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通信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在传输的通信方式。它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传输介质。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主要包括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以及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三种。 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号不同,它是一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都属于离散的负载数据信息的信号。与传统的模拟通信相比其具以下优势:首先是数字信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系统外部以及系统内部的噪声干扰,而且噪声会跟随信号的传输而进行放大,这无疑会干扰到通信质量。但是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离散性的数字信号,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会受到的噪声干扰,但只要噪声绝对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消除噪声干扰。其次是在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时,通信质量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因为在数字通信系统当中利用再生中继方式,能够消除长距离传输噪音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而且再生的数字信号和原来的数字信号一样,可以继续进行传输,这样一来数字通信的质量就不是因为距离的增加而产生强烈的影响,所以它也比传统的模拟信号更适合进行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此外数字信号要比模拟信号具有更强的保密性,而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形式非常简便,目前的终端接口都采用数字信号,同时数字通信系统还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业务要求,例本文由收集整理如电话、电报、图像以及数据传输等等,它的普及应用也方便实现统一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便于实现信息传输的保密处理,便于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的管理等优点。 要进行数字通信就必须进行模数变换,也就是把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本的方法包括:首先把连续形的模拟信号用相等的时间间隔抽取出模拟信号的样值。然后将这些抽取出来的模拟信号样值转变成最接近的数字值。因为这些抽取出的样值虽然在时间进行了离散化处理,但是在幅度上仍然保持着连续性,而量化过程就是将这些样值在幅度上也进行离散化处理。最后是把量化过后的模拟信号样值转化为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并最终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地转变,然后将数字信号送入通信网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也就是把收到的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通过数据模变换再现声音以及图像。如果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本来就是数字信号,则不用在进行数据模变换的过程,可以直接进入数字网进行传输。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包括编码、调制、解调、解码以及过滤等。其中数字信号的调制以及解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
数字调制是通过对信号源的编码进行调制,将其转换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即把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转变为一个高频率的带通信号(已调信号),而且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信息失真、传输损耗以及确保带内特性等因素,在进行信号进行长途传输以及大规模通信活动时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现阶段的数字信号调制主要分为调幅、调相以及调频三种。调幅是根据信号的不同,通过调节正弦波的幅度进行信号调制,目前最常见的数字信号是幅度取值为0和1为代表的波形,即二进制信号;调相是由于载波的相位受到数字基带信号(调制信号)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载波相位和基带信号是保持一致的,例如二进制基带信号为0时,载波相位相应也为0;调频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载波频率的调制。解调就是讲载波信号提取出来并经过还原得到信息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也被称为反调制。目前解调的类型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大类。数字通信的质量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对于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符号传输速率以及消息传输速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通信系统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变就是要从有线通信想无线通信,从公用移动网络到专用网络,从而实现全球化的数字通信理念。而且通过现有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为基础,通过一个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就可以轻松实现信号发出端到接收端全程数字传输与交换的新型通信网。利用这种新型技术可以扩充通信业务的范围,而且还具有更加经济以及灵活的特点,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网、公共电话网以及分组交换数字网等进行任意转换。随着数字通信设备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利用微处理技术对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进行转变,还能够使设备更加灵活的应用到各种长途以及市话当中。由于长途通信线路的投资远大于终端设备,为了提高长距离传输的经济性,未来高度、大容量的数字通信系统也将成为主流趋势,而且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的设备制造也越来越容易,成本更低、可靠性也更高。
三、结束语 数字通信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利用数字信号进行消息传输的通信模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通信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脑、手机上网、视频电话、网络会议以及数字电视等都是通过数字通信系统来进行信号传输的,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光纤传输媒介还没有完全普及以前,数字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缆、微波等有限的媒介进行传输,但目前光纤技术的发展无疑将会推动数字通信的发展。随着数字通信系统也正在向智能化化、高速度以及大容量的方向迅速发展,相信在未来数字通信系统将会取代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而成为主导。
关键词:数据链;无线通信系统
1 数据链系统的基本特征
1.1 信息格式化
数据链一般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消息标准,对包括指挥控制、侦察监视、平台协调、联合行动等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参数规定进行描述。信息内容格式化是指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的信息编码,数据链网络成员对编码的语义具有相同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信息共享。
1.2 传输组网综合化
数据链主要采用无线传输信道,针对一些应用平台具有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特点,综合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具备跳频、扩频、猝发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扰和保密功能。传输信息资源按照需求进行共享是数据链在组网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每个网络节点既能接收也能共享网络中其他成员节点发送出的信息,也能根据实时信息的缓急程度分配总的信息发送带宽和发送时间。
1.3 传输介质多样化
数据链一般可以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和方式,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平台的不同信息交换需求,既有点到点的单链路传输,也有点到多点和多点到多点的网络传输,而且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都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数据链可采用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有线信道,或者是组合信道传输信息以适应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的不同。
1.4 链路对象智能化
数据链链接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链接对象担负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重要功能,它们之间通过数据链形成紧密的关系,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流转和处理从而较好完成任务。紧密链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数据链的各个链接对象之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关系;二是各个链接对象内部功能单元信息的综合。
1.5 信息交换实时化
数据链实时传输信息采用多种技术设计:一是设计始终把握传输可靠性稳定性要服从于实时性原则;二是采用相对固定的网络结构和快捷的信息传输路径,而不采用繁杂的路由选择方案;三是选用高效实用的交换协议,将有限的无线信道资源优先分配传输等级高的信息;四是综合考虑信道传输特性,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信号波形、通信控制协议、组网方式和消息标准等环节。
2 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关系
数据链的重要技术基础包括无线数字通信技术,两者不是完全相等的。数据链一般要完成数据传送功能,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信息。并且,数据链的组网方式与应用密切相关,根据情况变化应用系统可以适时地调整网络配置和模式与之匹配。无线数字通信的主要功能仅仅是按一定的要求将数据从发端送到收端的透明传输,通常只完成承载任务,不关心所传输数据表征的信息。
2.1 与应用需求的关联程度不同
