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徐志摩与陆小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然而,细观陆小曼的生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误解。她亦是系出名门的大家闺秀,多才多艺。陆小曼自幼受父母熏陶,诗文书画无不精通,又酷爱戏曲舞蹈,擅长英法外文,17岁开始应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邀请,帮助外交部接待外宾,担任口译,自此而闻名北平社交界,成为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可以从《陆小曼诗・文・画》中的文字和画作中,看到一个宜笑宜嗔、痴情细腻的陆小曼。
陆小曼的很多文字作品散见于民国时代的杂志上,给考据收集带来了不少难度,所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是她的日记和书信等。
《小曼日记》记录陆小曼自1925 年3 月至7月间的心情和生活。其中内容都直抒胸臆,鲜活生动,仿佛一个少女在倾诉内心的秘密。“我近日常梦见你,摩,梦见你给我许多梅花,又香,又红,又甜,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可是那时我还闭着眼不敢动(怕吓走了甜蜜的梦境)……”,也有直白的撒娇:“我听人言,夫妻太好不会白头的,你信么?不然你就有时候假装不爱我,好不好?”
陆小曼的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山水、人物、花鸟均有之。虽然不是直观的写照,但其画风和一些题词的信息,也能看出其性格和当时的心态。她早期的画作秀润可爱,有着少女的灵动;中后期作品渐显苍茫大气,可见其渐渐走出自我后的开阔心胸;而她也会在冰心发表了讽刺林徽因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后送上一幅《红粉骷髅》,着实耐人寻味。
她的画作清丽中见真功夫。从这些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独立的陆小曼,她不仅仅是徐志摩的妻子,她不必是谁的依附,她因其才情亦可于文艺史中立足,为世人铭记。
陆小曼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书期间追求者如云,并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为翻译,在当时北京交际界很有影响。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由此可见陆小曼的魅力深入人心、影响至广,但却选择了志趣不符、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王赓结婚,三年后离婚,次年与徐志摩结婚。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陆小曼一直被时人难以接受,再加上身体有经常晕厥的毛病,她就与推拿医生翁瑞午走到了一起。
在不顺利的婚姻背后,难掩陆小曼各方面的才华,1924年,21岁的陆小曼曾经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并出演《春香闹学》等并成为慰劳会戏剧骨干,徐志摩一生唯一的戏剧创作就是与陆小曼合作的《卞昆冈》,故事情节一般,但是对话部分相当精彩,既有诗人节奏鲜明、简洁明快,又有陆小曼女性温柔体贴、文思敏锐之特有表达方式。
陆小曼既是现代戏剧方面实践探索者,昆曲也是她的爱好之一,尤其喜欢皮黄唱腔的表现方式。在文学创作方面主要成就是为徐志摩遗作整理和文集作序。
陆小曼的绘画在民国时就富有影响力,年轻时候北平生活阶段,陆小曼在绘画方面就受陈半丁影响,观者虽不能在力透纸背的阳刚美学和书法修养方面得到满足,但是却能感受到女性画家的颜色方面的敏锐度,陆小曼的花鸟作品色彩方面的细腻得益于其文化修养、其女性特有的对艺术的感受。在陆小曼的人物画创作中,由于身体多病,使其与清代改琦――费晓楼一派得到了共鸣,以单薄羸弱、柳肩细腰、顾病自怜为基本造型和表达主旨,不失为一种那个时代一类女性的心声。陆小曼的两个山水画老师:刘海粟、贺天健对其影响不深,因为陆小曼虽然浪漫,但是达不到刘海粟放开极致的那种程度,否则陆小曼在徐志摩罹难之后,一直没有走出自责和被别人责难的境况。她也没有贺天健那种南人北相的豁达和超脱,在山水画创作中,陆小曼继续着自己传统古画的临摹状态。就如同徐志摩对她的评价“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陆小曼不是在为绘画而绘画,而是在书写心泉的秘密。
提到徐志摩的名字,世人所想的差不多就是个民国风流多情种子的代名词。
他的名字总是连着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凌叔华这些女人的名字。
这些女人因为缠绵着他的情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不知道是徐志摩的才名成全了那些娇艳如花、颇有慧心的女人们,还是那些当时名动天下的才女们成全了他的诗文。
在爱情的包裹下,唯他自己沉醉不醒。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受困于世人的目光逶迤百年,心甘情愿地无悔怅然。
徐志摩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今天我们只能以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
连他自己都说,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诗词就波澜过你我的整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2
在没有认识林徽因之前,徐志摩只能够算是半个才子,尽管他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但感情上还算是个处子之身,一片空白。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结合,差不多是他的父亲徐申如和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两人联手包办的结果。以致后来两人的婚姻解体后,徐申如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一度不愿意承认徐志摩这个儿子。而一向提倡妇女解放的张君劢,不但不同情妹妹的遭遇,竟然还骂她伤风败俗。
因为是包办的婚姻,徐志摩也曾经反抗过,但是在父亲的高压下失败了。结婚那一年,他才18岁。“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那时候,张幼仪也才15岁。
七年之痒后,风华正茂的徐志摩爱上了他这一生中唯一真正深爱过的女人―林徽因。
而此时听说张幼仪怀孕了,已经被爱冲昏头脑的徐志摩已经无暇顾及张幼仪的感受,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和徐志摩婚姻的解体,张家父子竟然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亲人张幼仪,后来张幼仪的父亲临终时竟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等到他死掉那天,不要在他的丧礼上放悲痛的哀乐,改成朗诵徐志摩这个前女婿的诗歌作品。
两人婚姻解体后,自己的娘家是回不去了。张幼仪不得不以徐家寄女的身份,独自承担了徐志摩对家庭该承担的责任。
徐志摩离开后,张幼仪把自己的情感闸门也一并关起,她也不是没遇到过,她只是遇不起。在徐志摩1931年遽然离世后,他的几个绯闻女友争吵不息的时候,只有张幼仪这个元配夫人出奇地不语,那时已是一位出色金融家的她,默默出资完成了徐志摩遗著在台湾的出版。让世人记住曾有一位天才的诗人。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1953年,张幼仪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爱情。一个男人开始走进她已经枯萎的情感世界。为了慎重起见,她写信征求她和徐志摩的孩子的意见。
儿子情真意切地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这一年,距徐志摩离世已恍惚22载了。
徐志摩爱过张幼仪吗?
