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师生之间的作文

师生之间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09: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生之间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师生之间的作文

第1篇

“真诚交流促进表达”是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疏远使作文教学陷入孤境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1、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性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主体的协调活动,引发学习兴趣,尊重自尊,动之以情,并彼此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做到感情上的相互勾通,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中强调:“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由此不难看出,在大语文观的理念下,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我们在指导时应该重视作文的本质——交流。

3、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采的思想、情感、词语。”也就是说在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发挥写作的交流作用,让学生易于笔,乐于表达,以真诚交流,促进表达,获得一举双得的效果。

(二)“真诚交流促进表达”的研究背景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需要,在广大农村的教育中,传统的权威式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仍根深蒂固,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虽说体罚已渐渐地杜绝,但不关注学生的处境、感受的现象仍广泛存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这样一条箴言:“对学生,宁给好心勿给好脸。”学生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很少能够平等地交流,再加上教育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情绪波动,缺乏自信,不会主动学习,对今后发展形成障碍,日久天长,对教师的多方教导置若罔闻,师生双方都陷入教育的迷惘之中,个个心神憔悴,苦不堪言。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需要。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只考虑自身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情况,出现摩擦,发生矛盾后,大多指责对方错误,推卸或淡化自己的责任,有时迫于教师压力认错了事,实则口服心不服,不善于与人合作。

3、优化作文教学,促进表达的需要。在农村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狭窄,缺乏生活积累,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又很少考虑作文的交流功能,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视其为思想负担,惧而远之,写作中多缺乏生动的真情流露,更有甚者,套作、抄袭,师生都感到一筹莫展。

二、研究过程与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元月份开始,我有意识地在班上开展情感沟通与写作效果的研究。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师生交流,促进表达。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育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曾说:“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基础。”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师生之间的推心置腹,是心灵的碰撞,它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森严壁垒”,使感情对立的师生变成相互了解知己,在学生有了情感这种写作的内驱动力后,指导学生将交流前后的感受记下来,达到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用于交流的目的。

1、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交流中调动激情,及时写作。

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相应地会引起人们不同的体验、感受。这一切都是写作的源泉,只是学生不善于留意,留意到了不细细品味,教师除了与学生沟通情感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趁热打铁,记下心绪激动的每一瞬间。

今年元月份,教学进入复习阶段,我结合班上学习程度的差异,实行小班化,因材施教实验,结果上课效果不错,但学生在感情上一直接受不了,情绪波动大,认为这样是分了快慢班,伤了同学的自尊和相互之间的感情,无形中两个小班有了隔骇,互相仇视。首先是班长提出辞职,我再想想同学们异样的眼神,意识到问题并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于是,我结合第六次作文“×××,我想对你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班上大部分同学就此事谈了自己深切的体会,语句的流畅,中心的突出,感情的强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平时作文中大量出现的错字病句,内容枯燥等现象大为改观,感受到的是强烈的心灵的碰撞,有些观点还真值得让我深思。于是,我在班上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我谈了自己的初衷,学生表示理解,还给我短笺进行安慰,那份浓浓的师生情一直在我心中激荡,这次小班化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却使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师生情与作文训练的启示。

就这件事,我指导学生认识情感与写作的关系,教他们如何捕捉情感上的写作素材,体会作文交流的价值,学生也感觉到了这种相互交流巨大的双重魅力,只要他心中有感,都主动写成作文交给我。这也让我真正感到感情投入了,有了要表达的激情了,即使文笔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象样的作文。像班上的孟会、冯艳就是鲜明的例子。而那些本来就会写的孩子甚至愿意把涉及“隐私”或名誉的文章交给老师,用最诚挚最优美的文字回报你。

班上有两名女生,聪明活泼,爱说爱笑,可班上一小部分男生总和她们过意不去,欺负、辱骂,甚至拳脚相加,她们无处可诉,便将心中的隐痛写成作文告诉我,那文笔的流畅令我欣慰,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流淌着她们无助的呼唤!令我难过不安,我得帮她们!我先写短笺安慰鼓励她们,并采取措施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将思想负担减到最低限度。如今,在她们的影响下,班上的女生已形成了共识与习惯,不仅主动与老师交流,而且自觉得将这一形式迁移到同学之间、父母之间、日记中,调动了学生写作激情,并以一种平常心态去看待作文,大胆去表达,去交流。

正因为有了这种交流与写作的意识,随着班上每一件偶发事件的发生,每个学生都有长短不同的感想作文诞生,文笔流畅,感人至深。学生也似乎懂事了许多,大大促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2)、师生共同写好班级日记,以情溶情,促进写作。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深受启发,他管理班级的经验中有一条是让学生轮流写班级日记,为了搞好这次研究,我何不借鉴他的经验写师生日记呢?我立即动手,写了序。于是,有许多同学回应,记录了班上当天发生的事情感想。其中,还真不乏肺腑之言,有不少对我还真有借鉴作用呢!自带这个毕业班以来,我一直鼓励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相应地就减少了语文题练习时间,学生邓黎娜对此发表了看法:“……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复习旧知识,做好会考准备……”这确实对我是提个醒。虽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实际应试教育仍占据着很大的市场,更何况是毕业班,在没有两全其美的情况下,还得先顾眼前。也正是如此,找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切入点,便成了我常思索的问题。

