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

时间:2023-05-30 10:0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型企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型企业

第1篇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企业整体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更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②它是企业为了确保经营、筹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和程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如果按照内控对象来划分,通常可以分为企业财务会计内控体系和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前者主要是管控企业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后者主要是从企业筹资、投资、经营及利润分配过程的财务行为及其结果上进行控制。

二、微型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

微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适应能力强,易见短期成效,但竞争能力不强,自启能力差,原始资金积累缓慢,扩大发展的速度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管理不善,资金运用不合理,财务管理紊乱等原因导致一夜倒闭、负债累累的事件不乏其例,给小团队、个人、家庭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究其根本,多源于管理不当,特别是财务内控不当引起的。众所周知,财务内控策略是科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管理相对无序的微型企业更应引起重视,努力探讨科学财务内控的策略,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微型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③

(一)使企业更好地遵循法律法规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法律的遵守,遵守法律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制定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促使微型企业更好地遵循法律法规,制定正确的经营路线,只有如此才可以规避法律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一些企业为了利益不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类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实行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才会导致如此的事件发生。

(二)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面临着信息日益泛滥的情形,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感知市场变化情况,以提前做好各类规划来应对可能的突况。只有懂得预测和掌握市场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并且及时改善经营战略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我国著名“三一集团”是一个从微型企业发展到上市公司的典范。上个世纪80年代“,三一集团”名为“涟源市有限材料焊接厂”,是涟源市偏郊的一个地道的乡镇企业,当时按现市企业划分规定就是微型企业。企业虽小,但创始人梁稳根先生目光深远,雄心勃勃,把“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合称“三一”,并定为其企业精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终成今天惊人成就,让人叹为神话。究其根本,创始人对科学的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视,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企业产生良性影响

与时俱进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现代化的进程,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再则,良好的财务状况对增强企业凝聚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这样员工们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地为企业做出更好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内部的团结性。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内控策略是企业科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管理相对无序的微型企业,更应引起重视,努力探讨科学的企业财务内控策略,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微型企业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的策略

微型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生产销售灵活等优势,一般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打拼,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甚至是相对丰厚的回报,于是企业主和其获利人的各种心态就呈现出,有的开始挥霍,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有的本着生活就是享乐的心态,开始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有的甚至口称“我有钱,我任性”,忘乎所以,以为达到了最终的成功。他们忘记了办企业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企业求成功谋发展,当利润产生时,应该要合理分配利润,扩大原始资金的投入,改良企业环境,像“三一集团”一样从小做到大,从艰难走向辉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合法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重要保障。

(一)遵纪守法,合规合矩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我国关于企业、公司的法律较为完善,企业、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各种法律规制,如企业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等,因而难免发生法律风险。微型企业的法律风险,就是微型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微型企业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微型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做好企业财务内控是防范有关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微型企业的财务内控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它把握着企业的财务策略,极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的方向和企业主的心态,体现企业发展的思维高度和企业的文化精神。是决定企业能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提高到策略性的决策高度,不能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条条框框上,如同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三一集团”前身一样,一开始就用战略性的目光将一流的管理定为企业文化。完善的财务制度应该以《会计法》为原则,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之有效的财务内控要以财务制度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让企业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的财务内控制度应该做到合理分配资金,将企业的资金按生产原材料、生产日常成本、销售成本、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日常开支、不可预见资金储备的合理比例计划开支。其中应把生产原材料、销售开支作为重点考虑,以保证正常生产的目的。当利润产生时,要合理安排利润用途,把利润按一定的比例作为原始资金积累,以控制日常生活的挥霍浪费。再则,微型企业因其微小,其财务内控制度更要本着诚信的态度,对企业签订的供销合同要全盘掌握,谨慎对待。对合同的履行应做到胸有成竹、严格信守。同时对财务的支付要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以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漏洞,给企业带来人为损失。总之,微型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以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站在合法、诚信、严谨、开拓发展的高度决策,并不断完善,企业就会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达到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正确理解和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根据目前的国家政策,微型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符合工信部标准的微型企业、享受增值税(营业税)优惠的微型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微型微利企业。国家新增微型企业标准,其目的就是明确重点,出台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微型企业优惠政策,为微型企业减轻负担,助力微型企业尽快成长创造条件。符合微利企业条件的微型企业能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并非所有的微型企业都是微利企业,微型企业中也有高利润行业。因此,微型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弄清楚其中的区别,并在财务上预算开支,以免因漏项而导致逃税,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微型企业相关人员要全面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微型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理直气壮地享受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发展筹集发展资金。这些都是微型企业财务内控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三)按章纳税

按章缴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微型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更应该毫不犹豫地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有的微型企业主误以为国家给了优惠政策就代表免去了所有税收,有的是没有纳税意识,一开始就存在逃避心理,这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现代的法治中国进行经营活动,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己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其中,税法是该法律体系中的重点之一。对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微型企业相关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联系。随着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的深入,我国政务公开透明,政府公职人员素质普遍较高,能热心为企业服务。微型企业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领会国家相关政策,只会更有助于微型企业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从而更合理、合法、高效地进行企业财务内控决策,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计划。例如,现在国家行政、事业、国企等单位,都已全面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就要求投标方必须有完税证明。政府采购货物价格公道,资金回笼稳定,而招标的过程也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是企业一个相当不错的市场业务来源。而且政府很多的采购货物不但需要微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还对微型企业招标有明确的优惠政策,但这样求之不得的业务只对按章完税的微型企业有机会。

(四)精打细算,积累资金,合理扩大再生产

微型企业在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通过企业员工努力,大多数微型企业会有所获利,乃至丰厚的回报。这时,或许有的企业老板就大摆阔气、飘飘然也,有的就将获利部分固定存入银行吃利息,以求心安理得;有的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自取逍遥,根本就不再去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试想,20世纪80年代的“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如若这样,没有远大宏图,能有今天这样叱咤风云的成就吗?当然,还有些微型企业主,也是雄心万丈,在挖到第一桶金后急于求成,或盲目扩大再生产,或草率投资进入陌生行业,结果弄得负债累累,苦不堪言。长沙有这样一位老板,原本是建筑业的一个微型企业老板,带领自己的小团体拼搏几年下来,积累了几百万小财产,如果能合理扩大再生产,前途还是很乐观的。不料几个人头脑发热,盲目进入完全陌生的外贸行业,跑欧洲,去德国,赴美国,搞得热火朝天,结果几单下来,血本无归不说,反倒债台高筑。因此,当微型企业有所获利时,应积极加强企业财务内控,要冷静地分析企业利润的来源,深入分析企业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将利润除生活所需外的剩余部分投企业之急需克服的缺点和改进的地方,再以估计来年利润能达到的数额为依据引进外来资产,实现合理扩大再生产。这样需要企业主对企业资金运筹做理性分析,然后做一个相对专业、合理的财务内控计划,再认真地去执行,直至达成目标。

(五)制度化的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微型企业;记账;O2O电商模式;分析

2011年7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一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新增微型企业标准,有利于明确重点,出台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庆市财政局联合,渝工商发〔2013〕15号,关于开展微型企业记账服务工作的通知:为推动微型企业建账建制,规范会计操作,降低经营成本、掌握经营状况,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市级微企孵化园及市级鼓励类微型企业中推行记账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微型企业即将告别传统记账模式,一个新生的记账模式应运而生。

一、记账法定单位与内涵

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增加了"记账"规定,允许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财政部于1994年6月23日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记账的条件、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了记账的定义:"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

二、微型企业传统记账的弊端

1、记账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作用缺失

由于政府对记账业务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记账的法律、法规更少,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记账有关的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使记账缺乏合理的监管。另外企业老板为保持一定机密,不可能把全部票据、账单等资料交给记账公司,因此做出来的账务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信息。而记账人员为了能够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时明知有问题也不过多地询问,导致监督作用缺失。

2、记账模式单一,缺乏社会认知度

人们普遍认为,记账就是帮企业记账、报税,对其它财务咨询服务和记账的优势知之甚少。机构只从事单一的记账,又由于机构自身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无序的管理状态,记账机构的信誉问题存在严重危机。导致对记账不信任,甚至产生排斥情绪,这些都给记账业务带来负面影响,乐刂圃剂似浞⒄埂

3、记账公司会计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

许多记账公司由于受到待遇方面的限制,那些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以记账公司为跳板,进入薪酬条件、环境条件等好的单位。这对记账公司和微型企业极为不利,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微型企业记账O2O电商模式

1、O2O电商模式内涵

O2O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8月份被AlexRampell提出,但此种模式早年就有,2006年沃尔玛公司提出的SitetoStore的B2C战略,即通过B2C完成订单的汇总及在线支付,顾客到4000多家连锁店取货,大幅降低运营、物流成本和POS刷卡排队的时间,提升店内关联销售,该模式就是O2O的模型。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即是实体+互联网,完善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即线上到线下,其核心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也就是让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O2O电子商务即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o2o电子商务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在线下进行支付。这样既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消费者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商家通过网店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O2O电子商务满足了双方的需要。O2O电子商务模式需具备五大要素:独立网上商城、国家级权威行业可信网站认证、在线网络广告营销推广、全面社交媒体与客户在线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营销系统。

2、O2O电商模式的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O2O电商模式,将会为记账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和变化。 相比传统的通过电话、报纸、网络等信息,寻找代账公司,O2O可以带给他们更丰富、全面的商家服务信息,能够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订购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获得相对于线下直接消费更便宜的价格。而且在节约消费成本的同时,能将线下的服务优势更好发挥,具有体验营销的特色,进而提高信誉度和成交率。与传统记账相比,O2O电商模式大幅度提高客户购买过程的透明度。

目前的记账行业,完全注重于线下内容,忽视了线上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以及移动客户端来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务,也通过他们来进行支付等事宜。所有的微型企业,其所有的财务数据,运营数据,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来访问和查询;其所有的发票和报税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端来查看;其碰到的所有财税问题,都可以通过移动端,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和解决。因此,O2O电商模式,对于微型企业主而言,作用非常巨大。

3、O2O电商模式发展前景分析

对微型企业来说,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进行消费。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免费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体验商品或服务。不仅满足了微型企业主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他们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还避免了定制类实体商品与消费者预定不符,一旦服务质量低于预期,甚至极为低劣,微型企业主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在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上,通过电商网站直接支付和购物,已经是大家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一。对于缺乏足够资源去寻找供应商的微型企业而言,同样的,通过O2O电商模式,确实是最好的采购商品以及采购服务的最好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深入人心,通过O2O电商模式购买记账服务,是广大微型企业的最好选择。可见O2O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O2O电商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思维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更对传统电商提出了新的挑战,运营者们要及时改变固有思维,利用自己已经积累网络资源,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充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便利,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实现完美对接,O2O电商模式才能得到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剀,丰蓉芳.关于农村小企业记账利弊的探析[J]. 会计之友,2012,(6)下.

[2]钟洪燕.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真实记账模式探索[J]. 财会通讯,2012,第11期上.

