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时间:2023-05-30 10:0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欧阳修蝶恋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作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世居桃村。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但一般都定为南宋。相传她因婚姻不美满,抑郁而死。

她擅长绘画,通晓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其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多幽怨之作。笔调轻柔,形象婉丽。有《断肠诗集》、《断肠词》。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草木绿了然而转眼之间,柳絮飞了,榆钱落了,蝴蝶匆匆忙忙地在和花儿告别。正因为春天如此短暂,所以古往今来惜春便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作。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词谱》谓“宋晏殊词改今名”a。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b。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一开头就写留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垂杨”,这里是指垂柳。“系”,拴住,缠住。“青春”,春天,也兼有青春时光之义。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上三句有三层含意:一是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想极力挽回欲逝的春光;二是说将逝之“青春”是不可挽回的;三是由此而蕴含着词人的惆怅:既然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同样是一去不再来的,所以这里的惜春之意还包含苦闷之情。

尽管春天是留不住的,但是柳絮却不肯罢休:“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犹自”,即仍然。以上二句意谓,柳絮还是在随风飘荡,好像要尾随春天去探看它的去处。这里是通过写柳絮的多情,来反映词人留春之意切。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春天以她轻盈的步伐越走越远了:不觉春姑娘已用绿笔染遍了山川草木。“绿满山川闻杜宇”一句便是点春深的。“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帝死后之魂所化,鸣声凄厉。晏几道《鹧鸪天》:“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在春深似海,“杜宇声声不忍闻”的时候,词人怎能不伤感呢!所以下面接着说:“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便作”,即使。“莫也”,岂不也。以上二句意谓,即使是无情的人,岂不也要愁绪满怀!有的宋词选本说“无情”是指“鸟类”而言,将这两句讲作“鸟类即便无情,莫非也担心人意忧苦吗?”c此说似不准确。因为“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三句的主语都是人,意思是说当看满山遍野的“绿肥红瘦”,听到杜宇的哀鸣的时候,即使是一个无情的人也会愁苦的。而下面的“把酒送春”也正是指人而言的。因此,如果说词的上片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来写惜春之意的话,那么下片便主要是直接抒情了。当然,其中也有寄情于景的句子。

系春、随春、伤春,都无济于事,最后便不得不送春了:“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把酒”句似化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意,有豪情也有感伤。“潇潇”有二义:一是急雨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一是小雨貌,李清照《蝶恋花》:“潇潇微雨闻孤馆。”这里讲作后义为好,因为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恰恰能表现出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愁丝。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段极为相似。倘若将“潇潇”讲作急雨貌,便与此词的意境不合了。

综上所析,这首词通过写垂杨系春、柳絮随春以及最后不得不送春,表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珍惜和由年华易逝而产生的苦闷。

此词的主要特点是以拟人手法写物,既肖物态又合人情。如写“垂杨”,便抓住垂柳的丝条多而柔的特点,来写它可以“系青春”,并且“柳”与“留”谐音,也寓含留意,这便把物态与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很自然地表现了惜春的主题。又如写柳絮,便抓住了柳絮轻而飘的特点,写它随风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既扣暮春的节候,又表达了词人留春的深情。

其次,融情于景,耐人寻味。上片的千万条柳丝和飘忽不定的柳絮,虽然都可作情语看,但下片情景交融的句子尤多。如“绿满山川”句,看似写景,实则是以浓绿来表现春深,并以春深来衬托愁多。特别是结尾“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更是余味无穷。“黄昏”,是一天将尽的时刻,夜幕降临,景色暗淡,人们的心头也往往会蒙上一层灰色,而此时偏偏又下起潇潇细雨,于是心情与景色融为一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④此外,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还起着回应全篇的作用。此词的题目是“送春”,除了“把酒送春春不语”一句是明写外,而这潇潇暮雨又何尝不是在送春呢?

