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短篇小说

校园短篇小说

时间:2023-05-30 10:00: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短篇小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短篇小说

第1篇

我平时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小说。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二楼有好几个书架上摆的全部都是小说类型的书籍,我平常没事的时候经常去那里借阅小说出来,坐在阅览区观看。

我喜欢的小说类型很多,青春校园版的,悬疑恐怖的,都市情感类的,散文游记,心情札记,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等等好多精彩的书籍,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看的就是青春校园类型的小说,因为总能在这类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够感觉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小说中的情节,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不仅仅是青春校园类型的小说我看其他小说也感觉特别的入迷,总感觉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每每当我看完了一本小说,之后都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

看小说真的很有趣,不过还是要分清主次,我们这个年纪应该还是要好好学习,不能因为看小说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我爱看小说!

第2篇

反复阅读[德]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深深叹服作者构思的精巧,潜心揣摩小说的结尾,仔细阅读相关评析资料,总感到人们对这篇小说的结尾的理解犹未尽作者之意。

人们对于这篇小说结尾的评析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它就是:小说的结尾有三处出人意料:一是“我”发现自己写在黑板上的铭文,二是“我”被锯掉双臂和右腿,三是“我”认出给过“我”水喝的消防队员是我所熟识的门房比尔格勒。比尔格勒是“我”昔日学校生活和今日悲惨处境的见证人。小说匠心独运的结尾深刻有力地揭示了主题,使读者在震惊之余不禁要对主人公的遭遇进行深思并且作出自己的评判。(谢芳《〈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评析》,摘自《世界短篇小说名篇导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我基本赞同这一评析,但是还有补充。这是因为这一共识偏偏忽略了这篇小说真正的结尾,也就是小说的最后一段,使人颇有遗珠之憾。

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牛奶,’我喃喃地说……”

这一结尾,三个标点,七个字,一句话,单独成段。用笔非常简省,文字十分寻常,而意蕴非常丰厚。“牛奶”二字是“我”认出唯一一直关照“我”的消防队员是我所熟识的门房比尔格勒后说出的唯一的一句话。“我”为什么不说别的,只说出“牛奶”这两个字?这是因为“牛奶”这两个字是运用了具体代抽象的借代手法,用具体的“牛奶”,借代“我”八年来在比尔格勒小屋中的生活,乃至在这所学校八年中的生活。不是吗?小说在前文提到“牛奶”的只有一次,那就是在“我”被送进美术室后,想到“然后到门房比尔格勒那里去,在他那间昏暗的小屋里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险的抽支烟……”的在比尔格勒小屋中的生活,乃至八年的校园生活。只说出“牛奶”两个字,还因为“我”对校园这些生活的留恋,比尔格勒的认出,使我想起这些在校园中的难得的自由快乐的时光。只说出“牛奶”两个字,更因为在“我”弄清楚“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后,意识到自己再也不会有校园生活了,校园生活对“我”来说已是奢望,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正因为如此,作者用“喃喃”来修饰“说”,连续不断的小声说,正形象而贴切表现了“我”此时的心绪:留恋、失落、悲凉,揭示了“我”的内心世界。最后用省略号,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启发读者去玩味,去思考。从而表现出这一结尾的凝炼含蓄,意味深长。

这一结尾的凝炼含蓄,意味深长,还在于作者用这凝炼含蓄的一笔,完美的完成了“我”的性格的发展,成功塑造了“我”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海因里希・伯尔是以细腻的技巧塑造人物著称,作者正是用了“‘牛奶,’我喃喃地说……”这一笔,细腻的表现出原本浑浑噩噩、玩世不恭、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我”,在弄清楚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以后,在意识到自己再也不会有校园生活时,流露出留恋、失落、悲凉的心绪,从而表现出“我”对自己过去所接受的军国主义和糊糊涂涂参加战争行为的朦朦胧胧的否定和悔悟。这一“炮灰的朦胧悔悟”表现出“我”人性的复苏,人性的回归,使“我”完成了性格的发展,因而成功的塑造出“我”这个人性复苏的“朦胧悔悟的炮灰”的典型人物形象。

这一结尾的凝炼含蓄,意味深长,更在于作者用这凝炼含蓄的一笔,让“我”这个“朦胧悔悟的炮灰”现身说法,使人们从中透视出小说含蓄而深刻的反对军国主义宣传,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用现身说法的形式揭示主题,使主题的揭示具有了批判的尖锐性和辛辣的讽刺意味。“我”这个炮灰的“朦胧悔悟”,人性的复苏,不正表现出军国主义宣传的欺骗性和这种欺骗的难以久长吗?不正是对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宣传的辛辣讽刺吗?

而且,这一结尾同样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说在前几部分塑造的“我”是浑浑噩噩、玩世不恭、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我”甚至在受伤后还认为炮声是高雅的,是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自己的名字会被刻在阵亡将士纪念碑上,而结尾却是朦胧悔悟,人性复苏的,这难道不是意料之外?另一方面,作者让“我”在篇末认出给过“我”水喝的消防队员是我所熟识的门房比尔格勒有什么作用?是仅仅作为“我”在母校的佐证,还是有其独具匠心的表现意图?我认为,以细腻的技巧塑造人物的海因里希・伯尔用了大量的笔墨前后七次写比尔格勒,并不是仅仅把他作为“我”在母校的佐证。况且人是活的,比尔格勒出现的学校也可能不是他做门房的学校,在战时他完全有可能被派往别的学校或其它任何地方做担架员。而是还把“我”认出他作为勾起“我”想起在他的小屋里的快乐而自由的校园生活时光的引线,是为实现“我”性格发展,完成“我”的形象塑造服务的。见了他,我才能想到在他小屋的生活,也才能说出“牛奶”,也才有可能表现出“我”对校园生活的留恋,因重伤残废不能再有校园生活的失落、悲凉,人性的复苏,朦胧的悔悟。“我”认出比尔格勒是“我”性格的转折点,形象的转变处。不仅如此,作者安排“我”认出比尔格勒的情节的另一个意图,也是主要目的,是为“我”的人性复苏作伏笔,为塑造“我”朦胧悔悟的炮灰形象作铺垫,使“我”这个艺术形象的最终完成处在自然而然的情理之中。所以作者不惜笔墨的写比尔格勒这个次要人物是为“我”确认“我”现在就在母校作伏笔,更是为实现“我”性格发展,完成“我”的形象塑造作铺垫,作伏笔。

更深一步看,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寻常的三个标点,七个字接到上段,而偏偏要让这短短的一句话单独成段,作为这篇约8000字的小说的结尾呢?这不是给人造成身体庞大,腿脚极其短小的畸形之感吗?我想,这也正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精妙之处。作者这样安排,就是要突出这三个标点,七个字在整篇小说中的地位,就是要强调这短短一句话在这篇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是有意运用这种形式增强吸引力,提醒阅读者注意。

综上所述,《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结尾,不应被阅读赏析者忽略。“‘牛奶,’我喃喃地说……”虽然文字非常简省,用语十分寻常,但它独立成段,蕴含着作者的匠心,体现着作者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的艺术风格;虽然只有一句话、三个标点、七个字,但凝炼含蓄,意味深长:既形象而贴切表现了“我”对在比尔格勒小屋自由而快乐时光的留恋,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不能再回到校园的失落与悲凉,又完整的塑造出“我”这个人性复苏的“朦胧悔悟的炮灰”的形象,还揭示了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战争的主题,辛辣讽刺了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宣传;文尾省略号更使人深感余音绕梁,余味无穷。而且这个结尾同人们评析的其它三处一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更有发人深省的魅力,给人体验到顿悟之乐。这不能不令读者赞叹作者结尾的精妙。精妙如斯,岂能忽略?

