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需求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酒店中,培训需求分析是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之一:员工培训与开发当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在进行酒店培训规划设计中通常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酒店员工培训需求分析;(2)明确酒店员工培训目标;(3)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4)培训预算确定;(5)培训实施;(6)培训效果评估。所谓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活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既取决于酒店客观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又与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的主观意愿与决策水平息息相关。
2传统高星级酒店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2.1根据酒店近期和中期的发展战略确定培训需求。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其自身有着产品更新换代快和受市场其他因素影响显著的特点。因此,酒店培训经理在确定培训需求时,必须将酒店短期和中期的发展战略考虑其中。例如:我国某海岛城市中A酒店的中期发展战略是利用现有营销资源,积极开拓俄罗斯和韩国的团体游客市场,在这样的战略发展背景下,培训需求也相应围绕这一大的战略发展背景进行展开。于是将酒店员工的培训需求确定为“酒店韩语和俄语服务技能”。2.2根据酒店的人才储备计划确定培训需求。酒店年度的人才储备计划是与培训需求分析联系最为紧密的因素之一。一家运营良好的酒店应该有能力处理好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储备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酒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正常运转,人力资源部会提前在酒店内部保持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储备是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人才储备计划中的员工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培训需求。例如:从事基层技能岗位的员工,一旦被纳入酒店管理岗位的人才储备计划中,就会产生管理技能的培训需求。2.3根据酒店所在地政府和协会要求确定培训需求。无论酒店管理公司是跨国的还是本地的,只要是酒店建在当地市场,每一家酒店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协会的制约与管理。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和协会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特定资格证以后持证上岗。2.4根据运营部门实际运营情况确定培训需求。培训是改善酒店各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客人满意度的有效方法。酒店的各个部门在运营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会出现服务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发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不仅会伤害到酒店的品牌标准,还会而影响客人的满意度,最终导致酒店无法完成运营指标。针对这一类型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往往能够帮助培训经理发现潜在的关键培训点。
3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的利与弊
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1)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让培训产生很明显的效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组织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满足酒店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维持酒店能持续为客人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同时减少酒店对于外部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酒店的外部招聘压力。(2)根据劳动分工的不同来确定各工种的培训需求,使得每个岗位的员工的职责和责任都非常明晰。即:员工只需要为自己所处岗位的工作内容负责,相应的也只需要参加与自身所应具备的岗位技能相关的培训。同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根植于传统组织理论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忽略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将员工的需求与酒店的需求割裂开来。例如:如果按照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来确定酒店培训需求,一名餐饮部的普通员工将只会被安排参加一系列的餐饮技能型培训,如果这名员工产生了想参加领班级别的管理类型培训的需求,这种需求极有可能不被考虑,因为这与该员工目前的岗位分工无关。
4酒店培训效果评估的四层次模型
1959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柯克帕特里克提出了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成为培训评估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他提出了从反应、学习、行为与结果四个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第一级评估目标往往包括对培训项目的肯定式意见反馈和既定计划的完成情况;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行为评估是第三级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评估是第四级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并与培训前进行对照,判断培训成果的转化情况。
5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
所谓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是要充分利用上文所提到的这四级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和评估数据,将他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技术,从而实现将员工的需求与酒店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分析的目的。从而使高星级酒店的培训需求分析更加准确、有效和全面。5.1利用反应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将自上而下的需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相结合。传统的需求分析多为自上而下的,即根据酒店管理集团的战略发展,组织架构发展来考虑下一年度的整个培训计划和需求。但是这中间忽略了酒店中最小单元———员工的基本诉求。不同的员工对于培训的需求不同。通过反应层培训效果评估,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员工的不同诉求。反应层评估的目的是在课程刚结束的时候,用来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反应层评估集中体现了员工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者,培训场地的观点与看法。例如:如果反应层培训效果评估显示员工对于某项培训内容的培训师普遍反应培训方式不够活泼和生动,那么在接下来的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从被培训员工出发,自下而上的确定培训需求。5.2利用学习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企业文化的培训效果应该定期进行学习型评估。在确定这类培训的培训需求时,现在一些酒店的做法是人力资源部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安排企业文化培训,人力资源部仅仅需要确定出每个部门需要指派多少人参加,但并不具体指定由具体哪位员工参加。这种方式虽然较容易协调好部门运营与参加培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却极其有可能造成下面这种情况:对企业文化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员工,由于时间刚好吻合或者仅仅是因为领导安排,而被安排来参加培训。而真正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的员工,由于培训时间和运营时间的冲突,造成这类型员工成为培训的漏网之鱼。5.3利用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行为层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在于能够在通过对于员工工作操作标准化的度量与打分,并逐一对每位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前后的操作比对中,反映出哪些工作行为的缺失是由于培训的欠缺造成的,而哪些是由于态度或员工心态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对于员工来说,行为的缺失是由于态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在进行培训需求决策的时候,就不应该单纯的定为多增加几场培训这么简单,因为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再多的培训也是无效的,反而会助长员工的抵触心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利用对行为评估结果的分析,我们能对看似相同的行为结果做出不同的需求预测、分析与处理。5.4利用结果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评估能够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并与培训前进行对照,显现出培训成果的转化情况。结果评估是最能说明培训效果的评估方式,从而减少因为培训经理按照自己的感性认知来确定培训需求而给酒店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6总结
培训需求分析是高星级酒店培训工作开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与高星级酒店常规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使培训需求的分析更加精准、有效。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分析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这项工作留待日后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德成.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6):9-14.
[2]陈小华.组织理论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J].甘肃农业,2009(9):22.
[3]初娜.高星级酒店管理类培训效果评估的模型构建[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摘要:生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但对生态服务需求则研究甚少。生态服务需求是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消费性生态服务按照层次和水平可以区分为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分别分析了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需求逻辑。
关键词 :必需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奢侈品性生态服务需求
当今,人们的生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而社会对生态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这已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已有的相关研究对生态服务供给着眼较多,对生态服务需求则研究甚少。而要有效供给生态服务,首先必须了解生态服务的需求,否则就是无的放矢,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笔者曾经研究指出,生态服务需求并不是铁板一块,并非一个笼统的生态服务需求理论就能完全表达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需求,它是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根据生态服务的性质,其可以分成消费性生态服务和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两大类,鉴于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已得到深入分析,本文专门研究长期游离于经济学研究之外的消费性生态服务需求问题。消费性生态服务又可以划分为必需品性生态服务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本文分别分析这两种不同层次的消费性生态服务的需求逻辑。这种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生态服务供给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分析
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消费品性质的,它作为一种消费品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感受,直接进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而不是像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那样是通过影响人类需要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条件而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这种类型的生态服务按照其水平档次和消费的收入弹性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或舒适品两类[1]。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是指这种生态服务的消费是维持消费者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不可或缺,通常指空气和水。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着空气和水,离开它们,人类将无法生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生活必需品,像人类生存所需的其他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一样。奢侈品性或舒适性生态服务是指这种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满足程度的生态服务质量水平较高,超出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范围,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享受,且因为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对消费者的收入弹性较高,这些生态服务主要是指那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安静的森林等。
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类型涵盖很广,西方复活节岛和马雅文明的消失正是生态灾难导致了支撑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本生态服务消失的缘故。这些基本标准水平的生态服务对于人类来说是直接发挥效用的,它不是作为生产要素以生产其他产品而对人类间接产生价值,因此属于消费品,又由于不可或缺,所以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范畴,像食物、衣服等之于人类一样。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生活必需品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又鉴于其之于人类的特殊重要性,社会因此必须确保其基本供应量和适合人类生存健康的基本水平,而且应该作为基本人权人人都应该享有,满足人人最低的基本生态服务保障。我国目前实施的一些重点生态工程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流域治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态服务必需品的行为,因为目前这些生态工程的投入及其产生的生态服务量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危机而施行的,远没有达到能提供精神性愉悦等舒适的功能,还没有达到像新加坡花园性城市那种生态服务水平。这是因为基本生态公共服务水平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而适度地确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要求相适应、相协调。就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讲,基本的生态公共服务水平不宜太高,毕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按照定义,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其主要特征是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对其的需求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量或固定的水平,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当人类活动有限,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尚在其承载能力以内,尚未对生态服务造成影响,空气和水的质量在其保持人的基本生存和健康的阙值水平或之上时,因为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满足,消费者不会愿意对其进行更多的支付或根本不予支付。然而,当空气和水的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之下时,这种现象在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我国当前的某些地域非常普遍,消费者的福利将会急剧下降,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内心里其实是非常愿意对将空气和水质量改善到阙值水平而进行支付的,以改善和增加其消费效用。传说中的沙漠里的一位富翁倾其所有欲换一瓶饮用水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不过如前所述,像空气、水等生活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消费者对其的需求很难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等强制机制将之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消费者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的需求行为实际上是分两个不同的阶段体现出来的。一是存在具有阙值水平及以上的空气和水的质量;二是空气和水的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以下。
