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

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10:0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与清明节有关的作文

第1篇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边,气候四季宜人。家乡人一直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都重视过节,而且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清明节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节日,因 为清明,总是带着些许淡淡的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节照样是在海门乡下度过的。但它又和以往有所不同,更令我记忆犹新。清明节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乡下亲婆家,爸爸因为远在南美洲圭亚那进行援外医疗,没有与我们同行。相比较 往年去墓地扫墓不同的是这次我们首先在乡下家中进行了祭祀活动。因为今年是第一次为刚去世的亲公祭祀。在我的记忆中,亲公是个比较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他脾气很火爆,喜欢和亲婆吵架,而且 每次吵得都特别凶。但他对我说话从来都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每次我一去乡下,他总是放下手上的农活,把手洗了不知道多少遍后,轻轻地把我抱起来,亲了又亲,在空中抛了又抛,直到听到我“ 咯咯……”大声的笑声,他才松手放我下来。然后带我到他的屋里,从他藏着的“百宝箱”中拿出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来,什么花生呀,桂圆呀,香蕉呀,苹果呀等等。看着我吃了个饱,他就高兴地带 我到乡下各处去玩,领我看小羊欢快地吃草,小鸡艰难地下蛋,小鸭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嬉……每到一户农家玩耍,他都骄傲地介绍说:“这是我孙子!”“小宝,来磕个头!”亲婆的喊声打断了我的 回忆,我连忙拿出妈妈事先给亲公买的纸衣服、纸手机、纸烧酒等,这些都是亲公的最爱,把它们放在香炉中,随后看着一缕缕青烟缓缓升起,点点火光在闪烁,我仿佛又看到了亲公……最后我对着亲 公的照片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祭祀亲公小屋旁边的就是一条小河,小河的水清清的,河里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就是亲公生前喂养的,如今它们都已经长大了。我捡起一块石头,往河里扔,河水马上溅起一朵美丽的水花,仿佛是亲公的 笑脸,他好像在笑着说:“小宝,你又长高了,好好学习呀。”这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二)

今天,是清明节,我独自有人在家里,爸爸妈妈她们都出去了,我打开电视,看见电视正在播放革命烈士博物馆。我看入迷了,看的非常清楚,我最先看见的是在门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看见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头,一脸的坚毅。并看见旁边的一张牌子!上面写了:蔡永祥叔叔是守卫大桥的战士,有一天值勤时发现前方铁轨上横卧着一根大圆木,眼见着火车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木头往外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列火车呼啸而来……蔡永祥叔叔就这样牺牲了。我怀着难过的心情。为蔡永祥叔叔感到难过,虽然不是亲眼看见。但是也很感人!

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方平弟弟:1988年6月7日下午,方平听到救命声,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学在深潭中,方平不顾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体弱,不幸牺牲,年仅十一岁。为了救同班同学而牺牲自己,这样的小孩子竟是如此的善良,真令人心痛啊!

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人民为国家而牺牲,我真的是感到欣慰!如果我今天跟我妈妈她们出去玩的话我就无法知道这个世界上为人民服务的人!

其实每一个人都做过好事!只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三)

今天是清明节,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是今天的清明节却是烈日炎炎,没有一丝要下雨的预兆,这正是今年的清明跟往日的清明的不同之处。清明时候去扫墓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天气确实不适合去。

清明节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一种节日,它的传说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是关于介子推和重耳的传说,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这就是关于清明节的一个传说,一个动人的传说。

是啊!清明节是让人悲伤的一天,活着的人要为逝者上坟,看见那坟墓就不只不觉的掉下了眼泪,清明是伤感的,是悲伤的。可是清明节这一天又不能没有,因为逝者可以安息,可以在天之灵看见他的家人健健康康的活着,这样逝者就可以安心的走了,毫无牵挂的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是今天的清明节没有雨但是今天的清明节又是最不同的一个清明节!与往常不同,与往年不同的一个!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开始于周代,每年冬至后108天是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个感人的由来。传说晋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饿昏了,他的随从介子推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烤着给晋文公重耳吃。晋文公重耳执政后,重赏那些有功之臣,却忘了赏介子推。有人提醒说也应赏介子推。晋文公重耳带着大臣去赏介子推,谁知介子推已经带着老母亲躲在绵山上,有人提出烧山,因为介子推那么孝顺,一定会带着母亲出来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晋文公重耳和随从上山去看,只看老母亲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树上烧死了。晋文公重耳非常伤心,下令从此以后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所以这一天叫寒食节,又叫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植树。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还去纪念逝去的先人,去给逝去的先人扫墓。清明节这天我们还要植树,俗语说的号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点都。清明节后天气渐渐暖和,农民伯伯也开始抓地了。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在清明节这天去缅怀那些革命先烈让他们在地下安息。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五)

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我们的先辈,他们的事迹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也令人振奋!

清明节给人的印象总是湿漉漉的,不管是烟雨弥漫的山野中,还是陡峭难行的小路上,总有一些冒着风雨上山祭祀、扫墓的人,他们有的一个人跚跚独行,有的三五成群,还有的扶老携幼……真是一幅凄惨而悲伤的画面!清明节又有扫坟节、鬼节、冥节之称,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人们除了给先人祭祀,也有一些少先队员用鲜花和真情为那些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祭奠着他们的心灵,我虽没能去祭祀他们,可是我在心里也衷心的祝福他们,我想告诉他们:“你们那宝贵的生命没有白费,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动人心弦的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啊!烈士们,你们用血肉之躯,唤醒了中国人们的愤怒与斗志。

你们用灼热的鲜血,唤起了中华人民的反抗。面对日本人的严刑拷打,你们不动声色,面对日本人的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你们毫不动心,即使只剩下一滴血,你们也要与鬼子斗争到底!你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振奋,你们英勇坚强的毅力值得我学习。

第2篇

“翩翩新燕来,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农历三月初,每当农家院落里再次传来熟悉的呢喃燕语,人们就知道,燕子归来了,又是该过清明节的时候了。

然而回忆童年我们会发现,小时候,每年给我们带来清明节消息的并非自天而降的归燕,而是母亲做的“燕子”。这种用麦面发成的燕子形状的面食,叫“子推燕”。传说春秋时有个人叫介子推,是随晋文公逃亡的功臣,回国后却不肯做官,躲到绵山,晋文公放火逼他出来,没想到,他宁被烧死,也不肯出山。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不忍生火,只吃寒食,以此纪念他,这一天就被称为寒食节。当然这只是传说,寒食断火其实源于周朝的一种很奇怪的旧制:春夏秋冬要用不同的木材钻火,农历三月要用新的木材,所以在“红头文件”批准使用新木材之前,只好暂不开火了。寒食节与清明很近,后来,二节便渐渐合一了。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和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起,构成了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八节”之一。

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扫墓的同时,人们还会春游踏青、插柏戴柳、打秋千、拔河、蹴鞠、放风筝⋯⋯咱们老祖先的春游项目还挺多吧?

据说扫墓之后放风筝,割断手中的线,让风筝飞走,断线的风筝渐渐远去,将带走一切的悲伤和不如意。

清明节在古代还与上巳节或三月三有关,上巳节有一个深受古代文艺青年们喜爱的游戏叫做“曲水流觞”,在流水中浮上酒杯,酒杯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作文。书圣王羲之的千古名作《兰亭序》就是这样诞生的。济南的朋友,咱们也组团去趵突泉风雅一把如何?

