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0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建筑工匠实施培训发证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市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3、培训方式: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4、农村建筑工匠免费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并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
1、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编选教材、监督指导、发证工作。
2、市建筑施工管理站负责中心城区选择1-2个建筑工地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3、各县(市、区)建设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承办工作。
4、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首期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建设局按要求负责选择1-2个教学点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五、工作安排
1、首期示范培训。从年2月至6月,共举办28场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各县(市、区)建设局在开班时间前一个月将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2、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年2月10日前报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县(市、区)组织培训。各县(市、区)按照各自方案,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单、建筑工匠承诺书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审查发证。
六、保障措施
1、农村建筑工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组织实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有我国的一流木工匠师聂圣哲提出的,正是由于这种精神,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改变。而把“工匠精神”的学习理解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制约,我国教育的重点一直为知识教育,在对于建筑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也一直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但是,实践对理论知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更是理论发展的源动力。最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应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就目前而言,每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毕业的技能型人才只占毕业人数的百分之一。
三、将“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结合问题分析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于二零一四年印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的教育理念中,更深层次的职教体系,更科学的职教结构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现阶段高职的人才培养只限于专科,如果高职学生想要进一步深造只能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从而失去本科职业教育的机会。而且,很多院校为响应国家课改而舍本逐末,在培养人才上注重理论知识的提升而在设置专业、管理教学与实际培养中并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技能型人才难以具备“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科学的规划教育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专门的规划教育机构;学生在自我的职业规划中,缺乏前瞻与远见,对自身的定位模糊;学生自身的服务能力差,意识薄弱,难以形成强大的职业梦想。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现阶段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工匠精神”的传承。在高等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因为“工匠精神”的不可自成性,需要老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职业规划。
四、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以能力为基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由于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对与“工匠精神”的掌握缺乏,所以对与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树立科学的指导观念,让学生以劳动为光荣。只有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才能将工作的动力最大化发挥。在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才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加强校内实训
实训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能力技术的应用训练。在建筑这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所必须的。要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与建筑专业的不同课程特点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中,要做足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与教学课程相互渗透,有意识的在实际讲课中带头的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进行“工匠精神”的定期宣讲
弘P“工匠精神”,社会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很重要,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民众普遍认为从事劳动型工作是“没出息”的表现,实则不然,再尖端的科技、再高大上的成果都需要去实现,必须要有人做出来,论贡献,一个工匠或许并不比一个科技人才差多少。所以,要进行建筑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进行关于“工匠精神”的宣传,使“劳动光荣”这一口号得到学生的重新认识,正确的树立爱岗敬业的劳动理念。
五、结语
“工匠精神”一词由来已久,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一种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的梦想。只有发扬“工匠精神”,才能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从而满足我国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各镇(街道)城乡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村建站):
现已进入夏季高温时期,雷雨、台风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农房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的区域环境,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县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办法》等规定,现作如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
