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开头和结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如《绿》一开头就触及题旨:“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种方法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立论。
2.借助材料,引出主题
这样的开头既可借助给定材料,也可借助其他材料。
3.渲染情景,引出下文
借助环境、心理等描写,首先点染环境,既便于自然引起下文,又会给人生动形象之感,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文章第一段就描写“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4.设置悬念,引领全篇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或先设置疑问和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如《三颗枸杞豆》的开头:“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种开头形式很多,如: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身份形成鲜明对比;④先设置一个悬念吸引读者眼球。
当然,作文的开头不仅可以采用以上几种技巧,在句式上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整句式。例:《林中小溪》一文中的片断:“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②引用式。例:《飞红滴翠记黄山》开头引用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③设问式。例:“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④博喻式。例:《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⑤呼告式。例如《草》这篇课文中周副主席说:“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 “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⑥对比映衬式。例:《背影》一文中描写“我”对父亲的态度鲜明变化的句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二、好的作文结尾可用的几种方法
1.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w的文章,全文内容表达完了之后,就自然收束全文,这样可以避免画蛇添足、无病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自然收束法三式:叙述式、描绘式、说明式。
2.呼应篇首
这种方法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复现式呼应、递进式呼应、虚实式呼应、对举式呼应。
3.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法。
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
4.抒情结尾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其主要角度有直抒胸臆、写人抒情、即事抒情、绘景抒情、咏物抒情、议论抒情等。
5.发表议论
一、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题目或开头遥相呼应,既能紧扣题旨,又能给阅卷老师一种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使之获得一种心理上的美感和阅读上的,是考场作文最实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也是满分作文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结尾方式。
首尾呼应式结尾有以下几种情况:用题目作结尾句,使结尾与题目遥相呼应;用开头的点题句作结尾句,使文章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结尾与题目和开头段的点题句遥相呼应;结尾与开头内容上相呼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例1:题目《做一片云,真好》
(开头: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结尾:任思绪飞扬,品味有生以来的宁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地开始,默默地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例2:题目《心灵深处的花瓣》
开头:在一阵迎面吹来的风中,她们如花瓣在风中翩跹。我看不清她们陌生的笑靥,我只知道当她们编织的文字如流水般呈现在我面前时,她们便飘进了我的心灵。从此,在我的心中飞扬。
结尾:这些花瓣不时在我的心中飞扬。挥洒着欢笑与泪水,她们带着不同的故事在我心灵中旋转,舞蹈,最终沉淀在我心灵深处,永不凋落。
二、议论抒情式
议论式结尾是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精辟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卒章显志。或通过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这种结尾方式亦可称为“画龙点睛式”。
抒情式结尾是在文章主体内容叙事描写的基础上抒发真情实感。这种结尾能够充分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文章感情的,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考场作文中,这两种方法常是融合在一起使用的,既抒情又言志,精警深刻而又情真意浓,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1:题目《尊严是美》
结尾:是啊,尊严是人生的细节,但细节亦人生,它弥补了我们的缺陷,历炼了我们脱俗的个性,塑造了我们高贵的灵魂,堆砌了我们生命中的一段段高度!
例2:题目 母爱的力量
结尾:漫漫人生旅程,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怀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母爱这种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们摒弃自私和怯懦,用爱心去拥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例3:题目 《暗地里的孩子》(话题作文“我(你)就是一道风景”
结尾: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似倾墙角的一道风景,如果你用心体会,就会读懂他想展示的图画;孤独是快乐,放弃是拥有,而平淡才是幸福……
三 妙用修辞式
考场作文是展示考生的文采,检验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平台,在文章结尾妙用修辞,精心打造语言亮点已成为考生们的共识。这种结尾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考场作文当中,使用得恰当也确实能给文章增色添彩。
例1:题目 《童心依旧》
结尾:笑声、歌声、掌声在山间久久回荡,连云彩都忍不住探下头来,难道它也童心不减?
例2:题目《心与心的距离》
结尾: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四、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诗词名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哲理。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展示考生丰厚的语言积累,又能收到新颖、言简意深的效果。这种收尾适用于各种文体,引用恰当可收到奇效。
例:题目《家人不在家》
结尾:窗外,雨静悄悄地落……冰心的名句在淡淡的雨丝中飘荡:“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我却在想,我怎样做一朵不畏风雨、无需叶蔽的红莲……
五.希望号召式
结尾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多带有强烈的抒彩,运用得好,能直抒胸臆,激励和感染读者,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1:题目《责任》
结尾:愿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美好的心灵,让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沃土里成长。
愿所有的人都携带责任心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闪耀金子般的光芒。
例2:题目《追求完美》
结尾:完美的人格造就完美的人生。让我们不懈地追求,塑一个完美的自我!