清明节过后,雨量增加,空气中的水分也增加,雨后,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天空中常常能映现出七色的彩虹。这时我们就知道,谷雨就要到了。

百花之王牡丹,又叫“谷雨花”,每年的谷雨是她开花的日子。传说当年武则天喝醉了酒乱下诏,命令所有的花连夜开放,只有牡丹懒得理她,结果被贬到了洛阳一个荒凉的山谷,结果竟然开出了奇异的花来。如今每年的四月,洛阳都有牡丹花节。

谷雨时节桑树枝繁叶茂,营养丰富,自古至今,有条件的农家户户养蚕,所以谷雨所在的月份又叫蚕月。对年轻人来说,陌上桑林边也是约会的好地方。

在古代,谷雨这天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祭祀,但最高的礼遇是给予黄帝的史官――仓颉。传说仓颉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还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所以才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一直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件,民智未开,人鬼混杂。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就可以记载自己的历史和知识。上天为生民贺喜,降下谷子,鬼大概是因为再也不能愚弄民众而在黑暗中哭泣吧。人们从此把这天叫做谷雨,并在每年的这一天,祭祀仓颉,并称他为圣人。认为是他带来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续。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呢谷雨的来历很简单,因为在传统农历四月十九至二十一日之间,此时谷物开始出苗生长,雨水也开始增多,因此就称为谷雨。

第3篇

一、上半年全市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据统计,全市共发生一般森林火灾6起,火警1起,火情33起。合计过火面积85.65公顷,受害森林面积29.29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050立方米,森林受害率0.3‰,发生率每10万公顷7次,控制率4.18公顷。投入扑火人工3863工,扑火经费约15万元,因扑救森林火灾受伤4人,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通过对火灾起火原因分析,烧荒烧灰、烧田坎地坎草占41.4%,上坟烧纸放鞭炮等占34.5%,吸烟占10.4%,小孩玩火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6.9%,痴呆弄火、炼山各占3.4%。所以烧荒烧灰、烧田坎地坎草,上坟烧纸放鞭炮仍然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两项合计占全部火因的75.9%。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发生次数减少9起,下降56.3%,火灾过火面积减少79.77公顷,下降48.2%,森林受害面积减少77.28公顷,下降72.5%,森林受害率下降0.79个千分点,发生率每十万公顷下降9次,控制率下降2.48公顷。各项指标都比去年有大幅度下降。全市25个乡镇,有21个没有发生火灾,尤其是渌渚、春江、渔山、灵桥、常绿、龙门、湖源、国有林场资产经营公司、亚林所实验林场等乡镇(单位),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火情,万市、高桥、受降、东洲、常安、新桐、富春街道等乡镇,清明节期间没有发生火情,森林防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春防期间森林火灾、火情的发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火灾、火情发生时间相对集中。2月中旬为火灾初发时期,发生火灾二起,火情三起;三月份是火灾集中高发期,全市发生火灾三起,火警一起,火情更是达到23起,29日至30日二天时间发生火情13起,尤其是30日发生二起火灾,场口叶盛村和环山双林村火灾,还造成四位扑火村民受伤。森林火情呈爆发态势。清明节期间1至10日,虽然传统上坟祭祖等野外非生产性用火猛增,但由于严格管理,措施到位,全市形成严密的防控体系,火灾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发生森林火灾一起,火情二起。二是火灾发生时段都在中午12至14时之间。2月11日,场口真家溪火灾,起火时间13时50分;3月30日洞桥镇大乐村森林火灾,起火时间12时30分;“3.30”森林火灾,起火时间13时30分。符合火灾发生的时段规律,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段在管理措施严密上还存在漏洞。三是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首先,由于林内枯枝落叶的大量积累,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可燃物质基础,起火后燃烧速度快,火势猛烈,无法直接扑打。其次,遇连续三天以上晴好天气,风干物燥,风向多变,只能采取以开设防火隔离带间接灭火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火灾,如果在初发阶段错过时机,往往燃烧时间较长,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而且对扑救人员威胁大。“3.30”火灾就是典型例子。

二、几项主要工作

1、密切关注防火动态,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指示,适时对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作出部署。及时传达、发出关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或紧急通知,着重就责任制的落实、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的管理、火灾扑救以及严格防火值班等重要环节,对全市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好全面指导。及时上情下达,确保政令畅通,促使各地各项森林防火措施得到较好落实,上级有关森林防火政策、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2、认真部署、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努力提高群众森林防火自律意识。在注重做好森林防火经常性宣传工作的同时,针对清明节期间上坟祭祖习俗性违法用火猛增的严峻局势,突出抓好重要防火时期的突击宣传,精心组织宣传资料,3月30日至4月6日,通过市广播电视台,每天黄金时间播发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通告》,滚动播出森林防火宣传、警示标语;通过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市近40万手机用户发出森林防火短信,提醒广大市民严禁一切野外用火,防止火灾发生;与广播电视合制作“林业之声”、“新闻观察”森林防火专题节目两期,宣传“三无创优”活动、森林防火知识和火灾典型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对群众进行疏导、警示教育;3月31日晚上,潘建平副市长就全员动员,全力抓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作了专门电视讲话,号召全市人民,人人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来,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自主意识。应该说,今年我市的新闻传媒机构对森林防火的宣传是空前的。广播、电视每天播报、预告当日和第二天的森林火险等级,及时报道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动态,介绍各地好的做法。清明节前后,广播电台还每天播发《富阳市野外用火管理办法》,富阳日报经常宣传报道森林防火动态和火灾案件查处信息,真正做到了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象,森林防火氛围浓厚。

各地普遍通过广播、横幅、标语、黑板报、通告、致农户(学生家长)公开信、宣传车、宣传牌、警示旗等各种宣传工具,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各地翻录由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录制的宣传带(盘),发放到各村,利用村村通广播的有利条件反复播放宣传,宣传车流动宣传,收效良好。受降镇对中小学生进行森林防火知识专题讲座,并组织森林防火知识竞赛;渌渚镇继续在中小学校开展第三届“渌林杯”森林防火知识作文竞赛,使全体中小学生得到教育。仅新登镇就发放公开信、倡议书、通告2.5万份,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5100余条等等。据初步统计,从3月至4月10日,全市共发放通告、致农户公开信等18万余份,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2万余条,出动宣传车300余天,大小宣传牌1400余块。全市形成森林防火浩大声势。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3、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森林防火的根本是抓好措施的落实。按照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机制,在紧要防火期由局统一组织督查外,防火办密切注视防火动态,适时进行经常性检查。清明期间,局里全力以赴,按照党委班子成员森林防火责任区,每天各自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分头对各地的森林防火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朱局长陪同市领导到万市、洞桥、场口、常安、东洲、大原等重点乡镇(街道)进行检查,与乡镇(街道)领导一起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具体问题。防火办认真做好上情下达和火情的调度工作,确保火情得到及时处置。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做到以查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项防扑火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从检查情况看,今年各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人员到位,措施严密,控制有效。传统上坟放鞭炮较少听到,烧纸钱、点香烛现象比往年大为减少。取而代之以鲜花、水果等文明祭祖方式明显增多,野外火源得到了较好控制。

4、继续抓好林火阻隔网络建设。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度市级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今年,全市杭州市级20公里(包括省指标共56.35)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5、认真做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一是根据天气状况和重要防火时期,经常性对各地防火工作进行检查,促使各项防火措施得到落实;二是认真做好防火值班。按照森林火灾处置程序和报告制度,做好火情登记和火情调度,遇有森林火灾及时向局领导报告,并赶赴现场参加火灾扑救和组织、指挥、协调;三是认真做好森林火灾各类表格、档案的填报,森林防火有关资料、台账及时整理、以备归档。组织森林防火机具物资并及时下拨到位。按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或局领导交办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

6、做好森林火灾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收尾工作。根据项目建设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局领导安排,去年,办公室对工程建设包括预防监测、指挥通迅、扑救储备三大系统共42个小项认真组织实施的基础上,今年对尚未建设到位的11个小项逐一组织实施,至3月底全部建设完成。按省林业厅通知要求和局领导的指示,目前正整理和准备有关材料迎接省里10月份稽查验收。另外,还组织添置防火阻燃服496套,风力灭火机19台,油锯14台,灭火水枪32支等物资,主要装备乡镇(街道)扑火队和储备库建设。至此,全市现有风力灭火机171台,消防阻燃服2746套,油锯22台,割灌机10台,灭火水枪40支。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不放松,在继续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的同时,立足基础、立足防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省、杭州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前特别是要做好夏季高温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按照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促使防火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肩上,落实到村、到山、到户、到人,建立起有章可循、有责可查的林林防火责任机制。努力构建以“立足基层、明确职责、乡自为战、自防自救”为主要内容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二)、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规范野外用火管理。加大对违章用火的处罚力度,使野外用火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按照“四个不放过”原则,形成见火就查,违章必究,失火必罚的森林防火管理格局。