张幼仪说,徐志摩根本没有真正地爱过她,她不过是徐家的一个保姆,从他们相识的第一天起,她不过是他眼里的土包子。
但是徐志摩的好友梁实秋却说,其实张幼仪是个很有风度魅力的女人。那么她真正爱过他吗?还是听听张幼仪的自述吧:
世人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她把她的爱连同那些流逝的青春岁月,都一起揉碎在这些浅浅深情的自语和她孤单渐远的背影里。
3
淡若莲子,美艳如花――这是林徽因给徐志摩的第一印象。这样的美丽与气质,甚至折服了张幼仪。
可徐志摩毕竟是有妻有子的已婚人士,这份沉重的爱,令林徽因欣喜中也有惶恐,尽管她情窦初开。无奈,她想到了徐志摩的朋友,自己的父亲林长民。于是林长民以林徽因的名义给老朋友徐志摩写了这样一封信: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怵,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了。
寥寥数语,其情何堪。不久,为了躲避徐志摩的追求,林长民带着林徽因回到了国内,并很快与梁启超公子梁思成正式订婚。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出国的欢送会上,徐志摩只能以英国式的绅士风度接受现实,看着她和另外一个男人远去。他只觉得五脏俱焚,直到一声低低的呼唤:“志摩,你怎么哭了?”他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徐志摩痛苦万分,写下了遗留后世的诗歌辉篇。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4
凌叔华和徐志摩的一段情感纠葛,当时并不为外人所知。后来她和林徽因,因为徐志摩的一箱日记引发了一桩公案,这段隐秘的情感才逐步显现。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猝逝后,他的生前好友为他在各地举办了追悼会。追悼之余,由领头,拟将徐志摩已发表的作品和未发表的手稿、书信、日记全部搜集,编成《徐志摩全集》,以尽对亡友的责任。
在同年12月5日,同是林徽因和凌叔华好朋友的沈从文给王际真的信中就提到:“朋友们在预备印行他(徐志摩)的信里,选出一些使活人看来不至于红脸的信,印出一部分,一面纪念他的死,一面或者对于此后生活毫无依归的小曼,稍有补助。这些信件,照我意思主张将来由一个人保管(我以为叔华最适宜于做这件事)等大家都死后再印,可不知这事情结果怎么样。”
凌叔华何许人也?她是那个时代与林徽因、冰心齐名的才女,民国怪才辜鸿铭的高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1925年4月30日,徐志摩致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女作家凌叔华小姐,你曾给她很恰当的奖誉,认为她比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徐志摩后来在给凌叔华信中说:“我一辈子只是想找一个理想的通信员,总之我是最感激不过,最欢喜不过你这样温和的厚意……”
徐给林徽因的求爱信,有莲心的苦味。离开了林徽因后,徐志摩和凌叔华通信,他的心再次生发萌动。
在凌叔华这厢,徐志摩恣睢地“半疯半梦”,他说她是他心中完美的中国的曼殊菲尔女神。而她,都姑且笑纳。
一次凌叔华为徐志摩设计一种贺年卡――一个小孩子,在沙滩上种花。徐志摩以“海滩上种花”为名在北师大附中讲演:“我的朋友是很聪明的,她拿这画意来比我们一群呆子,乐意在白天里做梦的呆子,满心想在海沙里种花的傻子。”
然而,凌叔华也知道,徐志摩真正爱的人是林徽因,她不是他的归宿。
当徐志摩投入陆小曼的怀抱时,凌叔华几近酸楚地对陆小曼说,男女的爱,一旦成为夫妻,就会慢慢变成怨偶的,夫妻间没有真爱可言,倒是朋友的爱能够长久。
因了这层关系,基于对凌叔华的信任,1925年3月,当徐志摩决定游欧时(除赴泰戈尔之约外,更重要的是为躲避他与陆小曼的绯闻),临行之前他把一个装有“天堂和地狱”案件的小皮箱交给凌叔华保管。这小皮箱就是后来大家通称的“八宝箱”。
箱子里放有什么东西?据推测,有徐志摩的书信及他平时随手写下的一些散文或诗歌的手稿,最重要的有两本英文日记,那是1921年与1922年间他在英伦和林徽因相恋的日记,通称“康桥日记”。据林徽因给的信,谈及还有《雪池时代日记》(那是1922年11月徐志摩回北京后,在景山西街雪池胡同苦追林徽因不得的失恋日记)。
得到凌叔华送来的《康桥日记》,无疑转给了林徽因。林徽因在这之后的一封给的信中,明白地表示,这些日记在当时是不宜出版的,也不急着用这些材料作传,目前“只是收储保存”。
可以肯定的是,这“爱情的潘多拉”一直保留在林徽因的手中,直到她过世后,“有人有意”让它确是消失于人间了。这本消失的日记,记载了徐志摩和林徽因感情的全部秘密。
5
没有遇见徐志摩之前,陆小曼的婚姻并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样凄惨悲凉。
她的丈夫王庚英俊潇洒,才学显赫,是公派日本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也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否则当初和徐志摩也成不了朋友,只是王庚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朋友却是个夺妻的主。陆小曼的母亲在一次宴会中,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未来的女婿。王庚一回国便被当时的委任为东北五省联军的总参谋长,成为军中实力派系中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陆小曼嫁给这样的男子,差不多是个养尊处优,养在闺中人不识的贵妇人。陆小曼后来与徐志摩婚姻的悲剧,和她第一次婚姻有很大的关系――徐志摩不能够像王庚那样满足她的物质欲望。
从他们二人背叛各自的家庭开始恋爱的那天开始,他们各自遭遇了世人的白眼,这白眼陪伴了他们一生,直到今天。
1926年10月3日即农历七月初七,陆小曼终于挣脱了与王庚的婚姻,徐志摩也不顾父亲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和张幼仪离了婚。
