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易经基本知识

易经基本知识

时间:2023-05-30 10:0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易经基本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易经基本知识

第1篇

外汇市场自身的种种魅力,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炒汇成为国际上投资者的新宠,庞大的日交易量、简单明了的交易品种、透明度高的国际财政信息、公平性强的国际化交易市场等特点,无不诱惑着广大投资者迈入汇市的大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炒汇已经成为外汇交易的主要途径。个人网上银行凭借交易风险和资金保障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外汇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对于网上炒汇的投资者来说,汇市风云莫测,投资者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交易经验,最好的方法是先尝试模拟交易奠定基础。

在众多的模拟交易系统中,工商银行网站也适时的推出了自己外汇模拟交易,客户不需要投入实际资金,即无风险,又可免费体验实盘外汇交易,并且具有极高的实战性与娱乐性。系统中不仅为每名投资者设立了用户形象、积分和等级称号,随着交易水平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投资者会从一名“初级交易员”成长为外汇市场的“交易大师”, 这无疑是个很好地学习、练习的机会。

无论是初入汇市的投资者还是炒汇行家,都能在模拟炒汇的交易中获益匪浅。初学者可以先到“模拟交易速成班”中通过教程去学习外汇交易相关基本知识,对外汇交易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后再去交易系统中实践演练一番;有一定的外汇交易经验的投资者,则可以直接到“行情信息及交易”页面去看盘下单,并可熟悉掌握汇率查询、即时买卖、获利委托、止损委托、双项委托、追加委托及撤消委托等多种交易功能;外汇交易高手可以到“图形分析”中利用各种复杂指标研究行情,辅助交易。点击“外汇资讯”后,即刻进入了工行外汇频道,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情,还能够浏览到专业的分析评论,使自己不断的积累经验,为后市实盘操作打下基础。

外汇模拟交易系统为投资者带来了真实的市场环境,但有些朋友可能认为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真金白银投资带来的“心跳感”,但是,工行网站不定期组织的模拟炒汇大赛,让各地的外汇投资者比拼和切磋交易技巧,让人心动不已,免费享受刺激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交易习惯,学到适合自己投资的本领。

工行外汇模拟交易系统使外汇投资变得简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您的汇市投资拨云见日,尽享投资喜悦。

第2篇

许小姐有一笔十万元左右的积蓄,听到广播里介绍某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遂想购买。到银行的营业网点后,银行的理财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解释了该产品的投资途径、收益情况和风险等,并向许小姐出示了有关的产品说明书和理财协议的样本。看着手中的材料、听着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许小姐不禁有些有了一丝疑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这个理财产品呢?银行出示给自己的风险提示是否充分揭示了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讲,理财产品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风险: 1、交易机会的风险。2、流动性风险。3、交易风险:(a)、投资产品的风险;(b)、利率和汇率风险。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物状况,评估客户的财物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应向客户解释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揭示相关风险。

2、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特别是与衍生交易相关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不应主动向无相关交易经验或经评估不适宜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推介或销售该产品。客户主动要求了解或购买有关产品时,商业银行应向客户当面说明有关产品的投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并以书面形式确认是客户主动要求了解和购买产品。

3、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说明有关投资风险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必要的示例,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

4、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所有可能影响客户投资决策的材料,商业银行销售的各类投资产品介绍,以及商业银行对客户投资情况的评估和分析等,都应包含相应的风险揭示内容。风险揭示内容应当充分、清晰、准确,确保客户能够正确理解风险揭示的内容。

5、商业银行通过理财服务销售的其它产品,也应进行明确的风险揭示。

6、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及必要的举例说明,并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将需要报告的材料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做到银监会对风险提示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未对客户进行充分而必要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商业银行将会遭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处罚。

第3篇

1 教学目标

从金融活动自身的特征看,金融业是一项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人类活动,金融类教育教学必须强调其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此我们更要通过种种办法把学生带入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使他们思考社会,并考虑怎样去适应和解决社会上的各种金融经营及理财投资等问题。就此而言,应以培养富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真实地参与金融实践活动,了解金融业的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运作的特点,切实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营造虚拟场景,开展讨论与案例分析,让同学参与一些纸面上的设想和策划,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把玩金融模拟交易系统,同样会提升其实践实战能力,从而有助于其以后的发展和创业。开发金融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同学们在校能灵活、创新地理解金融原理和方法,进入社会则能创新地分析和解决金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2 教材选择和使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处理,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近年来,我国的证券投资类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国内教材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外经典和名校的教材不断引进来,教材的可选择余地大大增强。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所用的教材主要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立足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产证券化和交易电子化这一基本趋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有选择地使用一些国外的经典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从原版教材中感受国际证券投资的教育思维,是提升学生国际化适应能力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今后的重要努力方向。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几年来,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实践,收到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3.1 创立一个依托、两个适应、两个平台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第一,一个依托:依托行业企业资源,聘请证券行业专家合理设计实践实训等关键环节,指导实训,动态调整课程内容,证券公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老师注重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第二,两个适应:课程教学与证券行业发展相适应,随着证券业的发展变化来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相适应,采用课堂与实训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第三,两个平台:通过证券协会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证券协会以专业社团的身份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操作心得,提高投资分析的能力;通过证券公司理财工作室促进学生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提高投资咨询的能力;促进学生与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提高投资决策的能力。

通过一个依托、两个适应形成应用性专业技能;通过两个平台,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有效地解决了提高投资综合分析能力和投资咨询与服务能力的问题,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3.2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课程教学采用半开放性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讨论、实践作业一般分小组进行。课程中大量图表、符号与数字等信息都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学效果好。

3.2.1 课堂讲授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讲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去思考、提出专业问题,并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解释现实状况的特点和成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和同学或教师讨论,或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得以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课堂讲授基本概念、重点及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拟订几个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或可拓展的专题,布置学生去查阅、归纳、整理资料,并进行课堂讨论或撰写成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等。另外,还可以在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抽查一个小组作盘面分析与个股点评,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激情。

