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检阅教学设计

检阅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0 10:0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检阅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检阅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单元开发;教师成长;教学方式

2014年10月,长春市18所学校联合启动了“核心素养发展与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此课题一方面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课程资源整合是重要方面,课堂是主阵地。作为18所学校的龙头学校――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正着力进行单元开发:撰写单元开发方案,上单元开发试验课。在两年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见证了教师的成长。

一、撰写单元开发方案使教师成为教材的建设者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成为教材的建设者。新课改进行了十几年,但此话一直是挂在我校教师口中的理念,如今我们找到了很好的渠道――教师共同进行单元开发,在做中学。

教材是由每个教材单元构成的,教材单元体现了知识逻辑结构。个性化教学需要将“同质化教材”转化为“个性化学材”,优化教材单元是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创新点。通过两年的大单元开发,我校试验教师已实现了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我们撰写的“卧开发方案”包括七部分内容:单元名称、单元概况与研究问题、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单元内容优化与缘由、单元指导计划与目标、课堂教学指导建议和单元评价方法、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此内容的思考与撰写过程完成了“同质化教材”向“个性化学材”的转变,在此转变中教师成为十足的教材设计者。

(一)在撰写“单元概况”中把握教材整体脉络

在撰写单元概况时,我们结合“教参”中的教学指导建议和(2011版)《课标》把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即把本单元落实的知识点包括教材整体脉络交代清楚,同时讲清单元中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读课标、读教材、读单元、读学生的能力,为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编排的思维内核及内含育人价值奠定了基础。

(二)在思考单元研究问题中确立了个性化学材的基本框架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思考如何确定本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单元内容怎样进行调适优化,个性化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实施,单元评价方法怎样确定等等。每个单元我们基本上都要思考这些共性的研究问题。这种问题意识是我们做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我们创造个性化学材的基本框架。

(三)在确定“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时学会了对教材的整体开发和结构加工

在确定“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时,我们采用了3×3表格模式,纵向依据《课标》中三维目标加以阐述。横向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从人与工具(个人修养)、人与自己(自主发展)、人与社会(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进行目标制定,以人教版语文学科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例,我们在单元开发时所建构的单元核心目标如下: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中心,最终将单元开发的核心目标定位于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与思考,学会倾听与表达,积极合作交流为核心;在阅读课中教会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人物,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在口语交际课及习作课中学生学以致用,能有条理地说,能斟酌段落间关系,会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一件事。可见在确定单元核心目标中教师学会了对教材的文本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结构加工。

有了上述的目标及评价标准,我们再进一步开发与之配套的单元内容、课堂指导建议等。开发单元内容时我们主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优化单元目标的适切性与层次性问题;单元内容的质量与选择性问题;单元课时的合理性与弹性问题;单元实施的方式与组织形式问题。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单元内容为例,原内容的课时是这样安排的:《和时间赛跑》3课时,《检阅》2课时,《争吵》2课时,《绝招》1课时,口语交际“学本领”1课时,习作“学本领”2课时,其他1课时,共计12课时。经过审视分析我们发现原教材内容难易的排列顺序缺乏建构性;课时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内容的衔接缺乏连贯性;结构的组织缺乏层次性。调适后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范例性阅读板块《争吵》5课时,自主I生阅读板块《和时间赛跑》2课时;检测性板块:《检阅》1课时,口语交际“学本领”2课时,(《绝招》作为表达性材料的范例不单列课时)习作“童年里的一件事”2课时,共计12课时。

我们依据个性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把学生常常经历的事与同学间的《争吵》确定为基础性的范例课文,把它安排在第一板块;把《和时间赛跑》这篇难度较大的文本,确定为自主性阅读课,把它确定为第二板块;把《检阅》、口语交际(《绝招》片段作为口语表达的范例性材料处理,不单列课时)、习作均作为检测环节的第三板块。对于第一板块基础性范例性课文,由原来的3课时调整为5课时,时间比重的增加意在发挥好其范例性,教会学生阅读策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形成阅读能力,为后面的自主阅读奠基。第二板块自主选择阅读,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运用在范例板块习得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对于第三板块的检测板块,我们以“测”促学。教师精心设计了检测的形式和方法,及时反馈和指导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便会真正达成单元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进行上述开发时,教师实践了将散在的知识、方法等结构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即教师按照某一类知识、方法、策略的内在逻辑,找到它们的纵向关联,在一节课内、一个单元内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逐渐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这样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在这其中教师也逐渐掌握了教材结构加工的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四)为学生开发个性化学材,催生了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反思我们从前的常规课,特别是公开教学,教师仅仅在微观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上进行优化,相当于戴着脚镣跳舞,就一课设计一课,我们设计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项目标都要考虑,内容上每一课每一段都不敢少讲,我们进行了小组学习,使用了学习单,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徒有其表,走形式而已。现在我们改变了策略,根据一线教师目前的实际能力,以单元为突破口,在宏观上优化单元内容结构;中观上优化单元教学计划;微观上优化课堂结构。这三种优化要统筹考虑,因为宏观单元内容的优化,优化了单元的目标,调整了单元框架;中观单元教学计划的优化,使每课目标具体,时间弹性化,模式灵活化,评价多元化,资源多样化;这样微观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真正优化。可见宏观、中观、微观它们是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按着优化后的结构我们再来撰写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此设计非彼设计。因为我们要依单元的核心目标设计每一课时的目标,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方式,设计学习任务单,设计与任务单配套的学习指南,设计各种评价卡等等。在现在的教案中看不到满堂问式的碎片化的师生问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设计――它是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再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思考教师的指导要点,思考自评、他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思考课堂上的观察量表。这样一来,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为学生开发个性化学材的过程。课后试验教师会依学生的学习事实开展研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及课堂教学指导建议时更是思考如何因学改教。这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二、单元试验课带来了喜人的转变

