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时间:2023-05-30 10:0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第1篇

伦敦风采

小朋友们,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马上就要在伦敦举办了。你了解伦敦吗?你知道伦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土人情吗?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领略伦敦的风采吧!

伦敦(London),英国不列颠首都、英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称为当今全球四大都市。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海轮可直达。由“伦敦市”和32个自治市组成“大伦敦”,面积1,605平方公里。在伦敦城周围的12个市,相当于市区,称“内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

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因此有“雾都”的别名。伦敦夏季的气温在18°C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气温则维持在11~15°C左右。在冬季,气温在6°C左右波动。在伦敦冬季罕见结冰的情况,但潮湿和阴冷的空气会使人一个冬天内得2~3次感冒。伦敦全年都可以旅游,但在冬季一些观光景点会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7~8月是伦敦的观光旅游旺季,人们通常会选择这个季节来一睹伦敦的风采。

喜迎奥运

伦敦是迄今为止举办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也是历史上首座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第一次是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第二次是1948年的第十四届奥运会;第三次是2012年的第三十届奥运会。下面,我们就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伦敦奥运会的一些相关情况。

(主体育场——“伦敦碗”)

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场位于伦敦东部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因外形上阔下窄,又被称为“伦敦碗”,预计可容纳8万人,分为两层,上层是55000个临时座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2年夏季残奥会结束之后将拆除,只剩下25000个固定座位,成为一座中型社区体育场。本场地除了北边是陆地,其他三面是环水,被戏称体育场岛。除了原始屋顶,设计者还将使用一种用纺织品做成的遮阳棚,纺织品上画马赛克和与奥运会相关的图像。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2年夏季残奥会结束之后,遮阳棚将被拆下,做成袋子出售。

(奥运会吉祥物)

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来自于马齐文洛克(Much Wenlock)的施罗普希尔村。在那里,曾经举办过文洛克奥林匹克运动会,而这项古老的赛事正是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创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感来源地之一:在19世纪,顾拜旦曾被邀请去那里观看文洛克游戏,顾拜旦大受文洛克游戏的启发,进而创立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因此,为了纪念文洛克奥林匹克运动会,伦敦奥运会决定将吉祥物命名为“文洛克”(Wenlock)。

(伦敦奥运会会徽)

伦敦奥运会会徽是对“2012”四个数字进行变形,用不同斜块组合成的一个不规则图形。会徽总共有粉色、蓝色、绿色和橙色四种颜色供选择。与往届奥运会不同的是,伦敦奥运会和伦敦残奥会将使用同一个会徽。设计者还表示,伦敦奥运会会徽没有像以往奥运会那样,以主办城市的标志作为特色。伦敦奥组委称,会徽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对所有人参与奥运会的鼓励,不仅是作为观众、志愿者,而且包括文化等更多方面。

(伦敦奥运会奖牌)

本次奥运会的金、银、铜奖牌是由英国艺术家大卫·沃特金斯设计的,奖牌的直径为85毫米,重量高达400克,其重量要大大高于以往大部分奥运会的奖牌。由于受到奥运会规则所限,奖牌设计其中一面必须刻有希腊女神耐克,象征着胜利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在女神上方印着的是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以及主办年份2012,当然不能少了代表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奖牌的另一面则完全由设计师发挥,沃特金斯起用了较为大胆的抽象设计,背面正中刻着伦敦奥运会“2012标志”,而旁边则有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据说这象征着伦敦城市跳动的脉搏,而在奖牌的正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泰晤士河。

第2篇

运动场馆奥运会后将再利用

每一届奥运会之后,场馆如何实现最大化的再利用,都是每个主办国家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绿色”不只是建造伦敦奥运公园的核心理念,更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英国的救命稻草之一。从奥运主体育馆“伦敦碗”的建造,到奥运期间减少碳排放50%的豪言壮语,伦敦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打造一届“最环保”奥运会的梦想?

大名鼎鼎的“伦敦碗”,其设计的重点就是能够在奥运期间容纳8万名观众,奥运结束后缩小为一个25000人的场馆。设计师Chris Jopson表示,除了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这样的超大型活动外,其他活动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场馆,所在将伦敦碗设计成可拆卸的特殊结构,就像一个可以组装的模型玩具一样,将来依照不同的用途可以进行变化。

除了伦敦碗之外,其他的奥运场馆也会采取类似可拆卸再利用的理念。如游泳馆,像一大片海浪一样,奥运期间容纳1.7万名观众,但是奥运之后它的三个大型游泳池会分为五个规模较小的游泳池对公众开放。这次奥运会有8个场馆是临时建筑的,可能在很多的中国人心目中临时建筑就像工棚、简易房一样,谈不上华丽、精美或者震撼、漂亮,但从经济、环保的角度来说,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把临时建筑引入奥运会也可能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大贡献。

青少年提前体验奥运遗产

4月22日来自伦敦东区的孩子们来到奥运手球馆内,体验手球、柔道、网球、跑步等13个类别的项目。“一次运动”系列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体育,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励他们从体育运动中得到人生的启发,这一初衷也恰恰呼应了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

把社区居民带到奥林匹克公园内,提前体验“奥运遗产”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改变也是活动的初衷,“今天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伦敦遗产项目与奥运会以及本地居民的紧密关系。我们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奥运会后还能来到奥林匹克公园,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多参与体育运动。”东伦敦遗产项目主席艾琳·泰勒对这个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非常肯定。

伦敦奥运手球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将被改造成为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六个社区共同的体育馆,为当地居民提供活动的空间,并举办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培养对体育有兴趣的年轻人。英国前短跑和跨栏运动员托尼·加内特认为,奥运遗产对激发孩子们的体育兴趣和热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曾非常希望社区里能够有一个这样的体育场馆,现在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希望人们能够使用这个场馆,你永远不会知道,说不定谁家的孩子就能通过在电视上观看体育比赛而对某项运动感兴趣,然后便来体验这项运动,进而在这里参加俱乐部训练。说不定他就能成为下一个奥运会冠军”。

从申奥开始,伦敦就把年轻人放在了显著位置,通过奥运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运动,是他们打动国际奥委会的承诺之一。伦敦遗产发展合作社场馆总监皮特·图托说:“早在三四年前,当我们计划建设场馆时,就为每个场馆的未来做好了决定;认真研究了伦敦究竟需要哪些场馆,不需要哪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内有些场馆是临时的,奥运结束后将被移到别的城市,或在其他比赛场合进行使用,但是这个手球馆,正是伦敦需要的场馆之一,这里能容纳7000人,大部分体育项目都可以举行。我们想在奥运结束一年之后,重新开放这个体育馆,让本地居民能够来到这里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

带上它去伦敦

漫漫旅途,乏味即是疲惫的代名词,我们需要那些得以保持乐此不疲的兴奋点。American Tourister(美旅箱包)PRISMO系列,正是如春光般缤纷多彩,粉红色的俏皮可爱、紫色的典雅高贵、炭黑色的低调沉稳,无论哪种颜色,都能打破传统箱包的单调乏味,彰显出与青春相得益彰的流行魅力——多姿多彩,要的就是这样的旅程!简约清晰的线条展现出精致轮廓,经过特别设计的两种迥异线条运用不同材质完美拼合,让PRISMO系列散发出珍珠般的迷人光泽。你就这样欣赏着旅途美景,你也被视作“青春寻梦人”而同时成为了他人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第3篇

不对不对,有的同学迫不及待要发言了!“2012年可是个体育大年,四年一届的伦敦奥运会即将在7月28日拉开帷幕!”

没错没错,2012年7月,奥运这艘大船即将开到伦敦了。听,船笛已经开始拉响——“报告船长,抵达伦敦!”

