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与动物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星期日的下午,人类的代表明明和轰轰与动物们精彩的辩论会。辩论会的主题是关于人类欺负动物的事。
黑羚羊首先发言:“你们人类乱砍乱伐,把我们的食物都砍光了,把我们歇身的树林铲为平地,洪水一来,我们许多同胞都葬身在这可怕的洪灾中。”“可是,我们人类也受到了伤害,人类已经知道错了,正在想办法改善绿林的栽植。还提这种陈年旧事干什么?”明明理直气壮地说。东北虎大王带领着虎族,用爪子指着明明,冲他大吼:“什么,你竟然说这是陈年旧事?你们人类乱砍乱伐的事先不说,可是,你们残杀我们的骨肉同胞,剥下它们美丽的皮毛去卖钱,你们真是丧尽天良!”“对啊!对啊!你们乱丢垃圾,让我们都头晕心闷,最后被垃圾放出的毒气熏死!”兔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大声叫喊。“你们人类比大灰狼还可怕,你们毁了我们的家,杀害了我们的同胞,你们会遭天谴的!”明明听了,面红耳赤,大声争辩:“科技在发展,人类也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迅速进步,如果不砍伐森林,人类就不会有这么优越的条件了!”“别说了!~~~~~”在一旁默不作声的轰轰突然站出来说,“我们人类确实错了,在这里,我代表人类向你们道歉,我们回去以后,一定会呼吁人们保护家园,保护地球的!”
动物们听了,点点头会心的笑了,人与动物的辩论会就在这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关键词:原生态习作 写前指导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67
自从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省课题“小学生原生态习作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来,对原生态习作课堂教学笔者比以往更多了一些思考,觉得要让学生不再为习作苦恼,就要重视习作课堂教学时的写前指导。
1 写前阅读
儿童都是有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写前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习作前阅读与习作主题相关的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仿写到创作的起步。仿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有效,如果经常借鉴或模仿优秀片断、篇章,并加以消化运用,就会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学生就不会再为习作难而烦恼。
1.1 写前阅读,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的强大动力。“写前阅读”能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与习作主题相切合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捡拾和追寻,引发他们对作家语言的趋同,唤起他们表现自我的欲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表面上教师是没教,实际上对学生已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在写这篇习作时,笔者就让学生阅读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学生从阅读回顾中得到新的体验,从阅读课文中感悟到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并在大脑中搜索自己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事,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重现在脑海。因为每个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选取的材料也就不一样了。这样把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又为生活服务。
1.2 写前阅读,让学生知道如何选取原生态素材
“写前阅读”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而自己也要像作者那样以生活为源泉选取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还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学生在进行写前阅读之时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搜索有关父母之爱的事,然后把自己这些事进行权衡选择,最后把自己最熟悉的,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素材作为本次写作的素材。
1.3 写前阅读――让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写前阅读能让学生从品读优秀作品中感悟到写作方法、技巧,优秀的作文不仅是选材原生态――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而且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如:《老人与海鸥》抓住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跑进家来的松鼠》则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最后一头战象》对动物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金色的脚印》则是通过对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让读者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学生“写前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作文要如何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在谋篇布局、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也各有不同。这为他们写作提供了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就能更好地博采众长。
2 写前“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
原生态习作倡导内容从生活中来,语言从自己心中来,真情表露自己的心声,以“聊天”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同学交流见闻,沟通看法,用平常的话说平常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堂上,让学生敞开心扉“聊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说得顺了,写得也就顺了。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叶至善先生曾说,自己童年很调皮,喜欢做木匠活,不喜欢写作。叶圣陶先生就说:“也好,至少今后你能养活自己。”可是,学校里的作文还是要写的,父亲是大作家,很多人打听叶圣陶先生指导习作的方法,叶至善先生说:“方法无他,聊天而已。每当子女回家,叶老端从院中, 逐一与子女聊作文,其间夹杂一些指导,谁说通顺了就休息,不通顺的排到队伍后面,准备好再说。”
课堂上,作为执教者应该创设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激发童心,促进表达。并且要维护学生的真情实感,及时鼓励和肯定,使言者自信,听者有方向。
