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00:0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景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景观植被栽培必须要有统筹规划,要与园林其他景物形成合理搭配,在植被品质选择时,要考虑植被的形态颜色和季节性等特点,在栽培环节要注意落实相关技术要领,确保植被成活率。确保园林景观植被栽培能够实现科学、美观、节约、高效等建设目标。
1做好统筹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要由技术人员设计施工图纸,从生态、自然、经济、地形和周边环境等角度入手,结合施工特点制定施工规划。在园林景观植被栽培前,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搞民意测验调查,征求市民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要注意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保证园林景观植被设计能够与时代、与人们认知自然接轨。
2利用季节设计景观
园林景观植被设计要根据植被季节气候变化进行,不同植被有不同季节性,如何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季节特征的优势互补,这是园林景观植被设计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每一种植被都有生命周期,每一季节还有季节特征,这些季节特征就是重要景观资源,设计师要对这些植被特征进行科学评估,从美学角度切入分析,找到最佳搭配方案。这样才能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3创设天人合一意境
园林景观植被设计要体现自然元素,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至高境界。我国古代有“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之说,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代人对自然的追求更为强烈,自然元素已经成为创造园林景观的最重要成分。像苏州园林,它的最精美的地方就是让游览者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可以看到最自然的美景。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体现的正是“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借鉴古典建筑风格,这也是古为今用的重要范例。
4形成优势互补格局
园林景观植被设计要体现统一性、和谐性,需要考量植被与周围环境的互补,现代园林景观众多,每一种元素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和其他元素构成一个整体,园林景观的个性魅力才会凸显出来。所以,在园林景观植被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他自然因素,对地形地势、山体、山石、假山等元素要有统筹安排。园林景观植被设计首先要考虑地形配合。地形是园林景观的基本格局骨架,根据地形特征设计植被类型,这样才能构筑园林景观的整体外观体系。其次要考虑水的因素,园林植被要和水形成融合体,水不仅给植被带来生命源泉,也能够形成交相呼应的景致。再就是要与周围建筑物形成互补。园林景观有很强系统性,乔木、灌木、花卉、地表植物等,都有自身特征,如果能够和周围建筑形成良好层次感,这势必要大大增加园林景观的厚度。
二园林景观植被管理技术
园林景观植被需要播种,管理抚育不可或缺。园林景观植被种植投入巨大,能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最终还需要看园林管理质量高低。农民常说“三分种七分管”,园林植被种植也是这样,提升意识,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园林植被种植创造出科学高效园林产品,赢得生态和社会效益。
1园林景观植物养护
园林景观植物养护,不仅要提升责任心,还要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对园林植被进行精心养护。对园林草地养护,要注意推迟其退化期,要提高草地的纯净度,保持均匀一致;对园林树木养护要注意树木修剪,保持树形的美观错落有致,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喷洒药物,消灭天牛、金龟子等害虫,防止根腐病、白粉病等的发生;对于花卉的养护,要定期喷药杀虫,还要经常剪修枝叶,保持花卉的良好通风。
2园林景观植物排灌
园林景观植物管理中,对水肥的管理是重要内容。特别是及时浇灌,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管理人员要本着少灌、勤灌的原则,保持植物的合理用水。对新植的植物要优先进行浇水,灌溉时,要注意挖好灌溉沟,不能伤及植物根系。乔木要连续灌溉3~5a,灌木也需要灌溉5a。园林景观植物需要灌溉也需要排水,在雨季到来时,如果不能及时排水,一些抗性较差的植物会被淹死,造成景观破坏,提高了建设成本。因此,要确保土壤水分的合理存在,可以开挖排水沟。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设地下排水管线进行排水。
三结语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高效性还应具备其自身的个性化。个性化指的就是园林中的景观要充分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在设计中注重景观特色和个性的挖掘保护避免在园林设计中忽视个性,造成雷同的现象。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心分配、选择和组合,处处都要考虑周全,把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就要在各方面都尽可能的满足城市人群对它的需求。于此,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园林景观布局。设计师可以从当地的场地特点,使用者的活动内容、园林周边的环境等情况来的提供相应的设施。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园林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有科学依据指出园林的景观设计应该以书目为主,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并且草、灌、乔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3:6最为适合。而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也表明,在耗水量当中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在生态效益中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所以,在路旁和广场宜多栽树木;而简易的乔、灌木就多长于居民小区之中。