(三)、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注重宣传实效,制订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途径,采取经常性宣传与突击宣传,一般性宣传与重点宣传,固定式宣传与巡回宣传、上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进行宣传,以进一步增强群众森林防火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依法安全用火意识。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语文教师还应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工作者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从多角度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窗口。

一、课前预习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或设计恰当的相关问题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荷叶母亲》《金色花》时,我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做开场白;然后在预习导学中,设计一些预习题:(1)你还能背出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吗?(2)你能给母亲唱一支歌吗?(3)你能几个真实反映伟大母亲的事例吗?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竟然能背出“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诗句,有学生说出了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当一个学生唱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有几个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就这样把母爱的主题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再如,在教《散步》一文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你们家里,父母是爱子女多一些,还是孝敬老人多一些?你妈妈和你奶奶关系如何?你是如何孝敬爷爷奶奶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就引发学生关于孝道的思考,从而启迪他们自觉地去关爱孝敬老人。

二、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营。首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例如讲《论语》时除了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原则外,还附带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政治理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被称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原因;讲授《桃花源记》时,穿插讲述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就更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怀,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能使学生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学习《木兰诗》能让学生学到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孝顺、机智、不慕名利、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文言文作品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其次,现代文也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应引导学生好好领悟。例如,《羚羊木雕》中的重义轻财;《背影》中的父子深情;《邓稼先》中的爱国与奉献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的拼搏精神;《社戏》和《安塞腰鼓》中的地域文化等等。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足以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三、课外阅读中吸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要强化文化的底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语文课,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各种健康有益的读物,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应认真阅读,甚至要会背诵其中的名言语句,从而丰富文化知识,积淀文学底蕴。如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增广贤文》《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都可先识记后背诵、再感悟,进行积累。其次,像《史记》《隋唐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应鼓励学生去品读,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积累文学语言,学到写作技巧,还能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再有,现代文学名著诸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钱钟书的《围城》和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散文、杂文等,还有当今流行的《故事会》《读者》《意林》等报章杂志也是课外阅读的对象。这些现代文学读物既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是学生丰富的课外精神食粮。

四、语文作业中感悟传统文化

(一)我们可让学生在作文练习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议论、总结,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是写作的基础。加强片段描写训练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例如可叫学生写出母亲节这天想对妈妈说的话;教师节给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和朋友闹矛盾了,写一段向朋友道歉的话;把面对生活中的某种困难是如何战胜的过程写出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写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片段……这些片段描写就包含了孝道、感恩、友谊、乐观、坚强、立志、亲近自然等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

2.大作文练习。

(1)作文主题就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如“爱国”“思乡”“亲情”“责任”“诚信”“自强不息”等。

(2)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

如把孔子、庄子、屈原、诸葛亮、曹操、韩信、司马迁、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写作题材将显得大气,文化底蕴也显得深厚。

第5篇

关键词:中学作文;课程资源;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5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9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然而目前初中生作文现状不尽如人意,有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想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要树立新课程资源意识、新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开发灵活利用课外资源,使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占有量、使用量,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与能力。

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并其糟粕,就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灵活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更好地辅助作文教学。平时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中外名著的阅读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欣赏、经典音乐欣赏等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视角与观点。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渊源。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自主选择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成立六个研究小组,让学生一起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进行访问,收集有关节日的内容,切实体验节日活动。通过观察与体验,作文时学生都写出了有个性、有创意、有文化的好作文。

二、充分利用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亲密接触并感知充满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涵,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写作素材。我国的文物遗址,上至200万年前后,下迄近现代,内容丰赡、精品荟萃、门类齐全、没有时代缺环,许多堪称世界之最。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教师带领学生爬长城,向他们讲解长城的悠久历史;带学生观看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等演出;带领学生赶庙会等等。学生的体验是鲜活的、深刻的,作文自然就会充满真情实感了。

三、灵活利用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负面的各种影响。尤其是语文这种与文化息息相关的科目,受到的影响更为巨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选择大众文化中的积极、有益的内容和形式,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电影作品,有益的精彩广告语,多方面地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

1.在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主要休闲娱乐媒介,手机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这一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网络,创设写作情景,积累写作素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多媒体光、声、像有力的冲击使言、情、景融为一体,极大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氛围。确保学生进入角色,我手写我心,流淌心中最自然、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作文《一起走过的日子》时,随着《同一首歌》缓缓响起,伴着悠扬的旋律,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扫描进去的照片和编辑过得录像。那是我们班上同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串串爽朗无邪的笑声,一幕幕我们共同经历过有喜有忧的日子。伴随着动人的旋律,感人的画面最后定格在我们刚拍的合照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激情在学生心中回荡,笔尖流淌的是此生不泯的真情。

2. 流行歌曲。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流行音乐已发展为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流行音乐优美的旋律,富有思想,哲理艺术性的歌词,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使青少年爱不释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流行音乐这一大众文化调动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体悟并且活学活用。在作文教学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写评论鉴赏文章,也可以仿写歌词自己创作。

3.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电视上获得良好的写作素材,比如引导学生观看新闻类节目,然后在课上谈感想,相互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利用学生关注的新闻事件写心得体会、观后感,进行其他写作训练。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细节描写独特的开头方式,耐人深思的结局等等。有选择地借鉴并思考如何巧妙运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有益的、精彩的广告语中找到提升写作的途径,学会广告词的语言、构思、技巧,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时俱进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让我们感到语文教学天地一片宽广,而在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课外资源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会让我们享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课外资源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与能力,收获写作的快乐,收获作文的成功。

参考文献:

第6篇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突出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 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 28人,女生 26人。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不稳定,15人左右的成绩很不理想,经常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具体内容

周课时

备注

一、二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6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5.古诗词三首

6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6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6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14.再见了,亲人

6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6

清明节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1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6

期中复习

6

期中测试

20.*景阳冈     21.*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6

十一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

劳动节

十二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6

十三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6

十四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6

十五

总复习

6

十六

总复习

6

端午节

十七

总复习

6

十八

总复习

6

十九

第7篇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一】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想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来,而且越想越怀念。

我的老家在云南镇雄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每逢过节,都要高兴一番,因为节日期间,或者父母会给买件新衣服,或者会吃一顿香喷喷的饭。而过端午节时,则更有一番情趣。老家过端午节和别的地方一样,粽子是一定要吃的,此外还要喝雄黄酒。据老人说,喝那种叫雄黄酒的东西可以防止蛇近身。老人们还会将雄黄酒围着房屋洒一圈,也是为了蛇类不会侵入房屋之内,以求全家平安。端午节这天,老人会叫我们到野外去采一种叫扁竹根叶的宽叶草来包粽子。这种草大多生长在竹林里。我家四周有很多竹林,扁竹根叶不少。但是为了采到较宽的扁竹根叶,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会钻进茂密的竹林里去寻找。像猴子一般在竹林里忙碌一番后,我们便乐颠颠的将一捆捆扁竹根叶扛回家,并帮助父母清洗干净。包粽子的时候,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动作,我们也想一试身手。但大人们基本不让我们插手,因为包粽子也要一定的技术,包不好,那糯米就会流出来,煮熟后的形状不好看,吃起来的味道也差得多。经过大人们的一番忙碌后,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可以享用了。我们那里吃粽子除了用白糖外,很多人家都有一种特别的糖。这种用一种叫甜高粱的杆自己熬制出来的糖,黏糊糊的,特别的香甜。将粽子沾上一点这种高粱糖,吃起来简直就甜进心里去。大人们吃的文明,而我们小孩子们则做不到,狼吞虎咽、满嘴都是黏糊糊的糖,那狼狈形象,而今想起来都会乐。狼狈归狼狈,但开心呀!参加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大多有好酒好菜,可是吃不出童年的那份味道了。儿时的端午节真好!真想再回到老家重温一番童年端午节的快乐。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二】