另外,同学们还就平日里所发生的各类平凡小事,深入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争论、有期望、有建议,反映了同学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锻炼了文笔,也为我处理师生关系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3)发挥便条、作文评语的效益,激发写作热情。

研究中,除了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师生勾通与写作效果试验外,我还注意发挥不起眼的便条与作文评语的独特作用,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写作热情。我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对那些在作文上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及时地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如字比上次工整了,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了,用了一两句生动风趣的话了,写了新颖的题材了等,都通过谈话式的评语予以热情地赞美鼓励。或者见哪些同学认真阅读课外书,在日记中灵活运用了,都随时附上一便条,三言两语,写出自己对他进步的惊喜,再加上鼓励,学生从无声的便条、评语中获得了激励,也就化作了对作文和课外阅读的更大的热情,为写作表达的长足发展打下很好的精神基础。

(二)生生交流,促进表达。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善于合作的现象,他们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只顾自身主观感受,不考虑对方情况而造成关系紧张。诸如,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的事时有发生,常常让老师给断官司,结合本次研究,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发生纠纷,自写说明书。

借鉴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经验,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也让他们写说明书,一写自己的想法、作为及后果;二写事后的认识;三写站在对方的角度再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学生把说明书写完了,也就想通了一大半,在端正思想态度中也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再让他们互看说明书,更会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再让他们互相修改,又是一次作文能力的训练。

2、互相写信,交流中勾通。

对于学生中的矛盾,特别是持久难以解决的矛盾,除了努力改善氛围进行调停外,还让他们以信的形式勾通,消除矛盾。

一直以来,班上男女生之间的矛盾很大,女生口快,男生手快,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摩擦,一部分特别捣的男生与女生的仇视还很深,我便组织男女生之间互交流信。可以给全体男生或女生写,也可以给某一个人写,就相互之间的矛盾发表看法,提建议,表期望。虽说意见各一,但毕竟是心里话,促进了了解。每一封信都是文笔流畅,真情涌动,加强了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此次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名女生任艳利给我写了一封信,谈了她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希望能再举行一次,我大为欣慰,附给她一张便条,对她写作的进步予以鼓励,并指导她自己去交流。

当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也离不开作文去交流,如学生互改作文后的评语与写后感,误会解除后的重归于好,都在这字字句句的交流中了,甚至放学后的相约,都用小纸条传递了,情感交流与写作的真谛,正逐渐为学生所接纳。

三、研究体会

在“真诚交流,促进表达”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它对学生表达的促进作用。

1、它能调动师生的激情,有效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第2篇

一、构建互动合作阅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互动合作阅读呢?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课堂互动合作阅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便于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语境或情境,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意识;加强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要重视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倡导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其去思考;给学生一点空间,让其去想象;给学生一个引导,让其去发现;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去完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合作,互相鼓励、微笑和赞誉成了师生联系的纽带。

科学合理的小组分工是课堂互动合作阅读的根本保证。小组合作作用是明显的,但分组时应尽量使成员在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互补性,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另外,教师应指导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清楚任务,处理好分工与合作。只有在细节上做足了,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互动合作阅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1.精心设计问题。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使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阅读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教师在课前要选准合作讨论的内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往往是设计问题的切入点。例如阅读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可设计以下的问题: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③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④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⑤通过梦境的描写可看出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⑥找出本文主旨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⑦结合全诗,分析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在课堂上设计这样一个思路清晰、层次梯度明显的问题串,学生合作探究自然会很热烈。2.教师要有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新课改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应当统筹全局,而不能仅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或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教师如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互动合作课堂文化的建构。3.要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评价。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最想从教师的评判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教师在评价时只要学生敢说、能说,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那就会将教师的作用过于淡化,貌似合作其实不合作。所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二、构建互动合作的作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互动合作的作文教学方式应包含写作的整个过程:即审题立意、写作提纲的拟写、素材的选用、写作和作文评改等。还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跨越小组的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根据课堂作文的程序,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合作主要在“写作前”和“写作后”两个阶段进行。

写作前的互动合作。课堂上,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写作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作文的训练目的和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的讨论,互相交流、提建议意见,集思广益。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引导,可适当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探索。

作文前的互动合作还有就是拟写作提纲。学生审题立意完成后先让学生单独拟写作提纲,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彼此提出改进建议、意见。通过作文前的互动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避免了那种作文前冥思苦想而无从下手的状况。而且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通过自主合作的互相启发和激励,可使学生不断获取写作的灵感,进一步完善写作。