此处我们将问题模型化以进行简单的讨论。假定有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其消费两种产品:大气、水等具有基本生活必需品性质的生态服务和除此之外的其他产品与服务。其总收入为W,消费者将在这两类产品中分配其收入,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A,PB,则代表性消费者面临的最大化问题是:Max:U=U(A,B)
s.t. PAA+PBB=W
根据以上的描述,当其面对的生态资源非常充裕,空气和水质量达到阙值水平或阙值水平以上时,消费者将不会对作为必需品的空气和水的质量进行任何支付。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额外的空气和水的质量的购买数量为零,而会将其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其他产品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当其面对的空气和水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以下时,消费者将愿意对将其改善到阙值水平进行支付。这又要分两种情况:当消费者所消费的其他商品束B中,其他基本生活必需品已经达到完全满足,消费者将会把支配奢侈品的收入全部转移到空气和水质量改善的支付和购买上,因为没有此类生态服务的阙值水平,其他奢侈品的消费将变得毫无意义。此时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的边际效用远远大于其他奢侈品的边际效用。当其他商品束B中的其他生活必需品未得到满足时,消费者将在其他生活必需品和生态服务必需品之间根据轻重缓急来权衡选择。如我国进煤矿挖煤的广大农民工,就是在基本生态服务与其他生活必需品如吃饭之间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理性选择的结果。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里的消费者行为不是其显示出来的真实市场行为。只是其真实意愿行为,其所支付的价格也是其真实保留价格,代表其对生态服务的边际评价,现实中必须通过创新性的机制设计如政府的相关制度才能将之有效地揭示出来。
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分析
奢侈品性消费性生态服务是那种水平高、质量高,超出了基本生活必需品范畴的生态服务,一般是指生态资源所提供的独特的优美怡人的自然风光、山川美景等,它主要满足的是人的精神和心理享受层面的需求。如非常清新的空气和非常干净的水就是一种奢侈性的生态服务消费品,而与之对应的质量合格、合乎人类基本健康标准的空气和水就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性质的生态服务。这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服务及其优美的景观可以提供给人类精神愉悦的舒适品。如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其负离子含量相当可观;一条清澈的河流可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可以给人带来垂钓和游泳嬉戏的乐趣。据国外学者研究,优美的生态资源、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可以给人以身心的调适和抚慰,甚至可以治病,眼下在有些国家时新的所谓自然生态疗法也就是利用了舒适品性的生态服务。这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服务是一种奢侈品,因为人们对其的需求对收入有很大的弹性,享受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带来的精神性愉悦只能在人们收入较高、已基本或较好地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并有富余,才会关心给自己带来边际效用更大的生态舒适性产品。同时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对价格的变化反应敏感。因为它不是维持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选择的空间和程度较大。
作为奢侈品性的生态服务,人们消费的是其带来的精神愉悦价值和效用,因此,这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人们对这种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及质量也是由其追求消费总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决定的。因此,我们假定,人们对奢侈品性的生态服务的消费需求是为了追求自身消费总效用的最大化。
在考虑奢侈性生态服务消费的背景下,消费者事实上消费了两类产品或服务,一类是奢侈性生态服务,另一类是除奢侈性生态服务外的社会其他产品与服务,消费者将在这两类产品之间权衡选择,目的是寻求消费总效用的最大化。这里我们假定支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性生态服务已得到满足,这些服务水平已达到阙值或阙值水平以上,消费者在此处的选择仅是在奢侈品性生态服务与其他产品之间,进一步地,我们假定,其他产品与服务包括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奢侈性产品、服务,以涵盖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增强论证的一般性和解释范围。因此,鉴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包含了不同种类和性质的产品,我们需要区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
假定消费者消费包括奢侈性生态服务在内的多种产品的满足程度为消费函数:
U= U(A1,A2,---,An)
(A1,A2,---,An)为包括奢侈性生态服务和其他产品与服务在内的各种消费品的一个消费组合,假设(A1,A2,---)代表其他产品和服务,An表示奢侈品性生态服务,A1,A2,---,An中包括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奢侈品。设消费者的收入既定为I,各种消费品价格依次为(P1,P2,---,Pn),(P1,P2,---,Pn)为其他商品价格,Pn为生态服务的价格,此时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规划的问题可表示为:
Max U=U(A1,A2,---,An)
s.t P1A1+P2A2+---+PnAn=I
A1,A2,---,An>0
消费者在总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约束下选择一个最优消费组合(A1,A2,---,An)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即消费者对奢侈性生态服务的消费需求函数为An=An(Pn,m) ,它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其价格有关。价格越高,为消费奢侈性生态服务而失去的其他消费的商品越多,在生态服务偏好不变的静态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势必就会减少对生态服务的消费。
参考文献
[1]余瑞祥. 自然资源的成本与收益[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为培训工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它是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培训哪些内容,从培训中切实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行为上主动去完善自我,切实达到培训的效果。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包括:组织需求分析、级别分析、员工个人分析。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①报告提要,即对报告要点的概括;②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③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④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流程;⑤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⑥对分析结果的简要评析提供参考意见;⑦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时用的相关图表、原始材料等。
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对培训需求成因有效性分析这一基础之上的,对培训需求形成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类:①由于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训需求随之产生。②由于人员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无论员工原来从事何种工作,当他们进入新的或踏入新的工作领域时,为了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较好的工作效率,培训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若想做好培训工作,培训需求表的填写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地分析了解员工的基本培训需求,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达到有的放矢。目前,培训工作是培训员工的专业水平,但有时候参与培训的员工并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往往填不出真正的培训需求。
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员工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让员工能有效地将培训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而不仅仅是在头脑中,使员工能够生存并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升员工的个人技能,并通过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方法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出最佳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最终能够达成胜任本职工作,进而增强单位的竞争能力。
年初,血站各部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以及卫生部等上级部门的要求,填报本部门年度《员工培训需求表》,上报培训管理部门审核。培训管理部门在对各部门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出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汇总整合,进行综合分析各项需求所占的比例(见表1),以培训需求为方向、考虑各部门的培训需求,结合员工的个人培训需求制定详细明确的本年度的培训计划。
依据以上数据,消防安全知识,安全与卫生,此两项内容所占比例【27%】,5S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此两项内容所占比例也是【27%】,再其次为岗位职能和实践技能占比例【20%】,最后法律法规和最新进展占比例【13%】。依据培训需求分析数据按照依次排列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见表2),完成达到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
组织实施站级培训共计12次12个项目,共计6时。①分离机的原理和介绍;②实验室认可申请的培训;③长春市献血管理办法;④消防安全知识讲座;⑤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培训;⑥献血招募的服务与管理的新手段与方向介绍;⑦继教与健教培训,观看光碟;⑧新国标的注意事项;⑨岗位职能培训;⑩5S管理; 1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 12关于举办2012年“安全、合理、科学用血”培训。
首先,为使员工培训每年度达到质量目标,年初根据各科室制定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表。但由于日常工作临时任务很多,培训计划需要让步于采供血供应工作,每一次的全员培训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实际上年初的培训计划表往往需要不断的调整,我们还是想建议年初以培训规划的形式制定总方案,分阶段制定培训计划日程表下发,部门计划也同样操作,这样更切合实际。
其次是提高各部门员工的培训效果,增设专题培训,转变员工培训方式,提高员工培训的灵活性;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各部门计划要将需求放在首位,各部门主管需要认真思考各岗位的培训需求,要充分重视调研中的关键细节,才能调研出真正的培训要求。各部门应该掌握什么,需要从单位发展战略、岗位需要入手,这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要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等大类,知识可分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技能也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通用能力等。不要每年都大同小异,要结合全站重点工作和卫生部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真正做到培训的有效性。
总之,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不但理解为明确需要培训什么内容,而且是要归根于各部门管理的目标将如何实现。培训需求分析真正所需要关注的不是培训内容是什么,而是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各部门的管理目标。培训需求分析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衔接的关系,只有立足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才可以保证做到真正明确培训需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培训中的细节工作,把培训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培训才会真正带来高价值,提升单位的竞争优势。
一、什么是培训需求分析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负责人、培训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参与培训的所有部门及其员工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这些部门和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培训需求有多么重要呢?一位资深培训经理曾经这样说:“我把6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培训需求分析上”。
二、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培训必要性分析,即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员工培训,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是否存在员工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
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是指员工的实际行为或工作绩效和计划行为或工作绩效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对比员工的行为标准及其绩效指标和员工的实际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来进行判断。如果差异存在,就说明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2.绩效差异是否重要
只有员工行为和绩效差异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时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当绩效差异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及未来发展时,就必须进行调整。此时还需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如:绩效指标不合理,员工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完成;员工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生产、工作环境条件的限制;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一起分析,确认上述因素中哪些是绩效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3.培训员工是否是最佳途径
