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

时间:2023-05-30 10:00:17

跨越式跳高

第1篇

背越式更好。

背越式跳高从内倾状态进入起跳腿着地支撑,所形成的线运动制动和弧线助跑的惯性作用,能使身体自然竖直,这样可以把起跳的偏心推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垂直起跳效果,在实力一定的情况下背越式跳高相对于跨越式跳高可以增加三到五厘米的高度。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以后背跳高姿式之一, 助跑步数为8至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并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当头、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胸,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以充分利用腾空高度;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后,应加速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跨越式跳高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是初中体育教材中一个主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场地器材及安全因素等原因,现在已经被很多体育老师忽略了。为了能让跨越式跳高在体育课堂上重放异彩,让学生体验由跳高运动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为了体现合理、有效的组织,我尝试设计了这堂跨越式跳高课,希望能有所突破。

二、设计方法

(一)课前布置

上课之前准备好6根立柱及6条橡皮筋,将立柱和橡皮筋布置成六边形的形状,并在距离每条橡皮筋一定距离的地上画一条起跑线。

②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从橡皮筋的一端跳进之后,从另一端跳出(全部用跨越式跳高动作进行练习)。

③分层教学

将每一段的橡皮筋都拉成斜线,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

④比赛:看谁跳得比老师高?

老师跳过一定的高度,作为学生超越的目标,看哪些学生能超过老师所跳的高度。

3.结束部分

游戏:舞龙。教师带领学生一路纵队穿越六边形进行蛇形跑。

三、案例分析

只有合理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体育课特有的教学规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的。然而,任何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对象而不断的变化,因此,怎样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六边形这个场地布置展开的,所有的练习手段、练习形式都是利用这个六边形的场地而进行的,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分组练习、教学比赛及最后的放松活动等等。

首先,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围绕成六边形的场地站立成圆的形状,教师站在六边形内,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的示范,且教师的示范面能更广,示范角度能更多,便于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了解动作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加细致、明了。

其次,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站立的位置就近选择练习点,这样避免了大面积的队伍调动,节省了组织队形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同时也能更快的给学生进行分组,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流畅、合理。此后,不管是教师的讲解、错误动作的纠正、分层练习、学生的展示、教学比赛等,学生的队形变换都不大,都是围绕六边形而进行。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由外向内跳入六边形中后,又从另一侧用同样的方式向外跳出,这样的设计不但解决了学生跳进去之后如何出来的难题,也同时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次数,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也把所布置的场地器材完全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最后,在课的结束部分,利用游戏舞龙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路纵队穿梭于六边形的各个边之间,不仅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场地,使组织显得更加合理有效。

然而不足的是,由于是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在落地的时候最好有大垫子放在地上用以保护学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因为本次课六边形的设计需要学生跳进去之后再从里面跳出来,如果放大垫子的话不太利于学生助跑起跳,所以不是很适合摆放大垫子,以至于在安全措施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二,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将橡皮筋以斜线的方式摆放让学生自主选择起跳点和起跳高度,这样虽然体现了分层,也体现出了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在学生选择高的那头跳过去之后,出来的时候就只能往低的那头跳,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水平和练习的积极性没有多大的好处,所以这一问题是本次组织形式的一大缺陷。

第3篇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执行;教学活动;跨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重大活动或一项教学安排,顶层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省、市、县域无论哪一级在制定政策法规或规则规程时,出现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到基层执行与具体工作落实的正确性与公信力。教材教法是指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的传授方法,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教材内容不正确、不完善或缺乏认同性,必然会导致广大基层教师的理论导学与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出现问题。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源自两个具体案例:(一)2015年北京市参考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田径展示内容,其中跨栏比赛专业技能制定标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商榷;(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说课比赛时,在论述跨越式跳高项目“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两个关键环节时,所有参赛教师均依据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其定位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通过研究与澄清这两个具体案例为导向,希望在广大体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教育教学大讨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跨栏项目专业技能展示存在问题的讨论

参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弯道跑组合技术要求是“男子:栏高0.84m,栏间距9.14m;女子:栏高0.762m,栏间距8.5m”。栏高降低而栏间距离不动的规定违背了项目的内在规律,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1.从跨栏技术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跨栏运动要求运动员有准确的起跨点,在保证跨过栏架高度的前提下,身体重心应尽量贴栏而过。栏高降低使得身体重心抛物线轨迹变低、变短,下栏着地点离栏架更近。相对而言,这就使得参赛教师栏间要跑的距离“相应加长”了,结果运动员栏间只能拉大步跑,跨栏项目的内在规律与核心技术要求“速度节奏”表现无从谈起。

2.从国际田联制定的不同年龄组对栏高、栏间距要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大纲中,对男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914m,栏间距8.5m或8.7m任选;对女大学生跨栏考试的规定是:栏高0.84m,栏间距7.5m或8.0m任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栏高的降低,栏间距离是相应缩短的。