许全生,教师,现居江苏宝应。

第3篇

“80后”女作家董夏青青的《胆小人日记》(《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是她落户于新疆乌鲁木齐之后的最新作品。作品像是笔记体纪实,又像是散文体日记,这种并不太合规范的文体,也许是最适合于她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称得上是桴鼓相应,侔色揣称,读来也引人入胜,沁人心脾。

董夏青青在艺术学院文学系上学的时候,就以一本《北京胡同》的作品崭露头角,获得“首届全国青春文学大奖赛”短篇小说金奖,在“80后”写作群体中脱颖而出。我看过她的一些作品,并向一些文学杂志做过推荐。在她那难以规范文体的作品里,文字倜傥,文风硬朗,而且时见“思想”火花的闪现,感觉字里行间似有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格在漂流。由此感觉董夏青青这个“80后”,相当的内敛,与别的“80后”不太一样。

读《胆小人日记》,首先让人为之动情和动心的,是作品里自然流淌着的纯真友情与深挚亲情。这种人之常情与至情,是出门在外的人最为需要,也最为敏感的。凯德尔丁这个5岁维族小男孩,无疑是友情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天真与认真中,充满童趣与情趣,让你在游戏性的交往之中,自然而然地回到了童年。青青不能不看重这位小朋友,因为他给了她天真烂漫的温馨,给了她毫无保留的友谊,给了她无需设防的信任。甚至可以说,这样一个不期而遇的男孩,像是上天派来专意安抚她的天使,他给她营造出童话般的环境氛围,使她乍来初到,便有了一个可以置放不安的自己的落脚点,使她对这个陌生又心悸的异地的观察与了望,有了一个较为平和与相对正常的视角。

作品里不时写到的父亲与母亲对自己的种种牵挂,以及为她到底该不该来,现在是否安全等而发生的一些争吵,把“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父母与女儿的天然情感系连,在不露声色之中,写得淋漓尽致。而且由此又牵扯出父母对于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往事的回忆。如从上学开始,母亲就一直给自己的衣服做各种神秘的记号,以至于被同学们戏称为“桂花牌运动衣”;而“常犯兵瘾”的父亲,常拿大男子主义和家长作风对待母亲和“我”,而女儿一旦远行他乡之后,又在经常的念叨和往来的书信中,表现出作为人父的最为柔软的一面。由这些小事的记忆,亲情的诉说,人们不难看出作者这个女儿的点滴不忘的有心与溢于言表的孝心。这些相互连缀起来之后,就构成了这部作品不时扣动人们心弦的动人旋律。

感受突出的另外一点,是作者由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来自新疆当地的生动又真切的民情与社情。好像是揣摸出了人们的心理与心思,这篇《胆小人日记》,从个人见闻的角度,以真率性情的文笔,把自己的种种印象与感受,通过不同族群人们在生活与交往中的言谈话语、情态心迹,一无掩饰地倾倒出来,在一种浑象又原生的日常社会生活图景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无欺的社会现状与人们的心理动向。那既是一个在社会生活上日渐趋于平稳和活跃的景象,又还在一些方面存有着矛盾与隐忧等问题。但在不无怨尤、又相互忍让的之中,又维系着一种内在的平衡和团结的格局。这些我们从库尔班的不满心结,从华凌商贸城的缓慢恢复中,都可以清晰而切实地感受到。但与这些矛盾、问题同在并在悄然发展着的,还有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渴求团结的真情实意,如河南大叔与维族大哥“以团结友好的大好价格”谈成的毛毯生意,尤其是由凯德尔丁身上表现出来的超越年龄、性别与族群的童心般的友情、友爱的存在与生发,更让人们看到了团结、和谐与大爱的力量的不断形成与可贵生长。

从作品看,作者在乌鲁木齐所遇到的、见到的,几乎包括了各个民族和各个职业的人们,但她并没有刻意站在某个单一的立场上,为谁出头代言,而是像一个友人对待一个个友人那样,客观地打量他们,客气地对待他们,忠实地记录他们,这种近乎无色透明的情感实际暗含着一种导向,那就像作品转述一位中年男人的话那样:“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迎面走来的人,无论是谁,我都觉得我深深爱着他们每一个人。”是的,作者自己就是深怀着这样的一种人伦情感,也在践行者这样的人生理念。

由此,再回头去看作品的题目,我觉得这“胆小人日记”的命名,实在太过自谦,这篇以“胆小人”自称的作品,实际上有胆有识,更有大爱。

相关链接

董夏青青,女,198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艺术学院,北京作协会员,现为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

2000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校园风铃》,2007年在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文化随笔集《胡同往事》;2003―2008年,在《芙蓉》《青年文学》《当代》《十月》等杂志发表散文随笔、小说作品。2002年获“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2009年获“首届全国青春文学大奖赛”短篇小说金奖。2009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毕业生》获国家广电总局“青年优秀剧本扶持奖”。

《胆小人日记》发表于《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作品以散文体的笔法,记述了作者初到新疆乌鲁木齐的所见所感,通过与一个维族小男孩的不期而遇,进入到与一个维族家庭的日常交往,穿插叙述了父母对自己的惦记与关爱,通篇洋溢着纯真友情与深挚亲情交织在一起的人间真情与大爱,较好地表现出了重情尚义的人生理念与情文相生的写作追求。

第4篇

关键词:中文 母语 写作课 教法 探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14-02

作者简介:孙新峰(1972―),陕西洛南人,文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写作学教授,校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校高层次“优秀拨尖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陕西文学文化批评。

笔者是一所地方高校文学院的写作课教师,所任教的学校不大,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与一些名校、强校一较高下。笔者的学生敢于操作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文体,而且写得有模有样;在全国90后学生普遍不读书、学风浮躁情况下,他们坚持文人基本品格,保持了对母语学习、文学写作的浓厚兴趣,作为一个长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欣慰和成功。

作为写作课教师,笔者从“模仿”起步,先做“匍匐式”普及工作。在写作课堂上,不选那些名篇名作作为范文吓倒学生,而主要直接选取本校高年级学生发表的优秀习作供学生进行形神兼备的模仿。当学生看到经过自己的再思考、再创作,“美文”也能从自己手中产出的时候,就不自觉地爱上了写作。时机成熟时再做“眺望式”提高工作,贯彻“创意写作”思想,鉴赏名家名作,让学生知道要用思想、用心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同时借助学校“金笔杯”校园征文大赛,将一些写作出色者选,跟踪培养。在这些“写作苗子”的感召下,全体学生写作兴趣高涨,激励竞争、比学赶超成为主流。

