一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从形式理解内容,进而把握形式的过程:言语内容的理解是手段,让学生通过理解言语的内容从而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及言语本身,才是“本真课堂”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我们还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延至课外,建议学生练习使用课堂上遇见的言语形式,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时刻关注不同学生的习得过程,正是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所以,今天,我们在思考,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案例 “一次神奇的童心穿越”
2013年的元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团队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之一――“重返童年,童心灿烂”别样年会。这是学校为促进教师发展而设计的系列活动之一。170位教师,在这一天放下拘谨,在一次特殊的穿越中,点燃了激情。
1.一张特殊的入学通知书
入 学 通 知 书
同学:
您被录取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新生,请您带上“激情、快乐、回忆”参加乔司小学新生入学典礼。
乔司小学教育集团
开 学 寄 语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一转眼,乔司小学教育集团迎来新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得到了机遇之神的眷顾,但更重要的是集团全体教职工的付出!年底了,面对组织对未来的期许,我们需要创新的方式,共启愿景,激励士气,为明年的战斗做好准备。
为此,集团奉上这场特色年会,不一样的体验式年会!让我们一起回到儿时的校园时光,重温成长的快乐。同时让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共同信念: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老师,我们是孩子的同行人;让我们重返童年,走进童心。
活动的主角就是您,在您收到这份开学通知书时,这次特殊的体验之旅就已开始!
2. 一场久违的开学典礼
分班、出旗、上课、呼号;白衬衫,红领巾,嘹亮的号角,鲜艳的队旗。在外面飘雪的冬日午后,教师们俨然回到了童年时代。短短的半天,山寨版“金龟子”,170多个可爱的“大顽童”,一起穿越回到7岁;170位老师,不论男女,不分老少,白衬衫,红领巾,爆发创意!节目不是那么精致,演员不是那么专业,但是在这份自娱自乐中,教师们忽然发现,这种开怀大笑,好久不曾有过了,这份纯真无邪,似乎早就丢给了岁月的流痕。
思考――如水的团队,教师成长的沃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在世界上要保证一生快乐的生活,必须有一份自己钟爱的事业或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团体,值得他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所以,我们怀着一个最朴素的愿景:打造一个如水的团队,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通过团队拓展、教师俱乐部、“家文化”之旅等系列活动,增加教师生命的宽度,感悟生命的可贵,从内心产生对团队的认同、对学校的归属、对自身职业的忠诚。
1.“蝌蚪精神”――成为优秀的胚胎
现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这样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青蛙,千万别忘了我们曾经是蝌蚪。”虽然童年不再,可是如果教师们能一辈子保持这种蝌蚪精神,就能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美国著名教师Alan Haskvitz(被评为美国100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综合世界各国对那些所教学生日后都表现优异的教师跟踪调查,总结出了优秀教师身上所共有的十个特质。“不循规蹈矩”被列为是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永不“安心”,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让学生感到被挑战。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永葆童心,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呢?我们安排了这一年会。在活动中,教师进入7岁开学典礼的场景,让平时一本正经的教师们放下身段,挂上红领巾,重新做回小学生。这是让教师们重新回到“蝌蚪时代”――以我心换“生”心。然后,170位教师分成8个班,取班名、选班花班草、唱班歌、想班级展示造型等。一环环下来,教师们身上的“蝌蚪精神”渐渐显现。50岁的“班草”带着小红花出列;一群平时特别注重形象的女教师连发型也变了:马尾、斜扎、两支羊角辫……“小丫头”们重现了;体育课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被罚站了。就这样,教师们一路将“蝌蚪精神”进行到底,把“不循规蹈矩”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平时我们的教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时,能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吗?当教师们重新回到童年的体育课上被罚站时,可否有更多的感同身受?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不循规蹈矩”一点吗?我们的系列活动就是让“蝌蚪精神”成为打破教师们心灵藩篱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教师成为优秀才有了可能性。我们努力让教师们的“蝌蚪精神”永存。
2.“团队合作”――成为优秀的通道
如果说把每个教师比作散乱的珠子,那么“团队合作”就是串起珍珠的线,正因为有了这条线,才使珍珠成为了艺术品,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一比喻可以确切地道出团队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因为任何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一块沃土。只有当教师具备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互助意识,才能为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打开一个通道。
我们的团队系列活动,正是通过不断创设这样的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场景,让教师迁移这种情景,形成这样的团队文化。在“班级文化创意”环节中,每个班的28个“孩子”为了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展示时,一班的“辽宁号”起飞造型震撼全场:8个男教师举着“飞机”(一位男教师)在航母上起飞了;三班“正能量班”,齐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迈着军训时的步子,齐刷刷地走上舞台,让全场感受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气势……又如,在“家文化之旅”中,“击鼓颠球”这一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员共进退的重要性;“团队之轮”又让大家感受了团队一心的宏大气场。