数据链网络设计是根据特定的任务,决定每个具体终端可以访问的数据、传输的消息,什么数据被中继。数据链的网络设计方案是根据任务确定的,从预先规划的网络库中挑选一种设计配置,在初始化时加载到终端上。数据链的组网配置直接取决于当前面临的任务、参与单元和使用区域。数据链的实际应用直接受指挥控制关系、平台系统控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与应用的需要有着高度关联。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配置和应用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应用需求关系不紧。
2.2 实际使用中的目的不同
数据链用于提高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及平台协同能力,从而实现对平台的同步控制和提高平台应用的实时性。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则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能力,达到实现传输数据的目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是数据链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
2.3 信息传输要求不同
数据链传输的是应用单元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一般是比较透明的传输,总体上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对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作识别和处理。另外,无线通信系统一般不考虑用户的绝对时间基准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其相对时间同步解决传输的准确性问题。
2.4 具体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数据链直接与指挥控制系统、传感器、平台链接,可以实现“机一机”方式交换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一般以“人一机一人”方式传送信息。无线数字通信终端通常为即插即用方式,在通信网络一次性配置好后一般不作变动。但是,数据链设备的使用针对性很强,在每次参加行动前都要根据当前的任务需求,进行比较复杂的数据链网络规划,必须使数据链网络结构和资源的规划与该次任务达到最佳匹配。
3 结束语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是解决各种用户和信息传输的普遍性问题,而数据链是有针对性地完成用户使用时的实时信息交换任务。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涉及传输信道、传输规程和信息交换,但不关心信息内容等,可形象地比喻成商品流通中的集装箱运输环节。数据链要求严格得多,除了涉及这些内容以外,还涉及到信息格式、信息内容、链接对象和实时性等。
关键词:通信系统;信道;误码率;信道编码
Abstrac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rate, but in the actual channel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due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itive noise and human disturbance, the system output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will inevitably appear any mistak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each of the output information code error probability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or bit error rate, is has the certain requirement. In a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orrect mistakes, improve the ber performance of system, channel coding is a very effective measur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Channel; Bit error rate; Channel coding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信道编码的任务
当调制好的信号在信道里进行传输的时候,必然要收到信道的影响。信道的影响可以分成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信道本身对信号产生的衰落:由于信道本身频率响应特性不理想,造成对信号的破坏:第二是信道中的各种噪声,如背景噪声,脉冲噪声等等,这些噪声叠加在信号上面,改变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使信号在解调时产生错误:第三,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或沿不同路径传播从而带来的叠加效应,即通常所说的多径效应,这会带来时问上前后信号互相干扰。总而言之,这三种影响都会导致在接收端信号解调的错误,使系统的误码率大大增加。
因此在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纠正错误,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信道编码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在发送端以可控的方式在信号中加入一定的冗余度,而在接收端这些冗余度可以用来检测并纠正信号通过信道后产生的错误。当然,冗余度的加入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和系统误码率的降低(即信号更加正确地传送)相比,这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2.通信系统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反馈纠错”,另一类称为“前向纠错”。在这两类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称为“混合纠错”。
2.1反馈纠错
这种方式在是发信端采用某种能发现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方法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加入少量监督码元,在接收端则根据编码规则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检查,一量检测出(发现)有错码时,即向发信端发出询问的信号,要求重发。发信端收到询问信号时,立即重发已发生传输差错的那部分发信息,直到正确收到为止。所谓发现差错是指在若干接收码元中知道有一个或一些是错的,但不一定知道错误的准确位置。
2.2前向纠错
这种方式是发信端采用某种在解码时能纠正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较复杂的编码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信码中不仅能发现错码,还能够纠正错码。采用前向纠错方式时,不需要反馈信道,也无需反复重发而延误传输时间,对实时传输有利,但是纠错设备比较复杂。
2.3混合纠错
混合纠错的方式是:少量纠错在接收端自动纠正,差错较严重,超出自行纠正能力时,就向发信端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因此,“混合纠错”是“前向纠错”及“反馈纠错”两种方式的混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信道,应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否则就将事倍功半。反馈纠错可用于双向数据通信,前向纠错则用于单向数字信号的传输,例如广播数字电视系统,因为这种系统没有反馈通道。
3.通信系统纠错编码方式简介
3.1奇偶监督码
奇偶校验码也称奇偶监督码,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分组检错编码方式。其方法是首先把信源编码后的信息数据流分成等长码组,在每一信息码组之后加入一位(1比特)监督码元作为奇偶检验位,使得总码长n(包括信息位k和监督位1)中的码重为偶数(称为偶校验码)或为奇数(称为奇校验码)。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任何一个码组发生一位(或奇数位)错误,则收到的码组必然不再符合奇偶校验的规律,因此可以发现误码。奇校验和偶校验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工作原理和检错能力,原则上采用任一种都是可以的。
由于每两个1的模2相加为0,故利用模2加法可以判断一个码组中码重是奇数或是偶数。模2加法等同于“异或”运算。现以偶监督为例。
对于偶校验,应满足an-1an-2…a1c0=0,
故监督位码元c0可由下式求出: c0=a1a2…an-2an-1(3-1)
不难理解,这种奇偶校验编码只能检出单个或奇数个误码,而无法检知偶数个误码,对于连续多位的突发性误码也不能检知,故检错能力有限,另外,该编码后码组的最小码距为d0=2,故没有纠错码能力。
奇偶监督码常用于反馈纠错法。
3.2行列监督码
行列监督码是二维的奇偶监督码,又称为矩阵码,这种码可以克服奇偶监督码不能发现偶数个差错的缺点,并且是一种用以纠正突发差错的简单纠正编码。
其基本原理与简单的奇偶监督码相似,不同的是每个码元要受到纵和横的两次监督。具体编码方法如下:将若干个所要传送的码组编成一个矩阵,矩阵中每一行为一码组,每行的最后加上一个监督码元,进行奇偶监督,矩阵中的每一列则由不同码组相同位置的码元组成,在每列最后也加上一个监督码元,进行奇偶监督。如果用×表示信息位,这样,它的一致监督关系按行及列组成。每一行每一列都是一个奇偶监督码,当某一行(或某一列)出现偶数个差错时,该行(或该列)虽不能发现,但只要差错所在的列(或行),没有同时出现偶数个差错,则这种差错仍然可以被发现。矩阵码不能发现的差错只有这样一类:差错数正好为4倍数,而且差错位置正好构成矩形的四个角,有的差错情况。因此,矩阵码发现错码的能力是十分强的,它的编码效率当然比奇偶监督码要低。
3.3循环码(CRC)
3.3.1循环码是一种重要的线性码,它有三个主要数学特征:
(1).循环码具有循环性,即循环码中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将最右端的码移至左端)以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
(2).循环码组中任两个码组之和(模2)必定为该码组集合中的一个码组。
(3).循环码每个码组中,各码元之间还存在一个循环依赖关系,b代表码元,则有
3.3.2用多项式码作为检验码的编解码过程
用多项式码作为检验码时,发送器和接收器必须具有相同的生成多项式(GeneratorPolynomial)G(x),其最高、最低项系数必须为1。CRC编码过程是将要发送的二进制序列看作是多项式的系数,除以生成多项式,然后把余数挂在原多项式之后。CRC译码过程是接收方用同一生成多项式除以接收到的CRC编码,若余数为零,则传输无错。
3.3.3多项式码检错能力及生成多项式G(x)的选择原则
设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发送的编码信息T(x),而是T(x)+E(x)。
例有差错的编码信息为
1001001011T(x)-E(x)=T(x)+E(x)
其中,1101011011为T(x),0100010000为E(x)
若接收到的有差错的编码信息为T(x)+E(x),用G(x)除以T(x)+E(x),则得余数为E(x)/G(x)的余数,因为T(x)/G(x)余数为零,所以[T(x)+E(x)]/G(x);E(x)/G(x)
这时应该有余数,若无余数则检不出错。
有r位校验位的多项式码将能检测所有≤r位的突发错,故只要k-1<r,就能检测出所有突发错,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结论。
3.3.4 CRC编码硬件电路的实现
设数据1010,多项式m(x)=x3+x,生成多项式系数1011。多项式xr*m(x),系数1010000;多项式xr*m(x)=x6+x4,余式系数011,多项式k(x)=x+1
CRC编码
表3-1
3.4卷积码(Convolution Codes)
卷积码是一种非分组编码,适用于前向纠错法。在许多实际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常优于分组式编码。