也就是中国情人节那一天,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兼具娱乐性和轰动效应的婚礼,这场婚礼几乎牵动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所有大腕。新郎是诗人徐志摩,新娘是陆小曼,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
只是这一次,证婚人梁任公说的证婚词,和五年前徐志摩的《离婚通告》一样惊世骇俗。
梁启超的证婚词是这样的:“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就这样尴尬地开场了。很快,他们神仙般的生活结束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终于做出了令陆小曼难以接受的决定。因为看不惯陆小曼的做派,他先期到了上海,不几天就要妻子到上海与他会合,然后启程赴北京去找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这是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后在徐家受到的第一个打击。不久后,陆小曼得了肺病。很长一段时间后,她的身体才慢慢恢复。
不久,徐母过世,陆小曼赶到海宁硖石。但徐志摩的父亲不让陆小曼进家门,她只得待在海宁硖石的一家旅馆里,当天就回到了上海。而张幼仪却以干女儿的名义参加了葬礼。
1931年,当陆小曼听到徐志摩的噩耗时,她当时就昏了过去。
没有了儿子,徐父把痛失亲子的所有悲恨撒在她的身上,在他眼里,是这个不洁女人的骄奢华夺走了儿子的生命,他把她挡在了门外。
1933年清明,陆小曼最后一次独自来到硖石。归来后,陆小曼心灰意冷地写了这首七绝: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最近看了一本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回忆录。就文字来看,张幼仪并不太怨恨陆小曼,却始终对林徽因耿耿于怀。张幼仪恨林徽因并非因为徐志摩爱她而与自己离婚,而是林徽因既然爱了徐志摩,后来却没勇气和他结婚,而是嫁了梁思成,这让徐志摩的感情一度很幻灭很受伤。
如今很多人理解了林徽因的选择,并认为徐志摩能有个不为结婚而交往的红颜知己实在是他的造化,但张幼仪却对林徽因的“世故”不以为然。张幼仪比徐志摩小两岁,却像他的姐姐,处处都是为他考虑的,离了婚,她还是一生牵挂他。不发怨言,沉默而坚强地度过她孤独的岁月。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父送了终,才再婚,那时她已五十多岁了。结了婚,她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
徐志摩从未爱过张幼仪,甚至鄙弃她,但离婚后两人倒成了朋友,徐志摩逐渐发现了她的好,很敬重她。但于一个女人而言,“敬重”是空的,它吃不得用不得,完全没有体温,没有欲望,意味着冷冰冰的距离。也许只能说,一个勇敢干练、缺乏诗意、却对生活兢兢业业尽责的女子,和一个浪漫热情、才情横溢,对梦境孜孜以求的诗人,注定是走不到一起的。
关于爱,一生低调的张幼仪在垂暮之年只说过一句,“我不知道什么是爱,如果关怀志摩和他的家人,是爱的话,我想我是最爱他的。”
这话让我想到了两个字:情分。
“情分”是个比较严重的词。它是某些情感经过了岁月,经过了在1200度的火炉里的反复煅烧,经过了伤害与体谅,最后出来的物质,有一种不灭的、往生的味道。
往往爱情淡了,情分还很浓。爱情如火如荼时,却不见得有什么情分。
当然情分也未必是爱情煅烧出来的,有一种感情也可以,比如那一种模糊了界线的,相知相惜的情感。
小A和她的旧恋人有段近10年的宿缘,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有前因,没有结果。与他分开后,曾有一度,小A不敢去他们过去常去的那些地方,怕被记忆中的温存触痛。她删除了他的电话,却无法忘记那串号码。
有些梦,准会随时间而死去。那一刻,只能挥手作别。一年后,她终于解开了心里的结,和另一个男人恋爱,走向婚姻。尽管旧恋人当时已经能够给她婚姻并恳求她回来,但她已决意未来的路与他无关。
小A和老公的相爱颇有传奇色彩,爱得不不知晨昏。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但她总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哪点不对,因为她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旧恋人宽厚大度的样子。这早已无涉男女之情,只是关于他的记忆已经伴随着她的成长、成熟刻在了她的脑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离开。
“花还未开,树怎能死,你还未嫁,我怎敢老。”她时常想起他的话。她惟有幸福,才能告慰爱的过去式,对得起爱的现在式。
婚后,小A和旧恋人偶有来往。他始终单身。彼此心里总有惦念,往事不会再提。
有许多女性不可避免的把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留在了旧恋人身上。以后不管身在何方,不管情路幸或不幸,总觉得旧恋人才是她们精神的原乡,那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摄持了她们的灵魂。而在现实领域,她们恋爱,结婚,生子,享受爱和被爱,忠于婚姻家庭,履行世俗责任。
因缘分而来的东西,总有缘尽而止的那一刻,也不必太悲伤。倒是有一种力量,不怕心碎,不会全身而退,充满了质感,会绵延,会流传,情长路更长。
民国最具才情的徐志摩,终于追到了才女陆小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时,学者辜鸿铭提出了一把茶壶应配几个茶杯的理论,来比喻一夫多妻制,大受拥有三妻四妾的男子们喝彩。
而徐志摩的好朋友邵洵美却一反其意,在徐志摩、陆小曼的纪念册上,画了一把茶壶只配一个茶杯,并题词云:“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个志摩,一个小曼。”也许是好朋友吧,才旁敲侧击,警示志摩要对得起小曼。
陆小曼更是珍惜他和志摩的情缘,为了防微杜渐,一次,她对徐志摩说:“你不要以辜鸿铭的比喻为借口,拈花惹草,给我罗列几个茶杯。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我的牙刷。茶壶好和人合用,牙刷是合用不得的。”
对陆小曼的妙语,不知多情的徐志摩当时作何感想?