2008.8.24 从北京出发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

那一晚,全世界人民都记住了这席长卷,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与智慧。

(小记者 曹一果)

100000名赛会志愿者、400000名城市志愿者、1000000名社会志愿者、200000名拉拉队志愿者,共约1700000名志愿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奥林匹克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愿者团队。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成了北京的“名片”、中国的形象大使。

(小记者 吴悦然)

鸟巢(国家体育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了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等比赛项目。它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如今,鸟巢也成为了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物。

(小记者 黄 石)

“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什么,你不会唱这歌?那你真是太“奥特曼”了!我想全世界的人都不会忘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吧!

(小记者 陈静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奥运有关的回忆——

那时,我读二年级,天天跟着已经上初中的表哥看奥运会。每次国歌声从电视里传出来,我也会立正行礼,那时特别希望自己脖子上也挂一块金牌。有一天,表哥不知从哪弄来一块牌,塞给我说:“这就是奥运奖牌!”我可高兴了,天天挂着奖牌,向大家炫耀。可是有次碰到同学,他说:“你这根本不是奥运奖牌,正宗的奖牌上有操场和小蜜蜂的图案!”现在我终于知道了,那根本不是操场和小蜜蜂,是古罗马竞技场图案和左手执象征胜利的棕榈叶、右手举月桂枝的胜利女神像。

(小记者 邹以瑞)

北京奥运那会儿,正是我毕业实习的时候,真忙呀!没日没夜的采访,每次回到学校,我都累得动都不想动。但是一说起有比赛,这股劲儿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学校的食堂很大,可以容纳上千人的那种。每次有比赛,老师就把食堂里所有的电视机同时打开,上千人聚在食堂里看。每当运动员有精彩的表现,食堂里的欢呼声响彻天空;每当运动员出现了失误,遗憾的叹息此起彼伏……人多的时候,情绪特别容易被感染,那一刻,觉得白天的累都不算什么,和即将分离的同学一起看奥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日子。(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赵 婧)

2008年,我的奥运宝宝诞生了!那年,我们单位好多人生宝宝。大家都说,北京奥运百年难遇,能在这一年生个奥运宝宝再好不过了。一些体育迷们还为孩子起名为“奥运”、“妮妮”……一晃4年过去了,儿子也已经4岁了。

(浙江海宁市水利局 林婷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

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成了陈燮霞永生难忘的地方。就在那里,她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自此打开了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军团的夺金之门。

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板单人冠军

领奖台上,郭晶晶淡然的笑容让全世界的人民记住了她。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决赛中,郭晶晶以总分415.35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35枚金牌。

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冠军

25岁的德国举重运动员施泰纳在颁奖仪式上,拿出亡妻照片的瞬间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全世界。《中国日报》形容他是“超级施泰纳”。

北京奥运会独揽游泳项目8块金牌

他是14个奥运冠军得主,他是罕见的游泳奇才,他是美国选手迈克尔·菲尔普斯。2008年的夏天,他让每一个人都睁大了双眼。

北京奥运会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的冠军

奇迹!不可思议!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200米决赛中再度让鸟巢为之疯狂,以19秒30刷新了迈克尔·约翰逊保持了12年的19秒32的世界纪录,他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刷新了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2012.7.28 抵达伦敦

拥抱四方朋友。关于伦敦的那些小事——

奥运会口号:Embrace four friends(拥抱四方朋友)

奥运会会徽:采用具有5种颜色的彩条代表奥运,在“LONDON 2012”的字样上穿过,会徽上还印有国际奥委会会徽。

奥运会火炬:火炬上镂刻有8000个圆环,包含着向8000名火炬手的人生成就致敬的寓意。在火炬设计上融入火炬手的符号,这在奥运史上也是第一次将人的因素加入到火炬中,也充分表明了伦敦奥运会的创新性。

奥运会代言人:威廉王子与他的妻子凯特·米德尔顿、他的弟弟亨利王子出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官方大使。除这3位皇室成员外,英国奥林匹克协会还于年初了其他27名2012奥运大使名单,他们都是历届奥运会英国代表队的知名选手。

拥抱四方朋友。关于 伦敦的小心愿——

我想去小区广场上,和很多人一起看伦敦奥运会,这样可以认识很多一起为中国奥运军团加油的好朋友。响应伦敦奥运会“拥抱四方朋友”的号召,趁这次机会先拥抱我们小区里的朋友!(小记者 陆 果)

妈妈在网上找了“伦敦8分钟”给我看。我好喜欢“修车师傅用汽车轮子来举重;旅馆行李员把大箱子当成鞍马;西装革履的绅士长伞当剑,潇洒起舞;清洁工人用扫把玩起了曲棍球……”我喜欢这样的场景,因为不光是运动员,我们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体育梦想。平时,我们也可以为了自己的体育梦想锻炼身体,这可不光是奥运期间的事情哦!

(小记者 曾欢乐)

今年的暑假,不知道作业能不能稍微少点?或者请老师布置一项作业,就是看奥运会啊!那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抱着电视机一起睡啦!

(小记者 章振雯)

拥抱四方朋友。关于伦敦的“奥数”——

45000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屋顶工程已于2011年年中完工。该体育场的屋顶由112块白色材料构成,面积约45000平方米,可以为三分之二的观众提供遮蔽。因外形上阔下窄,又被称为“伦敦碗”,预计可容纳8万人,分为两层,上层是55000个临时座位。

第4篇

程敏:竞技之外看奥运

参加2012伦敦奥运会报道,结束了20多天的忙忙碌碌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有趣的是,关于这次奥运会的最深刻的记忆,竟然不在赛场,反而在竞技之外。伦敦,这座古老的大都市,用她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英伦气息。

一、“淡定”。这是我对伦敦最直观的印象。慢条斯理的工作方式一度使人们对于伦敦奥运会的组织工作颇为担忧,然而事实证明,“慢”是伦敦人的特点,但并没有因为慢而影响工作,比赛、生活、交通,一切都井然有序,这归功于这个城市固有的、完善的城市功能,以及极强的规则意识,或者这就是他们自信的来源。

开幕式当夜,我被安排在奥林匹克公园外一栋二十层居民楼的楼顶上拍摄外景。在此之前,我们获准上楼的记者们都要签署厚厚一沓文件,涉及安全事项、保险购买、建筑保护、时间约定等等。负责协调我们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戴维,根据与居民的约定,他从下午四点开始工作,到六点我们上到楼顶时,戴维已经布置好了场地,地上用彩色不干胶标好一个个拍摄位置、每个位置标上摄影者的机构和名字,无线宽带网通畅、电源接口充足,因为晚上气温低,他甚至还准备了茶、咖啡和开水。在他周到的安排下,来自各国的近20名摄影记者得以不争不抢,从容地在各自的位置上顺利完成了开幕式的外景拍摄。

在开幕之前,摄影记者一般都会在主办城市的各个角落拍摄一些营造气氛的元素。我们发现,伦敦好像在刻意保持城市原有风貌与特色,并没有看到很多标语、彩旗之类。或许第三次举办奥运的伦敦无需过于激动,他们的表达比较精致和低调,例如街上某个角落,你会突然遇见一个吉祥物“文洛克”的造型;或者伦敦塔桥上的五环标志,在入夜时分逐渐明晰,成为这座城市2012年的最佳印记。

二、“多元”。伦敦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奥运会上当然也会得到集中的体现。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志愿者,他们几乎就是这个多元文化城市的缩影。不同的肤色种族、不同的年龄层次,体形也是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发型更是千奇百怪。“多元”的内核是“包容”,也许这就是伦敦希望传达出的城市品格。