第2篇

一、“片段教学”现场观摩印象

本届大赛小学数学科片段教学选定的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新授部分,具体是:

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0.6×3.93.9×0.6

(0.3×2.5)×0.40.3×(2.5×0.4)

2.8×1.7+7.2×1.7(2.8+7.2)×1.7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6.3×2.5×4 1.8×2.4+2.6×1.8 3.5×101

组织者选择我省各地都没有使用的教材版本,能更公平地衡量参赛选手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能力、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构建能力,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参赛选手毕竟是各地市选的高手,面对生疏的教材,他们仍然能够做出恰当的处理,显示出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展现了高超的教学技艺。

1.教学预设科学合理

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虚境式片段教学是以异态反映常态,它同样需要教师正确解读、处理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预测学情,在全面把握课时目标的基础上,定准片段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程序、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纵观选手片段教学的展示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教学预设能力。例如,所有选手都能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理解、体会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引入,或先让学生口算两组相关的算式,再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进行类推。

2.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片段教学是课堂教学“折子戏”的精彩绽放,它必须在短时内集中精力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要以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本,使各项教学活动服务、服从于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要求教师实施教学时结构要紧凑,做到环环紧扣,前后衔接,转折自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简短的教学引入后,要尽快以主要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开展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5分钟)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展示精彩的教学艺术。本次片段教学展示中,大多数选手都能在1-2分钟的简短时间内复习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紧接着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初步发现规律,再让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加以验证,得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结论,本环节大多用时7分钟左右。接着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定律尝试简算教材中的三道小数乘法,最后进行评价总结,归纳提升。这样的教学实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然流畅,达成效果良好,反映出参赛者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追求真实课堂效果

虚境式片段教学没有学生、教学媒体、实物等常规课堂里的“存在物”,如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真实课堂教学氛围,打动听者的心,获得较高的评价,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所以,追求真实课堂效果成为片段教学实施策略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整个比赛过程,选手们大都能借助课堂教学艺术,通过学习任务的提出,虚拟的学生应答、学习反馈,运用教师的评价语言、体态语言,使用话语转换、创设“情境”等虚实结合的方式,增加教学的现场感,让听者如入真实的课堂情境。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能稍微停顿间歇,再提问学生,让人感觉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等待学生信息反馈,显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时,会有意识地说:“后排那位小手举得高高的男生。”显现课堂的空间感,让人感觉学生的存在。又如,一位教师在口算引入时,展示了下面的一个小片段:

师:请同学们口算下面的题目,8×12=?,12×8=?。

师:根据8×12与12×8的得数相等,你能说出一个运算定律吗?

生(教师模拟学生语气):我知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乘法交换律。

……

师:(板书12×76后,稍停片刻)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确实有难度,算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在后面再添一个算式。

师:(在12×76后接着板书“+24×12”)现在怎么样?还有困难吗?结果是多少?

师:哦,结果是1200,又快又准!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算出这道三步计算题的得数呢?

上述片段教学,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模拟扮演或转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者清晰地听出“学生”的应答内容,使虚境教学变得像常态课堂。特别是教师出示12×76后故意稍作停顿,让人感觉到的是学生在思考与心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确实有难度,算不出来没关系,老师在后面再添一个算式。”让听者感觉到是师生在对话、交往,仿佛进入真实的课堂情境;“又快又准!”适时、恰当的评价语再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增强了教学的现场感。

4.彰显个人素养魅力

为了脱颖而出,获得好成绩,每位选手都尽力展示自身最优秀的一面,他们都做到衣着得体大方,体态自然亲和,语言恰如其分且生动富有情趣;板书伴随教学活动的展开适时、自然地穿插,与知识发展脉络融为一体,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呈现学习思路。部分教师还有意预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或“美丽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展现教师的调控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简算1.8×2.4+2.6×1.8时,有意写成1.8×(2.4+2.6)=1.8×4=7.2,待课末梳理、总结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算小数乘法要“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时,指着板书说:“你看,老师有时也会犯错的,把2.4+2.6=5算成等于4,算完要是不检查,这道题就错了,那多可惜啊!”精心创设如此“意外但合理”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更富有灵气,避免片段教学的单调乏味,也展现课堂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它往往成为片段教学的亮点。

当然,本次片段教学比赛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必要的情境创设影响核心内容的凸显。如,个别教师为了践行新课程理念,迎合教学方式,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超市购物等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找信息,提问题,列算式,再计算,结果是冗长、无谓的活动挤占了太多的时间,造成给力点分散,影响了主要学习任务的教学和核心教学内容的凸显。

二是详略不当节奏把握不准。虚境式片段教学是教师对特殊的“学生”(领导、其他教师或评委)唱“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可以省略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交流、练习等活动(但在教师提问或提出下一个学习任务前要稍微停顿,让听者明白师生谁在活动,也能增强真实感),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做到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但是,个别教师提出的问题面面俱到,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或观察、计算环节停留时间过长,后面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算草草了事,甚至没能做必要的总结提升;也有个别教师素养不错,讲得挺出彩的,但过于简洁,规定的教学内容10分钟多一点就结束,看到还有四、五分钟的时间,就把课堂练习部分一并讲完,结果超越了规定的片段教学内容,影响了比赛成绩。