卷积编码是将信息序列以k个码元分段,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n的一个码段。卷积码的监督码元并不实行分组监督,每一个监督码元都要对前后的信息单元起监督作用,整个编解码过程也是一环扣一环,连锁地进行下去。卷积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本段的信息元有关,而且也与其前N-1段信息有关,故也称连环码,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卷积编码的结构是:“信息码元、监督码元、信息码元、监督码元”。在解码过程中,首先将接收到的信息码与监督码分离,由接收到的信息码再生监督码,这个过程与编码器相同;再将此再生监督码与接收到的监督码比较,判断有无差错,并纠正这些差错。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个由m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有k级,共mk位寄存器,n个模2加法器,其输入分别对应于n个基于生成多项式的线性代数方程。
4.结论
随着信道编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信道编码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信道编码识别技术会变的越来越重要。由于该技术尚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和突破的领域,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6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数字通信;技术原理;应用
通信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各行各业中,没有通信技术的服务,各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制约,可以说,不管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生产都已经离不开通信技术,一旦出现特殊的社会环境,迫使人们不得不减少外出而需要在室内完成工作或者学习,这时候就需要强大的通信网络来支撑,所以通信技术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通信技术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需求,通信产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当前,我们早已迈进了数字通信时代,所以对数字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通信技术的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1,数字通信就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谓数字信号,在电子电路中是采用二值逻辑中的1和0来进行信息的表示,用多位二值数码的组合表示不同的信息。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信息都是模拟信号的形式,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就可以在数字信道中进行信息的传递。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以及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在传输之前通过对数字信号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外界或者系统自身噪声的干扰。再利用调制器对信号进行调制,调制之后的信号频谱得到扩展,更适合在信道中传输,充分利用信道,提高传输性能。同时,在数字信号系统中,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时钟同步或者帧同步不准确,也会直接导致信息出错。信号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后,再经过解调、译码后可恢复信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极其重要的技术还包括程控交换,在最初的电话交换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数字程控交换机,利用存储着交换控制程序的计算机来控制信息的接驳,信息的类型从最初单一的语音发展为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程控交换机的使用使得通信系统的维护管理更加便捷可靠,增强了灵活性,功能更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软件的控制来增强硬件的功能扩展,从而更好的提供通信服务。
2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2.1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
(1)数字通信技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信息在通过信道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外界或者自身的噪声干扰,但是数字信号不同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本身是离散的信号,通常采用二值逻辑来表示,实际应用中可以用脉冲的两种不同状态代表1和0,只要能控制噪声信号不严重破坏脉冲的两种状态,就可以在接收端被识别,在这一点上,模拟信号是不能够相比的,噪声对模拟信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很容易使信号失真,所以相对来说数字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于模拟通信技术。(2)数字通信技术有较好的保密性能。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的表示、存储和传输,更便于对信息加密,可以将数字信息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对其进行伪装,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密钥技术,一般密钥很难被外界破解,从而保证了通信信息的保密性。(3)数字通信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高质量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距离越长,损耗越大,那么就必须对信号进行放大,但是同时也会放大噪声,甚至噪声可能会覆盖有用信号。在采用数字通信后,由于数字信号的波形在失真后可以通过整形电路恢复原有的信息,利用再生中继器可以大大增加传输距离,同时又保证了信号的不失真性。(4)数字通信技术支持多种形式信息传输。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信息,都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数字通信技术的普及也促进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形成。(5)数字通信系统普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后期维护方便等等优势。另外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大量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传输速度,加强了信息的保密性。
2.2数字通信技术的缺点
(1)数字通信技术对频带的利用率较低。相对于模拟通信,同样的电话业务,数字通信占用的带宽远高于模拟通信,当传输带宽有限的时候,就会影响频带利用率。(2)数字通信系统的设备更加复杂、繁琐。为了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就要增加信号处理的复杂程度,相应的,通信设备的功能更多也就更加复杂。虽然数字通信技术存在一些缺点,但是随着宽带信道的采用、窄带调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缺点已经被弱化,数字通信必然会取代模拟通信,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通信技术。
一、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维护的特点分析
光纤通信作为信息传递的设施,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安全是其基本的要求。对于光纤通信设备来说,其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来满足信息的传递或者持续传递,对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应当做出快速的反应。对于现在的光纤通信设备来说已经具有各种完善的报警设施,如及时维护和延时维护的警报等。这些警报对光纤通信网络来说是完全覆盖的,网络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维修人员都可以从设备所附带的信号在得到详细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故障的原因、时间和影响的范围等[1]。由于光纤通信设备的科技含量的比较高,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数字光纤设备通信的设备逐渐向高密度、高精度的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已经在可靠度方面获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应的也增大了光纤通信设备在维护和保养上的难度,这对维护人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带来挑战[2]。
二、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
由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不能单独使用,而是要和其它的数字光纤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配套才能一起使用。对于通信设备的维护来说,其工作状态的正常与否也要依靠系统的畅通程度来进行判断。所以对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就是对数字化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保养以及维护,然后使整套光纤通信系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对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说一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整个数字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周期性的监控,二是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根据通信设备的维护方法,考虑到数字光纤设备的特点,对于数字化的光纤通信设备设备来说,建立全面的监控平台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处于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应当对通信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于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相关的数据指标及时的记录,以便随时掌握系统的状态和进行定期的测试。
