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5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活英语教学法;中职英语;应用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53-01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来源于生活,最终也需要应用在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英语的“实用性”,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将英语与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课堂走进生活,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教学实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中职生的年龄特点主要是好奇心强而且模仿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制定最为适合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Job Hunting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求职申请表,随后让学生查找相关的项目,判断正误,并且回答相关问题,由此培养学生快速浏览信息的能力。在完成此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的语言完成真实的任务,随即完成一份求职表,如此便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职业所需的技能。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综合使用英语,体会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还能够通过任务来发展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时,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是枯燥地记忆单词,而是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当学生使用英语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时,就能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此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够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Travel时,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以澳大利亚的旅游宣传片来导入新课,此种导入形式较为直观,能够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在学习Going Shopping时,当学生掌握了与购物相关的语句后,教师可借助Powerpoint来展现一些生活中学生可能会光顾的地方,随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进行对话练习。如此便能够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用生活化语言,为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即采用学生喜爱的且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进行教学。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语言既属于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为学生编一段顺口溜:“你,他(她、它),我”谐音为“你打我”,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语言作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假如脱离了实际生活,就会失去生命力。语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感受文化,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例如,单词“like”的反义词有“unlike”“dislike”,两者的含义不同,一是“不像”,一个是“不喜欢”。此时怎样区分并记忆变成了困扰学生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联想记忆法,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否定前缀:“dis-与un-”,随后指出三个字母的前缀“dis-”正好对应三个汉字“不喜欢”,而两个字母前缀则正好对应“不想”,此种教学方法比强制性记忆效果好,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非常积极。
三、设计生活化课外作业,丰富课堂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学生收集的结果有关于饮料的:green tea,jasmine tea,mineralized water等,有关于路牌的:Hongmei Road,toll gate等,还有关于商标的ONLY,SAMSUNG等。如此便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英语同样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例如,手抄报或者使用相机来捕捉节日的氛围,使学生充分了解异国文化。在万圣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手抄报上写下万圣节的历史history,了解万圣节的活动trick or treat。还可在圣诞节时让学生在商场或者街道拍下关于圣诞节的主题照片,由此感受节日氛围。在开展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在过圣诞节时,就可让学生装饰班级上的圣诞树,挂上不同的礼物。每个同学都可为好朋友准备礼物,同时使用英语写祝福语,在圣诞晚会上互相赠送礼物,同时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此种活泼的氛围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目标也能够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英语是一种工具与媒介,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熟练的使用英语工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活化教学则能够将英语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生活英语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改善课堂氛围,使课堂与生活得以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文民.当前中专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2).
一、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还是比较传统地教授词汇、句型及文章,反复训练考试内容,而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导致英语教学的成效不高并且还是停留在应试的层面,忽略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让学生通过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来激发和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文化意识作了较为详细的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描述。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需要达到二级目标: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伦敦桥等。
7.了解英语国家重要的节假日。
三、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把它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旨在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促进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关于外语教学基础阶段如何导入文化内容,我国学者束定芳、庄智象提出三个基本原则: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这样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
2.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教师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英语课程标准》主张英语教学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适合性原则
所谓“适合”,主要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适合。教学内容的适合除了上面提到的实用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两个原则之外,还应考虑到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应选择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等。教学方法上的适合就是要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教师的讲解毕竟是有选择性和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应该成为学生课外文化内容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 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1.注释
