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感言怎么写

读书感言怎么写

时间:2023-05-30 10:0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感言怎么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书感言怎么写

第1篇

一、学校与家庭沟通

为了让“书香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学期伊始,学校就积极与各个家庭结对子。

首先,学校向“书香家庭”推荐阅读好书。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成长的书,才能让他们感兴趣,也才能真正滋养他们的精神。因此,我们学校利用校信通短信,向家长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鼓励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每天多读课外书,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带头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常和学生交流、探讨读书心得,尽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阅读兴趣,开始给孩子们推荐整本书,我们先后推荐了《童年》、《唐诗300首》、《名人传》、《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爱的教育》、《昆虫记》等等。今年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孩

孩子们的读书和写作兴趣。孩子们怕写作,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可写,不知道怎么写,我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帮助孩子积累素材。

二、倡导亲子共读书活动

其次,积极倡导亲子共读活动。2016年3月,开学之初利用家长会,老师讲解班级微信的好处,并一一介绍了加入班级微信的方法,建议家长开通微信。班级微信就是学校和家长、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家长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疑惑和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提出班级建设意见或建议。

我校一直要求亲子共读好书,每天都布置有读书任务,要求每天读书半小时,并由家长签条,督促孩子读书。充分利用校讯通向家长们发送短信,或通过家长会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为孩子阅读

提供有利的条件,督促孩子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多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并跟孩子交流读后感,以自己的读书热情去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并全程记录共读全过程,把读书感悟写在微信上。

三、活动反思

本次“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从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到评选结束,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上报材料来看,差距较大,总体

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

(1)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在准备材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否认,本次活动的出发点是正向的,但家长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却千差万别。有自始至终就非常支持重视且按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真正付诸行动的,如五年级冯晨好家庭、六年级冯玉霖家庭他们申报材料的内容和时间上就能证明。

但大部分家庭的申报材料,是在学校或班主任的督促提醒下才做整理和准备的。缺少了评选细则中的好几项内容,如亲子读书计划、亲子共读相关记录、孩子的读书心得或小练笔等等。还有部分家庭虽然重视,但在准备材料方面没有经验,无从下手,也有的家长在编辑材料方面有一定难度,不会把图片、孩子证书的影印件等整理到一个文档中。

(2)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有的家长对这项活动认识不够,有些家长因实际困难不能与孩子一起读书;有的家长坚持的时间不长,一天、两天可以,一星期、两星期还行,可是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去了。有的家庭藏书数量还远远不足,条件差一点的甚至没有孩子的读书角,读书体系还不够健全,书香家庭的读书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3)作为学校,我们能体谅不同家庭的不同表现,因为家长在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条

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决定了在申报材料方面的参差不齐。

(4)作为家长,也应总结反思一下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真正为孩子的读书、成长,为争创“书香家庭”尽到心力了吗?是心有余力不足?还是根本就没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如果每位家长能跟孩子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您就不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对孩子苛刻要求或求全责备了。

四、活动收获

(1)不可否认的是,通过“书香家庭”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辅导能力越来越强了,亲子共读,丰富了家庭文化生活,读书活动让不少学生家长放下扑克,丢掉电视,离开电脑,和孩子一起走进了书乡,每天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的视野都开阔了,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2)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评出了优秀“书香家庭”。六年级的冯玉霖家庭光荣的被学校授予“书香家庭”称号,并颁发了《书香家庭》证书。家长感言,说这一次的活动,再次重温了他们童年的读书梦,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书香的魅力。“书香家庭”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与学习、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的融合。此次活动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都获益匪浅。

五、活动感言

第2篇

[关键词]习作教学;多措并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80-02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有的人说起来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下笔成文,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尤其是小学生,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写不出,写不好……各种问题不一而全。究其源头,还是方法没掌握好的问题。

一、乐写――建一个台阶

(一)对低年级学生也要进行写作教学

好多教师认为,作文不是中高年级的事吗?其实不然,低年级才是作文教学的起点。有经验的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就重视这方面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时强调学生说话完整,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要具体。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是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是一个好的训练素材。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时可以从图画入手,让学生结合图来进行想象说话。比如,教学《识字8》(鸟类篇),在出示鸟的图画后,让学生想象:杜鹃(在哪里);杜鹃(在哪里)(干什么);(怎样的)杜鹃(在哪里)(干什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巧妙地设计了一组练习,呈梯度上升的层次,既让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也照顾到一些拔尖的学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说话就会完整、具体。

(二)起步作文应放低要求

中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应从片(句)段开始。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的标准,让学生围绕着某个话题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没有字数要求,只要把事情说清、句子说通顺即可。学生乐意完成这样简单的“作文”,写完以后也不用教师大包大揽地批改,可先让学生和同桌在小组里相互读一读,在读的基础上,一些小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批改时间,又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尝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之后,自然会对写作充满向往。

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应突出说的教学,说之后再接着写。让学生充分地读,其实也是开口说,淡化作文是写出来的,从意识上让学生接受这个新事物。

二、趣写――搭一个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一)体验是最好的素材

我们知道,对于经历过的事情、有感触的事情,学生写起来会游刃有余。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和感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比如,写一次做菜的经历,在写作前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跟父母去菜场体验一次买菜(最好是自己买),并且亲历一次做菜的过程。这之后写出来的文章,让我读到了他们在买菜、做菜时的所思所想,这比教师的指导实用得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触摸到了写作的真谛,那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活动是源头的活水

现在的学生很“宅”,安全重于泰山,在这条“高压线”下,教师都不敢让学生“动”起来。一味地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能期待他们有丰富的体验吗?当然不行。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春秋两季,学校总是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爬爬山、逛逛老街,在凤凰湖畔走走、在湖边的草地上坐坐。我发现,闪耀着汗滴的学生,眸子特别闪亮,那r的他们才是最开心的。回来以后,让学生写下游玩的见闻和感受,他们的文字真实而不平淡,内容也变得丰实起来了,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他们可以自己去触摸、感受美好的事物,写起作文来就有了源头活水,也就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仿写――借一支“神笔”

求知的过程,先是模仿,才是创造,写作也是如此。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参考书,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怎么写”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做到“知其所以然”,既读懂了课文,也方便了写作。

(一)句式练习

比如,教学“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时,教师可以在读熟课文的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大课间活动(或者其他方面)。在说话练习中,学生就知道怎样把几种活动用这样的句式有机联系起来。教学“首先……接着……再……然后……”这个句式时,教师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做过的一件事情,学生会发现,用了这些词语,事情就能说得非常有条理。

(二)片段训练

中年段最常见的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句段,在读了之后让他们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引导他们找出中心句,进而发现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说话,可以教师准备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话题。在说的基础上学生再写,那就有模有样了。

(三)谋篇布局

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在“大黑骡子杀与不杀”这个问题上经历的波折,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别是提示语,感受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品质,课文就是利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了。我告诉学生一个朴素的道理“写文章离不开折腾”。我让学生说说做番茄炒蛋时,会遇到哪些“波折”,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磕蛋的时候蛋壳掉碗里了”“油锅里的油溅出来了”“蛋炒糊了”等。我随即问了一句:“那能不能把这些波折都写上?”学生马上纠正:“不能,那样太不真实了。”“是啊,哪有这样‘衰’的人呢,倒霉事都摊上了。”在师生的对话里,学生知道了如何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四、善写――塑一把“钥匙”

写作离不开兴趣,离不开模仿,更离不开一颗敏感的心。写作的技巧是可以学到的,但还需要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一)观察要留心

每个人的观察力是有差异的,但毫无疑问,观察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教师在活动之前提醒学生要观察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在交流中指导学生完善观察到的内容,尤其要帮学生理清观察顺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我让大家去了解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如何写作――“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观察就是要写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与众不同才是好文章的不二法宝。唯有细心,方能观察到别人没有留心的事物;唯有细腻,才能触动别人的心灵。

(二)坚持写日记

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用文字诠释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内心的感受。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坚持写,总会收获精彩。

日记切入点要写,但不必写得“轰轰烈烈”,只要“小打小闹”,在真实处做文章,细微处显真功,同样也能写出精彩。

(三)讲评中提升

作文完成以后,教师要重视修改、重视讲评。讲评也不用“大包大揽”,更要发挥学生互评的作用,让学生同桌评、小组评,群策群力地参与整个评改过程。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到了高年级,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来评改作文,一来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其他同学的习作,二来通过评作文,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作文,怎样写好作文。这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五、阅读――挖一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阅读,我们走近了自然,走进了伟大的心灵,走进了自我。