通过对这些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对光纤通信设备维护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光纤通信设备建立详细的工作档案,可以使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工作,以便于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出最快速的反应[3]。对数字光纤设备来说,维护人员通过检测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针对通信设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部位进行全面的判断,其中设备中的报警启示信息就非常的重要。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所发生的故障和问题来说,上游的报警应当存在下游的故障中,下游的故障警告也表现在上游的故障报警中。维护人员要对整套系统有着较深的理解,并且具有熟练的操作经验,这样才能及时进行故障处理[4]。对于当前的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维护来说,其维护工作主要依靠故障警报。例如在光纤传输线路中,如果光接收机没有出现报警,而上游出现了无光报警,那么就可以考虑发送盘的问题。
三、结束语
数字通信技术已经作为一种高科技的通信技术在社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来说,其和通信系统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监控,可以正确的判断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大大方便了其维护。通过报警提示我们及时发现设备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信息传递中问题,保证信息的安全输送。
专用无线电是指在一些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随着社会的进步,专用无线电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即时的语音沟通、数据采集和图像、视频传输,为国防、公共安全、经济建设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2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
2.1 APCO-25(P25)
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制定,经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认可的标准。P25(Project 25)是ITU提出的全球开放的数字通讯标准之一。用户主要是军队、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高端专业用户。
P25标准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FDMA (频分多址)技术,每个信道带宽12.5kHz,上行、下行传输速率均为9.6kb/s,兼容模拟技术;第二阶段采用TDMA时分多址双时隙技术,等效信道带宽6.25kHz,上行速率9600b/s,下行速率12000b/s。
P25标准是开放式的,允许各设备厂商的产品互相兼容;且具有向后兼容性,以融合现在的模拟通信技术。还包含了对语音通信加密的要求;并将12.5kHz的频谱带宽分成6.25kHz或等效的频谱,通过缩窄带宽,提高频谱效率,P25采用广域设计,中继基站功率可达100W、移动终端功率不低于5W。单个中继基站覆盖100km2,组建独立通信系统需要的中继基站数量少,适合广域覆盖、调度功能要求高的用户使用。
2.2 TETRA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C 陆上集群无线电)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订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采用数字TDMA技术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以在同一平台提供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移动终端脱网直通互联,可实现鉴权、具有空中接口加密和终端对终端加密功能。还具有虚拟专有网络功能,可在一个物理网络同时为互不关联的多个个体、群组服务。TETR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通信质量好、组网方式灵活的优点,目前已实现如图像数据传输、移动互联查询等许多新的应用。所以 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投入商用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TETRA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支持用户点对点单呼、点对多点组呼、应答组呼、单向点对多点广播呼叫以及语音加密通话。
2.3 DMR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小范围用户对专用无线电通信的需要,制订了DMR(Digital?Mobile?Radio)数字集群通信标准。该标准主要应用在小区域服务,如中小企业、住宅小区等用户。
DMR标准采用TDMA技术方式,频率信道间隔6.25kHz,上、下行传输速率为9.6kb/s。DMR具有技术简单、中继基站和移动终端设备价格低,可扩展兼容模拟系统,网络建设简单,后期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2.4 PDT
PDT标准是中国自主的专用数字通信技术,由中国公安部牵头,国内主要专用通信生产厂家共同制定,可满足高端专用通信行业用户的要求。PDT标准遵循高性价比、大区制、可扩展和兼容DMR标准协议的五大原则,解决了多种应急通信网融合通信的问题。
PDT标准分为常规标准和集群标准两个版本,并兼容DMR标准。PDT标准采用TDMA多址方式,信道间隔6.25kHz、上下行速率为9.6kb/s,抗干扰能力强。在满足基本业务的同时,具有同播、频率资源动态分配等功能。PDT后续演进是提升传输速率和拓展业务功能。
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及实际网络建设需要,PDT标准支持单中继基站区域通信,也能组合成高效的多中继基站大范围的覆盖,以及全国范围应急通信指挥网的建设要求。在应对自然灾害、群体事件等紧急指挥调度中,能迅速接入现有GIS调度平台,实现组网灵活、指挥调度便捷、语音质量优及数据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的特点。
PDT具有频谱利用高,可广域组网,能从正现使用的模拟MPT1327标准平滑过渡到数字通信。该标准技术参数功能全面,同时系统结构简单,终端成本低,网络建设速度快,后勤运维成本较低。总之,PDT在专业无线通讯领域技术优势明显。其支持的隐私安全加密技术,特别适合公共安全用户保密需求
2.5 MCWiLL
MCWiLL(Multi 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系统)是基于SCDMA衍生出来的宽带无线技术,建立在本地环路专网,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层次的专网应用需求。
2.5.1 可以同时支持数据、语音宽带多媒体无线接入。
2.5.2 频谱利用率高:单基站占用5MHz的带宽,下行速率为15Mbit/s,上行速率为3Mbit/s,能支持300信道。
2.5.3 终端种类多样:有CPE、M-IAD、PCMCIA卡、无线话机、无线伴侣、PDA等类型。具有简单易用、方便灵活、即插即用、零安装等特点,开放第三方应用开发的终端通信模块,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接入应用,既可以直接与POTS电话、PC等设备直接使用,又可以通过IAD、互联网等设备来扩展可连接的终端数量,便于发展个体、中小企业和各种行业用户。以提供语音业务、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农村信息化应用、城市信息化应用、无线远程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控等多种业务。
3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目前,由于知识产权的束缚,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存在互联互通能力差。未能体现数字通信技术在频谱资源利用、系统设备、综合服务的共享和集中管理的优势,市场实际应用不尽人意。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为了促进规模应用,和进一步提高无线电频谱使用率,在应用上开始向系统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将多个专用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统一管理和使用,具有共用频谱资源、通信业务、共享覆盖区域、共担费用等优点,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应用市场。
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开展宽带多媒体无线数字通信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现有专用无线窄带数字系统自身体制的限制,向宽带化演进存在较多困难,这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宽带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势在必行。
随着全球无线城市的建设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超高传输速率将成为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在技术上也向开放、终端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具体的应用角度看,主要体现建立在高传输速率基础之上的多种应用,包括集群调度、视频监控、数据采集、IP网络接入、城市应急联动等方面。
关键字: 基带信号; HDB3编码器; 门电路; ASIC
中图分类号: TN911?34;TN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133?03
0 引 言
数字通信的主要目的就是准确无误地传输信道中所携带的信息。数字通信系统中,发送端把数字信号变成适合信道的基带信号(基带调制),然后经过信道进行传输;接收端则把信道中的基带信号还原成原始的数字信号(基带解调),在这个调制解调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码型的选择问题[1]。HDB3编码具有很多优点:其一,它很容易在其相应基带信号中提取定时信号;其二,HDB3码无直流成分和很小的低频成分;其三,传输效率高。因此,HDB3码非常适合在基带信道中进行传输,并有必要进行HDB3编码器芯片的设计。
1 HDB3编码器ASIC的设计流程
2 HDB3编码器的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思路
该HDB3编码器由插入“V”模块、插入“B”模块和“V”码极性纠正模块组成。
4 结 语
该HDB3编码芯片的设计采用了优化技术和巧妙的逻辑电路设计,通过仿真和硬件验证[9],它可以有效消除传输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和很小的低频成分,实现了基带信号在基带信道中直接传输与提取,并能很好地提取定时信号。最后采用0.25 μm的硅栅工艺绘制版图[10],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版图面积,且工艺先进、性能稳定,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领域。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 夏宇闻,胡燕祥,刁岚松.Verilog HDL数字设计与综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包淑萍,曾宪武.基于DSP技术的多功能电子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8):1?3.
[4] 王晓聪,何永泰.基于FPGA的HDB3码编码器优化设计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4):146?148.
[5] 张巧文,朱仲杰,梁丰.HDB3编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1):25?28.
[6] [美] BHASKER J. Verilog HDL综合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朱勒为,唐宁,赵明剑.利用FPGA实现HDB3编解码功能[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12):76?79.
