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编诗歌

自编诗歌

时间:2023-05-30 10:0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编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编诗歌

第1篇

今年的诗坛并不寂寞。“珠江诗歌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其中,“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号称香港史上最大的诗歌盛宴,在诗人的选择,活动的质量上,规模最大,令人瞩目。玛丽娅・巴兰达、雷寄思・邦维希诺、西川、于坚、陈克华、王良和等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莅临香港,参加了这次盛宴。组织者是诗人北岛。

“我家漏雨,必是所有的邻居家漏雨;我家断电,必是所有的邻居家都断电。我走在38度的空气里,所有的邻居也走在38度的空气里;我在自己的家里脱衣服,仿佛是在所有的邻居家里脱衣服。”在2011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开幕式上,西川朗读《邻居》,当暗黄灯光投射在他身上的一刻,全场无声。家国、忧愁、爱情、日常生活、内心独白、沉思这些成为诗人们在4天里朗诵的题材,而每场朗诵会都吸引数百名市民到来,足以见证爱诗的人潜伏在城市各个角落。

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在商业面前,诗歌乃至文学都退居其后。诗歌在香港人生活中占所比例非常小,诗歌的出版也很少,诗歌翻译几乎是零。尽管如此,“香港诗歌之夜”总体算是很成功。除了依赖诗人的高水平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北岛在中文大学的号召力。而整个“香港诗歌之夜”,主办方的“无微不至”,无疑成为中国诗歌节的佼佼者。中国许多所谓的诗歌节,均有来自官方或金钱的无形的手,掌握着文化活动的话语权,以致最终变成有商业目的的炒作。而本次诗歌节中,主办方摆脱了政府的支持,获得基金会、私人等途径的赞助,严格把控诗歌节的每个环节,包括出席的诗人、诗人所朗诵诗歌等。“香港诗歌之夜”从2009年秋天起,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在诗歌朗诵分享会、 讲座上, 每场活动的主题分明,“汉语写作的困境”、“母语与大师的关系”、“美洲的诗歌与现实”等,呈现了世界各地诗歌的现状;每场朗诵会的准时开场,让人看见了时间的宝贵;此外,一般的诗歌节很少出正规的出版物,而这次诗歌节的主办方还为参加活动的中外诗人各自编辑出版了精致的诗集。

在香港举办诗歌节,北岛形容为“在水泥地上种花”,种种困难可想而知。对于香港,用他的话说是“香港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国际都市,边缘文化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要想住下去,就非得改变这里的文化生态环境不可”。在全世界面临诗歌乃至文学边缘化的问题下,北岛强调在水泥地上种诗的精神,尤为可贵。聂鲁达曾经说过,每个时代都有人宣布诗歌的死亡。是的,诗歌边缘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常存在,可以说,诗歌自古以来就处于边缘状态。在当下的社会下,讨论诗歌的价值、走向,才显得更为可贵。显然,北岛的“野心”,不在于诗歌节是否边缘。他担纲着“国际诗歌界策展人”的角色。凭借对国际诗人的了解,凭着“香港诗歌之夜”这个平台,他对世界诗人进行文献整理。相信这对大陆和大中华地区的文学,将会产生良性影响。

第2篇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特,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法。

一、及早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头脑和五官。

斯特娜夫人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五官开始的。她每天让女儿听古今名曲,首先发展耳朵的听力。她经常把同女儿谈话的内容绘成画,用这种方法增长孩子的知识。她还和女儿经常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等门前,她就问女儿这个商店陈列橱窗内摆列着哪些物品,让女儿列数留在记忆中的物品,让女儿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孩子进行头脑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对孩子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必须根据需要加以指导。”

二、拜大自然为师。

斯特娜大人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她能教给人无穷无尽的知识。因此,斯特娜夫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带着女儿到郊外去,利用实物向女儿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内容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所有的科学领域。比如:她经常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进行剖析,砸碎一块岩石让女儿观察,与女儿一道观察小鸟的窝等,进行各种研究。她为了使女儿对鱼类感兴趣,便把金鱼和鲤鱼养在女儿的房间里。又比如:为使女儿对天文学感兴趣,她便让女儿看神话书。同时,她带女儿去过许多天文台,并用望远镜看天体。为了让女儿了解地理方面的知识,她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女儿大西洋就在脚下,越过大西洋就能到达欧洲和非洲了。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斯特娜夫人曾说:“我们的幸福一半以上靠想象,不会想象的人就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就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不能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为了发展女儿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总是坚持让女儿看有趣的画,讲述自编的故事,进而让女儿自己讲述自编的故事,并鼓励女儿把故事写成文章。为了发展女儿的想象力,她还经常训练女儿表演儿歌和传说故事的内容。斯特娜大人认为:“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

四、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

斯特娜大人有一则非常经典的比喻,她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她特别重视培养女儿的品德。为了培养女儿良好的品德,她行为非常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她通过讲故事、重实践,辨是非等方式从小就着重培养女儿的勤恳、有自制能力、勇敢、守时、为他人着想、怜悯他人、服从、自尊等品德。

家庭应成为孩子的乐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斯特娜夫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3篇

关键词:诗歌板块;综合板块;整体教学

近年来,一线教师在不断进行着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E、F、G、H综合板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也非常值得研讨。实践发现,H板块的诗歌教学很是欠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只是把诗歌读几遍,然后画一些词组,对于诗歌中出现的学习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或拓展。殊不知,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体会英语语言的韵律美,而且会漠视H板块的学习,失去学习的热情。笔者以自己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 7 A《busy day》综合板块的一个片段为案例,与同行分享在综合板块整体教学的基础上设计诗歌板块教学的经验。

一、教学案例

Step1利用A板块三幅主情景图,引导学生快速复述David’s busy Thursday,并导入Sam’s busy Friday.

