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写景作文

高中写景作文

时间:2023-05-30 09:5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写景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写景作文

第1篇

作文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一个题型。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长期以来,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成绩的提高。鉴于此,我们应实施高中作文课一体化教学。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高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笔者故意布置了一个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秋天几个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像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笔者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的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得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笔者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地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做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笔者曾做过追踪调查,笔者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三、让作文批改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中学生受生活实际和阅读范围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纯粹胡编乱造就会漏洞百出,所以学生作文选材多是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展开。笔者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师向笔者反映说某同学像有心事似的,一节课什么都没背进去,提问时一问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这答案竟让笔者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话题是“选择”,从文中显示出她收到了男生的一张纸条,正不知该如何选择呢。文笔极端细腻,心情异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甚至还求助月亮星星告诉她该如何选择。很显然,这是高中生常见的早恋现象,这种事不谈,学生很有可能走上弯路;面谈,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让其无地自容。于是笔者便借作文批改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的教育:“看得出来,文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一次痛苦的煎熬,别的不说,但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她睡不好觉,听不进课了,以后还能怎样?要知早熟的果子虽然好看,却是又酸又涩。我们是否应该帮她尽快走出青春的沼泽地?”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笔者发现“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着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笔者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

作文批改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王慧芳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 056500)

第2篇

【关键词】诗词鉴赏应对策略

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之一,但是在教学活动和试题解答过程中,师生都感到棘手。特别是对平时检测和高考考试题,有些学生往往感到茫然,难以应对,甚至放弃。那么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笔者就高考诗词鉴赏题的应对策略简述拙见。

一、诗词鉴赏试题的考查内容

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多种多样,前几年主要是以填空和判断为主,诸如填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诗词主旨”、“描写角度”、“诗眼”、“表现手法”或对名句名联思想意境、内容及情感的判断等。这样的试题,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的随意性、巧合性机率较大,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更不能体现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这几年对这类试题的改革,虽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随意性,但对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却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虽然考查内容较多,但考试时只有两小道题,且分值仅为8分,占全卷的5.3,占基础知识的8.8。所以许多学生宁肯在选择题和作文上下功夫,也不愿在这类题上费时间,细钻研,而丢失分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如地应对这类试题呢?

二、解题的步骤及方法

诗歌鉴赏题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式,而是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审美能力、联想想象、语言表述等诸多方面的文字再现,往往审题、思考、信息梳理、整合的时间要大于文字写作。思维和作答时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读懂题目

题目是一首诗词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对内容有统摄对理解有引导作用,特别是某个动词尤为重要,如“春夜喜雨”中的“喜”、“望天门山”中的“望”等。而词曲的标题,由词牌和题目两部分组成,这就要只顾题目,不管词牌,因为词牌只限定了字数和平仄、押韵,对内容没有多大限制。有的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就应把第一句作为题目,往往第一句则能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荡开一笔,引出全词的所述对象或所咏之物。

(二)了解作者生平际遇和艺术风格

“不平则鸣”是古代作家创作共同特征。凡是那些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四处漂泊、羁旅不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多人生慷慨悲凉,有个性桀骜不训,忧苍生生活艰辛,喜受宠春风得意.。因而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创作内容。特别是对唐宋一些大作家的人生沉浮应有了解和掌握,这样更可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另外作者的艺术风格也有必要了解,如李白的“飘逸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泊闲适”、苏轼的“雄浑失意”等。但并不是所有作家只拘泥于一种风格,也有其不同的一面,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豪放派风格。

(三)初步了解诗词的表层意思

“文贵在含蓄”,特别是古词以意境取胜,作者常常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蕴藏于所描写的景物当中,通过这些景物“意象”的连缀组合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言在此而意于彼。阅读鉴赏时只有把这些组合的意象加以适当的联想想象,设想诗人当时的处境心情,才能感悟他的思想情感。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作者通过柳树的神态、颜色、枝条、叶子、春风等一些意象描绘了初春风拂柳枝飘,叶绿风宜人的美景,但实际上是作者对春风到来的欣喜,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也可能是对一位如花似玉、楚楚动人的姑娘的描摹,是对自己春风得意狂喜心态的写照。