从每个赛场的“颁奖先生”就可以看出,这些小伙子们,手捧奖牌和鲜花,从容自信地站在颁奖台上,构成了一道颇有“伦敦味”的独特场景。

三、“享受”。体育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健身休闲的方式。伦敦人深谙其味,奥运比赛门票价格不菲,他们需要精打细算,挑几场最喜欢的项目去现场呐喊,然而更多的,是他们以自己无处不在的健身方式,还原体育之于市民的本来意义。巨大的公园草地上,永远都有无数的人在踢足球,宁静的河里不时有一队人划船而过,大街小巷里,装备整齐的自行车“骑士”穿行而过。只有民众能随时随地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竞技体育才能体现出其意义,正如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

四、“欢乐”。从开、闭幕式的设计上,世界领略了伦敦人所表现出来轻松与欢乐。不在乎队伍是否站成一条线,也不在乎个体表演是否完美无暇,场上的人轻松表演,运动员尽情投入,观众自在欣赏。狂欢的形式,让所有人都没了心理负担。特别是闭幕式,几乎就是一场盛大的巨星演唱会,场上的大人小孩肆意表演,歌星倾情投入,身边的观众直呼过瘾。

王申:新扎体育摄影记者的伦敦“解牛”之路

新扎,即为新手,虽然从事新闻摄影近9年的时间,但说到体育摄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嫩手。拍摄大型体育赛事的经历为零次,拍摄个别体育项目的经历不超过5次,相关的拍摄经验几乎为零。所以我这个“体育摄影记者”的头衔来得有些勉强,尤其和常年奋战在体育采访和编辑一线的体育组的同事们相比,简直不能冠以这样的称呼。不过,在这次奥运的征途中,我也在认真学习、实践,开始了我的“解牛”之路。

“解牛”,取自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仅仅16天的赛事拍摄,当然达不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但至少,我在“解牛”之路上迈着步子,满怀信心地向前走。以下就是我作为一名新扎体育摄影记者的伦敦“解牛”之路。

一、准备篇

当我获知自己有幸成为31名佩有EP证件(伦敦奥组委发放的官方摄影记者证件,可在除开闭幕式和篮球美国队比赛外所有的赛场里拍摄)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之一,除了激动外更多的是忐忑。忐忑自己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赛事的拍摄,忐忑自己拍的照片能不能出彩,忐忑自己能不能对得起这张来之不易的EP证件。

第5篇

这是出现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幕,意在演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而社交网络的出现更是让人们所熟知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用互联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在开幕式上敲出的一句话来说,This is for everyone (这一切,为了每一个人)。有分析认为,本届奥运会是史上首届“社交奥运会”。

奥运社交化

“悉尼奥运会几乎没有高速互联网,雅典奥运会几乎没有智能手机,北京奥运会几乎没人用社交网络。”伦敦奥组委公关总监杰基·布鲁克·道尔说,“这一切都已改变。如今,人们可以用各种渠道参与奥运会。”

上届奥运会闭幕以后的短短4年内,移动和社交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不仅适用于体育赛场,还适用于“社交奥运会”赛场。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希望通过社交网络来分享体验和心情。美国体操运动员乔纳森·霍顿说:“我愿意让大家知道我吃什么、场馆怎样,想让大家知道我每天的状况。”对于组织者来说,国际奥委会也创建了一个网络社区“Athletes'Hub”,并与Twitter、Facebook和Google+合作,组织运动员参与实时聊天,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希望跟运动员更近地交流,也需要地方发表自己的观看感受和对喜爱运动员的关心和鼓励。

在国内,不少手机用户一边熬夜观看伦敦奥运会,一边在微博上寻求“志同道合”之友。截至7月28日下午,新浪微博上关于“熬夜看奥运”的搜索结果已超过91万条,“奥运开幕经典回顾”超过5200万条;截至8月1日,新浪微博上关于奥运的微博数达到了1.8亿条,无线端也达到1.02亿条。

根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预测,奥运会期间的赛事直播将会给电视台带来超高的收视率。与此同时,NBC也在其官方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上进行现场直播,并提供了分享交流等功能。因为NBC意识到,收看奥运会的观众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随时在网上社交互动。

伦敦一家公关和社交媒体市场推广公司的专家亚当·文岑兹尼说,“过去,人们得坐在桌子前在电脑上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现在你可以一边看比赛,一边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交流。”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统计,用户奥运微博时,排名前三的地点是床上、公共交通和马桶上。

“是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让奥运社交化。”携手互动CEO唐兴通说。

社交网站的机遇

伦敦奥运会有望成为社交媒体当上品牌营销舞台主角的助推器,推动网络广告从门户、搜索步入社交时代。业内人士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捧红了视频网站等富媒体,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将使社交网络从青涩走向成熟。

本届奥运会赞助商之一的宝洁公司启动了一个社交媒体项目,作为“谢谢你,妈妈”宣传活动的一部分,专门展示母亲在奥运选手和普通人生活中的幕后作用。此外,可口可乐、吉百利、维萨和英国石油公司等企业,都在Facebook上有了企业账户,以便吸引年轻的消费者群体;三星公司甚至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在脸上做国旗彩绘的服务。

这样看来,此次奥运会不仅是社交网站的机会,也是企业的机会。“对任何营销人员而言,错过社交媒体都是愚蠢的行为。”伦敦品牌社交媒体活动研究公司Sociagility创始人安东尼·伯吉斯·韦德说。

国内社交网站中,新浪微博每天都向用户自动推送奥运信息;打开腾讯QQ,将自动弹出腾讯新闻为用户比赛情况;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都设置了专门的版块来与用户分享奥运体验。

但唐兴通表示,这种打扰式的营销方式有些太过直接。“奥运是一个契机,也是挑战,要做好社交网络营销关键在于如何出彩。目前看来,他们的营销手段都是大同小异的。”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在本次奥运中并非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伦敦奥运会为保护赞助商的利益,专门颁布了一套“广告保护法案”。对于运动员,要求其在不出于商业目的,也不损害奥运官方赞助商和转播商的利益的情况下,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形式撰写。“我们鼓励使用社交媒体,也鼓励运动员参与互动,但需要遵守一些规定。”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负责人亚历克斯·胡特说。

这些条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这次社交网络的开放程度。有媒体称,这并非真正的“社交自由”。奥运会给社交网站带来机遇,可在大事件面前,社交网络的真实性和开放程度问题也会再次暴露。伦敦奥运会是否真能如业内人士预测的那样,使社交营销从青涩走向成熟,看来还有待商榷。

链接

伦敦奥运会热门微博

“为了此刻我等了7年了,可是7年后又等到了什么呢?”——伦敦奥运会部分场馆观众席上空座连排,引发了因没买到票而无缘入场的观众诸多牢骚,其中就有人以“奥运场馆的观众席座位”为名开了微博。

第6篇

身为2012伦敦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师,这二位先生如今人气鼎沸,势不可挡。

设计界的夏洛克与华生

就像英国BBC大热的迷你剧《神探夏洛克》那般,爱德华·巴布尔与杰·奥斯戈的关系颇有点夏洛克和华生的感觉,好拍档,好哥们,好舍友。他们还是好同学,上个世纪90年代两人一同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念建筑系,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貌比潘安,同样的招女孩子倾慕。不过校园恋情于这对满脑子建筑元素的小伙子来说吸引力似乎不是那么大,姑且将他们称之为“理科宅男”、“谢耳朵第二”吧。

当然,他们的校园生活可没有闲着,毕业前两人更是通力合作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合作设计了爱德华·巴布尔的公寓。

“我们在这时便已磨合出一套很好的工作方式,非常了解彼此的想法。我们有着相似的审美趣味,但是时不时也有分歧,和而不同是好事”爱德华·巴布尔诚恳地说道。大学毕业之后,这对好哥们便一起创立了巴布尔·奥斯戈比公司。