第3篇

从动批摊主的难题说起

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简称动批)是北京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别看每个摊位都不大,他们每年的营业额却不小。前些时候畅捷通总裁兼CEO曾志勇在走访其中一位摊主时发现,该摊主一年的营业额就有6000多万元。他从广州进货,再到动批售卖。他已经是这个摊位的第三个摊主了,原来的摊主赚够钱以后,将摊位租给他。同时他还在官园批发市场有摊位。

尽管生意不错,但是该摊主还面临几个问题。第一,资金问题。因为摊位是租来的,所以他跟银行打交道就比较困难,甚至都没法在银行开立对冲账户。第二,管理问题。服装行业最怕货品过季积压。因为仓库和摊位有一定的距离,他平时只能用一个小本记着库存数量。第三,沟通问题。他的爱人要照顾孩子,他只好请人来帮忙。因为他不清楚官园批发市场摊位的库存情况,只好通过手机与官园的雇员联系,因此调货很麻烦。第四,客户管理存在问题。他的营业额近80%多来自老客户,但是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他很难记清客户的交易、沟通记录,因而很难通过这些历史记录来对未来做出决策。

动批的这些摊主,属于微型企业。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详细界定了微型企业标准,目前我国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企业往往因财力薄弱、人才缺乏、商机获取不及时而导致在整体经营管理上存在困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小企业的重要突破点。

变革微型企业经营模式

尽管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提升管理水平,但是这对动批摊主们似乎很远。曾志勇分析说,因为按照传统的做法买一套软件的话,他们会有很多担忧:其一,他们应用IT的能力较弱,担心染上病毒或数据出现问题等;其二,投资软件的同时必然要投资硬件,在对应用顾虑的前提下不舍得投资;其三,传统软件的易用性较差,安装的时候还要请工程师帮忙;其四,管理对接有困难;其五,售后服务无法保障。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难题将得到化解。特别是云的应用,使得微型企业只需购买云计算服务就可以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地获得信息化服务,不仅可降低企业的软件服务拥有成本,缩短信息化建设周期,还可大大减少企业运维成本。“云计算是解放小企业的唯一方式。” 曾志勇说。

在9月8日举行的2011畅捷通小企业云应用大会上,曾志勇指出,云服务拥有诸多优势可以让微型企业非常放心地使用:先体验,后决定购买;实现了零初始成本,用户可以用多少付多少费用;使用方面,只要会用手机就会用产品,无需学习;全面互联,内外部融会贯通;软硬件无需维护,自动更新升级,在线服务。

今年3月,畅捷通推出了全新的“S+S”服务策略,通过整合云服务,充分发挥畅捷通管理软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在使用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利用云服务快速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加速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本次大会上,畅捷通明确了要做小企业云推动者的定位,并“鸿云计划――小企业云应用普及计划”, 5年累计服务1000万家小企业。

第4篇

关键词:微型企业;小额贷款;台州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4

一、引言

尽管世界各国、地区对微型企业的定义不尽相同(见表1),不过就雇员人数而言,相对保持一致,通常设定为10人以下。2002年,平均而言,OECD国家制造业73.9%的企业和13.9%的就业来自于微型企业,而在服务业方面,微型企业的作用更为重要,微型企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而酒店、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就业人数占到60%以上①。因此,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微型企业也是其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占到OECD国家研发行业企业数的85%以上,目前很多著名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都起步于微型企业,比如微软、苹果等。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包括发达国家的相对贫困人口而言,微型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贫困人口的自我雇佣来解决就业问题,并形成自我维持的可持续的“造血”机制,实现社会公平。拉丁美洲非农劳动力的50%、非洲非农劳动力的33%、印尼制造业劳动力的50%、泰国贸易服务产业就业人口的70%受雇于微型企业(张陆、张丽鹏,2006)。即使经济发达的美国,出于反贫困动机的微型企业支持项目从1970年代的几十个增加到2001年的700个以上(Ssewamala and Sherraden,2004)。

近20年来,鉴于微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突出作用,微型企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就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微型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我国区域差距大,微型企业在发达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在欠发达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都值得重视;其次,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今后30年是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时期,需要依赖微型企业的发展来解决庞大农业剩余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第三,我国贫困人口仍有2000多万,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标准来看,我国贫困人口达到2亿人(刘纯彬,2006),大量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过“授人以渔”的微型企业扶持项目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贫困问题。

从实践来看,在微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资本不足是微型企业经营所面临的主要约束,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创业而言,基本上没有初始资本积累,所以,融资难是微型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Schiffer and Weder,2001),而且金融约束对越小的企业影响越不利(Beck et al.,2002)。Morduch(1999)研究表明,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微型企业成功发展的首要条件,比如无担保的团队借款技术创新等。尽管有资料表明我国新增贷款的52.5%贷给中小企业,但是小企业只获得了8.5%的贷款(厉以宁,2009),而微型企业的份额则更低。因此,如何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关键。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政府补贴为主导的廉价信贷政策,发展中国家二战以后的实践很难证明这一思路的有效性,成为“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案例。实际上,这一信贷补贴方式破坏了市场化利率的分级机制,恶化了市场效率;同时廉价信贷往往被权力阶层获取,偏离扶持目标,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分配;对于政府补贴的依赖导致银行缺乏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激励,上述因素还将导致还款率的恶化(Aghion and Morduch,2005)。因此,从1990年代以来,另一种思路,即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的实践开始受到重视。与第一种思路的本质不同在于,后者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探寻微型企业信贷供需双方共赢的模式,政府补贴主要补偿微型企业信贷运行初期的规模经济劣势。这一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取得突出的绩效,比如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小额信贷、美国富国银行的信用评分、哈萨克斯坦的小企业计划、泛美开发银行在巴拉圭的微小型企业全球信贷计划、亚美尼亚农业合作银行、塞尔维亚的金融租赁计划、墨西哥国家金融公司的小企业保理业务等(Malhotra et al.,2006)。

在我国,浙江省台州银行在2005年末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式签约,开展“商业可持续发展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合作,命名为“小本贷款”。该项目的宗旨是“为大多数在过去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创造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国开行为台州银行提供3亿元人民币的转贷款,转贷期限为5年,利率以现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下浮10%;利用转贷款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由台州银行承担;引进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IPC)微小贷款技术,并由其负责员工培训。自2006年1月19日第一笔“小本贷款”发放,到2009年6月份的三年间,该行陆续在15家支行开办了“小本贷款”专营部门。截至2009年6月末,该行小本贷款余额共15630笔,金额100440万元,户均额度为6.43万元,其中失土、离土农民贷款份额已占到了94%(何韬,2010);截止到2008年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4.82%,不良率仅为0.23%(吴杰,2009);2007年“小本贷款”的税后利润为2000万元,信贷员人均创利约28.57万元。“小本贷款”实践的成功进一步表明了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的可行性,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微型企业信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微型企业融资难原因的基础上,以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为例,从信贷技术、组织机构、激励机制、产业组织政策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模式。

二、微型企业信贷难的原因分析

微型企业信贷难与信息不对称、契约执行难以及高交易成本等引致的市场失败密切相关(Aghion and Morduch,2005),也与银行组织体系和市场定位有关。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首要原因。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微型企业没有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财务制度和会计科目,更不存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因此,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同时,微型企业通常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企业经营状况与企业主的品德、才能密切相关,在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信用历史信息可得性弱的前提下,银行难以获取企业经营和企业主的信息,或者信息获取成本偏高②。一方面,企业主信息的缺失,银行难以观测到潜在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无法区别安全型和风险型借贷者,只能实施统一的利率,且高于安全型借款人的无风险利率,这意味安全型借贷者不得不对风险型借贷者进行补贴。利率的提升有可能最终挤出安全型借贷者,造成安全型借贷者借贷难的问题。而银行只能面对风险型借贷者,这将导致银行风险增大,一旦这种风险足够大,那么银行要么要求借贷者提供必要的抵押,但微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品;要么不得不以降低利率来吸引不同类型的借款人,从而导致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存在超额的借款需求,实施信贷配给(Stiglitz and Weiss,1981)。另一方面,银行难以观测到微型企业借款之后的行为(努力程度)以及项目最终的收益,这会导致借款之后道德风险。对于银行而言,由于观测不到借款人的努力程度,在借款人有限责任的前提下,借款人的激励条件和银行参与的约束条件在一定情形下存在冲突,为了激励借款人的努力程度,银行不得不将其利率水平设定一个限额,一旦这一限额无法补偿银行的成本,银行要么决定放弃贷款,要么要求借款人提供必要的抵押物来放松有限责任的约束。微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小,微型企业主缺乏可抵押的财产,因而也难以从审慎的银行处获取贷款。

其次,另一种道德风险则发生在项目完成之后,银行难以获取借款人项目回报率的真实信息,借款人利用其信息优势可能采取策略性赖账行为,即原则上可以还款、但还款收益低于赖账收益而选择赖账,这在司法和立法体系相对薄弱、可执行产权缺位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发生,这就是契约执行难问题。由于赖账风险和贷款规模呈正比(Ray,1998),因此微型企业很难获得长期、高额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只有可能获取运营资本的短期贷款。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赖账,需要构建对借贷人还贷的激励条件,抵押成了必要条件,而在土地、不动产等产权体系不完整和动产抵押体系尚未完善的国家和地区,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另一方面银行缺乏可执行的权利主张,从而直接导致微型企业难以获取贷款。

第三,与大中型企业比较而言,微型企业贷款具“短、小、频、快”的特征,而且企业管理薄弱,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倒闭率高,因此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较高③。处理和管理贷款的交易成本相对固定的,故平均成本将随贷款规模的增加、贷款期限的提高、贷款频率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微型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主之间亦千差万别,难以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技术选择统一的信贷技术,使得这类贷款业务呈现“劳动密集型”特征,发掘、筛选客户、贷款发放、催收管理成本高。而且,微型企业经营的高风险也意味着银行较高的违约计提成本。因此,除了信息成本之外,银行对于微型企业的贷款还将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传统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占到贷款组合的5%以下,而小额信贷机构很难将成本降到10%以下(Malhotra et al..,2006)。较高的交易成本意味着需要较高的利率才能补偿。而实际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出于扶持微型企业、打击非正式信贷或者促进投资等目的而进行利率管制,设定利率上限,难以弥补小额信贷的成本,这直接导致供给不足。

最后,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和市场定位不利于微型企业信贷需求问题的解决。一是银行组织体系与企业组织体系的不匹配。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虽然较为完整,但市场占有结构以寡头为主导,有大有中而缺小,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小型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份额偏低。2008年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存款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的1.38%、8.68%、6.90%和0.16%,总计为17.12%,贷款分别占金融机构贷款的1.27%、8.58%、6.47%和0.14%,总计为16.45%。④二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趋同。大型银行实施“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大项目战略”,机构、人员、信贷资金向上述方向集中,基层业务网点撤并,小城镇资金外流、信贷管理权限上收,贷款审批程序繁杂,信贷门槛高。由于当前利率管制严格、存贷利率差额有限,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且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主导客户,中型银行出于强化盈利能力也纷纷效仿大型银行,依赖于硬信息和标准化的技术追求大规模、低成本的盈利模式。这种市场定位恰恰与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特征南辕北辙。三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少,但缺少引导和促成这些机构将其市场客户定位在为微型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驱动机制,或者缺少良好的经营机制服务微型企业。2009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143家,城市信用社11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6家,农村信用社多达3056家 。⑥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城商银由有浓厚政府背景的大股东所掌握,其经营行为受到地方政府行政的高度约束,演化为政府投资的融资平台,市场定位也趋同于中型商业银行。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尤其是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虽历经多次改制,经营能力仍偏弱,难以满足微小企业信贷需求。

