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

时间:2023-05-30 10:0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非合作论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非合作论坛

第1篇

已踏入第三届的“香港国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展”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及地区183家参展商,而“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则吸引了来自五个国家及地区的376家参展商参展。

“香港国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展”由香港贸发局、讯通展览公司及香港电子业商会合办,本届展会特别增添了配件产品的类别,包括防盗装置、定位装置、安全产品、汽车音响及相关设备等。参展商方面,北泰创业集团首次参展即租用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展位。该集团为香港上市公司,产品包括悬架总成、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是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如上海通用及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一级配套商。北泰也于4月29日与汇丰银行携手举办“2008中国汽车工业高峰论坛”。其它主要参展商还包括: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新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保捷工业有限公司等。

展览会的主题展区“科技区”展出了多家教育机构、研发中心和企业的崭新科技发展项目。而“摩托车展区”则展示各式摩托车设备、零部件和配件。大会于展览期间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及专题论坛,探讨亚太区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路向和汽车零部件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业界提供交流平台。

“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由香港贸发局及华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合办。来自广州、上海、深圳及浙江的参展商于展览中设置地区展馆,向海外买家显示内地作为优质印刷中心的实力。

展品方面,今年新增了食品包装、化妆品包装及药品包装类别,部份采用了防伪技术,可用于纸币及入场证。

展览会设有两大主题展区――“数码印刷及办公室自动化设备馆”及“印前综合服务专区”,后者展出撰稿、平面及包装设计等创意服务和技术,以及分色、输出和其它印前相关的专业服务。同时,第香港印制大奖的50多件得奖作品也于会场内展出。显示香港在出版、印刷技术和设计的优秀表现。

主办单位于展览期间特别举办多个研讨会和专题论坛,介绍最新的印刷技术,并探讨印刷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个主题是绿色出版的市场潜力,由绿色和平的代表主讲。

香港贸发局动员了全球40个办事处,共组织了100多个买家团,超过2800名买家来港参观两项展览会。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展方面,香港贸发局邀请了世界各地的汽车配件商会代表,他们分别来自传统市场如澳洲、加拿大、德国和美国,也有部份来自新兴市场如阿根廷、印度、印尼及墨西哥。至于印刷及包装展,买家团分别来自欧美、亚太地区、中东及中国内地,包括各地印刷、出版及包装业协会的代表。

澳门举办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与展览

4月23日,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国家环保部特别支持,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香港等泛珠三角省区共同协办的“2008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在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揭幕。本次论坛及展览以“水、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推动无污染和再生能源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众多与会专家探讨了世界范围内环保产业的合作前景。

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比利时、英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59位演讲嘉宾。他们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就“国际合作议程”、“节能减排”、“水资源有效利用及处理”、“清洁生产”及“智能生态城市与可持续交通”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开幕式上说,澳门尽管一直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拥有稳定的淡水和能源供应,但特区政府仍然不遗余力地提高本地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节水、节能,以便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主办方表示,期望通过这次论坛和展览能够借助澳门的地区优势,为邻近地区以及长期合作的经济区域,创造环保产业交流和技术转移的合作平台,促进各地环保业界在环保与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

据介绍,澳门特区贸易投资促进局目前已接获153家来自内地以及德国、芬兰、法国的公司申请商业配对,洽谈项目包括污水及污泥处理、废物回收利用、工业及工程废料处理、垃圾处理等,目前已安排配对项目176项。

在同时举行的环保产业展览上,有164家机构与企业前来参展。其中澳门展区占地1368平方米,有26家澳门企业与政府部门参展;香港以及内地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泛珠省份也搭建各自的展馆,并与来自葡萄牙、芬兰和瑞典等地的参展商交流最新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澳门将举办中非民企合作论坛

由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中非民间商会主办,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中非商会协办,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非与葡语国家民间贸易投资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中非民营企业合作论坛(澳门)”将于5月22日下午3时,在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那不勒斯厅举行。论坛主题确定为“商机・共赢”。

同期举行的活动还包括“2008中国(澳门)国际茶叶博览会”,也配合了中非之间茶叶贸易已有相当基础和发展空间的情况。

“中非民营企业合作论坛(澳门)”将以民营企业通过澳门“走出去”,以及藉澳门与葡语国家的关系,探讨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与实践为主要内容,探讨中非经贸合作中的茶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为内地民营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及交流平台。

第2篇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有效地维护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稳定,学校成立了由党委魏志敏副书记为组长、校长助理、党政办主任张彦通、保卫处处长王有洪为副组长、蔡劲松、陈志英、符俊辉、赵新、张广、王建昌、刘兵、金东及各院(系)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治安稳定、宣传发动、安全检查、组织协调及信息情况汇总和上报等工作任务。

二、任务分工

(一)外勤组:组长:刘兵、金东

负责对学校开展安全大检查,组织指导学校治安力量预防和打击工作,了解学校师生对“峰会”的反映和动态。搜集掌握学校内动态。

(二)内勤组:组长:陈志英、赵新、张广

负责学校上报各类情况信息的汇总、分析判研、上报情况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学校动员发动工作和召开有关部(处)、院(系)会议

10月30日前,学校召开有关部(处)、院(系)会议,对“中非合作论坛”学校安保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对各单位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以确保校园治安秩序稳定。要求各个单位针对学校发案的特点有目的的检查和布控。一是针对入室盗窃案件的检查:宿舍管理员、社区管理员的值班情况、登记情况、带袖标情况、探头的工作状况、门禁的工作状况、门窗防护栏的状况以及有无工作死角和其他隐患;二是针对学校对外写字楼和对外出租的公寓进行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对楼房顶层的天窗检查是否关闭,是否有人看守,要建立责任制;三是针对拎包案件突出的特点设立学生勤工助学岗,组织安保人员和单位职工带红袖标对学校的餐厅、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进行看管,防止发生拎包案件;四是针对后半夜钻窗盗窃案件,组织好校卫队员、保安员对易发案的宿舍,做好巡逻和蹲守以及做好学生的自防安全教育;五是针对学校丢失自行车比较多的特点,组织好管理员和保安员对学生的自行车进行看管和打击现行;六是针对学校内诈骗案比较多的特点,加大网上宣传力度,达到人人皆知。

(二)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1.了解和掌握“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学校活动情况。一是非洲代表团是否到学校进行参观访问或演讲情况;二是师生对中非论坛、涉日、涉台、朝鲜核试验等方面的反映和动态;三是学校举办各项大型活动情况;四是“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学校学生是否组织外出和参加活动。

负责单位:学生处、研究生管理处、团委、各院(系)

2.了解和掌握非洲籍留学生情况。了解和掌握非洲留学生情况(国籍、住所、家庭状况等)。

责任单位:保卫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学院

3.调查摸底学校不安定因素。了解和掌握学校不安定因素,对各种办班纠纷、工程款拖欠、少数民族学生打架斗殴案件等进行调查摸底,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校园稳定。

责任单位:保卫处、学生处、继续教育学院、后勤管理处、基建处

4.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期间学校安保工作由保卫处处长王有洪同志主抓,并确定一名情况信息员专门负责每日情况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三)做好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学校保卫处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做好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勤务工作,同时协助校园周边派出所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工作。在市公安局和海淀分局部署的基础上,实行双班制,每天有一名处领导带班。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议期间,学校治安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学校防范工作的检查力度。督促学校各单位在完善值班制度的同时,合理安排学校治安巡逻力量,对校园内的重点部位要有时间段的进行重点巡逻。校园防盗、防火等各项措施要落实到位,开展检查工作要到位,不留死角。