六.自然结束式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关键词: 中考作文 写法 技巧
回顾2008年中考作文题:一、命题作文备受青睐,话题作文风光不再。标题作文的题目长短虚实,百花齐放,如:湖南娄底题“梦”,湖南益阳题“春风拂面”,福州题“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标题作文题目文学色彩闪亮,用语富有诗意,如:广州题“又见枝头吐新芽”,浙江题“想飞就能飞起来”。二、“社会和谐,人的发展”主题备受关注,热点命题指向明显增多,如湖南题“温暖”,上海题“我眼中的色彩”;“我们”“你”“他”等代词在题目中大量出现,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关注人的发展,合作相处,叙真事,抒真情,如“我懂得了________”(浙江题),“______使我们______”(湖南题),“我的季节我做主”(湖北题)。三、“文体不限”一类提法减少,明确规定文体渐多。
对于今年中考作文,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审题
审题是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学生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守。有些学生作文想当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行,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
第一,审出题目中的虚指意义或象征意义。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题目中的“春光”一词,几乎无法照实理解,这个双关语需要我们尽量将之还原到生活中,可以理解为离开妈妈后自己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也可以理解为离开妈妈后自己在做人生活方面获得的进步。
第二,审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又见枝头吐绿芽”中的“又”字是关键词语,作文要体现出再次见到的思想、心理或情感的变化。
第三,审清提示解释性的文字所包含的信息。
2.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有些学生忘了写标题,这会使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内容
要注意文以载“道”,这个“道”可以是传统美德,也可以是时代主旋律,可以是人文情怀。总之,学生必须学会在文中表达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学会旗帜鲜明地讴歌真、善、美。还要注意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善于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而命题者的意图很大程度上就是师长的心理期待,符合社会常理,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4.开头和结尾
应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的重点。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都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不要繁冗。
开头: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切忌罗嗦、空泛、平淡,谨记打造小巧、美丽、灵动的“凤头”。这需要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也需要学生学习、积累写作知识,更需要学生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毛,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得精神。这里“写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要涂抹,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结尾:即使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如果没有“豹尾”,也不能称为好文章。前人总结规律:难写的是开头,写绝的是结尾。结尾虽然是语言的终点,却是思维的起点。叶圣陶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却是真的完了。”
5.段落
应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作文时可以把中间一大段分成几个自然段,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千字以内的作文,可以分成5―8段。
6.语言
宜说朴素大方、干净利落的大白话,少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词汇;多用短句;可引用部分时代新词汇,名言警句,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以及百姓的口头民谣(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
7.书写
书写要认真。要写好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标点的书写也要规范,不要都点圆点。有几个标点的书写应特别注意: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置于前一行的末尾。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置于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8.字数
作文时一定要看清字数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超过50―100字;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以作文纸为限,不能超出作文格子。
9.卷面
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阅卷者一看心中先喜三分,这样的作文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不会有太大的缺陷。如在检查时发现有错的地方,要改得清楚、整洁。
考试、阅卷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这种特殊环境制约了作文的写法。即将参加中考的莘莘学子只要注意到以上几点,中考时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考必备.
[2]中国俗谚语集粹.
[3]成语大全.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一、编拟提纲法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最好在动笔写作前编拟好提纲,按照提纲写作,这样,思路就不会中断,写作起来当然也就会畅通无阻了。
二、回扣标题法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扣题是极为重要的。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芳香永存》的结尾:“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芳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即使在跑题的情况下,阅卷老师也会给一定的分数。
三、照应开头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写作时一时想不出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结尾。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的结尾:“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法。照应开头法也是扭转跑题这一不利局面的办法。
四、画龙点睛法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在行文结束时更应当采用议论来总结点题。如200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青春从40岁开始》:“枕着妈妈买的书睡觉时,我突然觉得,妈妈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看来,本该是更年期的妈妈,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时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样年华了……”
五、抒情号召法
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应用文,都可以运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写不出更好的结尾时,我们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结尾。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不肯死去的心》的结尾是:“因此,我呼吁:聪明的读者,只看一个作者的第一部好作品;特别注意――不看续集!”不过,抒情号召之时要注意:一是最好不要唱高调,二是要深刻些。
六、留空凑补法
写考场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较为常见。面对这种情况,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可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考虑过的内容写出来,待思路畅通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返回来进行弥补亦可。
一、移花接木巧点题