(一)营造氛围,让书香弥漫校园

读书活动需要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因此,优化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可以让墙壁“说话”:在教室外布置“推荐书目”“新书介绍”“师生读书感言”;楼梯墙面上布置“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横幅标语”。我们新建了一个电子阅览室;与新华书店联合打造了“诚信书屋”(“梧桐书屋”),每天中午和下午文体活动时间向全体学生开放。我们还灌输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让他们一边阅览,一边摘录,做到日有所记。

(二)开展活动,让书籍陪伴学生

我校每天开展晨诵午读,共享阅读的幸福。晨诵:在玲珑的晨光里,在优美的诗歌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声情并茂地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书声琅琅,诗意浓浓。午读:在广播发出“读书丰富人生,阅读点亮生命,走进阅读时光,共享读书快乐”的阅读提示后,学生在教室里捧出喜爱的图书,伴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开始轻松、快乐地阅读。

我还邀请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秦文君、晓玲叮当走进校园,让学生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学生沐浴书香,有了不同层次的体验和收获,书籍的营养必将润泽他们的整个生命。

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他们写作的思路。我们发现,善于写作的学生,都是喜欢阅读的人,读着读着,就会为文中的主人公或喜或悲;就会感慨于作者笔下的丰富世界;就会惊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当学生学会了思考,写作才会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他们才会有用笔倾吐的冲动,“灵感”也会随着积淀而迸发出来。

第3篇

关键词:开放;作文;真情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10-02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写作训练必须使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就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丰富素材,乐于表达

当下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很多孩子提起笔来无话可写;提起习作他们更是愁眉苦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必须开放学生的作文环境,创建习作乐园,让学生拥有更多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乐于表达呢?

1.会读善记,向课本要好词佳句。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学生学国语言文化的载体。要想让学生爱上写话,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这些课文,让他们在欣赏阅读、朗读感悟中完成对词句的理解,进而产生积累这些好词佳句的愿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话素材,他必然会产生表达的愿望,这时日记就会成为他们倾吐真情的最佳平台。积累词汇既是课堂教学的内涵也是课堂教学的外延,教师布置与学生选择相结合,最终达到丰富写作素材的目的。其实,要想积累很多的词句,单单是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上。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注音的读本,中高年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他们的阅读需要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

2.教师推荐,交流积累心得。教师在学生阅读课内外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可以作为他们阅读的推荐者、引导者。首先是孩子们阅读的推荐者,教师要结合课程需要给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和孩子们一起定下一个个阶段阅读目标,并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要写下阅读目录。其次是孩子们阅读的引导者,教师要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他们一些阅读提示甚至是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小问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并在各自的笔记簿中记下一些自己喜爱的词句。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交流自己的积累心得,这里的心得既可以是自己喜欢的词句,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怎样写作的小启示。大家在交流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读写结合,重视体验

笔者认为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我们还需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随时记下自己心中的感受与体验。学生通过多读、多思,有了思想、情感、语言的积累,他们就会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他们写出的文章将会闪耀着情感的光辉。

1.阅读与内化。重视阅读体验是搞好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写作,是由于多看和练习,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学生还要反复读,反复咀嚼,还需“入情入境地读”。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多读不断地丰富思想、情感,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内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2.课堂生成与小练笔。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故而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生成进行写话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课堂教学中的一次小突发事件,一次小偶然也可以成就一次小练笔。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本来正在上语文课,应很多孩子的要求我们来到操场上开展了一次观察雪景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这次活动的收获并且请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在周记本上。我说:“喜欢画的就画画,喜欢写的就写几段话。”很快,大家的作品交上来了,有的同学在周记上画了美丽的雪景,有的同学写下了美妙的文章。

这就是课堂,这就是生成,谁又能料想一次小意外会成就一份意外的收获呢?这份收获既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学生的收获在于提高了写话能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收获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作文评改,放飞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修改,把作文的评改当作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品味写作快乐的有效途径。笔者在作文教学别重视学生作文的相互评改和自我评改。在每次作文评改课中,我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孩子们充当课堂小主人。他们先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小组内同伴互相修改文章;然后由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朗诵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同学可以针对朗诵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肯定意见和修改意见;最后由“班级小作家协会”的成员投票推选出“每周作文之星”。获选的同学要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感言可以包含自己的写作小秘诀、小困惑等等内容。

那么,老师在作文评改课中做些什么呢?他可以即兴写下抒情评语以激励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希望。这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文章的欣赏者。这时的学生把课堂当成自己放飞快乐的乐园,他们爱上了作文评讲课,更爱上了写作。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7-02

开学初接到一个新班级,可能是因为彼此不熟悉,许多学生觉得处处新鲜,处处兴奋。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写写他们此时心中想说的话。如果以“我的一天”,“我是高年级学生啦”,“我的新老师”等为题,学生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景,习作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二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没想到学生面对这个命题有的坐立不安,无所适从;有的垂头丧气,一脸愁苦;有的故作沉静,咬笔根……看来学生没有爱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的确,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与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的内容,除了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之外,教师更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时常鼓励孩子把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另外,面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处景物,学生因个体差异,体会、感受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教师在指导的时候,不强求主题一致,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习作并不是高深的学问;否则将扼杀学生习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习作思维将会变得呆板僵化。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指导学生进行积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丰富的素材是学生进行习作的源泉。我本学期开学初就有意识地安排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摘录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并把它们记住”。必要时让学生从中选择几个词语练习写话,或仿写较有特色的句子。为巩固学生兴趣,我还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自主管理,利用中午写字课前的课外阅读时间做好读书笔记,时常进行阅读交流,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经历的事、接触的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如此积累,加上适当的模仿,学生的习作逐步具体而生动起来。

三、习作指导讲究方法,树立信心

(一)老师要多肯定学生的习作

评价具有教育、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老师要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千方百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实施激励性评价,树立习作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平时批改中,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原作,改动不要太大,不让学生一翻开自己的习作,只见“红”一片,“黑”却躲在其中。教师在批改中要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有时可适当夸大学生的优点。如“这个比喻句用得形象,老师很欣赏。”“这个排比句作得铿锵有力。不错”……对于不足之处亦应及时指出,尽量委婉而不苛刻。如“‘顽固’一词用在这里合适吗?想个更合适的替换它,老师相信你能行。”……如此的评语使学生获得改好习作的信心和向上的勇气,成为学生再次习作的加油站。

(二)多推荐优秀习作,树立榜样,激发热情

在作文讲评课中,可有意识地念出班级学生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可请学生本人在习作讲评课上,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同时经常在学习园地中粘贴优秀习作,让学生本人有成功的体验,其他学生会感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榜样。对于确实优秀的习作,老师作必要的指导修改,争取在正式刊物上刊登发表,这又使学生从另一层次提高自己,这对学生习作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如此榜样在自己的班级,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的,这使习作变得主动化、自觉化。

(三)让学生互改互评习作

第5篇

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1转眼一学期就结束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语文教师,我觉得忙碌!辛苦!但也很快乐!

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接触低年级的教学工作了,当面对一群一无所知、天真活泼的孩子时,我倍感身上的重任,该怎么带领好这50名孩子呢?既要让他们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习惯入手,养成重于一切。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1、课前准备。

我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要求学生家长在家里帮他们把铅笔削好,不能在教室里削铅笔,一是怕伤到学生的小手,二是怕铅笔屑弄脏了教室。了教室卫生。

2、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3、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

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4、回答问题时,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求说完整的话。

5、学会倾听。

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6、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不要轻易打断老师的课,有问题课后可以和老师交流。

7、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

二、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还习惯在课堂中各种游戏活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识记生字、拼音,我还制作各种卡片、图片等教具,辅助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班上50名孩子,学习参差不一,为了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前后桌,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我把班上学习拔尖的好学生任命为"小教师",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随时监督、帮助学困的学生,小孩教小孩,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而且这个效果很好。

三、优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作业布置的目的就是差缺补漏、训练、巩固、提高。根据每天上课的内容,我布置的作业一般分两类:软性作业,就是回家要求家长参与完成的,如听写、背诵、读读、会话等。这类作业要求家长一定要监督、帮助孩子完成,并要签上名。另一类作业是硬性作业,就是要求孩子独立完成的,如抄抄写写,做一做等。这类作业老师批改以后要进行比赛、展示,看谁做得最认真!另外学生的作业量一定要控制,一次作业不超过30分钟。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我班学生在期末检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虽没有名列前茅,但50名学生参加检测,90分以上人数人,95分以上人,100分人,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满意的结果了,下学期我将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再下工夫,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2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备课工作。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备课原则:扣大纲,抓重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等等。

