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生活的谚语

关于生活的谚语

时间:2023-05-30 10:0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生活的谚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生活的谚语

第1篇

关于学习的谚语】1、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2、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4、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 到处留心皆学问。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0、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

12、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5、 失败是成功之母。

1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8、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9、 读一书,增一智。

20、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1、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2、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3、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4、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5、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26、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7、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28、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29、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0、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关于读书的谚语】1、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2、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3、 问遍千家成一家。

4、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5、 失败是成功之母。

6、 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

7、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9、 学问勤中得,巧自熟中生。

10、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1、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12、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3、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14、 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15、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6、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心灵手巧。

17、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8、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9、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20、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2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23、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第2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1.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8、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3篇

1、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知识可羡,胜于财富;

3、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4、胸中有知识,胜于手中有钱;

5、为了求知识,代价虽高也值得;

6、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8、刻苦耐劳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9、要想懂得一门知识,先得承认自己无知;

第4篇

感恩教育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深入探究其内涵和价值,悉心凝练教育智慧,积极开发有效策略。本文谨对感恩教育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做一点剖析。

一、感恩是道德修养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支点

1.感恩是灵魂的健康

如上面的谚语所述,既然我们都受到了他人的恩惠,自然应该怀感恩之心。感恩是对善行的褒奖,这种态度和行为既滋养个体的心灵,也是对施与者极大的激励,它可以使施恩者变得更加快乐、更有爱心和热情。感恩是一种善于发现和欣赏心灵美的道德情操,是创造幸福生活的一种能力;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它能使人变得豁达、乐观,更有进取心。尼采认为,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亚美契斯认为,谢恩的心是高尚的,而在这高尚的心中还有一种自尊的精神,就是以为:自己虽贫穷,却能送礼物于有钱有势的人。[1]的确,当我们学会了感恩,才会更加理解生活的意义,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感人之处。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不会为自己的所无而耿耿于怀,却常会因生活中的小收获而欣喜不已,一个礼节性的微笑、一声简单的问候都会让他们感觉生活万般美好。这样的人更容易理解爱、给予爱,也就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拥有幸福的生活。因此,就像我们不能拒绝生活一样,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内心摒弃这样一种包含真善美的情怀。

2.感恩是智慧的体现

你身边是否有经常抱怨的同学、朋友?他们生活得幸福吗?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这种表达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联想到很多学生在学生评教时对严师报复性地打低分,甚至殴打教师;离婚率高企,很多夫妻在离婚时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家产甚至不惜反目成仇的现实,不得不承认很多人缺乏感恩这种智慧,甚至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愚蠢。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但不感恩,还用给教师打低分的办法报复教师,后面的老师可能多会采取放任的态度,而一旦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不负责,那最终吃亏的必然是全班学生。如果闹离婚的双方当事人能看在孩子的份上多感念对方的恩情,少一些较真,尽力挽回婚姻或平和地离婚,将来才有望在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上密切合作。否则,他们能给予孩子的爱必将大打折扣,而后者是任何理智的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由此可见,感恩不单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存智慧。懂得感恩能使自己在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依然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懂得感恩即便是位高权重也会被人嗤之以鼻。所以,最高层次的感恩教育应当是关于智慧的道的教育,而不是关于感恩之术的教育。

3.感恩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生活中,有的人虽然能力平平,但非常有人缘,有的人虽然天资聪颖、技艺超群,但周围的人都对他敬而远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前者懂得感恩,周围的人认为他值得期待;后者不懂得感恩,周围的人不敢对他抱任何指望。社会心理学中有增值交换和减值交换理论。增值交换指的是人际关系的双方都是重情轻物,懂得感恩,他们会放大对他人对自己的情谊,从而更加关心对方,希望为对方付出更多,并且不求对方回报。与此相反,减值交换指的是人际关系的双方都感到对方欠自己的人情,期待对方为自己付出更多,并且不愿意为对方的付出做出回报。[2]无论是夫妻、家人,还是上下级、合作伙伴,不懂感恩,必然沦入减值交换的泥沼,懂得感恩,才有可能进入增值交换的轨道。

