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辨析近义词

辨析近义词

时间:2023-05-30 10:0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辨析近义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 ___ english we must learn other eight subjects at school.

a. except for b. besides

c. but d. except

2.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___ that he is an english-man.

a. besides b. except

c. apart from d. except for

3. who is to ___ for the accident, the driver or the walker?

a. blame b. scold

c. punish d. pay

4. when you are being taken photos of, you should stay ___ .

a. quiet b. silent

c. calm d. still

5. in face of danger, he remained ___ .

a. silent b. calm

c. quiet d. still

6. when you live in a ___ village, you can’t be well-informed.

a. quiet b. silent

c. still d. calm

7. the police haven’t discovered the ___ of the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so far.

 

a. reason b. explanation

c. cause d. excuse

8. have you turned to the dictionary to find out the ___ for the new word?

a. direction b. description

c. explanation d. introduction

9. all his classmates ___ him on his winning the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a. celebrated b. congratulated

c. welcomed d. greeted

10. the taxi driver ___ me too much for driving me to the airport that day.

a. charged b. spent

c. cost d. paid

11. the students are given $50 a term to cover the ___ of books and studying materials.

 

a. price b. cost

c. pay d. value

12. high unemployment ___ the government billions of pounds in lost taxes.

a. costs b. charges

c. loses d. spends

13. however, the customer would only ___ half the price for the skirt.

a. charge b. cost

c. offer d. buy

14. as you know, all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possessed and managed by the ___ .

 

a. country b. land

c. nation d. state

15. yesterday the president spoke on tv to the ___ about the prevention against the terrible disease.

 

a. state b. nation

c. country d. land

16. they can’t live on ___ . they must stay in the water.

a. land b. earth

c. ground d. soil

17. for the next ten years, he had not sent a single ___ to his parents.

a. message b. news

c. information d. notice

18. the ___ why eileen didn’t turn up at the meeting was not made clear.

a. reason b. cause

c. excuse d. matter

19. he thought this painting of mine of great ___ , and would ___ at least $10,000 for it.

a. worth; buy b. value; pay

c. price; offer d. use; charge

20.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them with food and ___ through the hard years.

a. dress b. coats

c. clothing d. suits

21. his father found ___ in a factory. there was always a lot of ___ for him to do.

 

a. work; job b. a work; jobs

c. a job; work d. a job; works

22. i’m sorry the baby’s cry last night must have ___ your sleep.

a.

troubled b. disturbed

c. interrupted d. worried

23. don’t ___ them; they are talking business.

a. interrupt b. trouble

c. disturb d. break

24. his grandma has been ___ for five years, but he still remembers her clearly.

 

a. death b. died

c. dying d. dead

25. most houses were ___ i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many people became homeless.

 

a. damaged b. harmed

c. destroyed d. shaken

26. look! the cock is ___ where a hen ___ an egg just now.

a. laying; lain b. lying; lied

c. lying; lay d. lying; laid

27. the ___ made by the judge was not just and the public didn’t accept it.

a. decision b. judgment

c. choice d. conclusion

28.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make a ___ between mary and alice because they are both very attractive.

 

a. choice b. decision

c. selection d. agreement

29. he has a good ___ of business and his company is running well.

a. sense b. feeling

c. touch d. thought

30. however, she ___ to talk to the manager immediately about the matter.

a. required b. demanded

c. suggested d. requested

31. as you know, parents are ___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our country.

 

a. requested b. demanded

c. expected d. required

32. the faces of four famous american presidents on mount rushmore can be seen from a ___ of 60 miles.

 

a. length b. way

c. distance d. space

33. ___ a red skirt, the teacher came in.

a. weared b. dressed in

c. putting on d. being having on

34. we couldn’t cut the rope because the ___ of the knife was not sharp enough.

 

a. side b. edge

c. front d. point

35. it was ___ hot today, and he came into the shopping centre ___ to enjoy the cool air.

 

a. specially; especially

b. especially; specially

c.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d. specially; particularly

36. it’s clear that the city’s underground ___ more people than the bus does.

a. fetches b. carries

c. sends d. brings

37. the peasants are busy ___ the seeds now. shall we help them?

a. choosing b. taking

c. selecting d. electing

38. after the long and tiring journey his ___ completely gave out.

a. spirit b. power

c. force d. strength

39. tom is full of ___ and he doesn’t know what tiredness means.

a. power b. energy

c. strength d. spirit

40. it is ___ impossible to make such a long journey in such an old car.

a. rather b. very

c. fairly d. quite

41. i haven’t seen ann for ___ 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 such b. very

c. so d. too

42. the manager believes prices will not rise by more than ___ four percent.

a. any other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

43. the weather was ___ cold that i didn’t like to leave my room.

a. really b. such

c. too d.

so

44. the performance ___ nearly three hours, but few people left the theatre early.

 

a. covered b. reached

c. played d. lasted

45. it was hard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in a family, in which ___ of the parents spoke the language.

 

a. none b. neither

c. both d. each

46. he doesn’t have ___ furniture in his room—just an old desk and a new chair.

 

a. any b. many

c. some d. much

47. last night mr crook didn’t come back at the usual time. ___ , he met some friends and stayed out until midnight.

 

a. meanwhile b. however

c. instead d. yet

48. —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 sorry. this is not the right ___ to invite me. i am too tired to walk.

a. moment b. situation

c. place d. chance

49. jack is late again. it is ___ of him to keep others waiting.

a. normal b. ordinary

c. common d. typical

50. i ___ it as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mpany that suppliers of raw materials should be given a fair price for their products.

 

a. make b. look

c. take d. think

51. her shoes ___ her dress; they look very well together.

a. suit b. fit

c. compare d. match

52. most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___ like coal, gas and oil.

 

a. fuels b. articles

c. goods d. products

53. you have to be a fairly good speaker to ___ listeners’ interest for over an hour.

 

a. hold b. make

c. improve d. receive

54. dogs have a very good ___ of smell and are often used to search for survivors in an earthquake.

 

a. sense b. view

c. means d. idea

55. — how do you find your new classmates?

— most of them are kind, but ___ is so good to me as bruce.

a. none b. any one

c. every one d. some one

56. what’s the ___ of having a public open space where you can’t eat, drink or even simply hang out for a while?