放眼全国高考,材料作文几乎一统江湖,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合理确立行文的中心,接下来精心设计开头的样式,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份好感。当然,高分作文除却好的开头,还得看你的结尾如何。因为文章是一环套一环进行的,一着不慎,便有满盘皆输的风险。灵光一闪写出精妙开头后,就开始信马由缰地“侃”下去,焉能获得高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结尾时让它再度出山,形成首尾遥相呼应的态势,使全文开合自如,结构浑然一体,考生思维缜密自然就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尾呼应,并非简单的重复。结尾是全文情感的升华,要注意简洁明快、新颖别致,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片段示例]
(开头)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白、磨毛了,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结尾)记忆就站在那里,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记忆,明晃晃地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阿锦的黑白记忆》
名师点拨:首段以“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起笔,通过对相册里黑白照片的感受,转入叙述人生成长的记忆碎片。这样的开头,有助于作者从容叙述文章主体部分的回忆,那些亲切可感的生活情景便联袂登场,令人有眼前一亮的喜悦。文题材料的主体部分是讲述黑白照片与数码时代的辩证关系,该考生不动声色地将黑白照片“移”进开头,然后以泪花点点“接”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显得匠心独运,毫无穿凿的痕迹。在此基础上,结尾以“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呼应开头,巧妙扣题,将她“忍着泪”的画面再次曝光,收到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实现情感升华,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二、锦上添花妙修辞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发展等级”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文采”,而要让文章的语言出新、出奇、出文采,运用修辞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恰当地使用修辞,譬如排比、反问、比喻等,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振聋发聩。若是对古诗文非常熟悉,在行文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将那些独特的意象自然地嵌入文章,让文章亮点纷呈,绝对能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得分利器。尤其是记叙文,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手法,将会很快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文章多出一个个亮点,让人击节叫好,心情愉悦。若是议论文,在夹叙夹议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论证,也能使语言优美,深入浅出。
[片段示例]
(开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举手投足间,溢满了无尽的善意与关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在纸条上写下“危险”二字,举手之劳,似春风撩拨起新鲜的丝丝竹笋,似皓月映射出心田的斑斑影迹,在心中开辟世外桃源。
(结尾)举手之劳,平凡得微不足道,却需要我们用长久的信念支撑。在心中种下善意与责任的种子,让它在浮世喧嚣里纤尘不染,在狂风骤雨里吐蕊生花。在某一刻,善因开出善果,听见清风的呢喃,看见繁星漫天。
――《坚守责任,善心长存》
名师点拨:标题既是观点,又切中了所给材料中关于责任、关于坚守的主旨。开头的妙处就在于引用了两句对仗工整的古诗,暗合善心之念。而接下来,考生围绕善意与关爱展开联想,强调举手之劳的善意所在。两个“似”字句,锦上添花,毫无雕琢之嫌。结尾落笔于善举、平凡及信念,强调心中种下善念,就能让自己在浮华而喧嚣的尘世间保持清醒的状态,听见呢喃的春风,看见漫天的繁星。
三、反弹琵琶不离奇
反弹琵琶,即文章的结尾和读者原来预料的完全相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这种构思法,往往会使读者的思路跟着作者走,就在他们以为水到渠成的时候,却发现结果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反弹琵琶,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旧瓶装新酒”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犯结论离奇的错误。
[片段示例]
(开头)老刘在山上捉到两只猴子。他把猴子带回家,想训练它们表演的能力,帮自己挣大钱。大猴子拒绝表演;小猴子乐于表演。
(结尾)然而,当半个月后老刘再来到山上时,发现小猴子已经死了。原来小猴子由于肥胖已不能很好地爬树,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野外环境,居然活生生地饿死了。
――《两只猴子》
名师点拨:该考生选择了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在训练时,大猴子以看透世事的眼神,警惕地对待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用自己的演技博取果腹之物;小猴子则热衷于表演,只要给吃的,它就拼了命地走圈,然后讨赏,再走圈,再讨赏,最终得了肥胖症,不能再从事表演来为主人挣钱,以致被放归山林。
文章虽然叙事平淡,但在凸显主旨上手法高明。结尾处,按常理应该是写大猴子瘦得皮包骨头乃至饿死,而作者偏写那只肥胖的小猴子因为丧失觅食能力,活活被饿死。这种反弹琵琶的构思,更能彰显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的批判效果更加显著。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激发了读者的丰富联想,有振聋发聩的阅读效果,不愧为反弹琵琶的佳作。
四、卒章显志费心机
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才点明文章的主旨。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文章衔接紧密,事件的描写或观点的论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均较清晰,而结尾的点明主旨往往是文章的所在。此类结尾,一般是用简洁的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来明确主旨;或者直接叙述事情的原委,从而揭开谜底。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叙事或论证中,切忌过早明确观点或暗示事情的结局,否则文章就会失去悬念,失去可读性。
[片段示例]
(开头)卢梭言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算是对当代人生存羁龅母爬ㄐ月鄱狭恕3乱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来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依愚之拙见,当我们欣欣然于拥有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的自由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穿越沙漠,即我们的不自由。
(结尾)诚如“不自由”饱含的是禁锢与约束,“自由”也并非肤浅的“从心所欲”。犹念卡夫卡说:“沙漠谜一般的特点,必然会让你触及它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带着对“不自由”的敬畏,也带着对“自由”的追求,穿越沙漠,走过山川、草原,在跋涉中拾起关于风霜雨雪的感动,也在哲思中感受生命的每一抹亮色。
师:作文是否偏题,作文扣题严不严,一直是我们担心的问题之一,今天我主要和同学们探讨与扣题有关的一个话题。请看课题。
(屏显一)
学用照应绘首尾
师:先看两个例子,观察一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屏显二)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行道树》
生:两段文字都运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师:从哪里看出是首尾照应?
生:第一个例子,开头提到“脚步”,结尾又提到“脚步”。第二个例子,开头结尾的内容表达的意思几乎一样。
师:也就是说内容上提到了同样的词语或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由此我给首尾照应下了一个定义。
(屏显三)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在内容上有紧密的呼应就叫首尾照应。
师:除了上面的两个例子外,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首尾照应的例子吗?
生:朱自清的《背影》,开头结尾都提到父亲的背影,表现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是首尾照应。
师:非常准确,而且理由特别充分。
生: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开头结尾都写静。
师:一个写表演前的安静,另一个写表演后的寂静,很好。
生:还有小思的《蝉》也是首尾照应。
生: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也是首尾照应。
师:看来作家们非常青睐首尾照应的写法,首尾照应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有什么作用呢?
生:使文章内容显得很紧凑,结构很完整。
师:有相互关联的开头与结尾,结构显得很完整。这是首尾照应的第一个作用。不过老师有一个疑问,《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一个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能否不采用首尾照应,就用这个主旨句来结尾呢?我们不是经常叙完事,再在结尾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吗?
