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越式跳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背越式更好。
背越式跳高从内倾状态进入起跳腿着地支撑,所形成的线运动制动和弧线助跑的惯性作用,能使身体自然竖直,这样可以把起跳的偏心推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垂直起跳效果,在实力一定的情况下背越式跳高相对于跨越式跳高可以增加三到五厘米的高度。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以后背跳高姿式之一, 助跑步数为8至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并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当头、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胸,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以充分利用腾空高度;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后,应加速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引入;概念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85-01
一、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我们经常的遇到的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跑到跳高架前就停止了,不敢越杆;或者有的同学直接用手挑起或推掉杆子而过;再者有的同学直接从跳高杆下钻过。这就是所谓的“过杆恐惧障碍”。
2、有的同学虽然越过去了,但在起跳前出现“凑步”现象,即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出现问题。
3、在过杆环节,学生的姿势多样:有坐着过杆的,有身体后仰过杆的,有骑在杆上下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已经作过详细的讲解和正确的动作示范,学生行为为什么还达不到基本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理念的指导要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进行了反思与探索:本次课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健康健身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修改教案,或用教材。
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我采取了以下的手段、方法及策略
1、课前积极搜集有关跨越式跳高教学的详细分解示意图,用于课上学生观摩。给学生讲解有关跳高运动的起源、发展史至今的6次创新:蹲踞式――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的优秀跳高运动员的逸闻轶事,提别介绍了男子跳高冠军朱建华和女子跳高冠军郑风荣的优秀事迹。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并接受什么是跳高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2、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组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组内自由讨论,根据发现的问题,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共同商议练习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热情高涨,引发自身的学习试跳的兴趣与欲望。
(1)助跑的2~3步的起跳练习
(2)3~5步跨越橡皮筋(代替横杆)练习
(3)降低高度练习
(4)5~7的跨越式跳高练习、
3、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并指出其中的问题:
(1)助跑过程的加速、节奏、步伐、步点、起跳点及全脚掌着地最后一步的用力踏跳。
(2)起跳后,起跳腿积极上摆,摆动腿过杆内转下压移髋。
(3)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4、有学生自主推荐,推出本组内优秀骨干进行示范表演比赛。通过观摩正确的跳高动作,对比自己,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组内共同商榷,找出解决不足的正确方法。
三、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我有三点体会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我展示,结合自己自身的情况,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商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越杆恐惧障碍。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他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并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而真正做出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该校的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因此,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
此后,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的课堂时间,则用来为完成作业或做实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录制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C20慕课联盟,其中的C即China(中国),20是指20所国内著名高中,慕课(MOOCs)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国内著名高中筹建慕课联盟,既是这些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需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作为小学联盟代表参与研究。学校数学、英语、语文、科学等学科研究进展迅速,体育学科也正在尝试利用“翻转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40分钟的时间更多地运用于学生的身体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本节课课题是四年级“跨越式跳高”,四年级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以及自我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已经能够满足“翻转课堂”学习的条件。
