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

时间:2023-05-30 09:5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 紫菀;二氧化硫;滴定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3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the residues of sulfur dioxide.in Aster by base titration. Method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e the residues of sulfur dioxide in aster, the repeatability, linearity, etc. Factors, which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mount of good, y=1.4055x+0.0221, r2=0.9998. Recovery rate between the 92.16%~102.36% and reproduce well (RSD=2.8%,n=6),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2.5mg/kg.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accurate.

Keywords:aster;sulfur dioxide;titration

硫磺熏蒸中药材具有防虫、杀虫、防腐等作用,也是中药材有效的干燥方法之一[1-2]。部分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多会采用硫磺熏蒸作为售前的处理程序之一。研究表明,药材中二氧化硫过量残留不仅可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而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服用者咽喉疼痛、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起脑、心、肝、肺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疾病[3-4]。因此,2005年版《中国药典》取消了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法。但在药材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硫磺熏蒸现象屡禁不止,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的问题十分严重。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甘肃岷县“毒当归”事件。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附录中增加了蒸馏-碘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对《中国药典》收载的山药、牛膝、粉葛、甘遂、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等11味药材及其饮片品种项下增加“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为“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对其他中药材及饮片,在《中国药典》“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中增加“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的规定。2015版《中国药典》作为第一法,增加了蒸馏-酸滴定法。

紫苑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青苑、还魂草等,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祛痰的功效,主治气逆咳嗽、痰叶不利、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是临床常用的润肺祛痰止咳药[5]。在《中国药典》中未涉及到该品种的二氧化硫残留量,研究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附录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酸碱滴定法)及标准规定,以市售中药饮片紫菀作为试验样品,采用酸碱滴定法对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并探讨滴定法在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中应用优劣[6]。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Sartorius电子天平(精度十万分之一);两颈圆底烧瓶;2ml微量滴定管;25ml蓝线滴定管;竖式回流冷凝管;带刻度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

1.2 材料 紫菀(批号:20150310,购自广州清平药材市场);氢氧化钠滴定液经双人滴定配制(201525651)(F=1.013),标定浓度:0.1mol/L。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溶液配制 取无水亚硫酸钠约0.50236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0.05%EDTA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无水亚硫酸钠对照贮备液(浓度为10.0472mg/ml)。分别精密量取无水亚硫酸钠对照贮备液0.05、0.1、0.25、1、2、3ml,置10ml容量瓶中,加0.05%EDTA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Ⅰ~Ⅵ,静置,备用。

2.2 滴定方法 取粉碎并过二号筛的紫菀约10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5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将冷凝管的上端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0ml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在吸收液中加人3 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 L/min,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 )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腾1.5h后,停止加热。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s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2.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Ⅰ~Ⅵ各5ml置两颈圆底烧瓶中,按“2.2”的实验操作,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015mol/L)滴定,记录滴定体积,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记录滴定体积,以加入无水亚硫酸钠对照溶液的量(x)为横坐标,滴定体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4055X+0.0221,R2=0.9998。结果表明,无水亚硫酸钠浓度在0.05~3 mg/ml之间与其滴定体积线性关系良好。见表1、图1。

2.4 检测限和定量限 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根据二氧化硫最大残留量不得过150mg/g。本实验中,最低浓度为0.05mg/ml,此时折算出二氧化硫的的量为12.5mg/kg,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含量的十分之一,参照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相关文件与文献报道,该浓度为报告检测限的浓度,报告检测限的三倍,即37.5 mg/kg为本方法的定量限。

2.5 重复性试验 取紫菀细粉6份,每份约10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50ml,按“2.2”操作,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013mol/L)滴定,记录滴定体积,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计算二氧化硫残留量,RSD为2.8%,表明本实验方法的重复性良好。见表2。

2.6 准确度(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紫菀细粉6份,每份约5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无水亚硫酸钠溶液(浓度为1.00472mg/ml,相当于二氧化硫0.51033mg/ml)3ml,按“2.2”操作,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013mol/L)滴定,记录滴定体积,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回收率在92.16%~102.36%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3.8%,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3 讨论

酸碱滴定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特别是对于贫困边远欠发达地区,能作为有效方法对硫磺熏蒸进行监管。但实验室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他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时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缺陷。部分药材在蒸馏过程中容易起泡,如人参,因此建议在蒸馏时加入防泡剂,防止爆沸;部分品种有测定终点不明显的现象,如丹参。此外,在天麻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时,发现回收率非常低,平均回收率才60%左右,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所载方法,采用碱滴定法测定紫宛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检测所用仪器较为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对检验人员要求较低,可用于条件受限的偏远地区中药材加工存储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初步控制。

参考文献

[1] 单秀明,吴爱英,郭楠. 100批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考察[J]. 中国药师,2014:17(1):163-164.

[2]皮文霞,韦汉燕,蔡黎明,等. 滴定法及离子色谱法测定中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对比实验[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197-1199.

[3] 陆兔林,宁子碗,单鑫,等.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796-2800.

[4] 贾云龙,侯福才. 目前市场上山药中二氧化硫残留测定[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7):95.

[5] 侯海燕,陈立,董俊兴.紫莞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3):161-163.