生:我们确实经常采用揭示主旨来结尾的方法,以前觉得还不错,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还是原文的结尾好。
生:原文结尾很含蓄,表达的含义很明确。
师:以揭示主旨的方法来结尾固然可以,但是原文的结尾既注意了首尾照应,有结构之美,又有内容含蓄隽永之美。这样看来,开头和结尾在类似的内容上反复强调,对突出文章主题有巨大作用,所以我认为首尾照应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主题突出,避免内容偏离主题。
(屏显四)
首尾照应的作用:
1.结构完整,凸显章法美。
2.主题突出,避免内容偏。
师:既然首尾照应有如此神奇妙用,那么我们就要娴熟地掌握这种方法。看屏幕上两个例子,看看它们在运用首尾照应时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屏显五)
1.首: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首: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生:第一个例子结尾只比开头多了一个词语“不禁”。
师:观察得很仔细,第一个例子首尾的语言几乎一样,表达的情感也差不多,老师把这种首尾照应的方式叫做反复式首尾照应。再说说第二个。
生:我觉得第二个例子语言表达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对比开头,结尾的语序颠倒了一下。
师:在文言文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词语、句子颠倒的现象,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做什么句式?又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生:倒装句式,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师:看来你文言文学得很好。除了倒装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添加了两个词语“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语最能表现行道树的品质。
师:一个倒装,两个词语添加,行道树的品质就完全凸显出来了,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了。刚才第一种我们取名为“反复式照应”,这一种取什么名呢?
生:突出式首尾照应。
生:深化式首尾照应。
生:递进式首尾照应。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领会了要旨,都拟得不错。
(屏显六)
反复式照应:指在语言或情感的表达上相同或相似。
递进式照应:指结尾在情感、主题等方面比开头有更进一步的深化。
师:再看两个例子,它们分别又有什么特点?该取个什么名?
(屏显七)
3.首: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4.化石吟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生:第三个例子,一个是“停住了脚步”,一个是“加快了脚步”,意思上正好相反,所以我把第三种叫做相反式照应。
师:动作行为上完全相反,取名相反式照应,有道理。老师取名对比式照应。
生:第四个例子最简单,开头问结尾答,叫问答式照应。
师:非常贴切。以上这四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是最常见、最典型的首尾照应方式,有了这四种写法,我们开头结尾的方法就丰富多了。
(屏显八)
对比式照应:指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截然相反的表现。
问答式照应:开篇提出问题,结尾在正文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师:下面通过两个小练习来检查大家对首尾照应写法的掌握情况。请看第一个练习。
(屏显九)
开头: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正如我此刻忧伤的心情。
结尾:――――――――――。
请组织语言为上文节选部分补写一个结尾,使之与文章开头形成首尾照应。
师:这个小训练给了大家开头,要求大家拟写结尾。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刚才总结的几种方法,想象文章的情境,再动手写一写。
生: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我的内心也豁然开朗,嘴角不由得向上扬起。
师:有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写的是心情开朗了,我觉得他采用的是对比式照应,拟写得很好。
师:和开头表现的心情截然不同,写出了心情的变化,应该说这是大家最常用的方式了。还可以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生:雨,还在下着,我的内心依然充满忧伤。
师:写得怎么样?谁评价一下?
生:和开头表达的情感差不多,都表现忧伤的心情,符合反复式照应。
师:很好,通过表现类似的情感来写。还有不同的吗?
生:雨越下越大,而我内心的忧伤也正如这绵延无尽的雨一样,无法自拔。
师:忧伤“绵延无尽”确实程度很深,大家觉得比“忧伤”程度更深的还可以有哪些词?
生:悲伤、悲哀、沉痛。
师:嗯,这几个词语,很显然程度就更深了。结合类似的词语来表现程度更深的情感,就是情感的递进了。老师也写了几句,一起来看看。
(屏显十)
示例参考
①雨,依然下着,我的内心依然阴云笼罩。
反复式照应,适用于“最近比较烦”等文题。
②雨,仍在不停地下着,此刻,虽然我的内心仍然满是悲伤,但我却明白了父亲和我的别离,又何尝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
递进式照应,适用于“伤离别”“再见了,父亲”等文题。
③淅淅沥沥的雨依旧下着,洗走了我心中的尘埃,此刻我不再迷茫,那份久违了的自信,在我的心底里萌动。
雨渐渐停了,太阳悄悄露出灿烂的笑脸,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
对比式首尾照应,适用于“重拾自信”等文题。
师:根据开头写结尾,大家很有收获。下面来点难的,根据文章的标题和主体部分,拟写开头和结尾。
(屏显十一)
妈妈,我一生的感动
――――――――――。
妈妈的孝顺让我感动。当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次,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总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是那么甜蜜,那么欣慰。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
妈妈的守信让我感动。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书,但没带钱不能买。后来,妈妈说星期天一定给我买,结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倾盆,我想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了。可是妈妈回来时手里却拿着我喜欢的那本书。是妈妈让我更加懂得了守信的可贵。
妈妈的坚强让我感动。上初中后,妈妈给我讲述她的故事:她小时候家里穷,外公、外婆身体不好,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做家务,再写作业。结婚后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乡下耕田、播种、收割,家里全靠妈妈一人操劳。我要学习妈妈的坚强,敢于面对任何困难。
――――――――――。
试给上文补写开头和结尾,使之形成相互照应。
生:开头――我有一个好妈妈,她的孝顺、守信、坚强让我感动。
结尾―― 一直以来,妈妈就是这样用她的爱关怀着我,用她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我,她是我一生的感动。
生:开头总领全文内容,结尾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我觉得写得好。
师:老师也觉得他用简洁的语言既注意了内容,又观照了结构,非常好!