3.2.2 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活动是一个既高度依赖理论又注重实际操作的领域。适应证券投资活动的这一特征,从教学方法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关键是做到教、学、练的统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拟采用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首先,以凝练的方式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同学们建立起各种视角的证券投资理论思维框架;其次,再用直观实例或案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最后,通过模拟炒股和证券营业部参观、见习等提升学习者的市场感觉和实战操作技能。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从布道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领路人、教练员和思维启发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了实处,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目前的局域网、网络教育平台及国际互联网,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双向沟通,并借助模拟交易平台熟悉证券交易业务。网络虽是虚拟的,但给学生的商业感受却是真实的。这一教学手段体系的运用,直接减少了学生未来适应实际工作的磨合时间和心理准备。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为例,通过安装《大智慧》等共享软件,可实时观察我国两个股票市场、三个期货市场及香港联交所等市场的运行动态,并进行实时解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证券市场的真实感受。

4 考核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实盘分析教学;证券投资;实践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和财经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非常大。在教学中采用实盘分析教学,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证券投资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盘分析教学的涵义

实盘分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在证券公司的分析软件基础上,运用各种投资方法,对证券行情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实盘,不仅仅指交易所每天交易的、实实在在存在动态行情,而且注重当前运行的整个证券市场。实盘分析不是指实际意义上的交易操作分析,特指教和学双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行情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理论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经过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够积累起来。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盘分析教学是一种适用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又对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方法进了创新。

二、实盘分析教学的作用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是概念、方法、标准、原理以及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理论本身而在于它在实践中的价值”。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证券投资学课程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顶尖的投资者或出色的操盘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接受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人,而且是具备运用知识解析复杂市场的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的人。证券投资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特征。实盘分析教学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网络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形成合二为一。具体来说,作用如下:

实盘分析教学将信息技术有机地应用到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如教师在讲授技术分析内容时,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成交量分析、趋势分析等等,利用实时行情系统,学生能直观地认识上述知识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行情,提高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课堂上的生动效果。实盘分析教学能极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设计、组织和教学内容服务。

实盘分析教学展现了让学生身临投资现实问题的学习环境,使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性更加直观,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通过互联网实时看到证券资产价格的实时变化,体会伴随着价涨价跌而来的收益和亏损,从而对证券市场有初步的生理上的体验及感性认识。如可选择上、下午交易时间段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投资环境中体会证券市场的瞬息万变。学生在实盘分析教学中,比较容易地把自己当做实际市场中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由此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一是实现了理论向实践运用的拓展,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3、实盘分析教学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很多人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制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盘分析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解决了如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问题。当学生接受了证券投资学知识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分析实盘。面对实盘的证券资产,网络上显示有的投资者买入,有的投资者卖出。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是否投资的决定是唯一的,要么买入,要么卖出。但是实盘却与理论不一样。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相同理论的作用下,投资者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是否投资进行独立的分析。实盘分析教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开放性的方法。进行判断时,答案是开放的。如果某一证券资产某一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是否就意味着当天所有做多者都是错误的呢?答案显然是做多者不一定是错误的。实盘分析教学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的真实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

4、实盘分析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与相关岗位具体要求的对接。证券公司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有证券经纪人(客户经理)和证券投资顾问,期货公司能够提供的职位有期货经纪人和期货投资顾问,资产管理公司的就业岗位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提供的职位主要有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等等。这些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就是求职者要有行情介绍分析、交易咨询服务、操作建议、风险控制咨询等能力。实盘分析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

三、实盘分析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围绕教学对象的问题,存在着各種理论,主要的观点有: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两种。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层次、课程和教学要求。教师主体论注重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但是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要求。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证券投资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两者不应偏废,应该把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结合起来,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相得益彰。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中的证券市场。很显然,实现目标一的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目标二以学生为主。这就是“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反映,实盘分析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决定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时,遵循教师主体论的教学思想。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涵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基本掌握。此教学过程中,同时辅之以实盘分析教学对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以体现该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和现实性。

2、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证券市场,又服务于证券市场,体现了实践论的哲学思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盘分析,初步形成感性认知,这是由已知到新知的变化过程。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实盘分析时,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实盘分析时的运用,对实盘行情进行解释说明为主。如果证券投资学理论不和实践结合,就表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实盘分析教学突出了了“实践——理论——实践”哲学思想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教学思路。

3、实盘分析教学要设计好实盘分析对象的不变和可变因素。如股票市场,一般以大盘指数作为不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保证实盘分析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盘对象作为可变对象进行实盘分析,如在讲单根K线理论时,尽量不涉及均线的实盘分析;在学习均线理论时,就要重点对K线组合的实盘进行分析,比较少地涉及单根K线的实盘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巩固知识,把握实盘分析的重点,再如:学习行情在板块之间的切换知识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盘中,不同的股票的涨跌并不和大盘同步。之所以在实盘中分析不同的对象,是因为教师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因素,不要把教学变成股评。

4、实盘分析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方法。一般的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风险投资组合等内容。实盘分析的整体虽然是资本市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产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基本分析中的一部分属于价值分析的范畴,分析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和公司因素。价值分析是判断市场方向,以静态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以具体的证券市场价格为对象进行的,同时考虑成交量。应该以动态分析为主。合理使用动态和静态分析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影响证券价值的内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

另外,对市场热点的讲评是实盘分析教学比较重要的一环,学生可以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盘分析教学注意事项

实盘分析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教师每每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实盘分析教学既不是案例教学法,也不是模拟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教学主体互换。此处,教学主体互换是有侧重的互换,实盘分析教学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如:系统知识的讲授和基本知识在实践中价值的体现,其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当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盘分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是完全放弃不管。

2、教学环境真实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盘分析教学把资本市场真实地再现在课堂上。模拟教学法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证券投资中,模拟投资独立于真实市场,成交价或是多空力量都不会对真实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市場交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结果。在模拟教学中可能使学生对市场价格的构成机制产生歪曲,了解不了影响股票格波动的理由,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实盘分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3、教学内容拓展性原则。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几乎都是规范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前提条件或者假设在理论上可以存在,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这些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否用的上?答案显然是很难直接用上,因为很多学生课后都认为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理论和实践脱节。可这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正确性不容置疑。教师在教完定价模型后,进行实盘分析教学,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学生能自然地理解证券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