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观念。但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还应比较培训成本和绩效差异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判断培训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要素
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企业分析
企业的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而培训就是要使个人的发展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在收集与分析企业绩效和企业特质的基础上,确认绩效差异及其原因,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培训部门提供参考。
一般而言,企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企业目标分析。企业目标决定了培训规划的设计与执行,培训活动必须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2)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包括对企业的金钱、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描述。只有确定了可以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才能够确立培训目标。
(3)企业特质与环境分析。这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系统结构、文化、资讯传播情况的分析。只有当培训规划和企业的价值一致时,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
另外,当企业遇到以下情况时,也应当注意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培训:新技术的引进;财政上的约束;企业的撤销、分割或合并;各种临时性、突发性任务的出现等。
2.工作分析
即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标准和职能标准,对各部门、各岗位状况,主要是对在岗员工及其工作能力、态度、绩效等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企业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是否胜任所承担的工作,进而确定培训的需求结构。
工作分析依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般工作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使任何人能很快地了解一项工作的性质、范围与内容,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工作简介、工作清单。
(2)特殊工作分析。即以工作清单中的每一工作单元为基础,针对各单元详细探讨并记录其工作细节、标准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其内容包括:程序性工作分析、程式性工作分析、知识性工作分析。
3.员工个体分析
企业在留用人员时,首先要安排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其次就是通过培训,使员工满足岗位的要求。所以要逐一对员工的工作过程、结果及态度进行考评,尤其对那些关键工作、关键岗位的人员素质进行测评,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工作者分析的重点是评价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这包括:个人考核绩效记录、员工的自我考评、知识技能考评、员工态度考评。
关键词: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车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是车辆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系统开发之前的必要技术环节,需求分析为最终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系统的定位、认识、运行环境、功能和性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明确,需求分析作为设计实现的基线,为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对智能化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
1 系统业务需求
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是对固定住户车辆、临时来访车辆进行管理,管理员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几个方面。具体需求为:
1.1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
住宅小区内固定住户车辆的车主在出入出入口时,经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将感应磁卡在出入口感应区掠过,通过阅读器进行读卡、判断卡的有效性,从而识别该车辆是否在车辆数据库中有记录(即判断该车辆是否为物业管理部门登记的住户车辆),同时摄像机摄录该车的图像。对于有效的感应磁卡,自动道闸的闸杆应升起放行并将相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若为无效的感应磁卡或进出场的车辆图像出现异常情况时,则不给予放行[1]。
1.2临时来访的社会车辆的车主
对临时来访的社会车辆的车主,在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按入口控制机上的按键取出一张临时感应磁卡,并完成读卡、摄像和放行。在出场时,在出口控制机上读卡并交纳停车费用,同时进行车辆的图像对比,无异常情况时道闸升起放行,否则不予放行。
1.3系统管理员的日常使用
系统管理员负责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查询、管理和对系统的日常维护。首先,管理员负责发放标签卡,在此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标签卡的内容进行修改,用来识别不同的车辆,同时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车辆信息,把指定车辆和指定的标签卡联系起来,用于车辆识别。其次,管理员可以查询该数据库,用以实现特殊情况下人工实现车辆的识别和事件的处理,管理员可以修改数据库,以实现数据的更新、修正以及备份和恢复。除此之外,管理员可以强制控制停车器、报警器等硬件装置,以实现故障情况下车辆的进出口管理。最后,由于系统的管理员几乎可以对系统做任何操作,因此整个系统要实现对管理员身份的认证,以确保数据和系统硬件不会被其他人恶意操作。
2 系统目标需求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针对小区的车辆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出一套通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车辆监管系统。其目标需求如下:
1.为小区提供一个统一的车辆管理平台,实现车辆的自动化管理。
2.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方式,辅助物业人员完成小区内车辆监管工作。
3.使用高度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完成车辆出入检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4.能自动区分合法车辆与非法车辆,并能拦截非法车辆、发出警报。
5.能实时检测车辆出入情况。
6.能查看、统计任意时段车辆信息。
3 系统功能需求
住宅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在小区出入口,其基本功能是对出入车辆的监督、记录、缴费及分类管理,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信息的查询,实现对车辆情况、小区车位使用情况的汇总统计。因此系统功能应有以下需求:
3.1脱机运行功能
系统控制器增加CPU处理器,系统硬件具有运算功能,在脱机状况下,不仅IC卡能作到临时卡脱机收费,远/近距离磁卡也可以做到脱机识别。
3.2栏杆自动控制功能
出入小区时,业主车辆的磁卡和访问车辆的临时标签卡这类有效标签卡刷卡时,栏杆自动抬起,车辆驶出/入后(即来往车辆通过地感线圈),栏杆自动落下。
3.3车辆自动检测功能
实现车辆自动检测、统计、计数,便于稽查管理。
3.4车辆分类管理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对卡片的分类管理,从而实现对不同类的车辆的管理,包括固定车、临时车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分别发行业主车卡和临时租卡。业主车卡实行预交费用;临时卡随到随取,简捷方便。停车场管理简捷,能有效防止高峰期缴费造成堵车。
3.5车辆出入控制管理
1.访问车全自动出卡,一车一卡防反复出卡;
2.有效卡刷卡自动抬闸,车过后自动落下;
3.出入场操作语音提示,无效卡报警提示;
4.防砸车功能,能独立控制闸机,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闸机和手动开关栏杆。
5.收费数据自动管理功能
所有收费交易自动入帐、管理,受有收费过程系统数据自动完成登记、存储。所有收费数据自动通过网络传输至收费网络服务器。
4 系统性能需求
小区车辆管理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系统在性能方面应该有以下几种基本需求:
4.1数据精准度
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通常有文件的记录会很多,系统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4.2稳定性
通过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通过软硬件设备的运用,通过安全加密技术的保障,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3响应和访问速度
可稳定支持10个以上的用户数量;在局域网环境条件下,客户端访问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秒;数据综合查询事务≤5秒。
4.4不间断运行
系统客服务器端须提供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行,以保障系统业务全天候提供应用。
5 系统安全性需求
RFID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主要是由于其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而且RFID标签设备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成本限制。因此,其安全性与隐私性是人们一直所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RFID系统安全机制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物理机制方案和加密机制方案。
物理机制主要有Kill命令机制,静电屏蔽,阻塞法,主动干扰等,这些方法主要用在一些低成本的标签中,因为这类标签有严格的成本限制,因此很难采用密码机制。
Kill命令机制在设计上是从物理上杀死标签,而标签一旦被使用了Kill命令,便不能再重新使用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
静电屏蔽则可以对标签进行屏蔽,它需要把标签放置于有静电屏蔽功能的物理设备范围内,标签不能再接受来自阅读器的信号,这样需要一个额外的物理设备,增加了系统成本。
阻塞法则依靠树遍历反冲突协议来起作用,阅读器每次发送读取命令总获得相同的应答数据,从而来保护标签,此方法需要额外一个阻塞标签,增加了系统成本。
物理安全机制存在着增加系统成本,阻止失败等多种弊端,因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密码技术的安全机制上提出不同的方法。
数据加密传输时采用密码加密的方法,对数据信息加密后再进行通信,由阅读器或上位机单方面进行操作,从而节省标签的成本。小区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需要采用MD5加密算法,计算机或阅读器将数据(明文)加密转换为密文后,发送给标签进行存储,当阅读器要读取标签中数据时,标签将存储区中密文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将收到的密文解密,并与后台数据库比对[2]。
以上是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需求,也系统开发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开发的目标方向。
6 小结
本文主要从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安全性、业务要求、实现功能、和性能几个方面对小区车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为我们进行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明确了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颜伟 单位:贵阳市森林资源管理站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204次(一般森林火灾1149次,较大森林火灾55次),过火总面积1906.1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122.98公顷,损失成林蓄积36777.6立方米,损失幼林77.7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923万元。调查显示,贵阳市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原因引起,而人为因素中大部分为农村居民烧荒、烧炭等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良用火习惯所引起,其余为祭祖扫墓放炮竹、烧香、野外吸烟、外县烧入以及小孩玩火等事故引起。通过调研、收集贵阳市林业部门对森林防火的需求,包括办公管理系统表单统计(支持按年度统计和火灾数量图生成)、火势蔓延预测、指挥系统(支持二三维联动)、火点定位(支持散民如护林员或村民等)报警、将现有火险管区与火点定位和扑救工作联系起来、防火储备物资管理、火灾案件管理、支持重要火情报告的填写和上报等,从而为防火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方向。
贵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建成,系统涉及森林防火、定位监控、网络化办公等多个方面,由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定位监测子系统和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为防火应急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业务解决方案,定位监测子系统提供基于Internet的火灾救援人员和设施的定位和监控,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为林业业务部门提供网上办公的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核心。用户通过该系统完成火灾预警、火点定位、火情分析、方案部署以及灾损分析等工作,其目的是在预警、指挥决策和灾后分析等工作中提供信息化平台,帮助贵阳市林业系统用户提供防火指挥工作的效率。该系统针对的用户是火灾监控指挥中心的操作人员,用户在该系统中可完成从火灾发生的接警、火点定位,到火情结束后的损失评估、火情报告填报等一系列工作。本模块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系统应用需求、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本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在森林防火指挥子系统提供的平台下,具体业务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定位监控子系统通过定位设备和软件系统配合,定位监控子系统提供防火队伍定位和监控的功能,方便指挥中心随时了解火灾救援的情况和各种救火设施设备的位置情况。为方便不同用户快速了解当前火灾救援情况,该部分功能将基于WEB实现,即需要支持用户在任意联网的机器通过浏览器查看相关防火人员和设施的位置情况,并能了解运动轨迹。
移位目标定位在定位和监控模块中,用户可通过电子地图,快速定位到持有GPS手持设备的对象上,包括防护队员、救援队员或车辆设备等,从而方便指挥中心用户即时了解各种防火救火设备和人员的位置情况,以及该位置附近的各种地理信息。
对灭火队伍进行监控通过GPS定位设备向指挥中心发回的实时位置信息,软件系统对位置数据进行解析,并将灭火队伍实时的位置信息展示在电子地图中,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定位对象轨迹分析持有手持GPS设备的人员或车辆的位置信息,随着向服务端的不断发送,位置信息也同时存入数据库。系统将在该机制下支持指挥中心用户对监控和定位对象的轨迹查询,即指挥中心不但可以知道当前定位对象的实时位置,还能通过简单计算,在电子地图上方便的查看到该定位对象的移动轨迹,以及该对象在火灾发生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日常防火办公管理子系统日常防火办公管理子系统基于B/S架构,为用户日常防火办公事务处理和防火系统上下级协同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该子系统包含森林防火办公网站和森林防火协同办公后台管理两部分。前者是最终用户看到和使用的界面,提供用户管理、森林防火信息查看、通知通告、信息简报、文件报送、填报信息管理、统计报表管理、下发文件查看和转发文件下载等功能;后者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帮助管理员进行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含频道维护、用户管理、系统基本设置和系统管理四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网站系统。
贵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讯等技术,通过收集贵阳市范围内诸如地形地貌、森林资源、气象、河流道路分布、扑火队伍、扑火设施及火灾档案等信息,基于系统用户的具体功能需求,构建了森林防火指挥、定位监控和日常防火办公管理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对林火灾前预警、灾时指挥和灾后损失评估等功能,为贵阳市林业系统提供了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
