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

时间:2023-05-30 10:0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质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审计质量

第1篇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内部审计质量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模式模糊,单纯面向结果,缺乏统一的程序,造成部分项目审计计划不完善,审计准备不充分,审计方案制订流于形式;部分项目审计实施不够彻底;审计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侧重于合规性、合法性的内容,对审计建议部分重视不够,质量不高,没有从管理和效益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有质量的审计建议。另外,有些报告过于专业化和程式化,比较空泛,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引起本组织领导层的重视和理解,导致后期成果整改力度不大,利用价值不高。因此,充分认识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客观评价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是加强政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内审质量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内审质量自我评估对于乡镇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它是顺应国际内审质量评估主流的理性选择。2004年,国际内审协会出台了国际内审准则,明确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内容,内审质量评估已在发达国家付诸实践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012年,中国内审协会了内审质量评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内审质量评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另一方面,它是深化乡镇机构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在浙江省淳安县审计局、县审计协会及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乡镇内审机构把“改进审计质量”作为内审转型“四个改进”之一予以明确。乡镇内审机构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被评估单位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实效,进而推进乡镇机构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另外,它还是促进乡镇机构内审规范化运作的催化剂,对政府部门管理水平评估、内审项目质量评估是乡镇机构内审质量评估的两大内容。开展质量评估,是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准则》为标准,对组织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内部审计的管理和实施情况是否遵循《准则》,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内部审计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审工作质量。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内容涵盖内部审计管理和实施的全过程。内部审计业务过程就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业务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准备过程的控制。主要应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的依据,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应通过的有关批准手续,组成内部审计工作小组,编制全面细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以了解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问题和情况,重视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以便确定下一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重视对内部审计取证工作的控制。三是内部审计结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对在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去粗取精,去伪求真,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审计决定必须合理、合法、可行,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四、建立内审质量自我评估模式的探索

与其他行业内审工作相比,乡镇机构的内审工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乡镇建设性工程项目较多,其管理模式与质量控制各不相同。为确保乡镇机构内审质量自我评估的有效实施,应探索其适合乡镇机构内审业务特点的质量评估模式,灵活选择评估方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有机融合,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全面、客观、公正。自我评估方式的实施办法:乡镇机构内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方式。与此相适应,乡镇的内审质量评估应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对本机构下属单位内审自我质量评估。自我质量评估由各级内审质量评估小组组织实施,重点对本乡镇机构内审部门的组织管理水平、内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和自我评价。内部评估小组组长应由分管内审的行政领导担任,成员由内审部门负责人、熟悉内审业务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骨干以及部分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方式可单独进行,也可与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共同履行监督职责和管理控制日常审计项目。单独实施的自我评估,可采用组长听取内审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和与部门其他负责人及部分内审人员座谈方式,了解内审部门的内部管理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主要采取审核法,查看内审档案资料,客观评价内审项目质量以及内审计划的完成程度;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等部门人员可采取与部分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内审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内审项目的质量控制状况及内审项目取得的实效;也可与审计项目实施同步进行,如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成员逐一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项目完成后通过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审计项目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遵循《准则》的能力,促进我省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乡镇内审机构以内部审计机构自我检查为主,适当听取组织管理层、相关部门、被审计对象的评价意见,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质量自我检验检查和评价,旨在使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观念和工作中。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既是自我评估的方法,也是审计实务的指南,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组织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价值服务,也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客观要求。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基础工作,是为全面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在理念、人才和技术上的探索和准备。笔者建议,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一年进行一次。

五、提高内审质量评估实效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出台各乡镇内审工作质量评估办法。内审质量评估是当前各乡镇内审工作领域的一项新型业务,目前乡镇系统尚无相关制度规定。为促进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卓有成效,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内审工作质量评估相关制度办法,如:制定乡镇内审工作质量评估办法,明确质量评估的频率、方式、内容、程序等规定;分行业制定内审质量评估操作手册,细化操作流程,明确评估标准;制定资料模板等,指导辖区内审质量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为今后内审质量评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统一规定内审质量评估频率。鉴于乡镇内审工作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建议主管部门将内审质量评估作为常规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实行周期循环评估制。如果乡镇单位评估不能实现每年进行一次,可要求乡镇单位通过市内审协会等专业评估机构实施评估,或者乡镇单位成立内部评估小组时邀请地方审协专业评估人员参加,以实现外部评估的周期性循环,增强评估的连续性和独立性。如果被评估内审部门组织结构较合理,规章制度较完善,人员素质较高,审计质量控制较完备,县主管部门近期对内审质量进行过考核与评价,则外部评估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三)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培训。内审质量评估是一项新型工作,现各乡镇内审工作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为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质量评估工作水平,建议上级主管部门适时组织质量评估专题培训。培训重点应包括质量评估的工作流程、主要内容、具体标准、工具和方法等内容,使相关人员深入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熟悉质量评估工程的具体程序,为今后内审质量评估长效化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内审质量评估成果运用。开展质量评估,目的在于促进内审质量提升、增强内审工作实效,而强化质量评估成果运用是实现评估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运用质量评估结论的力度,促进内审部门高效、规范履职。主管部门要将各乡镇评估结论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畴,作为考核各乡镇内审部门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被评估各乡镇的领导要密切关注外部评估结论,作为内审部门年终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把准则中体现的内部审计新理念,最佳实务标准,职业应有的关注,灌输给各乡镇的领导层和员工,成为各乡镇组织内全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准则的有效贯彻实施,从而改进和提升审计质量,加速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