大史学家梁启超一生娶了两位夫人,原配李惠仙,生有儿子思成、女儿思顺、思庄;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本来是李惠仙的丫鬟,后由李夫人做主,给梁启超做了侧室,操持家务,克尽庶职。李夫人去世后,王桂荃成了梁家的当家人,他对李夫人的孩子一样视如己出,思成等也敬重她若生母。她共为梁启超生了六个孩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四个儿子,思懿、思宁两个女儿。
梁启超的子女都很争气,个个学有专长,其中儿子思成成了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思礼成了火箭专家,思永成了考古学家,二人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成就斐然。王桂荃非常引以为自豪,她与外孙辈闲话家常时,怡然自得地笑说:“你们二舅思成学建筑,要造房子;小舅思礼学军事,免不了要毁房子;房子毁了,埋进地下,三舅思永又要去挖地底下的房子。他们一造、一毁、一挖,三个人都处在咱们一家,你们看多有趣呀!”
丫鬟出身的王桂荃,在大学者丈夫和成就非凡的儿女们的影响下,竟也妙语连珠,譬喻出奇,令人耳目一新。
大画家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早年就读于武昌艺专,1930年与傅抱石结婚。结婚后,傅抱石对她说:“你我对书画都是半瓶子醋,你要是把你那半瓶子醋倒进我这半瓶,我就不会是别人瞧不起的半瓶醋了。”
从此,罗时慧不再写字作画,一心操持家务,支持丈夫投身绘画,甘当“磨墨妇”,傅抱石终成大家。罗时慧数十年如一日地辅佐丈夫从事国画创作与研究,但是生活中,她率性而行,夫妻之间,时相谐嚯,充满生活情趣和文化氛围。
有一次,傅抱石外出,走到门口,忽然内急,便在门口树下方便行事。罗时慧在后面看到了,大声地问道:“你是不是怕认不出回家的路了,要在树根留点记号呀!”太太嚯而不虐的比喻,让傅抱石大笑而去。
一.情与本我的放逐
通过康桥的水波我认识了这样一个诗人,一个勇于做真自己的人,一个情字至上的人。
他因爱而生,而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又是一个努力追求真爱、追求本我的人。鸿蒙太空,谁为情种?我想他当之无愧。
最是那温柔的一瞥,便将他的心魂摄了过去。在异国他乡,一个才华绝不亚于美貌的女子,彻底地征服了志摩寻爱的灵魂。从此,林徽因的名字便和他牢牢地拴在一起,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爱情是美好的,在康河之上泛舟,撑一支长篙,在月与虫鸣的陪伴下,他们完成了彼此心灵上的契合。一花一世界,一情一片天。放肆地爱着,爱得那么心无旁骛,爱得那么惊天动地,甚至都忘了外面还有一个世界。少年岁月,青春时代,单纯的生活让两个相爱的人忘乎所以,让人看了都会觉得,如果人生能有这样一次爱恋,还会再奢求什么呢?
但是,现实往往有很多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志摩毕竟是一个已有两岁孩子的父亲,更是一个就算他一再排斥但毕竟有婚姻证明的妻子。林徽因明白爱下去的后果,所以她理智地退出了。但是志摩不行,情字给予了他无限的勇气,他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与整个社会对抗的大旗。那个时代,离婚两个字显得那么不动听,那么让人嗤之以鼻,但是为了爱,他努力向前冲,就像飞蛾扑火,就算前方是烈焰,他也奋身不顾。那么决然,那么让人心疼。
二.生命的终点还是情
那是一次怎样的聚会,一下子将他的目光集中在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子身上。她舞姿曼妙,体态轻盈,舞池里她就是一个骄傲的公主,等待着他人赞赏的目光。于是,又一个女子的名字与志摩纠结在一起。陆小曼的生活因为有了志摩而变得丰富,徐志摩的人生因为有了小曼而重新焕发了生机。火一样的爱恋迅速地燃烧着彼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苦与酸,留给彼此的除了爱还是爱。俗世的指指点点并没有让他们停下爱的脚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相爱的人终于结婚了。虽是艰难,但终究修成正果。
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土地,志摩的心渐渐地安稳了下来。但是梦境中、心底深处,似乎还有一个角落,似乎还藏着什么不愿扫去的人和事。有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有的人是为了爱而活着。为了爱,他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付出了许多的精力,甚至,为了爱,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那架载着他的飞机是怎样做自由落体的,不知道在迎接死神的刹那他心里最念的人是谁,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话要对爱人倾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后悔乘坐这架飞机,因为那是他爱的表现。飞行的终点是林徽因的演讲会场,为了康桥下的爱的盟誓,为了尝遍万千滋味的情字,他舍得付出。
三.生命因情感而超越
生命因情感而超越,这就是徐志摩,一个勇敢追求爱的人,一个情字至上的人。其实他还是幸福的,因为他仍然会经常流连于三个女子的梦境深处:那个曾经被他狠心抛弃的妻子张幼仪,那个决然地离开他的林徽因,还有那个爱得同他一样炽烈的陆小曼。生而如此,夫复何求?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身后留下了满地的字符,组在一起,便是一个大大的情字。这个情字就是他生命的写照,和诗歌的精神血脉相连。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诗歌的最后一句,便是对情感的一种奢望,不能在一起,但却希望和心爱的人有个梦境的空间。和林徽因的感情,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剧,诗歌成了生活的超越。诗歌便是徐志摩的生命。后来和陆小曼的生活,也是一场悲剧,但爱得透彻心扉,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后来逃避现实在巴黎的咖啡店邂逅了一个异国女子,心灵相通,回到旅馆写成《偶然》。生命因敢爱而闪亮,这并不意味着失去方向。生命因为对痛苦的超越,变得浪漫而又积极。出洋云游,留恋康桥,写下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康桥依旧,而物是人非。留在心中的便是对纯美爱情永恒的记忆,“那河畔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内心的爱,在生活的曲折中变得如梦如幻。
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追求到了这个女人,与她结婚,并相守一辈子,然而,在他死去之后,这个女人却说,从文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这个女人在后面又说,她直到后来才逐渐开始了解他,可这个了解,也是在沈从文死去之后,女人整理沈从文的文稿才逐渐发现的。最终,她发现的,也不过是认为沈从文是一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张兆和。她曾经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沈从文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
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凤凰古城。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沈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还是为其奔走牵线,于是有了一段童话般美好又历经磨难的世纪姻缘。
两只若即若离的手叠在一起,仿佛这一切倒是为了成全,以及所有对爱情有所企盼的人们。人们对爱情的信念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证明。他们的爱情并非独属于自己,它像月光,平均分给每位在爱情路上的苦行者。他们的生命令人羡慕也令人疼爱。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鲁迅致许广平
纵观他的一生,鲁迅经历了前半生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煎熬,到后半生终得自由爱情的幸福!