各镇(街道)城乡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村建站)要高度重视夏季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时刻提醒村镇建筑工匠注意高温作业安全,强化培训教育,着力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二、加强夏季高温期间农房建设安全监管。
各建房农户和村镇建筑工匠要根据夏季高温施工特点,结合实际,加强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当室外气温超过35℃时严禁安排在11:00—15:00期间进行室外作业,并落实好各项防暑降温措施,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和中暑救急药品,发放适量的防暑降温用品,供应充足卫生的饮用水。防止工人因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三、在办理建房审批过程中,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
加强对建房农户和村镇建筑工匠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村镇建筑工匠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建议各镇(街道)城乡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村建站)要提醒建房户主购买建房保险,以防万一在风险发生时减少损失。同时,各镇(街道)城乡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村建站)要关注农房建设施工质量安全情况,主要包括是否按规定审批,是否推行农房勘察设计制度或采用经批准的通用图,参与农房建设的施工单位或个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技能,是否签订施工合同等。
四、夏季是我县雷雨多发季节
在雷雨来临时,建房农户和村镇建筑工匠要停止高空施工作业,防止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夏季也是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各镇(街道)城乡建设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村建站)要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预报,台风等强对流天气来临前,要及时通知和提醒建房农户和村镇建筑工匠做好应对台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应急措施,停止高空施工作业,加固或拆除施工脚手架和升降设备,清理高空建材,防止脚手架倒塌和高空坠落物伤人事故发生。
关键词: “工” 历时 词汇 语用 民俗
1.引言
越来越多学外语的中国人意识到:只有立足于本国文化,才有底蕴放眼世界。这种心灵的归属感激发我采取行动,去实实在在地阅读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借“沧海一粟”的“工”对中国的劳动者做初步研究,以期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望文化中的民风民俗,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工”的历时称谓
“工”往往又称“百工”,可指“百官”、“众工种”、“众工匠”[1],与“匠”近似同义,二者在词义和词源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巧合。“工”在甲骨文中是“矩”的象形,而“矩”又是木匠的必备工具,所以,“工”便拓展为各种匠人[2]。“匠”起初专指“木工”,又有人称之为“梓人”、“梓匠”。《说文》将梓木解释为楸木――木中之王,因此,“梓人”被引申为治木器的人[1]。“工”与“匠”并不完全相同,“工”是辅的普通劳动者,“匠”是怀有一定技艺的劳动者[3],但为了方便研究,本文不做区分,主要指有技术的劳动者。
研究以“工匠”为索引词,查阅中国知网,对查询结果的前1,000篇做了三次筛选,发现以下对“工”和“匠”或者相关的同义、近义称谓(只记录有代表性的称谓)。
表格显示:多数历代的工匠称谓都有“工”或“匠”,少数没有;形式上,大体上保留一致性,但有一定的变化,为后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由于篇幅的限制,仅对以上称谓的来源文章作者深表谢意,恕不能一一致谢)
3.“工”的语用意义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但语言不是孤立僵化死板地固守阵地,而是作为文化的载体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文化中去,动态灵活发展地构建词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开了社会文化,语言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两个例子就是灵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具体体现。
词的理据:
“工(共工,火神的儿子,制造金属的工匠神)”,“般(之子,发明弓箭的工匠神)”,“干将”,“莫邪”[2]等词及其意义来源于古代神话。后两个来自“干将炼剑”的故事。夫妻练剑不成,均投入炉中,人剑合一,剑于是练成,阳剑叫干将,阴剑叫莫邪。干,甲骨文是盾牌形,有犯、进攻之意;将,健壮、有力之意,代表强壮和阳刚;莫,消;邪,锋利,所以,莫邪,即削锐,守。干将主动出击,莫邪积极应敌,一阴一阳属性蕴藏于名字底层。
词的语用交际功能:
“工奴,罪隶,工隶臣,隶妾”与“博士,师,城市美容师”等称谓预设了人们对于劳动者的先见,或褒或贬;称呼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对比关系,或鄙或尊;折射出词汇运用人的礼貌程度,或粗鲁或文雅,体现了说话人的修养和风度。
将词汇从语用视角动态解读,才能真正发挥其“源头活水”的交际功能。词汇的语用诠释还能再现不同时期的民风民俗。
4.“工”折射的民俗
“工”及其词汇变体反映出不同朝代的工匠身份地位、婚姻习俗、地域艺术和时代特色。
(1)身份地位。“工”、“般”、“师”与“隶”、“奴”、“罪”、“贱民”、“黑骨头”、“不可触摸者”[4]等词汇的使用数量和其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涵明显地反映出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从被尊重(共工),到被奴役,再到现在的被赞扬,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历程。其中劳动者的待遇和人身自由也是随着不同朝代和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一个朝代之内甚至会有几次变化,如明朝的轮番匠制度的改革和变更。在众多被弱势群体中,也有些出类拔萃、备受尊敬的工匠,如鲁班,虽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很难脱离工匠的身份,到现在,也有一些工种不被看好,如垃圾清洁工等。
(2)婚姻习俗。“家其专业”,“当色为婚”[5],“相与世世为婚姻”,“终老不嫁也不足为奇,俞大娘的船”[6],《织女词》中“东家白头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7],“象征污秽的阶层”[4],“不干净的人”[8],这些证据证实了不同世代,不同社会,以及不同工匠家庭出于对“手艺”的保护而忍痛限制女儿婚姻选择的自由,甚至禁止学了手艺的女儿外嫁的习俗,以及劳动者被轻视,沦为社会底层,成为牺牲品的悲惨境地。
(3)地域艺术。被誉为“建筑雕塑”和“凝固音乐”,运用“生态建筑”理念的徽派建筑艺术[9],作为教师或者工匠的博士的敦煌绘画艺术[10],景德镇――瓷都的瓷器艺术,江南黄道婆的纺织技术[11]等都体现了江南与中国西部等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民俗色彩。
(4)时代印记。物勒工名[12](汉代工匠必须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方便检验和奖惩),椿要民匠[13](元政府无偿征集民匠,与官府出钱物和雇的民匠不同),长上匠[14](宋代近乎无偿地强征徭役的代表形式之一),石三郎[15](反映了宋代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次序的工匠命名方式)等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历史画卷上的手工艺人的工作、生活和习俗。
5.结语
语言民俗学用语言研究民俗,民俗词汇反过来展现民俗的点点滴滴,语用视角成为极好的中介。“工”历史研究已经见证该研究的可行性,但还有一定的改进余地。
参考文献:
[1]郭仁成.试探楚之官[J].益阳师专学报,1987,(4).
[2]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工匠神话解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黄明洁.清代工匠角色转换及其法律调整――以川南井盐业资本主义萌芽中的盐工为视角(1773-1875)[D].西南政法大学,2010.