教师录制“跨越式跳高”视频,主要让学生通过课前在家观看视频,直观了解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组成: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利用回看、慢镜头播放学生可以正确区分起跳腿和摆动腿,以及两腿依次过竿的教学重点。纠错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尝试、体验跨越式跳高有了技术指南,便于自查自纠,能让学生不断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最后,还可以通过在线问答,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突破跨越式跳高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跨越式跳高”视频学习的成果走进操场,这时他们头脑中已经建立了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环节。这时,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一样,讲解示范、原地模仿,而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分层练习”上,即应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收获运动的快乐。“跨越式跳高”分层点在“高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皮筋,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由选择区域练习,当挑战成功后,可以选择下一个新高度继续挑战。这样流动的分层设计,有利于学生自我掌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对话、相互帮助,从而提高学力和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组成环节,并能说出各部分名称。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研讨交流,教师点拨纠正,90%的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并完成一定高度的练习。
3.学生在小组学练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准备活动,有针对地引导。
1.热身慢跑,做好铺垫。
教师与学生一同热身慢跑,在布置好的场地中,绕行、跨越、跳跃器材区(见上图1),为跨越式跳高教学做好铺垫。
2.针对项目,准备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就将要学习的跨越式跳高项目,自主设计准备活动,教师在一旁引导、补充。教师邀请举手的学生走上来,带领大家一同完成身体各部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体育运动的重要理念,也是今后学生独立开展运动的基础。有些青年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存在误区,就是“跑步加上韵律操,打遍天下没烦恼”。体育教学需要音乐、情境的渲染,但更需要平实的教学根基,否则会让体育教学陷入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局面。】
二、分组体验,巩固重难点。
1.学生分组,体验自学动作。
利用低皮筋,根据先前的视频学习,学生自主体验跨越式跳高动作(见下图2)。教师巡视、观察,寻找错误动作。
2.集体纠错,教师引导解惑。
教师观察巡视,找出学生的错误,然后集体纠正,针对起跳腿、摆动腿分不清的学生,让他卷起靠近皮筋的腿的裤腿给自己一个提示,然后再次练习;针对两腿不能连贯依次过竿的学生,让其通过“划彩虹”的游戏,体验依次过竿的动作要领;针对学生起跳点远离皮筋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即时贴,贴在起跳点的地面上,强化提示(以上方法见下图3)。
【这一环节是教师备课的核心部分,表面上看,利用“翻转课堂”,教师上课似乎轻松很多,备课也不知道备什么了。实则“翻转课堂”对体育教师的全面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课前体育教师要全面预设课堂上学生会出现的各种学习情况:掌握好的、练习顺利的学生应如何搭建不同练习梯度满足其需求,出现错误、需要纠正的学生又怎样通过有效举措帮他纠正、改进。如果没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翻转课堂”会让教师陷入窘境。】
3.分组过关,强化团队意识。
在正确知晓“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强化训练,能为正确的动力定型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小组过关比赛,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让他们牢记“不能落下一个同学”的道理。
三、分层练习,满足差异性。
1.跳高达人赛。
场地中设置不同高度的皮筋区域(见下图4),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别,由低到高,挑战自我,在哪个高度触碰、踩踏皮筋即算失败,退到下一个高度继续练习。(选择高度时,教师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跟从,安全第一。)
2.达人展示秀。
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邀请各区域的学生为大家展示他们小队的训练成果,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正确性。
3.跳高接力赛。
不同区域的学生,围绕自己练习的高度,进行全班的跳高接力赛:
第一次:各区域的学生同时参与比赛,在一轮循环后,顺利完成跨越式跳高动作,犯规人数最少的小组获胜。
第二次:各区域的学生同时参加比赛,在一轮循环后,最先完成且没有同学失误的小队获胜。
4.跳高PK赛。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让各小队学生进行PK,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男生挑战女生:全体男生在各区域先展示跨越式跳高动作,女生评判;然后男女生交换评价后再进行一次;教师全程关注学生之间的竞赛,良性加油。
1234组挑战5678组:男女混编,请1234小组先进行展示,5678小组评分(也可以1357组挑战2468组),主要评判点是动作的准确性。
师生PK赛:教师参与比赛,请男女生各选派一名学生与教师比赛,其他学生评判。利用正规跳高架与竹竿进行比赛(高度不宜太高,赛前让学生试跳一次),关注跨越式跳高动作的连贯性和过竿质量(见下图5)。
5.跳高检测赛。
为了检测本节课跨越式跳高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举行比赛。首先,让每组学生赛前练习准备,然后由各组学生自己申报检测,教师集体讲评。最后加大难度和神秘度,请学生代表上来抽签决定接受检测的小组,并说明如果这组检测合格,则全班合格,如果这组有一个学生不合格,则全班不合格,增强团队意识,营造同伴帮扶、鼓励、加油的氛围,将分组训练推向。
【这个环节是“翻转课堂”中最有价值的环节,教师利用课前制作的微视频,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学习、尝试体验,第二天课堂40分钟就可以省去教师对于新知识、技能讲解示范的过程,节约了学生围绕新知识技能的探究研讨、尝试体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生所学技能的训练,这样可以巩固所学、增加密度、增强体质。
反复训练的单调枯燥,必然会让学生疲劳,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动足脑筋,发挥教育人的智慧,用多种教学举措,变化练习形式与节奏,让学生们在教师设计的“动力波”中“心跳”前进,忘却疲劳,团结奋进。】
四、身体素质,确保课课练
1.连续纵跳。
利用现有场地的标志桶和皮筋,播放音乐,组织学生根据节奏进行连续纵跳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腿部力量。连续次数根据个人体能情况而定。(皮筋高度,由各小组长跟本队队员商议决定)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身体素质课课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技能学习质量的提升,利用本节课现有场地、器材,进行连续纵跳训练,选择动感的音乐伴奏,可以减缓学生的疲劳、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放松整理,舒缓筋骨。
[关键词]重心 跨越式 滚式 背越式
一、前言
跳高,是人们通过助跑和起跳跨越高度的运动项目。从技术层面上讲,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环
