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铅笔的自述

铅笔的自述

时间:2023-05-30 10:0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铅笔的自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铅笔的自述

第1篇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铅笔刨刀,也有不少人亲呢地称我为“刨子”、刨笔刀或卷笔等等。

我的外型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小别墅”??我的主人就是这样称呼我的。我的屋顶是蓝色的,雪白的墙壁,淡绿的门窗,后面还有一个鲜红的小摇把,可爱极了!

在学习上,我可是小主人的好帮手。每次小主人的铅笔秃了,,我就会将小主人的铅笔刨地尖尖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先拉开我门窗上面的小天窗,捏住我的“耳朵”,再将写秃的铅笔插入我的“嘴”里,我就会用天天“地”地干干净净的“小钢牙”将铅笔牢牢“咬”住,再轻轻地摇动我身后的小摇把,就把铅笔刨地尖尖的了。最后再将铅笔拿出来,就可以用了。

我是小主人的好帮手,小主人特别喜欢我。

第2篇

大家好,我是一只铅笔袋,个儿不大,不过大家可别小瞧我哦,我的用处可很大哦!

我是被小主人的妈妈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小主人的,所以小主人可疼爱我啦。先瞧瞧我有多漂亮!我全身上下都是粉粉的,上面绣着一个芭比公主,穿着一条有蕾丝的小裙子,裙子上布满了一个个雪白的斑点,裙边上还有圈红色的花边,当我站着的时候就好像是芭比在跳芭蕾舞,看到我的人都羡慕我的小主人。

别看我身材不大,不过我可以放很多的东西,比如橡皮、各种各样的笔,尺等等,每当小主人学习的时候,她都会想起我,我总是从自己袋子里掏出笔和橡皮还有尺给小主人,她不知有多满意呢!

有一次,在学校,我被主人放在桌子的边缘上,她去操场了,一位同学不小心把我碰到了地上,我连滚带爬地跑到了另一个同学的椅子下面,我心里:这可怎么办呢?如果小主人看到我不见了,会很着急的!我想着办法,有了,这时同学们进了教室,主人发现我不见了,马上急着到处找我,我派出了一支水笔出来,这个位子上的同学踩到了笔,低下头去看,他发现了我,把水笔装进袋子里,还给了小主人,通过这件事情,小主人就更珍惜我了,她总是很细心的把我放好。

这就是我,一个漂亮又聪明的铅笔袋,你喜欢我吗?

四年级:徐韵漪

第3篇

嗨,大家好!我是一支斑马牌的自动铅笔,我的用处可大啦!

看,我有一顶黑色的帽子,里面有一块白色的小橡皮在里面乘凉,当小主人写错别字时,它就从我的笔杆上滑下来,在纸上扭着屁股擦去错别字。

我的笔尖用处也很大。当小主人要写作业时,它就会露出白白的脑袋帮小主人写字,当它要休息时,它就会把头缩进透明的“卧室”睡大觉。

我有一件橡皮做的衣服,高高的领头贴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真舒服!我还穿了一条透明的裤子,还能看见我又黑又细的裤子,这样一搭配,我可真酷啊!

我的用处虽然很大,但我也不能骄傲,我还有 很多 兄弟姐妹都比我的用处大多了!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争取为小主人做更多的事。

2007.12.6

第4篇

勤俭节约,珍惜生活

二、活动目的:

1、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知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2、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3、排练相关的小品等;水电作用的小调查。

4、班主部讨论制定勤俭节约倡议书。

一、 活动开始:

队会仪式(略)

女:各位老师 男:各位同学 合:下午好!泗洲头小学302班“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女:同学们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在这些名人身上有诚实守信的好品质,还有爱护动物的善良行为,其实他们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

男:没错,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下面,我们来听几位同学讲讲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女: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学生说感受

男: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动,可是有的同学却说:过去生活贫困才需要勤俭节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节约还有必要吗?请看小品《午餐时间》(周柯余等表演)

女: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什么?队员发言

是呀,提倡节约正应该体现在这样的小事中。可是,你也许没有注意,我们很多地方都犯着和小华一样的错误。那么一度电、一吨水到底有多大作用?请看队员们的小调查《水和电》。

男:听了刚才队员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吨水、一度电的功劳有多大。不引起重视,我们每天都会不知不觉地重复着浪费水电的行为,那么一个月、一年要浪费多少呢?