一、懂得感恩,写好亲情、乡情、文化类散文

感恩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写好这类题材也是人之本分。这类文章主要有三个目的:一练学生眼力,看其生活储备,能不能从生活中选出有意味的连贯性意象;二练学生的话语逻辑感觉,看其能否纵深分析,横向拓展,使得未来的文章有层次感,结构清晰;三练学生思维,看其能否找到所选之象与所表之情的深度关联。

笔者鼓励学生以小见大进行选材,找准动情点,写好关节点(相对连缀的情节与细节,有时空的嬗变),靠真情动人;尤其在结尾部分,讲究回环,注意生活意象的意义提升和开拓。学生佳作有《圆圆的烧饼,满满的情》《烟斗情》《“木头”父亲》等。比如在《“木头”父亲》中学生写道:从那天起,我知道,父亲并不是一块“木头”,他是一个我必须用满满的爱真心回报的最爱的人。……爸,我决定了,下辈子不做您的女儿,我也要变成木头,变成一棵树,为您遮雨挡阳;变成一条板凳,让您随时歇息;变成一双筷子,让您尝遍佳肴美味……学生不仅学会了写文章,更学会了做人。学校为此专设“感恩堂”专栏,集中编发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日前结束的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感恩书信征文大赛中,笔者指导推荐的35篇文章,6篇获一等奖,笔者也被授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乡情写作也是写作教学中一个重点。怀乡和恋乡类文章写作,最终的指向是怀古或惜今,或两情兼具。在教学中,笔者以著名作家刘成章的《关中味》等文章为范本,学生摹写出了《陕南味》《天津人》等充满着乡情和文化韵味的作品。如在《陕南味》一文中,学生以陕南腊肉为切口,指出陕南人就如同陕南腊肉,经受得了烟熏火燎,四季变换,形成了坚韧、执拗等人文品格,让人激赏。

二、会讲故事,会用“大象征”手法写小小说

小说写作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意象艺术地讲故事的能力,会用基本的抑扬法、对比、象征、反讽、隐喻、误会法,甚至欧・亨利法等,而这些技法其实都可化归在大的象征手法中。

在小说写作教学方面,笔者特别选择了徐光兴的经典小小说《枪口》、潘高鹏的《医“术”》《画“法”》、杨谭林的《神丸》等颇富象征意味的小小说作品,进行精细分析,深度摹写,曲笔写意。学生中涌现出了《井》《棋“术”》《海葬》等佳作。特别是2011级学生程丹的万字小说《牡丹枕》被有“小人民文学”之称的《延河》杂志在2012年第11期发表,其《贞节碑》小说亦出手不凡。2013年6月,学生李婕的小说《山神》一举夺得陕西省环保创意文学大赛一等奖。

三、酿造诗意,锻造诗味

由于传统诗歌文体教学重格律、章法,使学生望而生畏,仅有的一点诗情也快被湮灭了。

诗言志。笔者首先鼓励学生会自选合适意象,会用“简的意”,表达“深的情”,不管押韵和平仄,能写出诗意、诗味即可,诗思、诗趣、诗乐先不要想。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读诗、写诗成为风尚。如有学生写下了《我不想念》:我在流年里散步?筑不小心跌进了时光的店?筑于是,点了一杯想念?筑我把想念灌进喉里?筑喝进肚里?筑放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筑某年某月某日?筑某个阳光晴朗的午后?筑我把她拿出来晾晒?筑瞬间,思念爬满了心壁?筑我的心成了蓄满雨的云?筑只怕轻轻一触?筑就会泛滥出大雨滂沱。说不想念,表达的却是最深切的想念,多么真切、鲜活、形象的生活和艺术感觉!在有了基本的感觉之后,笔者和学生一道,开始品评舒婷、北岛等著名诗人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体味当下文学真正风行的是什么样的诗歌,然后让大学生改写和摹写。诗歌文体教学收尾也颇具新意,笔者要求每个大学生以诗的形式谈自己对诗歌写作的认识,因为如哽在喉,有话想说,学生写作激情很高。

四、会做学院派评论文章

学院派批评已经成为当下文坛批评的主流和主导。大学生更是学院派批评新军,其文学感觉、批评素养直接影响着母语学科的长远发展。在写作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小题大做,精心“育苗”。如对学生程丹6000余字的短篇小说习作《贞节碑》的分析,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撰写读后感,自己也撰写了将近8000字的评论文章示范,结果许多学生把读后感写得优雅、诗意、唯美,让人击节称赞。注意挖掘、培养学生对文学鲜活的第一感受是笔者的一贯做法,如果文学感觉死了,那文学研究之河自然也就干涸了。在全面激活文学艺术感觉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全国、全省文学评论界有一定影响的文学评论家风格多样的评论作品,让学生精读、体悟并分析文学评论和一般的文学读后感的异同,然后写成读后感进行课堂交流,并当场打分评议,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评议进行质询,培养学生商榷、讨论、反批评的能力。认识清楚了,学生在以后写作文学评论就会游刃有余。

五、精读一个或多个作家的系列作品,养成长期研究意识

第5篇

开始我们买一副扑克牌打,边打牌边吃小吃,自在得很还不时发出“我看你还牛到哪时去,我打死”和清脆的啃瓜子声。

突然,“扑通”一声连着一声“啊!”打破这片清幽自在的气氛,我们习惯性地转头一看,见没什么异常,一个声音很尖的声带嘶哑的妇女大叫:“不好了!有人落水了!谁来救我丈夫呀?快呀!”此时,她的声音更嘶哑了,仿佛声带要破了一般。

我们“校园三剑客”互相对眼,点了点头,冲到湖边,跳了下去离落水还有0.03秒时,我们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水装置。“扑通”一声,我们同时落水。

“喂,李呀,你游快点,快跟上我们!”谭有点不耐烦。

“哎,马上好。”我一下子提升了推进器的马力。“嗖”地一声超过了谭和周很长的距离。

“哎呀,李,叫你跟上并没叫你游那么快呀,真不知怎么说了……”谭和周异口同声道。

游着游着,还没找到那个人,我骂道:“妈的,那人落水落哪去了?不知死到哪儿去了?”正当我刚说完话,头似乎撞上了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我吓了一跳,缓缓抬起头,顿时惊呆了,断断续续地说道:“老谭……老……周……你们……看……看。”他们也朝我眼前看了看,我们三剑客望着眼前这肉一坨一坨的肥得不能再肥的庞然大物都感到心惊胆战。

“你什么人呀,敢挡我仨人的路,知道我们是谁吗?三剑客呀,一人一剑,我看你成肉泥了,识货的就让开!别怪我们……”周鼓起几分胆气。

“就你们,哈哈。”那个东西说话沙嘶得很,又特别沉重,可笑声一下子就很尖很阴森,让我们毛骨悚然,我们不由向后退了一步。

“明人不说暗话,你到底什么人呀?别整天装神弄鬼的!”周继续说。

“我是谁,那就等几天后自己去问闰王爷吧。”说罢手一抬,在我们面前转了一圈,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马上到了一个诡异的空间里,我们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出点什么来,可天不如我愿,不但什么也没看出来,反而把我们的头搞晕了。

“真是气死我了,什么人呀这是,看老子出去不把它削成肉泥,好除心中这口恶气,哼!”谭捶了捶地板,“哎~~~~~~~~~~~怎么捶地我的手没感觉呀?”

