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床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医院护士直接到患者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患者、长期家庭养护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在我国多数以家庭病床的形式进行居家护理。80年代,卫生部制定了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并在天津市召开了家庭病床会议。目前家庭病床在全国各地展开,但我国没有统一要求[1]。天津市家庭病床开展的并不理想,在被随机调查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正在开展家庭病床的仅6家,曾经开展的有9家,从未开展的有3家[2]。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现将2年来,我社区接收的家庭病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1日我社区接收家庭病床共358例,年龄25~102岁,平均年龄72岁,男186例,女172例,其中产褥期感染患者20例,有精神问题在家康复期者8例,骨科外伤患者65例,瘫痪患者82例,老年人慢性病腿脚不便者183例。2年中,我社区护士为家庭病床患者采血化验335人次,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86人次,静脉输液368人次,留置尿管和胃管106人次。
2护理
2.1静脉采血的居家护理 核对医嘱,预约时告知患者采血前饮食宜忌。准备物品按时到患者家中,评估患者和操作环境,卧床患者即刻可采血,坐立患者需找好桌面支撑采血部位。采血遵守无菌原则,操作完成后嘱其按压穿刺点至少5min以止血。采血针回收至利器盒,及时摇匀血样,注好患者信息,妥善放置后带回医院。
2.2静脉输液及注射的居家护理 接诊时认真筛查患者居家输液用药,血制品大分子或易过敏消炎药极易出现输液反应,不可居家输注。外院开具的药物,务必要有外院的输液转诊证明和处方收据,认真核对患者资料及药名药量,各单据信息与患者本人信息应一致。入户注射的各项核对同上。核对无误后,告知其家属居家输液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及注意事项,并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待医生看过患者,开具医嘱后准备物品,入户前通知患者排二便,房间开窗通风以使空气清新。入户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操作环境,准备简易输液架,可用衣架替代。配液输液注射务必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完成后告知家属输液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进行健康宣教,最后确认教会家属拔除液体及医疗垃圾正确处理后方可离开。
2.3留置胃管的居家护理 待医生查看患者并开具入户留置胃管医嘱后,护士准备物品,入户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测量患者所需胃管长度,食用油。第一次留置胃管需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嘱其配合吞咽动作,出现呛咳则马上撤出。胃管插入后需确认在胃内后方可固定。告知家属胃管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应定期更换。
2.4留置尿管的居家护理 待医生查看患者并开具医嘱后,告知家属留置尿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事项,并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入户前通知家属开窗通风,护士准备导尿包。入户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安排适宜的操作空间。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首次不可超过1000ml。操作后,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日常护理,包括定时夹闭开放,勿牵扯压折尿管。嘱患者多饮水,尿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感染。
2.5老年人慢性病的居家护理 此项居家护理属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内容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的老年卧床患者入户定期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的护理。入户前应电话预约入户时间,测量后告知患者其血压、血糖数值,以及其目标数值。并告知其社区主管医生,以调整降压或降糖药物。做好健康宣教,嘱患者健康饮食运动,戒烟限酒,防止并发症。
3讨论
3.1居家护理对护士和患者家属要求都较高,入户的护士需要是全科护士,并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经验足专业技术强沟通能力强,否则不能独自完成入户任务。另外对家属要求也高,特别是居家输液,护士完成穿刺后,剩下如输液期间的巡视、液体的更换、意外情况第一时间处理及最后拔除液体等工作,都只能依靠家属。留置胃管尿管的患者日常管道护理也需要家属用心护理,所以此家属必须领悟和学会护士教其的护理知识技能。
3.2居家护理对于社区医院来说,弊大于利。首先居家护理风险很大,因为操作环境不能每日消毒杀菌,护士不能全程看护,操作后一旦患者出现危险,造成不良后果社区医院难逃其责。另外,从经济效益来看,一般社区站只有4名医护人员,护士通常身兼数职。在社区站一个护士平均30min能服务5~8个患者,而入户护理30min只能服务一个患者,准备和路上时间消耗较多,而护理费较低。所以天津市大部分社区医院选择了不予患者居家护理[3]。
3.3居家护理对患者来说,利大于弊。首先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医疗服务,避免了舟车劳顿,在熟悉的环境中治疗也减少了不良情绪。另外,从经济方面来说,社区医院的出诊费远远低于医院的床位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结论
居家护理帮助瘫痪和不能出门的患者解决了疾病的痛苦,避免住院,减轻了大医院床位的负担,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增进了家属照顾患者的意识,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开展家庭病床非常必要,但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紧缺,政策制度不完善,医疗技术缺乏,医疗风险高等种种因素使家庭病床发展起来举步维艰,我们需要从政府政策、医院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以及居民的认知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33.