(四)通过诗词中议论及点明主旨的句子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从古诗词曲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常在诗中最后的议论句中,而这议论句即是文章主旨及中心思想所在。而前面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句则为文尾的中心起蓄势张本或衬托、铺垫作用。或渲染一种气氛,或描绘一种画面,都是为后面的主旨服务。中国古典诗词不同于外国诗歌,情感不外露,个性不张扬,讲究外舒而内敛,形神兼备,舒放得体,放得开而收得拢,常用比兴、双关、借代、衬托等表现手法,注重语言的简洁、凝练、集中,音韵的错落有致,和谐优美,因而在阅读鉴赏时学生应默声诵读,舒畅思维,抓住重点句子反复体味诗词主旨思想。

(五)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句子,分析情感所在、中心所指

诗词鉴赏题中诗歌多为律诗绝句,而律诗共四联八句,前四句以写景、叙事开始,后四句以抒情、议论结尾;绝句多以前两句写景、叙事见长,后两句以抒情寓理揭示中心、张显情感。只要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对诗的情感、中心的理解就可迎刃而解。

词的考查主要是小令和中调,长调由于内容庞杂,理解偏难,故很少出题,对词的理解,特别是在其组成上也同诗歌一样,上阙写景状物,下阙抒情议论,如的《沁园春・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更非做几道题便能学好,必须加强平时的阅读、思考、练笔,而诗词鉴赏尤为突出,因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积累,体会诗词的优美意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儿时开始背诵到高中对诗词的阅读分析评价,这不仅是知识量的积累,也是质的飞跃。但学生不注意积累,熟读后便忘记,更不能体会诗词中的优美意境,所以积累、总结、回味是非常必要的。

(二)多思考,领悟词语的准确运用

诗词是中国文学一朵鲜艳奇葩,是一颗璀璨明珠,以意境优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内容集中而为人所喜爱,尤以古人炼字故事吸引一代又一代人,而用词的准确则能表现写作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文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要多思考、领悟古诗用字的准确、意境的优美,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为学习、应试打下基础。

(三)多阅读,了解作者际遇、风格

凡是传世之作的作者,大都遭遇坎坷,阅历丰富,而他们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天的人们都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激发、激励、启迪后人。

第3篇

(一)教学现状。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普遍处于无序状态,高耗低效现象极其严重,且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与无序性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不如人愿,直至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现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分开编写。写作教材将高中的写作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小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第一阶段编排的序列为:感受与思考、想象与联想、再现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第二阶段编排的序列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其他各种文体(散文、诗歌等)。第三阶段编排的序列为: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很显然,教材编排是从写作的三个角度来体现其序列性的。但教材序列的不合理性也是显然的:第一,教材中三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的线性来进行的,而在写作实践中这三个序列不是线性发展的。尤其是第一、第三两个阶段的安排,各用一学期时间且是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分别从写作心理与写作过程来要求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和表达规律,其不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阶段目标难以达成。第二,写作教材内容与阅读教学内容错位。如第三册阅读教材是诗歌与散文,而写作教材却是两个单元的议论文。读与写相背离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形成的。第三,写作技巧的指导没有得到重视。这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写作技巧指导无本可依,进而盲目随意。目前作文教学较多地以高考为指挥棒,师生都急功近利,更使写作指导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建构过程,写作学习偏离了方向,甚至于在压题虚构上耗费精力,这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也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

二、重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构想

(一)目标定位

高中作文教学应遵循定向原则,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分目标,这些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部分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根据这两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可以理解为:

1.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并能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在真切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学会各种搜索写作素材的方法。

2.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文体,自如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如地运用写作技巧。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发现其中的本质。能辩证地思考,力争能创造性思考。

4.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自由地、有个性地表达,并且能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序列

1.高中作文教学四项目标分解内容及其序列:

(1)积累生活素材:观察与感受生活(观察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2)写作知识:第一,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他文体(散文、小小说、随笔、寓言故事等)。第二,章法技巧:立意、选材、思路、结构。

(3)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4)表达能力:表现、再现、文采。

2.各学期作文教学内容及序列:

(1)高一上学期:熟练驾驭记叙文文体;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正确地选材与立意;表达上恰当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序列安排:五次记叙文训练的内容:①了解观察生活的途径,训练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以写人为主,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人的技巧,力求写出人物的个性。②正确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训练学生思考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以叙事为主,力求叙事完整流畅。③熟练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叙述清晰流畅,描写绘声绘色,说明简明扼要,抒情议论能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揭示与升华作品的主题。④再现与表现做到能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⑤写出有个性的记叙文。重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初步训练创新思维。散文写作训练一次,训练目标为写景抒情,学会借景抒情,托物抒怀。

(2)高一下学期:训练记叙文和说明文。记叙文三次,说明文两次,创新作文一次。记叙文训练目标为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说明文的目标为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创新作文的目标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序列安排为:①训练记叙文,写出人的个性,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肖像、言行或细节,自如地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手段,写活人物。②训练记叙文,叙述出事件的波澜,学会运用悬念、倒叙、巧合等手段。③训练记叙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掌握开头、结尾与过渡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④训练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⑤训练说明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⑥创新作文训练,力求写出学生的个性。

(3)高二上学期:训练散文

四次,诗歌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学期目标为: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再现与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序列为:①散文,训练联想能力。运用各种联想方法,拓宽文章的思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②散文,训练想象能力,运用想象开拓思路,丰富表现内容,塑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③散文,训练形散神聚、开合收放的技巧。④散文,训练“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化理为事等构思技巧。⑤诗歌写作,训练选择典型意象用简洁且富有韵味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⑥个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

(4)高二下学期: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尝试小小说写作和寓言故事写作。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了解常见的作文题型及审题方法。写作训练六次。议论文三次,小小说、寓言故事各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序列为:①议论文,训练有理有据地说理。积累相应的事理论据和典型的事实论据。②议论文,训练有条有理地论证,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思路。③议论文,训练辩证地分析事物。④小小说,尝试选择恰当的角度虚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⑤尝试寓言写作,学会寓理于事。⑥话题作文,学会话题作文的审题,尝试以寓言故事言理。

(5)高三上学期:自如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文体,尝试札记、随笔和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掌握文章的修改,写升格作文。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训练八次,序列为:①记叙文,较为自如地运用写人叙事的技巧,力求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②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图画作文的题型。针对一幅漫画或一幅哲理性图画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训练联想或想象能力,条理清楚的说明能力,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说理能力。③散文,处理立意与选材、构思与结构的能力。④针对上次写作的散文进行修改,写作升级作文。训练作文修改能力。⑤札记、随笔写作,训练学生用这种写作方式提炼思想,积累素材。⑥尝试社会生活评论写作。⑦材料作文,区别材料作文与读后感、话题作文的不同,掌握这种题型的审题与写作方法。⑧个性写作。

(6)高三下学期: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应试能力。按照高考大纲中写作能力的要求,前五个学期的目标是基础等级,本学期则力求达到发展等级。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写作训练八次。①话题作文,训练审题、拟题以及文体选择。②话题作文的变化类型,训练此类作文的写法,在文体形式上尝试创新。有文采地表达。③训练图画作文,了解图画作文的不同形式及应试措施。④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准确审题,在内容上尝试创新。⑤训练续写与改写,训练想像能力与创造能力。⑥训练话题作文,重点训练辩证思维与有文采地表达。⑦升级作文,训练考场作文修改能力。⑧话题作文,训练结构艺术与语言艺术,讲究巧妙的开头与结尾及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

3.训练形式。

第4篇

一、寻找读写点,在模仿中起步

1.积词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胸有点墨”,才能下笔成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理解体会名家名篇遣词的准确、传神,因循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活学生内存,通过理解、重组、加工、记忆,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用词造句,联句成段。例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里描写颜色的词语很多:绛紫、银灰、血红……表现出晚霞的绚丽多姿。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就列举出很多。

2.炼句

在学生练习准确、通顺写一句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把句子写具体、生动。重点可放在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使语句更传神。例如:《西湖》一课中有许多比喻句,把这些语句还原成无修饰描摹的形式去读读比比,加深学生理解、体验。再结合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他快速地冲向终点。”让学生通过迁移、创造之后改成比喻句。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不仅加深了体验,还领悟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去写景状物会使文章更生动。