这样的活动场景谁能忘却?当同伴在生活中、教学中出现困难时,谁又会不出手相助呢?同时,这样的快乐将一次次成为教师们饭后茶余的回忆,这种温馨又怎能不迁移?通过团队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一次次累积、深化,最终形成固定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在这里幸福成长、一起成长。
3.“创新思维”――成为优秀的动力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当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教师总愿意把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愿望化为实践,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不断思考、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但是,教师创新思维的形成却又不是依靠简单的培训就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希望创新方式,通过独特的、新颖的教师活动,不断刺激教师们潜在的创新意识。
如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情景的创设,要求一个团队(28位教师)通过30分钟,设计出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短短的30分钟里创意无限:语文课,戴望舒的《雨巷》由女教师们深情演绎(还是方言版),而男教师们则撑着杭州绸伞,袅袅婷婷地走在江南雨巷中。这样的表演笑翻了全场,但是大家都被深深吸引,童年版的《雨巷》谁会去追究合理性呢!
这就是改变、创新!我们希望这一次次的创意活动能激发教师们想改变、想创造的思维情绪,克服长期重复教学的惯性和惰性,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有新意。
【关键词】感恩;父母;活动;人生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这里的“别人”包括了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感恩是一种心理体验。
本学期,笔者在五年级开展了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给爸妈洗脚。活动过后,孩子把践行的过程与体会写成文章,家长们更是感慨良多,在家庭联系本上写下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感悟与反思。从反馈的情况看来,大约30%的同学是乐意的,觉得父母为我们洗了这么年的脚,我们也应该回报父母;有50%多的同学因害羞或平日里与父母感情淡薄而觉得难为情,但碍于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只好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马虎应付;也有15%左右的同学选择了逃避;有5%左右的同学因家长工作忙,根本就没有机会好好地表现表现。
这次爱心大行动将感恩教育将教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实现了德育的润物无声。
一、追根溯源,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1.溺爱,反让爱迷失。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把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孩子们一旦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意念,就很容易形成“忘恩负义”的人格倾向,对父辈的辛勤付出,毫无休悯。这个问题确实令人忧虑。
2、家长忙于工作,让爱变薄。年轻的爸爸妈妈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娱乐,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长期下去势必影响亲子关系。笔者在本班调查发现:①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半数以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②大多数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保姆甚至是托管所托管。③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比较狭窄,认为亲子活动就是与孩子一起做做游戏、逛逛商场,只会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3.过分追求应试教育,让爱缺失。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各种压力,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头等大事,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感恩教育的缺失。
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与思考
1、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父母是孩子感恩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站。作为家长在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2、抽空陪陪孩子,使亲子关系更融洽。作为家长要学会拒绝忙碌,抽空陪陪孩子,让生命多一段美丽时光。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需要用心付出的。童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遥远了,但我们有机会可以再过一次童年,那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重温童年的酸甜苦辣。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和教育。家长若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定能达到润物于无声的理想教育境界。
4、老师改变呆板的说教,努力营造感恩环境。感恩教育应做到以情动情,感恩教育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孩子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孩子的感恩教育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芳草地,你如果不在上面播种鲜花,那它将会是杂草丛生。
参考文献
多么动人的描述,这应该也是梅子涵老师自身探寻儿童世界的深切感受。作为教师,一个与儿童朝夕相处的“重要他人”,无疑,如何陪伴儿童一起朝前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们有必要更多地反观课堂,更多地靠近儿童,更多地找寻“最合适”的真正内涵。
一