1.1一般资料
对本次研究中入院的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76.5±8.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7)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66岁,平均年龄(56.7±7.8)岁,病程1.2~12.5年,平均病程(5.2±1.9)年。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入院后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并且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定期用药,并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等。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师运用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性的开展辨证施护的方案,根据患者体质、疾病的证型等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畅情志、适寒温、顺天地四时阴阳变化等中医健康教育,始终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原则。②日常护理。家庭护理不同医院病床、高血压患者的生存时间的长短、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强弱,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是家庭病床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方法之一,通过中医健康特色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能够更好地用药,动态的监测患者血压,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③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发病后护师要加强患者饮食护理,让患者服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促进机体恢复,从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护理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度、患者的遵医行为,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等。采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ADL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82.87±7.98)分,高于对照组(53.60±14.55)分(P<0.05)。
2.2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实验组91.7%戒烟戒酒、95.0%合理饮食、96.7%适当运动、93.3%遵医用药、95.0%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的76.7%、81.7%、73.3%、80.0%、83.3%(P<0.05或P<0.01)。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实验组ADL评分(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6±3.2)、(53.2±7.1)、(56.7±8.4)、(51.1±6.0)分(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当前,高血压家庭病床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这种治疗模式主要是在患者家中建立病床,并且在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庭成员积极配合下,为患者在家中休养实施护理的过程。家庭病床是医院延伸到家庭的病房,是将护患连成一体,将预防和治疗连接在一起,将护理融入到群众中,从而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的、局部的、分割式的以医院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它更加顺应了群众的需要。近年来,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中医健康特色的实施能够帮护师、家属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时间性、顺序性、计划性、预见性及目的性,保证每一项护理更加标准化,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遗漏,并且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发挥患者家庭成员作用,让他们共同参与。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以机体康复、训练等为主,善于从患者心理、生理等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能从自身做起,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自觉运动、遵医用药、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血压家庭病床中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全方位、立体性、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其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患者,同时还包括了患者的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人。这种护理模式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护理服务模式,它能够减少传统护理过程中无效的重复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舒适度进行风险预测,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找到患者需求和护理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实验组ADL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4结语
一、家庭病床服务存在问题
(一)人员配备不足
护理人员作为社区家庭病床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配置情况对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社区家庭病床护士配置人数不足,服务人次多,工作强度大;社区护士工作职责不明确,存在一人同时承担多项工作任务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护理质量的分值随着护士人数的减少而降低。家庭病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家庭病床患者的医疗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而社区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难度较高,薪酬待遇欠合理,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家庭病床护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