[4]刘复生.民主改革前阿里地区的手工业以及“贱民”问题――主要以普兰、札达两县为例[J].研究,2008,(4).
[5]李鸿宾.唐代和雇及对官私手工业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6]魏明孔.唐代工匠与农民家庭规模比较[J].西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
[7]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6,(4).
[8]扎嘎.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J].中国藏学,1992,(S1).
[9]汪又华.追寻“徽匠”[J].建筑,2007,(24).
[10]郑炳林.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J].敦煌学辑刊,1996,(1).
[11]高树林.元朝匠户户计研究――元朝“诸色户计”研究之二[J].河北学刊,1993,(5).
[12]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
[13]胡小鹏.元代的民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39,(6).
[14]乔迅翔.宋代营造类工匠考[J].建筑历史,2009,27,(8).
[15]陈浩.从考古发现谈宋代金牌、金铤的几个问题[J].中国钱币,1991,(4).
许多人都对瑞士手表赞不绝口,你知道瑞士手表是如何生产的吗?原来,瑞士制表商对手表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很用心,力求完美。正因为瑞士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才创造了瑞士手表的质量神话,使得瑞士手表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不难看出,一种产品要想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需要生产者具有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需要许许多多爱岗敬业、追求完美的工人。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工匠”,比如深海钳工管延安,他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比如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他有着打磨零件100%合格的惊人纪录;比如“国宝级”钳工顾秋亮,他组装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精密度达到了丝级……然而,现实中也有很多人不愿去做这些简单、枯燥的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把手头的事情做好,甚至得过且过,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更让人担忧的是,“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已经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绝非杞人忧天。有资料显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中国目前只有5家企业寿命超过150年。为什么“长寿企业”多出现在日本、德国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拥有多家“长寿企业”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这些国家的工人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那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如此看来,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人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进行科技创新外,还必须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力求让所有普通工人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品质,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把合格率提高到99.99%,实现质的飞跃。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太平凡,成不了大事业,就有懈怠心理。只要把普通的工作做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那你的工作就不普通了。“时代匠人”陆建新就是一个典型的工匠人物。他18岁从湖北南下,踏进了深圳国贸大厦火热的施工现场,从此在建筑工地上一干就是32年。许多高楼大厦在陆建新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拔地而起,他他参与承建的工程多达36个,主持承建的钢结构累计高度超过3000米,他也成了中国建筑施工界名副其实的“楼王”。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时代“工匠”,为企业、为国家赢得竞争的胜利。
主题词: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A
东山村地处临海市白水洋镇区东面,是白水洋镇的东大门,原村庄建设用地为81亩,人均用地面积为 46平方米。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大力实施康居工程,共拆除老房160间,收回闲置土地面积9100平方米;村庄规划中,规划总用地112700平方米,人均用地面积95平方米,可安排农民建房201户,目前一期已经落实120户,极大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居住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建房热情日益高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当前农民建房难这一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对东山村实施康居工程深入分析,我认为当前农民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房用地指标紧缺和土地三统一问题。
由于国家对耕地加强了管理,土地指标本身就很有限,再加上有限指标中大部分又用于工业、商业等发展,真正可给农民建房的指标少的可怜,从而导致现在大量符合村庄建设规划的地基无法审批。现在有部分村由于村内关系复杂,村两委意见不统一,本应统一集约安排的集体土地无法征用,导致村民建房所用土地靠个人私下自行协调,难度很大,最终严重阻碍了村庄规划实施。同时,往往土地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无法三统一,村民自行买卖土地,导致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大大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 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衔接问题导致建房难。
其一是有些村庄由于集体经济空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费用无法落实,导致了村庄无规划,村民建房无法审批;其二是有的村由于村庄建设规划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从而导致规划变成“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根本无法实施。加上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等原因,国土和建设部门编制规划时各自为政,缺少衔接。往往建设部门审批的规划送到国土部门无法办理,或者国土部门允许的地方又没有建设规划,致使村民建房左右为难。
3 违章建筑和应拆未拆老屋遗留问题。
农民急需解决建房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又很难落实地基或审批,部分农民就擅自违章建房,而有些村民则认为现有审批的两间地基100平方米,面积太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部分农民就擅自加长进深,从而造成了违章建筑有越演越烈趋势。加上现行镇级监察特别是城建监察力量薄弱,处理违章建筑往往忙于应付。由于违章建筑发生,往往导致村庄规划严重破坏,造成土地大量浪费,甚至使邻里产生纠纷,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最终加剧了农民建房难的问题。
由于现行土地管理和历史原因,现在很多村庄农民已建新房,但应拆旧房未拆,致使村内房子越建越多,人均用地越来越大,大量的宅基地得到闲置,村庄规划无法实施,道路无法通行,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了村庄规划的实施,导致了村民关系的复杂化,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