2、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等。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

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准备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发放积分卡每月兑换一次奖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教学,我所带班级成绩稳中有升,学科学风良好,按质按量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指标。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班级发展不平衡,一(1)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

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

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学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一)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好写字训练。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的心愿。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抓好读书训练。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

(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多读课外书,以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三、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资源、网上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开学初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我们年级里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中的资源,为自己上课作好准备。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还需要我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时,也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持。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虽然本次期末考试学生成绩较好,但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4本学期,我又担任一年级八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认真参加组内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找问题,谦虚请教他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备好课,上好课。平时,我坚持自己独立备课,因此在课前的准备是很充分的,为加强教学常规的养成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我着力抓好课堂常规。并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条理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学会带着问题认真地进行语文合作学习,学会了针对文本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课余,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吸收一些适用的方法,更新一些教学理念,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期来,在教学方法上,我总结出了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识字教学方法。平时,我尽量让学生多识字。除了课内识字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课外书,同学朋友的名字,学校各处的名称以及大街上的广告牌,家里的报纸、包装袋、超市的货柜都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识字的好地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是巩固识字、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词语是否正确地认读,词语的积累重视不够,而本期我注重了这一点。

课堂上,我借助图片或客观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轻松理解词语服务。有时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指导学生反复运用词语,如“连连看”让学生对一些反义词、近义词,“词语接龙”,使学生思维更敏捷,词语得到有效巩固。围绕课文教学,我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词语积累范围,经过一系列的词语积累练习后,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库,从而提高学生课堂表达能力。

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实打基础,认真来学习”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一是坚持早自习引读生字笔顺训练,培养学生识记生字以及正确书写的能力。二是天天少量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拼读水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开放式作业,促进学生观察、思考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三、加强希望生转化工作,缩短学生差距。

本班个别学生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总之,本学期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并积累了那么多语文知识,每个的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内心感到非常充实、安慰。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总结范文5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个学期了,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这一个学期的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参加学校、组内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虚心请教。

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同组老师学习。开学一段时间,坚持每天听年级组长周老师的课,以便尽快掌握一年级的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自己遇到不够明白的地方虚心向组内老师请教。行政听课、轮流课、平时作业的布置都向组内老师请教,得到了组内老师的好评。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上课作好准备。同时,我经常上网寻找有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经验论文等,与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具体教学工作

(一)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动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如和孩子用卡片做读拼音的练习,给孩子每天听拼音磁带或看光碟。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要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所谓“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个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

我自己是很喜欢读书的人,朗读也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收获。而书读出感情了,也就说明把握了文章。这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我们的班级风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读书的指导。

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有感情地读书也是我的乐趣,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使我的课堂丰富而生动。

(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书香班级是我们的班级特色。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我们都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班里还可以看到家长读书的感言贴在“繁星点点”上。在开学初,班级给学生推荐了《365夜儿歌》,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拼音,自己读儿歌,在读儿歌的同时又更好的掌握了拼音,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我们班级走廊上以“丰收园”的形式,贴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上面是孩子们写的自己喜欢的儿歌。这样我们每天请2个孩子来教大家读自己喜欢的儿歌,激发了学生浓浓的读儿歌的兴趣。

我们班上还有图书角,并鼓励学生能为班上捐出自己的图书。通过学生们的努力,我班的图书角的图书有一定的藏书量。并鼓励学生每天回家也多读读课外书,以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第6篇

关键词 “四感”促进 高年级 练笔 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于永正老师主张“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二老一语道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有效;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教学的高效。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实践“读写结合”,既注重感悟积累,又注重表达运用,让“读”“写”水融地结合在一起,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写”到底应该如何挤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笔者认为巧用“四感”是促进随文练笔的最佳方法。

1 引“感触”促练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独特的体验,有些课文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读后感触颇深,让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下写体会,有水到渠成之妙。如学习《卖火柴的女孩》(六年级下册)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练笔:

1.1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此时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呢?你能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心情吗?把它写下来。(学生练笔)

1.2 回归现实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会怎样呢?(学生练笔)

以上两项练笔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用文尾的空白点让学生以《我见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为题,展开想象写一段想象文,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收到意外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刚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在课前查阅了《安徒生童话故事》及本课的有关资料,他们心中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着丰富的感受,所以,多数学生对本课的续写并不困难。这样的练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这样的练笔,无疑又是塑造精神,培育情感,可谓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因此,这样引导学生写感言,实际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纵深挖掘,从而深度解构了文本。

2 深“感悟”而练笔

朱熹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文章中可供练写的素材有很多,我们可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比如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如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教学内容:《窃读记》(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文段:“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的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师:请你认真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是一句排比句。

生2:我发现了这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如“看见”是从视觉角度去写,“闻见”是从嗅觉角度去写,“听见”是从听觉角度去写。

师:你的发现很了不起,多角度写作是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之一,请你也从“看见的、闻到的、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去写写“热”这个主题。(学生练笔)

有学生这么写道:“天气热极了!太阳炙烤着大地,狗伸出长长的舌头也散不尽热气,柏油路快要被晒化了,发出阵阵沥青味。路边的柳树也耷拉着柳条,无精打采的。树上知了声嘶力竭地喊道:‘啊,热啊!’”

案例二:

教学内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课文在第一段先提出了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着用三个事例,反复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

师: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请你学习这种写法,先确定一个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

以上两个案例,学生通过感悟作者的写法,再进行仿写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读写能力的迁移便成为现实。

3 因“感动”去练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 “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因此,通过文章的语言文字,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动”,适时练笔,做到“有感而发”,如以下案例: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本内容)的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同样是外貌描写,但这句外貌描写跟我们以前见到过的都不一样,我们把他与上句话联系起来朗读,体会它的不同之处

师:他挖了8小时,你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父亲——(接读)“他满脸灰尘……血迹”

他挖了12小时,你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父亲——(接读)“他满脸灰尘……血迹”

他挖了24小时,你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父亲——(接读)“他满脸灰尘……血迹”

他挖了36小时,你仿佛看到了这样的一位父亲——(接读)“他满脸灰尘……血迹”

是呀,这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段里去描写人物的外貌,这就是“动态外貌描写”,咱们也学着作者用一用这种方法写作吧。

出示写话练习:请你根据情境,在横线上补充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冬夜,寒冷凛冽,我竟发起了高烧,爸爸刚好不在家,急得妈妈背着我便往医院小跑着赶去,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过去了,此时,我看见妈妈 。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以上教学案例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提炼读写结合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的“感动”,进行随文练笔,一是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同时意在使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动态外貌描写”表达方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读写”双赢。

4 有“感觉”喜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专家归纳出的“九字真言”——“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对我们不无启发。读得进,强调课堂上引导学生尽情玩味文本语言,充分赏析,实现内化,既实现方法的历练和提高,又达成情感的体验与熏陶感染;记得住,重在调动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相似经验,在品读体味中积累感性的、典范的语言范式。张志公先生说:“读时对重点要点要敏感……不仅要了解那些你不了解的知识、经验,要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还要有意识地识记一些字、词、句……”;用得出,着眼于将消极的静态的语言转化成积极的动态的语言,使其焕发出活力。

阅读教学中的“迁移运用”,是把学生对课文的“感觉”转化为对生活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同时,应激活思维,内化书面语言,领悟表达方法,实现迁移运用。

如《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风俗。“腊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二十三“过小年──春节的彩排、吃糖”;“除夕放鞭炮、吃饺子,守岁”;初一“拜大年”;元宵节“办灯会、吃元宵”。这其中的一些环节与我们这儿是差不多,却大多数不一样,学生刚过完年,对春节的“感觉”尚未淡出,所以对于春节中的一些习俗也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课堂结束之时,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动笔写写: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总而言之,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充分利用“四感”去调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写作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此外,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作文色彩,才能言“有效”。袁枚说得好,“但肯寻诗便有诗”。我们老师只要有了训练意识,凭借阅读教学的资源,带领学生“用其材”“取其法”, 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阅读,写作的热身.小学教学研究,2012(26).