(二)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受我国长期“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且许多社区护士对自身专业方面的要求也较低,认为只需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过关就行,很少主动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此外,医疗服务价格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医疗服务含金量的认知。有研究显示,由于家庭病床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大量的护理项目由医生替代实施。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看轻家庭病床护士,觉得她们只会打针输液。
(三)社区医院相关制度及入户相关设施不完善
对于一些年老且有多种疾病集一身的患者,家庭病床服务存在较大的风险。而社区医院在家庭病床的收治范围、组织领导、制度纪律和器械设备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范,护理人员在家庭病床服务中的消毒隔离和医疗垃圾处理等方面也比较混乱,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家庭病床服务的风险。
(四)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法律意识缺乏
家庭病床护理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定时上门服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病情程度不一的患者。需要给予辅助治疗、生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服务等。而一些护理人员自律性不够,时间观念不强,在工作中不注意沟通方式,对患者的隐私不尊重,造成医疗纠纷隐患。
二、防护策略
(一)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定位家庭病床护理人员
社会媒体应做好宣传工作,使公众对家庭病床护理人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科学认识医疗风险,增加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家庭病床服务护理人员也需将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单纯的护理工作者转变为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者、支持者、协调者、教育者和咨询者。
(二)合理配置家庭病床护理人员,适当提高其待遇
建议政府部门制定关于家庭病床护士的准入制度和配置政策,合理配置家庭病床护士,并适当降低社区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难度,改善家庭病床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人员从事家庭病床护理工作。
(三)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现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应建立和完善包括家庭病床的准入和撤出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护人员行为规范、护理病历书写等制度,以明确医患双方在家庭病床规范化管理上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范管理家庭病床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严格按规范操作。
(四)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应建立起一套完整正规的针对家庭病床护士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制度:同时,家庭病床护士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各项新知识、新技能及家庭病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很好的处理紧急事件,在病情突发时,可以快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 居家护理 政策与制度 思路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5] 杨柳,吴涛,张菊英. 我国家庭病床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21-822.
【关键词】被服更换;护理;住院病区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97-01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临床护理管理应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的护理管理理念,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讲工作效率是现代管理的要求,但是细想起来,从患者的方位来看,这又缺少了许多人文关怀,让患者缺少了温馨的感受。护士工作节奏快,走路快、说话快、操作快,一方面说明护士的工作量大,不快在单位时间内的任务完成不了,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护患沟通,从而引起患者的不满;通过多年来我们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现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并非全部取决护理人员,而是受诸多后勤服务因素的制约。我院在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中,逐步探索将后勤被服服务变革、延伸,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开发床位2400张,现开设40个临床住院病区,洗涤中心30名工人,其中被服更换16名工人,分8个组,2名工人为一个组。
2医院传统被服服务模式
2.1后勤被服服务由洗涤中心负责,施行定人、定流程路线、定时间、定存放地点,到各临床住院病区清点收取污被服,运回洗涤中心集中清洗、整理,次日按数量送回各临床住院病区,收与送均双方核实确认签字。
2.2临床住院病区被服服务由护士负责,科室总务护士负责被服管理,具体到每张病床前的被服更换由责任护士完成。
3 医院后勤被服服务运行模式变革、延伸
3.1我院自2012年2月起,尝试将医院被服服务清洗、整理、日常病床前的更换、管理,均由洗涤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每个临床住院病区的每张病床铺有一套被服外,另护士站保留5―7套被服,备夜间临时使用。
3.2运行方法
3.2.1按照4―5个临床科室安排2名工人(为一个被服更换单元),负责该区域被服的数量、被服质量、病床前的被服更换,病情危重的病人需在护理人员的协助或指导下进行被服更换。
3.2.2每个被服更换单元,建立错峰被服更换的时间流程,使每个单元的临床住院病区护理人员,知晓该组被服更换工人在某个时间段的位置,便于临时性任务时与被服更换工人的联系。
3.2.3每个临床住院病区护士站建立登记本,登记本眉栏要求有日期、登记时间、床号、需更换被服的时间范围、完成更换被服的时间、护士签名、更换者签名、督查护士签名。