“不会吧,我看看。”我摸了摸地下,果然什么也摸不着……

(未完待续)

第6篇

肖铁(1979― ),北京人,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小说《标本》、散文《壶口的黄河》《童年》等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儿童文学选刊》等书刊选载。在北京汇文高级中学读高二时写的散文《壶口的黄河》,被作为2005年高考广东卷的阅读材料。2002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东亚语言文学系,现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

【 思想艺术 】

肖铁作品的思想源自于冰心、泰戈尔等,充满同情、爱和童心。作者同时把自己融入自然的和谐,走进自然,开阔视野,豁朗心胸,写作的感觉就自然奔涌而来,沉淀在心里,凝聚在笔端。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童年的感受与体验都是至关重要的。”肖铁在谈到自己最初是怎么爱上写作时,一再说到他童年时代的“异想天开”和“多愁善感”。他说,如果写作也需要某一种“依托”的话,那么他的依托就是“小时候我家楼后那一片苗圃、公园,和融入其中的童年”,“那里是我的庇护所,如陶潜的桃花源,有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有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些成了日后我许多写作的背景,即使不实写,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写作的”。

肖铁的小说主要描写校园生活时代,寄托着年轻作家身上一种纯情的理想,把人牵回或倒退十年、二十年,回到小说主人公的父母们所处的上个世纪纯情的校园生活时代,体现了作家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向往。

肖铁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情节铺排细密流畅,毫不遮掩地显示着他张扬的个性和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无论小说还是诗歌、散文,都是对灵魂的充实,对认知的更新。他对外界事物灵敏的感觉,他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他驾驭语言文字的才能等,都在这从未停止过的文学练习中,得以磨砺并变得丰沛和有力。

【 重要作品 】

著有长篇小说《转校生》《飞行的杀手》,散文小说集《成长的感觉》《红房子》《坚硬的早春》《树的回忆》,短篇小说《标本》,散文《登龙骨山》《壶口的黄河》等。与父亲肖复兴合著《三色冰激凌》《吹着口哨走过来――雕刻时光》。

【 经典重读 】

圣诞卡――校园速写之一

肖 铁

的父母都是当年插队的知青,至今仍然扎根在那里。他的母亲在山西农村生他的时候,由于过于劳累,生了重病,再无法干活,家里生活的担子就落在他父亲一人的身上。去年暑假,他们实在没办法,另外也想把孩子送到北京好一点儿的学校读书,便把寄养在北京的爷爷家。就这样转到我们班上来。他爷爷并不富裕,每月父亲寄来的钱在农村算是大数目,到北京就微不足道了。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总是捡最便宜的菜吃,他知道父母和爷爷都不容易。而且,他最怕过节,尤其是圣诞节,城里讲究送圣诞卡,可他从没有送过别人,别人也从来没有送给过他这玩艺儿。

去年的冬天极冷,快过圣诞节了,这是到北京过的第一个圣诞节。一下课,大家忙着准备互相送贺卡的事,他却低着头,假装看书,不敢和同学们的目光相对。因为他没有钱买一张贺卡。不是他不爱同学们,早在前一个多月,他就开始攒钱了,每天中午只吃一个馒头和两角钱的肉皮冻,本来已经攒了五块多钱,可前天老师让买练习册,钱又花完了。

圣诞节那一天,我们班上就要开联欢会了。来得特别晚,我们真怕他不来了呢。他是怕看见联欢会前大家互相赠送圣诞卡的热烈场面,那会让他很尴尬。他悄悄推开教室的门,低着头走到自己的座位,他惊呆了:啊,五颜六色的圣诞卡塞满了整整一课桌!看,这张是班长送的,正宗的楷书写着圣诞快乐;那张是“淘气鬼”送的,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英文:Merry Christmas;那张是“四眼”送的,想想前几天因为打乒乓球争球台还和他吵过一架。啊!还有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送的:一朵鲜红鲜红的花朵盛开在贺卡上……

怎么也抑制不住,泪水充满眼眶,一下伏在桌上。他从来也没拥有过贺卡,而且一下子居然是这么多的贺卡!等他抬起头来,他才发现,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在看着他。泪水闪烁中,辉映着我们大家微笑的脸庞,他此刻也许还不知道,是老师告诉了我们他的身世,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出了这个主意,决定在圣诞联欢会上每人送他一张贺卡,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去年冬天极冷,我们要用这些意外的贺卡给他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

他再也忍不住,当着我们全体同学的面,任泪水刷刷滚落出来。

【 作品赏析 】

第7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这些都是事实,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

第一,要学会审题,这很重要。有的学生写作时,也不读题,抬笔就写,结果写出来是文不对题,看起来写的不少,其实跑题了,所以,我认为写作时必须把题审透,抓住重点来写,否则,就会劳而无功。

第二,要学会观察。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因此,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真实内容,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了,也会觉得容易多了。

第三,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积累也有几种,一是积累材料,就是通过观察生活来寻找写作的素材。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和听取,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 三是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第四,学而致用,简单说就是灵活运用。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

第五,多说多写,下笔成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

第六,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可以对时事发表看法和见解,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 衡水市;中青年作家群体;丰硕成果;传统

衡水文坛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他们的创作体裁丰富,诗歌、小说、散文、全面开花,佳作频出;在写作风格和艺术技巧上各具特色;在主题、内容、思想上也都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探索,共同将衡水市的文学创作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起了省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中青年作家群体已日渐成为衡水市文坛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1、中青年作家群体创作成果丰硕

近几年是衡水中青年作家群体蓬勃发展时期,中青年作家们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在艰苦的思考和学习中破茧而飞,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创作出大量性格鲜明、内容丰富的优秀作品,彰显了文学的力量。

1.1诗歌创作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衡水的中青年诗人们,依托诗歌刊物《67度》,创作力旺盛,创作风格各自秉持独特的脉络。以宋峻梁、火柴、可风、聂未央、张秉庄、高洪斌、素心明月、颜如伤、魂魂、恩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67度诗歌群”。

宋峻梁是衡水市作协主席,也是当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屋顶上的雨》。他的诗多抒发对生活的感悟,真实自然,不依附、不造作,点到为止,在具象中蕴无限底意,体现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找到你的时候/你正在悲伤/站在你的身边/已经没有话说/无法给你安慰/也没有解释过去的事情/找到你/我们还是有那么远的距离”——《找你》。