适度开展写作后的互动合作式评改。针对作文批改讲评中“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可从学生的互动合作入手,构建作文批改的互动方式。即在作文批改讲评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合作关系,利用作文互动合作小组进行作文评改,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与讲评中,当一回评卷人,成为真正的写作主人。在作文批改讲评中构建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较好地克服了作文评改中教师改学生看、教师念学生听的弊病,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为学生知识的内化、迁移乃至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3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实施,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努力让学生多说多练以外,每周的作文更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一些作文大家在写文章方面都有百改不厌的佳话传世,而学生能否循序渐进地摸索到作文写作的技巧,关键还在于老师能不能打通师生间交流沟通的壁垒,建构起作文批改的绿色通道,汇聚师生的智慧共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 呼唤绿色的内容,为作文批改储备愉快的心情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似乎是越来越重了,这尽管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但为了能跨入名校的大门,家长和老师都在心痛和心狠的矛盾交织下,逼着孩子们拼命地追求高分。在这样一种高负荷高压力的状况下,孩子们真正属于学习的快乐几乎丧失殆尽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要的任务应当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阳光地带”,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尽可能地拥有快乐的心情,然后去用纯真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再锁定绿色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材料组织成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写作文时,能选择健康积极的内容,乐于表露内心的真情,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本身就是我们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显著标志。

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学生都会有一种轻松的体验。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学校全面打扫卫生、全市各处严阵以待等写得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在同学的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有真情实感,但语言欠妥,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善于观察,能抓住身边的事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细想一下: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相比,那一次的做法是否是彻底虚假的。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我们是不是应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是简单的把某一事物定为好或坏……”本来很灰色的一件事,经过老师的这番引导,学生的心里亮堂了许多。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平和了很多。贴心的评语交流,能使学生偏激的思想走向客观,我很感欣慰。

因为有绿色的生活内容,在批改作文时,师生谈论着充满阳光的话题,大多会获得愉悦的享受,这自然为相互之间的沟通打开了绿色的通道。

二、 鼓励绿色的写法,为作文批改吸入清新的空气

这里的“绿色”是指学生作文时,不是老气横秋地把作文写得四平八稳的,而是在平稳的写法中寻求灵活的突破。既使作文不“离谱”,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学生作文犹如走进初春的绿野中。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写作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着用一些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在用心关注生活、深入思考社会现象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及想象联想法等方法,打破习惯思维的定势局面,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拓宽思路,表达主题。在结构上还可鼓励学生尝试着用书信体、日记体、剧本等进行写作。在批改作文时,师生讨论的范围可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获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 探讨绿色的改法,为作文批改建构互动的通道

在信息时代,老师已不可能处处以“师”而自称了,我们谁都无法估计众多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容量,因此批改作文时最最重要的就是: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交流,建构起师生互动的绿色通道。

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我故意布置了一道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主题写了几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其他同学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像给人的感觉是春天。”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得与众不同。”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还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铺设了绿色的通道。这种方式的作文批改,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如果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难题了。

作文批改中建构的绿色通道,统辖着由筛选材料到组织成篇再到互动批改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有机地引领着学生积极地观察事物,促使学生敏捷地感悟生活,让师生间的四边互动,因不断的碰撞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创作的激情。作文训练到这个份上,何愁没有优秀的学生作品呢!

第4篇

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模仿+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进行语言和结构的模仿。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过程并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中参与任何与作文有关的思考和探索,也就是说方法的单一性使作文课演变为一种形式课堂。

2.作文素材的雷同性

作文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情感进行的个性化创作,也就是作文是艺术创作,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参与。但是,目前初中生的作文在内容上呈现出雷同性,暑期趣事不论地区和文化的差异,各地区学生的素材在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二、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主流思想,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学生作文技巧,获得高分,而是培养学生借助作文来表达自我认识、自我价值、个性思想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外显化方式。

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真实的内容和情感才是核心,作文的选材是学生经历或者看到并产生过思考的,而不是在其他范文中背诵的素材,作文的情感是学生自我独特思想的抒发,而不是一种大众化的价值观的描述,也就是说,作文更多的培养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思想。初中生的作文应该具有初中生独特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作文的评判者都不应该以成人固定化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结构来进行给分和评价,这样的形式化会约束学生的思想、创作中的自由度以及初中生的创作力。

2.作文主题和素材的生活化和真实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文主体大多来自于教材,主题呈现出一种架空的状态,主题没有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经历的思考,学生对主题呈现出无话可说的状态。与此相应的选材,也大多来自于其他论文中大多数初中生的选材,没有情感的选材,在内容的呈现上和细节的挖掘上就呈现出空洞,没有结合自我的真实感受。因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主题要在教材内容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主张选材的真实性。

例如,在《成长烦恼》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讲授作文的开头如何重要,素材应该怎样呈现,结果的深化等作文技巧,而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以有趣作为一个开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成长中的故事,同伴的平等性和天然的无距离使学生的交流内容更加真实,而这个正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交流的1~2个故事进行书面描述,完成作文的写作。