生:开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从小我就是个调皮好玩的孩子,但是,妈妈的言行感动了我,我要感谢妈妈。
结尾――茫茫大海之上,乌云滚滚,狂风吼叫。十多年来,是妈妈用她的点点滴滴影响着我,感动着我。谢谢您,妈妈!
师:这个有意思,还套用了高尔基《海燕》里的句子。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不行,虽然形式上看起来是首尾照应,但是这“大海”“狂风”“乌云”的景物描写与后面的内容没有关系。
师:你的体会很细腻很准确。想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是不错的,但是千万要注意,景物描写要符合文章的主题、情境、语言风格,不能为了照应而照应。
生:开头――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是我一生的感动。
结尾――妈妈就是这样,她如润物的细雨,不断地教育我,影响我,让我茁壮成长,她的点滴言行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生:她的照应做得好,而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也很生动优美。
师:很注意文采的一个小姑娘。你评得也很到位,很见水平哦!再看看老师拟写的三个开头结尾,揣摩一下有什么不同,哪个更见水平。
(屏显十二)
示例参考
①首: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是我一生的感动。
尾:这就是我的妈妈,她是我一生的感动。
②首:妈妈是个平凡的妇女,但她有好多不平凡让我一生感动。
尾:当然,妈妈让我感动的还有很多,但就是这些就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③首: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是我一生的感动。
尾:妈妈让我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以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去感动妈妈。
生:第一个是简单的重复,第二个语言上稍有变化,第三个主旨升华了,我更喜欢第三个。
师:理解很透彻,认识很深刻,值得赞赏!老师因此给首尾照应的拟写定了三个层级。
(屏显十三)
首尾照应拟写效果的三个层级:
1.能够学会简单的关联照应,就达到起码的要求了。
2.在简单照应的基础上,语言能稍富于变化,就更上一个层次了。
3.在有所照应、富于变化的基础上,结尾在主题上能有所深化就是最高境界了。
师:大家希望达到哪个层级?
生:第三个。
师:都觉得第三个最好,只要大家肯思考,肯动脑筋,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得更好。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首尾照应这种布局谋篇方法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能够多训练多运用老师教给大家的几种方法,我们的作文首尾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呈现!下课!
【点评】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只专注于阅读教学,而忽视了作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写作的角度审视教材、文本,就会发现有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可供我们去探究、挖掘和利用。
“跟着课文学写作”这一课题,可谓切中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时弊,号准了当下作文教学的脉象,给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写这一顽症的一剂良药。《学用照应绘首尾》算是其中的一张小偏方,其药效功用可以归纳如下: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归纳,再到实践运用,符合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在“明确概念”这一环节中,所举事例均来自于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精彩段落,学生耳熟能详,很容易发现其表象特征。而后在老师耐心有效的导引下,慢慢过渡到领会其中的作用。紧接着明确这种写法的内在规律,并提炼出若干贴切的照应方式,授学生以渔。最后实施于适当的实践训练,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有效解决了作文中常见的“偏题”“扣题不严”等常见症状,药效明显。
2.站在学生角度,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释疑,切实关注学生的疑难点,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在“明确概念”向“领会作用”的环节过渡中,老师主动质疑,既然“作家们非常青睐首尾照应的写法”,那么“一定有它独到的妙用”,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在“掌握写法”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例句的反复对比探究,从而明确提出“反复式”“递进式”“对比式”“问答式”四种照应方式。最后通过两个层级式训练台阶,教会这四种常见的照应写法,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效果相当明显!
一、 保持平静心态,细心体会命题要求,努力将平时积淀的符合该题旨的所有素材搜索出来
面对应试作文题,有的考生会觉得出乎意料,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该说些什么;有的则感到似曾相识,可写的东西很多而又不知从何说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情则异常紧张,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合乎命题要求的高质量的作文的。
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怎么办?必须控制紧张心情,静思默想几分钟,认真审题,精心构思。如果无话可说,就要努力回忆,千方百计打开自己的材料记忆库,展开联想,一般考生如能平心静气,应该是有话可说的。如果不回忆和梳理已有材料,而偏要想入非非,编造一些材料,那么既缺乏典型性,又容易张冠李戴,甚至闹出笑话,这是应试作文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感到材料很多,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得仔细领悟题旨,确定好思考范围;另外,可以在稿纸上把想到的材料罗列出来,逐项细看,对照命题要求,决定取舍,取舍的一般原则是(1)取亲历舍传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感受深,容易写得具体生动;而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里,易露出破绽;(2)取近舍远。越近的事情,印象就越清晰,就容易写得具体;而越远的事情,印象就越模糊,不易写具体。
二、合理安排作文时间,也有助于克服心理障碍以取得高分
应试作文一般应控制在一小时,其中审题占十分钟,构思(包括选材、安排结构)占十分钟,正式作文占四十分钟。合理的安排时间,往往会事半功倍,可有些考生由于紧张,唯恐时间不够用,拿到题目就写,根本不考虑审题构思以致造成行文阻塞不畅,内容胡拉八扯,材料和主旨不统一,更有甚者,完卷之后才发现离题万里。“磨刀不误砍材工”。写作前必须得有一个审题构思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越充分,酝酿的越成熟,就越有助于一气呵成地写出文从字顺、思维缜密的好文章。