即对教材中涉及文化特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一课中,我们教授的是英语国家人们的问候方式:在正式场合人们会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而在非正式场合则会说“Hello”或“Hi”。这就有别于中国人见面常常会问:“你吃了吗?”在英语国家,如果这样问,就会被对方误解为“我还没吃,来吧,我们一起去吃”或者“如果你也还没吃,那我请你去吃”等等,总之,就是有发出邀请之意。分别时,也有许多不同的道别方式。例如,在中国,主人送客人到楼下,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客人常常用“请留步”来表示友好。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就不会说“Go slowly”“Walk slowly”“Come again”“Stay here”,而是微笑,挥挥手或者简单地说一句“Goodbye”“See you later”“Take care”。这样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针对性强,适用于各类语言材料和教学的各个阶段,但一般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
2.比较
即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材料,通过对比去发现中外两种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到身势语或体态语时,相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在教授这个内容时,运用归类比较法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加以掌握。如下表所示:
Body Language(身势语)Meaning in China(在中国的含义)Meaning in the USA(在美国的含义)
touching one’s stomach(拍拍肚子)I’m full(我饱了)having a stomachache (肚子疼)
stamping one’s foot(跺脚)anger(生气); irritation(愤怒);frustration(挫败) impatience(不耐烦)
winking(使眼色)telling someone to keep silent(眼神警告,叫某人安静)flirting(调情)
staring(盯着看); gaping (张大口)curious(好奇); surprised(惊讶)thinking(思考) ; impolite(不礼貌的)
patting on the head (轻轻拍头)sudden realization(突然醒悟), thinking(思考)giving comfort(安慰), consolation(慰藉)
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文化积累,这对于培养和巩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3.融入
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向学生介绍异国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果选材得当,这些材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可以并行。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常会遇到文化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难以兼顾的问题。在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时,教师可以将此部分内容经过添加和整合,作为比较系统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传统生活有个整体的了解。可以将课文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①Public manners(公共场合礼仪);② Transportation(交通);③Table manners(餐桌礼仪);④Weddings(婚礼);⑤Taboos(忌讳)。然后再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和细化,让学生能在更加明了课文内容的同时,又开阔了眼界,而且还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
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英语教学导入文化内容极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用英语广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体育新闻等;每周或每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次英语经典电影、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纪录片等;以墙报形式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有计划地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名人轶事、故事笑话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来设置文化长廊,让学生办手抄报,或者进行名人轶事、故事的连载,有计划地在文化长廊或学习园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及其由来等。以圣诞节为例,教师在课外可如此进行文化教学活动:圣诞节来临之际,提前一个星期教学生唱一首与圣诞节有关的英文歌曲,如Merry Christmas;提前两三天让学生对教室及宿舍进行圣诞节的文化布置,如装饰圣诞树,挂彩灯,准备小小的圣诞礼物等;待到圣诞前夜,组织全体学生唱圣诞快乐歌,师生之间互道“Merry Christmas”,然后一起观看关于圣诞节的由来及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和美国)如何过圣诞节的视频,还可以观看有关圣诞节的动画片或电影;散场后,教师可以提示各位班干或宿舍舍长,晚上就寝前要辛苦一些,等宿舍其他成员入睡后,悄悄往同学的衣袋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礼物,给他们一个惊喜,如此一来,第二天大部分同学将会感到很快乐,并且又能亲身体验一番圣诞节的氛围。这比教师在课堂上作再多的解说和介绍都来得有效和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得多。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教师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内容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以上针对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谈了关于文化教学的四种方法,以确保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当然,文化教学仍需不断摸索和创新,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尽可能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民办高校;应用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转化体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可以描绘成一个四阶段的循环周期,包含有: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目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借助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主张英语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的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在于对语言学习情境的设计。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比较,体验式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对语言的实践运用。这一教学理念也正是目前西方教育学较为流行的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的具体体现。他们认为,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transmission),而是知识的处理(transaction)和转换(transformation)。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1)设置体验情景。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要事先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班级学生特点,为其设置合理的情景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完成这一环节。有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也共同参与。 (2)课堂体验情景设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前一环节的准备,让学生来共同参与,共同观看影音材料、图片和相关问题,并指导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所要注意的一节语言知识点,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好准备。 (3)通过语言综合能力运用检验体验。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只起到主持人和导演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小组竞赛、对话、练习、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和能参与。 这三个环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教师为指导”的理念。