2保持原生态,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做到节约的根本所在,从而要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来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保护当地园林的花草树木,对园林做好绿化、养护、修理等日常工作,在园林景观中达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并体现出当地的特色绿化。此外,也应该根据园林的特点要尽量的节约水资源,多种植耐旱植物,这样既可满足景观的营养需求又可以减少多水分的使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灌溉和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开源节流,那么必将降低园林绿地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程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利于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达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4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管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在植物设计环节注重对植物的选择的栽培,在往后的阶段还得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园林进行看护。于此,就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技能;明确灌水的次数和量,从而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美学形式美——均衡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是城市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就是处于中心轴两次的形象相同或者相似,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建筑对称造型形式的构图是非常多的,均衡对称是我国建筑景观中最传统的手法。对称造型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反射、平移、旋转和扩大四种,对称可以让园林景观建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产生形态上的安定感。
2.城市美学审美趋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城市美学的审美已经逐渐变为了能否引起大众视觉上的和情感上的愉悦,视觉上的和情感上的愉悦最初就是来自大众对建筑的造型和外观上的直接感知上,尤其是建筑的造型部分,所以我们在城市景观建设的审美上要更加注重形成特色景观。
二、当代城市建设
1.建设目标
当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建设园林城市,建设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园林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主要原因就是当代城市设计所追求的就是情景交融、景观集合、空间序列、环境气氛、品味最优,这些都是当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要求。
2.设计规律
当代城市设计所追求的就是情景交融、景观集合、空间序列、环境气氛、品味最优,这些都是当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要求。城市设计的实质就是吧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当下的城市设计规律就是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趋向。
三、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设计思路
1.根据人性需求进行设计
上文提到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惬意,这样就导致了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够单纯的停留在空间形态、比例、尺寸和色彩等形式的层面上,而是要对人性的需求进行一定的研究了解,研究人的行为特点,设计出更符合人的需求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必须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于使用和功能的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性的需求。
2.空间与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就是人的户外活动,主要就是指购物、娱乐、商务和运动等,人的行为需要是我们所必须要先考虑的问题,接着我们就要在建筑的形式要求上进行一定的考虑,从而实现空间组织与设计。
四、结论
一、园林景观设计元素概述
1.国外对园林设计元素的的理论研究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园林设计理论研究上已经有多年的进展,美国园林设计研究权威机构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美国还有一些景观规划师将园林景观细分为地形、植物、建筑、铺装、构筑物、水体等。在日本,园林景观有专门的建筑及环境评估方面的理论定义,对于园林景观元素,在日本权威的《建筑用语辞典》中,被细分为自然景观构成、人文景观构成和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三个大类。他们将天空、山川、森林、动植物等自然物归为自然景观构成;古建筑、道桥、耕地、村落、庙宇、标识等人造物归为人文景观构成;而桥梁与湖泊、山川与村落等自然与人工并存的元素归为自然人文构成。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划分为点、线、面,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元素,均按照其几何学特征纳入其范畴中,以绘画般的设计手法来进行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2.国内对于园林设计元素的理论研究国内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国外的各种设计元素理论对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将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按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工景观分为三大类。也有部分学者将园林景观的构成分为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其中硬质元素主要指建筑、墙体、雕塑等;软质元素指水体、林木等。本文主要研究园林景观设计元素的虚体元素与实体元素理论。实体元素即所谓物质形式的构成,包括建筑和自然景观,虚体元素则是指实体单独或者组合之后蕴含地域风格、人文环境、文化意境等的光、声、风、色、等主观感知元素。
二、虚体元素和实体元素应用解析
1.实体元素应用解析园林景观中的实体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实体与人工实体。自然的实体最常见的是植物、水体以及自然的地形、山石等。人工实体常见的有道路、广场、建筑小品、标识等。以下解析几种主要的实体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1)植物元素。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按照生态习性划分,可以分为喜阳类植物、喜阴类植物、耐湿植物、耐旱植物等,按照植物不同的观赏特点,还分为观叶、观花、观果三大类型。按照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宿根、灌木、藤本、矮生竹、蕨类、林木等。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地绿化。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选用观花类宿根类植物;②广场的点缀。根据需要,或培植于建筑小品周边,或在广场苗圃形成几何图案。建筑小品周边点缀,多采用灌木类等,可与较远的林木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若与建筑小品伴生,可培植藤本植物,攀附在憩亭栏柱或景观墙之上;③隔离带或者路旁植物。园林内的道路的设计上,往往采用隔离带与路旁植物增加一种曲径转折、引胜通幽的观感。可以采用灌木与林木类植物,叶荫有较好观赏性的为佳。(2)山水。小丘、水体、山石,是传统山水园林的主要构景骨架。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追求的是“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其中尤其对于山石的艺术效果的追求可以说达到极致。