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联系

一、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概述

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审计形式的一种,主要建立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体系内部,是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工作。在企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有较强的独立性。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不仅对内部的财务和管理实施监控,更对各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与此同时,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服务于财务管理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形势的不断多样化,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局限于对财务和管理进行检查,而且还对组织机构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相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其作用更多在于对企业各项措施与管理进行保护。尤其是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上,内部控制不仅要保护其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更要保护战略方案的安全推进。通过这种保护机制,让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无障碍”的环境下迅速成长,提高企业效益和生产效率。为企业不断完善自我工作进程和计划做出约束和调整。

二、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联系

内部审计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向型。内部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其主要任务在于对企业的内部各部门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核实,不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原因进行调查,并且不对其他单位进行干预;第二,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独立的对企业内部问题进行核查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且不需要其他部门的协作,完全独立完成,并能够积极的维护国家利益,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和偷税漏税等现象;第三,简化性。企业在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较为繁琐,但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时可以对相关环节的取证进行精简,进而让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特征的贯彻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保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很多管理者往往无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明晰的认识,为此,笔者对内部审计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管理做出整合,具体如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便十分重要,一个准确的财务收支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优良的反映。然而,企业的整个运作需要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不同环节有各自的利益链条。受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管理人员便容易为了一己私欲,进而对财务报表进行弄虚作假,以此来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为了能够充分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就需要内部设计工作的严格落实。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极强,其部门主要职责在于对企业自身财务信息进行核查,进而确保企业利益的准确性。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亦随着产生,所以说,内部审计工作决定了内部控制质量。即内部审计包含于内部控制当中,属于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项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从事于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监督。伴随着许多企业内部的现象被曝光,很多企业都在着实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的监管,目前,依然以内部审计工作为主,强化内部监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内部审计特征显示出了其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性,但归根结底,其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审计监察工作,仍需不断对审计工作做出革新和调整。

三、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结果

1.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范围。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的规模范围是企业自身的审计实力高低的重要显示,此外,其审计的规模范围还彰显了内控质量的高低。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规模较大,其审计结果透明、科学,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审计工作范围广标志着该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和人员基数。审计部门的范围大、专业技术人员多和审计人员素质完善,以上三种优势的集合就会让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更深度的挖掘,更多潜在问题的解决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规模和审计质量成正比,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控制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4]。

2.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素养。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形成直接影响的是审计人员素养,审计人员专业素养高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专业、更完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得以保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企业招录审计人员或会计师都有工作经验的限制。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掌管着财务准确性审任,很少有企业会在审计工作中录用或培训一个专业知识不全面的人。此外,工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或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其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往往要强于其他人,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优化亦起到重要的影响力;第二,资质的限制。虽然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观念是“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当中,高的资质便说明其能力多数能够符合企业的标准,缩小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担忧;第三,拥有过相类似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若一个人的工作经验丰富或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培训成本,并防止工作进度被拖慢,进而提高企业运作的速度[5]。审计工作是一项较为重要的研究工作,若拥有审计工作经验,便会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谨慎度和敏感度,对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和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3.加强“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双重管理。若要保障企业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就必须要有良好完备的管理体制作为依托。其中,强化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机制就是其中最重要一项。我国早在2013年就对企业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双重管理机制就是审计部下发的一项指导方略,审计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审计部门对企业内的其他部门进行相关财务业务和管理模式的指导,并对各个部门的运营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各个部门积极对审计工作作出响应,让审计工作呈现规范化发展。进而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的审查,进而让企业明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审计部门在根据相应的报表来做出规范化管理,并向管理层做出相关整改建议,进而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做出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内部控制质量逐渐完善,企业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4,01(06):100-107.

[2]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2(01):76-84.

[3]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11):75-81.

[4]范经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审计研究,2013,12(02):82-89.