三、 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应试作文是限时作文,考生处在紧张环境下,心理压力很大,时间又紧迫,因此必须合理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快速审题法(联系背景法、情景假设法、虚实错位法、逆向入题法、辨明关系法等),快速破题法(开门见山法、解释题意法、由引入题法、由反而正法等),快速构思法(顺乎天理法、顺应时空法、分类条陈法、片段组合法、思路标志法、寻根究底法等),中间四式(并列式、层进式、类比式、对照式),结尾四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首尾顾盼,前后呼应;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委婉含蓄,余味无穷等)。运用这些技巧,并非提倡写八股文,而是有助于高质量的快速成文,在应试作文中,考生要做一名“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要树立得分意识。
另外,行文时应尽量做到落笔成文,不涂不改,不删补,写好后,一般读一遍就行,不宜作大的改动。应试作文是给评卷者看的,如涂改太多,卷面不整,会被评卷者倒扣“印象分”。因此行文时应特别沉着细致,尽量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符合格式,标点正确,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更是不敢马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好就能使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对你的作文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形中你的作文在评卷者心目中升了格;结尾好又会使评卷者心情为之一振,对你的作文产生良好的“临别印象”,加深评卷者的“正反馈”,使评分得到优势。有的考生不注意这一点,出现首尾不和谐或者虎头蛇尾的毛病,更有甚者,结构不完整,出现残卷,使人产生“负反馈”。这就会直接影响作文得分。
四、 采用应急措施
假如文章写了一半,发现主题有偏,如果重写,显然时间不允许,怎么办?如果是因为材料拉扯开去而偏离了主题,那就要删除枝蔓,尽量在后篇行文中增补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以此来进行弥补。如果材料十分散乱偏离主题,就应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尽量保留可用内容,砍掉有损主题的材料,增补一些强化主题的语句,或写一段结尾直接点明主题。假如文章写完后发现走题怎么办?迫于时间所限,只能用开头结尾弥补。另添或改写开头,当然这会影响卷面的整洁,但亦无他法,结尾处也可设法弥补,关键一法是直接点明题意。除开头和结尾外,也可在正文部分做小的改动。这种处理纯属急救。大增大删,时间来不及,而且在慌乱中瞎改,有可能适得其反,越改越糟。
人要有一点“精神”,而“精神”是有灵性的,是自我的,而非共性的,他者的。
人之异于其他生物,因人是一种“精神”的生物,而其他生物则无所谓“精神”;人有真正的语言,而其他生物则无真正意义上的语言。
事实上,“言”存而“神”生,“神”生而“人”立;“言”失则“神”亡,“神”亡则“人”非。语言是人“精神”的载体,没有语言则“精神”无从寄托。有了“精神”,方能称其为真正的“人”,没有了“精神”,神采黯淡,孰可谓为“人”?
故,为文应当“我手写我口”,独抒性灵。即用手中生花的妙笔,叙写自己心中想说的话,抒发自己心中真切深挚的情。一言蔽之,须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观照自我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描绘大自然的春花秋月,草长莺飞,萧萧落木,滚滚江流。让“花溅泪”的感伤,“鸟惊心”的离愁别恨,“莫教枝上啼”的怀思之情,在自己的笔底,都成为巴尔扎克所谓的“这一个”!
对作文运思,古人研究精深,亦有精辟、独到之论。
西晋文学家陆机《文赋》有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精”者,神也;“骛”者,“驰”也。八极:喻极远之所在。万仞:喻极高之处。又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须臾”“一瞬”,均言时间极短。前者谓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思想可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思维、感受不受束缚。后者言创作构思时驰骋想象,顷刻间浏览古今,一瞬时游遍四海。由此观之,作文构思时,作者须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彩翼,从高处观照生活,全方位审视人生,方可挖掘到生活的真谛,探究到复杂的人生,进而客观地反映世界。再者,作文运思须学会概括。万物虽多,天地虽大,然均可概括进形象,亦能描绘于笔下。陆机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此之谓也。
作文皆思想碰撞之火花,亦是情感世界之产物。故作文运思始终伴随波澜起伏的情感之潮。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谓作文须激情充沛,真情满怀,在“情”的驱使或感染下,为文者方能进入作文运思的最佳境界――站立于山头,情感仿佛弥满了山;海边观海,思绪恰如海水般澎湃。
作文运思须注重联想和想象,学会概括,更需要情感潮水的浸染。
三、作文炼意摭谈
炼意之“意”,即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或曰中心、主题。
清代黄宗羲在《论文管见》中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也。”作文炼意,俨若寻玉,须凿开顽璞,理出真玉,万勿为其表象所蒙蔽,认璞为玉。作文炼意须经深挖透掘,方能求得至理或核质。
清人李沂《秋星阁诗话》云:“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去三层皮方有佳味。”炼意亦如此,著文者须对事理剥去三层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方能掘到核质,探得深意或新意。
因此,作文炼意要点有五:
一曰意在笔先。此指构思作文时,先须确立中心再动笔墨,切不可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二曰意多乱文。一文只能有一个“意”,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必湮没中心。三曰意需深掘。即材料须深掘,竭力从材料中掘出深刻的思想,闪光的核质。四曰意贵创新。“意”须有新意。如欲从常见之事物中提出新认识,拎出新涵义,须注意观察、体验生活。五曰意尽则止。著文者据“意”安排内容和结构,故“意”一旦得以充分表达,文章应戛然收束,不唆半句,否则将有害于“意”。
四、讲究起始和收束
起始,即文章的启笔开篇;收束,即文章的结束收尾,属文章结构范畴。古今著文者无不讲究其文的起始和收束。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有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其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应该预先略微显露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语言,亦应承接照应中心部分的主旨,著文者须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元代文人乔梦符的“凤头”“豹尾”之喻,堪称精妙。意即文首须像凤头般美丽、精彩;结尾务求具豹尾般铿锵有力,有平衡感。
明代学者谢榛《四溟诗话》的一说越发形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开头语要像燃放爆竹,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结尾语言须如敲钟,余音绕梁,回旋不绝,起深化、拓展或升华文章意蕴之效。
古人对于开头和结尾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实质都是强调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呢?