4、教学目标现实性。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来源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交易经验的升华,可是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市场,也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正是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的现实性非常强,任何脱离现实的教学,其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局面。实盘分析教学要注意教学目标现实性,把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作为教学的落脚点。

5、教学评价开放性。在实盘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评价之前要求教学主体在面临真实的投资情境时、开放思维的空间,利用所学的知识,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如对股市行情的判断,因分析所选择的时间长短不同,短期内的上涨行情也许是较长时间内的反弹。这里的“上涨”和“反弹”就是采用开放性原则判断的结果。开放性评价的实盘分析教学课堂特别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培养学生自己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教师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提法要引导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旭日.《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莫小东.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院学报,2009(10). 

[6]李晓娟.关于独立学院教材选用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7]刘媛媛.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与作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4(16). 

第5篇

宽中有窄,冷热兼备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被界定为文科类专业,偏重于理论。但是,大多数院校高招录取时文理兼收,尤其随着近年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对理科生的招录比例也有所上升,而且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在经济学专业硕博深造中的优势也日益凸显。

目前,经济学专业大多以宽口径为主,兼顾窄口径方向的发展。宽口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以及就业的方向。在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科研侧重点,一方面开设理论经济学课程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等,相对抽象,往往偏冷门;同时也适当开设应用经济学课程像国际贸易、金融、财政、投资等,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

不同高校其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把握宽和窄的度的差异。报考宽口径经济学专业,入学后先打基础,培养通才。宽口径经济学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继续读硕攻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尤其是理论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希望以后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这些学校。至于窄口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的明确,专才更有优势。有些高校直接将某些经济学方向直接从经济学专业中细分出来,将经济学专业和金融、财税等专业都分设于众多学院,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设置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如果报考窄口径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进入什么行业的目的性会相对明确,毕业后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率高,质量喜多忧少

经济学是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每年的高考分数线相对其他文科类专业都偏高,尤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且这个专业也是通往高薪职位的一道“龙门”。

经济学的就业都是相通的,一般只有侧重,并没有严格的限定。经济学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如金融业(银行、证券为核心)、咨询行业、媒体、公司企业、政府、高校。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三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经济学所有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0%。

天时、地利、人和

1.学校性质:选择综合性高校还是专业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专业种类较多,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有利于同学们多元化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如考不上财经类专业,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可能会被分到不想学的非经济学类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财经大学,由于专业底蕴厚实,如果遭遇调剂也仍然属于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类专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氛围相对综合性院校较为单一。

综合性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龙头,其他比较有名的院校诸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都视经济学类专业为他们的重点专业。同时,各省市也均有综合类院校,虽然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在招收录取时并没有细化,但专业方向侧重点仍然存在细微差异,如:辽宁大学以政治经济学方向为优势,山东大学的制度经济学方向发展较好,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方向更为突出,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方向更有特点。

专业性财经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是所有财经类院校中的领跑者,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实力不容小觑。同样,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虽“地利”不足,地处中西部,但在“天时”上仍占一定优势,享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较多。至于省属的财经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养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这些省属财经院校学科实力难于和前面这些高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2.地缘因素:选择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地理位置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出路较为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长三角经济区域,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域,如广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均比中西部高校拥有更加优越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把握到经济发展的脉搏和最前沿的发展。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虽然其教学理念紧随东部高校的步伐,但相对滞后。中西部高校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其毕业生对工资、福利、晋升等诉求相对较低,当地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对本地生源也较为青睐。因而,中西部高校可以成为同学们今后有意向就近家乡就业的不错选择。

3.个人兴趣:专业,学校,还是兴趣

虽然国内经济学专业划为文科大类,数理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国外对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工具――数学却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高校,尤其是东部地区高校的经济专业对经济数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如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往往双修数学和经济学。因而,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报考重点高校尤其还是名校的经济学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其经济学专业虽然也都开设了经济数学相关课程,但课程完成的要求却较低,因而适合一些数学功底比较差的文科类学生。

报考一个专业,不仅仅在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还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特色来进行选择:

希望毕业之后从事股票买卖工作的,可以考虑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中偏向金融方向的经济学专业。

第6篇

关键词:景观 设计 人性

一、景观设计的产生

景观设计的产生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地过程。景观设计的产生是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发展、融合和进一步分工的结果。景观设计专业在国外设置的比较早,因此论述其产生主要从国外的发展情况谈起。

景观概念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主要的代表观点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观点和文章开始提出、发表。

在人们对城市问题提出各种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后,大体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在城市中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十大类之一。城市绿地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公园、街头绿地、生产绿地、防护林、城市广场绿地等。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同时又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的造景元素。

二、国内外景观设计发展

国外景观设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诞生到近代景观设计的出现,其间经历了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过渡。景观设计也从最初的极度追求物质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了现在的注重生态和自然。

国外景观设计发展以美国为先导。自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设计这一名称之后,189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创立,1900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景观设计学专业。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提出“形式追随功能”,推动了国外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更注重对社会问题、材料和方法上的技术进步与定位。发展至今,美国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形成了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的模式,注重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纵观国外景观设计,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学科,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发展至今,国外景观设计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向于生态、人文、经济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中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是加拿大陴诗省注册的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司,由几位从国外归来的有志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员于1999年在香港成立,现已发展为深圳和上海两个办公室,人数近两百人的大型专业景观规划和设计公司。

三、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

人文性。“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天文相辅相依,天文指天道自然;人文则指社会人伦。“人文关怀”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提及最多的。这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在我看来,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改造,其目的是在不破坏自然平衡的同时,让景观更好地服务于人。而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则会使得具体景观元素的尺度、颜色更加符合人的基本习惯,同时也对人的心理活动带来良好的影响。

生态性。自从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进步之后,我们的城市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就在人们沉醉于自己的成就的时候,激化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生态”也随之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构建良好的生态景观,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至关重要作用[8]。