可风是《67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有散文诗集《纸中穿行》。他的诗歌自然、铺展、大气,饱含深情,表达了对乡村、故土的依恋,对生命的感悟和期待。“黑”是可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意象,他用不断变换的画面触发了这个原本生硬单调的词语,使其具有了丰富的寓意。

女诗人吉葡乐以温柔细腻的心灵和简单干净的笔调构建了一个纯净温暖如童话王国的诗歌世界,通透美好。“秋天凑上鼻尖/阳光把草和树叶都晒出了味道/棉花想开个梅花的样子/又想开成云朵的模样/秋天凑上它风一样的鼻尖/南瓜点上了橙红的灯笼/冬瓜睡成一个碧绿枕头/蟋蟀你跳/蚂蚱你跳/秋天醉得睁不开眼睛”——《嗅》。

火柴的诗歌内省收敛,高洪斌的诗作直面现实,素心明月的诗作大气深入……此外,聂未央、颜如伤、依兰、石头等人的诗作也各具特色。

1.2小说创作厚积薄发,成果喜人。中青年作家的小说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能量积累之后,爆发出夺目的光彩,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长篇小说创作历时漫长,过程艰苦,结构复杂,对作者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但长篇小说容量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体现着一个作家的综合能力。

丁庆中是衡水著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长篇小说《蓝镇》曾荣获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2011年出版的《大地汉书》则将他的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小说通过描写华北平原农村几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及人物间的感情纠葛,刻画了以刘家父子为代表的两代人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命运改变,立足现实而又充满诗意幻想。

耿彦钦的长篇小说《剑胆琴心——辛亥先锋秋瑾》,近50万字,通过众多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的再现,真实地描写了秋瑾波澜壮阔的一生,塑造了秋瑾独特的艺术形象,讴歌了她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的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与伟大人格。此书在列入河北省作协重点作品后,又被列入广电总局重点历史题材作品,并被改编为剧本,拍摄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信章旗的长篇小说《老鸹村》是一部农村悲喜剧,风格古朴雄浑,充满了厚重的乡土气息。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描述了老鸹村人的生活变迁和人情世故,热情歌颂了冀东南人民淳朴善良、智慧勇敢、勤劳奋斗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部反映冀东南平原农村生活发展变迁的长篇力作。

短篇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对作者的写作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邢东、纯芦、朱红梅、闭月等人在这方面显示了过人的功力。邢东的作品《爱心不用打收据》2008年获得首届中国故事节(上海)银奖,2011年又凭借《五分钟事件》获得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邢东和纯芦的《第1001个理由》和《英雄无悔》入选了2010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

1.3散文创作稳中求新,期待突破。衡水有着散文创作的优良传统,老作家姚振涵珠玉在前,广大中青年作家也蓄势待发,不断探索,期待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刘家科是衡水散文的代表性人物,他数十年笔耕不辍,展示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开阔的艺术眼界。他的散文风格平淡、平静、平实,在淡淡地、不动声色地叙述中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刘家科的散文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十佳作品奖等。2007年其散文集《乡村记忆》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为衡水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作家闫志伟知识渊博文笔老辣,2010年出版的散文集《苇湖心语》,既有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还通过对祖国大江南北美好河山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是近年来衡水市散文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刘县生,凭着对文学的一腔热情,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写出了散文、小说、诗词等许多优秀作品。《雨中即景》、《今晚我在西柏坡》获得全国散文一、二等奖。

刘兴华、杨瑞霞、张小放等人也保持着创作激情,虽然创作量和发表量并不多,但也不时有佳作美文问世,他们都在尝试着突破原有的风格,展现散文的多姿之美。另外,还有一些青年散好者,借助网络平台,在文学网站或个人主页、博客中抒怀,以文会友,创作日趋成熟,甚至形成了自己的读者圈子,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雨丝清凉、染儿、魏东侠等人,他们都是衡水散文的后备力量。

二、衡水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的成因衡水中青年作家群体近些年的崛起不是偶然的,除了作家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来自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首先,广大中青年作家潜心创作、共同进步。衡水中青年作家群体的强势崛起离不开作家自身的钻研实践,大多数作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中青年作家非常注重互相交流,以文会友,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会、交流会,并和当地高校合作,在校园举办讲座、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帮助他们提高创作能力,也发掘了不少文学创作人才。

其次,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衡水市作家协会在其中功不可没,作协近几年组建了诗词学会、散文学会、小说学会,朗诵艺术学会、小小说作家联谊会等文学组织,创办了诗歌刊物《67度》,散文刊物《衡水散文》,在《衡水日报》开设各种文学专栏,鼓励创作,使更多青年作家得以脱颖而出,文学爱好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文学活动接连不断,非常活跃,“衡水67度青年诗群”,“衡水湖诗歌节”影响日益扩大。

再次,文学优良传统的有益影响。以李祝尧、姚振涵为代表衡水老年作家群是衡水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高产高质,为衡水文化界不断注入新鲜因素。同时,老年作家群也非常注重对中青年作家的帮助和提携,使衡水文坛青黄相接。在前辈的帮助和激励下,广大中青年作家笔耕不辍、奋起直追,形成了各领域全面赶超、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衡水中青年作家在创作上光彩夺目,成绩不俗,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各级相关部门也要继续为作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加强引导,加强扶持,多进行沟通,帮助文学创作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加大对新人新作的推介力度。

衡水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和发展,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也显示了新时期下群众的精神品格与追求,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提升了衡水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衡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郁葱.崛起的河北青年诗群[N].河北报,2013.02.10(07版).

[2] 耿彦钦.剑胆琴心——辛亥先锋秋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3] 丁庆中.大地汉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

[4] 宋峻梁.屋顶上的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5] 刘家科.乡村记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衡水市中青年作家群体的崛起和发展》,编号:

第9篇

我要说:“的确,我们应该好好写日记。”

一、日记能记录岁月,丰富人生。

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组成的。它们或精彩或黯淡,或成功或失败,或喜乐或悲愁,交织成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一生。有人说,我的大脑能记住它,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是不可靠的。又有人说,我有照相机、摄像机。而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办法,因为它更方便简捷,投资更小,并且文字比图像的容量更大。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档案柜,有一天打开它,这些日子便历历在目了,于是,我们便可以尽情享受一顿精神大餐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完整,更丰富。

二、日记能塑造灵魂,完善自我。

人生在世,不但要过外部生活,如上学、工作、与人交往,还要过内心生活。人不可能总是在忙碌热闹中,还会安静,会独处,会思考自己周围的人与事。所以,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健康的内心世界。静心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过程。而写日记正是一种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把日记当作最好的朋友,向它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内心的情感,排解心中的孤独哀愁;在成功时告诫自己冷静谦虚,在失意时提醒自己坚强振作……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完美人生。

三、写日记能培养良好的习惯。

日记,一日的记录,也就是把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记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拿”!可以写家庭风波、邻里纠纷、校园故事、商店见闻、街头骗局,可以写街头巷议、新闻评说、读后感,可以写风云雷电、山川河流、各色人物,也可以天马行空,让想象自由驰骋,如想象自己是国王、神仙、鱼,想象树叶打架、小狗钓鱼……这纷繁复杂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慧眼和一个灵活的大脑。写日记,在无形之中培养了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另一个角度说,写日记本身就是一种好习惯――学会坚持,勤于积累嘛!