因此,微型企业信贷难的问题,需要从信贷技术上做出创新解决微型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在缺乏足够物质担保的前提下构建良好的激励体系来激励企业主努力、避免策略性违约,同时伴随着相应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的适应性调整,也需要银行组织体系和政府金融行业扭曲性政策的调整与微型企业信贷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

三、“小本贷款”的实践:对微型企业信贷难的破解

台州银行尝试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将“小本贷款”的目标群体设定为长期被正规金融机构体系排除在外的、以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为主的微小企业,并进一步细分为针对小企业、额度为10万~30万元的小贷款和针对微型企业的、额度为2000元~10万元的微贷款,以10万元以下的微贷款为主。从目前的运行来看,通过户均贷款额度限制(见表2,主要集中在1~10万之间)不断扩展覆盖面,且与目标群体一致;财务状况稳健,可持续性强。“小本贷款”在解决微型企业信贷难问题的同时,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通过借贷技术、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的创新以及市场化利率机制安排和良性市场竞争来缓和或者解决上文所述因素对微型企业信贷的制约。

(一)小额信贷技术创新与信息不对称

借贷技术是贷款营销、贷前信息审查、贷款决策、贷后监控的结合体,信贷技术的创新是解决微型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将IPC标准化的微小贷款技术和该行长期为中、小、微型企业服务中积累的关系型贷款技术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该区域的高效、简捷、规范的微型企业信贷技术。

首先,贷款决策之前的过程都是借贷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在前期的贷款营销阶段,小额信贷员除了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将“小本贷款”广而告之之外,根据“小本贷款”的市场细分情况将信贷人员按地域(村或社区)、行业、供应链以及协会等中介组织进行合理配置,信贷员专业化于给其配置的业务领域,从而可以与相应社区、行业、供应链中的企业、企业所有者、居民进行长期、多维度接触,便于获取借款人的软信息,这种信息往往是定性的,比如借款人的性格、爱好等,难以定量化并难以在不同职员之间、不同层级间进行确认和传播。所以,他们在相关微型企业贷款申请之前对所辖地区、行业或者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主个人信息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降低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其次,贷款申请受理和信息审查是针对性地获取借款人的信息,是风险识别的关键步骤。一方面遵循IPC标准化的信息调查手段,在本行内部和外部征信系统的调查之外,强调“到户调查”和“眼见为实”的原则,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借款人的经营场所实地核查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原因、借款用途、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现金流量、还款来源等信息,并要求信贷人员根据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自编借款人财务状况简表和调查报告,用较为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借款人财务水平和损益情况,说明其每月还贷能力。另一方面,台州银行结合其长期从事“软信息”搜集和加工以及关系型借贷的经验,也重视非财务信息的调查,通过正面调查、侧面调查(向调查对向内部关系人、担保人、村(居)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政府机构了解),获取借款人的道德品质、家庭关系、社会声誉、行业规范和履约状况、经营能力以及所在行业的前景、风险等方面的软信息,并将“硬信息”(财务信息)和“软信息”进行交叉检查,相互验证。软信息的获取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客户经理制”。在台州银行,客户经理占到整个银行雇员的1/3以上,平均每个客户经理管理200个有效客户,充分发挥本地化客户经理的社会资本作用,构建具有一定覆盖面的社会关系网络,依靠客户的“脚勤”(即乐于提供延伸服务、勤于保持日常联系、善于当好客户顾问)来实行贴身管理、贴身监督(应千凡等,2009;史晋川等,2010)。此外,台州银行在“小本贷款”中也嵌入其长期使用的“存贷挂钩积数贷款”制度(何韬,2010),即根据借款人存款积数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一项贷款业务品种,遵循“多存多贷,存贷挂钩”的原则。通过贷款额度和速度提升以及利率优惠的措施,可以激励借款人以及潜在借款人将资金集中于该行,从而可以较为全面了解贷款人的现金流等重要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

其次,“小本贷款”考虑到借款人普遍缺乏可抵押的财产,尽可能通过贷前“硬信息”和“软信息”搜集来甄别借款人的情况,控制风险,而且,由于信贷额度较低,个人策略性违约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其收益更高,所以,在担保、抵押方面,“小本贷款”更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采取一个保证人保证的方式,且不要求必须提供抵押。在微贷款上,不需要对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做深入的分析,只需提供姓名、住址、收入情况等最基本的信息。在此,保证人的主要作用一是起到信息甄别的作用,可以表明借款人相关的社会联系和社会认可;二是起到贷款人贷后用款、还款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担保人与借款人 “亲近” 的关系优势和信息获取上的优势。因此,上述抵押担保条件的放宽解除了微型企业借贷所面临的主要束缚。

最后,在贷后监督方面,主要依赖于分期还款的期限监控。“小本贷款”的还款方式实行统一的按月还款,每月必须定期付息,不过本金额可作相应的调整,具体可由信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分期还款是目前小额信贷最常见的还款方式。第一,这一方式形成了贷款风险的预警系统,信贷员要在借款人第一次还款之前进行实地客户回访,在以后每次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还款督促联系。这一过程可以给信贷员提供借款人贷款使用方向、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早地预期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迅速反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非正常贷款监控程序。第二,在分期付款的高频接触过程中,更容易建立信贷员和借款人之间的个性化关系,可以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也可以更及时得获取必要的信息。第三,这一还款方式有助于银行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客户,因为在这一方式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通常有多个途径,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贷款项目的回报,因为很难要求项目在短期的一个月之内产生相应的收益,因此可以排除一些高风险的借款人(Aghion and Morduch,2005)。第四,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借款人的储蓄努力,提高借款人的储蓄能力,降低了微型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缓解了一次性大额还款给微型企业造成的巨大财务压力,提高其还款能力。Silwal(2003)根据尼泊尔9个村镇银行的经验研究表明,分期付款的频率和支付困境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一次性还款的拖欠率(19.8%)是按周分期还款拖欠率(11%)近两倍;相似的,孟加拉国农业开发委员会(BRAC)将其还款频率从一周一次提升到每月两次,拖欠率迅速上升(Aghion and Morduch,2005),所以,分期还款的制度安排是贷后监督较为有效的方式。当然,具体的频率选择和交易成本、借款额度、收入流等相关。

(二)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

“小本贷款”在破解微型企业借贷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依赖借贷技术的创新。“小本贷款”强调财务信息和软信息的相互印证,而“小本贷款”中财务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仍然依靠于信贷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的估算,不同于具备严格会计制度的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可信的会计报告的微型企业的财务信息,从性质上更接近软信息的性质。软信息主要特征在于其难以被第三方观测、确认以及在不同管理层级之间传导。这种软信息的获取需要信贷员与申请贷款的微型企业、企业主、工人、企业所在社区、相关行业长期多维度的接触,其他人短期内难以获取,因此,“小本贷款”的运行必须要对信贷员适度放权,形成对信贷员信息搜寻努力的正向激励。由于软信息难以在不同层级之间传递,从而形成了管理层和信贷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后者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存在过度放贷的动机、可能与借款人合谋等,产生了新的问题。显然,向信贷员放权会进一步恶化这种问题。因此,从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面临这样一个矛盾。显然,在传统大型国有银行内部很难形成这种适应于微小企业信贷需求特征的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大型国有银行难以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小本贷款”的技术创新也需要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的适应性调整才能实现。

一方面,基于软信息层级传递的困难,“小本贷款”需要向下授权并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来削弱问题,因此,传统大银行多层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往往依赖于地方性小银行通过扁平化管理来实现。小银行本身管理层级少,银行总部设在本地,管理者与本地微型企业及其经营者地理接近,对其发展现状、环境和潜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降低了软信息在层级间难以传递所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程度(Berger and Udell,2002)。台州银行作为长期从事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业务的地方性小银行,在“客户经理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在贷款决策上引入贷审会决策机制,根据审批人权限,分为支行小额信贷部门贷审会和总行贷审会两级,每笔贷款至少有2名以上贷审会成员参与决策。贷审会的决策基于信贷员的陈述,对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检查和交叉检查以及风险评估。这一机制安排,一是充分尊重了信贷员的意见,为信贷员的信息搜寻努力提供了激励;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信贷员的道德风险,降低信贷风险;三是两级决策机构方便了“小本贷款”的信息传递,也有助于快速决策,适应微型企业贷款“急”的特点。

另一方面,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体系来激发信贷员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贷风险。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公开、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个人的信贷人员薪酬激励办法,与业绩、规模挂钩的绩效薪酬是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按月考核,上不封顶,从而对信贷员形成了有效地激励。其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制定了“贷款三查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终身风险问责制度”和“信贷事后监督制度”四项核心制度,形成相应的问责体系,并由法律责任、经济与行政责任、尽职责任三个层次构成。信贷风险控制指标作为绩效指标中“质”的部分,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在该地区,同业之间地理距离极为接近,同业信息流动性强,信贷员在银行业的声誉至关重要,因此增加了其道德风险行为的机会成本。第三,鉴于“小本贷款”的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台州银行更新了其信贷管理理念,即控制一定的逾期率或损失率。该理念认为:“不发放逾期贷款的信贷员不是一个好的信贷员,不但不利于信贷员的成长,而且会因信贷员的过于保守行为而丧失了许多放贷盈利的机会”。因此,该行相应调整了对信贷人员的约束机制,其免责制度规定在授信尽职的情况下,对所放贷款逾期率在2%以内的客户经理不予处罚(吴杰,2009)。

合理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安排和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小本贷款”在破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信贷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础和人力资源支持,有效地保持了业务规模扩张和信贷安全的平衡,为商业化微型企业贷款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三)市场化利率设定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大额信贷,“小本贷款”需要更为密集的劳动投入,同时,缺乏相应的抵押而可能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其单位成本偏高,导致银行规模经济优势难以体现,根据国家的管制利率很难弥补其成本。因此,该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必然依赖于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利用高利率来覆盖转贷资金成本、贷款损失风险成本以及包含市场营销、贷前信息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监管的管理成本。只有能盈利,小额信贷才有可持续供应的动力。从实践来看,“小本贷款”利率设定主要参考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月平均利率、民间借贷月平均利率和微小企业平均利润率。2008年台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年利率约为13.04%,农村信用社1年期的贷款加权平均年利率约为10.63%,而台州银行“小本贷款”的年平均利率达到13.29%,甚至高出当地人民银行监测的民间借贷利率(应千凡等,2009)。分期限来看,从表3可见,台州银行的贷款利率均高于当地农村信用社和该行的一般贷款,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基本上低于当地民间借贷,而1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则高于当地民间借贷。