关键词:XBRL;需求分析;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71-02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标记语言,专门用于对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重制以及交流的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标准。自在美国诞生以来,XBRL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还处于XBRL应用的初级阶段。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外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XBRL的广泛应用将满足各类机构和个人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将显示出愈来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应用XBRL的需求分析及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对策。
一、XBRL的特征及其优势
XBRL作为一种以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成功改进的标记语言,不仅继承了XML的所有优点,更拥有其自身独立的特征及优势。
(一)XBRL的特征
XBRL具有标准化、结构化、可扩展性、跨平台和跨语言的特征。
1.标准化。XBRL严格定义标签概念,用全球通用的语言使财务信息的标准化描述成为可能,成功解决了全球流通的规范问题。
2.结构化。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可以自动识别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我们可以定义每一个会计科目,并且还能够深度定义直到最末级。比如:“流动资产”下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应收票据”三个科目,后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XBRL技术中体现出来。
3.可扩展性。它的可扩展性体现在国家、各行业、各企业都可以按照会计准则和分类标准扩展不同层次的标签,实现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的通用分析和个性化展示,具有一致性和灵活性。
4.跨平台。在XBRL格式下相关数据能够跨硬件、软件、网络等进行互联互通,只要生成规范的实例文档都能被识别,不存在任何所谓“平台”的限制。
5.跨语言。在XBRL的技术架构中支持多语言标签,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跨语言转换。
因此,XBRL被称作财务报告领域的“条形码”,与现有的技术条件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二)XBRL具有的优势
1.XBRL为财务分析提供便利
XBRL的应用为财务数据提供了更广泛的可比较性。与传统的PDF格式报表相比,避免了自行寻找、整理的麻烦。计算机保存有大量财务数据,信息使用者可任意选择不同年份、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数据灵活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针对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提取细小标签进行深度财务分析,增强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XBRL有利于简化企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XBRL的应用简化了会计信息产生、传递、应用的各个环节,使财务数据收集、报告工作更加流畅。传统格式的财务报表在对外披露时,需要由相关人员重复输入并制作不同体例、格式的数张报表提供给不同使用者,输入错误的风险大。而利用XBRL技术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虽然传递的信息内容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使用者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利用这些信息,有效降低了数据采集、传递的成本。生成规范的XBRL实例文档只要通过计算机简单操作,便能高效、准确地反映结果。
3.XBRL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中若存在对会计信息后期操纵或更改数据的严重违纪行为,现有技术条件通过调查也可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但是,企业中为了避税或增加报表上资产项目等进行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传统的技术条件就无法实施监控。而XBRL技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防范这些游走在准则边缘的行为,大大减少舞弊空间。从另一方面讲,XBRL的高效使用也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审计方可以利用XBRL格式的数据及时查出问题,并发表意见,进一步实现企业财务透明的目标。
二、企业应用XBRL的需求分析
(一)企业外部的需求
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要求
目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会计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化激烈竞争。财务报告既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证明,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互联网向投资者、债权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商家们竞相争夺的资源。与此同时,国际上要求会计标准统一化和报告语言的无差异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用XBRL格式呈现的信息将允许国际投资者在语言无差异的环境下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而不用考虑语言的差异。使用XBRL格式呈现财务报告的公司将最有可能获得分析师的注意。目前,世界各地会计界组织也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适应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用户对企业的需求
XBRL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对于债权人、投资者等而言,信息可以直接从不需要人工翻译的数据源中提取,重新捕获或检查数据,中介机构可以不复存在。XBRL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加工和扩展的速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整体或行业等各类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从而使信息需求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和快速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3.适应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监管的需要
证券、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起着监管的职能,承担着经济警察的作用。每个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要求,按期向税务、审计、证券等管理部门提交纳税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分析出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利用XBRL还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现代化的统一监管系统,从而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作用。同时,XBRL还 能够打破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从而形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统一监管平台。
(二)企业内部的需求
1.有效降低数据采集和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提升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速度
使用XBRL进行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标准格式,一次生成以后,就可以直接在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关、互联网站以及出版印刷单位等不同机构、部门之间流通。XBRL技术的应用,使相关的网上系统能够无缝对接共同工作,能更高效率,低成本地缩短公司报告时间,从技术上促成在线持续报告的实现。由于在大范围内使用相同的标准,加上计算机技术会使数据传送速度更快,从而帮助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
2.提高会计报表编制效率,降低人工数据采集的风险
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方式需要会计人员人工采集数据,明显大大增加会计报告的复杂程度。XBRL提供的规范的报表格式,降低了重复输入资料的次数,增加了资料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会计报表编制的效率及准确性。
3.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及时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管理绩效
在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大多数公司希望利用XML的优点,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间的协调和跨平台数据重复利用,以方便数据合并。XBRL以XML这一标记语言作为基础,继承了它拥有的所有技术优势。一方面,XBRL的“下钻”功能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阅读报告时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明细信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面对汇总数字,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对报告数据的理解,帮助其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采集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基于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及经济交易数据,运用分析软件与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三、企业应用XBRL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企业应用XBRL的影响因素
1.分类标准体系的完善性
分类标准是对财务报告内容的描述和分类体系,可以看做是XBRL模式的扩展,规定如何由特定组织依据XBRL规格书创建适用于本行业企业信息交换的“词汇表”或“字典”。例如,对于某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利用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说明该报告包括的信息量是多少,并可以实现在进行国内和国外、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量的对比。因此分类标准只有“统一”之后才可通用。如果XBRL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高,企业也许会按XBRL分类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导致信息损失。为了避免信息损失,企业也许会扩展XBRL分类标准,但不同的企业很难采用统一的扩展标记语言来编制报告,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XBRL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低,企业自身的偏好可能促使其将XBRL分类标准中的几个子账户汇总起来编报,而这又需要企业扩展此类汇总标记,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性的降低。
2.企业应用XBRL的成本和效益
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企业具有理性人的特征,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都应该充分衡量该项决策的成本和效益。在收益方面,企业会考虑引进XBRL能否使企业获益,包括财务报表编制是否简单,数据传送与交换是否快捷准确,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否改进,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是否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等。在成本方面,企业会考虑引进XBRL需要哪些投入以及会带来哪些风险等,目前企业应用XBRL需要很大的成本,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应用XBRL的意愿。
3.应用软件和应用流程的完善性
对于企业来讲,采用XBRL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软件以及用于新系统的开发和完善。这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很难做到;对于大的企业,是否有动力舍弃现有的系统去采用XBRL很难确定。通用型的XBRL系统软件的产生和应用,能有效降低企业施行XBRL系统的成本和风险,加速XBRL系统的推广进程。XBRL报告供应方及报告使用方的应用流程也是XBRL应用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数据到实例文档到多种格式报表的输出,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分析都离不开应用流程的参与。
4.XBRL人才的完备性
XBRL格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但能提高财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速度,而且能使从业人员通过软件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重复利用。这样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从传统的对数据信息的组合、分类、报告转变为正确合理地评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且及时地向他们提供有关的信息。XBRL的实施给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至少要了解XBRL及其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企业应用XBRL的对策分析
XBRL具有很多潜在的好处,但由于这项新技术的实施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分析认为企业、政府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改进。
1.完善XBRL的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是XBRL应用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开展XBRL的关键。首先,分类标准的制定机构既要考虑准则如何映射,又必须考虑企业如何应用,甚至有必要研究企业实施XBRL报送的效益与成本,才能充分挖掘企业应用XBRL的原始动力,保证XBRL技术的生命力。其次,必须着眼于整个XBRL分类标准体系这个大局,充分考虑元素的粒度和导入机制,为分类标准的扩展预留接口,以满足日后行业监管和企业扩展的需要,为整个XBRL分类标准体系的完善做好准备。
2.政府的政策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以减少企业实施XBRL费用支出为目的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如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其次,税务机关、监管部门等也可以要求只接受XBRL格式的资料,强制企业使用XBRL。
3.加快XBRL相关软件和应用流程的开发
XBRL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其制定和应用都需要相关软件和系统的支持,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企业全面参与XBRL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地推动我国信息化软件民族产业的升级与国际化。我国可以在目前的通用报表、会计科目层面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为现有的会计软件添加XBRL转换器,使会计软件的内部数据传递及报表输出统一为XBRL格式,开发以XBRL格式为基础的数据分析、转换工具。
4.加快XBRL应用人才的培养
对于XBRL应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XBRL教育的研究,并在高等院校开设XBRL相关课程,如在经济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开设XBRL的必修课。以各类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基层从业人才,以各地的高等院校为主培养中、高级从业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非学历教育,强化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职业培训可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形式,社会的团体组织应定期组织XBRL短期培训,以便使从业人员能够快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定泉.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文铭,王淑娇,郑芳.基于XBRL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11,(8).