当然,学生写前“聊天”不是漫无边际地聊,教师要怀揣“课标”,化课标于轻松的聊天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学无痕,润物无声”,使学生的话题更鲜明,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价值取向更明确。一到六年级都是有关于动物话题的写话、习作训练,可是每个学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只是说话、写话训练,只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就是要“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到了第三学段则要通过习作,把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问题表达出来,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准了目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与动物相处的事例中选取材料“聊天”表达真实感受,又能从“聊天”中学会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并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菜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像,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推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要注意思考、权衡三种公益行动,做出选择,并多层次论说理由。这种作文类型可以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来写。
引论:简要介绍三种公益行动的概念,比较分析三种公益行动的价值,表明自己的选择,亮出观点。(肯定他论,强化我论)
本论:分层论述这样选择的理由,就事论理,论理独到,说深论透。(如要运用题外素材,以句子的形式自然插入,不以段落形式“借事论证”,否则,会喧宾夺主)
结论:重申论点,归结全文。
既然是“最佳”,应在不否定其他两者的情况下,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公益行动,并说出你的理由。
选择“爱心饭菜”,可以从“爱心饭菜”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方便,维护受助者尊严,体现温暖的人性,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说理。
选择“动物也是易碎品”,可以谈这个公益主题妙趣横生,生动形象地教育并引导人们保护动物;可以谈生命的脆弱与可贵,保护动物的宣传迫在眉睫;还可以谈此举增添了社会正能量,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等。
选择“众筹扶贫”,可以谈扶贫者与受助者地位平等,互利双赢,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一大革新;可以谈利用网络进行扶贫,不仅能保障资金高效利用,还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广泛性;也可以谈它能提高全民公益意识,这是官方或者个人化的公益所不具备的。
既然要权衡,就要体现比较的过程,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所体现的“最佳”,要把所选与其他两项公益进行比较,这个时候,就需要谈谈其他两项公益的相对不足了。
“爱心饭菜”的不足是很明显的:这种行为局限于饭店和有经济能力的人,能量太小,不足以引起社会大的震动。现实中,这种公益很难长久,爱心衣柜短暂流行、最后失败即是明证。
“动物易碎品”绘本首先存在着制作成本高、传播面窄、难引起共鸣的问题;其次,保护动物重在行动,绘本仅仅体现在提示上,没有直接救援来得有效。
作文库记住了吗?^_^
聪明灵性的动物——读《最后一头战象》故事集有感
以前,我总是认为:动物嘛,既没有聪明的脑子,又没有丰富的情感。但看了沈石溪的故事集——《最后一头战象》,我对它们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的大象、凶猛的野猪、残暴的狗熊,它们憨厚、残忍的外表下都有着一颗善良、富有情感的心,而且比我想象中的不知要聪明多少倍。
这几篇文章,都以精湛、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使我感悟最深的是书中的《野猪跳板》。讲的是一个人和一头野猪都落入了一个陷阱巨坑。起先,野猪让人为它做跳板,想借此跳出陷阱,但不管野猪如何聪明,它毕竟是四条腿的畜生,哪能敌得过人的智慧,人无论如何不会为猪做跳板,他只需甩些“小手段”就能骗过猪。最终,野猪望了望坑外的蓝天白云,做出了生命的抉择——为人做跳板。人跳出了陷阱,可却没能实现他的诺言——救出野猪。我从来没想过,鲁莽的野猪也那么聪明,那么有灵性,会在生死关头做出这样伟大的决定。同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那野猪十分可怜,把人救出坑后,自己却待在了坑中,又觉得那人很可恶,竟然不把做为自己”生命的跳板“的野猪救出。
看了这本书,我感悟到了很多,很多……
作文库记住了吗?^_^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言语活动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不可或缺。为了给他们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边远的农村学生,他们没有开阔视野的机会,没有博览群书的条件,如何让他们乐意观察、积累,文思如泉涌,把任何题目的文章都写得栩栩如生、流光溢彩?三年级,作为作文的起始阶段,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冲刺阶段的六年级,如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呢?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主要做了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我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特意给他们阅读有趣的文章,如:杨红樱老师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等。让他们接触中外名著或当代最鲜活的人文书籍,知道除了语文教材外,还有广阔而有趣的世界等着他们去游历。就这样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本来容量有限的语文课在他们眼前变成了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但是除了语文课本外,可供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又寥寥无几,除了阅读学校阅览室的书籍外,我还会为他们购买一些有针对性的书。这些书不枯燥,同时也是大纲要求阅读的。如: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让他们深入动物世界体会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丰富情感。这不仅让他们了解到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或多或少会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有了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还是不够的,得让他们表达出来才行。这当然需要多练笔。开始时,每天让他们记一则日记,随心所欲。当天的心情,天气变化,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等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而事实上,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问题存在,对自觉性较高的同学,他们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对待,每天按时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山穷水尽了,无话可说,每天重复的都是以前的内容,以前的材料,连自己都觉得不新鲜,哪里还有创作的兴趣呢?事实的确如此。小学生的作文,以写人、记事、描景为主,从三年级开始,写来写去就那几个人、就那几件事、就那几种动物,毫不新颖。是不是真没什么好写呢?其实不在于写什么,关键还是看怎样写。