第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影响因素

一、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与审计职能的发挥水平,是审计工作效果综合性和有效性的表现。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体现。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为有效性而实施的一项控制活动。通过对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事项进行检查以及对目标实现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有效控制,以此来不断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方法。评价主体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要素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对象可以分为:审计行为质量、审计结果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企业审计质量工作中的指导性的方向,是反映审计工作的目标达到与否的依据,是评价质量参考的标准和原则。2.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构建。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有平衡计分卡方法和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衡量和控制中用的比较多,其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范围考虑得很全面;对指标的各个层面的分析较为深入。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主体构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包括:企业内部评估、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企业内部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的主体之一,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由外部的内审行业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进行评价,保证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公开性和鲜明性特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作为企业监督者的角色,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健康、高效的进行。4.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象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对象其实就是对什么进行评价。包括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审计行为因素。运用平衡计分方法,细分要评价的对象,可以精确的分析出评价对象中的问题和因素。5.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构建。每一个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参考标准,评价体系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评价体系的一般标准,包含: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2)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审计环境因素指标、审计资源因素指标、审计工作流程指标、审计顾客反映指标。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技术方法。四大要素体现的是一个整体,只有当各要素以合理的结构行成整体时,体系才能发挥强大的功能。1.体系自身影响因素分析。1.1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一是作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主体的内审机构及监事会、董事会,其评价的客体是审计过程中的审计环境因素、审计资源因素和审计行为因素及其审计过程的具体项目。二是外部评价主体中的内审协会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三是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内审质量的评价。1.2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客体的协同作用: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的确定是基于对审计评价客体的深层次分解。彼此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对应关系,不同的评级主体其评价的对象不一样,其所用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是不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作为评价体系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好坏是直接影响体系中的重要因素。1.3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加强评价标准与评价技术方法的协同作用,依据评价客体确定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技术和方法。2.体系构建外部环境因素。2.1内审评价体系构建意识。国内许多企业很少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不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没有一定的把握和掌控,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工作难开展。2.2内部审计质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企业内部活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于企业科学、合理经营的重要依据。由于发展和贯彻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无从下手,因此许多企业仅通过一些很表面的现象进行主观判断。2.3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有效的方法。具备评价有效的方法,推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明朗、清晰。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仅仅依据主观判断来粗略的估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缺乏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环境。我国内部审计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1)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专门性的《内部审计法》,来规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细则。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章程和具体操作指南等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组织协会的执行监管。2.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高层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识,明确内部审计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企业应该由董事会及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发挥内部设计机构的最大化作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3.强化内部审计运作环境。优良的内部审计运作环境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加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作出正确的指示和规划,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各个部门执行,将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将其写成报告反馈给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部门的调查和审计,主动提供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活动情况、财务信息报表、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评价结果等等信息资源,加强与外部审计师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减少审计工作资源的浪费。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1)企业高层要重视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的环境塑造,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文化,来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内部审计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2)引进现代化的内部审计人才、积极培养,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培训,来加强和巩固其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3)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整体性配合其工作有效进行,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馨月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6):95一96

[2]蔡利,黄文娟.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理论分析与实务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1—24

[3]冯罗恒.公司治理视角中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济与法,.2009(1):135—136

[4]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J].财务会计,2009(10):217

第4篇

在具体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可以综合运用制度控制方法、质量复核方法、区域控制方法、自查互查质量方法、内部审计公示方法等五种方法,加强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笔者结合多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对在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制度控制方法,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质量控制制度,以监督、约束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控制来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业务中实施制度控制,可以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流程,使内部审计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建立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PDCA工作循环法的原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我们可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计划(Plan)”。针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第二步骤是“实施(Do)”。认真执行计划并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第三步骤是“检查(Check)”。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第四步骤是“处理(Action)”。总结审计经验,以便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推行。如果检查的结果与审计之前预定的计划不一致的话,则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要我们认真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和制度,就一定能够切实保障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在国家审计署所制订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审计署令第6号)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时,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该办法对国家审计机关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作出了详尽和严密地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制订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订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二、运用质量复核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质量复核方法,是指在项目审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程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复核十分必要。

怎样进行审计质量复核?首先,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应明文规定要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质量复核包括审中复核和审后复核。要对复核人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等作出规定。其次,要结合项目审计的特点,扩展审计质量复核层次,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所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分别履行详细复核、一般复核、重点复核的职责。内部审计小组侧重于审中的详细复核,应指定专人或复核小组对审计过程中已完成的业务跟踪进行质量复核。在审计完成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进行审后复核,在作出正式的审计结论前,对审计组已经完成的全部审计业务进行审计质量把关。