四、写日记能提高写作能力。

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日记,既能积累生活,又能练笔,是最好的训练方式。听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不帮学生改作文,但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很高,其奥秘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日记由于其内容隐秘等特点,往往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并且形式自由,不像作文受题材、格式的束缚,所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这样就在无形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写作能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十九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共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直至逝世前四天。日记伴随他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他的短篇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中脱胎出来的。

第10篇

固然,中国科幻的现状,有中国文化传统的限制,但与其坐而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不如行动起来,分析其原因,找到推进中国科幻向前发展的道路。

一、高中语文对科幻作品关注缺失及原因分析

不论是什么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没有选入科幻作品,小说没有,戏剧文学也没有。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语文对科幻作品的漠视。教材没有选入这些科幻作品,这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

那么高中语文教师有没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科幻作品的呢?答案不说自明,显然没有。高中语文教师主要的目标是高考。虽然培养科幻能力和高考大目标是一致的,但当今高中语文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较弱,不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独立地取舍增删教学内容,只是跟随教材亦步亦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师也是在这种教育环境和教材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高考文理分科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科学知识是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不高的,对科幻作品的教学即使有热情,也只能望而却步。

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对科幻的态度是如何呢?从美国科幻大片的票房就可以看出来:热情似火。但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面前,在家长的强大的期望值或压力下,只能把热情抛弃不顾或深埋于心底。

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力量改变目前的教育环境和考试制度,那么是不是只是感慨呢?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观念转变是关键

不论是整个教育环境对科幻作品的漠视,还是教师对科幻作品的陌生,这样教育的观念转变过来,问题就好解决。常言说,观念一变天地宽,教师要把以师为本转变到以生为本,而且这个以生为本,不是以学生的考试为本,而是以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这样,就能突破整个教育环境的束缚,就能解决语文教师知识欠缺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叶永烈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性:“归根结底,科幻小说的缺失,还是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的问题。”对比中美两国科幻作品的数量就能看出两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的差距。美国书店科幻小说单列多个书架,美国电影票房前10名的大片,每年都有两三部是科幻片。在中国能够畅销的科幻作品寥寥可数。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科技热返潮后,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关心过科学题材的小说写作。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中美两个国家对科幻作品的热情和差距,才能知耻而后勇。只有认识到科幻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语文教师才能体会到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有的教师会问:为什么说科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不能推辞的责任,其他教师呢?其他行业呢?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全面而深厚的科学基础知识,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例如核能的认识和利用,既能为人类发电、看病,又能造成核武器毁灭地球和人类。所以,高中学生能全面地考虑问题,能更好地创作科幻作品来,而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的幻想更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想象。

三、行动是基础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既然认识到科幻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有成效,否则永远是空想。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

1.打造合适的校园小环境。

改变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非一人之力,非一时之功,但改变校园小环境是力所能及的。利用现在课程改革的机会,高举“一切为了学生”的大旗,我们应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科幻作品。例如从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入手,组织学生观看《阿凡达》、《2012》、《异形》系列、《终结者》系列等,组织学生讨论科幻与玄幻的根本区别。玄幻小说往往是以魔法世界或者人类历史为基础的。其中魔法世界和科学世界是平行的(请注意:是平行,不是对立。人类的学问共分为5种:巫术、宗教、哲学、文艺、科学。魔法、法术都属于巫术,中医和武术介于巫术和科学之间)。而人类历史则是双方都通用的。不同的是,玄幻的基础可以是过去的历史,而不会是未来的历史。科幻更注重未来的历史。

2.组建科幻社团组织,培养科幻中坚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组织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把对科幻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组建学生科幻社团,这样就能影响更多的人。

3.开设科幻选修课。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没有科幻作品,苏教版的短篇小说选读也没有选入科幻小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自己研究,为学生开设科幻选修课,如《科幻电影赏析》《科幻小说选读》等。

4.举办科幻作品大赛,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在适当时机,举办科幻小说大赛、科幻画比赛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四、培养思维的深度是培养科幻能力的保证

培养科幻能力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科普作品描述的都是现实的科学,逻辑推理正是科幻和科普的区别。“合理的”这个限定词,则将玄幻清理了出去。从现实的科学世界出发,如果描述的是现实,我们看到的还是现实的科学世界。但是加上合理的逻辑推理,我们看到的就是科幻作品了。

第11篇

《冬日传奇》

导演 阿齐瓦·高斯曼

主演 柯林·法瑞尔、罗素·克劳、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上映日期 2月14日(美国)

照片、黑帮、繁华的都市街头、神秘莫测的“云墙”……《冬日传奇》看起来是如此“混搭”的一部片子,却有如梦似幻般的画面,以及如泣如诉的情感。正如蓝色的海报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感觉:迷蒙而浪漫,令人神思飞扬。

实际上,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可能正是如此:英俊性感的主演柯林,法瑞尔;由威尔·史密斯、罗素·克劳、马特·波莫、詹妮弗·康纳利组成的全明星阵容;还有“穿越”与“奇幻”搭台唱的戏,有爱情和传奇为之加冕的情节。

《冬日传奇》的编剧和导演都是阿齐瓦·高斯曼,他曾因《美丽心灵》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这一次,阿齐瓦依然玩了一把玄妙,为电影的感情主线加入了奇幻色彩:男主角彼得·雷克拥有“转世轮回”的特异功能,当他穿越百年后,看到自己与心爱的贝弗利曾经的合影,心中沉睡的爱情猛然苏醒。片名Winter's Tale直译为“冬天的故事”,或许也想以这个季节所特有的凄冷昭示影片催人泪下的结尾。

以悲情故事作为核心,就算拍得烂也会有人掬一把同情之泪。更何况时空的扭转还在无形之中设置了悬念,让观众与剧中人物一样屏住呼吸,随着情节的兜兜转转,期待最后的石破天惊。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事实可能总是如此: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放在不普通的背景之下,仍然值得我们为之冲动。

MOVIE

《布达佩斯大饭店》

导演 韦斯·安德森

主演 拉尔夫·费因斯、裘德·洛、爱德华·诺顿

上映时间 2月6日(德国)

作为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这已是全才型名导韦斯·安德森继《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亮升起之王国》之后的第八部电影。他以一个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欧洲动荡与复兴的豪华大酒店的喜剧故事,将拉尔夫·费因斯、裘德·洛、爱德华·诺顿等一众大咖招至麾下。除了有寻找被窃名画、争夺巨额家族财产、在战火考验中萌发的友情和爱情各种经典戏码;更令人惊喜的是华丽群星颠覆自我的造型挑战以及他们暗暗较劲的演技比拼。如果你想看一出轻松幽默的全明星演技大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显然再适合不过。