[8] 夏宇闻.Verilog 数字系统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误码仪;虚拟仪器;LabView;码速率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LabView-Based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RT
Liu Yuehong,Lu Qiro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Based on LabView simple,intuitive and easy to use graphical programming,enabling a BERT system,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two parts,the system built by the LabView realization,the completion of which the main transmitter device for error clock rate of the test sequence generation,receiving device's function is to complete the sequence of synchronization and comparison.Based on LabView with BERT easy to use,low cost,flexibility to change test parameters and test content,etc.,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words:Error detector;Virtual instruments;LabView;Code rate
误码率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是采用误码分析仪来实现对这一指标的测量。传统的误码率测量方法大多是基于硬件实现的,虽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一般价格昂贵,接口单调,不适用于简单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测量[1]。另外,由于硬件电路自身的限制,基于硬件的误码仪无法很好地对系统中突发的误码性能进行测试[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LabView,可建立通用软件误码仪,由于没有复杂的外设电路,这一解决方案可降低开发成本,适用于大多数通用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测试。
一、误码仪概述
误码仪是用于测试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的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发送部分,一是接收部分。发送部分的职责是生成测试通信系统误码率的信源数据;接收部分的主要职责是接收并分析从发送端经过通信系统传输来的比特流[3]。误码仪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误码分析仪原理图
误码仪的工作流程包括[4-5]:发送端按照用户的设定产生原始的测试数据,然后通过被测通信系统构成的信道传输这些测试数据;接收端生产与发送端完全相同的比特数据流;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本地产生的数据进行比较,查找并统计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比特位;将发生传输错误比特位数与全部的比特位数相比,得到被测系统的误码率并输出。
二、基于LabView的误码仪的设计指标
从总体上说,误码仪的功能需求较为单一,而在性能上,需要对系统所要达到的指标进行界定。
码速率范围指标:支持的码速率为0―50Mbps。
随机比特序列指标:发送端生成的随机比特序列是按照一定的数学公式和模型生成的,而接收端也要根据一定的参数,选取相同的模型,才能在本地生成与发送端相同的测试数据比特流。
支持的调制方式。为了使数字信息能够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将码元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调制到载波上。误码仪支持的调制方式包括单通道和IQ双通道两种工作方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而动态地扩展。
支持的接口指标:为与大多数应用相兼容,误码仪基于计算机提供的丰富接口与外部的被测网络连接并收发数据。支持的接口包括:RS-232接口,RJ-45接口,USB接口等。
三、LabView程序结构
(一)发送端功能设计与实现。发送端主要的职责是产生序列数据和时钟数据。利用LabView软件中的数字信号发生器,通过设定相关的参数,即可产生输出数据序列比特流。数据序列是在输入时钟的控制下产生的。
产生的测试数据序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伪随机序列,另一类是周期测试序列。同时,系统还提供了对数字通信网络纠错能力的测试功能,具体的做法是在发送端人为地加入错误的比特,错误比特数以及插入序列的方式可以人为地设定,并通过在接收端检测接收到的比特序列得到量化的网络纠错能力。
时钟的产生也是依托LabView组件库提供的时钟组件,设定的频率范围为0―50MHz。对于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变频步长间隔,可通过编程在系统的发送端自动实现。
(二)接收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基于LabView,误码仪系统的接收端部分主要是由序列产生、同步以及误码检测等功能模块组成的。在接收部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同步本地产生的伪随机序列数据和通过被测网络接收到的数据。
为了解决同步的问题,在系统的实现中,引入了保护信号和同步信号的技术。在发送端的伪随机测试数据产生之后,数据进入调制子虚拟仪器组件之前,就将这些信号插入到测试数据中;在接收端,通过比较本地产生的同步信号与接收数据中的同步信号,实现本地数据与接收数据的同步。
误码率计算的实现是通过一个比较子虚拟仪器组件实现的,这一组件接受两路输入序列数据,将本地生产的数据作为基准序列,从而统计出另一序列的误码个数,再计算出误码率。
四、结论
LabView作为一种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开发环境,在数字通信系统功能仿真与性能测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强大的子虚拟仪器组件,LabView能够高效地构建各类通信系统,同时图形化的编程方式也使系统的开发更加快捷。基于LabView的误码仪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等突出优点,适用于各类数据通信网络的性能测试。
参考文献:
[1]詹惠琴,古军,袁亮.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20
[2]陆绮荣.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个人实验室的构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5-46
[3]Agilent Technologies.Agilent 86100C Wide-Bandwidth Oscilloscope Mainframe and Modu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USA:2008
SFF-8472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tic Monitoring Interfa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s Rev10.3 December 1,2007
关键词: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信号的传输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数字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信号干扰小、传输距离远以及保密性能强等优点,因此使其在现代通信领域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并逐渐成为当前我国通信行业的支柱性技术产业,几乎已经取代了其他常规的信号传输方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同时,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因此,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是需要配备开展的。
一、光纤通信设备的特点
光纤通信技术是近年才被开发出来交付使用的,决定了它拥有自身所特有的使用和功能特点。和其他的通信设备一样,数字光纤设备的通信设备并不能单独存在,而是要和整套数字光纤设备的通信系统进行紧密联系的,同时,设备本身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也主要是依靠对整套系统发送以及接受信息的畅通程度来判断的。因此,我们常说的光纤数字通信设备的维护其实就是指的对数字化的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保养以及维护。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是认清其基本特征,具体表现有:
1、光纤通信设备的科学性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作为当前通信领域最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科技产品,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
2、光纤通信设备的安全性
光纤通信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光纤通信设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可以确保信息的传递不被中断或者持续传递,也可以对信息的传递做出第一时间的反应。现在应用的光纤通信设备拥有完善的报警告示,几乎是对于整个光纤通信网络来说基本上就算是没有死角的完全覆盖。
3、光纤通信设备的专业性
由于当前科技在光纤信号传送系统上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这也就促使着数字光纤通信方面的科技含量大大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在进行维修和养护的时候所面临的难度也是大幅度提高,这也就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考验。再加上,数字通信设备的出现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光纤技术的研发更是短暂。这就决定着数字光纤设备及其相关技术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
4、光纤通信设备的复杂多样性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使用,通常会贯穿于整个光纤通信过程之中,不同类型的行业对光纤通信功能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研发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1]。
二、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
由于光纤通信设备是与光纤通信系统配套使用,相辅相成工作的。因此对于光纤设备的维护不单单是指光纤设备自身的单一维护,同时光纤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工作稳定与否是需要通信系统的整体反应或者自身安全机制的监督系统的反应才能有所觉察。并根据这些反应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和维修。
1、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测
基于传统的设备检测方式和方法,结合当前我国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运作特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中的各项电接口指标处于稳定状态以后,通常是免测试的。但对于现代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中的光接口指标与参数而言,则应当时刻把握其运行状态,并且还要定期的进行试验和测试,以保证光传输线路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数字光纤设备中的激光器偏置电流应当时刻观测。这样可以全面的掌握LD设备的工作状态。激光器中的电流变化是功率自动控制电流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同时还可以反映出LD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而言,加强对其工作过程中的电源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这关系着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及其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同时,通过对该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测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发现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予以应对。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测,不仅要求具体检测人员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及相关系统进行全面的掌握,而且还要具备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保证检测效果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而言,通常是利用微机设备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这对该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测非常的方便和及时。
2、教字光纤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中的问题处理