文化性 。文脉,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从景观角度来看,文脉是关于人与建筑景观、建筑景观与城市景观、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景观文化传承的脉络关系。总的来说这些关系或系统都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对话关系,必然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只有对这些关系的本质进行认真地研究之后,城市历史景观的丰富性才能被理解,景观文脉才会更清晰,或者说一个新的景观空间的意义才能被引申出来。

第7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国际贸易 英语方向 专业建设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经济体,逐步跻身于强国之列,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意味着我国将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频繁的贸易往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应运而生,这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考验。

一、职业院校国际贸易(英语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精通英语并应用于对外商务活动、系统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对外贸易经济政策、能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要对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了然于胸,而且能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英语。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兼具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娴熟的商务知识及相关技巧。

第一,在英语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熟练地进行商务洽谈。对于国际贸易来说,英语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学生应着眼于英语听、说、翻译方面的训练;应用于商务活动中的英语不是用四级、六级等各种等级考试来衡量的,更注重的是英语的实际应用,只有学生熟练掌握日常英语商务用语,对英语的听、说、翻译、写等方面加以实践,才能保证在日常与国外商人的商务来往中得心应手。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商务活动的函电来往、商务谈判、协议及合同签订等方面应用自如。

第二,在商务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商务谈判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对经济、谈判、国情、国家对外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等知识悉数了解,注重商务谈判技巧和商务活动的实际操作,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把握主动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现状

笔者以所在学校的国际贸易英语方向中起高级5年制专业为例,介绍一下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笔者学校国际贸易专业从2010年起由学校公共基础部承担开设,专业名称从最初的商务日语(高起高级3年制),到2011年改为行政与涉外商务(中起高级5年制),再到2013年改成现在的专业名称――国际贸易(英语方向)(中起高级5年制)。专业名称改了,课程、课时的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变更。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前提。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少院校确实非常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并专门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语言类课程和国际商务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偏重间接经验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过于强调应试教育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只看重英语考试的分数,忽略了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只注重英语的读、写能力的提高,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却忽略了对听、说、翻译能力的提高,从而弱化了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在国际商务课程中,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商务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于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未注重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教,而忽略了自身的学习,导致未能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创新性等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也无法激起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久而久之,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只有在教师的督导下,才能稍微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无益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形成实际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通常缺少对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的介绍以及与我国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将会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会使商务活动进行得更顺畅,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⒂氲窖习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够,会对今后的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商务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

3.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专业中单纯教授语言课程的教师居多,但是同时具备英语和商务实践教授能力的教师却凤毛麟角,一部分教师只具备商务知识,另一部分教师只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其余的教师只具备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英语、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寥寥无几。笔者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教师来自高校英语专业的比例高达90%,多年外语教学的经验,使他们具备了足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等非常陌生,甚至连中英文专用术语都无法一一准确对应。

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基于培养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国际贸易(英语方向)专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国际贸易专业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1.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改革的深化,大多数院校都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效。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继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和商务知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商务活动中的知识应用是实际操作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必须将英语、商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机统一,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今后在商务活动中出类拔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而萌发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即以教师教学授课为主,同时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授的英语和商务知识是间接经验,学生自己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是直接经验,要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有机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与商务活动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影响教育改革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价值观及教育观念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颇深,未能充分体会推行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深意;另一部分教师虽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其本身专业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未能兼具英语沟通和商务实践能力,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上,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刻不容缓。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参与各种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兼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引导及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兼具英语和商务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教育模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诚然,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有赖于教师、社会、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C构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社会和家庭给予全力支持,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投身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吴轶群.中部省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国际贸易示范专业建设对接研究综述――以湖南省为例[J].时代教育,2014(23).

[2]牛建军.新建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3]翁梅,李秀娟.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23).

第8篇

关键词: 文化短板 五年制高职 通识教育 人文素养

党的十报告提出“文化强国”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为高职教育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建设者的重任,而文化育人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五年制高职的“专科层次”,使院校处在了高等教育的末端。虽然发展迅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的文化短板现象。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表现

短板原理就是木桶原理,指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学生走向社会后,专业技能能为他们谋生,但综合素质才是他们腾飞成才的关键。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失往往成为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指初中毕业后在高职院校就读五年获取大专文凭层次的学生。目前某些高职学生中存在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责任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认真规划;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中偏重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偏重考级考证轻视文化修养的积累;心理素质不稳定,自信心不足等现象。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在以专业化指导为教育思路下,文化短板突出表现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少的人文素养、过强的功利导向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学校课程设置受职业教育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导致学校文化课边缘化。一些高职学生缺乏基础文化底蕴,缺乏对知识联系的思考,人文精神缺失,职业道德弱化,社会适应性差,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等等,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中发现,他们的人文素养知识积累不够,内化不足,影响了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他们走向社会后是否具有为和谐社会创建贡献力量的能力。如何改变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如何使高职学生的行为教育更科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通识教育能弥补高职生文化短板

在诸多高校多年素质教育试点、通才教育实验和公选课实验的基础上,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悄然兴起。2006年9月,复旦大学的本科学院复旦学院成立周年之际,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南京大学的本科基础教育学院在酝酿从局部性的通识教育实验向全校推广;清华大学等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有阶段性的成绩。这些成绩和实践为我们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发展通识教育,不仅将提高职校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学术水平,而且将重塑大专生的人文和人格修养,为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崛起准备有良好品性的精英,更有利于课程改革,使学习实践性环节增多,课程内容生动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明修养养成自觉化。这些益处将直接弥补高职学生的文化短板,使其朝着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迈进,所以十分有必要开展将通识教育引进到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研究。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据百度搜索:《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

据此我们确定研究通识教育对于高职生的培养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文明教育及完备的人性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旨在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引导与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贯通。改变学生行为模式,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让自身在道德、心志、智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学生需要通识教育吗