三、运用区域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区域控制方法,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将整个审计对象划分为重点审计区域和非重点审计区域,然后对两个区域分别实施详尽程度、繁简程度不同的审计和审计质量控制,做到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提高审计质量。

如何运用区域控制方法进行审计?第一,在审计计划阶段,关键工作是确定重点审计区域和非重点审计区域,在审计方案中应明确将重点审计区域列入工作重点;第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分别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按照不同的审计方法和策略进行审计。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审计和详细审计,尽可能做到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确保审计质量。

四、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自查互查质量法主要适用于内部审计小组,它是质量复核方法在内部审计小组中的具体运用。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因而,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应严格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查责任和互查责任,对违规审计人员要进行处理。

五、运用内部审计公示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公示方法,就是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内部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举报方式等,采用适当方式向内部被审单位进行公开的制度。内部审计公示的范围包括:一是对内部被审计单位公开,主要是对审计目的、内容、处理结果、审计举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开。二是对有关内部主管部门公开,公开的目的是一方面取得有关内部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和监督,另一方面让有关内部主管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建议,从而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改进自身的工作。:

如何进行内部审计公示?首先,在审前阶段,在审计项目正式实施以前,内部审计机构要就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审计组成人员、审计地点及联系电话、审计实施期间审计工作纪律、审计人员廉政纪律及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举报电话,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公示。审计公示采取书面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一份亦可以多份,张贴于被审计单位显要位置,欢迎被审计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反映情况和问题,监督审计人员执行工作纪律、廉政纪律情况。其次,在审中和审后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单位职工大会或被审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中公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报告。

第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进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治理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在对外部审计质量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回顾过去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存在着很多负面的案例,例如在2002年,美国的世通公司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其涉及金额达到了100亿美元以上,并且创下了当时的会计造假的记录。虽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职责一样都是负责企业的审计工作,但是内部审计具有与外部审计不同的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研究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所谓的法律环境,就是指一个国家针对于某个方面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其中主要包括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法律相关部门而构成的体系。现阶段法律环境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可以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提供保障。国家具有良好的内部审计法律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进而达到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职能而实现的技术、方式以及手段,除了对整个内部审计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外,还包含了收集审计证据而使用的方法。内部审计的技术方式不仅仅是存在于系统中的内部审计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是在其内部审计质量中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在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所以还需要考虑到审计风险与责任的问题。

(三)内部审计程序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同样,内部审计的程序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内部审计程序可以保证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的实施,进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将其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内部审计的每一个程序对于内部审计的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存在简约内部审计中的每一部分程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假如内部审计程序中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程序无法顺利的实施,最终出现一些对于内部审计质量不利的因素。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完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要想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企业更好的认识,就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其进行辅助。那么对于法律法规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仅有《审计法》而并没有完全适用内部审计的法律。对此,首先我国应该尽快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对《审计法》进行修订,在此基础上应该制定针对于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发》,对于该法律的制定可以以现有的相关法律为参考,并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共同结合。颁布了《内部审计法》后,除了可以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进行提升外,还可以从不同方面来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

(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在我国乃至世界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信息化的模式。所以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管理的井井有条。此外,将内部审计任务融入信息技术之后,还可以将审计机构加入到整个管理系统当中,使得企业中的审计机构可以及时获得有效的信息外,还能对审计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优化内部审计运作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是有效的治理企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对内部自身的职能来对其进行治理外,还需要从企业中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完善。此外,内部审计的运作环境对于内部审计在公司的治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本、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对企业的利益维护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里所谓的准则是指企业中的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协调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指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加强与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国家的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满足我国的会计相关的法律外,还需要遵守会计的职业道德准则。此外,我国在内部审计中的相关制度中制定了合理的基本要求。此外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公平性以及独立性的特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积极的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批评指正。

三、结论

总之,在我国的审计部门处于不断升级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内部企业也应该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进而探索出适合内部审计部门发展的制度。要想更好的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除了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对审计方式进行完善以及审计环境完善外,还需要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入手,最终实现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王香焕.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 2010

[2]张慧敏,郑秀杰.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1)

[3]刘斌,石恒贵.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研究. 2008(04)

第6篇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改善运营。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奖励机制尚不健全,审计质量评价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考核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意识比较淡薄。

2.审前准备不充分。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覆盖面不够;审前调查不充分,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审计方案制定简单,审计重点不突出,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

3.内部审计质量重要体现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对审计建议部分重视不够,质量不高,很少从管理和效益角度以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有质量的审计建议;审计报告过于专业化和程式化,比较空泛,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和理解。

4.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部分审计人员某方面业务缺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1.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教育,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树立业务精湛、廉洁高效、团结精干、充满活力的内部审计队伍形象,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强化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更新快,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强化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学习班、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内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塑造审计良好形象。一是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二是实行审计项目轮换制;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力度。

