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17: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活动问题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14021)
摘要:初中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操作,获取新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劳动与技术项目驱动式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字:劳动与技术 项目式学习 实践探索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 以项目为驱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出作品,经过探究操作,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亲身参与、体验和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方式多种多样。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复杂的新问题解决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重组教材
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有《木工》《园艺》《营养与烹饪》《蔬菜栽培》《农作物栽培》《食用菌栽培》《养殖》《金工》《布艺》《工艺制作》《电子电工》和《现代办公技术》等。这套教材充分吸取了德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以项目式学习来重组这些教材和课程,就能产生一个全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或选取课程,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体现了项目引导的课程理念,使学生更系统更全面的发展。
(二)打破各学科界线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制作出作品的活动,强调探索式学习,这正是当前学生最需要的。
项目活动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学生选定项目以后,他们就是课程设计者和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内外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单纯地依靠某一门学科知识是无法完成活动任务的。这种项目式活动,是最高层次的项目课程,它更具挑战性。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项目学习的共同体中, 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任务建立起合作关系, 为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创设了重要条件。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 最优化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正是在项目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交往中获得发展并得到提高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相互理解支持、合作互助,平等、宽容地与他人交往,形成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方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把课程重新安排,将项目式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堂设计、课内外活动及课后反思评价等环节中,建立了三年一贯制学习方案。
初一年级学习简单的工艺制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选题、收集资料、写总结等,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能力;初二年级则以较为复杂的木工、陶艺为开发项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造能力; 初三年级以电子电工为基础,让学生创新设计,围绕项目主题,开发有价值的电子产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项目设计及制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高中通用技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各年级部分参考项目内容如表1 所示。
三、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步骤
(一)项目的选题要有可操作性
选择项目时可根据教材做好项目的选题、设计及准备工作。选定的项目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能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等, 学生可自主选择可行的项目,然后分组设计。例如,教学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木工》时,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项目,如制作便笺夹,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学习木工的相关知识,避免了按照教材单纯练习锉削的枯燥。练习了小项目,才可以让学生制作稍显复杂的木工项目,如实用性较强的电脑桌, 学生可以设计成不同形状、功能齐全的小桌子。通过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学生能掌握木工的基本技能,包括用途、方法、要领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项目的启动要能提出驱动问题
项目启动形式可以多样,如陶艺课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视频等,激起学习兴趣;也可以用一个驱动问题来激发学生参与,把项目主题和学习目标整合成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好的驱动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项目的好奇心, 使项目更具挑战性。一般课堂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在项目学习中,驱动问题一般是师生共同提出,并在完成多项任务,综合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三)创设理想的项目学习氛围
项目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创设和完善理想的学习氛围,是增强学生创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策略。比如,在陶艺创作时,可以将陶艺教室划分成几个不同区域,给不同小组提供专用空间,增强学生的项目主人翁意识。此外,可以建立校内外多种联系,带学生向校外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学习,这就超越了本班本组成员的合作关系,体现了项目学习的作用。
(四)项目的评估不能单一
课程评价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估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项目小组,还可以邀请合作对象、专家、社会人士、家长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估关注学习,建立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而评价关注教学,建立在衡量教学的基础上。有两种常用的评价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的任何时候都能发生的持续过程, 通常被用作反馈。形成性评价可能影响着怎样设计后续课程和设计些什么,总结性评价通常凝聚课程学习要点,常常在课程结束时使用。
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关注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表现,无论成功与失败、错误与经验,都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因为本身评估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也是他们发展的过程。所以,首先要重过程,轻结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形成性评价,同时重视个性化表现。其次,要科学综合评估结果,即总结性评价。科学的评价能对教育产生良好的正面促进作用, 项目式学习不像传统的课堂以考试试卷进行评价,放弃了“分数唯一”,更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感悟,所以涉及学生态度、团队合作都是评价内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辩论、演讲等都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我们要采用更真实合理、更多样性、更综合的方法来评估。
参考文献:
[1]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老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全国教育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界要向国家培养第一流的人材。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上好优质课。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在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判断。从理念层面要: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学生学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共同努力。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互动强调的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
从本质上说,探究学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直至学生问的问题使老师都即时答不上来,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一节优质课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实质。二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教学思想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的开放,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从操作层面看: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联系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主动问题是指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自主讨论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充分调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评互判,自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这四个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教材有机地、灵活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就是一节好课。
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就是掀起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
1.制定标准,营造氛围
学校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绽放笑容,大方问好”,要求学生每天进校门的时候,见到老师、同学、保安展现笑脸,举手打招呼问好。为此,学校还设计了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学校建立了礼仪示范岗,把早晨的值周生变成礼仪员,把值周生袖标改成了大红绶带,上面写着“史家小学礼仪示范岗”。每周由每个班选出8名同学担任礼仪员,各班轮流上岗。礼仪员就是同学的示范。