1.开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对通识教育认知的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五年制大专2010级的高职学生,涉及8个专业,17个班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99份,回收问卷699份,回收率为100%(部分班级部分学生填写有空白)。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文化底蕴积累和人文素养状况,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认识和态度,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课程模式认知情况,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等方面。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能客观地反映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现状及对通识教育的了解程度。

表一:2010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研究之人文素质调研问卷统计

表二:2010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研究之通识教育调研问卷统计(抽样)

现就收到的通识教育调研问卷统计问卷情况统计结果以表格的方式展示如下:

2.调研分析及结论

从普查问卷分析看,各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文科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知晓率均在87%以上,而理科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知晓率就较低,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数控专业的学生,有的班级的知晓率仅为32%。总体来说,五年制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有待提高。

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只是较清楚和一般了解。还有13.1%的学生还不清楚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80.8%的学生认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应该受到重视;72.7%的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主观评估是有待提高。85.8%的学生渴望自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有32.3%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修炼只有36.3%的学生十分注意。上述数据表明目前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的培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愿望,部分学生对于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途径比较迷茫,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重视通识教育。

目前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占54.5%,从课堂获取人文知识的占17.1%。对学校专业课以外的通识教育课程安排有30.3%学生满意,大部分还是处于一般了解的状态。74.7%的学生愿意花时间上更多的非专业的旨在提高个人修养和浓厚文化底蕴的课程上。对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知识面广博精深、贯通融合的情况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现得不够。上述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对专业课以外的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还需多样化和常态化。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知识之间的贯通和融合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注重培养他们认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调查我们看出,高职学生目前的人文素养状况一般,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在其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求生的一技之长,更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学生渴望学校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仅看应聘者的学历、专业、证书等硬件,更注重人文道德素质等软实力,这种需求就决定了创新意识、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已受到高职学生的热捧。

总之,从调研的结果看,一方面,学生基本认可学校的通识教育现状和氛围,但也知道自己的文化短板在哪里,有追求更全面知识结构培养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学校在通识课程设置与建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内化提升活动载体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些不足之处正是需要通识教育发挥作用才能弥补的,也是通识教育的急需开展的迫切要求。将通识教育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教育意识还需增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南京来的病友说打太极拳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半信半疑,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自己买了些太极拳的书籍和光盘开始自学起来。当时我宿舍东邻的矿山院内,每天都有人在练太极拳,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只要有机会我就站在围墙外注视他们练拳的一举一动,面到家里对照光盘,再结合我看到的慢慢操练,从盘坐、平坐、浑元桩练到“三金刚”。可是没练多久,我就感到不是滋味,原来只是左腿酸胀,现在两条腿都酸胀,有时连上楼梯都感到吃力。在我产生动摇的时候,那位好心的病友打电话告诉我要坚持,练拳是有个过程的,由量变到质变,过了这一关慢慢就好了。我想也是,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能这么不了了之。为了少走弯路,我选了一个展练点,每天跟着拳友练。大约练了一年多,我发现腰部较以前轻松了,令人高兴的是这一年我没有住医院就过来了。这一变化大大增强了我学练太极拳的信心。

一段时间以后,普通展练点的练拳内容已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我内心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到矿山院跟着刘勇老师练,实在不行跟着他的弟子们练也行。刘勇老师是陈式太极拳大师陈正雷的入室弟子,经常到海外教拳,功夫好,人品好。经人引见和刘老师见面后我说了想跟他学拳的想法,刘勇老师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从那天起,为了强身健体,为了彻底解除腰腿病的痛苦,我每天坚持早晨练习太极拳2小时,细心揣摩:虚心求教,以友,打太极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自己的刻苦磨炼,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我的拳艺有了长进,在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精英赛、第三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精英赛上,分别获得了男子老年组陈式太极拳第二名、男子老年组陈式太极单剑第一名的好成绩。为表达对太极拳活动的支持,表达对关心过支持过我的老师们、拳友们的感激之情,现将我练习太极拳强身健体方面的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首先,练好太极拳要具备“五心”、“三要素”、“一认识”。

太极拳博大精深,要想打好太极拳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正如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当代十大武术名师陈正雷大师所说,练好太极拳必须具备“五心”、“三要素”、“一认识”。

“五心”第一是敬心,就是要敬业,要心诚。“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第二是信心,对太极拳要有信心,要相信它,相信它的效果,同时相信自己能把太极拳学好。第三是决心,下决心学好太极拳,练拳不能可有可无、随随便便。第四是恒心。没有恒心、不坚持,个人有再好的条件也学不会太极拳。第五是耐心。耐心就是“磨功夫”,就是“打造”,只有打造才能成器。修炼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炼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和、循规蹈矩。

“三要素”就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师资,要有一个很好的老师,有一个准确的传授。太极拳有它高深与细致的地方,正因为这样,如果没有明师指点,大多练习者终身无从入门。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有一位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引导学生步入正确途径、少走弯路。第二就是天资,即聪明,悟性好,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天资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因素。太极拳精奥之处不仅要靠老师指导,还必须亲身体验,用心琢磨。第三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苦练。苦练是练好太极拳的决定因素。自己天资聪明,又得明师指导,还得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

“一认识”就是要认识什么叫太极拳,为什么叫太极拳。太极拳决非社会上流传的“捞鱼摸虾拳”。太极拳是陈氏先祖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根据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综合创造的,具有阴阳、刚柔、快慢相间相济特色的,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和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运动。这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和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运动因为依据的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转化、相辅相承、互为其根、互为其用的太极原理,所以被定名为太极拳。

其次,初练太极拳者,要特别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夯实基础。

学拳要学到真东西,贪快是不行的。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练好基本功,夯实基础。学拳之前,先要学习一些太极拳方面的基本知识,看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了解一些拳理拳法和基本理论,这对以后学练太极拳会有帮助,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陈式太极拳门规戒律中就要求:“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练拳架之前,首先要注意手形、步形的练习,然后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如云手、缠丝劲的训练。基本功要重视桩功的练习。桩功练习动作单一,思想容易集中,通过10―30分钟的桩功练习可体会到什么叫立身中正、周身放松、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基本功的训练要特别重视拳架姿势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耍弄清楚诸如“虚领项劲”、“含胸塌腰”、“沉肩坠肘”、“上下相随”、“虚实转换”、“丹田内转”等的含义和要领。在上述练习有一定基础后便可以开始拳架的练习。