 

a. sense b. matter

c. case d. opinion

57. the fact that she never apologized ___ a lot about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a. says b. talks

c. appears d. declares

58. i bought a dress for only 10 dollars in a sale; it was a real ___ .

a. exchange b. bargain

c. trade d. business

59. — could we see each other at 3 o’clock this afternoon?

— sorry, let’s make it ___ time.

a. other’s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

60. —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 ___ . i really don’t mind.

第2篇

词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如下:

词 cí 词汇 cíhuì 语汇 yǔhuì

【词】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如:

1.短语是词的组合。

【词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

2.还有一种词汇化了的短语,或者叫做短语式的词。

【语汇】一种语言的或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如:

3.劳动人民的语汇是生动活泼的。

辨析:“词”是表示普遍概念或个体概念的名词,可指单个的词或许多词。“词汇”是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是许多词的总和,不指单个词。“语汇”指各种语言本身所包括的词和短语的总和,也指一个人所用的词和短语的总和。

第3篇

不管:表无定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有的,常与“怎么、多么、哪种、什么”等疑问代词以及“或、还是”等选择性连词呼应。例如:不管路途多么远,我都坚持要去。

2.另外:表除了这之外,另提下文。例如: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情。

此外:除此之外。例如: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还有几颗梅花树。

3.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例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例如:原来是你啊!

4.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例如:我们必定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例如: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乏创造力。

5.毕竟:表盘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归。例如: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例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6.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例如:教师处处关心学生。

到处:各个地方。例如:我到处都找不到他。

7.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例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例如:你何苦跟他过不去。

8.几乎:将近于、接近于。例如:我几乎不相信。

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例如:我简直不相信。

9.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例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例如:鉴于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10.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得紧紧相接。例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不久。例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赏泰山。

11.临时:当时;到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例如: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例如:教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12.屡次:多次,强调动作行为的次数。例如: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例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13.恰好:正好。例如:你来得恰好,我正要找你。

恰巧:凑巧上。例如:我来找你,你恰巧不在家。

14.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例如:他一生气,索性不干了。

干脆:直截了当,办事爽快。例如:他办事很干脆。

15.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体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况发生变化。例如: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16.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常带有规律或推论性质。例如: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例如:他学习努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17.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例如: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

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例如: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球赛必定会胜利。

18.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例如:全场人一齐鼓掌。

一起:同一处;一同;一共。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例如:他俩坐在一起。

19.一向: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例如:他一向简朴。

一直:表时间适用于过去、现在,也适用于将来。例如:一直坚持写作,肯定会有收获。

20.于是:重在表前后两事时间上、顺序上的承接关系。例如:大家一鼓励,我于是就有信心。

因此:重在表因果关系。可构成“由于……,因此……”的格式。例如:月亮每个月绕地球一周,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

21.暂且: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例如: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

姑且:暂时地,强调让步。例如:姑且承认他说的不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打人。

权且:暂时地,重在强调迫不得已。例如: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

22.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例如: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例如: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23.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的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凡表“向”“朝”“待”意思的只能用“对”。例如:她对孩子很严厉。

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对像,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例如: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要求,领导是很重视的。

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能用于主语前,“对于……”用状语,主语前后均可。例如:关于牛郎织女,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24.以至:①表延伸递进,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词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例如: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命名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例如: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①。例如:有些产品造型和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

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25.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的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陈述句。例如: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得好。

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问语气,也可用于陈述句中。例如: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尚且:用在前面分句的动词短语前,提出某种明显的事例,如作让步比较,后一分句常有“何况”“更”等相呼应,对程度上有差别的另一种事作出必然的结论。例如:在现实生活里,称为朋友的尚且不可全信,何况是陌生人呢?

26.虽然(尽管):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相呼应。“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管”轻。例如: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尽管很晚了,他还是不肯离开。

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例如:即使你亲自去,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27.不然: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例如:不要在汽车上看书,不然会影响视力。②表示选择,含有“如果不这样,那就……”之意。例如:这个会你去参加,不然老赵参加也行。

否则:同“不然”①。例如: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影响产量。

28.而且:表同方向的递进。例如:冬小麦不但冬天不怕冷,而且能在低温下萌芽、生长。

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呼应。例如:风不但没停,反而更大了。

29.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例如:时间太晚了,我们赶快走啊。

赶紧:抓住时机,毫不拖延。例如:天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赶忙:强调动作行为迅速或急促。例如:他赶忙把作业做完了。

第4篇

关键词:英语近义词辨析识解理论近义词词典释义《英汉大词典》

一、 近义词的特征

近义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中,以满足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选择最准确的词,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就是近义词辨析的价值所在。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分类,近义词可分为四种形式: 1.语义的附加色彩不同,即语义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不同;2.语义的强度不同,即特征、状态、过程等表现的程度不同;3.语义所包含的修辞、情感色彩不同;4.词的搭配、用法不同。归结起来,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就表现在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前三类近义词都是在语义的不同侧面上有所区别,是本文所要辨析的主要部分;而最后一类近义词只在语法上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只要清楚该类近义词的不同搭配和用法,学习者就不会误用这些近义词,也就没有深入辨析的必要了。

二、 兰盖克的识解理论与同义现象的关系

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认知语法创始人兰盖克(R. W. Langacker)创建了该理论并将“识解”一词引入了认知语言学领域,认为“我们拥有用不同方式识解同一情景的能力”(Langacker 2000)。兰盖克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对语义值的影响,认为认知主体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辖域、不同详略度及凸显不同的焦点来观察情景解释内容。(王寅2006)视角是指认知主体观察描述事物所采用的角度。观察者所采用的角度不用,识解方式和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如英语中“undershirt”一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采用的是方位视角,而中国人采用的是功能视角,因此表达为“汗衫”。在英语中,也有许多近义词是由于视角的不同而形成的。例如,“lamb”和“sheep”都表示羊,但是在是否成熟这个视角上,“lamb”是未成熟的羊,而“sheep”是已经成熟的羊。详略度是指对客观世界描述的详细程度。详细程度越高,识解空间就越小,近义词的出现概率就越小。详细程度越低,识解空间大,人们的识解方式就会呈现多样化,其识解结果也会随之不同。在英语近义词中存在着许多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近义词组,而该类近义词就可以在详略度上找到其细微差别。背景和凸显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凸显指在整体认知背景下认知主体所关注的焦点。背景可以是一个概念范畴、一个概念框架、一个行为事件、一个整体意象图示等。(章宜华2009)一组近义词基本上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者说一个概念框架,其细微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凸显的因素不同。因此,利用识解理论来辨析近义词是可行且有效的。