3.从比赛实际情况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参加跨栏跑―弯道跑组合的男女教师共16人,4人出现拉伤或不过栏的情况,2人出现骑栏的情况,未完美完成比赛的比率达38%。实际上,工作了若干年的参赛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难度已超过了他们在身体素质最好的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参加工作已经拉家带口的教师,其身体和体力怎能和当年相比。专业技能展示要考虑到老师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技能示范是第一要素,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要求存在问题的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定义为“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存在严重问题。正确的摆动腿技术要求很简单,应该是: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方后顺势下压。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应是“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

1.从俯卧式和跨越式直观图上分析

由图1(俯卧式)和图2(跨越式)对比可知,“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内(注:指向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脚尖内旋下压”是俯卧式跳高的技术要求与动作外观表象,运动员必须通过摆动腿的内旋下压来带动起跳腿和躯干翻转才能顺利跃过横杆。

跨越式跳高对摆动腿的技术要求与俯卧式恰恰相反,摆动腿沿助跑方向向外(注:偏离身体中线)摆动,摆动腿的摆动应该外展外旋而非内摆内旋。

2.俯卧式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跨越式则是摆动腿靠近横杆起跳

俯卧式跳高是起跳腿靠近横杆起跳,横杆在身体左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内(向左)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摆动腿向内侧摆起,而后摆动腿摆到最高点后必须内旋下压使整个人体越过横杆;跨越式跳高是摆动腿靠近横杆,横杆在身体右侧,运动员起跳时产生的偏心推力必须向外(向右)才能保证人体越过横杆。这就要求运动员起跳后摆动腿应向右侧外摆与外旋才能保证整个人体越过横杆。

3.跳高起跳腾空后人体的运动是相向运动,动作遵循补偿性原理

跨越式跳高人体腾空后,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躯干应开始做出向左的内转面向横杆动作(见图2中的5~7),下肢(摆动腿)与其相反,应做出向右侧外摆与外旋动作以正好补偿身体内旋的力量,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人体躲过横杆,又有利于保持整个人体平衡动作,从而保证整个人体顺利跨过横杆。假如人体过杆时,上体向左内转的同时,下肢(摆动腿)也向左向内做出教材中跨越式要求的“摆动腿内旋下压动作”,那么整个人体就会围绕着垂直轴一起向左转动,显然这种技术动作要求是错误的。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跨栏跑比赛中,针对体育教师实际情况,把栏高降低是合理的,但是不相应缩短栏间距离是不合理的。建议把栏间距离修改为男选手:8.5m左右,女选手:8m左右。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田径》5~6年级教材关于跨越式跳高中的“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摆动腿内旋下压”的技术要求是错误的,教材中对摆动腿技术的描述过于复杂,更不应该把“[动腿内旋下压”作为“动作要点”与“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实践。

第4篇

跨栏跑是跨栏与跑结合的运动。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而在跨栏跑技术中,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直接影响跨栏跑的成绩。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跨栏跑“概念”的认识方面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区,以为“跨栏”就是达到突破“障碍”之目的。所以,在学习跨栏跑技术时,不顾及动作结构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至于学生在跨栏跑练习中常常出现跳栏、绕栏等现象。其实,这是多数学生在跨栏跑技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初学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教,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将跨栏跑技术与跳高技术相区别

大多数学生对跨栏跑运动不熟悉,但在此前,学生大都学习过跳高技术,因其都须从障碍(横竿、栏板)上方经过,有共同点,对跨栏跑的概念理解方面往往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区。所以,要改变这一点,必须提高认识,不能把跨栏跑和跳高混为一谈。因此,在实际教学和练习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纠正以下错误:

1.过栏时跳栏,认为高过栏板越多越好,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2.摆动腿落地不积极,起跨腿过栏后前摆不够,出现两脚几乎同时落地。造成的结果是:身体平衡不易控制,容易摔跤,且不易顺利进入下一步幅的跑进。

3.不懂得过栏瞬间身体重心越靠近栏板越好,不能提高平跑速度,一味挑战栏架高度,而不注意动作的合理性。

二、让学生将跨栏跑技术与跳远技术相区别

以为跨过栏架上空离栏板越高越好,而下栏落地越远越好,易犯以下错误:

1.摆动腿屈膝前举,不积极下压,起跨腿后蹬不前收,不侧展;好似跳远的腾空步。

2.起跨腿不侧展而以大腿高抬,提膝前举来补偿后蹬腿过栏的高度。

3.上、下身的配合不协调,摆臂与摆腿不协调。左腿前伸攻栏的时候,身体不是前倾、左转,右手臂前伸,而是身体右转,右手臂后摆,导致身体落地时易向左侧摔跤。

三、让学生将跨栏跑与跳皮筋或跨门槛相区别

因为,跳皮筋、跨门槛的高度相对较低,基本在人的膝盖以下,因此,习惯性的动作前、后腿分别以膝盖为矢状轴向左、右两侧侧展,配合以身体的侧转(左或右)而跨过皮筋、门槛。因此,学生在跨栏跑练习时,摆动腿不是屈膝前摆过栏,而是侧绕过栏;起跨腿不是以髋关节为矢状轴侧展,而是以膝关节为矢状轴侧展过栏。