第7篇

在水平相当的对手中,还是有一位公认的赢家,那就是《鸟人》。《鸟人》获9项提名,最终揽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剧本4项大奖。如果没有前面说的搞平衡的原因,《鸟人》至少应该再加一项最佳男主演的大奖。不过没关系,4项沉甸甸的大奖已经是评委们对它足够的肯定了。

我觉得就算没什么时间读书,中学时代每年该抽两个小时时间,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好好浏览一遍。与提升艺术修养无关,奥斯卡这些玩意儿充其量算是“花钱的门道”,看这个世界上最会花钱的一群人,怎么通过视觉呈现,讲一个好故事来取悦人。也许你说我为什么要学习取悦别人呢?或许可以这么来理解,将来你从事的工作,八九不离十是要去创造某个领域优秀的产品。而在这个消费的时代,产品设计的源泉,不外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让他们为你的产品叫好。

《鸟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它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好莱坞的故事。瑞根曾经是大牌明星,他的超级英雄电影“鸟人三部曲”大红大紫,为他带来了数不清的金钱和鹊起的名气。瑞根在红了之后突然脑袋抽筋,自认为艺术家,再去生产无脑的爆米花电影有失身份。于是他辞演了系列电影的第四部,潜心追求戏剧艺术。可想而知,他的追求在几十年中一无成果,除了给他带来失败的婚姻、叛逆的女儿和一文不名的身家。

瑞根决定放手一搏,他用自己仅余的积蓄,试图通过改编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重新赢得关注与尊重(下次有机会我们来讲讲雷蒙德・卡佛,总之你记得他的作品是所谓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好)。瑞根试图通过艺术话剧在百老汇来个咸鱼翻身。为此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借此契机,也重新思索了人生的意义。在公演的那一晚,瑞根本该用手枪指着脑袋的动作,来个漂亮的收尾。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用了一把真枪,而且扣响了扳机。

接下来还有更荒唐的。瑞根在舞台上打偏了,子弹仅仅轰掉了他标志性的大鼻子。一个过气的演员竟然在百老汇的舞台上以生命为代价来表演!影迷简直疯狂了,社交网络上全是关于瑞根的最新信息。瑞根重回职业生涯的巅峰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狂热影迷和媒体的追逐之下,穿着病号服、脸上打着补丁的瑞根安静地从医院的窗口一跃而下,成为一个真正的鸟人。

相信你已经看明白,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瑞根在影片中通过和搭档的对话,把小罗伯特・唐尼(《钢铁侠》)、杰瑞米・雷纳(《拆弹部队》)等一干镜头下的英雄人物嘲笑了个遍。顺便也拿愚蠢的观众、势利的评委、自负的影评人开了涮。不过《鸟人》并非是一部浅薄的讽刺电影,只靠讽刺评委,一般是不能从他们手里骗来金像奖的。我觉得《鸟人》通过选角等手段进入到一种自我审视的比较高明的境界。

扮演瑞根的是曾经的荧幕大明星,1989年因饰演蝙蝠侠一炮走红的迈克尔・基顿。你看,基顿就是瑞根的原型。同学们不认识他不奇怪,因为基顿在你们出生之后,准确地说是1993年之后,就没有拍过一部让人记得住名字的电影。所以我前面才说他配一个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否则对这样的老人家有点残忍。爱德华・诺顿,我眼中的好莱坞文艺范变态专业户,在片中饰演一个对剧组指手画脚的当红明星。实际上诺顿本人经常擅作主张改剧本,常常让合作者们不胜其烦。我比较喜欢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在《鸟人》中饰演一个一直不相信自己表演实力的女演员。如果你看过沃茨的代表作《穆赫兰道》,就能体会,“不自信”或许是她表演的某种根基和灵感来源。

总之,《鸟人》里的几位大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自己,这就让看电影的人,不时会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的幻觉,分不清荧幕上的那个,是被添加了光环的明星,还是演员本色的自我。而这种迷离正是影片要表现的主题之一。

更好玩的是,《鸟人》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简单来说,镜头呈现的效果是,一台摄像机通过一次运镜记录了整个故事,中间没有任何剪辑。当然,一镜到底,希区柯克已经玩过了,况且《鸟人》用的是数字技术武装起来的伪长镜头。表面上毫无PS痕迹,其实是导演用无数个较短的长镜头拼接的。作为电影相关行业的电视工作者,我得说句公道话。即便是拼接,也非常考验导演对剧本的分解和把握能力,更考验演员和拍摄团队的执行能力,不然You can you up。

一般炫技的电影很早就会被毙掉,撑不到获最佳影片的提名,更别说得奖了,给个最佳剪辑或最佳特效就算给面子了。可见《鸟人》的“炫技”还是切中主题的,一个封闭环境里的名利故事。当然,导演炫的技远不止镜头这么简单。这其实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电影。每当瑞根动摇的时候,充满魔力的鸟人就会出现,鼓动他重新成为一名无知但富有的好莱坞明星。当瑞根重燃希望的时候,他无需展翅,便能在鳞次栉比的都市楼宇间自由飞翔。导演随随便便就打破我们普通人脑海中行与不行的种种藩篱,向你展示一个奇妙又超级真实的世界图景。

《鸟人》出世之后,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获得许多赞誉和怂恿,其中最疯狂的一条莫过于“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你瞧亚利桑德罗这个名字就明白,他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样来自神奇的南美洲大陆,似乎只有这片大陆才能给予创作者魔幻现实主义充沛的给养。

我想我的确是找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来给同学们介绍何谓魔幻现实主义。看了《鸟人》你就明白,魔幻现实主义反映的是深刻的现实,表现手法却是魔幻的、非现实的。作为一个读者,阅读《百年孤独》的时候,你很容易疯掉。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一本小说,描写了一个南美家庭七代人在百年时间里,从诞生到繁盛再到最终消亡的过程。人物本身各种奇葩自不待言,情节也经常沉迷于骇人听闻的细节当中。

比如作者写吉普赛人第一次将磁铁带到村里来,人们见证了它的魔力。“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任何有理性的读者都明白作者写的并非事实,但是在当时被外来文明不断输入新鲜刺激的美洲大陆,人们惊异的心态是真实的。甚至在某些不知科学为何物的人的印象当中,在几十年后故老相传的回忆当中,上述描写比事实本身还要真实。

换个角度看,我们今天奉为清规戒律的种种科学定义,又真的那么牢不可破吗?加西亚・马尔克斯写魔铁吸引了全村的铁器,写神父在众人面前腾空15厘米,写家兔疯狂繁殖一夜之间布满农场……你怎么肯定没有在彼时彼处真切地发生过呢?《百年孤独》就通过这样的细节让我们获得种种如真似幻的感受,对他描写的土地产生一种奇特的爱慕和眷恋。

如果你这么写作文的话一定会看见大红叉和不及格向你招手。通常情况下,幻想和现实在文学上还是应作明显的区隔。加西亚・马尔克斯当然也不是向某些奇幻作品学习,单纯是为了建构光怪陆离的世界而写出魔幻的细节。他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典礼上阐释创作的理念,这样描述发生在拉美大陆的事实,“令人垂涎的黄金国,本是虚构的产物,却长年出现在不少地图上,位置形状随绘图员的臆想千差万别。为了寻找永葆青春泉,远征队员痴念成疯,同类相食,600人去,5人生还。还有很多其他的不解之谜,如11000头各驮100磅黄金的骡子,从库斯科出发去赎还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可一头也没到达目的地。后来,殖民时期,卡塔赫纳出售过一批在冲积土上饲养的母鸡,鸡胗里发现了金粒。”

这些比小说还荒诞的真实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拉丁美洲被殖民时期。原有的社会体系被破坏,多种文化观念蜂拥而入,相互交错碰撞,怪诞由此产生。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今天的真理转眼就成明日黄花,每一种信仰似乎都生根发芽却无根无绊,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活。结果注定,每个人无论辉煌或者没落,只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承受无尽的孤独。《百年孤独》的立意正在于此。

说得沉重了,但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得恣意,读者们读得痛快,不是笑中有泪、发人深省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思想的信马由缰、观念的柳暗花明。

品出一点点味道了吗,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没错,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创的世界,在我们生存的中华大地真正地立稳脚跟、开花结果了。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者当属莫言了吧,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中承认两位前辈作家的作品,是他一切创作的源泉。其中一位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贾平凹、马原、余华、苏童、格非、阿来,等等,几乎所有活跃的中国一线作家,都是马尔克斯的徒子徒孙。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开篇的第一句话,成为许多中国作家长篇小说的起手式。以后你再读到某某在怎样的午后,想起某日的深刻回忆,不消说,又一个马尔克斯的拥趸。看,当代文学你已经入门了。

我们称之为故土的这片土地,同样也是各种主义激荡。为什么唯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安营扎寨,并且还算产生一些成果了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写本书也不够。简单说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马尔克斯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后作品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是对新观念如饥似渴的年月,一大批文学爱好者首次醍醐灌顶,妈呀,小说还能这么写,于是入道。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和拉丁美洲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上古的传说与神话也暗合美洲的传奇。今天的中国同样魔幻现实,不是吗?