Step2:Presentation of E Look and read.(Sam’s busy Friday)

Step3:F Look and guess.(介绍Sam在英语课堂上忙着玩游戏)

Step4:Presentation of H Say a rhyme.(Sam晚上7∶50还忙着下棋,然后洗淋浴)

1. T:After school,See?What time is it?What does Sam do?(呈现E板块Sam回家的图)

PPT呈现补白:Sam ____s____at____.(答案:comes home,at 5∶50)

T:Yes. Sam comes home at ten to six.Tick,tock,tick,tock.What time is it?

S:7∶50.

T:It’s very late.What does he do?Guess.(将H板块的图切割成只有头像和钟面,引导学生猜测Sam做的事)

2. 创设情境:He’s so happy. Here’s a happy rhyme for you.(呈现H板块完整图片和留空的小诗)

A clock

Tick,tock,tick,tock. Look at the clock. It’s very late.

It’s ten to eight. Have a . before dinner.

A.bath B.shower

3. 引导学生根据韵脚选合适的单词

4. 以旧引新,建构词音:our-shower

5. PPT呈现两幅洗澡图片(一幅洗淋浴,一幅洗盆浴),引导学生猜测shower的词义

6. Read:have a shower

7. 带领学生仔细品读小诗,并排序

( )have a shower( )play chess( )have dinner.

8. Make new rhymes(pair work)

A clock A clock

Tick,tock,tick,tock. Tick,tock,tick,tock.

Look at the clock. Look at the clock.

It’s very late. It’s very late.

It’s ten to eight. It’s ten to eight.

Have some . Have a .

It’s very . before .

(正确答案依次为:rice,nice,banana,dinner)

9. T:(接上) Do you have a banana before dinner?How about Sam?What does he have before dinner?(He has a shower.)

Does he go to bed then after a shower and dinner?

Step5 Presentation of G Listen and repeat(Sam 8∶15去参加聚会)

Step 6 Consolidation

(1)(接上)After that,what else does Sam do?See?

PPt呈现 E最后一幅图,Sam很累,正要睡觉。

T:He’s so tired. Why?

S:Because he has a busy day.

(2)学生描述Sam忙碌的一天:Sam’s Friday.

(3)学生描述好朋友的一天生活:My friend’s busy day.

简析: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忠实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E、F、G、H各个板块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但又缺乏统一的线索。笔者把本单元综合板块设计成Sam’s busy Friday,以人物为主线,贯穿始终。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把E、F、H各板块中的男孩的发色改为橘黄色,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同一个人物Sam。 从H小诗到G语音部分,Sam晚上的作息时间为:5∶50 come home/7∶50 play chess/7∶55 have a shower/8∶00 have dinner/8∶15 go to the party/9∶00 go to bed,体现出该线索人物Sam really has a busy Friday,在逻辑上与单元主题很好地统一了起来,而且复习了易混淆的难点词汇ready和really。

立足于上述整体教学综合板块的设计,细化诗歌板块教学就显得游刃有余了。通过“A happy rhyme”进入小诗的学习,从“留白”到“补白”,引导学生正确建构“韵脚”的概念,体会英语尾韵的美感。教师应树立当堂达标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建构学习策略。教学并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语篇的只字片言,而要从整体上进行建构。因此,我在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小诗的基础上,选择小诗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让学生排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整篇诗歌。最后通过补白形式编新的诗歌,也是我精心设计的。因为学生受词汇量的限制,自编诗歌比较困难,因此,我选择了有相同韵脚的两对单词,让学生填空。而且,我特地把Have a banana before dinner放在后面,正好为导入语音板块的教学做了铺垫:Do you have a banana before dinner?How about Sam?What does he have before dinner?(He has a shower)Does he go to bed then after a shower and dinner?一连串的问题情境,把Sam周末晚上的忙碌凸显得淋漓尽致。

整体语言教学法推崇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理论观点,综合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其教学并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间简单的相加或重叠。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整体性的,看似杂乱的E、F、G、H各部分,暗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将诗歌板块融入整体教学中,并进行细致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牛津小学英语编写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

第4篇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簇,犹向陶公觅宠光。

[注]①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 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两个角度赏析颈联。(3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的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答案:(1)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 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

(3) 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审题不清,所选角度不准确。比如第2题“请自选两个角度赏析颈联”,即赏析“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这一联。生甲:“写出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出了傍晚相见山坡的景色。”生乙:“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菊傲然于世、高洁傲岸的精神;从结构上看为全诗点明了主旨。”显然这两个学生审题不清,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生甲在没有认真审题的情况下,上来就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答非所问;生乙的“点明主旨”属于强拉因果。他们所给的答案,赏析角度不够准确,导致该题不得分。那么这类赏析型的题目该如何作答呢?首先应选准角度,其实对诗句的赏析,首先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的赏析。比如炼字角度、修辞角度、色彩角度和情感角度。其次应看清是“两个角度”,而有的学生只选了一个角度,比如生丙:“已晚”表现出作者对的喜爱,突出了诗的主题,令人深思。可见该生只是从情感角度进行了回答,是很难得满分的。而有些学生就回答得很好。请看生丁:(1) 对偶用得好,“半山碧”与“一枝黄”对仗,堪称完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2) 色彩对比鲜明,“碧”与“黄”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图景,凸显了的鲜艳美丽,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一答案就非常棒。首先按题干要求,从修辞和色彩两个角度切入进行赏析,并且有分析性的语言,感情也答出来了。角度准确、全面,又有分析,这样的答案就能得满分。