反思一:我们是不是在说“最合适的语言”?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是通过语言实现教学的。然而,我们经常会在不自觉中陷入这样的“语言误区”:
一是说“想当然”的话。过于高(低)估,脱离学生的实际,凌驾于儿童之上,站在教师(成人)的角度一厢情愿地实施教学。
二是说“滔滔不绝”的话。霸占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将说话的机会更多地留给了教师自己。此外,教学中缺少语言的艺术,不加区别地大量分析讲解,让重难点“淹没”在泛滥的语言里。
三是说“听不懂”的话。没能将教师的语言系统和学生的语言系统相融合,缺少转换,缺少过渡,语言表达术语化、抽象化,高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教与学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
反思二:我们是不是给予了“最合适的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技艺,如何提升质量,至于“热情”之类的话题并不在思考的范畴。殊不知,孩童的心是最明敏的,如若他们感觉不到你的关切和赏识,就会离你远远的,教育教学也很可能走向事倍功半。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
一是教师严肃有余,慈爱欠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本是无可厚非之理,然而,部分教师以严厉代替严肃,以高人一等代替“道尊”,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严谨刻板,缺少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缺少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守护与守望。
二是教室守序有余,能量不够。所谓“能量”,既是学生的内生力量,也是课堂的文化力量。如今的课堂更多追求的是井然有序,是工整划一,对于学生自主性的激发、课堂积极能量的营造不够。学生普遍长于笔头而疏于口头,乐于听从而难有创新,忙于消极应对而缺少积极主动,并没能真正站在课堂的中央。
二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合适的语言”与“合适的热情”呢?我以为,起码要有三方面的指向。
一是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积极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二是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要直面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直面社会变迁时期对于人才需要的新挑战,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要观照学生的整体人格的健全发展,不能以偏概全,要从知、情、意等多个角度促进学生协同成长。
三
基于以上审视与思考,我觉得,要成为“童年面前最合适的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懈地探求。
探求一:如何说出“最合适的语言”?
一直记得我校特级教师王美卿老师举过的例子,《骑牛比赛》(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课中有个词是“公牛”,老师在教学时通常都不会对它特别关注,认为实在是太简单了。然而,王老师告诉了我们她的调查结果:孩子们要么茫然地摇头,说不清;要么就用书本中的相关句子“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来回答,文不对题。可见,要想真正靠近儿童,说出“最合适的语言”,首先是了解儿童的能力、认知水平,然后是努力找到一种让他们习得的最好路径。
1. 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将儿童在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并告诉我们,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问题是如何确定这个“最近发展区”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设置课前自学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案例一】自学单
在图1的“字词识记”板块中,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关注生字的音、形、义,并以设计题目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构建起与旧知或类概念的联系,最后的摘抄词语则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图2的“课文感知”板块既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关注,也有对他们梳理脉络能力的考察,还能实现课内外的链接,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亲近与期待走进课堂。
有了课前自学单,教师就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学情,并能在与教学目标的对照中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语言便有了合适的区间和范畴,更趋向了“合适”。
2. 更多地让儿童说话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总是会不自觉地向儿童展示自己的完美和成熟,并期望儿童模仿我们。殊不知,“儿童的不同特点需要一种不同的环境以及适合于另一种生存方式的生活手段。”在这个“不同的环境”里,儿童一定是主角。
合作学习。以《二泉映月》为例,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借助自学单在小组里讨论话题2,要求人人交流,人人补充,在有争议处进行深度探究或保留疑惑,然后小组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所有成员因为有所准备而充满自信,因为拥有尊重和自由而积极踊跃,因为取长补短而得到了发展提升。
个体演绎。全班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小组集体上台分工汇报,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小组代表汇报。汇报交流的内容不定,可以就图1中的“字词识记”进行个性化交流,如“友情提醒”需要注意的读音或字形,或是投影预先设置的小题目考考大家等等,也可以展示小组合作的最新成果,其他小组进一步补充,人人参与,不断推进,拓展延伸。如此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个体都有了主动参与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追求的是学生更高品质的学习,给予学生学习与表达的宽容与呵护,即便教师语言很简短,效果远胜于教师一人的喋喋不休。教师语言的“退让”成全了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前进”,这便是有价值的“合适的语言”。
3. 以“最合适”的方式让儿童懂得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可或缺的,是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中困难的凭借。只是,如何教也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二】《冰花》片段
师:牡丹全都开了,开得胖胖的,大大的,书上用了哪个词来写呀?