第8篇

【关键词】强自尊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1】“老师,小孩说逼他读书他就去跳楼”――一个无奈的家长的电话。

【案例2】“我小孩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不知道他想什么”――很多家长感言。

【案例3】网络媒体等报道“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撞人案”“陶汝坤毁容案”……

心理学认为这种极端脆弱和自私是“强自尊”心态的结果。“强自尊”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身虚伪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唯我独尊,不接纳他人的建议,对错误不屑一顾,忽略他人的感受;敏感、懦弱,不自信。

现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具有“强自尊”心理的学生,使教学与生活管理出现很大的矛盾,如教师的控制与学生的不可控,教师的理性与学生的感性,教学的规范与学生的自我,教师的预期与学生的现状等。

二、“强自尊”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子女发展最初和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控制孩子的一切。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悲观、消极、被动、依赖、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任性、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等。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包括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亲友关系等。它给高中生提供了生活条件,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认知、性格、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养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学生的是非观,部分学生不能明辨是非,从而产生盲目追求、享受虚荣的自尊心。

3.教育因素。学校的规章制度制约学生特立独行的个性,长时间的压抑使他们感觉与学校制度、班级制度格格不入,而与同学之间攀比,可以让他们获得“乐趣”,提高在同学中的地位,从而满足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当下“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主流选择,惩罚成了教育教学中不敢触及的“高压线”,于是,“强自尊”心理的学生动辄以出走相胁,逃避批评和责任。因此,形成这种心理性格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脆弱,自认为思想成熟却缺乏判断能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遇事容易冲动,不容许别人的轻视及不认可。

三、“强自尊”心理的疏导对策

班主任在有效疏导学生“强自尊”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家庭,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能跟踪发展动态。因此,疏导“强自尊”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班主任是重要因素。经过笔者数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发现通过行为示范,把握好情感尺度,运用好心理学原理等方式是可以有效疏导“强自尊”心理的。

1.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的师德、专业素养、人格修养、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性格差异,理解和宽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积极构建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新型管理关系,形成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管理行为导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学校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1】小尤上课迟到,不写周记,不叠被子,他会突然给同学重重一拳,经常将虫子偷偷放到同学抽屉里,晚自习故意将臭脚伸出来发出怪声,骂脏话……和他多次交流,他总说:“老师,周记我不会写,其他的习惯我初中就这样。”要求同寝室的纪律委员负责监督他,根本起不到效果。后来,有学生写信给我,列举小尤种种行为,并表示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策略及效果:笔者决定利用这封信作为教育契机,就把信在班里朗读了一遍,要同学说说心里话,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意料之外的是,大家没怎么说,小尤站起来质问笔者:“你凭什么叫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凭什么对我发表看法?你这是对我的侮辱,你必须向我道歉。”笔者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放下架子,认可自己方法过激会怎么样呢?当着全班同学笔者承诺:“只要其他同学不再受到无聊的打扰,你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我现在就道歉,不告诉家长(学生很反感老师给家长告状),不要你检讨,更不对你置之不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慢慢地,他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无所事事和脏话连篇。笔者借此机会,决定让自己融入到小尤的生活中去,继续帮助他和同学友好相处,逐渐让他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于是,以商讨的口吻和他作了两个约定:

(1)交换随笔法。笔者并不是文科老师,但坚持每天写随笔给小尤,一段时间后,鼓励他也写一些话和笔者交换。渐渐地,他写的随笔从寥寥数语、流水账转变成现在的洋洋洒洒、情真意切。

(2)体验法。将他军训时干净整齐的收拾内务的照片翻给他看,重温军训时全程拍的视频。进而安排他当寝室卫生习惯监督员和“好习惯改变人的一生”的宣传员,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他学会了接受他人的意见。

这之后的小尤,开始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热心参与班里活动。学期结束的时候,小尤跟我说,那天他确实觉得自己的自尊受伤害了,但没想到我真的会道歉,他觉得班主任向学生道歉是更丢脸的事,却给了他足够的面子,更没想到我仍然陪着他改善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也要努力帮我找回我的脸面。

启示:

(1)批评学生应该私下沟通。现在的高中生都很爱面子,家庭、社会、自身等因素造成了他们的“强自尊”,遇到学生违纪,教师应冷静地处理,维护好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当众批评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教师应起到示范作用。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靠同学监督或者自己改变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

2.把握情感尺度,戒“冷伤害”。规章制度能否最终执行要看学生是否从心底认可和接受。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学生关心的问题,把道理讲明白,让他们信服。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自主的行动。

【案例2】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是班主任头痛的问题。

策略和效果:手机问题是近几年讨论最多的话题,但靠没收手机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对抗情绪。笔者采用家校联通的形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部分具有“强自尊”心理的学生一直拒绝上交手机,甚至与笔者产生了冲突。

分析及对策:家长联系孩子离不开手机一直是手机禁不了的客观原因。而拥有“强自尊”心理的学生往往也是与家长对立的学生,他们更需要与朋友联系。于是,笔者发动全班同学,以班会、拓展等集体协作的方式,让他们融入班级,在班里找到要好的朋友,手机自然而然就淡出了他们的生活。

3.运用“镜像原理”疏导学生心理。心理是否健康与“强自尊”的形成关系密切。因此运用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是有效方式之一。其中,通过心灵沟通呼唤起指示事物的“镜像原理”比较适合。

【案例3】“老师,小孩说逼他读书他就去跳楼”“没什么好讲,我什么都差,他们也不会尊重我的想法”。

策略:第一, 引导性原则。开展主题班会《尊重》,模仿对方动作构成镜像关系。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尊重,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第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直面自己的弱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运用“镜像指示”正视弱点,挑战自我,解决心灵深处的问题。

效果:模仿对方动作构成镜像关系,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尊重”和“自尊”,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尊重。实践表明,通过“镜像原理”创设环境,帮助“强自尊”学生解决心灵深处的问题是有效的。

4.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庭教育。学校、家庭教育的配合,关键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一致。父母与子女应该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家庭教育的着眼点是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重点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家长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多沟通,多了解就能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

【案例4】“家长会开什么?考试成绩又没有出来?”学生和家长带着满腹的疑问来参加了班级家长会――“亲子活动”。会后,家长发来短信:“老师,谢谢你。”我孩子嫌我们罗嗦,不情愿理我们,更不要说一起玩,今天的亲子活动拉近了我们。

分析:曾几何时,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不愿意平心静气说话,不愿意被“管”,不愿意听唠叨,似乎和家长呆在一起就是“没断奶”。事实表明在教室里读家长来信时,学生一个个都翘首期盼会是自己父母的问候。

策略:

(1)建议家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给孩子爱以及放手给小孩实践的机会。给孩子再多的钱不如给孩子时间。留守儿童心理自闭,不愿与人交流,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叛逆,需要有人关爱,建议家长至少一人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2)加强家校联系。建议家长经常与孩子联系,常到学校来看看,利用周日进行亲子活动如爬山比赛等,让孩子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心情自然会开朗起来,精神振作斗志昂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每到节日老师就提醒学生向家长问候,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学会倾听。

“强自尊”的学生缺乏适当的疏导因羡慕虚荣和严密的自我保护变得虚伪,害怕自己受伤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及不够重视引起的。找到“强自尊”成因,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们犯了错误,老师应该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正确地引导学生而不是对他们的小毛病置之不管。

四、思考与建议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多个学生的出走或自残,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到他们的情感需要、自尊需要、成就感需要等心理要求。家庭不缺失温暖,家长足够重视孩子“强自尊”的疏导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就能健康发展。而学校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强自尊”心理状态,多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思想健康教育,宣传正确的教育导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应该加强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让他们在镜像体验中知道“强自尊”的危害,学会尊重别人,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尊心。

教育的价值体现不是学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引导学生走出“强自尊”心理,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幸福的课堂应该营造优美、积极、向上的环境

学校布置了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走廊,有古典诗词的拾贝,文学与动物的名言妙句,各科知识的荟萃;特别是教室走廊上,张贴的已不再是与学生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名人像名言牌,而是把师生中优秀者的相片和课改感言,做成标语,激励示范,让师生在伸手可及、抬头可见的榜样力量中,你追我赶,百舸争流。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精神动力。就像李炳亭先生所说“让学生走进教室就像斗牛见了抖动的红布”,学生的生命在知识的超市里尽情狂欢、尽情体验。

二、幸福的课堂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心随所动

“幸福从何而来,幸福来自自己心灵的感受。”高效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能力要远远大于自己的想像,放手交给学生去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努力打造一个“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上黑板,敢下桌讨论,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氛围,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到了幸福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豪。

三、幸福的课堂需要优化导学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指导学生“会”学习的抓手,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设疑,通过导学稿,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解法,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那也就打开了知识的宝库的钥匙,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感到存在的价值,怎会不幸福?

