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

时间:2023-05-30 10:0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骆驼祥子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

第1篇

1、第五章内容: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事后,祥子心里万分矛盾,对虎妞既愤恨又想念,同时还夹杂着害怕。

2、骆驼祥子概括:《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沉淀,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于阅读名著趣味寡然,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读名著,造成阅读效率低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对付课文和作文,对于课后的名著导读很少涉及,或者以考代读,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要点去应付考试。电视剧的普及,很多初中生误以为看电视可以代替名著阅读,这些都造成名著阅读死板僵化,达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高效的名著阅读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去阅读,带着情感去阅读,把阅读当成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使名著阅读发挥较好的审美和育人功效。

一、语文教师要在班级中形成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7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综合,在学生新的起点——初中,教师要在班级中形成一个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书香班级的气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利用教室的布置,专门设立一个文学名著阅读角,把大家手中的课外书籍和文学名著集中起来,特别是7至9年级六册语文课本中规定阅读的文学名著要求人手一册。在文学名著阅读角附近张贴一些关于阅读的名人名言,加大宣传力度。我们还通过班级黑板报专刊,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力开展“我与名著同行,名著伴我成长”的活动。

其次,我们开展了每日一小读活动,让学生亲近文学名著。就是在每天的语文课上课前三分钟有计划地安排同学选读一小段文学名著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由被动到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让学生逐步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

第三,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初中生学习负担重,课务多,阅读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安排了语文早自习前10到15分钟为固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睡觉前看一会书,双休天必须有两小时的阅读时间,寒暑假必须制订详细的读书计划,把读书作为语文家庭作业的一部分,以读促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二、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名著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活读名著

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规范和指导。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理念,让自觉阅读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让阅读给学生带来乐趣,让阅读成就学生的理想。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小组非常必要。文学名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适合于名著阅读。通过建立四人或五人阅读小组,建立组长负责的阅读机制,开展小组之间的经典朗读比赛,情景剧表演,问题探讨,,思想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深度阅读的目的。

其次,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七年级阅读的名著主要是教材里的《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这一阶段是学生刚开始完整的接触文学名著,阅读范围不宜扩大,阅读重在理清情节,感性理解;八年级阅读除了教材中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外,应该加大阅读量,可以补充阅读《西游记》《老人与海》《名人传》等,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适当扩大,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让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使学生对作品人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九年级阅读的名著主要是教材中的《水浒传》、《傅雷家书》、《简·爱》、《格列佛游记》,可以补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这一阶段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大,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时代意义,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就是深度地阅读。

第三,动用音像资料,加深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由于名著里故事情节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因而动用音像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原著文字描写的场景。体验越丰富,把文字转换成场景就越生动鲜活,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了同名电影《骆驼祥子》,学生看得很认真,他们对祥子性格的发展变化有了理性的认识。如果只是拘泥于作品本身,学生对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很难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淡化阅读名著,而是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强烈愿望。阅读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充实,陶冶情操。

第3篇

但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实在堪忧。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阅读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中生搬硬套参考资料。其次,教师阅读教学方法不恰当,流于形式。采用枯燥无味的环节禁锢学生的思维,更甚者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采用考点练习法,按照考试模式训练学生,将课文编成考题,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再次,农村阅读教学缺少计划性、系统性。很多教师只是在讲解练习的时候,穿插讲述阅读方面的知识,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这样盲目地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阅读面窄,自己的体验、感受少,缺乏阅读材料,90%的学生没有阅读过课外书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对阅读题有畏难情绪;问及觉得语文学习中最困难的内容或地方时,45%的学生选择了阅读题;享受不到阅读的成就感,无信心阅读;阅读缺乏悟性、创造性。

因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了现代文高效教学“四步教学法”模式,即“激趣导入”“交流预习”“读、品、悟”“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其中“读、品、悟”是核心。

一、激趣导入

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导入方法有背景导入、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形式,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文章特点而选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

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料《语文课堂作业》中的“课前预习”。先分组交流,再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预习中难于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四步教学法”模式,重视预习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可以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及课内外的联系。比如搜集背景材料、作者资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有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就有了学习主动权。

三、读、品、悟

1.读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可先从题目入手,猜读文章的文体和主要内容。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猜想课文内容,是介绍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还是介绍其成长经历,或是其他。然后根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按照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或语段理解文章的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朗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全体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大胆质疑,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品