三、 当代英汉词典中英语近义词释义的现状

英汉词典是我国词典市场中的主力军之一。由于其释义的易理解性,用户多为初中级水平的外语学习者。另外,多数翻译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质,也会挑选一本释义丰富且准确的英汉词典。因此,基于两大用户群体的需求,易理解性、丰富性和准确性是英汉词典释义最为重要的几点要求。然而,当代英汉词典的释义部分在易理解性和准确性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尤其体现在英语近义词的释义上。如《英汉大词典》(2007)对get和obtain这对近义词的释义就乐厝狈ψ既沸院鸵桌斫庑浴

get1. 获得;得到;收获(庄稼);掘得(煤)

obtain1. 得到,获得

首先,get的释义本身就不具科学性,难以理解。“收获(庄稼);掘得(煤)”和“获得;得到”本就属于不同的行为范畴,将两组不同范畴的释义放入一条义项,会造成用户对释义的不解,从而直接导致释义失败。不同概念范畴的释义应分属两条义项。另外,在准确性这一层面,以上两条义项释义都没有指出这两个词特有的语义特征,进而不能反映出get和obtain这组近义词在这一义项上的区别,从而可能导致词典用户对这两个词的误用。

当代英汉词典的释义没有抓住近义词的区别,即使是像《英汉大词典》这部国内极具权威性的英汉词典也不例外。然而,英语近义词的选择使用对于初中级水平的用户来说,却是一大难点;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更直接决定着翻译质量。因此,提高英汉词典中近义词的释义质量是紧要而迫切的。运用识解理论下的背景和凸显机制、视角机制及详略度机制能有效地提高释义的准确度,并且增强易理解性。

四、 识解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近义词辨析与词典释义

识解理论是研究语义值的理论。因此,本文辨析近义词时主要关注其语义值的区别,所选用的近义词都是带有明确意义的实词。

1. 背景和凸显机制下的英语近义词辨析与词典释义

一组近义词的概念框架基本是相同的,其细微的差别就是在于其凸显的因素不同,或者说每一组近义词的组员都有各自的焦点。如意为“教师、教练”的近义词组“teacher”“trainer”“coach”和“instructor”都有着相同的基本概念框架成分,即教授人、被教授人和教授的内容,但是由于这三个词在某一框架成分上有所不同,才导致了这组近义词的产生。

从表1中看出,这一组近义词的区别主要是由“教授内容”这个框架成分造成的。由于只有一个成分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这组近义词的差别给人的感觉并不明显,从而导致词典编纂家们在编写这一类近义词的释义时,往往会抓不准这类近义词组的凸显成分。如《英汉大词典》中这组近义词的释义:

teacher1. 教员,教师,老师,先生;导师

trainer1. 教员;(体育运动等的)教练员

coach8.(体育队的)教练,领队;(戏剧、歌唱等的)指导

instructor1. 教员;教练;指导者

以上四条义项释义中,“teacher”和“instructor”对其凸显成分――教授内容只字未提。“trainer”和“coach”的义项释义中包含了教授内容,但教授内容却并不准确。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四条释义中的释义词,即“教员,教师,老师,先生,导师,教练员,教练,领队,指导,指导者”。其中,“教员”是最宽泛的概念,既可以指教授文化课的老师,也可以指传授技能手艺的师傅。若释义中使用了“教员”这个释义词而没有加以限定,那么对于这组近义词而言是没有释义效果的。“教师”“老师”和“先生”则是指教授文化课的教员,而“教练员”和“教练”是指传授技能手艺的教员。因此,“教师”“老师”和“先生”与“教练员”和“教练”在其凸显成分――教授内容上是存在着本质差别的。“导师”“指导者”及“指导”相较于框架成分“教授人”而言,在于“导”,而不在于“教”,因此用在这四个词的释义中都是不够恰当的。“领队”一词的框架成分与这四个近义词的框架成分有着根本的区别,即不存在“教授人”“被教授人”和“教授内容”这三个基本成分。因此,由于其框架成分的不对等,“领队”这个释义词用在这组释义中实则是原则性的错误。换言之,运用背景和凸显机制的近义词比较都是基于基本相同的框架成分的。只有基本框架成分近似、相同的词才可以称之为近义词,才有辨析的意义。再来看一下这组近x词中各个词的凸显成分,“teacher”凸显的是文化课的教授,因此释义词应使用“教师”“老师”和“先生”;“trainer”“coach”和“instructor”凸显的是技能的教授,因此释义词应使用“教练员”和“教练”。而“coach”和“instructor”在教授的技能中又凸显了几种特定的技能,即“球类技能”“驾驶技能”和“滑雪技能”。因此,可以得到以下修改后的释义样条:

teacher1.(教授文化课的)教员;教师,老师,先生

trainer1.(教授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员;教练员,教练

coach8.(教授体育技能,尤指各种球类技能的)教员,教练员,教练

instructor1.(尤指教授驾驶技能和滑雪技能的)教员,教练员,教练

以上四条释义以括注的形式展现了这组近义词的凸显成分,并且用恰当的释义词加深了用户对凸显成分的理解,从而使这组近义词的区别一目了然。换言之,词典编纂家们在编写框架成分有所差异的近义词组的释义时,必须要展现出各个近义词的凸显成分,并且在释义的体例上要保持一致,如统一使用括注形式,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抓住区别特征。在选择释义词时,更要分析各个释义词的内在框架成分,从而选择出与被释义词的框架成分相对等的释义词。

2. 视角机制下的英语近义词辨析与词典释义

视角指认知主体观察事物的角度。语言中没有一个语词能够表达某个物品的所有属性。在大多情况下,一个语词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对这个物品进行命名。因此,在实际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体的命名,而这些命名就成了语言中的又一类近义词。如英语中描述“羊”的语词就有“lamb”“sheep”“goat”“ram”“ewe”“tup”“wether”“bellwether”“hogg”“billy”“nanny goat”“kid”“Southdown”等。这些语词指称同一种动物,但是根据视角的不同,可以将这些语词分为以下几类。