[3] 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1,(8).
关键词:生态;服务产品;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6
引言
党的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本文探讨了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对长白山生态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发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1.1 长白山的生态资源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江源头,三江流域面积61.2万km2,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为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较好,从海拔600~2000多米均有植被覆盖。1960年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1.5万hm2,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原始林区,保存着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的动物区系。2005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的力度。
据长白山科学院统计,长白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同纬度其他地区的2倍,其中木本植物是2倍多、草本植物为3倍。目前,长白山共有植物263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动物15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
1.2 开展生态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长白山拥有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亚的“生态绿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阻挡来自日本海的台风、生态干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保障着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是防止整个东北乃至东亚地区荒漠化向东扩展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2 生态气象服务的需求分
2.1 长白山生态保护的需求
自然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冰原等脆弱性生态系统的退化。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因气候变化、旅游开发、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经出现被打破的现象。尤其是2000年以后,长白山气候变化明显,长白山主峰夏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降水日数2000年以后较60年代10a平均减少了18d,近50a来,长白山西坡东岗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518℃/10a和0.082℃/10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明显。目前,受气候大背景变化的影响,长白山最具代表性的5个垂直气候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山地岳桦林气候带、高山灌丛气候带、高山苔原气候带的分布已经发生变化,岳桦林带开始向上延伸,高山苔原带退化现象明显;出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等;
2.2 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明显增多、增强趋势。2013年8月16日,长白山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百年至洪暴雨,暴雨伴随雷电持续10h以上,长白山部分地段出现泥石流、崩塌现象,极端气象灾害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于目前没有针对生态损失的定量评估办法,具体造成的损失只是粗略的树木损毁、泥石流流量等间接统计。据不完全统计,长白山因地理、气候环境复杂,不断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极端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3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长白山生态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珍稀物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资源、碳汇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生态价值。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长白山气象局监测手段、服务产品比较单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区内生态观测资料不全、不连续等问题,成为生态气象无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针对上述问题,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合作共建,逐步完善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3.1 采取的措施
3.1.1 谋划建设长白山生态气象监测站
长白山是5A级国家旅游景区,东北亚的生态绿肺,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地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2013年,长白山气象局积极谋划,组织人员编写《长白山生态气象站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长白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特征量(如碳通量、水汽通量、热量通量等)的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为长白山生态资源保护,为吉林省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对实施方案的多次修改完善,审核已经通过,气象观测站、生态监测站、气象雷达站“三站合一”,长白山气象局根据建设方案,开始认真部署建设任务,逐步实施,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3.1.2 合理布局自动观测站网
根据建站时间及站点布局要求,长白山气象局撤消了山门自动站,在北景区瀑布与长白山国土资源局共建6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在西景区梯子河、池南小学各建设6要素自动站1个,对长白山北坡无人自动气象站进行了迁移,使整个长白山区自动站布局更为合理。
3.1.3 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加强与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在自动站建设方面的共建,加大生态数据、气象数据互换、共享力度,在长白山生态资源变化方面不断拓宽合作范围,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对长白山生态的影响。
3.2 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的服务要求,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3.2.1 服务产品
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3大问题,制定不同的精细化服务产品。
3.2.2 人工增雨
森林火灾是对长白山生态破坏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合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防火于未燃,非常必要。2012年长白山气象局成立至今,成功实施增雨作业5次,增雨后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极大减少了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2.3 监测手段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库的56%,加快长白山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的进度,长期定位观测,积累长期观测数据资料。
4 小结
目前长白山的生态气象服务还处于建设阶段,在强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良好大背景下,气象部门需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发挥出气象工作的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覃妙玲,冷伟,赵品建. 崇左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利用初探[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4).
[2]张惠莲,罗小金. 永定县旅游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9).
关键词 云计算;云安全服务;安全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217-02
0引言
军校是集教学、训练和科研,培养现代信息化战争人才的大本营,目前各军校校园网络基本上为千兆或万兆光纤级,不但教学场所、信息中心等在通过专用网络互联,并通过防火墙、保密机等接入军事综合信息网,所有军校和部队科研单位高速互联是保证云计算和云服务良好运行的前提条件,随着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网上综合演练、多兵种协同作战、远程网络视频会议和指挥等需要、因此军校信息应用领域引入云服务可以提高整体信息化教学和作战需求,保障联合训练教学作战的需求。但是部队有其安全保密的特殊性,可见在提供云服务的基础上,安全性成为云计算发展中受到关注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分布式存储、宽带网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可利用终端通过远程连接,获取、存储、计算、使用数据和系统等计算资源。云计算以其特有的按需服务、高带宽网络、共享资源、快速可伸缩性的服务优势逐步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掀起了一场IT技术革命。在云计算这种服务模式下,云计算的计算、软件、数据和存储等都涉及到动态可扩展性和虚拟化资源等问题,终端用户不知道为其提供服务的系统的物理地点或系统的配置情况,所以安全性成为云计算发展中受到关注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的云计算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云平台是必将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部队院校对安全保密要求特别高的环境下,安全因素是首当其冲的,所以本文分析军校云计算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军校特殊安全需求的情况,就云计算若干关键要素对此进行分析。
2 军校云计算的特性
1)经济性。由于个军事单位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专业机房,拥有性能优良的服务器,加上计算机所构成的资源池,使得建设维护成本远小于各终端用户分配高性能计算机。在云平台上部署相应的系统,提供的云服务可以大大节约配发服务器和安装调试管理等人力成本;
2)灵活性。云计算的实现,在机制上能够向用户公开,云计算既能满足个人用户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各军事训练单位的需要,用户不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内部细节,只需要关注所需服务的信息,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
3)可靠性。军校的云计算系统由资源池给用户提供数据处理方面的服务,在数据校验和分布式存储等多个个方面,确保数据和服务的高可靠性;
4)保密性。保障云服务信息在存储、传输、读取过程中不被窃密,包括安装在云平台上对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解密处理的保密设备;
5)安全性。军队院校的高安全性需求,云服务可向其提供大规模、高弹性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分布式管理方式,云计算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安全性。
3 军校云计算中的安全需求
为实现云计算和云服务的稳定运行、访问控制、安全传输、行为审计、信息防护和资源优化,对云计算的安全需求、具体需求有如下方面。
3.1结合身份认证的访问控制管理需求
军网云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传输和存储的各种保密公文和军事资料,不被非法访问,必须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应能够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能力,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的命令级控制。云服务本身应按照用户和云系统之间的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的访问,在云环境的高度复杂性下,不可避免地会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一些机会,应对登录云服务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防止特殊用户寻找云环境内的安全漏洞窃取军事资料。
现在的军综网内部普遍采用身份认证服务,通过建立军训网用户与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等实体之间的安全映射,为军训网用户提供透明高效的统一认证服务和应用授权服务,为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访问授权和角色管理提供技术手段,结合这种实名认证机制,按照用户和系统之间的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的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从而实现对军训网云用户的身份管理、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云服务身份认证可以结合次平台,保证其访问控制的要求。
3.2用户权限管理需求
用户权限即通过了军综网实名身份认证的合法用户可以进行的具体操作。用户登录到云环境军综网之后,可根据权限进行相关的操作但,不同的用户将具有不用的权限。确保合理的权限划分与管理以保障数据安全。
3.3数据保密需求
云的开放式环境将严重威胁各类信息资源、系统和数据安全。必须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数据,不仅仅让数据在军网出口通过保密机加密传输,还要让数据在处理、存储和传播时的保护仍然需要解决。
3.4数据完整性保护的需求
主要包括:存储完整性,操作完整性,日志完整性,合理地应对此类问题,对海量的数据保证其完整性校验和恢复是其难点。
3.5安全防范需求
对于云计算和云服务而言,终端计算机安全也很重要,应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代码库和升级扫描引擎。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原则,由于是隔离网络,必须通过手动安装、连接自动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对于云本身的安全它必须融合并行处理、行为关联分析技术、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相对于传统杀毒和木马防护软件,必须对网络中软件应用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军综网中木马、病毒、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传送到服务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再把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应用端。
3.6安全审计要求
应对云环境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和用户行为等内容进行日志记录;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操作。
3.7云计算的标准化需求
云计算下任何可用的计算资源都以服务的形态存在。各军校要为自己的云计算构建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内部保密数据和服务,有些还涉及到军事秘密问题,这些数据和服务差异依然阻碍了它们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如何制订更高层次的开放与互操作性协议和规范来实现云服务到端用户及各军事单位云到云间的互操作十分重要。
4 结论
云计算和云服务在军校的应用,给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信息资源建设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云计算的问题还处在探索发展中,部分云存储等产品开始应用,相信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对云计算技术的关注,特别是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我国军队信息化后勤保障、综合作战水平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信息化强军的道路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http:///347/1154787.shtml.