3.2.4被服更换工作人员需在上、下午上班后的第一时间,到本人单元区域查看登记本,及时与临床住院病区的护士联系,便于工作的开展。
4 被服更换人员的培训
进入临床科室与住院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需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4.1语言培训,语言是交往中的重要工具,与患者沟通态度自然,言语得体,语气寓于感情,充满温暖,取得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敬重,便于工作的展开。要求每次进入病先主动问候,避免直呼床号,介绍进入病房的目的,赢得患者或陪护人员的配合,提示将贵重物品放存妥当;离开时也向患者示仪。
4.2被服更换操作程序,按基础护理教课书内容进行培训。
4.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培训,禁止在病区的病房、走廊处抖动被污染的被服;注重手的清洁与消毒。
关键词:心理支持;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40-02
家庭病床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病床服务,患者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自主性和生命质量。家庭病床的开设,使患者家属既要面临护理、生活、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担忧,心理应激程度大。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直接影响对病人的照顾。传统的家庭病床治疗一直更多的关注如何满足家庭病床病人的需求,而对家属身心健康状况的关注却常常忽视。本文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测试,并对家庭病床家属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以便更好开展家庭病床工作,提高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家庭病床患者家属200例。入选条件:(1)该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2)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年龄大于等于20岁。最终人组120例,其中,配偶63例,子女54例,兄弟姐妹3例。120例研究对象编号后,摘录3位随机数字,对随机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后,进行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较大的60个所对应的观察对象定为观察组,随机数字较小的60个所对应的观察对象定为对照组。见表1。
1.2方法 两组均行传统家庭病床治疗护理方法,但观察组增加家庭病床家属的心理支持治疗。具体方法为:与家庭病床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医疗关系,关心理解同情患者家属,应用倾听、开放式谈话技巧,领悟家庭病床家属的内在情绪,助其恰当的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提供一些恰当的建议如每周坚持短时间室外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时间确定为20~30min,频率每周3~4次。积极寻求外在支持,必要时预约心理咨询服务。两组入床时、4周、8周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分别测定患者家属的SCL-90得分。
1.3统计学处理测试评分结果采用SPSSl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两组ScL-90评分的变化 两组入床时SCL-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其它(饮食和睡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数值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焦虑因子在3个时间点逐渐下降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压疮是因机体局部长期受压而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因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涉及医院的各个科室,是护理研究需攻克的“顽症”。目前临床减少局部受压的方法是给患者勤翻身,但对于因病情翻身不便和不能翻身的患者,仍是护理中的一大难题。动力式防压疮床的设计以不能翻身和限制翻身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实用新型防压疮床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通过压力点转移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及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以评价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防压疮床对病床进行设计改装。包括床架和床垫,床垫由多块垫块组成,在床架下面设有通风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天气情况通暖风和凉风,保持床单位和皮肤的干燥)和升降装置,相间隔的垫块为同时升降的一组垫块,其它垫块为同时升降的另一组垫块,一组垫块在上则另一组垫块在下,其中一组垫块作为床垫使用。一组垫块和另一组垫块分别与升降装置的支撑杆相连,这种结构的床垫实现了两组垫块交替互换,使得躺在床垫上的患者不移动即可改变皮肤与床垫的接触部位,从而改变皮肤的受压部位,防止患者部分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1.2 制作材料:病床制造品种主要采用国内常用钢制喷塑床架,床垫为软塑面料制成的多块小方形垫块。技术上选择熟悉病床的制作工艺、工艺技术精美的技术人员制作。
1.3 使用方法
1.3.1 实施前对患者做好《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使之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接受护理方案。
1.3.2 使用前检查床架、床垫、升降装置的功能状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需求,介绍操作方法,做好心理指导。
1.3.3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防压疮计划,每10分钟转换1次,在睡眠中平均运动低于每7分钟转换1次的年长的患者就容易产生压疮。
1.3.4 辅助措施:每天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时各更换1次,温水擦浴1~2次/d。
1.3.5 定时观察检查患者皮肤及全身情况,密切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现象及全身不适反应。
2 讨论
2.1 众所周知,压疮的护理重点是“预防为主、立足整体、重视局部”3个环节,其中“预防为主“是重中之重,而选择一种合适的支撑用具是预防压疮的关键[1]。动力式防压疮床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对其研究效果认为通过病床的设计改装,能安全、方便、轻松达到为患者翻身的效果,它可以使患者躺在病床上不动即可改变皮肤与床垫接触部位,从而改变了皮肤的受压部位,可以防止患者部分皮肤长期受压而长压疮,减轻患者翻身的痛苦,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临床护理效率和治疗效果。