4 建筑立面单调,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审批时没有专门设计的施工图纸,农民建房往往是互相模仿,每个村庄的建筑都如火柴盒一般,造成了千村一面。由于大多数村庄村内道路没有硬化,又没有自来水和统一的排污设施,污水无法排放,造成地下水污染,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缺少竖向规划,往往造成每幢房子室内标高不一,容易导致邻里纠纷发生。
针对东山村农民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大力推进康居工程建设,可有效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4.1突出整村推进、占补平衡、拆建并重,确保康居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结合山区村搬迁工作,探索“农民公寓”建设。科学规划,凸显特色,注重规划和建筑式样和质量、注重村庄整治以及农民社区化建设等工作,做示范村和精品村。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于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村民,按照标准给予补偿。对于自然村撤并和整村搬迁的村,引导农民向镇区或中心镇集聚,促进人口集聚。
4.2 努力拓宽筹资渠道,为工程建设中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康居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及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鼓励和组织村民或其他经济实体投劳、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方方面面的投入,降低整理成本,扩大筹资渠道。在村级联建过程中,加大村集体、村民应享受政策的体现力度。
4.3 做到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
为了避免国土和建设部门编制规划时各自为政,缺少衔接等问题的发生,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求国土和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国土和建设部门编制规划时做到两个规划高度衔接。同时对农民要求申请建房的位置,国土和建设规划有关人员应该一起到现场踏勘,进行审批前联审,责任到人。
4.4 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对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并全部埋设好排污设施,村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然后引导村班子对地基向村民实行公开招投标,此举,不但可以成功解决村民的建房问题,而且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壮大,从而使村庄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
5抓好样板房建设和建筑工匠管理。
为了解决建筑立面单调,千村一面问题,我们针对该东山村实际,设计了三个建筑方案,特别抓好第一栋样板房建设,专门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根据对农村建房的分析,建筑工匠对建房的式样和房屋质量提升相当关键,农民建房式样往往听从工匠引导,工匠队伍的素质对房屋设计的科学合理和建筑质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该镇将进一步加强农房质量和安全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把农村的“土工匠”变为农村建房改造的“建筑师”,引导农户自觉聘请建筑工匠参与农村建房改造,保障建房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建筑;节能;对策
【分类号】:TU201.5
引言
在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建筑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主要是在城市开展,在广大农村,建筑节能则不受重视,造成建筑的能耗比较大,形成了很大的能源资源上的浪费。为此,必须在农村建筑节能上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缓解能源供应的压力。
1我国农村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我国13亿人口,其中8亿人居住在农村,做好农村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对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
1.1建筑规划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多为个人建造筑,随意性强,建筑以独院布置为主,院中呈现农副业生产等现象。目前有些新建建筑随意占用农田,随意沿道路建设,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出现不衔接现象;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根据自身投资条件来随意决定,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无序蔓延。农村建筑整体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不能形成组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无法统筹安排新旧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村镇中绿化配置杂乱无序,大多在自家的宅基届边划分基地区域。居住、生产、休闲等各种用地分散,使用不方便。环境卫生条件差,资源不能共享,土地浪费,利用率低。
1.2 建筑设计
房屋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各种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呈点状布置,平面形式单一,户型种类少,以正屋三间房、五间房为主,各功能都集聚其中,分区不明确,“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不到位,空间干扰较大;房间比例不合适,所有房间基本上都是单项采光(朝向自家院落),窗户面积小,通风、采光都不满足使用要求;住房层高较高。
1.3 建筑构造
农村住宅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农村地区的建筑材料仍然采用的是普通的粘土砖,屋顶多是坡屋顶,构造非常简单,多由平瓦、旺砖和檩条等构成,建筑无保温措施,外墙导热系数大,散热快;能耗高,舒适度差;建筑门窗大都采用木窗和铝合金窗、3mm单层玻璃。铝合金散热快,保温效果很差,木质窗框耐久性差,容易走形,密封不好,。屋顶面积成为能量“进出”的通道,对建筑保温非常不利,建筑整体保温效果很差。建筑现状究其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农户的建筑节能意识薄弱,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没有形成成熟的构造、施工经验。
2提高农村建筑节能效果的对策
面对我国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应用现代节能技术,才能推动农村建筑节能效果的持续提升。
2.1合理利用阳光
合理利用阳光就是指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四季自然采光充足。我国处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南向自然采光为主,建筑布置时应尽量这个基本原则,尽可能设置南向采光窗,窗户大小要适宜。窗户面积过大对于建筑保温不利,夏季太阳光会过多地直射进入室内,形成室内高温,冬季会过多通过窗户进行热交换。窗户面积过小影响室内采光,需要人工照明来补充室内照度以解决室内过暗的状况。在一些东西向的建筑中这些现象尤其明显。建筑在设计时应综合各种因素解决好采光与遮阳问题,从而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冷热耗能量,减少人工照明。
2.2改善建筑通风能力
建筑通风一般指保证室内舒适感的通风和室外内空气卫生条件的通风。在农村建筑中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各种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在部分是南向开窗,根本形不成穿堂风。室内空气不流通,换气速度慢,就无法保证室内的舒适感和空气的洁净度,通过通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则会损耗大量电能。在新建建筑中为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风能力,可增设北向通风窗或屋顶出气孔。合理利用风环境设计,引导风进入居住区,尽量少用采暖通风设备。
2.3 提高建筑隔热保温能力