[2]GERMAIN-RENAUDC,RANA 0F,The Convergence of Clouds,Grids,and Autonomics[J].IEEE Internet Computing,2009,13(6):9.
[3]Lew Tucker云计算:充分发挥网络架构优势[J].通信世界,2011(12).
关键词 低碳产品;消费偏好;二元价值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13;X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9-0076-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13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与产业、技术、城市建设一起被认为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最重要内容。低碳消费能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从而使国家走入低碳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当前,一方面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面子消费”、“炫耀消费”等不良消费心理在有些人身上还存在;另一方面,多数人的环境意识逐渐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强烈,而消费低碳产品是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形式。探讨低碳产品需求规律,促进低碳消费的发展,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课题。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环境属性是否有支付意愿,以及这些支付意愿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决定着是否应当生产低碳产品,低碳产品碳排放量降低多少合适以及如何确定低碳产品的价格;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决定着应当制定怎样的低碳产品标准,以及如何促进低碳消费的发展。近年来关于低碳消费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低碳产品属于一种新事物,这些研究多数是关于低碳消费的意义、现状和政策措施的研究[1,2],并没有从经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论。我们认为,低碳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区别在于其碳排放量较低,因而能够改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物品,消费者有搭便车的动力。但是低碳产品的环境属性是依附于私人物品上的环境属性,与纯粹的环境质量又有很大不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低碳产品的消费偏好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具体的低碳产品需求函数,然后对一些重要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分析了结论的政策意义。
1 低碳消费偏好与需求函数的理论分析低碳产品的需求源于其向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与普通产品不同,低碳产品提供的效用包含了两大功能因素:使用性能及其超越使用性能而与环境相关的性能。低碳产品首先是产品,能够给予消费者基本的使用需求的满足,可称为低碳产品的基本价值功能;低碳产品同时又具有在生产、消费和消费后的处置过程中碳排放量低的特征,体现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从自我的使用提升到转向良好的环境的选择,给予消费者超越一般使用效用需求满足,可称为低碳产品的环境价值功能。低碳产品降低碳排放量的环境价值包括环境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还包括选择价值以及由遗赠动机、礼物动机和同情动机形成的存在价值,正是由于低碳的环境价值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对环境价值有支付意愿。对这种环境价值的兴趣和消费因人而异,但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的提高,低碳产品的超越价值功能的比重逐渐增加。按持续发展理念,低碳消费终将是社会消费的导向与主流,消费群体会从完全注重商品的使用特性逐步转变为注重环境的心理满足。因此,二元价值结构的产品和超越基本价值的消费偏好,构成了对低碳产品偏好的两个最重要特征。
假设U表示一单位低碳产品向消费者提供的效用,U为二维效用且
U=U(u,v)
式中,u是消费者从低碳产品基本价值功能获得的效用,v表示从超越价值功能所获取的效用。对需求的严格分析要求u和v可测,如果在概率解释上采Ramsey的信念度概念,这种测度便可从实际消费偏好的属性结构来导出。u主要由消费者消费的低碳产品的使用属性值大小x决定,v由低碳产品的环境属性值y决定。低碳产品与普通产品的需求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二元价值结构,为分析低碳产品需求,把二元价值分别看作两种产品,低碳产品的使用属性看作是一种单独的商品x,其环境属性看作一种单独的环境产品y。
低碳产品的环境效用来自于低碳产品与普通商品相比降低的碳排放量。在单位低碳产品降低的碳排放量已知时,消费者选择的低碳商品数量与碳排放降低数量之间关系是直接的,但普通商品碳排放量和低碳商品碳排放量的信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可能直接得到的,需要企业提供或者监管部门提供,假定这些信息的真实性由低碳产品的标准α决定,0
以s表示低碳产品的最大消费数量,以x表示消费者购买的低碳产品的使用属性值,y表示该低碳产品的环境属性值,单位价格分别用p1、p2表示。由于x、y分别是消费者选择的低碳产品中使用属性和环境属性的总量,当使用属性值以产品单位衡量时,即一单位低碳产品提供的使用属性值为1时,x就是低碳产品的数量。y是消费者消费x单位低碳产品中环境属性总量。y与x的比值,则是单位低碳产品的环境属性值,即一单位低碳产品降低的碳排放量。效用最大化的数学模型为NLP:
maxU(x,y,α,e)
s.t.x+y≤s
p1x+p2y≤m
x≥0,y≥0
文献[3,4]给出了若干具体的可计算的效用函数的模型[3,4],引入环境偏好满足置信度变量,借鉴文献[3,4]中质量模型的二次效用函数的构造方法,构建新模型NLp1:
maxU(x,y,α,e)=αx[1-(x+2y)/(2s)]+(1+e)y[1-y/(2s)]
s.t.x+y≤s
p1x+p2y≤m
x≥0,y≥0
m≥0为消费者可实际支付的货币量,其大小反映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与水平;α表示低碳产品标准;e为消费者对消费低碳产品的环境偏好满足置信度,0≤e≤1;U是效用函数,其大小与需求量x,y,最大消费量s,及主要消费影响因素α,e有关。
式中的U(x,y,α,e)在NLp1的可行性解集内部有U(x,y,α,e)>0,它是个椭圆抛物面,满足ux>0,uy>0,2ux2<0,uy2<0。U(x,y,α,e)是个凹函数(向上凸),表示消费者规避风险的态度。U(x,y,α,e)是一个不可分效用函数,意味着低碳产品的使用价值属性与环境属性关系密切而非独立商品。利用可微凸规划最优解的KuhnTucker条件,列出线性互补方程组并解得
x=[(1+e)p1-αp2][m-sp2]α(p1-p2)2+(1+e-α)p21,
当M1<m<M2且α1+e>p1p2时
m/p1 当m<M1且α/(1+e)>p1/p2时
0 当m≥M2时
0 α/(1+e)≤p1/p2时
y=α(p2-p1)m-[αp2-(1+e)p1]sp1α(p1-p2)2+(1+e-α)p21,
当M1<m<M2且α1+e>p1p2时
0 当m<M1且α/(1+e)>p1/p2时
s 当m≥M2时
min(m/p2,s) α/(1+e)≤p1/p2时
其中,M1=sp1[αp2-(1+e)p1](αp2-αp1),M2=sp2,需求量x,y是m,p1,p2,α,e的函数,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可推断出e和初始边际替代率R0xy及α,给定s,m后,可以求出两种属性的需求量x和y。该消费函数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 当条件(Ⅰ)M1<m<M2且α/(1+e)>p1/p2成立时,y/m=α(p2-p1)/Δ>0,其中,Δ=α(p2-p1)+(1+e-α)p12。当条件(Ⅱ)m<M1且α/(1+e)>p1/p2成立时,y=0,说明支付水平有限时,消费者不选择环境属性值,即只消费普通产品,不选择低碳产品,对环境的支付和置信度e也无从谈起。只有当支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低碳产品的消费才随着支付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性质2当条件(Ⅰ)成立且0
性质3当条件(Ⅰ)成立时,y/α=(1+e)p12(p2-p1)(m-sp2)/Δ2
性质4 当条件(Ⅰ)成立时,y/e=αp12(p2-p1)(sp2-m)/Δ2>0,说明对低碳产品环境属性的需求量随置信度e的提高而增大。
性质5根据性质2和性质3,当α增大时,低碳产品的需求价格将降低。
性质6根据性质2和性质4,对低碳产品环境属性值的需求价格随置信度e的提高而提高。
性质7根据性质1和性质2,对低碳产品环境属性值的需求价格随支付水平提高而提高。
2 低碳产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前述结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当前低碳产品还是一种新事物,进行具体详细的市场调查条件还不具备,本次调查目的被限定于探讨人们是否对低碳产品有更高支付意愿,并验证性质5、性质6和性质7。调查在济南市进行,从2010年1月开始,至2010年5月结束。调查共发放了700份问卷,回收573份,对没有回答或者错误回答的问卷,一律视为无效问卷,从而在统计分析中予以剔除,最终回收关于低碳产品需求调查的有效问卷552份。调查方式一般有邮寄、电话、面谈三种。邮寄方式缺点是其回收率低,但受访者分布广泛且知识层次不一样,因此获得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电话采访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收率,但是缺乏认知,容易产生误差;面谈方式的成本高,但是可以获得最为准确的信息和资料。本次调查采用当面回答问卷,填写完问卷后领取赠品的形式。