再次,语言清丽,全无藻饰,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全词无一处用典,只用平易、生动的文字写景状物,便收到了言浅意深的效果。

此词的不足之处是,化用前人的词意、句意的地方较多,如上片似化用辛弃疾《摸鱼儿》上片之意,下片似化用欧阳修《蝶恋花》、李清照《声声慢》下片之意。这些地方虽然多能出以己意,并不乏创造性,但终未消除模拟的痕迹。

注:

①《词谱》卷十二。

②《填词名解》卷二。

第2篇

二、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三、竟无人解知心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四、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五、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六、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七、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八、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

九、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李白《树中草》

十、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十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十二、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十三、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十四、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十五、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十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十七、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十八、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十九、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二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二十一、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二十二、不枉东风吹客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二十三、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刘子翚《汴京纪事》

二十四、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二十五、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二十六、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严仁《鹧鸪天·惜别》

二十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二十八、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二十九、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三十、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三十一、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三十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十三、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三十四、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三十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十六、故园目断伤心切。——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三十七、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三十八、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三十九、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四十、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四十一、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四十二、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四十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十四、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四十五、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四十六、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四十七、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四十八、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四十九、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五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五十一、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五十二、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五十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五十四、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五十五、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五十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五十七、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五十八、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五十九、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六十、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六十一、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六十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六十三、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六十四、湘娥竹上泪痕浓。——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六十五、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六十六、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六十七、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六十八、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六十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七十、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

七十一、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七十二、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七十三、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俞紫芝《咏草》

第3篇

1、《青玉案 元夕》宋朝·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蝶恋花·密州上元》宋朝·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生查子·元夕》宋朝·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上元侍宴》宋朝·苏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5、《京都元夕》元朝·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2、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4、一程烟草一程愁。——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7、一点愁心入翠眉。——晏几道《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8、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9、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0、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11、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12、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16、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7、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元结《贼退示官吏》

18、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乐婉《卜算子·答施》

19、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20、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21、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22、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23、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午日观竞渡》

24、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2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26、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7、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28、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29、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0、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31、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欧阳炯《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32、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33、三分春*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4、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35、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36、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37、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8、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39、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0、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施肩吾《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41、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42、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43、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44、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45、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黄升《清平乐·宫怨》

4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47、不知供得几多愁。——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48、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9、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50、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李白《怨歌行》

51、酒醒人静奈愁浓。——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2、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53、豪华尽成,留下古今愁。——康与之《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54、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5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5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7、如今已是愁无数。——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58、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59、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60、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62、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6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64、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6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6、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6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8、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69、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70、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71、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7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3、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74、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75、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76、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77、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7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79、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80、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81、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82、日永如年愁难度。——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第5篇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同学不知如何鉴赏一首古诗词,下面我就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来谈谈想象和对比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一、通过对景物特点的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景物可以是人物的居住环境,也可以是主人公所见之景,有时从这些景物的变化看出时空的变化,以此解读人物强烈的内心情感。诗词中描写居住环境的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个“深”连用可见这座庭院的幽深、阔远。“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可见晨雾之浓、杨柳之密。通过想象,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仿佛听见女主人公一声无奈且幽怨的叹息声。张先的《天仙子》从上片“午醉醒来愁未醒”到下片“沙上并禽池上暝”交代了时间的推移。由中午到晚上,可见作者在园中已停留很长时间了,其惜春、恋春、伤春之情跃然纸上。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空间上由室外到室内,“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再由室外到室内,时间上从“昼”到“半夜”,时空的反复转变说明词人正逢佳节却无丈夫陪伴的百无聊赖和孤独神伤。

二、通过对人物外在的肖像、动作、神情、语言的分析,进而品味人物的内心感受

温庭筠《菩萨蛮》中“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从人物衣服绣着的双双鹧鸪品味出人物内心深深的孤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当这名女子对镜看见自己美丽容颜时,她会想些什么?女为悦己者容,可是心上人却不在身边,我们能体会到她内心的落寞苦闷。张先《天仙子》:“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我让学生想象五十二岁的词人对镜看见了什么?会有什么想法?他看见了镜中的自己青丝变白发,想到青春不再,年华已逝,可自己依旧是个嘉禾小,怎不令人怅惘伤感、顿生位卑老病的感慨。