女:在我国还有许多贫困地区,那儿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差,很多小朋友都上不起学。这些资料让我们懂得,现在提倡勤俭节约对我们国家、对社会、对将来的子孙后代真的非常重要,我们要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男: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可以从哪些事情做起呢?(班级同学讨论)

女: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需要我们时时留心身边的小事。下面我们来听听《一支铅笔的自述》,相信大家又会受到新的启发。

男:这就是一支铅笔的自述,听得叫人脸红。铅笔到处乱扔,练习本撕下一张又一张,橡皮切成块, 在桌上刻刻画画,这种现象在我们身上随处可见。听了铅笔的自述,你想到了什么呢?(爱护学习用品,爱护公物,也是一种节约行为)

女:勤俭节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分钱、每一粒米、每一张纸做起。让我们一起来牢记这些勤俭的名言吧。(分组朗读)

男:我们班的小干部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份节俭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共同行动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宣读这份倡议书。

女:我们将把倡议书张贴在校园里,它将时时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行为,让我们一起为创建节约型的校园而努力吧!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主题队会,我们都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让我们牢记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吧——“勤劳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呼号:

师:准备着,为共主义事业而奋斗!

生:时刻准备着!

第5篇

大家好!我是一个文具盒,我的主人很喜欢我!我身长30厘米,高2.7厘米。对了,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我身上的顶盖上有一个指南针,下面有一个巨大的“卧室”,里面躺着三支铅笔,下边还有三支黑色水笔在安稳地“睡觉”呢!“卧室”旁边还有两个“小房间”,橡皮可以在里面“玩耍”,我还有一个“地下室”,“后备能源”笔芯经常在这里“跳舞”,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卧室”下面有一张世界地图,只要一按开关,再轻轻一拉,世界地图就迫不及待地弹跳出来,按动开关,又照原路折回去,怎么样?有点峰回路转的味道吧?我的顶盖上方还有一幅很漂亮的图案:上面有一位自由女神和人面兽身像,还有一只蓝色的小熊,下面有一串英文:morning gloryBlue Bear,ATrip Around The World写的是:“灿烂的早晨,蓝色的小熊,环游世界”。蓝色的小熊那开心的样子,好像在招呼我们和它一起环游世界呢!

看了我的自述,你是不是喜欢上我了呢?

清华实验小学

五(7)班金钟昊

指导老师:方彩云

第6篇

    一、对文本留白的续写或扩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当“以用为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词句的品悟、美读逐步感受到了文本的深层内涵,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句,体味情感,还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宣泄自我阅读的情感。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们总有对完美事物追求的心理,当看到某些事物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时,大脑就会产生积极兴奋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对文本进行扩写或续写,这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学习、宣泄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形成的价值取向等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与展示。而长期、有效的此类训练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在备课中发现,课文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起枪声……”这段话对老人们的叙述较简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留白处展开想象,对老人们惋惜悲痛的语言、行动等进行扩写练习。有了对前文的理解和对雨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学生大胆想象,在习作中融入自己对雨来的敬佩、赞赏、痛惜之情。再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在反复阅读、理解、品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延伸想象:“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桑娜和渔夫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样的延伸想象式练笔符合学生追求故事完整性的心理,促使学生书写内心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以延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以文为范的仿写训练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迁移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新课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在提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基础上发生的学习的转移。模仿文本进行的仿写练笔正是运用迁移的原理,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仿写训练符合小学生爱模仿的心理特点,遵循从效仿到创作的语言学习规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持续发展。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寻找读写切入点,让学生模仿文段的某些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训练,教会他们“描”得合情合理,“仿”得恰如其分。学生对范文中的遣词造句、中心思想产生认同感,自然能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助于为其语言风格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介绍小艇的写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列数字等方法介绍一种新型事物——软性铅笔。由于课文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软性铅笔长、软的特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写出了一段介绍软性铅笔的生动文字。

    三、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

    语言的重组转换训练是一种形式多变的语言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这样的转换训练包括句式的转换重组、文章繁简的转换重组、文体的转换重组等。在阅读教学研究中,侧重于根据文本阅读经验所进行的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学习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教师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参与自主、探究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的体验更为深入、深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创设推销产品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给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写一段新产品解说词。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抓住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对课文语言进行修改、加工、想象重组后,写出了具体、生动、有趣的片段。教师再次指导学生转换角色,以新型玻璃自述的方式描述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生在自述过程中创造性地为新型玻璃添加了人的个性特征,不仅使文本内容铭刻于心,更为课堂学习平添了几分生趣。

    四、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

    学后感笔记与一般的读书笔记不同,它侧重于记录学生学习后的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习作教学则强调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学后感笔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置的课堂延伸性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要注重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的积累,使不同的思想意识得以交流,促使新感悟的产生,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第7篇