加强对校园学生宿舍、公寓和场所的管理工作。一是学校保安员、社区工作人员、新主楼安全人员、宿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餐厅服务员均佩戴红袖标上岗,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提高破案提供线索;二是学校校园巡逻车开警灯在校园进行巡逻;三是针对本校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特点,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对学校及周边的重点地区和部位,进行有重点的巡逻,确保会议期间不发生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案件。

(四)做好预防和打击的指导工作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议期间,学校保卫处全体停休,要针对刑事发案和“110”刑事类警情较多的部位,全处除两人值班外每一名同志联系2——3个单位,负责指导所联系单位组织治安力量的巡逻和打击工作,重点是“压发案,打现行”。从10月31日到11月6日全部下到各单位,要求是三个单元加一拐弯,要求他们和各单位干部、校卫队员、保安队员、宿舍管理员并肩工作、并肩战斗。

(五)近两年的“110”刑事警情情况

2005年1月至10月(18日),高校110刑事类警情598件,月均63件,周均14.2件,日均2件;2006年1月至10月(18日)高校110刑事类警情567件,月均59.6件,周均13.5件,日均1.9件;05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高校110刑事类警情12件(入室盗窃5件,盗窃自行车3件,扒窃2件,拎包1件,其他盗窃1件),日均1.7件;今年同期高校110刑事类警情要控制在低于50%。全力以赴的力争完成分局的指标。

学校治安科、校卫队、保安队每天到发案突出的部位。由保卫干部带领治安力量对学校重要部位和学生活动场所的进行蹲守,多抓违法犯罪人员,为分局打击防范工作做出贡献。特别是在后半夜针对学校学生宿舍进行巡逻和蹲守打现行。同时,充分发挥技防设施的作用,提供案件线索,使保安员、校卫队员在巡逻工作中多抓现行,多破案,确保校园治安秩序的稳定。

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准备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工作方法。即在社会上动员出80多万人的基础上,学校要动员出来180人。(其中:高校保卫干部10人,保安员60人,宿舍、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管理员、餐厅服务员、保洁员60人,勤工助学岗50人)全部佩带红袖标上勤。同时要求校园110巡逻车亮灯巡逻。

(六)做好情况信息工作

在会议期间,党政办公室、保卫处、学生处、研究生管理处和各院(系)加强学校的情况信息的收集,重点掌握和收集学校师生对中非合作论坛的反映和动态,并及时将情况信息地报教工委、市公安局和海淀分局,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七)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在会议期间要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调查了解和掌握学校节日期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办各种培训班情况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准备工作。如遇突发事件时,要反应迅速,按照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力争做到妥善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以最高规格、最高标准和质量完成“峰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落实。要落实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人,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三)做好信息的收集

要不断拓宽情报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和掌握校园内各种可能影响稳定的信息动态。要密切关注师生反映和校园网动态,及时搜集各界民主人士的反映,注意发现严重影响师生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并及时上报。

(四)开展安全大检查。

在学校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和治安隐患要逐件登记,及时督促指导各单位进行整改,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3篇

2009年11月,在埃及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无疑为未来中非关系发展做好了准备。会议提出的宣言和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立场的延续性,但在风格和内容上有重大变化,折射出非洲国家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对未来双方发展的担忧,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对双方带来机遇和挑战。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起了一波西方媒体的恐慌报道,称中国投资和贸易的快速扩张是“新殖民主义”或“新一轮争夺非洲”的表现。时至2009年,这样的声音逐渐消失,反映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是非洲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国的利益对西方利益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对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无论当下还是历史性的非洲问题上,中国与西方强国存在不同并不是件坏事。

过去十年,中国对非洲贸易和投资急剧上升。2008年中国对非洲的贸易额已猛增至1070亿美元,占当年贸易额的4%,超过法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对非洲14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更是突飞猛进,从1990年的4900万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6亿美元。2005年直接投资存量总额已攀升至16亿美元,而2008年该数额高达78亿美元。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闭幕后的新闻会上表示,2009年前九个月直接投资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77%。

认为中国大肆获取非洲自然资源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举例来说,非洲的石油总出口中,中国仅占8.7%,而美国和欧盟各占了33%。中国在非洲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投资总额,只相当于全球总额的十六分之一。

中国也曾因其获取原材料供应的方式备受指责。中国与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签订的一揽子贷款协议,用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换取长期的石油供应。若偿付方式随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这样交易可能导致非洲国家外债激增。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下,双方对这个协议作出调整和修正。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于非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拥有庞大的基础建设项目赤字和高额的服务成本,甚至比其他低收入国家更为严重……他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额如果缩小一半,将给该地区带来多达2个百分点的增长……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提高私人投资的收益并可能造成私人投资的大量涌入。”

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未能吸引西方捐助国、国际机构和私人投资者,中国长期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却大受欢迎――特别是对于承包商来说,资金的直接调拨将减少资金最终仅划人瑞士银行账户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西方私人投资者的兴趣减小,政府援助预算的财政压力增大,此时中国投资更具优势。

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意味着对非洲资源需求和直接投资都将得到保障,尽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受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即使“黄祸论”破产,中国还是面临各种各样的批评,而且有的急需解决。

有些批评来自西方媒体,对他们出于偏见或嫉妒的报道可不予重视。但是,也有批评来自非洲民间社会各阶层。他们认为,中国只对非洲的原材料感兴趣;中国企业无视当地劳工法,破坏环境;中国的不干预政策迎合流氓政权、侵犯人权;双边一揽子协议削弱由非盟、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和东非共同体等机构设定的跨境整合和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还有批评者认为,中国出口的劣质廉价商品破坏或排挤了非洲当地产业。非洲公司雇用中国劳工,影响当地就业。中国投资者加入全球抢占土地行列,投资购买非洲土地,破坏当地粮食,牺牲当地农民的利益。

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体现了对这些担忧的重视,作出了回应并确立根本的解决措施。这将为2010年后中非关系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佐证的是,2009年初主席的非洲之行访问四个国家一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没有一个国家是原材料的出口国。

这一主题体现在最后的行动计划中。在现金方面,未来三年中国设立100亿美元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月投资。计划还突出对非洲人民福利的重视,采取减免和削减债务或取消关税壁垒的措施,协助非洲和区域组织医院和学校建设、培训和人力发展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项目的合作,提高非洲国家农业生产力,把农业和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一揽子方案的众多条款都有力驳斥了对中国的指责。保障技术转让以及援助小企业将抵消对非洲国家就业带来的伤害,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也将回应不愿雇用或培养中国劳工的抱怨,把中国的专业技术用于提高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力的计划可以反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抢占土地”的指责。

第4篇

双方对1998年建交以来中南关系快速、全面发展表示满意并认为中南关系基础牢固,发展前景广阔,有必要通过加强政治对话和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发展,以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一致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充分发挥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这一提升双边关系的高级别机制在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定期评估两国各领域合作进展;加强两国立法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认双方在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权益以及推动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非洲问题等方面具有共识和一致诉求。定期开展战略对话,并在联合国系统、更为广泛的国际组织及其他重要多边场合加强磋商和协调。

两国注意到,有必要改革联合国安理会以使其更为有效并更具代表性,强调应增加非洲成员国在该机构的代表性。双方同意继续就此进行探讨和合作。中国愿在这方面加强与南非的沟通与合作。