三、根据词作后面的词意画,让学生想象画面内容和人物活动

如赏析晏殊《破阵子》后的词意画,可结合相关的词句“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根据人物的神情“笑”、“疑怪”展开大胆的想象,东邻和西邻这两位女孩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西邻女会问东邻女:“你今天笑意盈盈,一定是夜里做了什么美梦吧,是不是遇见你的白马王子了?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哪有的事啊,别乱说,我是刚刚和她们斗草赢了呢!”这里读者通过想象人物对话来感受少女的天真、活泼、青春之美。

四、通过人物梦境与现实的虚实对比,走进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

李煜《浪淘沙令》“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中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漫长对比,梦中的欢娱与醒后现实的悲凉对比,梦里一国之主与现实沦为阶下之囚对比。通过对关键词“客”、“梦”、“一晌”、“欢”与现实的对比分析,逐渐品味出李后主不能承受也得承受的千古之痛。这短短十一个字道出了物是人非的故国之思、江山易主的亡国之恨和沦落人臣的囚徒之悲。再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将梦中仙境描写的热闹非凡,“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想象自己游仙时受到仙人们的隆重礼遇,然而他醒后却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因为诗人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重用,才会希望在虚构的世界里实现伟大的抱负。虚实对比,将诗人怀才不遇的压抑和蔑视权贵的精神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五、通过诗词中人物境遇与寻常人对比,深切感受人物的命运际遇

比如欧阳修《蝶恋花》女主人公居住在幽深的庭院里,故而“楼高不见章台路”。寻常人家的女子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做家务或织布或缝衣,而本词中女主人公却在幽怨地望着深深的庭院和浓密的杨柳。她想透过重重的帘幕得以寻见在外寻欢作乐的丈夫。这样,孤寂幽居、内心寥落、充满怨恨的女主人公形象便立在了读者面前。再如赏析杜甫《旅夜抒怀》中“危樯独夜舟”一句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自己和诗人的境遇进行对比。平常晚上我们是在哪里睡觉?家里。而杜甫在哪里?茫茫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里。这样对比后,学生立刻感受到千载以前伟大诗圣暮夜漂泊的凄苦和不遇的悲愤,有些同学被感动得眼角有晶莹的泪滴流出。

第6篇

嫩如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

惊蛰过后,听着优美的音乐,我沿着河边徐步缓行,去寻觅、去感受那阔别已久的春天的气息。放下所有的学习与工作,很轻松地走着。

一丝柳条拂过脸颊,我惊喜地发现,之前还是光秃的柳树枝桠现在已经发出了嫩嫩的芽儿,里面还夹着些许黄色。也许是刚发芽,有些柳芽竟淘气地堆挤在一起,就像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刚刚发芽的枝条,在微风下轻轻拂动,让人看了就感觉春天真的来了。经过了夏日的考验,秋雨的洗礼和冬雪的磨砺,这些杨柳渐渐长大了,变得高大而美丽。那柳树下的地面上还掉落着干枯的柳枝,想必是经不起风雨的吹打洗礼而被柳树撇下的。墨色的柳叶也零落在地面的各个角落,不动地躺在那里,有的和其他的落叶混淆在了一块;有的直接掉落在河水里,随着水流打着旋向下流飘去,直至不见了任何踪影;还有的已经被过往的行人碾碎,和泥土来了个近距离的亲切拥抱。

天空中还是那样烟雾蒙蒙的,虽然风不是很猛烈,我整了整衣裳,但还是感觉到阵阵寒意。可是尽管如此,也压不住这无尽的生机,芽儿竞相着生长。它们有的像小鸟尖尖的嘴巴,微微张开;有的像毛毛虫弯曲着身子,甚是可爱。