鲁迅夫人许广平曾说过: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她跟鲁迅之间也是不晓得怎么一来彼此爱上了。
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是有清楚的脉络可寻的,他们之间的爱情异于他人之处,就是从师友发展到完全的了解和爱慕,归根是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一个追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
许广平继续鲁迅的事业,为研究、宣传和保卫鲁迅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她作为鲁迅的夫人和战友,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
鲁迅对于朱安是无爱的婚姻,而对于许广平则是相濡以沫的厮守!
公元4世纪,古希腊流传一首诗《维尼丝祭前夕》:“没有爱的,愿你们明天爱起来;在爱着的,愿明天仍然爱。”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徐志摩致陆小曼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
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因为他答应20日要帮助林徽因筹划一个学术讲座。
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胡兰成致张爱玲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胡兰成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
见了面,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象个作家,倒象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
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
后因胡兰成与小周结合,张爱玲去了美国。对胡兰成寄来了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着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真地谢幕了。
附,民国另几条动人情书: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朱自清致陈竹隐
你来!我们同游奇山,去洗温泉不好么?早晚一块儿往群芳竞放的原野,在黄茑回啭的密林下散步不好么?无论如何请来吧!我在等你。——白薇致杨骚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倾慕者,比
>> 王军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的“向导” 我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 朝圣:追寻梁思成林徽因的路 林徽因梁思成婚姻的导演——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的岁月 丑男为什么总能娶到美女老婆? 看到是幸福——循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走山西 《林徽因与梁思成》等 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风华岁月 梁思成故居被拆林徽因的预言被言中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 日本奈良为什么要为梁思成立像 男人的10万个为什么 男人的承诺为什么总是落空 为什么男人的鼻子更大 为什么男人的喉结更明显 男人不懂为什么 论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 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幸福不幸福 林洙回忆梁思成和林徽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37℃的嫉妒,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倾慕者,比如徐志摩和金岳霖。对此,身为丈夫的梁思成既没有表现得无所谓,也没有让自己被妒火吞噬。他巧妙地让林徽因知道自己对这些倾慕者的担忧,甚至是厌恶。一方面让林徽因知道自己非常爱她,另一方面又让林徽因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刚生完孩子没几天的张幼仪离婚,决定不顾一切地追求林徽因。不成想,当他回到北京时,却发现早他一年回国的林徽因,已经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交往。徐志摩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却还是不死心。梁思成和林徽因经常去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徐志摩就频繁去那里,试图靠近林徽因。梁思成索性在图书馆的大门上贴了一张纸条: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到打扰),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徐志摩,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在林徽因面前幽默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嫉妒。
反观徐志摩,历经千辛万苦才将陆小曼追到手,却对陆小曼与京剧名伶翁端午的暧昧关系熟视无睹,任凭他们在家中打情骂俏,还为两人合演的戏当配角。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男人感到嫉妒的时候,他们的热情才能升达沸点,对象的价值也能相应发挥到最大。有分寸的嫉妒是爱情的催化剂。何况,嫉妒往往是因为把一个人放在了心上。徐志摩不表现出嫉妒,陆小曼怎么能相信丈夫爱她呢?她更无从知道,丈夫容忍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于是,她一次次地试探,直到把徐志摩逼得离家出走。
如果用温度打个比方,30℃以下的嫉妒,爱得毫无激情可言;35~37℃的嫉妒,爱得恰如其分;38~39℃的嫉妒,让人躁动不安;40℃以上的嫉妒,让人昏头转向。所以,爱情的艺术在于使嫉妒控制在正常温度下:温度太低则兴味索然,温度太高则昏头昏脑。
梁思成的37℃嫉妒,成功地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尊重和信任,维护他们的婚姻
在林徽因众多的追求者中,梁思成既不是最英俊的男人,也不是最有才华的男人,更不是最有权势的男人,但是,他是一个心胸最宽广的男人。可以说,他给予了林徽因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信任,几乎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料理后事,还带回一片飞机残骸交给妻子林徽因,作为纪念。梁思成的做法,既维护了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又尊重了妻子的感受,怎能不让林徽因感激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总布胡同时,哲学家金岳霖就住在他们家的后院,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座谈。金岳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深度的男人,让林徽因大为欣赏。