3.提高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提高,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堂授课内容的生动性进行增加;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地评价,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还能够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在讲解《荒岛余生》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相关视频或者影视作品向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为直观地理解,从而加深对本文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就《荒岛余生》的内容提出1~2个问题,比如“为什么鲁滨逊在漂流到荒岛时没有马上陷入绝望,而是凭自己能力生存下去?”“在荒岛上生存的这些年,主人公有何心理变化?”等等,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初中语文教学得到有效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在课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问题,了解其学习现状,从而能够依据学生的这些现状将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学生能够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进行有效地解决。若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有效地加强,语文课堂气氛则会变得更为活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临近下课时,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能够有利于其贯穿并衔接知识点。

第5篇

小学作文教学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小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那么,师生在作文批改中怎样互动呢?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把握不住,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小学生虽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为迎接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甚欣慰。

第6篇

关键词:作文 评价批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力,它是这样要求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受的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集体评改

本环节就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互相进行评改。其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在日常习作中能力的强弱分为四人的评改小组,并选举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谓"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教师加强指导。鉴于学生的认识能力,评改中首先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错字、标点、不恰当的词和句上,尽量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急于发表修改意见,只给以口头上的提示,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自己去发现不足,改正问题。同时,教师讲授一些眉批、总批等作文批改方面的指示。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广泛交流个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组统一反馈,并有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及时对每组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引以为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

二、学生互批互改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我有意去让他们进行去比较,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安排了学生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之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再是针对学生不容易去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此时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意识。但也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偏离训练重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学习,改中有所提高。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潜移默化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准备。

三、学生自批自改

众所周知,学生能够独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都想急于"露一手",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与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甲乙丙等级。同时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四、师生互批互改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作文教学 多维互动 自主性

《中学语文教育大纲》强调“最能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尺度是作文”,写作是现代社会进行沟通、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下的传统作文教学却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有部分学者提出作文教学要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改而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远程教学。而笔者却认为采用教学并重的方式——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才是更适合的选择,因为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能够关注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远程作文教学之间的互补性,并且能够充分吸收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其核心在于既要让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笔者在研究探讨写作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提出建立教学、训练、作文、修改、讲评的教学网络平台的设想。

一、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理念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一般情况下,常说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概念上是指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①

而笔者所论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入新的作文教学观念和理论,教师由作文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作文教学或者说写作课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写作课的主动建构者和探索者。二是本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园网,建立网络作文教学平台,融合传统作文教学与现代远程作文教学的优势,同时规避二者的劣势,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作文与网络远程作文教学,因为它更关注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进而充分吸收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所论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1.它是一种以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为辅导和补充的作文教学形式。

2.作文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方式和模式,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作用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它是基于校内网的校内作文教学沟通平台。

二、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优势

网络作文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大型教育网站的改善,局域网和校园网的建成,教师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获取他们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进一步设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材料,则可以网上搜索,利用互联网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样通过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展示,便可以提供给学生直观的图片、文字、声音或者视频材料,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所阐述的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也可以提供多边互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搭建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向交互,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媒体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师师之间。传统作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面对面的,而在本平台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一个媒介,师生通过作文教学平台对本次所学习的写作的话题、体裁或者结构进行讨论,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疑问。在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学生更可以畅所欲言。

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多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韦志成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规律,便是“主体发表律”。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观念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再形成文字,就是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从信息论来看,这个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又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遭遇“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无奈和尴尬。②而网络作文教学平台恰恰给了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去激发、提高自身对于写作的兴趣,从此将“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

三、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设计

在细致探索作文教学理论与写作心理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的东风,以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参考,笔者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设想。整个作文教学平台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不再赘述,软件系统包括网络作文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作文课程开发系统、网络作文教学支持系统、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一)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

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为整个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务,通过注册成为本平台的会员,而且注册实行实名制,便于将教师、学生与管理员区分开来,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又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按部就班地建立自己的作文成长记录袋(文件夹),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各自在平台中的权限与作用便清晰定格。教师管理模块与学生管理模块的内容设置如下:

1.教师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学习管理:一对一辅导、分组合作讨论、总机远程控制、管理公告栏信息。

作文管理:查看学生作文、删除无用作文、批阅修改作文、统计分析结果。

资源管理:管理作文资源、审核提交的资源、合格资源、检索作文资源。

课程管理: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设计作文课程、可用课程、实施优秀课程。

用户管理:添加校内学生、删除无用用户信息、设置访问权限、修改访问密码。

2.学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我的课程:查看在线课程、选择可用课程。

我的选材:在线作文选材、存取相关资源。

我的构思:在线暴风构思、在线论坛辩论。

我的表达:在线作文表达、在线发表作文。

我的评改:在线修改自己或同学作文、在线参与优秀作文投票。

我的作文:作文存储园地、作文成长记录袋。

我的收藏:佳作、美文欣赏、好书收藏推荐。

(二)网络作文教学支持系统

这是本平台的系统软件,用来提供网络作文教学服务,它根据写作的规律和学生写作心理,利用各种计算机前沿软件并将之有机集成,以此来保证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