四、幸福的课堂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效幸福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用,并懂得去关注和尊重他人。高效课堂的基本点之一是“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所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问题生要多帮扶、多给展示机会,让他们精神愉悦的融入课堂,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实质是一种交往,一种互动。和谐融洽的师生之情会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潜能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发散思维。积极建立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百分百的信任。课堂上,学生有读书、思考的时间;有各抒己见,的权利,老师则是巧妙的引导、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教者轻松,学者愉悦,怎能不幸福?

五、幸福的课堂还要做到转化后进,不落一人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真正做到欣赏、期待每一个学生,欣赏和期待是教师爱的升华。对于差生鼓励他们和自己去比较,对他们老师要做到3+1原则,就是在你要批评他之前一定要找出三个他的优点,再说出他的这一个缺点,那样他会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的欣赏和期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那么它将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欣赏和期待每一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成才所寄予的信心和厚望。我们应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总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了,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当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的时候,当捕捉到孩子眼中闪烁的泪光的时候,我们会欣喜,会幸福。

六、让幸福源源不断还需要学会反思,记录教育,享受人生

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育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在交流中走向深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效课堂就是这样一个课堂,我们教师就要追求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感受到幸福课堂的魅力。

第10篇

河北衡水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您好!今年三月份,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提出“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的要求。您从事基础教育30多年,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过“以终身难忘的教育培养和谐的人”,发表了《以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提高教育精神境界》等论文。您也曾多次指出,培育健全人格是教育的主题,家国情怀是健全人格的骨架和核心,从而坚持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人格品行,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您就“家国情怀与人格修养教育”这一主题,谈谈您的认识。

张文茂: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全国知名媒体《中国德育》进行交流。重视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新一代人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家国情怀是儒家亦即读书人的千年传统,自古知识分子最推崇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始终有一个起码的评价标准,就是他怎么对待自己的国家、对待自己的民族,所以,我们在办学理念上,始终坚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明确学校德育工作重在塑造精神、锤炼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当前,国家教育部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措施,必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视学生人格建塑与养正,是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必然选择。据我们了解,近年来,衡水中学不断赋予德育工作新内涵,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格发展创造最好的教育。结合教育部《纲要》精神及要求,请您谈谈衡水中学在“家国情怀与人格修养教育”中有哪些比较成熟的经验?

张文茂:我们提出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的人格品行,其核心问题是解决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这在我看来,是对来衡水中学读书的每一个学生最本质的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标志的家国情怀,饱含着对民族和国家刻骨铭心的热爱。中学生正是有梦想的年龄,他们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对快乐、幸福的企盼,因此,我校的人格修养教育,首要的是唤起学生对自己的小家、家乡、学校、国家的民生幸福感,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家国热爱之情与责任担当意识,以家国情怀养正人格品行。

国家的兴衰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连在一起的,初来衡中读书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目的上有些偏斜,以为进了衡中,就等于进了名校,将来就有好的前程。殊不知,如果没有祖国的发展、强大,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更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的毅力,将来才能担当社会重任、实现远大理想。“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具有家国情怀,正是谋求自己永久利益和最大幸福的根本。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深知今天拼搏努力,正是在为将来投身祖国的建设积累知识和本领。我们在学校德育中始终强化这种认识,让家国概念在学生的心灵打下深刻烙印,这自然也就成为了家国情怀的情感基础,其学习生活也就获得了更加持久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历来不是虚无的东西,一个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不热爱家乡父老乡亲的人,他的身上必定就缺少了立足的根基和前行的动力。因此,我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家国民生发展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家国热爱之情。同时,在民生幸福感教育中,积极培育“我怎样为家国的幸福发展,祖国的荣誉和进步出一点点力”的情感认识,唤醒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担当意识。

:在您的著述和学术演讲中,多次提到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学生的存在”,您能具体地讲一下其中的内涵并说明学校是如何具体落实的吗?

张文茂:可以。我认为,家国情怀教育必须要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进而影响他们的品格修养。我校长期坚持“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的德育原则,每年要组织50余项精彩纷呈的品牌德育活动,如“十佳校园歌手”“十大杰出学星”“十大道德模范”以及“百佳宿舍长”评选等,每项活动都成为校园盛事,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震撼,给学生个性张扬注入活力,激发他们坚守民族传统美德,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从而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不被功利所诱惑,不被浮躁所鼓动。

我校成立有30多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独具特色地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大多采用小品表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自编、自演、自导,如此,把成长的舞台、过程和空间还给了学生。我校品牌活动“18岁成人礼”,包含宣誓仪式、主题班会、出版感言录等六大环节,其重点环节――宣誓仪式,由最初的领导讲话、学生表态发展到了步骤。其中学生身着汉服朗诵诗歌《十八岁的畅想》――全场熄灯点燃生日蜡烛学生许愿――向学生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佩戴成人纪念章――送生日蛋糕生日礼物――学生集体面对五星红旗宣誓等环节,成功地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精心设计营造的庄严、庄重的氛围之中,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担当、责任等崇高情感由此得以激发,达到了强化正能量的目的。

:这些活动的确很精彩,但毕竟教育过程相对比较短暂,因此我们想知道,学校是如何弥补这个不足,从而形成人格修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呢?

张文茂:您说得很好,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考虑到了。为了真正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教育,我们在做精、做细各项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还努力将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师生时时刻刻、时时处处都能受教育,进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我们组织开展的“三省十问”生涯规划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反思:我到衡中来做什么、我今天做得怎么样、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每天自省:诚实守信了没有、关心集体了没有、帮助他人了没有、关爱自然了没有,遵守纪律了没有,主动学习了没有,互致问候了没有,等等。让学生在反思中、在自我剖析中,自觉祛除浮躁、自私、狭隘、功利思想,深入思考为什么要为他人和集体担当,应该如何担当,进而思考未来,增强使命感。

我们还提出“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替别人担当”,长年坚持开展“无批评、三自主(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活动,并把每周一确定为“无批评、三自主”日,把每周六确定为“道歉日”,引领学生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

学校定期开展国际形势专题讲座、国情教育主题团课、“担当始于爱班、爱校”主题实践活动等,把“担当”教育纳入每个环节、渗透到每项工作之中,让学生明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欣赏他人,学习他人,并一起为集体履行义务,处处维护好集体的荣誉,就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高尚、一种境界,从而把个人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时代洪流之中。

:我们全面检索了贵校的办学理念和德育经验,从中发现,贵校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学生在这种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浸润下,道德发展成为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家国情怀的培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但不可否认,当前,随着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学习压力日益加重,如何让学生胸怀远大目标、高远理想,除了前面涉及到的一些做法,衡水中学还采取了什么好措施?

张文茂: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几年来,我们健全完善了心育三大机制,即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机制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通过组织校内、校外各种类型的社交、通讯、联谊等活动和各种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学会处理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掌握自身意志品格中的优点与弱点,有意识地提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果断、持久的行为品格和藐视困难、勇于拼搏、战胜挫折、抵御诱惑的品质和精神。

我们从多方面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挑战自我的创新意识,百折不挠的抗挫折精神,善于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稳重坚定的行为品格,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动力、保障作用。在正确的人生导向下,学生就很少再斤斤计较分数得失,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特长,乃至人生规划、社会责任等,更加懂得怎么对待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乃至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等问题,有效防止紧张、焦虑、敏感、抑郁、注意力涣散、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偏离、自我封闭、人际隔阂、社交恐惧等不良人格特征或曰人格障碍的形成和蔓延。

:您提出,当前学校不再是围墙内的书斋,学校教育已不再单纯是“闭门造车”式的孤立教育了,加强以家国情怀为主导的人格修养教育,更是要特别突出“家”“国”这两个重要元素,关于这一点,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又是如何要求和具体体现的呢?