生:丰满。
师(映示图片):来,一起看看图,做个“丰满”的样子。
(学生伸展手臂,做出尽情开放的样子。)
师:哦,丰满的牡丹,你们觉得自己长得怎么样啊?
生(一个个喜笑颜开):很美,很漂亮!
要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丰满”这一抽象的词语,无疑需要教师语言和方式的转换,需要教师进入儿童的语言系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让他们明白。显然,这个片段中的老师正是这么做的。他的教学语言充满童趣,教学方式活泼多样,教学的层次清晰分明。
“最合适的语言”既包括了语言本身,也包括了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等等,要让学生听得懂。正如台湾医学家赖其万教授所说的――每当年轻的医生问我,30年的行医生涯里最重要的心得是什么,我总会说:“我开始知道‘说病人听得懂的话’有多么重要。”教育教学也同样如此,让学生懂得了,一般也便“合适”了。
探求二:如何给予“最合适的热情”?
热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葆有热情,才能葆有力量,葆有更积极的行为。教师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思考如何将“最合适的热情”赋予学生,或者是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热情。
1. 让课堂充满欢乐
童年生活应该是欢乐的,这是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儿童向往快乐,只有那种充满着笑声、充满着民主与自由的课堂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也是能让他们热情洋溢的。
【案例三】《落叶》片断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更有创造性。
师:蚂蚁“爬”。(学生表演出各不相同的动作)
师:小鱼“游”。(学生表演出各不相同的动作)
生:小鱼“藏”。(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燕子“飞”。(学生表演出各不相同的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表演小鱼“游”过来的时候,有的这样,有的那样(教师模仿学生不同的动作),多有趣啊!还想再来玩一次吗?
生:好!(声音响亮,充满快乐)
这不是一节游戏课,而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的片断,学生正在窦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乐呵呵地理解品味着词语。想象着课后孩子们仍兴奋回味着课堂经历的美丽旅途,想象着他们以后接触到“爬”“游”等这类动词时,脑海中便情不自禁浮现出的有趣画面,想象着他们不断享受着这样的课堂进而更加热爱着祖国温暖的文字,这样一种心灵的唤醒该是多么珍贵啊!
还记得有一天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到“荷花,站在阳光里”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老师想到了那一句“那棵大树很美,站在天地之间。”孩子们呵呵笑着,我也歪着头笑着:“很奇怪,怎么老师总是比你们想得快呢?”润泽的课堂,似有水波荡漾。
所谓“最合适的热情”,就是给予学生以张弛有度的空间、收放自如的空间、温润温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拥有内心的安全感、思维的紧张感、分享的幸福感。
2. 让学生充满自信
真正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展示交流、出错纠错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自信,形成自信。
“每日一话题”活动。班内学生轮流,每天由一位同学提前一天在黑板上任意写下一个词语,其他同学根据这一词语作好准备,比如搜集相关资料,组织好语段表达等等,在第二天的课始进行交流。教师则在一边聆听与补充,并通过鼓励等方式激发大家的发言积极性。这一活动看似只是简短的几分钟,但由于其话题灵活且多变,能长久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因其话题的微小与开放,学生有话讲,敢于讲。长此久往,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自信也渐渐增强了。
幼儿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一:转眼间,来幼儿园已经四个月了,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练和尝试现在,我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但是这一段时间所带给我的,却能终身受益,我将珍惜剩下的每一天!这次实习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欢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这正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刚刚进入幼儿园,才知道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来到了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失落感向我不断地涌来,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我!