学拳如学字。学字之初,先一笔一画地模仿,要横平竖直,钩、点、撇、捺都要正确。学拳也是如此,先从一招一式一手一脚学起,从外形模仿中打下正确的基础。传统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章握的。正如刘勇老师说的,学拳的过程是五部曲,即“会”、“对”、“好”、“妙”、“绝”。一个套路能单独地熟练地从头至尾完成,只能算“会”,“会”充其量说明外形模仿差不多了。但这仅仅是表面的东西,要上升到“对”就需要按照拳理拳法的要求,一招一式地改,一招一式地练,一招一式地悟,除了自己反复地练、刻苦地练、反复地改以外,学习、交流、切磋必不可少,尤其要争取明师的指点,免得走弯路。从“会”到“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刻苦磨炼的过程。如果基本功练好了,基础夯实了,就会缩短从“会”到“对”的进程。当然,要想把拳练到“好”再到“妙”(妙不可言)甚至“绝”(无与伦比),非要在明师指点下经过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炼不可。

再次,放松是太极拳练功的独特方法和手段。

放松,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第一关。冯志强老先生说:“练拳的过程是放松的过程,不是僵直的过程。只有放松,气才能流动;只有放松,才能气沉丹田;只有放松,才能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只有放松,气血在身体里才能流动好。”陈照奎老先生说:“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刘勇老师形象地说:“太极拳是

运动中睡眠,睡眠中运动:太极拳是运动中休息,休息中运动。练拳的过程就是休息的过程。”

放松是指躯体放松,思想意识放松,精神情绪放松。练太极内功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肌肉、皮肤和骨节放松,还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全身都要同时放松,通过放松进一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松的程度愈深,练功的效果则愈好。

第四,太极拳练习宜静不宜急,宜慢不宜快。

练习太极拳宜选择安静、空气流通、冬天避风、夏天避阳、视野开阔之地。练拳之前先静心默立几分钟,或练几分钟桩功,排除一切思想杂念,对照练太极拳的要求逐一检查头是否正直、躯干和双臂是否放松、呼吸是否自然通畅,从心理上安静下来后再慢慢开始练拳。这是练拳的准备阶段。

太极拳架的练习是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待拳势动作纯熟、通顺、连贯、协调以后,再平心静气地用意运气。练习太极拳宜静不宜急,整套动作的练习要保持安静的心情,平心静气,静心锻炼,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换,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合一、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入物我两忘之境。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即在松静状态下打完一套太极拳,会出现手掌红润、指尖发胀的状况,甚至可以感觉到指尖毛细血管的搏动,全身特别轻松惬意。

练习太极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从起势开始到收势结束,整个套路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慢练能养气,以平和之心养浩然之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冯志强老师说:“为什么练拳要慢?就是为了更好地调节阴阳,使之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了,经络舒通,气血平衡,百病不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第五,练好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

太极拳运动属于有氧代谢运动。有氧代谢运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防止心脏病发生: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有氧代谢运动能调节心理,使人精神振奋、胸怀开阔;有氧代谢运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癌细胞对人体的侵蚀;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能,使人精力充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练习太极拳是一条健康之路、长寿之路。练好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产业;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5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在物流概念传入中国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深化,企业和各级政府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不断的提高,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利润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物流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关物流产业的问题尤其重要,它是中国物流进入发展期提出的课题,是制约中国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进行物流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物流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1.拓展物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物流学作为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地位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一个成熟的产业,首先要求理论的成熟,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成熟的过程中,理论也自然是成长性的。物流学科的发展体现了这种成长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学科书籍林林总总,出了不少,总的来说对物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物流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想从理论上作些思考和探索,力求对推进物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出一点微力。

2.是拓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充实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物流产业是依托于“物”的流动过程建立起来并为“物”的流动过程服务的复杂产业系统,具有复合性、聚合性和概念性的特征,其边界跨越多个产业,且内容构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体产业,而后者正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此外物流产业输出的是具有不同品质构成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千差万别,完全相同的物流服务几乎不存在,即物流服务具有异质性的特点,而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基础是以同质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理论。物流产业要进一步推进,必须加强对物流产业基本知识、基本运行规律的研究,因此,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的研究,既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的需要。至今还没有一部得到大家公认的权威性的、全面综合系统研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目前大部分学术著作和论文仅停留在对物流及物流技术等有关问题的研究,物流产业理论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入。

在不断加深对物流活动基本规律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从物流产业经济这个高度指导和推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对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物流产业产生、发展过程。二是物流产业组织,主要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产业组织形态、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等。三是物流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物流产业内部各产业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等。四是物流产业关联度。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分析工具,研究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关系、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五是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支持。通过系统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支持,了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及作用途径,从而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六是物流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指导,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产业,更需要系统配套的物流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七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八是中外物流产业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中吸取有益的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和启迪。九是一些其他问题或交叉性问题。从产业经济理论角度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为此,本文想在有关方面有一个推进。

二、现实的呼唤:需要物流产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支撑

1.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目标。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部明确物流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正式条文。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产业赫然在列。这次物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方案的规划出台,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起到一个奠基石的作用,整个物流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这都充分说明各地看到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景,这将对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制定物流产业现代化,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推动物流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创新,从而为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奠定理论基础。

2.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的呼唤。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物流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物流产业观”,严重地影响物流建设速度、规模、结构和运行效益;物流服务配套设备、设施陈旧和落后,缺乏配套扶持政策;物流服务行业原则和标准落后,造成成本高,服务效果差,发展受阻;物流产业中的税收问题突出。这些都成了制约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这其中许多问题是由于缺乏对物流产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如物流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

3.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如物流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强度,它的发展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物流产业发展必须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协调,物流产业政策必须与社会发展政策相协调,必须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套,只有把物流产业政策纳入国家总体产业政策体系中去,才能寻求有关方面的支持,才能使物流产业持续地发展。因而,向物流投入倾斜的财政金融投资政策等,政策的配套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4.制定科学物流产业政策的需要。物流产业政策是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物流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有其理论根源,人们对同一经济问题的不同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政策主张,导致不同的实施后果。中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运作的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也可能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它们在面对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时,必然会基于不同的视角。因此,从理论上正确分析各种经济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切实掌握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时地制定出科学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当前显得特别必要,当然物流产业政策涉及范围很广,如物流产业政策导向、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宏观政策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总之,从理论和实际来研究物流产业意义重大,它将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邓伟根.产业经济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凌有生,高峰.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浅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J].物流技术,2004,(7):10-12.