选材系统:依据教师课堂的引导设置,在平台上运用搜索工具和检索工具,为作文课程提供即时写作素材。

构思系统:开设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的平台。

表达系统:学生针对某一作文话题或者其他学生的作文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质疑,提供一个像微博一样的交互方式,可以由教师作答,也可以由学生探讨回答。

评改系统:支持网上评改,学生自改、互改、教师辅导修改相结合。争取达到学而生写、学生评、学生改的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交互系统:支持师生、师师、生生讨论交流辩论的各种工具。

(三)网络作文资源管理系统

作文资源包括在线的海量资源库、关于写作技巧和体例的作文知识库、存储写作素材的作文素材库、提供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作文媒体库。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作文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查询、浏览和存取。作文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各种作文资源。

1.作文知识库:包括“作文技法”和“作文体例”两部分。

(1)作文技法

审题技法:看清题目、搜索素材、围绕题旨。

立意技法:同类分析、对比分析、卒章显志。

语言技法:运用修辞、美化语言、贵在积累。

结构技法:开门见山、承上启下、豹尾收官。

选材技法:详略得当、多种材料、比较选材。

拟题技法:古为今用、巧设悬念、手法多样。

(2)作文体例

记叙文体例:明确六要素,分为写人、记事、抒情类记叙文。

说明文体例:讲究说明方法,分为实物、程序、事理类说明文。

议论文体例:明晰论点、论据、论证,分为解说性、证明性、思辨性议论文。

应用文体例:注意格式的准确,如日记体、书信体、新闻通讯类、报告总结类、讲演稿类等。

文学类体例:注意把握其各自特点,文学四要素即小说、散文、诗歌、喜剧。

2.作文素材库。

景:包括夏、雨、雾、风、树、叶、春、冬、秋、雪、大海、日食、月亮、流星雨、黄河、环境等。

物:器物如闹钟、服饰如汉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水火土石等。

人:父亲、父爱、母亲、母爱、偶像、老师、同学、朋友、雷锋、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突出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生理心理、职业身份等方面。

事:国家大事、学校趣事、家庭乐事等。

情:亲情、友情、邻里情、爱国情等。

理:生活情理、传统美德、做人哲学、相处之道等。

3.作文媒体库。

包括图片、音频、视频、PPT、动画等作文媒体资源。

4.在线资源库。

存放在线资源的临时仓库。教师审核通过之后,一些优秀的素材将被分类存放到作文知识库、作文素材库、作文媒体库。

(四)网络作文课程开发系统

此开发系统主要用来辅助网上作文课程内容,支持基本的作文教学设计。它的特色是,通过网络多媒体素材的导入、抓取和制作,快速由此生成适合教学的网络作文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优秀课程作为网络作文课程的模板,简化校内教师的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鉴于目前通行的作文网站对写作的训练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应当在写作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和组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等构成要素)上多做思考,以此设计有训练目的的综合性作文题型,形成相对于市面上的作文网站而言更加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当然,不管这种设想实施形成的实体形式如何,每一个写作训练的单元课程设计都应该将以下因素列入考虑范围:

作文计划:作文题材、教学目的、限定时间。

作文资源:在线素材、媒体辅助、优秀例文。

作文交互: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师机互动。

作文管理:作文展台、师生互评、写作限时监控。

笔者所述的网络作文教学平台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想模式,希望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境里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我们应当继续探索,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老师和学生用网络的能力参差不齐怎么办?学校的电脑硬件跟不上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网络作文教学的发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希望有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出谋划策,共同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平台促互动,互动促发展”。笔者相信,如果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致力于新型网络作文平台的研究、开发,那么它必将一声惊雷天下闻。

注释:

第8篇

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情感,缺少应有的童真与童趣

当前小学作文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孩子应有的情感,模仿痕迹过于明显。由于小学生在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还较为欠缺,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深度是一种必然现象。

2.作文模式化,模仿痕迹严重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历一个由模仿走向自由创造的过程,在写作的初始阶段进行模仿本无可厚非。在这个过程教师适当的指导将避免学生的作文向模式化的方向走进。尤其是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方便。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资源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惰性。在一些作文中还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在物质和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二、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1.贴近生活,创造活泼的课堂环境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被动的“被要求写作”化为主动的“要写作”,使得学生成为作文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出关键作用。通过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激情。例如,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造作文的具体写作环境来实现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当前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推广,教师在营造轻松、活泼而贴近生活的情景时将更加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播放与命题相关的影视片段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途径,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到教师之外去体验自然和生活,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命题的生活环境当中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乐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滋润,同时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切身体会,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将生活融入到学习。这样,学生就不愁写不出饱满丰富的文章来。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世界、自我进行充分的观察与深入的了解,从认识自我和感受生活开始,对自我意识进行完美的表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之间的关系,发挥出师生之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言语和行动上得鼓励,给予学生完全的信息。当学生表现不够好时,不能一味地批评,还应该让学生鼓起勇气继续努力。而对于学生的进步,首先应该予以认同,对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他们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乐趣。