二、 答案表述不够准确全面。比如第1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一生:“描绘了野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形象”。只能给1分,为什么?因为答案包含两个方面。(1)生存状态:“政缘在野有幽色”,即在自然界中的客观形象,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1分)(2)内在品质:“肯为无人减妙香”?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1分)综上所述,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分两个方面作答,即客观形象描述加内在品质挖掘,然后进行语言的整合即可。

三、 语言表述过于笼统、宽泛,导致表达不恰当、不准确。比如第3题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第5篇

1、会姿势正确、灵活的躲闪跑。

2、会双脚前后跳、单脚连续跳、交替转身跳。

3、能连续跳绳、能助跑跨跳。

4、能边跑边接球 、边跑边接球。

5、灵活的向前翻滚,会靠手肘移动身体双脚用力蹬地向前爬行。

6、能单手托提适量物品走、跑。

7、学做韵律操,动作协调、节奏准确。

8、初步养成用眼卫生习惯,阅读绘画时,身体姿势正确,能控制用眼时间,不在强光、弱光下阅读、绘画。

9、初步知道并注意保护牙齿。

10、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1、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

社会领域

1、知道四季变化与人、动物、植物的密切关系,主动探究人与四季变化的规律。

2、初步了解人类、动物、植物都生长在地球上并相互依存,萌发“地球是我们的家”,应该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知道自己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能做的几件事。

3、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知道应防止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

4、认识小学校,了解小学生的情况,激发入学学习的愿望。

5、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助人为乐的愿望和情感,关心他人,积极认真的协助成人劳动,愿为弟弟妹妹做事。

6、愿意为集体做好事,懂得个人的行动不应妨碍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语言领域

1、会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朗诵诗歌、散文。

2、能有顺序描述人和事,根据图片线索自编、续编故事。

3、能用连贯的语言有顺序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4、正确运用反义词,掌握易理解的成语。

5、能自然、大方地在各种场合、用适当的音量、速度、表情讲话。

科学领域

1、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正确的书写数字1-10。

2、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会自编10以内及加减应用题。

3、 学习20以内加减法。

4、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5、会进行图形的分割和拼合。

6、认识人民币,并会兑换。

7、认识钟表、会看日历。

8、能主动探究各种科学、自然现象。

9、种植、观察、记录几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都是有规律的。

艺术领域

1、喜欢各种音乐,体会不同音乐的特点及优美旋律。

2、能独立的、有表情的唱歌。

第6篇

一听到“刽子手”,就会令人手骨竦然。一想到他拿起那血腥的刀把,更令人退避三舍,唯恐躲之而无不及。可是,你们想不到我也当过一回“刽子手”吧。

那是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发生的一件“血案”。这天,家里只有我一人,忽然电话铃响起,原来是老妈。“冰冰,今天正好星期天,中午加菜,你把咱家的公鸡宰了……”什么?老妈叫我杀鸡,没有搞错吧!杀鸡,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种差事怎就落在我头上呢?今天真是倒霉。

第一次当“刽子手”

紫山中心小学601班胡冰冰

一听到“刽子手”,就会令人手骨竦然。一想到他拿起那血腥的刀把,更令人退避三舍,唯恐躲之而无不及。可是,你们想不到我也当过一回“刽子手”吧。

那是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发生的一件“血案”。这天,家里只有我一人,忽然电话铃响起,原来是老妈。“冰冰,今天正好星期天,中午加菜,你把咱家的公鸡宰了……”什么?老妈叫我杀鸡,没有搞错吧!杀鸡,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种差事怎就落在我头上呢?今天真是倒霉。

我一边嘀咕着,一边很不情愿走向鸡舍。天呀!这到底都是什么呀?真恶心!“偶入鸡舍深处,鸡屎映入双目,左望母鸡散步,右望公鸡跑步,呕吐呕吐,惊起苍蝇无数。”看着一片狼藉的鸡舍,不禁呤出这首“诗”。可惜,今天本“诗人”可不是来和你们呤诗作乐的。我瞄准那只大肥子公鸡进攻。那只大公鸡好像知道自己是命在旦夕,这边跑来,那边跳去,与我跑起了马拉松。我气急败坏,心想:罢了,这回暂且饶了你,下次让我抓住非扒了你的皮不可。最后,一只小肥子鸡不幸自己送上门来。我只好拿这知自投罗网的呆鸡“开刀”了。

我把抓来的鸡摁在地上,双脚踩着鸡翅,鸡情知不妙,狠狠地啄了我一下,紧接着拼命挣扎。我“不甘示弱”,举起菜刀,带着阴险的笑,将鸡头捏住,正要砍下去,没想到鸡见性命不保,使劲挣脱我的手,又跳起了“疯子舞”。无奈之下,我只要再与它进行一次马拉松赛跑了。唉,天下的鸡一般笨,它又被我抓到了。这次,我采用了“落水下手”,先提来一桶水,把鸡头放入水中,唉,有句话说得对——强逼的鸡是不喝水。鸡不但没乖乖地“洗澡”,而且还给我来个“临时雨”,让我也十分狼狈。“我就不信我斗不过你!”我气冲冲地说着,卷起衣袖,一把抓住鸡,双手使劲的掐住鸡脖子。大概在鸡的“《防身法》”中没有写怎样对付这招致命招数,不一会儿就“不醒鸡世”了。“我说鸡你也真是的,本来可以一刀两断地来个干脆痛快的死,何必死得如此悲壮?”我一边拔毛一边唠叨着。

俗话说:杀鸡焉用宰牛刀。我看没错,不过遇事还得多想办法去解决。

啊,看来“刽子手”可真不好当啊!