三、体验式教学在民办高校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差异
据笔者调查,在民办高校里,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基础差,听不懂,这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英语课几乎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但经过观察,学生并不都是这样麻木,他们也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每逢运动会、圣诞晚会等活动中,他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而且成绩不错。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他们的这些元素,让英语课堂成为他们的另一个舞台,而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恰恰为他们打开了这一扇门。
(二)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
由于授课任务重,教师备课时不能依据学生学生实际情况。本着“重输入,轻输出”的思想,教师们为了按时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喜欢以自己讲解为主,只是督促学生作好笔记和课后作业,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去接受知识点,能否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的重点集中在语言知识点上,最终形成“满堂灌”的现象,有些学生似乎听得很入迷,笔记做得很认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另一些人则是忙于其他的功课甚至睡觉。
(三)教学配套设施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资金等问题,在教学配套设施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语音室的建设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说需求;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资料更新不及时,学生兴趣不大。
(四)课堂时间有限
一般课堂的90分钟,加上大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比较多,使每个学生得到语言实践运用的机会很少。并且,课堂内容多与课本内容有关,不能充分设计语言训练情境。
四、改进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择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软件
经过比较,《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就是一套体验式,立体化的教材,每个单元一个话题,配有丰富的听力材料,以及极具时尚的口语,还可以看视频。教师课上选择一些材料精听,留下口头或泛听作业由学生课后自己完成。因为材料一般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比如校园爱情,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很愿意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这无形中让学生加大了英语阅读量。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购买一些教学软件。比如《走遍美国》,它具有鲜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融入到真正的语言情境中。
(二)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
自主学习中心创设了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在人力物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学生可以共享优秀学习资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英语资源进行学习,也能够通过BBS分享英语学习心得和经验,从而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购买教师与学生在线辅导软件,让学生在线做模拟试卷,提交即可以得到分数。
(三)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在词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其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单词录音,让学生感知材料,后模仿其发音.其次,通过图片展示、游戏,编故事、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巩固单词的记忆。
在阅读课上,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应贯彻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的理念,以最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交际活动”为切入点,逐步扩展深化,使多种语言技能在同一主题下、多种交际环境中循环、深化、巩固、加强,充分体现学、练、会、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图片、影片等直观性材料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提问和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后以讨论,表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例如在《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里,有一个单元是关于圣诞节的,可以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文化知识,为活动的展开做准备。其次,通过播放歌曲Jingle Bell,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整个课堂都活跃了,有些学生甚至也唱起来了。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可以自然导入Christmas这一话题,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通过free talk ,分享如何庆祝这一节日,环环相扣将学生引入课本内容。再通过问题设置和任务安排,让学生感知、熟悉教材内容,最后设置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外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
英语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使学生掌握外语所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课内外结合,学生课上学了英语就要用,课上用,课下也用,这样才能养成运用英语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外创造英语环境,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
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它在方法和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英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这样,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选择使用:比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举行小型的英语竞赛活动。包括英语写作比赛、听力比赛、词汇比赛及演讲比赛等四项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反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改进英语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定期出英语天地栏目和黑板报、板报。让学生自办英文板报,可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锻炼,又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办手抄报,亦可出黑板报。所选材料,应是广大同学熟悉的,这样,学生看懂了,才有效果。每一学期力争出几期,不管手抄报还是黑板报,主题一定要突出,或配合教学,或迎接重大节日等,内容可含故事、谚语、谜语、名人小传、英文新闻、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等。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不长,但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已经有所体现。如何最大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值得所有英语教师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孔庆炎, 胡壮麟, 桂诗春, 贾国栋.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J]. 中国大学教育, 2003(8).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5).
[3] 李江. 大学英语教学的体验式视角[J]. 外国语文, 2009(10).
[4] 张金华, 叶磊.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6).