第2篇

九年级化学导学提纲(第 课时)

第十单元课题一(1—4)

编制人:__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2、学会设计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学习重、难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课前导学

1 、 氢氧化钠(NaOH)

(1)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溶解时________

(2) 腐蚀性: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_____ _____ ______若不慎将碱液粘在皮肤上,应先用-_______冲洗,再涂上______溶液

(3) 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易吸收_____,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氢氧化钠可作为某些气体的______

(4) 用途:做化工原料,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油脂发生反应,在生活中用来除去_____

2 、 氢氧化钙[Ca(OH)2]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________,溶解性:______腐蚀性_____

(2)制法:由生石灰与水化合制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同时放出大量热

(3)俗名:______或________

(4)用途:做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

学习过程:

一、常见的碱

演示实验:

[实验10—6]

实验

观察氢氧化钠的色、态

将氢氧化钠放于表面皿上

将氢氧化钠溶于试管中

现象

分析

[实验10—7]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观察现象

现象

方程式

二、碱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课本第55页,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1)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_____色石蕊试液变_____,使_____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

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演示实验:

在烧瓶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端事先已绑好一个气球)的胶塞塞紧。当拔开胶寒迅速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塞紧振荡,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书写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分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要鉴别它们最好选( )

A 食盐 B蒸馏水 C蔗糖 D石蕊试液

(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 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画的。

实 验

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观察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观察

现象

化学方程式

(3)填表:

(4)实验设计:

1、我们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H2CO3

2、CO2与Ca(OH)2溶[文秘站:]液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

方案一: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振荡。现象

方案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

第3篇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漂白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一、前言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不仅应该从化学实验入门,更应该在化学实验中,理解、消化、升华化学知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实验,做过该实验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一致的认识: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对师生健康有一定影响,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②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制备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整套实验复杂,不易操作,且器皿较多难以携带。本文改进了传统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简化实验过程,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品红溶液,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选择便宜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尾气。

二、二氧化硫气体制备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首先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备过程,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也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制备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都在教室演示实验对师生健康有一定影响且仪器较多难以携带,本人就以上问题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以供实验教学参考。

在化学实验课上,二氧化硫制备的方法很多,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起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而且整个体系要密闭,防止二氧化硫气体溢出,而且有吸收处理二氧化硫气体的氢氧化钙溶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一般都是: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制气装置是用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硫是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二氧化硫漂白实验过程和现象

按图1所示,在异型管的A管里装入2mL品红溶液,在B管里装入0.5g的亚硫酸氢钠粉末。注射器内装入lmL 50%硫酸,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插入注射器和带气球的玻璃管和尾气导管,在D处夹子加紧乳胶管,将注射器内硫酸注入到B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球膨胀,振荡异型管,A管内品红逐渐褪色,气球变瘪,加热A管,红色逐渐恢复,气球再次膨胀,冷却后红色又褪去,最后加热A处,沸腾把体系含二氧化硫气体赶走到C处的氢氧化钙溶液吸收,防止二氧化硫直接排出,污染环境。

这套装置的有三个优点:

1. 整个实验在半密闭中进行,避免污染环境;

2. 用稀硫酸与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硫的量减少,有利于二氧化硫的充分吸收;

3. 增加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尾气,同时也可以起到缓冲体系反应压力增大情况,起到实验安全作用;

4. 药品试剂用量少,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便宜易得,节约成本,符合绿色化学实验。

四、结语

本装置经改进的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现象明显。利用SO2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可增大SO2与品红溶液的接触面积,使SO2气体被充分吸收,逸出的SO2被氢氧化钙液吸收。整个实验过程中,漂白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选择氢氧化钙溶液,节约成本,符合绿色化学。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凯祥. 高中化学硫及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装置改进的一点认

识[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3):113-116.

[2] 贝帮洪. 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改进[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21:26.

[3] 李升华.胡仕廷.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

2011,3:20.

[4] 张文华. 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改进[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23:38.

[5] 高晚霞,王曼丽. 二氧化硫漂白性质实验的改进[J]. 中学化学,

2005,2:22.

第4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61-01

学案导学是凭借教师编写的学习方案,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基本模式可分五步,即:设计学案,引学激欲;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揭示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讨规律;分层练习,差异发展。

一、学案导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意义

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即备教材和备学生,是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学案导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强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基于学案导学的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展示洛阳龙门石窟遭受酸雨侵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洛阳龙门石窟变成现在模样的原因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以加速对古建筑物的损害?第二,单质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自主预习,初探新知】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得出结论:龙门石窟成为现在模样,是由于酸雨的长期腐蚀,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汽车尾气排放、燃烧含硫的矿物质等都会加速对古建筑物的损害。硫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的黄色晶体。其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石中,二是以化合态的硫化物、硫酸盐形式存在。硫既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也可以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教师点拨,再提疑问】点拨: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是因为硫元素常见的价态有-2、0、+4、+6,处于0价的硫单质化合价不仅可以升高被氧化,还可以降低被还原,由此还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设问: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那么硫酸在大气中是怎么形成并腐蚀建筑物的呢?汽车尾气排放、含硫矿物的燃烧与酸雨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究,提出假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合作探究得知:汽车尾气排放及含硫矿物燃烧都可以产生一定量的SO2。空气中含有一定的H2O、O2、SO2,从酸雨的主要成分出发,学生对酸雨的形成有以下假设。假设一:SO2可以与H2O发生反应。假设二:SO2可以与O2发生反应。假设三:SO2可以与O2、H2O共同作用。

【实验验证,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图安装好实验仪器(图略),然后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现象尝试进行解释。

【层次指导,完成小结】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应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的考核。

【启发探究,抽样检查】教师问:第一,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为何先褪色?当再进行加热时为何又恢复红色?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学生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它与碱性的品红溶液发生可逆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学生2: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被二氧化硫漂白,加热后又变红,说明生成的物质不稳定;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教师评价,得出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能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但它与品红溶液发生的反应并不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品红溶液由红色到无色、再到红色的过程,不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后者进行了加热操作。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它与某种有色物质结合可以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但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所以,在此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是过量的,以充分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经过以上实验,可以对SO2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

【解决疑点,总结归纳】酸雨的形成是SO2、H2O、O2共同作用的结果;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升华课题,结束实验】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勇敢挑起保护环境的重担,为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而努力。

三、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案导学应用于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伟合.中小学学案导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1).