节。练习跳高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能使身体运动起来更加灵敏、协调,还可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各国运动员和体育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不懈,从运动员选材到训练方法、手段的改进,从提高运动员各项素质到运动技术的发展,一次次刷新了跳高运动的世界纪录。但真正使跳高运动产生飞跃发展的事件,是技术上的革命性进步――姿势的变化。从跳高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按运动员过杆姿势可分为: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不同的跳高姿势过杆的效果是不同的。下面,仅就本人多年从事运动物理的教学和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形状的关系
1.关于重心。在地球表面和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重力,重力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的。但是,在分析力学现象时,为了简便,通常可以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是集中作用在一点上的,这一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不同物体的重心位置是不同的。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密度分布不均且形状不规则重心位置差异很大。密度分布和形状改变,其重心位置随之改变。
2.人体的运动姿势与重心关系。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可变物体。不同的运动姿势由于质量分布和形状的不同,其重心位置也各不相同。如图甲所示:(1)人并足直立时,重心位于身体中轴线腹部位置;(2)双臂上举,重心上移;(3)身体侧曲,重心外移直至身体以外部分。
三、跳高运动的规则及技术的发展
跳高,是一种通过助跑和无支撑跳跃越过一定高度的运动项目。跳高的成绩(越过横杆的高度)H,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运动员自身的重心高度H∫;运动员跳跃时重心能够升起的高度H2;运动员过杆时重心与横杆的高度差H3,又叫盈余高度。即:H=H∫+H2+H3
H∫可以通过选材来实现(挑选身高腿长的运动苗子); H2可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以提高重心上移高度。但是,身高和力量已无太大突破空间,盈余高度却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掘提升盈余高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以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1.跨越式跨越式跳高是经助跑后起跳,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越过横杆的技术。1864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科奇以该技术创造了1.70米的第一个跳高世界纪录。但是,该技术仍存在很明显的缺陷:运动员过杆时,重心位于横杆之上。其越过的高度H=H∫+H2-H3(见图乙-1)。
2.滚式
运动员采用左侧斜向助跑,过杆时以身体左侧滚过横杆。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以该技术赢得大学生田径赛冠军,这也是人类首次越过2米的高度。
3.背越式
背越式相对于滚式和俯卧式是反其道而行之,因其过杆时身体反弓并且脸面朝上而得名。在第奥运会上,美国21岁的福斯贝里以2.24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记录。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联邦德国运动员韦希格又以该技术一举征服2.36米的新高度。在该技术问世20多年里,人们从惊奇、怀疑、研究到普遍采用,最终成为当今绝大多数运动员所采用的姿势。背越式跳高,因运动员过杆时,其身体反弓,可最大限度降低重心(相对自身),使过杆高度远高于过杆时运动员重心高度,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过杆时的盈余高度,从而使运动员最大程度发挥了运动技能,运动成绩也得到了较彻底的提高(见图乙-2)。
四、结论
人们对运动姿势与重心位置关系的研究,促进了跳高运动的技术发展,运动技术开发是无止境的。体育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世界竞技体育更是飞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凭发达的四肢是难以攻克这项尖端技术的。相信只要我们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抱定奉献精神,坚守科学立场,把科学理论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必能在今后的体育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出更新、更高、更好的体育技术,为我国运动员不断创造体育佳绩做出贡献,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保罗.田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10-01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致使体育课堂上出现了“假合作”现象,导致了教学的失效。
一、合作学习小组“贴标签”——偏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任何教学形式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都是无意义的。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把合作学习小组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标签”贴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上,缺乏目标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无效。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在第一环节引入“跨越式跳高”的概念以后,自己做了示范,并对相关的动作要领进行了讲解。当学生明确了动作要领后,教师便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仅仅是用一句“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带过。由于学生根本不清楚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他们的合作学习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有的聊天,有的嬉戏打闹……几分钟后,教师宣布合作学习结束,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从表面上看,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跨越式跳高”的练习,似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实际上学生的练习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合作学习。在以上案例中,学生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需要比较长的练习时间,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稳定小组的分组形式。可以让一名跳高水平较高的学生、两名跳高水平一般的学生、一名跳高水平较低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四人合作学习小组,要求跳高水平高的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后,要对其他三名同伴进行辅导,对组内那名跳高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二、合作学习活动“掺水分”——偏离教学重点