真正在上作文课时,我也运用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写提纲,在开始教授六年级时,我便让他们学写提纲,可学生觉得太枯燥了,因为不知道哪儿跟哪儿,还不如直接动手,写到哪儿算哪儿。于是,我换了一种思维,把提纲换成大树,树干上写上作文题目,想写的内容分层次写在树枝上、树杈上,跟画画似的,孩子当然感兴趣,立刻就范,不把树枝填满决不罢休。
关于文章的开头,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是“凤头”,犹如“钩子”,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作为小学生,光说不练,肯定不行,而还应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就像去公园玩,花团锦簇、别开生面的大门肯定会吸引你走进去看看,写作文也一样,得构造吸引观众进去参观的美好景象。为此,我专门为学生整理了几种开头方式供参考。如:引用名言警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你就拥有了成功。”开门见山,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如:“我,一个小小的女孩,一个爱做梦、爱幻想的女孩,自小便渴望着,有一把漂亮的伞。”设置悬念,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等。开头的方式很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修改作文。刚开始改作文时,我总喜欢事必躬亲,这不仅工作量大、繁重。辛辛苦苦、字斟句酌批阅的作文,学生连看都不想看。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此,我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做,不仅学生自己要改,小伙伴也要帮着改。这样一来,能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同学作文中好的写法,而后积极矫正自己的认识,修改自己的文章,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希望他们的作文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 四川省旺苍县万山乡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语文教学绿色环保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因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成为语文教学的靓丽风景。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环保之花永驻孩子心田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寓环保教育于教材感悟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篇章有很多,这些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插图都编得非常地美,教师就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带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使儿童的心灵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课文《鸟的天堂》讲述的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树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海底世界》、则将视线转向蓝色的大洋深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文辞精彩,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陶醉,使人遐想。品读这些课文,仿佛让人呼吸到榕树的清香,聆听到百鸟的争鸣,目睹到 海底的奇异,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教学这些课文,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凭借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充分激起学生向往和神游的美好心愿,加深内心体验,获得真切感受。并由此展开想象,投入课文描写的自然境地,在心灵上获得审美享受。从而热爱自然家园的殷实和美妙,并深知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彼此共存共荣。
二、寓环保教育于日常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执教低年级课文《爷爷和小树》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动手和父母同种一盆花。从生活细节入手,融入环保意识。学完《哪座房子最漂亮》后,面对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身先示范,主动和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拾捡小吃袋、纸屑等垃圾,给花坛除草,并让班级学生办了以“美化校园,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手抄报。如:学了《鸟的天堂》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个小小的心愿,班级还共同制定一份绿色环保宣言,并动手制作一些环保绿标语,如给校园草坪制作环保标语:别踩我,我也怕疼!!在室内张贴一些具有提示作用的环保标语: 保持清洁!勿乱扔垃圾、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三、寓环保教育于语汇教学中
语汇积累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语汇积累教学中。在收集有关动物的词汇如狮子、熊猫、大象 老虎、猴子、鹿、蛇、狐狸、熊等动物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其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只不过我们常能见到的动物,可能是在动物园中,甚至生活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家园里呢?从这些语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
四.寓环保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作为教师,作文教学只是传授些作文技法,注重于技巧的训练,而对思想教育环保教育注重不足,这是不可取的。翻开中国文学史册,在星光灿烂的文学长河里有多少诗人墨客,用手中的笔书写了讴歌自然,咏叹人文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如李白在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秀美的大自然如一幅画展现于我们面前,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绚丽,真实描绘出了初春的明媚景色。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以前人为榜样,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提高环保的意识。另外,我还要求学生用手写环保文章,从而加强对环保内涵的理解。作文课上,在文章题目拟定、选材等方面,倾斜于环境保护。如我多次在班里开展了以环保为题的作文竞赛,像《争做环保小卫士》、《还我绿色》等,在平时学生的日记写作中,我要求学生注重环保,多写环保。