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取长补短的故事

取长补短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10:0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取长补短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取长补短的故事

第1篇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使学生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使学生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教师超越,以知识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单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发展的过程。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1>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再考虑逻辑次序。因此,每一年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2>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由近到远,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三个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3>学习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习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2.教科书的体例

本套教科书各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单元评价”等5个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教科书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可采用图文并茂(如漫画故事)的形式,或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图文,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当中。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多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教科书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评价:形式不拘,主要评为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及展示型评价三类,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社会生活反思等均可。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天生我才必有用》.①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②照镜子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③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④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

2.《我要向你学习》.①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③通过故事会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3.《竞争与合作》.①故事屋《我们能赢》,使学生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②用“评议角”的方式竞争规则的教育。

4.《我来画棵家庭树》.①绘制家庭树,理解家庭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家庭的含义。②“智慧谷”,写出亲属的称谓。

5.《我家的故事》.①讲述家的故事,初步了解家的功能。②写一个“我家的故事”,体会“我爱我家”的情感。

6.《家人关爱我成长》.①婴儿成长的过程图及“故事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②古诗《游子吟》,小调查,我的生日,引出我们要报答的养育之恩。③“采摘爱心苹果树”是具体的行为指导。

7.《欢迎来我家》.①知道自己家的布局,了解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家周围的环境。②利用小表演懂得如何待客做客。

8.《‘问号’之歌》.①阅读文中诗文,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问号。②利用故事屋,活动角,了解古今少年好学勤学的榜样故事。③师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谚语。

9.《做学习的有心人》.①利用文中的故事及学生收获的故事,说明“只有耕耘才有收获”。②测试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测试的过程,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用“聪”字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寸金难买寸光阴》.①背诵《明日歌》理解含义。②学生表演,从中明理。③组织一分钟活动。④设计和执行课余时间表。

11.《生活中的你我他》.①利用猜职业的方式导入。②让学生谈谈新的职业种类,体现与时俱进。③采访活动,了解各行各业。

12.《热闹非凡的市场》.①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问,认识一些商业场所。②通过了解调查,比较各种购物方式,货物摆放方式,价格及收款方式的不同,对各行各业有个初步的了解③安排一次体验活动。

13.《农产品的家园》.①通过观察图景,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明白农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②教师介绍“胡柚的旅行”。

14.《走进工厂》.①图片引入,充分理解生活用品与现代化工厂的联系,理解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②参与一座工厂,亲身体验工厂中的分工与合作。

五、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第一单元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我要向你学习

3.竞争与合作

第五周

第九周(9.27~10.31)

第二单元

1.我来画棵家庭树

2.我家的故事

3.家人关爱我成长

4.欢迎来我家

第十周

第十四周

第三单元

1.“问号”之歌

2.做学习的有心人

3.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十五周

第十九周

第四单元

1.生活中的你我他

2.热闹非凡的市场

3.农产品的家园

4.走进大工厂

第二十周

第二十二周

第2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84-0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自己的尝试,以下谈几点做法:

一、质疑问难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亲自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就可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通过自我探究,陈述矛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逐步解疑,在尝试获取知识过程中领略自我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如指导学生探讨课文《火烧云》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者身份到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中,学生没有思想压力,纷纷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奇特的创造力。小组研读课文之后,有生质疑:“为什么马跪着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在肯定学生这一发现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释疑途径,可嗽模可讨论,可走访,让学生时时以发现者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充分感受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之后,还体验了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二、标新立异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思维定势影响,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清多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读《跳水》一文时,有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救护孩子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可选取几种典型方法,组织学生反复比较讨论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 。比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了发现的愉悦,懂得船长的方法是救护孩子的最佳方法;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

三、集智取长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已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新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无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释疑,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问,让小组内的成员互助、互促、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研读《再见了,亲人》时,我大胆实施此法:分三步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以“开合作学习交流会”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相机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领取学习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师作效果评价。实践证明,探讨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收到了生生、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智取长的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

四、启发想象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 如学习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大胆改编原文情节,或续编结尾然后让学生开展故事演讲赛;对古诗,可根据诗句描述意境。根据诗作画,然后配乐介绍自己的诗画;对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根据情节编写课本剧。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逆向思维一锻炼学生反向思考能力