(二)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1.强化内部审计底稿、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要求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底稿、审计报告,按复核程序、复核权限经过审计组长、内部审计复核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对审计目标是否达到、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依据是否可靠等进行确认,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反映问题,控制审计风险。

2.完善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各个环节审计人员的负责内容、承担责任事项及责任追究的形式,将审计结果和责任纳入月度审计工作综合考评,激励大家重视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

3.建立审计工作质量互检制度。由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成立检查组,不定期对各审计组的审计质量,从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文书的应用与规范、审计结果定性的准确性、审计档案资料的归集等方面进行检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起到互相交流、提高审计质量的效果。

(三)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计质量

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对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合理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准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四)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控制审计质量

通过强化和完善审计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二是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十分明确,对方案的讨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订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强化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现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晰,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及时等进行全过程复核;四是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进行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五)充分应用内部审计成果,加强风险预防和管控

第7篇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专职审计的机构与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我国的内部审计一般包括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律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方法,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地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含义和职能、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分析这三部分内容,对企业的审计质量提高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质量;文化氛围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专职审计的机构与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我国的内部审计一般包括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律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行为,其具体的内部审计职能有:第一,价值管理,企业的内审人员需从效率、效果等方面明确企业内部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第二,信息系统审计,判断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给报表的编制提供信息,降低内控制度的错报和漏报风险;第三,项目审计,内部审计可判断项目目标的实现、计划的有效运行,并总结经验;第四,内部财务审计,检查编制报表的财务记录,减少舞弊的发生,分析财务数据。

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文化氛围的影响企业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的质量。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行为规范。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由于利益的矛盾,不能仅依靠道德约束与职业标准,仍需要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引导。因此,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从特定的角度上说,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给员工树立一个模范作用,其应该注重文化氛围的培养。

(二)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影响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职责问题。企业的审计部门是一个具有独立性质的部门,而这种独立性最主要的表现是对企业的审计结果进行效果分析并不受到审计的范围、审计的部门的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是建立在审计部门独立性上的,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一定要保持独立性,从而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需具有高度的谨慎性和权威性,客观地对企业进行一个综合分析,最终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三)职业道德的影响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过程中的主要引导人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审计质量具有比较直接的影响。第一,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比较强,具备综合专业知识;第二,审计人员需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全面的和客观的认知。随着企业的经营观念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审计工作的核心也要从财务审计转移到风险控制上,因此,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四)审计方法的影响审计方法对于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不只是被应用到审计中的某个环节当中,应贯穿审计全过程。当前,企业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不仅要求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一个客观的和全面的分析,还需要审计部门及时预测企业的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员工的福利,注重打造企业文化的良好的氛围,重点关注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树立企业的良好风貌,才能够为审计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坚持用审计文化整合思想意识,举办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把存在于审计环境当中的不利因素转化,最终营造出依法有序的审计环境。

(二)完善机构的设置在机构的设置上,必须要能够体现出独立性、权威性。逐步完善治理结构,从而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合理定位提供一定的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与治理结构密切联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前提,独立的组织地位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于组织机构当中的其他职能部门,最终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和被审计单位相分离,而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人需要具备深刻的资历背景与地位,在组织当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进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自由度,且有能力对审计报告的问题给出实质性的回答,从而及时地纠正并改善行动。

(三)重视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基本前提,也是逐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第一,明确来源,保证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认真的审核,所有不具备内部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审人员都要进行更换。第二,任人唯才,稳定员工心态。重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爱护人才,在财力、物力以及政策的制定方面都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且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够使得经过严格选拔的内部审计人员有发自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使得他们自觉、自律,不断积极进取,并尽可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业务素质,最终保证审计监督的实施,才能够维护审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利于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并与审计任务相联系。第三,定期进行考核,重奖重罚。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地举行自评、互评与职工测评的活动,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

(四)采取合适的审计方法企业的内部审计可通过咨询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可采取连续审计的方法来提高审计效率,缩短了内部审计周期,降低了风险。而且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内部审计的人员需学会利用数理统计、建模以及流程设计等方法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1]魏玉洁.浅谈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

第8篇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进程的制约,内部审计质量概念提倡的也较晚,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解还很模糊。存在诸如意识薄弱,工作开展仅有条框及框架性文件的参考但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参照标准,仅限于依靠粗略或主观的感知来评价缺乏科学的方法,落实结果及反馈等环节脱节不容乐观等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内部审计应满足的要求及内部审计质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项准则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估工作的理论基础。

2006年6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与IIA总部质量评估部门在美国休斯顿就IIA质量评估协议的内容进行了会谈,双方并于2006年11月签订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由IIA总部向各分会提供质量评价方面的培训,先培训一批具备成为培训师或质量评价小组领导潜质的人员,这些人将来成为质量评价培训班的培训师。