中方将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关注和帮助解决非洲地区冲突问题,并继续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支持非洲地区和次地区组织维和行动。

中方重视并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愿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帮助非洲实现自主发展。

南方欢迎中方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双方愿加强磋商,密切配合,共同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作出贡献。双方愿共同致力于促进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南非政府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鼓励扩大双边贸易,以实现平衡、互利的贸易关系。两国将鼓励各自企业寻求发掘贸易潜力的机会。

关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期待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就着手进行具体商谈予以积极回应。

南非积极鼓励中国企业抓住南非经济增长和有利投资环境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中国积极支持南非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和商业活动。两国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对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政策磋商,协调对重大国际财经问题的立场。

双方同意加强在卫生和植物卫生,林业科研等领域的合作。

在农业领域,重点在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生物技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鼓励在煤炭液化、矿产和矿区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与投资合作。

重点在交通科技、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矿产开采技术和采矿安全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

积极落实两国政府间文化交流计划,鼓励两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中方将于2006年底在南非举办“2006年南非感知中国”大型文化活动。推动两国公共卫生和医学科学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双方旅游业共同发展。两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双方航空公司探讨尽早实现两国通航的可能性。

中国政府愿在技能培训、能力建设、汉语教学等人力资源培训领域向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长倡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5篇

在阳光灿烂的初夏,来自19个非洲法语国家的100多名外宾与中方代表共约320人欢聚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非省市长对话,探讨中非地方政府合作,展望经贸未来前景。

今天的非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连续10多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并成为继亚洲、拉美之后的第三个全球“增长极”。目前,在中非关系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之时,全国友协举办第二届中非省市长对话正逢其时。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理事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和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及山东省17个市长、企业代表等出席。非盟委员会前主席让·平,塞内加尔领土整治和地方行政部长阿拉姆·恩多耶,加蓬前总理、利伯维尔市市长让一弗朗索瓦和19个非洲法语区国家的首都市长、省区长等地方政府官员,19国驻华大使或使馆外交官及经贸界人士等非方人士应邀与会。

中非来宾围绕“实业兴地方,基础促发展”的主题,分别举行了山东与非洲省市合作对话、山东企业与非洲企业对接、山东和与会非洲城市展览等活动。在闭幕式上,山东省与科特迪瓦阿比让大区、几内亚博凯大区、突尼斯苏斯省分别签署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备忘录和友好合作意向书,济南市、枣庄市、泰安市分别与加蓬、摩洛哥、喀麦隆、刚果(金)的城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意向书》。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分会、山东德建集团、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等分别与非方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非企业家们感到此次参会收获很大,双方合作潜力无限,前景广阔。

会议期间,李小林会长向非盟前主席让·平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证书和奖章,表彰这位具有中国与加蓬血统的七旬老人为促进中非友谊所作出的贡献。100多名非洲朋友还参观了山东省重汽集团、浪潮集团和力诺集团,现代化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山东在各个方面的合作。

三天的会议虽然短暂,但中非双方对会议成果都非常满意。虽然中非远隔重洋,但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将会比翼双飞,而中非地方政府合作也将乘势飞速发展。

第6篇

一、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非洲大陆面临投资外逃、财政收入减少、出口产品需求下降以及国内银行流动资金减少的困境。此外,非洲多个国家还普遍面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问题。

金融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非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贫困问题加剧,非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5月再次调低了对非洲经济增长的预期,预测200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长将减缓至1.5%,低于人口增长率。世界银行6月22日了一份名为《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全球复苏路线图》的报告,其中将撒哈拉以南非洲2009和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调低至1%和3.7%,远低于过去三年平均5.7%的增速。世行非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尚塔・德瓦拉扬指出,在非洲这个贫穷地区,经济衰退将导致非洲70万婴儿在周岁以内死亡,并使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跌回贫困线以下,基本生活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非洲国家开始采取积极行动,以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非洲国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探讨应对金融危机之策,会议议题主要围绕投资、贸易、基础设施、援助等直接关系到非洲发展和减贫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下西方对非援助趋势

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说,西方援助是其经济发展资金重要来源之一。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统计显示,2007年有22个非洲国家接受援助额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超过10%。而非洲历来也是西方国家援助的重点地区。2006-2007年间,DAC成员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援助占援助总净交付额的45.9%,比1996-1997年间的34.5%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金融危机势必将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援助产生较大影响,西方对非援助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 对非援助额面临下降危险,西方承诺难以兑现。

2005年,八国集团承诺到2010年将援助额增加5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增加对非援助,即对非援助额将从2004年的295亿美元(实际最终数据)增至2010年的545亿美元(按2004年的价格和汇率)。2007年。八国集团除重申2005年承诺外,又新增了总额为600亿美元的援助非洲资金。然而,DAC的数据显示。2007年DAC成员国对非洲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额仅为387亿美元。如果要达到2005年承诺的目标,2008年至2010年对非援助每年需增加17%。而根据DAC今年3月公布的初步数据,2008年DAC成员国向非洲提供的双边援助额为260亿美元,扣除债务减免,实际增长10.6%;如果计入债务减免,则仅增长1.2%。这意味着如果要实现承诺,DAC成员国在今后两年里需要更加努力,这对本来就陷入经济困境的各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金融危机爆发后,非洲国家普遍表示担心发达国家无法兑现承诺。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会发达国家纷纷表示将信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继续帮助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会议之后,美国、欧盟、世行、IMF等相继表示将增加对非援助。尽管各国和组织表示了其增加援助的意愿,但对非洲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否及时兑现承诺。

2 援助领域继续集中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并加大了对新兴全球发展挑战的援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2006年,DAC成员国对非洲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占其双边援助总额的32.4%,其中重点是教育(9.7%)、卫生(4.7%)和政府治理(6.7%)的援助。而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领域的援助分别占4.7%和5.8%。相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性项目而言,社会基础设施花钱少但受益面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将更为西方援助国所青睐。同时,环境保护、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等作为全球公共财产,影响着世界各国,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关注,成为西方国家新的援助热点领域。2007年,DAC成员国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援助额达23.27亿美元,较2002年的13.08亿美元增长了77.9%。

3 进一步强调援助有效性和援助国之间的协调,但短期内难以见效。

2005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关于援助有效性的高层论坛通过了《关于援助有效性的巴黎宣言》,宣言制定了所有权、对接、协调、绩效管理和共同责任五项原则。2008年9月在阿克拉举行的第三届援助有效性高层论坛又通过了《阿克拉行动议程》(Aeera Agenda For Ac―tion),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协调,增进援助有效性的重要性。根据两项宣言的精神,DAC从2008年开始要求其成员国提供三年内援助预算的相关信息,并对各受援国内的援助国数量和部门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加强援助国间的协调,促进更好地分工协作,减少重复项目。然而各成员国对这一有助于加强援助有效性的行为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美、日两大援助国未向DAC提供任何援助预算的信息,另有10个成员国只提供了部分信息。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将更加重视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非洲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而要求援助国之间加强协调更多停留在呼吁和倡议层面。并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各国制度援助地理和部门分布政策更多的是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要统一协调并不容易,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三、中国对非援助特点与趋势

中国对非援助始于1956年,五十多年里,中国向非洲友好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南南合作的一种方式,中国对非援助呈现了与西方援助不同的特点:

1 中国对非援助一直信守承诺,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援外项目。

从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到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再到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援助措施,非洲国家是主要受益对象,中国也一直积极认真地兑现各项援助承诺。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对非洲的援助。2009年2月,主席在访问非洲期

间郑重承诺:中方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八项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年,目前各项举措落实进展顺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政府完全能够按期兑现承诺。中国对外援助一直信守承诺,因而也备受受援国的好评。

2 中国重视对非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援助,与西方国家形成互补。

基础设施和农业对非洲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至关重要,是非洲国家十分关心和需要发展的领域,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援助的重点。五十多年来,中方为非洲援建基础设施项目519个,包括建成2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公路和数十座体育场(馆);援建农业项目140多个,包括农场、农田水利项目、试验和推广站、农机具加工、畜禽养殖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受援国人民的广泛好评。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认为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产生了“变革性和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非农业援助力度,包括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等。在金融危机和粮价高企的背景下,对非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援助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中国的国情和长期的援助经验积累使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的援助具有相对优势。与西方援助形成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非洲国家的需求。

3 中国对非援助越来越重视民生项目。

医疗、卫生、教育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民生项目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受到进一步重视。在中国宣布的一系列援助措施中包括修建医院、学校,提供抗疟药物和医疗设备,培训医生、教师,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等多方面的行动。对民生项目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民生项目直接惠及当地百姓,效果好、影响深,将成为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7篇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出口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相关产业对非直接投资并无起色,特别是中国对非洲FDI大多流向了资源性行业。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文章认为非洲区位因素不利于中国非资源性行业进行FDI,区位因素并非非资源性行业FDI的关键决定因素,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其他地区进行投资。但区位因素是资源性行业的关键决定因素,这导致中国企业对非洲资源性行业投资数量增加。本文指出实现对非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优化贸易投资结构,扩大贸易投资领域。

关键词:中非贸易 对非投资 中非国际经济合作

中非贸易和对非投资是中国与非洲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符合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根本利益,认真剖析中非贸易和对非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应对举措,对于推动中非国际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非友好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现状

谢岩、董敏杰(2007)指出中非贸易迅速增长得益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八项措施,为中非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非洲经济步入上升轨道为扩大中非贸易提供了发展空间。魏琴同研究发现非洲对华出口飞速增长与中国国内资源性产品需求上升以及初级产品价格飙升有关。孟大林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促使非洲国家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同中国的经贸联系。

李俊(2002)分析了非洲投资环境,指出非洲投资软、硬环境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非洲具有大量投资机会。陈宗德(2004)指出随着非洲经济增长以及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非洲经济需要大量外资。徐玲(2008)认为中国对非投资要根据非洲产业发展要求,结合中国比较优势进行对非投资。唐正平(2002)认为非洲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亟需资金投入,中国企业应对非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农业投资。杨红梅(2008)结合中国石油行业特点及非洲投资环境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对非投资动机和投资区位。刘鸿武和王涛(2008)指出私营企业对非投资有助于增加非洲就业、优化中非贸易结构,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中国对非贸易投资发展概况

(一)中非贸易发展迅速

中非贸易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之前中非贸易额十分有限,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所起色。20世纪90年代中非贸易迅速发展,除1991年和1998年以外,整个90年代贸易增长率都在40%以上。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后中非贸易迅速发展。2000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 2008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9年为910.7亿美元。2003年以来中非贸易额平均每年以将近40%的速度增长(见图1)。

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世纪50年代中非贸易以棉花、磷酸盐、手工艺品、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60年展到以纺织、服装为主,70年代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逐渐增加,约占40%。80年代中国对非出口包括茶叶、大米、缝纫机、自行车、暖水瓶、化工原材料、燃料、文体用品、花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5%。90年代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21世纪中非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50%以上,纺织服装、茶叶、鞋类等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显著降低。

非洲对华出口主要包括磷酸盐、棉花、咖啡、腰果、可可、铜、锌、木材、钻石等初级产品。非洲以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大。

(二)中国对非投资不断增加

从1979年到1990年中国在非洲投资了102个项目,涉及金额5119万美元,平均项目投资50万美元,其中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有11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非投资开始增加。1996年中国对非投资5625万美元,1999年中国对非投资9500万美元,建立企业54家。

2000年之后中国对非投资迅速增加。2000年中国在非新建企业57家,对非投资2.131亿美元,累计在非建设项目499个。2007年投资超过15亿美元,2008年接近60亿美元,累计投资78.04亿美元,累计新建企业1600家(见图2)。

中国对非投资领域广泛,包括农业、制造业、采掘业、服务业、餐饮、建材、食品、金融、通信。其中资源性行业是中国对非投资的重点。中国对非制造业项目投资数量占比31.55%,投资金额占比31.63%。采掘业项目数量占比6.04%,投资金额占比18.82%。服务业、轻工业、家用电器、机械等行业投资数量尽管有所增加,但其所占比重极其有限。

中国对非贸易投资结构特点

(一)对非贸易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非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对非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改善,由资源型产业、初级加工品为主向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转变。中国对非投资总量上升、但结构并未优化。中国对非洲资源性部门投资数量大幅上升,对于其他部门,特别是中国对非出口数量较大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投资数量却并没有明显增加。

中国对非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说明非洲对此类产品具有巨大的需求市场。中国应通过对非直接投资变国际贸易为国内贸易,一方面可以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占领非洲市场,提高企业利润率。另一方面可以带动非洲相关产业发展,优化非洲产业结构,促进非洲经济增长。但实际上中国的投资并没有流向非洲高新技术部门,而是持续流向非洲资源性部门。这种投资状况不利于中非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非贸易投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中国对非贸易、投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FDI与国际贸易相结合。所有权、内部化、区位是决定企业进行FDI的三个关键因素。当企业具备上述三个因素时可以进行FDI;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时,应进行出口贸易;具有所有权优势时,应进行许可证贸易。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并购所涉及的并购决定因素不同:资源导向型并购的决定因素是区位、产业安全;市场导向型并购的决定因素是区位、企业能力、企业文化;技术导向型并购的决定因素是核心资产、控制、当地条件。其中政治和法律因素是所有类型企业并购的公共决定因素(见表1)。

中国企业对非贸易、投资受非洲区位因素影响较大。所有权和内部化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小。区位因素包括直接区位因素和间接区位因素。直接区位因素指东道国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包括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优惠投资政策等。间接区位因素指由于投资国和东道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包括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等。区位优势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进行FDI和投资地区的选择。

非洲对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区位影响主要表现在非洲动荡的政局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上面。落后的区位因素限制了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一些企业限于区位因素只能进行出口。对非制造业和采掘业投资增多是因为资源导向型并购受区位因素影响最大,区位因素决定了资源导向型并购是否可行。中国企业若要利用非洲资源优势,就必须到非洲本地进行投资。区位优势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到其他地区投资无法利用非洲资源优势,这是由资源型行业的性质决定的。高新技术部门的投资区位不是最重要的投资决定因素。鉴于非洲落后的投资环境,高新技术部门可以通过对非贸易而非FDI,占领非洲市场。区位因素并非高新技术部门投资的决定因素。

获得低价、丰富的原材料,扩大非洲市场份额等区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中国企业对非洲资源型部门投资增加的趋势。中国非资源性企业由于非洲落后的“区位因素”不适合进行对非直接投资,只能进行国际贸易。