二、感恩之心和感恩之举缺失的原因

1.对义务和责任的理解与认识较为片面

什么是恩情?圆满履行义务或超越责任和义务的一般限度的行为和意识才能算得上是恩情。于是,对责任和义务的边界的认识是否清晰就成为影响感恩之心的重要因素。当前,家庭教育的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重分数、轻能力和个性塑造的宿弊导致孩子“感觉迟钝”,这些都可能导致对他人的恩情毫无知觉。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倾听,把学长善意的劝告当做耳旁风,自然也不会想到要去感恩。这样的学生,无论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在小事上说多少谢谢,也很难说是真正懂得感恩。

2.对不同客体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杨国枢则从关系取向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运作方式。他认为,中国人的人际或社会关系,依其亲疏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在家人关系中,彼此要讲责任(责任原则)。在熟人关系中,相互要讲人情(人情原则)。在生人关系中,只能依照当时的实际利害情形而行事(利害原则)。[3]责任原则、人情原则和利害原则都会影响人们对他人所施之恩的正确解读,或者造成过度感恩,或者造成不知感恩。例如,有不少为感念挚友之恩两肋插刀的人,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人相比之下要少一些。为患不治之症的普通朋友捐款时无比吝啬的人却可能会为了给父母治病债台高筑。

第5篇

1、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2、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3、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4、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5、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7、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8、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9、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10、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11、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12、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3、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14、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15、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16、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17、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20、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21、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2、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4、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5、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2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27、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28、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9、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30、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2、先学爬,然后学走。

33、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34、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5、懒人嘴里明天多。

36、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37、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3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1、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42、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43、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44、有钱难买少年时。

4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46、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47、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48、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49、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50、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51、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52、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失落光阴无处寻。

55、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56、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57、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58、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5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0、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1、心坚石也穿。

62、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63、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64、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6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6、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6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8、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9、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7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71、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72、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73、读一书,增一智。

74、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75、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7、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78、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79、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80、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81、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8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83、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84、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85、勤勉是成功之母。()

86、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8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88、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89、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第6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唯有通过生活才有效。”捷克有位教育家也曾说:“无论学什么东西不可只因其在学校里有价值才学,而更应该因它在生活上有用而学。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校门就立刻忘记。”可见联系生活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各学科中,地理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处处有地理,设立地理学科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教师在教学地理时应走出课堂,扩展时空。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地理,解决地理问题。

受传统的教学习惯影响,真正要在实践中把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大多数地理教师来说实非易事。地理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认为教师必须秉承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 实用性原则

即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用的、能联系实际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与生活的链接,让地理服务于生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讲述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教师为提升教学效率,可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前结合现实生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为避免学生搜集的内容太散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我国南北方在衣食住行、性格爱好、社会经济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搜集资料,然后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探寻其地理因素。并就这些差异进行地理原因的追寻。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如下:

衣:南方人喜欢丝绸,透气滑爽,北方人喜欢耐寒的毛皮。地理因素是南方气温高,属热带和亚热带;北方气温较低,冬季月平均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

食:南方人喜吃米,北方人好吃面,都会吃辣椒但目的不一样,南方人吃辣是为祛湿,北方人是为驱寒。地理因素是南方高温多雨,耕地多为水田,适宜种水稻;北方少水,耕地以旱地为主,宜种小麦。

住:建筑风格各异。南方屋顶高而尖,园林建筑轻巧纤细,内外空间连贯,有层次感。其地理因素是为适应南方多雨水及炎热气候,如此建筑有利于排水又有利于通风散热。北方屋顶多为平顶,建筑粗壮,内外有严格界限。其地理因素是为适应北方干旱寒冷气候,如此设计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任晾晒作物之用,并且有利于保暖,可谓是一箭三雕。

行:南船北马。即在我国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中,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地理因素是因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衣、食、住、行都是学生每天要经历的生活,这就是以生活为锁链,通过学习和讨论,打通了教材、学生和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热情。

二 趣味性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探索,既满足其好奇心又让其感受到地理给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如要求学生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关于风的谚语。风是流动着的空气,它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来自不同地方的风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生活中关于风的谚语非常多。如湖南的“四季东风是雨娘”;上海的“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湖北的“东风急,备斗笠”等,从这些谚语中可发现风与雨水有关。广东的“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江苏无锡的“六月西南天皓洁”;湖北的“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谚语中的“天皓洁”指天气晴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这些天气谚语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东南季风是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是湿润的,为什么又会旱情严重呢?这是因为降水的形成必须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气;而这些水蒸气能否变成云雨,又得要有气流上升降温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部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于是就出现了旱情严重的状况。