2006年1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内部审计外部质量评估师资格培训班。来自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海壳牌石化有限公司、中国民族证券公司、南京审计学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IIA的相关考试,取得了IIA质量评估师资格证书。这对我国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在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领导下,各省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及相应的审计局都组织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研讨会,以期更好地指导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在我国的开展。从上海举办的研讨班的调查数据了解到,有27.27%的单位接受过外部检查(评估),检查来自母公司或上级部门的占66.67%;有66.67%的单位曾经由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评估)。这充分说明我国正积极地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2009年4月,中广核工程公司顺利通过了IIA组织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IIA质量评估小组专家经过一周的驻地评审,给予了“中广核工程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达到了评估标准的最高级别??总体遵循《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评估结论。至此,中广核工程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IA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单位。中广核工程公司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先进经验,对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行业目前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认识及现状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管理部门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可靠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行业内部做好强有力的审计把关。但关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认识还很浅薄,尤其是基层公路单位,还仅仅停留在狠抓审计质量,抓审计整改落实等问题上。因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是组织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参照IIA的实务标准(Practice Standard)和最佳实务(Best Practice),从内部审计章程、制度、人员、工作计划、结果报告、后续跟踪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等方面,对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估,找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从而帮助内部审计更好地履行职责,改善组织的运营,为组织增加价值。

基层单位在人员配备方方面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很多从业人员虽然从事公路行业年限也很长,对行业规定也很熟悉,但是限于自身业务能力及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要求高等限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干了多年的审计人员目前仅局限于每年递交上级单位的几份审计报告还有配合上级单位的经济责任及领导离任审计等工作,对“审计风险”及“审计质量评估”等等理论性的东西接触少之又少。所以无论是基层或是再高层次的审计人员都应当充分认识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三、针对基层公路单位的相关建议

首先,建立行业配套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一个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实务界、学术界的辛勤努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开展,不但需要学术界发现问题,或实务界提出研究想法,而且需要学术与实务通力合作,以将研究想法付诸实施,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因此要付出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从事此行业的人员在国家相关实务准则及制度的约束下,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应大胆、开拓性的建立与自身行业相配套的评估体系,国家大的体系不会囊括万千,也不应定完全适应每个行业的特点,故此行业间做到相互借鉴、学习、创新才能促进国家政策的务实、延伸、深入、实质性的探讨及总体的进步。国内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已经在实务中表现了其价值性,为了推动其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有关理论与方法,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尽快的顺应要求,为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第9篇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人员或者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发现并纠正企业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机构等信息使用者通过经营者提供的财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内部审计机构以相对独立的身份督促经营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可以有效防止经营者的舞弊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从而维护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2.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质量也差强人意,本文从三方面对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2.1内审机构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现行的多数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与财务部门的权责不清,或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在人员配置上缺乏独立性。再者,内部审计人员属于企业工作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尤其当被审计对象地位较高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人际关系和领导意志的影响,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默许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在实质上缺乏独立性。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这种尴尬地位,根本上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影响内审质量。

2.2内审人员自身素质的约束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内部审计功能的实现。由于内审工作多由财务岗位的人员兼职,知识储备主要集中在财务方面,缺少必备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即使是具备审计知识与技能的内审人员,却不懂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法律和商务知识,知识结构单一,业务范围较窄,综合素质不够硬,想要做好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审工作,保证内审质量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很大,在审计工作中,是否能够坚守原则,独立客观,纰漏全部审计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2.3内审方式滞后

目前我国内审的方式依然主要还是陈旧的账项审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查错舞弊”。这种模式主要针对防止企业账务的缺陷和舞弊,但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不局限于财务上,因而传统内审方式很难真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质量建设的对策

3.1完善内审机构的设置,确保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企业应给予内审机构以足够的重视,应严格区别内审机构与职能部门,并提高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地位越高,且能与所依靠的领导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它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一种平等的、无间隙的关系,从而使其工作责任的重要性得到公认。另外,企业要给内审部门提供专门的资金,隔断内审机构与职能部门的利益联系,才能保证内审部门独立的开展工作,提高内审的质量。

3.2监督和服务职能并重

“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与“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都只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两个职能中的一个,作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在工作中监督与服务两者偏向于任何一方都会给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充分地结合起来,以服务的态度来进行监督的工作。监督虽然是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但是从根本上讲,监督的目的是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服务职能,使内审机构也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防范和控制风险,让内审机构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独立的评价和建议,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3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和我国CPA审计中普遍应用,并且逐渐显现优势。所谓风险导向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始终都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根据风险水平的高低为依据进行审计,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内审部门评估的风险不只是传统的审计风险,而是可能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性的内审模式大大增强了内审的预期性和主动性,对内审质量的提高也十分奏效。