二、“单元试卷设计”阅后感言

本届教学技能大赛调整了部分比赛项目,小学数学新增“试卷设计”项目,要求根据提供的素材在电脑上现场完成一份单元试卷设计,并附设计说明。本次试卷设计选定的背景素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四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两位数》,纵观20位选手的现场试卷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试卷设计规定90分钟内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都由选手现场原创试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直接选用教材习题或对教材习题适当改编,应该是试题来源的重要渠道,并且教材中的习题有对话、图画、图片等不同形式,通过电脑复制、粘贴、修改,用好它们能使试题形式丰富多彩,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提高问题的直观性和卷面的观赏性。

2.关注素材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大部分选手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能尽可能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的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这样,将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测置放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变“考试”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福建教育学院门口摆放着两排鲜花,每排16盆。如果每盆18元,购买这些鲜花需要多少钱?”该师根据当时的现场情境,捕捉到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编制成试题,增加了试题的现实性。

3.注重解题的过程性与思考性。修订课标指出:“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选手们设计的试题,能较好地关注学生解题过程、思维过程的考查,编制的试题除了突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能让学生通过叙述算理、表述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等方式,呈现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体现解题的过程性。同时,部分老师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少量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思考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试题形式多样版面活泼。修订课标指出:“学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次试卷设计,每位选手都注意改变传统“标准件”式的试题问题结构和呈现方式,力求试题形式多样,有填空题、计算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等,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多余、问题开放、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同时,版面设计科学合理,图文并茂,有的教师还在试卷开头、末尾设计了简洁的提示语、寄语,例如,在试卷末尾用卡通提示:“祝贺你顺利答完试题!再认真检查一遍,你会更棒的!”这种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减轻考试的心理压力,给原本严肃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注入文化色彩,把原本单调的试卷与考试变成学生与试题富有情趣的对话。

本次全省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除了片段教学、试卷设计外,还有评课和教学设计两个项目。评课比赛是选手观看一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录像课后,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三方面以口述方式(10分钟)进行教学评析。教学设计的指定内容与片段教学相同,但是一课时完整课。选手撰写的教学设计稿必须按照组委会统一的“参考格式”,分教学目标及分析依据、学生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作业设计及设计意图等)四个部分。从拜读的几份教学设计稿看,选手们拟定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恰当、科学、适用,可操作性,能较好地体现修订课标的新理念,如,一位教师制定了“积累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经验”的基本经验目标。学生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都较准确,体现了选手估测学情、解读教材的较高专业素养。教学过程设计普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能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观察比较、启发讲解、列举验证等教学策略,能正确处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能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意图简洁明了,又能较好地阐述设计理念与意图;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能起到“微型教案”的作用,如,有位教师将学习步骤与方法随同教学进程逐步板书为:观察思考对比分析举例验证归纳概括灵活应用。当然,从几份教学设计稿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个别教师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科学性、常识性错误。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了如右面的情境图(食盐),买3千克

第3篇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对外交流课,我有幸作为数学组的成员参与了我校一位同事一次一次的试教,一次一次的反思,一次一次的更改,一次一次的收获这样的一个磨课过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磨课的课堂就是一个供大家研究的大舞台,让大家研究如何唤醒师生的潜能,由初始的平淡无奇到后来的精彩纷呈,这是一个蝶变新生的过程。磨课教师从中体验完美课堂历练过程,在一次一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同伴们也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迪。从而在自己的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案例呈现——痛苦的三次磨课

孟老师上的课题是复数的概念,是一次概念课,试上的第一个班级是2010级的一个高职班,基础还是比较扎实,学生的基本功还是不错。第二个班级也是2010级的一个中职班,相对而言,基础要差点,第三个班级是2009级的一个中技班(之前未学过此课题),学生也比较活跃。这里重点说说三次得出复数概念的过程以及反复斟酌、修改、提升的过程。

第一次教学,孟老师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从数的扩充开始引入(时间比较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如何解方程x2+1=0,由我们以前的知识,在实数范围内是没有解的,从而要引入一种新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我们就规定一个新的数——虚数,单位i,并且规定了它的一些运算,接着给出一些形如5-i,2i,-3+4i,■+5i,3等一些数,让学生利用合情推理归纳出这些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就叫做复数,并且给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然后在复数中再去讨论什么时候是虚数,什么时候是实数,从而给出分类。组内的教师对这部分进行讨论,指出孟老师自己传授的时间比较多,虽然流程也比较顺畅,但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提出的建议是是否可以把概念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自己来给出概念和分类。

第二次教学,孟老师先利用专业课中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家没有学习过的数。数的扩充虽然也利用了多媒体,但是比较简洁,不再那么冗长,而且让学生举出一些学过的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尤其是在无理数中,特别提出e,π这类用字母表示的无理数,这样在下面给出虚数单位i的时候不会非常唐突。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x2+1=0,非常自然地给出虚数单位。接着给出一系列数5-i,2i,