3.形成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大语文教育观的重点就是要把握好语文和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各个契合点入手建立起语文氛围。这要求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将学生集中于书本上的目光解脱出来,让他们融入到身边的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当中去。使得学生在生活和自然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其中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应该强化写作过程中的阅读与口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作文教学的理念,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大语文教育观下的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09,05.

第9篇

[关键词]主体间性;高职教师;教师合作文化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以其专有的特点和职责推动者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高职教师的合作已经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合作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合作文化的涵义

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内,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而教师合作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分为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哈格里斯夫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观点对后人继续研究教师合作文化很大的启示。实际上,真正的教师合作文化没有严格的人为与自然的区别,而是融合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在教师自愿合作与自觉合作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合作文化。在这种合作文化中,教师基于共同发展的事业和梦想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教学行为模式。

二、高职教师合作现状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40名教师。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的内容为合作经历、合作的组织者和动力源泉、合作意识、教师对当前合作的满意度、障碍因素等。通过调查统计得知,近五年来与其他教师有过合作经历的教师有51%,合作的方式为集体备课、科研合作、公开课、精品课程开发、老教师带新教师;在教师合作意识方面,认为“很重要”的教师占67.1%;认为教师合作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师占58.9%,认为教师合作对教师发展有利的占52.4%;在合作的实际效果中,41.3%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一般”,仅有11.7%的教师认为“很好”,47%的教师认为合作效果“不好”;对于教师合作的组织者,“学校行政组织发起”占71.2%,“教师集体发起”为21.1%,“教师个人发起”为7.7%;对于教师合作的动力,37.3%的教师认为是“管理上的要求”,40.5%的教师认为是“工作责任感需要”,21.6%的教师认为是“个人发展的需要”,11.5%的教师认为是“得到奖励”;对“教师的竞争压力对合作的负面影响”,64.7%的教师认为“大”,23.4%的教师认为“一般”,11.9%的教师认为“小”;对于“当前学校管理是否有利于教师合作”,5.3%的教师认为“很有力”,32.3%的教师认为“一般”,61.4%的教师认为“不利”,这说明学校的管理有待改善。对于“教师合作的满意度”,11.6%的教师认为“很满意”,51.6%的教师认为“一般”,37.8%的教师认为“不满意”。

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对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和访谈得知: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太强,合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合作动机不强,教师合作的满意度较低,教师合作的效率低下。教师的合作更多是处于学校管理和工作上要求而展开,这种合作比较被动。教师合作还存在虚假性和形式化,如几位教师共同做科研课题,实际上只有一位教师在展开工作,其他教师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高职教师合作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的教师文化的影响,导致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孤立者”的身份出现,与同事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虽然高职院校组建了教师团队,但是这种合作是从上而下的合作,不是出于教师自愿,而是“被逼”而行,而且在合作中,少数教师控制者“话语权”,对合作的教师缺少实质性的奖励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些必然打击教师合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高职教师合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不利于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分析

传统主体性哲学是主客模式,自己为主体,他人则被视为客体,这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而现代主体间性哲学对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重新理解,认为人的发展已经由单子式的生存状态转向共生的生存状态。主体间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平等地在现实世界中交往。主体间性哲学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强调主体间性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自我与世界的融合是第一位,主客关系是第二位,人是自然的守护者而不是掠夺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交流与对话,理解与沟通。

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理论指导,高职教师合作文化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文化,是超越了“主一客”之间的关系,而是与他人、与社会共生存在的文化。主体间性关系的主体是多级主体间为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主体间交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各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从本质上讲,应该是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社会等不同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在主体间性教师合作关系中,每个教师都不是孤立的主体,排斥对方,而是与对方以平等尊重的方式构建一种互相参与、共同活动的对话关系。在此关系中,各主体之间共享交流着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情感,以便有效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策略

(一)培养主体间“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

在主体间性哲学中,“共存”是自我与他我共同存在,而共生是“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它不是限于内部和睦的共存共荣,而是相互承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自由活动和参与的机会,积极地建立起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结合。”因此,要培养高职教师“共存共生”合作价值观,即教师从孤立保守的个人主义中走出来,认识到合作的意义,与其他“主体”建立开放信任、互利互助、合作和谐的关系。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开放的时代,高职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高职教师要开展与其他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改变一些“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通过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分享资源,并在合作中,尊重对方的个体特性,以便赢得彼此之间共同发展。