在表2中,具有相同视角和相同特征的近义词组员之间的同义关系会比不同视角或者不同特征的近义词组员更近一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相同视角且相同特征的近义词组员可以在使用中随意替换,这些近义词组员仍然在其他视角上存在着区别。以“lamb”“hogg”“kid”这组具有相同视角和相同特征的近义词组员为例,这组近义词在“生长期”这个视角上确实具有相同的特征,但是从“种类”这个视角来看,“lamb”和“hogg”属于绵羊,而“kid”却属于山羊。所以,这三个近义词内部也有亲疏远近,“lamb”和“hogg”的关系更近。然而,从“羊毛状况”这个视角来看,“hogg”又与“lamb”产生了区别,“hogg”强调这只小羊还没剪过羊毛,而“lamb”就没有这样的视角。因此,在编写这类近义词的释义时,首先要尽可能涵盖各个近义词组员具有的所有视角,另外要尤其突出个别组员独一无二的视角。然而,在当代英汉词典的释义中,这两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甚至某些近义词组员的释文中还出现了错误的视角特征。表3是这组近义词所具备的视角特征、其突出视角特征及《英汉大词典》中这组近义词的释义。

通过对表3中近义词视角特征和词典释义的分析比较,词典释义的不足一目了然,即视角特征不全、视角特征错误及突出视角特征的偏误。视角特征不足是这组近义词释义的通病。“sheep”“goat”“ewe”“tup”“wether”“bellwether”“billy”“nanny goat”和“Southdown”的释义中都没有包含生长期的视角特征。这极易让用户在查阅时产生误解。例如,用户在查阅“goat”这个词时,由于词典中的释义为“山羊”,用户会认为所有生长阶段的“山羊”都可称之为“goat”。实则上幼年时期的山羊只能用“kid”来表达。同理,由于幼年时期的绵羊只能用“lamb”表达,“sheep”的释义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其他缺少生长期视角的近义词释义虽不会导致“goat”和“sheep”这样的误用,但是用户通过理解释义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另外,“lamb”“hogg”“tup”“wether”“Southdown”等词还缺少了种类的视角特征。实则上这几个词只能指“绵羊”。其次,这组释义中还存在少量的视角特征错误和突出视角特征的偏误。这两者会导致词典释义质量严重下降。例如,在“lamb”和“kid”的释义中出现了“羚羊”这个释义词。然而,“羚羊”是不同于“山羊”和“绵羊”的一个品种,英语表达为“gazelle”或者“antelope”,因此不应与“山羊”和“绵羊”这两个释义词并列。在“Southdown”的释文中没有准确地描述其突出视角特征。“Southdown”之所以称之为“南丘羊”是由于其生长于英格兰东南部丘陵地区,因此不能以简单的“英国产”加以概括。

通过视角补全和视角特征校正后,得到的释义样条见表4。

表4中,用括注标识“成年”的释义表示这些被释义词在独立使用时所表达的都是成年阶段的“羊”。但是,如若在这些被释义词前加了“little”等表示幼年阶段的修饰词,同样可以表示幼年阶段的“羊”。

总而言之,词典编纂家们在编写不同角度的近义词释义时,要充分考虑近义词组员的视角完整性和特征准确性。

3. 详略度机制下的英语近义词辨析与词典释义

详略度是指认知主体认识或解释事物的详细程度。人们在选定某一视角后,再通过详略程度对事物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事物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以“tired”“weary”“fatigued”“exhausted”为例,这四个词都有“疲倦的”义项,但是“tired”这个词是最通用的词,“weary”“fatigued”“exhausted”都可以是“tired”的某一种形式。换言之,“tired”和其他三个近义词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然而,“weary”“fatigued”“exhausted”又是怎样的层级关系呢?以下是几个包含这组近义词的例句,从例句的表达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1) Although weary, they still worked hard to put up a tent.(王W文,张海森1999: 508)

(2) He felt fatigued and didnt want to say a single word.(王学文,张海森1999: 508)

(3) I was completely exhausted by the time I reached the summit.(王学文,张海森1999: 507)

以上三个例句中都有相应的关于“疲倦”程度的表达。在例(3)中,副词“completely”表明“exhausted”这个词的疲倦程度是最高的。在例(2)中,“didnt want to say a single word”表明“他”已经没有力气再说一句话。因此,“fatigued”的程度仅次于“exhausted”。同样,例(1)中的副词“still”也表明了“weary”的疲倦程度,即虽然很疲倦,但仍能做其他事。因此,“weary”“fatigued”“exhausted”的疲倦程度是依次递增的,或者说,在层级上是依次递减的。因此,这组近义词的层级关系是tiredwearyfatiguedexhausted。我们再来看一下《英汉大词典》中对这组近义词的释义:

tired11. 疲劳的,累的

weary1. 疲劳的,疲倦的;消沉的,精神不振的

fatigue n.1. 疲劳,劳累

exhausted2. 极其疲惫的,精疲力竭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英汉大词典》中,竟没有“fatigued”这个词目词。这里,暂且先用其名词形式“fatigue”加以代替。从以上四条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exhausted”的释义对其疲倦程度加以描述,“tired”“weary”和“fatigue”的释义中都没有程度修饰词,释义笼统。过于宽泛的释义不能让用户对语词有一个精准的理解,是二语学习从中介语转向目标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该类近义词释义中加入程度修饰词是十分紧要的。以下为加入程度修饰词后的释义样条:

tired11. 疲劳的,累的(普通用词)

weary1. 非常疲劳的,非常疲倦的

fatigued1. 极度疲劳的,极度劳累的

exhausted2. 精疲力竭的,筋疲力尽的

“tired”括注中的“普通用词”,“weary”和“fatigued”释义中的程度修饰词“非常”“极度”,以及“exhausted”释义词“竭”“尽”的语义特征能让用户清楚地了解这四个近义词所表达的疲倦程度,从而能够在语境中精准地使用这些近义词。值得一提的是,“weary”的修改后释义样条中删除了原有的“消沉的,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于这两个释义词与“weary”的框架成分有所出入,即“weary”既可指精神疲倦,也可指身体劳累,而释义词“消沉的,精神不振的”过于强调精神层面,容易导致用户的误解。这一点也正说明了近义词的释义需要融合识解理论的三种机制,相互补充。