就是细读品味,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句段,进行精细反复阅读,品味揣摩优美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主旨。现代文阅读大多为一些文学作品,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如《社戏》中六一公公的语言、行动就体现了他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或者抒情句,如《伟大的悲剧》最后一段中的“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价值指向。

3.悟

即提高性阅读,通过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着手,揣摩文章的亮点、美点,从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与写作风格,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思想意识。

四、拓展延伸

第4篇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张庄乡中学“书香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5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白斌

副组长: 李华  廖广华 张守俊 阮效磊   

组 员:全体老师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三个月(约十一月、五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二、颁奖:

由白斌校长对“读书节”活动做简单总结,教导处在总结大会上给各项活动的优胜者颁奖。

第5篇

关键词:建立与实践;语文学习自主性;主观能动性;成功和自信

一、关于新型评价方式

语文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是指收集和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的有关课外阅读评价的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和进步的状况。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关于阅读的一系列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阅读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是记录学生阅读成长史的档案;是阅读过程中各种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资源反映和影响学生阅读成长过程的证据的累积。

二、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建立的亮点

1.封面的设计

我对学生制作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要求有一个首页封面和四个主题封面。首页封面要求注明作者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创建日期以及能够展现自己个性的图画,主题封面要求把自己阅读的文章按照历史经典、时代热点、社会焦点、做人要点去划分,并要求配以恰当和谐的图画。从学生呈上来的作品来看:封面设计五彩缤纷,画面丰富,主题鲜明。可以说,学生的选材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他们对社会、对时代的关注远远超越了课本,超越了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阅读内容的选择

学生在选择书目时,大胆猎取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斯巴达克》等)、现代名著(《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等)、历史作品(《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清史演义》《隋唐演义》)、外国经典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大卫・科波菲尔》《法老的诅咒》《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等)。在社会焦点主题中,关注的内容有(中国河流警钟长鸣,小学生上奥数学费比上三年大学学费还高,“两会”十大热点,看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北大院士向同行发出挑战,动车事故,新闻联播改造,“小悦悦”事件引发的思考,房价上涨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时代热点中关注的内容有(稳定物价严防通胀,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微博时代我们怎样辟谣,中国职业女性生态状态调查,世园会对中国的影响,赢在路上)做人的要点中关注的内容有(爱的教育,商鞅立木,伊索寓言,意林,名人传,活出自己的99个智慧)。

3.主题活动的表现

(1)课本剧

在我们的课题展示活动历史经典单元中,我们班的学生选取了春秋战国的故事《晏子使楚》作为题材,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在古典音乐的陪衬下成功完成。参与演出的学生有11人,经过精心的编排,刻苦的训练,运用特地租来的衣服和道具,在20分钟的时长中再现了春秋战国时的历史画面和晏婴无与伦比的机智,那种对经典的感悟与体验,对历史的崇敬与尊重让所有的观者看后赞不绝口。

(2)辩论赛

在社会焦点的单元展示中,我们班的学生抓住了目前正在上演的如火如荼的辅导班问题,在纠结和矛盾中思辨社会焦点,最后他们向中国教育体制发出了尖锐的质疑和呐喊:辅导班让我欢喜让我忧,考奥数奥语谁之过?教育资源何日公平?深刻的主题,精彩的辩论,唇枪舌剑的交锋,留下的却是让人不尽的思考。

(3)读书交流会

经过这次读书活动,我改变了自己囫囵吞枣的读书习惯,而且在读书时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他(她)当时在想什么,这样写对作品有什么好处?(王xx同学说)

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并学会了在书上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刘xx同学说)

三、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建立对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作用

1.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评价方式十分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并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作品设计、选择课外阅读主要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主要决策者,教师只需给予意见或者建议。在利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学习时,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可以给予同伴作品一定的评价和欣赏。

2.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制作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这一实践过程中,进行自主搜集阅读资料、整理阅读资料和相关的作品设计制作,进行自我管理,为自己确立目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己阅读的自我监控意识,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建立负责意识。

3.使学生获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小学生喜欢参与的心理,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公平的评价环境,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填写设计阅读资料袋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阅读知识,建立只属于自己的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越发喜欢语文学习。