2.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见到值周老师能够主动问好,可对保安却视而不见;礼仪岗的同学向学生问好也很少有人回应,甚至有同学觉得很好笑;许多老师脚步匆匆地过去了,对学生的问好没有热情地回应,而来自外地的保安对孩子的问好表现木讷。
解决对策之一,在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氛围。通过全体教师会,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榜样。后勤部门召开物业大会,告诉保安、保洁人员只要到学校工作,就承担着教育的义务,也应是孩子的榜样。
解决对策之二,及时鼓励,树立榜样。负责德育工作的干部、教师,每天站在校门口,主动向同学问好,同时也用孩子的方式回应每个学生的问好;及时表扬能够主动向保安叔叔和礼仪岗问好的同学,把他们请过来与礼仪岗的同学合影留念,每周在学校电视台播放。
3.评价机制,不断强化
每天早晨,礼仪岗的学生要默记大约有多少同学回应了自己的问好,值周老师默记有多少学生能够主动向保安叔叔问好。我们要从每天问好数字的上升中看到学生的进步。每周“行为习惯”专题广播值周班长总结时,学生听到每天问好的数字不断提升,教室里都传出了惊叹声、欢呼声,他们为自己的进步喝彩。班级每个月都要评选“礼仪之星”,一学期中四个月都当选的同学,期末将被评为校级“礼仪之星”。每学期结业式上,“礼仪之星”要在全校进行展示,为大家树立榜样。
4.以活动促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培养要不断地强化,这强化不是用制度要求,而是用活动呈现。例如,教师节的时候,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号召,全体学生不给老师送礼,而是送老师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句“辛苦了”。学校把活动通知告知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并且给每位教师发了一张笑脸贴画,要求老师要以笑脸、拥抱回应孩子们的问好,并将“笑脸”贴在孩子的衣服上以示鼓励。
关键词 PBL 听说课程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25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PBL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which transforms the single authoritative mode of teaching into multiple ones, has changed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eacher. Teachers would learn and cooperate together with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of self-learning, inquiry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by teachers’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which aim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Keywords PBL;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he role of teachers
0 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关注并不断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PBL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2]PBL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运用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极大契合了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PBL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师从单一的权威角色转变成了多元角色。
1 PBL 教学模式特点
PBL将语言作为获取信息的中介工具,同时把信息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源,其基本原则是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使学习者在此环境中能够面对真实的任务,锻炼他们收集、比较、加工和分析信息的认知能力。[3]通过PBL教学,学习者把所学知识融于实践,内化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习者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学习者是项目学习的主体。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
第二,驱动问题是激发和组织项目学习的原动力。驱动问题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实践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第三,共同合作是项目学习的核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者通过设计学习方案、实施计划、互补技能、共同协商,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发展自身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信息资源是项目学习的重要保障。项目学习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不能满足探究问题的需求时,需要借助教师、专家、图书馆、互联网等外部资源来延续进一步的研究。
2 PBL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的特点
PBL是学习者以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为核心,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把PBL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有如下特点:
(1)学习过程自主性。PBL教学中,学习者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大纲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作为项目,探讨驱动问题,计划实施步骤,分配任务,做好档案管理,形成项目成果后并进行展示,定期自我评价。这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是激发和培养学习者“内在兴趣”的有效途径。
(2)学习任务真实性。PBL教学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习者把英语作为真正的交际工具来获取信息、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同伴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商,与老师对话,注意力集中放在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停留在语言形式上;学习者为交际和解决问题而使用英语,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听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合作性。PBL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需要学习者合作W习。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激发学习者潜在的能力,取长补短共同完成项目学习。PBL为学习者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者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寻求合作与支持、改善组织管理方式等。
3 PBL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PBL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教师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化成多元角色的管理者,并在整个项目实施中不断转换角色。
3.1 信息提供者
在项目实施前期阶段教师是一名信息提供者。教师辅助学习者选择项目的主题,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习者形成主题的驱动问题并指导他们规划项目目标,随时为学习小组提出建议。在PBL教学中,教师提供驱动问题的背景知识和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听说音频视频材料,逐步引导学习者利用这些资源,结合自身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实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3.2 指导者、促进者和学习合作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自然从单一的信息提供者转化成多重角色,包括咨询者、促进者和学习合作者。
(1)指导者。在PBL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指导学习者搜集和分析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评价。指导学习者查找英语听说材料和听说学习策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类,设置使用顺序,教师需要指导学习者评价搜集的材料难易度以及使用价值。其二,指导学习组确定本组的项目学习目标。在PBL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尽快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改变依赖教师布置好一切任务的习惯,逐步学会自主地确定小组目标和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跟踪学习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并及时提供帮助。其三,指导学习者如何解决问题。学习者在PBL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策略方面的辅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者。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宰;PBL 模式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应逐渐适应并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去。[4]为了发挥PBL教学的优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促进学习者接受并适应PBL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BL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弱的学习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甚至进行个别辅导。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应及时肯定学习小组的正确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改善师生的关系。
(3)学习合作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学习合作者。PBL教学要求W习者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与学习者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他们的学习难点是什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传道授业,而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录教师认为的重点和难点。但事实表明,因学习者理解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并不一定得到所有学习者的认同。在PBL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和合作伙伴。学习者对什么感兴趣,认为什么重要、什么是难点,这些都应该是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参与探讨的结果,一起去解决。就某一学科来说,教师只不过是比学生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学习合作者。[5]
3.3 评价者