发展中非贸易投资的相关对策建议

政府应为中非贸易、对非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为企业投资争取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改变对非援助方式,帮助非洲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扩大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范围,增加受惠商品种类,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联合本行业企业组成投资联盟对外谈判,增强投资竞争力、谈判力度,减少内部竞争。行业协会要帮助政府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政策、制定标准。要规范行业竞争,规划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利益。同时设立投资信息咨询中心,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和研究,对存在对非投资意向的中国企业提供有偿咨询服务。

企业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随着非洲经济不断改善,初级商品已不能满足非洲市场需求。要优化对非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创新,满足非洲消费需求。

企业对非投资要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估计投资风险,同时要把与东道国政府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东道国政策、法规。企业一定要在对目标市场潜在风险、投资成本有充分估计之后再进行投资。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领域,降低对非资源型行业的投资比重,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倾斜,实现对非投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波.21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与中非关系[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4)

2.杨光.希望的大陆友好的伙伴――迈入新世纪的非洲发展和中非关系[J].中国外交,2006(22)

3.陆苗耕.中国开展非洲外交的特色[J].领导科学,2008(1)

4.刘鸿武,王涛.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

5.黄泽全.互补优势 互利共赢――合理利用和开发非洲资源[J].国际经济合作,2003(12)

6.安永玉.非洲发展中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J].西亚非洲,2008(7)

第8篇

中国在非洲,今天的目的不仅限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兄弟情谊,经贸关系也不仅仅限于能源合作。在政府层面之外,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和民间企业,正上演一幕幕版本各异但主旨类似的“非洲淘金记”。

专家预测,未来5到8年中国企业将掀起一个进入非洲市场的。

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寻找机会、拓展市场的新选择,亚洲和欧美等地,现在基本上都能找到中国企业的印迹,而非洲,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点,据美国商业部最新调查显示,在非洲进行项目投资效益高达36%以上,而亚洲为16%,全球平均为14%专家预测,未来5到8年中国企业将掀起一个进入非洲市场的

在刚刚召开的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的一系列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举措,将给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尤其是那些正计划到海外发展的民间企业

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金融举措,将直接对中国8000亿元民间游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措施,有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这些都对民营企业走进非洲有直接推动作用。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家已经看到了未来投资非洲的商机有人认为,随着这次中非合作论坛达成的各项经贸合作措施的落实,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问资本进入非洲。

非洲商机的诱惑

有着8亿多人口的广阔非洲,与中国之间有着彼此利益诉求外电发表文章说,中国有低价的纺织品和电子产品,200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供应商,位居法国和德国之前。中国对石油、矿产和木材有着巨大的需求,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非洲第二大客户。非洲主要从中国进口纺织品、鞋、电视机、摩托车,如今也急需中国的汽车和飞机非洲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都有较大需求,而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所在。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中国与非洲国家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将会持续很长时期。

由于非洲有丰富的矿产、原油和森林资源,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相关项目等待开发。比如刚果就有380亿立方米油田,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1400万公顷森林可以马上开发。记者发现,今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首届非洲投资论坛上,尼日利亚就带来了1.5亿吨的煤炭开采权。

“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都是赚钱的,在非洲投资如果回报10%我们就认为很低,一般都在30%以上。”阿非可塞商务顾问有限公司阿登姆说,“非洲地下资源丰富是毋庸置疑的,但蕴藏多少种类、富到何种程度的问题,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翔实准确的勘探资料,因而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

除了这些自然环境的条件,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中国企业,非洲各国也是想足了办法。非盟驻华外交大使协会会长在采访时对记者说:“非洲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保护中国企业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很多自由工业区,中国企业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在喀麦隆,就有专门根据中国经济开发区模式发展的自由工业区,中国企业设厂进出口可以不要许可证,也不受配额限制,同时除汽油外的其他产品都免交关税。开发区的企业建立的头十年可以免交直接和间接税。

大企业可以在非洲投资能源、矿产,而中小企业在非洲也能找到合适的项目。比如卢旺达希望需求茶商合伙人,肯尼亚的热带水果希望销往中国,又很需要日用消费品,埃塞俄比亚的桑蚕纺织等待开发等等,这些中小型的项目也都很有吸引力。

而且在非洲有的国家专门为外来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政策优惠,比如在南非,据介绍,政府考虑到去南非投资第一、二年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周转金短缺或亏损),于是从2000年开始针对新投资或追加投资的中小型企业在南非可享受到技术和投资补贴:以南非政府核定之投资总资产为基准,投资者可享受为期三年的现金补贴,按季给付;第三年的投资补贴是以(扣除原材料价格外)其劳工成本占产品附加值的30%以上,还可获得一年的补助。核准的企业可享有每年免税的现金补助,按季支付,为期三年;还有外商投资补贴(迁厂补贴)。

非洲投资网总经理王文明告诉记者,非洲有2500亿美元的市场,非洲国家每年要花1700亿美元用于进口,预计到2025年其进口额将达到4800亿美元。但是目前中国在非洲的贸易额只有300亿美元。那么,在这一巨大的数字落差背后蕴藏的是什么呢?是商机!非洲市场对中国商人来说绝对是。

目前,中国对非洲在投资领域上,开始由以贸易为主转变为以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在当地办厂将成为很多投资者熟悉并快速占领非洲市场的首选之路。

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生产型项目,不仅产品在当地市场畅销而赚钱,而且还可以利用非洲国家向欧美国家出口无配额限制的有利条件做转口贸易而获得丰厚利润。

王文明以自己在非洲的切身感受说,非洲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机遇,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纺织、服装、五金、钟表、床上用品、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正是为不少中国商人所忽略的巨大市场。

浙商中小企业在非洲

浙江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材料说,截至2005年底,浙江省已有186家企业赴非洲投资,足迹遍及非洲34个国家。业内人士介绍说,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升温,浙江企业进入非洲的决心会更大、步伐会更快。

纺织品、鞋类商品一直是浙江外贸的“拳头产品”,也成了浙江与非洲经贸“情缘”的见证者。此外,浙江对非洲出口机电产品的“胃口”也不小,前10个月出口机电产品11.6亿美元,增长36%。

刚刚参加完“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的浙商企业代表之一飞跃缝纫机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却显得比较慎重,他告诉记者:“非洲的商机很多,我们也有一些想法,但具体怎么做,目前还在考虑中。”

飞跃开拓非洲市场,最早应该追溯到1990年代初,当时飞跃刚刚创办不久,在国内市场没有多大空间。鉴于当时自己的产品实力有限,邱继宝把目光投向了拉美、非洲等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但即便在这些国家,飞跃缝纫机依然很难得到商家的肯定。两年多的上门推销,再加上客户的口口相传,终于让飞跃牌缝纫机在拉美、非洲市场上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如今的飞跃已将60%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汇达23亿美元。邱继宝认为,

飞跃比别人走得更早了一步,而拉美、非洲市场给他们带来了转机。

不过,尽管第一桶金在非洲赚到,尽管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的政策环境非常好,尽管业内不少人士预测一向善于抓住机会头脑敏捷的邱继宝必定有所动作,但对于接下来究竟要如何在非洲布局,邱继宝还是显得很慎重。

尤其是被很多人问到“是否在非洲投资建厂”的问题时,飞跃方面表示缝制设备企业海外建厂要量力而行。据了解,飞跃集团尽管目前在海外已经有了十七八个分支机构,但几乎都是销售型公司或办事处性质的单位,主要功能是销售产品。