第10篇

(一)审计报告质量不是最理想

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理想的客观原因是审计人员力量不足,没有建立审计质量检查制度。一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将审计材料进行归档,就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但审计效果如何,并没有人去追究。人是有惰性的,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很少有人会积极做好它,或者说做好的积极性是不会很高的。正如现在很多单位评先进,单位把先进的指标按人头分到下面部门,于是人数少的小部门就开始了轮流享受先进,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失去评比先进的意义;从而出现了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没有突出项目特点;以为自己对财务熟悉,凭经验办事,审计过程中没有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实施必要审计程序,最后的结果就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少有精品。

(二)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

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内审的地位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内审机构独立性还存在问题。尽管,《浙江省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操作行为规范化”中明确规定了内审监督制度占15%,其中内审机构建立占50%,内审机构不独立的在该项中只能评为中。内审机构只要独立不管其他项如何,该项至少可获得良。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高校审计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利的一面似乎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对于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整改意见之后,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纪检监察部门来协助,督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效果。

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领导重视是前提,建章立制要先行,规范程序是关键,成果运用是目的。纵向来看,实行责任制,层层抓落实;从项目来看,自始至终,全过程规范程序;最后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考核。

(一)从上到下,建立责任制,层层落实审计质量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审计质量岗位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质量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开展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因此,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一定要层层建立责任制,领导高度重视,层层抓落实;环环紧扣,全过程控制,责任到人。首先,建立领导责任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对于一个单位的审计工作而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应当与审计的权威性一致,由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并有一个副职领导协管;根据规定成立学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要考虑到成员的专业背景,领导小组的职责明确,经常研究工作,有例会制度,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年度计划、年度总结进行讨论,适时地对审计报告进行讨论或对审计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意见进行专题研究。

第二,独立设置审计机构并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第三,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对于审计部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由校长办公室下达整改通知,由校长办公室或监察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其次,建立部门责任制。审计职能部门负责人抓落实。审计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水平决定了学校审计工作的理念、思路,显示一个学校的审计实力。

审计部门的责任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如:学校内部审计办法、内部审计规程、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复核制度、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预算审计办法、科研审计办法、基建修缮审计办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办法等,并逐步推行审计责任制度、审计质量检查制度、审计公开制度。

第二,向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审计年度工作报告;同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高校系统普遍关注的热门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根据部门的审计力量,提出新一年的审计工作计划建议。根据校长办公会议确定的审计年度计划,安排审计任务,落实审计小组,对审计小组提出明确的审计要求。做好审计项目检查。

第三,加强对专兼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逐步要求审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第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审计处长、计财处长等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学校治理作用。

最后,建立岗位责任制。具体的审计项目落实到审计小组实施。应当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的责任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前准备阶段:认认真真做好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编制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规范审计取证等审计程序,落实审计复核制度。在实施审计的各阶段都要加强审计沟通,逐步开展审计项目的自查或评估。

(二)自始至终,规范程序,全过程管理审计项目质量

年度审计计划的形成、审计任务的安排、审计项目的实施、审计项目的检查,都要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执行。从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来看,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的优劣,对项目质量的管理就是整个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所以审计小组在接到审计任务后,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事情:

第一,认认真真做好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的指导性文件,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就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

第二,编制系统的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从严格审定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审计范围是否适当,审计重点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是否恰当,审计方法是否适宜,审计步骤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分工和审计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等方面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审计方案的审计工作指南作用,切实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做出审计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所作的原始证据是编写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的重要依据。审计记录的好坏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审计工作的效果,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详尽的审计记录既可以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依据审计记录不会进行重复审计,审计项目结束时,也可以作为审计资料,归人审计档案保管,以便防范日后审计风险,保护审计人员利益。

第四,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如要求主审人员对审计证据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质量水平负责,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结果落实负责任。遵守主审、审计组长、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落实审计责任制,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第11篇

一是内部沟通顺畅化,通过审计人员内部及时交流,实现及时的信息互通、进度管理和质量管控。二是对外沟通互助化,分层、分专业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促进审计结果充分达成共识。三是下行沟通务实化,通过座谈、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确认审计事项。四是上行沟通实时化,对审计确认的严重经济违规违纪问题、涉嫌经济犯罪问题等重大事项、敏感事项或需要协调的事项及时向上级报告。组织优秀项目评选,改关门评审为开放评比,实行新的四项措施。即全体审计人员现场观摩,各项目主审现场讲解,评委现场交叉打分,专家打分提出点评意见,以综合评分定优劣。实现了对申报的优秀审计项目演示回放、专家点评综合评分的有机结合。新的评比形式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了相互学习、对照分析、总结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创先争优的热情。以提高服务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为突破口,促进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创新,加强审计队伍综合能力建设。实行集训与实战相结合,学术研讨与项目评比相结合,增进审计人员的互动交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坚持定期组织审计业务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自主学习,狠抓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审计考核力度,激发审计队伍活力,培养审计人员过硬的作风和优良的素质。