[4]傅成红.从物流本质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1):122-123.

[5]孙建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6):82-85.

On Theore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s Research

SUN Zhan-wei, TANG Ke-yue, WANG Yang

(Management School,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 ,China)

第11篇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古代文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人本思想、和谐理念和担当精神等方面。古代文学教育者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接受古代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人生、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关键词 :古代文学;人文素养;互动教学;大学生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2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4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YGJ1431)。

收稿日期:2014—09—19

作者简介:潘莉(1978— ),女,江苏新沂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一、人文精神的意蕴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关系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的典籍《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原意是指礼乐教化。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既是古代先贤圣哲心灵历程的形象化历史,又是塑造炎黄子孙人生观、价值观的珍贵教科书,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体现了古人“关注民生”的“人本”思想。勤政爱民的民本意识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认同,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人文精神的财富。中国古代文学还体现了古人“人生不朽”的价值追求。早在先秦时期,先贤就已经对人生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肉体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暂,思考以“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式来提高生命的价值,以达到精神的“不朽”。中国古代文学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古代文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甚至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很多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家对天地自然的精微体悟以及天、地、人之间圆融统一的和谐之美。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人文精神的宝藏,如何将其挖掘出来,传播给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在文明社会中传递正能量,是古代文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并完成的课题。

二、互动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一)变教师主导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还是采用单一讲解的方式,照本宣科,缺乏感情和激情,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事实上,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价值并不完全局限于文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应视之为流动的人生课堂。教师要合理地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主动探求文学知识之外的人文精神,如古文的美学律动、古人的心理文化等。学生甚至可以直接点评现代作家的创作和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积极互动,深入研讨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还古代文学课堂以温情脉脉和生机勃勃。

(二)变知识灌输为情感体悟和审美,增强学生和古人之间的精神对话与互动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课堂普遍存在注重文学史基本知识的简单讲解,轻视甚至忽视作品的朗读、分析和体悟。戴建业通过对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31所高校古代文学课程内容设置情况的统计、分析,认为目前大学中文系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和常识的灌输,相对忽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和体悟。这个结论值得古代文学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多年来,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古代文学教学舍本逐末,将原本富有哲理意蕴内容的理解和体悟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默写、文句简单翻译及层次结构分析。这种做法忽略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生命精神和生活哲理,扭曲了学习文学的真正意义,导致的结果就是青年学生兴趣的萎缩、心灵的枯竭和情感的荒芜。我们认为,古代文学教学应摒弃泛泛谈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讲述模式,而应更多地关注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存状况及其思想形成,深刻体悟作家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人生态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思想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作家、感受作品,通过作品还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再现一段段形象的历史,接受各种富有认识价值的思想与观念,实现从文学到思想、再到人生的飞跃。

(三)变就事论事为紧密结合现实,古为今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双向循环、互动

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就事论事、割裂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诚然,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同于古代,但是,古代文学蕴含的很多人文精神具有普世价值,可以超越时空,照亮当代人们的心灵。这种精神是有一定高度的,不是就事论事式的,它要求通过对某事、某物的认知上升到对社会、人生乃至宇宙的观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体悟这些崇高精神并能够运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情况各不相同,贫富也很悬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孔子与其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教化。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委婉地否定了子贡满足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态度,并提出了“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生追求。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对待人生和贫富的态度:贫困病患,不忘安贫乐道;富贵安康,仍能温、良、恭、俭、让。这样,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能不抛弃,不放弃,用平和之心坚定地走向预定的目标。

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

古代文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将它们挖掘出来并传授给学生,以优秀的作品提升其人格,以高尚的精神净化其灵魂。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培养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经世致用。古代文学中既有对社会所有阶层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同要求,也有对某一个阶层提出的“仁以为己任”的要求。与此相关,关怀民生、建功立业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子普遍的心理期待和人生追求,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反复歌咏的重要主题。我们研究古代文学佳作,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对景物本身的描写上,而应重点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照自然,领悟人生的哲理和诗意。观照自然就是要引导学生体悟天地之大美,战胜生活中的苦难,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幸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对自然的观照中追求人生宇宙的真、善、美,积累生存智慧。党月异说:“人文精神所具有的超越性,执着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寻求一种人生的信仰,让人们不因生活困苦而失望,不因环境改变而沮丧,不因遭受挫折而萎靡,不因生活优越而没落。”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古代文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和趣味,培育其高尚、完美的人格,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2]康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导向[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3]党月异.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J].名作欣赏,2010(3).