这一机制的合理性除了需要覆盖小额信贷的高成本之外,还在于从实践来看,微型企业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利率。小企业尤其是商业经营者每单位资本回报率通常高于大企业,很多微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在100%以上(史晋川等,2010),在印度、肯尼亚和菲律宾的小企业投资年均回报率在117%~847%之间(Malhotra et al.,2006)。同时,由于贷款额度低、贷款期限短,且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借款人对利率并不敏感。而且,尽管“小本贷款”的名义利率高于农村信用社,但是,后者由于偏低的利率而将小额信贷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去发展这一业务(吴杰,2009),贷款程序繁琐,耗时较长(应千凡等,2009),甚至可能存在寻租问题,从而增加了微型企业的借贷成本,实际利率甚至高于“小本贷款”⑥ 。此外,对于“小本贷款”利率甚至高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情况,一方面与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城市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地方性小银行长期专业化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有关,随着其信贷规模的扩大,对民间借贷市场形成明显的竞争效应,导致民间借贷利率和官方利率的逐步趋同,见图1。另一方面,表3所列的民间借贷利率是当地针对低风险的客户或者与放贷人有着血缘、亲缘关系的借款人,或者两者之间在产业链上存在供需关系,因此,这种民间借贷往往伴随着关联性的交易,或者需要情感方面的投入,所以,与之相关的无形的信贷成本不低。而且,民间借贷具有明显的市场分割性(Ray,1998),针对不同的借贷主体,利率差别很大,并不是所有的微型企业都可以从民间借贷市场以较低的利率融资。

“小本贷款”的利率设定具有充分的弹性以应对不同的微型企业借贷风险。首先,结合微型企业借款“频”的特点,通过利率优惠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如表3所示,微型企业在第二、三次的借贷利息明显低于第一次。微型企业借款需求频率高,该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励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远见的微型企业主非常重视这一关系以及声誉的树立,因为这种声誉能够为其带来未来的收入流或者成本的节约。所以这一利率优惠的动态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违约的机会成本,放松了对企业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从而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而且,针对同一个人的贷款,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也会降低,所以利率的下调对银行收益率的影响不大。其次,如上文所述,引入“存贷挂钩积数贷款”机制,尽管贷款积数不是获取“小本贷款”的必要条件,但是贷款利率随存款积数而调整,积数越高,利率越低。这一方面可以起到现金流和信贷监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结构,解决地方性小银行吸收储蓄能力偏弱的问题。第三,利率随贷款申请者提供的保证人的情况和抵押、质押物的不同而不同,保证方式利率就高,抵(质)押方式利率就低,两者浮动幅度在1.2%~1.8%之间。这一利率调整也体现了风险因素的影响,适当的利率优惠可以吸引安全性相对高的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

(四)适宜的银行行业组织结构

银行行业的组织结构,如规模结构、产权结构、市场竞争等直接影响着微型企业的信贷可得性(Berger and Udell,2006)。首先,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个人征信系统、微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信贷信息获取和共享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完全基于财务信息、个人信用评分等硬信息的微型企业交易型贷款难以开展,仍将以关系型借贷为主,因此地方性的小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就国有和民营的产权结构而言,国有银行一般规模偏大,因而可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当然,国有银行容易受政府影响,出于政治原因支持中小企业,但是因为不是出于市场原则,没有激励进行甄别和监管以及最后的收款努力,从而出现无效率的现象,并将对私人银行的贷款产生挤出效应,所以,通常而言,国有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微型企业的信贷提升(Berger and Udell,2006)。台州拥有三家独立法人的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这在全国的地级市中绝无仅有;从产权结构来看,三家城商行均以民营资本为主导,其州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民营资本绝对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国有资本占5%),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是我国第一家100%由民营资本组成的城市商业银行。显然这样一种银行规模结构和产权结构有助于拓展微型企业的信贷渠道。

三家民营城市商业银行同处一城,“短兵相交、近身肉搏”,因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市场竞争的强度对微型企业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在理论研究上并不一致。一方认为较高的市场控制权力意味着较少竞争,银行缺乏动力去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另一方认为对于关系型借贷,较高的市场权力意味着企业缺乏其他可选择的银行,从而该银行可以发展关系型的借贷,进行这方面的投入,避免长期合约不完善的问题,而过度的竞争使得借款人有着更多的选择,导致声誉机制、动态激励机制难以奏效(Berger and Udell,2006)。从实践来看,三家银行之间的竞争有效地拓展了微型企业的信贷渠道。首先,三家城商行以及本地大中型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他们眼睛不断向下以拓展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台州银行选择开发“小本贷款”不是做慈善,而是为其自身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其有相应的动力和激励从事这一业务。其次,该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可以促进有利可图的信贷技术、制度创新迅速外溢,被其他银行所效仿,台州银行在“小本贷款”上的成功迅速被泰隆、民泰两家银行所效仿,也推出相应的小额贷款业务,这种溢出效应提高了银行对微型企业信贷的供给水平,也降低了微型企业信贷的成本,抑制了微型企业信贷利率的上扬。第三,该地区银行在竞争中有合作,构建信息共享的征信系统,从而在竞争过程中避免声誉机制、动态激励机制的失效,降低银行的信息甄别成本。因此,在台州目前的银行规模结构和产权结构下,这种良性的市场竞争在 “小本贷款”的发育、推广和深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论性评述

微型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执行难、高交易成本以及银行组织体系和市场定位问题,长期以来,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政府廉价信贷政策普遍难以取得成功,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在1990年代以来被寄予厚望。本文以运行较为成功的浙江台州城市商业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发的“小本贷款”为例,遵循信贷技术创新进而引发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适应性调整以及政府规制(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业产业组织政策)作用的分析思路,分析其实践如何破解微型企业信贷难,探讨上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信贷的可行性以及运行条件、方式。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台州银行“小本贷款”的实践表明,商业可持续的微型企业贷款具有可行性,银行和微型企业之间可以形成双赢关系,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垃圾客户”的微型企业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这一实践被同处一城的浙江泰隆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民营银行所效仿,这更近一步表明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可获利性。

其次,微型企业贷款单位成本偏高,偏高的交易成本导致运行初期在未达到必要的规模经济时难以实现盈亏相抵。而且微型企业信贷的资产、负债结构难以匹配。因此在发展初期,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为台州银行提供了相对廉价的转贷款和引入IPC的信贷技术。但是,这种补贴要有明确的停止预期,避免业务银行对补贴形成长期依赖,导致形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第三,借贷技术的创新是破解微型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台州银行引进IPC的小额信贷技术,强调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加工财务信息,并尽可能定量化,从而提高小额信贷的标准化程度和可复制性;另一方面,也结合我国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完善的现实,也注重客户各类软信息的搜集,以关系型借贷为主导建立以“客户经理制”为核心的经营方式,引入“存贷挂钩积数贷款”制度,从而实现软信息、硬信息、现金流之间的交叉印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也降低了对微型企业担保和抵押的要求。在贷后监督方面执行严格的按月分期还款制度,形成贷款风险的预警体系,降低了借款人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合理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安排和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化微型企业贷款的可持续性的必要制度保障“小本贷款”的决策机制偏向于扁平化和向下授权,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励信贷员在软信息搜寻上的努力,也更容易甄别信贷员提供的软信息描述,通常,地方性民营小银行更容易形成这一内部组织结构。向下授权可能会恶化信贷员的问题,因此需要完善的信贷员激励约束机制,保持业务规模扩张和信贷安全的平衡,同时也要更新信贷安全管理理念,允许一定比例的逾期率,避免信贷员过于保守而无法实现服务微型企业的市场定位。

第五,政府放松微型企业信贷的利率至关重要。微型企业信贷的单位成本以及风险偏高,认为压低利率导致贷款收益无法弥补其成本,直接制约了微型企业信贷的供给。鉴于微型企业较高的资本回报率,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市场化利率设定机制是商业化微型企业信贷的前提条件。同时,需要引入弹性利率制度安排,利率随借款人的风险、次数而调整,有助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和形成对微型企业的动态激励。

第六,从银行产业组织政策来看,为了促进微型企业的信贷供给,应该重视地方性小银行的发展,因为这些银行更容易形成适应于微型企业信贷需求特征的信贷技术创新和内部组织结构,在这一方面比传统大型银行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其市场定位不同于传统大型银行。而且,可以考虑在小银行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竞争驱动小银行微型企业信贷的覆盖面不断扩展,促进信贷技术、组织创新的扩散,提高微型企业信贷的资金供给水平,减少微型企业信贷的交易成本,避免垄断性利率的形成,降低微型企业的利息成本;同时促进各类银行之间合作,共建、共享个人征信系统等借贷信息设施。

最后,从“小本贷款”的实践来看,在商业可持续的要求下,其往往被相对富裕、或具有一定企业家素质、或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微型企业主获取,真正缺乏必要技能、非常贫困的人口依然难以获取相应的贷款,因为他们的风险实在太大。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微型企业主的,“小本贷款”对这一部分人的帮助是通过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微型企业建立和发展壮大、进而扩大就业需求来实现的。而这一部分人因为突发性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贷款需求不应该由商业化小额信贷来解决,这依赖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因此,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微型企业的小额信贷能够解决所有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困难。

注释:

①数据根据OECD(2005)计算而得。

②根据World Bank(2004a,b),信用历史信息的可得性可使贷款处理时间、成本和违约率减少25%,在没有信用登记、有公立信用登记、有私立信用登记的国家中,私人信贷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6%、40%和67%。

③Schiffer and Weder(2001)证明了企业规模和风险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④数据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9》计算而得。

⑤数据来自中国银监会网站。

⑥比如为了及时获取5万元贷款,请业务人员吃一顿饭花费1000元,这意味着5万元的6月期年化贷款利率上升4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 Aghion, B.,and Morduch. 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 [M]. Cambridge: MIT press. 2005.

[2] Beck,T.,et al. SMEs, Growth,and Poverty: Cross-Country Evidence [R].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2002

[3] Berger,A. N. and Udell,G. 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J]. The Econimic Journal. 2002,112: 3253.

[4] Berger,A. N. and Udell, G. F..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30: 29452966.

[5] Malhotra,M., et al.. 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 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Medium Enterprise[R]. World Bank, Washiongton,D.C. 2006

[6] Morduch, J.. The Microfinance Promise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9, 37(4): 15691614.

[7] Ray, D.,1998,Development Economics[M],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 Schiffer, M. and Weder, B.. Firm Size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Worldwide Survey Results [R],Disscussion Paper43,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ongton, D.C.2001.

[9]Ssewamala, F.M. and Sherraden,M.. Integrating Saving into Microenterprise Programs for the Poor: Do Institutions Matter? [J],The Social Service Review. 2004,78(3): 404-428.

[10] Stiglitz,J. and 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393-410.

[11] World Bank. Scaling Up Poverty Reduction Case Studies in Microfinance [R]. Working Paper. 2004a

[12]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b.

[13] 何韬. 浅谈农行个人贷款产品与商业银行“小本贷款”产品的比较. 中国农村金融网. 省略/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85048. 2010年7月.