项目结束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项目作品做出评价,分两个阶段:(1)听取汇报。以学习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为中心,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分享成果,为学习者提供项目优缺点平衡图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2)评价。教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听说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多角度对学习者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等功,能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学习在指导方法、组织结构、进度监控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项目学习;学习者在自评和互评中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PBL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各学科相关知识,而且对PBL的内涵和实际操作步骤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理解PBL教学目的,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驱动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控制讨论的技巧。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专业态度,做到尊重学习者的不同观点,了解当时的新闻实事,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策略和技巧方面,教师应激励学习者思考,鼓励学习者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满足他们在PBL实施过程中合理的要求,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灵活地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外一个角色。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2015JGB466)
参考文献
[1][3] 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0(6):32-34.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Z].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
完善制度管理
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不走样。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绝不能认为可有可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校长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检查和考核,以提高校长认识。
其次,校长要让分管校长和主任及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才能保持一致。只要校长高度重视,分管校长和相关主任认真组织,全体教师一定会积极参与。
最后,校本教研能否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整套制度来保障。没有严格的配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只能停留在计划上。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要求、检查、奖惩)等,当然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并落到实处。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调查和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要分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校本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的建议,及时采纳,没采纳的做好解释说明。努力使校本教研活动更人性化、合理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拓宽活动载体
校本教研要做到形式多样,任何单一枯燥的形式都会让人疲劳厌倦,也就影响活动效果和质量。
课例研讨 教研(备课)组在开公开课前,要组织组员讨论,确定课例,然后每位组员进行教案设计,进行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教案,由一位教师试上。然后组员评课,对教案进行二次设计,由其他教师再上,然后再评课研讨,总结改进。这样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他人再上,反复磨课,课堂教学会得到最优化。当然也可以多人上同一课例,使用集体设计的教案,这样可凸现教师个性化因素,通过对比总结提升。
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以课题为抓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校本教研推向更高层次。当然教师的选题要有价值,针对性强,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忌大而泛。应选如何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如何排座位,早自习实效性等问题。
交流研讨 定期举办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推广交流教改和课题研究成果及好做法,例如合作学习研讨,学生管理经验交流等。
教学展示 定期组织优课评选、说课比赛、教案作业展、评课观摩等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其中,评课观摩非常必要,不少教师不会评课,评不好课。
教学反思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标及有关教学反思的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积累储备,为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要设计教学反思文本,定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不仅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要记失误之处,以改进教学。
推进中坚持“两化”
校本教研要做到活动问题化,问题校本化。校本教研是因问题而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活动应带着问题进行,不能“无病”。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同时,问题要有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问题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有分组无合作)、常态课的低效问题、学生作业管理、转化学困 生、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等。
组建教研共同体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离开了教研员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易影响教师的教研自信和期待,导致形式化。学校要尽可能通过邀请专家、教研员、共同体学校名师等途径来提高活动增长点,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引领和推动。专业引领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同课异构等,教研员、名师等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阳光课堂
新课程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有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而阳光课堂以快乐、自主、质疑、生成、点拨、精练为课堂的核心元素,倡导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要求师生、生生高效互动,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显示灵动.阳光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激趣导入―指导预习―问题教学―合作探究―精练巩固―总结拓展”.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阳光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理念
我们从字面释义来看导学案:导:指导、引导; 学:学生、学习; 案:方案、设计。既然导学案解决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地位问题,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就应确立“以学定教,同案协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的有效学习,则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和导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
二、“阳光课堂”导学案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小学数学导学案式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能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进行有 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两个重要的密 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通过“导”来指导“学”, 通过“学”来检验“导”,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数学问题情境)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联想,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来进行观察、思考,并 自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三、“阳光课堂”导学案教学法的运用
1.重视新课的导入。在导学案教学法中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在进行导入时通常都是采用的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这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态等进行情境创 设,一般分为:故事导入、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 入、活动导入、童话导入、综合导入等多种方式。
2.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导学案教学法重视老师的指导 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 的《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作为探究 的主要形式,同时对于操作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意 见来作为引导,这样学生在进行亲自动手探究时就不会显 得过于盲目。在学生动手完成之后,接着让学生进行回顾 讨论来理解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开始联系了实 际,在中间部分让学生充分动手进行了归纳,最后让他们 进行讨论,这样能够使得整堂课的气氛都较为活跃。