第6篇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让新鲜的、丰富的、充裕的空气得以流入课堂,让轻松的、活跃的、和谐的气氛永驻教室。这就是语文阅读,有了良好的气氛学生就能领略与观赏到窗外那更多更美的风景,外面的世界无限精彩。《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让学生想读兴趣是人们探索事物的一种积极的知识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比如:教学《春》时,先让学生听教学录音进行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就会对学习该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选择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可读

英国诗人柯勒律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的宝石”。本着“有益、有趣、有物”的原则,我排列出阅读课外书的参考书目和先后次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哈利・波特》、《傅雷家书》、《居里夫人传》、《名人传》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诗歌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3指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从严格意义上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立目标、选择读物、指定计划、控制进度、检查效果。但由于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我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方法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从指导内容上来说,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能感情朗读文章,并尝试写好片段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不少于30篇;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的见解,进行感情朗读和复述,写好读后感,不少于40篇。

4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

第7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和中考复习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平时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学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真正能认真地徜徉于名著经典中的很少。在中考名著复习时,也基本上是选读零散语段,而后强化训练一些专题。这样的复习方法基本上是“题海”战术,仅是对中考名著阅读题的简单训练,却忽略了对命题依据和规律的研究,致使复习效率十分低下。

鉴于名著阅读和复习的现状,如何避免复习的高度功利化,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够有效的提升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得分率,又能浸润于书香之中,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成了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课标意识、制定复习策略

中考名著阅读题常考常新,在命题实践中不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细化考查的要点。从考查的内容看,始终不变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的规定。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要求能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是不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

因此各地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题型的设计上的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大。总结其命题规律可以发现:不断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由记忆性考查发展到理解性考查;压缩选择题、填空题,增加简析题等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等精细化、深度化考查的试题;甚至将名著阅读与实践运用性题型、综合性学习题型等相结合。这些变化对那些没有通读名著的同学将是一个难关,教师集中印发提纲的知识点灌输以及“题海”战术也行不通了。因此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课标意识,制定正确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名著阅读复习有效性。

首先要以课本为纲。教材中关于名著的内容涵盖作者生平、创作成就、本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命运评析、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等,是对名著的整体介绍,在复习阶段,它能有效地起到强化考生对名著整体内容的把握的积极效果;并且课本中所提及的重要情节和人物,极有可能成为考查名著的设项对象。因此要重视课本上的名著推荐内容,针对其中重要情节和重要人物去对应阅读原著中的相应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其次不能只备考课本内容,还应该重视对名著原著的整体阅读。要对要考查的名著篇目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归类,不断引导学生真正的深入名著文本,进行个性化、精细化阅读。

此外还要研究归纳各地历年中考名著阅读的不同命题形式,总结当地中考名著考查规律,归纳总结各种复习名著和解答名著阅读试题的方法、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应考能力。

二、梳理考查类型。归纳复习要点

纵观全国各地中考名著阅读题,其考查主要体现基础性、能力性、开放性等特点,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文学常识类

目前中考试题中对名著文学常识内容主要考查谁写的、写的是谁、写的哪些事。多从填空、选择两种角度来考查学生对相关名著的记忆程度。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文学常识类考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以此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量以及是否真正的深入的阅读过名著。

如【2011浙江余姚卷】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

从上面的对白中,可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请任选一种,举一例加以说明。

①型,代表人物是:

②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

③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

复习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首先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掌握与课本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篇目和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国别,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等浅显常识。复习的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可以采用制作读书卡片法,利用空余时间随时掌握细碎知识点,从而克服文学常识的量大、琐碎等特点。

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所以复习时还要注意归纳整理,如上面的考题就要跨越整部作品,宏观概括『生较强。对此可以采用分类法,如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整理。或采用绘制知识树、网络法,归纳作家、篇名、人物、情节、名句等,形成网络,加固记忆。

此外为了克服此类题型干扰项多、易混淆等难点,避免出现作品的名称、朝代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张冠李戴的现象,复习时可以采用表格法,即对某一大类列表对照,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如鲁智深和李逵的人物特征。

只要我们能按新课程的要求扎实地读好课外书,并采取以上的复习方法,解起文学常识题来定会得心应手。

(二)人物形象号情节类

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号情节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名著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情节框架内展现其鲜明个性的,而情节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及其独特的言行举止而支撑起来的。所以中考名著考查时也往往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要求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弄清相关的主要情节,着重考查考生对名著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