第3篇

从前,有一位园丁在花园里种了许多漂亮美丽的鲜花,园丁每天给它们浇水,施肥。在园丁的精心培育下,他的花长得十分茂盛,牡丹花红白相间、芳香迷人、香飘万里。桂花的颜色多种多样。玫瑰花更是多姿多彩、香飘十里……各种各样的鲜花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园丁的花园美丽、漂亮极了。一天,园丁去郊外看望他的爸爸妈妈,回家时,顺便带回了几株野,把它栽到了花园里。

可是,一些名贵的花儿看到了这几株野,便开始嘲笑它们,先是红玫瑰,它说:“哼,你们想和我比美,差的远呢!”你们有我这么漂亮的身材吗?你们能开出比我更鲜艳漂亮的花朵吗?哈哈,不能吧?不能吧?你们差太远了,哈哈哈……

接着是昙花,一株昙花站起来,它代表昙花家族对野说:“你们呀,真是不知好歹,敢跑到这儿来和我们比美,你们能比得过我们吗?虽然我们开花的时间很短,但我们开出的花有谁能比我们娇艳,美丽呢?人们把我们开花说成‘昙花一现’,你们能比得过我们吗?小不点儿?哈哈哈……”昙花骄傲地说道,这时所有的昙花都在嘲笑那几株野,那几株野虽然没吭声,但是它们十分伤心!

昙花的嘲笑声让花园里所有的花儿都听到了。大家都来嘲笑那几株野,只有在野旁边的仙人掌默默不语。最后,仙人掌实在听不进去了,愤怒地说到:“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野呢!”没想到,花儿们愤怒地骂仙人掌:“绿刺鬼,你少管闲事,你看一看你的模样,奇丑无比,你自己都自身难保,你还说我们,我们不用你管!”最后,花儿们骂够了,便不理野和仙人掌了。

这时,那几株野哭了,它们哭着对仙人掌说:“仙人掌大哥哥,是我们连累了你,害你为我们受累,真对不起了。”仙人掌听了野的话,它便安慰野说:“没事,你们不要说对不起,我们都是好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只是在较短的时间里没有暴露出来罢了,让时间来证明这一切吧!不要灰心泄气,要坚强。”野听了以后,擦干眼泪,它们齐声说:“我们要抬起头来,要经得住花儿们对我们的考验,要让时间证明我们的坚强意志,不能让花儿们的嘲笑声把我们吓到。”它们对仙人掌说:“谢谢你,仙人掌大哥哥。”

从此,野和仙人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一心,任凭花儿们怎么嘲笑,也没动摇它们的坚强意志。

暑去秋来,刺骨的寒风吹来了,那些名贵的花儿都一个个枯萎、凋谢倒下了。野看到花儿们的悲惨命运,伤心不已。最后,只有野和仙人掌相依为命活下来了。看着徐徐升起的太阳,野们笑了,它们信心十足,时间证明:它们经得住考验,坚强地面对现实,生存下来了。

这个故事,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不应该有一点成绩就骄傲,不应该看到别人失败就嘲笑。我们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骄傲,应该取长补短,心胸开阔,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第4篇

关键词: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教参中明确指出:语文活动课区别于传统的语文课。前者侧重于语文技能的实践训练,后者侧重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前者以直接经验为主,后者以间接经验为主。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活动课是实现转变学习语文的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

一、目前在活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文本阅读轻活动

每个活动单元都有与主题相关的范文,有的老师认为活动是浪费时间,活动与考试没有关系。于是干脆把活动内容删除了事。教学沿用传统的文本分析阅读的方法。这样做虽然学生的语文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提高,但却忽视了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2.重活动轻阅读

以“感悟自然“单元为例,有些老师在活动中过分强调了解自然、亲近感受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山水,可是到了展示成果阶段,学生的写作却一筹莫展,写出来的多是文字枯燥、感情单薄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语文训练,“言”与“文”分离了。

二、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

1.阅读

每个活动单元中都有范文,阅读应该放在活动的首位。通过文本的阅读带动活动的展开,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并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1)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触语言。(2)合作阅读。选取一些句段作为合作研讨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鉴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3)思考探究。把参考阅读的三篇课文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比较阅读、讨论辩论探究性问题。当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在活动的同时阅读文本,学习文本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积累词句、比较优劣等,这样对事物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入的思考,学会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这样活动从语言走向人文最终又回到语文。