2.2 动力式防压疮具有的优点:①减轻因疾病所致不能翻身和医院性限制翻身卧床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②可根据卧床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设定床垫升降时间;③防压疮床各块床垫升降灵活,应用方便性能较好;④设有通风装置,可根据气候变化调节风量保暖或降温,使患者皮肤及床单位保持干燥;⑤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透气性好,保证患者安全;⑥减少护士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3 使用范围:运用Braden评分法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医嘱绝对卧床休息治疗或是由于疾病原因不能下床活动,如偏瘫、重症患者、骨伤患者、心肌梗死、大手术、大出血以及其他的卧床患者[2]。全身重度水肿患者禁用防压疮床。
2.4 研究意义:压疮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褥疮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压力所致压疮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压的时间密切相关,当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动脉压的两倍时,即7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且压力持续在1~2 h之间,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不畅,受压超过2 h以上就会引起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压疮的促成因素很多如浸渍、活动受限?、营养不良、感觉受损、体温升高、年龄老化、吸烟、应激等。目前预防压疮的主要手段是:①解除压迫:定时翻身、器具的使用,临床多使用气垫床;②保持皮肤干燥、防止潮湿、摩檫力和分泌物的刺激;③补充营养;④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已烯雌酚油剂、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动力式防压疮床是利用床垫的多块垫块的上下调节,两组垫块的交替互换,从而改变了皮肤的受压部位,可以防止患者部分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垫块下方设有通风装置,根据情况可通热风、凉风、氧气、活血化淤药物等,通过对照研究选择合理的翻身,减轻患者频繁翻身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发挥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推广应用,实现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骨科2011年1~12月期间的14名护理人员与50张病床作为研究对象。14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3岁,平均(27.5±1.4)岁;学历:本科4名、专科10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7名。本次研究中的50张病床均为本院骨科住院部的病床。
1.2基础护理方法
(1)肿胀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调整肢体的位置,以促进患者淋巴液与静脉血液的回流,进而减轻肢体出现肿胀现象[1]。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的小幅度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理疗,以促进患者水肿现象的消退。
(2)创口的护理方法,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创口不愈合或肿胀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的中西药及制剂。在骨科患者的创口护理中,早期采取局部冷敷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血现象,达到创口及时凝固与止血的效果。
(3)疼痛的护理方法,骨科患者在临床诊治中都会表现出较为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携带镇痛泵的患者,为了防止因扭曲受压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昏、恶心、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或深呼吸等方式,尽量协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感觉,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镇痛药物[2]。
(4)心理护理方法,在骨科患者的临床诊治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协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进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现象的出现。
(5)伤口感染的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通过给于药物或营养支持等方式,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预防伤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②对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全身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持续体温升高的现象,则要当密切关注与防范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联系,以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3];③对于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的注意,观察患者创口疼痛的原因与性质,查看有无红肿、波动感等不良反应。
(6)康复功能训练,根据骨科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选择合适的时机,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与关节的康复功能训练,并且坚持以患部不产生锐痛为主要原则,协助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1.3效果观察
由骨科护士长按照护理部的相关要求下发基础护理质量评价问卷,通过患者评分的方式,判定对于骨科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2结果
本院2010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82.6%,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3%。经过1年时间的骨科基础护理工作改革,本院2011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90.4%,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6%,基本实现了基础护理的零投诉,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经c2检验发现,本院骨科2010年度与2011年度在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患者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家庭病床 撤床 服务需求 服务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47-03