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多方调查研究,撰写出“环保”调查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写的好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在班中展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为学生选材提供了素材,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寓环保教育于危机意识中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发展思维,使原有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例如,在进行《一碗水》(义务教育教材语教版第八册课文)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喜欢一碗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文中写到“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的人们,到这里歇息,喝水。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的午饭……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举杯高呼‘干杯’”。只从句面上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获取的,知识也是枯燥乏味的。这时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从句子内容开始想,从书本到大自然,想到是这“一碗水”吸引人们到这里来的。结合课文,学生就会想象到大自然中人们在“一碗水”这个地方的生活是愉快的,心情是舒畅的,关系是和谐的。在这一碗水旁边出现了这一动人情景,这不也是一碗水带来的吗?也正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将人们平常的活动融入大山之中,融于一碗水旁,就构成了一幅山间树阴下,泉水旁人们心情愉快地生活的山野风光图。“这一碗水的确是一眼灵泉”,引人入胜,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获取课本以外的丰富的知识。再如,在教学《一碗水》这篇课文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一碗水”对大自然和人类所做的贡献,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文中提到鸟儿们喝了这一碗水,唱得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更机灵;村里的孩子们喝了它,变得聪明。这时老师不适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山里的树木、花草喝了它的水会怎样?山里的其他动物、昆虫喝了它的水又会怎样?村里的大小伙子们喝了它的水呢?村里的姑娘们喝了它的水呢?老人们喝了它的水……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并点拨这些事物喝了“一碗水”后的变化情况应根据这些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去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同时获取大自然中事物的相关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占主动地位,获取比较完整、丰富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反馈时,教师再进行适时点拨,那更是加深印象,从而突破对“它是大山的乳汁吧!”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的理解,加深对“乳汁”的理解。明白了为什么说这一碗水是大山的乳汁了,同时也在学生脑海中自然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美妙图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教学活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碗水》一文的教学活动中,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之情。《一碗水》一文中。正因为有了这一眼灵泉,才会出现树木茂盛,自然的动物充满了生机活力。人们的生活劳动愉快,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也正因为这一碗水既浅不下去,又漫不出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山圣水,使学生想象到水灵、山灵、动物灵、人类灵。那么要是大自然中多有一些这样的灵泉,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不是更美好呢?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想象,结合我们身边的具体情况,就会自然地过渡,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水源,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的环保意识教育,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自觉地加强环保意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家园。这比强硬地强调,生硬地讲解效果更好。也可以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写作素材,扩大了写作空间,也可诱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兴趣,诱发他们发现自然、探索自然,综合利用自然的思想活动。
总之,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培养,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那学生将会获取比较全面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兴趣;生活;课文阅读
学生对习作难下笔乃至无话可写已是“历史悠久”的永恒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低年级的写话明显降低了难度,把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放在首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改理念,加强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培养,让孩子养成写作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堂内外阅读,丰富词汇量更好地表达想说的话。
一、降低写话门槛,把兴趣请进门来
低年级的写话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对写话较陌生,更谈不上兴趣了。我们可以先从选材入手,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欢的题材作为题目;老师还要有敏感的触觉,善于发现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做到顺手拈来,让学生更自然更乐意接受写话作业。如一次春游时学生参观海洋世界。回学校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自由畅谈,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大谈这些有趣的海洋生物的模样、生活习性、同学们的感受等,在这一片热烈的气氛中,老师就自然地提出:“听了你们的介绍引起老师的兴趣,不如你们就把你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老师迫不及待想知道你们都喜欢哪些海洋生物呢?”