2“四位一体”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2.1审计立项更准更优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工作谋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立项主要以风险为导向,结合公司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充分考虑上级审计思路、公司领导决策战略、专业管理热点难点、基层单位工作需求,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审批流程要求做好审计项目计划。

2.2审计实施实现严细并重

“管严”审计程序。规范的审计程序是审计项目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审计程序落实到位,通过全面控制审计实施各个阶段的程序规范,全面落实《审计质量管理办法》各项要求,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管细”审计作业。细化的审计作业管理,体现在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审计方案具体到事项,审计任务落实到点,审计沟通划分到环节,记录底稿复核严格分级,审计依据引用到款,审计汇总明确到类,审计报告沟通到责任部门,报告审核分层到顶,意见建议具体到事项。

2.3成果运用真正落到实处

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作用发挥的重点。后续审计是促进成果运用的主要手段,注重审计整改事项查实,后续审计报告着眼评价,推进成果运用参与绩效考核,通过审计谈话提示促进,强化经济责任追究,把审计成果运用从表面推向纵深。审计工作质量的管理,组织保障和配套措施十分重要,但通过抓好相关的措施保障,可以从审计人力资源、技术手段、认识提升、互学促进等方面逐渐提升审计履职能力。但更应该抓好内部审计制度设计,审计人员进退机制建设,让审计人员敢于工作、善于工作、积极工作,激发出审计队伍的活力。

3结语

第12篇

1.质量管理的服务性。

一般来说,水利内部审计工作是独立单位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所有的决策都是由本单位最高的领导决定的,并能够独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单位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而且,内部审计作为领导决策意见来源的重要的途径,通过服务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审计与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水利企业的管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质量管理作为水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质量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不单单涉及到审计业务,更是涉及到审计管理和审计人员,为此,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水利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从各个方面来实施全面的管理。这就包括是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底稿的质量以及报告质量和整改落实质量等方面。

3.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监督。

一方面,水利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要求审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规范化控制。而这就必须要从编制全过程的项目计划、审计工作的方案,以期能够获得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方面的资料。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做到从具体的审计报告和落实相应的整改等一系列的审计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相应的预期审计效果。

4.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总体上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审计整体质量。为此,我们就必须要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人员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水利企业积极地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整个环节中去,践行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质量标准,更好地促进水利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

5.逐步改进水利企业的质量管理。

对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来说,其主要是通过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经营管理的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总结经验,逐步查找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差距,才能针对当前发现的问题进行改正,这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所蕴含管理理念的具体化表现。

二、PDCA循环在水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我们一般是利用PDCA循环作为其质量管理最为有效的方法,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这是通过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分层,每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通过这样一个持续的循环,没转动一周,可以使得过程中的目标得到不断改进,经过科学人员的调查发现,PDCA循环方法可以很好地适用在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去,这就是意味着水利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1.抓住审计重点,进而确保审计计划的有效实施。

从某种程度上看,PDCA循环的质量控制关键就在于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为此,在年度的审计工作计划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对水利重点的领域和部门以及重大的资金管理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我们还应该要对可用审计资源的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确保年度审计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

2.不断整合资源的配置,确保经济审计准备的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能够在审计前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类型,来进一步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查内容,才能充分地利用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熟悉的优势,充分发挥好全面质量管理在水利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要选取适当的调查方式,收集一些审计单位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才能为整合水利企业的资源做出周密的计划。

3.逐步规范水利工程的程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施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执行审计组长责任制,审计组长必须要对审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或者是可以定期开展小组会议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于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工作质量和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范水利工程的程序,促进对水利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三、水利内部审计质量还需注意的问题

1.不断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环境。

在当前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测评估内容方面,一方面要涉及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这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讨,其中就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的环境建设,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一岗位,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水利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全面质量监督环境。在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水利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还不是非常健全,人员配置方面不足的问题极其突出,甚至有些单位没有设置专业的人士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就会势必会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2.质量管理的人力保障。

水利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将会影响我国水利内部审计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加紧培养水利审计人员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要求相关人员自觉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并能够将审计人员的培训计划有效地纳入到年度的培训计划当中去,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培养专业化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自身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知识,从而培养一支可靠地专业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