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情况并作出评价,我们对287例家庭病床撤床患者进行家庭病床服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为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课题研究内容,2008年4-8月上海闸北、虹口、宝山、徐汇、金山、浦东6区家庭病床的撤床患者,随机抽样,共选取287名患者。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自制入户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建床天数、查床次数、转床次数、医疗分型、主要疾病、共患疾病数、治疗结果、医疗费用等。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调查,问卷最后邮寄到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撤床患者基本情况
287人中男142人(49.5%),女145人(50.5%);年龄最大99岁,最小42岁,平均(81.40±2.34)岁,70岁及以上269人(93.7%)。
287人中患2种以上疾病的患者260人(90.59%),5种以上16人(5.6%);偏瘫或卧床不起占57.5%(表1)。
2.2 建床时间和查床次数
建床时间最长5553天,最短1天,平均(473.29±57.56)天;查床次数(多次转床)最多835次,最少1次,平均(68.47±81.42)次。
287位患者平均每178天转床(重新建床)1次,平均转床(2.66±3.41)次;平均在床总天数15个月,相比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期限3个月要多5倍,可见患者和家属对家庭病床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轻易撤床。平均6.9天医生查床1次,表明家庭病床的医疗服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3 撤床患者医疗分型和服务项目
治疗型患者208人(72.4%),其次为康复型61人(21.3%),临终关怀型18人(6.3%),慢性疾病治疗和康复是家庭病床服务主要内容。
服务项目主要为换药、补液、肌肉注射,褥疮护理、康复指导、拆线、导尿、膀胱冲洗、吸氧、抽血、测血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眼底检查、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
2.4 撤床原因
287名家庭病床撤床患者,治愈32人,好转96人,稳定87人,治疗有效率为75.0%,家庭病床提供连续性医护服务,有良好的效果(表2)。
2.5 医疗费用支付形式
93.7%为医保患者,这与上海医疗保险广泛覆盖的情况相符,只有3.4%的患者是自费,家庭病床的服务在无医保人群中的可及性还比较低(表3)。
3 讨伦
本调查显示,家庭病床的服务群体大多为70岁以上老年人,93.7%为治疗和康复型患者。床位人均178天周转1次,在床时间1年多,家庭病床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部分老年患者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肯轻易撤床。287人治疗有效率为75.0%,大多数患者能缓解或减轻疾病症状,减缓疾病的发展。93.7%为医保患者,撤床个人结算自费8%,比一级医院门诊自费10%还减少2%,比住院更少。
家庭病床是家庭医生制的雏形[1-2],其服务功能仍需加强和扩展。全科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的关键[3]。家庭病床实行双向转诊[4-5],对病情变化或加重的患者,转对口上级医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专家难、住院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疾病及时性和衔接性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勇, 王敏达. 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5(4): 207-210.
[2] 刘德安, 吴克明, 孙保和. 社区家庭病床现状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思考[J]. 社区卫生保健, 2011, 10(4): 238-239.
[3] 周育元. 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5): 13-14.
[4] 唐保国. 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1): 943.
【关键词】基础护理 优质服务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39-01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被推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克服了医院规模小、护理队伍参差不齐等困难,确定了三个护理单元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病床570张,护理人员308名,首批示范病区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耳鼻喉科三个示范病区,床护比为1:0.4―0.45。
2 方法
2.1 加强学习和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相关文件精神,做到人人知晓。在全院分期、分批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巩固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2.2 改变原有护理工作模式
改变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高低、力量强弱搭配合理排班,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如:神经内科病区38张病床,护士17人,除护士长、总务护士、办公护士、主班护士、治疗护士5人外其余12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2组,每组6人(由1、名护理组长、3名责任护士、2名辅助护士组成)每组19张病床,每名护理组长负责一组病人,其余每名护士负责3张床位,护理组长固定3个月轮换1次。由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一组患者服务,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姓名贴于病室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夜班、中班均为双班制。充分保证了护理安全。
2.3 分层级使用护士