同学们没有丝毫厌恶的表情,都点头说好,这写话作业一下子就变成愉快的书面分享了。
尽管大家都怀着满腔热诚写,可学生水平不尽相同。无论习作是好是坏都是学生智慧的结晶,每字每句都包含着学生辛苦的汗水。如果教师无情地批判,学生的兴趣热情仿佛瞬间被一盆冷水当头淋,以后对习作肯定是持冷漠应付的态度。教师不妨把习作要求的门槛降低,哪怕是几个准确的词、一句优美的句子,都可以成为教师欣赏的闪光点,都能触到学生的兴奋点。每次的鼓励就是学生进步的推动力,每次得到的成就感也进一步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建立生活与写作的桥梁,培育佳作的花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从此不难看出,新课标已经淡化了习作必须围绕中心展开描写的要求,把重点转移到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真实情感代言书。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引导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真实的所见所闻、自然活泼的心里话,凸显个性、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涌现老师的眼前。针对低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有趣的形式,给习作穿上一件花衣裳,使学生乐意与它交朋友。
在二年级的下册有个单元讲的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文章。在课上,不少同学在文中谈到人和小动物玩耍的情景都特别有同感。由于大家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小动物,所以一旦谈及就深有体会,想对同学说的话就更多了。我当然抓住这一契机,我就结合课文的话题,让学生以我与(动物)为话题,畅谈与动物相关的趣事。课上我还播放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人与动物玩耍的情景、动物的趣事等,同学们边看边迫不及待地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展示过后,我让同学们带来课前收集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照片、小知识进行小组交流,大家谈得更热闹了。部分同学更有向全班分享的欲望,我当然不会反对,我打开了投影,让学生展示自己找来的各种资料、照片,说自己想说的,作文课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作文课进行到最后,我就让学生画画自己喜爱的动物,在画下写写你想说的话。到了明天,习作成了一张张色彩缤纷的画,画下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是学生的真话、真情,有的写了小动物的可爱模样,有的写了小动物的淘气趣事,有的写了与动物发生的感人事情,都表达着对小动物的喜爱。同学们都在生活着,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把他们的这种懵懂比作“近视”,那老师就是引导他们发现、感受的“眼镜”。
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写作水平,这不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吗?
三、让课外阅读填满写作的行囊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而优质习作就来源于阅读生活。对生活有限的认识,思维的宽度也大受限制。这样的学生写出的习作是怎样大家可想而知。
有人说,人是感情的动物,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缺少理智者决不可能成就大业;有人说,人生的困苦莫过于在激情与理智中徘徊挣扎;有人说,正是情与理的错综复杂,才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高尔基就曾言:“ 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动着的力量。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而印度诗人泰戈尔又呼吁:“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当天真遇到现实,当感性遇到理性,该何去何从,是遵从内心的呼唤,率性而为,激情面对,还是听从大脑的指挥,理智分析,清醒直视?我想,现实是一个玫瑰满园又荆棘丛生的世界,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激情和勇气,但困惑与冲动的交织又需要理智地对待一切,沉淀自己,把握生命。如果说,感情如水,那么理性就如浮动在水上的冰,晶莹剔透,庄重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漂荡,不减半点高雅,这就是理性的美。
本期擂台赛,我们诚请高铁明老师为特邀嘉宾,请高老师出题。
【作文试题】
在法庭上,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你回信了吗?”
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他,“没有回信!”
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一地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都以相同的表情,一一给予相同的回答。
律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不断咒骂。
最后,庭上宣布洛克菲勒胜诉!因为律师因情绪的失控让自己乱了章法。
苏联作家特罗耶波利斯基说过:“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的理智,而仇恨心理往往蒙蔽了你的理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持人语】
和谐使我们幸福。和谐是利学利用,比如:不要乱砍树木,浪费水资源,猎杀动物。只要我们乱砍树木,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人类就不会和植物和谐。浪费水资源就会使植物枯死,动物渴死,使人类生活不再平衡和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和谐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和谐作文600字1人类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那一次,我和妈妈去坐公交车,正好看见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姐姐,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着,就在这时,老奶奶踩到了一块石头,这不,她要摔倒了!说时迟那时快,在旁的姐姐一手就接住了老奶奶。并且扶住了奶奶:"奶奶,我看您年纪这么大,走路不方便,我来扶您过马路吧!”老奶奶激动得手在发抖:“谢谢你小姑娘,我要去看望儿子,年纪大了,脚又不好。”“没事儿,要是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的。”一会儿,绿灯亮了,姐姐扶着颤颤巍巍的老奶奶过了马路,把老奶奶送到了公交站。
这位姐姐真厉害,我真该以她为帮样!