针对以上错误的出现,我们应进行必要的补救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过栏时,要尽可能低地擦着栏板过栏,减少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过大而消耗太多的体力,也减少因滞空时间过长而浪费更多的时间。

2.摆动腿积极下压落地,起跨腿过栏后继续前摆,向前迈出一步,为下一步的积极前伸做好过渡,使整个跑步过程顺利、流畅地进行。

3.起跨腿以髋为轴,大腿侧展,小腿应像折叠椅那样向大腿折叠收缩,以减小提拉的半径,提高摆腿的速度。

第5篇

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6篇

一、实习结果

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跨越式跳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养成了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在五年级学生调查中,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二、实习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去的心理品德。通过教学实践,为此,我在教学,“跨越式跳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手势,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内涵,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模仿中审视自己,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节课。自己就拿来上了一下效果很好。我是这样上的:上课之前我知道这个班学生特喜欢比赛,我借此给学生门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省会吗?你们喜欢比赛吗?好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去参加比赛吧,为了班级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大家就要认真学习技术动作,把握好机会,胜利是属于你们的,我相信你们有信心夺取最后得胜利,对不对?这时我出示了今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习“乐”,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鼓励学生,使体育教学生动有趣。一位学生说:“老师,象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可喜欢了。

2、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能影响学生的是简明扼要的讲解,正确无误的示范和行之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对此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练习中学生,学生不敢做的动作,由教师示范,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应手把手教。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专业素质去影响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例如我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这样安排的,第一个练习,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一”口号,在跨越式跳高练习前热身活动中,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自豪、我勇敢,练习跨越式跳高我能行!然后要求学生自主练习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几次后通过体会去考虑。a如何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b练习跨越式跳高能使身体哪些部位得到锻炼?得到的答案是:对于安全,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按跨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去做;对于锻炼的好处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下肢的力量,有的学生说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有的学生回答好玩,有的学生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学生回答几乎包含了练习的意义。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经常练习可以使人下肢更有力,关节更灵活,可以使人勇敢,但练习时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第二个练习,我设计几组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自己选择高度练习,并提出问题:当别人跳不过去时你该怎么办?多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生回答我们要帮助他,教师马上提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练习中发扬互助精神。不管在哪组上练习,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然的学生,几次练习后学生逐渐向有难度的跳高架靠拢。

3、用师生间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更胜于言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我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酷暑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太阳;寒风中我们所站的位置是面对风口……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化为浓浓的师生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判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93-02

努力探索有效课堂的途径,引进时代的元素,贴近社会生活有所创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快乐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之中,多学一些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做到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融入到集体中去,去了解他们,去关爱他们,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运动,要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坚信“金石可镂,朽木可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只要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采取灵活趣味而又有针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期盼着你的课,期盼着参加到运动中来,让学生喜欢你,更喜欢你的课,那么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二、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灵活多变的队形。在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四列横队的站法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各种各样的队列。同学们有时以小组为单位站立、有时成半圆形、有时成扇形、有时成梯形、有时成三角形、有时男女对立等等。当学生变换一次队形,我就会以赞赏的语气说:“今天的队形有创意”!同学们一起击掌表示成功。这种组织方式诱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丰富多彩的热身运动。提到热身运动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跑步、徒手操,小游戏每次上课就这些,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在教学中热身运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既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游戏,又有舞蹈;既有自创的,又有模仿的;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时尚休闲的体育活动等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热身运动。例如:如果这节课上加速跑的话,那么我就选择练习反应“叫号追逐”跑的游戏;或者选择各种动物跑的模仿练习;还可以选择快乐健美操和街舞等。如果这节课上跨越式跳高,那么我就选择行进间的兔子舞或者自创桑巴舞的基本步;还可以选择女生的跳皮筋,男生的摸高游戏等等。这样既起到了热身的目的,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同时为导入新课铺路搭桥,激发了学生运动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情境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体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例如:以一节跨越式跳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创编了一个教学情境说:懒羊羊被灰太狼关在一个地方,村长带领大家去寻找,最后发现懒羊羊被关在一个栅栏围成的院子里,而且栅栏的高度一道比一道稍高一些,村长让大家讨论,用什么方法较快地把懒羊羊救出。这时灰太狼提出条件,只要你们跳过栅栏并且强调不得破坏栅栏,我就放了懒羊羊。村长和大家想了好久,有些为难。我就说:“同学们,你们帮助羊羊们尝试着征服灰太狼好吗”?同学们听了特别兴奋,于是我把他们带到设置好的场地,让同学们自主练习,我提出问题,哪一种方法较好,为什么?学生有的说面对直跳过去,有的说侧着跳过去。这个时候我说:“你们回答的很好,这时我出示跳高(有跨越式跳高、剪式、俯卧式、滚式、背越式)的图画,并简单介绍跳高的发展史,告诉他们这节课就体验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我拿出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图让学生根据挂图去思考,观察,分析跳跃的方法。我提出问题如:跨越式跳高有哪些动作组成?怎样跳过横杆的?过杆后的动作又如何呢?接着分组练习,然后小组内一起探讨,通过多次练习最后得出结论是:跨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快速向前摆起,当摆过横杆后,摆动腿快速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向上高抬,过杆时摆动腿先过杆,起跳腿后过杆。过杆后的动作是: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我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你们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征服灰太狼,因为你们已经掌握动作方法。”同学们听了个个都特高兴,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学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对练习产生了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游戏、竞赛提升练习效果