每天我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我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就为了能够在早上与他们问好,每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玩游戏时还会像孩子一样的耍赖;做错事情了我也会道歉;与孩子们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渐渐地孩子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缠着我问东问西;放学时他们记得和我道一声再见我的努力有了收获,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会心的笑了幼儿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当他们接受了你就会真心的喜欢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爱是最真实、最纯真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我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关心孩子我觉得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照顾孩子还要与孩子的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很重要,"家园共育"的方式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在实习期间我尝试与每个家长打交道,一起分享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可喜的是孩子一天一天在进步,家长也对我这个实习老师日渐放心幼儿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问的,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只有靠老师给予,提供和引导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如果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广,求知欲不强,不勤于思考,又怎么教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幼儿呢?
我在实习中增长了见识,我才知道,做老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回到学校来充实知识,弥补缺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跟孩子们在一起挺有意思的,还真想他们咱也当了一回张老师呢!经过实习,我才发现,要想当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还真不容易,光靠现在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喜怒哀乐,现在回想起来就象一串串冰糖葫芦,紧紧的串在一起,甜甜的我愿用我的热心,换取孩子们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我愿用我的实心,换取所有人的认同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的专业面对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短暂的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幼儿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二: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在幼教岗位上奋斗了五年,从走出学校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 在园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 五年里我与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送走又迎来了一批批可爱的孩子。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师德修养方面 :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幼儿教育,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五年,回顾自己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对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认真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工作中从不迟到和早退,坚持100%出勤,准时参加园长组织的各项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二、教育教学方面 :
我xxxx年毕业于xx幼儿师范学校,三年的师范生活炼就了我扎实的基本功,进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幼教老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在教学中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与同事们交流、探索研究新方法,新方案;生活中,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与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作为教学经验尚浅的我,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并观摩她们的教学活动来学以致用,取长补短。为做好教学工作,我认真制定教案,做好每次教师汇报课的工作,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法上,不断反思与总结,努力实践。我每一次的汇报课,园长和各位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成为我对以后上课的渴望与成功。只有在不断的批评与好评中使我不断进步。
在幼教的工作中,我非常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位幼儿,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五年的幼教工作,使我自身的素质和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在教学上,我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三、自我完善与发展方面 :
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反思和总结: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的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做教师的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那就是童年的乐趣。 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我的付出,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童年。
幼儿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三:从XX年12月开班到XX年5月,为期三年的嘉兴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培训活动将要结束。三年的学习、实践、考察、调研以及交流、讨论、论文答辩等活动,收获颇丰,回忆起来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认真聆听了每一次专家的报告讲座,撰写了《说说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 》、《浅谈学校安全工作》等学习体会。
2、愉快参加了上海、杭州、北京、陕西等地高等学府、著名幼儿园的参观拜师培训之行,写下了《陕西培训考察之行》《走进上海思南路幼儿园》《走近徐丽萍园长》等多篇聆听感受。
3、潜心阅读了《办好学校的策略》、《学校领导新概念》等管理书籍,较系统地反思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成绩。
4、系统整理了自己幼儿园的管理理念,制订了幼儿园XX—20xx年《三年发展规划》和《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5、精心养护了自己的《学习者》网站和平湖市新教育实验教师博客网“学习者” ,让其“花开不败”。
6、终于完成了本乡镇学前教育村级幼儿园网点调整规划,全镇实现了“一个中心、三所完幼”的发展目标。XX年度、XX年度连续翻建了两所村级幼儿园,总投资300多万元。吸引了嘉兴市各县市区教育局业务分管局长来园调研,省学习实践活动检查组来园检查,省学前教育专项督查组来园督查。
从XX年12月开班到XX年5月,为期三年的嘉兴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培训活动将要结束。三年的学习、实践、考察、调研以及交流、讨论、论文答辩等活动,收获颇丰,回忆起来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认真聆听了每一次专家的报告讲座,撰写了《说说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 》、《浅谈学校安全工作》等学习体会。
2、愉快参加了上海、杭州、北京、陕西等地高等学府、著名幼儿园的参观拜师培训之行,写下了《陕西培训考察之行》《走进上海思南路幼儿园》《走近徐丽萍园长》等多篇聆听感受。
3、潜心阅读了《办好学校的策略》、《学校领导新概念》等管理书籍,较系统地反思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成绩。
“方程”单元教学后,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但我们也发现如果没有要求,很多学生只喜欢用算术方法解题,觉得列方程的步骤繁琐,影响自己的解题速度。教学“方程”不仅为了解题,更重要的是渗透方程思想,促进学生形成方程的意识。在探索与实践“方程”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设计题组练习,初步感知方程
片断1:
(1)伦敦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38枚,中国的金牌总数比日本的5倍多3枚,日本获得金牌多少枚?