一些体育教师误以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次数越多越好,于是,常在一堂体育课中组织好几次合作学习,由于合作次数过多,合作学习活动“掺了水”,结果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了教学重点。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单杠”的内容时,为学生安排了3次小组合作学习。在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单杠”动作的特点;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时,为学生播放优秀单杠运动员比赛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应该如何完成“漂亮”的单杠动作;第三次小组合作安排在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练习之后,组织学生对几位同学做的单杠动作进行评议,说一说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整堂课成了合作学习活动的堆砌。
任何学习活动都应该突出重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开展的三次合作学习均是“蜻蜓点水”,都没有深入。其实,教师只要抓住“单杠”教学的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可。在给学生播放优秀单杠运动员比赛时的录像以后,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运动员是如何做好单杠动作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形成自己的猜想与推断。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猜想与推断进行相关的训练。让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单杠训练,让其他成员仔细观看,之后一起开展讨论。这样,学生就在合作讨论、交流、纠错的过程中掌握了单杠的动作要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合作学习指导“走过场”——偏离教学关键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些教师误以为,当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是不能够去“抢”学生的学习权利的,自己只要在旁边“看”就行了。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教学的关键,导致课堂的失效。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立定跳远”的内容,在课始给学生讲解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以后,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分小组练习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训练时,教师自己在一边看起报纸来。由于没有约束,不一会儿,训练就开始乱了套,有的同学动作不到位,有的同学在小组内嬉戏打闹。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根本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者。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指导,使训练有序开展,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要求小组长发挥引领作用。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富有创意的组织方式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贯彻“自主开放”的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引、导、放、收四个环节。
“引”是自主开放教学的前奏
“引”就是要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一节低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课的开始教师说:“大家把双手伸出来,跟着老师做手指的数字变化。”老师的双手高高地伸出来让学生都能看见,开始数字简单一些,然后速度加快,变化增多,但学生的手必须和教师的手一样。做1-2分钟后,老师双手出数字让学生说:“是几个,看谁反应快!”当学生高度集中精神时,教师把本节课内容讲给大家,再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听讲就会很专注。
“导”是“自主开放教学”的基础
“导”即因势利导,形散神聚。自主开放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有利于学生主体创造性发挥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在一次“蜈蚣爬”的游戏中,几乎每个组都尝到过失败的滋味。一个组因步调不一致而举步维艰。开始同学们互相埋怨,有的同学甚至泄气了,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教师及时引导、鼓励:“你们组的任务是什么?个人的职责明确了吗?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你们怎能被这小小的失败吓倒?”听了老师的话,组长又开始召集组员们说:“别的组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同学们,忘记我们的任务了吗?为了全组的荣誉,加油吧!”于是,同学们开始总结失败原因,商量可行的办法,并做了具体分工。最后,这个组又经过几次尝试,终于可以步调一致地移动、行走……在后来的比赛中他们还夺得了第一名。
“放开”是“自主开放教学”的关键
“放”是针对传统教学而言的,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放手、放开、放宽”。
开放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小组合作等手段,对所学内容有充分了解,这样教学时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低年级快速跑教学中,尽管教师反复强调要跑成直线,但由于学生没学过两点间线段最短,不明白为什么要跑直线,所以屡屡出现曲线跑现象。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课前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找两根一样长的绳子摆在地上,要求一根抻直,一根弯曲,看绳子长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上课的时候,我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让跑得快的同学跑曲线,跑得慢的同学跑直线,结果同学们看到跑得慢的同学先到了终点。学生结合课前的实践,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就很容易记住直线跑最快。
开放教学主张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让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比如,跨越式跳高教学,我先让同学们用单脚起跳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再讲出动作的关键特征:侧面直线助跑、单脚起跳、两替越过横杆,然后学生自由练习、体会。在几次试跳的练习后,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做出类似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们步入正确跨越式的轨道,学生再次练习时,就会心有灵犀,得心应手。最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要领。学生们不仅清楚跨越式跳高的正确动作方法和要领,还能够在以后的运动中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收”是“自主开放教学”的“点晴”之笔