-3+4i,■+5i,3,0(比第一次多了0),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第一眼就可以找出3和0,这是熟悉的实数,剩下的为另一类,教师此时适时地引导,另外一类是否可以细分,再由特殊到一般,把虚数、纯虚数的形式归纳,这里都是多媒体做好的,一点点呈现。不过,此时问题出现了,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按照老师预期的顺序出来,所以有点牵强。课后,大家一致讨论,这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如,引入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师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尤其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特别在讨论归纳部分,学生的情绪高涨,说话的欲望比较强烈。我们认为,如果讨论的过程不用多媒体做好,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在黑板上把这个过程板演下来的话,效果会更好。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一些疏忽,而且在每一次的语言操练上递进性不够,过渡语言还要加强。

第三次改进部分:孟老师正式开课那天,在对复数的分类这部分处理得更加好了,提前做了数的小卡片,让学生自己贴上去,然后说出理由,更棒的是,教师根据现场学生的互动,按照学生的顺序把复数进行了分类,使学生主动发挥,师生的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活跃,重点和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三、案例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磨”,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学习主动性

教学设计是我们实践的蓝本,它的优良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的优劣尤为重要。在本次磨课中,参演教师理念上以行为理论为指导,教学设计将教学传递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学习行为的设计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全新的教学理论框架。在对概念的处理上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反复修改。在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时,就给予肯定、赞赏,同时试着提供新的任务。如果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就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

(二)浓厚的磨课氛围,提升了教师的勇气和自信

第4篇

1教学目标简明集中,不繁杂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是要求,目标是方向,目标是灵魂,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落实有效教学理念的关键。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分清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抓住主要的,适当考虑甚至不考虑次要的,从而确定一组简明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遵循“简单化”原则,变过去的“加法思维”为“减法思维”,简明而又集中,找准方向,轻装前进。

课例:某老师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游戏,能简单说出游戏对身心发展的作用。

2、能简单说出游戏后的情绪表现。

3、能与伙伴合作设计1――2种小游戏。

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而具体,易于操作,便于检阅,也利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情境简洁切实,不花哨

体育课堂引入情境,首先是让学生获得一种体验,激起内在的学习兴趣,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效应,进而学好运动技术,获得身体的锻炼,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情境教学不是空中楼阁能任意架设的,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情境教学才能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情境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情境教学设计要避免牵强,局部使用与整体连接要环环相扣,有效解决运动技术的重、难点,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纠错手段和组织措施。情境的描述要生动有趣,教师语言设计要特别,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境教学的氛围营造与场地、器材的安排要合情合理的投入。加强学科整合充分利用其它学科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环节简洁流畅,不冗繁

教学环节要“简”,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注重学习的整体性,简化教学内容,简化学习过程的细节。简化环节应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 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体育课堂教学要走向简单,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是前提和保证。“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练习设计有“度”,它是构筑务实简单课堂的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就课堂练习的设计而言,教师应明确练习目标,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既安排适量的内容,有注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

其实,课堂设计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而是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这样的简单设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用简单而切中要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教学方法简捷朴实,不杂乱。

简单意味着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就是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不是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而是越有效越好。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应该是有利于师生互动交往,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低效教学的根源在于授课计划有问题,它们过于注重教学的内容,忽视教学方法。讲解示范,集中纠正错误时间太长,收效甚少。表面看来,有讲解有示范,有集中纠正错误,教学规范。从实质上看,他们过多地考虑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较少考虑教学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只作了简要的讲解与示范,然后用设计的各种练习,完成对新学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

第5篇

厦门仍然独领

评判更为公平

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

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学技能大比武的基础上,本次大赛既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大比武,也是对近年来岗位练兵的大检阅,更是对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的大促进。与2010年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相比,本次大赛具有社会关注度更高、影响面更广,参赛选手更多、竞争更加激烈,比赛项目调整,学科特点突显,评委人数倍增,比赛组织工作更加复杂等特点。

一、两届大赛比较

1.比赛项目凸显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

本次大赛比赛项目在上一届“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两个项目基础上,将“板书”、“课件制作”改为“评课”和“学科技能”项目,凸显了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1)学科技能。主要考核选手本学科专业技能中某一基本技能或多项技能,具体内容依学科特点而定。除体育、音乐分为必选和自选外,其它学科只有必选项目。如高中组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

体育:必选项目为广播操、武术健身操;自选项目(8项)为投掷、跨栏、运球上篮、排球、体操(技巧)、武术(徒手类)、武术(器械类)、健美操;

音乐必选项目为理论与鉴赏,自选项目为任选一项专业技能表演。

学科技能是本次大赛最为复杂的项目,项目多,形式不一,时间有长有短。体育学科的比赛项目设置与全国比赛接轨,分别设必选和自选,共有10个项目;音乐也设置必选和自选;数学学科分解题和析题两方面;理科实验技能既要操作又要讲解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既要展示才艺还需解说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有些项目时间短,只3分钟,有些如美术的电脑设计时间长,需180分钟。从实施结果看,这些项目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技能要求。

(2)评课。参赛选手观看组委会所提供的一课时学科课堂教学或活动视频,进行规定内容的综合评析,考核选手评课基本技能。评课分为文字评析和口述评析,文字评析不少于300字,口述评析10分钟。总时间60分钟。权重占总分20%,即20分。

评课,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观察的课进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和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节课,众说纷纭。不论哪种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基于比赛时间和评判,本次大赛的评课要求选手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设计与实施、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选择三点进行评析。如高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初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小学组的要求是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