在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宋徽宗收集天下奇石而劳师动众的“花石纲”,可见其在传统园林构景中的地位。在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假山与其相配的水体依旧是一个重要的取景方式。以假山为园林主要设计元素,环以水体,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可以以此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占地面积较小的当代园林,可以利用假山的障、夹、背景的作用,分割空间、引导视线,这样的山石相当于石屏风或者影壁。又或以天然的大型水体的核心,假山石作为曲折错落的驳岸,则能让平凡的小湖平添景致。还有一些人工建筑小品如亭台廊桥等,其内也可以用小块山石,布置成石桌、石椅等,既有意境又有休憩功能,增加参与性。(3)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是专指园林中人工建造的主要用于艺术观赏性质的小型建筑,其代表就是各类的亭、廊、桥、景墙、雕塑等。亭,在于其形;廊,在于其梁柱;桥,在于其栏与水;景墙,则是笔画与透窗;雕塑,则是表现园林主题的加重符号。亭的形,在现代园林建筑过程中,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塑造出更多的形态。除了其本身的形态之外,内部的摆设与装饰也颇为重要,其桌椅的朝向能起到选景的作用。廊与桥,颇为相似,长长的铺道两侧,梁柱的绘画与栏杆的形态装饰,是其观赏的主体之一,宜与水体共生是其特点。
2.虚体元素应用解析虚体元素主要是光、声、风、色、味、质感等集中主观感受元素。尤其以光、声、色为重。(1)光元素。由于地形、时节导致每一个地域的光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好的光影布置能够引导视线,使得观赏者视线直接落于美景之上,让园林内观赏的人看到设计者想让他们看到的美妙景色。在设计中,常用的光元素的手法有:遮光、滤光、反光等。遮光主要用于营造光影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镂空结构,创造出剪影的光图案;滤光是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如彩色玻璃、彩色张拉膜等,将光线过滤得到需要的色彩,如水立方游泳馆就是如此设计;反光在园林景观中也非常常见,通常利用水体来实现,尤其在月夜,能够得到最佳的光影效果。(2)声元素。声元素也被称为园林的声景,研究发现,声音能够带来很强的心理暗示,触动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情绪。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声景手法有衬托、回声、拟声等。在园林设计中,声景能够营造特别的意境,如日本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取水器“惊鹿”,就是巧妙利用了水流灌满竹筒后使杠杆一端下沉,击石产生清脆声音,并且回复原位后能周而复始地有节奏地产生景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则是对回声的绝佳利用,类似的应用在许多需要体现庄严的场合中被应用,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大特色。另外,如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则是利用水流不同情况下冲击产生的声音模拟乐声取景。扬州个园的风音洞则是以风哨效应来利用自然风模拟乐音,创造声景。(3)色元素。科学上,色彩是不同的波长的可见光对大脑刺激后产生的感觉,但色彩往往是生命最直接的体现。园林设计中,色彩的实现,有自然与人工两种方式。植物、水体、山石虽经人工加工,但没有改变自然色彩,故均属于自然色,玻璃、油漆、涂料等则是人工色彩。色彩很多时候是文化的一个特征,中国人喜红、黄,代表了农耕文明对大地的崇拜,欧美喜蓝白,是海洋文明的特征。而植物的绿又是新时期环保理念的象征,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表达要宣扬的理念与文化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色彩的应用。同时,色彩还能够影响情绪,绿色能够给人以希望、平和之感,紫色则神秘而高贵、蓝色沉静、红色热情。适当搭配色元素,能够完美地展现园林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故都的皇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都具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实体元素的自然造物或者人工造物的景观与虚体元素营造的意境与风格是同等重要的。虚体元素一般较难把握,而且也需要实体元素作为依托,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元素进行规划创作,充分把握实体元素与虚体元素的关系,使两者有机且融洽地结合,来营造更富艺术性的舒适园林环境。
作者:谭雪娇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园林景观的设置,应站立在对人们兼具美感同时又有高尚的美的教育和启迪的基础上。置石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应用更用尊循这一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之初,设计者就要注意把握整体感,在注重师法自然,讲究章法的设计手法上还要尊重文化、艺术和历史,院校中置石的应用,更要紧贴院校文化,体现该院校的“灵魂”,展现院校自身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在选石、布石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比例尺度,要与环境相谐调还要熟知石性、石形、石色等石材特性。在不同的环境中,置石的布置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狭小局促的环境中,石组就不可太大,否则会令人产生窒息感,宜用石笋之类的竖向型石材置石,在植物配置上辅以竹或花木,作竖向的延伸,减少紧迫局促感;在空旷的环境中,石组宜集中,显眼,一般采用孤置巨石垒置假山的方式,与环境融合。院校中置石选择贵在神似,不必刻意去追求外形的雷同,在形似与神似的意态中吸引人们的眼光,同时应就地取材,不应沽名钓誉或用名贵的石材堆砌,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又能展现当地自己的石文化。同一环境中石种选择必须统一,不可杂乱,保持整体的协调性,使整体效果凸显。
二天然置石在院校园林中的作用
(1)置石的使用作用。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归自然,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或不想舟车劳顿,故通过营造园林景观的方式实现这一想法,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辅以艺术加工,赋予自然的江河流水、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2)作为园林景观的主景。例如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假山全部以太湖石垒致而成,为园中不二主景,具有压倒群芳之势。周围的园林建筑、植物等则起着配景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3)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例如置石分隔立面空间,既不一览无余,又可丰富本身的园林景观,同时还能够起到障隔视线,组织空间,达到若影若现、增加景深和层次的作用。
(4)石材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韵往往具有象征作用,尤其是院校园林在主景置石的选择上很多程度注入了自身院校的人文及历史,赋予人一种想象的空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5)院校园林在营造大面积的地形景观中,常利用置石作“谷方”和“挡水石”,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既可减缓水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