记得老师跟我们讲过,春天柳树刚长出的嫩叶,是前一年秋天就开始生长的。冬天,这些嫩叶芽都包在层层鳞叶内,避免冻伤,因此,春天刚长出的嫩叶是黄绿色的,等叶片渐渐长出来之后,经过阳光的照射,叶子内的叶绿素会不断增加,叶子就将变成深绿色。

河边有一排好长的杨柳树,蜿蜒到看不到尽头,每一棵都摆着不同的姿势,看这一棵,很俊吧;再瞧瞧那一棵,它也很帅。它们把丝绦伸进河水之中,跟湖水热情地打着招呼。也有的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和着斜风细雨在与过往的行人抚摸着。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的美丽奇特。

这整棵柳树上镶满了嫩芽苞,迎风含羞,含着苞儿,就像待字闺中的良家少女,在等待着心中的白马王子来揭开那层纱巾,才舍得向人们展示妩媚妖娆的身姿。欣赏得入迷了,不知不觉,天空已经下起了霏霏春雨,就如软绵的丝绒那么纤细。随着轻柔舒畅的风在天空中飘飘洒洒,轻轻缓缓地落在杨柳上,听不见一点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古语有云:花无含露而不娇,柳不舞风而不媚。在洁白雨丝的洗涤上,仿佛浑身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变得如此清秀雅洁,妩媚可爱,岸边的杨柳也轻轻地随风摇曳起来,婀娜多姿,曼妙娇羞。这情景,感觉就像是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云雾缥缈,似有若无,让人顿时就能忘却尘世的不顺之事。

杨柳啊!你可知你俘获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啊!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这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拾,不胜枚举。比如唐·刘禹锡《竹枝词》、王昌龄《闺怨》、白居易《忆江南》、北宋·秦观《江城子》)、·欧阳修《蝶恋花》)……这些都是吟咏你的佳句。

其实,“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杨万里就曾对你吟唱到:“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情只浅黄。”一抹淡淡浅黄,朦胧可见,袅娜舞姿,跃现在眼前,甚是醉人。你就是春姑娘的使者,淡青的柳色,引领春天涂抹出绿的主色调。

诗人高鼎又对你发出感慨:“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如烟柳色,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我仿佛听见杜甫又在说:“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杨柳吐青,春光乍泄,多美的意境,弥漫着春的羞涩,春的缱绻。微风吹过,河水微漾,柳影摇曳,心也随之摇曳。

第7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2.鉴赏词作的情感、手法,理解其丰富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词句,准确诵读,深入体会词作中丰富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诗词的兴趣,汲取作品的营养,丰富文学积淀。

2.让学生正视苦难,明白苦难是一笔财富,使人拥有精神的高度,使艺术灵魂高飞。

教学重点

1.品味鉴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2.讨论分析叠词和典型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积累诗歌阅读体验。

3.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文本的丰富情感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词作中意象的丰富意蕴,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准确地朗诵词句。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惊风雨,泣鬼神”的千古名句。唐宋诗人的生花妙笔将中国古代文学推入了巅峰状态。今天我们来学清照的千古绝唱《声声慢》,领略宋词的无穷魅力。

(二)请学生介绍李清照,了解作品风格

投影: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北宋亡国后南渡,又被称为“南渡词人”。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风格清新;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沉痛哀伤。

请学生分析《声声慢》是前期词还是后期词?明确:后期词。

(三)研习文本

1.听录音朗诵,疏通词意,感知情境。

提问:大家听完朗诵有什么感受?明确:凄切。

2.鉴赏情感、手法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明确:“愁”。

(2)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意象)。

A.直接抒情

请学生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词人在寻觅什么?

参考:寻觅丈夫赵明诚,寻觅与赵明诚的爱情和幸福,寻觅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寻觅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寻觅她十分喜爱,却不复存在的曾经美好的人或事物!