有一天,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非常震惊,辗转反侧一夜未睡。第二天,他只对林徽因说了5个字:“你是自由的。”正是因为梁思成真正爱林徽因,尊重她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存在,尊重她选择的权利,才会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反应,而不是拿婚姻或孩子去威胁她、禁锢她。
林徽因听了丈夫的话大为震动,随即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后来,他们3个人始终是好朋友。在这场婚姻危机中,梁思成用最大的包容给予林徽因尊重与信任,这样的爱更加深沉和伟大。
云游天外
一首轶诗《云游》,已然是诗人的绝唱。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1931年11月19日,随着一架邮政小飞机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上空一声炸响,带来中国文坛深深的痛。
诗人去后都发生了什么事:
那一天的济南,梁思成、张奚若、张慰慈等人从北京赶过去了;张嘉敖、徐积楷等人从上海赶过去了;杨杏佛、沈从文等人从青岛赶过去了;朱经农、之、陆小曼、张幼仪、林徽音、陈梦家等人从各地赶过去了。
那一天的上海,曾经多次公开撰文批评过诗人的鲁迅,默默地将噩耗很细心地从报纸上剪下来,夹进日记本,并一直保存着。
那一天的中国,近百份报章对诗人徐志摩去世进行了专题报道。社会的反应、文化圈的声音、朋友圈的痛悼、亲人们的悲思,甚或那些文学主张“敌对”者的沉默或继续的鞭伐……
85年过去,民间的徐志摩纪念馆记得为之纪念。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性的人物纪念馆,创办人罗烈洪作为徐志摩的铁杆粉丝独资筹办,花费多年时间收集有各种徐志摩作品集、研究集、传记、年谱等以及作品原载报刊上千种,又复印有大批其他相关个人资料、回忆录、文坛史料等,供人参观、学习、研究。其间,众多“摩友”给予了大力支持。罗烈洪建纪念馆的初衷是希望能为爱好文学艺术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窗口、增加一个交流的场地。
为了本次展出,馆藏人员跑遍了京沪杭及济南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几乎找遍了当年知名的报刊,去寻访那些快要被岁月湮灭的资讯。
有志竟成
纪念馆占地面积不大,由一座旧仓库改建而成,装饰格调淡雅朴素,扑面而来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文艺气息,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思念。
一楼展出书刊,很多都已泛黄,为早期珍贵版本,比如有1928年4月10日发行的《新月杂志》和1949年版的《徐志摩年谱》,还有登载有徐志摩消息的《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益世报》《北大日刊》等。
纪念展中有徐志摩表兄朱起凤当年的挽联,引人注意。朱起凤国学厚实,是《辞通》作者之一,他痛挽:“斯文将丧,f(音bāo,同‘褒’)然冠冕毁南州”,可惜仅是半副下联。据海宁“摩友”张云鹏说,这半残之联由他珍藏,后转让于徐志摩纪念馆,所缺上联云“有志竟成,藉其声名蜚海北”。
纪念展中另有一联,是海宁艺术家健为该馆所捐的临摹梁启超赠予学生徐志摩的长联:“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绰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梁氏在卷中悉心备注用典,法式谨严,自诩为平生最得意之作。此真迹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名士之L,潇洒裕如,优雅隽永,也是文艺界的一段佳话。
纪念展中还有一些容易被人疏忽的藏品,像陆小曼、陈梦家等发给之的电报和书信;像送给徐志摩机票的“保君健”在饱受责难的情况下发表的悼文和解释等……
在馆长助理小葱的讲解中,笔者了解到,纪念馆自2016年8月9日开馆,举办过诗歌朗诵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摩友”们,朗诵了“志摩的诗”以及“摩友”创作的有关徐志摩的诗歌。
徐志摩纪念馆为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个新的文化景观。而这样由私人筹建的民间纪念馆,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
诗意栖居
徐志摩的诗充满浪漫和自由的想象,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很多已成为经典,比如《再别康桥》《偶然》等。前文引述的《云游》也是其中之一。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
徐志摩被公认是新月派的“盟主”,因为新月派从形成直至消亡,历时约十年,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他曾经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在诗中写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徐志摩也构筑“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这或许是今天的人们还在传诵他的诗、还在追忆他的原因。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在这里,徐志摩隐含着对人生及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与追问。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016年适逢徐志摩“云游天外”85周年,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边的“上塘路97号”院内,传诵着诗人留下的诗篇。
心中留存一份“真、善、美”,就是对诗人最好的怀念。
台湾朋友传来电邮,对网络上传播的G20晚会大赞不止,她说:“除了我们中国,怕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达到这种美伦美奂的极致了!”她遗憾地表示,多少次了想来大陆玩,但是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行。在电邮的最后,她说今年冬天,一定要来大陆,一定要在下雪时来大陆,因为网络上的北国雪景美不胜收。随后,我将去年下雪的照片传给她,海峡那边的她在回信中用一行行的繁体字再次捎来了对北方雪国的惊呼、羡慕与向往,她说:“这是我梦中的地方啊,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呢。”我关上电邮,望了一眼窗外漫天雾霾染出的灰色天空,无奈地笑了。生活,就是这样,远远地看着吧,雾里都成看出花来。因为远,所以美;因为美,所以向往;因为向往,所以亲近;因为亲近,所以清楚;因为清楚,所以厌弃!
这恰如男女间的爱情婚姻!