开头之法很多,但可大致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之技亦不少,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之后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五、也说“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针对六朝浮华文风有言:“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这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和创作主张。
六朝文人抛弃《诗经》的创作传统,常无感为文,矫揉造作,以致形式主义文风泛滥。刘勰对此持批判态度,力主创作应“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体现了刘勰为文重真实感情,重思想内容,反对形式主义的创作主张。
“为情造文”,即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它强调的是,人们须先有某种感触、认识,再去写诗作文,这样“为情造文”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若是“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其文必是无病、苍白无力之作。
《毛诗序》中更有妙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即著文时,对所写事物总要持一定的态度,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总是有感而发。这种感情必然渗透到文章中,并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抒情。抒情贵真挚,情感的真伪与否是抒情能否动人的关键所在。当代作家高晓声谈到他重新执笔时说“连许多常用字都忘记了”,但农民心中的每一丝悲欢都已深深地印入他的心头。一旦面对稿纸就“半生生活活生生,未有动笔先有情”。因此,他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作品,深得读者喜爱。
传世名作中,如李白的《静夜思》、朱自清的《背影》等,看似思想平平,却能因真情实感而动人,足见真挚感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然而,欲求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须有平日的细心观察和切身体验,不断地去感受生活,储蓄情感之源。此外,还须掌握表达感情之法。
其一,学会直抒胸臆。即在文章中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不依借托,无须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如柯岩的《,你在哪里》,开头直呼抒情对象,并运用拟人手法,抒情亲切、明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结尾:“断肠人在天涯。”卒章显志,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一、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审题即辨明写作方向,是写作的第一步,若第一步偏离了方向,那么跑题就很难避免了。因此,考前要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审清题意,准确立意,是得到基础等级分值的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就是最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掌握普遍性的规律;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出题的特点和方向。随着更多的省市自主命题,作文题将会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因此,训练时,要分类训练,掌握规律。
(一)话题作文
审题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二)材料作文
审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全面理解材料,挖掘材料内涵。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例型,即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一类是寓意型,即对材料(寓言、故事、诗句)所蕴涵的哲理展开议论。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立意方向。特别是一些寓意型的材料作文,一定要全面理解材料,挖掘其中的哲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立意。
2.推敲关键词句,找出立意窗口。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找出立意的突破口,从中确立中心。
3.多个角度立意,选出最佳一个。人们常说:一树梅花万首诗。同一个文题,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写作角度出发,我们就会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意义,然后从中选取最佳立意。
(三)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看似容易,其实要正确、准确、明确地弄清题意,并非易事。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仔细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审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抓住题眼,确定立意重点。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眼,抓住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短语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结构。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即定语或状语;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审句子类命题作文时,我们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
2.审清寓意,确定立意方向。独词类的命题作文,该词就是题眼。它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义、比喻义,对于这类文题我们要仔细寻找其背后隐含的象征义或比喻义,可以采用“实题虚写法”“虚题实写法”“大题小写法”“小题大写法”。
二、眉目传情,巧拟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阅卷老师批阅文章的第一个接触点。一个出彩的标题必定能让我们的文章出众,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动。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的标题出彩呢?