2.活动

(1)学生主体化。语文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做中学、动中悟,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摆脱课堂教学惯用的讲解、提问等手段,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在活动中必须要转变角色,教师是参与的合作者、合作的引导者、评价的组织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程全员参与活动,做到在活动前搜集、整理资料;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创造;活动后自我总结评价。(2)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主要方式,主要有竞

赛型、表演型、辩论型、赏析型、故事型、演讲型、讨论型、阅读型等等。

3.表达交流与评价

评价是语文活动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口头表达。语文活动离不开口头表达,口头表达有以下几种形式: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朗诵会、课本剧等。对每种口语形式,在口头表达前必须做必要的知识性指导,在口头表达后要作出评价。(2)作文。读:以欣赏的眼光,挖掘学生作文的亮点。让学生上台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评:评议是对同学的作文进行取长补短的一种学习方式,从中对照自己,对长处加以肯定,对短处提出建议。可以先挑选上、中、下三类代表性作文,印发给学生,对点评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讨论作文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小组长执笔,生生共同点评。这种做法便于组织讨论,利于发展思维。

第5篇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创造能力;方法途径

幼儿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幼儿教师、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根据目前幼儿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浅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

幼儿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处于基础时期,如何让幼儿的思维从小就得到开发,眼界得到开阔,这与幼儿从小接触到的周围事物有关。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一个十平方米大的房子里,那么这个人认识到的事物只能是十平方米以内有限的事物,如果一个人处于广阔的天地,那么这个人看到、认知到的将会是更多丰富多彩的事物。因此,这对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启发是,幼儿教学环境中,要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条件。比如说,在教学资源中,彩色的布局、圆形的桌子、方形的椅子、墙上不同色彩形状的图片等,这些都能够在视觉上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听觉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安排给幼儿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觉创新能力。在娱乐工具上,有蹦蹦床、滑滑梯、摇木马等。总而言之,教学环境应该力所能及地给幼儿教学提供足够新鲜多彩的事物,让幼儿在视觉上、听觉上受到影响和感染,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

二、创新教学方法

古人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了“举一反三”能力的重要性。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幼儿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比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幼儿能够进行模仿和跟唱,还要鼓励幼儿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创新,如儿歌:小蜜蜂,嗡嗡嗡,快乐飞在花丛中。那么,教师可以请幼儿将这首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看看谁改编的最棒。比如换成:“小老鼠,叽叽叽,跑去东来又跑西。”这些模仿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行创新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讲述教学,利用多媒体PPT等形式更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比如对“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个故事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讲完后给幼儿看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换一种方法给幼儿诠释故事内容。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在视觉和听觉过程中的创新。再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演绎故事内容,比如上文提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典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表现欲强的幼儿演绎情节,让幼儿自我发挥和补充,对情节进行丰富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演绎或改编故事内容。让幼儿在演绎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组织合作教学以及竞赛教学

幼儿喜欢在一起玩的特点是天生的。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的团体合作玩耍中,他们总是能够互相补充,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自己不会的东西,这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实行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幼儿的综合能力以及表现情况,将幼儿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安排等量的任务,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就可以获得胜利,并奖励徽章。比如说,教师让每个小组都用橡皮泥做一个卡通人物,这个卡通人物要尽量不是卡通片中出现过的。在这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小组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完善,对于对方不完善的地方,同一小组的组员可以提出意见,对于对方的优点,互相之间可以得以借鉴吸收等。在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一定的比赛,让幼儿积极参与。比赛可以让幼儿们利用身边简单的物品制造新颖的玩具或者是生活用品。比赛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幼儿之间互相竞争,充分激发创造力,并为了能够取得胜利而更加努力。俗话说得好,有竞争才有进步,才能够激发创造力。因此,适当的竞争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教学中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总而言之,幼儿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以及性格特点进行一定的掌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喜好和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安排教学。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竞争元素,也给予适当的团队合作互帮互助,这样既能够提高幼儿整体的创造力,也能够让幼儿的视野不断开阔,思维不断活跃,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第7篇

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具有主动学习的心向,也就是说“想学”; 二是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说“会学”。

一、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有时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和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而很少考虑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仍然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