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这对设计师组合似乎并不为过,来看看他们都做出了哪些成绩吧。快消品巨头可口可乐公司将可乐瓶的新外观设计委托给了他们,H&M、PaulSmith、StellaMcCartney等时装品牌也找到了这对英伦组合,邀请他们为品牌旗舰店做室内设计。国际一线的家居品牌纷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他们的设计作品还被伦敦 Victoria & Albert 博物馆与纽约MOMA 博物馆所收藏。

希望火炬闪电般横穿陆地

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竞争堪称惨烈,自2010年伦敦奥运组委会宣布火炬设计竞赛开始起,成千上万优秀的设计公司向组委会提交了自己的作品,最终的候选名单只剩下了五个名字,堪称万里挑一,巴布尔·奥斯戈比公司就在其中。

冲出海选进入决赛的兴奋是显然的,但是压力也重如泰山。因为主办方吝啬地只给了入选设计师十天的时间,让他们将那些画在设计图纸上的火炬变成实物。时间太短,只够制作一个火炬,爱德华·巴布尔与杰·奥斯戈不得不在自己提交的数种设计方案里做着艰难的抉择。

显然他们最后的选择,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伦敦奥运火炬的样子。金色,三棱形状,全镂空花纹,且附有伦敦奥运会会徽。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届,爱德华·巴布尔与杰·奥斯戈将火炬设计成了一个三面体的结构,且上面有8000个洞。设计美感是考虑之一,而深藏的蕴义也是促使着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因为这届伦敦奥运会实在与数字“3”和“8000”太有缘了。

这是奥运会第三次在伦敦举行(分别是1908年、1948年和2012年);奥运的口号是三个词:更快,更高,更强;2012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是:运动,教育和文化。火炬上的8000个洞则代表着参与火炬传递的8000个火炬手,以及他们将跑过的8000英里。

“颜色我们选择了金色,因为对于奥运会来说,这一颜色无疑非常贴切。”爱德华·巴布尔说。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火炬也是历史上最轻的一支火炬。在制作完成后,两人根据实际情况将火炬的制作材料改成可回收铝,这样便减少了火炬的重量,使得12岁至100岁的火炬手们都可以轻易地紧握住。

“它必须具备运动气息,又能像指挥棒般有表演职能,我们希望火炬可以像闪电般横穿在陆地上。它表达的是关于传递和民族的故事,同时又反映伦敦和英国走在设计和制造业的前沿。”两位设计师解释道。

在被问到自己会不会参加火炬接力时,奥斯戈开玩笑说:“我们肯定不在提名之列,不过我们已经每天在绕着公司大楼跑了,随时做好被选中的可能。”

“无论如何,设计奥运会火炬是一份非常巨大的荣耀。”爱德华·巴布尔说。

朴素主义者

不得不承认,就像低调地幽居在伦敦贝克街221号B的公寓里的夏洛克与华生一样,爱德华·巴布尔与杰·奥斯戈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正在不动声色地影响世界。

虽然风光无限,但两人绝对是朴素主义的极度推崇者。他们的设计理念是技术含量高但毫不卖弄,他们的设计风格向来以简约著称,就连他们的居所也是年代久远的伦敦老房子,外观陈旧,但典雅大方。

设计师出书一般都是专职代劳,但是爱德华·巴布尔与杰·奥斯戈250页专著的文字稿竟全部出自自己手中。这本书收录了公司成立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作品,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解开设计工作的神秘面纱,以及每件作品的内涵。“整个过程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执笔。”爱德华·巴布尔说。

第7篇

在现代奥运会创办初期,创始人顾拜旦男爵曾提出奥运会“非职业化、非政治化、非商业化”的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原则随着奥运会规模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随着世界经济的状况而逐渐依附于商业力量。实际上,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就开始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在柯达公司为摄影爱好者交付赞助费之后,奥运会的成绩册上第一次出现了商业广告。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而商业品牌的广告鏖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当我们分析这些奥运的商业营销现象时,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些修辞术语。

通感――不是赞助商更胜赞助商

1980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出“商业化是使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强有力的因素”,之后,奥林匹克的巨大商业潜力开始被释放出来。为了防止出现过度商业化,奥运赞助商的数额被限定于每个行业只选1个企业,最低赞助金额高达400万美元。正是因为这个高门槛规定,多数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的品牌开始制造任何与运动有关的话题,试图营造一种准奥运官方赞助商的错觉。对于这种埋伏营销的手法,李奥贝纳公司资深广告人朱俊说,“打奥运球是挺聪明的一件事,对于企业来说也是省钱之计。其实任何品牌都能这样做,只是看谁做的精彩、逼真……耐克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耐克确实一直是埋伏营销的行家,它通过赞助运动员服装,并采取巧妙的广告创意传达给人们更胜于官方赞助商的品牌形象。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耐克在奥林匹克公园旁设立了耐克体验中心,并举办与运动相关的体验活动,还向观众发放便于携带门票的耐克胸牌挂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0%的人会以为耐克就是奥运会的赞助商。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耐克发起全球统一的广告攻势,“Find Your Greatness(活出你的伟大)”。这波广告攻势涵盖全球的电视、平面、社交媒体,并随着奥运会的进程不断更新配合着金牌选手的内容。广告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伦敦奥运,但是耐克还是巧妙地将广告拍摄地点选在伦敦标志性的地点。也许宣扬伟大的奥运精神,就是耐克的“狡猾”之处,它巧妙地“诱导”消费者心理,把运动与耐克划上等号。

对比――同类品牌的行销竞技

奥运行销的角逐在同类品牌之间展开,相似的产品使得行销手段变得极为重要。同类品牌之间的激烈角逐为奥运行销平添了许多经典案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柯达面对已经成为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的同行富士并未放弃品牌宣传。柯达选择赞助当时最大的奥运会转播方,美国ABC电视网。在转播过程中始终出现的柯达品牌标识使得其在传播认知度上甚至高于富士。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柯达是其官方赞助商,并获权在主新闻中心设立了冲印部。富士也不甘示弱地在主新闻中心外面免费分发和冲洗富士胶卷,竞争异常激烈。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盛会,运动品牌之间的竞争必然是最白热化的。阿迪达斯和耐克除了花费大笔金钱赞助运动队之外,还在电视、报纸等各个媒体互较高下。此次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品牌也不甘示弱,李宁投入的广告费用高达14.3亿人民币,安踏也花费6亿元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资深广告人徐波认为,“耐克能根据赛事的行进而推出一些和比赛项目相关的稿子,其关键是对待比赛的态度和优秀洞察力;这方面李宁似乎有点在模仿耐克,但是其‘让改变发生’的品牌主张本身却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阿迪达斯和安踏似乎比较低调……”当然商业广告的付出是为了利益的回报,这些品牌大手笔的投入,就是为了品牌美誉度和产品销量的提升。根据数字统计,若品牌在奥运的行销攻势中投入一亿美元宣传费用,则可以达到知名度提高3%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李宁在伦敦奥运会开幕时股价大涨12.15%,而耐克、安踏也以极具创意的广告攻势,在人们心中留下强烈的品牌印象。

借代――代言的利与弊

邀请知名人物代言自己的产品是品牌希望扩大知名度时的一条捷径。很多品牌在奥运营销中选择运动员做代言,这样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与奥运“挂钩”,同时传达品牌精神。但另一方面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却直接影响品牌传播效果,这种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了营销操作的风险和难度。至于如何选择代言人,李奥贝纳公司资深广告人朱俊说,“选择代言人,也要看眼光和运气,最好选中的代言人能成为奥运黑马冠军,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达到超越预期的传播效果”。