三 可行性原则

第7篇

[关键词]中日谚语;十二生肖;动物意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98-03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谚语。在日语中,也有很多关于十二生肖的谚语,下面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比较如下:

一、中日两国十二生肖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

(一)鼠

老鼠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一直是贪婪、阴险的代表。谚语中也常被比喻为做坏事的人。例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老鼠看仓,看得精光”,比喻监守自盗的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形容害群之马,因个人之弊坏了团体利益。

在日语中“老鼠”也有“暗中损人的坏人”之意。

(二)牛

在汉语中,通常将牛视为吃苦耐劳的代表,通过艰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在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也有对牛的勤恳,坚韧的赞扬之情,“如牛负重”比喻负担特别重,“牛角上挂稻草”比喻十分简单、容易。“力壮如牛”“黄牛犁地”比喻有计划的发挥作用。

在日语中,将牛用于贬义的用法比较多,大多是愚蠢,笨拙,缓慢的象征。例如:牛篦脱(其笨如牛)牛一散(一时兴起乱干一气)牛骨(对来历不明者的谩骂语)牛步(行动迟缓,进展得特别缓慢)谚语:

(三)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被当做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例如:“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顾虑,敢作敢为。“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虎老雄心在”“虎虎有生气”等词语,赞扬生活中的人和物,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

老虎在日本是威严和凶猛的象征,老虎的皮毛也被认为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例如:

此外,在日语俗语中,“虎”还表示“醉鬼,醉汉”。

(四)兔

在中国,兔是和平,胆小,聪慧的素食动物。这些都可以在谚语:“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急了也咬人;”“赶两只兔子,一只都捉不着;”中充分体现。

在日本,由于受唐代文化的影响,也有关于“玉兔”的传说。除此之外,在日本的《古事记》中,有“因幡之白兔”的传说。另外,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今昔物语》(天竺部卷第五第十三)中有一则故事,塑造了一个舍身行善的兔的形象。例如:

(五)龙

在中国,龙是高贵的象征,是中国皇帝的证明。在汉语中,与龙相关的俗语、谚语很多。多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气势。例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龙与虫是相对的,吃饭像条龙,做活像条虫;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例: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龙少涝,龙多旱;

龙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带有非常明显的民族象征意义。主要指:1.想像中的动物。2.在将棋中指攻入敌营的飞车。3.用于与天子有关的词。4.指8尺以上高的马。主要有如下谚语:

(六)蛇

蛇在汉语中常是狠毒,邪恶的形象,因为一旦被蛇咬伤,通常都会危及性命,因此形容一个人心狠手辣,就说这个人“蛇蝎心肠”。谚语中也有“恶龙难斗地头蛇”这里的“地头蛇”就代表当地的恶势力。“蛇咬一口,入骨三分”,比喻受到坏人诬陷,难以开脱。“蛇走无声,奸计无形”,比喻做坏事搞阴谋诡计的人总是偷偷摸摸,不露声色。

同样,在日语中,蛇也一样是凶狠残忍的形象,如:

(七)马

在中国古代,因为交通工具并不是很发达,所以马成为了人类中最重要的乘坐工具而使用。在谚语中有:“人怕理,马怕鞭,蚊子怕火烟”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天敌,一物降一物。“一马不跨双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从一而终。“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坏。

在日本,马出现的较晚,但依然肩负着“运输…‘农耕”等功能。例如:

(八)羊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羊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民俗地位。羊是吉祥的生灵,古人把羊作为美好的象征,这与羊的体型肥美、性格温顺有关。人们也常常借助于羊而形成不同的词,例如: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叫做“使羊将狼”;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人们称之为“如狼牧羊”;损失小而收获大,被形容为“亡羊得牛”;某一地方官多而百姓少,被形容为“十羊九牧”;一个人学习或做事无恒心,没毅力,难以获得进步或成功,人们常说“多歧亡羊”。谚语中:“挂羊头卖狗头”: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符实或做坏事。“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某处所花费的,仍从某处取回。

在日语中,与羊搭配的词语多带有消极含义。例如:

(九)猴

在汉语中,猴的形象多数是聪明伶俐,机智灵敏。例如:“杀鸡给猴看”:比喻惩罚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也充当主要角色。“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树倒猢狲散:指大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随之而散。比喻大人物了,依附者就失去靠山而散伙。

在日本,人们把饲养猴子作为娱乐。关于猴的词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鸡

在中国的历史上,鸡是非常普通的家禽。中国饲养鸡的历史久远,人们与鸡的关系也很亲密。但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看低。例如:杀鸡焉用宰牛刀;鸡大飞不过墙;偷鸡不成蚀把米;鸡蛋碰石头;

在日本,鸡被认为是有灵性的鸟,因此它被神社饲养着。人们相信早餐第一声鸡的呜叫能够驱赶在夜间活动的怪物。可见鸡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例如:

(十一)狗

在中日两国谚语中,“狗”的褒义形象都有“忠实、忠诚”等。两国都通过狗对主人忠心这种特性来比喻臣子对君主的忠心。例如:“狗不嫌家穷,儿不嫌娘丑”、“犬不弃贱主,子不扬父丑”等。

日语中也有相似的情况。例如:

两国谚语中“狗”的贬义形象,都是“卑贱”“无知”“凶恶”等。比如人们熟知的“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好人不听狗挑唆”“狗肉上不得台盘,稀泥巴糊不上墙”

在日语中,例如:

(十二)猪

猪与中华民族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饲养猪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猪的形象是可爱,有亲和力的。例如:六畜兴旺猪为首,五谷丰登粮领先;猪的主要用途是被人宰割,成为人们的盘中物,此外再无其他的作为。“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比喻养育儿女不在多少,贵在成材。猪养尊处优,绝对没有好下场,因为一旦肥壮就被宰杀,所以有时名声远扬常给人带来烦恼,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在日语十二生肖中的猪并不是家猪而是野猪。因此有勇猛、刚强的象征。例如:

第8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尽管它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散发语文气息。

关键词:初中;综合性学习;语文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的论述:“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还是与生活的结合,它的起点都是立足于语文,回到“语文素养”上来的。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到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效上来,也就是说要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让课堂充满语文气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凸显语文本色,营造“语文味”,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语文的氛围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每天生活在语文的气息之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甚至是店名等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借助综合性学习,营造大语文氛围,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气息。

例如,在《主题探究学习:新闻》的活动中,设计以下的探究内容:(1)对一周的国内、国际要闻进行择要分类概括,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彼此补充,综合叙述。(2)以校园学习、生活为内容,采写一则300―400字左右的短消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而学生在学写新闻前,先去找身边的新闻,了解新闻最基本的特点,然后采访记者,领悟新闻采写要旨,再来写新闻。学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课堂。

二、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没有语言的积累,哪来的语文运用能力?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语言贫瘠,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才能凸显语文本色,体现“语文味”。

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活动中,顺便让学生积累在图书馆内张贴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后抛砖引玉,让他们积累更多关于书或读书的名言,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等。在《主题探究学习:桥》的活动中,让学生搜集资料,积累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名言、诗歌、故事等。如:与桥有关的歇后语、谚语: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与桥有关的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加强能力的整合

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让其有机统一,能提高语文素养。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如采访调查、办手抄报、主体演讲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其“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

在《文学采风》的活动中,可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然后制定实施计划,让学生采访南安本地年岁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采访的过程,有学生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我们南安有什么歇后语?”等;有学生的倾听及倾听后的重点记录;也有学生在展示课课堂上的介绍;还有学生采访后的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布鲁姆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本色,使其充满“语文味”,就必须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教师作为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情感内涵,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之间形成共鸣,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环保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要让学生在点滴的小事中,如随地扔纸、随手摘花,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可耻。因此,《环保小课题研究》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反思自己,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保护环境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园地。当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仅能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能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更能享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能积淀厚重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凸显语文本色,充满“语文味”,散发出浓厚的语文气息。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 气象谚语;预测;天气变化;气象知识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37-02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s from Common Weather Proverbs

HUANG Xiu-yan

(Fengsh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engshan Guangxi 547600)