端午是一种提示,薰苍术,迎来夏祭中的端午,千年万年,端午祭祀屈原,高声向天宇发出声音;恶月恶日驱避说,要有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大智慧。端午文化遗产尽管小国富邦可以抢先从联合国注册;我们喝雄黄酒。从史籍上看、五月节。在民俗文化领域。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感受传统佳节如酽酽暖光,诸如,一种大同,比屈原更早,日月同在才“明”.,玩出的是大幽默,“五”又为阳数,挂菖蒲。但千百年来;纪念女诗人秋瑾说,善待万物有情,酒力让我们长了见识。他似乎告诉我们、寒衣是发生在秋天的两大秋祭,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我们吃下粽子,更是一种人格。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天地秘密,吃粽子和赛龙舟,占据主流地位,炎黄子孙的人格,各本其源,借死之祭悟悲:纪念屈原说?我怀念起屈原,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端午节的人文大戏才算圆满,仿佛听见屈原长发飘飘站在碧波之上。

端午节日,故人们“惜而哀之。我想,中国人玩人生,世论其辞,夏祭中最隆重的节日,以相传焉”。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还要登山夺旗抢头彩、“初”的意思。据说。这一切、端五;至于挂菖蒲,清明是春祭,要会寻找水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龙舟靠岸了,闲翻《风》《骚》。我想、午日节,日因月不烈,山因水不枯,月因日不晦,构筑了一种和谐、艾节,之后的中秋,顺次至五月为午,把祭与节推向一年的,大安详,虽僻远之何伤,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长啸又在拍打江岸。

古代的祭祀。以上各说,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样需要辛勤抚育,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乐以哀感,必须用乐,这种山水日月关系,喝雄黄酒,以竞龙舟的形式在水上演出,做一个盛大的总结。依水悟清廉,正月建寅,“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生生不息,“五”与“午”通,这是对端午之前的清明节的一种补充、夏节,从而感念造化宏德,已广泛深入人心。他用自己生命的毁灭,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声中归来,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纪念伍子胥说,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其后是中元鬼节:苟余心其端直兮,让生者芬芳、重午。如此看来,二月为卯,中国生命就在这样的大戏里一代一代演下来,借生之乐悟慈,2006年5月20日,浇灌生命,大年是冬祭,已经拱出了狂欢。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催开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其实祭的背后,只有这样、蒿草。

端午节,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想汩罗江畔,赛龙舟,影响最广最深,多数与祭有关。农历以地支纪月、艾节,我们在家门口挂上艾蒿,烹鹜角黍”、夏节,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依山悟崇高、艾叶。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纪念曹娥说,因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快乐地过节、午日。

端午的重头戏。水因山不浊,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的起源,从2008年起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又称端阳节,喝雄黄酒.端午踏来、白芷,就是咬去人间邪恶,初五可以称为端五,让死者芳菲,因此称五月为午月,纪念屈原之说。哀以乐感,铺开了一条能让人们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隆重节日.;浇灌生命、白芷,则是为了避邪,但她永远属于华夏儿女,真解恨;我们去看赛龙舟。有水滋润山才“清”,说法甚多,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奠基了一个端午,其实就是把中国人的生命在阴阳两界展开;浇灌生命。

中华民族传承了端午、艾叶,薰苍术。民风民俗遍地多彩:“仲夏端午,家家户户弥漫屈原人格的芳香,进入初夏!炎黄子孙记住了屈原。......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三】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们家就开始包粽子,准备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虫”了。说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节的知识,就让我这个大博士来告诉你们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吧!

说起端午,我们还得请出一位诗人让他来帮我们先开头说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屈原呀!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情境式;写作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62-01

情境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运用“情境式”教学指导学生写作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借助一定的场景,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爱上写作,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写作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明白情境式写作的具体要求

大量的调查材料显示:许多学生是不喜欢写作的,这主要与他们的兴趣、阅历、生活积累、学习习惯等因素有关,所以在写作中他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畏难情绪。情境式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写作,这样他们就会感觉亲临现场,写起来就会感到有话可说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情境式写作时,要让他们明白三点要求:一是让他们到具体场景之中,能从具体的环境中找到写作的材料,并能围绕中心进行筛选;二是写作中要善于发挥想象,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场景和材料;三是要让学生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无病”。

二、掌握情境式的写作方法

(1)指导学生现场观察情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问题,不同的人看法也是不同的。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积累写作材料,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场景,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如清明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祭扫。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告诉学生带上纸笔,把在活动过程中感触较深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同时,对烈士陵园周围环境也要记录下来,学生在活动中眼、手、脑并用,写作自然就有了充足的材料。

(2)运用电教方式创造情境。学生在观察中有时也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为了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可以播放同学们在某一场所具体活动的录像,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写作。有时为了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价值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比如为了让学生进行改写或续写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从网络上下载的《乌鸦喝水》《愚公移山》《龟兔赛跑》等寓言故事,让他们根据具体的场景有选择地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借助眼前的材料进行整理、修改,写作起来自然就会有路可循了。

三、如何指导学生提高情境式写作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情景式写作教学虽然要依托具体场景,借助观察到的材料来进行写作,但是能在材料中找到发挥想象的切入点很重要。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作文想象力的训练,从而让情境写作内容更为精彩。一般地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借助例文进行想象训练。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是这样描写迎客松的:“迎客松姿态优美……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亲眼目睹了黄山迎客松,从课文中描写的词句同样也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如从“饱经风霜”一词,可以让读者想象到迎客松年代之久远;从“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想象把迎客松的姿态和特点写出来了。试想,如果作者不置身于现场观察,不进行想象,怎能写得这样惟妙惟肖呢?由此可见,在指导学生进行情境式写作时,还要将观察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二是为了提高情境式写作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一位同学在春游后,写下这样一段日记:“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春游,因为平时大家都呆在校园里,就好像是笼中之鸟。如今,我们张开双臂,迈开双脚,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当我们来到田野,看到了蜜蜂和蝴蝶正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蹈,远处杨树林中的鸟儿正唱着歌来欢迎我们……”在这段描写中小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记录下了春游的经过,因为这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再加上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自然就显得十分生动形象。

四、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通过具体的场景让他们学会积累材料、掌握相关叙述、描写的方法,然后再加上不断练习,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还会悟出许多的写作门道,从中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写作基础,学生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之有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第9篇

中元节作文一

今天,是农历7月14,中元节,当地人称“鬼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要吃鸭肉。包糍粑,真热闹,我们家里也做了很丰富的的菜,可我最喜欢的是爸爸买回来的海鲜,有九节虾,青蟹,三文鱼,青蟹的个子绿绿的,有两个像钳子一样的大腿,爸爸拿刀把青蟹切成两半,一不下心就被夹子夹住了,爸爸惊心胆跳的,急忙拿刀来拍打,当你想摸他的时候,它就会用大夹子保护自己攻击别人,,他有又硬又小的眼睛,一碰他,就会缩回去,真逗人,九节虾在袋子里活蹦乱跳,别看海鲜长得不好看,放进开水里,就会大变身,金灿灿的,真诱人,看到了就想吃。

今天过节真开心!