五、 结语

识解理论下的背景和凸显机制、视角机制及详略度机制对英语近义词有着很强的辨析力。凸显和背景机制从语词的内部框架成分出发,而视角机制从认知主体的观察视角出发。当认知主体确定好视角后,大脑内相应的框架成分就会被激活。详略度机制往往是视角机制和凸显机制的辅助机制。在辨析大多数近义词时,往往先通过视角机制确定视角,再经过背景机制确认框架成分,然后通过凸显机制寻找成分中的焦点,最后再用详略度机制加以层级分析。词典在对近义词进行释义时,若能充分考虑到视角特征、凸显成分及层级关系这三方面的典型特征,并将这些典型特征融入到释义中,将大大提高近义词释义的准确度,而且被释义词与释义词的框架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地剔除有所偏误的释义词,从而提高释义的易理解性。因此,基于识解理论的近义词释义能让词典用户对英汉词典中的近义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概念,避免误选滥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5版).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 马伟.识解理论与阿拉伯近义词辨析.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5. 吴小芳.识解理论综述: 回顾与展望.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

6. 王学文,张海森.最新常用英语同义词辨析词典.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 王颖,吴延迪,黄勇民.新英汉英语同义词词典(名词部分).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 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11. 章宜华.语义・认知・释义.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2.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第5篇

一、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分析

关于近义词辨析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撰文论述。敖桂华认为有针对性的辨析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之处;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方清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方法进行了归纳、述评。关于近义词,教师首先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词性、搭配、色彩意义方面等方面进行辨析。首先要看词性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词性相同,再从其他角度比如指称范围大小、语义轻重、语义搭配、词语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这样面对学生突然提出来的、意想不到甚至是千奇百怪的词语辨析问题,教师才不会一下子不知所措。但由于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思考时间短暂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灵活应用各种辨析方法,如何使用简洁的语言、恰当的方法进行辨析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恰当的近义词辨析方法以及适用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出版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具有哪些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辨析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二、近义词词典对比分析

我们主要从使用对象,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编排体例,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等几方面对前文提到的五部近义词词典进行比较分析。(一)使用对象各部词典都设定了各自的使用对象。下面我们看一看作者们的介绍。《用法词典》“适合已学习三年以上汉语学习者所用。所习得简体字应在常用字一千五百字以上,并熟悉汉语拼音。”《对比例释》“主要使用对象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它将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意义上、色彩上、搭配上、使用上的异同,以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与使用,为教师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近义词词典》(马)“是一本为初、中级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工具书”。《近义词词典》(王)是“供外国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词典;也可供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用法对比》“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海外华人华侨编写的。只要是汉语水平达到中级以上者都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各部词典的使用对象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种是对外汉语教师。《用法词典》《近义词词典》(马)的使用对象规定为汉语学习者;其余三部词典把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都作为使用对象,同时都把汉语学习者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使用对象的不同,各部教材在例句选择、释义语言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二)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各部词典对比分析词语的组数及涉及的词语数量各有不同。《用法词典》共收约700个词汇,分为252组。所选词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为主。一个近义词群,也就是对比组,包括二、三或更多的近义词。《对比例释》共对比了254组词语,涉及词语630多个。《近义词词典》(马)共收近义词381组,1046条。《近义词词典》(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主要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8822个常用词,选定了420组近义词。”据笔者统计,共包括956个词语。《用法对比》“共收录词语1700多对(1718对),多数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少数是汉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并感到不解的、关系密切的词语。”为了保证适用,所选词条基本限制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范围之内。其中有80多个是三个词为一组的。比如“之间、之中、之内”。有的词分别和不同的词组成一组词,比如“最后、然后”“最后、终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每部词典词语对比的组数都在250组以上,《用法对比》更高达1718组;各部词典涉及到的词语总数在630以上,两部《近义词词典》均在1000词左右,《用法对比》为2842个,远远超过其他词典。《近义词词典》(王)和《用法对比》明确提出选词依据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用法词典》未明确说明选词依据;《对比例释》选词为“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近义词词典》(马)的出发点则与众不同,“从英语出发,特别选择那些英语相同但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二)编排体例《用法词典》“词条按拼音音序排列。先说明各词条意义,再比较该群近义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各词搭配的语境标出可用或不可用。最后列出其他相关词汇。”词条的意义不是用汉语解释,而是用英语解释;例句也有英文解释。作者在词典前言中强调,词典的着重点不在定义而在用法。《对比例释》“对比的角度不仅限于词义,还更多地注意结构、语用等方面;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部分内容与例句还做了英语翻译,分析对比中为帮助学生具体理解意义和规则,还进行了正误用例的对照。”该词典对组内各词在词义、用法上的细微差别都详加解说,同时进行了正误对比。《近义词词典》(马)先把所选的每个词都罗列了十个左右相应的词组,以方便学习者参考使用。在例子之后还有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的词义辨析和正误对照的句子。词、词组和句子都加了汉语拼音。《近义词词典》(王)在辨析各组近义词用法异同时,力求在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描述清楚,在描述中辨析。注释部分和例句均有英文翻译。《用法对比》首先列出两个(或三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互关联的词语,标出词性,加注汉语拼音,然后从词义说明、词语搭配、用法对比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四)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用法词典》“所选范句比较自然,主要依据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大学生的使用标准”。在列举范句时,各种不同的词性及语法语境尽量包括,使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每个词条的语法特点。《对比例释》“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近义词词典》(马)例句简短,分析异、同的时候一般各有两个例子。《近义词词典》(王)例句较多,但是部分例句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可能离得较远。比如“这些渔民从事近海捕捞业”,“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等等。释义语言难度也较高。比如对“家”和“家庭”词义的描述: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血统”等词难度较高,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样的描述肯定不好理解。《用法对比》中“用法对比”部分的例句全部是由编者编写的。编者编写这些例句,充分照顾到了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尽量过滤掉可能给学习者的理解造成障碍的某些文化和知识背景因素,句子的语境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尽量注意全书生词量的控制,努力降低读者使用的难度。