3.展示反馈,点拨要点。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 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揪出这些问题再“精讲”。“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 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 是解决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好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以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4.自我检测,巩固新知。自我检测是导学案式教学法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 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教师可以出一些自测题目来引 导他们进行自测。例如在学习完小学三年级《除数是两位数 的除法》后可以为学生们设置这样几道自测题:例1.飞机每 小时行驶1425千米,小轿车用了3小时行驶了285千米,问小 轿车每小时形式多少千米?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例2.体育用品店里小篮球每个9元,小足球每个16元,乒乓 球拍每副25元。现在张老师带了418元去体育用品店买体育 用品,问:(1)如果全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能剩 多少元?(2)最多能够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 球,能买多少个?通过这类题目的设置不仅仅让学生巩固了 这堂课的知识,还能够有效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开 动脑筋,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阳光课堂”导学案教学在设计问题时注意的问题
1.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 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 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在学案的引导下, 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 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 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活动问题设计重在“细节”。导学案还要重视向细节要质量。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我首先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并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导学案。
关键词:给力;思想品德;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5-02
目前,广大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尤其在课堂活动的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亟待给力。如何有效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活动,使其真正“动”起来,笔者针对自己多年的实践,进行了探究和思考,认为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给力。
一、教师要在学生敢问、想说方面给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想说,这是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真正动起来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座位,组建课堂活动学习小组。在教学班级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尽可能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性格及学习成绩等不同类别,编好学习活动小组,要力求使各小组都有不同类别的学生,而各学习小组间的学生综合素质又基本均衡,达到优化组合的最佳状态,这样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更有利于学生在本组中发挥以优带差、优势互补的作用。因此,要根据便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慎重安排学生的座位,切忌把“优生”集中在某几个组,“学困生”又集中在另几个组。否则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学困生”组的学生将失去探究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信与热情,容易把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视为“优生”组的专利,而产生依赖性和自卑感,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真正做到敢问、想说的氛围。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使学生特别亲近自己的老师,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建立起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象爱护子女那样爱护学生,象尊重领导那样尊重学生,象理解恋人那样理解学生,象宽容父母那样宽容学生。教师要从根本上勇于革除歧视、嘲笑、挖苦、讥讽学生等不良意识,尽可能多给学生微笑、鼓励、欣赏、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爱、可信、可敬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想说时就大胆说、想问时就主动问。
3.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是学生敢问、想说的前提,而兴趣是促使学生发问、交流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活动时,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充分培养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二、教师要在学生善问、能说方面给力
教学中学生善问、能说,这是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真正动起来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习是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有机构成的。预习是学生善问的前提。凡是学生经过认真预习的课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也将更加活跃,并显得尤其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依据课前预习时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依据课前预习时所掌握的重难点及预习时产生的知识疑惑,在课堂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达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善问、能说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从布置学生预习提纲、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做起,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能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自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客观、实际。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切忌追求假、大、空。要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善问、能说。例如:在授七年级《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时,笔者设计的课堂活动:活动一,想一想,我心目中的重要他人。要求学生介绍曾经呵护与关爱过自己的人。活动二,辨一辨,这些行为好不好。让学生针对教师课前设计的多种校园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表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展示)进行判断。活动三,看一看,你有类似经历能怪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例举的四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受到非礼待遇的图片,引发讨论交流:1.如果你有类似经历你能怪谁?2.你是如何尊重周围的人?你的言行曾给他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活动四,忆一忆,你有尊重他人的经历吗。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经历过的至今难忘的尊重、关爱他人的体验。活动五,演一演,我对同桌说句尊重的话。引导学生对身边同学互相说一句尊重的话。笔者设计的这些活动都比较客观、实际,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开展这些课堂活动时,学生自然就说得活跃、悟得真实、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Abstract: PBL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learning based on problem of teaching methods. PBL aims to make learners construct generous and agile knowledge bas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Through the C language course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PBL教学法;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program design;cour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98-02
0 引言
C语言是一种国内外广泛使用计算机语言,具有表达能力强,目标代码效率高,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等诸多优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但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已成为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定困难,其原因在于,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逻辑性强,而且程序编写灵活多样。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我们引入PBL教学法,对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 PBL 教学法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也可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也称作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一同寻找问题解决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学习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驱动问题即相应的程序项目,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应用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同时提高了编程能力,最终编写出完整程序,程序就是学生的产品,也是课堂学习的成果。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
2 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教学目标的明确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C语言课程以掌握程序设计思想,程序编写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教学目标的。
在课程开始,我们即应当向学生阐明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结果的预期。具体到每一节课时,我们亦应当首先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点及难点。这样,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收集学习资料与信息,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