2.比赛学科设置更为合理

首届大赛将部分薄弱学科如高中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科合并为一学科组,初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两科合并,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两科合并。本次大赛则完全依据教育部课程方案中的所有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高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15个学科组;初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13个学科组;小学设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9个学科组,加上幼儿园,共设38个学科组,比上届增加5个学科组。薄弱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底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薄弱学科课程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特等奖人数增加

本届大赛奖项设置与首届大赛略有不同,各学科组分别按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设一二三等奖与首届大赛相同,本届大赛增加特等获奖人数,由原来4名增至9名:幼儿园1名,小学2名,初中3名,高中3名。首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直接向省总工会申报“五一劳动奖章”,本次大赛是第一名获得者申报。

4.评判更为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更加规范、公平、有序,力争评判无争议无投诉。一是增加评委人数,每个学科一组7名评委改为两组评委各7名,抽调高校专家教授和中小学一线名优骨干教师担任评委,每个设区市确保有一名评委参加,并回避设区市教研员。二是减少评委评选项目,首届大赛一组评委评4个项目,本次评委只能评2个项目,一项为笔试项目,另一项为面试项目。如高中数学评委按片段教学、评课(纸质评析)和教学设计(纸质设计)、解题析题分为两组。三是评分统计科学透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面试比赛项目直接面对选手亮分。

5.综合素质比赛更凸显选手的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

本次综合素质比赛仍设置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现场答辩沿用首届方式,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现场答辩题目:“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请你谈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答辩时间由20分钟缩小至10分钟,分值由50%降为40%。试卷答题由首届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内容由综合性改为德育能力、教科研能力、评价命题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分值由50%升为60%。综合素质比赛全部选用主观题,更加强调选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积累和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的考核。从比赛成绩可见特等奖选手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成绩都是比较高的。

二、大赛成绩分析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名,经过激烈角逐,347名参赛选手获得各类奖项,其等奖9名、一等奖60名、二等奖121名、三等奖166名。

1.厦门市代表队继续独占鳌头。厦门参赛选手60人、获奖58人,获奖率为96.7%。其中一等奖34个、占56.7%,获学科组第一名20个、占52.6%,获特等奖5人、占55.6%。厦门市的成绩在各代表队中遥遥领先。厦门市在两届大赛连续取得好成绩,归功于厦门市近几年来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做得扎实,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科院组织、培训、指导有力。厦门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的经验值得各设区市借鉴。

2.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本届大赛各设区市都十分重视,在广泛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层层筛选,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许多参赛老师反映,在准备应赛过程中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达到了共同提升的目的。在本届大赛中,三明、漳州、宁德等市成绩比第一届有了明显提升,第1名或一等奖有了突破。

3.参赛选手竞争激烈,实力不差上下。

从参赛选手得分情况看,实力基本相当,差距不甚明显。以高中部分学科选手获奖前3名作具体分析,便可看出实力状况。

从上表看出,高中有11个、初中有8个、小学有3个学科组前两名成绩之差仅在小数点分值,最小差距0.04分(初中物理);第一名选手成绩并非四科成绩都特别优秀,而是四科成绩综合所得(表3)。因此,本次大赛选手势均力敌,实力相当,可见选手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

三、启示与期待

启示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

2010年首届技能大赛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经验,积极借鉴和推广各地优秀练兵成果,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了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也更加重视参赛选手的层层选拔和培训提升,挑选优秀选手参赛,以体现本地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如福州三中、福州八中选送了多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分别取得第一名好成绩,福州三中选手还获得特等奖。从获奖面分析,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人,获得奖项的有347人,占参赛选手的62.4%。全省有八个设区市参赛选手获奖面达到50%以上,厦门96.7%,福州84.7%,泉州68.3%,莆田66.7%,三明63.3%,龙岩56.7%,漳州55.0%,宁德50.0%。参赛选手认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启示之二:教学技能大赛技能主题更为鲜明,定位更加明确

将学科技能设置为大赛比赛项目,使得教学技能大赛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内容形式看,各学段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比赛形式和内容均凸显学科特点,理科强调实验基本技能,文科突出文本解读或阅读理解或故事评析,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强调技术的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综合素质及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从比赛结果看,学科技能是成绩差距最大的项目。此举是一个重要导向,将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教师学科技能,而学科技能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学科技能比赛项目将会在今后的各类技能大赛中成为核心项目。

期待1: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动力。举办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推动中小学岗位练兵,为许多年轻老师搭建了展示实力提升自我的平台,也让很多老师脱颖而出。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小学老师能以积极参赛展现自我为动力,厚实底蕴,探索思考,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我省教育教学的引领者,成为我省名师乃至全国名师。

第6篇

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搭建有利平台。特别是对图形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了刺激,激发了学习兴趣。认识图形和图形的变化,在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图形教学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无法达到教材编排的要求。如果采用电子白板进行图形教学,则会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灵活地展现割补、对称、平移、旋转,使学生的听觉、运动感官等协同利用,知识变得有动态感,有利于学生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增强了课堂容量。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利用展台可以检阅学生的动手作品。这样,既有效地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完美地体现了信息工具给予的知识乐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比研究法、辅之观察法等方法,深入探讨,及时梳理,认真反思。

通过电子白板与图形教学的整合应用,初步达到以下设想:

(1)探究如何利用白板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

(2)探究如何利用白板使知识变得有动态感,便于学生理解。

(3)探究如何利用白板增加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4)探究如何利用白板搞好师生互动,学中有乐,趣中见效。