“收”是“放”的总结与验收。“收”要适时,以便发现问题,收得太迟会给人以松散、放任不管的感觉;收得太早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要注重“收”的实效,新课程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化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及时纠正问题、客观评价的过程。■
参加此次面试的考生在考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但有些考生显然准备得不得其法,没有摸准试讲的套路。近两年无论是名优教师面试还是新教师面试,所授教材基本为田径内容,且水平二居多(另有初中的)。其中,投掷教材出现的比例最高,而投掷教材中实心球教材出现的比例最高。所以考生们在考前应抓住这一路子,针对田径中的跑、跳、投,及垫上活动和球类活动这几个主项备几节公课(就是能搬套的课)。
当然除了准备好公课,在教学设计中要有特色和亮点。
由于是无生试讲,真正的效果是看不到的,所以作为考生要大胆创新,只要不脱离实际,不仿一试。作为一个评委,说句实话,哪怕听到那么一点新鲜的东西,总比一些陈词滥调让人昏昏欲睡的好。像在准备活动中,听了十个徒手操后,来了一个双人操,或者器械操,哪怕是拍洋片,甩鞭子,就会让评委眼前一亮的。在课中的组织教学和放松整理过程,其理是一样的。
其次,要抓住教学的重点。由于此次面试是给教材复印件,像中学的《跨越式跳高》不仅介绍了跳高技术的演变,而且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一一呈现。有的面试者就理解为既然教材给了全部内容,就要求全部讲完,先讲述跳高技术的演变,什么跨越式、剪式、滚式、 直到俯卧式、背越式,然后完整示范,接着是每个环节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面面俱到。试问在现实45分钟的一节课中,经得起老师这么折腾吗?我们知道现在体育课是单元授课模式,跨越式跳高作为新授课可以分几个课时来讲,而本课重点抓住一到两环节来讲就行了。
二、把握面试细节,精彩中求完美
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评委关注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由于职业岗位关系,七位评委中的体育教师可能更关注考生对课的设计,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及示范讲解的正确性等,而评委中的校长们更关注的是考生的气场,如口令、服装、语言、神情等。下面举几个细节问题,望面试者能引起注意。
二是着装与打扮。着装要体现一位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吧,运动服是必须的,而且与要注意干净整洁。在打扮方面,
我要提醒的是,尽量不要配带一些挂件,如项链,手链等。头发也要整理的干净利落,体育老师应该是阳光点吧。
三是口令与哨音。口令要标准规范,配合上哨音,让评委感觉有教师角色的范儿。在面试者中,往往有很多随意的话代替了口令,也有脖子上挂了口哨忘了吹的,让人感觉很不专业。
四是冷静、果敢与幽默感。面试时肯定有紧张的情绪,但要给评委有个好的印象,这种情绪就不能表现在脸上。如有个面试者居然拿着教案开始试讲了,讲到某处还时不时地低头去看教案,悲催!整个试讲是背课文的过程,还是很不熟练的背,既然不可能背出,应该尝试用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讲出来嘛(当然这是极端个例)。另有一位考生,在试讲环节做得非常好,但在问题环节,当听到问题后,他好像被雷劈了一下,足足有两分钟多钟的低头思考,眼看着时间一分一钞的过去,笔者也为他捏汗,在钟响前总算把自己的答案排了出来,让人感觉思维不敏捷,做人不果断。当然,在具备了冷静与果敢的同时,如果加上一点幽默感,会让你加分不少。
三、找准自身特色,扬长避短
启发式体育教学法,主要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试行运用启发式教法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物理演示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
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蓝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上。
我认为,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远不及成年人,但他们的具体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所以,在启发的艺术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抽象性和单纯的概念形式,要强调具体的演示,依靠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
二、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动作定型来启发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在“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因受到平时“跳橡筋绳”游戏的影响,部分学生把“远竿腿”“作摆动腿”使用,出现了错误的过竿现象,引起了堂上的哄笑,又因爱面子而不敢参加练习,影响了教学的进行。
我意识到这是由于受到另外一种动作定型的干扰而造成的,而要排除这种干扰,就必须建立新的另一种技术定型概念,我又想起这些学生中平时也喜欢玩一种叫“双杠追人”的游戏练习,而这种游戏的用腿方法与“跨越式”跳高的过竿技术颇有近点,于是我把她们带到双杠前,先组织她们进行那种游戏,同学们兴高采烈,动作敏捷,技术娴熟地双腿依次摆绕很流利。这时候,我宣布游戏暂停,要求她们试以“远侧腿”先摆越横杠,然后着地,结果无一成功,接着我进行诱导性提问:“主要困难是什么?”答:“不顺脚。”问:“怎样才能顺脚?”学生根据平时活动的习惯,讲出了只有以“近侧腿”先摆起的过杆方法即跨越过“竿”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本课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错误所在,我让学生自己作出这两种技术的比较,谈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继续参加“跨越式”跳高的过竿练习,通过改进,女学生的过竿技术合格率达90%以上。
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如果能以学生的运动习惯来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一种新的技术,这比起单纯强调让学生反复练习来说,是否会更有成效?原因是让学生自己启发了自己。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1
本人本学期担任六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体育课程是本学期个人教学的新任务,第一次担任体育教学,课程方面可能缺少内容,经验不足,尤其期初,安全问题也没有做足,但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向其他体育老师请教方法,使自己进步。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为任务,其特点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达到培养优良道德意志品质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而体育教学的原则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因为它是从体育教学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