基于当前国内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实践与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光端机控制板上显示出故障和问题报警信号,比如电源故障、收亮光、PCM中断、LD寿命告警等;数字通信设备所显示的故障告警,如电源故障、支路系统的输入信号消失、电源变换器出现问题、群输入信号消失,接收对端告警以及帧失步等;PCM基群中的相关设备显示出现故障报警,比如电源出现故障、变换器出现问题、基群中的信号输入出现中断以及帧失步和误码率超限等。针对以上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笔者认为应当对问题和故障出现的原因与部位进行全面的判定,而且故障和主要问题确定的重要依据是通信设备中的报警指示。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及其运行系统而言,故障和问题报警设备的布设基本要求是:上游的故障报警应当包含于下游故障报警信息之中,并且下游的故障与问题告警也体现在上游故障报警之中。总而言之,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地被发现。比如,相同光传输线路中,光接收机没有发出报警指示,若上游光发送过程中也出现了无光报警,那么一定要考虑光发送盘可能出现了问题。
三、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管理
1、建立健全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管理服务机制
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和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对光纤通信设备与相关系统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和故障,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理。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网络,并认真做好各项管理记录,为日后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和数据参考。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及时地排查出运行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故障,为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细化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
要将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的实际过程规范化、数字化,通过对管理工作的编号实现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工作的数字表达,这样有利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工作数字化控制,同时也方便各项工作的展开和相互支持
3、减少外界环境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影响
光纤通信设备与通信系统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可准确地判定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直观地反应出问题和故障的所在。因此外要注意外部条件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不利影响。比如,自然现象中的太阳黑子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则会导致电磁场能量的增加,通信信号必将受到强烈的于扰;同时,潮湿的运作环境也会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行降低其使用寿命;此外,还要注意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影响,雷电现象发生时,会对光纤通信设备发出了信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管理。
4、加强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
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应该以专业化为主要方向,要建立一支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队伍,以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工作服务于数字光纤通信,达到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科学管理。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和相关技术也开始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目前,数字光纤通信是作为数字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光纤通信系统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了光纤通信技术完成了生活工作上的通信功能,在保证通信流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光纤通信设备的应用与维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蔚斌,冀巍.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应用与维护[J].科技传播,2012.
[2]程冲.关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
一、铱星通信系统
铱星通信系统是基于卫星的全球移动个人通信卫星系统(GlobalMobilePersonalCommunicationsbySatelliteSystem,简称GMPCS),支持全球无线数字通信,用户可以使用铱星手机通过该系统进行语音、数据、寻呼和短信等通信,还可以通过标准铱星终端经由铱星系统进入全球Internet网与陆上计算机用户通信,使船员进入手持机通信时代。1.系统组成铱星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用户终端设备和网关(地球站)组成,如图2所示。铱星星座由66颗低轨道卫星和几个在轨轨道备用卫星组成。66颗卫星均匀分布在有86.4°倾斜的极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上有1颗或多颗备用卫星,提供无缝全球覆盖。单颗卫星覆盖直径大约4,500km,可同时处理约1,100个话音线路。系统使用专有的铱星传输模式(IridiumTransferMode-ITM)传输信息包,在L频段传送卫星语音和数据信号,而星际链路、地面上/下行链路则使用Ka频段。用户终端设备指的是铱星用户单元(ISU),这是一个移动电话,可通过内置的RS232接口连接传真机及数据通信设备。大多数用户设备使用SIM卡,用来存储用户信息和网关认证。网关天线跟踪指向移动的铱星,提供铱星到陆地网络的链接,控制系统的接入、呼叫设置、计费以及维护注册用户信息等。2.应用及发展铱星系统基于GSM网络。在GSM覆盖区域,首选GSM网络,充当GSM手机使用,节省费用;在GSM覆盖不到的地方,使用铱星传递信息,速率高、时延低、损耗小。铱星通信公司日前推出了其第二代海事宽带平台“Pilot”,如图3所示,通过小巧轻便的船载天线终端使用铱星公司的OpenPort服务。这种天线是按照在海上最恶劣的条件下的船舶操作而设计的,属电子导向相控阵天线,可带三路独立的电话线路和一路宽带连接,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34kbps。该平台还附带内置防火墙以实现流量管理和批量配置。并且该铱星Pilot平台将会与铱星公司的下一代卫星“铱星NEXT”相兼容。
二、高频电子邮件技术
海上高频电子邮件技术基于短波传输协议(PACTOR-Ⅲ协议),采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传输(OFDM)技术,使用现有的海上中/高频无线电设备,经全球链路网与陆上用户进行通信。1.PACTOR-Ⅲ协议PACTOR-Ⅲ协议是新一代高速可靠的同步半双工自动请求重复(ARQ)无差错数传模式,是一种优化后的短波协议。基于它的网络可以传输任意文件,可以代替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来进行常规通信。其初始链路的建立采用移频键控(FSK),与当前高频通信使用的PACTOR-Ⅰ协议相兼容。当2个电台都支持PACTOR-Ⅲ协议时,系统将自动切换到高一层的协议进行通信。PACTOR-Ⅲ协议数据传输带宽为6kHz,相当于两个单边带信道(单边带信道带宽为3kHz)。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单边带电话信道,2个单边带信道作为一个数字通信信道,在传输系统允许时最高可容纳18路话音,每路间隔120Hz。全速率工作最大带宽为2.2kHz,音频带宽400-2,600Hz,中心频率是500Hz,最低音频为480Hz,最高音频为2,520Hz。在线压缩数据的最大传送速率约5,200bit/s。该协议完全支持二进制文件传输、FTP文件远端传输和完全透明的TCP/IP嵌入,可以实现在短波波段与Internet间的数据访问服务。PACTOR-Ⅲ协议使用20位控制信号(CS)。其中,控制信号1(CS1)和控制信号2(CS2)用于确认/请求重发数据;控制信号3(CS3)执行强行拆线;控制信号4(CS4)和控制信号5(CS5)用于处理传输速率改变:CS4代表速率增加一级,CS5起到NAK(没有收妥)作用请求重复先前的数据包,同时降低一级速率;控制信号6(CS6)用于数据包长度和模式切换。所有的控制信号都在DBPSK方式下发送,以获得最强的信号。同时,PACTOR-Ⅲ协议的低振幅因数(CF)特性使其比传统的多载波模式能够提供更大的发射机功率。2.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采用多载波模式,优点是单一分载波带宽很小,能够容忍中等衰减,因此评估到衰退信道不需要补偿器,简单易行。缺点是对频偏和振荡器相位噪声更敏感。在使用同样的功率放大器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模式将会增加接收机的信噪比。
三、CemailFax通信系统
CemailFax通信系统是北京埃瑞尔科贸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基于InmarsatMini-M海事通信卫星的船岸电子邮件通信系统。与船舶常用的AMOS、Rydex、Skyfile等通信软件相比,该系统在保证信息传输速率和数据压缩率的同时,用户能够自主选择海事卫星地面站,具有中文处理能力,友好简单的操作界面大大方便了船员的学习使用。1.系统组成CemailFax通信系统采用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由卫星通信服务器提供拨叫账号和密码。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2.通信过程(1)船站PC机通过CemailFax构造子用户(该子用户需要绑定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并将该子用户向卫星通信服务器注册,得到拨号帐户和密码;(2)通过CemailFax构造电子邮件、传真和短信;(3)调用CemailFax拨叫功能将船站所有子用户文件(包括电子邮件、传真、短信)发送到卫星通信服务器,同时接收卫星通信服务器上本船站的文件;(4)卫星通信服务器将收到的文件按类型分别打包为相应的格式送到Internet网络、固定电话网络和短信网络。3.主要技术特点CemailFax通信系统利用InmarsatMini-M终端自带的Modem池直接拨号进入因特网。通信协议是在SMTPPOP3协议基础上自行开发的支持断点续传的无线通信协议。压缩算法采用LZSS算法,压缩率高,编译码算法简单。纠错方式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纠错,检错率达99.9984%。通过控制数据包长度及合理安排文件处理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的逻辑位置等方法提高传输速率。实验表明,数据包每包在2k字节,且将文件的存储放在通信过程结束以后进行,能够大大提高传输速率。同时,CemailFax的单微机多用户方案使得软件可以对多个用户开放。
四、结束语
与传统的海上通信技术相比,VSAT卫星通信系统、铱星通信系统、高频电子邮件技术以及CemailFax通信系统等数字通信新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的功能、高速的传输速率、高效的传输质量等优势将使其逐渐成为海上通信的主要手段,带领水上无线电通信进入全新的数字通信时代。
作者:杨华张颖王化民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27-03
《通信原理》作为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面广等特点。高职院校开设该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构建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改革之前,有不少学生反映该课程。理论内容太难,实践动手机会太少,不了解课程可以运用到哪些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实施方案等环节的大幅度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好转。
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适度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必须依照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且要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这是课程改革依据。
以行业素质需求为引导 通信行业目前共有13大工种,每个工种又分为若干个方向,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学目标与特定的岗位技能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有一些高职院校一味追求人才的“第一线”效果,将高职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在人才培养中,对知识的学习过分追求“够用”,只注重眼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才长远发展对知识延续性的要求。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执行能力。专业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自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所以,高职《通信原理》课程改革应着眼于强化构建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
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好的学习态度,还需要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等多方因素的通力实现。所以,课程改革应遵循教学规律,并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才能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将课程融入专业体系中。