3.构段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叶圣陶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的文章语言规范,它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某些写作方法的基本规律。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通过多次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段落结构方式进行练习。段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的、有并列式、递进式构段的、有因果关系构段等的等。通过仿写,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二、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

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起学生写话的热情和创作的灵感。《金子》这篇课文关于彼得种花的过程只作了概括地介绍:“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抓住“全部精力”“培育”“美丽娇艳的鲜花”教者先启发学生想象“一天里,彼得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工作?遇到恶劣天气:骄阳似火、暴风骤雨……他会怎么做?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又是怎样的情景?”接着,让学生去补写彼得辛勤培育花苗的经过。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走进了彼得的花田边,默默地注视着彼得的一言一行,从而创造出溶入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

三、小练笔的注意点

1.注意练笔前准备

关于作文,鲁迅的经验是:“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随文练笔无疑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次数,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写作技能,提高了写作能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多“看”――充分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随文练笔很可能流于形式或成为优等生展示才干的平台,众多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并不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练笔前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准备。

2.提供丰富的练笔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展现自我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语言积累,生活体验、语言感悟力、语言表达能力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教师提供丰富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练笔,满足不同学生倾吐表达的需要,使他们在揣摩思考中内化文本,丰富积累,在“我手写我心”中品尝阅读和写话的快乐。

3.注重练笔后及时评改

小练笔虽然篇幅不长,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肯定和帮助。学生练习写话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读一读、看一看:(1)片段是否围绕一个方面来写;(2)自己所造的句子是不是准确地表达心中的意思,别人有没有听懂;(2)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写话态度,闪光的语言,独特的思考和感受等方面加以表扬,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第5篇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努力开发必要的农村语文教学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就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现和开辟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种途径,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具有长久不息的生命力;同时,还有要做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心人,沟通课内外,寻得语文教学资源中的花蜜度与学生,让他们品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获得终身语文能力。

一、小园香径多徘徊――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对教学资源有限的农村中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从选文来看,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除二十几篇当代名家之作,其它全是古代经典选文,充分体现其选文的经典性,选修教材更堪称篇篇经典。而这些经时间和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之作是思想和文学的精华,无论是孔孟的智慧明达,贾谊王勃的才思悠远,东坡的旷达明澈,亦或是屈原的爱国热忱,苏武的民族气节,稼轩的幽愤激烈,都让人得到文学的浸染和性灵的熏陶,使人不禁读其文想见其为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在教材这片小园的幽香处多徘徊、多探幽,多方面深尺度挖掘教材。上课时可以教材为触发点,激发学生的语文敏感度,比如:可按教材特点把教材分成美文、美思和美哲等主题进行课堂教学。

美文,即紧扣文章的语言美进行课堂品赏。教材中,诗词语言凝练蕴藉、韵律华美,而写景散文无论在语言和意境方面都是诗词的另一种诠释。教学这些体裁的教材时,要多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做到美文美读、美品,并能由此而生抒写美文的情思。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在品味了诸多诗词之后就组织了一次作文教学,课题是《妙用诗词,巧铸佳文》。让学生通过掌握古诗文的化用的技巧,将诗词意境诉诸文字。其中一个学生随堂写作片段是这样的“月似霰,残星几点,愁莲落红后,是谁,在孤影横飞过,抬眼看缺月疏桐?看惯大江淘尽千古英雄,看淡世事冷暖,苏子,伴着自己的清风朗月,在小人当道的世界里寻觅着可以保鲜自己灵魂的寂寞沙洲……”语段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中“月照华林皆似霰”句和《长安秋望》中“残星几点雁横塞”“红衣落尽渚莲愁”句以及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诗词的化用,营造了优美清寒的意境,形象细腻地写出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内心世界,可谓是绝佳的写作片段。至于教材中写景状物的美文,教学时可利用农村学生对优美自然景观独有的亲近感引起学生对教材的心音共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融情自然,引发对其山川风物的审美和思考。