体育的教学上,我坚持几个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一步提高他们水平,提出新要求,培养他们新的学习需要,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使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得到新的启发,同时也培养他们好的思想品德。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1、教师在安排教材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现行的省编小学体育课即较好地出现了这一点。但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把握住。该教材在单元教学中每课时所需解决的侧重点,使该教材经过整个单元教学后,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该教材的技能和技巧。
2、运动量的安排,要逐步加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基础。适当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一堂课的运动量,要做到由小到大,逐步上升,并保持一定水平,然后逐步下降,学季,学期的运动负荷量,也要遵守这一原则,逐步加大。使身体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提高。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就是使学生身体既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能承受住,并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量和强度是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在一堂课做练习的生理负荷量或大或小,对有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运动量过小,对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不大,对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不利,运动量过大,则容易造成过度疲劳,有损于少年儿童的健康,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因为儿童时期,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机体发育极不成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易兴奋,也易疲劳,新陈代谢旺盛。氧消耗量较多,不适宜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只有适度的运动量才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
四、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注意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注意增强直观的效果,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决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求教师讲得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其次要使直观的感知与积极思维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要停留在一般化和单纯形式的模仿上,把直观感知与积极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深刻地感知教材,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直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 精讲多练的原则
1、讲解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既突出了重点,又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严密组织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教师应充分备课,严密组织教学过程,调动队伍,变换队形要有目的,有计划,在讲解时,除了对共同性问题进行必要的集体讲解外,一般应着重于个别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队伍调动,以保证学生练习时间。
3、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在课的基本部分,应结合已学过的基本技术,安排一些简易的辅助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运用循环练习法和流水作业法,适当加大课的运动密度,提高练习强度,以达到促进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六.全面锻炼的原则
实行这一原则,是由小学体育目的的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全面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和提高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必贯彻前面锻炼的原则,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教材,教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宣讲身体全面锻炼的意义,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不重视全面锻炼思想,每堂体育实践课。教材要注意全面性,除选择安排一两个主教材之外,还可以选用一些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和手段,现在许多教师采用课课练的形式,不必调动队伍,不须什么器材,只用三五分钟时间进行素质练习取得一定的实效,也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循环练习法,以增大课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提高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
以上所说的体育教学的原则,是互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任务。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2
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经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老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积极的敬业精神,老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老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我,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我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明白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日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此刻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终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日这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趣味。一位学生说:“老师,像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老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老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老师应手把手教。