问卷调查中对问题的提问可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不涉及具体答案,给被调查者充分考虑空间,开放式提问是一种相当容易引出支付意愿的方法,但是如果受访者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就会导致其自身衡量的难度。封闭式提问提供相应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按照自身的支付意愿进行选择,这样的形式规定了消费者的价值范围。考虑低碳产品本身没有统一标准,对低碳产品的支付意愿波动较大,调查设置了两种产品,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对第一种产品(牙膏),主要以封闭式提问为主,借鉴连续投标方法,把普通产品的价格设定为5元,然后把低碳产品的价格分别设定为5元、5.2元、5.5元和5.9元,让答卷者在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中选择其一,考虑有些消费者可能会给出更高或更低的价格,最后让消费者回答低碳产品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采用开放式提问考察第二种产品(羽绒服)的消费意愿,把普通产品的价格设定为100元,然后通过答卷者对碳排放量低5%、10%、15%、20%、40%、60%的同类产品分别出价来观察对低碳产品的消费意愿。
2.1 收入对低碳产品需求价格的影响
把收入划分为三个组别:1 600以下(含175样本);1 600-2 400(189样本);2 400以上(188样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2得出低碳产品1和低碳产品2调查包括第二种产品碳排放量降低5%、10%、15%、20%、40%、60%的需求价格,但在收入对低碳产品需求价格的影响和低碳产品置信度的影响的分析中,为避免过多重复,我们只选择了对碳排放量降低5%的产品进行分析。的F值分别是3.491 069和12.600 33,因此可以清楚表明每个组别的意愿支付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按照收入从低到高来看,对于商品1,其平均价格为:5.38元;5.51元;5.65元;对于商品2,其平均价格为:106.5元;109.8元;116.6元。由此得出结论,收入高低会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价格产生很大影响,收入越高,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
2.2 低碳产品环境价值置信度的影响
由于被调查者缺乏低碳产品消费经历,而低碳产品环境价值的置信度又较为抽象,所以被调查者难以测度低碳产品的置信度。本研究采用被调查者认为选择低碳产品的人占社会消费者人数比率来代替。当前消费者缺乏低碳产品消费经历,低碳产品信息不完全,导致不能准确把握消费低碳产品得到的环境效用,这时其他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态度就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示范效应会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消费者来说,社会上选择低碳产品的人越多,低碳产品环境价值的置信度也就越高。同时,低碳产品的预期环境效用与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正相关,环境质量的改善由低碳产品消费总量决定,如果消费者认为将来选择低碳产品的人越多,预期的环境改善就会越显著,预期的环境效用也越高。
多数调查者认为周围的人会选择低碳产品,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在5%-80%之间,依据每组含有样本数大致相等的原则划分为三个组别:25%以下(179样本);25%-49%(182样本);50%以上(191样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和表4)。
表3,4显示:两种低碳产品的F值分别是10.615 59和6.283 7,表明每个组别愿意支付的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按照预期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占的比例由低到高,低碳产品1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33元、5.47元、5.79元;低碳产品2平均价格分别为106.8元、111.5元、114.0元。由此可得结论,预期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高低会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价格产生很大影响,预期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比例越高,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
2.3 低碳产品碳排放降低量对需求价格的影响
把低碳产品碳排放量分为六个组别:与普通商品相比,低碳产品碳排放量分别低5%、10%、15%、20%、40%、60%,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见表5)。F值是39.333 17,表明每个组别给出的需求价格存在显著差异。按照降低的碳排放量从少到多,被访问者给出的需求价格均值分别是110.7、119.6、128.9、137.7、152.1、168.7元。由此可以得出,低碳产品碳排放量降低的数量对其需求价格产生很大影响,碳排放量降低的越多,其需求价格就越高。
3 结论的政策意义分析
低碳宣传和公益广告有利于增加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首先,很多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低碳产品的存在,从而不选择低碳产品。宣传和公益广告会使消费者获得低碳产品的信息,在消费决策中考虑。其次,宣传和公益广告还能够使人们认识到产品低碳属性的价值。很多消费者知道低碳产品,但他们不认为“低碳”对自己和对人类有多么重要,一旦知道低碳产品的重要性后,这些消费者就会愿意为低碳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选择更多低碳产品。第三,宣传和公益广告能够提高对低碳产品选择的预期效用。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低碳产品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这不是自己选择低碳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调查中有些被调查者不选择低碳产品的原因是自己选择低碳产品,别人不选择低碳产品,也不会改善环境质量。宣传和公益广告,可以使消费者形成很多人都选择低碳产品的预期,使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低碳消费的预期环境效用。
设立低碳产品标准有利于促进低碳消费发展。低碳标准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置信度,不同等级低碳产品标准还能使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低碳产品。低碳产品标准应该综合考虑生产、消费和处置过程的排放量。政府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严格监督标准执行情况,对假冒伪劣者坚决打击,确保低碳产品标准和标识的权威性。一要避免非低碳产品使用低碳标准标识,使得生产真正低碳产品的厂商在成本竞争上处于弱势;二要避免消费者由于购买有低碳标准标签但却不是低碳产品而引起的低碳标准本身的质疑。
鼓励低碳产品技术研发。提高低碳产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增加低碳产品的需求量。为了加强低碳产品技术研发,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当积极支持与低碳产品相关的基础研究,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适当的补贴与支持。从企业角度来说,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当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设计、选择材料,贯彻绿色设计的意识,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符合“低污染、省能源”原则,降低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小强.低碳消费方式实现路径分析[J].消费经济,2010,26(4):80-82.[Yu Xiaoqiang. Analysis on Ways to Realize LowCarbon Consumption[J]. Consumer Economics,2010,26(4):80-82.]
[2]陈晓春,胡婷,唐姨军.略论低碳消费需要[J].消费经济,2010,26(4):83-85.[Chen Xiaochun,Hu Ting,Tang Yijun. Discuss on Lowcarbon Consumption[J]. Consumer Economics,2010,26(4):83-85.]
[3]祁晓东.从基数效用模型导出的个人需求函数[J].经济研究,1996,50(12):69-77.[Qi Xiaodong. Individual Consumption Function deduced from Cardinal Utility Model[J].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1996,50(12):69-77.]
[4]祁晓东.效用函数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A].见:张守一,张屹山.数量经济学导论[C].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317-328. [Qi Xiaodong. On Computable Models of Utility Function[A]. In: Zhang Shouyi, Zhang Qishan.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C].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1998.317-328.]