美思和美哲,即那些充满着哲理和呈现出高尚情操的文学经典。《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教材里智者的高屋建瓴,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不屈者的幽愤自强,民族英雄的慷慨悲歌,无不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在教学文本时,应把德育渗透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如《兰亭集序》中作者高旷的宇宙情怀,《游褒禅山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以及《小狗包弟》中巴金老人严于自剖的勇气和度量等等,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谈自己的领悟和深思,并诉诸成文字。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的技能。”而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充分发挥教材这一资源对学生思想情操陶冶和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从而形成学生终身的语文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充分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观念的一种深刻的变革是:师生共学,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要让学生唱主角,变教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勤搜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自己的“勤”开创语文学习的新幽径。我在对学生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1.教师要倡导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如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或举办辩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审视辩证能力,通过课前课后上阅读、网页浏览搜集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度,另外,可通过排话剧、诗歌朗诵、出黑板报和手抄报、班级征文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养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由此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兴趣和参与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2.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判断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不光要看教师的讲解如何精彩,分析如何精辟,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学形式,要投下思考之石,去荡开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有效地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如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时,就设问:“此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下荷塘的景色,你觉得他写得精妙吗?说说你的理由。”一石抛下,课堂顿生涟漪。许多学生都回答说很美,理由大多都说因为月下荷塘这一意境很美,另外还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很有想象力。我又抛下几个石头:“是不是只要用了比喻句,文章就会很美呢?这段中的比喻句设喻效果怎样?如果让你另写几个比喻句,你会怎样写?”几石落下,课堂开始涟漪迭起了:有学生说,荷本是很高洁的意象,把荷叶荷花比“的裙”和“刚出浴的美人”似乎“那个了点”(全班哄堂大笑),也有学生说,那一连串的比喻光,肯定他们对语言的品析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另写一段“荷塘月色”。当然很多学生依然觉得此段意境优美,教学时不可厚此薄彼,只有肯定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热情。

另外,教学时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教师在学生出错时简单说声“回答错了,请坐下”,可能会使学生倍觉尴尬,乍一看很美,仔细品味又觉得表现了似乎不够,缺了点什么似的。我马上抓住学生思维的闪甚至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若教师在在教学时能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快速做出判断,调整教学思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的延伸,就可将错误变成新的教学起点,继续引领学生作更深的学习探究。如我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让学生解释“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中的“而”字时,学生错答成“表转折,‘却’”。其他学生大呼“错了,是表示假设!”此学生随即便面露惭色。我当时就说“这个同学提醒了我们‘而’这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大家可以借他给我们的提醒回顾和总结一下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吗?”这样便不仅避免了学生的尴尬,给予学生在课堂上有不怕犯错的勇气,同时也变课堂的错误资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如一泓清澈的泉水,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他山之石可攻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既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那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最亲切最熟悉的课外资源就是农村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故乡是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通常也成为一个人灵魂永远的栖息地,在很多大家的作品中不断地被抒写。无论是鲁迅先生笔下先是清新美丽而后又荒凉萧瑟的“鲁镇”,亦或是沈从文故事中那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还是戴望舒诗歌里那凄美幽深、朦胧静谧的“雨巷”,那些“故乡”最后都成为文学大师笔下某一个美丽而奇幻的梦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农村高中学生的视野里,乡村的简单景物:青山、碧水、远村、近树、雨中的石板桥、金光闪耀的油菜花、风里涌起的层层稻浪……不独仅仅是他们视觉上的形象,而更应成为他们文学审美心理中深深烙下的意境画,成为写作中可以撷取的素材。

另外,农村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打开,如大到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的民族节日,小到地方特色节日,如以李白为文化精魂的诗歌节,以园艺为特色的桃花节,以商品交易为目的的乡镇展销会等,这些素材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学生内在的情感体悟融会起来,不独成为写作的素材,也成为他们对乡土审美意识的一部分。

然而,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农村学生也不可与世隔绝,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世界,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怀。一旦学生懂得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指点时事,针砭时弊。他们就不独拥有了审视世界的思维和眼光,也无意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边缘,开阔了语文思维的空间。这恰恰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要求。

当然,如若语文教学资源是一片大海,作为一名经验不足的乡村语文教师,我目前所能开发的教学资源可能只是一条清清泉流。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完善,才能有更清晰的眼光去发现和利用更多的语文资源,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美妙天地,正如那渺小但孜孜不倦的蜜蜂,辛苦觅得花蜜只为学子的甘甜……因为,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王荣生 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6篇