贴近通信行业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器件不断出现。高职专业课程内容应跟随技术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譬如,大多数《通信原理》课程仍以模拟/数字语音通信系统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然而,从通信市场上可以看出,语音通信已不是唯一主流的通信方式,大量的通信业务已经转而采用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方式。虽然两种通信方式从概念上看都是数字通信,但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增加数据通信的相关内容,着重强调两种方式的异同。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在几年的课程改革中,我院主要完成了两项教学改革,一是仔细筛选课程内容,让学生以有限的理论基础掌握通信原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二是从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的角度寻找强化实践技能的切入点,使课程实验实训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
以职业素质需求指导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达到职业的素质要求。制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及通信系统组成的基本要素;二是以行业需求为引导,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1.强化通信系统概念,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硬件电路越来越简单,软件程序越来越复杂,所用知识越来越综合。作为通信系统基础的《通信原理》课程,必须在内容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我院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要求,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要求:第一个层次是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及构建系统的基本方法;第二个层次是了解典型通信技术的实现手段和运用场合;第三个层次是熟悉至少一种实用的通信专用电路(器件、芯片)的设计步骤及调试方法。
2.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与行业的相关性。在课程教学中,应将通信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当前通信技术的介绍相融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首先,现代通信系统已全面实现了数字化,传统的《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课程内容应确定以数字通信系统为教学核心,以各个功能框图为“节点”,围绕信号传输流程,着重讲解各功能模块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功能及相互的关联性。其次,在详细分析相关岗位技能需求后,选取各模块中应用范围广、难度适中的典型技术进行介绍。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降低理论难度,减少数学推导,将技术要点以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产品中去。再次,关于数字通信新技术的介绍要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一般应沿着“应用实例――概念认知――技术简介”的路线介绍。其中,概念认知作为整个教学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讲解过程中,应不断地将新技术与前面所学的技术进行比对,突出其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同时安排一些课外任务,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是数字通信系统最为重要的两个“节点”。这两大“节点”的基本功能都是进行信号编码,涉及的概念非常多,理论性很强。反观高职通信专业目标岗位,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要求却非常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按部就班地从原理介绍,到技术指标分析进行授课。笔者对这部分内容设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层次一:明确掌握两个模块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及关联性。即信源编码在前,信道编码在后,信源编码后的信号直接进入信道编码进行再编码。层次二:了解两个模块原理的异同。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对信号进行编码,而实际上这两种编码有本质的区别。信源编码也可称为信源的模数转换,是通过降低信号编码的冗余度保证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信道编码则是通过增加检错纠错码提高编码的冗余度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两种编码相互补充,但实现方式却相互“矛盾”的。层次三:熟悉市场上常用的一款语音编译码电路(芯片)的参数含义、引脚功能及使用方法。高职学生的目标岗位主要是面对实际产品的制造、调试与检修等工作,能够理解芯片功能,读懂参数指标,熟练地运用测试工具,是电子通信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实践技能。
强化技能培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建立了硬件电路实验仿真软件实验新技术应用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特征,兼顾了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1.以系统构建为核心,开展硬件电路实验。在以往的课程实验中,主要完成的是单个模块的实验,学生仅仅了解通信系统中某一个模块的作用,而很难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依照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行业技能要求,笔者开发了基于FPGA数字通信系统的实训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分为硬件实验区和软件试验区两个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对平台硬件电路的连接以及FPGA软件程序的编写,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语音通信系统。整个硬件电路实验强调了工作信号(时钟、信令等)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及功能,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在与真实工作环境相近的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工作认知感,提高技能水平。平台上单元电路的实验则采用自学方式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运用仿真软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软件仿真分为两部分开展教学。一是在理论教学中运用仿真的波形进行原理的动态演示,二是开展仿真软件的实验,将《通信原理》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于LabVIEW的软件平台相结合。这部分实验综合了各通信模块的知识内容,实验采用项目小组制,项目组中每个学生仿真设计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由项目组长进行系统整合,构建一个通信系统。这种实验方式重在对系统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强调模块间的逻辑关联性,可与硬件电路实验实现相互补充,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采用开放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是由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由实验室提供软硬件平台。在开放实验中可引入通信新技术实训项目,如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2.4G通信模块、蓝牙技术等。可让一部分对课程感兴趣、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中开展研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双主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是因就业的盲目性导致学习主动性缺失,二是因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厌学情绪严重,对《通信原理》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上述问题尤为突出。通过课程改革,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性”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
1.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紧密结合。根据最新的调查,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由于存在严重的就业盲目性,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看不清市场需求,更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之间的关联,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前,要清楚地告知学生有哪些岗位会运用到这部分知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通过课前开展岗位认知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中的困惑。
2.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提炼,以形象化的图例、动态的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概念的讲授,避免大量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比如,介绍有关频谱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未学过《信号与系统》课程,对“时域”和“频域”知识毫无概念,若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部分内容,将会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运算,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必定会影响其学习兴趣。而从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来看,也不要求学生具有“时域”“频域”相互转换的运算能力,只需能够通过频谱图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介绍频谱概念。在课程教学中,笔者使用了学生常用的一款音频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其界面上刚好有音频信号的时域和频谱波形,通过好听的音乐和动态的图像将频谱的概念顺利地引入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突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字通信的知识体系。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能力考核。传统的结果评价以“一锤定音”的方式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却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在教学改革中,依照课程教学目标,可将评价体系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差。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水平(占30%),系统构建能力(占45%),报告撰写能力(占15%),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占10%),这种比例分配注重过程体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行多方位过程性的全面测评,可以体现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我院经过两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逐步完善了教学目标、实施方案、考评方式等教学环节,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弄清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方向的指引,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学生自学能力显著提高 以兴趣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布置课外任务,促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相互讨论的方式完成课内的项目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普遍反映熟悉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感到自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实践教学由于采用了项目组的形式,使学生懂得了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相互之间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才能将任务完成得更好。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通信原理》课程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面对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现实,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院从行业人才素质需求和客观的教学规律入手,采取了以职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优化教学模式三项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李环,任波,华宇宁.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5-18.