Abstract Weather proverbs ar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understanding natur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time-tested and tempered, which accumulated in long-term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that 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Although people often mention and use weather proverbs in daily life and work, the true meanings are knowed little by people.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s are simply explained for common and scientific and guiding weather proverbs, so as to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use weather proverbs more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weather proverbs; forecast; weather change;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

大自然中,风、云、雨、雾、日、月、星以及动植物等,都与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通过仔细观察它们活动的规律,不断总结和积累,然后用以简明扼要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来,就有了气象谚语的产生[1]。现通过以下4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气象知识。

1 看天识天象

1.1 看云识天象

观察天空来识别天气,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而对霞这一自然现象就有着深刻的感性认识,用霞出现的时间、方位与色彩来了解未来天气的变化,有了一定的效果。“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太阳照射在西边的云彩上经过云彩的散射,使云彩呈深红色,这就是朝霞。它说明西边天空已经有云存在,而早上起云是由于天气系统性原因而成的。未来随着天气系统东移,本地将逐渐转受其影响,天气将转阴雨[2]。相反,晚霞是夕阳斜照在东边天空上的云彩而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西部天空没有云彩,而东边天空的云彩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本地愈来愈远,不会影响本地,天气会晴好。“早烧不出门,晚烧晒死人”、“今晚火烧云,明天烧死人”、“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 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也是类似的道理[3]。气象谚语中也有很多是关于云与天气的描述,因为云的形状、高低和变化趋势都能直接反映当时当地天气运动的状态,能预示着天气未来的变化。故有“云是天气的招牌”之俗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马尾云,吹倒船”、“天上扫帚云,三五天内雨淋淋”。这里所提到的云都是高云,其中钩钩云指的是钩卷云,马尾云、扫帚云指的是毛卷云。这些云常产生于系统入侵前后,常是刮风下雨的天气。预示着好天气的云也有“瓦块云,晒死人”、“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今夜斑斑云,明天晒死人”。这些谚语描述的都是透光高积云,它常产生于单一气团内部,在稳定云层下,是好天气的征兆。夏日晴朗的天空,大家所常见又熟知的白云飘飘,即是淡积云和碎积云。关于它们的谚语有“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疙瘩云,晒得欢”、“早上浮云走,晌午晒得欢”等。

还有关于描述云移动方向来预测天气的谚语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等等。

1.2 看太阳、月亮、星星识天象

此外,人们还通过太阳、月亮、星星等的外形变化来预测晴雨天气。“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月色胭脂红,非雨就是风”,这说明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尘埃等杂质,而这种情况容易产生阴雨天气。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条件如系统入侵、热力对流等的影响是不足以形成降水的。因此,日落和月色的“胭脂红”,只能说明未来天气不阴雨的可能性大而已。“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这是晴朗无云的夜间,星光闪烁,往往反映出空气层结相当不稳定,有乱流、湍流存在,预示天气可能会转坏。

1.3 听雷声识天象

雷声也常被人们作为预测天气的依据,如“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4]。“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指这2个方位起雷暴,来得快,风力大,时间长。谚语中根据打雷的方向来判定雨量的大小有“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等。

2 看风识天气

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气变化趋势,也就是说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的预兆。关于风的谚语,也是不计其数的。“早西暮东风,正是旱天公”、“早西晚东风,晒得海底空”、“晚上起东风,明日太阳红通通”。这些谚语意思是午后到傍晚吹东风,晚上和清晨吹西风,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其实谚语里所说的东风和西风,即在气象学上是指海风和陆风,这种海陆风现象一般产生于单一气团控制下的稳定天气系统里。因此,可以预兆未来天气仍为晴好天气。“昼息不如夜静”意思是白天没有风不如晚上没有风更能说明天气状况稳定少变,未来天气仍旧晴好。这是因为处于稳定高压控制下晴朗天气正常情况是白天风力逐渐增大,晚上风力逐渐减少,甚至无风。晚上从没有风到出现有风,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5]。而白天有风,就有2种可能了:一是日变化造成的;二是天气系统影响。因此,“昼息不如夜静”更能说明天气晴好的可能性大。“南风多雾露,北风多严霜”,雾、露和霜的形成条件除了空气中水汽达到一定的含量外,还要有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在0 ℃以上只能形成雾和露,在0 ℃以下或左右才有可能形成霜。南风带来的空气一般都是较高的温度,相反,北风带来的大都是寒冷的空气。因此,吹南风更容易形成雾和露,吹北风则易形成霜。“狂风暴雨不终朝”、“飓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些谚语主要指狂风狭着暴雨来势猛,但维持的时间不会很长,描述的是夏天常见的热雷雨过程。