[14] 厉以宁. 区分微型企业,有利解决融资难[J]. 商界(评论), 2009,(10).

[15] 刘纯彬.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J]. 人口研究, 2006,(6).

[16] 史晋川,何嗣江,严谷军等. 金融与发展:区域经济视角的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7] 吴杰. 目标与激励:两种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比较[J]. 上海金融, 2009, (1).

[18] 应千凡等.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小本贷款”.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中国小额信贷案例选编[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9.

[19] 张陆,张丽鹏. 大力扶持“微型企业”: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J].经济经纬, 2006, (6).

第5篇

**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微企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全县的微企发展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全县共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250户,注册资金1327万元,带动就业人员共计1344人,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发展的250户微型企业中,经营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加工、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创意设计、种养殖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六大重点行业100户,占已发展数比重为40%。创业者人群中,创业人员共计290人,其中重点扶持对象158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8户,返乡农民工131户,退伍军人2户,失业人员7人),占总数的54.48%;其它人员132户,占总数的45.52%。从事农、林、牧、渔业109户,占43.6%;制造业78户,占31.2%;民族手工艺品16户,占6.4%;;特色食品加工3户,占1.2%;采矿业1户,占0.4%;服务业29户,占11.6%;零售业7户,占2.8%;创新设计3户,占1.2%;交通运输业1户,占0.4%;文化旅游3户,占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按照省、州有关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要求,我县调整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召开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3〕34号),形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意见,一是实行代办制;二是整合资源扶持微型企业;三是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四是个体工商户转微企;五是组建创业指导机构;六是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七是委托乡镇政府(工商分局所在地除外)负责微型企业现场勘察工作;八是如何落实微型企业第二期财政扶持问题;九是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经费。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此外,我县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扶持微企发展调度会,对上一季度微企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置下一季度微企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3次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调度会,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会并安排工作,切实做到微企发展工作有部署、有提高。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我县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撰写政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微型企业创业指南》3000份。主要利用节庆日和赶场时机进行宣传,出动宣传人员40余人,宣传车辆6台次,分别在各乡镇政府、工商分局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接待群众咨询。“3·15”活动期间,设立咨询服务台4个,张贴宣传标语1幅,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撰写政务信息17篇,州级以上报刊发表6篇,网络媒体发表37篇(次)。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4期,在州电视台播放**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闻1期。

(三)强化工作要求,落实和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发[201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13]**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二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奖励兑现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

此外,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与全县21个乡镇签订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责任书,规定乡镇扶持微企发展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各乡镇2013年微企发展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为切实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县微企办组织基层分局负责人和注册登记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于**年**月**日召开全县乡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培训会,对微型企业申请、初审、现场勘察等环节工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利用乡镇召开村干会议的机会,开展微型企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激发农村群众创业热情。

(五)统一微企标识,强化微型企业管理。为统一微型企业标识、加强和规范微企管理、突出微企的扶持效果,县工商局和县微企办以服务、便民、减负为出发点,从县政府核拔的微企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今年发展的微型企业免费制作一块醒目的“微型企业”牌匾。现已为微型企业制作牌匾92个,并分发到各微型企业统一悬挂。预计总费用支出为2万元。

(六)加强工商分局微企工作经费支持,县微企办在年初制定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工商分局每发展1户微型企业补助工作经费200元,并要求按照上级的季度发展目标及时完成季度发展任务。先微企办分别有2013年7月和12月对各分局的微企工作经费按照发展的微企数量进行了核拨,共拨付微企工作经费4.3万元,确保了微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开展微企创业培训,增强业主创业意识。**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微企创业培训经费,对参培人员实行免费教学、免费食宿,进一步减轻微型企业负担。截至2013年底,**县共举办了2013年微型企业SYB创业培训六期,参培人员190人。培训会分为专业教师授课,工商、税务、信合等职能单位政策讲解等环节。经过每批10天的培训,理清了微企业主的创业思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微企的创业成功率。余下的60户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工作将继续组织开展。

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1、2012年,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150户,截至2012年12月底,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已全部兑现完毕。2013年办理的微型企业中,有187户微型企业已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共计935万元。

2、财政补助资金的支付工作有序开展。我县的微企财政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分批申请、逐批审核的方式发放。共分三批,第一批一万元、第二批二万元、第三批一万八千元(每户留二千元保企业账户)。截至日前,全县已有223户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金支付,共支付补助资金776.6万元(其中:2012年办理微型企业140户,共计568.8万元;2013年办理微型企业83户,共计207.8万元。),此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3、税收奖励政策落实情况。县微企办通过与国税、地税及财政局对接,于2013年初对全县2012年度微型企业税收入库及地方留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2012年度全县共有34户微型企业纳税,税收入库6.77万元,地方留存4.62万元。其中,申请税收奖励30户,申请奖励金额4.58万元。2013年11月初税收奖励已全部兑现到位。此外,按照“三年过渡,五年税收奖励”的政策规定,微型企业三年内比照个体工商核定税收征收,五年内在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十五万限额内等额奖励。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免税政策,对于月营业额低于2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了微型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压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行业单一,不利于我县多行业发展的微型企业发展格局。

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群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县已发展的微型企业行业结构单一,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六类重点行业中,又以原材料加工居多。科技创新、创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极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市场经济波动的抗冲击能力较低,不利于我县微型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任务艰巨

(1)微型企业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凸显。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从已开业的情况看,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存在部分创业者准备不充分,对市场考察不细,项目选择仓促,实际营业中遇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小部分创业者尚未开业就感到不适应所选项目要求转项目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微型企业的存活能力。

(2)部分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潜力。从微型企业发展行业分类来看,从事信息和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少,从事传统经营行业的较普遍,与已经存在的经营户行业雷同,竞争力明显偏弱。

(3)部分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多微型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出资者参与劳动经营,没有正式的组织,企业运转基本程序管理知识欠缺,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周期。

(4)微型企业经营场所条件普遍较差,很多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是被淘汰的生产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了其抗风险的能力。

(三)融资贷款难。

省州在实施意见中对贷款有很好的政策指导,由于我县民间资本弱小,部分创业者前期已将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到其经营活动中,已无财产作为质押贷款,导致资金短缺却难再获得贷款支持。而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由于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之中,使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兑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对微型企业的现场勘查力度和审核力度,积极鼓励已办照的符合补助条件的微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优化补助资金程序,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尽快完成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真真正正让老百姓看到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宣传的资金、人力投入,增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频率,将宣传延伸到全县各村、寨,进一步提高微企政策熟知率。充分调动群众创业激情。为2014年微企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全力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园”

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房开商介入,利用新建成的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我县已与房开商达成协议,并报请县政府批准,将新建成的民族风情园商贸街定位为全县微型企业“孵化园”,相关优惠政策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加快微企平台建设

微型企业资金薄弱,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微企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贷款难、报税难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督促县金融办按照政府扶持微企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尽快成立微型企业贷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筹备搭建记账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微企发展资金动力不足问题、记账报税不及时等难题,为微企发展添柴增火。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关注重点行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存活率”,确保微型企业落地有“升”。

第6篇

【关键词】民间力量 微型企业 融资

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民间力量在微型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一 我国微型企业融资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微型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角色。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效。例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要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2012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努力缓解融资困难。其中,要求政府采购中需安排一定比例专门面向微型企业,对微型企业三年内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另外,政府还要求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微型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建立和完善微型企业分类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制度;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提高微型企业管理水平等。

但由于发展规模小、发展波动大和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微型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市场占有份额低,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2011年12月,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在第四届成长型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论坛表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据我们今年度100家销售在20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融资情况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有资金需求但获得银行授信支持的目前还达不到1/5。”2012年,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交通银行合作完成的《2012复旦大学—交通银行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作了全面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微型企业的亏损比重显著高于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亏损比重高达10.6%,是中小型企业的5~6倍。亏损率水平的差异反映了微型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这也使得金融机构更难为微型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难度较高。如何进一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率、促进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二 我国微型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起来,微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发展不足、信用缺失导致的原因,加上微型企业存在行业分散、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抵押担保缺乏等状况,使得金融机构开展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需付出更多成本。

1.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也被使用,但总体而言,这些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内源融资渠道(内源性权益资本融资渠道和债务资本融资渠道);二是外源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和政策性融资渠道)。对于微型企业而言,内源融资方面,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对于外源融资而言,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通过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有限,民间融资也有待规范。而一些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解决资金缺口,在间接融资不畅、直接融资艰难的情况下,要么靠自我积累,要么向民间高息借贷,因此,多数企业达不到融资的目标和效果。

2.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较差

从企业层面来看,微型企业融资难与其自身缺陷有关。微型企业往往缺乏抵押担保等基本信贷资料,有的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等级较低,结算大多采用现金交易,银行账户流水非常少,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现金流。另外,一些微型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同时与微型企业信贷配套的抵押、担保、评级等制度还不完善,而金融机构从信贷资金安全性考虑,严控风险,导致审贷环节严格,使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一些微型企业增长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企业过去是高耗能或高污染企业,这类企业受国家政策冲击,被关停并转后一直难以转型,还有一些企业经营战线拉得太长,顾此失彼,这也是造成资金链紧张的重要因素。

3.银行业面对微型企业融资的压力

第7篇

摘要:微型企业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实体之一,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广西作为西部经济中心,近年来当地微型企业对于广西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广西微型企业在增加就业、繁荣市场、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使其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就广西微型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解决广西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广西;微型企业;融资;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要潮流,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并且,在企业的形式方面,也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大中型企业得到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微型企业由于适应了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微型企业作为当今经济领域中最具有经济活力的经济个体之一,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截止到 2005 年,全国共有约六千多万家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它们对我国GDP的贡献率高达60%,为社会提供了约75%左右的就业机会,并且创造了近50%的财政税收收入和出口收入 。但是,微型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突出瓶颈。截止到 2012 年,我国微型企业的数量约为 1300 多万家,且这些微型企业的生存状况普遍不容乐观,盈利压力仍旧相对较大 。

为了缓解小型、微型企业的盈利压力,降低小型、微型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国政府从2011年起相继出台了对于小型、微型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除此以外,国务院将加快调整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以逐步解决服务业的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通过试点推广来逐步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实行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并且,研究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制度。然而,企业经营的整体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依然严峻。各地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了多项重大措施来促进本地微型企业的发展。目前,广西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方面也实施了许多有效措施。

二、广西微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广西的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广西的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等融资问题。微型企业难以从银行借贷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广西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微型企业自身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信用担保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来解决广西微型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才能促进这些微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得过分倚重进出口贸易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承担着大量出口任务的微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西地区依托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出口外向型的微型企业。随着经济危机的浪潮,这些企业在企业融资发面遭遇到巨大困难。与大企业相比,广西微型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贷款条件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银行对广西微型企业提供贷款的单位处理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如果说面向微型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在进行微型企业贷款或小额信贷业务时具有灵活处理的便利特性,那么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信息处理不灵活、决策模式固化等原因造成单位成本较高,造成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三、广西微型企业融资困难