耐克选择刘翔作为其代言人的案例堪称经典:在刘翔18岁时即与耐克签约,并在此后为他度身定制了一系列的广告内容,与他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还有退赛的遗憾……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后,耐克登出了整版报纸的关于刘翔退赛的平面广告,搭配“爱比赛,爱拼上所有骄傲,爱荣耀,爱伤痛,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的文案,感动了无数观众之时,也将品牌的体育精神传达人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比赛前一天,耐克对刘翔的定义是“伟大,无需别人给答案”,并且配上的是一张刘翔正在跨栏的照片。赞助商耐克试图给人以“王者归来,重回巅峰”的感觉。但无奈刘翔再次退赛,耐克转而利用这个契机四年前同样路数的广告,其内容是“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获,谁敢去闯,谁敢去跌,伟大敢”。赞助商似乎预测到了刘翔的比赛过程,其广告营销手段准备之老练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刘翔的突然退赛也使得选择刘翔作为代言人的另外十几个品牌大部分都临时更改了广告方案。

提前选定品牌代言人的举动类似于一场赌局。赌局里有输就有赢,这届伦敦奥运会表现最抢眼的游泳运动员孙杨顺势成为了品牌们新的宠儿。他所代言的伊利、361°和可口可乐借助其超高的人气展开奥运宣传攻势,伊利发起“邀你来奥运”的互动活动,上线首日访问人次随即突破10万;而 361°在港股开盘后便大涨5.26%。为了减少提前选定代言人所带来的风险,很多品牌选择多个代言人。比如宝马汽车为奥运打造的广告攻势《为悦,全力以赴》,代言阵营里不仅有刘翔,还有击剑运动员雷声,甚至还有一个热爱运动的小朋友张宇,这样即使某个代言人表现不佳,还可以借助其它代言人诠释品牌精神。

品牌似乎在选择自己代言人的时候也有着从众心理。奥运期间的广告总是充满雷同的情节和相似的文案,一种逆反和麻木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像BBDO公司资深广告人吴子罡所说:“总体而言,各大品牌用来用去都是那几张冠军面孔,而且不止在奥运期间这样,已经让我产生审美疲劳了,何况他们又不是真的英俊和漂亮,号召力其实早就没有了……”也许品牌和代言人之间并不能是等号的关系。品牌使用代言人只是为了获得很快和很强的传播力,但是代言人并不是必需的,而且冠军面孔的使用也应当适度。

反语――逆向行销操作

奥运会期间,每个品牌都想和奥运拉近关系。但不乏有些品牌逆向操作,或者刻意撇开自己与奥运的关系,或者用创意手段提醒人们,运动其实不止在奥运会。澳大利亚昆塔斯航空公司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的报纸上刊登了标题是《为澳大利亚奥运会提供飞机票》的整版广告,但在该版底部用小字写上“昆塔斯并非奥运赞助商”。这似乎用一种更诚实的口吻与消费者沟通,强调自己踏实的服务态度。AB酿酒公司花费巨资获得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奥运赞助资格的时候,竞争品牌Wasatch啤酒公司却在货车上印制“Wasatch,2002年冬奥会非官方啤酒”字样,吸引众人眼球,也巧妙地制造了与AB啤酒相反广告效果的同时又不乏讥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当各大品牌为奥运攻势拼得你死我活之时,佳得乐反向操作,打出“运动,不止2008”的宣传口号。这支广告的创作者,DDB公司创意总监邓斌说,“当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赞美2008是一个运动年的时候,我们逆向思考,难道只有2008年才能做运动吗?回归运动精神的本质,我们提出运动,不止2008的概念……”这支广告也以较小的投入在当年各大品牌的广告攻势中脱颖而出。

第8篇

我周日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上的《奥运冲击波》,和体育广播的主持人孟群一起,还有晚报过去跑体育的孙保生老师。我喜欢体育,平时常听体育广播的节目,欣赏梁言的主持、王异的解说。上节目之前我做了些准备,到网上查阅了些年轻运动员的资料,中午睡了一觉。工作以后我很少熬夜,这次为了体育我也算挑灯夜战了。

周日晚上直播时正好赶上有篮球赛,中国队对阵西班牙队、美国队与法国队交手。篮球恰好是我非常喜欢、也是平常玩得最多的运动,以前与朋友们一起看球,大家也都对比赛和队员的表现评头论足一番。但给听众解说比赛,我完全是个门外汉,而且广播与电视的解说区别挺大的,广播转播比赛完全靠解说员的语言描绘,对运动员的名字、技术状态、位置一瞬间也要反应过来,这真的是一门艺术。那天我和孟群做节目,体育广播的直播间里有好几块屏幕,我们在解说篮球赛的时候还要兼顾介绍其他项目的比赛战况,在好几个赛事中转换,但孟群却有条不紊。孙保生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他的观念,对体育的认知、发展方向等有自己的新看法。做《奥运冲击波》也让我收获、吸取了很多东西。

我从中学起就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工作后有时间也约着台里的同事、大学的同学打,只是大家都很忙,能凑在一起不容易。奥运会又激发起我打球、运动的激情。我参加过北京电台的篮球比赛,上一次在十几个队中交通广播获得了第四名。我算是主力队员,问我打什么位置?得分后卫!由于我戴眼镜,不太敢突破,但我三分球投得比较准,当然平时练过,一投3分,多有效率,很有成就感,每场比赛我得分都是15分起步。

王小骞:在空中报道北京奥运会 鄢利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有幸承担了航拍直播的任务,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在直升初上进行现场直播的主持人。那是一段非常特别的、新奇的经历,是一段至今难忘的经历,那时,我就像“空中的一双眼睛”,在空中看奥运、报道。如今回忆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第一次试飞,二是刘翔比赛那天。

说实话,接到这个直播报道任务的时候,我有点害怕。这种直播方式,在中国电视史上是第一次。超低空飞行,谁知道会碰到什么!想想都害怕。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抗恐惧。

第一次试飞的时候,真就出了问题。那天试飞时,我还很兴奋,真是早地拔葱,飞机一下子就升起来了。但是一小时试飞结束下来后,陆航团团长的脸一下子就白了:螺旋桨下面的柱子缠上了麻绳,就是风筝线。假如这些线缠在螺旋桨上会怎样?下不来了!给我吓的,想想都后怕。

那时候正是北京的雨季,天空能见度不够的话是不能飞的,但是我和航拍组的同事们每天都得去备飞,天天都化好妆等着,等待、等待、再等待,不停地失望、失望,很折磨人。

刘翔的那场比赛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场比赛。那天,我早晨4点就起床,5点就开始备飞。忐忑中能见度够了,我们飞过去,到达鸟巢上空,准备直播刘翔的比赛过程。我们一直在鸟巢上空盘旋,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没想到他退出比赛了,我们只好飞回去了,非常遗憾。那种心情很难描述,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我没有报道任务,可以轻松地看比赛了。遗憾的是,开幕式当天,我在外地录节目,没能赶上收看开幕式。不过,我会参加电视台有关奥运的节目,换个方式参与奥运、享受奥运。

这次伦敦奥运会,我特别希望看到刘翔的奔跑。更期待中国奥运军团能取得好成绩。

黄海波:北京奥运让我成了奥运迷 刘颖

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我正好在剧组里拍戏。但开幕式那天我还是专门请假待在房间里观看了整个仪式。那种震撼现在想起来都记忆犹新。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中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北京奥运会太给中国人提气了!