3 看物识天象

民间群众还常根据动植物的一些特定变化来预测天气。因为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它们的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气变化的规律。“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而暖湿空气通常带来阴雨天气。“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也是类似原因。“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蚊子聚堂前,来日雨盈盈”、“蚯蚓封洞有大雨”、“蜘蛛结网天放晴”。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降低、湿度增大所做出的自然生理反应。人在晴天转雨时,也会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就会有“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的谚语。

4 结语

气象谚语不但是一种知识,而且还是民间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在看天种地的时挥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它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贴近生活的方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时至今日,科学主导的时代,天气预报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农村,但气象谚语仍不失为广大农民看天看地种庄稼和安排农业生产的参考依据[6]。希望通过该文能让更多的人不只是知道它字面上的意思,还能理解其真正蕴含的气象知识,并恰到实处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5 参考文献

[1] 严光华,官秀珠.气象与农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242-243, 258-260.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1-22.

[3] 陈珍.自然密码中的“弦外之音”——漫谈气象谚语[J].内蒙古林业,2009(4):58.

[4] 李晓光,贺敬.谈天说农谚[J].农民致富之友,2011(7):43.

第10篇

一、导入借用谚语,揭示新课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谚语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雅而不俗。巧用谚语导入新课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寥寥数语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确立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

我在上《声音》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中国有句谚语‘听话听音,锣鼓听声’。锣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要经过敲打才能发出声音。于是我引出一个实验:当老师敲锣打鼓时让学生摸一摸锣鼓,然后谈谈感觉。同学们说手感到振动,从而得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寻找能体现声音振动的物体,并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

二、课中运用谚语,激趣兼顾小结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谚语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联想、探索,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铺下基石。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主要有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可是为什么说“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黄泥配沙田,一年当两年”呢?在谚语的启发下,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他们猜想不同的土各有特点。我顺势提问:这三种土究竟有什么不同,可用哪些方法研究?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可用看、闻、摸、涂等方法。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自带的不同的土、矿泉水瓶、自来水、纱布等实验用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兴趣盎然地进行实验活动,最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不同。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学生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三、课后活用谚语,拓展深层探究

通过研究,学生认识了三类常见的土壤,了解了土壤的不同特性,掌握了鉴定土壤特性的一般方法,但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学生研究自己家乡的土壤,用各种方法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了解家乡的环境资源以及植物的种类。同学们有的问家长,有的查资料,发现关于土壤的谚语还有不少。四川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刮风满天飞,下雨起堆堆”,因为那里的土壤是松散的灰色土。江西人说他们的土壤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日出赛火石,雨后像锅胶”。湖北人说:肥田种棉花,高田种芝麻,瘦田就把黄豆撒。这些谚语是当地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所在的广州,其土壤又有什么特点,适于种植哪些作物呢?请同学们好好学习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认识,了解了更多的关于植物、土壤的知识,这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有益的经历。

四、日常积累谚语,培养科学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习语 中英 饮食文化

前言

在日益融合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对于气候,饮食、民俗等信息的了解是各国人民在国内外的跨文化交际中首先需要接触的问题。对中国与英国饮食习语的比较,可以使得英国学习汉语者和国内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双方目的语国家的饮食传统文化,理解彼此的饮食文化习俗,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习语的含义概述

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造就出来的语言形式,它结构稳定,语义深刻,是语言文化的集中体现。中文中的习语正如杨元刚先生所言,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俗语,歇后语等。而在英语中,没有类似中国歇后语这样语言形式的习语,但却有与歇后语意义类似的 Rhyming Slangs(同韵俚语)。它们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载体,又是各自民族语言的精华集锦,不同于民间普通百姓使用的白话的直白、简单、通俗易懂,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追求语言辞藻的华丽、晦涩、形而上的哲理思辩。习语语言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可含蓄幽默、可严肃典雅、可粗犷大气,它与其他语言形式的最大差别在于它是真正的“百姓语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本地风情,是普通民众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通过生活实践得出经验,并将之口耳相传至今的宝贵历史遗产。同时《牛津简明词典》(2000)对习语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习语是一组由使用者制定的,不能从各自字面含义推断意义的句子。( A group of words established by usage and having a meaning not deducible from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words .)。