《我也能创造》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小学创造》的一个小主题内容。教材的安排主要体现以下课标要求:(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2)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3)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结合教材实际,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发明创造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消除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明白“每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可能,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创造的机会”的道理。

学情分析

说到创造,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发明家、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发明创造是常人很难做到。本课就着重从学生身边的创造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能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且愿意参与体验、尝试,就一定能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创造的兴趣,树立学生创造的信心;

2.让学生知道创造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明白“每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可能,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创造的机会”的道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常用的、感兴趣的、熟知的发明创造;

2.一张白纸、一支笔。

教师准备:

1.一个破损的一次性塑料杯子、一支中华铅笔。

2.教学用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大家先轻松一下,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试着玩一下看看纸都有哪些玩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小结:我从同学们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快乐,这份快乐是大家在积极地动脑、 动手中获得的。可是这份快乐只是改变了我们的心情,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也积极地动脑、动手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轻松进入主题,从无意识的创造中初步感受“创造的快乐”和产生愿意创造的兴趣

二、主题学习――认识创造并非遥不可及

1.教师:同学们,我们书的第11页给我们介绍了六种改变我们生活的创造发明及六位发明家,让我们认识一下吧(齐读)(出示幻灯片:发明家排行榜)

2.教师小结:从以上六位发明家的职业来看,发明创造并不是发明家的事,发明家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只要(板书: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也可以成为发明家。我想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你的生活或者给你带来了方便。

3.学生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发明创造给自己带来的方便。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介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的创造发明

4.提议:请同学们将自己收集到的发明创造及其创造者填入发明家排行榜,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敬意。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学生从交流搜集到的发明创造资料中认识到:发明创造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向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们学习。

三、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

1.教师:正如刚才同学们玩纸的多种方法我认为那也是在创造,这份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创造。大家看我这儿有一个被划破的塑料杯子,就这样扔了,太可惜。大家能不能想一想把它变成一个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呢?(幻灯片出示:坏损杯子制作的玩偶、秤、为农作物施肥的漏斗)

2.教师小结: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板书:废物利用)就是在创造。

3.听一听“橡皮头铅笔的自述”(播放课件):在没有我橡皮头铅笔以前,学生们写错字或做错作业时,总会到处找橡皮擦,很不方便。1858年,有一位来自美国费城的人把橡皮擦嵌在铅笔尾部,将铅笔与橡皮擦两种物品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解决了到处找橡皮擦的烦恼,他的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效率。

4.通过橡皮头铅笔的讲述,让我们明白(板书:资源整合)是创造,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创造,只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人人都是创造者。

5.课文第11页至14页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创造的思路,请同学们自由的阅读

6.小组交流: 1)好的学习方法 2)生活中的新点子 3)自己的小发明

四、奇思妙想――体验创造的快乐

用两条直线、两个圆、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后,在小组交流中打破对“创造”的思维定势,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感受创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调节学习情绪。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一定有很多新想法、新创造,小组讨论一下,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大家作交流。

【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回应主题教学。

板书设计

我也能创造

第8篇

《吹小号的天鹅》

【作者简介】

E·B·怀特(1899~1985),生于纽约蒙特弗农,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他曾为《纽约人》杂志担任过多年专职撰稿人。怀特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家、幽默作家、诗人和讽刺作家。

【作家自述】

大家好!我是怀特!我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喜欢孩子和童话。1899年,我在纽约出生了。此后,我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我当过士兵,作过报社的记者、编辑。我写过很多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杂文等。

在我成为一个自由作家之后,我的童心指引我写了三部童话作品,这就是《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我想,小读者们知道最多的就是《夏洛的网》了,的确,这本书是我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有人说,我一生只写三部童话,居然都成了经典的名著。我想,拥有一颗童心才是儿童文学作家最重要的。而且,我要通过童话,给我亲爱的孩子们有益的人生经验。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在读完我的童话之后,告诉自己:我该怎么做?