2.2 学情分析 综合职业院校学生与一般初学者的特点。首先,重视不够。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软件层出不穷,一般的应用都有相应的软件,不必自己编写程序,所以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认识不足,要求不高。其次,学习信心不足。学生一般都对计算机程序由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对编写程序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不能认识到自己能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可以进行程序设计。最后,思想活跃,但缺乏学习的韧性。职业院校学生对理论教学往往缺乏兴趣,但思想活跃,喜欢动手实践,而当遇到困难无从解决时,又不能坚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常常产生挫败感,中途放弃,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3 教学情境的设置 教师从问题出发展开学习情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唤起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问题的分析及逐步解决的过程中引入相应课程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中,三中基本控制结构,即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是编程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的编程基础。顺序结构与分支结构在语法、结构构成上相对简单,较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中,学生常由于问题及结构趋于复杂和灵活而引起学习的困难,如果循环结构的学习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后续数组、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本章内容的教授过程中,适合使用PBL教学法,经过尝试,效果较好。
2.3.1 设置问题 以Fibonacci数列问题为例,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经典而有趣的数学问题:由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3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小兔子长到第3个月又生一对小兔子,假设所有兔子都不死,那么每个月的兔子总数多少?求出1到20个月的兔子总数。
2.3.2 分析问题 这样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认真的思考,教师适时的提示学生从题目内容出发,总结出兔子数目变化的规律。为使学生整理出清晰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一个兔子繁殖规律的表格如图。根据题目信息,以前8个月为例,找不同的学生填写各个月份的小兔子、中兔子、老兔子和兔子总数的数值,正确的填写结果如表1。
显然,每个月的兔子总数1,1,2,3,5,8,13,21就是Fibonacci数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列的变化,思考其中的规律,经过讨论,总结出兔子繁殖规律即数列的规律为,第1项和第2项的值为1,从第3项开始,各项的值为前两项之和,公式如下:
F1=1;F2=1;Fn=Fn-1+Fn-2。
问题分析至此,学生的思路逐渐明朗。此时,教师适时的对循环结构的形式、特点、流程及处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结合该问题,讲解循环结构的应用方法。就此进入教学的下一个阶段——解决问题。
2.3.3 解决问题 问题分析清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首先画出该程序的流程图。教师经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能够独立画出正确的程序流程图,其他学生所画流程图虽然仍有欠缺,但基本思路已经清晰。学生画完后,由教师执笔与学生共同在屏幕上完成正确的程序流程图如图1。
根据流程图,要求学生在纸上完成程序的编写,控制语句的选择任意,可以使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或for语句。教师巡视辅导,部分学生能独立编写出正确的程序,另一部分学生程序编写不完整,语法规则使用不当,稍加指点即可改正。而后,老师屏幕上将程序完整呈现,并在实际运行环境中运行该程序,打印出程序结果,验证结果之间存在Fibonacci数列的规律,学生看到运行结果后,对Fibonacci数列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队循环结构的语法形式和功能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2.3.4 问题的延续 为加强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熟练掌握此类问题程序编写的方法,教师将在课后布置相应的程序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自由落体问题、猴子吃桃问题和迭代公式问题等。
这些问题大都来自生活实际,趣味性强,又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紧密,学生不再觉得完成作业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2.3.5 上机操作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操作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机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完成课上举例程序和作业程序的调试运行,二是完成上机课上,教师根据已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提出的程序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为提高上机学习效率,教师会要求学生每次上机前,做好充分准备,如将第一部分程序题目编写完成,并纸质形式呈现备用。上机过程中,虽然学生要独立完成程序题目,但允许学生进行局部讨论,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上机操作对学生可谓是一个历练过程,往往看似简单明白的问题,自己动手编写的程序,上机调试运行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上机操作实际是一个不断改正语法错误和改进编程方法的过程,对学生的耐力、毅力和独立编程能力都是一个有效的锻炼。
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对于出现困难而无从解决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使学生对困难产生惧怕情绪而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程序题目;而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达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合作的目的。
3 总结
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选教学内容,设置适当问题,分析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完成程序编写,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和教师均受益良多,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行政管理人员季度绩效工作自我总结范文1:
行政部在本季度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点也很多,改善的空间很很大,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计划改善。
一、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 工作纪律:自开业来,我们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在上个季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本季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工作繁忙大多数员工都能认真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但仍然有个别员工工作时间中外出处理个人事情,直接跟主管领导请示,但不填写请假条报行政部存档。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管理不到位。应该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的职能,不但抓好业务更要做好员工的综合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工作时间安排松散、不紧凑。个部门的工作安排应该张弛有度,充分利用好工作时间。
2. 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多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各部门积极
配合行政部完成,总体上看貌似不错但总感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分析认为,一是有部分员工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二是培训资料欠缺,内容不够生动,反复讲及各内容就难免产生厌烦心理。
3. 招聘工作: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员工力量很难满足工作的
需要。所以,网上招聘形式进行了招录工作,计划国庆节过后对应聘人员进一步了解和筛选。
二、 行政工作
1. 由于公司的整体规划,x月末将营业楼二楼租赁给了质监所,行政部跟站
长室迁移到了营业大厅,对各部门工作起到了更好的监督作用
2. 对外和相关职能机关如工商、税务、环保局、质监局、银行等做好沟通
接待工作,以使公司对外工作更为通畅。
3. 对内做好办公用品及其他用品的采购,以节约降低成本为第一原则。
4. 日常工作及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物基本做到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在协
助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上也坚持做到了积极热情不越位。
5. 公司相关证件的办理、变更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的
企业法人变更,房产证的办理及分割。
三、 财务管理
1. 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2. 每月对应付账款的统计与及时上报。
3. 每日营业款及时存入公司账户。
四、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 由于行政部工作上上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够完成得最好,
但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2. 对管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工作无法独立开展。
3. 工作创造性够,未能发挥自身特长将工作做到最好。
4. 对工作考虑不够全面,部分工作完成不够好,无法切实为领导排忧解难。
5. 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务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
的重制度件事,轻制度落实现象。
五、 下季度工作计划
下季度行政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 加强公司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这方面工作有点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
反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抓好员工的
考勤管理;二是做好外出登记;三是严格要求员工上班工作纪律。
2. 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培训工作一直以来做的就不是很扎实,
除了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还有一些欠缺,需要逐步改进,所以再今后的培训安排上切合实际,多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培训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 继续配合个各部门工作,协助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 努力学习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
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水平。
5. 完成公司各部门制度落实情况与实时监督,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6. 脚踏实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立足本职完成各项文书工作,热情细心