三、关于近义词词典编写的思考

(一)词典使用对象要明确对外汉语教学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二者存在差别,所以要根据对象不同编写不同的词典。使用者要么是对外汉语教师,要么是汉语学习者。如果既针对教师又针对学习者,可能造成定位不清,解释、例句等都不会具有针对性。当然,教师可以参考学生词典,这样上课所举例句、解释语言都能适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水平高,也可以参看教师词典。笔者一个二年级上学期的日本学生,上课时带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而不是日汉词典或者汉日词典。(二)释义语言及例句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学生词典的释义语言以及例句应该简单易懂,同时加上英文注释。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水平,不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困难,才能真正起到词典的作用。(三)词典的工具性作用词典例句的选择除了简单易懂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句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通过查阅字典学生既可以知道词语使用上的不同,又可以了解到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表达。(四)对比分析方法要重应用,少描述对比方法应该侧重词语搭配和使用语境。这样才会使读者清楚词语的正确用法。如果描述过多,没有搭配和语境,学生还是不能正确使用。(五)对比形式简单实用采用简单实用的形式可以让读者更清楚、方便地看出所对比词语的异同,以及出现的语境等。(六)编排科学词典编排上,各个板块应该清楚,易于区分。可以采用不同字体、不同颜色或颜色深浅等加以区分。这样更便于读者查阅。

作者:高惠宁 单位:首都体育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第6篇

关键词: 语料库工具 辨析近义词 allow permit 差异性

一、引言

英语的词汇量极其庞大,其中同义词、近义词占很大的比例,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多依赖于直觉经验,采用内省的定性方法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进行分析,或通过对同义词的词形、词义、结构或用法等方面的比较来进行辨析。然而,一般的语言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似乎仍然难得要领。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通过语料库检索程序来研究同义词的差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同义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BNC语料库进行检索,以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对在字面上都表示“允许”的近义词allow和permit为例,来说明语料库工具对于辨析近义词的重要作用。

二、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动词allow和permit(两个词的词典释义均为“得到、获得”)两个近义词为例,研究近义词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使用特征。所用的本族语语料库是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BNC)。该语料库的总词容约1亿。包括9千万词的书面语文本和1千万词的口语文本,收集的语料来自英国1960―1993年的英语出版物,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本文使用的检索工具是Sketch Engine(SkE)软件――词汇特性描述系统。Sketch Engine代表了新一代语料库检索程序,它具有对词语常用搭配和习惯用法的归纳概括功能,还具有将同义词的常用搭配和习惯用法进行对比的功能。这些功能为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使用窗口顶部的检索工具Concordance,还可以观察索引行,在具体的语境中观察、分析和概括分别与allow和permit共现的搭配词、语法范畴及其常常实现的意义与功能等。

三、基于语料库的allow和permit的用法对比分析

1.类联接模式

类联接(Colligation)是词语搭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由和词的使用直接相关的语法范畴(主要指词类)或语法词(即功能词,特别是介词)建立起来的语法模式”。人们常说的N+V、V+N、N+N等都是类联接。下面考察allow和permit在BNC语料库中的类联接模式。使用Sketch Engine中的“差异速描”(Sketch-Diff)功能,设置相应的参数(如共同语法关系项的最大数为10,唯一语法关系为12),可以得到allow和permit这两个词的“共同模式”(common patterns)和“唯一模式”(only patterns)的具体描述。观察两个词的“唯一模式”描述可以看出,在BNC语料库中,allow和permit分别存在12和6类语法关系和主要主语搭配词、宾语搭配词及副词修饰语等。为便于对比,我们把这些语法关系归纳成4种类联接,制成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就类联接所占百分比和显著值而言,同义词allow和permit在类联接“V n”、“n V”、“V adv”中的使用情况比较相似,且多数情况下(分别占54.43%、68.33%)被用于类联接“V n”中,即后跟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但在类联接“V pronoun”中,存在较大差异。allow在类联接“V pronoun”中主语搭配词所占百分比和显著值均高于permit,这说明allow和其主语搭配词在横向句法结构中的关系比permit更密切。

从allow和permit与做宾语的代名词搭配对比可以看到,allow的搭配形式呈现多样性,可与各种不同的代词构成搭配表示“允许、许可”;能与allow和permit搭配使用的代名词词较有us,one,him和them。有些词搭配具有“唯一性”,比如me,her只能与allow搭配,即便是可以跟allow和permit两个词都构成搭配的介词,搭配显著值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it与allow的搭配显著值为5.74,与permit的只有1.76。可见,在与代名词的搭配上,allow比permit具有更强的搭配力。

2.搭配词使用情况

根据Sinclair在语料库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定义,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词在文本中短距内的共现”。与动词allow和permit结伴搭配的有宾语搭配词、主语搭配词及状语(副词)搭配词。下面具体考察allow和permit在BNC语料库中的各类搭配词的使用情况。在前引检索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共同模式”和“唯一模式”中的各类具体搭配词情况。在“共同模式”中我们只考察使用频数和搭配显著值最高的前10个宾语搭配词;在“唯一模式”中,考察与allow和permit搭配的前12个宾语、主语和副词修饰语。先看“共同模式”,如表3。

从表3看到,可以同时做allow和permit的宾语的名词总频数分别为14091和1957,搭配显著值为4.2和4.9。这两个动词均可与use,comparison,access,combination,specification,users等名词构成动宾搭配,但从使用的频率和显著性上看,allow通常指消极地不加反对,有时含有听任或默许之意,语气较轻。所以allow与comparison,access,combination,specification,users等的搭配频率远高于permit;而permit通常指上级、规则或法令等表示的准许,其语气较重;从allow和permit的“唯一模式”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更多的差异(表3)。

从表4可见,能与permit搭配的典型宾语都是一些抽象名词,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如experimentation,exploration,inclusion,treatment等;除抽象名词,能与allow搭配的典型宾语比较多的是带有一定客观色彩人的名词,比如developer,writer,student,parser等。

从主语搭配词看,allow的典型主语搭配词比起permit较多地使用了表示方式、方法类名词,如tool,approach,scheme,method,strategy等。permit的主语主要是与规则有关的名词,如theory,procedure,syntax等。