(2)伦敦奥运会日本获得金牌7枚,中国的金牌总数比日本的5倍多3枚,中国获得金牌多少枚?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干什么?
生1: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第(1)小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生2:日本的金牌数×5+3=中国的金牌数。
师:你是根据哪句话找的?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3:我用方程解答,设日本金牌数为x枚……
师:有不用方程解题的吗?(举手的学生很少)
师:第(2)小题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生4:直接用7×5+3可以求出中国的金牌数。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5:数量关系一样,条件和问题不一样。
师:为什么第(1)题用方程解答,第(2)题却选择算术方法求解呢?
生6:第(1)小题如果顺着题意不能马上列出算式,要倒过来想,而用方程解答就很简单,顺着题意就能列出来。
师: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选择最方便、最容易思考的方法来解题。
反思:学习“方程”这一单元后,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看到题目不经过思考就用方程解题。课始出示题组,目的是为了突出列方程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数量关系相同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列方程、什么时候用算术方法解题更好。这样教学,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时顺向思考比逆向思考简单,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解题方法的能力。
二、对比猜数游戏,凸显方程优势
片断2:
游戏(1):请想好一个数,不必告诉我,把你想的数先乘3再减去2,算出结果了吗?将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知道你想的数是多少了。(学生说教师猜)
师:大家能猜出来吗?奥妙在哪里?
生1:先加上2,再除以3。(学生同桌互玩猜数游戏,兴致不高)
游戏(2):请你想好一个数,把你想的数偷偷地乘3,加上2,再减去6,最后减去本身,算出结果了吗?
师:将结果告诉同桌,猜一猜,原数是多少?
生2:结果是2。(学生猜不出原数是多少,很费脑筋)
师:有同学遇到拦路虎了,为什么?
生3:这个数本身不知道,不能倒推。
师:有猜出来的吗?
生4:设这个数为x就可以了。(大家恍然大悟)
师:对这两个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第一个猜数游戏可以倒推出结果,而第二个猜数游戏就必须用方程求解呢?
……
反思:经常听到有教师说列方程解答比用算式方法解答要好,可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无法体会。这里,我通过两次猜数游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简单的题目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求解都很简单,但算术方法需要逆向思考。而在第二个游戏中,用算术方法求解显然行不通了,因为其在数量关系上形成变式,造成列式的困难。小学生的方程意识很淡薄,不容易想到方程,在别人的点拨下,马上明白未知量也和已知量一样可以参与列式。方程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用字母表示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体会到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来说,有时列方程要比列算式更简单。
三、巧用知识链接,感受方程价值
片断3:
课件出示: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根据他墓志铭上的碑文略知一二。“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七分之一的生命旅程,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之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于父亲而终,年龄不过是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十分悲痛。又过四年,丢番图也走完了人生旅途。”
师:在当时解这道题很麻烦,要进行很多的猜测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现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设他的年龄是x岁,列式为1 / 6x+1 / 12x+1 / 7x+5+1 / 2x+4=x。
师:当时方程还没有得到应用,所以大家认为这是个大难题,现在我们小学生都会用方程解题了,那方程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
……
【关键词】 快乐教学
高效课堂教育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快乐教学,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离开快乐.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 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也是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
一、在“快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的乐趣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 实施“快乐课堂教学”的条件是民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名学生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和老师交谈、说笑. 课堂上要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对于每名学生的回答都投以赞赏的目光,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1. 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我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地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 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 再请他们交换观察. 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 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 又有学生说:“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 ”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了. 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 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乐趣