(6)运用山石小品点缀院校园林空间,常见的有:作铭牌石也叫指路石,标示建筑物、路面导向等;作园林景观湖面驳岸、挡土墙、护坡等,既造景,又具实用功能;作为园林景观小游园等较独立空间内自然式的器设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凳、石栏或掏空形成种植容器、蓄水器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可结合造景,使园林空间充满自然气息;作为花池或树池,达到保护花草树木的作用又兼具美观。
(7)置石与院校中的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尤其是一些历史较悠久的院校中更为多见,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建筑物及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此外还与桥梁、水系相结合,达到自然、和谐的作用,在当今,很多大的院校景观营造都注入了水的作用,哪怕没有天然河道也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打造一些人工湖面,俗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是这一道理,置石在水系中的利用可说达到了极致,在水岸边辅以卵石起着过渡衔接与美观自然的作用,在关键节点孤置一景石,达到分隔及形成独立的园林景观功能。
三天然置石的布局要点及原则
作为园林工作者,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置石布局的经典案例:日本匠师相阿弥在京都龙安寺前庭分组安置了15块石头,每组分二、三、五块不等,从任何角度看,总是只能看见14块,这一作品很有独到之处,耐人寻味。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布置一组景观置石时,必须认真思考所处环境(包括地形、建筑、植物、铺地等)、置石的形状、体量、颜色等诸多因素,反复推敲,艺术性地处理石头的平面及立面效果,也就是把完全不同的东西(地形、建筑、植物、铺地、石头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新的一个统一的空间,典型化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院校园林中天然置石的布局造景应目的明确,格局严谨、手法洗练、“寓浓于淡”、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达到寸石生情的目的。置石布置中常见的应用形式有孤置、对置、散置、山石器设、石景雕塑等手法。孤置景石,主要是采用一些体积较大的,整体性好的石材来进行布置。所选石材在造型上应有独特性,质地上乘,色泽光亮,主要作为园林中的主景,例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而其在院校园林中才常常出现于主教学楼或办公大楼或标示性广场绿地的出入口处或中心。对置景石,在院校景观中应用不多,常常在院校中的道路出口处、拐弯处出,以此美化环境。散置景石,顾名思义,是将石材分散于园林中的各处。这种景石布置的手法,多出现于院校园林的绿地中,一般选用的是卧石,在丰富绿地景观的同时增添自然趣味。山石器设,是将石材打磨成石栏、石桌、石凳等,以此增加园林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景石布置法在院校园林建设中也处处可见,常常以组合桌凳的形式出现,布置于道路旁或是园林小建筑中。石景雕塑,主要是将石材塑造成人物雕像,或是以浮雕形式出现。这种景石布置手法,在院校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在关键场所,竖上一尊具有代表该院校的人物雕像以及在一些小游园中,立几尊孔孟雕像或与教育有关的代表性事件、人物等。
四结论
1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适应性
成为一个地区乡土树种的植物都是经过长期的生态选择存活下来的当地种群的重要组成者,对当地气候的变化和生境条件等都形成了长期以来的地区适应性。乡土植物是与外来植物相对比的一种称谓,具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之分。其自然演替更新能力强、地域性强、分布范围广、代表性强,对当地气候的变化反应敏感度差。乡土植物的种种特性决定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
2乡土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经济价值
经过长期的培育选择,乡土树种的抗性和适应性是无可厚非的,只要通过科学的培育养护和合理配置,适应乡土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乡土植物的观赏性和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的价值便能充分体现。与外来种相比,乡土植物同样能够展现良好的景观效应,且成活率高。
3乡土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后期抚育状况
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工作也是决定园林景观营造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只有生长稳定后才能形成稳定的景观效应。所谓的乡土植物就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对地区的适应性好,生长的稳定性好,扎根快,能够在粗糙的环境下粗生粗长,在施肥、修剪、移栽、浇水等方面的养护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引种植物的引种、驯化、培育、开发、推广上都具有不稳定性,引种后在短时期内很难明确引种植物在被引种地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后期的养护上对引种植物的光照、水分、温度、土壤条件等各方面都要加强看管,尤其是适应性差的植物,不同季节的养护和管理更需要格外的小心。
4乡土植物具有自我繁衍能力
乡土植物被作为先锋植物来应用栽培,是自然形成,具有自然性,而人工栽培植物的群落稳定性相对差,属于近自然状态。在水土保持、环境适应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群落相比,优势不足。论产生的生态效应,自然形成的乡土植物更是优势凸显。由于对生长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使得乡土树种自我繁衍、自我更新的能力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既能很快生长成形,而引种植物只有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繁衍。
5乡土植物与景观文化底蕴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2大组成方面。精神文化层面则包含了人们的审美喜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还有人们的习俗、礼仪等。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人们认识了植物的实用价值,诗人、文人对植物的推崇使植物具有了各自的寓意,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宗教和民俗的发展更赋予中国植物以鲜明的文化特征。许多文人赋予植物性格,如松柏寓意着庄严,通常用在寺院、党政机关单位等地。有些植物还有较好的医药用价值,又体现出中国中医的医学文化精神。植物还与饮食文化相融合。