鸡蛋里挑骨头:

小作者使用的语言幽默、风趣,把整个杀鸡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写得很有见地,表达也很有创意,特别是用自编的诗歌写出进鸡舍时的心情,看了令人忍俊不禁。可是结尾写得不是很理想,第一次杀鸡成功的感受应结合当时的心情来写。

——饶燕琼

可惜,今天本“诗人”可不是来和你们呤诗作乐的。我瞄准那只大肥子公鸡进攻。那只大公鸡好像知道自己是命在旦夕,这边跑来,那边跳去,与我跑起了马拉松。我气急败坏,心想:罢了,这回暂且饶了你,下次让我抓住非扒了你的皮不可。最后,一只小肥子鸡不幸自己送上门来。我只好拿这知自投罗网的呆鸡“开刀”了。

我把抓来的鸡摁在地上,双脚踩着鸡翅,鸡情知不妙,狠狠地啄了我一下,紧接着拼命挣扎。我“不甘示弱”,举起菜刀,带着阴险的笑,将鸡头捏住,正要砍下去,没想到鸡见性命不保,使劲挣脱我的手,又跳起了“疯子舞”。无奈之下,我只要再与它进行一次马拉松赛跑了。唉,天下的鸡一般笨,它又被我抓到了。这次,我采用了“落水下手”,先提来一桶水,把鸡头放入水中,唉,有句话说得对——强逼的鸡是不喝水。鸡不但没乖乖地“洗澡”,而且还给我来个“临时雨”,让我也十分狼狈。“我就不信我斗不过你!”我气冲冲地说着,卷起衣袖,一把抓住鸡,双手使劲的掐住鸡脖子。大概在鸡的“《防身法》”中没有写怎样对付这招致命招数,不一会儿就“不醒鸡世”了。“我说鸡你也真是的,本来可以一刀两断地来个干脆痛快的死,何必死得如此悲壮?”我一边拔毛一边唠叨着。

俗话说:杀鸡焉用宰牛刀。我看没错,不过遇事还得多想办法去解决。

啊,看来“刽子手”可真不好当啊!

鸡蛋里挑骨头:

第7篇

【关键词】情境创设 愉悦 游戏 诗歌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前提就是动机和兴趣。在课堂上的巧妙构思,会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英语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对应的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一、 情境创设,愉悦学习过程

1.情境创设,联系生活。英语课堂上,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恰当的利用教室和实物,变成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低年级学生对于重难点的句型、单词,必须通过给予机会,不断的练说,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化被动为自己主动,在逼真的生活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英语。使教学情境与我们的教材情理交融,学生能更准确生动的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趣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进行有效教学。

2.情境创设,缩影生活。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创建一种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学习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既让学生愉快的融入英语环境之中,自然的运用和操练,能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英语的教学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课堂上由老师为学生所创造的情境、场景也是有限的。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模拟学生身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演绎,在情境中运用所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参与,进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成功。

二、游戏教学,愉悦学习氛围

1.游戏引出,以“趣”代“强”。孩子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很宝贵,在课堂短短的时间里,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在单词的引出上,我们的教学辅助幻灯片可以给予很大的帮助:What’s missing?或者Magic eyes等游戏,在吸引学生眼球的时候,进行对新授的内容的操练与巩固,实施性也较强,操练的覆盖面也较广。在相关教学内容闪动的同时,自然引出新的知识。亦可以利用实物和学生做游戏,直接引出单词的教学。通过游戏引出的方式,学生学得很具趣味性,并且避免牵强附会。

2.游戏巩固,以“趣”代“练”。低年级的句型、单词比较单一,重在创造机会让学生练说。运用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与游戏中,达到很好的练说效果。如:pass the ball,可让学生在传球的过程中,手嘴兼顾,并且在不断的滚动的过程中,学生无意识地得到操练直至巩固新知。对于难度比较大的句子,可以通过具有童趣的名词“爬梯子游戏”,让学生在词与词、句语句的叠加中,逐步得到练说,让新知得到操练与巩固。

三、诗歌创作,愉悦重点巩固

1.诗歌浅吟,韵化重点。在课前,让学生在欣赏或歌唱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些小动物的诗歌:I am a cow /Five little monkeys,学生在动手演演,动口说说的过程中,学生趣味十足的把重难点逐个击破。难点不再是难点,而是那么具有趣味!或老师自编歌谣激趣导学、巩固练习,如Sun的儿歌:Sun,sun, big and bright. In the morning, up, up, up. In the evening, down, down, down。孩子们的精神高涨,学习兴趣紧紧的抓牢,使孩子们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准备学习的开始。这种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诗歌唱响,趣化词句。英文儿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被称为“活在孩子们口头上的英语文学”,儿歌具有韵律感,能满足儿童听觉上的需要。儿歌的对象是儿童,因此,儿歌的选词和用词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儿语化词和拟声词的大量使用,赋予了英文儿歌语言形象性的特点。儿歌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也丰富多彩。其中,比喻、拟人和夸张是用得较多的三种修辞方式,深受儿童喜爱。

第8篇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被誉为“诗仙”,是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诗人。他身受晋代名士陶渊明、阮籍等不为权势所屈,追求本真自由的独立人格的影响,再加上盛唐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给李白提供了追求个性自由、彰显自我的土壤。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下颇得闻矣”,“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造就了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使他无比自信,甚至自负。18岁时因兴趣而投师赵蕤门下,身为纵横家的赵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堪称独特,他自编教材《长短经》,其中的知识虽芜杂,却显得鲜活、独到,师生二人以相互问答、共同切磋为教学方式,这既利于调动李白的思维活力,又有助于培养李白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精神,使李白形成了不依附于任何势力,不屑成为附庸的独立人格。李白一生虽希望“济苍生”、“安社稷”,但对于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始终坚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文人气节。