一、主要做法

1.解放思想,努力尝试。电子白板出现在课堂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对老教师更是一种考验。近年来,我一直虚心地向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学习,迅速掌握了电子白板的操作使用和课件制作技术,并大胆实践于课堂教学。

2.立足课堂,深入研究。为了探索与研究电子白板在二年级数学图形教学中的作用,我自制课件,并邀请我校数学学科组全体教师来观课。

3.在实践中注重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的研究是无法得到成果的研究。

所以,在每一次白板教学环境教学后,我都虚心向观课的教师请教,与大家讨论,总结这节课在教学中的得失,不断反思、不断改正、不断提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的二年级数学图形有效模式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基于电子白板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方法的改变。

3.调查研究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主要观点

1.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不仅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可以有力地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3.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大大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掌握生成和提高。

三、研究的成效

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数学图形教学中,白板教学能更加清晰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眼前,更加适应教学要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时,我自制课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折一折、做一做”时,特别是剪纸欣赏,剪纸步骤演示,然后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知识和技能掌握得牢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快捷、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7篇

一、 聚焦课堂,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以龙头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引领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各备课组根据校语文学科工作计划,结合组内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喜人景象。尤其是这些优化了的研讨课,得益的不单是学生,老师们也快速成长起来了。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校即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教学巡礼活动,分为学生篇和教师篇。

学生篇整合全国第十一届推普周先后推出黑板报、诗朗诵、硬笔字比赛、成语改错、儿童剧等多项比赛,其中以学生自编自演的儿童剧为重点,旨在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等综合能力。最后在展演时,由陈华主要负责编导的儿童剧《原来是这样》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台词、形象的表演赢得满堂彩,将汇报演出推向。

教师篇则先后推出说课比赛、出卷比赛、教科研论文比赛、区级推荐课展示等活动。首先在9月底,由毛悦勤老师执教三年级语文《翠鸟》,新区教发院李忠老师作点评,重点指导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为老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陈丽、顾燕萍两位教师担纲执教区及展示课。老师们的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循循善诱,语言优美,课堂的掌控能力强,较好地展示了我校师生的教学风采,获得了听课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校其他语文老师也通过此次活动,获益匪浅。

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也常抓不懈,执教五(3)班的张海滨老师今年11月为全校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古文二则》,张老师在课上较好地实践了二期课改的理念,将语言训练和体验感悟有机融合,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老师们在备课组内的校本研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交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体会,积极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探讨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二、 专家引领,影响深远

校领导高度重视外聘专家,他们亲临教学第一线,指导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的确是非常明智之举。汲取成功者的经验远比自己闭门造车快捷,收获也大得多。

在教育教学巡礼活动中,新区教研员章健文老师数次来校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说课,怎样的说课才算是上乘之作;指导教师撰写教案,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展示活动当天,三位新区教研员全部到齐,其中汪立民老师、张萍老师分别作了重要点评,充分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成绩,同时也中肯的提出商榷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学校语文教学水平提供建议。毛悦勤等数位老师执教上海市实验教材,她们在市实验东校孟翠蓉老师的带教下,在实验教材备课组内经常切磋中,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把一个个实验班教得风生云起,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三、 常规管理,紧抓不懈

本学期学校继续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纪录袋系列活动,以教研活动、备课、上课、评课与布置辅导作业等几个环节为抓手,结合改进计划的实施与记载,注重各项教学常规,关注教学全过程。每一次检查均是一次促进,分管领导及时将检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反馈给相关老师,促使其及时修正教学轨迹。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控,将暴露出来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本年度的期中六校联考中,我校二至五年级参与质量监控,其中五年级获六校第一,四年级相对更弱些,这也有客观原因。因为此年级六个班级仅有三个教师执教,她们为校分忧,难能可贵,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我们教导处已着手调整人员,加强此年级语文教师力量,相信这情况一定能较快改变。除教导处领导下班级听推门课以外,学校要求老师们重视互听课,每一次听课就是一次检阅。在听课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之处,那就是一定要加强对文本研读的力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老师们在上好课的同时,人人动笔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等,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学校通过挑选评比后,将优秀者汇编成册供同仁共享。

四、 开展各类竞赛,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于今年9月举行一至五年级学生古诗团体朗诵竞赛;推普黑板报、学习园地比赛;二至五年级硬笔字比赛;三至五年级成语改错比赛。在学生自创自编自演儿童剧方面,一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组成联合中队进行竞赛,孩子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赋予每一个人以思想,给予每一种动物以灵性,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美好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表演兴趣,有效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了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在对这些好苗子加强辅导,促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大部分普通学生身上。另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区小学生当堂或征文竞赛,除荣获各级等第奖以外,不少学生的优秀作文还被刊登在上海市《中文自修》和《作文大王》等刊物上。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G420

四川省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整整两年的时间了,即将面临新课改后高考的检阅,面对新课改"新"的特点,不论教研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形势,经历着全新的体验,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跃入课改的洪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不能只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沉浸其中,饱受浸润。通过深入调研,在师生的面对面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在三尺讲台上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寒温冷暖。

在教完高一和高二的四个必修模块之后,与大纲版教材相比,我的感触颇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超越了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养成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情景,设置题目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还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教学生如何去解物理试题,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爱国主义精神。高中物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

1、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具备科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近几年其他省新课改后的高考试题中,对学生这方面的考查明显增多,亦即体现了这一宗旨。