第12篇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星月手机公司提供了这个展示自己、让大家认识我、了解我的机会。“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展的要求。我十分珍惜这次竞聘机会,无论竞聘结果如何,我认为能够参与竞聘的整个过程其本身就意义重大,并希望能通过这次的竞聘锻炼,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邦芬,今年18岁,毕业于省贸易经济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是一名共青团员,性格外向,在班上曾担任过组织委员,有很好的组织能力。

我有竞争这个岗位的优势:我具有较好的年龄优势。我现年18岁,精力充沛,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并具有较高的办事效率,对于工作能全身心的投入。我敢于创新、思想敏锐,可塑性强。善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设想管理方法和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深入工作一线,不断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自任组织委员以来,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做好参谋决策、日常服务、沟通协调、信息传递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领导部署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坚持团结而不特立独行,尊重权威但不妄自菲薄,遇事懂得及时征求他人意见,能够与人一道,共同打造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战斗团队,具有一定的综合事物管理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自然也是越来越丰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了,对于一些人来说手机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正常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元素!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的提升,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等许许多多的方面。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这个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手机时代的特征是: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这一点现在已经充分体现出来。只有那些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的人,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尽管目前我的能力有限,但我坚信脚无法到达的地方,眼睛暂时看不到的东西,思想可以达到。能和时代共同思考的人终究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手机让人们从最初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到现在,手机已经成了我们联系世界的窗口。我们的生活与手机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亲和度越来越大,甚至不断混淆。手机是现代生活的标志,没有手机的生活是原始生活现代都市,现在的生活有个理念--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娱乐,八小时恋爱。这三个八小时,恐怕都有手机的身影--手机成了成功人士联系客户的工具,成了年轻人闲遐时玩游戏的工具,成了恋人间谈情说爱的工具。手机属于城市生活的普遍象征,它衍生出的拇指文化也属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当然,它的势力范围也早已不断包围了农村,总的来说,只要是稍微现代化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生活中,我们在上班时,吃饭时,休息时,娱乐时,恋爱时,都少不了手机,的确,没了它,即使现代化程度多高也没用?颐钦庑┬∪宋锒?己孟蠡氐皆?忌缁崃艘谎??

科技为世博会提供强大支撑,成为吸引参观者的主要亮点和磁场。世博会期间,历史“首创”的世博会手机票将面市,届时参观者带上一部手机畅游上海世博。由于中国移动对世博手机门票使用先进的无线通信与非接触通信技术,用户通过简单的手机操作,就可实现选票、购票、验票等传统实体票的“全功能”,同时还可查询购票信息和退票、领取纪念票等等。全过程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只需更换一张具有非接触通信功能的sim卡片。该手机门票是基于rfid、二维码等技术实现的一种全新电子票。据中国移动介绍,世博会门票是基于芯片技术的,而芯片上的数据可以非常方便地植入到手机sim卡中,制作成为形式更新颖、使用更便捷的手机门票。参观者购买“手机门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购买附带门票的sim卡,另一种是通过“空中下载”取得“手机门票”。购得“手机门票”的参观者,在进入世博园区时,只要让门口的验票器识读一下手机中的门票信息,就能轻松进入园区参观了。

总经理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执行者。肩负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使命,不仅仅要协助分公司总经理根据省公司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合理制定分公司的工作计划、方案,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员工积极性,发扬团队精神,指导工作方案的有力实施。不仅要协助领导协调好内外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员工打与一片,及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准确及时的向领导反馈员工的呼声。

总经理要站在企业战略统一的高度,把企业利益、为领导分忧和为员工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做到调研围绕市场转,协调围绕领导转,服务围绕客户转,决策围绕信息转。总经理助理除了具备较强的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能力之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字综合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我对总经理一职充满信心,下面我陈述一下我对集团客户的认识和工作设想:

集团客户在我们的客户名单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在于其本身能够带来可观的业绩贡献,而且有利于提高个人客户的粘性和收入,有利于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通过集团v网,还可以很好的保证网内的个人客户不会轻易流失;同时,维护好集团客户,也有利于对新开发的个人业务和集团业务进行有效推广,提高个人arpu和集团收入。

在开发扩大集团客户市场的同时,应更注重集团客户的维系力度,应加大集团客户的服务和流程管理工作。

进一步细化集团客户经理分级。应建立一套合适客户经理分级体制,包括工作分级、薪酬分级、考核分级、培训分级等。让最优秀的客户经理负责最重要的集团客户,并获得最佳的物质报酬。让新进的客户经理有职业发展的目标,有一个畅通的上升通道。建立科学的客户经理评级和考核制度,实现客户经理的能力与岗位、绩效与薪酬相匹配的原则。

进一步细化集团客户分类。应定期根据不同集团客户的规模、行业、贡献度等要素,重新调整集团客户类别,并根据a、b、c类集团客户的需求特征和重要性设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通过现有服务渠道进行服务分流。目前,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集团客户数量越来越多,除利用客户经理作为服务和营销的主渠道直接面对集团客户之外,应考虑更加广泛和灵活的使用营业厅、呼叫中心及合作伙伴等各类服务渠道,为集团客户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同时也可以减轻客户经理的工作压力,这一点在面对数量庞大、价值偏低而需求单一的c类集团客户时尤其显的重要。

如果我成功竞选上总经理,我会牢牢把握“快、深、实”三个字,即:

进入角色要“快”。我要尽快地转换角色,更新观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式,与公司领导形成合力,以一种崭新的视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从公司的战略出发,从公司的利益出发,从员工的利益出发。

学习知识要“深”。我会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学习,诚恳地以身边人为师,以互联网为师,自我加压,勤学好问,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既要融会贯通业务知识,又要虚心采撷工作经验,尽快转化为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

基础工作要“实”。总经理助理的主要工作出发点始于市场,最后的归宿也是落脚于市场,为此我一定会报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态度,多深入市场,贴近用户,采集和整理第一手有用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抓好员工执行力工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想出来的。再好的工作方案,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首先要以身垂范,将领导分配的工作首先细分,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面面俱到。另外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关怀员工、做好员工之间紧密团结和配合的示范员和检查员,随时掌握工作的进展,各个环节是否协调一致,对开展得力的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对落后的要及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有奖有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三勤”。一是脑勤,勤学善思,注重研究剖析用户对网络需求,得出正确结论,解决网络运营中的难点问题,为领导多出点子,多献计策;二是腿勤,以每一分钟维护网络为根本要求,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舍得花气力,把网络维护工作做实做细;三是嘴勤,多向领导汇报情况,多向各科室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树立活跃、高效的企业形象。要实现目标的内容是:

建构营销网络。在做好手机市场的同时,营销网络向地州辐射。利用营销网络覆盖全施?兼并、收购其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的战略扩张。

建设营销渠道。结合中间商营销和直销两条渠道来达到更多的细分市场,增加市场覆盖面,作到优势互补,规避市场单一带来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