作者:郭卫兵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文化,这是漫长历史的结晶,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发展的最佳见证。一个地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就根植于其深广的地域文化之中,只有充分了解和体会,才能真正把握该地区的文化脉搏。必须承认的是:全球化的风潮已经对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明密码和历史血脉,在越来越全球化的文化大潮中,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创造出不盲从的优秀作品。而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虽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涌现了更多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发掘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传统文化的体现提供更为丰富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应重视其文化根基,所以地域文化的回归有其合理的必然性。
2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2.1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从学科特点来看,同时兼具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色。不同的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特点,因此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所面对的对象与采取的方法均应因地制宜,在设计中应该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的素材来源和文化根基。具体来讲,设计者应该在作品中大力挖掘和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与文化,使作品中充分融入当地的风俗与风土人情。园林景观设计者应该结合作品的主题,深入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将地域特点和设计主题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设计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优秀作品。设计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应着重梳理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深入地理解当地人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最终使之在作品中巧妙地体现出来。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首先可以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里提取出所需的线索来发现设计灵感,而不少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包括地质水文特点、动植物特点、气候特色等自然方面的地域元素,更包括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元素。
2.2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个地方的原有习俗,民间工艺品以及乡土节日中用来渲染气氛等的事件元素都是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加以运用的素材。这些地域文化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是对民俗文化,民间传统及节日气氛这些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这样的园林景观就会具有可识别性,可以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地方工艺,民间习俗,增加吸引力,让当地人民记得当地的发展历程。
2.3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载体
园林景观作品最终体现出来的,是“物化”之后的成品,也就是说将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为一个作品。园林景观作品自身的承载物如果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载体,将更加容易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精华。然而一味地强求传统元素而忽视了现代风格的运用,也并不客观,因此设计者应该在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起来,从而使观者在体会到作品现代性的同时也了解了作品所体现的历史积淀。这就对“载体”的选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笔者的设计经验,较为理想的载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以“形”作为载体;二是以“神”作为载体;三是形神兼备。以“形”作为载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很容易将地域文化以物态的方式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中,从而使观者能够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一眼看出承载于作品上的形态化的地域文化元素。具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传统人物的再现、文化元素的点睛等,可知以“形”为载体属于在作品的表层体现出其地域文化。以“神”作为载体则重点关注的不是作品外形上的表层含义,而是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理念、意识、文化、审美等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元素,具体的方法也有不少,例如设计者提炼出地域文化的精髓并表现在作品中,使观者可以深刻体会当地文化的意境,产生共鸣。可知以“神”为载体属于在作品的深层体现出其地域文化。三是将以上两者有机统一,通过神形兼备的模式设计作品。最终方式综合了形似和神似两方面的特点,能够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层次体现地域文化,也对园林景观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束语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应用
在园林景观中,色彩设计不仅带来协调且美的色彩,还能赋予景观时代气息,满足人艺术追求。只有全面、准确的掌握色彩设计原则及内容,才能使色彩设计发挥作用。色彩设计原则及内容、具体应用是以下研究重点。
1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原则及内容
1.1设计原则
原则有和谐原则、整体性原则、颜色比例协调、韵律原则。一般来说,色彩设计表现载体主要为植物,但园林景观构成除了植物之外,还包括水、雕刻和山等,不同元素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有不同形态及颜色,需坚持和谐设计原则,通过相似搭配打造和谐。色彩设计旨在促进整体美观,并非单一存在,有整体性特点,设计时应整体把握观赏效果,充分考虑到色彩景观和地域特点的配合,全局规划。颜色比例协调对于色彩搭配较为关键,比例大小直接影响着设计美感及效果[1]。颜色比例协调同时是顺应自然的迫切要求,不同季节内绿色景观及花卉景观的数量不同,春季百花盛开,应暖色调较为突出;夏季太阳强烈,应绿色调较为突出,此时应适当增加绿色植物,促进整体协调。韵律原则较常见,通过规则重复或不规则重复达到景观整齐目的,易被接受。韵律表现形式较多,如间隔型、重复型和渐变型等。
1.2设计内容
内容主要为园林景观中的山体、地面铺装、水系、小品规划、蓝天、植被、碧海等实际载体,按当地文化背景及美学原理,有机协调色彩,进而达到理想、满意的色彩效果。经过设计的色彩景观可影响观赏者生理及心理,加上设计都是从谐度和整体出发的,故能体现以人为本及地域特色。利用色相、亮度及彩色的等设计小品和其他景观等,可促进景观多彩、丰富,使人感受到色彩之美,并刺激视觉,释放负性情绪,如烦躁、沉闷等。
2色彩设计具体应用
2.1人工色彩