隔热保温能力的提高主要指选择传热系数低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的热阻,通过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尽量减少室内外传热。新型墙体材料是近年来生产的用于承重和非承重墙体,用以替代传统的既毁耕地耗能又高的粘土实心砖和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不仅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还应能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农村建筑一般为1---3层,砖混结构,适用于新农村房屋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可以多采用多孔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夹心聚苯板和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黏土实心砖。屋顶鼓励坡屋顶,平屋顶屋面做保温隔热屋面。据测算,农村建筑屋内能量的近一半是从门窗部位流失出去的,其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比非常之大。为此,必须对农村建筑门窗的基本形式结构进行彻底的改变,才能有效减少能量的流失。应着力推广多腔式塑钢门窗,其拥有导热系数较低、隔热性能较好等优势,同铝材或钢材门窗相比,在保温隔热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优势;同使用木质材料门窗的建筑相比,屋内甚至可以提高5度左右。另外,还要严格控制好窗和墙的比例。对于南向窗户来说,在满足室内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窗户面积,以减小其辐射量;对于北向窗户来说,可以适当增大一些窗户面积,都可以实现不错的节能效果。
2.4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节能改造技术
农房节能技术问题都解决后,实施人的问题便凸现出来了。让农民聘请专业的建筑节能公司不太现实,因为花费大,农民负担不起。农村住宅节能改造工程规模小,收益低,专业的建筑节能公司也不愿承接。那么,该由谁负责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呢?
目前,农民聘请工匠建房、修房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国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必须依靠当地的建筑工匠。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既能保障农村房屋的质量,又能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
为推进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对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技术素质,力争使其成为农民建新房的技术员、农村节能技术的推介员、新农村安居新理念的宣传员,保证农民住上放心房、安全房、舒适房。
3结语
必须充分认清,提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水平将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级政府应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阶段性、渐进性的工作策略,才能确保农村建筑节能建设工作获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军,邓谢冬. 新农村规划中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J]. 四川建材. 2013.06
[2] 徐清浩,杜俊芳. 关于山西农村建筑节能方式及推广的探索[J]. 建筑设计管理. 2013.05
[3] 索晨霞,杨勇.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和节能改造关系研究[J]. 开发研究. 2013.08
关键词:鲁班精神;建筑类高职教育;意义;渗透
一、前言
建筑行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人才的储备要求上也有所转变,更加看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服务精神、职业品质等。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建筑类人才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思想更新,加强教育改革。将鲁班精神合理的融入到建筑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当中,让高职生拥有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品质,促使其在新时期的建筑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鲁班精神概述
鲁班精神,具体指一种优秀的工匠精神,代表着古代工匠在工艺制造方面所呈现的优秀品质[1]。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鲁班精神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服务精神、职业品质。这一精神品质正是当前建筑行业领域所欠缺的。尤其是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鲁班精神,以及优秀的工匠品质塑造,更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三、鲁班精神在建筑类高职教育中的意义分析
(一)为传承传统文化助力
在建筑专业领域,高职院校合理渗透鲁班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众所周知,“鲁班精神”代表的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古代工匠优秀的品质。通过该精神内涵的渗透,能够让高职生正确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形成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为提升文化自信而提供助力。
(二)为培养职业观、价值观助力
鲁班精神所具有的文化十分丰富,蕴含着古代工匠的优秀品质。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建筑专业教学领域,能够让高职生对自身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动向,从而培养该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规范价值观的养成,从而为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和谐性、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三)为拓展就业机会助力
随着建筑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建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加严格化。高职生若想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职业品质等方面加强自我突破和提升。而鲁班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而提供助力。
四、鲁班精神在建筑类高职教育中的渗透分析
(一)融合鲁班精神,树立个性教育观
在新时期的建筑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就建筑类人才的培养思想进行更新,重新树立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方向导向。首先,渗透鲁班精神,深入分析该精神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品质。之后,将该精神与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素质培训。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课程规划和设计方案,构建良好的专业教学环境将鲁班精神,合理的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当中,让学生在鲁班精神的文化引导下,自主、自觉的规范自身的专业品质,提升职业素养。
(二)整合市场资源,丰富知识储备