老师要用自我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经过体会去研究。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能够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能够锻炼自我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能够锻炼自我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老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能够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能够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一样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我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可是去时你该怎样办多数学生回答我们要帮忙他,老师立刻提出保护与帮忙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老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老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应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应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完美事物的确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
4、用祖国的召唤去鼓舞学生
青少年都有向往完美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自我青春的使命感,都想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体育技能。在道德梦想与专业学习中,帮忙学生树立仅有身体好,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的思想,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使学生锻炼身体成为自觉的行动,并使这种自觉行动体此刻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中。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3
实践中总结发现我们现在的教学中,篮球教学计划全部是以基本技战术教学为主,没有把规则的介绍列入教学计划,从而导致了我们学生,在学习篮球之后,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走步球,什么是两次运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把篮球规则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来没有纳入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学生在理论课上,听讲的能力一般,况且,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程度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理论课讲完后,能记住的很少很少。所以才导致了,出现了学生抱着球满场跑,还有故意用脚去踢球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另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按着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从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想办法。从而制定一份更好,更适应我们学生接受的教学计划。
一、篮球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考虑他们掌握篮球技术的现状,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向导。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授篮球技术,还要讲解篮规则,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我们要进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学计划。
二、篮球教学计划的制定(共8课时)及简单的分析
1、移动技术:包括滑步、后撤步、侧身跑、后退跑、急停。
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考虑的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再次进行学习,加强他们对于篮球运动中防守的练习。在本次教学中,可以辅助以游戏来进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滑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圆柱体原则”、“阻挡”、“带球撞人”等。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确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课余参加篮球运动时,造成无谓的犯规。所以说,在这一个课时内,我们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提高了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程度。以前专门组织讲解规则,听的时候都很认真,下来后,在实践中运用的远远不理想。我们现在这种,技术加理论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
2、运球技术:
包括原地的高低运球、原地的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直线快速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考虑到原地运球是基础,练习原地运球是为了给行进间运球打好基础,另外是让学生第一次触球时,增加手对球篮球的感觉,也就是球感、手感的练习。
在本节课中,涉及的规则有: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走步球、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
3、传接球:
原地传接球练习,包抱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球。
行进间传接球,包抱行进间短传配合练习,行进间长传配合练习。
涉及规则: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
4、行进间投篮:
行进间单行低手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规则讲解:比赛时间4×10分钟,暂停、换人。
5、持球突破:
交叉步持球突破
罚球练习,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
规则讲解:
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6、教学比赛: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增进学生健康为宗旨,承载着用健康武装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作为体育教师,要立足体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不能简单机械、空洞说教,而是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一、师生互换角色――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再也不能主宰课堂,不能充当“权威”的讲师,而要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攀爬、钻”一课时,教师没有采用先讲解后练习的教、学分离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依托“做”从而实现教、学合一的方式。给每一组学生提供一块垫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动作在垫子上自由攀爬,之后,邀请了一名攀爬动作与本课要求相近的学生给全班演示,通过学生的示范活动,其他学生迅速掌握了动作要领,在做中教胜过单独讲授,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更加易懂易学。