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出现“求知欲”,形成主观努力,那么写作的厌恶心理、惰性心理、应付心理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理解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请学习好的学生谈“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的心得体会,请已考上重点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作文与中招”、“作文与学业”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感物才能动情,我们教作文,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走走,引导他们观察,这并不是想到生活中去猎奇,而是要看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留神各种事情,寻找作文的源头。

阳春三月,走向田间,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怎样描写油菜花景色呢?我先教给学生方法:(1)要仔细观察,把握好景物的特征。每一处景物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有可能显出特色,才可能逼真。(2)要绘声绘色,展示具体景物。任何景物都是有形的,都是由一定的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写景时要把这些内容描摹出来,才能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3)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和写作时的心情及情绪不同,表现在笔下的景色也会迥然相异。(4)表达要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要富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然后带学生去具体观察,形成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个性朴实。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粗壮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的外貌极是平凡。它们虽然平凡,但它们拥有自己的精彩。它们这样努力开放,为的就是结出黝黑的菜籽,让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想到这,我对油菜花们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喜爱又多了一分。家乡的油菜花啊,你们尽情地开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走在大路上,见一青年赶着一辆满载田粪的牛车上坡,跟在车后的一位老农大声喊:“稍歇一下,上坡吆喝着点,车到半坡可停不得。”我向学生讲,你们看,这牛车上坡的事中就包含着一条哲理,那老农的话,很值得深思,车上坡时要一鼓作气,不可在半坡停顿。我们的工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车到半坡停不得》,一个多有意思的题目呀!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家乡四时景色而言,大自然及时装点江山。比如春暖花开,黄土坡上的星星小花,点缀着古韩大地的厚重;夏日炎炎,“柳树园”杨柳依依,坚定地守卫着身边的“运粮河”;秋色浓翠,柿子树上的盏盏红灯,牵引着人们的梦想;冬寒雪飘,大地银装素裹,这里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去年冬天下了场少见的大雪,我先领学生去欣赏雪景,继而向学生介绍前人诗文中有关雪景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它的景色,应当想到它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兴致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写雪景,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一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彤云密布了天空,树梢一动不动,寒气不像以前那样彻骨,冥冥中有几丝暖气上升。不一会,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了。它似仙女,步履轻盈,姿态舒展,带点神秘,带点欢悦,慢悠悠的飞下来。不知何时起了风,越来越大。雪花失去原本优雅的美姿,随风狂舞起来,像条条挥动的鞭梢,甩在脸上,有点疼。雪花们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没头没脑地回旋翻飞,搅得天地白茫茫一片。原本错落有致的柳枝,全歪斜着身姿,幻影般隐隐现现,发出“呜呜”的尖啸;远处绵延的山峰,仿佛被夸娥子突然背走,踪迹全无。这情势,让我想起了“眩昏柳眼、勒定梅腮”,想起了“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飞雪落满梁王苑”……读此文段,使人有身处其境的感受。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指导他们写作,像参观完韩城西关清真寺后,有个同学就对寺院环境作了这样的描写:走进寺院,一股洁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正是阳春三月,院中的花草树木绽放吐蕊,生机盎然。尤其是院子里正中的那株紫瑾花,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奇丽无比,浓艳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满了枝头,细巧的花瓣紧紧地抱成一团,连成一串。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小蜜蜂不停地飞舞、赞叹。花枝顶端刚刚萌出的三两片嫩叶,在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胭脂般的色泽。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神清气爽。正是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也深了。

3. 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作文养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循序渐进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感物之情,既直接来自生活,也间接来自书本。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对优秀文章有一中渴望,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渴”,千方百计给他们“解渴”。竭力推荐,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的作者撰写文章时,总是先明确写作意图,然后根据写作意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文章主旨准确、鲜明、生动地加以表现,做到情文并茂,以收到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后,自然就会模仿其笔法进行作文。《孔乙己》中有两段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读了这两段文字,向学生讲明: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又可分为:生理特征,境遇造成的特征,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征。后两点是主要的。写人物外貌的目的是反映其内心。根据这个意思拟出题目,做外貌描写练习,一个住校生生在《父爱无言》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那天非常冷,阴冷的风在低吼。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当公共汽车缓缓驶向村边路口时,我看见了一个人,凛冽的风中,那人紧裹着大衣,双手抱在胸前,不住地颤抖,可狂风还是掀翻了他的衣角。啊,是父亲!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是一片片刺眼的白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好像一堆干枯的杂草。