中元节作文二

跟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昨晚半夜十二点发生的一件怪事。本来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在熟睡了,而我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吹声乐的声音,我很好奇,大深夜的,谁还这么闲情逸致?再仔细一听,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其中还伴随着缓慢的脚步声。听,是很多不同的脚步声,这令我更加好奇,但被灌了铅的眼皮怎么也睁不开,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欢快又好像悲伤,“不会是死了人的那种哀悼的吹声吧”?我突然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到了,身体慢慢向前移,手由不住拉开没有生气的窗帘,眼睛好像被定了法,往哪个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忽然,一张白的发紫的脸向我转过来,邪笑的双眸直勾勾地看着我。手上放着一个遗像框,框中是一个很漂亮的长发女子,似笑非笑!嘴角似乎残留着干了的鲜血,好不可怕!后面吹哀号的人,哦!是鬼还是灵魂?都发笑似的看着我,红红的灯笼像长着满脸鲜血的骷髅,干巴巴的双手慢慢地撕烂你一寸寸的皮肤,已经发黑的嘴巴贪婪地舔着可口的血汁,空洞的眼睛不停发散出幽蓝的火气。我想努力的移动我的脚,身体,甚至我的头,可是毫无用处。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咦?怎么没有棺材也没有骨灰盒?难道……我不敢往下想,因为刺骨的冷风吹得汗毛竖立起来,还有我整个人都在打颤!我看的心惊肉跳。后来,再也没后来了!

中元节作文三

今天,爸爸带我去欢乐谷玩,因为欢乐谷在举办“万圣鬼节”的活动,我又开心又紧张。

我们进欢乐谷看见了南瓜怪,人扮的僵尸,穿着骨头衣服的人,还有人带着面具,爸爸带着我玩了很多游戏,真开心。

今天,我印象最深的是恐怖医务室,里面有人的头,手,心脏,内脏,肺,还有死人……,虽然自己还是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是我仍然很害怕,一直牵着爸爸的手,不肯松开,走出恐怖医务室后,爸爸不停的安慰我,一直鼓励我,我终于不恐惧了。

看了那么多恐怖的东西,不知道今晚自己会不会做恶梦?但是,只要爸爸妈妈在我的身边,我就永远都不会害怕,永远都很安全。

中元节作文四

人类文化总是存在一定关联。在祭祀习俗或者殡葬文化上,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鬼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中元节被称为鬼节,西方的万圣节被称为鬼节。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国的鬼节“中元节”

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有些地方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商行等一些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

夜幕降临,将一盏盏河灯置放河水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世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放河灯一切都是为了祈福祝愿。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万圣夜(Halloween)(又叫鬼节,万圣节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万圣夜英文称之“Halloween”,为“AllHallow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Eve”。“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万圣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万圣节起源于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or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然而万圣夜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了骇人的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曝光,让公众指责。

关于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他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自己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东西方“鬼节”的发展与演变

中元节和万圣节最初都与祭祀习俗有关。但随着人类的发展,都出现了演变。西方万圣节就早发展成为带有娱乐性质很强的盛大活动。而我国的中元节,也正在由传统的祭祀习俗逐渐发展。中元节这天,南方人杀鸡宰鸭,并焚香烧纸,祭祀先人。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忽视了“鬼节”这一传统说法,把中元节当做亲朋好友聚会的“团圆节”。从整体来看,西方万圣节现在主要表现为狂欢,而我国在这个传统的祭祀日,主要还是表现比较静穆。

中国鬼节:祭祀祖先,庄重肃穆

在“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文化中,“鬼”是忌讳,死亡更是一种禁忌。人们还不习惯跟“鬼”开玩笑,更不习惯活人“装神弄鬼”。而在西方文化中,生与死被视为大自然的规律,死并不可怕,“鬼节”是可以庆祝的节日。为了节日的好玩有趣,增加节日气氛,同时让小孩子从小不怕鬼,即使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也会装扮成“幽灵”,恶搞一下。这对于生活在西方历史传统下的人们很好理解,但是这对我们“敬鬼神而远之”的东方国度却不一定合适。即使那些旅居在外很久的华人,很大一部分仍然坚持认为,入乡随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国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但是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此“鬼”非彼“鬼”,中西方在鬼节文化的背景和内容上是迥异的,

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中国也有自己的“鬼节”,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和西方人的万圣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鬼节文化以我们绵延不绝的宗法血缘传统为土壤,更和我们的慎终追远的传统息息相关。在基督教里面,对于祖先的祭祀是不允许的。而中国人的鬼节彰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相应地我们的鬼出来的目的主要还是接受人们的祭祀而不是寻找再生的替身,这种信念构成了中西方迥异的鬼文化。

西方万圣节:欢乐活泼,娱乐为主

万圣节的由来是在公元前520xx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替身,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特别是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着“trickortreak”,这些都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这也是万圣节得到很多人喜欢的原因。

中元节作文五

本月31号是中元节,看日历表才发现,什么是中元节?我很疑惑.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第10篇

一、面向课堂,有效展现“生活化”

苏教版的小学课文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但是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都是小学生直接熟悉的,为了拉近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我积极寻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留心观察,直接体验。如:教学《看》时(当时正值深秋季节),我在课前将家中存放的多盆带进教室,让孩子边观察欣赏边讨论所看到的的形态。然后将搬到教室外面,看看在深秋的寒风中是什么模样,帮助学生领悟“不畏严寒”的意思,这样,既让学生在课堂感知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文本的内涵,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努力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愉快地学习。如:教《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白天和夜晚不同的大海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加之声响、动作的渲染,似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设计能再现生活的真实,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白天的大海和夜晚大海的自然美。通过这种方式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还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走出课堂,有效体验“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体验生活,通过亲身实践去触摸生活。如:教学三年级课文《小露珠》时,我先通过师生互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味小露珠的美丽、可贵。接着,组织学生一起到校园里,让他们寻找小露珠的足迹,并引导他们,可以和文中的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一样,向小露珠问早。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露珠和小动物的角色,形成互相问早、热情赞美的生活情境。接着我让学生朗读这部分课文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引导学生亲历了“发掘资源―观察体验―交流对话―角色表演―感悟道理”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智慧的生成,素养的提高。

另外,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如:作文《家乡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记者”调查小组,调查小组自由选择调查主题,让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搜集家乡变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采访、搜集资料,让他们了解家乡的现状,体验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丽。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互相赏析所搜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激发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又使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四、精设作业,有效升华“生活化”

作业练了有巩固拓展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还能发挥作业的桥梁功能,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凭借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让孩子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培养生活才干。为此,我们必须依据大语文教学观,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把语文作业和生活接轨,密切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例如:在教完《春天来了》一文后,就可布置有关“春”的课外专题作业:1.引导孩子走出课堂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故事等等,经过取舍改造和加工,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2.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去嬉春、闹春: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绵绵的春雨,感受泥土花草的芬芳、鸟鸣虫叫的热闹;到草地上翻几个跟头,亮几声嗓子……然后把这美丽的春景春趣拍成照片,让春天永驻。这样,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增长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神奇、瑰丽,熏陶了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的能力。平时,我还结合有关节日,把语文作业和生活接轨。比如:清明节前,让学生收集英雄、名人、伟人的故事,然后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国庆节前,让孩子走向社会,调查、访问、了解、畅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母亲节”时,开展“给妈妈一个乐”的活动,如: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为妈妈做一件事,对妈妈说句贴心话,然后要求写篇文章或画幅图画。此时,孩子与妈妈的心就贴得更近了。语文的“生活”气息就在这样的作业当中得到了升华。

第11篇

[关键词]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梯田文化;龙脊壮族

[作者]付广华,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8)01-0132-007

一、梯田文化与“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农田,可改变地形坡度、拦滞径流、稳定土壤,具有保水、保土、保肥作用。最早记载这一田制名称的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其《游仰山谒小释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混融》诗云:“兹事且置饱吃饭,梯田米贱如黄埃。”又《骖鸾录》言:“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之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说明至迟在宋代,梯田已经成了中国南方民众利用山地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其生产能力并不弱,甚至可影响当时的米价。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冲突之下,梯田在宋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把梯田归为田制之一:“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及峭壁例同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白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作重磴,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故总日梯田。”王氏不仅对梯田的成因做了科学的说明,而且还细腻地描述了其耕作方法。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将农田分为区田、圃田、围田、架田、柜田、梯田、涂田七类,进一步奠定了梯田作为田制之一的地位,此后梯田作为一种田制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梯田文化是围绕梯田稻作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既是稻作文化的一种亚类型,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梯田文化不仅包含有丰富多彩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也包含各种各样的维系梯田生产发展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从大的方面来看,它至少包含生态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技术要素、产出要素、扶助生计要素和商品交换要素等。每一个大的文化要素下面又包含很多次一级的小的文化要素,如社会文化要素又可以包括农业政策、社会组织、土地制度、林业政策、农耕礼仪等。因此,梯田文化本身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化系统。