2、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以"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为中心,这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是因为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担心学生听不懂,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安排教师的教。

3、新课改要求更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的呈现,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意无意束缚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呈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能力。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身边的物理现象变成问题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来参与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形成问题的定论。问题的设计要和教学目标切近,针对性强,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4、新课改要求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照顾多元,突出个体。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的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课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桥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和课程共同作用下的最终目的。只有三者步伐一致,齐头并进,物理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作者简介

第9篇

摘要:新课程目标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利因素,密切结合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改进体育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就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归纳出以下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1.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味了。

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口号的影响下,一些体育课上成了“玩耍课”。一节课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而把体育教学根本的东西即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到了一边。

2.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然而,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体育课只要是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就行,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时,教师基本不参与、不引导,使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3.只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实践。

很多老师为得到好评,授课中采取了拙劣的办法:教学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形式活一点、花样多一点。这种“热闹”和“精彩”的背后,却是华而不实。

二、改进体育有效教学的措施

1.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再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要恰如其分。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如果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就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制定时要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教学内容要合理精选。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的内容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学生兴趣要充分激发。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们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5.教学评价要科学有效。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首先激励要适时。激励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能让他振作起来。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第10篇

一、明确指导思想,树立责任意识

新学期开始,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要求各学科带头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比和谐、比干事、比学习、比成果、比创新、比原则、比诚实”的活动。让全体教师明确本学期的努力方向,为我校开展好教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1、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师积极参加镇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然后教研组成员对全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逐一听评,对差课、一般课的教师进行了多次听评指导,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2、积极组织第二次课堂达标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也是对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检阅。这次达标活动是在总结我校第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以课堂教学达标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授课水平的平台,最终人人达标,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次参赛的共4位教师,其中语文3人,数学1人。学无止境,教艺无涯;以课为鉴,得失心知。相信他们的课堂教学会顺利过关。

为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轮流观摩,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教学论文评选,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我校教师积极开展音乐教学论文、品生(品社)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成果研讨、撰写、评比活动,根据教委要求按时上交各项活动材料。

4、组织示范课,做好引领

为提高广大教师各科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后,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再指导,安排他们在上示范课,这样的示范课更接近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通过组织示范课,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为落实新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保障,既培养锻炼了学科带头人,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早日成为“名师”打下基础。

5、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掌握教学质量动态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全校一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抽测,首先对考查学科的检测,针对考察的成绩,教研组人员进行认真的分析,写出总结建议。然后对考试学科的检测,检测结束写出教学质量抽测分析,让每位教师深刻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依据。

6、抓好常规,做好过程管理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我校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常规30条,实行教研组双周对教学的常规业务进行了检查,检在指导教师作业备课,每一次检评,我们都写出检查总结,然后展开教师会进行集体反馈,为教师今后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作以指导。

7、抓好特长生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抓好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学期初我们应召开了班主任会议,明确要求各班级重视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了特长生培养计划,教研组成员多次了解班主任对特长生发展培养工作。在今年全镇特长生比赛活动中,我校进行了小学生特长比赛,经过层层特长比赛选拔,共有六名学生被选为优秀,他们代表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六年级学生李洪伟两次参加了县举行的讲故事比赛、数学应用特长比赛活动,并取得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8、扎实开展“蓓蕾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抓好“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我们召开了“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推进大会,会上学习了镇教研室制定的蓓蕾读书活动方案,全校语文教师表示按照教研室安排,开展好班级“蓓蕾读书”活动,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每月三篇。并做好学生的读书指导工作,读书笔记的感悟检评工作,学生的手抄报的质量等工作。月末学校开展“古诗背诵、说书名、讲故事、快板、朗诵等”比赛活动,对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进行检查量化。通过蓓蕾读书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各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9、抓好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我们组织了全校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操作、信息技术技能测试,评出了前三名学生,并对教师进行了量化积分,及时进行了总结反馈,全校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写字水平、实验技能及信息技术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各项工作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们每月都进行工作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对于某些专项工作,我们在开展过后也要进行及时总结,找出自已的不足和亮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学期结束,全校教师都要写出自已一学期的工作总结,查找出自已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沙窝完小,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镇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与各单位相互协作,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11篇

在儿童画创作题材中,科幻画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该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所占比例还是较大。学生所描绘的对象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想象画总习惯于联想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如画面常常表现家、学校、楼房、马路以及与游戏相关的内容,而对科幻的题材表现较少,往往是在参加绘画比赛时,在教师的提示下才会去画些科幻画。许多孩子往往在画科幻画时一筹莫展,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受现实生活的束缚太大,有的学生一画科幻画就只会画出地球,再添上几个星球,就完成任务了,缺乏新奇的想象。近几年来,我不断尝试把美术知识与科学知识互相渗透,进行科幻画的创作指导教学,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感开展好科幻画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进行科幻画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相信学生——童心是创新之源

儿童由于接触现实生活的经验较少,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的幻想。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儿童绘画的思维特点,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画创作。儿童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在儿童的眼中生活即是梦,梦既是生活,而儿童科幻画创作最能唤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学生自主思考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放任,教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思维方向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集中于某一个方面进行创新思考,这样才会有所突破。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我也曾上过一些思维训练课。例如:《交通工具》一课,首先学生讨论认识它的功能——便于人们出行,运输货物。然后,我们一起给交通工具找缺点与不足,耗资源,污染环境,等等。然后,针对以上的不足大家一起来探究利用科技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和交通工具相关的创意,我先让学生画出或写出自己的创意稿,在从中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新颖的构思作进一步指导。