如【2011连云港中考试题】

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 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2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虽然是浩如繁星,但真正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人物并不多,大多是名著中的主要的或是性格鲜明、便于流传的人物。

首先应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去熟悉名著的序、跋和回目章节等,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对名著情节有提纲挈领的把握。

其次采用精读式阅读法对著名的人物、绰号、外貌特征、个性品质以及与之对应的精彩的脍炙人口的情节作深入分析,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总结出情节的演变和人物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针对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拟出主要人物情节图表,并进行归类识记,区分人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防止出现混淆情况。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分组合作画出唐僧取经的过程图,将人物、地点、事件在图上一一标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整体梳理故事的情节线索,力求能化繁为简,理丝为帛,从而面对考试信心百倍。

(三)体验、评价类

对于名著的阅读,如果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这样的阅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深层次阅读、探究性阅读,这个目标在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往往从名著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特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任意角度进行赏析,以考查学生是否拥有对名著阅读体验感悟和欣赏评价能力。考查的形式往往有:1 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2 谈阅读作品的感受;3 说说喜欢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原因;4 为作品中的人物写“颁奖词”等。

如【2011泰州中考试题】

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小题。

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能否运用辩证思维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和主观见解。

由于长篇名著内容复杂,意义深刻,学生较难把握。而且初中学生因其年龄阶段的特点,思维的浅露性造成了阅读的浮浅性,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目前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因此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只能领会浅表层的明示信息,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发掘不出深层次的隐含信息,并以此领会文章的重点。

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充分利用每一册的提供的“名著推荐阅读”,了解每部名著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并将课内的分析评价的方法迁移到课外章节阅读,运用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做出比较、评价,以此产生个人情感体验。

其次指引学生多写读书笔记。阅读时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及时的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要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笔记心得,以期共同进步。

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多角度的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辩论会。以此来激发初中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激辩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

我们还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教者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指导学生用创造性阅读法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进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四)开放拓展类

开放拓展类试题是综合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综合性学习能力。这类题型往往将名著考查与综合性学习或阅读理解结合在一起,如将名著阅读与仿句、对联、颁奖词、人物访谈、活动感言、比较阅读、生活体验、实际应用等结合,不仅要个性化阅读名著、理解名著,还要具备语言组织等方面的才能,要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来完成答题,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展示。

如【2010南通中考试题】

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

1 如果你是版主,“泡泡问”里有两个主题帖,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回复。(要求:观点明确,并简述理由)

主题帖一:能否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个粗人?

主题帖二:如何看待《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离家出走的行为?

回帖:――

2 “泡泡拍”网站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要求:紧扣原作,明确物件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

金箍棒(《西游记》)、人力车(《骆驼祥子》)、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这种题型将名著阅读题与口语交际、仿写、图表、综合性学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对考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全面考查,体现了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形式求变求新的趋势。

因此教师在制定复习时有必要有意识的将名著阅读与语文实践进行整合,不拘一格地运用多种方式,广开听说读写甚至动手操作的训练之路,让学生试读、试说、试演、试写,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以点燃,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才能创造性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如教师可以划分“名著复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复习任务和展现形式,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研读、获得感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展示,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编名著墙报等活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创设问题,这样学生既熟悉了情节,又能提高审题和答题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经典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揣摩、深入推究中提高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强化仿真训练。总结解题经验

当然光有复习理论还不够,更需要多实践。因此我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需要有计划的分类进行专项训练。下面列举若干仿真训练题,以供参考:

【仿真训练1】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其中的英雄在“落草”或“入伙”的过程中,无不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义”,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是“义”,李逵中州劫法场是“义”,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义”……

请任选其中的一个,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并说说你怎样看待这位水浒英雄的“义”?

【仿真训练2】

1961年11月17日,随着国际国内客观情况的变化,写下著名诗句:“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字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诗句中的“金猴”“孙大圣”在取得真经之后获得的称号是

“千钧棒”就是

,是大禹治水后遗下的,被东海龙君得到并供奉起来,故又称为――。

诗句中表现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

请结合这个情节谈谈你对“僧是愚氓犹可训”一句的理解。(愚氓:愚昧的人)

【仿真训练3】

某班在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交流会时,有位同学发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这句话在主人公保尔身上也得到了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