将教学内容编入体育游戏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无情乐趣,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如:自创“各种接力、传递游戏”“球类游戏”等等,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给学生新鲜感,激发他们运动兴趣;同时根据初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比高低的竞赛心里,我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如自创“换物接力赛”“穿越障碍赛”“短跑飞人赛”“长跑达人赛”等等。通过比赛满足学生争强心里,同时在比赛的紧张的气氛中,学生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达到较高运动强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三级跳远 起跳 蹬摆 腾空 着地 技术

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与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和教练员只重视了第一跳和第三跳技术,而忽略了第二跳技术。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第二跳技术,对完善整个三级跳远技术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影响三级跳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跨步跳技术。本文是通过对跨步跳阶段各环节过程的分析来研究起跳技术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跨步跳技术分析文献75篇,并收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技术数据进行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与分析。

2.统计分析法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合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跨步跳的起跳阶段

(1)跨步跳的起跳准备。第二跳的起跳在单足跳的腾空过程中就开始了,这时必须做好第二跳的思想和身体准备。

(2)跨步跳起跳技术分析。当第一跳腾空后,起跳腿要放松地留在体后成腾空步姿势。经大量运动实践证明,当这种姿势保持到腾空路线大约三分之一的距离时,摆动腿与起跳腿开始交换,这时的摆腿要自然地由上而下伸并后摆,起跳腿同时自后屈向前上方提摆,要稍微向上提髋,以髋带动大腿向前,向上摆动并控制在一定高度做积极的交换动作。在这里必须强调,积极主动准确地掌握交换腿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地掌握交换腿时机可进行积极有力的着地和“扒地”动作。由于积极有力的“扒地”此脚向前的动力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上,对于所减少的水平速度有所补偿,使第二跳在尽可能少的削弱水平速度的情况下进行积极有力的起跳。如果换腿过早,将影响腾空步的远度并产生消极的落地现象,造成制动,削弱了水平速度,从而影响了第二跳的远度。如果换腿过晚则在换腿动作完成后还来不及做充分积极的落地动作脚已着地,这样虽然落地时重心较低,使第一跳腾空时间较长,水平位移也较大,但因没有做积极主动的落地动作,起跳腿和身体之间不能进行动量转移,所以也同样影响第二跳的远度。

(3)跨步跳起跳腿起跳角度分析。优秀男子运动员的起跳角度平均值为60°±2°,腾起角是运动员蹬离地面时,身体重心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它反映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配比关系,也是运动员腿部力量素质大小的标志。所以,在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获得适宜的腾起角度更为重要。

2.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

(1)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分析。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主要是加大运动员支撑缓冲能力,即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训练以及充分快速的蹬伸能力,加强起跳过程中“以摆带蹬,以摆促蹬”的指导思想。

第一跳落地后,在摆动腿和两臂的配合下,起跳腿做积极有力的蹬伸动作。蹬伸起跳腿的动作是:先伸展髋关节,再伸展膝关节,最后有力地伸展髋关节。摆动腿在第一跳腾空阶段中与起跳换后,要滞留在后面(摆动腿大腿肌群拉长),起跳腿着地后,该腿要大幅度向前,然后向上摆动。与此同时,两臂也由体后向前做积极有力的挥摆,这样,由于摆动腿和两臂的积极摆动,使身体获得很大的动量,并转移到整个身体上,从而增加了起跳时所产生的蹬地反作用力。

(2)跨步跳起跳蹬伸阶段技术分析。此阶段髋关节一直处于加速伸展状态,直至伸展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膝、踝关节角度仍继续减小,膝关节缓冲角速度逐渐趋向0,主要是由于膝关节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作用后被动缓冲,使膝关节被迫拉伸进行离心收缩,并产生强烈的刺激,因而引起强烈的牵张反射,使肌肉产生超大力量,阻止膝关节进一步缓冲,踝关节的缓冲角速度仍保持较大的缓冲角速度值继续缓冲,主要是由于膝关节的主动伸展,使膝关节缓冲角速度减小,此时受水平速度和惯性力作用的人体就从膝关节缓冲转向了以踝关节为轴的屈踝缓冲,如果踝关节具有较强的退让收缩能力和屈踝缓冲能力,将有利于外能以肌肉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到伸膝和屈踝肌群中。此时人体重心仍在支点后方,获得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反,是人体运动的阻力,产生负加速度,影响水平速度发挥,但随着重心的前移和下肢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加速前摆,垂直分力逐渐加大,水平分力逐渐减小,产生的垂直分力与人体向上的运动方向一致,产生向上加速度,使人体获得向上运动的动力。