第5篇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它包含着反省、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得以改进和提高的情景过程。反思既有目的性,又带有研究性[1]。然而,反思不是最终目的,反思的目标在于超越。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许多学生在经历了课程知识的学习,乃至教师多次讲解后,对所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无法从本质上说明原理;特别是实验设计,许多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同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一错再错,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并非金科玉律,没有反思的过程,成功的几率可能永远都是零......显然,这些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灵体验,思维感应,反思能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此时,教师的引领作用,则彰显无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读导游 诱导反思

引读导游,是教师诱导学生进入反思的序曲。

[例1]: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给出的试剂和操作,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①滴加AgNO3溶液;②加水溶解;③过滤,取滤液;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⑤加稀硝酸;⑥与浓盐酸反应;⑦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⑧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根据学生作出的错误结论,我采用诱导反思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从概念、基本原理等进行阅读、理解、排查,然后对错误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对比、反思:氯酸根与氯离子的性质是否一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出正确的设计思路(④②③①⑤)。这样的引领,既诱导了学生对自己错误设计的反思,体验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氯酸钾与氯化钾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感知: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走进卤素的世界中。

2 指点关键教会反思

然而,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大都是由浅入深,由现象而本质地逐步深化的过程。人类的头脑会因为一个新思想而伸展,再也不会回到它原来的层面[2]。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其反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许多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惑:上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独自分析,不知道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抓关键问题,不会运用反思能力,在已有知识与新问题这一生长点之间建立联系。

如[例2]:针对一道学生反复出现错误的测试题进行反思:为什么许多同学在设计卤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对比实验中会一错再错?此时,教师的引领作用则主要是指点关键,教会学生如何去反思,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训练他们懂得如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教给他们学会引疑,反思的一般规律。如指点学生联想对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反思,教会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注意从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反应现象入手等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反思,关键是要知道自己的盲点,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成为反思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反思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过滤、萃取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实现目标的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训练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3鼓励求异深入反思

学会反思,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打开了心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例3]:已知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学生设计实验原理: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用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同时学会反思:如何知道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呢?为此,学生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并分别列出了二氧化硫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应具有的现象。

如图1:若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小试管中液面会上升。

如图2: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装有二氧化硫气体的烧瓶中,观察到水槽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

如图3:向左洗瓶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右边洗气瓶中无气泡冒出。

如图4:打开止水夹,挤压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可形成喷泉。

由此可见,通过鼓励求异,深入反思,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砥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打开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深入反思,让我们的学生感悟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体验从反思寻找线索分析判断归纳整理获得成功这一过程的快乐和感悟。

4 组织辩论援疑反思

当学生对问题的反思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时,教师可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援疑质理”,进而援疑反思,组织辨论,形成热烈的探求局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生的相互辨论,交流,探讨,让辨者据理力争,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帮助更多的学生捕捉学习的疑点,感悟自己的盲点,引发强烈的反思,并从中悟得真知,求得真经。

如[例4]: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新制的氯水,当滴加氯水到一定量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试分析溶液褪色的原因。对此,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辨论和反思。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新制的氯水中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份;新制的氯水中含有酸的成份,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因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溶液的红色褪去;新制的氯水中含有能使物质漂白的成份,它因具有漂白性而使红色褪去;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强氧化剂的成份,它因具有强氧化性而与红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红色褪去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溶液的红色褪去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时,每个观点队根据自己的推测与反思,纷纷提出各自的依据和做法。如:利用反滴法,在已经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氧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能恢复红色,则证明褪色是因中和反应而引起的;如果溶液不能恢复红色,则说明是因漂白作用的结果等。并将各成份以分解的形式一一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辩论和争议,许多学生明白了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成份:Cl2、HCl、H2O、H+、Cl-、ClO-、OH-等,这些不同的成份都有不同的性质,如强氧化性、酸性、漂白性等;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分析中,再反思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及时拾遗补缺。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反思不断感悟无限

学无止境则反思不断,这是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次反思所获得的感悟,都应该是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知识,是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标志。

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点,但恰恰又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没有反思,就不会有进步。反思可以在上课前,下课后,课堂上。也可以是作业、试卷、实验操作等等,反思越多,感悟越深。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能及时地,不断地反思、改进和修正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就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感悟无限的新知识、新视野、新空间。在师生这样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成为促进学生对问题发现、质疑、反思、讨论、尝试、体验的推进剂。

实践证明:反思能使一些本该教师讲的问题,变成学生探究的活动。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活力的实践。它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发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领悟,自我升华。在反思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反思,使学习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9.

第6篇

关键词:二氧化硫;酸性;还原性;漂白性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41–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背景分析

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与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休戚相关。酸性、还原性、漂白性是二氧化硫基本的和突出的化学性质。笔者构想从学生熟悉的空气质量指标切入,“走近”二氧化硫,“初识”二氧化硫,进而通过系列实验设计,系统、全面、深刻地揭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完整地构建二氧化硫性质的知识网络。以下是这一构想的教学实践。

2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初步体悟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和刺激性。

(2)通过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认识可逆反应;由亚硫酸的不完全电离和分步电离,理解二氧化硫水溶液中的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顺序。

(3)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性和对比性实验,认识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促进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3 教学过程

3.1 “走近”二氧化硫

[情境导入] 2011年12月19日~2011年12月29日“上海市空气质量日报”表格和变化图。(表、图略)

[教师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什么危害?