一、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感知更多的民俗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借助于已有的儿歌、童谣、故事等进行随机性的传授教育。例如元宵节前,有的教师就随机教幼儿学习一两首儿歌:“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而没有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学习。其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适合幼儿阶段采用和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内容、题材又非常有限。为此,根据元宵节习俗,我们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开展一系列更切合幼儿需要,感兴趣的“欢庆元宵”主题活动。1、园文环境:全园师生共同创设欢庆元宵环境布置,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例花灯展:收集众家长提供的花灯办花灯展;2、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龙和狮、灯龙……;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看各地元宵习俗;3、民俗体验:舞龙、舞狮:把幼儿制作的龙和狮并配上乐队选取幼儿组队在全园舞龙、舞狮欢庆元宵;吃汤圆庆元宵:为幼儿提供相关材料搓汤圆——吃汤圆;猜灯谜。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在主题教育的形式下,能让民俗活动更多地被幼儿感知,从而让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走进幼儿园、走入幼儿身边。
二、把民俗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我们不单在集体活动中传授相关儿歌、童谣、故事,并把有关的内容有机融入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还积极启发幼儿仿编儿歌、童谣。通过游戏、歌曲、儿歌、绘画、折纸、故事等各种活动方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了解掌握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漫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相关的习俗。例如春节:大班幼儿除了学习整合课程主题单元《红红的新年》,我们还在教学中渗透十二生肖的故事、儿歌。通过生动的动漫和生肖钟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和循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肖,还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属相、生日,并进行相关的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环境中渗透民俗教育。
各班根据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概念基础,制作、创设适合幼儿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环境,充分利用墙面环境,将班级走廊、墙面等充分利用起来,并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把收集到如相关的故事、儿歌、相关图片资料等以文字或绘画在墙面上张贴,使之生动化、具体化、多样化、情感化。除此之外,每个班级还为幼儿开辟了专门的墙面——亲子作品区,用来展示幼儿和家长收集到的相关物品资料、制作的作品。例春节临近:操场上大红灯笼合理地挂在绿化树上;植物角摆满应节的年花:、年桔、水仙花……;每班门口挂上师幼、亲子合作制作的各具特色的灯笼、鞭炮、窗花、贴上春联、吉祥语;亲子作品区:展示亲子合作制作的贺卡、窗花、吉祥语……;主题墙:春节习俗图片展、幼儿绘画作品——逛花街、看烟花……等等,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春节大花园,让民俗活动更多的被幼儿感知。除了空间环境的布置,我们的教师还积极营造文化环境:根据主题创设区域让幼儿在活动角区中去听故事、绘画、看有关的资料等,并为幼儿提供适合不同层次能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开展《红红的新年》主题单元时我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红纸及各种色纸、卡纸、大油性笔、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春联、窗花、鞭炮……;在益智区投放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幼儿排序、贴福字;在语言区投放故事《压岁钱的故事》、《初三老鼠取新娘》、《十二生肖的故事》……;在表演区投放师幼、亲子、生生合作制作的龙和狮子、花轿、红包进行表演……;通过听故事、手工、角色表演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十二生肖,学习与之相关的春节风俗:贴春联、拜年、派红包、说吉祥语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力拓展民俗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以主题形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还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民俗教育延伸到社区、到家庭。我们根据不同节日以不同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端午节:我们就开展了亲子同乐——包粽子活动;其次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去观看我们顺德水乡富有特色的扒龙舟;有机会带幼儿去吃龙船饭,让幼儿感受短午节吃粽子、扒龙舟、吃龙船饭等民间习俗;国庆节: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游览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富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举行亲子手抄报比赛……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关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相信很多幼儿园多多少少都有进行相关的探索、实践、研究,方法也层出不穷。不管怎样,在活动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教育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游戏中,科学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丰富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引进幼儿园,走到幼儿身边。通过整合、创新、分层后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有益于幼儿接受与感知民族教育民俗活动的多面性,利于幼儿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民族情感,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其次,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一概否认现代及外来的文化,要将民族文化同外来文化进行客观地分析和比较,对外来文化要持包容的态度,把现代文化及外来文化中合理因素纳入本民族文化教育活之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30-0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获取言语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发展智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性课程,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课题通过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利用,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调查
1. 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一方面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方便运用;另一方面摸透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状况,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研究小学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立论依据及理论基础。
2. 做好实验调查
首先要找准研究重点,选定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实验小学四(1)和四(2)班,共2个班级的学生。四(1)班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四(2)班为课题研究对照班。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课题组分别进行2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分别对四(1)和四(2)、(五)(1)和五(2)班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前期调查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学生反映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动机、策略、情境等隐性因素产生的隐性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情况。
后期调查是在课题研究过程即将结束时进行的,通过调查,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课堂现状,整理、收集数据,分析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策略、能力和发展的改变情况。通过分析两个学年度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英语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发现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发身边的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今后的语言习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讨课堂教学,相互听课、评课