【内容简介】

路易斯是一只生来就哑巴的雄天鹅。为了说出自己的想法,路易斯学会了在石板上写字。可是其他天鹅是不认字的,路易斯还是没办法向它心爱的雌天鹅塞蕾娜倾诉衷肠,为了帮助路易斯,天鹅爸爸从乐器店里偷来了小号。路易斯练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从小号里吹出了心底深处的歌。乐声不仅打动了塞蕾娜,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赞赏。生活的道路,在路易斯眼前,越来越宽广。

【推荐理由】

怀特一生只写了三部童话,竟然都成为了儿童文学经典,这真是奇迹。三部作品中,又以《吹小号的天鹅》最为无拘无束,这个故事给了小朋友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关于成长的寓言。

——厄普代克(美国当代著名作家)

读着这个故事,让人不断想起那些让人仰视的名字:荷马、贝多芬、海伦·凯勒、博尔赫斯、霍金、巴克莱博士……这只不断付出着的吹号天鹅,如同这些伟大的人物一样能够照亮人类的心灵。

——唐池子(儿童文学博士生)

【作家故事】

《吹小号的天鹅》写的是因叫声嘹亮被称为“吹号天鹅”的一种野天鹅的故事。怀特对这种天鹅产生兴趣,是因为1965年《纽约时报》报道费城动物园一对稀有的吹号天鹅生养了五只小天鹅,还刊登了照片。怀特于是写信给费城老朋友,说他想到费城看看,并托他代拍那些天鹅的照片来加以观察。最后,怀特花了五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构思和创作,才完成了这本不长的童话。

【精彩热读】

当里茨饭店的服务台接待员看见船老板走进大堂,后面跟着一只黑嘴的雪白大天鹅时,他一点也不高兴。这接待员穿得很严谨——非常整齐,他的头发梳得很光滑。船老板大踏步走到服务台前面。

“我今天晚上要一个单人房间给我这位朋友过夜。”船老板说。

接待员摇摇他的头。

“鸟住不行,”他说,“里茨饭店不接待鸟。”

“你们接待名人,对吗?”船老板问道。

“当然。”接待员回答。

“如果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要在这里过夜,你们接待他们,对吗?”

“那还用说。”接待员回答。

“你们接待伊丽莎白女王,对吗?”

“当然。”

“那好,”船老板说,“我这位朋友是名人。它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今天下午它在大公园引起了轰动。你一定已经听到这轰动事件了。它是一只吹号天鹅,小号吹奏得跟伟大的阿姆斯特朗一样。”

接待员怀疑地看着路易斯。

“它有行李吗?”接待员问道。

“行李?”船老板叫道,“你看看它!看它带着的东西。”

“这个嘛。我不懂,”接待员看着路易斯那些东西——它的小号、它的钱袋、它的石板、它的石笔、它的“救生奖章”——说,“一只鸟就是一只鸟。我怎么知道它身上没有虱子呢?鸟身上常常有虱子的。里茨饭店不接待任何身上有虱子的客人。”

“虱子?”船老板大发雷霆,“你一辈子中见过一位更清洁的客人吗?你看它!它雪白纯洁!”

听到这话,路易斯举起石板给接待员看。它写的是:“没有虱子。”

接待员吃惊地看石板。他开始软下来了。

“这个嘛,我必须小心,”他对船老板说,“你说它是名人。我怎么知道它有名呢?这话你也可能只是骗我。”

正好这个时候,三个年轻姑娘走进大堂。她们在咯咯笑,还叽叽喳喳的。其中一个忽然指着路易斯。

“那是它!”她尖叫道,“那是它!我要得到它的签名。”

三个姑娘一下子向路易斯扑过来。第一个姑娘递上来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

“我可以请你签个名吗?”她问道。

路易斯接过铅笔。它很优雅地在本子上签上了:“路易斯。”

叽叽喳喳得更厉害,咯咯笑得更厉害,三个姑娘跑掉了。接待员静静地看着。

“你看到了!”船老板说,“它是不是一个名人?”

接待员犹豫了一下。他开始想,他该给路易斯一个房间。

这时候路易斯有了一个主意。它举起小号,开始吹奏一支老歌,它叫做《有家小旅馆》。

它吹的调子非常好听。经过大堂的客人们都停下来倾听。

接待员把他的双肘撑在服务台上听得入了神。框架后面那个人抬起头来听。坐在楼上休息厅的人们放下他们的鸡尾酒来听。侍者们看着、听着。好几分钟,当路易斯在吹奏的时候,大堂里一切都静止了。它迷住了所有听得见的人。在卧室里整理房间的那些女服务员也停下了活儿来听这小号声。这是十足魔幻的时刻。当这歌临近结束的时候,知道歌词的人都轻轻跟着曲子唱起来。

教堂钟声响:

“睡觉吧,晚安!”

我们全都感谢小旅馆。

“怎么样?”船老板笑着问接待员,“这天鹅是不是音乐家?”