[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氧化硫有毒、有刺激性;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教师分析]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上升到空中,与水汽结合生成亚硫酸SO2+H2O= H2SO3,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

[问题讨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pH,得到下列数据:

采集到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师生总结] 亚硫酸是较弱的酸,不完全电离,而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后,溶液酸性增强,pH变小,当亚硫酸完全转化为硫酸后,pH保持恒定。

[师生归纳]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亚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2SO2+2H2O+O2=2H2SO4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走近”二氧化硫,“初识”二氧化硫,为后续深入探究作好铺垫。

3.2 二氧化硫的性质

3.2.1 物理性质

[呈现资料]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

3.2.2 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的酸性

[实验1] 将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约2 mL)中,观察现象。(溶液显红色)

[教师]写出S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H2O H2SO3;

H2SO3 HSO3-+H+,HSO3- SO32-+H+

[教师讲解] 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不稳定,同时分解为SO2和H2O,像这种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H2SO3作为二元弱酸,酸性主要取决于其第一步电离,第二步电离更加微弱。因此,SO2水溶液中,分子有:SO2、H2SO3、H2O;离子有:H+、HSO3-、SO32-、OH-(极少);且:H+>HSO3-> SO32->OH-(极少)

设计意图: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感悟并初步建立可逆反应概念。由亚硫酸的不完全电离和分步电离,理解溶液中的组成微粒和微粒大小顺序。

[实验2] 步骤及现象

[教师]写出以上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Ba(OH)2=BaSO3+H2O

SO2+Ba2++2OH-=BaSO3+H2O

BaSO3+2H+=Ba2++SO2+H2O

[教师强调]步骤②表明,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实验3] 步骤及现象

[教师设问]为什么步骤①中没有生成沉淀?

[学生回答]二氧化硫水溶液与氯化钡不反应。

[教师追问]如果二氧化硫水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钡,反应方程式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 SO2+H2O+BaCl2=BaSO3+2HCl

[教师强调]我们知道,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教师设问]为什么步骤②中出现了大量白色沉淀?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BaCl2=BaSO3+2NaCl

SO2+2OH-=SO32-+H2O

SO32-+Ba2+=BaSO3

[教师讲解]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亚硫酸根是亚硫酸第二步电离产生的,其浓度很低,不足以与钡离子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在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了大量的亚硫酸根,然后亚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

设计意图:实验2和实验3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和教师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感悟到亚硫酸根与钡离子浓度都足够大时,才能结合成亚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亚硫酸根浓度很低,加入碱后,可生成大量的亚硫酸根。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实验4] 步骤及现象

[教师设问] 为什么放置一定时间的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后出现了浑浊?生成了什么沉淀?

[学生思考、联想]二氧化硫水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有少部分被氧化生成了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教师]写出生成硫酸钡沉淀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2SO2+O2+2H2O=2H2SO4

2SO2+O2+2H2O=4H++2SO42-

SO42-+Ba2+=BaSO4

[教师设问]在实验室里,还有哪些氧化剂可能把二氧化硫水溶液氧化生成硫酸?

[学生思考、交流]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氯水、漂液……。

[实验5] 步骤及现象

[教师] 写出以上系列实验中二氧化硫水溶液被氧化生成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尝试]

5SO2+2H2O+2MnO4-=4H++5SO42-+2Mn2+

SO2+ClO-+H2O=SO42-+Cl-+2H+

SO2+H2O2=SO42-+2H+

SO2+X2+2H2O=4H++SO42-+2X-(X=Cl、Br、I)

SO2+2Fe3++2H2O=2Fe2++SO42-+4H+

[师生归纳]二氧化硫水溶液能被O2、KMnO4、NaClO、H2O2、Cl2、Br2、I2、FeCl3等很多氧化剂氧化为硫酸。

设计意图:实验4和实验3也是一组对比实验,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二氧化硫水溶液易被氧化,“暗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实验5进一步强化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同时丰富对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认识,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

(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在实验1里,将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品红也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若将几滴品红试液滴加到SO2水溶液中,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6]步骤及现象

[教师讲解]二氧化硫能与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能漂白品红。但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又恢复原来的红色。

[实验7]用胶头滴管将SO2水溶液逐滴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红色完全褪去。

[教师设问]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红色褪去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1)H2SO3中和NaOH,溶液呈中性;(2)SO2起漂白作用使酚酞褪色;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若又显红色,则是原因(1);若不再显红色,则是原因(2)。

[实验8]向实验7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显红色)。

[教师归纳]以上实验表明,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漂白但不能使显色后的石蕊和酚酞漂白。可见二氧化硫的漂白有很强的选择性。

[资料卡片]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辨等。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辨日久又变成黄色。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等。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商贩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图片呈现]葡萄酒标识“微量二氧化硫”作防腐剂;用硫磺“薰蒸”银耳。

设计意图:实验6揭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特点。实验7的探究和实验8的验证,同时与实验6也构成对比,旨在突出二氧化硫漂白的选择性。“资料卡片”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和全面的化学观。

[师生归纳] SO2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②具有还原性;③具有漂白性

4 评价反思

(1)本课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气体,使得实验操作变得简便易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性质不完全等同于二氧化硫的性质。但以二氧化硫水溶液为载体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还是合适的、科学的。

(3)重视通过实验手段感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突出实验的系列性、对比性和探究性,重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巩固、应用化学用语,是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特点。

(4)“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授,还应当引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1]本课正是努力践行这样的追求。

第7篇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第8篇

关键词: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中成;二氧化硫

中图分类号:S567.23+1;O61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12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34

Abstract: Sulfur dioxide residues in ten kind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ntaining Fritillaria thunbergii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first method of the general rule 2331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edition,Volume 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wo kind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rom two factories had excessive Sulfur dioxide,and the percent of pass was 86.7%.