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导

自主学习就是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真真正正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因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需要指出的是,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个个针对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后,课堂上可能很寂静,但此时学生的头脑也许“动”得是最激烈的。

越是教材的重、难点处,越要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将难题攻下,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愉悦,学习兴趣更浓,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否优秀,必须进行比较,要比较就要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领域和思维方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机会,要善于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合作、交流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地学习,避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一节课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一些,一般采用课外自学与课内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2.要注意利用学案导学辅助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随便看看书了事,必须要求他们通过自学尽可能把自己能够掌握的内容先行掌握。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及时指导。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表扬,对那些应对学习的学生要批评、督促。一般来讲,给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指导和督促要多些。

5.自学检查,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课本或自学提纲的情况,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重点讲解作准备。自学检查的关键是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因此要涉及到如下内容:

①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练习正确与否?

②如果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有几种表现形式?

③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

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

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让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保持正确分布。每个小组5―6人,分别是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指学习较松懈、缺乏毅力,学习进步较慢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刻苦、学习进展较快的学生),二至三个中等学生(指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合作学习要求。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需要得到满足,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

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每节课的前5分钟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在合作中解决。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8篇

关键词:谭恩美;多元文化;文化融合

引言

自从90年代后期开始,华裔文学便开始繁荣,其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谭恩美。这首先得益于谭恩美对中国传统的细致刻画,其次在于从其小说中读者不仅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气息,还有更主要的就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在碰撞过程中文化不断的融合。谭恩美对华裔文学怎样以族裔文化的身份得以与主流文化之间开展平等交流更为关注,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文化领域的多元文化发展。

一、两代人从文化的冲突到文化的融合

在《喜福会》首先就是谭恩美对“喜福会”的机制进行了构建,这就将小说中两代华裔美国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间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场地。然后就是借助对四位移民母亲形象的塑造,使得西方文化一直以来对中国女性的刻板描写进行颠覆,将文化背景不同的状况中的人物的真实形象进行呈现。作者叙述策略的别出心裁也成为多元文化思想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小说形式和叙述语言的独特。在小说形式方面,作者对中国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以及西方文学传统的故事环结构的优势进行吸收综合,使其叙述形式更为独特。在语言角度,作者则选择的是英汉双语混合体来对华裔美国人具备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体现。这些别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对于中美两种文化的结合进行了有效体现,使得作业的多元文化思想得以表现。在论文最后对小说主题中多元文化思想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在小说中的母女是对中美两国文化的分别代表,而母女关系的冲突至和解的发展则意味着中美文化由对抗到融合的发展。《喜福会》对于谭恩美提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进行了体现,现实意义非常深刻。

二、母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交融

在《灶神之妻》中,谭恩美对于主人公温妮与吉米的塑造,成功地颠覆了在东方主义话语下中国人一成不变的情况,这为中美文化的交流建立了桥梁,同时也符合多元主义所强调的平等与包容的原则。叙事手法上,作者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与美国的多角度叙事相融合,同时在叙事语言上,作者又采用既不是标准英语又不是标准汉语的两种语言混合模式。这些恰好体现了中国与美国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通过和解的大团圆结局,不仅仅表现出母女之间的爱,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出一种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我们需要在文化冲突中得到平衡,不能仅鼓吹自己的民族文化或只信奉新的美国模式而摒弃中国文化传统。我们需要在继承母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吸收新文化,将母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化交融。也恰恰是这种结尾模式,体现出谭恩美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已经达到一了个新的层次:继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

三、少数族裔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沉没之鱼》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中产阶级白人在遥远的东方神秘的东南亚古国旅行发生的故事。小说改变了以往对于文化身份的摸索模式,作者更注重的是广泛存在的人类的苦难文化。其借助拯救“沉没之鱼”的含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各个物种、种族以及文化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应当是实现多种文化平等、宽容相处的局面,以此来让人们真正摆脱苦难。小说从荒诞出发,从文章开始至结束贯穿着二元对立的因素:荒诞与理性、无知与了解、拯救与谋杀、善意与邪恶等等,这些二元对立因素间不但没有相互抵消,而是呈现出相反相成的局面,这也使得小说具备更强的张力。

四、结语

谭恩美的小说,特别是在其后期作品中,谭恩美通过许多实例形象地阐释解释出她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谭恩美对东方主义进行的有效的批判与消解也烘托出她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如果我们希望在文化冲突中获取平衡,我们即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单纯地摒弃,也不能固守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适应当前多元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对固有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同时对新文化进行有效吸收,以此来推动自身文化同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促使二者相互补充,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军.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个案[J].外国文学研究,2006,06:101-111.