投影写作背景:李清照,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生活优裕。18岁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情趣相投,十分恩爱,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北宋灭亡,夫妇二人仓皇南渡,赵明诚在建康病故,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痛打击,又历经变乱,颠沛流离,在孤苦中度过晚年,最后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鉴赏:这个句子由七组叠词构成,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人物反复寻找的情态动作、渐次浓重的凄清环境和人物由浅入深的悲凉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孤寂、悲哀、痛苦,奠定了全词哀婉、感伤的感情基调。

小结:唐宋诗人惯用叠词来表情达意。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拓展: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鉴赏“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参考:三个叠字突出表现了庭院之深、怨恨之深、意境之深。

联系所学诗句请学生小结叠词的作用:1.增加音乐美;2.增强感情,加深意境。

请学生朗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这样的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说尽啊!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表面欲说还休,其实倾泻无遗。

我们再来看一首“欲说还休”的词。

拓展: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为何“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参考:因为愁到极点,无话可说;无处诉说,不如不说;无可奈何,回避不说。

小结:南宋词人经历了靖康之变,南渡之苦,都有着深广无尽的愁情。

提问:李清照为何而愁?

明确:丧夫之痛,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寡居之苦。

请学生朗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B.间接抒情: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选一意象,联系所学诗文,分组讨论(四个组,一个组讨论一个),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哀愁的?

意象:酒,雁,黄花,梧桐。

学生讨论交流,研习文本。

①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提问:为何说是“淡酒”?

参考: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足见晚年凄凉惨淡。

请学生朗诵“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②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提问:为何雁过伤心?

参考:a.雁声凄惨 b.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c.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请学生朗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③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鉴赏:该句突出离思的深重与愁苦,突出饱经沧桑的身心俱疲。

请学生朗诵“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④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鉴赏:该句入木三分地表现了灵魂的孤苦。

请学生朗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读准情感,读出韵味。

请学生朗诵全词。比比谁读得好。

(四)课堂总结

《声声慢》浓缩了李清照一生的痛楚。正是它,确立了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爱情破碎、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五)作业

1.词中有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没讲,请思考这一句是怎么抒情的,写成书面作业。(明确:间接抒情,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

2.熟背《声声慢》。

(六)教学反思

第8篇

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鬃乱。——苏轼《洞仙歌》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3、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4、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浣溪沙》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7、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8、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1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15、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7、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浣溪沙》

18、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19、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2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2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9、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3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3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38、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晏殊《木兰花》

3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44、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45、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46、江流千古鹤犹在,涛声依旧花满楼,幽梦无痕水悠悠。——《浣溪沙》

4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8、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时《清平乐》

4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5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58、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夜合花》

5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2、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63、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64、夜阑风静彀纹平,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6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6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9、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3、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7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第9篇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诗词作者抒发个人情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高中语文诗词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要素。意象教学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意象教学从浅层次来说,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内涵,领悟作者情感,使学生在语文诗词学习中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增强其自身的人文底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了诗中出现的各种意象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层层的解读,通过意象教学叩响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大门。

一、在情境中探索意象

在进行语文诗词教学活动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探索意象,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利用作者创作诗词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诗词的情境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授《秋声赋》这一课时,就要考虑到辞赋的创作时间距离学生较远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介绍欧阳修所处的政治环境,当时改革混乱艰难,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位居高位,但由于时局的不稳定,世事复杂,所以作者内心极其苦闷。除了介绍辞赋的创作时代背景以外,也可以根据创作的时间秋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创设情境时,也可以将词中的意象由文字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他们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图画符号的能力。