Key word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ulphur dioxide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干燥鳞茎,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功效[1],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具有镇咳,祛痰,松弛平滑肌,镇痛抗炎,降压,活血化瘀,溶石,抗溃疡,止泻,抗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2-4]。浙贝母功效显著,被用在多种中成药中[5-7]。2013年,国家出台中药材、中药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强制性标准,并明令禁止用硫磺熏制浙贝母。然而受经济利益驱使,硫磺熏蒸浙贝母的情况在产区仍屡禁不止[8]。服用过量硫磺熏蒸的中药材或中成药,会损伤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9]。目前,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主要集中在中药材和饮片中[9-12],对可能含硫熏浙贝母的中成药鲜有关注。本试验对10种含浙贝母中成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BS124S型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JB-5B型磁力搅拌器(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PTHW 1 000 mL调温电热套(上海越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玻璃蒸馏装置;中成药均购买于药店;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纯化水。

1.2 方法

1.2.1 标准品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无水硫酸钠 0.138 6 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至刻度,即得。

1.2.2 NaOH滴定液的标定 配制NaOH滴定液(0.1 mol/L)。精密称取在105 ℃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612 8 g,加新沸放冷的水50 mL,振摇,使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为0.103 mol/L,加新沸放冷的水稀释制成NaOH滴定液(0.010 3 mol/L)。

1.2.3 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酸碱滴定法)测定[13]。取供试品粉末10 g,精密称定,置1 000 mL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80 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上端出口处连接的一橡胶导气管插入100 mL锥形部底部。锥形瓶内加入50 mL 3%H2O2作为吸收液。使用前,在吸收液中滴入3滴2.5 mg/mL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用NaOH(0.01 mol/L)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开通N2,调节气体流量至0.2 L/min;打开分液漏斗的下部活塞,使6 mol/L HCl溶液10 mL流入两颈圆底烧瓶,立即加热烧瓶内的溶液至沸,保持微沸1.5 h。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用NaOH(0.01 mol/L)滴定液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 s不退,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由下列公式计算。空白试验同上,以380 mL水作为空白样品进行测定,记录吸收液所消耗NaOH滴定液的体积,作为空白对照。

二氧化硫残留量=[(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体积-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体积)×氢氧化钠滴定液摩尔浓度×0.032×103]/供试品取样量

1.2.4 加样回收率试验 试验一共取15个厂家的10个品种中成药,照“1.2.3”测定方法检测二氧化硫含量。取厂家4生产的清肺抑火片粉末5 g,精密称定,共9份,分别精密加入6 mL(高浓度)、5 mL(中浓度)和4 mL(低浓度)标准品溶液,检测二氧化硫含量,计算回收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

15个厂家的10个品种中成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果见表1。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212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中二氧化硫限量(150 mg/kg)要求进行分析,其中13个厂家的10种中成药限量合格,2个厂家的2种中成药限量超标,合格率为86.7%。

2.2 加样回收率结果

取厂家4生产的清肺抑火片粉末5 g,精密称定,共9份,分别精密加入6 mL(高浓度),5 mL(中浓度)和4 mL(低浓度)标准品溶液,检测的二氧化硫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论

新鲜浙贝母不宜存储,最初的加工方法是用贝壳粉或石灰粉加工成“灰贝”。这种工艺的成本较高,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硫磺熏蒸浙贝母作为一种新兴的烘干技术,在贝农中逐渐推广。受需求和供给的影响,浙贝母的收购价往往有“大小年”之分[14],一直以来,贝农们都习惯将浙贝母贮存起来,等待价格高位时出售。因此,浙贝母的保存期越久,贝农就越有主动权。硫磺熏蒸浙贝母,就具备加工简单、成本低、品相好、易保存等诸多优点。

然而硫熏浙贝母中残留的硫不可避免的对人体会有一定毒副作用。随着对药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2013年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15],首次规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并指出其他中药材及其饮片(包括浙贝母)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 mg/kg,超限的中药材及饮片将以劣药论处,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并明令禁止用硫磺熏制浙贝母。目前,在浙贝母产区,推广实施烘干-切片制成无硫贝母片的工艺。然而少数贝农利益熏心,硫磺熏制浙贝母屡有发生。由于成本低、保存时间长,市场上硫熏浙贝母价格往往是无硫浙贝母的2/3。少数中药制药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采购硫熏浙贝母作为中成药的原料,将硫带入到了成品药中。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仍然缺乏成品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本试验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对15个厂家的10种含浙贝母中成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检测,合格率为86.7%,表明市场中含浙贝母中成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基本合格。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中收载有3种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分别是第一法(酸碱滴定法)、第二法(气相色谱法)、第三法(离子色谱法)。这3种方法均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其中后2种方法对仪器要求较高。一方面,期望可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尽快研发出药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便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亟待国家出台成品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相关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夏继成.常用中药浙贝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12(4):38.

[3] 王翰华,杨 岚.近20年浙贝母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及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3,23(10):1278-1280.

[4] 王云飞,顾政一倡,何承辉.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5,30(4):436-440.

[5] 徐凤梅,于美丽.儿咳宁合剂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房,2008, 19(24):1887-1888.

[6] 刘军玲,黄丽丹.乌贝颗粒质量控制研究[J].中成药,2011,33(9):1635-1637.

[7] 陈梅梅,苏金石,李 玲.浅析不同来源母类药材在中成药中的质量控制[J].世界中医药,2013,8(2):237-239.

[8] 康孟利,戴永峰,俞静芬.浙贝母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进展[J].2016(3):58-59.

[9] 陈才军,吴纤愫,许景景,等.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24):65-67.

[10] 毕文艳.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分析[J].中国药事,2015,29(7):712-717.

[11] 周建良,施 贝,罗 镭,等.离子色谱法测定浙贝母中二氧化硫残留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1):1025-1028.

[12] 杜伟锋,张焱新,张 浩,等.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浙贝母鲜切和硫熏加工饮片的快速鉴别[J].中药材,2014,37(12):2189-2191.