非洲经济相对落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而浙江省加工制造业水平较非洲而言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等生活日用品在非洲市场很受欢迎,同时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加快对非洲的步伐。

多数企业在观望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美丽、神秘的非洲大陆总是与战乱、贫穷相连。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我国的上世纪70、80年代。

这形成在不少国内企业的眼里,非洲贫穷落后,缺乏购买力,所以到非洲经商投资回报小;还有非洲许多国家治安混乱,投资风险似乎也比较大,形成国内的多数投资者还只是在观望。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贺文萍说,过去,因国外一些媒体的误导有人以为非洲的落后是由于黑人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懒惰和无知。然而,通过与非洲人的接触和了解,我觉得情况恰恰相反,非洲人聪颖、智慧,而且勤劳,而且非洲人大多坦率、直白,性情豪爽、奔放,易于沟通。

尽管非洲目前尚未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它也不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这块饱经苦难并孕育着无穷希望的大陆需要我们去探知、去求索。

浙江义乌的一位丁老板描述起非洲广阔的市场时说:“起初非洲给我的感觉也是贫穷、落后、消费能力低,但后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亲自到那边去看了看,和想象中相差很远,很多产品卖得比国内贵,而且销量很好。在非洲市场,产品面对的竞争要比国内小得多。像有些小商品,在国内只要_上市,第二天就会有仿制品出现。但在非洲,这样的情况不会存在,利润更是要高出国内好几倍。”

非洲投资网总经理王文明也向记者历数着一个又一个的商机,他甚至有点着急,国内对非洲的宣传真是太不充分了。

风险不可小觑

与其他海外市场一样,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由于非洲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风险有时是不可预知的,这更需要中国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据介绍,投资非洲也要注意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投资非洲要选择政局稳定的国家。其次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不是很好,通货膨胀率相当高,这造成了其汇率很不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肯尼亚、南非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考虑的重点。

一些国家税率也不是很健全,因此纳税问题也值得重视,小心不要成为偷漏税分子。

另外,找个好的合作伙伴也能有效地提前避免各种贸易壁垒。据王文明介绍,在2004年8月16日,津巴布韦财政和经济发展部突然政府公报,宣布大幅提高针对中国进口纺织品征收的关税。从每公斤100津元上涨到25万津元,这一政策调整对于那些将中国纺织品和鞋类商品进口到津巴布韦零售的中国商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汇率问题也让许多中国商人头疼。与中国不同,非洲国家的汇率变化太过快速,经常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就会有一倍以上的变化。而做国际贸易经常需要大量地兑换货币,不稳定的汇率经常会让中国商人遭受损失。

第9篇

现以复习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五课《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为例,说明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方式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利用制作的专题网站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二阶段:知识的扩展、深化和能力与觉悟的提高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方式是网络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这一教学阶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制作好的专题网站,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拓展思维、深化知识。教学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

导入教学:首先向学生进行专题网站及其功能的介绍,并有重点的对网站上的一些材料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布置任务:为了使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予以充分的发挥,必须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于讨论。

1.聚焦“事件”。

(1)通过所收集的网络资源,证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2)你如何评价日本政府的行为?

2.201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中国恪守“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致力于深化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双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面巩固和深化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1)从网上了解中非合作的背景资料、作用和中非关系历程。

(2)谈谈中国与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

(3)中国代表团在人权理事会第21次会议议题9与非洲人后裔问题工作组对话时的发言的相关内容体现我国处理外交关系什么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自主学习讨论:各组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在网页上找出与“热点讨论题”相关的材料与观点,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整合,组织答案,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辅导。

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借助校园BBS论坛,每小组的发言人呈现本小组的答案。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并适时予以点评,特别是对学生从网上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点拨。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和辩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和深化,认识得以提高。

教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要求。对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小组予以表扬,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入“综合测评和辅导”栏目。

第三阶段:综合测评和辅导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第二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解决在第二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三边对话 多边主义 竞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81-02

一、中欧非三边对话的理论背景――多边主义的发展

冷战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相互依赖日益增强,这致使各个行为体间的利益共同点增多的同时竞争和分歧也日益凸显。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如何使相互依赖的国际行为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地处理彼此间的竞争和分歧,成为国际实践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使得任何单个力量都不能只按照自我的意志来安排国际事务,多边主义成为人类解决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多边主义的概念最早出自基欧汉的论文,认为“多边主义是指三个及以上国家组成集团通过特别安排或制度手段协调各国政策的一种实践。”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国际行为体,还可以是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由此多边主义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不断完善,新多边主义是指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在多边环境中形成的互动结构,就是为了解决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只应用自身力量无法独自应对或通过互动才能够有效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和争端。正如鲁杰所认为“二战后多边主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多边主义已经在全球政治环境中成为世界政治运作的模式之一。”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各个行为体势必要参与直至融入多边主义进程,多边主义不是唯一的现实决择而是必然途径。

多边主义的实践最早出自欧洲大陆,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更被看作多边主义实践的典范,欧盟有着悠久的多边主义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冷战结束后的欧盟将有效多边主义提升到欧盟的战略层次,想运用功能多边主义战略来打造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环境。在中欧关系中,欧盟积极建立中欧伙伴关系。在处理与非洲各国的外交实践中,鼓励非洲联盟的发展并和其进行各领域的交流及合作。欧盟的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同第三世界国家倡导的在国际社会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尊重各方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相通之处,这成为中欧非三边对话的的重要战略基础。

二、中欧非三边对话的进程

(一)中欧非三边对话的动因分析

1.非洲的重要性上升,中欧在非洲展开激烈的竞争。非洲大陆在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史中经历了深重的灾难,二战之前的几个世纪里都处于被殖民的位置,冷战时期又作为进行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地缘战略地区。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非洲陷入地区动荡、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到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这片“被遗忘的大陆”在泛非主义的整合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片世界上仅存的唯一未被开发的土地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力图拯救曾经“失落的非洲”。中国作为新世纪一支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和资源,尤其是在面对中东地区动荡致使资源供应不稳、经济危机下全球经济受挫的情况下,非洲大陆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上升。中非友好的历史关系在新世纪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促进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不仅给非洲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而且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引起欧盟的关切,欧盟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员国的殖民遗产,将非洲视为其战略领导区,对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地缘战略意义。中欧不可避免地在非洲大陆活动的一些领域出现了竞争,具体有:在对非援助方面是“不附加条件”还是以“良治”为标准;在经贸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市场开发的竞争;在发展理念上“中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的吸引力问题。欧洲各界开始讨论非洲国家是否会在发展理念方面更倾向于中国模式,而且未来中国很有可能会影响甚至代替欧盟在非洲事务上的主导性。随之欧盟加紧了对非制度机制的调整。发展同非洲的合作,对中、欧双方都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随着非洲大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未来对非合作关系的走势必定是一个利益纠葛与价值冲突交织、多方博弈的复杂过程,如何处理中欧非三边关系,对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和中欧合作乃至一种打破南北关系界线的多边主义世界秩序能否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11篇