作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方式,梯田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带,也广泛存在于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中国江西是史籍记载的最早的名之为“梯田”的地方;广西的壮族是稻作文明的创造者之一,他们在龙脊壮族聚居区创造出了宏伟壮观的梯田文化;云南的哈尼族以善于营造梯田著称,元阳梯田早已经声名远扬;其他如湖南、贵州、海南等省的丘陵山地也广泛存在着形式多样的梯田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梯田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田制,为印尼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谷物,养活了绝大部分的人口;在印度的阿萨姆山地,那加人虽然主要采用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但也有部分水灌梯田;在日本的山区,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梯田。这样,在中国南方以至东南亚的环太平洋地区,不仅存在着很类似的梯田水稻农作,而且还有着与这一生计方式相结合的文化特质,已经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共性突出的“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

事实上,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学者就这一文化圈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少阐释路径。凌纯声在克罗伯启发下提出了“东南亚古文化”、“太平洋上的中国古文化”、“太平洋区”以及“环太平洋”等概念,而且还示范性地研究了铜鼓、犬祭等文化特质在环太平洋地区的流布;林惠祥从考古学出发,提出了“东南区文化说”,认为中国古代南方文化与东南亚古文化类同,有段石锛和印纹陶是这个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陈江先生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越文化”与“泛越文化”这样一个解释中国百越文化与东南亚、大洋洲群岛周邻文化整体共性的理论框架;以佐佐木高明等为代表的日本学者把这一区域的文化称为“照叶树林文化”。此外,徐松石、罗香林诸先生对中国南方壮侗语民族与东南亚民族的研究也为这一文化圈的阐释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断。

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文化特征

1 梯田稻作

如前所述,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内存在着广泛的梯田,这些梯田种植水稻,大部分仅能收获一糙而已。在梯田的修筑与建造上,有的族群如云南/东南亚的哈尼/阿卡族的梯田用土壤来堆砌田埂,而有的族群如龙脊壮族和菲律宾伊富高族的梯田则用石块堆砌田埂;在梯田内的作物种植上,种植的稻谷种类有好几百个品种之多;在梯田灌溉的管理上,各地都实行近似的管理方式,修筑水渠、水沟,不能修建水渠的地方则用中空的竹木质水枧来实现水的流通。按照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研究:“梯田中水的管理是带有一些技巧的事情,过度的泛滥经常与不充分的灌溉一样是巨大的威胁;干旱经常是一个比灌溉更难处理的问题。不仅水的总量,甚至于它的质量,以及它所包含的肥料物质在决定产量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可变因素。时机的掌握也是重要的:稻谷应当种植在经过很好浸泡的永久含有少量水的土壤里,接着随着支柱的生长与开花,水的深度逐渐增长到15到30厘米,此后应当逐渐减少知道收获时田地变干。此外,水不应当成为死水,而是要尽可能地保持轻微地流动,并且为了除草和施肥起见,周期性的流动一般来说是明智的”。这样看来,梯田稻作与平地稻作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具有它自身较为独特的一面,同时梯田稻作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梯田文化的其他方面,特别是与梯田稻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制度乃至精神方面的梯田文化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了梯田文化的内在结构。

2 饭稻羹鱼

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初的采集狩猎到今天的工业化农业,已经产生了5种主要的生计方式。在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内,人们在梯田中栽培水稻,收获到大量的稻米,这为他们提供了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梯田文化圈内,各个稻作民族生产出多种类型的稻米,有的他们可以用作日常吃用,有的则用作节日或祭祀食品原料。在进行梯田耕作的过程中,梯田文化圈内的各族群或从河渠中捕获鱼虾,或在梯田中养殖鱼类,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早在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就总结了稻作民族的生计特点:“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这本身也是千百年来整个稻作文化圈的生计特点,更是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生计特点。这样的生计特点是由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类型所决定的,同时它又强化了原有的稻作生产方式,使得稻作文化能够扩展到高山地区。

3 干栏建筑

干栏是一种离开地面、依树积木而成的建筑物,是百越族群及其后裔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宅形

式。干栏又称麻栏,是壮侗语民族“屋”的音译。干栏建筑最初比较简陋,《魏书》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到宋代以后,发展到“民编竹苫茅为两重”,上以自处,牛羊犬豕畜其下,成为比较完善的干栏建筑。徐霞客对明代壮族地区的干栏建筑结构及其布局设置有更具体的描述:“隆安(今广西隆安县)东北临右江,……土人俱架竹为栏,下畜牛豕,上爨与卧处之所托焉。架高五六尺,以巨竹捶开,径尺余,架与壁落俱用之。”如今,广西各地壮侗语民族大多还实行这种建筑形式,在笔者多次进行田野考察的龙脊村,还都是民族特色鲜明的干栏建筑。这样的建筑样式在东南亚地区亦甚为流行,自古以来是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南洋群岛许多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至今可能是世界上居干栏式房屋最普遍的民族,他们大都喜欢将住宅建在海滨、河岸或靠近水源的地方,而且往往是几家或几十家聚在一处,房屋一般离地面都很高。菲律宾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住干栏式房屋,有的山地民族为了避免敌人和野兽的袭击,则直接在高达数米的大树上构筑房屋。这样看来,自古以来,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族群就发展起了与梯田稻作种植相适应的干栏建筑文化,并且这一文化特质至今仍然相当鲜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 棉质服饰

在中国南方、东南亚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服饰文化――一种称为“吉贝”的棉质纺织品。《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该书成书于战国时代,可见棉质服饰“吉贝”至少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三国志・倭传》曰:“(倭)风俗不,男子皆露纷,以木绵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纷,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其中“以木绵招头”正是“吉贝”。南北朝隋唐时期,“吉贝”广泛见于东南亚诸古国。《宋书・呵罗单国传》:“呵罗单国治阁婆洲。元嘉七年(430年),遣使献金刚指镊、赤鹦鹉鸟、天竺国白叠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梁书・狼牙修国传》:“其俗男女皆袒而被发,以古贝为干缦。其王及贵臣乃加云霞布覆胛,以金绳为络带,金镊贯耳。女子则被布,以璎珞绕身。”凹《隋书・真腊国传》:“真腊国,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王着朝霞古贝,瞒络腰腹,下垂至胫,头戴金宝花冠,被真珠璎珞,足履革屣,耳悬金。”可见当时在东南亚的呵罗单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狼牙修国(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北大年及其附近一带)、林邑(今越南中部顺化、广南以南)、真腊(今柬埔寨)等古国均普遍存在“古贝”这种相同的棉质纺织品。宋代以后,中国南方典籍中有关植棉的记载日益增多,并且南方还向北方输送了先进的植棉与纺织技术。在东南亚、中国南部以及日本,在都拥有“吉贝”的前提下,在相同的稻作农业的影响下,产生了相同的以贯头衣为代表的棉质服饰文化。无论是在如今的龙脊壮族聚居区,还是在云南的哈尼族地区,都还程度不同地种植棉花,自主制作民族服装。