地完成接待工作。
7. 完成x月份的人员招聘,社保申报等各项行政工作。
8. 完成x月份技术部设备的年标定。包含资料整理,专家组到站评审间的接待工作。
9. 继续积极完成领导及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10. 到各相关部门办理代办公司的注册、成立的相关手续。
行政管理人员季度绩效工作自我总结范文2: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核心工作内容,也是公司的2017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了更好的使绩效管理系统在公司范围内逐步扩大实施,x-x月份人力资源部在三个职能部门(财务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进行绩效考核试运行工作,下面就将本次试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职能部考核试行结果
本次在职能部强力推行的绩效考核系统包括:部门KPI指标考核、岗位工作目标考核、员工工作能力评估、员工工作态度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最后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客观地讲该系统在职能部运行是有效的、可行的,初步达到了绩效量化管理的目标,下面就将四个方面内容的收集情况说明如下:
l部门KPI指标考核(TP):部门的绩效考核本身的难度系数较高,再加上本次KPI指标的设计还不是十分到位,所以本次只收集到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只能从侧面反映部门的部分工作,暂时还不能全面反映一个部门的绩效,所以本次部门KPI的收集情况给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下一步的考核工作重点之一是继续改善与优化部门KPI的考核。
l岗位工作目标考核(IP):各个部门在公司总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将部门目标进行分解,变成员工的个人岗位工作目标,在每个月初部门经理帮助员工制订员工的个人工作目标,月底就该员工的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从三个月的IP考核试行情况来说,各职能部都通过此项考核有效的推动了员工个人工作目标的达成,有效的传递了部门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带动了公司工作目标与计划管理,所这部分考核是基本有效的。
l员工工作能力评估(CP):职能部经理的CP考核是通过多维度(如:从目标、指导、沟通、对上司的支持、对直线部门扶持等几个方面)多角度(上司、下属、内部客户)进行的;职能部员工的考核也是多维度的(工作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对上司的支持与配合、个人的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并采用的是上司直接考核的方式,从最后的数据的收集结果反映,职能部CP考核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员工的能力水平,这一部分的考核是有效的。
l员工工作态度评价(AT):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员工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行为。这种行为和表现在我们公司主要体现在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上,这部分的考核数据主要来自于员工加班时间,所以这部分考核众数据的来源上可以非常准确的反映一个员工作态度即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AT考核也是有效的。
二、考核试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试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本身设计问题
做为考核本身来讲它的运行需要健全的人力资源系统,比如有科学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经过科学的职位描述与评价的职位体系、公正、科学的量化手段等等,这些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同时也说明我们实施考核的人力资源背景相对薄弱。
绩效考核体系相对公司来讲是一个新事物,新事物必须实践必须经过一个在公司试行,在磨合与改善中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主观上,我们在设计某些指标时,考虑的还不是十分周全,某些流程与指标还不是十分到位。所以从客观与主观上讲在本次考核体系的某些设计方面还不是十分到位,比如部门TP的设计暂时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目前人力资源部正在按照新的部门TP操作形式协助各部门制订下一季度工作目标。
2、沟通问题
通过三个月的考核试行,我们认为考核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被考核者与员工之的沟通与互动问题,如果一个部门经理在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工作目标的时候不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过程中没有引导与协助,最后的考核结果没有在与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改进点,那么最后的考核结果肯定是失效的,就不会起到绩效改进的作用,从本次考核试行来看,部分考核数据的失效是由于这一问题而产生的,被考核者与员工之的沟通与互动是我们考核具体考核结果是否有效的问题关键所在。
3、认识问题
根据以往考核试行经验,部分员工在认识上还不是十分到位,他们认为本次考核还会象过去一样只是走一个形式,所以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另外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认为考核无非就是考倒员工,给员工找麻烦,或者说是走过场,给他们的工作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等等,这些负面的认识误区使员工在操作中会产生明显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4、推动问题
考核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考核推动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考核的推动除了人力资源部的强力推行之外,中高层领导的强力推动是关键问题,本次职能部考核试行部门较少,推动问题不是十分明显,但如果在全公司全面推广的话,推动问题则是整个考核体系全面推行成败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解决办法如下:
1、探索与改善,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考核体系;
2、通过引导培训,逐步的导入考核理念,逐步形成考核习惯;
比如:最近的的目标管理培训,及针对物流系统经理层与员工层的二次引导培训。
3、加强沟通:
人力资源部加强与试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引导工作,并通表格或其它各种方式引导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考核沟通与互动。
4、强力推行:
以人力资源部牵头,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其中的关键是中高领导的推行力度,所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绩效考核系统面向中高层管理者的推销工作。
5、与绩效挂钩
只有与绩效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员工的重视,也才能够充分暴露一些原来无法暴露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整达到考核体系不断优化的结果。最终考核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不断改进绩效的作用。
三、考核的下一步工作目标与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建立并全力推行有效的、切合公司实际的绩效管理系统,
工作思路:
职能部的考核试行结果证明该系统是有效,能够实现公司向目标化管理方向发展(x-x月)。
x月份人力资源部将着手对该绩效考评系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并提出在物流系统推行的具体措施。并同时开始进行前期的培训与引导工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1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
“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关键也在于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从选材出发,结合学情,精心设计问题和课堂练习,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
例如在“年、月、日”一课的学案设计中,在“快记各月的天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时就给出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提示: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网查找快记各月天数的方法。(2)看课本了解书中介绍两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同学,或看课本解释。(3)读读老师的方法:①只记忆小月――4月、6月、9月、11月。②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用1分钟时间记忆各月天数。(5)练习:猜生日。小明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前1天。”小明的生日是( )。李昊说:“我的生日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李昊的生日是( )。陈娟说:“我前天刚过生日。”陈娟的生日是( )。
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另外,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还应关注和把握导学问题的呈现时机与频度,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回答的机会。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一般活动单中会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2活动问题设计重在“细节”
导学案还要重视向细节要质量。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首先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导学案上,可这样设计:我先让学生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分之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本节课中最关键的,最不容易理解地方,就这样一带而过,学生自学起来,也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知半解。后面的解题步骤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学着。
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的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3检测问题设计胜在“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识点之后,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自我检测题是这样的:C档题:
(1)判断:①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②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20啊?0昂?0啊#?)
(2)下面卡片中哪三个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请在数字上打√)
(3)∠1.∠2.∠3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38埃?∠2=46埃?=( )?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100埃囊桓龅捉鞘牵?)啊?
B档:把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用一条直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
a.小于90? b.等于90?c.大于90?d.还是180?