车停在了路口,我快步走下来,显然,父亲看见了我,他不在用手使劲紧裹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旧大衣彻底被风俘虏了,像一件大斗篷,他丝毫没有在意,只是微笑着向我奔来。

本片段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刻化了一位朴实的父亲,细腻的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又如学过《核舟记》,可写《我的布娃娃》、《我的工艺品》,讲过《中国石拱桥》,命题《家乡的桥》,学习按顺序记事状物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模仿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作文中去灵活运用。

4. 教师以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温暖学生,提高学生写好

第7篇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计划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一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基础知识和积累和阅读本事的提高相结合,注重鉴赏水平和表达本事的提高,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早自习和课间时间。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

(七)进取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安排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团体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强化教学教研意识,进取承担课题研究及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撰写学科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教研本事。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高考的最新信息。

(八)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及教研活动。2015年1月上旬组织举办高一学生“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观看钢笔字规范书写视频,强化学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成立语文学习相关的兴趣小组及社团。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二

新的学期,新任务,为了使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更上一层,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的大门,一下子比较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尤其是不少学生还保留了许多从幼儿园带来的不良习气,如课间纪律差,上课比较自由,还未懂得小学学习的一些常规要求。同时,由于他们来自各个不一样的幼儿园,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抓好常规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虽说都上过幼儿园,理解过必须的教育教学,但有的不够规范,异常是拼音和写字方面,需要进行纠正和辅导。此外,此刻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个性强又怕困难。我们应当加以正确引导,多加锻炼,帮忙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接轨新课程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忙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资料上有必须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本事。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资料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资料。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进取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我的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所以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所以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忙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简便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景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构成的初步的识字本事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我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进取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齐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经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进取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供给能够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构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本事的培养,除了经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靠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经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本事。

教师教学计划报告三

一、指导思想:

以__市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教学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课程纲要指导教研教学,反思和总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构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质量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1.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继续以课改为中心,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

3.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白板技术辅助教学。

4.加强理论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5.进取开展反思型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本事。

三、教学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纲要》等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进取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取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做好理论笔记,对学习心得、体会能及时小结,能联系实际进取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将教学、学习、研究融为一体。

2.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进取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必须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构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本事,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落实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和“常规资料”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让教师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

1.有效地组织好教研组常规教学,抓实业务学习、建立“个人初备——团体研究——个性发挥”的团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等教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团体的智慧来促进自我的教学。在各年级的备课中,做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严格按照我组制定的“英语作业批改要求”。在作业布置中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全局观”,不是教几年级就只管这个年级,而是要进取参与到新教材的学习与探讨中,做到年级之间知识的整合与链接。

4.防止分化现象,进取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课题。部分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些薄弱群体,并采取有效措施,如做好辅差教学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其次,改善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1)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本事,经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英语教学。(2)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任务型的活动能够适当渗透其中。(3)课堂教学中采用团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进取情感体验。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1.教研组长要做好对本组教师教学常规的指导、督查教学,带领本组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研,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经过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教研组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组的管理本事,以促进英语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2.注重发挥“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常规,并加强检查督促,经过说课、听课、评课、团体备课、教材分析等活动,让新教师过好课标关和教材关,尽快明确备课、上课的基本规范,适应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以各项团队活动为平台,增强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研究本事和团队精神。

(四)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学科建设

1.继续提高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我们英语教师要正确应对此刻的英语教学实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早自习和课外辅导时间。一些家长对英语教学要求还不甚了解,我们要多与家长联系,经过《告家长书》或家长会等一些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引导和督促作用。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六年级)。如果中、小学对英语教学互不了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脱节或重复,使学生造成畏惧或厌倦的心理,以致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中小学之间有必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互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