张文茂: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在塑造个人成长的诸多因素中排名第一。”学校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的人格品行,也必须要从教育引导家长着手。据我们了解,一些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高考分数、轻人格塑造和养成”的倾向,认为抓好孩子学习、让他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是头等大事,而祖国的命运、国家的使命跟自己的孩子关系不大。这些认识上的偏颇是学校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人格品行的最大盲点。因此,我们努力让家长明白,具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孩子成长进步最大的精神动力。孩子缺乏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内在动力,学习成绩很难优秀不说,将来也会很难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更难以担当大任,成就梦想。

通过学生教育影响家长是一个有效的机制。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八个一”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次主题团组织活动、筹办一期主题班级板报、办一张主题手抄报、写一封给父母的感恩信、组织一次亲子互动交流会、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期末给父母献一份礼物等更加系统具体的教育体验活动、更加精细的教育环节,让学生于细微之处明白自己对亲情的担当,感悟自己所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把这份家国情怀有效传递给自己的家长。除此,我校还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请家长结合自己爱国、敬业、奉献、进取的成长历程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等,让学生受到更加具体、鲜活的家国情怀教育。

除了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因素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我校积极与军分区、武警衡水支队、预备役二团、消防支队等单位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清明节、抗日胜利纪念日等纪念节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前往冀南烈士陵园、天安门广场、西柏坡纪念馆、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考察,切实密切了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谐互动。所有这些,都悄然引导着学生以历史上无数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为自己成长的参照系,传承他们在国家危亡之时,与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传统,领悟“报国”两字的实际含义,从而“思源致远,砥砺前行”,主动把“担当”情怀内化为精神人格的擎天柱,以当前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行为,为将来更好地奉献社会,担当起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做好准备。

:立德树人,关键在师德。贵校多年前就提出创建“精神特区”的理念,出台了相关制度,要求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到普通教师都要守住心中净土,高境界做人、高标准做事、高效率工作、高品位生活,以高尚的人格塑造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人,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育人的实效性。请您再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经验。

张文茂:“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教师,做负责任的学生”这是我对全校上下的一句寄语,也是我校各项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可以说,我校一直把对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培养,作为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人格品行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我们要求教师“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如此,教师就会多一份爱、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就会激励学生走向昂扬向上的生命领地,进而创造和谐共进的教育景观。要求老师们做一个有责任、有信仰、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并开展“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十大魅力班主任”“德育创新标兵”评选以及“师德与幸福”论坛等活动,设立“衡中腾飞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大力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高尚师德逐步成为了学校的第一影响力。这种极具特色的“精神特区”,让学生在教师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的教育感染下,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进而更加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给了学生一笔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第11篇

她总是那么地出人意料。她有多个耳洞,胸前有玫瑰纹身。她妙语连珠,又常常咆哮赛场。她早婚早恋,时常“调戏”丈夫。她总是在不断地创造历史。

这一次,她获得了澳网亚军,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女单决赛的中国选手。她被认为是继姚明和刘翔之后又一位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代言人。

进攻至上

进攻、进攻、再进攻。李娜的打法从来就是进攻至上,她的赛后技术统计表上,通常是直接得分数与非受迫性失误数“双高”。不仅如此,她还要攻得漂亮。

中国的青少年网球训练为了保证当时的比赛成绩,却是要求放弃进攻的。小队员之间打比赛,教练要求相互打“月亮球”,俗称挑高球,以在确保不失误的同时等待对方失误。这是以放弃进攻为代价的,也是与当今世界网坛技术主流相违背的。

但小时候的李娜偏偏不,她总是一味强攻,从不管失误。很多教练看过她的比赛后直摇头,说,你看李娜那傻子,别人都挑高球,就她不挑。“这孩子打不出来。”

然而,当今网坛,单靠防守绝防不出一片天地,只有强悍的进攻,才能将球员推上世界顶尖位置。

进攻,就是适合李娜的打法。她的技战术风格也迎合了国际女子网坛的先进潮流,那就是力量化、男子化。

亚洲球员成绩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身体素质差,击球力量弱,二发是致命弱点。但这对李娜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在WTA的发球时速榜上,李娜以199公里的发球时速排名第八位。

而且她现在也有意识地增加了稳定性,把失误数降了下来。李娜坦承:“我现在已经很实用了,能怎么赢就怎么打。”兼具进攻性和稳定性的李娜令对手感到更加恐怖。

今年的澳网之后,赞助商耐克给了李娜一个特别的礼物,是她16岁接受采访时的视频。画面中,16岁的李娜带着和现在同样坚定的眼神,用和现在同样坚定的语气说着一个当时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最大的目标是打进世界前十。”

如今,她在WTA的最新排名已经升至世界第七,成为中国网坛有史以来世界排名最高的选手。

29岁的年纪对不少网球运动员来说,已经是到了要考虑退休的时候了。但李娜面对记者关于年龄的提问时,却总是回答得毫不客气:“年龄无非就是在纸上多写了一笔。我没觉得自己走下坡路,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会在场上这么拼死拼活地比赛了。”一切才刚刚上路!

在多哈总决赛的外卡和巴厘岛比赛的名额之间,李娜毫不犹豫地选择多哈,即使只是替补。“替补也是有机会的。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机会在每个人的面前,就看你能不能把握而已。”

河东狮吼

2002年釜山亚运会前夕,李娜因身体原因突然选择退役。她的临时退出让中国女网猝不及防,随即便有了中国网球史上著名的“兵败釜山”。但这些已经与李娜无关。她跑回老家,在华中科技大学读起了新闻专业。

那时候网球还不是很火,同学们也都不认识她。在大学读书的两年时间里,李娜恶补英语,梦想有一天做个出色的记者。那两年,李娜没摸过球拍,她不曾想有一天会复出。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代表家乡湖北队的李娜又上演了一次有预谋的退赛。她对阵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时,打了10多分钟,她就败下阵来,退出了比赛。有人大骂她只打有钱的职业比赛,不把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荣誉当回事。也有很多人赞赏她敢于反抗“举国体制”。

李娜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一旦脾气上来就会直接发飙,谁也挡不住。“这一点像她爸爸,性子太直率了。“妈妈有时候也会唠叨唠叨女儿的脾气。”

今年的澳网决赛上,打到第二盘时,李娜受不了现场中国球迷不合时宜的助威声,便要求主裁“请告诉中国球迷不要教我如何打球”。

比赛不顺时,她还经常冲着一旁的丈夫兼教练姜山大喊大叫,冲他发火,要他闭嘴。这时候,姜山往往会迅速地离场。

作为恋人和队友,姜山理解和包容着她。“我12岁时就认识了姜山,我们是一个队的,因为从事的是同一个项目,他能理解我在球场上的行为,他了解我在球场上的紧张情绪,也知道为什么我会冲他喊叫之类的,更重要的是他总能理解我。”

但其他人就未必能容忍李娜的坏脾气。后来,妈妈给她想了个办法:“要是哪个球没打好,千万别着急,实在忍不住就拍自己的大腿。”没想到,她真听进去了,有一次比赛,李娜控制得很好。赛后,她说:“腿都拍红了,哈哈。”

李娜也确实开始自我反省。她说:“以我这样的脾气和性格,得罪人,吃过亏,一点不奇怪。我也在不停地调整。十几岁的时候你可以冲动,可以大耍个性,别人会觉得你还挺可爱;要是三十好几了还这样,别人会觉得我是怪物。你们不觉得,我现在变得好说话了?”

娜式幽默

李娜真的好说话吗?几乎所有与李娜打过交道的媒体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这是一个让你又爱又恨的采访对象。她学过新闻,非常懂得与媒体的相处之道。一场十分钟不到的会,李娜可以送你好几条警句妙语,媒体不愁找不到点写。

今年澳网进入四强后,媒体曾问过李娜:如果自己来写李娜晋级四强的稿子,该起什么样的标题?李娜说:“又进四强了呗。”还强调,要忠于客观事实,“不能把芝麻点小事写成西瓜那么大”。

进决赛了呢?李娜拟的标题语气才有些激动:“啊!进决赛了!”