秦牧《在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中指出:“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李白一生虽不以功名显,但在文学上,尤其是诗歌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成就,他的诗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他诗歌中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完美诠释了他的人性光辉。

一、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使读者内心激荡不已,“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清真先生遗事》)。

1.对人生无比热爱。李白诗中洋溢着童真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生活如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诗人的这种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达到“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旷达境界。率真的李白在人生得意时更是毫不掩饰“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人生之路向来多艰,而又转瞬即逝,何必辜负这美好时光。对时间的紧迫感,纠结于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留住美好时光所表述的一种自然和高贵的深情。诗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充满热爱之情。“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一起游玩,快乐无比。

2.对友情真挚。“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更有对已故贺知章的追忆,“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物是人非,内心深感凄凉。

3.对权贵蔑视,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李白的反权贵思想意识,随着生活实践的丰富而自觉和成熟起来的。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意识,如“昔在长安醉花柳,王侯士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了解的加深,最终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如《古风》第五十一首、《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

总之,李白诗中无论是对人生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权贵的藐视,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李白发自内心的情感,把率性自然、人格独立、重视友情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阅读他的诗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或随李白对人生感悟,或随李白思念追忆挚友,或随李白藐视权贵的坦率而钦佩不已。李白诗歌以其真情实感激荡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二、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诗人所描绘的景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鲜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如身临其境。李白在描写山川景物时多用整齐的五言、七言、九言,抒发强烈感情时则多用长短句。

《渡荆门送别》中诗人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山峦从作者眼中一点一点地消失,奔腾的水从山峦中奔向江河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想象瑰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有如置身在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之中。

《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描写的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自然使人联想到好像银河从天而降,显示出李白写景诗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之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人读之便感山势高危而望而生畏,山川险要而惊心动魄。

总之,李白擅长利用瑰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动态的观感,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读其诗仿佛把读者带入其景之中,流连忘返。

三、其文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文学语言讲究浑然天成,不假雕琢,似初发芙蓉,如行云流水,“极练不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静夜思》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月静醉人的秋夜意境,以清新朴素的语言抒写了丰富深刻的内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自己是何等自信又勇敢,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唯李白也。

海德格尔在论及诗人与诗歌时说:“诗人愈诗性其言说就愈自由,对本能预见之物愈能敞开而从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利于诗人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诗中有时用了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但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这些语句的表现力与诗的意境浑然一体,毫无雕琢之感,于平淡之中有震撼心灵之意。

林庚先生评价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其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这就是说李白诗歌的语言自然朴素,吟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如李白诗歌《草书歌行》中的“古来万事贵天生”,是他诗歌语言的毕生追求。

综上所述,李白这位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外儒内道的矛盾性格,在诗歌方面的天才造诣,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中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真挚直率的情感表达,“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想象力,“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自然、清新”,“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语言特点,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地位。

参考文献:

[1]陈燕华.李白与李白诗歌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7):59.

[2]何念龙.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人文杂志,2002(4):85-90.

[3]孙沛东.李白精神和个人悲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228-230.

[4]陈静.李白七绝艺术风格论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1):21-25.

第9篇

[关键词]古诗 情感

一、以读为主,淡化讲解

诵读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首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作品,沉潜其中,涵咏品味作品意蕴。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感悟诗文的情意。读的目的是为了体悟作品内在的情感,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因此诵读应该建立在对作品意蕴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感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

在学生自主诵读的基础上,淡化教师的讲解。当然,淡化老师的讲解,不是否定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说老师什么都不用讲了,只要学生自己读就行了。而是说老师应该注意讲什么?该怎样讲?比如说,对作品字词的讲解,需要老师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可以了解。而应是字词的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而这些方面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也正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引领、启发、点拨。如何组织学生阅读作品?如何引领学生由外到内、由形式到内容解读、欣赏作品?如何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作品丰富的意蕴?该在什么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进行思考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施行的。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则是教师对教学文本,也就是对诗歌作品的深刻领悟和理解。

二、以情传情,感悟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

三、快乐学诗,升华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91―01

吟诵是吟和诵的组合词,语境不同而含义不同。“吟”有两个意思,一是声调抑扬地念,一是指作诗、写诗及推敲字句,均为引申义;“诵”是指背诵和朗读,为本义。因此,“吟诵”不单指声调抑扬顿挫地诵读,它还是一种欣赏方法,通过吟诵的方式来欣赏、感悟中华传统诗文的声韵涵义;它还是一种学习方法,借助吟诵来探究古诗文是如何遣词造句,从而简洁生动地表现先贤们的精神真谛和感性心得;它更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古诗教学与传统吟诵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吟诵的方法,感受吟诵的魅力。所以,课堂应是吟诵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针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特点,结合古诗词吟诵法,将古诗教学活动基本划分为四个活动板块,也称之为“古诗四读法”。

一、诵读――读出节奏

此环节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读出诗的节奏,尽量做到依字行腔、平长仄短,标出需要诵读的字和入声字,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长短、轻重、快慢,感受诗歌节奏的美感。教师可以用符号对古诗的平仄进行标注,以便学生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拿到一首新诗,自己也能迅速标注出平仄,进行诵读练习。例如,用横线标出平声字,竖线标出仄声字,点加在入声字下面等等。