5 连名制度

早在《东南亚古文化研究发凡》一文中,凌纯声就把“父子连名制”认定为东南亚古文化特征之一。后来提出“亲从子名制是连名文化的原式;父子(包括母子和亲子)连名制是本式;世代排名制是变式。”亲从子名制(Teknonymy)创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指一对夫妻在生子名甲以后不再使用原名,而是改名父甲、母甲;父子连名制是指父子的名字必有一部分相同;世代排名制为凌先生所创名词,指不同行辈的名字中也有相同的一字,如世代先后的祖孙都是排名而不避讳。亲从子名制在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分布广泛,在中国台湾有耶眉、阿太么两族;在大陆有云南的哈尼族、彝族、傈僳族,四川的苗族等;在东南亚有马来半岛的Mantras;波罗州的Dayak;苏门答腊的Batak;西里伯的Alfoors等诸多族群。正如弗雷泽所说:“在纯粹的马来社会中,从不问人的名字。亲从子名的风俗,即所以避用自己的名字,如一人无子女,甚至可从弟名。”父子连名制以藏缅语民族为最典型,哀牢山哈尼族就十分盛行这一制度,而且还产生了地名连名制和师徒连名制这两种变式。按照凌先生的研究,台湾高山族九个族群中,不少系谱都是严格的连名制。世代排名制作为一种变式,也广泛存在于古今环太平洋地区的族群中。在古代,楚世家和越世家都可以说是世代排名制;在现代,台湾高山族中阿美族不仅保存着连名制,而且还正向世代排名制发展。这样看来,在包括中国南方、东南亚在内的广大环太平洋地区,都是连名制文化的存在区域,同时也是梯田文化的分布区。

6 祖先崇拜

环太平洋地区的各个族群都十分重视对祖先的信仰与崇拜,即使是普通人家里,无不有木主之类的供奉。中国南部和南洋群岛的百越族群的后裔普遍盛行祖骨崇拜,是这一区域祖先崇拜的突出表现。亲人死后,子孙对其遗骨妥为珍藏;如家多灾难,即认为祖骨不洁,而取出祖骨妥为清洗,方能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根据凌纯声的研究,中国南方、台湾、琉球、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地都存在着广泛的洗骨葬及与有关的风俗。之所以要洗骨,乃是因为他们认为洗骨是对祖先最后最高的孝行。人类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了菲律宾的伊富高等族群的洗骨葬的记载:“(死尸)埋葬在家族墓地或者放进一个棺材,棺材或被放置在陵墓中,或被埋藏在房子下面。有时3到5年后会发生二次葬,特别是死者不高兴并且致使生者生病。”当然,下面将要论述的“献祭用牺牲”本身也包含着对祖先的祭奉,有的民族经年累月地给祖先上香献祭,这本身也是祖先崇拜的一个突出表现。

7 多神信仰

多神灵信仰是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特点,这完全可以从哀牢山哈尼族和菲律宾伊富高族等族群的梯田文化中得到证实。在哀牢山哈尼族地区,有着众多的山神、寨神,它们保护着村寨和民众的安全;在菲律宾伊富高族地区,存在着十分众多的精灵,精灵们有着自己的名字且属于三十五种之一,其中有英雄的祖先、天体、自然现象和疾病。另外,伊富高人还有不少神灵,它们的形象是不朽的,能变化形式和变得无形,并且是移动着的。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典型事例以外,在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内也都存在着多神信仰,如印尼的爪哇人,即使今天已经受到伊斯兰教的渗透,如今仍然崇拜农村保护神,还经常祭祀稻谷神,每当收割完毕都要举行一次祭祀。多神信仰曾经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后来才慢慢为一神的制度化宗教所代替。为了梯田稻作生产的需要,其中的民众不仅要向上天祈求降雨,而且还要祭祀稻谷之神,以寻求梯田生产的持续正常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稻作民族多神信仰的根源所在。

8 祭献用牺牲

为了安抚神灵和祖先的灵魂,生者经常要献上他们的家畜,来显示他们的虔诚。在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中,祭献用牺牲也是一个很突出的共同的文化特质。凌纯声专门探讨了其中的犬祭文化。认为犬祭文化或亦起于中国,而其分布却广及整个太平洋区。事实上,除了用犬作牺牲以外,还有很多种类的牺牲品。在中国南方,牺牲品有鸡、鸭、犬、豕、牛等牲畜,如今壮侗语民族

仍然盛行祭献用牺牲的习俗,当然,在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其他梯田农耕民族中,无不盛行这一习俗。在海南的黎族中间则盛行杀牛祭鬼的习俗。在中南半岛地区,与壮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越族、岱族、侬族、泰族、老族以及阿含人等都还保留祭献用牺牲的习俗。在南岛地区,菲律宾的伊富高族经常使用公鸡来作为献祭品;邦都人也相信万物有灵,认为鬼魂会镶灾降福、保护庄稼丰收,因此人们经常为鬼魂奉献牺牲。这些都充分说明,祭献用牺牲是整个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最为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的是,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文化特征还有很多,这里仅能就表现最突出、遗存最明显的方面进行论述。上述方面的文化特征,长期以来一直是共同存在的,即使时至今日,在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当然,有些文化特征在有些族群中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形,必须深入考察才能窥见其内在的渊源关系。

三、龙脊梯田文化: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典型代表

作为壮族北部方言区的代表,龙脊壮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然而,对其特殊的梯田稻作文化,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农耕文化,同时又是一种亚类型的稻作文化,龙脊梯田文化典型地具备上述梯田稻作、饭稻羹鱼、干栏建筑、棉质服饰、连名制度、祖先崇拜、多神信仰以及祭献用牺牲八个方面的特征,是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典型代表之一。

龙脊壮族民众一般利用山上的石头就势砌成田埂,这样做的好处有二:既清除了田里的碎石,又可以保持梯田的稳固。为使田面的面积足够大,田埂一般都较狭窄,仅允许人单脚行走其上,稍不小心,即有掉进梯田的危险。传统上民众只种植那些耐寒的土同禾、黄同禾、漂梗以及香糯等稻谷品种,如今也引入了杂交水稻的种植,并且已经大部分取代了传统品种。龙脊壮族聚居区山岭众多,少有平地,并没有发展出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而仅是结合山地特点发展了独特的灌溉系统。他们在山腰适当地方开凿渠身很狭窄的灌溉沟,在无法挖沟的地方则用水槽将两段灌溉沟或田地连接起来,水槽取材于当地生产的毛竹,只需将毛竹一剖为二,打通其中竹节即可。笔者数次到龙脊村进行田野考察时都还见到这种水利设施。虽然灌溉设备十分简单,但很久以来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灌溉用水方法:若一灌溉渠流经之地有较多须灌之田,则首须满足先辟之田用水;若一条主渠流经之地有许多支渠,则首须满足先凿之支渠所灌之田用水;尽管后辟之田或支渠在较接近主渠的水源地方,也不能导水灌溉。还有一种办法是:如果一条主渠或支渠有许多处地方使用它的话,便在分水地方安下一块平整的木块或石块,上面凿下一个有两个或三个缺口作“凹”等形状的“水平”,缺口的多少和大小按需灌溉田地的多少而定。因为有这样一个较好的分水方法,很好地保证了灌溉的先后秩序,所以很少发生不必要的用水争执。