随着建筑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建筑市场的环境,以及建筑的类型和技术工艺,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和更新。因此,为有效地弘扬鲁班精神,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完善性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健全学生的知识、技能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环境中的各类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深入调研建筑市场环境,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以及市场调研的方式,了解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中比较新颖的建筑理念,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手段。然后将其合理的整合到课程当中,实现特色化课程体系有效构建。让学生通过接触广泛的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专业思维基础,并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和创造,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
(三)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在针对建筑类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职教师需要以鲁班精神为导向,就具体的教育方法进行更新。为学生创建优质的专业学习环境,让其更好地创新和实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鲁班精神。(1)贯彻情境教学法,渗透鲁班精神文化内涵。借助多媒体搜集与鲁班精神有关的传统文化、典故,以及现如今能够彰显鲁班文化的先进人物事迹等。(2)小组合作法。根据建筑课程学习目标,提出创新性问题,或者具体的探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寻创新的灵感和思路。(3)任务驱动法。明确课程目标,设计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如构建建筑模型、设计建筑工程图纸等,从而促使学生将建筑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资源,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鲁班精神。
(四)渗透德育教育,规范专业素养
新时期在针对建筑专业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在鲁班精神的支撑下合理的开展德育教育。首先,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素质教育思想内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积极落实专业技能培养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品质教学。其次,将德育教育与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2]。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念。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施工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工作准则,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环境的全面调研,保证图纸设计的规范性。再比如说,教师需要结合招投标环节需要遵循的职业素养,为高职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其在今后的职业领域,以较强的法律意识参与招投标。同时,要专门组织思政教育活动,向学生渗透鲁班精神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品质。
(五)拓展实训渠道,培养实践精神
创新和实践精神,是鲁班精神中比较优秀的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在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要重视实训渠道和空间的拓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精神,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扎实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和制造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者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首先,院校需要在内部建设实训基地,引进与建筑设计、施工有关的先进工艺和载体。以便学生可以在校园中获得良好的实训条件,实现专业实践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与内化。同时,积极贯彻校企合作思想理念,与相关的建筑企业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前的建筑市场环境,同时也能够跟随建筑企业内部优秀人才,进行实践技能专业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操作水平,真正实现鲁班精神的传承,丰富素质型、创新性的建筑人才储备。
五、鲁班精神在建筑类高职教育中的渗透思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在今后的建筑专业领域,高职院校为弘扬和发展鲁班精神,需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结合当前的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引进专业型的教师人才。重点引进双师型队伍,将鲁班精神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构建完善性的课程体系。其次,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培训。针对新时期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渗透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督促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品质。
(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在培养建筑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以鲁班精神为主导,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构建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思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活动当中,引导学生自主的规范自身的职业品质。从实际着手,分析如何弘扬鲁班文化,规范自身专业品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建设与提升。
(三)加强激励制评价体制建设
在今后的建筑专业领域,高职院校为了弘扬鲁班精神,需要积极构建激励评价体制。针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领域,以更加积极和自主的姿态,参与到创新和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在建筑领域的发展造诣。
六、结论
重拾工匠心,重塑大国工匠,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要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就是让产品从“将就”走向“讲究”,把“差不多的99%”提高到“能更好的99.99%”。而这一切,需要更多大国工匠的支撑,需要工匠精神来雕刻。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亦是中国政府2016年的工作重点。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
“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在强调,生产一线的建筑工、焊工、木匠、车床工等,只要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秀程度,同样是卓越的社会贡献,值得放大和圈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谋划出登高望远、经国济世的社会大略,是一种价值成功和卓越智能;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人员、勤杂人员等,通过劳动让社会完美有序、健康整洁,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秀能力。他们的平凡美、力量美、技术美,同样是对劳动精神、职业精神的坚韧的推动。