分为基础设施、人文建筑和灯光色彩等。设计指示牌、服务区、廊道、茶水间等基础性设施时,可运用形状各异及色彩不一的设计方法,达到增添设施色彩的目的。灯光色彩是最为典型的色彩设计,不同功能、性质的景观,有不同夜景,设计运用灯光色彩,可为夜景增添色彩,形成独特的景观夜景。人文建筑在园林景观中有极大吸引力,设计有一定色彩特点及地域特色风格的建筑,对提升园林。
2.2自然色彩
自然色彩主要有绿色、山石色彩、水体色彩、生物色彩和其他色彩等。绿色为自然基础色调,任何季节和低于的自然景观均以绿色为主,以此便形成了绿色自然景观。设计时,除特色型小品外,都应将绿色作为基调,整体把握。具体应用时,充分使用不同植物叶片的绿色,如浅绿色、灰绿色、蓝绿色、墨绿色和褐绿色等,通过不同绿色的互相搭配,创造和谐、美丽色感,带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布置花镜和花坛时,应将绿色作为衬底,并尽量降低其高度,使花朵保持高姿态,营造别样意境。不同山石的形状及颜色不同,地质原因不同也能使山石有不一样的颜色,在景观中运用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山石,并与其他景观相互协调,可有效提高整体的色彩美感。水作为生命源泉,通过自然或人为设计,使之展现不同形状及色彩,如翠绿的湖水、白色的喷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同生物也有不同的颜色,借助其生态景象,可赋予景观活泼、生动之感。红、橙、黄属于暖色系的基本色调,为暖色系设计主旋律。作为亮色,可见度较高,易引起视觉注意,可产生活泼欢,常应用于城市公园中。白、蓝、青属于冷色系的基本色调,为冷色系设计主旋律,可产生宁静、庄重感,适用于庄严园林,如烈士陵园等,以此加强空间深远感受,增加庄重感及历史厚重感。红和绿、紫和黄、橙和蓝等是常见对比色,适用于广场出入口或园林仪式等,使人产生浓厚、热烈之感;使用对比色设计的园林图案、花柱、花坛及立体造型等,也能丰富视觉效果。黄和绿、橙和红等是相邻色,借助相差不大的2种颜色,组成体系,可达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效果;相邻色明度有一定差异,但色相相同,合理搭配便能产生层次感、空间感。邻补色属于特别的色彩形式,设计中较常用,不仅能满足大众口味,还能带来淡雅、和谐感受;在大面积绿色植物中少量插入红色,既补充了色彩缺陷,还营造出和谐画面;夏季荷塘上点缀的雨滴,也增添了画面唯美感,展现自然特色。
3结束语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应当严格把握重点,紧贴设计原则及内容,充分突出主题,达到整体统一和谐。设计师也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创造优秀色彩景观。
作者:钱永康 单位:杭州新泽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1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1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构成艺术中,平面构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不少作品中均有出色的应用。平面构成艺术一般体现在园林景观全局上的部署、一些道路的布局和广场的设计等。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通过点元素、线元素和面元素的结合,共同构成园林作品的整体。对于园林空间的分割则可以通过矩形元素、圆形元素、螺旋元素等使之体现为不同空间的界限,最终实现园林作品整体上的协调。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元素进行搭配,使所设计出的布局更具丰富性和灵活性。此处以某市的烈士陵园园林景观作品为例,该园林的平面采用了不同的圆形进行空间的划分,以直线元素来设计道路,使整个园林既具备足够的庄严性,又体现出简洁和谐的特点。此外,在平面构成的设计上应注重和园林景观整体的协调,在平面的规划上,一方面应该结合观者的视角进行划分;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到园林的具体功能。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不同大小的空间,来凸显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而空间的开闭也应既体现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使观者意识到空间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分隔。
1.2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其立体构成的模式深受立体主义绘画流派的影响,最终逐渐发展成为构成艺术的一个分支。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常是通过抽象的方法设计出造型简单但具备文化含义的园林小品,使园林内容更加具有层次,凸显园林景观的文化意境。立体构成多体现在园林建筑小品中,由于立体构成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特点,因此在建筑小品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举例来讲,黑龙江佳木斯学院的主体建筑广场上的园林作品,观者一看便知其表现出此院校是四所院校合并而成。设计者将该作品设置在四个分校的几何重心,并十分自然地溶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学校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每一个分校独有的特色。立体构成艺术通常使用的设计手法,是以巧妙设计的立体布局,体现出园林景观作品内在的空间感和韵律性。结合韵律的变化来调整园林景观的外形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呼应,从而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节奏,使之拥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此外,立体构成艺术还多见于以相对抽象的外形体现园林景观主题等。举例来讲,有些园林雕塑外形具有现代性和抽象性,一方面提升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观者更加明晰地体会到升华的主题。
1.3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决定了园林设计作品的色彩构成。由于绝大部分感知来自于人体的视觉器官,因此色彩的使用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色彩的把握和配置上,最方便取材的元素便是各类植物,由树草等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色彩是常用的设计手法。有不少景观植物能够很好地调节景观的色彩风格,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植物的种类不同,其色彩也各异,而同一种植物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也可以体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暖色的植物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律动,具有外向型的特点,能够在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拓展园林景观作品的面积;而那些具有冷色系的植物则能够带给观者宁静的感觉,使其体会到收敛感,使空间效果显得收缩。可知在作品的设计中通过引入不同色彩的植物,并注意进行相关颜色的搭配,便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而在一些建筑园林中,建筑本身的色彩同样对于园林的风格与主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本身的色调决定了园林的情感基调。我国的北部地区园林建筑通常选取暖色系,因此,观者感受到的是视觉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温暖感,而在一些避暑园林景观中,建筑色彩则以灰白色系为主,能够使观者感受到清凉和放松。
2结语