二、理论指导,勇于探索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画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上述的理论为我们指导美术创作科幻画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科幻画和想象画都是以表现大胆独特的想象为主,但是科幻画不同于想象画,它更重视科学性,以表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为中心,它的幻想应以符合科学原理为基础。只有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想象才是可能实现的。而想象画重在表现心灵和头脑中的幻想为主的,内容可以是唯心的。他更重视幻想性,只有引导学生认清科幻画与想象画的区别才能让科幻画创作不会偏离主旨,例如:同样是表现对翔的向往,想象画可以画《我飞上了天》《飞行的梦》,它是自由自在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而科幻画则要利用适当的工具设施来飞行。

三、激励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在思想和行为表现上,往往是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科幻画特有的魅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感、认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直观力到观察力,从观察力到想象力,从想象力再到创造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而科幻画的创作最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中,让学生收集、查阅各种资料,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激发孩子们对未来交通世界的想象,开启学生科学幻想的思维大门。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启发和暗喻,结果,学生的作品构思新颖,色彩丰富,富有一定的想象与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而科幻绘画最能体现孩子们科技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它是跨越语言的快速列车,甚至是超越时空的时间隧道。

四、利用资源,拓展教学

科幻画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也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努力在不同课程领域中进行合理的开发,以求更好地拓展科幻画的教学空间。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书店、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科技发展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幻画的发展与表现形式。其次,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科幻画的教学规律。第三,做好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以及未来各行各业的科技发展方向。总之,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敢于去创新,去思考,大胆去表现。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创新”,而科幻画创作是培养学生科技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的载体。普及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为了检阅、宣传和展示学生参加科学幻想绘画活动的成果及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是为了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和规律性问题,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绘出未来科学的美丽画卷。展望未来,科学与艺术的界限日趋模糊,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充满了幻想,幻想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少儿美术教育应加大科学知识含量,增加科幻画的教学内容,不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将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26-02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下发,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历史以来的大好发展机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渐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建设。于是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职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职业技能竞赛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院校级三级竞赛模式。为了能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各高职院校都在技能竞赛方面加大了投人和监管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本文拟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职业技能竞赛视角探讨高职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社会支持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最直接的教学。实践教学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毕业的就业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的制订其实就是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量化过程。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高涨,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摆脱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现象,比赛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范围内,而是与广大的厂商合作,由企业提出他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然后组织相应的竞赛。这一点无疑给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使其在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时有了参照,在培养人才中更加专业更加适合企业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为企业和学校人才交流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的改革正因为有了职业技能竞赛而更容易找到突破口。职业技能竞赛与企业结合非常紧密,因此需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师有相当的企业经验,能够深入企业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而学校也欢迎企业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去。这对来自企业的教师来说,增加了他们探索高职教学规律的机会,对来自院校没有实际动手经验的教师,也是一个实战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找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从比赛项目的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体系的设计到比赛项目的设置,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特别是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性。因此有利于引导教学设计向工程实际训练转移,向生产性实训转移,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使课程体系趋向于工学结合。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让参赛学生更好地展示职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拥有较强的职业本领,在毕业时能信心百倍地走出校门,同时让参赛院校获得荣誉,提升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和教育教学改革关联性的思考。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考核参赛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也是对指导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一次检验,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从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

首先,绝大多数职业技能竞赛都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参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小组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应构建小组团队任务驱动教学,集中小组的智慧和能力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其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是按照专业岗位的标准来进行赛项设计和评分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能充分贴近行业岗位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成效的检验。在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立中,增加社会、行业专家学者,更好地与企业、行业需求接轨。

再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由某些企业赞助最新技术的高薪仪器设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上,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缩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用技术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大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投入,引进企业资源和高新技术、工艺,为实践教学所用。

最后,职业技能竞赛要求除参赛学生外,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训练。各职业院校应将教师送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并立足企业的技术研发及实践与应用,经常性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工法和工艺,摒弃陈旧的不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

三、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可以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职业技能竞赛各赛项的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元素的结合,它直接检验了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成效。其次,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代表了目前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上需要怎样的人才。最后,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育改革调整中,让高职教育趋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航向标,从专业的建设、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高职院校指明了方向。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应对实践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一)将企业、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赛项的设计、技术支持或竞赛评判标准的制订等。从整个赛程来看,都集中体现了行业、企业对参赛选手在仿真环境下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熟练程度或对新任务的构思创新之处的要求,评判标准都是尽可能接近职场标准。仅仅从学校角度出发制订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考核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按照职业技能行业标准,加大实践教材的建设力度,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绝大部分赛项均由企业提供技术、软件支持和仪器设备的赞助。对这些技术、软件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就是目前相关行业最新技术、仪器设备的推广和社会的需求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条件,加强校内实践教学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创建。同时,基于各高职院校本身教育投入的有限性,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社会高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合作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共育社会所需人才。

(三)加强职业技能顶岗实习的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当前职业教育更多地接近“2+1”的阶段式教学,在掺杂就业元素之后,学生实习期间“1”这个阶段,“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实践技能获取的动机缺乏,更多地倾向于就业岗位的获得。在整个实习期间,围绕工作东奔西走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没能从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中真正获取实习应得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中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双方共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稳定地进行实习,真正体验职业角色,并通过实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