不一会儿,公交车从远方缓缓开来,人们有铁序的排队上了车,我和妈妈也上公交车,在拥挤的人群中想找个坐位,简直就是一件大海捞针的事。“妈妈,我好累呀!”我的腿像柠檬一样酸,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腿早已不想站了。就在这个时候,我旁边的一位阿姨睁开了朦胧的双眼。她一眼就看到了很累的我,连忙起身,对我说:“小朋友,你来坐吧,我下一站就走了。”我连忙挥了挥手。但阿姨再三示意,我也不好推辞,就坐下了。
和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在不经意间,你也创造了和谐。
高一和谐作文600字2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光,冲淡了黑暗的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指去萦绕在心头的烦恼和纷乱。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想念爱是人类力量的源泉;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这一切,都要以和谐为基础,它才是为类一切活动的中心,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结成的亲密关系总体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灵魂。
生活在世界上,人人都渴望着与自然和谐相处,陶渊明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失意的王勃也无法拒绝美景,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豁达与飘逸,林清玄和日月潭融为一体,有着流浪气质的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寻找情思。在物我为一的心灵和谐中,我们学会了生存,我们的心中有了山水的宁静与旷远,也有了动物的灵动与纯真。
每一个人或物都是世界的一个因子,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的体系下,彼此之间和谐相处是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的关键。和谐相处,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可以使彼此间的友谊更加深厚;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可以营造愉快的生活空间;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医生与病人和谐相处,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家庭之间和谐相处,可以使生活更加美满富足。所以人与人之间各和谐相处,可以社会、生活与事业带来的压力,可以使人际关系得到缓和,它能给社会带来一片安祥的天空,也给人类的心灵注入一些清凉与宁静。
和谐相处,就需要我们献出爱心,就需要我们学会沟通。心灵的鸿沟会在最亲密的人之间造成一层厚厚的壁垒,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此时此刻,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沟通,让一切猜疑和嫉恨都烟消云散;学会沟通,让真诚与信任的芬芳弥漫人间;学会沟通,让光明在心与心之间搭建成一座美丽的彩桥;学会沟通,让光明充满心房,让人们共处于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之中。
让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一朵花的绽放是多么美丽,让人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就会发现社会充满秩序,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
和谐,让人类的美好生活变得永恒。
高一和谐作文600字3大地之美,是穿了一件五彩的衣裳;月亮之美是因为它洁白无瑕;森林之美,是因为披一件绿色……和谐之美,让人心旷神怡,令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它是一切丑恶的死神、它是宇宙共同追求的理想。
金黄成就和谐。试看金秋九月,令人暖暖的浅黄赏心悦目的深黄、沁人心脾的金黄、枝头梨儿的鹅黄。麦穗低着头等着让农民伯伯收割,玉米笑开了花儿、高粱咧开了嘴、水稻笑弯了腰。一切都是那么喜人,正是因为秋天的到来,才显得格外凉爽,正是因为庄家的丰收,才显示出农民的勤劳。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洋溢着笑脸,心中乐开了花。因为和谐是其本质,金黄成就了和谐之美,是一切造希望的源头。
谦让成就和谐,马路边,公交车上,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正靠在座位旁边,喧闹的车上,没有人在意这个孕妇,人们高谈着自己的生活多么幸运,多么辛福,却一直没有人在意这个孕妇,突然间,一个小男孩站了出来,阿姨,过来坐我的位子吧,站着很危险的,顿时车间鸦雀无声,小男孩将她搀扶到自己的位子上,显然小男孩感受到这个孕妇手心的汗水,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好好站着,保护自己的小孩。这是人们不知所措,我想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羞愧。一个人的能力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你没有一颗为他人考虑的心,那也是没用的。如果世界多一份谦让于理解,就多了一份和谐,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充满爱的力量。
和谐之美就在友善之中。友善如同阳光,洒满整个大地,心存一颗友善的心,你的生活将会多一条路,将会更加五彩缤纷、心存一颗友善的心,你将拥有一片乐土,一片森林、一片海洋,充满自由,充满宁静,充满辛福。如果你能友善对待人,友善对待事物,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社会也将会发展。
和谐之美就在尊敬之中。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同样也会还给你一个微笑,你给别人一个丑脸,同样别人也会还给你,与其不快乐,何不理性对待任何事物,尊敬事物,尊敬自然,尊敬值得的人。尊敬如同春天的和煦温暖、如同夏天烈日的激情活力、如同秋天的秋高气爽,如同冬天的宁静安详。常怀一颗尊敬他人的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社会将更加和谐。
谦让就是和谐、尊敬就是和谐、孝敬就是和谐一点一滴,生活中不缺少和谐之美,只是缺少守护和谐的人。
高一和谐作文600字4都说厦门是和谐社会,那么和谐在哪里呢?其实,和谐就在身边,在路上。
我是一棵屹立在路旁的凤凰树。啊!又是一个凉爽的早晨,早高峰的感觉迎面扑来。城市里喇叭声不响,但车流量可就大了。路上的车,一辆紧接着一辆疾驰而过;道上的人,一个紧挨着一个,步履匆匆。城市的早晨是如此繁忙!