一、中阿博览会带给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潜力

(一)拓展了中阿旅游的新机遇

宁夏是丝绸古道的要塞和中阿文明的交汇地之一,回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世界有着共同的以及悠久的经商历史传统。比如,首届博览会签约项目涉及清真食品、基础设施、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签订国(境)外项目51个,签约金额980.99亿元,其中与阿拉伯国家合作项目31个,签约金额664.91亿元,这些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新突破,给宁夏提供了更宽广的国际平台,以经贸促旅游,为把宁夏发展成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均归功于三届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对宁夏国际和国内地位的全面提升。宁夏地处新亚洲大陆桥,国内段中枢地位,是呼包银榆经济区的核心地段,最核心的是人文优势。宁夏与中东国家阿拉伯地区民族信仰相同、习俗相近,宁夏的回族特色非常适合阿拉伯人。首届中阿博览会促进中阿经贸合作,“两区”建设推动旅游先行,为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拉开了国际国内同步发展的大序幕。

最后,随着中阿博览会的召开,宁夏加速中阿博览会服务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宁夏国际会议中心等投入紧张建设中;加密国内国际航线航班,实现银川至香港、台湾、麦地那、迪拜、首尔、曼谷直飞。8月13日,正式签署宁夏回族自治区博览局和阿联酋航空公司(简称EK)合作备忘录,更是增添宁夏一站式到达国际大城市的民航合作新航道,为宁夏旅游“进的来,出的去,出得快,走得广”提供交通保障。

(二)强化了中阿旅游的新版块

宁夏的国土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647.19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5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的回族在全国所占人口比例最高,其伊斯兰文化主题最鲜明、回族宗教氛围最浓厚、伊斯兰宗教环境最和谐,是天然的中国穆斯林聚集中心。伊斯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在长期包容兼续地发展变迁中形成了一整套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之后,宁夏旅游局分别与埃及旅游部、摩洛哥旅游部签署了旅游业战略合作协议,宁夏国旅还与埃及WALEED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辟中国(宁夏)阿拉伯旅游市场协议。

回族文化是宁夏面向国际,特别是面向阿拉伯地区及穆斯林地区最具特色的资源。宁夏不但有厚重的回族文化,还具备旅游资源多样化的优势,加上“两区”建设获批,更为宁夏向西开放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宁夏依托回族文化打造特色鲜明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明智之选。特别是首届中阿博览会期间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的成功举办,在“中阿经贸”推动“中阿旅游”合作方面又上了迈上新台阶。目前,全球有16亿穆斯林,尚缺一个广大穆斯林游客最满意的客源地。强化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这块中阿旅游的新版块,有助于凸出回族文化,彰显回族特色。

(三) 优化了中阿旅游的新资源

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有类46种。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迷人的六盘胜景,美丽的塞上江南构成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六大特色。宁夏的“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均展示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且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形象日益鲜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诸上宏观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大背景为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做了铺垫。民俗旅游是指在有传统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古迹、国家公园等)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于旅游者衣、食、住、行的旅游体系。

宁夏的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正是中阿旅游合作的“新”资源。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经过700年的孕育,它具有多样性与神秘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属于一种高层次旅游形式,其主要观赏内容是民俗事象。宁夏回族自治区,早在元代就有“回回遍天下”一说。回族拥有丰富历史渊源和独特文化内涵,其服饰、饮食、婚俗、节庆、建筑、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独一无二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能吸引异国他乡和异地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以中阿博览会为发展契机,优化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宁夏旅游新的增长点。

(四)增加了中阿旅游市场的新客源

2007年至2012年六年内,宁夏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及总收入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具体数据见图1。2010至2012年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的连续召开,扩大了宁夏的国内知名度,使得宁夏的国内客源逐年递增,且增幅较大。2012年宁夏的国内客源分布:来自宁夏本地的游客占总人数的52.2%;来自西北地区(除宁夏)的游客占21.4%;来自东北地区的游客占1.2%;来自华东地区的游客占3.5%;来自华中地区的游客占2.0%;来自华南地区的游客占0.8%;来自西南地区的游客占1.7%。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均已成为宁夏入境游主要客源地。与此同时,全世界57个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拥有16亿人口、2万亿美元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也是宁夏海外游客潜在的消费群体。随着中阿博览会开幕,宁夏的国际美誉度再次攀升,势必给宁夏带来更多的旅游经济收入。从国内外的客源市场角度分析,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全面拓宽了中阿旅游的新兴客源市场,必将是宁夏扩充国内外游客的新焦点。

二、发展宁夏回族民俗文化国际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民俗旅游视角来看,宁夏目前已开展了一些民俗文化旅游,例如参观银川南关清真寺、游览中华回乡文化园等,但是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从内容上看比较单一,对回族民俗文化的认知只停留表面状态。如参观清真寺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表面状态,没有配备资深专业讲解人员讲述伊斯兰宗教知识,在弘扬伊斯兰建筑风格方面意识淡薄。

其二,回族民俗旅游项目创新意识不够,民俗旅游活动的策划方面还存在空白。如回族节庆活动,甚至处在开发蒙昧阶段,很多汉民混淆回民的三大节日,对于节日的来源及习俗讲究十分含糊。

其三,从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看,层次肤浅,回族文化韵味亟待加强。如回族的八宝盖碗茶,是知名度较高的民族特产,但市面上的八宝茶,包装不够精美,无法表现回族文化品位和民族饮茶的养生之道。

其四,从国际化旅游视角来看:宁夏的交通问题仍然存在不足,“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构建。譬如,银川至今没有开通高铁,银川至日本、新加坡的国际航线尚未开通。随着宁夏“两区”建设的铺开,如何实现宁夏向东、向西、向北、向南的全面开放,是宁夏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其五,在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双重目标下,以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为突破口,还未形成与国际旅游目的地接轨的总体规划。以中阿博览会为国际旅游发展契机,挖掘宁夏丰富的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并传承回族民俗文化,在树精品、上档次方面下功夫,深度开发符合国际化旅游要求的回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三、提升宁夏民俗文化国际旅游发展的途径

(一)提升中华回乡文化园的知名度

中华回乡文化园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以展示、弘扬回族、伊斯兰先进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综合景区。目前,其一期项目的主体大门、中国回族博物馆、金色礼仪大殿、阿依莎宫、中华回族第一街等全部落成。2008年开园以来,景区营业收入、门票收入及接待游客人次呈增长趋势(见图2),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工程已被列为宁夏“十二五”期间旅游重点建设工程。需借鉴深圳锦绣中华等成功范例,以发掘、抢救、保护、弘扬回族文化为宗旨,以精品景区升华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档次,把中华回乡文化园打造成为全国的王牌景区,同时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使中华回乡文化园享誉国内外。

(二)开发纯正的回族民俗文化村

可借鉴海南三亚黎族村落槟榔谷的营销模式,将回族文化融汇到回族村落中,满足游客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参与需求。中华回乡文化园可以从大尺度角度宏观展示回族民俗文化的磅礴气势,回族民俗文化村落可以从小尺度角度微观填补回族民俗文化的原生态和本土化。据此开发主题鲜明的回族家访线路,让游客“到民间去旅游”,到农村回族家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体验原汁原味的回族特色农家生活。在回族家访选址方面,要选择回族民俗质朴淳厚、交通生活比较便捷、回族人口比例较高的“纯”回族村落,比如永宁县纳家户、灵武市中北村、吴忠市穆民新村、泾源县冶家村等。在设计回族家访的体验活动时,要懂得“留白”,既要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又要给旅游者留有参与的空间,比如让游客学做馓子、学习剪纸、木球比赛、观看“掼牛”、娱乐“踏脚”、学唱“花儿”、欣赏回族武术、使用汤瓶“小净”、使用吊罐“大净”等活动,充分满足游客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意愿。