(3)跨步跳阶段的摆动腿技术分析。起跳后摆动腿的积极、有力、正确方向的摆动,能够拉长摆动腿后肌群,有利于下压力量的发挥,为落地创造较好的着地角。同时还能加大两大腿间的夹角为后腿向前摆动创造良好的肌肉用力条件。同时两臂积极、有力、正确的摆动也可以加快三跳的速度与远度。

摆动环节的摆动腿摆动在踏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着地前两腿的剪绞动作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是两大腿之间的夹角。优秀运动员注重后摆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支撑腿着地之前已开始积极摆动,因而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小。这样做不但可以快速移动重心、缩短缓冲时间,为蹬伸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主动缓冲着地时的载荷。

(4)跨步跳阶段臂摆动技术分析。三级跳远跨步跳阶段的摆臂主要有两种,即单臂摆动和双臂摆动。双臂摆动以右脚踏跳为例,第一跳的摆臂是双臂由身体后方同时向身体前方摆动(同时进行单足跳),单足跳落地后,左臂小幅度在身体前摆(不过腰部),右臂大幅度摆至身后(同时进行跨步跳)。跨步跳结束后,右臂由身体后部全力向前上方摆动,同时左臂配合右臂,带动身体跳跃,完成整个试跳。单臂摆动以右脚踏跳为例,第一跳左臂前摆,右臂后摆至身体后侧(同时进行单足跳),单足跳落地后,右臂由身后向身前摆动,左臂由身前向身后摆动(同时进行跨步跳),跨步跳落地后,左臂由身后向身体上方摆动,右臂配合左臂摆动,带动身体进行跳跃落地,完成整个试跳。

运动员在三级跳远时采用双臂摆的,因为他们非常重视三级跳远起跳的垂直速度,故称为三级跳远的高跳技术。由于非常重视三级跳远起跳的垂直速度,为了加大第一跳起跳力度,有部分运动员在三级跳远起跳时采用双臂摆动作。但是随着运动员采用起跳时重视水平速度的三级跳远技术后,三级跳远技术又有了新的理解,这种重视保持每一跳水平速度的技术被称为平跳技术。由于重视了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所以那种既破坏动作平衡又影响起跳速度的双臂摆动方式渐渐被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所摒弃。运用跑步动作中的生物力学原理来分析,三级跳远的起跳摆臂问题不能与跑的动作分开,用跑的动作来解释三级跳远起跳时应采用单臂摆是较能说明问题的,因为三级跳远是在快速助跑下起跳,助跑与起跳结合的好坏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3.跨步跳腾空阶段分析

跨步跳腾空技术的分析。第二跳的腾空阶段,要求保持较长的跨步姿势。在跨步运行过程中,摆动腿的大腿继续向上高抬,起跳腿自然弯曲留在身体的后面,以加大两大腿的夹角。此时上体保持稍前倾的姿势,双臂由前上方向身体的下后、侧方弧形摆动。这一系列动作,也为第三跳的着地起跳创造了条件。

在观看世界级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影片时,不难发现在第二跳腾空后半段,不少运动员摆动腿有一个在摆动的基础上再次向前上方的摆动动作。一般把这个动作称为“第二次挥摆”。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能进一步拉长摆动腿后群肌肉,使落地前摆动腿角速度加快。第二,能有效地带动髋关节的活动,使身体各环节重心在空中进行调整,总重心在空中对于整个身体各环节相对前移,为落地时重心处于较前位置、防止屈髋创造了条件。第三,由于运动肢体的相向运动,摆动腿带髋积极向前上方挥摆动作,必然引起后腿向后、向上的有力振摆。加大了两腿之间夹角,为后腿向前摆动提供了良好的肌肉用力条件。

4.跨步跳摆动腿着地阶段

着地动作是前一跳腾空动作的终止环节,又是起跳的始动环节。所以着地动作做为前后两跳结合的技术关键环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起跳效果的好坏。对跨步跳和跳跃来说,合理的着地动作能减少前一跳对后一跳的影响。着地角是反映着地动作的重要指标。在支撑反作用力相等条件下,着地角大,水平向后的分力就小。水平向后的力在此为制动力,能够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但随着水平分力的减少,垂直向上的支撑反作用力就增加,也就增大了下肢肌在垂直方向的支撑负荷。所以,运动员起跳时着地角并不是越大越好。