从副词与动词搭配的角度看,allow和permit的常用修饰语,可分为四类:连接副词,如thus,so,therefore;时间副词,如now,then;频度副词,如always;焦点副词,如only,also,even。除此以外,allow比permit更多地使用方式副词,如additionally,effectively,contextually。可见,虽然allow和permit都是“允许”的意思,但是两者在搭配词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语

近义词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英语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借助语料库从词频和搭配的角度来研究近义词之间的语言特色。本文的案例研究说明,教学材料不应只包括单词的意义,而应包含所有语言方面的信息,如句法成分、搭配词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近义词教授方法。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信息提供给英语学习者,而不是仅仅依靠同义词词典。如果词典能提供这一类的信息,那么必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效率。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利用语料库工具,展开自主词汇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语料库检索到本族语者准确使用某词的情况,包括常见搭配、类联接、使用频数等,有益于学生对该词的准确把握。综上所述,语料库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随着语料库资源的普及和应用过程的简化,语料库最终将成为英语教学手中的常用工具。

参考文献:

[1]Douglas,B.,Susan,C.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Graeme,K.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John,S.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61,123.

[5]贺晓东.英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杨节之.语料库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8):41-46.

第7篇

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监控理论”在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其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同时又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习得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习得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克拉申认为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其中“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即克拉申所提出的“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它能使学习者忘记自己是从外语里获得信息”。

2基于语言输入假说的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在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读音和解释词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词汇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甚至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以便使词汇学习与记忆不再索然无味。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

2.1立足显性,挖掘隐性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文化信息。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于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苏新春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为例,《迎战卡米尔号飓风》是约瑟夫•布莱克(JosephP.Blank)1970年发表在《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说。作者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带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与威力无穷的卡米尔号飓风英勇抗争的经过。约瑟夫•布莱克不仅运用了大量表现飓风破坏性的具体动词,而且还通过“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与“船”“海”相关的词汇巧妙地凸显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这一特殊背景。在词汇讲解过程中,教师若能将隐匿、依附、蕴含于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传递给学生,词汇教学就会成为语篇分析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语篇,激发联想

语篇解读需依赖语境,而基础语境线索由词汇铸就。词汇是语篇最基本的要素,词汇间的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最终形成一个称之为语篇的多层级的意义系统。语篇中通常含有多个意义链条,它们之间形成前提和结论或原因和结果等关系,相互影响的意义链条共同促成了语篇意义的形成、发展和完成。任何语篇中的每个词表达一定的意义,词与词之间、句际和段际之间也有相互蕴含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常通过词汇同现的形式得以实现。词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词或单句的层面,而要引导学生宏观地从整个语篇的角度通过比较和联想来分析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深层意义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讹诈》(Blackmail)为例,阿瑟•黑利(Arthurhailey)通过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等描写将人物心理刻画得非常的细腻。文中贪婪的私家侦探奥格尔维(Ogilvie)一开始在身犯肇事逃逸罪的公爵夫妇面前嚣张无比、企图讹诈,而后因臣服于金钱而将自己卷入了案件之中。奥格尔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由作品中出现的重要意象“雪茄”巧妙地展现了出来。作者在文中对奥格尔维抽烟行为的描写达到6次之多。教师可将这6处描写中的关键词如“accompanied…in”“removed…knockedoff…flipped...”“bitoff”“waved”“lit”“bothering”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活动,结合语篇引导学生捕捉奥格尔维由横蛮无礼到屈服顺从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扫描语篇中散布的相互联系、遥相呼应的词汇并将其进行链接进而挖掘语篇线索和主题的能力。

2.3词义辨析,重视应用

词义辨析在高级英语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近义词在高级英语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词义辨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但同时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词义辨析在教学中要得到特别的重视。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的强度、文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近义词,结合语境进行初步辨析,再综合总结。如在约瑟夫•布莱克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中作者在文章第26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四句话中连用了"vanished"和“disappeared”这对近义词来描述装着小猫的盒子和猫妈妈在风中的消失,比较词义可以发现前者强调突然性和彻底性,因此更能让当时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装着小猫的盒子就被风刮走的一幕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阿瑟•黑利(Arthurhailey)在《讹诈》(Blackmail)一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眼神的描写非常的丰富,短短一个故事对主要人物Ogilvie的眼神描写达到11处之多,而对另一主要人物公爵夫人眼神的描写也有6处。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每次使用的词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述“看”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索这些近义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异所映射出来的人物心理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JohnScopes在《震惊世界的审判》(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一文中为了凸显世人对“猴子”审判(the“monkey”trial)的关注对枫树下别开一面的审判场景进行了描写,尤其是围观群众的千姿百态由“sat”“squat”“perch”这一组近义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幕从相关视频资料中截图展现给学生,学生立刻领悟到了这4个简单的单词的魅力所在。但是仅仅掌握词义辨析的方法,了解近义词的区别是不够的,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学生把这些词汇活用到自己的说、写、译中去,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3结语

第8篇

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呢?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视轻重

“违反”与“违犯”

都有违背的意思。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纪律、制度、政策、法则、规程等),意义程度较轻。“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程度较前者重。如: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不要违犯国家法律。

“退化”与“蜕化”

“退化”,指机能的减退甚至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蜕化”则指本质上的变化,比喻腐化、堕落,程度较重。如: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思想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此外,像“审定”与“审订”、“篡改”与“窜改”等,都属此类的同音近义词。

二、看对象

“抚养”与“扶养”

都有养活、供养的意思。

“扶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而“抚养”则指保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扶养父母的义务。

“起用”与“启用”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对象是人。如:要大胆起用老干部。而“启用”则指开始使用,多用于指设备、设施、印章等,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如:学校启用新印章的通知已起草完毕。

“灌注”与“贯注”

“灌注”,表示浇进、流入,本用于指液态物质,引申为精神力量的输入。而“贯注”则指集中、投入,多用于精神、精力、注意力等方面或指(语意、语气)连贯、贯穿。如:父母把全部心血灌注到了子女的身上,使子女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了自己的事业中。

另外,“分辨”与“分辩”、“贯穿”与“贯串”、“树立”与“竖立”等,也属于这种情况。

三、观范围

“制定”与“制订”