[1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第9篇

【关键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86-01

如果能将方程式记牢,很多感觉棘手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记忆方程式总出错,主要为记错生成物,或者配平有问题。有些方程式记不住。如果能经常分析与归纳,根据现象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所以,高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应该多角度的分析,提高能力。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其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的提高,笔者有以下的一些作法,比较奏效。

一、分类角度记忆方程式

从这些物质均能与哪些类型的物质反应记忆,并从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方程式,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得失电子守恒与观察法配平方程式,防止死记硬背记错方程式的计量数。

1.金属单质仅体现还原性,主要能和哪些类型物质反应?钠、镁、铝、铁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水、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盐。

(1)钠与水反应,根据现象记忆方程式的产物。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仅须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注意单质最后配平,对于钠来说,与化合物反应,只要记住这个反应,其它反应方程式的就可以记住了,因为与盐、碱的反应其实质就是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的二次反应。镁、铝、铁的还原性比钠弱,与水置换反应,需要的条件更高,铝与水很难反应,铁与水反应的产物,与钠不同,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通过横向比较去记忆方程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其中氧多,所以其与水等反应时,在氧化钠反应的基础上多放出氧气,观察法配平就可以,依旧是最后配平单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为盐,水解后溶液都显碱性,其能否与酸、碱、盐反应,就看其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其别注意二者的转化,主要就是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这即是考试的重点。

(2)铝及其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主要体现其两性,重点是体现其个性的方程式,即与强碱如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物都为偏铝酸钠。统一记忆就使得记忆效果增强。同时,铝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有单质参加,化合价升高,所以有化合价降低,要生成氢气,化学计量数为2、2、2、2、3。

(3)铁单质及其化合物,主要体现在变价,所以分别记忆强氧化剂与氧弱化剂。强有氯气、溴、硝酸、浓硫酸,弱有硫、碘单质、稀硫酸。铁的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均要注意其与什么种类的酸反应。若与非氧化性的酸:盐酸与稀硫酸反应,根据氧化物中的氧配平水中的氧。若发生氧化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非金属单质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体现氧化性。主要能和哪些类型物质反应?与金属单质、氧化物(水、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盐。

(1)氯气为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反应,变价金属都呈现高价态。硫为弱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反应都呈现低价态。氯气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那么氯气与碱反应,可以看成氯气与水反应后的物质的二次反应。这样就记住了产物。

(2)硫的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硫为重要物质,体现了酸性氧化物、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各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样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主要为氧化还原方程式,所以记清化合价升降对应的产物,用得失电子配平方程式。同时辅以一些记忆,如氯气与二氧化硫生成两强酸。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为价态归中的反应。这些重点方程式重点记忆,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通过书写方程式的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3)浓硫酸、浓稀硝酸均体现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氢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记忆与铜反应的方程式、浓硝酸见光分解的方程式、氨气与氧气催化氧化的方程式、氨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复分解反应,以复分解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其反应的情况。

以上方程式的复习都抓住每类物质的特点,再抓住每类物质的重要方程式要求记忆。同时要求学生从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来分析反应,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方程式

在学习金属单质时,都有还原性,还原性强弱如何呢?通过与各类物质反应的情况,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归纳,并且找到每种物质的特性。

学习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时,均有强氧化性,引导学生从与金属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得出这样的顺口溜,冷浓遇铁铝都钝化,浓遇金属生成二(二样化氮、二氧化硫),稀遇金属生成一(一氧化氮)。

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三、记忆方程式结合现象及其实验操作来发展想象力

第10篇

1.知识技能

(1)了解醇的定义,醇的分类,醇的命名。

(2)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醇的物理性质。

(3)通过乙醇的化学性质能推知醇类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思路,以及通过代表物推一类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醇的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周围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醇的物理性质的递变,化学性质的特点。

2.难点

醇物理性质递变的解释,及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断键情况。

三、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系统,自学阅读,问题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实验器材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有两个名句,我们看一下下句是什么?

1.借问酒家何处有。2.明月几时有。

[学生]1.牧童遥指杏花村。2.把酒问青天。

[教师]这两个名句都是关于酒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学生]乙醇。

[教师]乙醇属于醇类,从元素组成上看,和烃类有什么不同?

[学生]乙醇含有氧,烃类不含氧。

[教师]乙醇这种物质我们通常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那么什么叫烃的含氧衍生物呢?

(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概念),醇、酚、醛,羧酸和酯等都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我们本节课先研究一下醇。(介绍醇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中所学的醇与酚的区别。然后通过醇与酚的区分联系深化醇的定义),知道了什么是醇,那么它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

[学生]醇按所含羟基的数目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师]我们经常研究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醇可以看作烷烃基和一个羟基相连,所以它的通式可以写作CnH2n+1OH,也可以把氢加在一起写作CnH2n+2O,但是要注意CnH2n+2O这个通式可以代表醇也可以代表醚。

除了可以按照所含羟基数目来分外,醇还可以按照羟基所连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醇、脂环醇、芳香醇。

我们知道了醇的分类,醇是如何命名的呢?大家可以自学教材资料卡片上的内容。

总结:醇的沸点变化情况与烷烃类似,也是随分子里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教师]解释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的原因――醇分子间存在着氢键,以及氢键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一类有机物往往从它们的代表物入手,醇的代表物为乙醇,可以通过乙醇性质的学习推知醇类的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先复习回顾醇的结构。

总结:发生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醇中的OH和酸中的COOH之间发生了反应,OH中的氢和COOH中的羟基结合生成了水。

得出结论:醇能够跟羧酸发生反应。

通过强调乙醇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醚的反应条件,提出问题: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到170℃时生成什么呢?给出反应装置和溴水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生成的产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推测可能为乙烯、也可能为乙炔,还可能为无机化学中学过的二氧化硫。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硫呢?