但是很遗憾没能搞到奥运会的门票,真是一票难求啊。我每天一拍完戏就钻回房间打开电视看直播。印象最深的是男子羽毛球单打决赛,太揪心了,林丹最后获得胜利的那一刻,我都哭了。

虽然没有搞到门票,但是我有幸参与了一期奥运会特别节目的录制,专门去了趟昌平国家水上公园,零距离感受了奥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等项目。

我觉得4年一次的奥运会并不仅仅是一场世界上竞技水平最高的运动盛会,它同时也是一次世界各国进行交流的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各国运动员带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使命聚集在一起,除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技外,大家也在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其实很多运动员在赛场上是竞争对手,但赛场下他们也是朋友。

我理解的奥运精神是:友谊、团结、公平竞争。在我看来,友谊和团结才是奥运精神的核心内容,公平竞争其实是大家交流的方式。

我是个体育迷,但凡有比赛我都喜欢看,跳水、羽毛球、游泳、110米栏……另外,刘翔、孙杨、林丹的单项比赛都很好看。

最近我一直在休息,马上就要进剧组拍新剧了。这两天正好有空看直播。平常我也会和朋友们一起看比赛,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奥运会的乐趣所在。

马苏:看奥运比赛使我充满了正能量 刘颖

说起奥运会,我脑海中会有很多画面,首先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竞技拼搏,中国队红黄自颜色的队眼、奥运的五环、领奖台上运动员激动的泪水,还有中国队同时获得金银铜牌,全场升起的全是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的场景。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4年一次,每次都能展现一个国家的进步、每个运动员的进步。看到中国运动员能在全世界比拼的舞台上获取非常好的成绩,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曾经看过一次游泳比赛,非洲运动员游得非常慢,侵得根本不像是参加国际赛事的运动员水准。听主持人解说才知道她同学会游泳,就来参加奥运会,其他运动员赛完带观众为她鼓掌加油。当时特感动,我觉得这就是奥运精神,虽是个展示速度和力量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参与。

当年刚刚得知北京将举办奥运会时,特别好奇开幕式会办成什么样。心里知道肯定差不了,但是没想到会让人震撼到如此的地步,开幕式有很多很新鲜的想法,比如水墨画卷轴、击缶表演等。北京奥运会时,我去水立方看了跳水比赛,记的是郭晶晶和吴敏霞的女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我看得特别激动,每次她俩一走上跳板,我就开始提心吊胆,生怕她们万一出现什么失误。开始她们的比分和别的选手没有拉开,赛得非常胶着。她们一上台,我就捏着拳头暗地里使劲,恨不得自己能给她们一些力量。后来比分越拉越开,夺冠优势很明显,我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在现场我拼命喊加油,拼命鼓掌,一场下来,嗓子哑了,手也生疼。

第9篇

再过一天,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史上最令人期待的一场对决就要在8月5日的温布利体育馆上演了,在半决赛分别击败韩国选手李炫一和中国选手谌龙后,世界羽坛最受瞩目的两颗巨星,林丹和李宗伟,时隔四年又要站在伦敦奥运会男单的决赛场上,这一次,历史会镌刻下哪一位的名字?

李宗伟:

半决赛当成最后一场

伦敦时间8月3日中午一点半,男单的首场半决赛在小将谌龙和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之间展开,比赛还没有开始,现场的两方球迷就拉开了架势为球员加油,中国球迷胜在人多国旗多,马来西亚球迷则胜在口号整齐。首局一开始,李宗伟就占据了主动,而谌龙则被动地跟随着李宗伟的节奏在打,很快就以13比21输掉了首局。

其实在头一天晚上,谌龙就想到了如果第一局落后的话应该怎么调整,毕竟他曾在去年的超级赛中有过战胜李宗伟的经验,所以谌龙觉得能扳回来,但是第二局,眼看一开始就落后,年轻的谌龙有些着急,好几个球都想快点杀死对方,却最终落得下网的结果,这时坐在看台上的李永波有些着急了,他也不住地给谌龙喊着加油。

谌龙已经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眼看李宗伟20比14到达赛点,这时候全场都在高呼李宗伟的名字,而这位马来西亚拿督也没有给谌龙任何希望,21比14获胜,挺进决赛。李宗伟激动地跪倒在地,亲吻着这片场地、亲吻着胸前的国旗,而谌龙只是默默地走到网前,把自己在本届奥运会上打出的最后一个球轻轻地挑了起来。

李宗伟和教练拥抱,然后一直在场地里高举着双拳庆贺,尽管这还并不是决赛,但是对于他来说,走到这一步也实属不易,因为在今年五月份的汤姆斯杯上,他在比赛中右脚脚踝韧带断裂,不得不提前回国治疗,为此还错过了奥运前最后几站国际比赛,一时间,关于李宗伟的伤情和状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谁也不知道两个月后的伦敦奥运会,拿督到底能不能以最佳的状态回归。

这个个子不高的马来西亚人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恢复,并在奥运会中一路打进半决赛,面对曾经多次战胜自己的羽坛新人王,他还是用经验率先进入到了决赛。或许就是因为不同的心态使得原本势均力敌的对抗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谌龙说自己“确实太想赢,结果发挥得不好,前半场打得太消极,而李宗伟打得太耐心了”,李宗伟则说自己“把这场比赛当做最后一场来打,因为此前自己有伤,所以放手一搏,反倒是谌龙紧张了”。

林丹:

谌龙出局,我无退路

就在李宗伟和谌龙还站在场边接受采访的时候,另一场林丹对阵李炫一的比赛也已经开始,正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李宗伟回头看了一下电视,此时林丹在首局已经7比1领先,李宗伟也想到“决赛应该是和林丹打了”。的确,林丹在这场半决赛中呈现了一个与1/4决赛不同的自己,完全显示了“金满贯”的实力。

21比12轻松获得首局胜利,林丹和李炫一交换了场地,而此时坐在林丹身后看台的李永波大声对他喊“林丹你这边是顺风了啊,注意”,或许真的是受到了风向影响,林丹第二局和李炫一的比分一直胶着着。4平、5平、6平……眼看谌龙已经出局,李永波有些坐不住了“精力精力”、“一定要干脆”,然后干脆当起了拉拉队长,先嘶喊着“林丹”,然后再招呼队员和观众一起喊“必胜”。

15比9,尽管已经领先了不少,但是林丹和李永波谁都没有放松,在打了一个出界的球后,林丹给自己做了一个往下压的手势,意思是让自己稳一点,而李永波也在喊着“没关系”,赛后林丹也解释之所以要更谨慎就是因为“谌龙前一场已经输了,我不管怎么样都得进决赛”。最终,凭借一个手感细腻的挑对角,林丹21比10赢了第二局,成功晋级。

四年前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四年后的伦敦温布利体育馆,先是李宗伟说:“我们和四年前没有太多的差别吧,都还是男单最顶尖的选手,不过我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次面临的压力小了很多,因为受伤,我没有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和期待,只是希望好好打完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第10篇

1896年顾拜旦先生筹建首届奥运会开始,足球就成为这项全世界最高水平体育盛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最初的3届奥运会上,足球只是作为表演项目夹杂其中,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的热爱。100多年来,“世界第一运动”也见证了奥运的发展:上世纪40年代的瑞典三杰诺达尔、利德霍尔姆和格伦、70年代的波兰神射手拉托以及随后的博涅克,84年的巴雷西、维尔乔沃德、88年的罗马里奥、克林斯曼等球星的精彩发挥都成为奥运历史上永恒的回忆,可以说,奥运和足球从一开始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渐渐的,随着足球运动的影响力扶摇直上,开发出的商业价值与日俱增,足球慢慢的和其他运动项目区别开来,而国际足联在所有运动联合会当中的地位也成为当之无愧的NO.1。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足联有了和国际奥委会分庭抗礼的资本,而有世界杯这样的顶级赛事做基础,也再次巩固了国际足联的话语权。加上在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俱乐部不愿放人参加奥运的情况背后,奥运足球渐渐走向没落。而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对参加比赛的球员进行了年龄限制之后,更加剧了它的下滑,仅仅3名超龄球员的加盟远远无法满足球迷们的强大视觉需要,虽然这项赛事的决赛依然作为奥运的压轴大戏放在主体育场进行,但是沦为鸡肋已成为奥运足球不争的事实。