(1)内部原因

首先,自身资本不足,缺乏必要的贷款担保,是广西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微型企业本身属于小型规模经营,其自身资产规模小,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差,因此不易实现大规模的产业经营,其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限制使得难以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和掌握新技术,加之资本不足的劣势,因此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微型企业的利润率低和效益不稳固造成企业的现金流不稳定,缺少合格的抵押品,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致其使失去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微型企业更加难以募取资金,在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时限制其发展壮大,甚至有可能造成停滞不前, 导致微型企业更加难以筹措资金。

其次,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不透明等问题造成公司治理混乱。有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制作多本账册,以期实现获得国家专项补贴、逃避税收、债务或者向银行争取贷款等各种目的。这些假假真真的财务信息,有时令最有经验的信贷工作人员也无从分辨。另外,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水平低下,对于信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意识,恶意拖欠贷款本息,这种逃避债务的行为给银行造成损失,导致银行回避微型企业的信贷业务。这是广西乃至全国的微型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再者,由于微型企业大多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人事财务一把抓,导致账务不明晰,很难形成正规有效的管理体系;信用意识淡薄,经常以经营艰难为由,拖欠贷款 。这些都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微型企业的不信任,双方难以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

再次,微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小,抗风险能力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率高,它们很难与银行和贷款公司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微型企业的规模有限,营业收入少,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极其有限。因此,微型企业只是市场的被动接受者。加之缺乏规模经济,造成科研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弱,与同行业大中型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淘汰率较高,因此它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会较弱,难与银行和贷款公司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这也是广西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首先,大型金融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政策,使其在提供金融资源时更倾向于大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为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而小微企业资产少, 经营稳定性差, 银行很难从小微企业身上得到同规模的收益, 更可能出现因小微企业倒闭无法偿还贷款,而其资产不足以抵偿贷款从而银行本息无法收回的情况 。因此愿意为微型企业提供资金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很少,再加上它们对于微型企业的歧视,广西地区的微型企业融资体系很不完善。

其次,面向微型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的信用体系不健全。从性质方面来说,微型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从抵押品属性来讲,微型企业有限的固定资产不足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或者本身就是不良抵押品。从贷款流程方面来看,贷款审批环节冗长、过程名目繁杂,这些都很难符合微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短、频、快的特点。以办理土地或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为例。一般来讲,在广西如果想要通过土地或房产抵押来贷款,其银行评估包括提出申请、实地勘测、现价估算等环节,而仅仅是登记这一项就包括土地所有权调查、地形测绘、土地权利登记等步骤。诸多程序环环相扣,相互牵制,严重降低了资金的发放效率,难以有效解决微型企业的资金困难。再说担保,微型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形同虚设,不能得到银行的承认,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去找资质好的大企业,出于自身信用考虑资质好的企业很少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而资质一般的企业,其担保又很难获得银行的认可。

再次,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有效落到实处。虽然微型企业在活跃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总量方面,大企业才是地方税收的龙头,因此,对于大企业的优惠政策是政府的主要政策。微型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合理的引导才能促进其升级和转型。目前广西支持、保障微型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具体来讲,广西微型企业按照所有制形式进行行业归属管理,

这种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微型企业管理工作机构重叠的现象,有时候出现多头共管的范围重复,有时候又会形成无人问津的管理真空。再加上微型企业立法不甚规范,没有区分微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量等方面的区别,使得微型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社会权利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都加剧了广西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

四、政策建议

首先,广西微型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发展,调整内部结构,壮大企业规模。从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微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广西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微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且在经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进行技术设备的革新换代,进行品牌建设重视产品质量,促进自身实力的成长壮大。与此同时,加快人才引进机制,增强信用意识,改革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建立完整、明晰、可信度高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 不去故意拖欠银行的贷款, 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以维护企业信用来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促使企业长远发展。

其次,广西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广西微型企业提供有利的融资环境,有效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微型企业综合协调的改革发展规划,强调微型企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相配合。此外,广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汇总有关数据,在网站上公开或编写宣传单,通过采取这种灵活的宣传手段向广大微型企业免费发放,明确告知广大微型企业可以享受的融资优惠政策和政府服务并且详细讲解对于优惠政策的申请过程和方法,也可以设置专门机构对微型企业的融资贷款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广西微型企业的资本服务市场。广西政府要率先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对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开发适合广西微型企业的金融信贷产品。在行政方面,缩短微型企业申请贷款的程序和时间,最大限度的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金融资金的支持效率。进行银行等融资机构的内部改革,成立微型企业信贷部,有效管理小微企业信贷。为了克服广西微型企业固定资产少、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应放宽抵押品限制,允许企业存货和大宗商品等作为抵押品。另外,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自,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降低微型企业贷款的利率,取消重复的贷款收费项目,尽量降低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机构对于微型企业放贷的审慎,以及微型企业通过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成本较高,许多微型企业将融资需求向了民间借贷。但是,由于民间融资在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遇到问题时责任划分难以明确,因此增加了微型企业向民间融资的困难。(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晶晶,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2012

[2]叶佳妮,中国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徐骏飞,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刘晓慧,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决途径[J],中国社科院,2012

[5]张荣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第8篇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融资;高成本;解决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82-02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小微型企业融资进入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范围。2011年10月份,国务院确定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措施,着力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但是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小微型企业的生态决定了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民间资金借贷市场处于弱势,难以获得融资便利和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的融资价格

首先,直接融资渠道高标准、严准入成为了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高门槛,小微型企业难以进入直接资本市场。我国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由于小微型企业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原因,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难以获得融资支持。截至2014年三季度,我国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不到600家,相对于全国数量庞大的小微型企业只是凤毛麟角,小微型企业能够发债融资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但是缺乏中介机构特别是担保机构介入,小微型企业还是难以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其次,民间借贷由于手续简便、时间短等效率因素,很受小微型企业欢迎,但是民间融资呈现高利率状态和不确定性,更推高了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虽然民间借贷“高利率”有一定利率市场化的影子,但是本质上是货币紧缩环境下,经济结构性缺陷造成资金紧张,导致资金价格高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表现;加上民间借贷不确定性高,资金来源复杂和不稳定性,而且有很高的政策障碍,很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因此高利率民间融资严重侵蚀小微型企业利润空间,给可持续经营带来风险。长久来说,民间融资不是小微型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

最后,间接融资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小微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但是小微型企业自身特质和生态,在资金市场卖方主导的情况下,很难获得价格上的同等待遇。

二、商业银行金融啄序和风险厌恶等经营行为,决定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追求较高回报和成本覆盖,是造成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的主因

1.商业银行金融啄序行为使小微型企业贷款处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品链末端;小微型企业获得贷款必须付出高于大中型企业和居民住宅按揭贷款的成本。金融啄序是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追求较高收益,即按照期望收益高低排序提供贷款,期望收益最高的信贷客户首先获得信贷支持,在仍然有信贷资源的情况下,按照收益率由高到低,商业银行依次提供贷款。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贷款首先选择大中型企业或者集团客户,接下来是居民住宅按揭贷款,其次才考虑有高质量抵押品类的贷款,小微型企业因为自身因素,多处于商业银行“贷款顺序”末端,因此小微型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必须给与商业银行较高的对价,承担更多的融资成本,才能获得顺序上的优先。

2.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厌恶的考虑,按照较高的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回报要求高于其他客户。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是在承受风险情况下其偏好的特征,可以用它来测量为降低所面临的风险而进行支付的意愿。商业银行风险厌恶是在降低风险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在相同的回报预期下更倾向于做出低风险的选择,选择风险预期最低的客户。

与其他类群客户比较,小微型企业的信贷风险还是大得多,主体的信用能否实现是银行贷款安全与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小微型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一还款来源能力不足,有效担保抵押资产少,特别是我国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和发挥作用,这些都给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和授信工作带来难度,也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和管理成本。

3.小微型企业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成本高于其他贷款产品,其定价也相对较高。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频率高、期限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困难和资金成本;另外小微型企业贷款的授信额度小,规模小,产品集约度不高,加上经营信息和财务数据披露不足,商业银行难以掌握对称信息,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困难,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人力成本。

商业银行相同的信贷业务流程,小微型企业贷款集约度低,缺乏规模效益,营运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客户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因此贷款价格也相对较高。

商业银行法赋予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商业银行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基于上述三种原因,控制信贷风险,追求较高贷款收益是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

三、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必须政府、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联动,合力解决

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成因复杂,有企业自身因素,有市场环境原因,有融资渠道问题,也有政策配套影响,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高必须需要财政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多部门联动,多管齐下。

1.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更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切实转变银行盈利观念和盈利模式,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培育市场,与小微型企业建立成长伙伴关系,大力创新贷款品种和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减少营运成本,降低小微型企业贷款价格。(1)创新管理方式,针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建立相应的业务处理机制和流程,挖掘内部潜力,降低业务运营成本。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小微型企业信贷习惯于与大中企业的共生环境,采取相同的业务流程,按照同样的风险管理模式,业务运营成本高,应该转变思路,采取工厂模式,流程化运作,弱化贷款材料的审查,注重小微型企业的“三表”和“三品”,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最终相应降低小微型企业贷款价格。(2)全面推进小微型企业信贷业务向“零售化”转型,扩大小微型企业客户规模,提高小微型企业贷款规模效益。在营销渠道上,建立以中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微型企业信贷业务经营体系,把小企业业务营销终端延伸到营业网点,提高业务办理的辐射能力,营销扩大小微型企业客户群体,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规模效益,相应提高小微型企业贷款的贡献度;把银行内部的评价、审批、监测和贷后管理等业务环节集中到中后台处理,提高集约度,这样,整个商业银行小微型企业效率就能快起来。(3)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在服务和培育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共同的增值来持续盈利,贷款定价时,风险成本应该考虑小微型企业未来贡献的折现价值,适当降低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要立足长远,强调未来发展机会,倾注真情做小微型企业成长伙伴,在培育小微型企业的过程中,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双赢关系,用长远眼光看待小微型企业成长发展,现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很多在成立发展之初也是小微型企业,不能把赢利性看得很重,把小企业当作银行赚钱的工具,一味追求高收益。

2.地方政府进一步建立完善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和价格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商业银行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和成本补偿标准,促使商业银行对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降低价格。首先,中央和地方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通过贴息的方式,补偿商业银行在小微型企业贷款价格上的让利,以人民银行同期限贷款利率为依据,制定相应补贴标准。其次,认真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规定,对商业银行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所得税实行减免征等政策,降低商业银行小微型企业贷款税务成本。再次,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加快推进以不盈利为目的合作制担保机构,积极发展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规范担保运作,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法制环境,打击逃废债行为,切实降低商业银行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成本。四是核销政策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小微型企业贷款,由于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和不可控外界因素导致贷款形成不良,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中尽到审查义务和管理职责,在核销政策把握上应该等同于大中型企业贷款标准,税务部门应该允许商业银行核销贷款损失在所得税前扣除。

3.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优化商业银行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发放的小微型企业贷款在贷存比、资本比例和贷款损失拨备等指标实行差别化监管,降低商业银行监管费用,减少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和营运成本。