二、在朗读中体会意象

诗词的字数一般都较少,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具有其特殊韵律感的音乐魅力。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品味其语言的精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必须要在反复吟诵之中,通过语感、节奏、韵律来感受诗词的意蕴,学生也能通过朗读来获得诗人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诗词的初步感知,进而想象加工,将孤立于诗词中的单个物象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达到对诗歌的理解目的。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登高》为例:这首诗的颔联从整体上对景物进行描写,山因风急,故而落木,水因风急而波涛滚滚,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诗人沉郁悲怆之感。因此,在朗诵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这一句时,“无”语音字要拉长,“边”字则要读得短促,“落木”发音稍微低沉,“萧萧”语音短而有力,“下”则要重音。通过朗读,学生能根据已有的认知,来体会诗中所展现的苍凉、凄清、肃杀的气氛,领悟诗人烘托出的悲怆、愁苦的情怀。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意象来掌握诗歌的含义,朗诵也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三、在触类旁通中领悟意象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触类旁通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意象。因此,有学生有一定的诗词意象基础,这样才能通过联想举一隅而反三,以点带面,充分品味诗词的语言、韵律、情感。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提高他们的诗词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把诗词中的意象分类整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在领悟原有诗词意象的基础上对诗词意象寓意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进入诗词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诱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例如:在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黄花”这个意象时,“花”在中国古代诗词意象中是很常见的,在《声声慢》这首词中它寓意词人孤单飘零,感伤落寞之情。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很多关于花这个意象的古诗词,比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关于花的意象它也表达了诗人孤单落寞之感。由此我们对《声声慢》中的“黄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就能更加深刻了,对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更深的领悟。这样的融会贯通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积累诗词知识,从而也提高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在角色扮演中把握意象

在新课标大纲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中学生由原来的参与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被动性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因而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情景,这样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对诗词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入的进展,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琵琶行》这篇诗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扮演诗歌中白居易、琵琶女这两个角色,让学生体会封建社会制度之下琵琶女的悲惨遭遇与诗人被贬的悲凉境遇。学生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让自己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地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高中部)

第10篇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表现时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五、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第11篇

清明古诗附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

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明古诗附赏析——《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清明古诗附赏析——《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____《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____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____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____白居易《清明夜》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____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____《点绛唇·时霎清明》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____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____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____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____程颢《郊行即事》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____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____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____韦庄《长安清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第12篇

关键词:宋词;自然形象;疏淡美;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91

宋词以写景见长。词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形象,融入自身审美感受,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宋词自然形象的美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其疏淡美。

1 宋词自然形象疏的特点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稀疏、稀少的特点,较少显得繁茂、密集。宋词经常用稀、疏、少之类的字眼形容自然形象,使之呈现疏的特点。比如“月落星稀露气香”(魏了翁《鹧鸪天》“月落星稀露气香”)、“疏蕊幽香”(陆游《满江红》“疏蕊幽香”)和“点检落红都已少”(毛滂《玉楼春》“一春花事今宵了”)等。有时还用其它表示疏的字眼形容自然形象,也呈现出疏的特点,比如两三、几点、数行、数点等。如“花放两三枝”(王之道《江城子》“新篁初上箨龙陂”)、“数行新柳自啼鸦”(刘辰翁《浣溪沙》“远远游蜂不记家”)和“清溪数点芙蓉雨”(周密《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等。

宋词具有疏特点的自然形象随处可见,既包括自然形象本身,也包括自然形象的声音。宋词中经常被赋予疏特点的自然形象有云、雨、烟、树、竹、花、叶等。词人以优美的语言表现其稀疏、不密集的状态。比如“竹里疏花梅吐”(赵师侠《谒金门》“沙畔路”)、“疏柳双鸦宿”(刘埙《六么令》“晓来寒角”)和“时有疏萤度”(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写动植物稀疏的状态。再比如“疏云影里鹊桥低”(谢逸《虞美人》、“风前玉树金韵”)和“一番疏雨酿微凉”(卢炳《浣溪沙》“水阁无尘午昼长”)则是写非生命的云和雨稀疏的状态。宋词中经常被赋予疏特点的声音主要是鸟和昆虫的鸣叫声。词人以优美的语言表现这些声音的稀疏、时有时无。比如“乍闻一两蝉声”(杨泽民《庆春宫》“曲渚澜生”)、“竹间时听鹧鸪啼”(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和“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等。