爱上一个人时,满眼里都是他的好,他的眼,他的眉,他的声音,他的微笑,全世界的男人加起来都不抵他的一个手指头好。因为看着好,所以便会进度到爱;因为爱,所以渴望走近;因为走近,所以渴望长相厮守;因为渴望长相厮守,所以便要结婚;因为结婚,所以便近得耳鬓厮磨。这一耳鬓厮磨,便磨出了茧,磨出了血,磨出了痛彻心扉的血I和悔恨。
有多少女人,总是在一千个流泪的寒夜后,怎么想怎么都感觉不对劲:我们两个人的婚姻怎么变成这样了,开始不是这样啊,怎么一走进婚姻这个门槛,就跟进了万花筒似的,就晃了那么一下,图像整个儿就全变了样呢。
细想来,不是婚姻变样了,是婚前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了。婚姻如果像美女与野兽那样,恐怕是越过越好的。开始把它当成青面獠牙的怪兽,冷不丁一下子变成了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子,任谁也是感觉一下子赚大发了,幸福感必然是要爆棚的。而往往现实的婚姻却是开头把它当成了王子,却谁想到原来它是个时不时龇牙咧嘴吐着血盆大口的怪兽,除了吓得泪流满面之外,还会恨自己有眼无珠,婚前竟没长了孙猴子那样的火眼金睛,将婚姻这个妖魔鬼怪看清楚。
有这么一句话,每次说出来都能引起一致的共鸣和全票通过的赞同,那就是:“即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可是,恐怕也能换成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结婚前,任父母朋友再反对,也能找到200个结婚的理由,50个私奔成家的冲动。”一代才子徐志摩,一代名媛陆小曼,为了婚姻,跟全社会都唱起了反调,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可是呢,最终也没能逃过婚姻这个魔鬼,婚前的卿卿我我最终也在陆小曼一个烟枪丢过去砸碎了徐志摩的眼镜后,变得一地鸡毛。接下来便是他们的婚姻随着徐志摩的飞机失事也烟消云散,土崩瓦解了。这样才情绝代的一双璧人最终也没能逃脱婚姻这个恶魔的魔咒。
一个亲戚的女儿,真是长得极其漂亮,明眸皓齿,身材窈窕,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女方全家极力反对,最后姑娘的母亲把上吊自杀的剧目都搬上了舞台,无奈扭不过孩子们的“爱情比天大,比石坚,比海深”的留言,硬生生领了结婚证,搬到了男孩子家里住。无奈,半年后,依旧没逃过婚姻这个魔鬼的狞笑,最终,打了胎,离了婚。
前段时间,网络上传了这么一个“测试”――如果你的婚姻有有效期,到期后你还会续办吗?怕就怕的是婚姻这个物品,如同真空袋装的食品一样,不打开袋子还能存几天,一打开就到了有效期了,然后就变味了。吃不完,扔了吧,怪可惜;吃了吧,闹肚子。所以,只能是守着变质的东西,等着它风干,然后变成干瘪的木乃伊。
我看,婚姻这个魔鬼,你不是七十二变的孙猴子,不是千年修炼的得道高僧,就别轻易走近,远离着点。当然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胆大了,什么不敢干呢?婚姻是个魔咒,我们都不是高明的僧侣,念了一千遍,也解不开这个咒。对吗,我所有敢同妖魔鬼怪战斗的勇士们?
那天看贾平凹的新书,终于看到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句子,我认为贾平凹写过的最精彩的一句,他说:恋爱时谁还要脸?
我喜欢。
想起大学者沈从文,一生都是温文尔雅,但他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女子,那个女子是他的学生,于是,这个近乎腼腆的人演了非常精彩的一幕,在那个时代,在别人看来已经足够不要脸了。最后,他托了,终于成就一桩美满姻缘。
还有徐志摩。地道的风流才子吧?爱上了林徽因的时候苦苦纠缠,从英国追回来,直到人家结婚。后来和有夫之妇陆小曼,两个人水深火热天翻地覆,全不管世人如何评说。在婚礼上,主婚人梁启超先生把他们臭骂一顿:徐志摩,你这个人做人浮躁,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我希望你以后能恪守妇道,不要再把婚姻当儿戏,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据说,这是梁当初的原话。他没有把“不要脸”这3个字说出来,但那字字句句,全是这3个字。
多少年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成了风流佳话,《人间四月天》火到让大家天天晚上在家守着电视机。只是现在,想找个徐志摩去不要脸一下,难于上青天啊。
有一个女孩子,默默地爱着一个男孩子,但她羞于表达,就那样偷偷地把他藏在心底。终于有一天,男孩子要走了,而她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喜欢告诉男孩子。在最后关头,她终于决定不要脸一下了。她打车直接去找男孩子,然后,请他在这个城市陪他转一圈。出租车转了二环转三环,转了三环转四环,幸亏北京有那么多外环。结果,男孩误了飞机,留下了爱情。女孩想,不要脸就对了,否则,永失我爱呀。
当爱上一个人,撕破脸皮和人家死乞白赖地说,顶多是爱过了火无处发泄,因为只要真爱了,哪管它合不合适。
当然,也有另一种形式的不要脸,那就是夺人之妻或者做人二奶,这样的不要脸是真的不要脸。
感情的遗留物
也有一些人恋恋难舍,旧人送的手链还在戴,织的毛衣还在穿,送的CD反复听,一副痴情永不变模样。用这些零零碎碎的感情遗留物,时时提醒曾经的记忆,于是,它们有了慰藉的意义。
从对待感情遗留物的态度上,基本能判断出感情的性质。比如《围城》里唐晓芙退回方鸿渐的信,说明她希望抹平所有痕迹,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此举也代表她否定了方鸿渐这个人。
很多女孩部曾在男友家里发现他的感情遗留物,霸道的女孩要求男友统统销毁,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挑衅与侮辱。柔弱的女孩对他流泪,在心里碎碎念,他的心里还有前女友的影子。
女孩细心、敏感,很留意细节.特别是面对男友的感情遗留物,基本上是容不得沙子的,恨不能清空他的回忆,将他视力所及的物件都换成自己的,钱包里的照片,手机上的大头贴,喝水的杯子。
而男人就不会太在乎,他们有时候之所以还在用前女友送的剃须刀,没有特别深的意义,只不过是用顺手罢了。
这些没有生命力的物件还好办,遇上遗留物是宠物就棘手些。猫猫狗狗天真的眼,留着旧主人的身影,难免会朝你狂吠,觉得你是讨厌的闯入者。而你也不可能凭空去喜欢一只小兽,爱屋及乌这种事,是要有极大耐心的。
倘若感情的遗留物竟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就简直头痛了。后妈真不是好当的,你想与小朋友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做出努力的那一方,只能是你。你必须跟在小朋友身后,亦师亦友亦母,直到感动他那颗小小的心。
你是成年人,你抢走了他爸爸的心,你必须左手拿,右手给。
如果你获得了小朋友的信任与爱,那么恭喜你,连同小朋友的爸爸也会对你服服帖帖。这一招的代表作是《音乐之声》里的玛丽亚。近一点儿的例子就是李亚鹏、王菲的爱女窦靖童早就开口叫他爸爸了。
爱情配额 张小娴
如果爱情也有配额这回事,配额对女人是不公平的。男人的爱情配额远比女人多,几乎是一生也用不完的。
男人的身体不断制造,使他可以不断追求女人。如果他身体健康,到了80岁,或许仍然可以有心有力。假使他有心有力又有财,更可以在行将就木之年讨个年轻漂亮的妻子,生一个可以当他孙儿的小儿子。因此,我常常怀疑男人的多情与不羁是因为他知道他有用之不竭的配额,他实在没有忠心和专一的必要。