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因此,我们要从只注重动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四、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儿童的天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 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五、在激励、进取的评价中健康成长
一、确立了“让儿童享有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的童话育人特色办学理念
20纪80年代,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断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诚然,童年不会消逝,但童年期在缩短,我们不可否认童年期该享受的天真、幻想、好奇心,正日渐匮乏,甚至严重影响到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天真、幻想、好奇心,是童话世界中最为充分地元素。基于这样一个社会大发展的背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开展童话育人,确立了“让儿童享有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的育人理念,制定了童话育人的目标“是培养活泼可爱的儿童,培养好奇求新的儿童,培养平等宽和的儿童,培养真情诗意的儿童”。
二、以特色建设为中心,规划特色发展愿景,统筹学校发展
童话是我们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特色。在漫漫研究路上,我们始终坚持着传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的思想,童话特色办学成了学校个性发展的方向与追求。为此,我们制定了《麦溪中心校“童话育人”办学特色建设规划》,在梳理、总结、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童话育人特色发展目标;制定了童话育人特色发展的措施;建立了童话育人特色发展评价体系。
三、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唱响童话育人进行曲
1.构建童话育人特色课题的系列子、小课题。例如“十二五”主课题《童话育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我们设计了三大子课题。在这三个子课题下,我们又设计了11个小课题进一步对子课题进行分解与建构。把课题建设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2.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招标活动。为使童话课题的研究能够深入教师的日常工作,我们积极进行了童话课题的申报,从制度建设与主动选择两方面考虑,进行了课题招标活动,从而确立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3.制定各课题的研究管理制度。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对其中的各项子、小课题都能根据自身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形成各自的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以课题制度进行课题管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有效性。
四、以童话课堂为阵地,把童话育人作为促进广大师生发展的生命场
课堂永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进行特色建设、促进广大师生发展的主阵地。在推进课改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童话对于儿童发展的合理性,为此我们积极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童心灿烂和童趣盎然的童话课堂。实践证明,童话课堂是最能满足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课堂。童话课堂建设是各学科的灵魂,教师在有效运用童话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之时,更要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童话元素,或创设童话情境、运用童话过渡、开展童话想象等。我们在评价一节童话课的得与失时,主要对照这“三问”:怎样运用童话育人实施策略的?怎样体现童话育人理念的?怎样引导学生开展童话思维的?“三问”体现了课堂丰富的童话味、知识的学科味、活泼的儿童味。童话课堂中散发着童话的魅力,绽放着学生、教师生命的活力!
五、以活动为抓手,推进童话育人特色办学的进程
在多年来童话的研究中,我们的视野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开阔,是因为我们的研究能很好地结合童话的特征,针对儿童生长的特点,不断超越过去,不断突破自我。为开展好童话育人的特色活动,我们根据儿童好动的心理特征,以各类精彩、创新的童话活动,来吸引儿童、丰富儿童、发展儿童。
1.创设童话节。为展示童话育人活动中学生的成长,检阅学校的童话育人成果,我们创设了童话节。
2.创造性开展听说读写童话的系列活动。从学生读童话,到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童话;从学生写童话,到教师和学生一起写童话;从学生唱童话,到教师与学生一起唱童话。我们在不断地深入,在深入中受到激励。
3.开展生动活泼的童话游戏活动。学校对传统的儿童游戏活动进行了采集与创编,形成了童话游戏活动的校本教材,在童话游戏活动中学生有了默契,加强了合作,增进了情谊,获得了身心的和谐发展。
4.开展童话文化的建设活动。我们大力建设有鲜明校园办学特色的童话文化。我们构建了学校童话网,设立了午间童话广播,出刊了《丹麦童话报》等。在童话文化的建设中,我们以童话歌曲滋养儿童,以童话故事浸润儿童,以童话活动塑造儿童。
六、开设童话育人的校本课程,让童话育人长出硕大的根须
在童话育人的办学特色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将童话育人确立了校本课程,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阅读类的童话育人校本课程,开发出了一套游戏类的童话育人校本课程,供教师使用。校本课程在一至六年级的课程表中课时有安排,教师有配置,考核有标准。
七、童话育人特色建设成果显著,获得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童话育人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校长室明确分工,合理安排,广大教师同心协力,努力把教育做成童话,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学校近年来荣获“镇江市特色学校”、“镇江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课题成果二等奖”等荣誉,丹阳电视台和镇江电视台先后报道了我校童话育人的办学特色。