宋词自然形象的疏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有的集中表现稀少的特点,有些将稀疏与其它审美特征联系起来,呈现新的审美形态。比如“烟草萧疏”(欧阳修《蝶恋花》“永日环堤乘彩舫”)、“景萧疏”(张孝祥《多丽》“景萧疏”)和“萧疏野柳嘶寒马”(张炎《凄凉犯》“萧疏野柳嘶寒马”),将疏与萧组合在一起,增添了萧条冷落之意,呈现出冷落稀疏的意味。比如“点点疏清影”(无名氏《蓦山溪》“岁寒辽邈”)、“风送荷花几阵香”(李之仪《南乡子》“绿水满池塘”)和“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将疏与清组合在一起,增添了清雅之意,呈现出稀疏清雅的意味。比如“隐隐两三烟树”(柳永《采莲令》“月华收”)、“飞鸿数点拂云端”(谢逸《江神子》“一江秋水碧湾湾”)和“烟村几点人家”(晁端礼《临江仙》“今夜征帆何处落”),将疏与远组合在一起,增添了悠远缥缈之意,呈现出稀疏悠远的意味。比如“山桃溪杏两三栽”(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还映疏篁冷”(曹勋《御街行》“凌寒架雪知春近”)和“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林仰《少年游》“霁霞散晓月犹明”),将疏与幽组合在一起,增添了幽僻静谧之意,呈现出稀疏幽静的意味。再比如“花里黄鹂时一弄”(欧阳修《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和“澹月疏花三四点”(赵与洽《江城梅花引》“单衾寒引画龙声”),将疏与丽组合在一起,增添了秀丽之意,呈现出稀疏秀丽的意味。

2 宋词自然形象淡的特点

宋词中的自然形象多呈现淡的特点,较少显得艳、强烈。这一特点与宋词选取的自然形象颜色、光线、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密切相关。宋词多以清淡颜色描绘自然形象。比如绿色和白色是常见的颜色,使得大量自然景物在色彩上呈现清淡的特点。如“堂下水浮新绿”(朱熹《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芳草池塘绿遍”(毛浴囤私鹈拧贰按阂寻搿保┖汀鞍姿塘边白鹭飞”(蒲寿k《渔父词》“白水塘边白鹭飞”)等。为突出颜色的清淡,宋词还经常用浅、微、嫩、淡等字眼形容颜色,如“渐浅黄嫩绿”(陈允平《垂杨》“银屏梦觉”)、“小萼微红”(邵桂子《沁园春》“知是今年”)和“淡黄柳上月痕初”(张炎《临江仙》“一点白鸥何处去”)等。宋词还经常选取本身颜色清淡的自然形象进行描写。比如青山、白雪、树叶等都颜色清淡,绝不艳,经常出现在词中。如“阑外青山烟缥缈”(韩玉《贺新郎》“柳外莺声碎”)、“江上雪如花片下”(洪适《渔家傲引》“腊月行舟冰凿罅”)和“叶下亭皋渺渺”(方岳《一落索》“瘦得S花能小”)等。自然形象色彩有时呈现由浅到深的过程。宋词有时表现其刚刚开始变化时较浅的颜色,从而呈现淡的效果,比如“新绿涨池”(方千里《应天长》“嫩黄上柳”)、“叹篱菊初黄”(陈允平《齐天乐》“客愁都在斜阳外”)和“新条淡绿”(黄庭坚《满庭芳》“修水浓青”)等。宋词有些自然形象甚至呈现出淡至无色的效果,更突出了淡的特点。比如“星汉淡无色”(王质《水调歌头》“细数十年梦”)、“雨外青无色”(仇远《点绛唇》“黄帽棕鞋”)和“瑶草秋无色”(张炎《念奴娇》“波明昼锦”)等。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淡的特点也与光线、稀薄程度的选择密切相关。宋词多选择光线不刺眼的自然形象进行描写。比如溪水、露水、斜阳等自然形象都光线柔和、不刺眼,往往呈现淡的特点。如“溪光万顷琉璃翠”(米友仁《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金风玉露初凉夜”(晏几道《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和“古木斜晖”(王易简《齐天乐》“翠云深锁齐姬恨”)等。宋词还常用凉、冷、寒之类的字眼形容某些自然景物,以突出其光线的不刺眼。比如月亮是词中常见的自然形象,光线本就柔和不刺眼,但词人往往用凉、冷、寒形容月光,更强化了淡的特点。如“床侵淡月凉”(程垓《菩萨蛮》“暑庭消尽风鸣树”)、“金波冷浸冰壶里”(万俟咏《忆秦娥》“天如洗”)和“天净水平寒月漾”(赵师侠《江南好》“天共水”)等。宋词还多选择稀薄而非浓厚的自然形象进行描写,从而呈现出淡的特点。比如微云指稀薄的云彩,轻烟指清淡而非浓重的烟雾,都是宋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微云生处是茅庵”(惠洪《浪淘沙》“城里久偷闲”)、“有轻烟和月”(郑域《念奴娇》“东陵美景”)和“水际轻烟”(刘将孙《踏莎行》“水际轻烟”)等。