“它小号吹奏得真甜,”接待员说,“我再没有什么犹豫不决要提出的问题了。它的个人习惯怎么样?它会把房间弄得一塌糊涂吗?演员都是够糟的。音乐家就更糟。我不能答应让一只大鸟睡我们的床——它会让我们做不成生意的。别的客人会抱怨。”

“我睡浴缸,”路易斯在石板上写道,“不睡床。”

接待员把重心从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谁付账单?”他问。

“我付,”船老板回答说,“明天一早我到这里来,那时候路易斯退房。”

接待员再想不出理由来不让天鹅有一个房间了。

“那很好,”他说,“请登记吧!”他递给路易斯一支钢笔和一张卡片。

路易斯写道:

天鹅路易斯

上红石湖

蒙大拿

【共享感悟】

这只天鹅虽然身有残疾,生下来就发不出声音,但它并没有灰心,一个牧场的孩子帮忙,让它进学校学会了读和写。当它在旅店无法住宿时,它一次又一次地想办法,以求得接待员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它用自己悠扬的小号声,得到了允许。这只哑天鹅克服种种困难,它不懈努力的精神着实让我们感动了。

第9篇

关键词:素质 兴趣 习惯 学习方法 练琴效率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各种乐器的行列中,不仅学习了一门乐器,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早期智力开发和音乐艺术美的陶冶。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一门乐器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渐渐不高,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半途而废。教师怎样教好学生,除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外,也应宏观地研究与学琴相关的各种因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琴应注重素质的培养

音乐不仅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手段不易达到的智育开发的作用。学生学琴的目的,绝不仅限于会演奏几首乐曲、掌握一些演奏技巧,应从开发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来认真对待,不仅注重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反应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的培养,而且更要在非智力因素上(兴趣、动力、求知欲、毅力、自信心、情感)加以重视。让学生在学琴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形成良性的相互作用与促进,从而让他们真正在学琴中提高全面素质。

1.循序渐进。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定力等素质都是有限的,大体上分两类:一类反应快,坐住的时间非常短,男孩居多;一类反应较慢,但坐住的时间相比要长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几次练习,一点一点地延长时间,逐渐达到他们能承受的有效时间。一般学生唱谱或练琴时,最容易犯练琴结巴,很容易出错、赶快的毛病,教师不要抱怨,要通过正确地辅导和时常打节拍器的练习逐渐解决。起初只有慢速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是在自我头脑的指令下奏出音符,而不是用头脑跟在手指运动的后面或下意识的习惯动作来练习。当学生真正是在自己指控下慢速连贯后,方可逐渐加快。弹琴的指触使手指末梢神经频繁精细地刺激大脑神经源,大脑反过来指令手指快速运动,手指快速运动又刺激大脑神经,长久的训练会使学生心聪眼明。可想而知,瞬间奏出一串闪电般的音符,足以说明他们头脑神经运动的信息传递有多快。

2.凡事想办法。学习一门乐器常是眼、耳、手、脚、脑同时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练习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调动各器官的敏锐和精确,从开发智力的高度来培养各种素质的能力。如初学容易识错音,这就需要从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方面,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多思考,这时学生读谱慢,回忆慢,有意识记忆的时间短,需耐心反复地练习。教师不要急于指导,应让学生停下来仔细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看错误在哪里。这时一定要等一等、憋一憋、逼一逼,学生想不出来可一点一点地提示,提示回忆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启发学生联想,或比较曾经学会曲子中的音符,引导他们走向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经过数次练习便可印记在心。练新谱前提醒学生先把不熟悉、易错或升降的音拿铅笔圈上以示提醒,如还在圈上的音出错就把这个音再圈成三角,把错音与正确音反复用耳听辨,并提醒在将练到易错音前想好再奏下去,很快就能解决粗心马虎的行为,逐渐养成自觉细心并用耳听辨的习惯。不过养成了粗心习惯的毛病改起来就困难多了,甚至每次上课仅变成了查改错音的内容。

3.必要的压力。练琴本身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要想有一定水平的技艺,不可能立竿见影,要通过日积月累,甚至常常经历枯燥乏味的磨练和曲折,要靠极大的耐力、毅力来持续。而与生俱来的惰性这时很容易滋生,社会环境的不良思潮也不断地腐蚀干扰着幼小的心灵,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波动。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的练习,他们的信念往往会动摇,这单指望学生自觉付出极大的耐力和毅力是不现实的。这时他们不仅需要多给予鼓励,同时也更需鞭策及震慑,堵住弱小心灵可能倒退的后路,让他们只能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去获取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喜悦”,从而培养出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品格。

