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3-05-30 10:0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

单元测试时间安排:

三单元测试一:第一单元《测量》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测试二:第三单元《四边形》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测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测试四: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期末检测

【2】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第2篇

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四年级,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指法,文本编辑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全部都是PowerPoint可见PowerPoint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难点:基本操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PowerPoint。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第一课 我家住在大海边

第二课 海洋之星的自我介绍

第三课 多姿多彩的自我介绍

第四课 甜蜜的全家福

第五课 给全家福排排队

第六课 给全家福披上彩衣

第七课 啤酒花开

第八课 多彩的节日

第九课 我们一起来跳舞

第十课 直播青岛

十一课 看我七十二变

十二课 海洋之星预选赛

十三课 连线海洋之星

十四课 回溯一线牵

十五课 海洋之星总决赛

十六课 涛涛的礼物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2一、本班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上册,主要是“画图”软件的学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课走进电脑画室,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第二~第八课主要是通过画不同的图画来学习画图软件中各种画图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第九~第十课是学生创作,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画图工具自由创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图”软件,熟悉“画图”软件界面,掌握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3一、情况分析

1、信息技术状况

信息技术装备的改善,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除低年级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外,中高年级已按要求开足开齐。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名称、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学会了如何开关机,认识了键盘,并学会了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知道了部分特殊键的作用,部分学生还学会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画画。除此以外,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计算机上机实习规则、计算机机房的清洁维护等教育,都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特拟定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实施计划。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情: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同时对计算机充满了无知和好奇。我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四、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四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总目标: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3、学会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并整理成库,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学会初步的文字输入方法,逐步提高文字的输入速度。

三、实施计划的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

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4、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四、具体内容安排:

四年级主要学习内容:了解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中文版Win98基本操作。

点: 利用IE浏览器上网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点:  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WORD制作以及美化简单的文档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4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将继续承担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任务。经过上学期的管理,本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待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下册,主要是“windows”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实用性非常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windows”,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

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第1课建立班级课程表

第二周

第2课编辑班级课程表

第三周

第3课美化班级课程表

第四周

第4课完善班级课程表

第五周

第1单元单元小结

第六周

第5课春季郊游邀交友

第七周

第6课聊聊春游定方案

第八周

第7课精彩瞬间群共享

第九周

第8课分享见闻用邮件

第十周

第2单元单元小结

第十一周

第9课小小蜗牛跑得快

第十二周

第10课小猫拜访好朋友

第十三周

第11课小狗参观猫咪屋

第十四周

第12课鱼儿水中自在游

第十五周

第13课海龟鱼儿水中戏

第十六周

第14课小小鼹鼠钻地道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6课,分别是:认识word、word的视图与格式菜单、输入文章、插入符号、插入艺术字、编辑艺术字、插入剪贴画、文章的修改、文章的删除和移动、文字的对齐、文字的美化、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和文章、插入文本框、用word制作课表等、日历的制作、制作电子小板报、作品展示与评价。主要是文字处理方面的内容。

2、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印刷技术的发展;了解汉字的编码及输入法;

2、认识几种输入输出设备;

3、了解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及字处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4、通过浏览字处理软件的电子作品,感受字处理软件的制作魅力。

5、掌握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并且会统计文档字数。

会在Word软件中改变显示比例。

6、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

7、掌握在Word中修饰文字,美化文档的方法。

8、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绘制表格的方法。

9、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方法,能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

10、学习设置页面的方法,能自主完成或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制作精美的电子文档,版面设计合理、美观。

11、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12、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1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

15、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1、任务驱动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

(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 (2)与德育整合。

3、趣味性思想。

(1)语言的趣味化。 (2)内容趣味化。

4、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结合实例进行应用介绍。 (2)贯穿网络知识。

第3篇

一、精心备课,有计划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课前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精心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通读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实际情况、水平进行备课。教师要在开学之初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之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水平,采用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之处、薄弱点等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生对于写作文有抗拒的心理,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布置写日记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将生活中、身边的事物、人、风景记录下来,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多动笔的方式,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应利用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开展语文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位教师的评价和意见,对教学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以此不断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创设具有趣味的语文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1.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学的心理特征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湘教版五年级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师:遇难者是谁?他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为什么要拨出第三个电话?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行探究问题,开动思维能力,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引导,顺利地开展新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制定、实施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2.创设趣味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趣味游戏、讲故事环节、话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在进行教材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例如: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虞卿,学生在朗诵中进入课文角色,感受课文内容,增强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语文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愉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使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播放视频、音频的作用,拥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扩大教学内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优点,教师要合理的、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辅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有趣。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导入这门新课,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然后播放相关的《牛郎织女》的动画片,将平面的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态方式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嫦娥奔月的勇气。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画面,有效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时间抓起,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之后,应自觉拿出语文课本,预读新课文,做好上课准备。在上课中专心听讲,不开小差,老师所强调地重点在课文内容旁边做简单批注,积极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堆积问题。

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的成绩的提高。预习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有利于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方法,帮助理解课文,首先从识字识句入手,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课后要解决学习之中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总结积累。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备课的准备,设计精巧的语文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语文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语文 学生 自学 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语文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在这个基础性的阶段,如何从小学开始,让小学生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为什么自学能力培养对小学生很重要?