构成艺术是艺术设计中的新理念,并且在不少著名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取得了业界的认可。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构成艺术逐渐被运用到现代园林中。而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依旧是作品本身,所以在重视构成艺术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园林作品本身的需求和目标。毕竟园林景观作品的内容才是其设计的核心,构成艺术仅是其在外的表现方式,舍本逐末则会适得其反,只有将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起来,才能设计中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返回求学网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
1.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
创作素材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设计的对象和方法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成为了设计师的创作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以此作为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展现,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对设计师而言,要想在当地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人文环境中寻找灵感,必须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强大表现力反映出来,集中表现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获得了更广阔的创新及发展的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在理解及吸收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以此加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地域文化的表达时,应注意对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及建筑风格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游人展现出本地独有的文化氛围,实现设计的与众不同和匠心独运。
2.2整体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形成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地域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地域环境的因素,根据地域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地域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适度保留当地的地域传统,以删减琐细和留取精髓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由于保留的设计手法较为简单,其协调性较高,效果较为明显,且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小,在历史价值高、保留较为完整并有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留园林景观的传统地域文化。
3.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典型元素符号的抽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空间结构时虽然不需遵循传统,但更注重元素符号的典型性和象征性,这些元素符号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民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通过雕塑和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
4结语
1景观的组成部分
1.1廊道
是指不同于两边基质的线性地带,它的多种类结构跟随不同宽度的廊道而随之变化。绿廊建设和块状绿地的连接度不断加强,可以使走廊起到分隔作用,作为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城市道路、河流等狭长线性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现实应用中廊道理论中的核心保护作用还体现在不同树种、狭长带、狭长带与二维面的互相制约等方面。
1.2基质
是指连通性最好、面积最大、能起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1]例如园林的铺地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影响,影响着生态环境中斑块与斑块间互换物质、能量,同时影响了连接全局的景观。研究景观生态学是为了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营造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和谐共生理念贯通到实际的城市园林设计中,理论结合实践,迎合社会需要,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现今,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天津的“绿岛园”,占地面积大,其园林规划里涵盖了三种特色景观生态,湿地景观、高地树林景观和保留了原生态景观的缓坡草坪,有利于恢复本土动植物群落,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是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模式为依据的,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模式。在进行“绿岛园”绿地规划之时,按照“源”、“流”、“展”三岛相合的设计思路,营造了具有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格局。[2]公园的景观水体是由大面积的沼泽地开挖整改形成,同时将瀑布茶室、嬉水广场等人文景观融合,即维护了湿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发挥了斑块在环境资源中的作用。车场和广场采用的硬质铺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道路不同感空间,完善了经管的层次感、充实感。假山、小桥、鹅卵石等硬质铺装的巧妙设置使不同的廊道连接了不同的斑块,化零为整,充分发挥了廊道中的整体作用。壁画、浮雕、陶雕丰富了“绿岛园”的历史沉淀感,增加自然景观的可观赏性。台北关渡的“自然公园”。此公园涵盖泥滩、深水域、浅水域、树林等多种区域类型。规划为主要活动区、保育核心区、户外观察区、可持续经营区,合理的划分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首要,提供休闲、教育及研究场所为次要,同时又兼容了两者的缓冲区,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共处。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虾类自然保护区为中央核心区,其他涵盖沼泽、湖漾、河港、池塘等区域,六条河流纵横交错,其间分布着众多的鱼塘和港汊,设计了不同物种栖地环境。以上这些案例都是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在园林的设计中,使得城市的人类与大自然更更亲近的同时又维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3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生态学中景观质量问题是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如何加快城市进步的步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融洽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深究的。