学琴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生活习惯和练琴习惯是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是在无人指导或要求不严的状态下萌生的,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是练琴的首要课题,某一次或几次练习的好坏,仅涉及到一次或几次的学习效果。而练琴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整个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第10篇

主讲人:8岁男孩李曼的妈妈

我的儿子李曼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可能是我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这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连出生的时候都比预产期晚了一周,做事就更别提了,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还不太觉得他慢,可上小学之后他的“特点”就明显起来,真让我着急呀。

其实学校的作业并不多,可对他来说,功课就像是永远也做不完似的。每次去看他,他不是在屋里转圈儿、就是在削铅笔,要不就是玩尺子,或者对着天花板发呆;如果我稍不留神,他还有可能跑到客厅去看电视。总之,他很难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写作业。有时候说他,他还感觉挺冤枉,顶嘴说:我不是一直在写吗?

有一段时间,我怀疑他有多动症,或是注意力有缺陷什么的,就有意识地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了一下。可老师说:李曼在学校表现挺好的,上课能坐得住,做事情也挺快的。这让我感到纳闷:为什么他在家里就判若两人呢?

知道他不是生理上的问题,我就更着急了,再看到他做事慢慢腾腾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催着:“快点整理书包!快点练琴!快点刷牙!快点上床!” 可这小家伙儿,除了玩儿不用催,干什么事都得提醒、催促。可是我越催,他动作越慢,于是我的火儿也上来了、声调儿也高了。可他呢?还是不紧不慢,真让人没辙。

我有时候也挺烦自己的,一天到晚像个碎嘴婆婆似的,跟在儿子屁股后面无数次地重复着“快点!快点!”这不仅使我自己又累又烦,而且对儿子也没起到什么效果,他对我的催促也听不进去似的。

听别的妈妈讲,三年级是小学中最重要的转折期,如果没有在此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将来学习会没有后劲。我明白这个道理,可面对儿子松散拖沓的现状,不知道能有什么好办法?

第二节课:实案分析

一、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在一些网站的家长论坛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父母关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磨蹭拖沓的抱怨。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事实上,其中包含的问题与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孩子太小,还没有建立起时间的概念;有的可能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缺乏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或者父母没有教给孩子做事情的方法,所以孩子的磨蹭只是因为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可能是因为父母本身就是急脾气,所以不论孩子怎样做,父母都嫌孩子慢。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注意力不能长久、好动、贪玩其实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儿童身上都会存在,这些特点不应该叫做毛病。作为父母,的确需要不断提醒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如果这种提醒是偶尔的,并且孩子在提醒之后就做了他该做的事情,那么问题就不是很严重。

只有当我们排除了其他种种可能,发现孩子总是事事需要提醒,而且提醒之后还不去做,或者只有在大哭、争吵或其他的情感刺激之后才去做,我们才可以认定他是一个拖沓、磨蹭的孩子。

二、孩子的问题有可能是妈妈强化出来的

具体到上面的个案,我们从妈妈与老师交流的情况中可以判断,李曼基本上不属于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注意力缺陷,因为他上课时注意力完全可以集中,在学校做事也比较快。那么,为什么他在家里的时候会判若两人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很多父母并不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他们对于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并不了解,也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毛病”就感到紧张不已,而且不断地批评孩子,殊不知,这样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刻板印象”,是指用一种先入为主的、固定的眼光去看一个人或一件事。从李曼妈妈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根据孩子的名字以及出生比预产期晚,就断定孩子天生性子慢,这是很不合理的想法。有了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孩子做什么事情慢的时候,她就会觉得自己的判断得到了印证。一次次的心理暗示以及负面强化,没准真会让孩子“慢”起来了。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主动、迅速、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如果父母能够冷静下来想想就会明白:这种幻想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真的那么成熟稳重的话,反倒不正常了。

因此做父母的要多了解一些儿童的心理,也可以和其他家长多交流。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父母不需要过分关注并强化,而是要给他们一些宽容和帮助,让他们尽快成长。

三、别把孩子的时间排得太满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比以往优越得多,但自由却少很多。升学竞争的压力、父母无谓的攀比,让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时间。他们在一个个培训班之间来回奔波,即使在家的时候,做完作业后也无法自由支配时间。他们的时间被严格划分为无数个时段,用来练钢琴、学英语、学奥数,即使画画儿、看电视、读书这样的娱乐活动,也被附加了很强的功利性,孩子们已经很难从中体会到活动本身的乐趣。