3 宋词自然形象疏淡美的审美内涵

宋词大量表现自然形象疏和淡的特点,形成动人的疏淡美。其审美内涵如下:

首先,表现出悠闲淡泊的情怀。宋词多表现自然形象疏淡的状态,强调词人眼前所见之物稀疏数量少、视觉刺激较弱。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热闹喧嚣。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密集的、具有强烈视觉刺激的形象所吸引,很难注意到那些数量稀少、视觉刺激较弱的。词人之所以能注意到这些自然形象,源于心境的悠闲和情怀的淡泊。词人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纷繁复杂,心境悠闲自由,才能充分感受到生命原本多样的存在状态,尤其注意到这些不易被发现的疏淡自然形象。词人暂时忘却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才能暂时从热闹喧嚣的世俗生活中摆脱出来具有淡泊的情怀,从而注意到这些同样具有清淡意味的疏淡自然形象。词人以优美的语言表现自然形象的疏淡美,抒发了从中获得的审美感受。读者也由此暂时获得悠闲的心境、淡泊的情怀,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比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几片稀稀疏疏的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上偶尔传来黄鹂的一两声鸣叫。如果没有悠闲的心境,很难发现这些并不明显的景象和声音。如果没有淡泊的情怀,也不会注意到这些与追求功名利禄的热望截然相反的自然形象,从而传达出悠闲淡泊的情怀。

其次,呈现留白之美。留白,指绘画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并非什么也没有,意在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宋词多表现自然形象稀疏的状态,强调景物与景物、声音与声音的空白,带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丰富其审美感受,属于艺术形象的留白。比如“绕岸夕阳疏柳”,强调岸边的柳树不密集,之间有明显间隔。这些间隔形成的空白会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想象出草、花、白云之类意象,将空白补充完整。由于在阅读中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宋词自然形象淡的特点也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体现出韵味的留白。宋词中自然形象表现出淡的特点,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往往呈现出丰厚的韵味。比如“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楝花飘砌”),夏夜月光清淡如水,带给词人阵清凉之意。读者通过这样的月光,也感受到词人心境的闲逸自在,体会到浓厚的韵味。再比如“还是翠深红浅”(李之仪《如梦令》“回首芜城旧苑”),春末百花凋零,红花少绿叶多。这里将红与绿搭配,并强调红少绿多,使得画面呈现清淡之感。这句虽然表现出词人淡淡的伤春之情,但是色彩的搭配也传达出词人淡雅的情趣追求,使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