(二)优化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应重视教师合作文化的氛围建设,创造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氛围,协调好各部门和各教师的利益与责任,以便高职教师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积极进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高职教师能通过分享计划及资源,进行真实真诚的交流,相互信任和学习,共同发展。其次,学校还应完善教师合作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应以开放的视角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对教师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兼顾,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评价的主体多极化,涉及到教师本人、同行、学生、领导等,通过不同主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协商,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创造和谐发展的教师合作文化。在评价制度中,将“高职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在教师合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或者教师团体给予奖励,如发放奖金、与职称评定挂钩等,从而鼓励教师合作共享,以促进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积极发展。最后学校应对教师合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促进教师合作的展开。如: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名师工作站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应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规范制度的内容,并依据制度严格执行,以确保高职教师合作文化的顺利实施。

(三)创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1.校本教研合作平台。校本教研是以本校为研究基地,围绕学校管理和教学科研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相应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活动中,高职教师、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等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积极民主地参与合作研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共同成长。合作的方式有协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对接培养等。由于不同的人的知识积累、教学资源、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存在着个人差异性,他们通过沟通对话,可以在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共同解决教学科研的问题,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和教师成长。如高职的电子商务教师和旅游教师可以互相探讨,开阔思维,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究当今旅游电商化平台,并将研究成果用于电商专业和旅游专业教学之中。

第10篇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足球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让作文批改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尤其是我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师向我反映说某同学像有心事似的,一节课什么都没背进去,提问时一问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这答案竟让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话题是“选择”,从文中显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张纸条,正不知该如何选择呢。文笔极端细腻,心情异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甚至还求助月亮星星告诉她该如何选择。很显然,这是初中生常见的早恋现象,这种事不谈,学生面临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弯路;面谈,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让其无地自容。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的教育:“看得出来,文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一次痛苦的煎熬,别的不说,但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她睡不好觉,听不进课了,以后还能怎样?要知早熟的果子虽然好看,却是又酸又涩。我们是否应该帮她尽快走出青春的沼泽地?”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我发现“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着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如此以来,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又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种方式的作文批改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了,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第11篇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语文;小学;表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不断涌入我校。生源差异性的增加,给学校教学带来很大的考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改进自身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因此,以“真情作文”为教学理念,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便成了这些年来我参与教改研究的主打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一、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面临着严重挑战

这些学生从小就跟随父母远离家乡,走南闯北,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是一部部人生教材,这正是真情作文的宝贵素材。但是,这些学生却写不出“真情作文”。问题在于: 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他们的学习环境不稳定;很多孩子缺少学前教育经历,未受过基础性听说读写的熏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完善,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严重缺陷。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面临着严重挑战。

二、一项行动:探索真情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实践:关注学生能否“出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真情作文的教学实践就是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

1.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针对学生生活枯燥、缺少玩伴、缺少与人沟通、更缺少活动体验的现实,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游戏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进而学习作文。

如写“一件快乐的事”前,让学生一起做做“画鼻子”“丢手帕”“抢椅子”等游戏活动,让学生表达快乐之情。又如,在春游、秋游的素质教育中,在走走、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再如,在少先队组织的雏鹰争章活动中,让学生在争章活动中写写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热情,来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的学风。

2. 引导学生学习写随笔――“抒情”。针对学生作文表达中的情感匮乏、追求简单这种情况,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诉求。借着节庆日或一些特定的日子,抓住时机触动学生深藏心底的那份情结,引发他们的思想火花。组织学生以随笔写话的形式,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表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内心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在每年元旦和元宵节前后,我让学生以“我又长大了一岁”“我们终于团圆了”“告别没有爸妈陪伴的日子”“远方的小伙伴”等为题,写自己的节日感情。在五月份母亲节来临前,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爸妈”为题,表达感念父母的亲子之情。在六一儿童节到来时,让学生写“今天真快乐”“我有一个心愿”,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到了教师节,以“我心中的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表露自己尊师的心情。这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心想法,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3. 运用聊天形式开展人际交流――“传情”。针对学生不善于与人表达的写作不利因素。通过师生聊天这种形式,利用可用时间与学生拉家常,谈“山海经”,说心里话,来缩短师生交往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在开放心态下进行情意传达的习惯。

聊天也为语文习作指导开辟了一种新形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关系,更是能在聊天过程中,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的亮点,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发他们品味生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关注情感传递、激活写作灵感。还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师生无拘束的交流,常常会促使学生萌发出高涨的写作热情。

(二)研究:聚焦学生会否“写真情”

1. 有效积累写作材料――把握情感之源。为了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欲说不能”的状况,达到“厚积薄发”的写作境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累,积累语言材料、生活材料和思想材料,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文质皆美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问能力的同时,加强书面积累的指导,采用“摘录本”摘抄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等语言材料进行诵读、熟记和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营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①每周的阅读课,学生们会热情高涨地进入阅览室,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摘抄、交流、阅读。②每周借书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借一些与我们的教材相匹配的书籍。③每天中午时间,组织学生用半个小时时间放下一切活动静下心来看书读报,还鼓励学生好书互换阅读。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把摘录来的好词佳句、美文欣赏、趣味语文等通过设计班级语文学习报的形式一期一期编排、整理、展现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自主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这种“造房建基”式的积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积累的热情,也体现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 有效引导活动体验――助力情感表达。通过语文活动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进而学习作文构思、表达等一系列过程,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二步。