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将学历高,业务能力强,平时工作表现突出的护士聘为责任组长,每个病区设2名,分管床位15-19张,配备5名责任护士,2-3名辅助护士,专科工作两年以上,胜任科室工作的护士为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在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三级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制订并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2.3.1 责任组长实施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检查并指导本组基础护理工作及各项临床护理落实情况,带领本组护士进行晨间护理,指导辅助护士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倾听患者的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护士长指导下参与病区管理、教学、科研工作。
2.3.2 责任护士工作职责 在护士长的领导及责任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负责所分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做好护理记录,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工作、指导检查助理护士的工作。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改进服务质量,参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2.3.3 辅助护士的职责 在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与值班人员进行床头交接班,给危重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洗脸、梳头、口腔护理、洗脚、修剪指甲,为留置导尿患者倒尿,负责新入院患者床单位准备及出院患者床单位消毒。
2.4 完善临床支持系统功能
实行被服洗涤下收下送、后勤物资下送、药房大输液配送、供应室实行下收下送,成立了护理支持中心,负责标本送检、患者陪检、预约检查、取报告等工作,将时间正真还给护士,将全部时间精力均用在护理工作上。
3 体会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基础护理工作得到加强,更使护理服务得到改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也使我们视野宽阔,工作思路得到拓展,提高了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回归了护理工作的本质,体现了护理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优质服务 人文关怀 护理文化 服务品牌
1 创建优质服务的基本资料
1.1 一般资料
科室开放病床35张,共有护士12名,护工3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0人,平均年龄23.7岁,平均院龄5年。
自2010年6月起至今,创优患者350人,以选择性到全病区推广。其中手术270例,五保户30例,其它50例;男性196例,女性154例,年龄1-92岁,平均46.5周岁,平均住院日4+- 0.5天。(见表1)
表1 350名患者的一般资料(人)
男性
女性 五保户
胸腹手术
75
56
8
泌尿系手术
62
67
其他
48
28
6
1.2 分级护理执行单的应用
分级护理源于1956年由护理前辈张开秀、倪秀芳倡导[1],一直沿用至今。要想发展与新形式相匹配的分级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对现有的护理分级制度进行更改和完善,建立新的分级护理制度。为此,我们将等级护理、基础护理、巡视记录,制成一表格简单多样使用,减轻护士繁琐的工作,表格醒目清晰。
见表2)
附:1、执行项目时在相应时间栏内打“√”。2、当半小时需记录时,则在相应栏内以分数形式记录,如:7:30,则在8:00栏内划“/”。3、执行基础护理项目时以符号代替:洗头“”,擦浴“”,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剪指甲“à”,防褥护理“#”,褥疮护理“”,更换床单“”,灌肠“E”。
1.3 责任分组护理
责任护士——责任助理——护士单元——护工
护士长——
责任护士——责任助理——护士单元——护工
2 护理内容
2.1 细节感动患者
晨晚间护理询问患者饮食、睡眠,了解心理,掌握第一手资料,观察各种管道,皮肤,排泄情况,实施湿式扫床每天两次。认真执行“三短六洁”,剪指甲每周一次,洗头发每周两次,剔胡须每周两次,皮肤清洁每天两次,更换病员服每天一次,口腔护理每天两次。(见表3)
基础护理安排表
一例双下肢截瘫,双髋2*3cm骶尾8*10cm大面积褥疮感染40岁男性患者,五保户,无家属。住院30余天,予以抗生素静滴,局部换药bid后红外线照射q8h,翻身q1h,所有生活护理全在病床上,无大小便意,便秘时是医生、护士用手抠挖粪便出来,让我们欣慰的是最后褥疮处露出了红润的皮肤。
医院推广优质护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并没有因增加护理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而增收护理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和家属真正得到实惠,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平。
2.2 全员创造品牌
护士代表医院的形象,我们坚持以提倡“五个一”温馨服务,让患者放心、贴心。“一张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整洁的床铺,一份一日清单,一番通俗易懂的入院宣教”。
实行“5S”护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务语言,服务行为,服务环境,服务流程及服务品牌。
我科每月对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重点培训新护士,每月考核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科室内普通病床全部更换成双护拦摇床,增添了10张气垫床及100套纯棉病员服,为减轻病人在床上洗头不适,添置了洗头车,对活动不便及不宜下床的患者,送药送饭入口。上午集中治疗、落实各项基础护理,下午深入病房与病人交流、沟通,予以形式多样化或用图片式的进行宣教,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3 体会
3.1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护理管理者的追求目标[2]。
3.2 护理理念是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的灵魂。它有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夯实基础护理,创新专科护理”。提升病人满意率是普外科护士护理理念。在同一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下,每一位护士都自觉按规范从事护理活动,把基础护理转化成护理行为习惯。
3.3 护理队伍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主体。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服务品牌,护理服务是最直接,最快捷为病人所感受到的,护士是护理工作的主体,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3.4 支持保障系统是创建优质服务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保障系统。硬件保障系统包括科内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如洗头车,护拦床等;软件保障系统包括护士的专科知识内涵和院领导及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度。自卫生部“服务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倡导以来,我科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通过夯实基础护理,创新专科护理内涵,使护理工作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满意”工程。