这样的情况在近几届奥运会凸显的更为严重,于是,以布拉特为首的国际足联与国际奥委会之间口水战一直不断,虽双方多次斡旋,但依旧没有丝毫进展。但每逢奥运到来之时,人们对于顶级球员参加奥运的赞成之声就会此起彼伏,这时,一项唱反调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就会陷入被动。但似乎每一次,这位善变的演说家都有办法“化险为夷”。近日,在奥运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他又鼓动球员学习4年前的梅西,为参加奥运要和俱乐部“造反”。 布拉特在接受奥运新闻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有些球员没有在伦敦,这实在是一种遗憾。每个人都应该拥抱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加奥运盛会。可问题在于,各国足协与球员俱乐部之间的沟通不够。我认为球员本人都会愿意参加奥运会,他们应该像梅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做的那样,他态度强硬地向巴萨声明,让俱乐部允许他参加奥运会,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赢得了金牌并成为冠军。”

布拉特的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多方的热议。原本一项坚定的国际足联主席这一次的立场却有了惊人的转变,不禁让人们浮想联翩。或许连布拉特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估计到自己一方的利益,他又补充说道:“对于2012年和2016年奥运会,国际足联已经做出决定,23岁以下的球员必须被无条件放人,但各国足协并没有向俱乐部施压,他们不这么做,我们也没有办法让球员自由参赛。”这样左右逢源的政治语言真是让大众在听闻之后有些哭笑不得。

这已经不是布拉特第一次这样做了,这位世界足坛的大佬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就公开致信下属的各个机构不应阻止球员参加奥运,尤其是23岁以下的球员更应该无条件放行,但是尽管如此,像卡卡、罗比尼奥这样对奥运极其渴望的球员依旧无法参赛。而在北京奥运仅仅过去一年之后,以布拉特为首的国际足联就在巴西召开会议,讨论将奥运男足的年龄限制由23岁改为21岁。虽然最终议案没有通过,但是国际足联以及布拉特本人善变的做法和言论在那时就已经完全的暴露在公众面前了。

或许由于世界杯的存在,奥运会的足球比赛短期内将无法实现其“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但他依然是无数球员魂牵梦绕的赛场。就像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所说:“我一生获得过很多荣誉,但是最特别的却是那枚奥运会铜牌。”也许某些人善变的行为和言论能够在短期内决定一些球员的命运,但却永远无法阻挡人们对于五环的向往以及奥运足球向前发展的坚实脚步。

第11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美丽说奥运》节目最初的设计是雅典奥运会期间的一个特备节目,由三个不大懂体育的女生晓菁、艳和笔者以女人的视角侃体育。节目最早的口号定位为:一分专业,三分八卦,十分热情。不过随着奥运开赛,三个女主播觉得应该加强专业的分量,就这样广东电台首席体育记者偏正中成了节目的特约评论员。雅典奥运结束后,本来应该退役的《美丽说奥运》,因为有趣的组合、另类的节目内容和别开生面的节目氛围,获得听众的热烈追捧而意外保留了下来。

之后,《美丽说奥运》的主持调整为三个人:说话一针见血、媒体从业超过40年的资深评论员偏正中;性格温和冷静,做了二十多年新闻节目的晓菁,加上我这个超级乐天、主持了20年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听众说偏靓菁打造了一个难以复制的另类主持阵容。三代个性鲜明,在各自领域都有很深积累的主持人以体育的名义多角度聚焦社会万象,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吸引了众多铁杆粉丝的关注和支持。

突破在北京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的时候,节目组向台里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节目搬到北京,到第一现场去直播。到北京直播的想法得到了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美丽说奥运》顺利进驻位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东电台奥运多媒体直播室,开创了广东电台常规节目跨省直播一个月的先河。

国际台是奥运持权转播商,北京直播室中有奥运各大赛场的公用信号,《美丽说奥运》能让广东听众随时和各大奥运赛场同步,可以说是省内独家的广播奥运资源,再加上三位主持在北京的亲历分享,很受听众追捧,每天节目的热线都相当火爆。

2008年奥运期间,《美丽说奥运》在北京每天为省内的听众早晚各一小时直播奥运,广东电台的珠江网络电台同步视频播出,节目的收听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取得了一个骄人的成绩。主持人到了第一现场,感受到了北京的奥运氛围,又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做节目,这些因素让主持人感觉新奇,直播状态特别兴奋,同样给听众带来老瓶装新酒的全新感受。

北京的实战告诉我们,节目经常有一些策划和变身,不仅可以拓宽主持人的视野和节目的信息量,还能有效刺激团队极佳的工作状态,赢得高收听率和听众给予的美誉度。

听众见面会

因为听众的强烈反响,《美丽说奥运》从一档奥运期间的临时节目变成了常规节目;也是因为听众反映节目时间太短,听得不过瘾,节目时间一再延长,从最初的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再到一个半小时。经过了五年的沉淀,“美丽”拥有了大批忠实听众,他们总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他们想和主持人见面的愿望。这个要求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于是见面会升级成为广东电台新闻广播台庆二十周年的重头活动。

2009年9月19日,在听众的千呼万唤中,举办了第一场《美丽说奥运》见面会。《美丽说奥运》的听众年龄段从七岁到七十岁都有,首场见面会时,来自梅州、揭阳、南海、中山、佛山、东莞、广州等地的省内听众密密麻麻地聚集到见面会现场,还有一个听众专门从马来西亚赶回来参加。这其中更有组团来的,40多个穿着统一服装的听众,拿着统一的道具,喊着统一的口号,为节目加油。

通过这回试水,节目掀起了一股热浪,听众们每天都在讨论这次见面会的花絮,这让来到现场的朋友和主持倍感亲近,让那些没来成的朋友特别渴望下一次的聚会。在这样的热情期待下,2010年亚运年,节目全面改版更名为《美丽说亚运》后,节目组的首要任务是策划省内巡回推广亚运的见面会,在三月到七月走进汕头、汕尾、梅州、惠州、阳江、东莞等十几个地方,走进听众中去。这样既能满足听众见面的渴望,又树立了节目的社会公益形象,还确立了品牌节目在广州亚运这个大背景下没有缺席。

这个策划案迅速得到了白云学院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为我们走出广州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广东省体育局、亚组委以及多家媒体的支持,网易亚运频道、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KU6网更是全程支持。如此高密度的平面、广播、网络和电视的报道,让《美丽说亚运》在城中保持高话题度。

巡回所到之处得到了听众的热情响应,那时广州和亚运赛场汕尾、东莞、佛山以及省内的大部分城市,几乎没有什么亚运氛围,老百姓甚至不知道亚运开幕是哪天。听众开玩笑说:美丽节目组做了亚组委的事,让大家开始关注广州亚运。香港热心听众朱先生看到节目组省内巡回全面铺开,更是邀请节目组走进香港推广亚运。他专门给特区政府去信,还得到香港政府的回函,虽然这次香港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但可以看出这次全省巡回引起各方关注的轰动效应和在听众心目中的影响。

为了能让《美丽说亚运》的巡演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节目组特别邀请了四位形象大使,他们分别是全国道德模范、明星志愿者赵广军,亚运会形象大使、奥运冠军杨景辉,香港偶像歌手、演员邓丽欣,香港曾经的游泳运动员、广州亚运香港特区志愿者形象大使、艺人方力申。见面会时,四位形象大使和节目组共同去推广亚运,每到不同的城市,当地体育局还会为节目组选送本地的体育冠军一起参与。通过名人效应,《美丽说亚运》网罗了不同的受众,这其中有老听众也有因为到了现场参与活动的新朋友,再加上新媒体上网民的热烈讨论,为节目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在亚运年系列见面会的整体策划上,我们整合了客户资源,打造了多种特制礼物送给听众,《美丽说亚运》节目画册,专属T恤衫,骨雕亚运小挂件、《美丽说亚运》巡回见面会的主题曲等,让《美丽说亚运》这个节目更加全面和自然地融入听众的生活。客户的大力支持,体现出“美丽”品牌的市场价值。