凡是学生经历过的事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鲜活的写作材料,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比较艰辛,这更是真情作文的宝贵素材。我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在班中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活动(部分内容见下表),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回忆、采访、座谈、收集、撰写,引导学生密切联系个人经历,思考生活经验,挖掘人生感悟,学会真情表达。梳理、修改、展示等活动过程,教师以此指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用文字表述对新环境里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传达与新同学相处久了而形成的友谊之情,对社会、学校、老师的感恩之情。我把自己的做法在年级组进行交流,在学校年级组里得到推广。

3. 有效评价学生习作――关注情感提炼。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交流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学会运用,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三步。

作文批改是开发蕴藏其中的宝贵教学资源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挖掘、保存、积累和运用。学生起初的作文都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在教学研究中,我重视草稿的评议和批阅后的讲评。草稿的评议:让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交流草稿,班级其他学生当评判员,被评的学生听到师生的肯定与赞美,会更自信地写作,根据师生的建议,不足之处也有了修改的方向。在评议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会找到自己作文的差距,从而知道如何去修改。批阅后的讲评:我乐意为“佳作”打高分。把它们作为范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朗读,并编入班级语文学习报,发给班中每位学生,让全班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情感得到提炼,能力得到培养。

三、一点收获:作文教学改进的初步成效与思考

通过师生的努力,学生学会了用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大脑思考。他们的作文,从“为情所困”到“为情所动”,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写作兴趣浓了、内容丰富了,而且懂得了如何真情表达。真情作文的实践和研究,使这个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且整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也在全校表现突出。班级学生在区级以上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得多次奖项,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成了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沟通,逐步学会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缩短学生间的较大差异性,将这些潜在的资源汇集起来构成一座知识宝库,应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梁颂. 小学生作文够简单[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第12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作者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真情的贯穿,用情感的“经线”将珠玑之文连缀。纵观中外文学史,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感是作文的催化剂,它影响着人的认知,激发,推动着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了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就能使被认识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无情为有情,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作文平淡、枯燥、无味,就是因为在描述事物时缺乏人的情感,对所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刻情感体验,那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亲身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因此,学生在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这样,就不可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一、拓宽感知渠道,生活源头积情感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中,充分地论述的儿童理性知识来源于真实生活之中,作文是真实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因此我们必须以写“真”记“实”为先导,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外界“真实”的事物,酝酿其内部语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写作的原则。我们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写作的素材,从而用“心”体验,产生真情实感。

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进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让他们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之美,获取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科学实验、趣味游戏等活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搞一些课外阅读的专题指导。例:让学生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时,不妨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零距离接触自然的蓬勃与朝气,让他们真切感受那山的苍翠、水的灵动,让他们在与春天的接触中萌发写作的冲动,形成对春的体验与哲理思索。这样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好文章自然出现。

二、拓展学生感知形式,巧创情境诱情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多种感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作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

1、要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察其言,观其行,品尽其中的“酸甜苦辣”。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重视“观察”而忽视了诸如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要知道辣椒的滋味,就得让其尝一尝。作家在体验生活时,不时有化钱买挨打之说吗?因此,只有全面调动其各种感官,才能真正体验其中“真味儿”。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要让学生能从水珠的折射的光线中,去领悟太阳七彩的美丽,从而获得丰有个性的真情实感。现在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要指导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思考信息来源和成因等进行联想。他们一旦拥有思考和感悟的能力,便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采集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之中,“领悟”到其内涵道理来。例如,从家中老水牛“下岗”,铁牛的“上岗”,通过思考,体会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评价导向,激发学生真情感

1、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能否客观地反映事实,恰当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作文必须是真实的,是自己真实思想的反映。记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抒的是“真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只要学生作文中能吐露真情实感的地方,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和鼓励。让学生偿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要写好评语,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相反,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触、心理交流受阻碍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学生如果跟哪位老师感情比较好,那么对这位老师教的课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兴趣。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还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话,更不愿讲心里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僵化。为此,教师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平时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感,缩短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距离,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或笔谈。课堂教学中有时要巧妙运用幽默、笑话等方式调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对教师的爱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迁移到教师身上和所教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写作,实践中促情感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中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如部分学生在日记中曾对给他送伞、送雨衣、雨鞋的长辈们深表谢意。如给他们一抒胸臆的机会,他们定会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番。于是,我搞了一次命题作文《雨天里的爱》,结果写得很感人。当然,在习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就材料展开、延伸、挖掘,这就成了习作上的再生情感。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它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有倾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