我们采取“相互听课,集体评议”的方法。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研究内容上好实践课,向同组教师展示课题实施进程,其他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包括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书面评价为课题组积累一定的资料。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使组内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气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营造学习氛围,着力建设校园英语文化
1. 增加校园英语标牌、标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校园里增添了部分英语标牌、标示,走廊上挂放一些中英对照的名人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A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草地旁边写上“Keep off the grass,please!”(勿践踏草地),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学生随时可见,形成双语的视觉效果,更从思想品德教育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营造班级英语文化氛围
班级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主阵地。通过班级的英语标示、学习园地、英语角、黑板报、班级教室的布置和“Everyday English”“one new word a day,one sentence a week”等形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出英语板报是普遍的做法,板报的内容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可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如一些节日的小知识、外国的著名风景点介绍、谜语等。在班上的英语园地可根据年级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写一些与教材同步的练习、语法知识,也可以写一些复习词汇的有趣练习,如填字游戏、单词接龙等。
3.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
四、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题组动员学生挖掘身边的有用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寻找英语”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寻找商铺店名的英语,寻找广告中的英语;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电器、香烟、化妆品中的英语;学生走进课本书籍里,寻找数学中的英语,科学、音乐课中的英语……只要是对英语学习有用的都可找出来,看一看、认一认、学一学,也可以贡献出来,一起分享;在班上建立“阅读角”“学习角”,通过英语墙报或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学习方法、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刊登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童话、寓言、谜语、英语游戏等……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还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无处不在,学好英语用处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 合理利用课前5分钟,丰富小学生的英语知识
课题组教师专门为学生开辟了每周一次的课前5分钟语言表达时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题丰富,可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人情,可自主拓展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单词和句型,也可讲英文小故事,等等。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每天悉心地指导下不断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有用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开展英语展示活动,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为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课题组举行了“英语情景剧比赛”“英文手抄报比赛”“英文小书签设计比赛”等课外活动,开展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组织学生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小报。此外,课题组还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活动中,让英语走进生活,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真正体现了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六、潜心解读教材,挖掘文本内涵,打造有效课堂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即活化教材。实践证明,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PEP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有趣、富有新意,但部分教学内容应适当调整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当每个节日来临之际,教师总是尽量把与该节日相关的知识提前教学,让学生在深切地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对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充满了渴求。
另外,在现行教材的使用中,有个别单元涉及月份、星期的教学,若按正常的教学顺序,学生在一堂课输入所有的月份(或星期),根本无法吸收消化。因此,笔者将这些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加以渗透、铺垫,到五、六年级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熟能生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个体智慧的碰撞与梳理,同题异构
此种备课形式类似于沙龙性质,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想法,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然后进行资源整合,最得出自己的方案。同题异构是指由组内几个教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各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思路备课,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磨课。最后,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3.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巧用动态的生成性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
七、小主题研究,培养探究意识,展示综合运用风采
组织学生开展小主题研究、探究活动,拓展英语课程资源。开展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课内专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探究、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形成技能。
在组织形式上,小课题研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亲子的模式在家里完成。在课题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教师提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提出一些研究课题,然后教师进行汇总,最后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字母、单词(学校、教室、朋友、家庭、职业、农村、购物等)、语法(时间、颜色、数量、复数、三单形式、建议、请求、命令、介绍、描述等)、节日(妇女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中秋节、新年等)等项目的研究。小主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变接受型学习为发现型学习,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构建了“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师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情感教学,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地开展活动。创建人际、心理、文化方面的情境策略:以情感教学为纽带,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境体验为核心,调适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极大地开发了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光明.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3,(3).
[3]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