综上所述,既要致力于生态的健全性,又要致力于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协调性,必须于充分掌握景观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坚持全局优化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和谐发展;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类的本质需求考虑,以生活为出发点,营造人类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结合城市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建设需要,促进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坚持地方特色原则,园林与文化相结合,沉淀文化历史,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生态园林环境。同时在以下方面要注意:在景观设计实践中,要注重结构的组合连接,注重城郊生态工程的建设;完善园林绿地网络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全局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作者:王传江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园林处
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生态居住区不仅要满足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以及太阳能资源的运用,而且还要保证建筑材料对人体无害、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要遵循生态原则。即要求各项工程在施工时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最大程度地遵循自然条件下控制好人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外,可以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理论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次,设计时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运用当地条件,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量,这样即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够得到天然的景观。与人工修饰的景观比起来,天然景观的视觉效果更佳。此外,在选择种植植被时也应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当地的土壤需要。由于不同地方气候条件以及地域特色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户外活动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做出不同的预备方案。例如,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较大,因此绿化设计就要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而夏季则应考虑通风,遮阴和降温为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环境;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在道路以及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园林的设计是贴近人们需求的,因此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从居民角度出发,符合居民需求的景观设计才能被居民真心接受,才能使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发展充满动力。园林景观的设计取决于建筑的特色,要与建筑相符。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周围景观设计要更加贴近自然;具有传统色彩的建筑周围的景观要偏向于古朴;具有现代流行元素的建筑周围的环境也要赶得上潮流。因此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要有机的结合。设计要明确居住区功能要求,住区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给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民主和自主精神的形成。对于一些玩耍健身的场所声音较大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在会所等地,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对于一些观赏景观可以安排在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较近的地方,有利于净化空气,放松心情。最后,设计要富有层次感。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中层次感会使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有致,使人们能感知到该环境的美好,空间的人性化,愿意在这里驻足。居住区本就应当由许多人性化的小空间构成,人们在尺度、形式不同的空间内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空间。除了依靠建筑的围合来划分空间,还可利用植物来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通过乔木、灌木的巧妙搭配,高低错落,可形成多样的空间层次。
2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的小区景观园林设计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地步,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在紧张的工作过后,人们总是会把更多的休暇时间花费在居住小区内的休闲活动上。而园区中的绿色植物是能够满足人们眼球享受的途径之一,但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享受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园林的植物设计方面,多添加一些创新元素。例如芳香园林植物的应用,不仅可以增添自然色彩,还可以从气息上给人一种享受的滋味。目前,我国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需求,采用最多的是梅花以及桂花,种类有限。这也提醒着我国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推出更多的适宜品种来做实验设计。
3结语
住宅小区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是每个居民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目前尚有的技术层面上,更应该加强学习与提高。不断的综合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努力提高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水平。
作者:田杰 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筑城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