但女人从母体开始,便决定了她一生拥有多少颗卵子,大概是数千颗吧。发育之后,每个月掉下一颗卵子,一年失去12颗,其实剩余的也是一生用不完的。问题是女人的卵子会退化,所以女人过了30岁才生头一胎,便提心吊胆,害怕生下不健全的孩子。女人如果没有这个生理时钟,也许不会渴望结婚。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歌;魅力
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
谈到徐志摩,不得不谈他的爱情诗。有人说他的爱情诗正是他的诗歌里最有特色的部分;事实上,徐志摩的爱情诗也正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一)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
和张幼仪的爱情终结,对于徐志摩而言“共解烦恼结”,督促张幼仪“快努力”,解散后“容颜喜小,握手相劳”“一片声欢”,由此可见封建包办婚姻给诗人带来的痛苦,以至于诗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解除婚约。徐志摩借此诗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二)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徐志摩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诗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可见一斑。比如诗人该时期的作品《情死》: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纯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命运!
我走进来了;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我在这里发抖,
你已经登上了生命的峰极。你向你足下望――一个无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我站在你的背后,――我,你的俘虏。
我在这里微笑!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
我已经将你擒捉在手内!我爱你,玫瑰!
色,香,肉体灵魂,美,迷力――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你――笑。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我爱你!
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啊!――
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我爱你!
此诗作于1922年,时诗人年二十五六。1922年6月在英时作《情死》,是年8月离英回国。据邵华强徐氏年谱:“(1922)三月,在柏林提出与张幼仪离婚,遭家人和老师梁启超的反对。”因此,《情死》与《再别康桥》,决不是凌虚之笔,都是寄爱之诗。诗人年少血气方刚,对爱的遐想和热烈追求是在情理之中的。
然而尽管徐林二人相知很深,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从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
诗中“云”是林徽因,“水”是徐志摩。云自在轻盈在空际上随风飘移,偶尔与地面上的一流涧水相遇,于是便产生了投影关系。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熟人约我到饭馆吃饭,她因为一盘菜的咸淡与服务员发生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引得别人纷纷侧目。对方终于答应再换一盘,她还不让把原来的撤下,怕对方用这盘菜再加工一下又端上来。我问:“既然你知道小饭馆的问题所在,来了又何必计较?”她说:“我就是不能惯着他们的毛病!”
一次外出,登机时间看似正点,可当我们坐进飞机内却迟迟不见起飞。前座的女子坐立不安,不时找乘务员理论,对方也一直在反复耐心解释,可她越发歇斯底里,一副自以为是的“上帝”模样。
其实,我也不喜欢小饭馆的粗糙和不卫生,但既然去了,就不要在公共场合和服务生争执,大不了以后不去。那天,我也在机舱里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心里也不舒服,但我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对乘务员发泄不满,并因此影响到其他乘客。
这些“不能惯着别人毛病”的人自己就一身毛病,让别人不快乐的时候,自己也是不快乐的,甚至是不体面的。我们既不能说一个在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不能说一个在公共场合因为别人的错误,就肆无忌惮地讨要说法的人有教养。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
关乎个人尊严和梦想的事情,我们当然要据理力争和努力执着,没事不惹事、事来不怕事,才是一种强者的生活理念。在自身没有毛病之后,你眼中别人的毛病也会越来越少,在你得到很多很多爱之后,你就会越变越温柔,而此种优雅的温柔又是女人最体面的防弹衣。
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知书达理,嫁妆也可观,娘家是当时上海宝山县的巨富。就在她怀着次子时,徐志摩却与林徽因坠入情网提出离婚,张幼仪没有多问一句就办了离婚手续,甚至不要求他抚养两个孩子。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也在那里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她说:“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她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再次把家族的生意头脑发挥到极致。她精心抚养与徐志摩的儿子,仍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甚至还接济已经落魄的徐志摩及其后来的妻子陆小曼。无论离婚前还是离婚后,甚至徐志摩死后50多年,张幼仪都不曾对往事吐露半字,不论顺境逆境,都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生活状态。那个年代的教养告诉她,既是大家闺秀,就要比旁人承受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你可以爱了又爱,最终葬在了风花雪月里,我却可以淡淡地自立不败。这样的情感与教养,世间无人能敌。
所谓教养,就是我们选择做更好一点的人。小处看是你出门光鲜靓丽,家里一尘不染,一个人也会好好吃饭,努力追求爱情和梦想。大处说你外在对人关怀宽容、内在对己严格自律,即使生活给了你一副最糟糕的牌,你也不抱怨不退缩,漂漂亮亮地打出去;你从不在外人面前失去体面,更不在家人面前失却温柔。生活的苦难谁都会经历,你的与众不同,使你就算苦不堪言,也能抽身而出片刻,去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不拧巴自己的心态,依旧愿意相信并且善待别人。一个人的高贵也就在于此,举重若轻不动声色,保持自己有教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