[学生]可以先通过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看溶液是否褪色。

[教师]演示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仍然褪色。

[学生]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不为二氧化硫。

[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方法我们可以测出: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到170℃时生成了乙烯。给出反应物和产物,让学生分析断键情况和所属反应类型。

[学生]因为生成水和双键,所以应该是C―O键和连羟基的碳相邻碳上的C―H键的断裂。

总结: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2个氢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醛。

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1个氢的醇被催化氧化成酮。

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摇第一节?摇醇

一、醇的定义

二、醇的分类

三、醇的命名

四、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1.沸点

2.溶解度

五、醇的代表物――乙醇

1.乙醇的结构

2.醇的性质

(1)取代反应

①醇与活泼金属反应,②醇与酸反应,③醇与卤化氢的反应,④醇分子间脱水反应

(2)消去反应

(3)氧化反应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记忆;方法

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所占的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化学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又是化学计算应用的基础,而且它还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明语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各类知识便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正确书写始终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夯实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

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打牢基础,那么学生越往后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就越为困难,以至于到后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始终难以攻克,成为夹生饭。因为,利用化合价口诀,根价口诀正确书写化学式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夯实基础,让学生切实掌握,以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化学方程式时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依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方程式

1、磷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学生就可以知道磷和氧气反应后的产物是一种白烟,而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这样反应物和产物就记住了,在进行配平。

2、硫和氧气反应,这个实验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那么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硫,这样学生记记住了现象,又同时记住了反应物和产物。

3、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是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变为了浅绿色。红色的物质是铜,浅绿色的溶液是硫酸亚铁,这样产物就记住了。当然这个反应,用置换反应来记忆也是很简单的。

4、电解水的反应:可以连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的记忆,反应物都是配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只试管产生两种气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那么产物就是氢气和氧气,化学计量数比也是2:1。

三、据共同特点进行记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有三个:首先记住反应物的化学式,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这个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特别,都是分解反应,反应物都配2,都要制出氧气。那么从第一个开始,H2O2中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开始反应,那么H2O2和谁长得像呢?H2O,那么第一个产物就是水,这个反应要制什么呢?制O2,于是产物就都写出来,同时反应物已经配2,分解反应,后面就很好配平了。

第二个利用KClO3制氧气,条件是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产物的记忆方法,把“KCl/O3”分成两部分,前一半变成氯化钾,后一半变成了O2,再根据已经配平的反应物就可以配平了。第三个,高锰酸钾制氧气,让学生读出化学式,KMnO4,那么请同学们记住KMnO4(按字母读)加热后分解出K2MnO4,那么这个反应为什么没有加二氧化锰呢?因为它自己产生了二氧化锰,最后制出氧气,这样产物就都出来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对学生来讲记忆是比较困难的,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记忆的,把反应物分成三部分,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二氧化碳分子,前面有二氧化碳,后面容易出现碳酸根离子,那么先写出CO3,但是碳酸根是阴离子,需要得到阳离子,那么只有钙离子可以和它配对,于是得到了碳酸钙,也就是看见的浑浊物,还有氢氧根离子没有去处,于是变成了和它很像的水分子。同理推出2NaOH + CO2 = Na2CO3 + H2O,二氧化碳变成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结合阳离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钠离子需要两个,氢氧根离子还是变成水。

3、Ca(OH)2 + SO2 =CaSO3 + H2O

二氧化硫的反应教给学生去想二氧化碳,例如上面这个反应先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第二步,把C改成S就好了。同时练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依据反应类型进行记忆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在初中阶段特点比较显著,可以用现象,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巧记。

置换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C+B,如:Fe + CuSO4=FeSO4 + Cu简单的看,就是铁和铜交换了位置,再从现象上帮助学生理解,正二价的铜离子形成的溶液都是蓝色或蓝绿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正二价的亚铁离子形成溶液都是浅绿色(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铁表面析出的红色物质是因为生成了铜单质。

复分解反应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D=CB+AD,两端结合,中间结合,例如,HCl + NaOH = NaCl +H2O,两端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中间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这样就很容易记忆了。

还原反应的记忆,还原反应是一种夺氧的反应。

例如: H2+ CuO =Cu+H2O,还原剂要夺氧,氢气夺走了氧化铜的氧,变成了水,氧化铜被夺走了氧元素,变成了铜。

五、利用反应实质进行记忆并配平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那么让学生练习NaOH和H2SO4反应的书写,由于一个氢离子结合一个氢氧根离子生成一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氢氧化钠分子中只有一个氢氧根离子,而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离子,怎么办,学生可以得出给氢氧化钠配2,这样就是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反应得到两个水分子,再练习Fe(OH)3和H2SO4反应,学生很快可以得出需要六个氢氧根离子和六个氢离子反应得到六个水分子,这样就使得中和反应很容易配平并记忆。

2、碳酸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CO32-+2H+=H2O+CO2,例如:Na2CO3和HCl反应,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一个碳酸根离子肯定需要两个氢离子,所以HCl的前面肯定需要配2,得到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再如:Na2CO3和H2SO4反应,一个硫酸分子已经提供了两个氢离子,那么反应物就不用配了,已经平了。

3、碳酸氢盐和酸反应的实质是HCO3-+H+=H2O+CO2,例如:NaHCO3和H2SO4的反应,是一个碳酸氢根离子和两个氢离子的反应,那么根据1:1的关系,碳酸氢根离子就需要两个,于是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再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得到另一个产物硫酸钠。