新时期的教与学没有明显的界限,教即是学,学便是教,生可为师,师亦是生。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怍,为学生搭建“做”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做”中探究学习。教学合一提升了教学境界,让体育教学更加灵活,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讲练互为渗透――学做合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多练,讲练结合,以“做”为核心,组织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讲边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例如,教师在第一次教学“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时,先给学生讲授操作步骤、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训练,结果原本很简单的内容教了大半天还有一些学生没学好。课后反思,不是学生笨,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理论脱离实际,讲和练没能有机渗透。于是,在另一个班新授该内容时,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直接给学生完整演示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接着,再分解动作给学生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徒手跟教师学做抛球动作;在学生徒手练习三次后,让学生拿起实心球进行实体训练。学生练习中,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在练习中调整动作,帮助他们理解感悟正确的动作。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第一次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大多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后由学生练习,那种纸上谈兵式的枯燥演说,使得部分学生不得要领,学习效率低下。讲练互为渗透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思想,在讲中练为学生理解提供了物质支撑,在做中讲为科学练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心力互相融合――做思合一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两大目标,体育课不仅要加强学生身体锻炼,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教师要做到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力的同时劳心,达到心、力互相融合。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在给学生演示讲解了跨越式跳高的方法后,让学生逐个练习,部分领悟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顺利地越过了跳杆。还有一部分悟性和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连续几次都没能跨越过去,个别学生有点灰心丧气,甚至产生自卑情绪。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获得成功,教师首先鼓励他们不要难过、泄气,然后邀请一名动作协调的学生给他们示范,在示范时教师让示范的学生放慢速度,同时指点他们在观察中感悟从助跑到起跳这两个关键环节。接着,教师带领他们进行助跑练习,重点让他们调整把握好起跳点的位置以及助跑中的步宽与速度。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逐步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技巧,在他们多次尝试并用心体会后,终于调整好步伐与速度,勇敢地跨过了横杆,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胜利鼓掌。在他们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让他们再次练习,以巩固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总之,心智与体力的同步提高是体育教学的理想追求。作为体育教师,要立足体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了学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要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引下开展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效。
一条笔直的跑道;一种怪异的跳高方式;一群杂乱的嘲笑声;
“加油、加油”,在一所小学的运动会上,正进行着激烈的跳高比赛。一位少年也正准备参加跳高比赛,此时,他在赛道旁兴奋的等待着;他目不转睛、津津有味的观看着前面选手的动作,眼睛随着选手的助跑、转身、起跳、跨跃、落地的各种姿势变动而不停的转动,好象融入了前面那位选手而忘了他也是来参赛的。
“小福、小福”一阵焦急的叫声在人群中回荡,原来该那位少年上场比赛了。然而,他却太专注了,丝毫没有听见。老师如大海捞针一般,费进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了他。“该你上场了!”老师焦急的说,头上急出了大颗的汗滴。他还定在那里,好象没有听见一样。老师挤到他旁边,用力摇了摇他的肩膀,他才醒过神了。他急忙挤出人群,径直冲到跑道中间,就开始助跑了;可这地方离起跳杆的距离太近了,助跑距离太短,根本无法用跨越式跳过高度。根本容不得他多想,一转眼他就到了起跳的位置;他心里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热得团团转;就在这千均一发之际,他那聪明的脑子忽然计上心来,终于有了一个能跳过去的好主意了。
只见他在那么短的助跑距离上,借助着助跑的速度,腾空飞跃,用背部越过横杆,脚过杆时,由于害怕碰到横杆,腿部用力向上踢的很高,整个身形象一条优美的弧线从杆上划过;只是由于第一次用这种方式过杆,重心没有掌握好,落地时整个人都直挺挺的摔在垫子上。
这位少年刚刚跳过,现场的人们立即从目瞪口呆中清醒过来,只听见满场笑声,有的同学捧腹大笑,有的同学笑得直不起腰来,有的差点要笑得在地上打滚了,就连一向拘谨严肃的老师,也笑得合不拢嘴。
少年十分尴尬,脸被大家笑得绯红,低着头,连一眼都不敢看其他人,从垫子上站起来后就一个人默默的走出了热火朝天的赛场。
此刻,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练好这个跳高姿势,让同学们都刮目相看,再也不要被别人嘲笑了。
从此以后,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风吹日晒,同学和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就会看到他一个人在操场上坚持练习跳高;不怕同学们的嘲笑;不怕每一次摔下时的疼痛;不怕跳不过去的挫折;终于,他练就了独特的、高超的跳高技术——背跃式跳高技术。
他就是奥运金牌获得者、背跃式跳高发明者——福斯伯里。
在他获得奖牌时,他说道;“正是因为那些嘲笑,才给了我坚持的信念,铸就了我今日的成绩;谢谢那些嘲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