正如和平所说:“在理想情况下,为了保持水平速度,运动员应该使用小角度踏跳,大角度着地,但这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下肢肌在完成起跳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运动机制和机能特性。根据肌肉反映特性值的公式R=垂直冲击力极值/自身体重/起跳时间,当运动员这种肌肉反应特性一定时,若下肢肌承受了较大的垂直冲击力,就会延缓退让性工作向克制性工作的转化,发力不充分。所以运动员每一跳着地角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各跳着地瞬间垂直方向所承受的冲击负荷大小,从而成为了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国运动员的跨步跳着地角为62.44°±3.09°,世界优秀运动员为68.43°士2.45°,前者较小,说明我国运动员相对地加大了水平制动力,这是造成跨步跳水平速度损失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运动员要想减少水平制动力,降低水平速度的损失,需强调控制着地点,保持高重心,并以积极的“扒地”式技术着地。

第二跳的着地是在交换腿后两大腿摆到最大幅度时,两臂也摆至体后时开始的。起跳腿的着地过程是:以髋带动大腿,再用大腿压小腿,依次向前、向下、向后做积极的“扒地”动作。

在着地时,由于动作结构上的原因,着地腿前伸是必然的,但过分的前伸(甩小腿)就会生较大的制动,其结果是迫使着地腿屈髋,由于屈髋,摆出腿就会过分地向上摆动,使整个身体向上运动,见高但不见远,从而大大损失了水平速度。最佳的着地点,应落至身体重心投影前25-30厘米处。这样,随着“扒地”动作和身体重心的前移,使落地时身体重心正好压在起跳腿上,为蹬摆提供最合理的身体姿势。由于起跳腿足部相对于身体向后做运动,所以做“扒地”动作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与身体方向一致,对身体动作的水平速度起补偿的作用。

三、结论

(1)三级跳远的第二跳是在起跳腿连续两次踏跳情况下进行的。三级跳远第二跳的好坏,与第一跳的腾空高度密切相关。为了使第二跳跳好,第一跳就要向腾空不太高,水平位移距离远的方向发展。(2)第二跳腾空中摆动腿的再次挥摆动作能提高落地动作的效果。(3)加大运动员在起跳着地阶段的支撑缓冲能力。(4)在三级跳远中采用单摆臂的方式不仅符合人体运动时的力学特征,而且能维持跑的动作平衡稳定性,也起着帮助加快频率与引导向前的作用,所以单臂摆对于速度的发挥明显优越于双臂摆。(5)在三级跳远第二跳技术中应强调控制着地点,保持高重心并以积极的“扒地式”技术着地。

参考文献

[1]樊西宁,王育忠,三级跳远第二跳技术特征分析[J]咸阳师专体育系,陕西咸阳;渭南市行政学院,陕西渭南2001(2)

[2]徐东文,男子三级跳远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比较研究[J]辽宁省田径运动技术学校,辽宁大连 2009(4)

[3]李祥,影响三级跳远第二跳的因素[J]湖南省酸陵市栋塘中学2000(10)

[4]房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瞬间生物学分析[J]枣庄体育学院,山东2O00(11)

第9篇

信心是自我观念的一种,通过努力才能变为实际行为。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意志的努力。它是建立在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是如实认识自己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情绪。也是实现练习者能力的一个条件。

1、分析法:通过优势因素分析使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例如同学普遍身材较高、弹跳又好,而栏高仅有91.4厘米,只要掌握了跨栏的正确技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移动速度就一定能顺利、快速跨过十个栏架。从而使他们建立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2、反馈法: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例如起跑过第一栏不错,栏前节奏好,起跨点准,但下栏时起跨腿提拉前摆要积极。因为知道结果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使她们激起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3、鼓励法:通过表扬意志品质好的学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学习栏间跑时,栏侧三步都没问题,但是正面二步时一些同学有些害怕,此时教师先找一、二名同学做一次,激励他们产生仿效的愿望,自觉培养意志,努力克服困难。

4、强制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例如降低作业难度或保护帮助,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二、!用有效的诱导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的!择与利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学生学习跨栏时的心理障碍,加速跨栏技能的形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跨栏项目特点,!用了一些有效的诱导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跨栏的完整技术,使学生初步建立跨栏跑的技术概念。

2、学习跨栏跑的专门性练习,为下一步的完整技术打基础。

3、空栏跑练习,用白灰在跑道上画出二点六米的宽格,让学生中速三步一跨模仿跨栏动作跨越宽格。

4、低障碍跑。在空跨跑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练习难度,用实心球或标志物代替栏架,起跑到第一障碍物用站立式起跑跑八步,并用三步节奏连续跨越障碍。

5、跨越皮条跑。用标枪扎在四至五米宽的跑道上,中间由皮条代替栏架,对跨皮条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必须是跨过而不是越过。练习皮条的高度和栏间距离长短,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适当调整。

6、跨低栏的完整技术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跨栏和栏间节奏的基础上,开始跨越正式栏架的练习。栏架由低到高,栏距逐步加长直至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和距离。练习中抓住主要技术环节。起跑到第一栏采用蹲踞式起跑,强调节奏稳定,步点准确。

7、跨栏完整练习。可采用比赛练习,提高学生跑跨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跨栏的完整性。

三、有针对性的发展素质

人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大小、动作的灵敏程度、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等机体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它是在神经系统支持下,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反映着内脏器官的功能,是保证完成运动的基础。对每一个学生而言,素质是不可缺的基础,而对因素质差而产生畏惧心理的学生更应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素质。