当孩子们发现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还有无数的任务等着他们,自然就会磨磨蹭蹭。孩子们是最聪明的,他们最知道如何用偷懒来保护自己。所以李曼的妈妈也要反省一下,孩子做事情磨蹭是否是因为自己把孩子的时间排得太满。对于儿童来说,一定要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玩耍中充分释放天性、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针对像李曼这样并非本性拖沓的孩子,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并采取一些小的策略来帮助他们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一、规则篇

1.制定家规

让孩子心中有数,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比如先做功课才能看电视或出去玩儿;如果你早上起床磨磨蹭蹭,那么就得在晚上几点前上床;几点前洗完澡,我们就可以讲故事……

注意:这些规矩不能太多太繁琐,简单明确就好。

2.列奖励清单

和孩子一起列一个他喜欢的奖励清单。比如:去一个他喜欢的地方、买一个新玩具、买一本新书、全家一起出去吃饭、看电视、和朋友一起玩……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写,这样他会更乐于执行。当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及时做完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挑选其中一项合适的奖励。

注意:孩子做了一件小事而得到大的奖励是不现实的,孩子需要明白什么样的奖励是合理的。

3.要有惩罚措施

在孩子违反家规的时候,坚持执行定下的惩罚措施,比如剥夺某种特权或进行某种惩罚。严格地执行,对父母来说真的很难,但如果你不想总是对孩子唠叨、冲他吼叫,直到引发争吵、把他弄哭最终爆发家庭大战的话,还是要严格执行规矩。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一条“真的规矩”,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也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拖沓的毛病。

注意:父母之间要在这一点上结成同盟,不要让孩子钻了空子。

二、方法篇

1.购买一个定时器

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的最好方法,就是买一个厨房里常用的定时器,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为12岁或更大的孩子设定为一个小时,为较小的孩子或不能长久保持注意力的孩子设定为30分钟,为学前儿童设定为5~10分钟。在定时器铃响之前,需要遵守两条简单规则:第一,只做一件事;第二,不要停顿。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兑现奖励。

注意:因为年龄的缘故,孩子的注意力很难保持时间太长,家长可以帮助他把一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的任务,这样孩子就更容易完成。

2.当成游戏来玩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游戏来调动孩子的兴趣。比如:向你的孩子发起挑战:“我打赌你在20分钟内肯定做不完”;同时,教他挑战自己:“你能比上次做得更快吗”;可以教他进行估测:“你已经磨蹭了3个小时,你觉得花多长时间能够做完,现在我们开始计时”;还可以教他们进行“闪电行动”:“让我们一起进行闪电行动,在半小时内把这件事做完,然后就去游泳。”

注意:家长要调动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觉得很简单的游戏,郑重其事地起一个自己发明的名字,这样的话,孩子也许会很感兴趣,并乐于配合。

3.夸你的孩子

负面的暗示会让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样,正面的鼓励也会让我们希望出现的结果再次出现。因此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磨蹭”,而要说“哇,你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呢,你做作业真是越来越快了”。另外,家长在和其他人谈话的时候,可以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孩子的进步:“他现在做事情不用大人催,一放学就做作业,然后才去玩。”当然,这个时候你要确保孩子可以听到你的夸奖。

注意:家长对孩子的夸奖一定要符合事实,努力去发现他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进步,然后描述出来。千万不要违心地说一些空话,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策略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进入小学后,儿童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严重的还会呈现躯体化现象,如: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学校生活质量。研究小学入学适应性问题,旨在引起幼儿园、家长和低年级教师对小学生入学适应的足够重视,创造条件让孩子走进小学校园之始,能尽快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内涵

在对适应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1]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相应变化的能力。”[2]

我们认为,在对入学适应性进行界定时,既应反映一般适应性的本质特征,又要符合儿童的切身特点。基于此种考虑,我们认为,小学入学适应性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生活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变化,主动作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自身和生活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是指儿童在进入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从而导致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状态的干扰现象。根据适应的内容把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环境适应不良

由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生活的一大转变。对儿童来说,学校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多数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第一次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要自己照料自己日常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孤独、无助、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学习技能欠缺

部分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听老师讲课、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听讲、做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考等方面总是不能得心应手,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这些儿童在起点上的差距将被逐渐扩大,比其他人更可能发展成为学校中的学业落后者或问题儿童。这类学生由于没有良好愉快的学习经历,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未知领域没有好奇心,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三)身心健康欠佳