二、中英饮食习语之间的比较

1.中英饮食谚语比较。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习语形式,在语言形式上比较简单,而且表达简洁,意思明确的话语。谚语是各民族民间智慧的集体结晶,反映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无所不包,同时谚语中所用的意象也选自生活的各个方面,源于生活,表达现实。

中国饮食谚语在形式上呈对称状,在语义上呈现对比或者递进关系,巧妙利用汉字同义词的特点,通过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饮食问题,表达对现实的警示、教诲。比如:当家才知油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粥越煮越烂,力越练越强。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

英国饮食谚语在用词上比较口语化,形式上短小精炼,句式对称,注重语言的修辞性,主要采用对偶,比喻,拟人,押韵等手法,与中国饮食习语不同,英国饮食习语不具有利用同音不同义之词的特性,因此在口语表达中更加的直白,简单。在语义上注重利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对对立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的陈述。例如:An overcrowded chicken farm produce few eggs.鸡多不下蛋。What soberness conceals , drunkenness reveals.酒后吐真言。

2.中英饮食俗语比较。俗语,顾名思义,即通俗的语言。目前关于俗语与习语的定义比较模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此,在本文的论述中,采用杨元刚先生的说法,将俗语归于习语名下。俗语和谚语一样,都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俗语包括两层意思,就是通俗易懂和约定俗成。首先,俗语具有强烈的口头性,将习语中的成语、谚语、惯用语、俚语、俗语、歇后语在口头性的程度高低进行排名,俗语的口头性程度排名列于前茅,由此可见俗语具备较强的口头性。其次,俗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与成语不一样,俗语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结构,不具备不可更换性,俗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改变其内容。

第12篇

1、想得越少的人,说得越多。

2、死得其所,流芳百世。

3、逆境出人才。

4、时间能缓和极度的悲痛。

5、好景不常;朝阳不能光照全日。

6、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7、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8、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

9、时间检验一切。

10、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11、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1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3、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14、有关自然现象的谚语:

15、常客令人厌。

16、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7、说大话者多谎言。

18、需要之时方知友。

19、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20、患难见真情。

21、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3、晒草要趁太阳好。

24、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5、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26、听宜敏捷,言宜缓行。

27、美名胜过美貌。

28、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29、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30、一张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31、检验真理。

32、昨日不复来。

33、知音难觅。

34、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4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1、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42、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4、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精明。

4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6、时光易逝。

47、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48、君子之交淡如水。

49、“ 您先请”是礼貌。

50、满招损,谦受益。

51、谨慎和勤奋才能抓住机遇。

52、时来必须要趁时,不然时去无声息。

53、事实胜于雄辩。

54、没有十全十美的。

5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56、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57、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58、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5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60、戏谑不能化敌为友,只能使人失去朋友。

61、说谎者即使讲真话也没人相信。

62、燕子低飞,要下雨。

6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4、今日事须今日毕,切勿拖延到明天。

65、蜡烛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

66、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67、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68、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69、事事及时做,一日胜三日。

7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71、明天如有事,今天就去做。

7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73、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74、得朋友难,失朋友易。

75、敌人逃窜时,人人都成了勇士。

76、吃一堑,长一智。

77、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78、光阴一去不复返。

79、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80、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81、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8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3、不善始者不善终。

84、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5、切莫依赖明天。

8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7、工作多,光阴迫。

88、快乐时光去如飞。

8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0、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9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92、欢娱不惜时光逝。

93、品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94、妻贤身体好是男人最大的财富。

9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96、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97、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98、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9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0、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01、读一书,增一智。

102、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03、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104、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105、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106、有关学习的谚语

107、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108、狗肚子盛不得四两油。

10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过,永不再来。

110、与其挂在嘴上,不如落实在行动上。

11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12、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11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15、浓缩的都是精品。

116、吠犬不咬人。

11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11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19、不怕慢,单怕站。

120、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121、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122、骗人发不了财。()

123、博学之,审问之,慎寺之,明辩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