六、熟读化学方程式的宏观读法

其实很多化学方程式,学生只要会读就能很容易掌握它的书写,当然需要有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在读出宏观物质的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例如,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这样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基本会读就会写,不失为是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教完后就让学生强记化学方程式,在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聪明的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效果非常差,甚至就像被单词句子一样,用字母数字从头背到尾,然后很快又忘记,完全不懂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如果老师没有在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上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或技巧,那么对于不少学生来讲,化学方程式无形的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反复记忆,却不牢固,甚至到后期学生对放弃记忆化学方程式,以至于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对学生来讲却很难,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实验设计;情境创设;转换法;对比法;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17

一、背景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著名化学界老前辈、化学史权威袁翰青说,学生不做实验是学不好化学的。戴安邦教授曾经指出:“搞化学实验,不管怎样增加,都不会过分。”这是他们在一生科学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断,同时也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催化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复习课中要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内容。学生科学探究中怎样进行实验设计以及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制约着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因素。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标内容的一级主题,它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到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科学探究属于方法性内容、程序性知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长期以来没有作为狭义的知识出现,教材中也没有以文本形式体现,只是大量的具体探究实例。对于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在目前的纸笔测试中也无法全面的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学生喜欢实验却缺乏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并借鉴学生平时反馈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开设了一节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的复习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要素,点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通过回归教材、总结归纳、尝试设计实验等环节层层深入,提炼出常用实验设计的方法,使科学探究的内容和方法明朗化、显现化。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1)从学生分组实验中不同实验装置类似实验原理出发,激疑进而展开猜想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要素。(2)分析归纳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再次认识教材中的许多实验设计。为此,笔者一方面借助于分组实验,动手实践的切身体验,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了解常用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实验设计;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自然、社会、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知识点的应用,努力折射出枯燥的实验设计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案例描述

1. 情景1

将班级学生分组,每六人一小组完成两个兴趣小实验。

实验1: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到锥形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2:将小气球内的液体注入到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3: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到集气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展示装置并描述装置发生的现象。

师:三套装置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它们的实验原理类似吗?

生:三套装置都是密闭的,由装置内压强减小引起装置中部分器材产生形变从而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师:哪些液体和气体能让装置产生这样的形变呢?

生:互相讨论后回答。(1)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2)水与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氯化氢气体;(3)水与氨气;(4)稀硫酸与氨气……

师:针对刚才老师的疑问,你们做出了猜想,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这就是一般进行科学探究的要素。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装置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知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你能通过老师的实验设计明白其中的设计原理吗?(教师分步演示实验。见图2)

师:演示实验1、2、3步,此时能证明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吗?

生:可以,先让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当反应不再进行时加入固体氢氧化钠,通过塑料瓶的变瘪程度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师:象这种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让隐性实验显现化。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可以归纳为转换法。

师:要证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我们除了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伴随的明显现象外,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呢?

生:检验是否有新的生成物。

师:演示实验4。

师:在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能否发生时,不要忘记紧扣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后续实验检验有新的生成物或检验反应物消失(减少)也是途径之一。

学以致用:提供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让学生根据信息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分组汇报、评价实验方案、演示实验。

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教材中哪些实验设计用到了转换法?实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生答:如分子运动看不见,可转换成可见的酚酞溶液的变红证明分子的运动,把微观粒子的运动宏观化。又如,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氧气的体积看不见也不易测量,可转换成水的体积进行观察,把间接的现象直观化。再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可转化成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然后再加稀盐酸至红色突然褪去,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等等。

2. 情景2

师:刚才同学们的分组实验中,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导致部分装置发生形变可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

生: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仅通过密闭装置压强减小无法判断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师:如何用这样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

生:将刚才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即可。

师:很好!对比法也是我们常用的实验设计法之一。设计对比实验时关键要弄清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分别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教材中哪些实验设计运用了这种方法?

生:互相讨论。

生答:⑴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⑵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⑶木炭、硫磺、铁丝等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⑷探究燃烧的条件;⑸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等等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比较典型的对比实验(见表3)。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引导纠错,深刻理解每个实验的目的及相同与不同的因素。

师:铁在潮湿的环境下会生锈,铜如果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是否也会生锈呢?

生:也会生锈,有铜绿生成。

学以致用:李明同学视力不好,戴了一副眼镜(铜制眼镜框),某日发现镜框上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学习知道,该物质是铜锈,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俗称铜绿)。

【提出问题】铜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假设猜想】根据铜绿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 、 、 共同作用的结果。 猜想的依据是 。

【设计与实验】

师:实物投影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科学探究不再茫然,对实验设计不再无助。实验设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现实生活和今后的学习中要针对不同实验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潜能挖掘出来,课堂才会有生命力。本节课通过分组实验步步设疑、创新实验设计激发思维、身边熟悉的变化层层剖析使得整节课上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方案。

思维是课堂生成的前提和内核,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不但可以是枯燥难解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更易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需要和探索新的未知知识。

1. 注重情境创设,助推学生的认知行为

教学情境的功能不只是导课。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都具有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的作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本节课选着学生分组实验“密闭容器中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情境,在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出现,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引入新课,激趣质疑;二是利用实验情境突出实验装置设计的巧妙性,引出了实验设计的方法――转换法;三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到另一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比法。一组兴趣实验的情境创设串起整节课的主干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形成感性认识,在剖析实验原理、归纳实验设计方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最终促进学生理性认知的发展。

2. 改进实验设计,彰显实验的方法功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科学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一个无明显现象的重要反应。从各类教参资料及近几年中考实验命题来看,设计该实验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或直接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笔者重新设计实验:在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倒入半瓶蒸馏水(在瓶口挂上装有片状氢氧化钠固体的塑料小药瓶)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倒置塑料瓶,让氢氧化钠与剩余的二氧化碳反应,观察现象;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将该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常见实验设计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认知难点。

优化整合的实验起到了构建新知、形成概念、运用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等多种功能。

3. 注重知识迁移,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将知识储存于大脑中,而是要将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双基”,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把科学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