On Lowcarbon Preference and Consumption Function
PANG Jing LI Wendong
(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根据美国营销学者赖克海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就能增加25%~85%。留住客户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提高客户满意度,而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将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客户的合适地方,这其中的7个“合适”,既包含着优化企业资源的含义,更突出了按照客户的需求展开服务。市场营销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利润,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物流管理在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物流服务,使客户能够得到低价格的、获取时间短的和个性化的服务,这将对提升客户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1物流管理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营销与物流的关键接口,对开发和保持客户忠诚度以及延续客户满意度意义重大
物流的客户服务内容包括备货保证、输送保证和品质保证,也就是拥有客户所期望的商品,符合客户所期望的质量,在客户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要素分为交易前的要素、交易中的要素和交易后的要素,这也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交易前要素与客户服务政策密切联系,物流企业要向客户提供一套客户服务政策指南,让客户知道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标准如何,以及客户反馈信息的方法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该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使客户有一种信任感和稳定感。交易中的要素与客户服务联系密切,准确的订货信息、快捷的订货方式、可接受的订货周期、妥善的缺货处理等,都需要企业在订货、库存、运输、数据处理、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反应迅速、处理及时,建立商品的运送与商品的质量同样重要的服务理念。交易后的要素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大影响客户满意度,安装、质量保证、修理和配件提供必须及时,定期的商品售后跟踪、妥善的客户投诉处理、索赔和退货以及商品的暂时替补,可以让消费者消除不满意,培养更忠诚的客户[1]。只有做好客户服务,才能真正使客户再次光临。令人满意的服务,或者合意的客户投诉解决方式,是组织能真正在客户中扬名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出色的、个性化的客户服务,物流能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物流管理如何使客户满意
2.1发现客户需求物流企业要关注的不是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因此暂且不要把资金和精力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上,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物流市场的分析、预测和开发上,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作到有的放矢。只要企业能够确切知道“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企业的短期、中期、长期服务项目都会发生变化。
2.1.1发现客户的主要需求和关键性需求因素。客户的需求常常是多方面的,如时间节约、资金占用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等,在众多需求中,不同的客户其关键性需求有所不同。大型企业对物流服务更多的关注能否为其提供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物流方案,在提升整体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而中小企业则关心通过物流的外包能否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只有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才能设计一个为客户所接受的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发现客户需求的主要途径,首先是有效和深入的客户沟通,可以通过用户调查表、用户拜访等方式,了解客户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的发展战略、业务要求、服务对象的特点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深层次的要求,排列出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关键性需求因素;其次,通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反应,分析其最敏感的反应因素,可以通过客户回访、客户跟踪调查、客户的意见反应等途径,找出客户最关注的服务要素,从中发现关键需求。
2.1.2注意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变化之一,客户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外资、合资和国内的先导企业不再片面追求物流企业的某项专业优势,而开始注重物流企业的整体综合管理与服务优势,将外包方法逐步转向综合物流整体外包的方式,以解决物流服务链的衔接问题,从整体上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高效率与低成本[2]。变化之二,客户的全国物流管理一体化需求快速增长。以全国性制造企业与分销企业为代表的客户出现了全国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希望由一家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企业承担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整体物流服务任务,立足全国物流体系的建立,从供应链再造的角度出发提高全国物流整体效率,完成物流体系与客户全国供应链发展战略同步的发展目标[2]。
2.2满足客户需求首先,按照客户需求设计一套系统的物流解决方案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所在。该方案应全面考虑客户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两方面实现与客户的双赢效果。其次,是方案的有效实施。实施前,要向客户提供客户服务政策指南,明确所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信息反馈方式等,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要保证政策的运作和纠正措施沟通方便、问题处理及时。实施中,要使客户能获得准确的订货信息、尽可能短的订货周期以及便利的订货方式。物流公司要注意3个问题,一是客户特殊要求的处理,只要承诺了就必须满足要求;二是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无论是缺货、延迟到货、信息错误都要及时告知客户,取得客户谅解;三是商品的替代处理,一旦出现缺货,能以其他同等功能的产品替代,满足客户的及时性需求。实施后,安装、质量保证、修理、配件提供和服务跟踪与交易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索赔和退货,并且在接受服务时提供备用品以消除客户的不便,是有效降低客户不满意,提高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第三,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面对客户综合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专业物流企业的经营方向与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物流资产的流动性差,因此将在充分发挥资产优势,做专做精上下功夫;管理型物流企业由于企业优势集中在管理体系上,因此,可以重点从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管理能力入手,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适应专业物流客户的需求变化并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比如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对物流需求的综合性需求。面对客户全国性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现代专业物流企业不仅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区域物流的改进与提升上,同时应该同步发展企业的全国性发展战略。物流企业要根据客户的布局、客户的服务要求以及客户的发展战略规划全国性的物流网络,提出资源整合的、优化客户的全国供应链体系的解决方案。
3物流管理对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贡献
3.1有效的客户沟通物流环节可以实现与客户的零接触,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各种意见、需求、反映,利用物流的这一特点,实现与客户的信息互动,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在提供客户满意服务的同时,实现企业盈利。首先,企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客户的信息及意见可以通过各种畅通的渠道进行交流,客户可以通过销售人员、互联网、呼叫中心和其他渠道,了解产品信息、订货信息、服务项目,同时要使客户能够表达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接受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企业要将客户资料和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据以发展企业的新业务,改进现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通过软件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建立数据仓库、客户信息平台、客户支持和客户交互平台,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实现企业内部客户信息的共享,为外部客户提供更周到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3]。
3.2差异化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差异化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企业要能为客户提供反应敏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并且能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比如开展一体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在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差异性。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价值提供对等的服务。将客户按照盈利性、销售收益等方面获利的大小进行评价,分出优先级,把最高等级的服务提供给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对于非优先级的客户,无论服务水平如何,任何时候都要提供百分之百的一贯。公司应建立几种客户服务政策,以保证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关键客户的关键的需求要素。
3.3创造客户满意的价值传统物流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的服务项目,比如运输、仓储、搬运等,通过合理的物流服务降低订货周期、减少库存储备、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为客户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现代物流服务则通过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在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的同时,全面提升客户的价值。整体区域的物流策划、全程性的物流服务、综合性的服务项目、科学的配送方式、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使得客户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合理化所创造的价值。超级秘书网
3.4延伸到客户供应链的服务现代物流企业不能仅注意自己的直接客户,还应该将关注的焦点延伸到客户的整个供应链上,不仅为直接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与物流服务,而且应该考虑到客户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企业,在为直接客户服务的同时,强调为其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的企业服务,达到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的目的,这样的物流服务才是客户最需要的,才能达到真正提高客户的整体竞争力的目的,才是客户真正满意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是客户导向型企业,客户满意将是企业最大的价值体现,物流企业要将客户服务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向顾客奉献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留住客户,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兰伯特,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4-45
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是指社区对企业提出的责任要求。对应于企业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社区在三个维度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并受着相同的和不同的因素影响。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消费者、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逐步增强,形成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外部动力。李双龙认为,利益相关者维权知识的增加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必定会产生对企业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并指出需求的内容和强烈程度会因历史时期、国家、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具体到社区的层面上,田祖海指出,企业对所处的社区的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二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其方式是税收、捐献和直接参与等。三是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企业存在于社区之中,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对社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影响不大,或影响在社区的容忍范围之内,社区一般不会对企业提出社区责任需求,另外,如果社区对企业的影响行为反应强烈程度不同,其需求也不同。综合上述分析,结合社区的特点,本文认为,影响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社区容忍度、社区反应程度、社区自治水平、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上述因素对企业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的需求都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会有所不同。用QB、QY、QX分别表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区责任的需求、企业应该承担的社区责任的需求、企业选择承担的社区责任的需求,用i、t、r、a、c分别表示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社区容忍度、社区反应程度、社区自治水平、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那么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
QB=f(i,t,r,a,c) QY=f(i,t,r,a,c)
QX=f(i,t,r,a,c)
下面分别讨论各因素对企业社区责任需求的影响机理。
1.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
企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各种资源,必然对所在社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更是对社区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和干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说,由于企业对社区而言可以带来就业和拉动所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作用,所以如果企业对社区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社区就乐意承担这种代价,但是如果对环境破坏严重,社区就会因代价太大无法承受而提出责任需求,而且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越严重,其责任需求就越大。具体到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来说,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对QB影响最大,对QY次之,对QX则影响不大。即:
QB/i>QY/i>QX/i>0,QX/i≈0 。
2.社区容忍度
社区容忍度是指企业对社区造成影响,社区可以容忍的影响程度。不难证明,社区容忍度越大,对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就越小,反之亦然。社区容忍度的大小主要由如下因素决定:一是宏观环境。当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技术水平还不发达的时候,整个社会还处于迫切发展经济的时期,企业对社区造成的影响也就成了次要的问题,社区容忍度也就比较大。二是社区经济水平。由于企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当地的居民就业,还可以起到增加当地税收、带动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等作用,所以在社区的经济水平比较低,社区居民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有较强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于是可以承受较大的影响,即其容忍度就大,反之就小。三是社区的风俗习惯。一群热情好客、包容豁达的社区居民,其容忍度自然比那些好斗的、排外的要大很多。社区容忍度对企业社区责任需求是一种反向的关系,具体到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来说,社区容忍度对QB影响最大,对QY次之,对QX则影响不大。即:
QB/t>QY/t>QX/t
3.社区反应程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产生影响,社区对此必然作出反应,社区反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对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由于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具有外部性,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不愿承担履行社区责任带来的成本,因而选择逃避承担社区责任,但另一方面,社区对此会作出反应,社区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博弈关系,社区反应越强烈,越能促使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社区反应程度对企业社区责任需求是一种正向的关系,具体到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来说,社区反应程度对QB影响最大,对QY次之,对QX则影响不大。即:
QB/r>QY/r>QX/r>0,QX/r≈0 。
4.社区自治水平
社区自治水平简单地说,就是指社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行自行治理。社区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社区自治水平较高的社区,在与企业进行利益博弈时拥有更大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社区自治水平越高,社区对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具体到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来说,社区自治水平对QX和QY有较大影响,而对QB则影响不大。即:
QX/a>QB/a QY/a>QB/a,QB/a≈0 。
5.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不断深入,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意愿性也在增强,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需要公众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只有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才能形成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力量,从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依此类推,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自然就会增加对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具体到社区责任的三个维度来说,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对QB影响最大,对QY有较大影响,对QX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小。即:
QB/c>QY/c>QX/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