在我们身边,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他们大国工匠的风范让行业发展推陈出新,实现了辉煌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大众和社会,也让中国制造水平、创造力水平,提升到了令人景仰的国际尖端。
“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青铜器等生活用品以及震惊世界的故宫、天坛、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就是最好的明证。将工匠精神为我所用,本就是对传统精神的忠实继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此,我们更应该强化工匠精神,让“中国制造”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智造”,让制造业焕发出活力。
躲开喧闹,回归宁静;拒绝追风,坚守内在;避免盲从,坚守独立,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才能绽放时代的光辉。
去年因成龙将购得的几间微州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被媒体宣扬得沸沸扬扬。此事件说明当今民众已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同时又反映出古建筑异地保护的难处。
当问及成龙为何要将古建筑捐献给新加坡时,他说:“他们规划真的做得很好,他们把那些被当做烂木头或者是木头的,都规划得很漂亮、很完整,每一条木头都有标记,怎样去打理它,每一条以后坏了,会怎样维修。他们做得很漂亮,我没有话说,送他们是好的,以后我们子孙去新加坡,还是可以看到我们的文物是好的。有一些是摆在大学,也给大学生一个美丽的环境。”――可见古建筑异地重建是有一套严格规程的,决不是简单地拆了再建。
2012年夏,朋友带我去浙江西部山区参观一处工地,工匠们正在将异地购置来的古建筑构件重新组装起来,业主是一位大企业家,近些年在苏浙皖地区购买了数十栋老房子,有单栋的,也有几进院落的大宅子,均为以木构为主体承重结构的古建筑,形制上看应该都是早年大户人家的宅子。现场已建好一栋,两栋在建,全部建造完毕据说需数亿元,届时会形成一处颇具规模的古建群落。荒山野岭间忽然出现这么一处苏浙皖民居风格的庞大古宅院,其人文与自然景观价值难以想象。
中国南方传统的民居大多为木构承重,局部砖石作围护结构。建造时先立木构,再砌砖石。时间一久,木构难免变形,砖石塌陷,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必然互相挤压搭接,拆卸时就会造成构件损伤;加之木构件的榫卯连接,久而久之亦腐朽变形,更增加了拆卸的困难。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木构古建的拆卸重建并不比新建容易。
一幢古建筑要异地重建时,有着一整套章法与规程。早先的工匠可能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将老房子落架大修或重建。现今的旧建筑重建程序是与当代建筑再建的规程相一致的,首先要对老房子进行测量绘图、构件分类编号,再拆卸分装构件,运输至重建地,一些老朽、破损构件还得修补替换。能担当此活统筹的还得依靠现今为数极少的老工匠,至于是否修旧如旧,那是另一个话题,中西方观念不一,存在学术争论。
面对当今快速变革的城镇化政策,很多古老的乡村聚落正在消失,古建筑自不例外,尤其是一些极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其保护堪忧;就地保护,还是异地保护?就地保护当然最好,但村落将逝,单栋建筑如何生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异地保护虽然使得古建获得新生,但没有根基脉络的地域文化,又如何将异地古建融入当地,真是两难境地。
在建筑文化层面上来讲,对古建筑异地重建也有两种观点:一日早晚要被拆除废弃,购来重建,既保护了古建,又旧物再利用;一日掠夺不发达地区的文化遗产,破坏当地人文环境。持两种观点的人在商界、学界都有,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要明辩事理,还得看个案的前因后果。
而基于城镇规划与建筑学专业来讲,古建筑的保护还得立足于历史文化区域、聚落的保护,尤其是千百年来文化积淀深厚、自然环境淳朴、建筑群落原形态完整的地域,在政府的层面上立法立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区域至单体建筑的整体保护。当然,保护与发展始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但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国内不乏成功的案例,如北方的平遥古城和南方的周庄古镇。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村镇是指我市境内除城市规划区外的集镇和村庄。
本办法所称集镇是指建制镇、非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本办法称村庄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第三条凡在村镇进行的各类建筑活动,包括各类建筑、公用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以及乡镇其它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全市的村镇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建设局负责全市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村建办)并有专人负责村镇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设管理
第五条对于村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建筑工程、居民自建或扩建两层(不含两层)以上、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村镇建设工程,村庄建设规划区范围内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以下称限额以上工程)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即应进入建设管理程序须履行和完善以下手续。
(一)报建
(二)勘察
(三)图纸设计
(四)图纸审查
(五)确定施工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应通过招标投标确定施工企业。施工企业确定后签订正式施工合同
(六)办理质量报监、安全报监,符合国家监理要求的工程,办理监理手续
(七)申领施工许可证
(八)工程竣工后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六条限额以上工程的勘察、图纸设计必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相关单位承担,施工必须由符合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承建。严禁无资质勘察、设计,无资质施工、越级施工。
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所有加层的扩建工程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
第七条限额以上工程,必须履行图纸审查,并取得图纸审查合格证,或采用建设局审查批准的通用设计和标准设计,不按上述规定的,不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不得开工。
第八条凡经审查合格的建筑设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擅自更改,确需修改设计时,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签发变更设计通知书。涉及建筑规模、内容、标准的重大变更,必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开工时村建办应到现场监督放线。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向建设局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十条各乡镇村建办对限额以上工程应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完善建设管理程序、加强监管,并应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建设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不得损坏、散失或侵占。
第十一条限额以上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所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村镇规划区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工程造价在30万元以下的市政基础设施、生产性建筑、居民自建两层(含两层)以下住宅和村庄建设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民自建两层(含两层)以下住宅的建设活动(以下称限额以下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规划批准文件,并到村建办办理报建手续,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限额以下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使用规范设计图集或相关管理部门推荐的标准图纸严禁无图纸施工或不按图纸施工。