二、探读――读出理解

此环节让学生根据诵读时声音的长短、大小、轻重读出对诗句中文字的理解,重点可以关注拖长音的字、入声字和韵字。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关注平仄。既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读,入声字又强调读得促、短,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么读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探究文字所传递的意思,感受文字所隐含的情感。

2.关注韵字。正如徐教授曾经举过的例子《登鹳雀楼》,我们一直认为这首诗是积极向上的,奋发图强的,表达了盛唐气象。但关注到这首诗的韵字,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用的是“OU”韵,这个韵通常用来表现愁闷的情绪。如,愁、忧、流、秋、休等,基本没有一个是积极向上的词。所以,关注韵字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古诗所传递的情感。

3.关注开闭口音。教师在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如果采用吟诵的方式,则不难感受到整首诗的基调和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特别是在标出了开口音和闭口音之后就会发现,整首诗28个字,19个字都是闭口音,9个字是开口音。闭口音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细腻、悠长的情绪,想想贺知章笔下的柳树不正是如此吗?它不是苍劲有力的柳树,而是如同少女般婀娜迷人的柳树。吟诵时,多是闭口音的字,自然我们的声音就会变得细腻、悠长。所以,我们不需要剖析古诗中的每一个字,仅靠声音也可以判断出整首诗的基调,用诵读的方法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就能将诗歌中的情感通过声音这个媒介慢慢融入自己的情感。

三、吟读――读出韵味

1.听调。学生起初接触吟诵时难有自己的吟诵调,毕竟这种诵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从模仿开始,教师先进行示范,或者播放吟诵录音,让学生来听。

2.学调。在熟悉了所听的吟诵调之后,学生进行吟诵尝试,尽量做到不倒字、平长仄短。

3.创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吟诵基础,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自编吟诵调。

四、比读――读出精妙

第11篇

关键词:三曹 诗歌 悲情美

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但改变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89的固有的创作方式,而且也摆脱了为政治服务的诗教禁锢。特别是“三曹”的创作掀起了探索生命、反思人生的自觉审美思潮,确立了用诗歌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创作形式。但是尽管处于同一时期的“三曹”,他们的诗歌虽然都体现出一种哀愁忧怨的悲情美。但是他们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悲情却迥然不同。

一.曹操诗歌中的“悲怆”美

曹操的诗悲怆雄浑,他的诗歌大多是抒发对天下战乱、生灵涂炭、生命短促、胸襟抱负的悲情,其情慷慨、昂扬、苍茫、雄壮、悲怆。恰如钟嵘所言:“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2]478敖涛孙曾赞论:“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3]8徐世溥也有“苍茫浑雄,自有开创之象”[3]20的美誉。

1.对战乱连绵、生灵涂炭的感伤

曹操一生都以治平天下为己任,纵然有雄心壮志,但是面对连绵的战争,生灵的涂炭依然流露出悲愤与感伤。如《薤露行》一诗叙述了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整首诗仿佛是一幅真实的汉末历史画卷,并通过最后一句“瞻彼洛阳城,微子为哀伤”,既有对董卓之乱的悲愤,又有难以掩藏的哀叹。东方树评价《薤露行》是“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姿真朴。”再如《苦寒行》,诗歌开篇就开门见山的写出了太行山的山势高耸与道路的艰险。“车轮为之摧”这一感慨恰到好处的烘托出北上太行山的艰辛与凄苦,继而又写野兽当道的险情,行军路上阴暗低沉的景色,以及行军时无栖身之宿、食不果腹的困境。全篇的感觉气势逼人,风格慷慨悲怆,不但真实的描绘了率军出征之艰险和山之冬景的萧瑟悲凉,而且以“悲比东山诗,悠悠使我哀”的叹息,不仅抒发了他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而且也体现了他的豪迈气魄与忧患意识。

2.对生命苦短、治平天下深思后的感伤

他的诗充满刚健之力和浩然之气,深刻的天下意识给曹操的诗以悲怆之情。陈祚明对曹操的《短歌行》评价道“此是曹孟德言志之作。”这首诗之所以撼动人心,不仅仅是他对生命如露的忧思,更在于他那“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以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抱负。正是因为诗人有对生命苦短的悲情体验,所以他的诗才会在慷慨激烈的情怀中流露出一种无尽的哀伤。

曹操的诗歌气盖一世、莽苍悲怆,反映了他胸怀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一统天下、治平社稷的责任意识。曹操其人其诗表现出的这种悲怆精神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他雄浑悲怆的审美体验模式也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核心精神。

二.曹丕诗歌中的“忧郁”美

曹丕的诗歌创作使得民间歌唱向“文人自觉”的诗歌创作这一趋势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他的诗歌总是怀着迷茫怅惘的忧伤,他体恤游子思妇的哀叹,思考生命的无常、人生的价值,他的情感极其的细腻,思绪非常的深婉,即便是享乐人生也无不充满了他忧愁悲伤的生命意识,所以说他的诗歌,在保留了民谣风格的基础上,又体现出了“文人的自觉”。

比如在叙写游子思妇的传统民歌题材上,其诗语言通俗易懂,韵律简洁流畅,其七言诗《燕歌行》就一韵到底,钟惺云:“缓节安歌,灵通幽感,其口角低回,心情温顿,有含辞未吐、气若芳兰之意。”[3]63在写享乐生活的题材时,如“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芙蓉池作诗》)“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于玄武陂作诗》)“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于谯作诗》)等诗,都在描述他与邺下文人饮酒作诗、聚会游宴,反映文士们的纵情享乐的日常生活。其诗讲究语言表达和抒情技巧渐趋工丽,所以清代学者沈德潜就说曹丕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3]77