[2]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107-113.

第9篇

XX年-2009第一学期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温泉小学:吴家莲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有时感觉它快得让人窒息。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即将画上句号,又该提笔写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了。 

    步入教英语科目这个岗位,仅仅是短暂的一年多,我没有干过什么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什么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而是最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英语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喜欢孩子,喜欢每一个学生,但不是所有的时候喜欢所有的学生。我热爱工作,但不是所有的时候热爱所有的工作。当一天的老师是容易的,但是每天都当好老师是难的。想起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的话语: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这个最好,其实是更好,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看你离最好的远近。“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9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主任,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习效果。三年级两个班级,三(2)班比三(1)班学习英语的氛围更为浓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高涨,家长对英语也更为重视。四年级三个班级,整体上觉得学生都很懒散,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五年级就更糟糕,除了五《4》班新来的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外,其他班都是大部分不喜欢学英语,总想利用英语课来玩,英语学习意识不够,觉得小学阶段语数是主科,英语可有可无的。而英语的课时都安排在下午,学生的状态总是不佳,上课总是昏昏欲睡。学生学英语的时间只有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回家根本不会花时间在英语上。有时,我觉得自己的热情和执着似乎慢慢地在被消磨着。有时越多的期待,反而失望越大。 

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尤其是在农村,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我尽量创设情景,通过实物、卡片、讲故事、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表情、动作,尽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经常结合所教的内容,讲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或浅而易懂的故事,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集中学生精神,使他们觉得课堂气氛不那么单调、枯燥。同时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勇敢来自于希望和鼓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学习英语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作为老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我总是用“ok”、“good”you are clever”、“excellent”来表扬学生;本学期我还利用标有good ,great ,excellent 等不同的小卡片作为课堂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情况。   

英语是语言。一种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的语言。但是早上各班都抓的很紧,英语的晨读几乎没有,所以各班学生的口语表达很差,只会听懂老师说教过的某些单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强调他们多写多练习,一学期下来,作业批改次数打137次之多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研方面,如果有外出听其他老师的课的机会,我会好好把握,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同时需要理论武装自己,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总之,我们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肯定的体态语言,一次耐心的个别辅导,一句赞扬的话语都将成为一个受孩子喜欢的老师的奠基石。这些,不就是我们一举手一抬足之间的事吗?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是我快速成长的充实的一学期,比前个学期有进步,但这还只是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第10篇

最新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我被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穷知识,它让我眼界大开。

  《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完这则小故事,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期间的一个故事。爸爸出差从海南回来,带回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我初见菠萝蜜时,只见它浑身长满了小疙瘩,又粗又长,像个长满“青春痘”的大冬瓜。我边看边摇头,爸爸见我对它充满了“敌意”。他告诉我,别看它长的丑,它的味道却特别的鲜美。我头摇的像拨浪鼓,嘴巴里一直说着: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可当爸爸打开它后,我的味蕾瞬间被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后来,我尝了一口,便从此爱上了它。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光凭着外表或是现象,就急着去下结论,一定要去深入了解,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一句话,也蕴含着大道理。在“轻诋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说:“胳膊肘粗壮,但是没有什么刚气、骨头。它从人的体格外貌上去轻视诋毁别人,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这则小故事警世我们,千万不要从一个的外型体貌上评论他人。这样不但让别人“受伤”,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优秀!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读它。它不但让我们能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和各种历史知识,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指引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还培养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爱上它——《世说新语》很容易。

  只要你愿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对它爱不释手——阅新语、明事理!