在教学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使状况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因素可称为教学载体。本文讨论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是能有助于达成培养儿童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的教学总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的,存在于各种不同形式或状态的承载信息的载体,都可以认为它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载体。
一、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师教育主要围绕教材和考试,教师对学生少有引导和启发,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的厄运不幸早早地降临在小学儿童身上。单一载体承载大量信息加之试题本身的繁杂性,扼杀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吞噬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文献,教改以来教学成效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教育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在做出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教育工作、教育事业、教育过程更加科学化。诚然,在教学载体的选择上,是重要的技术性环节。
二、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选择教学载体时较普遍的是围绕教材和课标展开的,也有部分围绕生活和实践的,这些都是教师把握数学教学方法和形式的重点。但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表示的那样,人们对同一概念的把握程度具有差异性,在千千万万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载体的选择、运用、把握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具体来说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知识分割,缺乏联结
教学不能仅使用单一载体的方式来呈现知识使学生感受领悟,必须在多种工具或材料共同作用下才能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如:当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呈现时,其本身不单是作为指导学习的教材了,还包含有教材里面的知识内容、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提示的延伸知识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在对教材解读上较普遍的只注意到了知识表象的传授,而忽略了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产生背景、生活运用、数学思想等,原本作为一体的知识链被分割,未能产生联结。
2、与教学目标不符
中国教育存在问题是无可厚非的,值得反思。当以考试作为检测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时,当学校或班级间以试题进行竞赛时,有无必要学习更超前的知识,该学段是什么教学目标等都被划出了考虑范围,这时教学载体的选择就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3、与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不相适应
教师在教学中试图做出创新,借助网络,选择教学载体,优化教学现状,本来是值得鼓励和高兴的,但却很容易出现盲目学习借鉴,忽略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教学载体可以有书面、口头、动作、图像、影音等形式,儿童的在1-3年级主要是直观思维的,故其对书面、动作、图像等载体形式承载的知识的是更感兴趣和更易理解的。
三、导致问题的因素
影响教学载体选择和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但导致以上问题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方式借鉴时“只学其表,未修其内”
课改后,先进的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大胆创新,出现了众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然而面对这些庞大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载体承载的信息量如何被有效获取成为一个难题。教师在借鉴时,基本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就很有可能片面化,或者说是未了解其实质。
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成长的家庭背景、环境不同,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期望也是不同的。参考埃里克森的理论阐释的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中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发展危机,从0-12岁之间主要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经历不同发展也不同,而后儿童作为学生的角色在学校的表现、思维也不同。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在对教学载体的选择上,载体承载的信息不宜偏难,例如在数的认识、图形认知等教学上允许存在差异,但同时也要适应大多数孩子的认知规律,并与小学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相适应。
四、解决方案
经过仔细思考,列举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1、教师队伍“一帮一”
困难学生可以指定同学“一帮一”辅导,同样,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可以成为被帮扶对象,与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成帮扶组,这里的“一帮一”并不是单纯的指一名老师帮助另一名老师,而是指平常主要是一名老师帮助一名老师,在季度或月末的时候可以召开老师交流研讨会,各年级组的老师以教学组等形式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现在有部分学校已实行有集体备课的机制,但这样的直接集体的活动可能会导致老师对集体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这里构想的教师队伍“一帮一”可以使老师们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疑惑、获得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使老师获得技能提升。
2、教师教学载体选择趋于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认知习惯主要是直观思维,并经历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一认知习惯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的使所讲授的知识贴近儿童的生活、认知习惯,并尽可能的使所教授的信息能够帮助儿童在生活中进行触摸、感知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