A档:∠1=( )度。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项目流程
一、项目学习法的内涵
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项目,在特定环境下,有计划地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1918)是项目学习法的代表人物,他将项目看成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任务”。而项目学习法则是在实用主义哲学观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法模式。它强调学生实现“体验式”自主学习,在实践与思考中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对项目学习法的论述
(一)项目实施
【项目内容】中考英语模拟试卷
【项目对象】初三临考毕业生
【项目驱动问题】
本套试卷每道题的失分原因。
本套试卷失分题的正确答案及解析。
针对本次考试失分所显现的问题,总结针对个人下次考试的答题注意事项。
【项目完成难度预设】
学生首先要明确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和相关题型相总结。
试卷中能应用什么答题技巧。
如何使用答题技巧。
学生自己为什么会错,课下如何提高专业知识,考试该用什么答题技巧。
【项目实施环境】
教室
电脑
投影
激光笔
试卷
评价报告
【项目流程】
上课前一天
教师活动:
1.统计失分集中题。
2.利用课间找学生分析失分原因。
学生活动:
1.认真分析试卷并找出二次答题能自己解决的题。
2.通过二次做题,挑出试卷讲评课上亟待老师帮助解析的题。
正式上课
教师活动:
1.解决学生完成项目的专业知识
环节一:对于试卷中出现的中考重点题进行归类式讲解。
环节二:将学生失分集中题放在第二环节讲解并同步讲解答题技巧。
2.布置项目
指导学生完成一份以“失分原因暨下次考试答题注意事项”为主题的试卷反思评价报告。报告包含内容:
(1)自己每题的失分原因。
(2)针对失分总结自己下次考试的注意事项。
(3)针对错题所发现的知识欠缺,有何整改措施。
3.验收项目完成情况
教师巡批,请写的突出的学生全班宣读。
学生活动:
1.获取项目完成的专业知识。
针对前一天对试卷的二次答题,进行敏感性的听讲。
2.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
课后
教师活动:
进行项目结果追终。
学生活动:
针对宣读同学的试卷评价报告和老师的评价指导,完善本人答题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和措施。
(二)项目追终
笔者将项目学习法应用于毕业班英语试卷讲评课后,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考满分人数是全市满分人数的十二分之一。所教学生张××是2014年长春市中考状元,英语满分。
这个项目主题的设计既是遵循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的理念,又能给每个学生下一阶段的英语学学习方向。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在此次试卷讲评课后,明确了接下来英语学习自身需要突破的重点并将自己总结的答题注意事项应用到接下来的考试中,班级学生中考英语成绩突出。而且项目学习法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摆脱了题海战术,使复习思路得以明晰。
三、项目反思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试卷讲评课只是提供了另一种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英语教师应采用系统的思维,开放的态度,将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而且项目学习法能否应用到其他课型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规模;规模边界变动;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起步虽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困扰西方家多年的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开始在国内显现。例如,许多国内企业虽然引进了信息化平台,但是成功应用的却不多;许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但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却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就在于技术的改变势必要求企业的组织形式随之发生相应地变化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与人力资本相适应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绩效。这其中,信息化驱动下的企业规模边界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动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该问题研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有两种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能力理论,它们各自对此作出了独立的解释。交易费用理论秉持的是效率至上观,以成本节约为原则从交易方面来考察企业的边界问题;而能力理论遵循的是效益优先观,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从生产方面来分析企业的边界问题。新近的研究则指出,这两种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研究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既需要成本最小(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也需要收入最大(能力理论的观点),而企业边界的合理变动正是服务于这一终极目标的。这就有必要将两种理论相融合以对企业的边界有更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为此,本文将遵循该建议采取两种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回顾与评价当前国内外关于信息化驱动下的企业规模边界变动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此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释。
一、信息化驱动下企业规模边界变动的机制
关于企业的规模边界如何确定,既有的研究主要从交易费用理论和能力理论两个视角给出相互补充的解释。曾楚宏和王斌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交易费用理论将企业和市场看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治理结构,前者产生组织成本,后者产生交易成本;一项活动到底是在企业内部完成(自制)还是从外部市场中购买(外购)取决于两者成本的比较――当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与利用企业组织的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的最优(规模)边界就得到了确定。而交易成本水平受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这三个因素所决定:当交易所需的关系性投资的专用性程度越高,交易双方的信息越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越盛行,则交易成本就越高(威廉姆森,1985)。能力理论认为,市场并不是抽象的制度形式,而是由许多有着异质性生产能力和成本的企业所构成的集合体。一方面,企业在边界内从事着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又跨越边界与外部其他企业建立联系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但被其他企业所拥有的能力来完成整个价值增值活动。因此,企业的(规模)边界由其在内部创造所需能力而产生的成本与从其他企业购买该能力所产生的成本相比较所确定。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后原有的交易成本水平和能力体系是否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其规模边界发生相应的变动?Afuah、郑军等研究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林毅夫等(2003)指出:“信息化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为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包括一系列广泛的把个人和信息系统相连通的通信媒体和设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能够产生信息效率效应和信息协同效应(Dewett&Jones,2001),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处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让信息被更多的人所共享和利用。Afuah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所需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减轻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郑军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两种效应会引起企业知识组成与知识结构的变迁,二者共同导致技术分离接口的位移,使生产过程中技术分离实体被重新划分,进而造成整个能力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Tushman和Anderson更是言辞确凿地强调,面对激进的(信息)技术变革,企业现有能力不仅可能已经过时,而且还可能成为阻止其寻求更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障碍。
从上可知,既有研究基本上遵循“信息技术(信息化核心)――交易成本和能力――企业规模边界变动”这样一条分析思路来探讨信息化驱动下企业规模边界变动的作用机制,从而能够将两种理论观点(交易费用理论和能力理论)进行很好地融合。由此而生的一个新问题是:企业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之后其规模边界到底朝哪个方向发生变动?扩大,缩小,抑或不变?