庄子曰:“人之生也,与忧俱生。”曹丕的诗中大都有一个“忧”字。如“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嗟尔昔人,何以忘忧”、“何尝快,独无忧”、“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善哉行》(其一)更是一首“忧”之名作,在诗中“忧”就出现了三次:“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载驰载驱,聊以忘忧”。综上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曹丕的诗中既有漂泊他乡,不能回家的游子“还望故乡,郁何垒垒”的忧伤;又有秋日深夜,独守空房的“为何淹留寄他方”的忧伤;还有他自己对生命探究、对人生反思“何为自苦”的忧伤。

与曹操诗歌的悲怆雄健不同,曹丕的诗歌更多的是对人生与生命的不断追问,他的诗歌中不单有怅惘的心绪,更是蕴涵着忧愁与哀怨。正是他以如此深刻入骨的哲思、悲叹忧伤的情感所激发出的生命意识,从而对建安文学的诗歌创作和内涵的丰富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曹植诗歌中的“哀怨”美

曹植的诗歌既有与曹操诗歌中“悲怆”相通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亦有与曹丕在探索人生时的“忧伤”相通的生命意识,但他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个失意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自己在遭受挫折后的哀叹与怨愤。

“哀而且怨,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情感成为曹丕诗歌的特色,这一情感模式是将原始儒学的传统诗教和道家思想充分融合后的结晶。

1.哀而且怨

曹植的生活及创作以“司马门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主要以游乐赠别言志为主,豪迈洒脱,风流自赏,同时也有哀叹忧怨的感叹。比如他的《名都篇》写了他早期的享乐和奢华生活。这一类诗带给人一种贵公子不谙世事,但也愿意享乐期间的欢愉。诗人虽写出自己沉浸于斗鸡跑马、歌舞宴乐、觥筹交错的享乐生活,但透过这层欢乐的表面诗人体会到更深刻的哀伤与悲凉。再如《箜篌引》一诗中,诗人与亲朋好友一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身陷歌舞声色的诗人突然惊醒,他意识到时间一瞬即逝,于是他开始思考生命与死亡,就在这苦苦思索中诗人陷入了无限哀伤。诗中最后一句“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死亡的命运时,无可奈何的,深刻的流露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悲哀。

曹植前期另一类的诗歌就是赠别诗,这一类诗同样充满了哀叹忧怨。离别本就是一个黯然伤神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中的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就更是有诉不尽的生离与死别。曹植的《送应氏》其二写道:“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愿得展魍瘢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4]127诗人将离别放置在永恒的天地之间和人生短促的氛围里,使这场离别显得友情尤为珍贵,感情更加的哀怨。

2.怨而不怒

“怨而不怒”一直都是中国诗学中抒情的审美准则。曹植的诗歌就是“怨而不怒”的典型。曹植的“不怒”并非真正的没有怒气,而是在创作中通过直抒或着委婉的手法来表达出他由“怨”长久积累而产生的“怒气”,这种“怒”很少是裸的展现在诗句中,而是通过“怨”来缓缓的释放,如被后人称为千古绝唱的《美女篇》就是“怨而不怒”之佳作,诗人用大量的辞藻与笔墨来描述写一位美女的容貌之艳美、所处的环境之典雅、所穿的服饰之华丽以及她的门第之清高,来映衬美女“盛年处房室”的幽怨。虽然自己是宛若天仙的美女子,但因寻不到适合自己的贤士佳人而未能出嫁,在盛年的时候却一个人独守空闺,任凭着美好的年华在时光里流逝,“夜中起长叹”更是表达了胸中难以抚平的怨情。

曹植还借助弃妇的形象来吐露自己的哀怨。如哀婉动人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将何依?”[4]130丈夫在外十余年都没有回来,夫妻相见遥遥无期,使思妇感到无限的愁思与悲叹,在她哀怨之余,她仍然忠爱着丈夫,甘愿化作一缕清风,飞过千山万水投入丈夫的怀抱。然而她又担忧万一君怀不开,这颗心该归向哪里?其实曹植写怨妇思君之切,暗寓他对兄长的忠心的同时也怨恨兄长对他的逼迫。

3.哀而不伤

曹植诗歌的另一情感特征就是“哀而不伤”。高尔泰曾说:“中国艺术所追求表现的力,不是‘剑拔弩张’的力,而是‘纯棉裹铁’的力。”“在漫长而又黑暗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国艺术很好的表现了处于沉重的压力之下不甘屈服而坚持抗争,不甘沉寂而力求奋发,不同流合污,而追求洁身自好的奋斗精神。”[5]313-314曹植的“哀而不伤”正是如此,他虽然有很深的哀怨之情,却不会被这种哀怨的情感所屈服,而是在这哀怨中,寻找解脱。他在诗歌中所体现的力求奋发、志在四方的精神,充满了坚韧不拔及超旷脱俗之气。

曹植的“哀而不伤”有着自强不息、昂扬向上之骨,超旷脱俗、包容万物之气。他的哀怨不像“凄凄惨惨戚戚”般的消沉。那些辗转反侧、忧从中来的弃妇诗无不怀着对美好的期望,渴望有一天自己的丈夫能够回到自己身边,正是怀着这种期望,所以不曾堕落消沉,陷入绝望。曹植“哀而不伤”的情愫渗透在他的作品中如《杂诗》其三:“飞鸟绕树翔,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这是思妇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飞鸟悲鸣着寻找自己的伴侣,她虽因独守空房而哀怨,然而她更愿化为一道影子驰着月光去见夫君,表现了她永怀希望的坚强。然而在他生死未卜之时,他仍在《责躬》中坚守他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建功立业、平治天下是诗人的心声,在曹丕不断地迫害下,曹植任然豪情壮志的昂首高歌,毫无颓废堕落之态。