[2]江力.数字通信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张雷霆.对高职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9):109-110.
[4]马冬梅,朱正伟.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4):17-19.
[5]戴桂平,周燕.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4):75-78.
[6]叶青娣.基于GUIDE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5):88-92.
[7]冯小安,刘艳平.“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18-21.
[8]周训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0,(7):98-99.
关键词:ZST-48铁路 数字通信系统 常见故障 处理流程
1 ZST-48铁路数字通信系统介绍
ZST-48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是一套综合性专用通信系统。它用一台数字调度设备连接各类业务的调度和专用电话的调度,基于E1数字接口和数字传输通道与分局铁路沿线站场分系统进行数据、图像和语音信息的交互。该系统基本涵盖了程控交换机的大部分功能,可以与模拟共线调度设备兼容。该系统融合了当前世界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可承接多个业务项目,比如调度、站间、区间、全自动电话、永久、半永久、不加带外信令的模拟或数字接入2/4线音频、远端调度、64kb/s数据和通话录音等多种业务。同时提供集中监控、远程维护等。系统组网和入网模式灵活,将以往复杂的通信设备构造进一步简化,提升系统性能,实现了铁路专用通信的数字化。
2 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机车的正常行驶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发现故障及时处理,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是非常必要的。维护人员应对常见故障做到熟练的处理。
3 常见故障和问题及处理流程
故障一:所有用户无法呼入呼出。处理流程:查看操作台“就席”指示灯,检查显示屏上的时钟、分钟、秒钟是否正常显示。分两种情况:情况A:操作台显示“正在联接主机”,呼入功能和呼出功能异常,“就席”指示灯灭,时钟、分钟、秒钟之间无冒号。初步诊断为DSU板与操作台之间通信功能异常,然后检查联接头、接线盒内连线和水晶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如一切完好则置换操作台和DSU板。情况B:分钟与秒钟之间无冒号,时钟与分钟之间有冒号。原因是操作台与DSU板端口数据不对应。时间显示正常,但是操作台“就席”灯灭,故障基本出在了操作台的台号设置上(各站运转室操作台通常为0号操作台)。
故障二:所有用户无法用直选健呼出,呼入时正常响铃但通话功能异常,“就席”灯亮。处理流程:初步诊断是个别用户键未弹起(具体可查看数字键、取消键),用户键功能异常,或者问题出在操作台上。个别用户呼出功能异常,按操作台数字键呼叫其电话号码检查呼出功能。若可以正常呼出,则诊断按键号码丢失,但也可能是按键本身损坏。若呼出功能异常,则判定该端口号码有误,继而查询正确号码,或是检查该端口号码的局向设置是否有误。
故障三:所有用户均能正常呼入和呼出,通话功能正常。呼入时直选键灯亮,用户名正常显示,但应答无铃声。处理流程:问题通常出在值班人员私自将电位器调至最小所致。检修时,先查看响铃音量旋钮是否正常,继而对音量旋钮进行修正。
故障四:所有用户呼入时扬声器无声音。处理流程:检查通话功能、喇叭音量是否正常,操作台换新。
故障五:操作台上用于通话的麦克风音量小。处理流程:如果麦克风开关打开,指示灯未亮起,则麦克风换新。
故障六:个别用户呼入时有铃音,但应答前直选键灯不闪。处理流程:在用户键设置模块检查用户属性,若显示内线用户,则检查电话号码的对应模块号端口号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
故障七:数字用户呼不到,DTK告警灯亮起。处理流程:从数字配线架自环一下,确定DTK板是否完好。若告警灯灭,则故障点在传输设备上。
故障八:呼不到模拟用户,且连线时听到断音或杂音。处理流程:从配线架切断外线,电话连线试呼。听到断音则说明对应板件故障,须立即换新。
故障九:调度与各站点失联。处理流程:有可能是主系统2M的原因,检查2M是否正常,观察网管各站是否能维护进去。一般反应在网管的故障。
故障十:反应某个站场操作台有离席状态,说明其操作台故障。处理流程:查看此操作台对应的DSU板是否存在,如果网管看不到DSU板(分系统的DSU板一般放置在2模块里),说明DSU板故障。如果DSU端口显示离席状态,分析为操作台故障。如果瞬间出现离席状态后,一般五秒后显示操作台就席,操作台自动恢复,可能是设备自检的原因(偶尔出现)。
故障十一:网管维护不到其各站,主要是设置的维护时隙可能不好。处理流程:查看DTK是否正常,最后观察LPU板是否正常(复位一下看是否正常)。
故障十二:出现环断的情况。处理流程:首先排除是传输的前提下,如果是两个站之间中断,可能是其中某一个站的DTK板造成的,如果同时有好多站出现中断的情况,有可能是主系统的LPU板或者是对应的DTK板造成,注意观察其指示灯的状态。
此外,对应各站场的SLC板的用户,在网管上观察某个端口出现锁定时,可能是外线短路,或者终端电话机没挂上(或电话机自身故障),反应到操作台时对应用户按键红灯常闪亮。
4 结论
上文介绍了ZST-48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运行原理,同时也结合实践对系统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和处理办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还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运维人员细心观察故障表现,深度分析故障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障,为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ZST-48铁路数字专
用通信系统用户手册.
[2]马宇翔.当前铁路通信技术及铁通专网发展概况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