1、柔韧性练习:摆动腿和起跨腿在栏杆上压腿、摆腿。

2、速度性练习:放松跑、计时跑、地面放标志物的跑、降低栏架高度从栏角或正面过栏跑、加长栏间距的跨栏跑。

3、跳跃性练习:交换腿跳、立定三至五级跳、连续跳栏架练习等。

4、力量性练习:扶墙跨栏角、摆动腿的负重提摆、负重跳蹲、俯卧腿屈伸、攻栏模仿练习的摆臂练习等。

教学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跨栏技术的掌握和克服畏惧心理。

四、避免恶性刺激

跨栏教学中最忌讳的是碰栏,若教师示范或学生练习时碰个膝青踝肿,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创伤痕迹――畏惧心理(这种现象曾经发生)。以后只要是类似的情况出现时,这种恶性刺激就会产生条件反射,造成惊慌失措、概念遗忘和更大的心理障碍。

第10篇

【关键词】配电线路;跳闸;原因;防范措施

配电线路发生跳闸后会引起线路诸多不良现象,例如,发生严重跳闸时,进行重合闸动作时,虽然一般会重合成功,但也有可能会失败,这可能与绝缘线出现破裂,避雷器发生损坏,或者导线出现短线情况有关。因此必须对配电线路的故障跳闸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事先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分析

(一)因保护整定值过小造成的保护动作频繁在配电系统中,为了保护线路和设备,往往采用一段保护和二段保护的办法。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线路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流明显增大的现象,待往故障点越靠近电流,短路电流越大。这样采取了一段保护和二段保护就可以使电流超过整定值时,使保护动作跳闸,从而达到了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目的。一段保护又称为速断保护,其整定的方式是按照线路末端金属短路电流来的,如果线路上出现两相金属短路或者三相金属舸路时,一段保护可以产生速断动作,这种动作是瞬间的,可以使断路器跳闸,停电,从而达到保护目的;二段保护义称为过电流保护,其整定的方式是根据躲过最大负荷电流确定的,一般动作时限设置为0.5S,但如果电流的整定值仍然躲不过最大负荷电流时,换一句话说,就是二段保护躲不过负荷电流,就依然采取一段保护的方式,使保护动作跳闸,从而达到了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目的。在二段保护中,如果整定值大大小于线路末端金属短路电流时,出现的情况是,靠近电源的线路段就会发牛瞬时单相接地或瞬时相间放电(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放电后自动恢复),这样对线路设备设施没有产生任何危害的情况下。也会引起后续的一段保护动作,从而引起跳闸停电。另外,由于冲击性大负荷而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也会引起保护动作,从而造成跳闸停电,而这种跳闸律件是不必要的。

(二)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放电,造成跳闸

1、由于发生系统内部暂态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使网络发生瞬间过电压,这种持续时间很短,但过电压值很高的过电压,使绝缘子串耐受不了高电压作用而发生闪络,造成埘地放电,通过大地相间短路,使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线路停电。

2、10kV配电线路,当一相发生金属性单相接地时,其他两相的电压升高到倍。在故障(按地)末消除前,这种电压升高总是存在的。绝缘子串若存在绝缘薄弱点,就会发生击穿闪络,对地放电,通过大地两相或三相短路,使保护动作跳闸。

3、当绝缘子串中有不合格的绝缘子而没有被发现时,将使绝缘子串中的其他绝缘子分布电压升高,长期运行其他合格绝缘子可能发生闪络,对地放电接地、通过大地两相或三相短路,使保护动作跳闸。

4、在大雾、小雨和其他潮湿大气条件下,当绝缘子表面脏污时,使绝缘子表面的绝缘电阻下降,泄漏电流增大,绝缘子表面发生闪络,使线路跳闸。

(三)线路连接点发热烧断造成跳闸在配电线路的施工中,导线的连接是线路施工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导线连接点及引流线连接处,长期运行其金属表面逐渐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当较大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导线连接点就会迅速发热,而发热又会加剧导线连接点的氧化,如此反复作用,最终可能导致导线烧伤或烧断,引起保护动作跳闸。

(四)外力破坏造成线路事故跳闸砍伐树木、线路下方施工作业,交通车辆撞坏电杆,电杆周围取土等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导线短路大部分属于金属性短路,严重时可使线路倒杆断线,甚至发生火灾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

(五)导线对被跨越线路放电造成跳闸

当气温升高、线路上出现高峰负荷时,线路导线弧垂增大,使交叉跨越距离和对地距离减小,当带电导线对交叉跨越线路或跨越物体的安全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时,就容易发生导线对跨越线路或跨越物放电现象,给配电线路的安伞运行带来威胁,严重时会产生弧光短路造成跳闸停电。

(六)树枝碰触导线短路引起跳闸停电

在春夏季节树木生长速度较快,树枝内部水分较多、电阻较小,如果存线路走廊内有树,导线容易触碰树枝而发生单相接地,树干或大树枝折断后落到线路导线上,就会发生相间短路现象,使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停电。