决赛时,央视三个频道并机直播,李娜一听乐了:“哦,央视也这么重视网球了?记得以前他们只播乒乓球和羽毛球什么的。有一年温网,央视还在放法网的比赛,有个球迷发短信说,别当我们是傻子,最起码场地颜色就不一样。”

即使最终输了比赛,她也不忘调侃道:“决赛后,我回到更衣室,开玩笑地说,网球应该只打一盘比赛。”

但一旦记者的提问不得要领,或是触到她哪根敏感的神经,或是她输球后情绪不佳,她便会跳起来狠狠地攻击你。

2010年亚运会团体比赛结束后,一名湖北记者在新闻会上问她:“你是如何备战亚运会的?”李娜回答说:“打都打完了,还谈什么备战。”

李娜心直口快,想什么说什么。有记者问她:“2011年你想要什么?”“我想要钱。”记者有些为难:“这能写么?”李娜瞪大眼睛说:“谁不想要钱啊,这是事实啊!”然后认真地说:“我现在是靠自己挣钱,所以我挣得很踏实。”

嫁给姜山

李娜开涮最多的还是她的丈夫姜山。这一次的澳网也不例外。

半决赛时,她在会上诉苦说,自己在比赛前一晚因为紧张,老公姜山又打呼噜而没睡好,逗得全场哈哈大笑。“我每小时都要醒来一次。我对姜山说我睡不着觉。他只是说:‘放轻松。’我说:‘怎么放轻松?告诉我怎么做,因为我睡不着觉。’他像没听到一样,完全忘了我的存在。”记者追问道:“他是否要去另一间房间睡觉?”李娜回答道:“我认为他今天可能会在浴室睡。”

李娜曾开玩笑说刷老公信用卡是她比赛的动力。这一次会主持人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李娜。“嘿,咱们别提这个了,每次一提到这个,你看,我的老公就不见啦。”李娜边说边指了指看台,果然,看台上的姜山早已拎着包走了。

对于李娜的开涮,姜山总是很开心地配合着。这些年,姜山一直是李娜最有力的支持者。

作为李娜的教练兼老公,从大到小,从里到外的事,姜山都要亲力亲为。李娜说:“姜山陪我训练,帮我穿线,帮我带外卖,留意天气预报,购物的时候刷他的信用卡。”

在今年澳网上,每当主持人问李娜下一轮对手情况时,李娜都会说:“那是姜山的事。”

姜山现在对李娜打球有多重要?李娜又开始开玩笑:“他对我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是免费的,呵呵。”

记者又转而问姜山:“你作为丈夫兼教练,训练方式和别的教练有什么不一样?”姜山也玩起了娜氏幽默:“除了严格外,还要连哄带骗。”

说起两人的恋爱往事,李娜很坦白:“当时我们还年轻,那时我觉得他特别像韩国人,所以我就追他了。”

两人从小在一个队生活,训练,玩耍。李娜有时比较任性,别人会退避三舍,而姜山却总是让着她,开导她。有一年情人节,李娜送给了姜山一盒巧克力。就这么开始了。“在这条路上两个人找不到停止的办法了。”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艺术 审美 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面向社会艺术市场需求,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培养艺术人才的中高等艺术院校随之蓬勃发展。广大艺术院校以其突出的职业培养能力吸引着众多怀揣艺术明星梦想同时拥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莘莘学子。由于艺术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在艺术院校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教学而轻视公共文化课教学的现象,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课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这不仅割裂了艺术与人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文化素质发展严重滞后;还让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定位产生模糊感,造成了艺术院校语文课承载任务的缺失。因此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探索艺术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在艺术院校中围绕与专业的有机结合谈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

第一,什么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

笔者首先要探讨的,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的定位,这个“有机结合”怎么界定。我认为艺术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中将语文课定位为“人文艺术” 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一种“人文艺术”的观念, 语文课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有所皈依,同时也能有效体现艺术院校专业性、职业倾向的特点。正确的“有机结合”,是在需要的时候,有效地渗透;不是专业与文化不分彼此,而是在继承语文传统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融进艺术专业特点, 在教学设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现过程中体现鲜明的艺术学院文化课堂的特色。进一步阐释,即围绕舞台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彰显与发挥,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人文品性及审美趣味,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但不陈旧、迂腐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在艺术、人生舞台上创造性地运用相关语文知识的能力。这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艺术专业有相当的热爱与研究。

在没有升学压力的诸多艺术高等院校,文化老师不是教学生某个技巧、某类知识,为他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而是教学生怎样认识自我、点石成金――学生感受不到,文化课就什么也不是,感受到了就一定改变他们的一生。其实让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之余体味文化课、文化老师对他们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人生进取的帮助,很多时候这已足够。

第二,为什么语文教学要与专业结合。

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艺术演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于调动自己的艺术积累,深入到形形的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生活中,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使观众得到艺术欣赏与审美的愉悦。艺术专业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矛盾, 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从文化老师自身方面来说,我们得改革,要与专业相结合。艺术院校的文化课难上是不争的事实,基本是这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不重视。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到艺术院校读书就是为学艺术,专业学好了不愁没有精彩的舞台。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针对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进行重新认识。专业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技术岗位上较好地覆行工作职责;而语文课则承载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重任。上语文课要把这一观点传达给学生:文化与专业相辅相成,就像一种鸟的两只翅膀,任何一方发展不均衡,都无法自由地翱翔于艺术的天地;甚至有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别的行业,但人文素质的提升却是人生永远的“专业课”。

2、学生不喜欢。很多文化课学习的内容无用且陈旧,甚至不少学生还反复学过;更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成绩偏低且天性与人文艺术绝缘,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喜欢语文课呢?所以艺术院校语文课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 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艺术院校的语文课就是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学生很辛苦。相对来说,艺术学校的专业课比其它专业学院的专业课,消耗学生的体力、精力更大。学生上完专业课、早晚自习往往很疲劳,如果还要接着上文化课,不可避免的造成精神难以集中,疲劳厌学等情况的产生。但只要文化教师谈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专业方面相关的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他们马上又会精神奕奕。所以说学院需要懂专业的文化老师,学生佩服能够讲专业的文化老师;结合专业谈文化,结合艺术教语文,在艺术院校文化教学中实在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第三,语文教学怎样与艺术专业相结合。

坦率地讲,这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个优秀语文老师凭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艺术学院,每个艺术专业各有特色,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爱好也都不尽相同――正因为“众口难调”所以对厨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做到文化与专业有效渗透,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准确抓住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文化老师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艺术专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文化的脚步,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精神追求,深入艺术专业课堂去听课。语文老师能津津有味地听学生的专业课,才有可能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听你的文化课――我们提倡师生平等,这也是一种“平等”,是人文艺术的真正融合。而且我们要做到要全方位、多渠道的融合,包括看学生的演出、和他们一起观摩、培养自己的业余艺术爱好等等。平时与专业老师的接触时,也要虚心地请教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要人为地割裂人文与艺术的联系,听听专业教师的精辟感言,那些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与学生交流专业的“谈资”。语文老师应力争做到可以与专业老师“纸上谈兵”,能够“手低眼高”。在此基础上编写具有艺术学院校特色的语文自编教材,避免教材内容陈旧或不适应学生专业实际的情况。若能如此,那么在备课中,在教学实践中,与专业结合的灵感自然就有了,上课才能“闲庭信步”于人文艺术的大舞台上。

2、跳出定式思维,尝试“互补型双师组合”。 “互补型双师组合”是指:在课堂上,由语文教师和艺术表演教师所形成的,针对某一教学任务的组合。比如面对广义的艺术表演(戏曲、舞蹈、音乐)学习,专业教师长于感性表演,却难有细腻到位的理论分析;文化老师长于鉴赏品评,却不能在学生面前感性展现。所以我将专业表演教师请入语文课堂,互取所长,针对具体“唱读”、“念白”等教学任务,通过研讨、现场交流、示范等方式,共同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并不是所有语文课教学都能采用此模式,但对于广义的戏剧表演类文本的语文教学都是可以借鉴并尝试的,这也将是文化课堂与专业结合的一大亮点。

3、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如视频、影音、道具等)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只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本末倒置,关键在教学内容的新颖。同时注重“第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打通语文与专业的隔阂。如学生有大量的舞台人物表演,让学生写下人物性格分析体会;各种文艺演出之前,让学生为自己的节目撰写串场词甚至开场结束语;各种艺术观摩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观后感等等。

4、力争将考核方式与专业相结合。语文课的人文性及工具性是其众所周知的双重属性,一张试卷显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因此要考核时要多形式、多角度,与专业结合寻找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彰显的最佳途径。目前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仅以本人的尝试为例。面对低年级中职班的艺术学生,语文考核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而面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考核项目、难度相应增加。比如“琴、棋、书、画”四项考核――名字只是一种包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感觉。“琴”考核的是学生音乐的感悟能力:学生听一段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乐评(当然可以把它改成“舞”,就是看一段舞蹈视频)。“棋”考核的主要是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于局面的整体把握、掌控能力。“书”是要学生写诗歌,现代诗。“画”取的是“划“与”话“的谐音,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操作方式就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指定产品的两分钟广告,包括广告语的设计学生轮流演说他的广告创意,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广告画面,之后全班集体打分。这样的种种方式虽然有很多不足,但都力争从量化变为质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艺术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平台。

总之,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本就应该具有一定学术探究的品位,轻松幽默的氛围,以及与专业你中有我,相生相长的和谐。艺术院校的语文老师应努力用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用优美感性的艺术气息浸润课堂,用新颖独到的表现形式激活课堂。愿今天我们的不懈探索,能够换来明日教学实践中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