二、信息化驱动下企业规模边界变动的方向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言,企业开展信息化活动更有利于节约内部协调成本,从而促使纵向一体化程度提高,规模边界进一步扩大。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节约幅度更大一些,从而促使企业将更多的活动交由市场去完成,导致规模边界缩小。还有一种整合性的观点指出,信息技术应用不仅直接对企业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都产生节约效果,同时还会通过影响企业的能力结构和水平进而间接影响两种成本的节约效果,至于最终谁的节约幅度更多一些,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动方向,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在信息化驱动下,如果交易成本的节约幅度大于协调成本的节约幅度,那么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更多地透过市场进行,从而规模缩小;反之,企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下面,我们对以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更为细致的阐述。
(二)企I的组织特征
1.企业类型。按照生产要素的不同,企业可以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普遍使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会对其规模边界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国内学者曾楚宏和林丹明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对比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信息处理、技术特征、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发现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更利于其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大幅节约内部生产成本,从而其规模边界发生扩大;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则更利于其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大幅节约市场协调成本,从而其规模边界发生缩小。Parmigiani和Mitchell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企业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时,通常会采用联合资源的方法,即自己生产和外包并存的形式。研究显示,一些公司经常是为了知道如何运作而采取亲自生产的方式,但当他们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时,就可以采取部分外包的方式。
2.组织结构。Brynjolfsson和Hitt和汪淼军等在分别考察美国和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绩效时不约而同地提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适合的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相匹配,以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样地,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不同,也会影响信息技术对规模边界的作用。林丹明和曾楚宏基于Afuah的研究构建了一个信息技术在组织结构的调节下影响企业纵向边界变动的分析框架。其分析指出,企业的专业分工程度、组织分层程度、正规化程度和分权程度越高,信息技术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效果越明显。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强化在信息化作用下规模边界的变动趋势。
(三)外部环境特征
外部环境也是对企业信息化行为和规模边界变动两者之间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只不过,它是通过影响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而导致其规模边界发生相应的变动的。Lee和Groveer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与企业规模缩小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越剧烈,它就越有可能开展信息化建设以应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外购”而不是“自制”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效率。Pinsonneault和Kraemer也强调,当企业面对强烈的外部环境压力时,高层管理人员往往采用裁员等激进的改革策略以减少运营成本和增加效率,并专注于改变组织结构和工作系统。这种裁员策略会通过信息技术深入组织的层级和职能部门而加强,最终使企业的规模朝缩小的趋势变动。
四、简短的评论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关于信息化驱动下企业规模边界变动的研究重点已从结果导向(关注规模边界变动的方向)转为过程导向(关注这其中的作用机制),理论基础也由单一的交易费用理论或能力理论转为两种理论相融合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亟待加强。一是交易费用和组织能力在决定企业规模边界变动中的作用问题。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认同两者共同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两者各自独立发挥的还是有主有次、相互影响?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规模边界的变动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耗时耗力的阶段性过程。现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信息化初级阶段、信息化内部集成阶段和信息化网络化阶段,每一阶段企业主要采用的信息技术、要达成的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各不相同,由此必然会导致规模边界的变动方向存在差异。而只有完整地刻画出企业规模边界在信息化不同阶段的变动轨迹才能对这一研究主题做出最全面的揭示。三是该研究主题的情境化问题。林丹明等的研究发现,中西方企业在大量引进信息技术和设备之后其规模边界朝完全不同的方向变动,他们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文化、制度、环境等情境因素差异极大。为此,后续研究要重视情境变量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文化制度背景下考察企业信息化行为与规模边界变动之间的关系,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
[参 考 文 献]
[1]Afuah A. Redefining Firm Boundaries in the face of The Internet: Are Firms Really Shrin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 28(1): 34-53
[2]BaLakrishnan, S., Wernerfelt, B. Technical Chang, Competition, and Vertical Intergr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7(4): 347-359
[3]Brynjolfsson, E. and Hitt, 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 Evidence from Micro Data[R]. MIT Working Paper, 1998
[4]Brynjolfsson, E., T. W.Malone, V. Gurbaxani and A. Kambil. Do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 to Smaller Firm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4, 40(12):1628-1642
[5]Fulk J. and G. DeSancti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Fo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 6(4)
[6]Gurbaxani, V. and S. Wha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on Organizations and Marke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J], 1991, 34(1): 59-73
[7]Hitt, L. 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Boundarie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 1999, 10(2): 134-149.
[8]Hoetker G. How Much You Know versus How Well I Know You: Selecting a Supplier for a Technically Innovative Compon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26 (1): 75-96
[9]Huber, G. P. The Nature and Design of Post-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8)
[10]Lee C. C. and V. Grover. Exploring Med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Attributes: The Penetra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16(3)
[11]Parmigiani A and Mitchell W. Complementarity, Capabilities,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The Impact of Within-firm and Interfirm Expertise on Concurrent Sourcing of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10): 1065-1091
[12]Pinsonneault, A., & Kraemer, K. L. 2002. Explor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 a Tale of Two American Citie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3(2): 191-208
[13]Sankaranarayanan, R., & Sundararajan, A. Electronic Markets, Search Costs, and Firm Boundarie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0, 21(1): 154-169
[14]Tushman, M. and Anderson, P.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31)
[15]Williamson, O. E. The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16]Wolter C and Veloso F M. The Effects of Innovation on Vertical Structure: Perspectives on Transaction Costs and Compete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8, 33(3): 586-605
[17]林丹明,~会,解维敏,曾楚宏.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实证研究与讨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18]林丹明,曾楚宏.信息技术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模型及应用[J].经济科学,2003(5)
[19]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信息技术、组织变革与生产绩效[J].经济研究,2006(1)
[20]杨蕙馨,李峰,吴炜峰.互联网条件下企业边界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
[21]曾楚宏,朱仁宏.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边界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
[22]曾楚宏,王斌.能力、交易费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J].社会科学,2011(10)
[23]曾楚宏,林丹明.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24]曾楚宏,林丹明.国内外关于当前企业组织变革的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