(七)鸟害引起导线短路跳闸停电

春季鸟类在线路横担上筑巢,当其叼着树枝、铁丝等物在线路上方往返时,树枝、铁丝等物若掉落在导线间或导线与横担间,则造成短路故障。另外,大鸟在横担上排泄时,其排泄物在绝缘子上存积或顺绝缘子串流下,也容易造成闪络事故。

二、配电线路跳闸预防对策

(一)配电线路跳闸管理对策

进一步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宣传教育和依法惩处相结合的方针,与公安部门和群众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电力设施破坏分子。在农村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增强群众的守法意识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根据配电网线路在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做好事故预想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止故障发生的措施。

(二)预防配电线路跳闸技术对策

1、加强对线路绝缘子的绝缘监视,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绝缘子一律更换;按照 逢停必扫 的原则,只要有停电机会,就对绝缘子进行清扫。

2、加强保护定值管理,保证保护装置动作可靠、准确。

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4、投入自动重合闸装置,缩短停电时间。

5、加强线路巡视,提高线路检修质量,努力消除交叉跨越线路安全距离不够的隐患。

6、加大线路走廊内的树枝修剪力度,确保线路通道符合规程要求。

第11篇

目的:体会助跑3~5步,充分往上起跳,充分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

方法: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尽量将绳举高并拉直形成一堵“高墙”,另一名学生正对横绳,做跑三、五步单脚起跳,“隔墙看花”。每人跳3~5次后轮换。比一比跳到最高处时,谁的身体超过墙的位置多。

建议: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尽量跳高,看围墙外花园中的花。

双飞比高

目的:体会起跳后的双腿依次充分向上直腿摆动。

方法: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将绳置于同一高度拉直,各关由低到高依次置于身体的不同高度。另一名学生做上一步或三步起跳,直腿摆动脚背踢绳动作挑战高度,学生双脚背或腿都能踢碰到算挑战成功,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每个高度有三次机会,比谁闯过的关多。

建议:

(1)游戏可以从上一步过渡到上三步摆踢动作;(2)每一关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肚脐、肚脐上一立拳、胸、下巴、鼻子、头顶、头顶加一立拳和头顶加两立拳等高度(可以适当增减)。

斜绳闯关

目的:体会过杆动作,身体充分向上跳。

方法:学生三人一组,其中拉绳两人,一人将绳头置于地面按紧,另一人将绳头由低到高依次置于不同高度,另一名练习者依次从绳头高端和低端做两次“过竿”动作,学生双腿和臀部都未踢碰到绳算挑战成功,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每个高度学生有三次挑战机会。比谁闯过的关多。

提示:(1)从高端往低端跳,体会“过竿”动作时,为了避免臀部接触横竿,身体只有充分向上起跳。

(2)从低端往高端跳,为了避免腿或脚碰到绳,双腿唯有充分向上直摆。

跨越过河

目的: 通过该练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做出 “下压转体” 的竿上动作。

方法: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两人盘腿坐下,分别拉两根绳,绳头置于身体同一高度两侧,两绳平行与肩同宽成“河”, 另一名练习者练习用“过竿”动作跨越一定宽度。成功过“河”,持绳者上移高度,练习者挑战下一个高度。每个高度学生有三次挑战机会。比谁闯过的关多。

建议:

(1)从上一步过渡到上三、五步。

(2)引导学生体会“下压转体”。

步步登高

目的:体会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方法: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两人盘腿坐下,将绳置于同一高度拉直,另一名学生做上三或五步完整跨越跳高过竿动作,成功则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各关为由低到高依次置于身体的不同高度,每个高度学生有三次挑战机会。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问题设置;度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

一、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需有启发性。例如:国家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施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采取了一系列全民健身的具体措施。作为中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学生时代,打好良好的基础,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时我提问: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就觉得新颖,更能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快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是什么?使学生深刻领会这二者的内在区别,使大家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正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

二、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在高中短跑课教学中,提出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样一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如提出,途中跑在整个短跑过程中,对运动成绩起什么决定作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运动实践,也能解答出来,并能使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自己有所思索和体会,对提高短跑成绩大有益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所具有的水平相适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跨度

从纵向上看,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 看,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想起许多有关知识,而难以作答。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背越式跳高,我先要求学生回忆一下,你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跳高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将跳高技术动作的演变过程,作一个示范、讲解(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并重点讲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优越性。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跳高技术的变革过程,又能增强学生对背越式跳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坡度

问题的设置,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注意坡度。例如:在足球裁判法教学中,先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每次足球比赛上场的人数、比赛的时间,裁判员的人数,边线球、角球、点球。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电视实况转播中播音员经常讲某某队员“越位”,那么判断“越位”的依据是什么?上述一些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知道足球比赛的一些基本裁判规则,对“越位”的判断依据真正得以掌握,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

五、广度

体育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愈差。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