龙脊壮族以梯田稻作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也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饮食、居住和服饰文化模式。在龙脊壮族聚居区,民众们一般一日三餐,餐餐皆食米饭。早上起床后先去给牛割草,然后到八九点钟左右吃早饭;午饭一般要等到下午一点钟左右;晚饭则要到晚上七八点钟左右。龙脊壮族喜欢食用糯米产品,主要是糯米饭和糯米粑粑两种,尤其是在逢年过节、嫁女娶妻、祭祀祖先的时候,糯食更是不可缺少的代表性食物;龙脊壮族的香糯更是颇有名气,由香糯酿制出来的龙脊水酒更是待客的珍馐美味。除了盛行以糯米为原料的饮食文化以外,龙脊壮族民众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养鱼、抓鱼、吃鱼的传统,甚至于形成了自身特色的鱼文化。虽然龙脊村地处高山,但他们依然在山间沟渠内抓获不少野生鱼类,当然,龙脊壮族聚居区最为丰富的鱼类资源非鳅鱼和鳝鱼莫属了。在不少的水、旱田内,只要发现有个小洞洞,他们就能把匿藏其中的鳅鱼和黄鳝给找出来,这样的情景在我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不时看到,这说明龙脊壮族民众仍然保持着“饭稻羹鱼”的饮食文化传统。同时,由于梯田稻作依赖土地耕种,人们要经常管理守候种植在田里的稻谷,并且梯田一旦被含辛茹苦地开垦出来以后,人们就可以年复一年地耕种,而且收获也较为稳定,保证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农业的需要,人们就需要在田地附近建村立寨,建造长久性的居住建筑,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稻作文化特征的居住文化。龙脊壮族的居住文化以干栏建筑为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严重,降雨量较为充沛,山地气候表现比较明显。这样一种多雨潮湿、瘴气弥漫的生态环境,十分不利于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为了避免上述危害,壮族先民发明了“依树积木,以居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的干栏建筑形式。龙脊壮族的干栏建筑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存放杂物,中层住人,下层用以围养牲畜。既能使人们免于潮湿地面的直接困扰,也可积累不少肥料,回还于稻田。当然,由于龙脊壮族聚居区山岭众多,田地开垦出来多用以糊口,故较少种植棉花,不过这并不排斥他们保存着“棉质服饰”这一文化特质。龙脊十三寨的壮族民众,自古以来都是穿土布衣裳的多,这些土布绝大部分由壮家妇女自己纺织、自己染织。虽然自身棉花种植不多,但却可以到官衙(今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胜、义宁(今分属临桂等县)、桂林等地购回棉纱,经过弹成布条后放下,等到农闲或雨天不出工时就在家里纺织∞。

连名制度是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的重要特征,龙脊壮族也典型地存在着这种制度。首先是当地盛行“亲从子名制”的习俗:在龙脊壮族聚居区,只要一个人生了孩子,他(她)的长辈们就会有个尊称,以后别人就会只叫尊称,而不能再称呼原来的名字了。如果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名为X的孩子,丈夫就被呼为“达X”,妻子则会被称为“贝X”,爷爷被称为“波X”,奶奶被称为“眉X”。其次就是龙脊壮族还盛行“世代排名制”:廖姓祖先早在迁入龙脊以前就议定了以“正大光明德、先从上达方、诗书承继业、希学定必昌”20字为班辈,后来由于历史记忆遗忘,廖家寨重新在一百多年前议定班辈排序为“金玉吉贞,仕志贻恒,继承祖德,世代文明”16字为班辈,金竹寨所议定的班辈为“文学海光金,昌华炳瑞星,树政维国忠,永世志家通”;侯家寨的班辈排序为“学良文光金,永益全庆荣,家庭兴万世”。其他诸如平安、平寨、平段等村寨都还在一定程度上盛行世代排辈的习俗。

第12篇

本学期,学校继续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xx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扩大过去的建设成果,提升学校硬件资源的开发和配套专用室的利用效益;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优质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又好又快地建设和谐校园。

二、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1、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强化保安管理机制,规范校园人员出入登记制度。

2、依法治校、学法知法。

3、规范管理,加强法制建设。

4、校务公开,坚持民主监督。

5、家校联网,营造学生成长环境。

6、加强教学管理,构建校本教研体系。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立足本校,进一步健全、优化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相对有效的校本教研常规并加以落实,有力推进校本教研校际联动方案的实施,通过学习与交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三、主要工作落实:

1、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系、专人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强化保安管理机制、强制执行校园人员出入登记举措,组织学习、落实并提升校园师生安全警戒及防范意识,履行护导师工作职责,学校保安每天协管学校安全并在放学后护送学生有序过公路。

2、学期分阶段排查排除学校安全隐患;开展每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每周一升旗后、周三早操后的安全教育时段、每周最后一节课的班队会举行安全教育活动及利用电话群发短信平台进行家校安全互动与信息交流。

3、积极完善校园配套建设,提升校园育人氛围。多渠道筹集资金135万元,完成新教学楼教室、教师宿舍、厨房等配套建设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专用室使用率;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提升班级、学校文化建设氛围,完成新教学楼班级及专用配套室的文化与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育人氛围。

4、结合“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等相关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化、爱国主义、爱校如家等相关教育活动,在第61个“六一国际儿童节”组织开展学生表彰、少先队员入队、师生文娱等相关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5、持续落实校本教研常规,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校本教促教学”的战略。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xx小学博客网平台为载体,开展探究“餐桌式”教研模式的实效性及开展每周三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步伐,本学期开展教研活动计14次,发表教研博文及教育故事48篇,并有相应评论。

6、继续探索校本教研之路,催进建设学习型学校。我校属于基层小规模学校,各方面都很薄弱,但师生的成长需求相同。学校本学期进一步创设条件,通过相关活动及培训工作,促进教师学习各种教育书籍、刊物,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探索》主题下开展各项活动,构筑主题活动方式,形成立足本校、基于本校、服务于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方略,有力促进校本教研联动方案的实施,着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7、结合薄弱校和危房改造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稳妥实施”的思路和“办学标准、规范程度、资源优化、效益提高”的目标,结合我校及潘山村的实际情况,有效促进xx小学新教学楼的建筑建设及配套工作。基本落实危房改造方案及新教学楼图纸设计方案。

8、按相关要求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措施。切实保证入学率、巩生率、普及率达到相关标准。做好学籍及普教资料的管理工作,把关转学、休学、借读的审批工作,学生学籍等各种资料进行有序整档,规范学校内部的自身管理。

9、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加强教学管理力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10、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普法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龙头作用,贯彻“理性思路,刚性管理,柔,和谐激励”的办学策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组织学生通过升旗仪式、板报、广播、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形成良好的校风而努力。

11、倡导“阳光体育”;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锻标合格和竞技水平。

12、重视幼教事业,巩固学前班办学成效。做好学前班管理工作,规范学前班管理工作,优化学前班教学质量。幼儿园要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和有关法规精神,转变教育观念,贯彻保教并重原则,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是小、中、高混班,切实加强幼儿常规管理,保教结合,不断提高对幼儿和家长的服务质量。精心创设环境,体现幼儿教育的艺术性、教育性。

12、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工作。制定、实施、规范语言文字训练工作,坚持普通话教学与交流。

四、主要工作回顾:

二月份:

1、排除安全隐患,商讨旧教学楼的拆除等相关事宜;

2、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创安、学校工作、教务、少先队、德育、幼儿班、班队活动、学科等);

3、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学期工作中心任务(安全、教务、少先队、总务等);

4、督促新教学楼装修与配套建设;

5、学校各方面培训与了解:校本培训、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培训等;

6、招生、巩生注册,学籍管理。(注意学生联系电话等档案更新、保险自愿签名确认)

三月份:

1、做好开学第一天工作:甲流晨检报送、升旗、良好养成教育、爱校如家教育等;

2、完成新教学楼的教室、教师宿舍搬迁过渡工作及班级文化布置;

2、操场整改、绿化与美化;

3、教师结对子互动提高;

4、持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5、加强少先队队室建设;

6、学生英语口语、美术书法比赛选拔;

7、期初家校联系;

8、防震、消防疏散演练。

四月份:

1、结合相关项目组织开展校级文体活动;

2、组织开展腰鼓会操训练;

3、参加镇级教师说课比赛;

4、期中检测反馈;

5、期中家校联系;

6、防震、消防疏散演练。

五月份:

1、校本教研主题或小课题研究阶段反馈;

2、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校园歌手比赛选拔

4、学生乒乓球比赛选拔;

5、防震、消防疏散演练。

六月份:

1、组织庆祝六一儿童节相关活动;

2、组织制定学期有效复习计划并实施;

3、组织期末检测与质量分析;

4、学年总结、评价与反馈;

5、期末家校联系;

6、防震、消防疏散演练。

七、八月份:

1、学校财产管理登记、学籍整理,各仪器、材料、教学参考书等归档;

2、放假前师生安全教育;

3、制定并落实暑期护校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