  最新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最新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

  提起记载遗文轶事的笔记小说,你想到了什么?提起志人小说的代表,你想到了什么?提起中国最早历史价值最高的小说,你又会想到什么?告诉你,它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全书共有一千多则记载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

  不仅这些。《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第11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新一轮课改,已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但在课改下,我们又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和分析,得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创新导入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发者和引导者。在课堂起始阶段,教师的导入环节处理的是否有激发性,就决定了一堂课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在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时,最为主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激发性。导入的方式,一是有故事导入法。毕竟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故事,将学生引入到新课。比如,在教学“时、分、秒”内容时候,教师就可以编撰一个有关于时分秒的故事,说有三个动物各花了一定的时间完成了某项事情,一个是3天,一个是48小时,一个是4800秒,每一个动物都说自己所花的时间短……教师就用这个故事引出时分秒的换算数学知识。二是用游戏导入法。学生都好动,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好动,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比如,在进行圆周率知识新授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算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看谁的答案最接近老师的答案。在游戏中,学生对圆周长与直径就有了体验和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对圆周率的探索中去了。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自身方面,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够起作用。故而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才能够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仅仅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远远不够。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比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看完书后教师进行质问:“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有学生抢答:“毫米就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1厘米中的每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教师又问:“如何才能够验证1厘米=10毫米”呢?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用点格的方法验证。最后让学生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整个数学课堂,学生通过自己的看,自己的说,自己的讨论,就将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了。而且,由于他们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印象自然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成功的愉悦体验。进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

三、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是数学的原型是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大众的数学,生活的数学,就要对数学的教材进行调整。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数学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有声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多种表现形式,利用多媒体方便、迅速的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有效的整合,从而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起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认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库或者远程教育网站,依据需要,选者合适的部分,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素材,形象、动态地演示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利用计算机代替传统媒介,实现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实现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课堂。比如,在进行“初步统计”教学时,由于统计知识在日常运用很广,如果仅限于书本上的插图和挂图来讲解,会使学生限于枯燥的教学环境而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学生所学的统计知识也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让学生通过广播、电视、书报、网络等媒介对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学生不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拓展了“统计知识”部分,还学习到了相关联的更多的知识。再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学生就会很快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挖掘“统计知识”内部相关知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

四、注重合作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够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学生间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先要对班级进行分组,按照一定的编组要求,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方方面面,均衡每一个组的实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组进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学习,其余的进行长方形知识的学习。充分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首先树立全新的教学育人的观念,并紧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创新导入环节,在课堂的伊始,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引入教学,并从学生自身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迅速地呈现给学生。同时,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能力,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武爱英.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2,(14):131.

第12篇

一、 导入要具有开放性

也就是导入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就可以。如以讲故事、猜谜语、小幽默等导入,利用投影、音像、挂图、歌舞、情境法导入,以旧引新复习法导入,借引其他学科开课方法导入,最简单的开门见山导入等等。所有这些我们称为开放式导入。

二、 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也就是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意识,不拘于教材、不拘于方法。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体现趣味性,不呆板、不矛盾。如可在导入后引出教学重点、学习重点,也可发动学生去想,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还可以教学生多向思考、民主交流、开放发问、质疑问难。

三、探究要具有开放性

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独立思考,民主合作,多向交流来解析疑难,教师切不可直接讲述。教师的任务是导,引导学生发问,指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倡生生交流,师生探讨,形成互相协作的学习单位,营造取长补短的课堂氛围。分析问题时要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取得共识,以服众议。达到民主探究、平等探究的目的,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其形式要千变万化,其方法可灵活多样。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不定式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阶段是课堂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是教师最不容易把握的。如果说是“放风筝”,那此时正是最容易断线的时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首席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备深备细,充分估计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一过程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四、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式的练习是开放式探究的深入和检验,是对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巩固和发展。所以练习形式一定要具有阶梯性,深浅适度,要适合各层次的学生;具有多样性 ,善于变化,开发学生智力;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练习的目的是摸清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要适度增加训练的量。

五、 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经过各种练习后,要及时对教学的情况进行小结,这时教师必须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客观对待。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提出来,继续讨论,研究,提倡生生评价,师生探讨、民主语言,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活方法的当堂测试,及时反馈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这一环节我们称之为开放式评价。

六、总结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思维是否得到开发,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说总结形式的开放是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在这一步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塑造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创新、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增强学无止境的意识。总结的形式要善于变化,教师可通过开放式的发挥题,或通过思考与实践的拓展练习,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去补充、去选择、去判断、去续编、去多法求解等等。既总结全课,又达到学以致用,学能活用的创新目的。

六、 回顾要具有开放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