《摩纳哥王妃》

导演 奥利维埃·达昂

主演 妮可·基德曼、蒂姆·罗斯、帕兹·维嘉

上映时间 3月7日(美国)

从好莱坞最知名的女星到摩纳哥最受拥戴的王妃,格蕾丝·凯利终于也要被搬上大银幕了。筹备之初,关于谁来饰演这位传奇女性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最终妮可·基德曼在与杰西卡·查斯坦、莎朗·斯通等众多候选人的PK中拿下女神一角。虽然在气质上,妮可的冷艳与格蕾丝的温婉不尽相同,但两人都以高责优雅著称,她不仅演出了格蕾丝的聪慧,更袭得了王妃大气的神韵。显然,10年前拿过奥斯卡的妮可这次是铆足了劲奔着自己的第二座小金人而去,而曾执导《玫瑰人生》让玛丽昂·歌迪亚摘得了奥斯卡影后桂冠的导演奥利维埃·达昂的保驾护航让她又多了一分胜算。

《脱轨时代》

导演 五百

主演 张静初、潘粤明、吴克群

上映时间 3月8日(中国)

陆川做监制、五百执导,张静初既任制片人又是女主演,歌手吴克群、“情伤男”潘粤明担当“左右护法”,这样一个混搭组合带来的《脱轨时代》看起来还蛮有新意。影片改编自高雅楠的小说《如果不能好好爱》,将小三、出轨、离婚、富二代、单亲妈妈等现实话题串联起来,讲述了“80后”的残花败柳在丈夫“出轨”后何去何从的主题。这对于每一个身处充满诱惑花花世界的男人和女人来说,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同身受。在多位主角中,许久未有新作品的潘粤明表现最为抢眼,戏中负心劈腿的失婚男经历的失意颓废与他刚经历婚变的现实遭遇颇为相像,其中点滴心路历程的刻画都能看到他生活的影子。

BOOK

《毕业歌》

作者 严歌苓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 38元

从《少女小渔》到《金陵十三钗》,严歌苓的十多部作品几乎清一色走的是“为爱受苦,为情痴迷,又为现实所虐”的苦情路线。而她的新作《毕业歌》突破了以往虐心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群为了理想努力的女子,与之前那些为了生活、老人、孩子而非自己努力的女子相比,小说中以王多颖、洪望梅、桑霞为代表的女性更有现代味儿。虽然大背景还是设置在她所熟悉的抗战年代,虽然这些女子心怀着抗日救国的大理想,但是她们却呈现出一种更蓬勃的生命张力,为了自己信仰的事业和深爱的人燃烧青春,经历人生,做出选择。无论是在兵荒马乱的过去,还是岁月静好的现在,活出自我的女人才最让人着迷。

《平生欢》

作者 七堇年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定价 28.8元

读着七堇年慢慢长大的朋友看完《平生欢》肯定会说,小七变了。2010年离开郭敬明团队后,她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结交文学圈,《萌芽》开专栏,作品上《收获》,只是没有出版新长篇。四年后,她终于带着故事归来,用人物交替的方式描写了在一座小城内老国企家属院长大的几个小伙伴不同的人生际遇,兜兜转转但最终又各怀心事地相聚在一起。她的故事不再像《大地之灯》时那般跳出生活,她的文字不再华丽肆意,她甘愿埋没于生活,用含蓄而克制、理性而多叙的语言描绘生活的腐败与枯竭。在时光的雕刻中,小七更接地气了,但离天赋却远了。

《逃离》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文俊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定价 39.5元

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并不会引起读者多少注意。这本短篇小说集是她创作成熟期的作品,包括八篇中短篇小说,题材和风格都是典型的门罗。她特有的不急不躁的笔调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从劳工阶级、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到知识分子的心理和情绪。正如同我们总是纠结于生活种种,门罗笔下的女人们亦是如此,她们探寻自我但也迷茫,逃离生活却又回归,即便是苦中作乐,也还是要找个时机与生活和解。读她的小说,你就像在迷雾之中摸索前路,虽然直到结尾也不见得会出现奇迹,但前方闪耀的点点微光总能给人以希望。

MUSIC

《Zero》

歌手 杨乃文

出品公司 亚神音乐

毋庸置疑,杨乃文是华语乐坛的异类,她的声音有着独一无二的辨识度,她狂放的摇滚态度也是女歌手中的少数派。从最新专辑名《Zero》和红黑对比强烈的封套设计就能读到她归零初始的崭新态度。纵然有乱弹阿翔、张震岳、范晓萱、马念先,苏打绿等众多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音乐人助阵;《小丑的姿态》的暴戾、《日落西沉》的悲壮、《我从来不懂你的幽默》的讽刺、《小心我撒野》的诡异,每一首都有不同的音乐气场,但所有的歌最终都以最杨乃文的姿态呈现出来,这就是她的功力。或者有人会说,这次的杨乃文不再像以前那么酷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她依然是不可取代的那—个。

《延安的秋天》

歌手 陈升

出品公司 禾广娱乐

作为“流浪日记”的第三发,升哥的这辑《延安的秋天》显然比《丽江的春天》和《家住北极村》玩得更High:从他和怪叫式摇滚天师左小祖、国际级艺术家艾未未、盲眼走唱诗人周云蓬这三个人的合作就可见一斑。四个顽童聚在一起,潇洒自在地唱出了一曲曲延安之歌,关于思念、关于人生、关于故土。酒店里的好姑娘、想上春晚的大爷、离家的姚宝华、哭泣的卓玛…一个个人物串联起一首首歌,一首首歌又拼凑出现实的生活,他把歌词当作小说,把音乐当作呐喊。就算唱不了高音了,就算是扯破嗓子,他还在继续坚持唱着自己想唱的音乐。这样的陈升,已经足够赢得喝彩。

《月出》

歌手 朱哲琴

出品公司 星外星唱片

离开黄金搭档何训田后,朱哲琴更加自在。阔别乐坛七年后,她带来的最新专辑《月出》对于她的粉丝来说是久违的听觉盛宴,对于所有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则铺开了一张中国民族音乐田野采样地图。历时四个月深入贵州、云南、内蒙古、、新疆五个少数民族聚居点,1000多首原声采样,长达五年的斟酌锤炼,地道的民乐在小小的碟片上逐次绽放,繁花似锦。在这张专辑里,朱哲琴以自己的声音为导航串联起遗撒在中国边缘之地上的璀璨宝石,将古与今、中与西的音乐元素相对照,诗经与民歌相对照,碰撞出既远古又未来的花火,较为饱满地呈现出东方文化的灵动和意蕴。