“美丽”借力策划

因为已经连续策划实施了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到伦敦奥运的时候,节目更渴望有所突破和创新。正好老偏应凤凰卫视的邀请到伦敦做节目,《美丽说奥运》也借力做文章。老偏出发前节目组专门在电台的国际会议厅为他策划制作了出发仪式,邀请体育圈中人和听众一起为老偏饯行。这是一次特别好的节目营销机会,通过广播和新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受众知道,大事发生的时候“美丽”都在第一现场。伦敦奥运,因为老偏在伦敦通过凤凰卫视的资源网罗最新咨询再通过电话每天直播回来,加上他独到的分析点评,使得节目再次创造了高收听率和高关注度。

2014年《美丽说奥运》升级改版更名为《侃侃三人行》,依然是老偏做核心带两个美丽主播,话题覆盖面更广,更贴近民生。为了拓展节目在新媒体方面的影响力,每天都会针对微信人群制作一个一分钟的短节目《老偏辣评》,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通过新媒体的一键分享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传统媒体上播出的广播节目本身。新媒体的崛起无形中为传统媒体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市场,让传统媒体的节目和新媒体的合作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传播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美丽说亚运》形成了针对热点事件进行特别策划的节目运作思路,先后策划了《关注汶川大地震》《美丽世界杯》《美丽全运会》《美丽说两会》等特别环节,让听众养成大事发生的时候锁定“美丽”的收听习惯,节目传达出一个信息:《美丽说奥运》虽说是以体育的名义聚焦万象,可关注的不仅仅是体育。

同时,《美丽说奥运》节目开播十年来,每次在一些特别策划、活动的前后,总能掀起一轮收听热潮,听众热线、短信、微信、微博会出现井喷的情况。通过听众的口耳相传和新媒体传播,既维系了老听众又开发了新听众,节目的影响力和听众数量成N次方增长。

第12篇

80年代,奥运是一台街边挤满人群的电视;21世纪,奥运是面前的一台电脑;而如今,奥运则是地铁里的一台手机,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无线互联中的伦敦时刻。

四大门户的奥运战火从2008年燃烧到2012年,各自也有了不同的战略侧重和发展思路,网易在这场变革中将目光投向了移动互联网。伦敦奥运会期间,网易推出了首款针对奥运进行深度定制的新闻客户端,在带来30个奥运核心项目新闻及其赛场周边资讯的同时,网易也为用户呈现了一场无缝连接的“空中奥运”。

指尖上的奥运

6亿,这是网易新闻客户端在奥运会期间创下的总流量纪录。易观国际最新报告显示, 36.2%的用户选择率,也助力网易新闻客户端成为网民关注奥运资讯时,最主要的移动媒体。

时间回到4年前,身为网易移动互联网中心总经理的徐诗,也没有想到网易会取得如此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了一众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PC互联网企业。在这股浪潮之中,网易奥运视频也借势创下4.7亿人次的播放量。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终端产品平台也在发生着改变。北京奥运会,以台式机、笔记本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超越电视,成为了奥运传播的新锐。而仅仅四年的时间,当伦敦奥运来临之时,中国手机网民已达到3.88亿,相比2008年的1.13亿,翻了超3倍之多,移动互联网也首度超越电视媒体,俨然成为伦敦奥运资讯传播的主要平台。

一直以来,大型赛事报道一向是互联网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回看这十年,新浪网因九八世界杯而为众人所知;北京奥运会时,腾讯门户跻身四大门户之列。在我看来,重大的事件一定是检验一个媒体发展能力的标杆,同时也是帮助它们提升自己的重要契机,而这也是我们如此重视这次奥运会原因所在。”徐诗如此解释道。

无论是伦敦奥组委,或是四大门户网站,都相继在奥运开幕前,奥运报道战略,或推出相关客户端。“这一次移动的媒体首次超越了这个电视,成为第二大用户获取奥运资讯的来源。这可能不是最为客观的说法,但说明了一种趋势,就是移动媒介对用户获取新闻的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我看来。移动媒介成为第一资讯传播平台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面对这种趋势,网易在年初奥运报道计划之时,提出了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缝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打造一个全天候资讯的奥运盛宴。为此,网易针对伦敦奥运推出了网易新闻客户端奥运订制版,希望借助奥运的势头,为用户带来全面优化升级的体验。

有态度的客户端

当伦敦赛场上硝烟四起之时,与之相映成趣的则是各大门户网站的平台大战。腾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加入,在带给用户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的弊端。而如何在“天下大同”的报道中寻求差异化,这也是徐诗一直的思考。“对于差异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以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最重要是如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去挖掘用户的需求点,或者说挖掘他们的痛点,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不会为了不同而不同,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改变一定要从用户的层面出发。”

根据北京奥运会用户对项目的关注程度,网易在全新升级的新闻客户端奥运定制版中,针对中国夺冠热门的30个奥运项目资讯。并在奥运专区里提供单项订阅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见订阅相关项目的报道,建立属于自己的奥运专区。

“从广义层面来讲,用户肯定是希望在随时随地碎片化的使用场景中,得到最契合自己兴趣结点的内容推送。”徐诗认为,这种个性化也势必会成为未来移动产品发展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人们用于手机阅读的日平均时长已经达到40分钟。而对于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也自然成为客户端争抢的对象。在客户端的前端呈现上,网易优先提出了离线阅读的模式。“我们会设想很多用户的使用场景,因为网络资费和环境都并不理想,用户可以在家中使用WiFi,提前离线下载一些内容,以便在通勤的路中阅读。即便在地铁里没有信号时,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浏览相应的资讯。”尽管,这是一个很小的案例,但在徐诗看来,正是这些针对重点需求的定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选择。

除了使用习惯上的差异化,徐诗和她的团队也在形式上寻找创新。伴随奥运开幕,网易新闻客户端推出了“吼大声”奥运互动游戏。根据用户的吼声程度,游戏以声音的分贝等级来划分结果。尽管,这个看似与奥运无关的功能,却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参与。“这一次奥运报道比较创新,就是我们突出了独立的奥运文化。”正是这些诸多的小细节,契合了更多用户的兴趣点,也让更多人与奥运产生了交集。

与手机阅读的快速增长相比,因为版权和自费等因素的影响,手机视频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在这一次的奥运报道中,其受欢迎的程度成为一大亮点。精彩赛事回放,夺金看点直播,也促使客户端的视频点击量答复上涨。除此之外,网易也成为首家获得伦敦奥运开、闭幕式和赛事视频版权,并与CNTV独家合作了“体育之星”冠军视频访谈节目,第一时间邀请了包括孙杨、叶诗文、林丹、张继科、陈一冰等38名金牌选手做客,成为门户中邀请冠军数量最多,冠军分量最重的访谈节目。

后奥运的3.0时代

奥运会的闭幕,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只是一个暂时的终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10月底,网易新闻客户端3.0新版即将上线,而其也将带来界面和用户操作上的革命性变化。这自然不是网易口号式的用意,“全新版本的客户端将呈现诸多创新的改进,将最大的阅读空间还给读者,并带来极速、流畅却更为赏心悦目的新闻阅读体验。”而对于这种不断的进步,奥运也带给诸多启发。

“‘吼大声’虽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在10天内就有超过100万用户参加。我认为这个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可能比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专题模块要参与的人还多。除此之外,厂商也和我们联合推广这个活动,通过他们的线下渠道去推进。我们也可以借此‘有态度’的新闻理念。”徐诗如此说道。

与客户端愈发多功能的趋势相比,人们对于极简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功能带来便捷,也同样带来了使用过程中诸多繁杂。“回顾过去一年半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一年半之前,各家产品完全不同。然而,经历了这一年半的研发,不同的客户端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尽管,各个公司在独有功能上的呈现形态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产品却是趋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