参 考 文 献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护理工作做到位,整个医疗工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妇科护理工作在整个护理工作中风险较高。妇科护理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熟练地业务能力为支撑,才能很好的完成。妇科疾病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讲有着特殊性,存在有很多的安全隐患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安全隐患才能很好的为患者减少痛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浅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了治愈能力和服务效率。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医疗机构的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群体的特殊性,治疗效果对于整个家庭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女性的患病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妇科护理工作在妇科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安全问题更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1妇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外界性损伤
常见的外界性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医院的医疗设施而出现的损伤。例如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不适应病床大小或者由于病床的移动造成的摔伤;术后行动不便使用轮椅或者平车时造成的意外,年龄较大的患者行动不便在病房内或者走廊间由于地面湿滑或者电线、连接线使患者摔倒造成的骨折等都是很常见的。
1.2药物性损伤
主要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的失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医师用药不当或者护理工作者没有很好的按照相关使用方法对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进行严格使用等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1.3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损伤
这是妇科护理的一个特殊性。女性同志往往担负着家庭传宗接代的重任,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常常会对自身的心里产生影响,其心理也是很难捉摸的。对于老年女性由于观念上的局限缺乏儿女的关心,生理上各项机能退化而带来的伤痛等原因,甚至会导致抑郁症,有潜在的自杀倾向。
1.4医疗机构制度上的漏洞
制度上的漏洞也会给妇科护理带来安全隐患。比如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各项工作没有具体的规定,没有严格的培训上岗制度,没有切实的奖惩措施,护理人员轮岗制度缺乏人性化,各项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等等工作,聘用一些熟人或者关系上岗的员工,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等[1]。
2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2.1医疗机构设施不完善
护理工作中,医疗机构是整个护理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护理工作环境以及相关设施的提供者,对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设施方面的制度的不完善是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如病房、病床、手术室等设施的落后等对护理工作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2]。
2.2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2.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者在校学习阶段以及在医疗机构实习阶段往往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机培训。如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处于善心感情用事,往往不按照规定,容易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
2.2.2护士业务素质欠缺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对于新技术的掌握欠佳,操作不熟练,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都是安全隐患的潜在因素[3]。
2.3患者自身的问题
患者由于不熟悉治疗程序,通过上网或者相关资讯,可能觉得相关常规检查没有必要,亦有部分患者过高的估计了治疗效果,使得在护理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处理不当容易产生纠纷[4]。
3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3.1从硬件出发
尽可能的提高医院的护理环境,首先是先进设施的投入与定期检查,定期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从细节上做到位,例如地面湿滑时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指示。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2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组织培训和学习
严格培训合格上岗制度,鼓励护理人员考取相关学历证书,务必要将本职知识扎实掌握,对于新进设备及新技术及时推广,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相关操作,熟练后上岗。
3.3对于患者方面
需要医护人员做好相关的教育,要用心去交流,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讲解其用药与相关检查的必要性,使患者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疗效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房婷.浅谈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9):4451-4452.
[2]罗群英.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现状与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