ART

话剧

《自梳女》

时间 2月27日-3月23日

地点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票价 50-300元

无论是编剧架构、台词设置或演员表演,这都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更令人惊喜的是编剧和导演是两个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他们在如今这个依然将大龄剩女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回望过去,别出新意地将目光投向民国年间那群不甘受世俗婚姻束缚、像已婚妇一样将头发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的女子身上。话剧以一位自梳女爱上丝厂老板家留洋归来的少爷后面临的人生抉择为主线,讲述了一群经历种种因缘际遇、最终选择独自面对清幽岁月的女人。其间细腻表现的内心煎熬和坚守,让人动容思考。对女人来说,有人携手一生确是幸事,但一人且行且歌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往事琴缘”

大提琴与电影音乐

时间 3月22日

地点 北京音乐厅

票价 80~480元

如果你是《海上钢琴师》、《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这些经典电影的忠实粉丝,那肯定能在这场“往事琴缘”音乐会上跟随着悠扬的电影原声重新回味曾打动你的故事,追忆逝去时光的点点花火;如果你是大提琴和交响乐爱好者,那它同样不会让你失望。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张莹莹扎实的演奏功力,北京东方假日交响乐团人才济济的雄厚阵容,以及国家一级指挥徐东晓多年的舞台经验,三者的强强组合为这场音乐会定下了高品质的基调。沉浸于大提琴浑厚低沉的音色中,静静聆听曾经钟爱的旋律,感受音乐最触动人心的力量吧。

音乐剧

《搭错车》

时间 3月28日~30日

地点 上海文化广场

第12篇

2011年3月,杭州西湖,在《后宫·甄嬛传》片花背景下,吴雪岚身着湖蓝色旗袍,帽子上簪着白色大花,与一排后宫“宫女”并排而立,扮演“皇帝”的陈建斌逐一选看“宫女”。这时,“太监”禀报:“流潋紫,乌尔首大臣之女”。在现场来宾惊诧、不知所以然时,“皇帝”忽下圣旨:传朕令,特将宫廷第一美女“流潋紫”,赐给威武将军之子郑溜为妻!全场这才明白过来,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宫廷婚礼”,顿时,全场掌声雷动!

郑溜,就是吴雪岚苦恋多年的新郎。奇特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吴雪岚将自己与男友的爱情元素深植其中,以美丽的忧伤与华丽的情怀,让一段惊世的恋情呼啸着“飞越”时空隧道……

橙汁牵线爱上学兄,

大四女孩为爱创作后宫小说

“亲爱的,我也只爱你,这一生都只爱你一个!我一定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我们的爱情宣言……”

这是2006年1月的一天晚上,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阑珊的灯火下,一对小情侣偎依着散步。口发“狂言”的,是个漂亮的大四女孩,她叫吴雪岚。

1984年,吴雪岚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一个普通家庭。她小时候很调皮,经常跑出去与一些男孩子疯玩,父母觉得女孩子应该文静一些,便将她关在家里,让她与书做伴。渐渐地,她便对书产生了感情,尤喜历史红颜小说,并形成习惯,以至于到高中时,这种习惯更是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2003年,高中毕业的吴雪岚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了汉语言文学系038班的学生。

报到那天,从湖州到浙江师范大学所在地金华市,刚走下汽车的吴雪岚在骄阳照耀下,又渴又饿。就在她打听去浙江师范大学怎么走时,传来一个声音:“是到浙江师范大学报到吗?前面有一个接待点。你跟我来吧,我是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来接待学弟学妹的。”吴雪岚回头一看,见一个戴着眼镜、长相帅气的小伙子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见她满脸是汗,疲倦不堪,他便递过来一瓶橙汁饮料,对她说:“看你这么热,又坐这么久的车,一定挺口渴的,快喝吧!”

吴雪岚是一个独立意识很强的人,本来这次到学校报到,父母坚持要送她,但她独自来了。在离家时,父母再三叮嘱,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以防受骗上当。现在见眼前这个小伙子这么殷勤,她心里便警惕起来。

也许从吴雪岚的眼睛中看出了她的顾虑,小伙子笑了:“我真是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名叫郑溜,这是我的学生证!”说着,小伙子递上了他的学生证给吴雪岚,同时指了指自己肩上的红袖套说:“我的红袖套上不是写着浙江师范大学字样吗?再说,报到接待点就在前面,我陪你去吧。”

吴雪岚将信将疑地跟着这个叫郑溜的人去了接待点,坐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校车时,她才相信郑溜的确是自己的学兄。这时郑溜再次将手中的那瓶饮料递给吴雪岚,告诉她说,那瓶饮料本来是买来自己喝的,但是想到吴雪岚也许更渴,于是便想送给她,不想吴雪岚警惕性太高,反而弄巧成拙。现在既然相信他是学兄了,也便可以喝那瓶饮料了吧?吴雪岚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盛情难却,她便接受了这瓶橙汁。

进校后吴雪岚才了解到,这个名叫郑溜的人,是浙江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成绩好,还是学生会干部。这次结识之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渐渐谈起了恋爱。

进入大学以后,吴雪岚越来越对红颜历史小说感兴趣,她被系里开设的“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课深深吸引,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方向。

进入大四以后,有人向吴雪岚推荐了“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为了追求文章的灵性和自由度,她慢慢喜欢上了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继而成为了榕树下、起点文学网、红袖添香等多家文学网站的专栏。

有一天,写惯了短篇小说的她突然有了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可是写什么好呢?她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2006年2月,正值寒假,百无聊赖的吴雪岚便通过看电视和写作来打发时间。那阵子有部名叫《金枝欲孽》的电视剧特别火,这再次激起她的创作欲望,她脑海中出现了一群鲜活的女子,她们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的男人,勾心斗角,将美好青春虚耗在了永无止境的斗争中。

之后,她选择了一个被选入宫中,经过一系列后宫斗争,最终登上皇后宝座的宫廷女“甄嬛”作为主角,小说名字便叫《后宫·甄嬛传》。首篇创作好后,吴雪岚为了将她与郑溜的爱情也“植入”小说中,便取了“流潋紫”的网名,将文章传到了晋江原创网上。

流潋紫这个名字,看上去很婉约,其实写满了她与学兄郑溜的爱情密码。吴雪岚深爱郑溜,“流潋紫”顺着念的谐音便是“溜恋紫”,意即郑溜深爱着喜欢被人称为“阿紫”的吴雪岚;而倒着念,谐音便是“只恋溜”,则表明吴雪岚只爱郑溜一个人。

小说传上网后,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留言,但吴雪岚还是很兴奋。

大雨欲来风满楼,

爱情作舟才女横空出世

虽只有少量网友捧场,但吴雪岚写作的热情还是被激发,她觉得自己不能辜负看自己小说的人。渐渐地,大约在她写了10章时,关注《后宫·甄嬛传》的人便多了起来,点击率和评论都直线飚升。

然而谁知,就在吴雪岚的小说点击率越来越高,“粉丝”呈几何比例递增之时,2006年10月,她遭遇了一件她写作以来最难堪的事:那段时间,晋江附属论坛上先后出现关于《后宫·甄嬛传》涉嫌抄袭的投诉,说“流潋紫”的某个描写宫廷场景的句子和别的类似,遂而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