不知道是谁在不经意间蹭了辆单车,霎那间,共享单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去,轰!一眨眼,便如一条长龙般卧倒了。我一下子呆住了,可在我还惊魂未定时,一双手已经伸向了倒下的单车。啊!那是一位小姑娘!她那柔弱的身躯扶起车来显得力不从心,在家里她显然是个小公主,此时,她却连洁白的连衣裙上沾了机油也毫不顾忌,一辆一辆地扶,一辆一辆地扶……
许多人都加入了扶车的队伍。只见一位老奶奶慢慢走近,扶着我的树干颤颤巍巍地蹲下,伸出了她那满是皱纹的手,一手握住车把,握得那么紧,手上的青筋都绷住了。老人家抓稳了车把努力地想要站起来,她一只脚跪着,一只脚用力向上撑,一次次地用尽全力,小腿上的青筋一次次地凸起。我真为她捏一把汗!终于,她站起来了,额头上的汗珠淌过了她笑弯了的眉毛。
卖早餐的阿姨顾不上摊子跑来了,许多学生也加入了其中,井然有序中满是和谐。“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会儿,大部分单车都立了起来,终于,最后一辆也挺起了腰。
欢声笑语中,人群散开了,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那些身影如此高大。透过我的枝叶,阳光撒下细碎的光影,树下的一辆辆单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朵朵火红的凤凰花已在我的枝头悄然绽放……
高一和谐作文600字5有人问我,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我彷徨,我疑惑。春风在窗外轻盈地飘飞,我推开了门。什么是和谐?我的背后,迎春花怒放。
蝶儿在春的灿烂中飞舞,宛如风的精灵,在花的世界里轻盈地跳跃。几个孩子欢笑着,奔跑着,在春晨的阳光下追逐着,嬉闹着。我在长椅上坐下,枝头的樱桃花在风中轻快的摆动。它是在笑呢!长空中一抹白纱,淡渺而悠闲,在暖阳的照耀下缓缓的移动。
蝶儿在孩子们间轻快地舞动,它是那样轻盈,又是那样绚丽。孩子们追逐着蝴蝶,从一片花田到另一片花田。阳光照耀着孩子们的身影,照得花儿们五彩斑斓。蝴蝶拍拍翅膀,轻盈地停在花儿上面。一个孩子轻悄悄地跑去,“啪”蝴蝶被扣在了掌心。我的心一紧。孩子迟疑了一下,向天空张开了手。蝴蝶抖了抖翅膀,向那灿烂而温暖的阳光飞去。我笑了——这就是和谐啊。
“喵——”一声猫叫,我的目光从杏花上转了过来。一只显然饿了几天,毛发都已失去了光泽的流浪猫卧在几丛花前,可怜地哀叫着。我向它走去,猫一下跳了起来,迅速地跑开了。我一走远,猫又卧在了那里。一朵杏花从树上落了下来,洒在了猫身上。柔和的阳光洒下,更照亮了它那瘦弱的样子。我心里一声叹息,这里,是春天的角落。
一、跨越时空,开放教学,广泛积累
“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广泛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并且只需轻轻一按,学生便可将自己喜欢的资料收集起来,减轻负担。
1.上网聊天,积累生活。
唐朝著名诗人陆游曾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活动范围小,生活经验少,但大家的经历加在一起就丰富了。
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让学生上网聊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活积累方法,学生之间聊天是无拘无束的,他们往往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学生留意收集聊天的话语,敏锐地发现有新意的思想内容,整理成文储存起来,就可以备作文时急用了。
2.下载资料,积累语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之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资料。这些丰富的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信息库,他们写作的时候,从自己的情感、喜好出发,从资源中提取、组合、加工,而后进行再创造,就可写出文章。
此外,还可从电脑网络中下载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文章、精彩片段、好词佳句,收集保存在文档中。日积月累,学生写作时信手拈来,根本不用怕写不好文章。
二、媒体诱导,激趣乐写,主动参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动”而“辞发”,只有使学生持续地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才会乐此不疲。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与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动听的音乐、五彩斑斓的画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耳悦”“心悦”,写作兴趣盎然。
如:指导学生写一次班队活动,先摄下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拔河比赛的情景。作文课伊始,把录像播放给学生看,伴随着比赛场上的呐喊声,那激烈的场面仿佛把学生又带回到活动,他们个个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录像播完,畅所欲言。由于学生有真情实感,个个作文兴致很高,有了积极性,自然乐于动笔,主动参与。
三、情景再现,相机指导,探究写法
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呈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观察,多处于无意注意状态下的观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难免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重现性、可控性,为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探究作文方法,提供便利。
1.指导观察,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是学生自能作文的重要素质。只有观之有法、察只有序,才能把文章写好。
如写班队活动――拔河比赛。学生看完录像后,先作文。随即教师针对文章缺乏条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点拨指导,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再观看录像,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抓住特点观察。比赛是紧张激烈的,有些细节稍纵即逝。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慢进、定格等功能,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运动员的动作、神态,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并边看边讨论。这样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逐渐提高观察能力。
2.范文引路,探究写法。