创新监管手段,对小微型企业授信工作、贷款分类以及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使用和还款方式实行差别化监管政策,督促商业银行建立优化小微型企业的贷款授信模式、操作流程,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在尽职免责机制方面区别于传统信贷业务。

在监管实践中,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发行的单户一定数额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一定额度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占用。

在监管收费上,国家银监会依据商业银行小微型企业信贷量和利率等指标,可以免除小微型企业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商业银行的部分监管费用,或者将小微型企业贷款从监管收费基数――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中扣减。

4.小微型企业自己必须强身健体,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建设,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法人形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以大中型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大力实施链式营销,积极拓展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产品,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只有不断做大做强,才能获得商业银行重视。与此同时,与商业银行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使用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产品和自助结算工具,提高议价能力和贷款定价的话语权。

第9篇

    (一)农村微型企业概述 参考国外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0}66号),该《意见》将农村微型企业定义为:雇员(含投资者)20人及以下,创业者注册资金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

    笔者从处事易、借贷易、租地易、市场易等四个方面就现在的创业条件与经济萧条前的创业条件进行了一场调研。研究对象涉及了重庆市的30名工商管理专业人士、30名各级村官公务员、30名企业管理层人员、30名创业者、90名返乡农民工等五种不同组别的人群。这五组人群依次对处事易、借贷易、租地易、市场易等四个因素的创业条件做出评分,同时设定经济萧条前这四个因素的易度系数各自都是5,易度基数总和是20。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各组人士普遍认为较之经济萧条前,当前创业的各项指数有所提高。加之目前创业的机会成本最小,企业更容易生存与发展,因此还是适合创业的。在调查中,有农民工表示,如果现在还犹豫创业,以后也就更下不了创业的决心了。以重庆市万盛区为例。截止2011年5月31日,万盛区已发展农村微型企业288户(其中,去年发展117户、今年以来发展171户),解决就业人员1626人、户均带动就业5.6人;共发放财政补助资金830.9万元、户均2.89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691.2万元(户均2.4万元)、区财政补助资金139.7万元(户均0.49万元)。反映出农村微型企业对于促进就业,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农村微型企业经营模式选择 农村微型企业的经营模式由创业者自行选择,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经营模式。农村微型企业被资助者确定为“九类人群”,即大学毕业生、离岗失业者、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者、信息技术人员等,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万盛区在人群构成方面,申办微型企业的291人中,以返乡农民工为主,其达到了45.4%,而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信息技术人员、文化创意人员分别只占19.3%、9.6%、1%、1.7%。反映出农民工是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的主力军,而农民工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是最严重的,进而说明研究农村微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必要性。

    二、农村微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

    农村微型企业是雇佣员工(含不支付工资的投资者以及其亲属)少于10人、总资产少于所处行业小企业的平均额、在农村地区具有固定经营场所或固定经营业务、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统一的规模细小的经济组织。对农民工这样一个资源少、创业知识缺乏、创业技能不高的特殊群体来说,这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回乡投资兴业的平台。笔者经有关资料分析,将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如图2所示。

    (一)融资难制约农村微型企业发展 农村微型企业抵押物缺失,信用较低。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一般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而农村微型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更为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动力。

    (二)手续繁、门槛高、税赋重等因素制约发展 农村微型企业所面临的基层政府对其服务态度差、创业手续繁杂、门槛过高、税赋繁重等问题都制约着创业者的积极性。万盛区地税部门对农村微型企业税收基本上参照了个体户征税办法,实行核定征收的方式(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免征),农村微型企业税赋与同规模的个体户基本持平。而国税部门,一是依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个体户可以实行核定征收的办法(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免征),而对农村微型企业采取了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征管方式,即查账征收的办法,没有起征点;二是要求农村微型企业必须建立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因此,在从事需缴纳国税税种的行业中,部分农村微企业主认为与同规模的个体户相比税赋较重,而要求其建立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是加重了负担,特别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经营情况欠佳的农村微企业主来说无疑是“得了2、3万元的补助,找了个‘麻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部分人员望而生畏,不愿意申办农村微型企业。

    (三)自身能力约束发展 一是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其发展能力受限。(1)随意选择投资项目,盲目决策。大多数农村微型企业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对市场形势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发展定位不明,市场营销思路不清。主导产品同化严重,容易形成跟风发展的氛围。结果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恶性竞争,影响资金回收及运作,创业信心受到打击。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微型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在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村微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同时,多数农村微型企业投资规模小,出口或销售市场占有份额较小,其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制约。从图3可以看出,万盛区在产业构成方面,产业较为单一,种养殖业占一半以上,达到了56.6%,并且种植、养殖的规模也不大,特色不突出,主要集中在生猪、山羊、肉免、肉鸽、家禽的饲养。而技术含量和智力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类产业分别只占2.1%和3.1%。反映出农村微型企业存在着产业构成比例严重失调,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等严重问题。

    (2)农村微型企业典型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农村微型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管理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农村微型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些管理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甚至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农村微企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也阻碍了农村微型企业的发展进程。

    二是缺乏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忽略依法理财制度要求。(1)财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使得不少会计账目不清。有的用不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白条顶库”;有的用银行账户代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甚至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有的保留账外公款,即“公款私存”;有的不能通过财务分析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尽早解决问题,只有当出现重大问题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使经济危局难以挽回。(2)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综合素质不高,跟不上新经济环境下的各种先进管理办法。

    从图4可以看出,万盛区在文化程度构成方面,低学历偏多、高学历偏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最多,接近三分之二,达到了63.6%。他们在参加创业培训、办理各种手续方面困难较大,创业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的“存活率”让人堪忧,而具备大专以上、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人员分别只占10%、26.4%。反映出农村微型企业人员知识水平偏低,更无法意识到依法理财在农村微企中的重要性。

    三是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严重。(1)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财务杠杆作用,适度引进负债,提高自有资本的收益率,避免因过度增加企业负债而加大企业风险。创业环境有着多变性,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环境下,资金预算再考虑充分也可能存在问题,时常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增加投资。(2)农村微型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时,大多数都是依靠关系,采取口头协议的形式,没有订立规范合同的观念。主要往来于经常性的关系之中,不需要办理像商业银行那样繁琐的抵押、担保手续,通常写一张借条或口头约定即能解决问题。即使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权利义务也不明确,甚至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而成为无效合同,使权利主体丧失法律保障。

    三、农村微型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对策

    (一)政府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在解决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当地政府应突破现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限制,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具体操作条款。重庆市政府指定专门的担保机构为农村微型企业提供免费担保,承贷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3至1:5的比例向农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在原重庆市小额担保贷款办法的基础上,万盛区扩大贷款对象,提高贷款额度,放宽担保条件,简化申贷程序,成立了区小额贷款创业担保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贷,农村微型企业可在两周内获得5-30万元贷款,并在两年内给予政府贴息。

    (二)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税赋降至最低 在前置许可办理方面,相关单位应进一步开拓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农村微企业主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规模小、刚起步和资金短缺的特点,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按照重在引导和后期规范的原则,除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业外,应降低准入门槛,只要达到基本条件,即可给予行政许可,然后待其正常经营后,再引导他们逐步规范经营行为和改善经营条件。在税收征管方面,有关部门应合理把握税收征管“宽”、“严”尺度,降低农村微型企业的税赋。万盛区工商分局加强与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财政局的沟通和协调,按照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通知》(渝地税发〔2011〕97号)的有关要求,结合农村微型企业规模小、刚起步的特点,参照个体户的税收征管办法,对农村微型的税收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对确需实行查账征收的,可由指定单位免费为其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其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第10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新形势;良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2702

根据2011年修订的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广泛分布在城市乡村,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是我国多元化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全国共计60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早已超过6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小微企业规模虽小,但在中国竞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却功不可没,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一个正处于结构转换和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期的国家,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功能尤为重要。

1 小微型企业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小微型企业发展状况事关“十二五”时期就业优先战略能否实现

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相对大中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及就业门槛较低,进出方便、经营灵活,具有很强的就业吸附能力,目前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分布在城乡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吸容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这些企业进入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安排了大批自愿从事相对简单劳动的人员就业,所以小微企业的发展将决定就业优先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1.2 小微型企业发展状况事关“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目标能否实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居民收入增幅将超GDP。今后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面对贫富差距已经超越警戒线的现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对所有居民平均用力,重点应该放在低收入人群身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小型微型企业集中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部分弱势群体,如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下岗人员、残疾人等。这意味着“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增幅超GDP增幅的目标能否达到,关键看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

1.3 小微型企业是经济转型期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

首先,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小型微型企业都是最活跃的经济主体。凭借着贴近市场、低成本、机制灵活、效率高等优势,小型微型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新产品及新服务。其次,小型微型企业的活跃性还表现在其创新上。小企业大多属于行业的新进入者和弱小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要超越强大的竞争对手,创新是其有力武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2 我国小微型企业面临国内、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

2.1 国内严峻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以及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力度,再加上我国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等压力传导,相当一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升高,融资和用工等问题突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进一步显现,有些已明显陷入困境、难以为继。“十二五”时期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传统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大量依靠这种方式生产的企业必然遭遇关停并转,如何减少转型的痛苦,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利用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创新能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催生新产业。

2.2 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人民币大幅升值,人力和原材料成本增加,融资难、生产经营资金流入房地产造成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空前紧缺,以及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低迷导致的外需不振等综合因素影响,使得中小微型企业生存发展危机重重。

在此形势下,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的意义,更为重要。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更多的经济学者直言,小微企业的困局,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局,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改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沦为一纸空文。

3 当前解决好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1)政府转变职能,为小微型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

要想解决中小微型企业遭遇的空前困境,首先,财税费政策必须给中小微型企业减负。笔者认为,税费减免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只有大力度减税降费使得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环境宽松了,效益提升了,利润增加了,才能吸引人才、资本、资金等各种资源的进入,这是治本之策。

其次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力度,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上降低门槛,进一步健全间接融资服务,完善配套措施,建立担保组织,鼓励微小企业采取集体合作制形式成立集体担保机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等,再次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培育一大批能与小微企业“对接”的民营小银行,同时在利率上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开展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投融资业务;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新途径,放宽小企业债券融资条件,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等场外交易市场;创建小微企业征信机制,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用管理,规避信用风险。

(2)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

首先各级政府加快中小型企业服务机构建设步伐,争取覆盖到全国各地。其次建立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除了生存服务,应不断推出、完善企业成长、发展、退出阶段的相关服务,以满足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服务需要。再次引导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积极参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比如扶持各地高等院校设立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的机构、组织退休经理人员成立中小型企业服务团体、鼓励大企业与小企业对接、对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财税支持等等。最后是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在金融、税收、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都给予更特殊的优惠政策。

(3)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新兴产业离不开相关产业,新兴产业是对传统产业“扬弃”,而不是“抛弃”,要努力营造由政府、企业、科研、高校等组成的产业集聚社会环境,实现产业“化学反应”,推进产业升级。

(4)要积极推进小型微型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机制,整合各种现有资源,发展高效能的产业集群。

政府通过资金项目支持方式,鼓励大企业与小型微型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大企业可提供技术支持,小企业可进行生产服务,形成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

(5)要重点帮扶一批小微企业,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对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因资金短缺面临技术外流风险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密切关注,以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缓解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题。

(6)将培育小微企业视为培育大企业的摇篮,给予更多扶持政策,精心呵护。

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依托工商联等经济组织培育小微企业“孵化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协调,使小微企业更符合本地实际,体现地域特色,扶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创业项目,真正发挥工商联及其他经济组织创业孵化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确保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7)小微企业要勤练内功。

在各个产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谁的管理更科学、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更低,谁就能占得市场的主动。小微企业必须尽快摒弃过去的粗犷经营方式,尽可能以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决策,不断提高资源、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四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N].证券日报,20120212.