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如意,心理压力大,他们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教师通常也不能关注这些学生的真实感受,不给表达的机会,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扰会躯体化,感到体力不支、头昏脑涨、精力不足、思维迟钝等,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儿童本身体质欠佳,再加上学习负担重,休息不充足,确实出现身体问题。

(四)人际关系不良

儿童入学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但由于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状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多儿童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他们不善于与小伙伴商量,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很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1.把智力开发与提早进行读写算混为一谈。现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为大众所知,然而有人把早期智力开发的功能鼓吹到大变活人的程度,许多家长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求孩子学习拼音、汉字、英语、计算等知识,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精神也会委靡不振,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发生紊乱[3]。结果,孩子在不适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对学习的被动和无奈态度。

2.家长包办一切,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危险,父母抱着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这种包办代替的结果: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溺爱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即是如小孩子喜欢小动物那样,爱不释手地把它抓在手里,揣在怀中,捏得紧紧的,塞得饱饱的,它们不会因饥饿寒冷而死,却会因太多的而窒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入学适应困难,将来社会适应也会困难。

(二)家长急功近利,幼儿园无法科学施教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应该注重幼儿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关注幼儿身体成长。在教育方式上,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但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总是很具体,要为幼儿打好文化基础,要学会汉语拼音、要学会汉字、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要背诵古诗词等,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要求刻不容缓,通常是幼儿入园,就要看到孩子在这里学到知识。所以,幼儿教师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教孩子识字、学拼音、学计算。如果幼儿在园里开心的生活了一天,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交往、体验交往的愉快,这是家长不关注的,可能就意味着留不住幼儿。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幼儿入园不管是4岁还是5岁都要拿铅笔写字,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导致很多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而且很难改正。因为幼儿的小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好,不具备进行写字这样精细运动的能力。

由于幼儿园不能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导致儿童入学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给儿童入学适应带来问题。

(三)儿童提前入学

儿童年满6周岁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这是中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要求。但部分家长坚持让儿童提前入学,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学不到什么了,早点上学,将来学不好还可以留级补救。在调查中发现,提前入学的孩子适应性较差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或晚入学的儿童。“一个小孩,1岁时不会走,4岁时不会骑自行车,6岁时不会在另一个房间里想象这一个房间,10岁时仍不能抽象思维。但到了18岁,他就能做所有这些事情。并不是有人教会了他,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神经系统演进变化了。”(GeorgeE.Vaillant语)

可见,提前入学,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学习生活的辛苦,感受到更多的力不从心,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初期,就降低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美好感觉。

四、加强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素质,更新教育观念

将近一百年以前,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4]

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猜想不周全,但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而对于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家长应该认识到: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所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是解决小学入学适应问题的关键因素。家长需要树立的教育观念:

1.孩子成长中要有充足的玩的时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必须让孩子有玩的时间,让孩子享受充分的游戏。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5]在卢梭看来,孩子在3岁时就要长得像3岁的样子。做父母的人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6]同时,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让孩子成为善于交际、受欢迎的人。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占满。从来没有体验鸟语花香的人,从来没有倾听过夜晚的天籁之声的人,是不幸的。

2.培养孩子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积极性。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要把自食其力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7]。鼓励孩子自己试着去做自己的一切:自己吃饭、自己如厕、自己穿衣服,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家长要有耐心,可以在旁多加指点,但不能代劳。父母应该明白:无论父母多么有责任感,父母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所有问题必须交给时间去解决,也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3.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体成长。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叔本华语)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脑袋,不能贬低、压制脑袋以下的部分,不要以剥夺孩子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培养所谓的神童。

(二)幼儿园教育科学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精神教育幼儿,坚决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次,有意识地为大班幼儿入学做准备。比如,在大班第二学期,调整对孩子的作息制度。早晨要求孩子8点之前来园,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三)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个性化,提高小学入学适应性

1.研究儿童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出声的要求孩子比较容易遵守,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坐好来。”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很容易掌握。

2.教育生活化,让儿童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生活。对小学新生的教育中,尽量生活化,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家的温暖,在和教师互动中,感到父母的亲切,在和同学的相处中,感到小伙伴的熟悉,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令学生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3.教学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年级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具有童心,以儿童的心态对待学习中一切,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学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教材较好的关注了这一点;最后,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富有趣味性。

五、结论

为了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小学入学适应性是关键。如果我们的家长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科学化,小学低年级教师富有爱心和童趣,孩子们会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学习人生。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健康童心——小学心理教育案例解读[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

[2]潘玉明,郭瑞芳.拥抱太阳[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3]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195.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