(一)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甚至广告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
(二)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标题时设置一个悬念,设置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心,激起阅卷老师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
(三)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标题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这样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四)形象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拟标题,使标题生动,鲜明,贴切。
三、整体构思,立好框架
要想写出精彩的文章,整体构思,立好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要胸有成竹,思路清晰。一般来说,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入题(从外貌、语言、环境等方面入题)+铺叙(反映人物性格的事件,叙述要详略得当)++点题(用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子作结);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入题(由事入题)+事件的发生(简要叙写)+事件的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的(感人肺腑)+事件的结局(发人深思)。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开篇破题+分析论证+结尾点题收篇。同时要有头有尾,前后照应。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体现。没有合理的开头,或者有头无尾都是文章结构不完整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想使文章结构完整,必须做到有头有尾,当然还要衔接巧妙,过渡自然。过渡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子巧妙连接,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一般来说,语意的转换过渡,可以使用过渡词“同样”“然而”“当然”“因此”“总之”等。遇到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落之间,可以用过渡句或过渡段。
四、先声夺人,写好凤头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做“凤头”。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凤头,让阅卷老师迅速发现我们的才情和个性呢?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妙设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练的特点。成功的题记,既可以展露我们的才情,又可以一下子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设计题记,既可以是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人生隽语。无论什么形式,都必须注意:一是内容切合文章主旨;二是语言要凝练含蓄。
(二)开宗明义
如果在高考作文中选择写议论文,我们不妨开宗明义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让急于知道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老师吃上一粒定心丸。
(三)妙引材料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开头,可以为文章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四)设置悬念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发人深思。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设疑发问,制造悬念,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从而赢得高分。
(五)形象刻画
在文章的开头通过刻画描写,塑造艺术形象,能够起到突出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加深印象的作用。
(六)阐释标题
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文章标题的内涵及外延作简单的阐释,便能很快地切入主题。
(七)起兴拓展
先以简洁的语言从描绘其他事物或景物开始,然后再结合主旨阐述话题,这样由远及近,娓娓道来,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八)排比壮势
开篇使用整齐的排比不仅能强调内容,而且可以使阅卷老师感到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五、耐人寻味,彰显豹尾
写出好的凤头,必然要有一个响亮而有力的结尾与之相配,文章才更精彩。古人把精彩有力的结尾称为“豹尾”。那么怎样才能使豹尾精彩,彰显出豹尾的力量,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一)照应开头
即结尾与标题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以起到收拢全篇、突出主题的作用。
(二)画龙点睛
即对前面的观点、态度、主张、主旨,再一次重申,起到画龙点睛、总结概括的作用。
(三)赞美抒情
即结尾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四)提出希望
即结尾通过提出希望,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同时发出号召,希望读者能够按照文章提供的方法去做。这种希望往往是积极向上的。
(五)精妙引用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时,巧妙引用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往往能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能使文章增色。
(六)巧妙发问
为使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韵味,可以在结尾提出疑问,发人深思。
(七)再现形象
即通过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描法把人物形象活现出来,发人深思。
下面结合2010年高考实例谈一下考场作文的点题。
一、点题位置
一般情况下,点明文章主旨应在如下位置。
1.标题(命题作文除外)
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标题最好拟成观点型,直接表明文章主旨。如:“告别享受自食其力”(河南一考生)、“啥年代,咱都得练功”(河北一考生)、“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福建一考生)、“点燃幻想之灯”(湖北一考生)、“慧眼辩证看人生”(山东一考生)。
2.题记
在正文前的“题记”处点明文章主旨。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记(河北一考生)、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题记(辽宁一考生)、即使在漆黑的世界里,也会有一盏明灯,给你指引方向,引领你找寻自己的天堂。――题记(安徽一考生)。
3.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如山东一考生所写《慧眼辩证看人生》的开头:“雨果曾言:‘在纯粹的光明中与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是看不见东西的。’正因为有了光明与阴影的交织,人生才有了变化,有了魅力与美。光明或是黑暗,坎坷或是坦途,都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经的道路。只有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才能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4.主体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关键语句(标题或分论点),点明文章主旨。如:重庆一考生所写《难题》,文章主体部分以分论点的形式反复点明文章主旨。“是的,找回青年的激情已经成为难题。”(第一个分论点)“是的,找回青年的霸气已经成为难题。”(第二个分论点)“是的,找回青年的壮志已经成为难题。”(第三个分论点)再如:江西一考生所写《找回童年》,也是用分论点的形式点题的。“找回童年,找回童年的单纯与善良。”“找回童年,找回童年的好奇心。”“找回童年,找回童年的执著和专一。”
5.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处点明文章主旨。如:北京一考生所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结尾:“一切的一切,从仰望星空开始,由脚踏实地实现。插上梦的翅膀,还要努力一下一下地扇动,最终才能飞抵梦的彼岸。”再如:湖南一考生所写《早》的结尾:“用‘早’激励人生,用‘早’装点梦想,闻鸡起舞,扬剑试锋,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烂,终会领略大江奔流的胜景奇观。”
二、点题方法
考生应掌握如下几种点明题旨的方法。
1.拟写观点型标题(命题作文除外)
文章标题类型较多,如词语并列型,引用、化用诗句型,妙用修辞型等,但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最实用的标题应是观点型的,即标题表明观点,揭示文章的主旨。一般应使用肯定句式,可借助对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如前面所举河南一考生的拟题“告别享受自食其力”,对比鲜明,揭示文章主旨;再如甘肃一考生的拟题“深浅结合,相得益彰”,辩证思维,主旨明确。
2.拟写揭示文章主旨的题记
“题记”是写在正文之前的文字,作用是揭示文章主旨。拟写题记,可以引用诗句、歌词及俗语等,如前面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如前文举到的辽宁考生所写的题记“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就是引用歌德的名言;也可以用精炼的语句自己创作题记,如前面所举安徽考生的例子。
3.运用修辞设计揭示文章主旨的开头
开篇不绕弯子,开门见山揭示文章主旨,可以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甘肃一考生所写《深浅结合,相得益彰》的开头:“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充满古色古香韵味的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该考生运用对比手法,对“浅阅读”与“深阅读”进行比较,而后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点明题旨,直接快捷。
4.运用并列结构设计揭示文章主旨的分论点
为使文章主旨突出,可以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几个(一般3个为好)分论点。如重庆一考生所写《难题》的主体部分提出了4个并列的分论点:“抉择之难在于不愿舍弃”“抉择之难在于不愿低头”“抉择之难在于现实的残酷”“抉择之难在于理想不够坚定”。这4个分论点很好地揭示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