[2]小微企业发展机制需不断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120222.

[3]小微型企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EB/OL].中国网news.省略,20120209.

[4]辜胜阻.中小企业不活实体经济难兴[N].中华工商时报,20120301.

[5]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支持[EB/OL].东北新闻网,20120314.

第11篇

为进一步营造环境,改善服务,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环境,改善服务,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小型微型企业步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二)总体目标。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一)放宽企业出资限制。放宽出资方式限制,鼓励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放宽出资金额限制,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合计达到注册资本的20%即可办理注册登记;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金额限制。放宽出资期限限制,已缴付首期注册资本且守法经营但无法按期缴付剩余出资的,经批准可适当放宽出资期限。

(二)放宽经营领域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是允许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入的投资领域,一律对小型微型企业放开。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以参股、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铁路、公路运输、银行、水利、医疗、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园林绿化、社会福利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与政府重大项目合作机制,每年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公开经营性基础设施、政策性住房、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以及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

(三)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允许创业者依据法定条件将家庭住所、租借房屋、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创业者无法提交产权证明的,允许房产管理部门或房屋建设单位、市场主办单位、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出具同意从事经营的证明,作为产权证明使用。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创新金融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设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用窗口,开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绿色通道”,落实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四单”管理(单列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小型微型企业抵押担保范围,原则上凡是法律未禁止,评估价值合理、权属清晰的资产均可进行抵押,鼓励采取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林权抵押和信用保险保单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进行融资,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采取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的方式参与政府采购,进行担保融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进一步调整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结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呆坏账的核销额。

(二)加大信贷投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放贷能力。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严格落实合理定价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小型微型企业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积极推动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到创业板融资。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利用银行间市场扩大融资来源。

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政策,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小型微型企业纳税人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收的,按审批权限批准后,可以延期缴纳税收,但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对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达到20万元以上且当年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小型微型企业,按企业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

(二)全面清减涉企收费。全面贯彻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免征项目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部门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商务部门收取的装船证费、手工制品证书费、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质监部门收取的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土地登记费,新闻出版部门收取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农业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含牌证工本费、安全技术检验费、驾驶许可考试费)、新兽药审批费、《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和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林业部门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旅游部门收取的星级标牌(含星级证书)工本费、A级旅游景区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及有关上级部门免征的其他相关费用。

五、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一)实施“小微企业创办计划”。坚持把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作为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重要举措。加强创业宣传和创业教育,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鼓励初创小型微型企业进入创业基地集聚发展。深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初创小型微型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事务、业务培训、技术支持、财务融资、市场开拓等创业服务。

(二)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坚持把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成长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大扶小,以小促大,既要发展大中型企业,又要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不断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水平。加快小型微型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品牌建设力度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小型微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实施“小微企业壮大计划”。坚持把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壮大作为主要目标。鼓励小型微型企业通过项目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将“专精特新”作为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成长壮大的重要途径。“专”是指企业向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成为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精”是指企业向精细化发展,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精细管理,生产精良产品,提供精致服务;“特”是指企业向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新”是指企业向新颖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新”取胜,提高核心竞争力。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培育服务主体、构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小型微型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创业辅导等服务。

(二)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掌握和用好政策。拓宽政企信息互动渠道,建立政府涉企部门与小型微型企业的定期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小型微型企业的帮扶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加强企业培训服务。大力实施“小型微型企业成长培训计划”,组织100家成长性好的小型微型企业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县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定期研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第12篇

关键词:利基战略 ;技术能力;微型企业;匹配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13

0 引言

通俗的讲,利基战略也可以成为缝隙战略,有“见缝插针”之意。第一位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引用利基这个概念的是Aldrich(1979),他认为利基是一种资源组合空间,里面充满了不同的特有资源。而Lawless 等(1996)则指出企业之间如果拥有产品价格、产品线以及研发等,那么可以将这些企业描述为利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关于利基战略的分类方法也层出不穷。不同的专家学者以利基定位和竞争方式为出发点将利基分为多种方式。Drucker(2007)认为利基战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收费站、专门技术和专门市场战略。而 Echols 和Tsai(2005)则认为利基分为产品和流程利基两大战略。此外,Deephouse(1999)认为利基战略包括了产品和客户两大战略。

1 微型企业利基战略及与之匹配的技术能力的框架分析

微型企业按照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能力匹配相应的利基战略,利基战略反之则作用于微型企业的技术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本文从技术能力与利基战略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出发,采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方法,共同完成两者动态作用机制的研究。

企业选择何种竞争地位,决定了其运用不同的利基战略。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将竞争地位定位为产品运作和业务运营两大类,前者则属于产品利基,后者属于流程利基。本文参考Echols 和Tsai(2005)著作中对利基战略的分类,也将利基战略分为产品利基和流程利基两大类。

微型企业如果拥有了一定的成熟技术能力,根据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技术创新的变革过程称为技术能力提高。著名学者赵晓庆和许庆瑞(2002)对企业技术能力进行了分类,本文以此为分析依据,按照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将企业的技术能力分为以下三类:企业发展初期的仿制能力,企业发展过渡期的创造性仿制能力,企业发展成熟期的研发创新能力。下文将这三类就行重点分析研究:

1.1 企业发展初期的仿制能力

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之后,进行产品仿制,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容易进行模仿,此阶段企业拥有的仿制能力也是一种最基础的能力,层次相对较低。此时,容易出现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企业竞争的核心也因此变为价格竞争,谁的产品价格低就越容易被客户接受。所以,在此阶段,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流程利基为根本,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产品进行仿制复制来获取市场份额,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1.2 企业发展过渡期的创造性仿制能力

企业发展过渡阶段,原有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市场需求,对目前生产产品或是制作工艺创造性的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能力称为创造性仿制能力。这个时期,企业仍然是以流程利基战略为主,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立即可见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个基础上辅以产品利基,让两者完美结合,既保证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又拓宽了企业的产品线,增加了市场占有率。

1.3 企业发展成熟期的创新研发能力

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原有的产品生产技术已经不能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研发新的产品技术,并且设计出规范的产品技术流程,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并且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产品。所以,企业成熟期所需要的就是创新研发能力,这个时期所需要的营销战略为产品利基。

现实企业运作中,由于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切入点不同,又分出不同的技术能力阶段,所以通常情况下,在重点利基战略中,不同的微型企业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据此,本文假设如下:

(1)流程利基战略适用于微型企业发展初期仿制能力阶段;

(2)产品利基与流程利基两者结合的战略适用于微型企业发展过渡期的创造性仿制能力阶段;

(3)产品利基战略适用于微型企业发展成熟期的创新研发能力阶段。

2 研究案例分析

微型企业的样本数量众多,搜集数据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本文的研究方法定为案例研究法,在众多为其企业中,考虑以下原因将研究对象定为利英布业:首先,利英布业隶属纺织行业,也是一家微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在经历过传统工艺技术之后,顺利完成了自主研发的转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其次,该企业的营销战略重点也随之企业升级转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新世纪初,利英布业将厂址搬迁,由之前的小型纺织生产企业申请更为微型企业,该企业主要为衬衫服装厂生产中高档男士衬衫面料,同时也是衬衫面料商的上游企业,所以该微型贸易公司是集生产、开发和销售三者为一体的公司。

2.1 研究对象的利基战略以及与之匹配的技术能力分析

纵观研究对象利英布业整个企业发展历程,其生产技术能力与市场运营战略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第一,利英布业发展初期,公司将市场上销售量了较好的面料和花型进行仿制,此时期也是利英布业的仿制能力时期,本区域内的低端市场成为公司的主要销售区域,因为生产技术极易仿制,所以同质化产品众多,竞争激烈,价格之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二,随着利英布业的发展,在低端市场的男士衬衫面料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客户的需求多样化,该企业的产品和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个时期,企业利用原有的产品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投入市场看市场反应良好后再继续生产。该时期企业主要运用创造性仿制能力。第三,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一旦过季,该产品将不再流行,慢慢变为仓库的积压商品,只能低价处理,企业损失惨重,这些都引起了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认为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独特的生产技术。因此,利英布业与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取得设计花型的专利,进行独立生产。

2.2 重点分析与讨论

第一,流程利基战略适用于利英布业发展初期仿制能力阶段。大型公司在发展成熟之后,会抛弃低端市场占据高端市场的份额,所以,利英布业在入行伊始,就将市场定位为低端市场,这也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能力相对落后,企业资金相对较少有关。在低端市场,因为产品极易被模仿,客户对面料的花色和质量要求较低,但是对面料价格极为重视,哪家公司的产品价格低就容易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快速为企业带来利润成为利英布业发展初期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此阶段企业主要运用流程利基战略,快速占据低端市场的市场份额。

第二,流程加产品利基战略适用于利英布业发展过渡时期的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

在公司发展初期占据低端市场份额,取得经济利益之后,利英布业巩固原有的生产技术,继续对市场上热销的高档衬衫面料进行仿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公司规模。流程利基战略在此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之市场的发展变化,公司领导层已经意识到,必须为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新产品,这样才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更好的收益。在经过研讨商议之后,公司决定在纺织行业的其他细分市场“小试牛刀”,将产品扩大到中端市场,也增加了产品的销售区域。通过实施产品利基战略,企业较好的避免了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产品研发,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发展过渡时期,利英布业拥有创造性仿制能力,采用流程加产品利基的战略颇为有效。

第三,产品利基战略适用于利英布业发展成熟期的产品研发创新阶段。自主研发能力是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利英布业作为该行业的微型企业代表,也开始意识到要想快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好的收益,必须使得本企业所生产产品区别于市场上的大众化产品。所以在利英布业发展的成熟时期,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产品利基战略。经过上述两个企业发展阶段的有效积累,利英布业在企业生产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此期间,构建出属于企业自身的专属技术平台,针对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快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多元化发展。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利英布业的分析,得出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利基战略,这些战略匹配到不同时期的技术能力的结论,该结论对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进行了验证。社会在进步,市场在发展,微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拥有一定的仿制能力,此时运用流程利基的发展战略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取得可观收益,继而将流程加产品利基战略结合用于在企业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在公司发展成熟时期,拥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之后,重点采用产品利基的发展战略。这样一来,利基战略与生产技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匹配,微型企业才能够提升生产效益,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取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伟,陈娜.基于模块化的产业技术发展模式[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