(三)举办清真美食文化节

饮食是人类共有的行为之一,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并以制作独特面食而著称。回族面食中尤以油香、花花、馓子、锅盔等油炸食品、烙蒸食品及手擀面为最。宁夏回族的牛羊肉风味小吃如碗蒸羊羔肉、烤羊背、羊羔头、香辣羊蹄、炖羊脖、烩牛肉等久负盛名。2010年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上,签署了《清真食品产业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和《清真(Halal)食品合作谅解备忘录》,意味着宁夏清真食品第一次拿到了“国际通行证”。另外,中国烹饪协会为银川市颁发了“中国清真美食文化之都”牌匾,这些都为宁夏清真食品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保障。回族饮食文化承载着宁夏回族文化,自治区旅游局应提高“中国宁夏清真美食文化节”的规格, 为宁夏的百种回族菜肴和特色回族面点搭建宣传平台,通过“舌尖上的宁夏”推动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全方位发展。

(四)推出赏清真寺建筑风格之旅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古老历史的见证。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穆斯林经济和文化的集中荟萃圣地,折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回族文化。宁夏境内坐落着各类大小清真寺4200余座,其中最富盛名、最有代表性的是银川南关清真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和同心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寺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是传统的中国殿宇式建筑风格、同心清真大寺则是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阿拉伯地区的清真寺与宁夏的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值得中外游客观赏品鉴。可以将三种风格迥异的清真寺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满足特殊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五)开发传统民俗岁时节庆游

婚礼是人生仪礼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宁夏回族婚俗旅游的开发尚处在探讨阶段,亦可借鉴彝族、侗族等婚俗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整理压缩回族婚俗资料,包装设计参与性较强的回族婚俗游,比如让游客观摩甚至全程角色扮演参与回族婚礼,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及早填补市场空白。“开斋节”、“古尔邦节”与“圣纪节”并称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宁夏需开发回族三大节日游,在节日之际举办丰富的节庆活动,比如播放专业编排的情景剧或3D记录片,帮助游客了解三大节日的由来,加深游客对回族节庆民俗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宁夏是花儿的发祥地之一,主要在六盘山区传唱,于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打造“六盘山花儿”品牌,除了举办年度“六盘山花儿大赛”,还应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让游客 “听花儿、唱花儿”,感悟“花儿”文化,体会回族民间艺术的精髓。回族歌舞剧《月上贺兰》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宁夏文艺工作者还需不断推陈出新地编排更优秀的回族原创歌舞剧,打造类似“云南映象”品牌的“印象回乡”系列精品歌舞剧,与时俱进地增强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神韵。

(六)创新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纪念精品

其一,开发设计回族绣花旅游纪念品。回族绣花是宁夏回族妇女擅长的一种群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于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可开发手帕、桌布、杯垫、靠枕、窗帘、挂件、针扎子等日常家居用品和车饰用品等,使之成为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亮点。其二,创回族精品服饰品牌。宁夏回族服饰作为一种生活模式和文化载体,沉积了历史底蕴和社会习俗,包涵了伊斯兰服饰文化与汉族主流服饰文化,树立了简朴素雅的民族审美形象,极富开发潜力。在已开发的日常生活服、演艺服、职业装、学生装、儿童装、婚礼服、礼服等七大系列基础之上,进一步将伊斯兰元素融入到回族服饰旅游商品中,注重美学要素地运用,创回族精品服饰品牌,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其三,挖掘宁夏回族剪纸艺术。随着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回族剪纸开始从家庭走向市场,除了塑封剪纸、摆台挂件等旅游商品外,还可将回族民俗剪纸运用到宾馆酒店、中阿博览会场等场所的装饰中,借助载体传递回族剪纸艺术。最后,汤瓶、口弦、牛头埙等也是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丰富资源。

参考文献:

[1] 贺吉德.宁夏文化与旅游.宁夏2010年导游证年审培训讲义,2010.

[2] 梁向明等.宁夏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96~98.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0~79.

[4] 齐岳,何建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418~423.

[5] 陶玉芳.对开发宁夏回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些思考[J].回族研究,2002,(1):106~108.

第12篇

2012年5月30日—2012年5月31日由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冠名的2012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在山东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知名企业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围绕“创新、突破、发展”这一主题,从行业政策、经济形势、纺织技术研究进展、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论坛共吸引了600多名来自全国纺织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参会,为期两天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突破瓶颈 创新制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在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纺织工业的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对高端产品的控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产品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阻力重重,凸显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产业资源,成为纺织产业兴盛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不小成就,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正值行业从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及时掌握行业政策方向,了解产品开发趋势,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交流和学习先进生产经验,这对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纺织产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前进的同时必然也遇到挑战,如何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大问题。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傅恩福在会上发言时说道:“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技术上寻求突破,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纤维,纱线,面料等产业链最上游开始,往深挖掘产品潜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傅主任表示目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是市场的竞争,实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综合性竞争。他引用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2012年纺织创新年会上就创新提出的四个观点:创新首先要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创新要整体设计,要系统的运作;创新需要科学务实;创新需要坚持。对于这四点傅主任认为要做好活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改变观念,坚持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路线,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在会长做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纺纱产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环锭纺纱在集聚纺、赛络纺、赛络丝、缆形纺等基础上继续发展嵌入式复合纺纱、柔顺纺纱的同时,又出现了平行纺纱、喷气纺、喷气涡流纺、转杯纺、涡流纺、摩擦纺等许多纺纱新技术。精梳毛纺占领了国际高端,独创出毛半精纺技术,麻纺在湿法纺纱继续发展的同时,干法纺纱已占一席之地,绢纺也有了新发展。”但是,姚穆院士分析指出:我国纱线产业仍然面临着原料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然纤维原料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纺织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在在设备、工艺、设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必须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节能、降耗的新型设备,同时还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产品设计,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开发出的各种新型纤维,设计生产出高性能、新功能的纺织品,从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新设备助力产业提升

随着纺织染整设计等环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后道环节为纺织工业创造惊喜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纤维和纱线已经成为影响纺织工业发展的诸多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目前纺织终端市场对纺织品多元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纺纱工艺领域的创新还是纱线结构的创新都需要企业加强投产,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会议期间,国内外各大纺机、专件设备制造企业也带来了最新的产品信息,参会代表全方面掌握行业发展的各种咨讯,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延长产品发展思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此次论坛的冠名单位,带来了裕华YF1型紧密纺和RoCos紧密纺设备。董事长张彦涛介绍:“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研发为一体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纺机摇架、上销、钢领、磁力紧密纺、碾米机筛片、外贸出口机械加工等几大系列产品150余个品种。公司于2008年推出了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国内已有50余万纱锭应用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如宁波百隆、临清三和、肥城龙祥等企业。同年公司与瑞士罗托卡夫特公司合作,推广应用RoCos机械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在国内已有20余家客户,35万纱锭在运行,如海安华强、德棉集团、山东大海、射阳双山等企业。”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李朋业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介绍: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集中了三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四罗拉的结构形式,使用寿命长,且该结构对阻捻胶辊的直径无特殊要求,易于管理和使用。除此之外,裕华YF1型紧密纺采用了上吸风结构,没有视线遮挡,遵循流体力学的风道设计,风道阻力小,车头车尾负压差异小;同时风机采用了变频控制,既方便于工艺调整,又有利于节能降耗。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保持了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的技术领先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