第十四条限额以下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或取得《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工匠证书)的个体工匠承建,严禁无资质承揽工程。建筑工匠承接工程必须与业主订立书面施工合同,并到村建办备案。
第十五条乡镇村建办对限额以下工程要加强监管,经批准开工的工程,要现场放线,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完工后,村建办要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乡镇村建办要加强对个体工匠的管理,要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工匠的业务技能。要通过鼓励个体工匠联合组建劳务公司等方式,不断壮大本乡镇的建筑业。
第三章公用设施管理
第十七条村镇的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进行,首先应搞好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集贸市场、停车场、垃圾站、公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道路进行建设。道路红线内的建筑物进行翻建时,要退出道路红线,乡镇人民政府拓宽道路时,沿街两侧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建设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或拖延。
乡镇村建办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时,除日常维护、养护道路作业外,应与公安机关共同采取维护交通的措施,再行施工。其它单位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时,经乡镇村建办或公路部门同意后,办理挖掘手续,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竣工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修复路面和道路设施。
第十九条新建水厂要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对贯彻执行本办法,在村镇建设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乡镇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分别予以责令改正,停止勘察、设计、施工,报发证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可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伪造、涂改、买卖、借用资质证书和设计图签的;
(三)超出资质等级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企业被降低或取消资质后仍按原资质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未按法律规定办理备案或登记手续的;
(六)未按法律规定使用无资格证件人员的;
(七)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的;
(八)建设单位未在工程交付使用后三个月内,将工程竣工图纸等资料交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分别予以责令纠正、停止发包、承包、招标、投标,停止勘察、设计、施工,报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可并处工程造价2%—5%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具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能力而自行发包的;
(二)应招标而未采用招标形式发包工程的;
(三)转包工程或将工程分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的企业的;
(四)泄露标底的;
(五)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
(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建筑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的;
(七)其他扰乱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重大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对第(一)、(二)、(三)项违法行为处以工程总造价5%至10%的罚款,对(四)项违法行为处以工程总造价3‰的罚款。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建筑跨度、跨经和高度超出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未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依据《*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处以1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损坏村庄和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从江南明清数百年的木结构建筑梁架木雕和门窗木雕中看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不同的工艺特征。
江南明清建筑木雕的“徽州木雕”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的安徽省南部的“皖南地区”。“东阳木雕”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衢州、丽水、金华的浙中地区。“朱金木雕”主要分布在宁波、台州、绍兴的浙东地区。环太湖流域的建筑,强调居室空间和园林的和谐,并不注重木雕装饰,也不见有特别典型的木雕作品遗存。
皖南地区的徽州木雕,浙中地区的东阳木雕,目前工艺美术研究中在命名上似乎十分清晰,但把两大流派的作品集中在一起时,一般人似乎很难分辨,但对有丰富经验的研究者来说是不难分开的。其实江南丘陵地带因山脉的阻隔而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复杂局面。语言也非常丰富,百里之外,互不相通,因此不同方言的地域必然带来不同的民间风俗,不同的审美意趣,也有明显不同的木雕风格和工匠流派。
虽然徽州木雕和东阳木雕之间的关系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之别,但仍然存在着江南地区明清时代木雕在大概念上基本一致的表现技艺和审美意趣,并且有着承传、交流、演变等复杂的因素。
徽州位于安徽、浙江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境内,有风景秀美的黄山奇峰,有石、松、云自然风光,是新安江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明清时代的新安文化区。
徽州木雕主要产于安徽省的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和古属安徽的江西婺源地区。这些地区,在地理上分布在黄山周边一带,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明代以来徽商的发祥地。丰富的物质基础是营造华宅的基本条件,精美的木结构建筑是工匠表现技艺的舞台。梁架、斗拱、雀替、牛腿、门窗等无处不雕,穷工而作,木雕是当时建造徽派木结构建筑和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徽州木雕在门窗中的雕刻,不但在腰板、档板、裙板上施雕,连门窗格子也有不是“小木作”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是“雕作”独板镂刻的作品,这种门窗格子也称透雕。雕刻的门窗格子虽然从门窗格子的品性和使用寿命来说不及榫卯结构,且也是徽州木雕的一大特征。门窗木雕无论是格子、腰板、裙板都是满板布局。徽雕的第二大特征是:人物、山水、花草树木、景物丰富而且集中表现在同一画面上,层层叠叠,使人觉得热热闹闹,有浓重的民俗性和民间味。
徽州木雕在梁架牛腿中的题材,主要有狮子和骑狮子上的人物,牛腿狮子的雕刻选材会在整段原木自然形状上造型,使狮子形体跟随原木大小随意造型,因此显得圆浑而且瘦长的样子。这些牛腿上的木雕是徽派建筑装饰典型的特征之一。
徽州建筑木雕在雕刻中的松、岩、云似乎是模仿黄山地区常见的黄山松,苍劲如虬龙,而有松必有石,石又如人、如禽、如兽、如根,而松石之上必有黄山常见的云。这种构图是工匠在大自然中发现美的直接表现。
徽州建筑木雕以浮雕为主,强调刀法的速度和线条的硬朗,不求圆润的打磨效果,故意建立饱满的画面。不见平整的剔底和布局上的留白处理,满地满雕而且保持着一致的徽州木雕特色,是明清建筑木雕中最具程式化的木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