在自习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声像结合技术,教师再次播放配有“下水文”的录像,利用“下水文”帮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写好文章,使学生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跃,并指导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如作写景的文章,在指导学生观察仙女湖的美丽之后,重现配有《美丽的仙女湖》这篇文章的录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线或红色字体出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边看边思考,看完之后共同探究,归纳出“对比、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抒情、直接抒情”等写好文章的手法,为学生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好铺垫。
四、提供信息,开阔视野,自主选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他们周边的人、事、景、物拍摄下来,编辑储存起来,还可扫描、下载有关内容储存在一个文档里。在作文课上请学生自由打开这个文档,浏览材料之后,选择内容或得到启发,从而找好写作素材。这样不但能解决没内容写的问题,而且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自主选择材料的作文基本能力。
如写动物时,文档中存有几种动物(兔、猴、猫……)的生动真实图片,活动录像或动画设计,同时配有动物简单的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挑选,然后依照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作文。由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再也没有“无米下炊”的“巧妇”。而且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重播、定格等功能,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使用,使观察更仔细,内容更具体生动。
五、网上交流,合作探究,自能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是自能作文的关键。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集输入、编辑(排版、修改)、存储等功能于一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材料作文以其材料的深刻性、立意的多样性、审题的发散性、思维的创新性、表达的明确性日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查读写能力的优势,因而学生对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材料作文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这里着重谈谈材料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难、最重要的一关:审题立意。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确定材料的主旨,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揣测命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总体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揣摩好对象,品味好词句,把握作者隐含的思想倾向。对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与材料的类比点,这样才能准确地立意。《毁树容易种树难》以树喻人,《清源与活流》应明确“源”与“流”的关系,然后找类比点――国家的建设,治学,人际关系等,都有源与流的关系。同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自然现象,但暗寓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若以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中心,就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联想,对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这里的推理过程仍然离不开对材料总体的把握和驾驭。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就必须顾及各则材料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蕴涵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贝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涵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与命题便不成问题。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1)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3.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材料,学生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准确地把握材料所隐含的深刻哲理:从动物看人类,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独到。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对这则材料,如果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这都是肤浅的认识。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本质是山区贫困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团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
总之,激活创新思维,开启立意之门,学生在平时就应该努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断超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如此,才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去分析种种问题和现象,寻求新的突破,获得新颖独到的思想见解,“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实现文章立意的真正创新。赋予旧材料以新的内涵,选择时代气息较浓的材料体现新意,通过充实的内容来阐释高远的立意,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放飞思维,以真挚的情感来增强文章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