所以说,曹植是借助诗歌的创作实现心灵的对话,他“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情感,实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对艺术的自觉追求。

“三曹”既是旧时代的结束者,也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反映民生疾苦、抒发理想抱负,还是反思宇宙生命都充满着悲情之思,呈现出浓郁的悲情之美。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自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诗赋略・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梁]钟嵘.诗品.转引自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曹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4]刘跃进,王莉.三曹[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第12篇

到学校后,我听别人说,有一个工科男,在实验室里泡了半个月,出来之后,胡子拉碴,邋里邋遢,见到过路的人就笑,还一把抓住了一个女同学,满脸期待又真诚地说:“同学,跟我说句话吧,半个月没有女生和我说话了。”

我是去年来这里读研的,当时我还在想自己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遭遇,突然有个男生从实验室里跑出来让我跟他说话。后来发现,我的身边没有几个男生,我所在的系是这所工科学校里最有“特色”的一个系――中文系,全校唯一一个男女比例是1:7的系。还听说有一届全校研究生运动会,当中文系的方阵走过主席台时,台上的校长“根叔”(李培根)笑了,指着唯一的男生旗手说:“那个男生是借来的吧。”

不过,在这个系里,我很欣慰,因为我可以自豪地称,我是这所工科院校里纯正的文艺女青年。

一个青年拿着电话,眼神坚毅地说:“亲爱的,等我回来,我会征服北京,征服上海,征服深圳,征服东莞。”

台上那位打电话的青年,是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的王伟。

这是迎新晚会上的一幕,我进学院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好几位同学自编自演了这一幕话剧。

几个文艺青年聚在小屋里,编段子、想台词,琢磨人物的心理活动,练习人物的举手投足,还真像那么回事。我常暗地里想,要是研究生三年都这么文艺,简直是神仙般的读研生活了。

和中文系比起来,其他系的精英们的生活可要一板一眼得多。

我的一个老乡就是当年被选拔进来的一个“精英”,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我们学中文的生活比较枯燥,除了看书还是看书,根本就体会不到做实验的乐趣。但是我知道,他只是嘴上这么说,要不他也不会整天跟着我去我们班里听“语文课”。

当我们的话剧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他正在楼上做实验。我几乎可以想象的到,此刻的他正强睁着睡眼,一手拿着试管,一手拿着针剂,边打哈欠,边往试管里滴液体。然后抬起头,望望窗外。此刻我们的会场,爆发出了一阵此起彼伏的笑声。

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问他实验做得怎么样?

他回了一条:“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论文。”

相比于工科生的实验室,我们活动的场所主要就是教室和图书馆。

我们上课的地方在东九楼和西十二楼,这两栋楼曾经是亚洲最大的两座教学楼,可以容纳三万多人自习,据说容载量相当于“辽宁号”航母。两座大楼前面分别立着孔子和老子的雕像,西十二楼前的老子像被同学们戏称为“老子不进西十二”。

我是文艺女青年,我喜欢读诗,也喜欢讲诗歌的课。

有一次讲海子,老师说海子是现代诗国殿堂的国王。谈到海子之死,老师说海子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于生命极限去写诗的诗人。他认为,海子的死是一种“殉诗”。

我想,只有真正热爱诗歌、相信另外一个世界存在的人,才能体会到海子那种精神乌托邦的纯净。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老师的这一席讲解呢?

“现代人为什么少有这种对诗歌的强烈热爱?”我坐在下面,小声地问。

“这是一个速食化的时代,微博、空间说说、人人、微信等中的段子文学占据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老师想了想,慢慢地说:“一百年前中国人躺着抽鸦片,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我想起了墨西哥的一句谚语,今天也被国人广泛地传诵着:身体走得太快,灵魂就落在了后方。

讲海子的这位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博士,她曾经悲观过,但是她又充满了希望。她说她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图书馆、歌剧院都坐满了人。她觉得,诗歌的时代不会离开我们太久。

是啊。诗歌是真善美,诗歌代表的是人类的心灵。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写诗,那么诗歌的时代就不会消亡。

光阴荏苒,很快就到了研究生的第二个学期。

“学校有一个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基金项目,你有没有兴趣参加?”电话里传来了班长的声音。

是否参加这个项目,我是犹豫的。我很清楚,参加这个项目的大都是学校里做学术做得最优秀的一批人,况且华科本身就是一个工科学校,像我们这样的文科专业在这样的基金项目中肯定不会占有优势的。

但是,班长的号召,我怎能拒绝呢?班长在班里面一直都以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很有号召力。

我们这个项目共有6个人参加,项目研究小剧场的生态环境和运营情况。为了增加申请立项的成功率,不但邀请了我们的院长做指导老师,还邀请了我们学院的特聘老师、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老师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为了这个项目,我们真的是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谁让我们系好几年都没有同学申请上这个项目呢。

答辩的时候,答辩老师还说,就这点钱,就这么个项目,你们有必要发动这么多人吗?连学院院长、作协主席都来了。

我们苦笑,没有办法啊。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研究、讨论和书写报告,我们的项目终于获得了立项,立项经费是一万元。我们自己高兴,老师也为我们高兴,我们的组长兼班长甚至说,我们创造了中文系的历史,我们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申请到这个基金的中文系团队。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我喜欢海子的这首《以梦为马》,我喜欢把它放在我的床头,喜欢在旅行的时候,带在我的身边。

相关文章