自学能力,原意是指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这里,笔者将它定义为小学生能够独立地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技能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1]。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首先,培养好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积极性。语文的人文内涵博大精深,小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就很感兴趣。当培养好小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后,小学生便能自主地去学习知识,不需要通过外界的“鞭笞”。小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促使他去学习更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其次,培养好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促进小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工具书在自学过程中,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帮手。通过对工具书的使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例如,遇到一个不懂的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字典来认识这个字,并且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样比老师直接告诉他这个是什么字、怎么读来讲,学生的印象更深,记得更牢。这也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精髓所在。当他们知道了工具书对自己的学习有那么大的帮助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懂运用工具书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2]。

再次,培养好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读课文,小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无疑,不仅开阔了思维,还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培养好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对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并且也能促进老师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做下一个计划。这种学习的优化,能够达到双赢局面,必然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2当今小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发展进程

从时代的发展角度看,在中国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只讲重点、考点,小学生们也只能去记这些重点、考点,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培养语文自学能力,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教学只是在“北广上”等城市能有所体现,其他地区应加快推进和改革的步伐。

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31 进行“探究式”引导,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经过探索,发现问题。首先,老师要做好示范,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并发现问题,当问题足以提起学生兴趣之后,小学生们便会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了。比如,在语文三年级下册S版中的《鸟儿的侦察报告》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式”的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小鸟的几个侦察报告进行分析,一组同学负责一个报告内容,并讨论自己从报告得出的结论。(教师适当给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采取的是表格式内容填写。如下表所示:

侦察报告:

报告 侦察对象 侦察事件 原因 什么被污染了?

(一) 燕子 哭泣,因为它的孩子突然死去了。 食物中毒 陆地的庄稼

(二) 海鸥 再也飞不起来了。 油船漏油,海鸥的羽毛被石油黏住 海洋

(三) “信息鸟” 迷失了方向。 城市烟雾弥漫,“信息鸟”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城市的空气

笔者首先与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份侦察报告的分析,接着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剩下的两份侦察报告,并能够自己得出结论:由陆地到海洋,从植物到水、空气等已经收到严重污染的程度,意识到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及人类的朋友鸟儿等动物的生存带来的威胁和灾难。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这样,“探究式”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32 进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如果教师的启发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就会使学生精神大振,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3]。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心理需求,采取生动有趣的启读方法,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导思是启发的目的,它能使学生多探索,多发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绝不是让学生去到处碰壁。因此启发的方向性的目标必须十分明确,这就需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包括适当应用一些辅助手段。如在教《刻舟求剑》前,可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粉笔画:一个人在船身上做记号,然后脑子里想着一把剑,准备等停船了去捞剑。先让学生猜成语 ,然后启发:“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结果怎样 ?” ……一幅画、几句话,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样,在授课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不少了。借此,达到了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和实现教学目标。

33 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语文能力

(1)培养自主阅读、逐渐深化的习惯。

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去学,因此自主阅读是自学中必须掌握的一个本领,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加强学生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在自学中逐渐深化其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精神,但要注意的是,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上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开展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读书方法上有,也许会遇到困难,那么教师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用图表法、对比法、等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自学方法并且也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也为他们的创新精神作出了更好的铺垫。

(2)培养自学严谨的习惯。

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是“启、读、练、知、结 ”五环结合教学,学生过去那被动学习的状态已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了,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学必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4]。学生在自学中,对所学知识必须清晰明了,一丝不苟,杜绝不懂装懂。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如果学生在读书本上的文字时,不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清晰的表象,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功能只等同于复读机罢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要做读书笔记,既动手又动笔,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要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自学语文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在统筹整个教学计划时便做好安排,除了要想教师应该“怎么教方法”,还要考虑学生如何能做到“用方法”来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平时要做到“教”中有“用”,“用”中有“教”,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5]。

34 多鼓励学生读课外书,激发自学兴趣

学生自学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小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很好的激发自学兴趣的方式。但首先要端正小学生对多读课外书的态度。不能是被动的,依然是抱着主动学习的态度去读。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否则.便会适得其反[6]。为什么课外书的学习对小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培养特别重要呢?因为学生在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己去思考,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去解决。他会认真对待学习上的问题并将这种学习认为是一种收获。于是,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实为一举两得,不仅开拓了小学生的眼界,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质,这极好地推动了其自学能力的提高。

4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笔者充分掌握了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透彻地领悟到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对其发展是受益匪浅的。笔者一直坚信“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自主学习的来的知识往往更深刻,更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和小学生们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不仅要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也要注重其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当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一定感受到了教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卞勤香.《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J].2011年3期.

[2]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西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

[3] 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杨章宏主编.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