“制定”的应用范围较广,且意义较重,往往用于涉及全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制定方针路线。而“制订”一般用于局部的具体事项。如:制订合同、规章等。

“启事”与“启示”

“启示”,指启发,使人有所领悟,往往直接揭示道理。而“启事”则指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是为了声明某事或说明某一问题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出来的文字,使用范围较窄。如:由一则寻人启事受到的启示。

四、辨词性

“法制”与“法治”

“法制”,指法律、制度,是名词。而“法治”多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如:在当今法治社会,每个人都要增强法制观念。

“品位”与“品味”

“品位”,本指矿石中有用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引申为对文学作品或人的行为的评价,是名词。如: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就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而“品味”多用作动词,指品尝、欣赏、体会。(“品味”还有一个意思是品质风味,使用较少)如:他经过细细品味,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五、试搭配

“必须”与“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用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副词。而“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形容词,多用于名词前,作定语。如:我们必须坚定原则,而为了实现目标,我们也要有原则许可下的必需的灵活性。

“流传”与“留传”

“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一般与之搭配的是神话传说、故事、消息等。如:精卫填海的神话至今流传。而“留传”则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一般是具体的物品,如土地、房产、秘方等。如:据说这是祖辈留传的秘方,相当灵验。

“以至”与“以致”

“以至”,所连接的因和果有由此及彼的延伸关系,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长、加深、扩大或缩短、减轻、缩小等,含有一直到的意思;也可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句的程度和结果。如:我们制订规划,既要考虑今年,也要考虑明年,以至后年。

而“以致”,所连接的大多是不好的结果,有“从而导致”的意思。如:他事先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以致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六、审褒贬

“沟通”与“勾通”

“沟通”,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是中性词。如:沟通两国文化。而“勾通”则指暗中串通、勾结,是贬义词。如:分子与某些西方大国相勾通,破坏两岸的和平、安定。

“原形”与“原型”

第9篇

针对这个问题,从三个大的方面提出其作用的辨析方法,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日语研究和学习提供参考。关于词语辨析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辨析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辨析解析辨别分析:词义~。~容易写错的字形。

二、辨析近义词辨别 [ biànbié ]

三、辨析造句(1) 要学习好词汇,必须懂得辨析同义词。

(2) 第二部分,“问题学生”的实质辨析。

(3) 这些问题尽管是白璧微瑕 ,但也有辨析的必要。

(4) 文章就此类音义错位现象选例作一些辨析。

(5) 本文通过辨析电子党务之涵义、探讨其作用、分析其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等几个层面,提出加强电子党务建设之管见。

(6) 近义词的辨析历来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点.

(7) 里曼跳开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角度去辨析绝对音乐与标题音乐的理论漩涡,为标题音乐和绝对音乐之间找到了一条调和之路。

(8) 在对虚拟建筑企业的涵义进行界定基础上,辨析其与工程承包联营体、建筑业供应链和工程总承包等概念的异同点。

(9) 为此需要对康德的自由主体进行辨析。

(10) 还辨析了旅游规划的对象系统既非单纯的地理空间,也非一般意义的旅游系统,而是旅游地域系统这一命题。

(11) 词义辨析题,本句意思是你现在所做的决定着你未来做什么。

(12) 而王阳明则以“性觉”论辨析人“心”的善与恶的来源,对荀子和程朱的理论皆有所辨正。

(13) 让我用一段冒险的旅程去辨析自己。我一直梦想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为城市的混浊迷失了什么?就让我在未知的前行中寻找答案吧……

(14) 通过两个条件:相关关系与代替来辨析借代与借喻。

(15) 文中对民用爆破器材市场的制度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辨析性探讨.

(16) Harold所做的辨析并非学究式的吹毛求疵 ,他真正理解了XML背后核心概念的关键。

(17)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训诂法、替换法和义素分析法。

(18) 在此基础上,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进行了比较辨析,以分清其界限.

(19) 论证追本溯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深入地辨析李冯侠客形象的特点及其内涵。

(20) 自从我习惯于沉迷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从未觉得情感竟然是如此的重要。

(21) 第三部分是义素分析的模式及其在辨析同义词组词位义中的应用。

(22) 我的爱,在你眼里,是否只是飘渺的小风景?距离遥远,辨析不清?我要加大我追求的引擎,拜托苦恋的引力,抢夺幸福的甜蜜回应!

(23) 本文主要对岳州城门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并对其名称予以辨析。

(24) 儒学究竟是维系人心、规范人的社会关系的人生学问,还是由概念辨析、逻辑推理所建构的哲学系统?

(25) 但是在胎生动物体内,这一器官的复制不如其他动物的清晰可辨,而且在让人体内最不可辨析。

(26) 大学俄语四级考试中,词汇和语法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其中同义词辨析题是学生费时多,收效差的部分。

(27) 本文对化学教学中的物质的量和反应进度的概念和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辨析。

(28) 然后,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揭示盈余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找出辨析盈余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29) 同时,对企业谋略研究所需要的企业谋略管理、管理行动逻辑、谐协管理、推延性思维和取譬、关系网络等本土性概念进行了辨析。

第10篇

轻便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如下:轻便qīngbiàn简便jiǎnbiàn

【轻便】①重量微小,使用方便。②轻松,容易。如:1.瘦驴骨头硬,越瘦精神越好,行军时,又轻便,又灵巧。2.因为他体力差,社里只让他做些轻便的活儿。

【简便】简单方便。如:3.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辨析:

“轻便”用于机器行装等具体事物,指机器内部精巧,重量不大或行装简单。“简便”多指抽象事物,如方法、手续等的方便而不繁杂便于实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1、沐猴而冠,汉语成语,拼音是 mù hóu ér guàn,意思是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

2、成语辨析:【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3、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奇怪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如下:

古怪 gǔguài 奇怪 qíguài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生疏罕见的。如:

1.总之,这里有特别的氛围,但并不古怪。

【奇怪】①跟平常的不一样。②出乎意料,难以理解。如:

2.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3.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

辨析:“古怪”程度比“奇怪”重,带贬义,如性情古怪。“奇怪”,中性词,运用范围较广,常形容人事和自然现象等,如我做了个奇怪的梦。它们指事物的希罕、特殊,可换用,如性格古怪(奇怪),但二者的程度和意味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